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教学反思(精选11篇)
1.《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教学反思 篇一
本节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对万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数的大小的体会,需要老师的引导并能充分发掘身边的资源。因此,课前我先布置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这样不但使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孩子对万以内数的初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孩子讲一讲课前所收集到的信息,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四幅图,加深对大数的了解。最后,借助几何模型及课件的演示让孩子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计数单位“千”、“万”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但使孩子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而且还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一环节中,课件的直观演示更能加深孩子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能在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探索新知。
2.《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教学反思 篇二
一、在生活素材中学数学
数学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潜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教师要以小学生的认知为基础来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的契合, 如此, 数学将变得不在枯燥, 而成为一门具体可感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的阶段, 这样的教学势必会让他们体验到一种与数学学科的归属感, 他们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 在讲述高年级“圆的面积公式”的时候,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于这节课的知识充满着好奇感和探究欲望。教师不妨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好相关的作业,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圆形的物件, 都有哪些是圆形形状?而圆形的物件对于正方形长方形的物品而言, 具有怎样独特的属性呢……
教师用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说, “老师昨天特别发愁啊, 因为新家刚装修好, 正准备买一张餐桌, 我个人比较喜欢圆形餐桌, 但是家中餐厅比较小, 请同学们帮我参谋一下, 到底是放长方形的好呢还是放圆形的更加节省空间呢?”有的学生已经在底下叨咕起来, 说“老师那是不是得计算一下面积的大小呢?”教师便顺势让学生回到家中研究策略, 并将自己收集到的圆形物件拿来也让大家帮忙计算计算, 看看能不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些建议。再如, 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 基于学生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 创设了十分贴进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分月饼的情境故事。
学生积极参与新教学内容的学习, 对数学充满了探求的欲望, 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便会激情的互动, 对于知识的掌握思路也会更加的清晰。
二、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在数学研究活动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故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教学的立足点。生活经验需要数学化, 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离不开这一点, 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教学, 对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把握好目前拥有的生活经验去指导孩子们走向数学的领域中去探索。
例如, 在教学低年级的“元、角、分的认识”时, 可以这样做: (1) 为每位同学准备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一元、两元、 五元; (2) 把准备的人民币发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来认识; (3) 组织学生去购买商品比一比谁买得数量多、品种多; (4) 说一说每位同学买了什么商品, 花了多少钱, 你是怎样组合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元、角、分, 还使学生会把1角换成10分, 把一元换成10角, 而且课堂气氛异常的热烈, 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 数学与生活同在。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智慧背囊中都有着不同的知识储备, 故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的尤其重要。好高骛远的教学态度显然不适用于小学生, 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巧妙的融合。
例如, 学习简便计算的学习内容时, 以“336-135-65”为例, 教师不妨让学生采用“超市购物的采购经验”来理解, 妈妈带了336元钱上超市买衣服, 一件上衣135元, 一条裤子65元, 她怎样付钱?最后妈妈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 一共用了200元, 最后还剩136元。而教学的引导就是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 “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学习规律, 而在教学中教师传达的一个教学理念即: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 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是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
生活经验是学生可以借鉴的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问题其实一直潜藏在其生活中。在这样的基础上, 数学学习将变得轻松无比, 没有数学学习的压力!
三、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
鲁迅曾将缺失兴趣的学习比喻成一种令人痛苦的苦役。兴趣是灵感和智慧的源头活水。以往许多学生觉得数学很枯燥乏味, 对数学的兴趣不高, 究其原因, 常常是例题脱离学生贴切的生活情境, 学生感觉不到数学源于生活。只有在这种积极的情感的推动下, 事情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而情感的产生离不开情境, 数学学习亦如是。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创设具体的现实情境, 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让数学贴近生活, 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 在教授《体积》这一课时,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体积的概念, 教师采取生活情境法开展教学活动, 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在课堂教学教具准备了学生感兴趣的水、小铁球、透明玻璃杯 (带有刻度) 和小石块等等。在课堂学习中, 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动手实验———把石块、小铁球放进装有半杯水的透明玻璃杯里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于学生非常爱玩水, 立即引起他们的兴趣, 纷纷的走上讲台参与探索实验, 学生几乎一致得出结论——石块或者小铁球放进去, 透明玻璃杯里面的水面上升。
紧接着, 教师将“占空间”这三个字写到了黑板上, 由于占了水里的空间, 水面自然就上升了, 那么教师又继续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找出其他的物体来放入水中, 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有的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灌装的牛奶放进去, 水一下子就溢出来了, 学生“呀”的叹息声, 其他同学就说, “你放的牛奶占的空间太大了, 不能放, 要不水就流出来了”。无需教师的解释, 在这个事实中学生自然的发现了体积的大小的奥秘, 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体积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 很自然的为本课体积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问题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因素, 使数学走进在小学生的学习世界。
四、在生活空间中学数学
无论是知识, 还是技能都必须到生活中去实践、去运用, 这样才能理解的更透彻, 掌握的更牢固。生活空间中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空间会让学生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其乐无穷, 数学也可以反馈给学生生活的经验, 故而体现出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 通过一些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例如, 在学习一年级的“位置”时, 可利用玩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玩偶放在柜子中, 有熊大、熊二、光头强、喜羊羊等, 可把光头强放在奥特曼的上面, 把熊大放在喜羊羊的下面等, 教师说学生放位置, 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表演游戏, 学生不但在熟悉的情景和已有的知识中体会数学、理解数学, 而且在活动中唤醒意识。
再如, 一道题目:“将一块长方形的铁板从四周分别减去一个4cm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铁板长为24cm, 宽为16cm, 建完后剩下的做成小盒子, 求这个盒子的容积。”这个问题如果是凭空进行想象的话, 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是很难的, 教师不妨就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去化解这个难题———直接让孩子回家后去动手实践, 每个人一张硬质纸张, 自己剪, 自己折叠, 形成一个小盒子的形状, 即实现了手工课程与数学课程的学科整合, 又实现了学生数学思维空间化。很多学生在动手操作的那一刻便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关键, 找准长宽高并不是那么难, 因为自己在折叠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把握, 问题解决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在空间的实践中理解数学, 他们都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 还有的学生采取了创新的计算方法, 提及了表面积的问题, 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互换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引导学生去实践, 在实践中产生空间认知感, 在空间中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还可以使其产生数学学习的极大的兴趣。
五、小结
总之,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是探究问题的广阔空间。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 挖掘数学中生活的因素, 将数学问题变得更加亲切, 能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 更能够使生活与课堂完美的融合, 互为补充, 教材资源与实际生活重新整合为数学课堂教学开辟出一条有效的道路。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思维的得以发扬, 是数学课堂更加精彩纷呈。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趣味, 从而使其在数学课堂上呈现出不一样的自我, 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宁雪婷.运用生活实例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J].教师, 2011 (24) 期.
[2]生艳, 刘成新.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应用案例解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 (11) 期.
3.大数读写教学反思 篇三
“先分级,后读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写数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级数的“亿”“万”,有时没有“亿”则只圈出“万”,相当于读数时的用竖线分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读一级,写一级,一级一级往下读,除了最高一级有效数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补足四位外,其余数级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来补足四位。“先分级,后写数”能够使学生不多写或少写0。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四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节活动课。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5.大数的读法的教学反思 篇五
不管怎么样,还是努力的备课,努力地上课吧。希望能够带给孩子们最好的课堂,让他们得到最好的知识。
这几天,似乎是和孩子们的磨合期,我发现,班上49名孩子,由于分班的原因,以前是我的学生,对于我的课,一下就能听懂了,而其他班过来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做的作业就有点乱,也很不规范,可能是和他们以前的老师要求不一样吧。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本来应该是作为一课时来完成的,可是,就这个读法,我就用了两课时了,由于作业还是出现很多错误,所以我不得不再用上一节课来针对一些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比如数的中间有零,级前有零的进行练习。如:“48 0000 0046”这个数,有的学生就会读成:“48亿零万零四十六”这是万级一个数也没有,全写上零,又刚好个级的前面也有零,学生大部分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最后一次作业,总算是大部分都能够正确读出来了。真是好辛苦。
6.《大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六
教学内容
: 亿以上的数的认识
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第2~10、15~18题。教学目标 :
1、是学生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写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能力。
3、掌握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多位数中间有0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30706900
7000543
61000000
思考: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干什么?几位一级?指名读。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出示读法)
2、如果我在61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例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61万呢?
借助数位顺序表来读比较方便。(出示数位表)因为61在亿级,所以读作六十一亿。
⑷出示:10040002000 400305000000
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说出理由。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汇报。强调: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0000
0020 0000
提问: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会读亿以上的数了,那你们会写吗?请看例2.1、三亿怎么写?能写成30000吗?
2、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两个数怎么写?自己试一试。
3、写亿以上的数,关键要先干什么?
4、出示:说一说亿以上的数该怎么写?(先找到“亿和万”字,每级的数的写法都和个级的写法相同。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说明:为了便于检查,每级中间空一格或用小逗号隔开。
强调:写亿级和万级的数时,关键要先找到“亿”或“万” 字。
5、试一试: 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
写作: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
写作:
四、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自学例
32、讨论:
(1)、怎么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
(2)、不是整亿的数怎么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的。
得出:改写为以“亿”为单位,只要去掉8个0,再写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不是整亿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在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五、巩固应用
1、读出下面各数。
(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 4960 0000千米。(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 3547 9600人。(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 4900 0000平方千米。
2、写出下面各数。
(1)、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十亿颗星。(2)、地球海洋总面积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
(3)、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根据这些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0000 0000
5030 0000 0000
7023 0000
269 0080 0000
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最大的九位数是(),最小的十位数是()
5、动脑筋
有一个九位数,千位上是数字5,千万位上是数字4,最高位是千位与千万位数字的和,十万位上是千万位上数的一半,其它位都是0,这个数是多少?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教材在编排时,收集了很多信息,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身边的的大数,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一些身边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
7.《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教学反思 篇七
“数感”的培养是教师们在平时教学中很难把握的部分,这节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综观这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在大量感知与体验中建立数感。
“万以上的数”学生接触较少,理解大数的意义有很大的难度。这节课分是这样几个层次化难为易的: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情境窗。在感受“十万”时,张老师把教材中的订书钉的素材变成了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学生在通过体验理解了十万的意义。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在学习十万时,张老师还展示了词典、报纸等事物,让学生借助实物进一步理解千、万、十万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提供的这些感知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了十万的意义。三是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另外,在学习一亿时,教师又变换了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文字材料:“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三圈半;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让学生通过阅读,利用想象理解了一亿的意义。
二、在探索交流中形成系统知识,加深对大数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建立了“十万、一亿”的表象后,就要学习数位、记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数位分级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把数位、记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等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举例、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在学习给数位分级时,教师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把数位顺序表填完整,探索数位分组等知识。在汇报时,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理解 “亿级、万级、个级”表示的意义。整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有张有弛,有静有动,有探索有交流,水到渠成的帮助学生建立了有关数位的知识体系。
三、在尝试读数中,提升对大数的认识。
8.大数读写测试后反思 篇八
在出示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后,教师把它们放入数位顺序表中分级,让学生自己发现每四位为一级。我特别的加入了学生所在上海市的人口数16737700人,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愿学、乐学,在师生共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读出这个数,并在读的过程中归纳读数的方法。同样,在写数时,先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写一些数,再引导学生归纳写数的方法。通过“以学定教”的方法,让学生教学生,学生能自己学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想、方法发生碰撞,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成功的感受。学生在交流自己读数、写数方法的过程中互相启发、提醒要注意的问题,虽然没有总结出所谓的读、写数的法则,但学生却已经掌握了这个法则,同时也提高了与人交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每学完一段新知识后,适当的安排一些练习,及时的巩固所学新知。除了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读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引导学生与身边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便于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新课全部学完后,教师又安排了一些读写结合的习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在游戏中,不仅无形中巩固了所学新课,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教育了学生对待数学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感受生活意义的过程,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不能只学习知识和技能,必须更多的关注知识技能的意义,甚至是生命的意义,所以教学中教师更高的要求学生去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的眼光放得更宽广些,看得更远些,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还要学会关注生活。
9.生活中的小数教学反思 篇九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准确说出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
2.从生活情景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按身高排队的情境,呈现了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从而产生了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必要,引出例1的教学。
3.通过小组交流,得出既可以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也可以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比较身高的方法,为例1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在生活中的小数中,呈现的情景太多,导致前紧后松,出现练习名数改写的时间过少。
2.练习题中生活中的小数练习所占比重过大,导致没有时间练习巩固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的题目。
再教设计:
10.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生活中的比》,再讲之前我先把课本看了好几遍,看完后感觉知识点很少,如果采用书本上的三个生活场景会耽误一部分时间,会让学生感觉不到重点内容,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我想了一下,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让学生先预习,让学生自学这三个场景的相关内容,上课的时候只需展示结果就可以了。在展示中出了一个小问题,学生不能想到用预习的内容“比”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这个地方多用了一些时间,最终造成准备的内容没顺利讲完。自己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可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一节课讲三页的知识点,她们是不好消化的,这是我在设计上的一个失误。本打算有三次让学生合作的机会,可由于时间的关系只合作了一次,在合作之中,由于学生怯场造成合作不是很热烈。也许是讨论的内容太理论化了,学生不知该怎样回答我问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语言最终解决问题。我以后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好好备一下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多考虑学生课才可能上好,毕竟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我的疑惑:
1、这三个生活场景有必要一定都得讲吗?它和比真的紧密相连吗?
2、书本上说讲这三个场景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引入比的必要性,而
我没有感觉到这个意义,只是通过类比找到了比的定义
自我认为:目前讲比我认为是为了以后讲比例做准备的,还有就是当你不知道具体的数目的时候,仍然可以求出两个量的关系。比如只要知道它占几份,另外一个占几份就能计算出它们的关系。
11.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一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可以。具体是这样的:
开课时,我用三峡大坝的简介引出这节复习课,然后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边说教师一边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并再次回到开课的三峡大坝简介,让学生读数并写数。当请同学们当小法官和摘星星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doc09-04
大数的认识复习习题06-25
大数据实习生自我鉴定09-11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说课稿06-21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09-13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06-21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学反思10-18
《生活与哲学》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08-10
合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学反思06-15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反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