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共10篇)
1.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篇一
突出以生态宜居为关键
着力打造幸福美丽新家园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2018年2月)
今年我县将切实把生态宜居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大会战”的关键来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泾县、绿色发展”主基调,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高水平打造生态文明泾县样板,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战略泾县篇章。
一、切实在“保护”上做文章,着力优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绿色生态、美丽经济导向,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守生态底线,坚决不引不上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切实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坚持以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积极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3万亩以上,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6%以上。重点围绕“皖南川藏线”泾县段、国省道沿线开展绿化提升,打造特色景观带和生态廊道。制定出台兰花、杜鹃花等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继续在青弋江、徽水河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实施“增殖放流”工程,切实保护好我县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充分调动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二、切实在“整治”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
持续开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组督查问题整改,大力实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认真开展好我县环境保护“五个一”专项行动。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巩固扩大扬尘管控、工业烟粉尘等专项整治成果,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利用,确保今年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0%以上,我县PM10指数年平均浓度稳定在60以下。着力打好碧水攻坚战,将农村水环境治理作为“河长制”的重要内容,加大农村河道、水库和小微水体的疏浚整治力度,全面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确保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二类标准以上。着力打好净土持久战,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始终保持矿山砂石整治的高压态势,坚持综合施策、铁腕推进,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采砂行为。健全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加大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力度,切实以严格的监管、刚性的制度守护好我县的绿水青山。三、切实在“建设”上出实招,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心核心重点,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养生养老等生态旅游,加快推进汀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云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实施,精心举办“泾县兰香”茶文化节,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突出城乡互动、共建共享,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积极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全力促进产业兴旺,切实巩固发展生态宜居基础。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确保完成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9个省级中心村、8个市县中心村建设以及200个左右自然村环境整治。创新开启“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美丽乡村由建设型向经营型转变,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宣纸独一无二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宣纸小镇建设,确保实现突破性进展。坚持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及时编制实施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力争今年改造4000户非卫生厕所。健全农村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行模式,谋划农村清洁工程PPP项目,确保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全面推进各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今年完成5个。着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积极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15公里,推进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向“户户通”拓展延伸。围绕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妙风情“三美”,结合文明创建和“三线四边”环境治理,积极推进美丽公路建设,探索实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深入挖掘沿线山水资源、人文景观,带动沿线乡村发展,力争把我县打造成为美丽公路建设的样板。加强农村水利、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9600亩,加快青弋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实施,切实为推进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2.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篇二
同志们:
刚才, 战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 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贯彻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全省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努力克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严重干旱的重大考验, 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时期, 全省财政投入支农预算资金730.62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62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5577万吨, 比“十五”时期增加37万吨,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吨, 创历史新高。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 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30.33亿元, 年均增长4.7%。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 绿茶生产排名全国第二。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加快。
二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 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 年均实际增长8.3%。“十一五”时期, 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 年均增长13.6%。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五年共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 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达463万亩,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全省建成通乡 (镇) 油路10403公里, 96.9%的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建成通村公路74493公里,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5%, 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五年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7亿元, 其中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2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五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3个, 村级卫生室12997所。全省财政投入68.31亿元, 完成6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按照中央要求, 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任务艰巨。二是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多, 要改善、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艰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推进“三化同步”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为“+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思想, 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加快“三化同步”进程, 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任务35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着力增加“三农”投入, 加快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今年,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46.89亿元, 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 增长20.98%。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投入政策, 充分体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 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所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落实好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今年各级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求。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确保全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2010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新设金融机构, 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金融服务向村组延伸。三是建立支农投资、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和资金融合平台。加大省、市级支农资金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采用补贴、贴息、以奖代补、以物折资、先建后补、购买服务和信用担保等支持政策, 激发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向“三农”。
第二,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加快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针对近几个月北方持续发展的旱情, 温家宝总理两次实地调研, 并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今年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供给, 稳定物价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 努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的粮食总产尽管多年来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但是粮食生产仍处于“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丰年有余”的较低水平, 每年需从省外调进100万吨左右的粮食, 才能实现全省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北方麦区发生的严重干旱, 很快引起粮食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国际国内粮油期货价格已经全面上涨,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粮食基本自给省, 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上,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今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继续推进“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工程, 确保粮食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省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要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沟通, 积极争取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倾斜和支持。二是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突出抓好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 提高大中城市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下大力气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加快“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自去年12月底以来,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冰冻雨雪天气,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 灾害达特重等级,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32.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灾害发生后, 各级各部门按照“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正常, 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生产生活稳定, 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当前, 正值全省夏收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即将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 牢固树立“救小季、保大季”的思想, 扎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要根据当前作物的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 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 力争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受灾较重的地区要及时改种、补种马铃薯和蔬菜。要加快养殖业补栏补苗, 确保畜牧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切实加强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 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步伐,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二是加快发展马铃薯、蔬菜、烟叶、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 蔬菜面积1200万亩, 新建茶园50万亩, 新增水果面积20万亩, 扩大天麻、金银花等药材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油茶、核桃、竹子等基地建设, 以木浆、竹浆加工为重点, 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大的林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 围绕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农产品流通。
第四,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 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目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为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稿已印发本次会议讨论, 请大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改革取得新突破,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结合我省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围绕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按克强副总理的要求, 一边争取《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尽早报经国务院审批, 一边要按照《三位一体规划》确定的项目,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要确保20个、力争32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抓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水库、五噶冲水库、马岭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三是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四是强化科学管水和依法治水。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 推进水利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五,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推进林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三是搞好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村金融资本结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建立健全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 大力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森林保险等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三、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今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培训转移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完成50个乡、500个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我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第一,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开发式扶贫是指导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工作方针, 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启动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将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各选择1至2个试点县, 按照规划, 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努力实现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化帮扶, 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实现集团化帮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继续支持毕节、威宁等试验区先行先试。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 鼓励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各类贫困乡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资金规模, 培育壮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加快形成扶贫产业格局。对符合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经营机制好、生产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长久发挥效益。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 大力实施“三个一细胞工程”, 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四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 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引导农民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 抓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气改变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 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 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和实施乡 (镇) 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乡 (镇) 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任务, 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成营造林面积350万亩。抓好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和重点村寨绿化,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所乡镇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成40个乡 (镇) 、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第三, 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 探索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o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机兼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确保常住人口计划怀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积极改善人口结构。强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治理, 依法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第四,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把保基本的安全网打牢, 确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一是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问题。解决部分农村低保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 是对已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补充。省民政厅正在认真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拟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定期供应到户。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 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调查研究, 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 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三是扎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继续积极向国家反映, 争取年内将更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筹资标准达到200元。实施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提高人均标准。五是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增改造40万户农村危房, 加上正在改造的7万户, 总量达到47万户。抓好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省民政厅与省扶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认真搞好配合, 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3.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篇三
2019年,xx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政法委的具体指导下,以建设平安xx为目标,扎实推进全科大网格建设,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效能,为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把全科大网格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抓紧抓实,组织召开党工委会议,研究制定全科大网格实施方案及网格员考核办法,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综治、信访、人社、城管、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全街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组织架构,开展网格服务。建立健全街道、管理区、村居、网格员“四级”服务管理体系,全街道划分为x个网格,配备网格员x名,创新实施“六个一”联动体系和“五化”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录入“三实”人口信息数据x余条,网格员走访群众x余户,办理各类事件x余件。
(三)加大组织管理,保障工作运行。将全科大网格建设纳入街道财政预算,投资x余万元打造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完善心理咨询、群众接待等功能科室4个,扩大监控演判室办公场所和设备投入,组织人社、民政、信访等7个部门入驻中心,为办事群众提供快捷高效、优质有序的政务服务。
二、取得成效
(一)着眼基层,服务民生显成效。围绕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环境卫生整治等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全科大网格建设,加大信息采集力度,有效推进了民生项目落地开花。2019年,x家村、x上村、x南村等旧村拆迁完成x户;xx路改造升级项目完成北段主路面整修;超额完成xx、xx、xx等x个村x余户“煤改电”清洁取暖任务。
(二)攻坚破难,化解矛盾惠民生。依托全科大网格综合平台,限时解决涉及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接处群众举报线索9条,破获案件4起,抓获逃犯1人,拘留x人。探索建立阳光信访机制,接待群众来访x起,有效化解x起,来访数量同比下降42%;接到群众来电x起,成功调处率达100%。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促发展。综合利用“xx综治平台”手机app和“智慧xx”全域综合解决项目,深入展开网格走访、矛盾排查等服务活动。同时,利用综治宣传月、禁毒日等时段,发放宣传资料x余份,接待咨询群众x余人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宣传、网格员队伍建设、网格动态巡查能力等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街道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全科大网格建设,确保社会综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优化综治网格平台。加大信息系统的使用与运转投入,实施网格巡查、入户走访及问题上报数字化管理,强化全科大网格工作实施力度和网格员管理培训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二)加强网格队伍建设。加大网格员考核力度,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依据,将月统计结果作为网格员考核加分、表彰、减分、惩处重要依据,全面激发网格员活力。
4.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分析我市农业及农村形势,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凝聚力量,狠抓落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才,志勋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总结了全市去年及“十五”期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并对今年及“十一五”期间的“三农”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的伟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注重促进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这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用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的必然选择。市委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构建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平凉,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和谐平凉,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和谐;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是构建魅力平凉的重要任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市仍处于温饱有余阶段,尚未实现小康目标,小康建设任重道远。全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5,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大部分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村容乱、环境脏、设施差、“有新房没新村”的问题比较普遍。更重要的是,有一部分乡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没有真正培育形成特色和支柱产业,农民增收难度大。因此,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建设小康平凉、和谐平凉、魅力平凉的当务之急,是新农村建设一项迫切而重大的历史任务。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顺应平凉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现实之举。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产业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随着十大过10亿元工程和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及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为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各级在“三农”工作中,培育和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积累了成功经验。全市上下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切实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一切有利因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历史任务。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做到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健康发展,走出一条切合平凉实际的建设路子。
(一)持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一要推进现代农业新发展。按照“五带两区一园”建设计划,以提升草畜、果菜主导产业和药杂薯麻特色产业竞争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促进块带经济快速成长。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平凉红牛”和“平凉金果”等品牌。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突出抓好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特色产品的技术创新,形成区域龙头示范、重要产业支撑、骨干企业引领、名牌产品带动的自主创新格局。二要构筑产业化经营新格局。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占市场的思路,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把资源集中在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和生产基地建设上,重点扶持百兴集团、景兴公司、恒兴果汁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积
极创造条件,做好“平凉红牛”、“平凉金果”两大集团的组建工作。各级要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要培育农业服务新体系。高度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特别要加强崆峒区大型活畜及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平凉
东郊蔬菜批发市场和泾川县陇东果蔬交易市场等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使之成为大宗农产品的交换中心和价格、产销信息的集聚中心。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的科技和信息服务。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扩大农产品的贮藏、保鲜、运销,形成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一要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坚持发展抓项目,以项目为载体,重点抓好铜城水库、竹林寺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骨干水利工程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特别要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能源、公路、电网、信息化和人居环境建设力度,加快农村“五通”步伐,力争“十一五”末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这一目标。二要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新发展。认真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公平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对乡村医疗实行补贴制度,认真抓好4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同时,要重视教育、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和城镇医疗机构对口援助农村制度。三要创造乡村生活新环境。市上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市农村分期分批开展村镇规划和“三清五改”村庄整治工作。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从农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切实加强协调指导,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的村镇治理机制和办法。县乡两级政府应切实负起责任,以建制镇和自然村为单位,抓紧编制村镇规划并抓好实施,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
(三)不断强化农民技能培训,着力开发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一要促进农民素质新提高。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制定培训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体系,以劳动、教育、农业部门为主,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培训“万千工程”和“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力争每年培训10万名农村劳动力和1千名县、乡、村干部。各级财政、发改等部门要将农民培训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项目予以支持。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二要实现劳务经济发展新突破。继续走好“三个一”的工作路子,努力扩大输出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劳务管理体制,健全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形成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要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同时,各级都要多方联系,建立和扩大劳务基地,注重培育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全市力争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35万人次以上。三要拓宽农民就业新领域。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农业自身就业容量,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与之相关的分级、包装、储藏和运销业,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继续引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四)全面贯彻各项政策,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一要落实支持农业发展新举措。中央决定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实现“三个高于”,即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并且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都要向农村倾斜。同时,今年省级财政预算也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标准,扩大农机具购置资金补助范围,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对我市“三农”投入的支持。市财政今年安排500万元左右的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村建设,县(区)财政也要切实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二要完善新农村建设新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把乡镇政府的职能转移到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文化、法律等服务上来。进一步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改革县乡财政的管理方式,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确保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和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在保护和节约耕地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有偿流转新机制,把村镇规划和建设用地调整问题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尽快建立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的有效机制,探索逐步化解旧债的具体办法。金融部门要调整信贷结构,增加支农资金投放总量。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对“三农”的服务功能。要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农民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通过落实国家补助资金、“以奖代补”等政策,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下,动员组织农民参加公用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逐步完善资金配套支持等政策,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三要创新资源配置新模式。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认真研究农业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的整合问题,按照“项目捆绑,资金整合,统筹规划,各记其功”的原则,对财政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专项资金统筹管理使用,加强协调监督,保证建设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选准工作切入点,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一要制定科学发展新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和市上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区)要在今年第一季度制定出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抓好示范引导。市上集中力量抓好泾河川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在312沿线川区各乡镇选择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先行试点、率先突破;区域内的其它村也要因地制宜,积极实践,力争把泾河川列入全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园区。其它各县都要立足实际,找准突破口,每县选择2至3个村开展试点,重点在主导产业、小康住宅、农村沼气、水电路配套、生态环境保护、学校和村卫生所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未列入试点的村镇,要以制定规划为切入点,以实施“三清五改”村庄整治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三年内全市所有村庄基本上改变“脏乱差”现象。没有规划的村镇,要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二要探索农村建设新路子。我市农村自然条件差异性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从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和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实力型”村子要走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的路子,“成长型”村子要走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建设的路子,“待哺型”村子要走投资启动、扶贫开发的路子,防止千村一面、搞一刀切。三要营造农村和谐新局面。目前,我市农村还有16万绝对贫困人口、37万低收入人口。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实施“整村推进”和易地搬迁项目为重点,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确保年底7200人基本解决温饱,3.89万人稳定解决温饱。要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倡导社会互助,下功夫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真正实现各类群体难有所帮、贫有所济、残有所助、困有所解的和谐局面。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深化认识,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开拓创新,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第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全面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努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抓住重点,形成合力,积极推进。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要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动员全市上下共同关心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日常业务,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要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对县(区)和市直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工作任务落实。
第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深化“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活动,着力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大力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培养和选拔好村党支部带头人,把那些有致富带富能力的人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政务公开,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进程。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从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以提高人的素质为重点,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抓手,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三下乡”及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区域性连片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全面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第四,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已经明确,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来考核。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在抓落实中存在的重部署、轻检查,重形式、轻结果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方法,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决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侵犯农民利益,加重农民负担。要善于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委的安排部署与各县(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与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在创新中出特色,在落实中出实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政策落实,把措施定实,把责任靠实,把工作抓实,确保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5.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篇五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分别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今天,炳伟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就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家、省加大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x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以“三化”协调发展理念推动“三农”工作。农业生产再创新高,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继
—1—
续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祥和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的显著势头,为促进全市经济较快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农业生产再创新高。克服冬春连旱等极端天气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依靠科技,依靠政策,依靠实干,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深入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粮食生产科技”活动,全市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达到259万吨,较上年增长1.33%,实现了“八连增”。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5.1万吨、43.55万吨、5万吨,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完成造林面积17.17万亩,是省下任务15.65万亩的109.7%。肉、蛋、奶生产分别达到39.2万吨、27.8万吨、25.8万吨,分别增长7.8 %、10 %和8.4%。
二是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增加,投入总规模为9.88亿元(含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投入5.86亿元),较上年增长80%,是近年来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引黄灌溉面积达249万亩,创我市历史新高。共建设各类建筑物245座,开挖治理沟渠362条,新打、维修机井2875眼,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5.69万亩。对贺李河、运粮河、铁底河、涡河故道、康沟河、贾鲁河等6条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进行了治理。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Ⅰ标段土方 —2—
工程已全部完成,Ⅱ、Ⅲ、Ⅳ标段土方工程进展顺利。投资1.05亿元又解决了22.2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建设任务。积极应对特大干旱,紧急建设了一批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实现了“引黄入杞”的多年梦想。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个县和禹王台区都建立了乡镇水利站。
三是现代农业有了新发展。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培育无公害蔬菜、x西瓜、x菊花、沿黄水产品等名优农产品,全市优质农作物面积已发展到795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59%,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无公害农产品31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基地118个,面积达98.6万亩,无公害基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共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示范社60家,县(区)级示范社100余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工商注册的已达1632家,比2010年底1399家增加了233家,增长16.7%。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带动农户40余万户。
四是新农村建设展现了新面貌。把打好加快新型城镇化攻坚战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6万人。完成五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五区村庄布局规划
—3—
和15个中心镇核心控制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完成91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5个,新建住房7245套,新建社区内道路80676平方米,铺设下水道管网49424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沼气1万座,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2240座。
五是农业科技水平有了新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6%,共完成机耕754.7万亩、机播850.9万亩、机收669.7万亩。进一步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省级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个,全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做好高产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共开展了14个(其中小麦9个、玉米4个、水稻1个)万亩示范方高产创建,小麦示范方最高单产达623.3公斤/亩,玉米示范方最高单产达804.7公斤/亩,水稻示范方单产达707.1公斤/亩。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440个村级多功能信息服务站和6个多功能气象站。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370期,培训农村信息员78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7192人次,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继续加强与中国农大合作,实施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市校共建的内涵,建立双方合作运行的长效机制。
六是减负惠农工作有了新成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 —4—
实现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2元。全市共发放种粮直补8040.6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5840.19万元,良种补贴9004.07万元,农机具购臵补贴3927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196.91万元,各项补贴资金均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全市已通过审核的“一事一议”项目筹资筹劳总额约23900万元,筹资到位98.7%,受益群众达到302.7万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9.5万亩,高标准示范工程项目2万亩。共完成扶贫投入资金10632万元,实施整村推进村41个,完成脱贫人口5万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农口各部门协同配合、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明确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生产效益“有而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其它地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粮食生产虽然连年增收,但我市中低产田面积大,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难度加大。二是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波动异常激烈,农产品价格下
—5—
行和农业生产资料上行双重压力明显上升。三是城镇化率依然偏低,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任重道远。四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与现代农业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矛盾不断加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所下降。五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中央和省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实际,提出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和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这些重大举措,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十分宝贵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政策基础。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既面临着非同寻常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全局意识,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完成“三农”工作任务上来。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 —6—
些,把措施安排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要增强责任意识,在逆境中把握主动,在风险中捕捉机遇,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提升两大攻坚战,在改革发展的紧要关头有所作为,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x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坚持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和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具体目标是: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亿斤以上,力争稳中有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 %左右;全年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万人;投资1亿元,解决18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实现 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7—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巩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好形势,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更加重大。
(一)着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加快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积极推进x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按照“科学谋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整合资金、聚拢政策”的原则,构建粮食稳定增产增效的长效机制,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一是全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40万亩以上。二是全力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抓好《x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贯彻实施,按照“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总体要求,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显著提高耕地的抗灾减灾能力,夯实粮食增产基础,持续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全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赵 —8—
口、柳园口、三义寨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做好赵口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年底前全面完成贾鲁河、运粮河、铁底河、贺李河、涡河故道、康沟河等6条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做好“油改电”工程。加快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步伐,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四是全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重点在五县优势产区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40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20万亩,在x县、x县及金明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建立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
(二)着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加快x崛起的基础支撑。一要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着力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品种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层次。重点支持优质粮食、棉花、花生、瓜菜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扶持西瓜、大蒜、辣椒、胡萝卜、食用菌以及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快花卉、林果产业的发展,扩大以菊花、特色小杂果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利用我市自然风光、区域景观、特色农业和民风民俗资源,推动沿黄休闲观光农业带和朱仙镇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
—9—
二要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相对集中的畜产品生产优势集聚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到2012年底全市基本形成生猪、肉牛、家禽、奶牛、肉羊等五大优势产业集聚区,主要畜禽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扶持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提高肉品、乳品加工能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健全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三要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要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着力点,以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结合起来,到2015年,重点打造粮食、油料、棉花、大蒜、畜禽、木业、花卉、蔬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十大产业链,建设粮食加工业、棉纺加工业、油脂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畜禽养殖加工业、特色种植业、香精香料业、菊花产业等八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其中:一是发展x县、x、x县面(米)业产业化集群;二是发展市区、x县、x县、x畜禽养殖和加工产业化集群;三是发展市区、x县、x县、x县、x棉纺产业化集群;四是发展市区、x县油脂产业化集群;五是发展市区、x、x县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六是发展市区、x县、x县林产品产业化集群;七是发展x县花卉香精香料产业化集群;八是壮大市区周边以菊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化集群。四要积 —10—
极发展粮食加工业。在促进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工业加工协调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传统主食品、速冻食品和速食食品、玉米休闲食品、杂粮方便食品、高端营养食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力争粮食深加工能力达到粮食产量的40%,把我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五要积极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管理,扩大监测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质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臵、有效控制。
(三)着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
要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思路,遵循“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尊重民意、因村设计,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要在科学规划上有新突破。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时间完善调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3月底前县区村庄布点优化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坚决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所有新确定的社区必须首先完成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经市规
—11—
划评审组评审,市规划局、市城乡住房建设局和市委农办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工建设。要参照《新型城镇化社区特色民居设计图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高质量、高标准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要建立规划监督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二要在典型引路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步伐。2011年启动建设的35个重点新型农村社区,2012年底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县区,每完成一个社区,从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中,奖补县区100万元;每少完成一个社区,将从整合的该县区财政资金中扣除100万元。全市各乡镇(涉农办事处)都要行动起来,按照要求至少开工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全县的重点来抓。同时,各县要从乡镇(涉农办事处)新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中选择4个行动快、效果好的作为市里2012年重点扶持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要在资金整合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资金每年列支不低于3000万元,整合县区财政资金1亿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建设规模,增加财 —12—
政资金的投入。要强化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集中向新型农村社区匹配项目、投放资金,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村庄绿化、电网改造、农村超市、卫生室、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体育设施等有关资金项目计划安排,要与新型农村社区有效衔接,统筹安排,一并实施。
四要在土地整理上有新突破。鼓励新型农村社区采取拆旧建新的模式,在原址上进行建设。确需占用新增地的,要充分利用闲臵地、未利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要落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周转用地指标。对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的土地,要首先复垦为耕地用于归还周转指标,节余的土地指标,可在本县域内臵换城镇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其土地增值收益专项用于社区农民住房补助、土地复垦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突破建设用地瓶颈,并有效解决社区建设资金问题。
五要在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要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编制好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划,完善社区功能分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对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余出来的土地,积极引导合法有序的土地流转,重点培植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规模化经营产业。对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给
—13—
予大力扶持,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六要在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要吸收城市社区的管理经验,完善服务管理功能,使农民群众更多享受到社会进步成果,切实转变生活方式。要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组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社区党组织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延伸推进卫生、就业、教育、文化、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的吸纳和辐射能力。
(四)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主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措施,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力支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把农业科技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一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大学、x大学、xx天民种业公司、市农科院、市蔬菜研究所等为依托,建设小麦、棉花、西瓜、花生育种创新基地,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集成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支撑带动农业现代化。实施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特设岗位计划,积极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农业科技 —14—
研究,巩固小麦、花生、西瓜、棉花育种的优势地位,提升玉米、花卉、林果、水稻、家禽、生猪、肉牛育种的研发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成转化一批重大涉农科技成果。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目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农业发展技术体系。二要抓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快主要农作物育种进程,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2012年使我市各类农作物种子基地保持在20万亩左右,年产各类种子1亿公斤以上。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作物分子聚合育种、大面积均衡增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新型疫苗、生物农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支持小麦、花生、西瓜、棉花、玉米、生猪、肉牛等良种繁育和生产技术创新。推广节本降耗、节水灌溉、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等实用技术。建立农业生产气候灾害、农业污染与农业生产安全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2012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一个百分点。三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
—15—
强农业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构建农科教联合推广服务机制,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服务和良种推广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技推广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协会等参与农业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要加大新兴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构建多渠道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实施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推进工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开发工程。启动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着力分层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系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全市培训高产优质新品种、高产高效种养技术、防灾减灾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农机化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等实用技术达到5万人次。
(五)着力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从今年开始,新一轮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启动。国 —16—
家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扩大扶持范围,扶贫开发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责任更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扶贫纲要精神,精心组织、强力推动,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一是突出重点,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在社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型产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化、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树立大扶贫理念,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要把扶贫工作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统筹规划、统筹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要大力实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有组织、有规划的抓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建设、就业促进、扶贫试点等专项工程。积极鼓励市县各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院校参与贫困村驻村帮扶,积极承担相应的扶贫任务。三是创新机制体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要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脱贫的重要举措,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实施金蓝领工程,加强与用工单位对接,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依托科技项目吸引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开发。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企业扶贫,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大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宣传教育
—17—
力度,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立足自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稳定脱贫致富步伐。
(六)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程,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构建符合x特色的、多元共生的农村社区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为实现x跨越发展、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后劲提供精神动力。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活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基层供销社、返乡创业农民、各类专业大户等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要达到1850家,基本覆盖全市每一个乡镇。二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创新土地股份合作等流转的有效形式,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三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完善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切实落实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积极发展农业投资基金、农村信用担保公司,进一步扩大农村企业、农民和农户可抵押物范围,有效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 —18—
问题。扩大农村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各保险经营主体要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解除农业生产后顾之忧。四要加强涉农资金监管。要把涉农资金使用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促进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要创新涉农资金的整合机制,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五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资源开发、土地整理、物业出租、委托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好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政策,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农业农村长期稳定发展,让我们真正做到思想真重视、领导真加强、工作真落实,把重视“三农”工作体现在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理念、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x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6.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篇六
市委常委、副市长某某
(2012年3月4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在新村建设上,力争新面貌,改善条件惠民生。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围绕高速公路沿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扶贫连片开发、风景旅游区四大区域,按照“坚持三为主,加大三改革,推进三集中,注重三突出,实现三目标”的总体要求,将新农村建设与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相结合,全年建成新农村综合体5个、新村聚居点15个,加快推进51个场镇新区和52个居民集聚点建设。今年也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最后一年,各示范乡镇要进一步强领导、添措施,倒排工期、加快推进,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特别是要抓好青花镇八字头村、二龙沟村、龙须坝村,白沙镇往川坝村、水井坝村、猫儿坝村,茶垭乡石马河村,堰塘乡虾叭口村,旧院镇张草坝村等9个省级新农村建设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把我市万白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为全省的示范工程、样板工程、惠民工程。
二、在农田水利上,力争新提升,大兴水利强基础。一是大马力争取项目。在抓好已开工项目的同时,积极做好已纳入规划
— 1 —的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强化项目监管,夯实水利基础。全面开展李家梁水库规划编制和申报工作,协助某地市做好固军水库前期工作,积极做好红星水库整治前期工作。二是大力度推进改革。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万宝源水务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搭建水利建设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三是大力气加快建设。全力推进寨子河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力争12月底导流洞全线贯通;全面实施大田沟、金鹅池、龙穴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六江一干”城区段防洪堤建设及中小河流治理庙沟河段治理工作;开工建设后河二三级滚水坝、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和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四是大范围治理水土。开展2011—2013年水保项目规划工作,积极争取革命老区水土保持项目,实施2012年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1平方公里。同时,启动“五小”水利工程整治修复,实施2011年人饮安全项目,解决5万人饮水难问题。
三、在农业产业上,力争新优势,做强产业助增收。一是加快基地建设,增强发展力。大力实施农业产业“10+4”工程,重点发展茶叶、马铃薯、生猪、板角山羊等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旧院黑鸡。茶叶上,新建茶园2万亩,低改茶园1万亩,建成白羊乡茶叶苗圃基地200亩,完成大竹河万亩名优富硒绿茶基地申报认定工作。蔬菜上,建成马铃薯种薯基地15万亩、脱毒种薯基地2万亩、核心高产示范基地3000亩、蔬菜基地13万亩、常年
蔬菜生产基地5000亩。畜禽上,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板角山羊原种场1个、旧院黑鸡扩繁场3个、旧院黑鸡养殖小区20个,争创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养殖场各1个;力争年出栏生猪、肉牛、板角山羊110万头(只)以上,出栏旧院黑鸡700万只以上,强力推进“千万黑鸡下江南”。二是完善营销体系,增强竞争力。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优势企业为主体,聚集资源要素,完善营销体系,拓展专业市场,带动基地规模发展。6月底,完成万宝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建工作,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家。同时,积极抓好“三品一标”申报工作,申报省级无公害畜产品2个,争创全国知名品牌2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1个,完成某地市天然富硒老腊肉地理标志申报工作。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增强带动力。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致富能手、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大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分户经营的小、散问题,继续发展壮大专合组织。全年发展专合组织50家、标准化专合组织10家,申报省级专业合作社3家。
四、在林业建设上,力争新水平,绿色发展保生态。一是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力争完成工程造林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2.6万亩。加大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天保工程造林管护,切实抓好退耕还林自查验收,做好政策兑现和补植补造,迎接国家级核查验收。二是加速林业产业发展。组建万宝源林业发展公司,完成1000
亩苗木基地建设任务;新建核桃科技示范林2000亩,建成石塘乡苗木交易专业市场,大沙乡青脆李、银杏、香椿、猕猴桃、核桃等育苗基地200亩,完成白沙、茶垭水果基地带栽植工作。三是加快城乡绿化建设。继续实施城市绿化、城周绿化、乡村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苗圃基地等“六大工程”,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重点完成三条入城通道绿化扫尾工作,启动第二期城市绿化工作,新增绿地面积4万平方米。四是加强林地流转管理。市林业局要指导各乡镇抓好林地流转工作,严厉打击流转程序不合法、低价转让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切实维护林农利益。同时,各地要切实提高警惕,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五、在扶贫解困上,力争新成效,协调推进促和谐。要紧紧抓住中央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历史机遇,全面完成《秦巴山区连片扶贫规划》的编制工作,以新村建设为抓手,加快秦巴山区和大竹河片区连片扶贫开发,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力争6月底完成2011年秦巴山区石塘铁矿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试点项目,10月底完成大竹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2012年建设任务。同时,要全面完成殡仪馆迁建和火化车间改造工程,积极做好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白羊、梨树、白果三所敬老院,改善五保老人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六、在股份合作上,力争新突破,创新体制谋转变。2月
1日,全市领导干部学习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社,通过“三个带动”(干部和组织带动、龙头企业带动、能人带动)、实现“三个转变”(产品向商品转变、农民向股东转变、单家独户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习会结束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已经在各地逐渐兴起。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的股份合作才刚刚起步,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水平不高、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规范、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带动能力较弱、注册登记存在瓶颈等等。股份合作制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具有活力,核心在于能否让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关键在于能否创新和完善运行机制。我们要借鉴苏州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的经验,先行试点,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自我服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强化引导。积极引导农民以资金、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组织,特别是要盘活土地“不动产”,管住所有权,搞活经营权,让成员充分享受财产性收益。我市溪口、丝罗、罐坝、曾家、青花等乡镇,按照“村集体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乡创业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率先启动股份合作试点,发展银杏、香椿等林业经济,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通过股份合作社得到了实惠,找到了增收路径。二是强化指导。合作社的参与者大都是农民,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组织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市委农办、市农业
局以及各乡镇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对股份合作制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加大政策和业务培训力度,全年要发展股份制合作社370家。三是强化服务。市级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共同支持股份合作制发展的氛围,尤其是国土、财政、税务、工商、民政、农林等部门要为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促进股份合作组织规范运行,引导股份合作组织向质量型、紧密型、效益型发展,真正发挥股份合作社的带动作用。
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务必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务实苦干,奋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7.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篇七
(总第136期)
2004年3月27日
王进卯副书记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 结 讲 话
我们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和深化百强调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次动员大会,也是启发农民增收思路,激活农民增收潜能的誓师大会。会议虽然时间短,但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连续几年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现场直播的形式,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就是要把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一下子贯彻到基层,一杆子插到农民群众中,降低会议成本,减少传达环 1
节,加快信息传递,广泛地深入人心。我们坚信这次会议必将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产生巨大地推动作用。
刚才张书记作了一个全面具体的工作报告,紧扣了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突出了农民增收的主题,紧密联系了长治的实际,强化了“三农”工作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明确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重点强调了在建设龙头企业特色县、绿色产品上规模、把农业资源转化为资本、提升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疾病疫情的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营销和品牌战略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创新突破的具体要求,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和深化百强调产,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市委张书记报告的要求,市县乡村四级干部不仅要在认识上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思想上来,而且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升到新的水平,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全部工作的首要位置。要联系各自的实际,落实具体的措施,围绕百强调产,扭住农民增收,下大力气,继续争取长治农业在山西省一枝独秀的地位。
常反堂副市长全面、具体地安排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家要根据讲话的要求,立足当前,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失时机地掌握春季生产环节,创造性地落实好会议的要求,全力以赴,打好打胜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战役。
会上,还出台了今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工
作考核意见,表彰了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扬和奖励了对农民增收有带动和辐射能力的18个龙头企业,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瞄准百强,盯住小康,做强做大,使辐射和带动功能再上新的水平。关于会议的贯彻落实问题,说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更新观念,争先发展
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机遇良好,条件具备,政策到位。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拓宽了空间,注入了活力,可以说农业和农村工作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大家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趁热打铁,立即组织市、县、乡三级万名干部到基层,基本上是市级一千名,县级四千名,乡镇五千名干部,迅速掀起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高潮,广泛开展“思想观念大解放、发财致富大讨论”活动,用一号文件启发新的发展思路,带着感情激活农民的增收能力,满腔热情地调动起群众致富的愿望,促使农民在转变观念中放开手脚,在理清思路中争先发展,使这次会议精神真正变成全市上下上项目、争百强、促增收、创新“三农”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大胆突破,落实项目
“三农”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点。我们要按照张书记的报告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乡经济,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谋划农业,突破传统发展的模式,实现超常规地跨越。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联合、重点突破,率先发展顶天立地的新百强;通过项目优先、政策优惠、利益保护,争先发展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通过小额贷款、担保贴息,加大启动力度,大力发展开花遍地的千园万场,推动农民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村向城市集聚,抓住项目,市场运作,在跨越式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通过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创造出县县都有结构调整的新百强,户户都有增加收入的新项目,人人都能成为发家致富的创业者的新局面。
三、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整体推进
我们各级干部大都是农民的儿子,都应该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多服务,适应农村形势要求,培育农民增收项目,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首要的是分期、分批、分类,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把培训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深入开展引导性、专业性、技能性的各类培训。要带着真情实感吃透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熟悉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政策,带上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增进与农民的感情,增强自己的责任,增添发展的动力,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变成广大干部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走下去了解民情,关注民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启发农民促进增产增收的新思路;把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变成新项目,走出去,引资金,引技术,在推进百强调产中培育新型产业,在市
场经济中培育现代农商,在产业结构中提高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同志们,让我们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新起点,以新百强为新的支撑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开创全市“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长治做出各自的新贡献。
8.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篇八
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是***实现“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也是保持园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调结构、促转型”这一主线,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较好开局。今年一季度,园区共完成合同外资8000万美元,新增民营和内资注册资本9亿元,同比增长47.4%,引进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一批著名企业相继落户园区,除了沃尔沃地区总部、技术中心外,迅达电梯、华谊兄弟、本特勒,以及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也已签约入驻。一季度所引进项目继续呈现出数量多、质量好、规模大的特点。
在看到一季度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要做好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既有宏观政策调整、土地资源瓶颈、市场竞争激烈等外部条件限制,又有招商思路有待转变、招商管理服务还需改进等内部因素制约。
下一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认清形势、1抢抓机遇、咬定目标、攻坚克难,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招商思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科学化水平
当前,园区结构优化、产业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瓶颈日益突出,区域间招商引资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些都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要进一步转变招商思路。一是招商观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围绕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个重点,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资源依赖型招商向效益增长型招商转变,由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二是招商方法上要做到“三个并举”。要按照内、外资并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并举,实地型和注册型并举的原则,强化对项目信息的梳理,拓展招商网络,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招商资源,积极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招商活动,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三是招商方式上要坚持“三个结合”。要将招商引资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集聚优势产业、提升产业能级结合起来,与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使招商引资服从和服务于“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大局,为园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年***招商引资的目标是:完成引进合同外资2亿美元,到位资金1亿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本30亿元。
二、突出招商重点,切实加快支柱产业集聚化发展
按照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做精做优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经过前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汽车及其零部件、高端设备制造、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新能源汽车以及软件信息等产业在内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体系。对于***来说,这些产业既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招商引资的重心。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要从提高产业能级的角度,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规模、质量和效益,通过严格准入标准,真正做到好中选优,要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以及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继续集聚以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制造、光电子等为主的高端项目;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要充分依托园区先进制造业企业集聚的优势,延伸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重点是引进集总部、研发、销售为一体的总部经济项目。要充分发挥产业创新中心、广告总部基地和南门商务圈等招商平台作用,继续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软件信息以及酒店、商务办公等功能性项目的招商方面寻求新突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高科技园区总部基地规划建设,吸引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入驻园区。
围绕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再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如:腾讯、国美电器、阿里巴巴、苏宁电器等项目,以进一步夯实和完善园区支柱产业体系,加快园区优势产业集聚势头。
三、强化招商服务,努力推动服务体系制度化建设
将加强服务融入到招商引资工作各个环节中去,严格落实责
任,完善服务机制,以优质服务增强区域竞争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以商引商的招商模式。一是要严格落实企业服务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平台、创建服务品牌,落实和完善首问负责制度、定期走访企业制度、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和日常服务联系协调制度,要按照标准流程开展招商接待、企业活动、服务受理、办证办照等工作,发挥入驻企业协会、商会活力,强化纽带平台作用,继续加大项目代理以及工程代建力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努力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建立健全招商队伍教育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强化对招商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招商人员的个人素质、招商技能和服务水平;要严格落实招商目标责任制,切实增强招商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各招商部、经济小区、高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落实责任,分解目标,强化考核,不断提高招商团队的竞争力。
9.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篇九
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南充市大通永丰机砖厂法人尚帮富,首先感谢安监局安排我厂作为代表上台发言,倍感荣幸。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今后安全工作的鞭策和鼓励。
我厂位于大通镇,距城区20公里,日产量15万匹。安全是企业的灵魂。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去做。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成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做到组织预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就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此,我们成立了以我为组长,各班组长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我把家从城里搬到厂里,把销售工作交由我爱人打理,我全身心投入到厂里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24小时吃住在厂里,与工人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工作,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并跟踪整改。
二、制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到制度预防 为加强约束,便于管理,我厂针对砖厂的实际情况,制定 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职工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我们制定了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班组长、职工的岗位责任制,制定了各个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用电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明确了企业法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协助厂长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各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及监督本班组职工安全生产情况。职工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工作,严禁违章作业,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感。
三、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做到源头预防
为改善我厂本质安全条件,2010年上半年,我卖掉门面、底押房屋,想法设法筹集700余万元进行技改,从页岩开采、破碎、搅拌、制坯到出窑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电器线路所有闸箱都用漏电保护装置,并接了漏电接地线,窑上电压改为36伏安全电压,淘汰了落后生产工艺,有效地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同时,我在去年上半年就自筹集资金3万元,在页岩开采、破碎、搅拌、制坯等危险部位安装了6个摄像头实行视频监控管理,在办公室里一人就把全厂的生产情况看得清清楚楚。通过一系列改造,随着机械化生产程度提高,隐患基本消除,人工相对减少,从而在源头上预防了事故发生,生产效益和安全工 作取得了双赢。
四、建立四级检查制度,做到事故早预防
为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我厂建立了四级检查制度:厂长月检查、班组长周检查、岗位职工日检查、安全员不定期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机械设备制动是否良好、设备转动是否有异常声音、电线是否裸露、电源开关是否接触良好、电源箱是否露电、临时线路是否混乱、砖坏摆放是否符合要求,窑内砖垛码得是否安全,采土场边界平台、边坡角、土堆高度、坡面角度是否符合要求等。一发现安全隐患,立即组织人员排除;一时难以排除的,定方案、定人员、定时间,尽早消除隐患。
五、加强人员培训,做到知识预防
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工作主体是职工。我厂一直严抓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制定了新职工入厂三级教育,厂内日常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新职工入厂必须经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教育。厂级教育主要是培训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车间级教育主要是培训工作特点,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班组级教育主要是培训工作注意事项、本岗位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应急措施和报告方法。同时加强了日常安全教育,厂内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培训 班,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应急救援等知识进行培训,组织15人次到其它大企业参观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研讨安全生产工作方式、方法,分析典型事故,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厂内所有电工、电焊工必须经安监部门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2010年我厂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全年安全无事故。但安全工作无小事,今后,我厂一定要在安监局的领导下,从零开始,加倍努力,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迈上新台阶。
谢谢!
10.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篇十
一、聚焦主责主业不走神,审判执行工取得新突破
2020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xxx件,其中,民事案件xxx件,刑事案件x件,执行案件xxx件,收案数同比增加xx.xx%,结案xxx件,结案率xx.xx%法定时限内结案率xxx%。面对案件大幅度增加带来的挑战,全院干警勠力同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审判执行质效,各项关键质效指标稳中趋优。
一是民事审判注重调解优先。全年共受理民事案件xxx件,审结xxx件,结案率xxx%。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强化调解意识,创新调解方法,全年共调解结案xxx件,调撤率xx.xx%,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赢得了当事人的普遍好评。
二是刑事审判注重保护人权。全年共审结刑事案件x件,判处罪犯xx人、罚金xx.x万元。坚持律师辩护全覆盖,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严把案件审查关、适用法律关和证据关,确保案件质量。严格适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深入推进刑事诉讼制度“三项规程”改革,强调举证、质证、认证、辩论在庭审,裁判形成在庭审,强化庭审功能和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和量刑规范化,严防冤假错案的发生,把好刑事诉讼最后一道关口。
三是执行工作突出善意理念。全年执结xxx件,执结率xx.xx%,执行到位金额xxx.xx万元,实际到位率xx.xx%,涉民生案件实际到位率xx.xx%。在疫情防控和执行办案的双重压力下,注重将司法的人文关怀惠及国企运行与各方当事人,切实将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贯彻在实际执行工作当中。严格按照“发挥执行职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专项执行行动的要求,对涉民生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进行重点执行,加大执行力度,用足、用好线上网络查控手段,落实线下各项执行措施,以债权人权益实现为第一要务,为社会和谐稳定奉献力量。
四是审判管理力求务实创新。树立“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和全流程管理”的大审判管理理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审判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职能,认真落实“季度分析、逐月通报、临期提醒、及时督促”的审判管理制度。加大结案督促力度,按季度对审判质效及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和研判,发挥审判管理的导向作用,对存在的短板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案件质效向上向好。
二、深化改革创新不松劲,全力促进司法公正高效
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诉调对接中心在人民调解平台和道交一体化平台处理诉前调解案件xxx件;
网上立案xx件,跨域立案xx件,移动微法院立案率xxx%;
使用送达平台送达文书xxx次。网上成功缴费xxx件,占应缴费案件xx.xx%。加强对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支持,指导和规范诉前调解工作,先后对保险协会近百人调解员培训x场次,指导交警队、保险协会诉前成功调解x件道交案件。接听xxxxx热线xxx余次,并做到及时处理,服务满意度评价xxx%。扎实推进“分调裁审”诉讼制度改革,诉前分流案件xxx件,调解成功xxx件。推动简案速裁化解,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xxx件,简易程序适用率xx.xx%,扎实推进院庭长办案常态化,全年办结案件xxx件,占全院结案总数的xx.xx%。充分运用案件智能审判辅助系统、语音识别系统、文书纠错系统辅助办理案件,让法官专注于审判核心业务,法官年人均结案xx件,司法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全年无缠访、闹访事件。
三、创新便民举措不跑偏,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坚持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两手抓两不误双促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全年在“云上法庭”办理案件xx件,加大财产网络查控力度,执结案件xx件,积极助力复工复产。依法为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x.xxx万元,积极使用保险救助解决执行难,向符合执行保险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发放保险救助金x.x万元,解决了当事人的燃眉之急,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四、加强队伍建设不松懈,不断强化职责担当。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升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头雁”作用,构建线上线下学习联动机制,形成党组促支部、支部促党员,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学习氛围,切实把政治理论学习贯穿到工作始终,贯穿到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始终。全年组织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xx次,各党支部完成每月至少x次集体学习,领导班子开展专题研讨交流x次。通过多形式、全覆盖的学习活动,督促干警注重学懂吃透、学用贯通、知行合一,进一步提升队伍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不断推进法院工作创新发展。
二是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良好法院队伍形象。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等“铁规”“禁律”,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法院队伍形象。认真组织开展廉洁司法集中教育和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以“队伍建设年”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审务督察,坚持把“严”字贯穿工作始终,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活动开展取得实效,干警素质和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结合“以案释纪以案释德以案释法”警示教育活动,召开了xx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暨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年初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责任分工表,党风廉政责任及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和党风监督职责得到分解和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xxxx年,班子成员讲廉政专题党课x场次,组织干警观看警示教育片x部。全院干警无当事人举报投诉以及违反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纪律的行为,保证了司法清廉和司法公信。
四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牢固树立“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理念。牢牢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各项措施。创新制度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进一步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普法讲堂”等活动,进一步解决好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围绕庆祝建党xx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演讲和党员文化活动,进一步培育良好的政治文化。
五是加强全员教育培训,激发活力践使命。多措并举,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学习培训形式,为干警思想“充电”,给干警精神“补钙”。先后组织干警分批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36场xxx人次,以“人民法院大讲堂”、网络培训、公务员培训等形式为依托,深入开展民法典线上线下学习和各类培训辅导,确保《民法典》得到贯彻实施。
六是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树立武铁法院文明形象。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举全院之力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系列活动,通过了市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的测评验收并公示完毕。
七是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坚决贯彻中央、最高院、省委、省法院、xx中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的决策部署,严格践行疫情防控要求,抓实抓细院机关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加强对当事人的扫码、测温、防护等检查和重大庭审活动中防护用品佩戴等工作,全力保障干警、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和机关工作安全。
xxxx年,我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守初心践使命,勇担当谋发展,围绕中心工作大局,真抓实干求突破,改革创新勇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待命名,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指标、执行工作“x+x”核心指标全省排名靠前,刑事、民事案件结案率xxx%。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先后有x个集体和xx名个人受到上级法院表彰奖励。
xxxx年我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政法工作会议、最高院、省法院院长会议以及本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政治建设为出发点,坚定法院工作政治立场;
以执法办案为切入点,服务铁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司法改革为突破点,有力促进司法公正高效;
以从严治院为落脚点,锻造素质过硬法院队伍。抓好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抓好审判执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抓好司法作风建设,确保司法公平公正、抓好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和审判深度融合;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抓好意识形态和舆情管控工作,大力加强法院宣传和舆论引导推进工作。切实为“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xxx周年。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推荐阅读:
市委书记在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01
市领导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11
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7
市委书记在机关作风会议上的讲话12-18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全省组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上的讲话12-15
在市委组织部座谈会上的发言11-30
在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上的发言06-17
在团市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