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精选8篇)
1.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篇一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上好大学英语课,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挥洒自如,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揭示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建议.
作 者:张建波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0刊 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年,卷(期):“”(12)分类号:G42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2.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篇二
语言被称之为活的艺术, 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高校中所进行的语言教学大多是照本宣科的讲授, 其根本仍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要。教学上, 以教师讲授为主, 通常包括词汇扩展、句型比较和语法分析, 其结果学生只是机械的掌握了英语学习技能, 他们忽略了英语的专业性, 从而破坏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 主要是因为缺乏跨文化能力培养。不同国家的文化, 他们的价值观取向不同, 导致了跨文化交际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因为大多数人在跨文化交际中都倾向于用自己本国的观念强加给对方, 这也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的根本原因。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 跨国交际日益增多,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愈发明显, 在实际交际中, 中国学生对中西文化习俗了解不多, 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交际障碍, 我们不应忽视这种差异产生的影响, 为了促进中西文化礼仪的完美融合, 我们有必要了解中西文化礼仪的差异:
1. 交际语言的差异。
打招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了, 中国人打招呼的典型是“您吃了吗?”“上哪啊?”等等,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但对于西方人来说, 此种打招呼的方式会让人感到像是一种“盘问”, 目的是询问对方的私生活。西方人日常打招呼常用“Hi!”或“Hello”, 或说声“Good morning!” (早上好) 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则常常谈论天气。
告别语在中西语言中存在许多不同。在探望病人告别时, 中国人常用“多吃点”、“注意休息”之类的语言, 以表示对病人的关怀。而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吃点”之类的话, 因为这样说容易被对方误会。他们一般会说“多保重”或“一切会好起来的”等等。
2. 接待与宴请的不同。
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 直接关系着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接待行为直接代表着公司的形象, 接待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双方能否成功合作。在我国, 人们首次见面通过握手来表示友好, 而西方人则会选择拥抱。在中国搀扶老人过马路或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被视为传统美德, 然而在西方国家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西方国家, 那的老人则会毫不领情。
宴请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 中西方人士都乐于此道。中国主人和西方东道主宴请的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 大多都以左为尊, 在宴请宾客时, 地位尊贵的客人会被安排在左边的上座, 然后其他客人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 男女间隔而座, 夫妇也分开而座, 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中国人宴请时, 会很客气的说:“薄酒素菜, 请多包涵。”西方人会因此而产生疑惑, 明明是一桌丰盛的宴席, 为什么说酒少菜少呢?之所以产生疑惑, 乃中西方生活习俗不同所致。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外语时, 应当既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还要具有很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现在的问题已不是有无必要, 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此问题,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按商务英语特点设置课程。
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在于专业化和口语化、以及较强的针对性, 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 它不仅能提高语言和说话的能力, 而且还能提高生活和生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前要广泛了解商务英语的相关文化背景和学科的专业知识, 在教学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扩展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商务文化素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导入相应的跨文化理念以及商务礼仪知识, 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同时提升商务文化素养, 提高语言的正确性和应用的得体性, 从而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2. 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 教师更多注重的是语法、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上学生成为了的接受者, 缺少了对学习的兴趣,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练习, 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和灵活性。可以采用案例法、情景教学法等, 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消除课堂压抑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愿意开口、敢于开口进行交流, 提高其思考性和创造性的能力。
3. 多渠道了解商务文化。
时下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生们寻找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也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跨文化知识教学, 尤其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 及时方便了解西方国家最新的资讯和文化动态。教师可有选择的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西方商务文化的电影、视频资料等, 使学生通过以上途径能够直观感受到西方生活的氛围, 提高其英语听说能力, 增强学生对商务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四、结束语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而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的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 因此, 商务英语教学应该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当今国际经济形势下, 单独掌握一门外语或是只具备有限的商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占有主导地位, 我们必须要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去接受这种理念, 才能提高对文化的差异的适应性, 真正使我们成为实用型的应用人才;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交际, 真正使我们能够行于世界。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姜忠平, 杨柳.中西人本主义比较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邵阳学院学报, 2005.[2]姜忠平, 杨柳.中西人本主义比较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邵阳学院学报, 2005.
[3]张臬.实用商务英语谈判与实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3]张臬.实用商务英语谈判与实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4]李太志.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教育探索, 2005.[4]李太志.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教育探索, 2005.
3.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篇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概述;重要性;途径
精神生活的极大满足,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又为各国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形成了跨文化的交际。这种跨文化交际体现在旅游业中,不仅给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也给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旅游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述
跨文化交际,简单来说,就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底蕴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的交流和联系。传统的跨文化含义是比较狭隘的,但是伴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席卷,也使跨文化交际具有新的内涵。尤其是近些年来,旅游行业的发展,使旅游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逐渐成为一种沟通世界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是旅游英语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所在。
首先,对于文化交流来说,语言是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的,并且对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形态来讲,每种语言的存在价值和意义都是不同的,既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在,又是对不同文化的解释和映射。但是,若将语言同文化脱离,语言将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将语言应用到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形式之下,才能使语言具有实际的意义。在旅游行业中,各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这就凸显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给旅游英语教学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培养出具有超强跨文化交际的专业性人才逐渐成为旅游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方向。这一方面是文化国际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只有加强旅游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文化发展和国际的接轨。
三、当前旅游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旅游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不仅限制了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和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与时代发展脱轨
近年来,培养出专业性较强的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推动旅游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却普遍没有认识到实现这一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很多学校的英语专业仅仅把旅游英语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即便是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也只是作为一门专业英语来讲授,教学理念还是相当落后的,仍然保持“只注重教学,而忽视实践锻炼”和“只局限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这就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教学方向把握不全面
培养出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尤其是对于旅游英语这一开放性极强的专业来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理论基础知识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导致很多学生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却难以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受限。
3.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科学技术的發展为教学手段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当前我国的旅游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课堂教学也相当乏味,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从而限制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提高旅游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1.实现教学观念与国际化的接轨
教学观念与国际化的脱轨是限制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思想缺陷,如果不改变这种与国际化相偏离的教学观念,将难以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水平,更加无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超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从事旅游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上。
2.把握全面的教学方向
正确的教学方向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这就需要旅游英语教师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放在教学的重点内容中,而不能只是单纯地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导致学生能力的不均衡。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帮助学生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并且促进理论与实践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其次,教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掌握全面的英语沟通能力,为学生自身和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3.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基于当前我国旅游英语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应该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探寻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方法随时能够应对国际化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应该改变旅游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的教学形势,来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法,使旅游英语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其次,还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方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创新教学法应用到旅游英语教学中。另外,还可以聘用英语外教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
只有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使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这不仅是国家教学的需要,更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旅游英语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旅游英语院校和教师应该不断寻求有效的途径来完善教学,培养出大量的具有超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促进我国旅游业和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0,10(23):49-67.
[2]彭娜.论英语教学中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J].重庆师范大学,2012,11(9):119-123.
[3]王秀文.浅析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15):105-110.
[4]朱凌云,高秀玲.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5):63-78.
[5]安小可.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演文化”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D].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2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和摘要汇编,2012.
4.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篇四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措施。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英语所依附和产生的英语文化。目前,中国对各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着不同的交际原则,这些交际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蕴含着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上,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
1.价值观念的差异: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比如说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相反,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例如英语某些单词既有褒义色彩,又有贬义色彩,由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我们常取其贬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多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
2.礼仪习俗的差异: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一般包括称呼、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作为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如按字面译成“Haveyoueaten?”外国人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有时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中国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母语的那种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明白,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播放一些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外语工作者认真探索,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LinellDavisDoingCultur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6-18.
[2].胡文仲.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J].外国语,1986,4:10-11.
5.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篇五
一、引言
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如何自然,何兆熊以及其他许多学者都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研究有的侧重广告翻译、社会用语、旅游英语等不同交际领域的语用失误,如郝钦海(2000),张新红(2000),陆建平(20O1),赵湘(2006)等;有些侧重研究称呼语、褒奖行为等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如李悦娥(1998),刘小珊(0o1)等。然而他们的研究对于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过多,而对于如何解决语用失误的办法研究不够。本文结合非本族语者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根源,并指出培养语用移情能力是解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移情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语用失误
1983年Thomas在他的论文“Pragmaitcfailureincrossculturaleommunicali’中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和兴趣。Thomas认为所谓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可以说,某人说了一句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话,并称其为“语法错误”,因为语法是规定好了的规则(至少是为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已经规定好了的)。可是,我们却不能说某句话的语用之力是“错误的”。我们只能说这句话没有达到说话人想要达到的目的。Thomas把语用失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语言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指学习者正确地运用了言语行为,却使用了错误的语言手段,即在语言形式的使用上出现了偏差。口语言语用失误的所指对象,是与语言结构相关的各种规则。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明白所有这些规则,并在他的具体言语行为中正确地(即没有语法等形式错误)表现出来。然而,说话人虽然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规则,却不能得体地使用它们。语言语用失误笼统地指说话人对语言规则(确切地说是静态的语法形式规则)用得不得体。
例如:(1)一位国外中年男士与中国年轻女教师对话:Man:Oh.youlooksopretty.Woman:(witharedface)…Don’tbejoknig.I’mugly.在国外对女性的外貌方面进行恭维是很普遍的现象。女性穿了新衣服,发型有了变化似乎都必须受到及时恭维,不管年龄、社会地位、职业如何。L5这位中国女士得体的回答应该是Thankyou.而不是根据中国的习惯觉得不好意思,谦虚~番。
(2)一位男性美国客人到一家饭店用餐,他点了蜜汁鸡脯,并对女招待说:Wouldyoupleaseservetheehiekenundroessed?(请你上鸡时,别先浇汁,好吗?)女招待是一位刚高中毕业的年轻姑娘,不知客人的要求是上菜时不要把汁事先浇在鸡脯上,他要自己来浇。她只知道undressed是“不穿衣服”的意思,于是大惊失色:No,Ican’t.YuoareinChina,sir.(不,不行。这是在中国,先生。)
(3)一位导游人员陪同外宾游览了一天,外宾说:Tiumkyou.导游人员忙回答说:Notatal1.It’smyduyt.导游人员本意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但他这样说却会让外宾理解为:他本来不想做,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适当的回答是I’madtobeofhelp或It’8a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您效劳)”之类的客套话。
(二)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学习者未能按照情景的要求,运用言外行为,在意义的得体性方面出现了偏差。社交语用失误在所指上与非语言结构规则有关,主要指说话人使用的非语言结构规则(确切地说是交际规则),无法保证交际的得体和成功,因此,社交语用失误与交际及其效果关系甚密。社交语用失误属于交际规则用得不合适。例如:
(1)A:lamverybusythesedays.
B:It}linkyoushouldnotbetootired.Youshouldtakeeareofyourself.
A本意是出于关心,但B会以为对方在说他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而觉得不快。
(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个学生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太太艰难、吃力地爬坡时便对她说:“Lethiehelpyou,Mrs.Smiht,youareold.”Smith太太听了脸上露出不高兴的表情。为什么Smiht太太会感到不快,甚至有被冒犯的感觉呢?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造成的。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常用老来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我们常常听到“老王”、“老李”之类的称呼。而英美文化中常常把“老”与“年老无用、无力”的意义联系起来,以至于造成误会。
(3)一位中国人在英国大街上拦住一辆出租车说:“CUSehie,woludyoupleasesendmetohterailwaystation.”这位司机觉得很奇怪。因为你坐车是要付钱的,司机为你服务这是他必须而且乐意做的,这时候你说得这么客气反而让人觉得你是没钱付车费而求人家。
三文化介入与语用失误
上述两种语用失误,其关键在于文化的介入而造成交际语言的不得体。这种交流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接触和碰撞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到母语规范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生硬套用母语的一些表达方法,便容易导致交际的失败,即语用失误。美国语言学家Edward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与信念,这些做法与信念的总和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外语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其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提高社会文化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中国人和外国人交往时,由于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东西文化差异,经常发生交际失误: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美国教师到学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去看书,路上遇到一个学生也去图书馆。这位学生热情地向前打招呼:Whereareyougoing?这位外教觉得很奇怪:你明明看着我往图书馆去,为什么还要这样问?同时心里也有一丝不快,心想我去干什么关你什么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语用失误呢?这个中国学生虽然能够正确地说英语(即没有语音语法错误),却不能得体地运用它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吃饭了吗?”“你去哪?”而美国人则说Howaeryou?同时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英美人士对于Whereareyougoign?在心里的反应是whvdoyouask?甚至可能是h’8onneofyourbusiness.认为是在干涉别人的私事,以至造成“交际短路”。这个例子说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得体性的重要性和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讲英语的人对汉语中的敬辞和谦辞很难理解。在英语中,同自己的上级说话写信时也许需要用比较尊敬的语气,但不需要用什么特殊的词语。而中国人不习惯用平常的话语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地与年长的人、客人或有地位的人说话。试看下面一份请帖:“WillyouDleasehonorhiebycoiningtomyhumblehomeforasimplemealthisSundayevening?Wewillebverypleasedfyoucallcollieat6O’clock.”(兹定于星期13下午6时在寒舍举行便宴,敬请光临。)这是典型的汉语式的英语,没有注意语用移情,让自己的表达方式符合英语的语言文化和表达习惯。如果把这个请帖改成:“Frank,we’dlikeyouyou’reyourwifetocomeoverfordinnerthisFridayevening.SixtlirtyatOurplace.Canyoulakeit?”这样的表达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完全符合英语的语言文化和表达习惯。
四、语用移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移情说”是德国的罗勃特·费肖尔在1873年发表的《视觉形成感》一文中首先明确使用的美学概念。日本语言学家库诺(gL,no)最早把移情的概念移植到语言学领域。Ruben认为:在言语交际中,移情指的是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把移情能力列为有效交际的七种要素之一。国内最早将“移情”的概念引入语用学的是何自然。他于1991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文中认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设身处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语用移情(pragmaitcempahty)指的是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涉及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吐露心声,表达语意,听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言谈的心态和意图。也就是说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度的基础上,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式,在心理上有意识地摆脱本民族文化对自己的束缚和影响,站在对方的语言文化立场上与之交流的一个策略。那么,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语用移情呢?
(一)要克服文化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
戴炜栋、张红玲指出“文化迁移是指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迁移往往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文化差异是语言使用中的干扰源,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我们要克服本国文化对学习的干扰作用。学生往往把本国的民族文化内容不加审辨地套用在外语交际中去。由于两种民族文化中诸多因素,因而套用的结果,往往会严重地影响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发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给学生阅读,然后可利用各种直观手段,或组织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既置于英语语言之中,也置于英美文化之中,反复进行练习,争取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二)要培养交际中的文化意识,增强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
各民族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在语言上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语用移情,摆脱自身文化的影响。比如说与操英语的本族人打招呼时不要按照汉语习惯说“吃了吗?…‘到哪儿去?”而要按他们的习惯说“Hello…Howareyou?”或者“Iloveyweather,isn’tit?”提高语用能力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加强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如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开展英语角、英语沙龙、晚会和辩论会等活动开办形式多样的讲座,介绍英美国家的概况、文化及习俗,特别是其中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还可以通过收听调频广播或访问互联网站接受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提高语用能力和听说技能。
(三)广大的外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外语教学界有一种认识:语言教学就是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三要素都学会了,语言也就自然掌握了。以此种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虽能说出(或写出)语音(拼写)、词汇和语法完全正确的句子,但是相当一部分不符合“文化语用规范”,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另外,课堂设置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多做分角色对话等练习,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把它看成是交际的工具。还有,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多和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多读国外出版的刊物和报纸,多看国外著名影片。总之,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学习语言中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两个方面,设计合适的练习,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第一手的“真实的”语言材料。
(四)在外语教材的编写上应该重视真实语言环境的再现。
学生语用移情能力差的原因还在于教学、教材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许多课本都包含这类“对话”:
——What’syourname?——MynameisLiMign.
——Howoldareyon?——I’meighteen.
——areyougoing?——I’mgoingthelibrary.
学生往往对这些语言机械模仿,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这些对话形式固然正确,但却忽略了讲话是否得体这一重要方面。除了在医院、移民局、警察局这类地方,很难想象会出现一连串这样的问题。
(五)要改革现有的单一的外语测试方式,加强测试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尝试口语测试。
6.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篇六
1.系统性原则
虽然每种文化都各成系统,但至今为止,在外语教学中关于如何学习跨文化还没有定论。教师们通常遇到什么文化现象就浅尝辄止地说明一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话题不定,随意性很强,缺乏系统性。这也是困扰大多数外语教师的问题。细川认为“在教授日本事情的时候,教师对所教知识在大脑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比如这部分对学习者来说将来会起到多大作用,为了扩大所起的作用,接下来要讲哪部分必须要想好”[3]20。如果不这样的话,也许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也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也许什么都学不到。那么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到底需讲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讲授,这就涉及到教学大纲的问题了。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参考外语专业的社会、事情、概况等课本及相关的大纲,明确对待跨文化的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性的文化讲授成为可能。
2.适度性原则
课堂中所导入的文化知识必须要适时适度,本着紧密为传授语言知识服务的原则,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导入的文化必须要与外语知识学习或交际能力培养相关联。如果理解成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地理、哲学等,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样大量的导入,不但超出了大纲的范围,而且也与教学目的和目标背道而驰。文化的导入目的应该是外语学习的补充,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掌握。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随时对内容进行调整,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是不适合的。还应合理地把握时间的分配,注意既不能影响教学的进度,又能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
3.主流性原则
文化的种类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既包括高尚的,也包括低俗的部分。应该导入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既包括政治、经济等,也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礼仪等等。通常会有很多人认为“讲什么都行”,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什么都行”中选择出“什么(即所教授内容)”[4]95。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挑选,尽可能的选取那些能为课堂知识服务的主流文化。
二、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手段
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室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分利用文字资料
包括课本、杂志、参考书等书籍的阅读。阅读书籍是学生系统学习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利于人们对该国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是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积蓄。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欣赏作者的创作技巧,还应该对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社会背景、历史时代及文化风俗进行详细地剖析,这样才利于学生对该作品所包含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从而培养其对跨文化的理解意识和运用能力。因此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外语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另外,杂志往往会及时地登载一些最新的信息,通过阅读杂志可以了解目的语国家最新的文化发展动态,以此来推察该国文化的变迁,以便系统完整地理解该国文化。
2.合理利用视听资料
现阶段人们使用的视听资料主要有幻灯、收音机、录音机、录像、电影、网络等。视听教育是把声音或影像资料作为素材进行教学的。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视听资料的长处,有机地使声音和影像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外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的“听”与“看(另一种形式的读)”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提高效率。而且视听教材能够把抽象的文化通过客观的声音、图像等以影视剧等形式,再现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5]。
3.充分发挥实际指导者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指导者是指来自于目的语国家的外语教师、留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对跨文化感兴趣的人士。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邀请外籍教师来担任会话、听解、社会事情、作文等课程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可以很自然的习得通常情况下在教室和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文化。例如:我们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与人见面时为了表示诚意,要主动把自己的手伸给对方,通过握手来传达友好。而我们在书本上也学到了日本人见面时,要把自己的头低下,通过鞠躬来传达一种敬意。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可是实际上,对于互不了解对方文化的双方来说,当时的姿势、视线、表情、时间的长短、使用的语言等都是难题。而且这些东西不经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所以,在生活中通过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实际接触会很自然地掌握。为了更好地发挥人的媒介作用,除了聘请外教外,很多学校还邀请外国留学生走进外语课堂,互相做学习伙伴,以便在实践中学会跨文化交流。
4.利用各种渠道拓展第二课堂
语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和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教学实践满足学生对语言实践机会的需求,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二课堂的形势主要有外语角、原版影视作品欣赏、外语专题讲座、外事活动见习和去外企社会实践等形式。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掌控能力,并能切身体会感悟和检验课堂中所学相关文化在语言应用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指导,让学生领悟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规律分析
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人们对跨文化的认识,通常有以下五个阶段。在课堂中学生对跨文化的接触吸收也同样要经历这样五个阶段。以日语学习为例。第一阶段:接触跨文化(Contact)。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进入大学才刚刚接触日语的。由于要接触一门崭新的语言和文化,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得非常兴奋和期待,习惯于用自己固有的文化观去审视新接触的文化,觉得这也新鲜、那也新奇,而忽视了对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经常听到的话语有「日本人は優しい」「和室がき」等。第二阶段:否定自我(Disintegration)。随着对日本文化理解的加深,第一阶段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两种文化间的本质差异渐趋明显,特别是开始与日本人接触时,本来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方却不能理解,对于如何与日本人接触显得束手无策,于是慢慢的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情绪陷入低谷。代表话语有「私はだめだ」「言語的な才能を持っいない」等。第三阶段:自我调整(Reintegration)。在这一阶段严重者甚至会全盘否定目的语国家文化,以恶语攻击目的语国家的人或者事儿。从而排斥该文化,美化本国文化。在旁观者看来简直就是一种退步。这就需要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情,以冷静的公正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该文化。第四阶段:自律(Autonomy)。这一阶段在明确两种文化异同点的同时接受该文化。逐渐从以本国文化观看待事物的态度转变到适应接受该文化,即要具有「人に頼らなく自分でやっいけるようになった。自律性を獲得した!」的自我满足感。这样就能深入地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恰当地应对各种问题。第五阶段:独立(Independence)。经过以上各阶段的磨炼,在此阶段基本上能够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影响,而且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自如地选择采用哪种文化观并付诸行动。在评价目的语国家的人时也不再笼统地归类,而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在了解以上五个阶段的特点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以传统讲义的方式把相关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包括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关文化、历史、政治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很难获得使自己发生根本改变的信息,也不能持续地从文化交流的实际掌握改变自己的交流技巧。因此,我们不太赞成学生通过此种方法学习跨文化交流。其二是经验学习法。这里的经验学习法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见闻过的事情。而是强调通过“交流”这一重要因素进行实践。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客观地重新思考和审视以往经验的机会和过程。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师设置题目,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某些事情,然后询问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其进行客观性的分析。
四、结语
7.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篇七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但增加,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 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 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关键场所, 必须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不断完善教学原则和方式, 促进旅游人才全面发展。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旅游英语教学除了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英语知识, 以及新颖的旅游知识, 还要为学生提高文化交际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目前, 我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都存在, 学习和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后, 难以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交流中。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 英语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1]。
一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语言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 不同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含义也是不同的。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关键部分, 充分反映了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理念, 通过附有语言的文化, 人们可以感受到该民族的发展历程、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如果对该民族文化没有透彻的了解, 也难以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该民族的语言。简单来讲, 就是脱离文化的语言学习, 无法领悟和掌握语言的精髓之处。旅游英语也是如此, 必须要在深入了解和掌握国外文化的基础上, 再进行语言的学习。
二是旅游英语教学目标发展的必然要求。语言的学习为的就是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经过历史的洗礼才形成的, 对于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 仅掌握英语的语法、句型、词汇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能够使学生与外国人进行正确的语言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 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和掌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否则极易在与外国人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误解, 造成交流失败。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则
(一) 专业性原则。
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的内容要与高职旅游专业学习的语言紧密相连, 并且要合理的融入到学生学习日常专业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将跨文化学教学与语言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不断提高语言的适应性和趣味性, 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交际能力。
(二) 真实性和选择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教师在备课时要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真实的内涵, 在课堂上真正的运用运用英语交流, 并根据学生真实的学习兴趣, 困难等, 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案和计划。并且通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真实的语境、语义等方面, 充分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2]。另外, 在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时, 要注重不能盲目的进行知识的灌输, 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 进行有针对、有选择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今后学习发展的重要意义, 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交际意识, 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在传递这一种文化。而学生学习英语, 也是为了掌握一种新颖的交流工具, 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认识和积累其文化的过程, 只有充分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才能够准确全面的认识语言行为。所以, 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学观念,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利用最新颖和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 注重语言的工具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英语词汇时, 不应该一味的局限在单词的朗读和拼写上, 应该着重为学生传授词汇在语境中的应用方式。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 使其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 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旅游的服务理论、旅游文化、信息技术课程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不断拓展英语知识的内涵, 这对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其次,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组织一些交流活动或是布置一些写实作业, 使学生通过实践交流学习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技巧和文化交际能力[3]。例如: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所给出的旅游服务情境编写语言对话, 并进行真实的表演和交流, 使学生从不同的情境对话中体会到学生活跃的思维, 充分突显出语言的工具性。
(三) 加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语言表达的同时, 还要掌握该语言应用的语境, 以及其涉及到的文化因素, 避免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语用错误。很多学生在交际过程中, 因为缺乏文化知识背景的了解而形成语言表达上的错误, 而这种错误常常是难以挽回的, 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 教师应该将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使学生在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下, 更好的领会教学内容, 提高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词汇在不同交流情境、历史背景下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兴起, 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英语和旅游知识, 以及较强的语言技能, 还要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对旅游英语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各高职院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学生构建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环境, 也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宗晓慧.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民营科技, 2014, 12 (12) :298-301.
[2]朱凌云, 高秀玲.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6) :74-75.
8.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篇八
关键词:文化意识 教学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066-01
1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我们处于全球化、地球村的时代,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愈发频繁、深入。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则能有效促进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同时,深入了解外国文化既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语言,也能为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从而实现语言和文化的相辅相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作为英语课程改革实践者,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其交际活动,我们教师就必须树立文化思维的观念,有效结合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从而避免在日后交往过程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和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学理念,增强跨文化意识呢?如下是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英美文化渗透教学策略。
2 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充分利用教材课本,渗透英美文化意识
人教版高中英语课程这套教材,不少话题范围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生动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国际文化视野,同时能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因此,我们在使用该教材进行课文教学时,应注重整合其中的文化素材,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适当介绍英语国家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力求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例如,在教必修4 Unit 4 Body Language 中,我会让学生踊跃讨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见面问候情景所运用的不同体态语言等相关信息,并通过设计多种任务环节,如:回答问题、判断正误、信息匹配、查读和细读以及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体态语”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际中的多样性,力求减少或避免以后交际过程中运用“体态语”时可能产生的误解,同时深入领会西方谚语“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的内在含义。
2.2 拓展英文名著阅读,领会西方文化精髓
由于跨文化背景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教学课堂时间和容量有限,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极好的延伸和补充的有效方式,在课外可分阶段或根据学生阅读层次向引导学生阅读那些能体现外国文化的英文版文学作品简易读本或原汁原味的名著节选等,如,平常我会向高一学生引荐外研社力作“书虫”系列英文名著简易读本,从而让学生较广泛地了解外国文化和名著所反映的内容精髓;同时,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会适当推荐或节选部分名篇,让学生阅读英文版《美国语文读本》,亦名《麦加菲读本》,其作为一套影响深远而广泛的语文课本,涵盖英美文化中脍炙人口的诗歌、戏剧等,其间不乏名篇佳作,从而既有益于学生学习英语,也能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学和文化历史,真正感受英语这一西方语言的魄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打开通往世界的心灵之窗。
同样,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们更要重视日趋增多的跨文化知识,比如近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考生要接触了解外国文学名著,如福建高考近几年阅读涵盖了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仙境》、Oliver Twist《雾都孤儿》等原汁原味英文版的名著节选,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内容也常涉及外国文学名著作品。很显然,考生平常如若饱读中文外国文学名著,那做起这种阅读就会显得得心应手。
2.3 贯穿高考复习过程,有效提高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文化差异不但反映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而且对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考测,同样也渗透到高考复习过程以及试题设计中。如现在许多听力材料涉及或考测有关文化差异的内容,因此,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辨音和理解语句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词汇,还须对其隐含的语言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否则,听起来有时就会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如听力考测材料中常涉及到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以及西方著名的球星、歌星的名字等相关信息。学生若有相应跨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能大大有助于听力理解。因此,教师选择听力等辅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那些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
由于跨文化交际频频渗透到高考复习过程以及试题设计中,故在高中英语教材教学过程或高三复习过程应注重积累、归纳、展现相关跨文化交际知识。在词汇教学中应挖掘词语的象征意义,注意英汉色彩词的涵义,如:green eyes喻指“眼红、嫉妒”;White elephant象征“庞大而无用的东西”。对于那些只片面学习语言而忽略其文化内涵的人,这种由于中西方色彩词汇表达意义的大相径庭而最终导致文化误解和交际上的尴尬,也就不难理解了。另外,同样不容忽视的是西方谚语近年在高考中的频繁出现,尤其经常见诸于阅读篇章主旨大义总结的题干以及语法填词题目中,如2013年山东高考试卷阅读A篇第60题,“Good is rewarded with good”(善有善报);“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同样,恰当运用西方谚语于书面表达中无疑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因此,高三复习过程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样不能忽视文化因素,我们教师应多拓展、渗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消除文化知识障碍,从而不但能让学生提高成绩,而且能完善其知识体系,培养跨文化意识。当然,教师本身也须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勤于构建教学情景,善于设计任务环节,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和学习英语,体验语言应用。除教材外,教师还可灵活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音像广播,网络报刊等,从而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真正融入、领悟、享受不同文化下人际交往的真实过程。
3 结语
在跨文化的环境中教学,我们教师不仅要涵盖语言技能的教学,同时也要充分渗透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深入领会和研究中西文化差异,有效统一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不断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并适应英美国家的文化,从而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有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推荐阅读:
浅谈中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07-15
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08-15
英语中的常用交际套语09-06
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10-03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06-22
教育随笔: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07-10
英语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