网络学习研修成果(精选15篇)
1.网络学习研修成果 篇一
网络培训研修成果
作为历史教师的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远程教育培训。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体会颇深。经过一轮的培训,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便有如下点滴体会和思考。
一、教学方式初探
1、小组合作
新课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实践过程中我觉得小组合作模式比较容易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们是互致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体现互助和竞赛。学生们学得愉快,学到的自然也就更多。
2、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地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有些平时在考试中并不出色的学生,就可以利用此活动大显身手,大大增强了其自信心。在角色表演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既“导”又“演”,一节课下来是“苦不堪言”,而学生好象“还不领情”。
3、讲故事比赛
每个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就可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如在学习《春秋战国》这一节时,可以开个春秋战国故事会。学生自愿选择讲故事类型,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任选,教师参与按历史时间给所讲的故事排序。
4、小教师活动
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改变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的身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当一当“老师”,教师则做一做“学生”,这是多么有意思、有意义的角色转换。上课时,教师让出讲台,小组派“小教师”上台讲解。小教师活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历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课程。新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知识结构体系方面,仅有历史知识是绝对不可能把新课程教好的。对此,我不得不求助于网络,求教于其他学科教师,甚至要请学生帮帮忙(找资料);利用双休日积极开发一些校外资源(地方史),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平时看书、读报、看电视要都留心一些相关知识、时事新闻。古人云:名师出高徒,自己感觉到惟有经常地、终身地学习,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基于现有条件所限,学校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料很少,加上时间限制,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对已用传统教学手段教了几年书的我将是一次新的挑战。
2、适时调控课堂纪律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上课态度较过去平和多了,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化了,学生自主的时间也多了。有时学生的兴奋情绪就收不住,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喧闹,一点小小的“乱”。对此,我认为这也是情感体验所必需的。同时,教师就应担起组织者的角色,及时调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不要着急,一个个说”,即保护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及时控制了课堂纪律。有时,只要学生不过分,教师一个小小的眼神,就让学生感受到了必要的尊重,会回报一个甜甜的微笑。但孩子活泼的天性决定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插曲”,这也是我今后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3、如何把握课堂45分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如何把阳光雨露播撒在每个孩子身上,这就需要认真备课、充分预设。但备课再仔细,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预见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个矛盾也将是必须克服的一个难关。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渐进的过程。面对新课改,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
2.网络学习研修成果 篇二
在首先进行的“海外研修工程”派遣仪式上,徐唯辛、徐庆平先后致辞,对新一批即将奔赴海外的研修人员表示衷心祝贺,同时对中国美协长期以来对国家美术发展和高校美育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对中国美协、各研修人员和来宾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
吴长江在发言中强调,本批海外研修工程在派遣地区方面实现了突破,首次覆盖到了五大洲,以往较为冷门的非洲、南美洲、大洋洲都将留下研修人员的足迹,这势必填补中国美术家对国际美术整体研究的空白。他随后介绍“海外研修工程”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成长、完善,逐渐形成了针对性强、科学有效、成果鲜活等运行特点,不仅在国内美术界影响日益深远,也得到了中国文联等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成为推动国家美术发展的一支强劲力量。同时,在各研修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国外众多鲜活的成果资料被带回国内,丰富了美术界的信息储备,一支具备国际视野的中青年美术家队伍已初具规模。最后,他勉励研修人员在外期间刻苦学习、认真思考、勤于总结,日后为研修工程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随后,中国美协、人大艺术学院领导向本年度获得研修资格的10位美术家颁发了派遣证书和纪念雕塑,并同研修人员合影留念。
派遣仪式结束之后,进行的是“海外研修工程成果进校园”捐赠活动启动仪式。此次中国美协将两批海外研修成果集以及近年来协会外事展览工作中编撰的成果画册,全数分赠给全国各地150余所主要高校,共计捐赠图书1500余册。陶勤在致辞中提到,此次捐赠活动是协会对高校美育工作的支持和各高校对协会工作协助的回馈,不仅充实了各高校图书馆藏,也将进一步扩大海外研修工程及中国美术世界行在高校中的影响力。她进一步介绍,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第九次文代会部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以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也正在积极转换教育思路,将素质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力求全面、完善地培养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而此次计划实施的捐赠活动恰逢其时。该活动将有助于营造健康、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鼎力支持高校美育工程,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艺术、关注国家文化发展。
3.让我们与网络研修同行 篇三
在网上培训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我不断成长的过程,从课改许多实验区的有关教改资料看,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座从各个角度剖析了教师在常工作存在的问题,学习过程中会自觉的联系自己的实际,哪些我应该改正,哪些我应该继续发扬。做到心中有数,今后的教学中少走不少弯路。经验的积累不在牺牲学生,这也许就是最大的收获。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虽然能够学习的时间必须得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这样也更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班级资源管理,积极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 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国培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国培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我坚信: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研修就会大有收获。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国培网络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网络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4.网络学习研修成果 篇四
尚义县太平街明德小学 段志鹏
在本次的网络培训中,让我们这些基层的教师见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学到了不少的网络与计算机知识,尤其是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必备的技能与资源。
在这次网络培训中,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到有一种紧迫感:做一名当代合格的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在教学舞台上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打造自己教学特色的优秀老师就更难了; 还感受到要胜任本职工作,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才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
现在就这次网络培训谈谈我的想法:
1、网络在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虚拟工具,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在和网络打交道,所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到了必不可少的地步。如果我们在课堂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学生的见识,资源的享受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网络大大改变了我们教师的学习环境和意识,通过网络空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的学习环境。我们能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知识文字、图片、资料;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领略名师风采;还可以跟同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学习,这也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的平台。但这些资源却不一定都是准确的,合理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辨别,取舍以后再运用。
3、信息技术是我们教学的工具,不是教学的全部,有时候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旦脱离信息技术就不会教学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忘自古传下来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能 很好的教学。
总之,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将自己沉浸在教育教学的浩瀚之中,要思想深邃,要知识渊博,要博采众长。感谢这样的培训给了我们一个相互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给了我们继续走好教育之路的勇气和信心。为了教育的未来和民族的强盛,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引下,在同行互相支持和帮助下,继续前行,继续努力。
5.网络学习研修总结 篇五
2018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研修——浚县教师培训。首先感谢为我们搭建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的的领导;其次感谢为我们上课的老师细心地工作,使我们各位学员的每一天都觉得收获很大。在培训学习中,老师们互相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识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感悟师爱魅力,感受职业幸福
在学习通识课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感悟电影中的师爱魅力,特别是通过观看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人公马修,尽管怀才不遇,但当面对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时,仍然以仁爱之心和为师之道,用爱照亮问题学生的前进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希望的感人故事,我们老师们要受电影情节的启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育人艺术,关爱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传递教育的美丽和快乐,用扎实的行动来弘扬教师的仁爱友善、亲切正直及学识精湛的师德修养。本节课中,感人的情节深深吸引着我,更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渺小、更多的是感叹电影中老师的平凡与伟大、更加感受到了师爱的魅力与光辉。教师职业意味着对儿童生命世界的引领和人类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尽管我们目前的教师职业活动还很难达到这一高度,但至少我们内心中应该怀有一份敬意,不至于使教师职业堕落为纯然谋生的职业,这意味着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和心灵性。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职业幸福感”。我深切的体会到了“职业幸福感”对一位老师来说,多么重要。其实,幸福是一个过程,精彩的总会精彩,而且会在不经意间显现,就看你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没有敏感的心灵。珍惜这种过程,感悟学生的成长未尝不是快乐的事。不管压力多大,我们都可以快乐而优雅地追求幸福。就看你有没有一颗平常心。就看你是否愿意走近学生的心灵,和他们做真心的朋友。
二、增强修养,提高技能
研修平台的学科课程——模块二当中的有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我以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些课程资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新方法理念运用上的不足,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次培训给我的教学思想注入了新的理念,通过专家的视频讲解,丰富的理论指导及鲜活的案例让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有进一步认识,新课程改革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更新我们原有的陈旧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来更好的培养适应新时代下的接班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师德与职业技能都很重要。本次培训学习中,我们分别学习了新课程下如何评课,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策略。还有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所有这些都为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给予了指导和引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会将老师的理论付诸实践,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我相信我会有更大的进步,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细心积累,厚积薄发
在拓展课程学习中,孔凡哲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如何开展教师职业规划——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取向,给我的启示最大。
正向他所说的那样,我们的一线教师正应该在“且思且行”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以前每当我校的教科研室布置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材料时,我都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时不注重挖掘和积累教学实践中的资源、小故事、小事件以及这些带给自己的思考。这次听了张晓静老师的讲解,真是如同在我混沌的心屋中开启了一扇小窗,使我看到了指引我向前的方向。平时要在教学实践中多观察、多发现、多积累、多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有事可写,有感可言。
我深深地认识到,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6.网络研修美术学习总结 篇六
通过这次研修培训,我主要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中《中小学美术“设计·应用”的教学设计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和《 中小学生美术创作媒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模块的视频、案例和材料分析,专家培训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料和拓展资料,提升了我的专业理论层次,使我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
我在学习过程中,写了日志、案例、作业等,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我把《“设计·应用”的教学设计研究》课本和《创作媒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模块课本的内容反复通读,其中有困惑,也有顿悟、有汗水、也有欢笑。使我在将来小学美术教学中又有了更多的教学思路;
在评论作业这一环节,我收获最多的就是看到了同行们很多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还有一些经验体会,让我感觉到评论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不是仅仅给别人评价,更重要的是学习优秀的教学思路,先进的教学理论,使我们的美术课堂能成为学生难忘的美味饼干。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次远程研修中,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和分享,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次远程研修让我更加深刻地的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对新课程模块教学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对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远程研修让我明白要想进步就必须和同行们交流,要想提高必须有专家的指导和引领。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需要不断地总结,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
有付出必定有收获。十天的远程研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守战地,写作业,发评论,阅简报,参加在线研讨,忙得不亦乐乎。领导和课程团队专家的鼓励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始终保持高涨的研修热情和不懈地追求知识的精神。这次远程研修直面新课程,直击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切合教学实际,给我们指引了课改的方向。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和课程专家们对新课程的解读,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引起我们深层次的反思。这次基于网络的研修,打破了传统的研修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新颖神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高效的网络研修平台,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百家争鸣、百花齐发,倾情表达,互助共勉,共同探讨课改的真谛。此外,课程项目组、课程团队、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时刻关注我们的学习动态,并进行适时引导,不断地给予精神鼓励,使我们倍感温馨。
总之,通过这次远程研修,我在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模块教学方法上得到了突破。这次远程研修,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我们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了我们原先的传统研修模式,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短暂的远程研修结束了,但我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网络研修铺就农村教师成长之路 篇七
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学生成长, 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是教师发展, 素质教育是否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取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就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各地教育部门对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都非常重视, 积极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培训, 其中“校本培训”作为主要的培训方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特别强调学生要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共享的今天, 参与“校本培训”中的教师更应该走出“一言堂”式的学习环境, 走入一个交流共享的空间, 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自主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然而, 在具体的“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 由于农村学校一般规模较小, 某些学科的任课教师少, “交流共享”的研修方式很难得到有效地落实, 教师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的现状与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所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借助网络搭建起全区教师成长的共同体, 实现校际联动方式下教师研修, 就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良好途径。
开展农村教师网络研修的有效方式
1.校际联动下的网络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校际联动下的网络集体备课能很好地解决学校内部由于同学科教师少难以实现有效交流的问题。由于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进行的一项集体备课活动, 势必要受到时间、空间、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要真正把这一活动扎实地开展好, 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与协调非常关键。准备工作要放在新学期开始前进行, 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和全区授课教师人数进行合理分工。在分工时要特别考虑到组内成员的实际教学水平、年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等因素, 使每个教师都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分工, 每个教师先行独立准备, 研修组织者特别注意此时要广泛调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整理, 将突出的问题作为下一步研讨交流的重点。由于涉及的年级和学科数目多, 每个学科挑选一名教学专业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认真负责的组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对于集体备课活动的顺利开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个人独立准备后的交流研讨活动, 是思维碰撞、集思广益、总结升华的过程, 也是实施集体备课活动的关键之处。在教育部门的统一组织下, 由同学科的教师在指定地点、时间, 由组长带领, 根据分工的不同确定发言人, 其他教师对同一课题的授课方案相互补充、交流。会后, 由主要发言人执笔修改整理, 上传到区内教育信息网。由于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 要提高教学设计的实用性, 及时的交流研讨就显得非常重要, 利用网络开辟教师课堂教学论坛和主题研讨活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视频资源库”建设促进教师反思走向深入
对“行动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顾泠沅教授指出:只有依据琐碎经验的同伴互助, 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和课程知识的理性引领, 教师就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发展。不深入研究教育理论而偏重于教学实践的单一模仿, 就会使教师的教学走向单一和机械, 更无助于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所以研修组织者除了对教师开展“范例”教学式的技能示范培训外, 更重要的是在培训中引导教师学习研究教学理论, 关注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区内“视频资源库”的建设正是促进教师反思、引导教师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教学之路的有效方式。参加视频录制的教师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确定, 视频内容可以是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学习等各个方面。针对每一个专题的研究, 教师在将思维外显为语言的过程中, 是对自己学习的深化、经验的整理、研究的升华。
3.“主题博客群”的建立提高教师交流效果
“博客”, 因为能够实现跨区域的自主交流而早已成为很多教师工作学习的重要方式。目前, 区内80%以上的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 “博客”搭建起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然而, 由于“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教师的发展并非总是一种正向的成长过程, 有停滞、有低潮期,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教师关注的问题并不相同, 交流的话题也存在差异, 自由散漫的“博客”交流很难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根据教师发展阶段的特点, 分主题建立博客群, 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培训。区教研室带头组建的“走近学生”博客团队 (h ttp://new s.zbedu.net/wuli/user1/41/index.h tml) , 针对学生学习策略、学生管理等方面, 展开从理论的引导到实践具体问题的相互探讨, 教师在学习交流中提出更多更优的策略, 对学生管理研究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为了促进骨干教师成长, 区教研室分中小学分别组建的“名师博客团队” (h ttp://blog.eduol.cn/user1/30654/index.h tml) , 实现了骨干教师之间跨时空的交流学习。教师在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中, 思考教育、研究学生、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越来越多的优秀“博客”的涌现, 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开展农村教师网络研修的收获
1.网络研修搭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成为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 学生要成长为具有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就必须吸取大量的不同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从何处吸取?怎样吸取?这是对学生的考验, 更是对教师的考验。网络研修, 使孤军作战、相互封闭的农村教师走到了一起, 在合作中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升华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切实解决了农村学校中部分学科教师由于人数少难以合作交流的问题。
2.网络研修提高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网络研修, 不仅使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网络等资源,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获取科学的信息, 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把这些带到小组去。在小组中, 通过相互交流、思维碰撞, 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话交流机会的增多, 提高了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 由于在个体中汇集了集体的合力, 就会使教师原来的长处更加完善和凸显, 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
3.网络研修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常常存在着很深的隔阂, 一方面, 一些教育工作者沉醉于教育思辨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 更多的一线教师满足于经验劳动而不能超越。面对广大一线教师, 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发现规律、建构真理, 而在于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网络研修的基本理念就是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反思和成长,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交流, 一些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见解得到理性的升华, 获得的理论又将被用于教学实践。网络研修为教师在实践和理论之间架起了畅通的桥梁。
开展农村教师网络研修的反思
1.加强网络研修的过程管理
网络研修使教师在学习交流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和空间, 但由于其为“虚拟”的研修环境, 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就成为保障研修效果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在全区范围内按照学科进行分组编班, 选出班主任及指导教师, 明确教师的学习任务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职责,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责任意识;其次, 要定期总结研修过程中教师的学习情况, 对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人员及时地进行反馈;第三, 开展好集中研修阶段后的实践活动, 不仅可以督促教师高质量地完成集中学习阶段的内容, 更能促进教师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2.交流研讨的内容不宜太多
在每次交流研讨阶段, 研修组织者总希望教师通过学习交流有更多的收获, 但是如果安排的研讨专题太多, 则每个内容都会如蜻蜓点水。所以首先要做到研讨主题突出, 在此基础上更要舍得将时间和空间还给教师, 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 要将交流研讨阶段制度化,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 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3.解决好教师观念中“损己利人”和“共同发展”的矛盾
8.网络校本研修伴我专业成长 篇八
一、培养科研工作能力
在网络上我发现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乐歌曲调优美动听,歌词朗朗上口,能让孩子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特别适合现代儿童学唱,于是我申请了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下载了20首歌曲视频,编成我校校本教材,并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形式、不同渠道的渗透,让学生感受音乐和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音乐和文学的审美能力,营造出诗化的文化氛围,构建诗化的校园,从而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充分培养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为期三年的《古诗新唱珠联璧合》省级课题研究工作,于2013年12月终于成功结题,效果显著,本人并被评为省级十二五科研先进个人。
二、增强音乐课教学实效
我在教学中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搜索或向其他教师请教,如PPT中怎样改变照片的形状,如何插入视频文件,如何实现多张幻灯篇配音乐,如何实现幻灯片立体切换等等,渐渐的,我学到了很多,还经常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我制作的课件《音乐小屋》在吉林省第三届中小学多媒体教育教学课件大赛评审中荣获省级二等奖,《小渔篓》在吉林省第四届中小学多媒体教育教学课件大赛评审中荣获省级一等奖。
精美而实用的课件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多媒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准确性、刺激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今年四月份我在县音乐现场会中做了一节公开课,然后被市里选中推选在全省音乐教师培训中讲了一节公开课,受到广泛好评,运用多媒体实现“一场游戏一堂课”成为我教学的独特风格;十月份参加了通化市辅导员技能大赛,取得了市一等奖,十二月份代表通化市参加了吉林省辅导员技能大赛,取得了省银奖,而这些成果都与网络校本研修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提高特长班教学成绩
网络校本研修让我校舞蹈班取得可喜的成绩。我担任我校舞蹈特长班工作两年多来,孩子们从零起步,我喜爱这份工作,但是自己能力有限,没有学过系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孩子是一张白纸,画上什么样的图画都在于老师,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学习,学习舞蹈基本功教学技巧,学习舞蹈编排技巧,学习优秀的儿童舞蹈,并把理论用于实践,渐渐的,舞蹈班的孩子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并能熟练地表演很多舞蹈,在今年我县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中,三名学生参赛分别荣获小学A组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本人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网络研修密不可分。
9.小学数学网络研修学习总结 篇九
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由一开始的不情愿,烦恼、急躁,渐渐被专家的精彩讲解所吸引,聆听各位专家的对教材的分析,自己才对这次培训有了初步的认识。使我深感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网络研修使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每一位老师都需要重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观念的更新。
二、网络研修,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字母、表格、图像语言,如何树立数学模型思想;如何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网络研修,让我有了善于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
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总结——深化——修正——获得,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尤其要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科学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会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在教学中,我会将努力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避免 “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观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五、改变工作方式,谋求共同发展。
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个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
六、通过学习,学会了交流。
21世纪倡导的主旋律是“和谐进取”,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师师互动”。而平时,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
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过这次研修,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通过这次培训提高,真是感受颇深,更显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10.校长网络研修个人学习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培训课程,通过专家教授的引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使自己更加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加强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2、加强学习,积累研究课题的经验。
3、通过研修,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4、通过研修,丰富教学经验,能上好每一节的数学课。
5、通过研修,掌握教学基本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研修内容与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基础。
2、加强业务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数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3、加强常规研究,规范教学行为。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
6、积极参加网络教研,高标准严要求完善自我。
7、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提升自我。
8、加强网络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四、研修方式
专家教授引领、自学自悟、网络交流等。
11.网络学习研修成果 篇十一
【关键词】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56—06
一、研究背景
教师研修是面向教师实际工作实践的教师职后学习,是教(教学实践)、学(学习)、研(研究)紧密结合的非学历在职教育活动。而教师网络研修则是网络环境支持下开展的教师研修活动,具有非正式、不受时空限制、开放性、形式多元化和以网络交流互动为基础等特点。由于教师网络研修时空分离所带来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教师同行的广泛交流、缓解工学矛盾和促进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各种規模和类型的支持教师网络研修的网站发展很快,有博客群、研修网、网络学习共同体等多种形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然而,目前教师网络研修还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低参与度,潜水者居多;其二,持续性差,缺少引起教师持续关注的研讨主题;其三,同行交流流于表面,研修质量和效率低。针对上述普遍问题,笔者对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教师网络研修普遍缺乏确保研修活动有效开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修内容以及促进教师研修目标达成的有效活动方式。这三个条件具体体现在:其一,作为非正式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需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研修的社会环境,参与者之间建立平等互信关系和共同的研修目标与取向;其二,网络研修活动内容需要符合一线教师改进自身教学工作,发展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现实需求;其三,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方式要能够起到有效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作用。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环境,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特点出发,对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体系进行研究,以指导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使教师网络研修成为发展和共享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特点
教师实践性知识(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陈向明,2003),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处理复杂教学情境下不确定性教学问题的个性化经验、处事方法和内化为教师个人品质的教学知识。它来源于教师的工作实践,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情境性(situated knowledge)、经验性(experiential knowledge)、个性化(personal knowledge)和默会性(tacit knowledge)等特点。其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默会(隐性)特征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难于外显化地表达,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察觉、被意会,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石中英,2001)。因此,传统的专家讲座、正式培训形式更适合于显性知识的传播,而难以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传递。佐藤学指出: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仅仅进行知识的相互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保障教师相互共享实践经验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往往来自日常的非正式的交流、观察和反思等活动(佐藤学,2004)。本研究将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特点出发,探讨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发展的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发展的理想
环境——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COP
一个支持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良好的教师网络研修环境不仅能够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技术支持环境,而且要营造一个平等、信任、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教师社会文化环境,才能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研修活动,为默会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产生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则满足上述物质和文化环境的需要。
实践共同体是由J.莱夫和E.温格首先提出来的自组织的学习型组织,是由一群对事业有共同追求的人们组成,成员在持续地相互作用中深化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Wenger.,McDemott,.R.,&Synder W.M,2002)。实践共同体是能把人们联系起来,促进成员思想和经验交流的环境(Steve Dale,2009),它有利于培育成员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提高成员的归属感和合作精神,因此,有利于成员在共同参与活动中实现默会知识共享。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可界定为:由一群为了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的一线教师以及各类助学者组成,他们聚焦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网络支持环境中共同参与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研修活动,在研修活动中不仅共享和发展了教师实践性知识,也因此使参与教师在共同体中的身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对于教师终身学习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教师默会的和外显的实践性知识分享(Bahar Baran,Kursat Cagiltay,2006),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发展的理想环境。为此,本研究将聚焦于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面向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发展的研修活动体系的研究。
四、面向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教师
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研究
1. 学习型组织知识转化SECI模型
SECI知识转换模型是Nonaka和Takeuchi提出的,知识转换是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使知识不断增值和创新的过程,因此该研究成果对于隐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外显化,促进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SECI模型提出知识转换的四种模式: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知识的组合化(Combination)、知识的外化(Externalization)和知识的内化(Internalization),其核心思想是如何通过这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循环转换形成一个螺旋形上升的创新过程,SECI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SECI模型的四个转换过程如下:① 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由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换过程。知识的社会化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途径,使知识得以传递。如传统的师徒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②知识外化(Externalization):由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过程。其目的是对隐性知识的清楚表述并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促进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群体的显性知识。知识外化的主要途径是把隐性知识通过比喻、比较、演绎、推理和深度会谈的方式表达成显性概念。③知识的组合化(Combination):是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或组织将外化了的显性知识碎片经过整理、归类、总结等途径转化为更系统的新的显性知识。④ 知识内化(Internalization):是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成员吸收和消化新的组合化后的显性知识,使个人的隐性知识得到发展。成员可以通过将显性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并在工作中将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的同时,创造新的隐性知识。
SECI模型表明:学习型组织上述四个知识转换阶段将使个人的隐性知识不断外显化、传递、内化和创生,个人化的知识向组织知识转换,促进成员和组织的知识水平不断上升。虽然SECI模型来源于企业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成果,但对以隐性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根据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研修自身的特点,从知识社会化、知识外化、知识内化、知识组合化角度构建了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体系。
nlc202309030700
2.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换原则
(1)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特点
①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主体特点:研修主体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因为共同的专业发展目标走到一起,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又希望通过网络研修发展更多的教学经验性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形成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是自组织的,一线教师主体参与网络研修活动也是主动的,而非上级命令式的。
②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非正式性: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是由时空分离的教师及助学者组成的群体,支持以互动为基础的多种形式的远程交流活动,因此,尽管教师可能从未见面,但是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多种同步或异步交流途径实现协作和知识共享。
③课堂案例资源对网络研修活动具有特别作用:网上视频案例呈现课堂真实情境有利于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基于情境的学习。实践性知识的默会性,使其不能脱离情境而独立存在,真实课堂情境隐含着更丰富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网络实践共同体成员虽然很难有机会进行现场课堂观摩,但是网络技术可以将师傅、徒弟、同行的教学课堂视频信息以小容量、高清晰和多角度地呈现在網上,更有利于教师之间基于真实情境的交流,因此成为以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解决教师实践问题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最重要的研修对象资源。
④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而不是为协同完成任务交付产品的临时性场所,也非阶段性的专家培训场所,因此要求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能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得到持续共享和螺旋式发展。
⑤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空间的双重性: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开展的空间有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空间与网上研修活动空间,使教师网络研修能够实现网上和网下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实践性知识的转换和创新。
依据上述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特点,笔者提出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活动的原则。
(2)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活动原则
其一,重视课堂教学案例在研修活动中的作用。由于教师实践性知识隐性特征,只有高度情境化,才能避免编码化对隐性知识造成的损耗和歪曲,因此活动设计应关注承载大量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教学案例的各种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以促进课堂教学案例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
其二,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应充分利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不同形式的网络支持工具,以多种形式促进隐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转换与创新。第一类是观摩工具,使教师的视频课堂案例、教育故事等资源被成员观摩;第二类是交流工具,使个体实践性知识在交流中得到表达;第三类是可视化工具,使个人化的隐性的实践性知识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较为系统地表达;第四类是解释和分析工具,促进情境化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外显化;第五类是协同写作工具,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中生成的外显化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碎片被整理而得到系统化提升。
其三,充分利用在线和离线双重活动空间的有机整合。双重研修活动空间支持了教师在专家指导下的模拟和体验活动,为教师做中学、内化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做中学活动主要的形式有:①网络实践共同体有很多与同行交流的机会,也可以获得一些实践性知识的碎片,如一个提问方法。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中根据课堂情境对知识碎片进行改进式应用,实现对实践性知识的内化。②在教师网络研讨等活动中,经过协商总结形成的外显化和系统化实践性知识可为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并在新的课堂情境中对该知识进行探究,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化和创新。
其四,强调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实践性知识的螺旋式持续发展过程。一方面,教师的“实践-研讨反思-完善-再实践”过程是一个使知识不断深化的螺旋式深化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情境化,其组合化和抽象化过程也不局限于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反复完善和修正的过程,因此,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应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持续地系统化和抽象化。
3. 面向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共享与发展过程经历SECI模型所表述的隐性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社会化、内化、外化和组合化阶段,结合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特点和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原则,笔者给出了符合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特点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七类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和创新研修活动是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转换和创新的主要途径,它们的有机组合实现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实践性知识共享,因此,图2体现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体系。下面对七类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和创新研修活动进行简述。
实践共同体中知识的社会化是从个人隐性知识转化为群体隐性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社会化活动主要有:教师对教学案例等情境资源的观摩活动,如图2状态①。
内化过程是从显性知识发展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化活动包括两类:① 系统化的显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探究体验活动。通过新的教学情境下的探究和体验实现集体的显性的实践性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并创生出自身的基于新的教学情境的独特的隐性知识。如图2中状态④。② 对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中的外显化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碎片的内化活动。教师将网络研修活动中交流的零碎的显性实践性知识(例如成员所提到的具体课堂类型的提问策略)被教师应用于新的实践情境中,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如2图中状态⑥。
隐性知识外显化过程,又称编码化,是指从隐性知识得到新的显性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实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外化”活动包括两类:① 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在成员交流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使个体隐性知识转化为语言形式的显性知识碎片,属于图2中②状态。② 对学科专家的访谈活动。通过对专家型教师深入的、系统化访谈等活动,可使专家型教师对基于情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隐含的隐性知识外显化,并促进专家的隐性知识直接转化为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如概念图、问题解决方案等。这种外化过程属于图2中状态⑤。
综合化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显性知识的加工,产生新的更加系统化的显性知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中,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实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组合”的活动分为两类:① 共同体研讨总结活动。在总结研讨活动中将共同体成员交流中产生的显性知识碎片收集和整理,得到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属于图2中的状态③。② 协同完善活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组合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持续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不断完善,例如,使教师实践性知识在适用性、系统性等方面得到完善的研修活动要持续进行,实现从显性知识——系统知识——更加完善的系统知识的组合过程,体现了共同体知识组合化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且信息技术运用可以促进提高这一过程的有效开展。这种循环完善的“组合化”活动如图2中状态⑦和③。
五、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在
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设计中的应用
1. 远程认知学徒制活动的内涵
远程认知学徒制学习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中开展的对传统的作坊式师傅带徒弟的教与学方式的改进和拓展。徒弟和师傅(专家)组成远程认知学徒制实践共同体,在专家的在线指导下,徒弟作为观察者和参与者对专家的工作进行观察、学习和体验,使徒弟参与量和实践技能逐渐增加,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徒弟在网络实践共同体的这一参与过程,即是莱夫和温格所提出的实践共同体中从合法的边缘参与到核心参与过程。认知学徒制学习模式的一般步骤如表1所示。
nlc202309030700
2.基于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的远程认知学徒制活动设计和实施
(1)活动设计
教师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是教师自发组织的、由一线专家型教师为师傅、2-6人参与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根据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以及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过程特点,本研究对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进行了设计,其目标是通过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实现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实践共同体中得到共享和发展。教师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流程设计如图3所示。
图3表明,教师远程认知学徒制活动结构是一个循环结构,每一轮循环中包括一个活动流序列,该活动序列即满足远程认知学徒制的基本流程,也经历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中的知识社会化、内化、外化、综合化等多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实现了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实践共同体中得到共享和发展。
教师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的每一轮活动的一般过程为:①师傅提供解决问题的概念图等问题解决模型,实现知识外化活动。②师傅上传相关范例进行示范,徒弟们观摩师傅在教学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行为,实现知识社会化和外化活动。③师傅提供新问题情境和支架(元认知支架、策略方法等),供徒弟研讨,并实现了师傅实践性知识的外显化。④徒弟们共同研讨和模拟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清晰表达自己的解决问题过程,促进徒弟知识外化。⑤集体反思,评价或修正各种问题解决过程,归纳总结,促进知识综合化。⑥徒弟聚焦新的教学情境问题,准备做中学,师傅对徒弟进行指导。⑦徒弟在新的教学情境中实践和探究所共享的知识,实现知识内化活动。在实现知识内化活动过程中,还生成了隐含新的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案例,供共同体成员观摩和研讨,实现知识社会化和外化活动。⑧由师傅主持的新的一輪认知学徒制活动开始。每轮活动的开展都是对上一轮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徒弟更加独立地在实践中探究,问题情境不断多样化和复杂化,实践性知识不断生成和积累,师傅提供的脚手架和指导逐渐退去。经过上述循环往复过程,徒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及在实践共同体中的身份都得到了持续的提高。
(2)活动实施情况
本研究开发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网络支持环境,有135位来自四个地区九所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了实践共同体活动,其中有42%教师参与了为期半年的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这些教师基于相近学科组成了多个远程认知学徒实践共同体,涉及物理、历史、数学、学生心理等多学科,研修活动在师傅的主持和指导下,助学者提供活动引导和支持服务,经过成员的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问卷对参与远程认知学徒制教师关于共享师傅的实践性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该结果表明,教师对网络实践共同体的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的效果有较高的满意度。
六、结束语
面向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是不断丰富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开展的深入,将会使该活动体系的各类活动的具体设计形式更加丰富,活动体系中多种类型活动的组合更加谐调和多样化,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需要。
?眼参考文献?演
[1]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9.
[2] 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日)佐藤学.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 Bahar Baran,Kursat Cagilta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Teacher Education[J].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6,5 (3):12-19.
[5] Nonaka I., &Takeuchi, H.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6] Steve Dale, Steve.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urning Conversations into Collaboration [DB/OL]. http://www.slideshare.net/stephendale/ cop-conversations -to-collaboration -presentation.2009.
[7] Wenger,E., McDermott,R. and Snyder,W.Cultivat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A guide to managing knowledge[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2.
收稿日期: 2011-10-30
作者简介:杨卉,教授,博士;王陆,教授,博导;张敏霞,讲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100048)。
责任编辑 三 川
12.网络学习研修成果 篇十二
关键词:“网络研修平台”,踉跄前行,技术的美感,思行之林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研修, 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 同时借助网络优势, 搭建教师教研平台, 不仅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而且可以推进教师在教育模式、体系、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从而实现教师教育质量与效应的有效提升。因此, 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修形式多样化
1.发挥校园网站研、训一体功能
校园网站具有多种功能, 包括发布校本培训资源功能、在线交流功能、远程视频功能、教学资源库功能以及提供主页空间功能。东营小学承担了省级课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校本培训绩效》, 课题组在校园网站上链接了一些教育网站, 供教师在网上学习时有更多选择。学校网站中开设远程培训资源库, 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 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上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校园网站持续举办网上培训班, 并整理网络教学讲义, 学校每周将新颖的教程放到网上, 培训的教师只要输入密码, 即可登录, 下载后就可用于自学。学校还设置了课题QQ群培训中心, 定期由课题管理员在网上发布培训内容和专家讲座。即使假期中, 教师也可足不出户, 通过校园网站接受专家培训。
2.鼓励参与论坛讨论, 建立教育博客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培训, 促进教师参与论坛讨论, 并在网站上添加了博客功能, 鼓励教师建立个人的教育博客。教师在网上积极交流授课经验、听课评价和教育教学随想, 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模式。网络教师同伴互助形成规模, 教师逐步养成了阅读和反思的习惯。
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每月在论坛中发布交流主题, 教师通过发帖、转帖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 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为教师构建了互助交流的平台, 增强了教师之间交流研讨的意识。例如, 组织教师参加了全国优秀班主任韩玲老师“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推进班主任工作”报告会后, 学校每位领导在论坛发帖, 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教师也积极回复, 将自己在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发表于论坛之中。再如, 每次集体评课时, 受时间的限制, 发言的教师总是少数, 某些发言又顾虑重重, 赞扬多批评少。自从开展网上评课活动, 本校教师都可以用实名进入、各抒己见、直抒胸臆, 介绍经验、提供资讯、争鸣见解, 没有时间的限制, 也不必只说“情面话”。依赖网络, 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里针对同一问题反复磋商, 深度挖掘。在多元互动中, 授课者和评价者都会获益匪浅。论坛成为教师学习、交流、研究的真正平台。
学校中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都建立了个人教育博客。教育博客彰显教师个性、体现教师教学上的所思所感。无论是教学论坛, 还是教师博客,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对教育的认识, 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 在碰撞与融合中发展, 在参与与讨论中提高, 从而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意识。
3.电子备课与电子档案
为提高教师备课效率与质量, 学校自建教学资源库, 教师均采用电子备课, 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拓展思路, 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动态管理, 利用电子教案特有的修改和编辑功能, 使教学设计日臻完善。在共同研讨的气氛中, 教学能力得到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目前, 学校建有8个学科、包括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的电子教案及课件资源库。
教师都在局域网上构建了自己的教育资源库, 包括教学软件库、素材库、教学信息库。除此之外, 学校还把近年来的教师培训资料、优秀教案、优秀论文、教学录像及优秀多媒体课件集中到学校网站培训资源库, 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提供了充分的培训资源。
为激发教师学习、发展意识, 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的成长经验, 东营小学为教师建立了电子成长档案。目前, 教师成长档案中有大量的教学反思、优秀的教案、课件、论文等, 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切合学校校情、不断生成、取之不竭的资源库。分享这些资源, 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为工作带来启示和借鉴。此外这种公开的展示还具有激励作用。学校的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 形成了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校本研修, 教师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资讯, 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提高了研究学习的实效性。
●课题实验保证研修成效
东营小学承担了课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校本培训绩效》, 通过实验, 对全校教师有关信息化发展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实际操作等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对教师在实验前后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了数据比较 (如下页表1) 。通过对照表可以看到, 大多数教师养成了使用网络学习或教学的习惯, 并能积极参与论坛、博客、课题QQ群的交流讨论, 根据教学需求制作CAI课件。
通过实验研究,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不仅获取的知识量明显增加, 并且能利用网络中的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优化课堂教学, 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无形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表2) 。
从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 实验后教师所教学科的成绩普遍高于实验前的成绩。可以肯定的是教师的自身理论和教学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校本培训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是可行的。
事实清楚地证实, 网络环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 转变教师的观念, 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探索性工作, 同时课题的研究还发现利用网络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如表3) 。
例如, 2006年, 王志慧老师的录像课《别董大》在河北省目标教学评优课中获一等奖;2007年, 谢少莉老师的《一亿有多大》在全国小学数学经验交流会荣获一等奖;2009年, 雷杰老师所作课外阅读指导课《剪纸》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13.2017f教师网络学习研修日志 篇十三
通过这些天网上学习,我感悟颇深,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这些天里的学习感悟。
这次学习,让我拥有机会能够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聆听教诲,看视频、听专家的讲座,与众多教育同行交流思想、一起成长,专家老师们高屋建瓴,指导教师诲人不倦,激发我探讨教育规律的热情。通过远程研修,专家讲座的内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次学习,我还认识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师德为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喜爱孩子的心。其中包涵着尊重孩子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等。时刻注重为人师表、自尊自律、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学生快乐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入手,在活动中尊重每一名学生,要考虑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善于学习、反思、总结。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及时反思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总结后再次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使自身的教研能力不断的得以提升。
21世纪倡导的主旋律是“和谐进取”,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平时,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过这次学习,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平时由于工作忙,很少潜下心来学习,通过这次学习,真是感受颇深,更显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4.教师网络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记得“修培”刚开始时,多数人都很不在乎,认为这只是“昙花一现”“蜻蜓点水”“表面文章”。但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学习后,大家都已经发现“研修”不仅是一块宝,还是一贴能使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改进教学方法、坚定工作信心的良药。真的,走进“研修”,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这样的“研修”让我收获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丰富了我的教学资源,转变了我的教育观念,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教育事业了!
匆忙中,研修学习在不觉中即将结束,回顾这次研修,感觉到研修学习也是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整日忙忙碌碌,可以说有心酸劳累的汗水也有幸福快乐的收获。要求我们教师以学生为本,以师德为先,以能力为重,以终身学习为典范。这些理念都是与时俱进的,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因素。其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这些基本理念就是提升我们教师专业修养必备的准则,“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时时处处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组织和提供合适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师德为先”的理念指导我们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理念警示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是让我们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总之,通过学习研修,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呀!
古人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勤奋刻苦的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所必要的,更是我们这一代所必需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满足之心。从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勇于学习,不断钻研中受益的呢?有人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人觉得学习是为了考试、工作等其他实在可见的目的。通过参与本次修学习我认为,学习是源自内心的需要。我们需要过得充实,心灵需要不断的吸收知识来保持新鲜。网络研修就是一种学习的好方式,并且是一种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本次研修学习给了我人生很大的启示和帮助,使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正如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先烈们所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空闲时间,积极参与到研修平台中去,要更努力、更认真、更执着地参加好这次研修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知不足,我求进。相信一路坚持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同时,我也祝愿每位教师都能在国培网络研修的道路中积极的前进和快乐的收获。
总之,在研修学习的这一段时间,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交流、碰撞……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心存疑虑到现在的豁然开朗,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这短暂的研修学学习中,我克服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在专家认真详细的视频讲解下,我受益良多,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与研修学习苦乐相伴,只想保持一份平淡的心境,抱着研修进步的理念,回到朴实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去。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教学工作和研修学习协调好,踏踏实实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工作,快快乐乐地研修,认认真真地学习,深谙研修生活的真谛,体悟研修生活的酸甜苦辣,品味研修生活那一份独特的心境。决心做到:认真学习,静心思考,学以致用,努力提高!
“研修”让我们共同进步!
“研修”赋予我们一双翅膀,那就让我们插上这双翅膀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吧!
“研修”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到专家学者及优秀老师们的精彩讲座和优秀课例,感谢“研修国培”,它让我们共同进步!
15.网络学习研修成果 篇十五
●网络研修使“全面抓”得心应手
“全面抓”即全市初中108所学校无一例外。教研员包县、包片到校。我市包括四县两区及市直, 按照不同县 (区) 所辖学校的多少, 市级教研员包县 (区) , 县教研员包片。主要负责工作就是检查和监督各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情况, 掌握第一手材料。
由于学校分布广, 教研员人数少、精力有限, 不可能每一所学校都亲力亲为, 所以这时网络就给我们打通了地域界限。每位教研员都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QQ群, 群成员就是所包学校主管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负责领导, 通过群共享定期上传该校的活动方案和方案实施情况, 教研员将群共享的资料下载下来, 按照不同学校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 以利年终评估检查。同时, 教研员将好的建议和做法传到群中共享, 对基层学校进行指导。这样尽管人力有限, 通过网络研修的途径也能抓得得心应手。
●网络研修使“抓全面”细致入微
“抓全面”是指“全程跟踪和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即教研员对所包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全程跟踪。从宏观到微观、从规划到操作, 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 有效运行。“全员参与”即以市级教研员为核心, 以县区教研员主管定期组织本县区本学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抓全面”涉及范围广, 工作复杂,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学校条件也不尽相同, 所以按照传统的方式管理, 组织教研活动困难重重。但网络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借助几种网络研修的平台, 我们将工作做得细致入微。主要措施如下:
1.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QQ群组
由包县 (区) 教研员负责创建并管理, 主要从宏观上掌控各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方面的做法和工作进程。
2. 充分发挥本地研修网站的作用
我们把松原教育信息网和松原教师研修网中初中教研栏目充分利用起来, 组织学科教师进行业务交流和主题教研。市级教研员负责确定和布置研究任务, 各县区学科教研员负责本县学科教师的管理, 县区教研员定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 并向市级教研员汇报。
3.充分利用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从2009年至今, 我院初中部的教研员负责承担了多项国培、省培的组织管理工作。在各项培训中教研员承担了市级管理员、辅导教师及班主任工作, 通过建立YY团队、组织答疑、批改作业、跟帖回帖、发布通告、撰写简报等形式组织全市学员的学习。在众多培训中, 由于教研员的精心管理, 我市参培教师收获颇丰。参与管理的教研员也分别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个人、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网络研修使“育典型”收放自如
“育典型”就是把在全面培养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吸纳为点校重点培养。我部从2009年到2013年逐步培养了六所点校。
在点校培养过程中, 我们做到了科学谋划、全程跟进。为确保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初中部反复与点校领导班子研究, 分析学校和教师实际, 指导制定了《点校 (2009—2013年)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方案》, 详细研究和规划了2011年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研培内容及实现途径。研究制定了“学科教研组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学科教研组的定位、设置、任务、建设和工作评价的具体内容、操作办法及评价标准, 使教研组建设具有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并全程参与点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 如点校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和名优教师评选活动等。
除抓点校自身建设外, 我们还采取了抓点包校、区域联动、城乡结盟等教研方式, 做到以点带面, 发挥点校的辐射作用。
上述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得利于网络研修这一平台, 我们创造性地发挥了网络研修的优势, 使“育典型”的工作做到了收放自如。具体做法如下:
1.网络研修与学科组建设相结合
以学科教研员为核心, 建立对点校教研组建设的具体指导的QQ群。群成员间可随时联系和沟通, 定期开展活动, 如交流研讨、主题论坛、答疑解惑等, 及时传递有效信息, 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以学科博客群组为平台, 进行联动式主题教研。每位教研员都在这个平台上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 并以学科为龙头建立博客群组, 定期确立讨论主题 (主题的确立主要以“十二五”研究课题为主, 分解成若干讨论主题) , 传达课改信息, 解决学科难题, 与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教研交流, 调选精华日志。如果教师们遇到问题, 也可以在教研员或学科带头人的博客中留言, 请求指导。教研员们穿行于基层教师的博客群中, 做到亲切交流、及时回复、追踪问题、定期话题、跟进管理、多元评价, 为教师提供最有力的思想和技术上的支持。充分利用了名师资源, 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2. 网络研修与教研员现场指导相结合
以学科教研员为核心, 以资源库和研修茶座为平台进行观课议课。我们整合资源库和研修茶座的优势, 探索利用网络进行观课议课活动。首先利用教学资源库, 提供视频课例, 约定在同一时间, 大家同看一个课例, 看的同时利用YY语音平台进行即时交流。这样克服了以前观课时交流范围的局限性。看课后, 教师们在研修茶座博客进行反思交流。然后选择适当课例, 教研员定期到点校听教师汇报课, 这样使网络研修与教研员的现场指导有机结合,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 网络研修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以一所点校为核心, 以研修茶座为平台, 联合其他点校和帮扶学校开展区域联动、城乡结盟式的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1) 每学期开学初, 由学科教研员召开点校学科备课组长会议, 研究制定本期各级各科的教学进度和网络集体备课的篇目和内容, 制定网络集体备课的实施方案。 (2) 主备教师在学校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 根据教学进度, 提前一周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发至点校网络备课专用邮箱, 教研员将其上传至“研修茶座”博客, 供广大教师参阅。 (3) 同级同科教师在第一时间内上网阅览, 并进行实名评论, 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或修改意见, 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 (4) 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写出自己的教后反思, 在相应教案后以评论的形式上传。 (5) 最后就是对研修记录的整理和提升, 由市县级教研员进行提炼、补充, 形成小案例、小素材、小策略, 上传到教师研修网站, 实现全市教师资源共享, 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实践参考。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 要定期在不同点校组织上公开课, 每学期每学科至少组织一节公开课, 由教研员组织其他点校同学科教师听课、议课。
●网络研修使“重推广”有的放矢
“重推广”就是将在“育典型”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好的方案、做法以不同的方式向全市推广, 使全市掀起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热潮。
2009年以来, 我们先后组织了送教下乡、送培到县等活动, 召开了区域教研会、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现场会。
每次活动我们都精心谋划, 力争做到主题鲜明, 形式新颖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活动内容有:观课议课、学术沙龙、集体备课展示、读书汇报、教师才艺展示、教研员专题讲座、教研员点评、教学经验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经验交流等。
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准备过程中, 网络研修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使我们在活动组织部署、业务指导等方面有的放矢, 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电子邮箱传递材料, 如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讲座初稿、教学经验交流材料、集体备课材料等都是先通过电子邮箱传给学科教研员, 学科教研员对其进行阅读后给以指导。然后再亲临现场指导, 这样节约了时间并突出了重点。
利用QQ聊天功能沟通会议要求、会议内容和日程安排等。
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 我们都把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视频资料上传至松原教育研修网, 由包县 (区) 的教研员组织全市交流、评价、反思, 实现资源共享, 使活动达到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程初见端倪, 点校培养硕果颇丰。目前为止, 有两所点校被评为省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 三所点校培养成了市级示范校。这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我们院部教师们的辛勤劳动, 更离不开网络研修平台的帮助。我们会继续探索网络研修的模式, 使其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吉林省松原市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各个工作环节中, 充分运用了QQ、YY语音、Web网页等各种网络研修手段, 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搭建了一条无形的通道, 高效率地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
【网络学习研修成果】推荐阅读:
网络党课学习心得07-18
网络创业学习总结09-18
网络学习课程作业09-19
授权网络学习中心06-15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08-04
网络协议分析学习心得11-06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08-02
浅谈网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10-04
网络培训学习,伴我成长06-11
培训中的网络学习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