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

2024-10-06

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精选8篇)

1.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 篇一

国内互联网医疗发展分析及落地研究

王炯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100032)

摘要:从应用模式、效果目标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现状,针对现在互联网医疗企业落地发展的情况、模式、焦点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落地发展

1 引言

当前,互联网医疗风起云涌,全球互联网医疗在过去4年中吸引了大约8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部分创新企业迅速发展,并成功IPO,其中包括像Veeva Systems和Castlight Health这样的交易额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大型融资,让这个领域成为各方最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在国内,BAT企业已经全面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各种互联网医疗健康公司不断涌现。公众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需求的增长,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深化改革,都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大量的行业机会。但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目前处于初创期,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生命周期短、应用低频化、行业资源撬动难度大、数据共享难、商业模式不成熟、行业观念亟待培育等问题。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如何结合线下的医疗机构、医疗资源,解决“飘”在空中的问题,是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 互联网医疗应用的发展现状

首先,分析当前互联网医疗在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特点。当前,涉及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和服务很多,而且多数互联网医疗健康公司都提供不止一种应用服务,当然也各有侧重,常见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预约挂号(导诊服务)

利用电话、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实现患者预约就医挂号的功能。将医院的号源、科室、专家资源进行整合运营,主要代表企业有挂号网、就医160等。

(2)医药电商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方式,销售药品等特许经营的医药产品,将线下的药房和互联网相结合,主要代表企业有壹药网、健一网等。

(3)医生管理

医疗资源以医生资源为核心,服务于医生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应用,主要包括知识服务、工作流程服务、职业信息服务、行业信息交流等,而且,一部分企业在向医生集团方向发展,主要代表企业有杏树林、好大夫、张强医生等。

(4)医患关系

包括诊前、诊中、诊后的医患沟通,患者出院后续复诊、康复服务,护理、信息咨询等,代表企业有健康之路、微诊集智等。

(5)医疗大数据分析

利用医疗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数据信息服务,代表企业有华大数据等。

不论哪种应用和服务,现阶段涉及的主要对象都离不开医院(医疗机构)、医生、患者这3个要素。从本质上讲,这些应用和服务在不同程度和角度上满足了现在的行业需求,解决了医疗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符合医疗资源的均衡、再分配的要求:二是通过医疗工作流程的再造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资源的运转效率,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三是促进医疗工作者自身价值的提升。3落地模式

从行业内部来看,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本身的人、财、物、信息等密不可分,业内普遍认为,医疗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完全“飘”在网上的应用无法持久,必须找到合理的形式、合适的时间、合拍的商业模式落地。

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医疗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层面、各方面对互联网+医疗的推进和努力,都为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落地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如何落地才能既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又符合互联网医疗企业自身定位特点,需要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参与者进行认真研究。在这方面,以往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由于模式往往决定了过程和结果,现仅对互联网医疗的落地模式进行探讨。

(1)现有医疗机构的接触方式

包括合作和竞争两种模式,如丁香园自办实体诊所,直接打造自我体系内的线下医疗服务,特征是重资产;相比之下,春雨掌上医生是与已有实体医疗机构“嫁接合作”,走轻资产之路,其CEO张锐阐释:“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我们用更轻易、更轻灵的方法走线下之路。”两种手段各有利弊,实际上,丁香园的模式需要更多的资金,可能会与传统医疗机构形成直接竞争,但可控性好,运营政策贯彻到位、及时,受各环节影响较小;春雨掌上医生的模式重点在于合作,行业渗透性比较好,发展速度在理论上更快,但受制于合作关系、行业竞争、政策变化等,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总体来讲,互联网企业直接办医疗机构或者与现有医疗机构合作都可以促进行业升级,但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成规模的颠覆性竞争往往会带来行业内部的激烈波动,更可能出现不确定的结果。

(2)参与区域及环境

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是跟随医疗资源的分布来开展落地计划的。重点城市的医院(医疗机构),特别是知名的三甲医院,知名的专科医生等,都是各互联网医疗企业必争的资源。当然,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意味着获得更高的价值、更多的用户和更显著的行业地位。但是也存在竞争同质化,人力、财力等资源浪费,竞争激烈但提升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样的竞争可能会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更加剧了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因此,这与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平衡化,服务于更多社会公众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然而,也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例子,例如阿里健康,从目前来看,其整合的主要还是一些长尾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体检机构等。这些“边缘上”的医疗机构在全国近百万家医疗机构中占据绝大部分的数量,所服务的人群数量巨大,需求旺盛,但其特点恰恰是医疗水平不高、资金不足、资源匮乏、信息化程度不高,急需提升和转型,阿里正是在这个领域内快速布局、突飞猛进,针对全行业推出“未来医院”计划,目前已形成“阿里云+阿里健康+支付宝”的犄角之势,三者分别通过云计算、云医院平台和支付宝钱包实现对底层基础设施、中间平台和前端入口的全覆盖。当然,这种“农村包围城市”,“从薄弱环节人手”的模式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技术及品牌效应的支撑,仅对一些“不差钱”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是很好的切入模式。

(3)核心对象

由于长期的行业特点造成了互联网医疗企业把医院(医疗机构)、医生作为关注和服务的主要目标,而这3个要素中的患者,即付费者所获得的关注少之又少,在一些落地环节的设置中,需要确定如何有效地提升医院、医生的效率,满足其发展要求的应用及场景不断涌现。但是,真正从患者角度出发,有利于患者的应用服务却不多,这与医患信息不对称、患者话语权较少、患者群体效应较差有着必然的关系。以患者为出发点,协调医患的信息、服务流程、收费渠道、医疗体验效果,改变原有的就医理念和就医习惯,是缓解医患矛盾、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根本,必将给互联网医疗企业落地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和机遇。从行业实际发展情况看,已经有很多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关注这个方面,不断地整合各方资源,面向患者提供更多、更新、更人性化的应用服务。

4 结束语

互联网企业的.落地发展有很多领域和模式可以探索尝试,医疗行业体量巨大,涉及领域广泛,一些细分市场的需求十分迫切和旺盛。例如,长期以来,预防为主的医疗健康服务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重治轻防;基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服务能力有限,医疗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一些地方病、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预防、治疗等。这些既是问题也是需求,互联网医疗企业落地未必追求“大而全”,“高大上”,也可以走“小而精”、“轻而广”的路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众多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真正成为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先锋力量。

作者简介

王炯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战略品牌管理等。曾任中国联通河南分公司市场销售主管,负责互联网、数据、移动通信业务的推广发展,现为中国联通总部集团客户事业部行业应用专家。

微博、支付宝联手各地政府打造智慧城市

北京交通委十类城市服务在微博和支付宝双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全国交通系统首个同步上线支付宝和微博双平台服务功能的政府机构,除了北交委的城市服务外,同步上线的还有首都机场、ETCP智能停车等多项城市服务,为北京市民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

今年4月底,微博联手阿里巴巴共同启动“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联合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截至8月31日已经扩展至82个,覆盖交通、医疗、公安、生活缴费等领域,预计今年年底有望扩展至120个城市。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地的多个政务机构已经在微博和支付宝开始提供线上服务。

本次北京交委上线的十类服务功能,涵盖小客车指标、出租车辆、备案停车场等五类查询功能以及实时路况、公交地铁换乘、公共自行车等五类交通出行指南。这十类服务功能的上线,让北京市民在实时接收北京交通信息的同时,还可在微博和支付宝上获取多样化的交通服务,帮助市民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和支付宝客户端的城市服务查询小客车指标的摇号中签情况,查询公交和地铁的综合换乘信息,根据交通拥堵情况选择更合理的时间和道路出行,选择最近的公共自行车的网点及各网点的自行车数量租赁公共自行车等,这一系列的服务能切实帮助北京市民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据微博和支付宝方面介绍,北京城市服务一期重点为北京市民解决交通问题,因此,除了与交通委合作提供的市内交通服务外,还接人了首都机场、ETCP智能停车,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政务”作为政务发展的新趋势,这也要求政府部门提升服务能力,从单向的传播力向“传播+服务”一体化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也尝试将微博的传播和服务职能相结合,把官方微博打造成传播和服务的一体化的平台。而微博和支付宝联手打造的城市服务,能帮助各级政府更好地实现转型,实现在多平台的服务。

2.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 篇二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运营,分级诊疗

笔者前往广东省A医院、宁波B医院以及杭州C医院等3所医疗机构,了解互联网医疗开展的情况,听取卫生行政人员、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的看法,比较分析典型形式的利弊,旨在为日后互联网医疗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1 广东省A医院——依托本院医疗资源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1.1 运行形式

广东省A医院经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批准,在院内门诊部设立专门的网络医疗科室,对外称作“网络医院”。该科室内配备了专业的医务人员和设备,设置了5!6个网络诊室,由医院的全科医师作为接诊医师,在互联网上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网络医院”主要有4种运行形式。

1.1.1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接。

广东省A医院在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小屋”。所谓的“健康小屋”,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等一般检查设备及一台联网电脑,作为远程接诊点,与“网络医院”直接连接。基层医师帮助居民进行血压、血糖等一系列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与监测,通过网络平台将数据及时传输到“网络医院”;上级医师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基层医师为居民诊治,也可以通过“健康小屋”亲自与基层社区的居民交流互动。

1.1.2 与连锁药店的“健康小屋”连接。

广东省A医院在广州市连锁药店中建立了100余个“健康小屋”,患者可在药店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身体检测,将检测数据传给在线医师,并可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医师进行交流,由医师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电子处方或给予用药指导,可以方便患者直接在药店取药。

1.1.3 与偏远地区县级医疗机构连接。

广东省A医院根据资源配置的需求,选取偏远区域的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共同提供网络医疗服务的医联体,建立有心电图诊断中心、检验诊断中心和放射诊断中心的网络诊断中心。若有需要就近检查、治疗的患者,由网络医师引导其在县级网络诊断中心接受医疗服务,再将检验数据传送到省诊断中心,从而形成“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实现省县乡一体化。

1.1.4 与患者个人端连接。

广东省A医院设计了移动医疗APP。患者通过APP可以进入个人诊疗平台,在个人诊疗平台进行预约挂号、移动支付、健康资讯、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健康档案、健康干预等。

1.2“网络医院”实施后效果

(1)“网络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接,将区域内所有的慢病、亚健康、老龄和注重保健的人群真正管理起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能够变事后的医院治疗为事前的疾病预防,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而“健康小屋”的建设和运营,为三甲医院减轻了工作负担,有助于三甲医院将医疗技术力量专注于急危重症、重大疾病、疑难杂症患者的抢救、诊断和治疗。(2)“网络医院”与连锁药店连接,方便患者在药店就可以直接向线上医师咨询,缓解患者在大、中型医院拥挤开药的现状,减轻了医院门诊的压力。(3)“网络医院”与县级医院形成医联体,打破了健康信息分离的格局,实现了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资源共享,为双向转诊提供了客观的数据支持,方便上级医院指导基层医院工作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4)移动医疗APP节省了患者预约、挂号、咨询、线上支付等就诊流程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1.3 评价

1.3.1“网络医院”有益探索。

“网络医院”由专门的网络医疗科室负责运营,科室内配备了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并安排专人负责病历记录、病案管理和档案保存工作,不仅有利于医院自身的管理,而且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网络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锁药店及部分县级医疗机构连接,既能够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患者解决就医的问题,也能够为我国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1.3.2“网络医院”存在的问题。

在运营中“网络医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1)“网络医院”的称谓不符合法律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对于医院的成立和命名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网络医院”的设置却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广东省A医院设置的“网络医院”实质上只是该院门诊部门的一个延伸,因此不宜直接以“医院”命名。(2)区域分配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混乱。“网络医院”的诊疗点几乎覆盖广东省各个行政区域,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当地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3)就诊费用报销尚未与医保顺利对接。在“网络医院”上接受诊疗的患者所缴纳的医疗费用还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网络医院”的发展。(4)医药联动中存在患者用药安全问题。尽管广东省A医院制定了严谨的电子处方管理机制,但仍旧缺少对电子处方审核的程序。患者在医院的药房内取药,有医院的药剂师审核处方;患者若持电子处方去药店取药,该处方未经医院药剂师审核,存在用药安全风险。(5)盈利模式没有明确。第三方网络公司承担着维护“健康小屋”和“网络医院”平台的功能,其成本回收及盈利模式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才能维持整个“网络医院”的持续发展。

1.4 小结

广东省A医院设立的“网络医院”实质上是该院门诊部门的延伸,按照我国《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的规定,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因此,广东省A医院开展的“网络医院”形式,符合当前法律规定,值得推广。

2 杭州C医院——共同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2.1 运行形式

杭州C医院是以一所医疗机构主导,多所医疗机构参与,与网络公司合作,共同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杭州C医院搭建的“健康云平台”是杭州C医院与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网络技术共同设立的虚拟健康平台,其主要任务是推进大型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之间的诊疗联动以及实现医师与患者之间通过APP直接交流。患者向基层社区医院中的签约家庭医师进行诊疗咨询,当基层社区医院的业务水平不能够满足患者诊疗需求时,由社区家庭医师联系上级医院的医师为患者进行诊治,从而完成上级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检查协同、不同级别医师之间的远程移动会诊和远程联合门诊等,促进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由于当前杭州C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实体部门负责“健康云平台”的运营,因此其运作过程主要由网络公司负责,运营费主要来源于保险、药品、检验等第三方机构缴纳的信息服务费。

2.2“健康云平台”实施后效果

2.2.1 完成双向转诊。

对于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基层医师先向上级专科医师提出转诊申请,专科医师审核确认后,患者可直接到上级医院就诊。对于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专科医师先向基层医师提出转诊申请,基层医师审核确认后,患者直接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即可。

2.2.2 完成远程移动会诊。

基层医师认为患者情况需要邀请上级医师会诊时,可在线上发起会诊申请。上级专科医师收到会诊申请后,可通过“健康云平台”在线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线上提出会诊意见,然后由基层医师接收该会诊意见。

2.2.3 实现医药联动。

对于在院就诊的患者,根据主诊医师开出的处方,在线上或线下支付医药费用后,可以选择自己前往药店取药,也可以选择由药品配送商免费将药品配送到指定地点。对于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或药店、社区设置的远程视讯设备咨询医师,主诊医师确认续方后开出电子处方,患者线上或线下支付完毕后,可自行前往药店取药或选择由药品配送商免费将药品配送到指定地点。

2.2.4 实现检查、检验协同。

患者前往基层医院检查,基层医院因水平有限无法完成该项检查时,基层医院医师会开出检查单,由上级医院医师审核并安排检查时间,患者按时到上级医院完成该项检查即可。患者前往上级医院检查,因某些原因导致该项检查不能当天完成,则上级医院医师会开出检查单,由患者住所附近的基层医院医师审核并安排检查时间,患者按时到基层医院完成该项检查即可。

2.2.5完成远程联合门诊。

“健康云平台”开通了线上会诊诊室,大医院的专家可以在线上诊室与基层医院的医师一起诊治患者,不仅能够满足患者在家门口同时面对线上专家及基层医师的愿望,而且能够提高大医院的专家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3 评价

2.3.1 杭州C医院“健康云平台”有益探索。

杭州C医院提出“健康云平台”计划实质上是在远程医疗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患者在医院主导下利用APP直接向医师咨询,既能够方便患者,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也能够分流病人群,缓解大医院门诊拥挤的现象,这与我国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相符合。其推行的“家庭医师制”能够帮助患者在基层医院与大医院之间快速、有秩序的转移,对贯彻、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起到了推动作用。

2.3.2杭州C医院“健康云平台”存在的问题。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无法完成医保报销对接以及缺乏电子处方审核程序等问题以外,“健康云平台”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医疗机构如何实现上下联动问题。当前杭州C医院采取的是依靠医院自身去寻找基层医院合作形式,这不仅可能导致部分基层医院被遗漏在外,也可能导致患者就医无序的情况发生,从而不能更好地贯彻分级诊疗政策。(2)院内缺乏专门的科室部门对“健康云平台”的运作进行统筹控制。这就可能导致“健康云平台”的运作主要由网络公司负责,不利于医院自身进行统一管理。(3)未对医师通过互联网可为患者诊断的病种进行明确限制。(4)医院无法保存完整的病历记录及病案档案。患者在“健康云平台”上接受诊治,相关信息存储在第三方公司系统中,这可能导致第三方公司擅用患者信息、泄露患者隐私;且一旦将来发生医疗纠纷,医院会面临缺乏证据的困境。

2.4 小结

杭州C医院“健康云平台”形式符合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医疗的需求。因此,在日后逐步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及妥善配合政府部门监管的前提下,作者认为该形式值得推广。

3 宁波B医院——设立“云医院”的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3.1 运行形式

云医院是一家名为“宁波B医院”,且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并被准予执业的混合所有制营利性医疗机构,其中70%的股份由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余下30%股份由政府持有。云医院的运行形式主要分为以下3个部分:第一,由该实体医疗机构直接接诊患者;第二,由该实体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通过“云诊室”线上与患者进行沟通;第三,由加盟云医院的医师通过“掌上云医院”APP与患者直接进行沟通。

3.2 云医院实施后成效

3.2.1 建立健康管理平台。

云医院设置了孕产妇保健云诊室、婴幼儿保健云诊室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设置了云讲堂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设置了健康档案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3.2.2 建立医师网上多点执业平台。

云医院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邀请宁波地区其他医院医师,共同探索对特定病种(以慢性病为主)、特定人群(以复诊病人为主)开展特定范围内的签约式网上诊疗服务,从而放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

3.2.3 建立家庭医师签约和移动健康服务平台。

患者签约家庭医师团队,享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师团队采取首诊负责制,既能向患者提供咨询,也能为患者检查、诊断、治疗,帮助患者联系会诊、转诊。患者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APP等形式预约门诊服务。当需要转诊时,可先向家庭医师预约转诊服务,再由家庭医师为其联系上级医院。

3.2.4 建立开放的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

云医院整合跨地域、跨机构的优秀医疗资源、研究成果,使区域医院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充分整合。同时,云医院支持与健康产业相关的第三方平台接入,支持符合通用标准的医疗器械接入,支持符合通用标准的可穿戴智能终端设备接入。

3.3 评价

3.3.1 宁波B医院有益探索。

宁波B医院是经批准注册的营利性股份制医疗机构,其设置的“云诊室”吸纳了宁波地区其他医院的医师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在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3.2 宁波B医院存在的问题。

云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着无法完成医保报销对接、缺乏电子处方审核程序、电子病历及病案档案保管等问题。除此之外,云医院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云医院是一所混合所有制的营利性一级医疗机构,不同于其他中心医疗机构能够与社区基层医院实现上下诊疗联动,其主要服务于高端客户,因此在推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方面起到的作用较小。(2)因云医院的上述性质,导致很多患者在完成线上咨询后,会选择去其他医疗机构后续就诊,故云医院的成本回收、利润索取、APP维护以及医院运营费用如何获取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3.4 小结

云医院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对诊疗活动和医师执业要求的规定,有利于政府的监管;且该形式责任主体明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云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因此建议国家以后应对此制定配套的标准及规定,指引其有序发展。

4 总结

3.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篇三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基于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在政策、技术、需求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以31.1%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发展,至2014年,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规模达1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预计未来两年仍然高速增长,2017年受在线医疗增速放缓的影响,互联网医疗整体增速放缓(见图1)。

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为6.5亿,普及率达48%;手机网民为5.6亿,占比86%,因此,互联网医疗逐渐以移动医疗为主成为必然。从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构成数据来看,移动医疗占总体市场规模的比重从2011年的17.0%增长到2014年的26.4%,2011~2014年移动医疗以51.8%的发展速度远超在线医疗25.9%的发展速度。预计至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医疗健康各个环节的逐渐渗透,移动医疗的占比将超过在线医疗,达到55.0%。因此,移动医疗将会是互联网医疗未来的重点方向。

从产业链来看,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在线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从竞争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抢滩”,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百度、阿里、腾讯也通过投资或并购的形式入主国内知名在线医疗平台。但是整体来看,上述巨头的相关布局更多的属于战略卡位,而在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未来,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数据资源的掌握和利用能力变化,竞争格局也会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过程中。

驱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互联网医疗相关利好政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巨额资本的不断涌入,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政策利好。在政策层面,国家今年以来频频出台医疗相关政策,推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塑。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省区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同月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确定了2015医疗改革的七个方面。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划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5月7日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医药电商发展。8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9日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工作重点。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互联网行业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势在必行。从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中,可见多点执业、医药分开、网售处方药、加快发展商业保险等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春天就要来临。

技术相关因素的推动。4G和Wifi技术发展,使终端设备更加快速地连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使快速地从实时数据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可能;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硬件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医疗可覆盖人群大幅提升,同时加速保守的医生群体的观念转变;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更加智能化;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些因素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使得远程医疗、慢性病监测、在线医疗、移动医疗等成为可能,从而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用户需求的推动。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凸显,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造成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短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升高,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对冶未病有了明确需求;药品链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看病成本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的状况依然持续。

BAT等重量级选手参与及资本的推动:BAT、京东、360、小米等大体量公司凭借敏锐的嗅觉快速进军移动医疗领域,使得互联网医疗炙手可热,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短短三个月之间,挂号网1亿美元、丁香园7000万美元、春雨医生5000万美元三起融资,引发了业内对互联网医疗的热切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热钱涌动,使得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

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重度垂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重度垂直,是指企业通过自建,或整合某个细分疾病领域的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从而达到消费者可以在一个企业的平台上获取一站式完整闭环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任何一个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都存在于两个维度所构成的四个方向之中,这两个维度,一是在病种类别上,是做大而全,还是做垂直细分;二是在整个服务链条上,是做独立环节,还是做重度整合。四个方向是:重度-大而全,重度-垂直,独立环节-大而全,独立环节-垂直。由于医疗服务需求的“纵向”衍生性存在,我们认为像网购电商那样大而全的模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成立。“重度垂直”将是大势所趋,但“独立环节-大而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将依然存在。我们认为最终互联网行业将发展为“一全多垂”的行业生态。结合到病种细分方向,我们认为具备七大要素的病种方向,更适合重度垂直,即:治不好(慢性)、必须治(致命、痛苦)、高单价、高频次、多环节、重时效、基数大。而具备这七大要素的病种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肿瘤、尿毒症等,它们有可能最先实现重度垂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重问诊模式”产品将更有发展潜力。目前市面上,“轻问诊模式”的产品较多,但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对于患者而言,使用频率低,对医生无依赖,对软件的信任感低;对于医生而言,没有患者数据,学术价值低,且比较随意。“重问诊模式”的产品让就医问诊变得更垂直、高效,在预约挂号、导诊就诊、看数据等方面可一键解决。对于医院而言,“重问诊模式”有利于科学安排资源,减少运营压力;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减少就医时间与费用;对于医生而言,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减少医患矛盾。

个性化医疗将是未来健康的重要趋势。互联网医疗重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通过建立每个人的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更精准、更匹配的医疗服务,进而达到预防、预测的目标。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把人群细分,对病人个体化的行为和数据进行精准的解读,给出精准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通过精准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药物的副作用、节约医疗的费用。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模式会有比较大的明显变化,即从简单诊疗发展到疾病的预测、疾病的预警,再到积极参与管理,最后到个体化治疗。未来每个人都有配套的终端,完全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自己身体体征生命的相关信息进行筛查、收集,然后相关信息会传递到健康顾问家庭医生那里,可以进一步得到相关疾病回馈以及健康指导。未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基因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人而医”时代将会来临。个性化医疗将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基础上,由生理数据层面,深入到基因层面,实现真正的精准医疗。

健康管理将随时随地。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成熟发展,随身健康管理将逐步兴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随身健康管理可使专家服务大量人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的内容服务。随身健康管理类似一个临床诊疗的过程,可以跟随个人,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意外风险和医疗支出,也能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尤其是针对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具有心脏病突发风险的高危人群,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管理将更为重要。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将更易用。包括脉搏血氧仪、葡萄糖监测、心电图、助听器、药物输送等类型的可穿戴式设备,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将成为新的移动平台市场及生态圈。同时,随着穿戴式医疗仪器的传感器终端将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其载体也将朝着人们更容易接受、适合长期使用和不干扰日常生活的方向发展。如具有传感功能的T恤衫,采用传导性纱线和小型化柔性电极进行电连接,使医生能通过T恤衫来实现对穿着者心电信号的测量,预期可进一步实现身体活动情况、血氧饱和度和肌电信号等的监测。

商业保险将为 “高级”医疗买单。中国正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医疗开支在日常百姓家庭消费中的占比持续走高,巨额的医疗投入已经成为政府一项沉重负担。随着市民健康意识逐年提升,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呼之欲出”,但通观世界全球,大部分国家政府只能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增值服务的空缺将会促使社会资本的涌入。而在国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商业保险已经逐渐被普通家庭所接受。保险公司一方面提供增值服务,促进购买欲望,同时还将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对客户的健康进行实时管理监督,量身定做,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客户也要为个人行为买单。

4.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 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众筹模式已经成为金融时代重要的筹资方式,但由于众筹模式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仍有很多的不完善因素,因此也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本文主要从互联网金融时代众筹模式下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需要进行的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 法律风险 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但由于众筹模式的体制还不完善,使众筹模式在我国仍然存在法律风险。为更好的完善众筹发展体制,促进其作用的发挥,做好互联网金融时代众筹模式的法律风险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众筹模式存在的法律风险分析

当前我国的众筹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实物回报类众筹和股票回收类众筹,虽然这两种众筹模式都能为企业或者发起人筹集资金,帮助其发展,但这两种众筹模式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具体表现为:

1、实物回报类的众筹

实物回报类的众筹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是非法集资。为了避免触及法律风险,吸引各方人士进行投资,众筹网站通常都会对自身的性质进行解释说明[1]。例如,有的人就会对自己众筹的时间进行说明,告知大家他们的这种筹资方法不是非法集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筹资方式与传统方式不同,出资人不能得到利润、股权等好处,而大家的行为是购买成品而非投资某个项目。但这种行为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仍存在非法集资的嫌疑。

2、股票回收类的众筹

股票回收类的众筹是投资人通过持有创业公司股票的形式进行的筹资。例如,具有典型性的大家投、天使汇都是通过这种形式的众筹而实现的。虽然这种方式的众筹是当前互联网金融非常重要的筹资方式,但却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主要涉及的法律刑法主要有:企业债券罪、擅自发行股票、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等罪名。我国法律在《公司法》中,对该类众筹进行严格且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在向公众募集股份前,需要先向相关部门申请,待审核通过以后方可实施[2]。

二、众筹模式的风险防范

1、保护投资者权益

众筹模式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需要投资人拥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互联网众筹的管理。一旦出现筹资人不兑现投资人承诺的情况,投资人则无法寻求法律的援助,因为在法律上尚无对该方面内容的说明。因此,可以让筹资人在网络开设风险资金,在筹资成功以后,筹资人没有兑现诺言的情况下,将其作为补偿投资人的.资金;第二,建立第三方资金管理。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第三方需要将筹资人筹集到资金、扣除管理费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公正管理,并且这种方式的管理,还有助于降低风险;第三,加强信息的公示。将信息进行公示适用于整个金融行业,由于投资人处于众筹的不利位置,因此将信息进行公示,有助于投资人掌握资金的去向的同时,还可以对筹资人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投资人与筹资人的信任感,促进众筹模式的规范发展[3]。

2、规范众筹模式的运转

创新与监控从某种方面来说是统一的,使用众筹模式筹集资金的多是中小型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还不能达到税收监管的要求,而单单依靠本土信用体系是不能对投资人的利益进行保障的。因此,加强对众筹模式的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需要相关部门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规范:第一,净化众筹的环境、提升众筹的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主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众筹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其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其企业的发展。但也正式因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些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通过众筹骗取资金,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众筹环境进行净化,通过抬高众筹的要求等方式,保证众筹的真实性;第二,完善相关法律内容。当前我国法律在互联网众筹方面仍有一定的空白,这非常容易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造成投资人合法利益的损害。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完善,规范众筹的投资方式,为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作出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国外已经将众筹模式定义为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给予支持。由于这种模式的筹资与我国传统的筹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还需要我国人民不断对其进行适应与调整,从而使其能够在我国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李玫,刘汗青.论互联网金融下对股权众筹模式的监管[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4-31.

[2]满鑫,徐娜,李文华等.股权众筹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以美国JOBS法案为借鉴[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15(6):89-91.

5.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篇五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

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 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医疗风险的概念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目的之外的危险因素,而这种因素 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有人称其为“遭受损害的可能性”。笼统 称为医疗不良事件,或者称为医疗缺陷。

二、医疗风险管理的概念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多指医院)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 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换言之,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 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三、医疗风险管理的程序: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及处置。

第一章 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分类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过程中超前防范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进而达到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的目的。

一、诊疗护理过程 1.门(急)诊医师对于经3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上级医师复 诊。

2.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未在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 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4.门(急)诊医师未见患者即开具“住院证”或病房医师不查看患者即开医 嘱。

5.对于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6.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诊查患者进行“电话会诊”“病历会、诊”。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8.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通畅或不能及时到位。

9.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或请相关科室人员会诊。

10.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11.需马上执行医嘱未向护士交待清楚,导致延缓执行。

12.对危重患者未做床头双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写入 交班记录,或存在漏交、漏接情况。13.高风险、高难度的择期手术未在术前上报医务科。

14.麻醉师缺少术前、术后麻醉访视记录,或术后患者返回病房 24 小时内未 诊查患者。

15.手术医师在术后未及时诊查手术患者,或 3 日内无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16.对术后患者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出血、异常渗血。

17.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延误手术进行。

18.未落实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或检验项目不齐全,或知情同意书签署 不规范。19.护士未正确执行医嘱或违反“三查九对”制度。

20.错发、漏发药物。

21.处方中药物出现用法错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用量超过极量而未注 明。

22.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23.采取体液标本时,采错标本、贴错标签、用错试管、非患者原因导致采 集量不够而需要重新采取。

24.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欠妥,存在院内患者交 叉感染的隐患。

25.漏报、错报、迟报传染病,或遇有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集体中毒 等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未及时上报。

26.因治疗需要且病情允许需要转科,转出科室未及时联系转入科室或转入 科室无正当理由拖延转入。

27.输血、输液反应。

28.其他未引起人身损害后果,但有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医疗文书书写

1.门(急)诊医师未按时书写门(急)诊病历,或记载内容不全。

2.未把患者不配合诊疗、拒绝诊疗或自动强行出院等特殊情况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历中。

3.未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 史。

4.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病历、首程记录、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术前诊 断)、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及其它记录。

5.未及时与患者签订医院规定的各种知情同意文书,或缺项少款,不填时间,不签名。

6.大、中型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或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报告,或无术前小 结、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观察要点。

7.术中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对术中阳性发现描述不细,或对术中出现的意 外和失误未能如实反映,甚至在记录中造假、隐瞒。

8.对危重患者未及时向其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或缺少与家属谈话并签字的 记录,或有记录而无家属签字。

9.凡决定转出的患者,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10.对自动要求出院的患者,出院记录过于简单,无出院医嘱和有关注意事 项交代,缺少患者本人或法定代理人签名及上级医师的审核签字。

11.意外死亡病例未当日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

12.病历涂改严重、书写错误或缺乏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内容,或造成 病历等资料缺损、丢失。

三、医技后勤保障

1.抢救药品、材料未及时补充、更换,出现账物不符。

2.供应过期物品、过期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

3.急救设备、器材出现故障。

4.医技科室对于仪器、设备疏于检测维修,导致检验结果失真。

5.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或项目、部位。

6.漏填、错报检验结果或丢失检查申请单、结果报告单。

7.血、尿、大便标本遗失。

8.特殊检验标本、病理标本保留(存)时间短于规定时间。9.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未与临床科室及时联系并提议重新检查; 发现检查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未主动报告。

10.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药物用法不当、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用量 超过极量等。

11.供电、供氧、供水系统未定期检测而影响使用。

12.停电、停水未及时通知到病人或停电、停水未按应急预案处置。

四、医德医风缺陷

1.态度冷漠,语言粗暴。

2.抬高自己,贬低别人。3.搬弄是非,故意挑拨矛盾。

4.玩忽职守,擅离岗位。

5.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6.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手术、发药过程中有聊天、打手机等不良行为。

7.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其家属误解。

8.出现其他医德医风问题。

五、医护人员安全

1.治疗、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医务人员身体伤害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接触化疗药、传染病等导致损害。2.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第二章 医疗风险评估及管控

医疗风险评估及管控机构由两级构成。科室由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最高管理机构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 会。发现医疗风险后,要及时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并上报医务科。

一、医疗风险分三级预警:蓝色、黄色、红色。

1.蓝色预警:虽发生医疗风险,但未产生后果,未引起医疗纠纷。

2.黄色预警: ⑴发生医疗风险,未产生后果或产生的后果较轻,但病人已投诉。⑵一年内,被两次蓝色预警的。

3.红色预警: ⑴发生医疗风险,产生严重后果或患者死亡,酿成严重纠纷。⑵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为 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损毁的。⑶严重医德医风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医院声誉损毁的。⑷一年内,两次被医疗风险黄色警示的。

二、医疗风险管控机制

(一)科室管控机制

1.各科室必须建立医疗风险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对发生的医疗风险要详 细登记,根据其情节及时上报。2.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随时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医疗服务过程的各环节是否 满足质量要求,是否有医疗风险的种种隐患,排查风险发生的原因,防止不良医 疗事件的再次发生。

3.科主任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等工作,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从中发现潜在的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及时指出责任人的错误,提出批 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医疗风险的扩大或造成不良后果。

4.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每周检查医疗服 务质量一次。如果发现医疗风险或差错,应认真分析讨论,帮助责任人查找原因,确定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纠正措施,指定专人跟踪整改。

5.对于严重医疗风险或差错,科室必须及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门诊病人 上报门诊部。如果隐瞒不报或有意包庇者,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二)医院管控机制

1.通过对科室的平时检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医疗风险或安全隐患。

2.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确定医疗风险的性质、程度与后果。

3.凡发生患者投诉或通过检查发现医疗风险,24 小时内由医疗风险管理办 公室立案,并向当事科室和责任人下达《医疗风险(投诉)限期整改通知单》。4.调查分析发生医疗风险的原因,判定医疗风险的性质,根据情节及责任,分别给予责任人不同级别的医疗风险警示。

5.医疗风险责任人在接到限期整改通知后,24 小时内要写出书面报告,制 订改进措施,存档。

6.被医疗风险黄色、红色预警的责任人,必须在接到警示通知的当天到医疗 风险管理办公室接受“警示”谈话,根据谈话后本人的悔改表现,7 个工作日内 给予处罚。

7.检查、监督当事科室和责任人对医疗风险的整改情况,对于整改情况予以 验证并备案。如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则由原有警示级别升级加以处理,并加大督 查力度,直至风险整改完毕。

第三章 医疗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

一、防范预案

1.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 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 急救设备共享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

4.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在患者面 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5.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中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 医疗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

6.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7.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8.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⑴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⑵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⑶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⑷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⑸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⑹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⑺有发生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⑻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⑼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⑽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⑾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⑿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⒀经他人介绍者。

⒁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⒂艾滋病患者。

⒃患者选医师诊疗者。

⒄特殊身份的患者。

9.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 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10.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 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 析,妥善保管。

11.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 孕妇、儿童的用药安全。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菌药物。

12.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己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13.输血时必须进行肝功、HIV,HCV,乙肝五项及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输 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不少于 1 天。

14.各医技科室在做有创检查时,必须配备抢救设备,并保证随时可用;在接 到急诊检查申请后必须尽快安排。急诊化验必须在接到标本后 30 分钟内出具结 果(个别检查项目除外)。

15.药学部保证药品的正常进货渠道及质量,保证抢救药品及时到位。

16.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17.住院病历:

⑴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填写。各 病区主治医师必须及时检查进修医师、住院医师病历质量。

⑵科主任对病历终末书写质量负责,上级医师对运行各环节病历书写和管理 质量负责。

⑶各科室必须认真对待质控科签发的不合格病历通知书,3 天内对病历进行 完善,填写整改意见答复表,以书面形式上交质控科。

⑷住院病历必须在 24 小时之内完成。

⑸主治医师必须在 24 小时内对新人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 意见。

⑹急诊患者人院 2 天之内、门诊患者入院 3 天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 师以上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

⑺住院病历的其它内容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⑻主治医师对于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完成。

⑼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 1 周之内完成。

⑽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 1 周之内完成。

⑾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 24 小时之内完成,第一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 手术记录并签字。

⑿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 6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 以注明。

⒀各种检验报告、影像、病理报告及各种签字单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 遗失。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

⒁杜绝患者及亲属未经许可,随意接触病历现象。

⒂禁止病房医师私自借出和复印病历。⒃保管好住院病历,防止丢失。

18.门诊病历: ⑴必须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⑵处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⑶门诊病历交由患者保管。⑷门诊医护人员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历,以防丢失。

19.收治病人

⑴收治患者落实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禁止科室之间盲目抢收患者造 成延误诊断治疗和医疗纠纷。

⑵对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病情和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种 种借口拒收患者。⑶凡具备空床的专业或病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患者。

⑷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签署《住院知情同意书》和委托书,负责代理患 者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

20.三级查房及会诊

⑴三级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 严格执行。

⑵对于普通患者,住院医师每日查房 2 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 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 1~2 次。

⑶对于重点(危重)患者,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

⑷对于危重患者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 时报告医务科,组织院内会诊,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

⑸收治 14 岁以下患者术前必须请儿科会诊。

⑺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必须是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的人员。

⑻急会诊必须在 10 分钟内到位。

21.术前讨论:

⑴住院期间的大、中手术病例必须经过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手术病例除外),病历中要有详细记录,术者必须参加。⑵禁止以术前讨论代替三级查房。

22.患者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下: ⑴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门 诊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及相应的科主任(主任 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⑵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 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⑶手术中需留置体内材料。

⑷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情况。

⑸手术、麻醉及其它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

⑹手术过程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病灶。

⑺术中需切除术前未曾向患者交代的器官组织时。⑻危重患者因特殊检查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

⑼输血及特殊检查等。

⑽其它需患者或家属了解的内容。

上述第 3~10 条均应有文字记载以及患者或受托人签字。

二、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医疗风险,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院医政管 理人员,白天为院医务科,夜间为院总值班人员,不得隐瞒。并积极采取补救措 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由护理因 素导致的差错事故,除按上述程序上报外,同时按照护理体系逐级上报。

2.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科室负责人查找原因。

3.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多科会诊,参加会诊人员为当班最高级别医师。

4.科室主任与医政职能部门共同决定接待病人家属的人员,指定专人进行病 情解释。确定经治医师和科室负责人为差错、事故或纠纷第一责任人,其它任何 医务人员不得擅自参与处理。

5.医政职能部门结合情况,是否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规定的病历 内容。

6.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在职能部门人员、患者或 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对实物进行封存,实物由医院保管。

7.如患者死亡,应动员家属进行尸解,并在病历中记录。

8.如患者需转科治疗,各科室必须竭力协作。

9.纠纷当事科室须在 24 小时内就事实经过写出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初步处 理意见,上报医务科。

10.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私自减免患者住院费用。

第四章 处罚

一、处罚类别

医疗风险责任人警示处罚分为: 书面检讨,通报批评,罚款,取消晋升资格,技术职称低聘,离岗待聘,追偿经济责任。

二、处罚原则

1.根据警示等级,参考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额度。

2.区别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在复合原因造成的后果中应承担的责任,并 给予相应处罚。

3.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三、处罚权限与项目

(一)被医疗风险蓝色警示的责任人,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作出处罚决定。

(二)被医疗风险黄色、红色警示的责任人,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作出处罚决定。

(三)处罚项目

1.被蓝色警示的责任人:罚款 50 元至 200 元;下发《医疗风险(投诉)限 期整改通知单》 ;

2.被黄色警示的责任人:罚款 200 元至 500 元;下发《医疗风险(投诉)限 期整改通知单》 ;全院通报。

6.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 篇六

实施方案

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有效防范医疗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根据山东省卫计委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专项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改善医疗服务,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加强监管,改进管理,切实保障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弥补各类医疗安全管理漏洞,整治医疗安全隐患,杜绝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成立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整顿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亲任组长,制定活动方案,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组织全院开展自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工作重点

1、依法执业。重审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许可证》等行医资格证书。严格对照执业范围界定医院科室设置和行医范围。保证校验遵期进行。2、18项核心制度落实。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十八项)的学习与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3、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修订《院感工作制度》、《院感与疾病控制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灭菌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强化院感管理及传染病管理力度。

4、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处置。设立院长接待日、医患沟通日、投诉电话和意见箱等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病人疾苦,关注病人要求,并持续改善医院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条件,杜绝医疗纠纷。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防患未然。

5、合理用药、检查。加强我院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严格掌握适应症检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并持续开展我院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杜绝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大处方等不良现象。

6、药品、耗材采购和使用。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及《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要求,开展药事管理工作。定期召开由院长主持的药事会,对药品质量管理、处方点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调剂质量等进行督导。严禁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流入医院。

7、价格管理及收费。严格按照泰安市物价局 卫生局 人社局印发的《泰安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表》制定医院医疗项目价格,并执行。运用现代化的院管软件管控医院收费,杜绝不合理收费、私自收费等不良现象。

8、贯彻落实“九不准”。深入学习“九不准”规定,认真抓好贯彻执行,坚决查处违规行为,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院内医务人员一旦查出违反“九不准”规定,坚决辞退,绝不姑息。

9、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医院系统分为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两部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和HIS系统的权限由专人负责。所有用户建立、开通需由院长审批。信息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实行监控、查询,及时对故障进行有效隔离、排除和恢复工作,以防灾难性网络风暴发生。所有上机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严禁私自安装软件、插入临时储存介质、变更计算机硬件等不良行为。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17日):学习、认识。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18-19日):自查、整改。

第三阶段(2018年10月20日):总结、提高。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各职能部门、科室管理者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医疗安全工作挑战,剖析医疗安全问题原因,深刻认识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重要意义,深入开展医疗安全管理,制定目标任务计划,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7.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 篇七

一、影响医用设备安全的环境因素

(一) 灰尘

环境中灰尘过多, 将导致设备染尘, 会造成设备信号传输不良、散热不佳等故障。特别是对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计算机系统, 板卡上灰尘过厚不利于元器件散热, 计算机内部长期积存的灰尘会改变线路的阻抗特性, 而主板电池失效漏液也会腐蚀线路。灰尘还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其他一些有腐蚀性的气体, 使得设备生锈、降低绝缘性, 容易发生漏电、短路的现象, 例如, 使用中的双螺旋CT机出现故障, 扫描能够正常进行却建立不出图像, 时好时坏, 常见原因是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不稳定造成的, 而故障常见起因之一就是扫描架里面的数据信号发射器沾染灰尘。

(二) 静电

目前的医疗设备多数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干燥环境下, 如果设备未接地, 设备的内部元器件容易受到静电影响而损坏, 如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等设备就容易受静电冲击发生故障。因此, 电子设备需要接地预防静电, 精密的仪器甚至需要采用防静电地板, 以防静电损坏仪器设备。

(三) 潮湿

大型医疗设备的计算机控制, 必须保持在相对稳定湿度下工作, 如CT机房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 与大型X光机要求基本相同。医用设备受潮会导致金属氧化锈蚀, 破坏绝缘物的绝缘强度。长期存放的仪器设备, 如果继电器和内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等含电接触点器件受潮, 再次开机通电时即可能发生设备损坏。环境湿度过大, 还会引起发霉, 如手术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发霉。

(四) 温度

大型医疗设备的计算机控制, 还要求在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如MRI和CT机房温度一般要求保持在18~22℃。有时忽略了温度因素可能带来危险, 设备部件超温, 会降低材料的绝缘性能, 引起电击、灼伤甚至烧毁设备。由于机房内夜间温度升高加之湿度较大, 过快的制冷速度会导致室内温热气体的水分迅速凝结, 水分凝结成小水珠吸附在设备金属表面、电路板或湿度传感器表面。开机的时候, 对有高压的设备极易导致高压击穿或电路短路, 造成人员伤害。CT机房内温、湿度均正常, 外界的温、湿度相对高, 由于抢救患者等原因, 机房的门没有及时关闭, 其走廊大量的湿热空气涌入低温机房, 在骤然变冷时, 大量潮湿空气迅速在设备的金属表面凝结成“露水”, 这样即使在机房温度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也会带来高压击穿伤人的危险。

(五) 震动

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系统常见的故障是硬盘损坏, 将直接导致医疗设备无法工作和患者数据资料的丢失, 硬盘突然损坏还可能导致接受检查的患者卡在机器里面, 无法拿出等后果。硬盘是一种高精设备, 工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 当硬盘处于读写状态时, 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 就可能造成磁头与盘片的撞击, 导致损坏。震动会影响MRI的图像质量, 对MRI场地的震动要求为:稳态震动 (通常由电动机, 泵, 空调压缩机等引起) 在0.5~80Hz频率范围内不得超过0.01lm/s, 瞬态震动 (通常由交通工具、行人、开关门等引起) 不得超过0.01m/s。MRI场地要尽量远离以下震动源, 如停车场、公路、地铁、火车、水泵、大型电机等。

(六) 电磁干扰

医疗设备不仅本身对外界环境、网电源有一定的干扰, 电子设备之间也相互干扰。维修案例:某型号心电图机的心电信号, 在I、II、III导联段, 信号被严重干扰, 心电图信号无法描记, 甚至标准方波倒置、幅度减半。工程技术人员仔细检查了设备地线, 发现地线完好, 认定另有干扰源存在, 最后发现原因在于隔壁房间的口腔科新增高速牙钻。高速牙钻运行中会产生电磁波, 对相邻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在将高速牙钻搬离到心电图室15m以外的房间后, 心电图机干扰信号明显减少, 同样, 高频和超高频治疗机与胃肠X线机, 放置范围近到一定距离, 也会产生相互干扰。

(七) 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是防止放射伤害以及电击的最主要的途径。以电击为例, 面向操作者的屏蔽, 主要指的是网电源与信号输入输出部分以及网电源对外壳之间的屏蔽。面向患者的屏蔽, 主要指的是网电源与应用部分之间的屏蔽。如果屏蔽不当, 由于空气可能被击穿成为良导体, 且印刷电路版表面由于应用环境 (灰尘、粉屑等) 的影响, 也可能成为电气连接的途径, 因此即使是在保证规格声称的电压应力下, 也可能会出现导电或击穿。MRI设备磁场和射频会与周围医疗设备产生影响, 小于5高斯包括ECT、PET显示器、直线线性加速器、CT、回旋加速器、超声、精密测量仪、碎石机、影像增强器、电子显微镜、心脏起搏器、生物刺激器。MRI屏蔽房面积设计应该包括在5高斯外, 而且必须设置明显警示标记。

(八) 噪音

医疗设备产生的噪音污染应该引起注意, 因为噪音会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可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 因此, 要从减少噪音源、分类放置设备、防护设备噪音、维护保养设备、来减少医疗设备的污染, 降低医疗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医院噪音在白天平均不高于35dB;夜间不高于30dB。目前医院急诊高于50dB, 手术室平均每年60~65dB, MRI扫描孔洞达400dB, 均超出要求。患者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我们应该对噪音的影响越来越重视, 医院建筑设计应高度重视噪音的控制和防污染工作, 以减少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危害, 保护他们的安全。

(九) 配电

1. 大型医疗电气设备供电

在医院电气设计中, 需注意与医院主管部门和设备厂家协商, 要求其详细提供各医疗电气设备的设备容量及其特殊的用电要求。而当有些医院主管部门确实不能提供有关医疗电气设备的数据时, 电气设计人员只能参考相近的医疗电气设备资料, 预留医疗电气设备的用电。同时需注意, 应根据具体情况, 正确选取医疗动力的需用系数值和供电方式。X线诊疗设备可多台共用一台变压器, 各自采用独立回路供电, 因为这类设备容量大, 工作时间极其短暂, 负荷计算需要系数—般在0.2~0.4。但设备对电源的内阻要求高, 电压不稳定或降低会影响拍片的清晰度。大型医疗诊断设备, 如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等, 由于容量大、设备贵重, 为防止运行时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均单独供电。有些观点认为对CT、MRI、直线加速器这些重要设备采用双电源供电。

2. 电气安全措施

使用插入体内接近心脏或直接插入心脏内的医疗电气设备的器械, 应采取防止微电击保护措施。防微电击措施宜采用等电位接地方式, 使用II类电气设备供电。防微电击等电位联结, 应包括室内给水管、金属窗框、病床的金属框架及患者有可能在2.5 m范围以内直接或间接触及到的各部分金属部件。加装接地系统和自动切断电源防电击措施。另外, 建议接入医用IT电源系统的用电设备:呼吸机、恒温培养箱、透析设备、麻醉设备、患者监护设备、高频外科设备、输液泵、注射泵、心肺机、心电记录仪、脉压泵、心律电子脉冲调节器等。

(十) 其他

医院发展快, 医用设备更新快, 环保意识增强。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应当考虑各种因素, 如医疗器械设备的排污、消毒灭菌、器械危险品的存放等。

二、医用设备与相应建筑空间需求特性及应对措施

(一) 机电系统灵活性

相关机电系统配套应有较佳的灵活性, 以适应医疗设备的变化需求。如地板线槽、设备管沟、设备裙板、设备柱、设备层、设备廊、管道井、维修式管道问等合理布置, 都有利于提供医疗设备的安装或维修更新之需。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 结构系统柔软性

为适应不同医疗设备的安装条件, 建筑结构应有较佳的柔软度, 在系统上尽量避免选用墙式结构系统, 而以框架系统较适宜;在结构荷载能力上, 则适宜地提高设计参数, 以有利重型设备的安装需要。

(三) 建筑空间开放性

为便于不同医疗设备的安装或增设, 并整合建筑空间, 空间计划应保持较高的开放性。如相邻部门空间属性的相容性与干扰区分定位, 尽量采用轻构造组装式隔间墙, 及适度加大建筑层高等。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 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院诊疗环境。强化流程设计, 优化医用设备环境, 方便患者诊疗, 降低医疗风险。

三、结束语

8.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 篇八

【关键词】 风险分析;原因;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1-02

神经外科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病程长,且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我院在神经外科实施风险管理,探讨神经外科在护理安全上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的策略,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 护理风险的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件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因疾病引起的风险因素神经外科患者多为危重患者,随着组织器官功能的逐渐衰退,适应能力减弱,代偿及免疫力降低,患者临床表现,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病情观察不够细,不能切实做到级别护理,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抢救及治疗。

2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分析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据。风险事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系统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专科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操作技术不过硬、经验不足等;另外,患者及家属的就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系统因素主要有管理机制不完善,如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宣教制度不完善,设备缺陷、地面湿滑、楼道厕所无扶手、床旁无床挡等。患者自身因素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多为危重病人,病情发展变化快,治疗措施复杂,很多患者还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和治疗仪器,这些工作的落实有赖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很多时候会因为工作繁杂和患者病情复杂,容易造成护理疏漏和滞后或是因为护理人员处置的差別,从而导致患者或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误解和不满,容易引起护理纠纷。另外神经外科患者多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听力功能等的不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发生跌倒和压疮的风险明显增高,患者多躁动不安,可能导致胃管、引流管等滑脱;患者多有呕吐,可能导致误吸引起窒息;患者卧床时间长,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等风险。另外还有些患者因为自己的基础疾病长时间服用药物治疗,在住院期间擅自更改用药,遵医行为较差。随着现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酗酒等精神因素导致以及家庭纠纷、抑郁自杀等心理因素导致的脑出血、颅脑损伤等神经外科常见疾患的发生率激增,导致神经外科护理的服务需要量与实际人员所能提供的服务相比而言,出现了较大差距,护理人员不足凸显。急救知识不全面:神经外科疾病种类繁多,其临床治疗过程中诊断复杂,稍有疏忽即可导致患者不适或者并发症的产生,而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对于时间的要求性较高,导致很多护理人员虽经验丰富,但是由于以前所在科室接触疾病较为片面,同时神经外科工作繁重不堪,未有足够的时间补充其他专科的急救知识,如:在脑外伤患者中及时观察瞳孔变化防止脑疝发生;准确判断室速、室颤等等。管理措施不完善:神经外科工作中有章可循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护理工作的查对、患者病情动态变化记录等,从而给予主管医生提供及时的参考,在急救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抢救仪器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专人管理而出现清理不及时,乱摆乱放,甚或是设备故障等现象,从而延误护理工作,导致出现差错以及医患纠纷。这些都是风险的来源。

3 风险管理策略

3.1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根据科室的工作特点及护士的工作能力,分层次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沟通、识别问题能力的培训,在培训中注意个化,针对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时间段,设计培训场景,培养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增强护士责任心,主动巡视病房,特别是对新患者、危重患者、特殊患者要加强巡视,关注患者的主诉,注意对其表情、呼吸、体位的观察,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并保持通畅,确保各种器械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及时报告异常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3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利用弹性排班,并结合新老搭配,抓好重点环节、重点患者、重点时间的管理。

3.4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陪检制度、探视制度、卧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制度、新入院患者护士长访视制度、诊疗操作前后告知程序、健康宣教流程及规范等。规范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利用“5S”管理,定位定量,容易方法“咽下离开”的制度。

4 结 论

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用有效预防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我们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有的和潜在的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通过风险管理,笔者得出以下体会:

4.1 加强业务训练及完善管理制度 大多非计划性拔管病例发生在低年资护士当班,这与护理的工作强度无关,而与低年资护士缺乏经验,在护理操作中对保护气管插管的滑脱未能引起重视有关。因此对低年资护士业务培训及加强责任感的教育非常重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分析、讨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后果,无论何种原因均列为护理缺陷,以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2 加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 对有插管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如:冷、热、卧位不适胸闷等可将患者常见的问题做成文字卡片,或者图片卡片,可以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

4.3 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于躁动的患者,遵医嘱及时合理地使用有效的镇静剂,可以防止呼吸机对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机做功,而有利于治疗。

4.4 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 护士应在充分评估插管患者耐受程度的基础上,对有拔管倾向,或曾有拔管行为的患者,给予肢体约束。约束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约束时利用带有软垫的约束带固定双手,要注意松紧适宜。每两小时松解约束带一次,并协助患者被动活动,使患者身体处于舒适体位。

4.5 保持气道通畅,吸氧 意外拔管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因此应该立即吸氧,以增加吸入气的氧浓度,防止低氧血症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可以通过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并且严密观察呼吸改善情况,同时监测SpO2、皮肤颜色。如患者自己将导管拔除,在吸入氧之后能够维持氧饱和度,则可以不必二次气管插管。

4.6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加强巡视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翻身吸痰时至少应俩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更换体位时先摆正头位,再转动躯体,翻身时将气管插管与头部一起转动,动作不可过猛。吸痰时注意观察心率即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为了防止或减轻,吸痰时出现的憋气,吸痰前后充分吸氧1-2分钟非常重要。吸痰动作要轻柔,连续多次吸痰之间应充分给氧

4.7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质量,严密监护 除监护仪器监测外,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及皮肤黏膜色泽等指标均应加强监测。根据SpO2、血压、心率、血气分析进行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参考文献

[1] 郑晓云,闫晓莉.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4(2):88-90.

[2] 谭易平.神经外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S1期.

[3] 杜凤莲,杨燕清,黄松,谢莲花.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上一篇:小米手机广告词下一篇:年度财务工作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