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精选12篇)
1.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篇一
网络文化发展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俨然形成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由于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物质载体,借助网络才得以发挥其功能,所以本文着重阐述网络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休闲娱乐方式、性观念与性行为等方方面面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 社会文化 网络特征
文化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产生、形成与发展并且深刻影响人的社会活动的社会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就是文化动物。网络文化是指人们在网络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总称。互联网首先在新闻传媒和信息共享这两大前沿地带登陆,迅速地向整个文化领域渗透和拓展,使得人类社会的整个文化领域都在互联网的笼罩之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多媒体高科技产品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使比尔・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一书中对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做出的预见正逐步成为现实。据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1―3月份,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4。4亿,社交网站也已突破2亿个。网络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益全面而深入的渗透,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原有的社会文化形态,重塑更具有现代意味和网络特征的崭新的社会文化。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谈谈网络文化发展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网络对人们工作和学习方式的巨大影响
美国的威廉・达维多在《虚拟企业》一书中提出:信息的实质作用在于取代所谓的“实体流程”。这种实质作用已经开始得到实现,例如商业人员可以端坐家中,通过网络技术详细了解商业行情,天各一方的人们可以在电脑前与贸易伙伴“面对面”会谈,达成协议并立即签合同;教师可以在家里给各地的学生上课;读者可以不走进图书馆,坐在家里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有资料显示:全美国在家中办公的已经达到5000多万人。
即使在实现机械化的农业耕作领域,因为插上网络翅膀,使得原先的机械化耕作方式实现质的飞跃,步入新的时代。美国农民仅占全国人口1。8%,但是依靠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帮助,他们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生产网络化,在美国,大多数中型以上农场的大型拖拉机,都已经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使拖拉机从原来的人力操作改为完全由电脑控制作业。根据美国科学家的预测,后的美国农民,可以在家里坐在电脑前把大部分农活干完,用感应技术进行自动操作将成为现实。
随着网络的高速扩展,人们的研究性工作方式与网络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越来越“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研究者写作、运算与传授的效率。研究者可以借助网络,随意抄写、复制、增补、删除,大大节省过去耗费在手工作业方式中的极为庞大的劳动时间与劳动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使研究者如鱼得水,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成果,而且开创了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新天地,使研究性的工作方式产生了更为重大的改变。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学校是最重要的基地。网络出现之后,砖瓦校园的学校功能正越来越多地被以互联网为核心,融各种传媒为一体的电子化学堂所取代。教学空间的电子化、知识的数字化是教育形式发展的最新方式,使教育的信息化达到了高度数字化的程度,这就使得“学校”渐渐成为一个历史的概念。网络教育形式的出现是一场深刻的学习革命,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日新月异,学校的实体形态已经演变为虚拟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化、数字化应用到教育与学习方式上,已不是简单技术层面上的变化,而是引起教育方式剧烈变化,使电子化网络教育成为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特征。
伴随着最初的无线电广播家族到电视家族,再到今天的网络教育,网络给人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网络媒介逐渐代替纸质教材媒介,原来的翻书查典逐渐让位于网络检索,极大地提高了了解信息的速度和学习效率。不仅如此,与网络媒介知识相比,纸质印刷版教材中的知识信息只能按线性结构来排列,阅读与检索的速度和效率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而在
网络上,面对同样的问题,只要输入关键词检索和查找,就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获得相关答案,这就给学生创造了最为有利而便捷的学习手段。
二、网络对人们社会交往方式的巨大影响
与传统的交流方式不同,网络上的人际交流的方式从原来的必须见面进入虚拟交流,可以坐在家里上网,通过聊天室、E―mail、新闻组、论坛、个人主页、留言簿等交流思想和意见,其特点是流动性大、话题广泛、基本上不存在制约。交流方式的变化也改变着人际关系。其中聊天室种类繁多,但基本上都有自己所属的“专业”,进入聊天室的网民成分复杂,但大多数是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因此其话题范围相对集中。
每个聊天室都会有一些相对固定的网民,都有自己几个“大师”级的网虫。这些人往往具备该专业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得到网民尤其是“菜鸟”级网民的恭敬。由于其专业知识丰富,因而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但也由于网络的特点,这种专业不具备上下级关系,这些“大师”级网民很少有人会仗势欺人,相反的,为了更好的得到众人的拥护和支持,他们热心助人,不求回报,会受到一般网民的尊重。
网络使人们的相互交流方式也发生变化。论坛和新闻组比较相近,由于论坛对话题具有限制,其交流对象也相对固定,话题有比较严格和明确的划分。这类交流场所里交流的焦点一般是观点,除了即时性和实时性特点外,还可以有各类有用的材料。在论坛里发表意见的网民往往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相对于聊天室,论坛里的网民往往都能根据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某一事件做深刻剖析,提出相对专业的观点,这种看似虚拟的交往方式,却能够帮助其他网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所以深受欢迎。
BBS是电子公告牌系统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在这个白板上,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十分普遍。就BBS情形来看,各类论坛中意见相同或相似的网民往往形成一个个规模不同的虚拟群体。
腾讯软件是较后出现的一种实时交流形式,既可以传输文件和打游戏,还可以用来聊天,寓交于乐,寓乐于交,信息与情感互动,增加信息的人性化色彩,是比较理想的私密化的网络交流形式,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网民的大力追捧。
虚拟社区是人们另类生存空间,也是一个广阔的、无国界的巨大虚拟空间。因为它把时间和空间压缩到近乎为零的地步,消解和超越传统物理时空、距离和属性等现实社会的规定性,使人获得更多的存在自由和交流自由。不但个体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上学、看书、工作、购物、看病、休闲、娱乐等需要在现实社区中才能完成的生存活动,网民之间还可以自由交换信息、互通有无,也能从中获取社会支持与归属感,获得自我认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以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可以在虚拟社区中相遇、相识、相爱,人们可以尽情随意地在这里谈天说地、讨论时政、交流信息、传阅帖子、发表作品,俨然使虚拟社区成为虚拟世界。
三、网络对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巨大影响
曾经有人将纪元以来的第一个千年称为人类认识自我的千年,迄今为止人类最有价值的`思想在这个千年中已经成型并得到完善;随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耗去了人类的第二个千年,人们辛苦忙碌的结果,使得新千年获得了娱乐至上的可能性。
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1人类生活形态即将发生的诸多变化中,娱乐将会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成为继和平、发展之后的第三主题。
娱乐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本身就是娱乐,也是为了更好地娱乐,这是21世纪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最新辩证思考。人们通过不断缩短工作日、发明五花八门的娱乐方式等,目的是满足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如果娱乐不能成为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的话,那么人类从中获得的快乐终究是有限的。更好的娱乐需要更好的形式,于是网络游戏成为新宠。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我们的父辈是听爷爷奶奶讲故事长大的,我们是看连环画长大的,我们的下一代将伴随着网络成长。网络时代的游戏品种之多,门类之齐、花样之新是任何前代无法比拟的。在网络游戏里,人类与生俱来的游戏本能终于找到了最为完美的释放。网络游戏既有科幻题材、畅销小说,也有惊险比赛、暴力搏杀等,通过精美的电脑制作,画面更加抽象浪漫、震撼人心,具有电影的特技效果。网络游戏虽与电影制作有相似的故事情节,却有不同的游戏角色,这些角色不是明星而是网民。网民在角色表演中能获得更深刻的刺激、体验与成功喜悦,从而使网络游戏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尽管网络游戏因为容易让人上瘾而影响人的现实学习生活工作而饱受非议,但是利弊相比,利远大于弊,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网络游戏不仅使人获得放松和愉悦,而且健康的网游往往还包含着更多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启迪。在哲学的范畴,游戏的本质恰恰蕴涵了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全部含义。从现实的意义上说,战争与体育,工作与生活等等,无不具有游戏性,只是因为在生活压力下,人们忽略了生活中的游戏本质。
四、结束语
总之,网络以及伴随网络形成的网络文化,正以其无以抵御的冲击力,迅捷无比地影响着我们所熟悉的一切事物,深深地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无声无息中迅即而深刻地改变当代社会。这是信息时代决定的,正如工业化社会不能没有交通运输一样,信息社会一刻也不能离开网络。因此,可以说生活正在被网络重塑。可以预见,互联网将继续帮助人们建设全新的生活方式。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从而自觉利用网络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有着尤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篇二
网络文化时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与平台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非主流文化。由于其交流较为普遍、沟通成本较低而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在另一方面, 网络文化充斥着大量的由于别有用心, 或者知识储备相对匮乏群体而营造的不良信息。该类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学生思想的动荡。针对这个问题, 部分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 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思想教育方面与现阶段网络文化冲突层面的共同分析还稍显不足。为了弥补相关研究空白, 并对高校思想政治后续课程安排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展开了相关研究, 获得的结论如下。
二、网络文化定义及其思想政治特征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传播与沟通习惯。在具体的网络文化构建过程中, 其是一种典型的众筹模式文化体系, 即有全体参与者共同营造与遵从的文化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 其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在其积极意义方面, 网络文化具有明显的创新型以及广泛的参与性。所谓的创新型是指网络文化石众多个体共同决定的一种民间问题。一方面由于其具有一定匿名性, 这使得在网络的平台上, 人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多的依赖本心, 进而降低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另一方面, 在沟通的参与性与广泛性方面。基于网络的新闻、要点、视频等内容往往开通了评论板块。网络文化正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产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更具有时效性的沟通以及更具有典型意义的广泛参与性能够使得网络文化更为的形象与具体, 同时也是现阶段网络文化影响范围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
网络文化除了上述的积极影响与特征之外, 其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特性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具体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 层级性。在网络为文化或者具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 往往分为较为明显的若干个团体。不同团体之间自发的组织与形成, 并通过言行的一致性而达到意见的统一。在不同团体之间交流中往往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种形式一方面是网络信息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也是网络暴力的主要载体。
第二, 模糊性。由于现阶段我国网络实名制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这就导致了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存在很多的现实生活中并不轻易见到的模糊特性。即文化发起人的模糊、文化自身的模糊以及文化评价的模糊。上述模糊特性为网络文化带来的不可预期与预判的发展方向。
第三, 攻击性。由于网络团体的存在, 在面对具体矛盾或者观点异同问题时, 往往会形成团体以及个人之见的攻击性。在部分特定的场景下甚至会直接转变为人身攻击。
三、网络文化对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这些特征虽然在切实的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 同时也对于人们的思想认识以及世界观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 其在对于学生思想认识方面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首先, 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往往来源于对世界的了解, 而从现阶段的网络文化现状中我们发现, 其更多的是关注与社会的负面效应。长此以往, 学生会因为更多的基础社会的B面而形成典型的单面人格, 这显然对于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是不利的。
其次, 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识。部分网络文化受到部分团体的引导语控制, 形成了一定的抹黑历史、歪曲事实的论调。包括雷锋、邱少云等一系列榜样在网络文化的背景下被抹黑。这一方面使得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更为忽略;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这一部分思想动态容易使得大学生群体出现对政府不信任、对思想政治不认可等负面导向。此种导向一旦形成容易引发学生对于社会的不满, 在无法获取有效心理依托的情况, 容易产生负面极端行为。
最后, 网络文化对于信息识别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网络文化的背景下, 怀疑一切信息或者相对于官方信息更听信于“小道消息”的信息结构与信息接纳习惯对于大学生成长的弊端更为显著, 甚至会影响其正常的知识学习与社会交往。
四、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在高校阶段如何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广大教师面对的客观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第一, 正视网络文化及其带来的信息效应。从当下的网络文化发展来看, 彻底的消除或者与学生群体进行隔离是一种并不现实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饮鸩止渴的麻醉手段。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 顺利且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组织, 我们需要正视网络文化带来的学生心理变动。尤其是在关于政治、社会、历史等敏感问题的疏导上, 从了解, 到分析, 最终给出解决答案的一种教学思想必不可少。
第二, 通过正确的引导来避免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侵蚀。所谓的正确引导并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积极形象建立与正能量传递来达到消除影响的目的。而是在充分的了解网络文化形成的基础上, 对网络文化中的糟粕予以剔除, 同时对于网络文化中的正面效应进行发扬。就本文而言, 包括“正能量”等网络词汇正是网络文化带来的良性表达;而对于一些负面信息, 尤其是之虚乌有或者谣言等信息, 应该根据科学、合理、有说服力的论证来予以修订。进而使得学生在接触网络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我的良好判断, 使得网络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途径能够为我所用。
第三, 彻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度。际的操作过程中, 政治教学体系由于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进而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不足。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 利用网络方法、数据化教学模式、娱乐实践体系等多维度的方法构建, 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度不足的问题, 进行形成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为后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传达及实现提供必要的基础与坚实的保障。
五、总结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载体, 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这样的背景势必会带来网络文化的形成, 进而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本文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 基于网络文化特点等因素探究其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及其高校开展的教学体系的影响。并从正确引导、良好梳理、深化改革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改进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教学体系变更以及高校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适应性提供必要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其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并逐渐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当智能移动互联网设备 (多指手机) 的普及, 网络对于现实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 部分涉及思想政治的话题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不得否认的是, 我国目前网络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中对于不良信息的过滤与识别体系相对缺乏。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 对其中具体问题以及相对对策进行探讨, 旨在为后续的教学体系规划提供必要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学体系,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德敏.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03:60-62.
3.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网络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58
网络文化因其具有快捷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从而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地域、民族的限制,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下面就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产生的相关影响谈谈个人看法。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1.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利影响
1)网络语造成传统语言文字失范和混乱
“有木有啊”、“坑爹”、“爱伱一辈孓”“886”,这些古怪的用语和文字,近年来网上不断涌现,被称之为“脑残火星文”。这些文字的使用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有些甚至将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让人摸不着头脑,例如:99,3Q古力I,I会努力D(舅舅,谢谢你鼓励我,我会努力的)。
火星文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特别受到网络上一批被称之为90后的青少年群体的青睐,在上网交流时他们乐于使用这些文字,有些学生甚至将火星文使用在作文里,让语文老师无所适从。由于这些网络用语在使用上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怪字、错字、别字也是层出不穷的局面,这必将影响到青少年对严谨规范的传统语言文字学习与掌握,冲击着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从而造成青少年传统语言文字教育的失范和混乱。
2)网络多元化价值体系冲击青少年传统价值观教育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相互碰撞和交融,使得文化向多元化发展,这必然会形成多元化的价值体系。网络文化中有许多先进的思想与理念,但其中也有许多形形色色、鱼龙混杂的不良文化,宣扬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等。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思想意识尚不稳定,他们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与我们传统文化价值观相背离的文化的影响。
3)网络搞怪行为歪曲经典文化形象
不久前的網络搞怪行为“杜甫很忙”,将语言课本上杜甫图片进行各式各样的涂鸦后在网上疯转,这样网络搞怪行为因其风趣幽默、叛逆荒诞、出奇古怪,对青少年生产极大的吸引力,但这些看起来只是为了简单的娱乐而进行的网络恶搞行为,却在严重歪曲了经典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的形象。
例如:网络搞怪中的古诗词改编:“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两岸猿声啼不住,惊起蛙声一片”,“车辚辚,乌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借问酒家何处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等,这些表面看来产生了一些奇特的效果,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但是一些行为的结果却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古诗词的学习。
2.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影响
4)为传统文化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网络无地域和时空限制,每个人可以都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出现,享有同样的发言权,这种平等参与的方式,增强了民主意识,给传统文化的行为模式带来了新的气息。
在网络环境里,作为青少年,他们可以自由地张扬个性、诉求平等,突破了传统文化里的尊卑观念和循规蹈矩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如今在网络上非常活跃的90后们,也正表明了他们对网络这种广阔而自由的文化氛围的接受与喜爱。因此,传统文化必将因他们、因网络得到不断的开展与创新。
5)网络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
网络文化的产生,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了新技术平台,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依靠书本与老师当面教授的,这种保守、缓慢、单一的教育模式,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使传统文化教育在时空上的障碍得以消除,可见网络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也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面对网络文化不良影响,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对给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扬长避短,减少消除其不良影响,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不可能同步自封,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使传统文化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
针对越来越少的青少年通过网络途径接受知识的新变化,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通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和教育功能,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开办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教育网站,同时加强网络青少年教育队伍建设与机制建设,利用网络阵地,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与教育功能,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道路。
4.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构建绿色上网通道
网络文化和资讯信息纷繁复杂、善恶美,精华糟粕,形形色色,良莠不齐。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一些青少年可能因此误入歧途。为了避免青少年接触那些对其成长极为不利的有害信息,教育、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公安、网络服务运营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建设绿色上网通道,在网络接入时,通过技术手段对那些反动、色情、暴力、迷信等内容的信息进行查堵、过滤和屏蔽,把那些不合法、不健康网站的信息彻底的屏闭,减少青少年在无意间接触不健康信息的机率,同时政府也应加大网站的管理力度,设立一系列的奖惩机制,保证所有合法网站不要出现不健康信息和网站的链接入口。通过以上措施确保青少年绿色上网、健康上网,使网络成为人青少年学习、娱乐、交流、休闲的文明场所。
5.引导青少年辩证认识网络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于由网络资源与信息纷繁复杂,不健康内容令人防不胜防,而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此种情况,家长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帮助青少年辩证认识网络文化,提高青少年处理、分辨、选择和综合利用网络文化资源的能力,增强青少年的文化鉴别力,引导青少年阅读了解和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帮助他们在网络中捍卫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新的文化的挑战给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化时代,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总结探索,构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工作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桂斌.王永辉.成都大学学报.网络时代须以正视的问题.2008.(3).
4.浅论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四
当我们还未完全弄明白“网络”是怎么回事时,网络技术已经和社会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文化,人们称之为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时所
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信息文化。它打破了传统文化定义的框架,给人类带来了电脑时
代的又一次“文艺复兴”。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它具有以下明显
特征:
第一,开放和虚拟。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没有中心的、开放的网络世界,无人控制,也没
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对它负责。这样就使得网上交往完全是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于网络的无限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的不真实性与虚拟性。大多数网民都不
愿意用真实的姓名,由此提供的交流信息真伪难辨。
第二,自由与个性化。与传统文化相比较,网络传播是开放的,任何网民的地位是平等、自主而自由。在这里,网民可以自由交流,畅所欲言。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自由性,也为
个性化提供了平台,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进程,选择交流的伙
伴。互联网如广阔的海洋,任你在信息海洋中自由游泳、大胆冲浪、展现自我。
第三,交互性与跨文化性。网络互联带来了信息传播、人际交流的互动性,使传播与交
流不受时间、地域、身份的限制,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这种传播交流是
双向的,改变了传统信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正达
到了主体之间的平等性。网络文化突破了空间、地域、国别的限制,能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对话和互动。
第四,弱规范性和价值多元性。互联网在世界各国都程度不一地呈现出弱规范性的特征。
这一特征在我国也是网络引发多种社会法律问题的基本原因之一。网络的公开性与弱规范性
使得网络中的各种信息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甚至混乱的特征。互联网中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信息固然大量存在,但是不良信息与网络垃圾也四处泛滥,色情、错误价值观念、恶意政
治观点、反科学伪科学信息随处可见。网上的内容可谓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各种主流文
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其价值取向也相当多样化。
二、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弱化青少年的民族意识
据统计当前网上的信息来自美国的占50%,来自中国大陆的仅占0.01%。这表明,以美
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占据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的制高点,一方面控制国家舆论,另一
方面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扒阆”其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弱化民族身
份逐渐消解。
(二)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据统计,日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
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以及网上黄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的泛滥使网络犯罪层出不穷,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
(三)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
网上交往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间接交往。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们
不必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规则,也不必承担违反交往规则而承担的责任,人们可以畅所欲
言,甚至可为所欲为,极易导致青少年对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的模糊,易产生对现实中的人的不信任,从而淡漠现实生活中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关系。
(四)影响青少年学业和身体健康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占用了青少年大量读书、学习的时间,对青少年的学业有很大的影响。长时间上网,致使青少年由于睡眠不足而导致生物钟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器,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等。
三、不良网络文化引发青少年犯罪的表现
随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深刻,因网络而引起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剧。2003年3月安徽合肥16岁的胡某在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因技艺不佳被同伴嘲笑,随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刀将同伴刺死。2004年5月某中专学生许某和严某上网成瘾,因无钱上网而抢劫出租车司机,致使出租车司机死亡。2008年4月云南警校学员王建军锤杀两名室友,致一死一伤,然后自杀。据分析,该学员沉迷上网,爱玩网络杀人游戏。以上几个案例充分显示了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使一些青少年因种种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四、针对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的对策
(一)立法机关应当加强网络立法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我国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营业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的实施对网络行为
已经发挥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仍然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规定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等弊端。
(二)政府应当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
第一要加强对网站和网吧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净化青少年的上网环境。要求网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营业,严格限制未成年人上网。
第二要加大对网络的技术监控,严防各种不良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互联网是信息技术的产物。由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用技术本身来解决可能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三)学校要承担起教育青少年的重任
第一学校要更新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提高教师的网络知识水平和技能,只有教师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引导、监督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同时增加网络相关课程,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对网络上有益知识的学习上,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四)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
第一家长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决不上不良网站,不从事网上非道德和非法活动。积极引导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从网络中汲取各种有益的知识,真正把网络当作孩子学习的平台和助手。
第二家长要关心孩子,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严把上网关,使孩子远离不良网络文化,杜绝不良网络对孩子的危害。
5.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篇五
江苏省如东县潮桥初中王新华
邮编:226401
[内容摘要] 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当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快捷、乐趣的同时,对其身心健康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学校应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运用网络推进丰富多彩的德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对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并且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探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文化,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平台,为德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方式。消除了传统交往中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层次等的差异,拓展了青少年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渠道,扩展了青少年的交流平台,为封闭在“象牙塔”中的青少年,迎接社会风浪的冲击,奠定了基础。
2、网络文化提高了青少年的主体能力。网络文化的双向交互机制激活了青少年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了青少年的自我表现欲望,体现了青少年的自我价值。网络文化改革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式的教育场景,变革了传统的说教、灌输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是借助网络,提供了人机一体化的环境,开辟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创造了一个新的教育情景,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与个性的发展。网络文化利用多媒体营造出一种相互交流的全新操作环境,极大地扩展了人的智力和感官能力,把人的潜能发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3、网络文化充实了青少年的心理空间。在学习孤独感日益严重的今天,网络文化的隐秘性和虚拟性,给人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一个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间,青少年敢于在网络上抒发情感,倾吐内心感受,反映自身思想,宣泄个人情绪,回归“本我”,使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以缓解。14、网络文化内容的广泛性有利于青少年观念多元化和现代化。网络文化覆盖面广,包罗万象,超越了传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界限。网络文化不仅丰富了传统道德的内涵,而且为大青少年提供了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有利于青少年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5、网络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工作的生动化。网络使得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从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趋向超时空,从单一迈向多元,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选择性;这些不仅扩展了德育的时空,而且增强了德育的吸引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
毋庸置疑,网络文化带有鲜明的西方文化烙印,在东西方网络文化的互动交流中,西方文化所体现出的侵略性和扩张性不可忽视。在文化国际主义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渗透,青年学生很容易被西化,被迷惑,认为只有西方的才是最好的,盲目信奉西方文化信仰、刻意追求西方生活方式、紧紧效仿西方社会现象。
1、浅尝辄止,不善思考。在频繁的上网过程中,青少年浏览到大量信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认知面,使他们在瞬时获取大量信息。然而,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如过眼云烟,在青少年的大脑里若隐若现,干扰其思考和价值取向,甚至造成认知麻痹现象,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网络以其超形象化、超综合性的特征使青少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
2、情感淡薄,虚拟交往。青少年正处在情感体验的高峰时期,喜怒哀乐情感溢于言表。网络文化极大地拓展了交流空间,改变了青少年与他人交流的环境,改变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模式。许多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发表观点、意见。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被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络化”、“虚拟化”所取代。
3、游离现实,虚无人生。网络空间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亦幻亦真的虚幻世界。在网络世界徜徉的青少年都扮演着自己理想的角色,弥补现实中的不善与不美。他们带着理想的希冀上网,期望从网上得到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抛开社会生活原则和规范自由驰骋,在获得心理空虚和虚幻的满足后,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真实的自我,最终变成信仰的“虚无主义”者,甚至人格畸变或双重人格。
4、诱惑难挡,违法犯罪。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各种垃圾信息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据有关专家调查,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电脑网络技术使色情内容传播成本降低、传播手法更为隐蔽并且迅速,更易传播,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文化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学校的思想教育主要还是课堂教育、形势报告、组织青少年讨论学习、个别谈话等,内容单调,形式化的东西比较多,效果一般都不尽如人意。而网络不受时间、地点、地位的限制,能够及时传递信息、解答青少年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预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网络文化使老师能够了解到更为真实的青少年思想动态,从而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青少年不愿在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为老师及时准确地掌握青少年内心世界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而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匿名、自由的发表观点的环境,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和适度的宽容环境,备受青少年欢迎,青少年乐于在网上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流露出来,老师可以据此分析,从而找出对策,网络交流成为观察青少年思想动态的最好“窗口”。
网络文化使得青少年与世界联系更加广泛,学校传统思想教育“制订目标——安排课程——课堂灌输——考试评价”模式显出滞后性,它忽视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和环境影响,内容枯燥抽象,手段机械单调,难以被青少年认同。而互联网却以其现代化的手段和声、图、文并茂的传播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价值导向存在较大影响。如何建立学校思想教育有效工作机制和创新机制,加强网络化环境下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刻不容缓。
1、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机制,营造绿色网络文化环境
(1)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工作机制。学校思想教育必须认清网络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不断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开辟思想教育的新天地。一是增加网络文化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规划和建设好学校网络文化主题网站,三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站文化,四是加强网络文化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五是积极利用 BBS 开辟网络文化教育新阵地,六是开辟网络文化专题论坛,七是开展网络文化心理咨询,八是“依网络做活动,以活动兴网络”,拓展网络文化思想教育空间。有计划地开展贴近青少年网络文化生活的有影响的各类活动,如绿色网络教育征文,开展“我与电脑”,“我与网络”,“我看INTERNET”等与之相关的系列征文,关心青少年的思想、学习、生活、交际、友谊、爱情、道德、理想、职业和未来等方面,把主旋律唱到网上,以达到凝聚人、团结人、鼓舞人,激励青少年拼博奋进的教育目的。
(2)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创新机制。思想教育必须针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推进思想教育的改革,突破传统,善于创新。一是在思想观念上,把握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确立现代教育观念。二是在思想教育内容上,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用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内容占领网络阵地。三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体现网络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功能,灵活开展思想教育。四是在工作格局上,建立以思想教育网站为主体的新型网络文化教育平台。
(3)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保障机制。在当前学校及社会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为思想教育赋予新的、现代化手段,保障网络的科学建设和健康发展。一是切实加大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硬件保障工作。二是加强建设、管理,切实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组织保障工作。三是培养网络思想教育者,努力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队伍保障工作。四是建立学校与政府的合作渠道,努力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环境保障工作。把好网络的“入口”和“出口”。五是争取社会力量加大对学校网络建设的支持,努力做好思想教育网络的资源保障工作。
(4)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功能机制。努力实现网络教育的引导功能,应积极引导青少年主动开展“网德”大讨论活动,强化网络上的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提高网络自我教育功能。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生存方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弘扬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开展各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讨论活动。要堵疏结合,监控和引导并重,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如果说靠监控和删除文章来控制不良网络文化是一种“堵流”手段,那么及时发布主流媒体信息,扶持正面理性信息,引导网上舆论方向则是一种“疏导”的手段。在网上关于一些话题的热烈讨论中,如果把所有涉及敏感问题的文章一味删除,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反感甚至导致对立情绪。因此,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仅要“堵”,而且还要“疏”,坚持疏堵结合,监控和引导并重。当代青少年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都比较成熟、比较理性,我们应该相信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我们注重培养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力、立场正确而坚定的青少年网友,依靠这些骨干带动更多的网友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就能够实现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可见,要“疏之有度、堵之及时”,才能牢牢把握网络阵地的主动权。不论是堵还是疏,都要立足
于帮助青少年提高对网络文化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惟其如此,才抓住了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2、加强网络文化下的道德教育,塑造健全的网络道德人格
(1)创新理论教育,倡导健康上网。把辨别网上信息的能力、网络道德、网络自我规范意识以及网上的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为工作的重点。把热点问题讨论作为难点,积极主动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说教和填鸭的方式,要发扬民主,尊重个体与个性,与学生展开讨论和沟通,耐心地把问题从根源、本质上分析透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思想上认识问题。
(2)以文明修身为载体,加强学生文化底蕴的积累。学校应加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举办网上大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通古今、晓中外,接受先贤志士的教导和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分析和评判网上信息资源的能力,增强自我防范辨别能力,加强自我约束能力。
(3)重视网络心理咨询,健全学生心理。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或网上沟通,排解学生内心的积郁,调整学生的心态,引导他们重塑健康的心理,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使网络文化成为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心声的一个窗口,使学生拥有一片抒发自己情感、坦露自己心声的天地,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同龄人内心的问题。使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能成为教育者。
(4)健全网络管理,加强综合治理。深入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法规,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净化网络环境。例如制定“网络自律公约”,开通反垃圾邮件平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控制和过滤,使学生无法接触垃圾信息。
(5)以健康的网络教育内容为本,创设文明网络文化环境。开展集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如开展网页制作大赛、信息搜索能力比赛、红十字知识电子小报设计比赛、网络道德问题辩论、网络文学竞赛等活动。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使校园网真正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健康的绿色信息通道。
6.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篇六
一、调查对象
三年级、五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在7-11岁之间。
二、调查形式内容
(一)调查形式
1.问卷调查
三年级学生50名,男女各25名;五年级学生50名,男女各25名。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我校学生家庭环境的特珠性,制定中、低两段不同样卷调查问卷。
2.个别谈心
对问卷调查中和师生交流了解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3.实践活动和班会
通过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主题班会,了解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现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二)调查内容
对于五年级学生主要从学生有无接触不良网站不良信息、处理不良网站不良信息的方法、网络对个人影响的方面、网络对学习的帮助、学习退步原因受到上网影响等方面调查。
对于三年级学生主要从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地点、对网络的看法、对互联网信息的看法、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对学生上网的监护等方面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一)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高年级学生上网人数多于低年级学生,男生上网人数多于女生上网人数。上网人数占总人数的92%。
7.网络传媒对商业文化功能的影响 篇七
一、网络传媒的特点
网络传媒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公共或商业的行为,传播工具是网络。与传媒手段一样,实现传播的基本功能,但在技术上更先进与传统传媒手段。
第一,交互性。网络媒体是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
第二,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第四,多种媒体。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第五,即时性。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
第六,个性化。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 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第七,超文本。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连接”是指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
对网络传媒的特征分析后,可将这些特征归纳为“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开放式”的特点。
二、商业文化的功能
商业文化是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的,传统文化是发生在过去、而今天仍然被沿用的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商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源于商品交换,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与商业实践相始终,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内容。
1、商业文化内容
商业文化包含的内容如下图1所示。可见,商业文化包含六方面的内容。第一,商业精神文化。商业精神是商业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任何商业企业或从商者个人,在商业实践中都必然遵循着或表现出一定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商业的精神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是一种深入人心、坚定不移的信念,商业精神文化的巨大意义在于对外树立美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创造智慧;第二,商品文化。商品是一个载体,文化附加在商品上,展示民族的文明水平、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常表现于商品的质量、外观、名称、包装等许多方面。第三,品牌、商号、商标文化。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通过文化范畴内的词汇、图形构成并区别其它商业企业,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第四,商品营销文化。当前的“服务品牌”,就属于营销文化在新形势下的产物;第五,商业伦理文化。伦理文化也叫公关文化,也就是说,在商业竞争中要讲信誉,不卖假货,不搞欺骗,实行优质服务,在竞争中达到“双赢”,以优良的商业道德,提高自己的商誉;第六,商业环境文化。商业环境包括城市的商业建筑、商业设施,以及整个社会影响商业活动的环境氛围,还包括店堂的设计、配套服务达到的水平。
商业文化是面对大商业、大市场、大文化提出来的,商业文化是从更深层次提高服务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2、商业文化的作用与功能
商业文化不是孤立的文化形态,它与社会的政治、法律、经济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关系。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商业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商业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激励功能。商业文化建设所形成的企业精神,发挥着激励的能动作用。从商业文化角度来看,主要有目标激励、人格激励、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四种。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企业目标以及发展方向,落实到部门和个人,激发自觉的积极性;从主要领导的人格激励带动班子成员的人格激励,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据调查,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的工作表现,仅能发挥个人的工作能力的60%,其余的40%则有赖于领导群体的激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竞争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人物,便成为商业文化建设的旗帜;奖惩激励,奖励先进是一种肯定,使员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状态,继续做出贡献,同时惩罚那些有着不良行为的员工,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第二,约束功能。企业在商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一种非行政、非经济的心理约束氛围,能增强经济、行政手段制约功能。商业企业依靠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和各种规章制度以行政命令的手段约束员工行为,而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同样可以约束、规范员工行为。约束功能表现在:能使每一个员工懂得自己的工作任务、目标、职责,并按照这些要求驾驭管理各种要素,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能使自我约束和强制约束结合起来;能使事前、事中、事后 (包括售前、售中、售后) 的约束相结合,三者约束,环环紧扣。
第三,凝聚功能,是商业文化最显著的功能。它能使员工自尊、自重、自强、自律,把员工意志和行为引向同一目标和同一方向,并为这个目标和方向协同动作。通过文化的冲突和文化的整合,使文化在时间中发展,在空间中延伸,在互相交流中求得共同的发展。
第四,沟通功能。商业文化的沟通功能主要是借助于文化传播和商业网络来实现的。在企业内部,领导者提出的战略目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与内外上下沟通,特别是内部员工的沟通,取得共识。
第五,育人功能。商业文化通过多种方式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满足广大员工物质的、精神的需要,形成凝聚力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培养新的企业家、管理干部和员工,提高整体素质。
三、网络传媒对商业文化功能的影响
正是由于网络传媒的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性等特点,使对商业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如图2所示。
在对商业文化五个方面的功能体现上,网络传媒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扩大或者减少商业文化功能的发挥。从激励功能看,网络传媒以极大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网络媒体凝聚了天南海北的网民的智慧和力量,对某一焦点事件的评论往往会产生集聚效应,在短时间内迅速碰撞磨合,形成广泛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使企业独有的资源变为共享的资源,对员工、对企业来说,加大了宣传的力度,扩大了激励的效果;从约束功能看,一方面,超大范围的网络媒体传播空间增加了商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但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功能使得网民在表达个人意见时能畅所欲言、直抒胸臆,而不必有所顾忌、有所担忧,网络传媒的监督功能的缺陷,会减弱商业文化约束功能的效果;网络传媒对商业文化凝聚功能的影响是双向的,其原因是网络传媒对信息的失真、信息过滤的控制难度大,一方面真实有效的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并很快引起共鸣,而失真的信息或虚假的信息则会出现负面效应,第十五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网民中选择信任互联网的比例为52.2%,非网民中选择信任互联网的比例为53.2%,这说明依然有将近一半的人对互联网持怀疑态度,降低了凝聚功能的发挥;网络传媒的交互性以及速度效应,毫无疑问会加强商业文化的沟通功能;在育人功能上,和凝聚功能的作用类似,都存在信息过滤和信息处理的问题,还有和网络媒体监督功能的发挥有关,因此是双向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媒体对商业文化功能发挥不利的影响均来源于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监控,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网络立法,以法律来规范赛博空间的各种行为,包括与网络媒体监督相关的传播行为、讨论行为等;第二,进行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增强网站发布新闻的责任感,提倡网民文明上网;第三,及时疏导网络媒体论坛中的情绪型言论,版主应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及时跟帖、主动导帖,善言规劝,与网友共同创建宽松自由文明和谐的讨论环境;最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普及电脑知识,提高上网普及率,使得我国的网络民意具有更充分的代表性。
参考文献
[1]、钱伟刚:《第四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新闻实践》2000年第7、8合期
[2]、陈力丹、刘津:《认识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 传媒学术网专家论坛。
[3]、马克.波斯特著, 赵毅译:《网络民主:互联网与公共空间》, 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1353
[4]、傅新:《接受互联网监督也是接受群众监督》,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28日
8.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网络 中职 影响 教育 措施
人类创造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也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网络对青年人的吸引力正在迅速增强,长期的网络生活必将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文化导致人类文化的大互补现象,全球信息网络连通世界各地的人们,出现了文化的跨地区、跨时空、跨民族文化传统的大交流。其特点不仅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且会使人们在文化的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网络文化的共享性特征使文化作为无形资产在瞬间扩散到世界各地,使每一个网民受益。
2、有利于学生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各种信息
网络借助先进的电子技术结合传统媒体而成为全球最宽广的信息媒介,它使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领先的科学技术成果、全新的理念和知识真正突破时空的界限能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了解。学生可以在一个很宽广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形成个性。
3、网络文化的传播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范围的群体交往环境
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播为学生更方便且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扩展了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创造出许多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是无边无际的,学生通过网络文化的传播,无形中将自己编入一个无限的网络群体之中,社会接触范围大大提高。
二、 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1、西方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西方国家利用网上的优势在不断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与文化,各种报道和政治言论也会在网上出现,特别上一些国家在网上大力宣传“民主”、“人权”等并攻击我们的政治体制。同时,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广泛传播必定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造成价值观念的迷失和蜕变。也会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一些西方国家实行文化霸权主义,对学生进行“西化”
网络文化对“网民”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由于目前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是英语信息,加之美英等发达国家的网点多,上网信息量大,因而成为入网者经常访问的地方,这就给某些西方霸权主义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助长了强权文化干涉他国文化的可能性,使一些被干涉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受到冲击。中职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比较容易受到这种“西化”的影响,受其蒙蔽,甚至迷失方向,最终导致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扭曲和流失。
3、网上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网上有大量的色情和暴力的软件和杂志,可以有偿或免费使用。一些非法经营的网吧通宵达旦营业,传播精神垃圾,这些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诱惑,特别是一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整天沉溺于网络之中,不仅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
4、网络的虚拟性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由于网络本身是社会互动的场所,而这种互动关系有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因此很多学生在网络上与人交往都是匿名的,这种交往方式让很多学生觉得非常安全,他们通过上网结交很多“网友”,而忽视了身边的朋友。有的学生变得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别人,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麻木不仁。
三、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具体解决措施
我们在肯定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所警觉。其具体措施是:
1、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一支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队伍,为学校德育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比较缺乏网络技术的武装,这就成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育人功能的一大障碍。所以为了抓住网络时代的机遇,必须提高广大学校德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使他们能了解网络的特点,了解网络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能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能及时地解决网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使网上的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
2、学校德育教师要积极参与网络
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师必须积极参与网络。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德育教师政治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求他们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及应用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以此提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具体地说德育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在网上开展“实事论坛”、“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袒露心怀,倾诉苦乐、宣泄感情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德育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懂得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掌握学生关心的焦点。
3、积极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的心理障碍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
4、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9.网络教学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篇九
网络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教育的飞速发展,当人们正在享受网络教育带来的成果时,一些不利于教育发展的因素凸现了出来,我们不得不以理性的头脑去思考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对网络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进行阐述,通过对学生情感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对教学管理四个方面的研究,从而引起人们对网络教育问题的关注.
作 者:杨双丽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刊 名: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CSSCI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FO 年,卷(期):20xx “”(11) 分类号:G434 关键词:网络教育 情感 虚拟现实 思维模式
10.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篇十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摘要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越来越多越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普及,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这个比例还持续增加。面对无法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复杂的,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负面的。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飞速的发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网络的魅力
网络来势汹汹,铺天盖地始料不及,一夜之间改变了我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和影响。为了确保青少年价值观健康形成 风靡全球、势头正劲的互联网,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ARPA网在美国国防部诞生,主要用于军事与科研。1986年,互联网的名称被正式使用。互联网诞生和广泛发展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到1999年,全球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1.76亿,2000年增长到2.2亿,之后更是飞速覆盖全球。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各种调查数据已表明了网络技术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并且互联网对全社会民众的思想、行为、工作、学习与生活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大平台,成为推动跨世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巨变是由计算机网络所创造的奇妙景象,我们已开始进入一个交通畅达、管理有序、便捷高效的网络文明世界。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
三、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一)可以开阔视野
因特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信息,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给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可以便捷交友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平台,在这个平台,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他人平等的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青少年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学生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三)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更有效率的学习。
(四)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学业 网上的各种学校和课程很多,它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经过严格梳理编织后的知识系统,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
(五)拓展了当今青少年学生教育的空间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可能再是一劳永逸的事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培养上网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意识,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也成为青少年学生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的必要。随时随地的德育和学习渗透已经成为必需,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二场所。
四、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但与此同时,网络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各样的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可以说是鱼龙混杂,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迅速传播良性信息的同时,其“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也使得不健康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但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暴力、反动的信息大行其道。青少年学生作为网络的一个庞大的使用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稳定性,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并且,青少年学生缺少的是自立、自理和自控的能力,在学习目的不明确、找不到学习乐趣的情况下,社会诱惑越多,出现的问题会越多,这时负面影响就会显得尤为突出。
(一)网络上瘾,影响身心健康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性格、心理和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若长期沉缅于网上虚拟世界之中,会受到“网络鸦片”的毒害,难以自拔,出现网络病症,“网络上瘾症”。因特网上有许多以黄色、暴力、政治反动等为内容的灰色信息,可能会成为他们寻找刺激、猎奇的场所,这些不经过滤的信息完全暴露在青少年学生面前,由于他们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导致品质畸变,人格扭曲,追求低级趣味,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学习兴趣,导致荒废学业
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易沉湎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严重影响学习的兴趣,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厌学、逃学的情况。
(三)使道德感弱化,甚至诱发青少年学生犯罪
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和网络陷阱,使已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学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分不清真善、好恶,致使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淡化,从而导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网上交友不安全或不健康
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网上交友不慎极易使青少年学生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另外,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人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产生“网络孤独症”。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五、总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集合,是把双刃剑,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能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学习的革命”,提供便捷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能传播非健康资讯,存在让人痴迷的危险,严重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确保青少年价值观健康形成,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应优化网络媒介环境。当前的媒介环境存在着媒体引导偏移、文化煽情引导、报道失当等伦理错位。建立健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网络信息监管机制,对网络的价值影响实施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引导,以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网络环境。
其次,学校及家长应着力提高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作为生存在数字化一代的青少年来说,媒介素养的高低尤为重要。通过引导的方法和网络伦理教育,强化青少年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青少年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使用网络观念,培养和提高青少年拒绝诱惑能力,自觉遵守媒体规范与道德,合理使用网络。
最后,社会大众应以网络为平台,构建价值观引导网络。网络为青少年价值观引导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传统价值观引导提供全新的视角。加强平台网站文化建设,凸显主流文化,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价值观引导网络平台成为满足青少年需要的主渠道和主窗口。、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在网络环境下茁壮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 徐晓明、《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2] 周清、《对网络时代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3] 吴华军、《中学生与网络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11.网络文化对职业学生的心理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文化;中职学生;心理影响;双刃剑
一、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造成的有利影响
1.网络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多接触最新信息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带给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对于中职的学生,他们需要及时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信息,了解行业动态。所以网络文化能够给他们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他们将自己的专业生涯和时代接轨。从而使他们的心理更加强大,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的竞争。
2.网络文化可以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思想
在网络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因素。比如说,是好人好事、时事政治、读书报纸等。这些对于一个人品德的修养和道德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人就是周围的同学、老师。所以网上的一些文化内容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轻视的。优秀的网络文化能够让他们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受到新事物的熏陶。
二、网络文化对中职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
1.不利于中职学生的管理
中职学生相对于一般学校的学生来讲,是有点难以管理。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好动,有主张,自我管理能力差。即使在平时,老师对他们的纪律管理也感到头痛。而网络文化又是一个新的领域,学生受其文化的影响,又会增加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网络文化对他们进行游戏诱惑,很多学生为了打游戏,减少了学习时间。更有甚者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干一些非法行为。这样不仅毁了自己,还毁了自己的家庭,伤害了关心自己的人。
2.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网络文化有好的一部分,就有不利的一部分。网络安全的监管还是有漏洞的,很多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造成网络文化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样中职学生如果不加辨认就相信其中的一些语言,可能在给自己造成财产危险的同时,也会危害其他人的安全。
总之,网络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善加利用,才能带给我们好的影响。对于这方面,学校应该加强监管,要建立防护网,保证校园信息的安全,也可以给学生定期做网络文化安全的报告,教育学生如何合理使用网络。
(作者单位 阜新市细河区职业教育中心)
12.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篇十二
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不断地建设完善, 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的高科技产品也在不断涌现, 人类的生活正在不断地发生深刻的改变, 人类开始用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本文就从下列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讨论网络文化发展给人类的文化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
1 网络给人类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将工作与网络紧密地集合在一起, 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趋势,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者书写和计算的效率。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无论是抄写还是删除, 都可以借助网络轻松地完成, 照比从前的手工操作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研究者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 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 学校是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基地。当网络时代开始之后, 实体化的学校功能开始越来越多地被网络所代替, 电子化的课堂开始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教育的信息化已经逐渐达到了高度的数字化, 学校的概念已经会逐渐被历史的浪潮打走, 成为历史性的概念。网络教育形式正在掀起一场新兴的学习革命, 如今已经流行五花八门的新兴远程教育, 学校原本的实体形态开始逐渐成为虚拟的空间。网络媒介开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原来的纸质媒介开始逐渐隐退, 原来人们都是习惯查找工具书和字典, 现在已经习惯了利用网络进行检索, 这样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不单单这样, 和网络媒介相互比较的话, 纸质印刷版在阅读和检索方面都有着极其低下的效率, 而如今利用网络对相同的问题进行查找的话, 只要将问题当中的关键词输入即可, 很快就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对于学生来说, 现在的学习会变得更加快捷、更加有利。
2 网络对人们社会交往方式的巨大影响
网络时代的交流和以往传统的交流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交往通常都必须以见面作为基础, 现在则直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虚拟交流, 人们只需要坐在家里的电脑面前上网, 就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聊天室、BBS等等互相进行交流, 相互交换意见。网络交流具有许多独特点地方, 比如说交流对象的流动性比较大、交流涉及到的话题比较广泛、交流起来也不会出现制约的因素。在聊天室进行交流的网民通常身份比较复杂, 但是共同点就是对聊天室所属的“专业”很感兴趣, 所以通常谈论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几乎每一个聊天室中都会有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固定的网民, 他们掌握了这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在聊天室中有着极高的话语权, 但是却很少会出现仗势欺人的情况, 他们往往热情地帮助其他的网民解决一些问题, 以得到他人的尊敬为荣。
网络的出现, 使得人们之间原有的交流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论坛和新闻组是比较相近的一类事物, 但是论坛往往在讨论的话题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 交流对象照比新闻来说也都是比较固定的, 话题在进行讨论的时候也会进行比较严格的划分。这样的交流场所里面通常把讨论的焦点放在每个人的不同观点之上, 通常这种观点都带有一定的实时性, 还可以在这里互相交流每个人需要的有用的材料。经常于论坛里表现自己, 发表自己意见网民常常都会具备一定的某专业领域的技能, 并且于聊天室进行比较的话, 论坛中的网民会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对一些事件进行比较深度的剖析, 并且提出比较专业的一些观点, 这种交流看上去比较虚拟, 但是却能帮助网友们真正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这一点非常受到网民的欢迎。
BBS来源于英文单词的缩写, 代表的就是电子公告牌系统。它具有十分优越的一些特点:在这个白板上, 它可以提供给每一个用户属于自己的一块“领地”, 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应用起来十分方便。从BBS现今的形式来看的话, 不同的论坛里面具有相同兴趣和一致意见的网民通常都会组成属于自己的一个团体, 这些团体或大或小, 经常在一起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QQ算是出现的比较晚的一种实时交流形式, 它可以满足用户传送文件的需求, 有的用户用它来玩游戏, 最多的用户还是利用它来进行聊天, 这样一来, 信息就和情感在一起全面进行互动, 原本冷冰冰的信息更多地加入了人情味在里面,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交流形式, 所以从推出开始直到现在, 一直受到网民们的热烈追捧。
虚拟社区是网络世界为人类构建的一个生存空间,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之分的巨大虚拟空间, 它打破了人与人之间时间上或者是空间上的距离, 人们在这里可以照比现实世界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更加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在这里虚拟世界中, 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借助网络来完成学业、看书、工作、等等原来只能够在现实世界里面才可以进行的生活活动, 网民可以互相交流彼此所需要的信息, 达到互通有无的目的, 这种就可以令人从中获得极大的归属感和极大的成就感, 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认同。现如今, 互联网正在不断地走向完善, 以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相识甚至是相爱, 这里没有国别之分、没有种族之分、没有年龄之分, 甚至是没有性别之分, 人们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发表自己对时事政治的看法、交流彼此所需要的信息、查阅网民们发布的帖子、发表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虚拟社区已经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进驻的一个虚拟世界。
3 网络对人们体闲、娱乐方式的巨大影响
娱乐就是为了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实际上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去进行娱乐活动, 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娱乐。人们开始将工作的时间逐渐缩的更短、然后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娱乐形式等, 就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逐渐开始有更多的人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娱乐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 更加要演变成为一种目的。人类可以从中得到了快乐相对来说都是有限的, 所以就需要更加有趣的娱乐方式, 所以网络游戏就成为了网民们的最爱。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娱乐方式, 现今的儿童就是在网络的陪伴下成长。网络时代有着种类繁多的网络游戏, 多变的样式和囊括全部的种类, 任何之前的游戏都无法与其进行比较。在遨游网络游戏世界的过程中, 人类本身自带的游戏本能可以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释放。网络游戏既可以是由科幻故事和畅销小说进行改变, 也可以是激烈的体育比赛、血腥的斗争厮杀等, 借助电脑科技的精美制作, 使得整体的情节和画面更加打动人心, 网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角色, 去体验游戏中的成功带给自己的无可比拟的快感, 所以, 网络游戏对于许多人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 网络以及新兴的这股网络文化, 有着一股强大的冲击力, 正在对我们身边所有熟悉的事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也开始逐渐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进行渗透, 悄悄地改变着整个社会。我们一定要更好地对网络加以利用, 推动社会生活的改变, 这一点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摘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文化开始对人们原本的社会活动进行改变。网络文化要以网络作为基础, 依靠网络发挥功能。本文就重点阐述网络给人类的工作和学习等方方面面带来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社会文化,网络特征
参考文献
[1]鲍菊花.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J].学术季刊, 2001, (02) .
[2]王丽萍.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7, (10) .
【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推荐阅读: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09-02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10-17
网络课程对教育的影响11-30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策略论文01-15
网络营销对企业的影响09-02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总结12-14
多元文化对我们的影响12-20
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08-29
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07-10
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