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忠孝教育

2024-09-12

新形势下的忠孝教育(11篇)

1.新形势下的忠孝教育 篇一

谈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工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俨然变得有模有样。在如今的新时代里,我们国家有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求实、创新理念,也有了“为民谋福祉、振新中华”的崇高理想,但中国人的梦想绝不会仅仅拘泥于此,我们要变得更富强,在世界民族之林站得更高。为此,我们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仍需依靠党的发展性、先进性的指导。于是,在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变成了我们应当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由此可见,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工作,已经是我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理论成果也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但是理论仅仅起着指导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实际行动,我们要足够重视新形势下党员的教育工作,把先进的成果引入到党员的教育工作中。然而,要想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首当其冲地,要了先解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存在问题。我们当前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有如下:

一、少数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在身边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会主动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其它各种业务知识,使得自身的知识变得老化,创新能力下降,到了想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时候,已经是“有心无力”。

二、党员教育制度落实不透彻。少数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制度不够健全,有些制度执行不到位,没有将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在现实中,有部分党员过于看重物质利益和自我价值,淡忘了作为一名党员的信念和宗旨,忘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四、现代化信息教育措施不到位。思想认识不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偏低,各种教育活动过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措施,教育经费也没得到完全保障,使得教育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五、教育管理水平较低。一些基层党组织习惯于粗放管理,对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随意性、草率性和盲目性,不去寻找解决办法,而是放之任之,,还有就是形式主义的陋习,使得党员的教育管理仅仅停滞在浅层次。

六、个别党组织对党员思想困惑、生活困难的关心程度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不知道党员在想什么、盼什么,对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不能及时帮助,对生活困难的党员不能及时帮助解决,这就造成了部分人对党组织缺乏了信任的意识。

在了解了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之后,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工作。

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使党员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责任制。要落实党组织“一把手”抓党员教育工作的责任,要建立“以块为主”抓党员教育工作的机制,要建立党员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三、要着力加强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共产党员要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这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同时应该大力提倡反腐倡廉,并进行监督工作。

四、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教育手段的作用。当前,互联网已开始普及,党组织有关部门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党建网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

学、场景模拟等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步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除了党员自身因素外,关键是基层组织能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应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分类分层次提出先进性要求。

六、要强化意识,坚持党内生活制度。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的落实。

综上所述,我们要改变当前不完善的党员教育工作,我们必须努力从党员思想意识、党组织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方法、教育资源等方面全方位入手,重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从细节做起,切实抓好基础,落实好每一项党员教育的制度,杜绝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细微问题,积极探讨、寻找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改革、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党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党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下,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我们的国家明天一定会更富强。

教育科学学院小教理2010班:胡国卫2013年4月28日

2.新形势下的忠孝教育 篇二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赏识教育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三个转变:

首先, 要懂得把正面刺激转变为侧面引导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往往谨尊“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 对学生的错误或仅仅是失误, 总是正面指出, 有时甚至语带讥讽之意, 目的是想刺激学生的自尊心, 让他奋发图强。但这样做的同时, 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年龄, 以及他们的承受能力, 很容易物极必反。

一个头脑聪明, 但不是十分好学的学生, 在多次考试亮红灯后, 他的班主任老师指着他的鼻子对他说:“你能把学习成绩赶上去, 太阳都会从西边出来!”作为老师, 他想通过伤害这个学生, 让这个学生产生不服气的念头, 一鼓作气, 把成绩赶上去。可这个学生从此却“破罐子破摔”, 一天不如一天, 直到退学。事到如今, 这位老师也满腹惭愧, 对他当初的做法追悔莫及。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中的老师就是我曾经的班主任。

试想一下, 故事中的这个班主任, 当时如果能把这种正面刺激的方法改为侧面引导, 从侧面引导学生, 避免了“短兵相接”, 还会有今天的“两败俱伤”吗?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我们更应该讲究方法, 这类学生本身就脆弱, 需要积累成功、树立信心, 成功体验的积累形成了自信的心理状态。反之, 失败体验的积累, 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所以, 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找适当的机会, 给总是品尝失败滋味的学生一次别样的体验, 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一次简单的口头表扬, 一个充满信任与希望的眼神, 一次作业本上久违了的“优”……对我们来说, 举手之劳的效果, 却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就此, 我们可以因势利导, 让他们好上加好!

这样, 既起到了教育的目的, 又能让学生的自尊心免受伤害, 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 要学会把紧盯缺点转变为发现亮点

罗丹曾说,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很有道理。作为教师, 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完美无缺, 导致经常指责学生的不是, 而对学生身上的优点似乎司空见惯, 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产生自卑情绪, 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从而自暴自弃。

湖南实验区张春玲老师在这方面深有感处, 张老师说:“课改, 让我学会了蹲下来欣赏学生。过去, 我觉得学生都应该像理想中的那样, 讲过的知识必须会, 要求他做到的必须做到。我忽略了一点, 他还只是孩子,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蹲下来, 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孩子, 就会发现,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当看到学生写字写得不好时, 张老师会努力从中发现一个写得较好的, 然后对学生说:“你这个字写得挺好的。”从那以后, 学生的书写有了很大进步。刚开始, 张老师强迫自己蹲下来欣赏学生, 后来, 就慢慢形成了习惯, 学生因教师的欣赏而十分自信, 教师因欣赏学生而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快乐。

学生的优点是需要我们教师挖掘的, 你就是慧眼伯乐, 而你的学生就应该是你的千里马, 这就要求你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去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亮点, 从而给予适当的鼓励, 让他们觉得自己行, 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对学生亮点的“另眼相待”, 其实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也是获取成功的有利条件。

最后, 要把学生的赶超心态转变为佩服精神

教师常让学生赶上谁, 超过谁, 其实, 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侧面否定。貌似无所谓的话语, 却能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另辟他径, 培养学生的另一种精神——佩服精神, 但不是让学生佩服别人, 而是让学生经过努力, 让别人佩服这个学生。

我们班有个学生, 学习成绩不错, 却老是达不到优秀。我对他说了几次, 让他超过×××时, 就是优秀了, 可不起丝毫作用。直到有一次, 我对他说, 你再努力一点儿, 别的同学可就要佩服你了。当时, 他没说什么, 可在紧接着的一次考试中, 他却出乎意料地第一次达到了优秀。所以, 教师不要一味地对学生说, 你应该赶上谁, 超过谁, 只要对他说, 虽然你不错, 但你应让别人佩服你才对。如此一说, 虽然是大相径庭的两种说法, 却收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既达到了你说话的目的, 也激励了学生进步。

3.新形势下的教育技术装备 篇三

面对新机遇,教育技术装備需要价值回归再定位

没有教育技术装備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教育技术装備是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技术装備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纲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保障措施之一,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教育技术装備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实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纲要》在2010~2012年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两个项目直接与教育技术装備有关。可见教育技术装備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技术装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当代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下,许多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挤占学校的功能用房,不重视教育设施设備的配備和使用,黑板上画实验、考试背实验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很少有机会动手和实践。

教育技术装備为课堂教学内容提供配套的教育装備和教育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背的教学模式,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仪器设備的配備和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教育均衡与公平离不开教育技术装備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其内容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備、图书、校舍等资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而教育技术装備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備更能发挥出优势,互联网可以连接千家万户,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共享。以绵阳市为例,2002年建起了覆盖全市教育城域网,目前全市近700所学校接入网中,所有内网学校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城市和边远农村的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农村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一样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装備带来的教育机会。

教育技术装備可以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育技术装備作为一种技术条件与设施,并不总是被动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教育技术装備也与时俱进,先进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出新,从思想、理念与方法、手段上给我们冲击,这些冲击就会促进我们反思和革新。就像军事技术装備改变着军事战略与战术一样,教育技术装備也同样改变着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从书写投影仪到现在的多媒体投影机;从黑板到银幕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从纸质教材到电子书包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细心的人都会发现,大家都习惯了用笔记本电脑、制作PPT报告、使用多媒体投影机。技术的进步带来先进的装備,推动人们去主动适应。因此,教育技术装備一方面是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与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它可以促成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

面对新任务,教育技术装備需要高度重视再投入

教育技术装備作为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近年来,由于对教育技术装備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清,经费投入不足、设備达标率低、设施设備陈旧、管理应用松懈等问题普遍存在。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教育技术装備是政府行为,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作为保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常规实验教学,因地制宜地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及体育、艺术、劳动技术等教育设施的建设。”在经费投入方面,中央财政已作出表率,“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已经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正在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即将启动。《纲要》为教育技术装備建设提出明确的建设任务,例如,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備、图书、校舍等资源,“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等。《纲要》也为教育装備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保障政策,在保障经费投入一章中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纲要》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我们迫切希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備,在经费安排上首先向教育技术装備倾斜。

面对新挑战,教育技术装備需要与时俱进再创新

教育技术装備部门肩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做好服务,是发展教育技术装備工作的生命线。

装備体制要创新

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技术装備是通过政府专项拨款,教学仪器统一采购、计划分配来完成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和实施,过去那种单一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教育技术装備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职能也是其他部门所不能替代的。在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清理整顿的形势下,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装備部门的公益性质,切实承担起“规划、规范、指导、管理、装備、服务、监督”职能,以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广大师生为己任,发挥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推动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工作中去。

工作内涵要创新

教育技术装備工作不仅仅是装備,其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并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就绵阳的情况看,装備工作新担负了质量监督、资源建设、网络管理、应用研究、教师培训、实验操作考试等工作任务,这与以往传统的“建、配、管、用”相比,无论是内容、职能还是工作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在建设方面以灾后重建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为契机,推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備标准化建设;在管理方面,一是强化灾后重建公用设施管理,二是结合政府采购项目的履约验收工作强化设施设備的产品质量监管,三是推行教育技术装備的信息化管理;在使用上更加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应用的可持续等。这就要求装備工作的内涵也要不断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队伍建设要创新

建立健全高素质的教育技术装備队伍,是新时期搞好教育技术装備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就装備战线而言,在技术队伍里面要懂教育,在教师队伍里要懂技术,把专业做得更专,把技术做得更精,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成为服务教育教学的行家。围绕这一目标,必须加强人员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规范化的人员聘用、考核及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就学校而言,教育技术装備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必须要加强管理。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教育技术装備,配備业务熟练、认真负责、精力充沛的老师具体管理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備,并在工作量认定、评优晋级等方面与学科教师同等对待。绵阳市教育体育局明确要求,24个班以上的中小学必须建立“教育技术中心”,24个班以下建立“教育技术教研组”,专门管理学校教学仪器设備、图书、计算机及网络、电教、科学、通用技术等设施设備。只有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人员落实,才能把教育技术装備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教育技术装備处)

4.新形势下的忠孝教育 篇四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小学阶段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道德体系的塑造。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知识学习方面的任务并不算重,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学习以及基础性的知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反而是对于学生个人习惯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塑造,这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成长。本文就此详细的探讨了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相关要点,希望促进我国小学德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学;素质教学;德育;探索

一、小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

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从小时候就能够看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预测到这人以后所能够做出的事情。从这句话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小学教学中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生长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接触到的事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并且会对学生个人情感以及道德体系的建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德育教学来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并且要进一步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在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相关的教育人员应当注意以下要点:(一)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最好的榜样。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是他们最尊重的对象之一,小学生一旦发现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注,那么就会有意识的主动学习,其进步也会加快。反之如果学生一直被教师忽视,那么其进步必然会越来越慢,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因此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用心的交流,进一步确保德育教育的质量[1]。(二)正确引导学生小学生年级比较小,经历的事情少,因此尚未形成完整的社会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其对于世界、社会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摸索的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理念也越来越多元化,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充斥了整个社会,这些思想观念会对于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一定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思想是错误的,什么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观。(三)结合实际开展德育教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拘泥于单方面的说教,因此教学的质量并不理想,很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太重视学生的理解情况,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半懂不懂的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来开展德育教学,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德育教学的内涵以及意义。如在学生中,偶尔有个别学生会对别人的铅笔、橡皮等小物件感兴趣,然后出现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就把东西拿走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可以找些拾物交公的事例说给学生听听,对于让学生拿出来不是自己属于自己的物品时,也要讲究方法,切不可伤害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可以说成是哪个同学不小心装错了,检查一下自己的东西,如果不是自己的,勇敢地交到老师这里来,等等。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实例与讨论中真正地懂得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明白拾到的东西要交公这一道德准则,从而更加明确学生的是非观[2]。

三、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会上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互联网能够轻松的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因为没有经过有效的筛选,因此并不是都是积极、健康的信息。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对于信息的接受、辨识能力较差,其很难正确的识别信息的有效性,长期接受这些负面的信息,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对此应当做好以下两点:(一)学校重视德育教育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这些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或者是班级主页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教师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及时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社会、正确的认识社会上的一切[3]。(二)家庭要主动配合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此家长应当主动的配合老师做好相关的德育教学。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来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在网络上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彼此互相沟通,互相了解,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打开心扉。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来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及积极的社会态度,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三)教师与家长要加强沟通德育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够实现的,其需要家庭以及学校的双重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确保德育教学的教学质量,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彼此配合,针对学生的发展状况来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德育教育能够渗透在学生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4]。

四、结语

在小学教学阶段,德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个人素质。现代教学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融入了相关的教学理念。对此,相关的教育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开展德育教育,并且要与学生家长做好充分的沟通,更好的开展相关的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丽娟.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14(3):96.

[2]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10(33):126-127.

[3]唐克宇.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29):213-214.

5.新形势下的忠孝教育 篇五

析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4年1月,《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现就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艺术人才需要从基层做起,从小培养,所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各所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对这一课题展开深刻、系统的实证研究和本土化的理论探讨是学校艺术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成都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情感、审美、人格教育被大大忽略

教师、家长、孩子对于学习艺术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忽略艺术教育的情感、审美、人格教育。调查报告显示43%的孩子学习艺术是由于家里人让他学,而大多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是想培养孩子一个兴趣爱好特长,多一份竞争力,多一份保障,对于艺术学习的具体课程内容、目标、方向、审美、情感、人格教育等缺乏认识,而很多艺术教师往往只传授艺术技能,忽略对于学生的情感与审美人格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

比如有些小学高段孩子会表现得冷漠、现实、对很多事物缺乏兴趣,音乐课对于教材中的歌曲不仅不感兴趣,反而进行恶意改编,缺乏审美欣赏意识,缺乏儿童该有的简单、快乐、善良和好奇心和求知欲等等优良品德。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改进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呢?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要牢牢抓住每一次的艺术课堂,教师要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戏剧课的对白、舞蹈课的动作都应是富有动人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要养成他们纯洁化和高尚化的情怀和眼

光,让高尚和纯洁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前提。其次制定艺术考核制度,如增加中外音乐史和对歌曲乐曲的理解与分析和基本乐理的考核等。

二、成都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科目不丰富不具体、不系统、内容单调不艺术、教学方法不成熟、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一)科目不丰富表现在很多中小学没有合唱团、合奏团、舞蹈队、戏剧社、绘画社、创造发明、足球篮球田径队等基本必备社团或者说即便有,但是水平和管理均不专业,形同虚设。更别谈分科目再具体细化,比如美术课,又可以细分为素描、色彩、漫画、剪纸、手工、国画、书法、版画等,或可设置综合学习课程,如素描、动漫、版画综合美术课等。影视表演等新型艺术教育亟待提升和实施,传统的戏剧、戏曲类艺术教育存在严重缺失。成都市有不少中小学参加了全国的DI即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这是一种综合创新表演艺术比赛,以戏剧舞台表演形式为主,融合了发明、美术、创造、团队协作等的新型表演艺术,但是并未能有效带动各中小学戏剧社的开展,其实微电影、校园心理剧、情景剧的兴起,均可以作为学生参加戏剧社的动力。而传统戏剧可以通过和现代元素融合的表演形式先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发现其魅力,而教育部门则要有更多关于弘扬传统艺术的相关政策。2013年10月18日,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文化局主办,青羊区委宣传部、教育局承办的“蜀韵绵承 童

言戏述——成都市中小学生川剧艺术教育展活动演活动”在成都市西南剧场举行,成都七中管乐团的折子戏拉开帷幕,泡桐树小学孩子们带来的《成都beautiful》将成都美景美食与川剧融入其中,成都市各区县自创的极具川剧及地方艺术特色的《印象蓉城》,展现青蒲互动成果的舞蹈《戏娃》、弘扬四川本土文化的西一路小学展演的《川剧宝贝走来了》……本次展演主题是“蜀韵绵承,童言戏述”,也可以说是对成都市中小学生川剧艺术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川剧进校园,成都市川剧院从2008年就开始推行。成都市青羊区康河小学成为第一个“川剧进校园”成功的试点学校,川剧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和优势,川剧已经逐渐走进该校孩子们的心中。这说明成都市教育部门已经启动并有意识开始推行传统戏剧、戏曲教育,并且做出成绩,但是还不够,需要持续性不断以各种方式推广。

(三)不系统表现在首先很多中小学在开设艺术兴趣班时就没有规划好,如学生年龄、水平划分、班级划分,以及进行了一学期的学习后,新学期的课程安排,老师的任命衔接,保证学习的持续性和系统性。比如组建合唱团时就计划A班基础班30人(一年级到三年级,兴趣和打基础,简单二声部歌曲与声音训练),B班提高班(四年级以上,以四、五年级为主,打比赛表演等),进行一学期的学习之后,B班流失的学生就从A班当中补充,这个过程当中合唱老师务必制定自己的一套系统教案和目标。

(四)内容单调不艺术表现在教师上课的填鸭式、机械式、保守呆板无趣,于是教

师需要加强学习和备课,做一名研究学习型的教师,增加艺术课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比如在音乐课为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的认识,首先是视觉,即呈现实物,如果没有实物,就采用PPT图片形式;让后是听觉,即听音色,进行分辨;最后是视频,在演奏会中,找到乐器,听到声音。当学生对其中某一种或几种乐器感兴趣的时候,即可进行分小组,开设兴趣班,对于一种乐器进行单独的练习。综合班对学生要求可以不“精”但是要基本“会”,专一班就要做到“精”。学生学到基本技能之后就需要一个施展或者证明的机会,学校可利用每周一国旗下活动、班会课、五四、六

一、纪念12〃9等活动给予其平台,达到逐步提高保持兴趣的目的。(五)教学方法不成熟、教学目标不明确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最后容易流失学生,产生学习的中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丰富和改进教学方法、制定目标、使得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大大增强。比如大班合唱教学,每节课要有呼吸练习、声音练习、音准练习、趣味游戏环节、欣赏环节、识谱环节、歌唱环节、合作环节、表演环节,曲子难度适中、内容适量等。使得每次合唱课程孩子们都能扎实且快乐学习。

一、中小学艺术教师师资配置的问题和困难

统计显示69% 的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师所授课程与自身有专业不对口,8% 教师每年一次外出学习、进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9%发表了跟艺术教育、艺术专业研究的的论文,但无人出版跟艺术教育有关的教材或专著。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依然是

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艺术师资相对短缺,针对教师进修、学习艺术类课程还不够重视,力度仍不够;艺术课程教育的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对自身的修养培养不够深入。中小学对于艺术老师的要求是全面的,但是这样往往很难做到突出且出色,存在专业不足、水平有限、但又忙碌的情况。所以中小学需要招聘一专多能师范生人才,且进行合理的配置,如舞蹈、声乐、钢琴、管乐、民乐,按照这五项进行简单配置,这样中小学的各类艺术比赛均有教师能够胜任。组建艺术团队、选拔1名艺术总监,主要负责艺术团队的建设,艺术教师的聘任管理、社团的开展、学生人员的预备培养与增补、做好一切教学衔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中小学没有艺术总监,只有所谓的音乐组长,是要上课的,很忙碌的不合适。我所说的是必须单独设置一个艺术总监的职位。负责管理本校艺术教师、外聘排练教师、以及社团兴趣班的老师们,以及监督艺术课程的设置、上课进度、目标完成、表演比赛活动策划、服装、道具保管等等。比如艺术教师团队的构成可以分为本校艺术教师、外聘社团课教师、以及外聘排练教师三部分。以管乐为例,本校艺术教师负责孩子们长期的基本功、如识谱、音阶吹奏、监督孩子练习曲目,社团课老师就负责具体乐器的培训,如长笛、单簧管等,而外聘排练教师就负责孩子们集中的合奏课程。而这三部分老师之间务必要有充分的沟通。且艺术总监对这三部分老师又要进行管理和培训,包括聘用考核制度。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课题通过三个问题着手,剖析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案,旨在给大家更多的启示和思考。这将是一场长久的教育革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思考自己在艺术教育工作中的角色,为撬动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而努力。本课题对艺术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参考文献:

6.新形势下的忠孝教育 篇六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掀起“忠、孝、雅、诚”主题教育的新高潮,促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文明礼仪教育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忠孝雅诚”歌曲大家唱,组织全校学生广泛开展歌唱党、歌颂伟大祖国、歌颂社会主义的歌咏活动,引导和激励全校学生在演唱中表达美好心声,忠孝雅诚的传统美德,生动形象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不断提升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本次歌手大赛秉持“公平公正 公开”的宗旨,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为表现主体,弘扬时代精神,激发青春激情。同时,通过本次大赛发掘我校的文艺人才,使他们的特长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提供一个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

二、活动目的: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同学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三、活动主题:

“唱响青春旋律,展现个性自我”。

四、活动地点和时间:

地点:

初赛:各班级自行比赛选出若干名代表 复赛:阶梯会议室 时间:10月15日下午

五、报名形式:

自己推荐,填写报名表,有班级统一进行初赛选出复赛代表

六、活动流程(复赛):

1、由主持人致辞,宣读开场白,介绍评委以及嘉宾等

2、大赛正式开始

3、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演唱,从第二名选手开始每次公布上一名选手的得分情况

4、宣读选手们最终获奖情况,并通知奖品将会在总结大会上统一颁发

5、评委老师代表发言总结

6、主持人致结束辞,活动结束

七、活动整体要求:

演唱要求:演唱曲目在《忠孝雅诚歌曲大家唱》中任选一首歌曲。

演唱时限:4-8分钟。

演唱形式:各类唱法均可,鼓励形式多样,提倡在不违背艺术规范的前提下,加入讲、诵、伴舞等表演元素,增强现场效果。评分细则:

1、歌曲内容(1分):要求参赛曲目是从忠孝雅诚主题活动方案附录

中选择,否则扣除歌曲内容得分;

2、演唱技巧(4分):要求咬字吐字清晰,音色圆润有质感,气息流

畅,演唱与伴奏不脱节;

3、歌曲处理(3分):要求整首歌曲的演唱富有情感艺术,歌曲演唱

完整并具有舞台表现力;

4、仪表仪态(2分): 要求参赛选手着装得体,仪态稳重大方。

八、大赛设奖: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共青团伊旗一中委员会

7.浅析新形势下的幼儿英语教育 篇七

一、幼儿英语教育的意义

在幼儿时期建立良好的听说能力, 可以为以后正式学习外语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有幼儿教育专家指出, 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0~6岁, 处于这个时期的幼儿有形成两种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著名语言学家泰勒也认为, 儿童在6岁以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 多数都会达到母语般的熟练水平, 而青少年或成人学习第二语言, 很少能达到母语般的水平。这是因为, 幼儿年龄越小, 获得第二语言的有利因素就越多, 更容易在非正式的、自然的情境下习得。随着年龄的增大, 有利因素会逐步减少, 第二语言就会更多地依赖于正规的教学环境。此外, 通过学习母语外的其他语言, 可以间接了解另外一种社会的文化, 这样一来, 对孩子开阔视野, 增加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智力的发育, 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从而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 英语学习是否越早越好

大部分人认为幼儿学习外语是越早越好。但有专家认为, 2~12岁才是幼儿学习语言最敏感, 也是最容易的时期。在这一个阶段里, 可以说, 任何一个正常的幼儿都能轻轻松松地掌握好母语。而过了这个时期, 语言学习会变得越来越艰难。这是因为, 大脑的侧化已经完成, 有关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的行为, 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行, 而且, 还不保证一定就能够成功。但是, 幼儿外语的学习优势只在于发音, 在语法等其他方面普遍都比不上青少年和成年人。经研究表明, 一样是每周几小时的英语学习, 年纪大一些的孩子所能学到的知识远比幼儿学到的要多得多, 同时也快得多。如今, 几乎大部分的幼儿园都开设有英语班, 每周一般只有两至三个小时的课程。在这么有限的学习时间里, 咱们且不说训练幼儿的语音语调的难度, 只怕连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也难以保证。因此, 对于幼儿英语的学习抱着过高的希望是十分不现实的, 所谓“越早越好”只是大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有人要说, 既然如此, 那幼儿园究竟还需不需要开展英语教学呢?回答一定是肯定的, 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位。首先, 英语课程是否开设和如何开展应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条件决定。英语和母语汉语一样, 在幼儿园阶段时, 都只是属于启蒙教育。其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进而提高幼儿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是大有好处。

(二) 教师多为“半路出家”

顺利开展幼儿英语教育的关键是要看有没有合格的教师和合适的环境。很多人都认为, 所谓幼儿英语教育只需要学一学字母、单词和简单的日常用语就可以了。因此, 对于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往往不高。据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的幼儿园英语教师都是属于“半路出家”, 一般都只是在中学或者师范院校的时候学过, 根本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有一些虽然是自考英语专业的毕业生, 却从未学习过幼教系统的理论知识, 对于学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等都是一无所知。以这样的师资来开展英语教学, 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说到底, 幼儿英语教育其实是一门科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 还要求其必须具备英语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很显然, 只懂英语或是只懂幼教的人都是不可能胜任这个工作的。

三、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 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英语教育目的过于功利性

我们不难发现, 在幼儿英语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中, 家长对于幼儿园能够开展英语教育一直都表现出非常支持的态度。随着英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发展中逐渐显现, 家长们的支持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 对于孩子在英语学习中会有哪些特质, 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能力和要求, 家长们都不是十分了解。所以, 这就导致了家长们往往期望值过高, 进而加重了幼儿学习的心理压力, 容易使幼儿有种被强迫学习的不良体验。此外, 为了满足家长们的需要, 大多数幼儿园也都热衷于开展幼儿英语课程。

2.幼儿英语教育方式上的成人化

幼儿英语教师一般都来自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缺乏幼教的相关经验, 从而导致了教育方法上的成人化, 教学不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特点等情况的出现。如此一来, 很容易使幼儿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 把学习英语作为一种负担, 大大降低了幼儿日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甚至可以说, 阻碍了幼儿的多语言发展。

3.幼儿英语教育教师的不足

幼儿园开展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最主要的障碍便是师资。现有的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师的英语水平都不高, 语言交际能力薄弱, 发音也往往不够准确。除此之外, 在幼儿英语教学方式的指导方面也很缺乏, 使得英语教学不能够适应幼儿年龄的特点。

(二) 解决问题的对策

1.明确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并准确定位

幼儿英语教育是一种外语启蒙教育, 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只在于培养幼儿在英语学习上的兴趣, 培养幼儿用英语进行简单会话的能力, 进一步为中小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 幼儿英语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认知、学习、生活等生理心理特点及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来安排。

(1) 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 抓住幼儿学习的好奇心, 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 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有趣、生动和真实的学习环境, 是幼儿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起来的内容。

(2) 锻炼幼儿的模仿能力, 打好发音基础。

语言心理学家证明, 发音是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和成年人比起来, 幼儿的音域宽, 精确区分语音的感受能力和语音的模仿能力及再现能力都比较强。这一时期幼儿的语音可塑性极大, 负迁移小, 容易形成地道的语音、语调。所以, 教师应在英语教育中让幼儿多参与听说活动, 得到语音的熏陶, 在反复听、反复模仿的基础上, 形成自动化学习的习惯, 构成语音定势。

(3) 训练幼儿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的英语学习上, 不宜要求幼儿字母单词的认读拼写能力, 也不赞成幼儿英语课堂上组织字母单词认读拼写的活动, 更不能够向幼儿讲授较为抽象的语言知识, 例如语音规则、词汇结构和语法等知识。幼儿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锻炼幼儿听说英语的基本能力上, 其中以听为主, 以说为辅最好。

2.着重发展师资力量

我们一再强调, 幼儿英语教育的关键是师资。幼儿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 需要听到最为正确、地道的英语发音, 这对于幼儿将来的辨音能力极为重要。再者, 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便是教师对幼儿心理的深刻了解和对孩子由衷的爱。吸引孩子注意的关键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这些也都需要高质量系统的师资培训。

3.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1) 着重发挥幼儿园的集体优势,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耳濡目染。

例如, 早上来到幼儿园时, 教师可以用英语“Good morning”问好。幼儿学习能力很快, 一般听上几天就学会了, 并能很快地模仿回答“Good morning!”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简单的日常用语, 都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让幼儿多“听”, 处于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去。

(2) 建立英语角。

例如, 可以在幼儿学过苹果、梨、橘子等水果名称后, 设置一棵立体树, 让幼儿绘制水果图片并涂色后挂在立体树上。通过这一过程, 可以让幼儿一边操作, 一边说。在英语得到反复练习的同时, 还提高了她们的绘画及涂色能力。教师还应该积极回答幼儿的询问,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3)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性, 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8.浅谈新形势下的语文素质教育 篇八

关键词:素质教育;兴趣;能力;个性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语文学习开始的。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让学生“学好”。本文以笔者的教学体验为依据,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说、不读、不问,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读得不好,遭同学们讥笑、遭老师指责批评。因此教学时我总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学困生,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我总是教育学生,学习是个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同学即使错了,他们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朗读了。即使课堂上出现同学说错了,同学们发出的笑声也是友善的。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教学时,经常设计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当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之后,笔者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一段童年趣事:我小时候从报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登上太阳。话说到此,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问他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具有离地球远、很大、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培养能力,让学生“会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想真正落实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上,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多动脑想、多动眼看、多动手练,给学生创造可能活动的一切机会和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和可探索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进入探索境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巧在“启发质疑,引导探索”上多下工夫。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质疑要具体、准确、鲜明,问题情境设计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引导探索是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或观察讨论,或开展训练,实现以“疑”导“思”、以“思”求“知”、借“智”增“能”的目的。

课堂小结与归纳也应让学生参与,因为这是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规律性知识等问题的概括。虽是几句话,其中包含的培养学生“会学”能力的内容却不容忽视。这一步可采用先由教师示范,学生参与,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参与归纳小结,这样不仅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三、发展个性教学,让学生“学好”

自主性学习活动是为了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这是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特长的思路和方法。如何适应差异呢?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例如,在学一篇新课文的时候,不再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而是老师把这节课总的学习目标分成若干细化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中有些是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的基本目标,有些是中间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的,有些则是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才能完成的。在学生把自己能完成的任务都完成了之后,可针对这篇课文用“发现”的特长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或朗读,或背诵,或扩词,或造句,或积累好词佳句,或仿写片段……鼓励学得快的学生“和时间赛跑”,提前完成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当然,整个过程教师都要给困难学生予以帮助。

9.新形势下的忠孝教育 篇九

摘要:对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决把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关于新形势下的中国梦的正确解读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周边形势 国际形势

中国梦,萦绕在青年学子心头甜美而又艰巨的梦想,它潜伏在心底,使人无法平静,直至梦想成为现实,因为梦想不再艰难踌蹰,退缩彷徨,沧海扬帆乘风破浪托起不落的太阳。梦想的萌芽蓬勃了人生的激情,梦想的延续促就人生的茁壮成长。它熔铸骆驼越漠的坚韧,照亮依旧迷蒙的方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彩蝶舞袖清风醉,晓月初升似水年华。中国梦如雨后彩虹,吸纳日月精华,绚烂多姿更显坚定的力量,如蜕茧的玉色蝴蝶,似梦如醉,如翩飞的蒲公英,欲止还休。青年学子,厚积薄发,喷射最美中国梦!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我们以一个新的指导思想,让我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努力学习中国梦的同时,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真正含义,以新一届领导人的指导思想为理论,努力实现中国梦。在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要深入分析国际形势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青年人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们要深刻理解会议中的要点:第一,要认真学习,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第二,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第三,要广泛动员,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宣传贯彻;第四,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在行动,要立足实际,在落实改革部署上见实效。

但是如今的国际形势对于中国来说相当严峻,首先是朝鲜半岛问题。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朝鲜前几年又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核导弹试验,朝韩关系一度趋于紧张,短兵相接,大有爆发战争之势。而东边的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来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隐患。尤其是近来中国划定的东海空中防线,尤其引起了日美的不满和强烈反对,频频派遣军机和战舰濒临我东海防区,中日和中美摩擦不断升级。再有是有关钓鱼岛的问题,日本政要频频登上钓鱼岛宣布其“非法主权”,而日本军舰不断驱赶我国渔船在中国合法海域的行为,这都说明日本的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将成为东亚地区潜在的冲突隐患。再者是超级大国美国,其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的威胁国家。美国的影响在地狱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

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周边安全的威胁大多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牵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队我国的威胁。

从以上对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可以看来,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即使在不发达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也没有忘却对世界做出贡献的责任。1956年,毛泽东说:“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两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思想意识,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邓小平把这种思想设计为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1985年,他说:“现在人们说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对一些外宾说,这只是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7年,邓小平又强调,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就是有这么一个雄心壮志”。邓小平把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价值理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是这种理想追求激励中国逐步走向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强国。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接续了毛泽东、邓小平强调的中华民族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的思想。中国梦,不应仅理解为中国自身利益的实现和中国的强大崛起,而忽略了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已经对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在为人类做着贡献和将来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深刻内涵。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形成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的健康的国民心态,才能进一步形成令世界其他民族仰慕的成熟的大国心态,使每一个中华儿女享受到做中国人的荣耀和尊严。

在让我们看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提起中国梦,许多人联想到美国梦。有的人联想起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联想起美国四星上将、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的自传《我的美国之路》中的感人故事,联想起非洲人后裔成为现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等等。其实,中国梦与美国梦根本不同。美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即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倡导的自由、民主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中国梦则不然。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是通过集体即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是集体主义。中国梦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

从文化背景来看,中华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追逐梦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刚健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看,中华民族是最富有整体性追梦精神的强大民族,从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远古神话传说,到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从大禹治水,到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上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峡平湖,数千年来,深藏在中华民族内心的梦想,始终是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成就了中华民族享誉寰宇的秦汉大业、唐宋富足、元明清帝国。中国梦是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资源。提出中国梦,就是要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追逐梦想精神,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让中华民族不朽的追梦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辉。

从历史积淀来看,中国梦不是重塑汉代雄风、大唐伟业,也不是再造康乾盛世,而是完成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个转型的本质是现代性的不断累积和生长。现代性是社会主义中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不断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现代化的社会变革实践所呈现出来的当代中国社会的特质,是现代化进程中非传统因素的积累和充盈,是一种持续进步的、不可逆转的、合目的性的发展。现代性的生长和充盈,是现代转型的基调和主线。现代性的核心是源生于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形式,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全部内容。从我国现代化的实践看,现代性主要包括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社会运行管理制度机制,形成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核心价值体系,等等。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实现现代化,追求目标是不断提高和跃升人民群众的现代文明素质和程度。这说明,中国的现代转型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体征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依葫芦画瓢的他国梦,而是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梦。

从现实依据看,中国梦基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首先,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指出,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和梦想。这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最为深刻的感受。其次,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不到250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5432美元,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赶超世界强国的热情和不畏他国围堵、遏制而努力进取的斗志。第三,中华民族对于自身的发展道路充满了自信,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正确的。人民群众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华民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更加坚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

[2] 13中国周边形势

[3] 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记录

10.新形势下的中国土地问题 篇十

【求是】2012年04月16日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集约与节约用地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健全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综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一、当前我国土地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在明晰产权关系、确定流转条件、规范流转形式、合理分配收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要看到,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耕地逐年减少,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任务艰巨。2001年至2010年共减少耕地1.59亿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亩,1/3省市人均不足1亩,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确立的人均0.8亩警戒线,463个县低于人均0.5亩的危险线。特别是农民修建房屋相互攀比,“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加上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和耕地抛荒等因素,目前我国耕地每年以近700万亩的速度锐减。

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各种“圈地运动”不断升级。从客观上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建设用地的急剧增长。据统计,1990年至201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5万平方公里以上,约占耕地减少总量的20%。从主观上看,在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后,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形成“土地财政”,这就刺激了地方政府“卖地”积极性。特别是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尽力满足对方的占地需求,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目前每年以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全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遍及13个省区市,近4亿人口受到影响。我国还是世界上公认的少水国家,淡水资源仅占世界的8%,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每年因缺水造成粮食减产1000亿公斤左右,约8000万农村人口和4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此外,城市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和农药、化肥、农膜、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征地拆迁矛盾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目前征地一般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强制办法,而供地采取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偿出让形式,这一“双轨制”的存在,使矛盾、纠纷增多,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极端行为和群体性事件。据统计,目前征地拆迁的矛盾纠纷,占上访案件总数的33.1%。在征地过程中,暗箱操作、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屡见不鲜。2010年,全国发生违法用地案件达5.3万起,涉及土地面积41.8万亩,其中占用耕地16.4万亩。

土地监管存在漏洞,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现行的“条块结合”的土地管理体制,使土地管理部门很难对本地区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监管。这是一些地方城市建设过度扩张、项目不合理占地的重要原因。此外,《宪法》、《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是因“公共利益”需要,但未对“公共利益”做出明确界定,其解释权掌握在实施征地的各级政府手里,以至于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各类楼堂馆所都以“公共利益”的名义来征地。

二、强化土地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上述情况表明,实现土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采取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有效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监管机制。当前,要特别注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保护耕地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稀缺始终是根本性约束因素。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保护耕地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的双重功能。既要保证农业发展特别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又要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日益增加的用地需要,形成节约用地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处理好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同时,我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森林保有量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以上,2050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6%以上。这就需要处理好保护耕地和退耕还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当前用地和长远考虑相结合,不以透支子孙后代的土地资源来求发展,保持土地资源的代际公平和永续利用,在不突破耕地红线前提下,加大生态功能的土地复垦力度,不断拓展国土绿色空间。

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保护居民合法土地权益的关系。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时期,201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51%,今后还将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势必持续增加。但推进城镇化建设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超越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哄而上,不能脱离实际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不能以牺牲居民合法土地权益和社会稳定为代价。

处理好土地管理制度建设与加强日常监督落实的关系。我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的基本法规和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土地用途管制、耕地保护、征地补偿等基本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用地猛增和征地拆迁矛盾增多的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土地监管的权威性,健全奖惩机制,对未批先用、少批多用、违规建筑等非法占地行为,必须采取依法没收、拆除等强制措施,不能以“补办手续”而过关。

三、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建议

一要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重点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和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快建设国家标准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健全耕地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民住宅要先行安排空闲地,加快旧村和“空心村”改造,鼓励农民向中心村、小城镇聚集。改革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坚决执行一户一宅政策,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数据库,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库网络传输系统,把保护耕地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农户、地块,做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

二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各级政府要制定和重新审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指标,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划定城镇建设用地“红线”,限制城镇建设过度扩张,走集约化城镇发展道路。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开发,对全国各类存量复垦土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积极复垦旧城区、空闲地、废弃地等。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针对不同产业土地配置效率和不同区域主体功能的差异,明确不同产业用地的先后次序,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用地,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地、高污染产业用地。

三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前提。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始终坚持“姓农”,绝不能以流转为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务必做到土地流转不流失。必须坚持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农村土地流转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确保农民享有土地流转自主权、流转方式选择权和价格收益谈判权等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健全评估制度,规范流转手续,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地方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土地流转长远规划,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加强土地流转过程的规范管理,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防止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

四要弱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增值收益公平惠及各方。遏制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将土地收入由原来地方政府自行支配的预算外收入,全部或部分纳入中央统一掌管的预算内国税收入,从根本上弱化地方政府与土地的利益关系。改革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强土地增值税收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税收在抑制土地投机、规范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土地取得和保有成本,逐步把原来一次性收取70年或50年的土地出让金,改为缴纳浮动的土地使用年税制。规范征地程序,明确界定“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的不同实施办法,公益性征地要严格依照论证、协商、听证、裁决、审批等程序确定,绝大多数居民不同意征地拆迁的不能强征强迁;经营性用地要严格按照市场运行机制操作,让当事人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权。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各种补偿方式,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对被征地拆迁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解决好他们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确保其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1.浅谈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学生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管理工作;中职学生

[作者简介]余松霖(1983-),男,重庆垫江人,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校电子与通讯教研室,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手机维修。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是摆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们就此浅谈一下。

一、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招生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就读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生源扩大,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给学生管理增加了许多难题。

(二)单亲离异;独身子女;农村外出打工家庭增多。在对我校和其他几个中职院校的调查发现,现阶段学生中农村外出打工家庭最多,约占学校总数的30%,这部分学生因为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在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如隔代教育、父爱失衡、重利主义倾向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学生出现(1)孤僻、任性、自卑与敏感;(2)逆反、撒谎、好斗;(3)意志薄弱,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等一系列问题。而单亲离异家庭越逐年增加,约占学校总数的15%,例如:我所带的08级通信1班上,就有4名同学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心灵受到极大地伤害,出现自卑、自我封闭或叛逆心理和行为。虽然独身子女家庭只占10%,但是他们依赖性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家人过度的呵护中走过了小学和初中时代,缺乏生活实践和合作意识,不愿吃苦,以自我为中心。

(三)社会影响对学生影响加大。由于现在的信息技术的发达,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为学生提供了解最信息、增长见识的机会,但是也为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提供了舞台。特别是最近几年开发出的手机上网功能,使得学生在上课期间也能上网娱乐,同时,娱乐项目的多样也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

(四)就业形势的影响。虽然前几年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就业形势也慢慢趋于好转,从而就造成学生从心里觉得工作容易找,学习无动力,从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五)自身心理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初中之前都是走读,而现在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实行的是住读,造成学生觉得没有了家长的约束,同时也缺乏对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造成自觉性降低等问题。

二、应对策略

(一)转换教育观念。面对当前新的形势,我们首先应该转换教师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转换教育观念,就是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纠正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给学生以公平的待遇,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未来,树立良好的“成才观”。因为解决了教育观念,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从而使学生能正常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自我意识更加强烈的同时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尤为重要。教师面对学生时应该做到有“三心”,及“爱心、耐心、恒心”使得学生能够感觉到受人信任和尊重,同时也学会尊重、信任别人。在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时,不轻易的回答,而是了解情况后进行答复。从而也使学生了解到“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中养成。例如:有一次班上的学生王强与其他班级的同学在打饭时发生了口角,回到班上后就邀约要好的同学,要去找那位同学的麻烦,当我得知后,立即把王强叫来,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然后通过社会上发生的因小事冲动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劝解他做事情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后悔,通过这件事情王强有了很大的转变,做事也越来越得当。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当前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当出现问题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犹豫不决,不能正确的进行判断,就需要别人的关心和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采用:(1)学校定期举办“心理辅导”的第二课堂,对一段时间内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集中辅导,并指导学生如何应对这类问题。(2)每周召开班会,在会上班主任应对一周中班上出现的问题就行理解和辅导,这就要求班主任有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例如:一次班上的一个同学出现了不想读书的念头,经过了解得知该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觉得应该外出打工挣钱,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了家长还是支持学生读书,于是我找来该生进行沟通,告诉学生现在出去工作“没有文凭,没有技术”只能打点零工,只有自己认真的读下去,将来找个好工作来报答家长。才是正确的方法,通过这件事后该生学习更加刻苦。(3)举行“学生讨论会”,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心理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如何也别人交流沟通。

(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什么需要提高学习兴趣?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因此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其积极性,最后突出专业特色,使学生喜欢上自己所学专业。例如:我上的是电子方面的课程,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子产品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对电子方面的课程有兴趣。

(五)严格学生管理。在对学生进行关爱的同时。也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例如:在我接到新班时,首先就要制定班规,学习学校的校规,要求学生按照规则制度来要求自己,其次在每周的班会上,都要组织学生学习规章制度。目前对企业而言对招录的中职学生都要求进入单位后能够尽快的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因此学校应将爱与严相结合,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制度,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也能够尽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校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

(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把优秀的学生送人到优秀的企业,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未来与现在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还可以举行一些专业性的比赛,并拿出一些奖励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2021教师团员评价个人总结下一篇:论检察官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