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1.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2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世界名著,是一首童话叙事诗,作者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和诗人。这首著名的童话诗讲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对知恩图报的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最后一无所得的故事。全诗鞭挞了那些凶狠、贪婪、不劳而获的人,同时也批评了老渔夫对丑恶行为的姑息、忍让和他的软弱无能,启示我们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全诗共10节,以空行相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全文的内容。第1~2节,交代故事的起因。简要地介绍了人物及他们的身份,事情发生的地点,老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老头儿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酬谢老人。第3~8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的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第9~10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诗歌在叙述故事时,主要用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用大海的变化体现金鱼的变化,即由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到恢复老太婆贫穷的原状,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生动的故事,使学生体会作者对邪恶贪婪的人愤怒鞭挞的思想感情,认识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二是通过想象,丰富诗中的故事情节,理解诗中人物形象的意义;三是了解对比、反复等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诗人对贪婪的批判。
建议本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领会句子含义。
2.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从大海的变化中去体会金鱼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有一个老渔夫的妻子,在一条金鱼的帮助下,从一个老太太变成了贵妇人还不满足。她到底想当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这就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童话叙事诗给我们叙述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适时板书课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渔夫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3)介绍作者: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4)教师简介童话诗体裁特点:
故事诗的一种。是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适宜学龄初期少年儿童阅读。通话诗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往往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透露出生活的哲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富于幻想、夸张色彩,内容变换神奇,趣味性强。语言凝练简洁,通俗生动,琅琅上口,富于音乐性。如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我国的《马兰花》。
2、破题质疑
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梳理归纳:
(1)、诗歌写了一件什么事?(2)、每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3)从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
师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从文中找一找答案。
4、自主探究 出示“自探提示”: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并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批注下自己的体会。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
(一)整体感知
1、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新词,把课文读通顺。(2)、用自己的话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3)、用--划出老太婆的要求的句子,用~~划出大海的变化的句子。(4)、完成表格。
次数
老太婆的要求
结果
大海的变化 1 一个木盆
有了新的 微微起波浪 2 一座木房子
有了一座新木房
发浑 3 要做世袭贵妇人 成了贵妇人
不安静 4 要当女皇
成了女皇
阴暗起来 海上的女霸王
变回原样
黑风浪,翻滚,奔腾,狂吼
(二)研读人物性格特点
1、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①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五次。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女皇——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打了老头儿一个耳光——脾气发得更厉害。)③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
2.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①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帮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如:帮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皇的地位;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说明他心地善良,但对老太婆一味迁就,显得过分软弱。)
②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四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引导学生说一说:每次老太婆提出要求,海水有什么变化?他可能说明什么?对老太婆的愤怒、憎恨。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信。)
(三)、深化理解。
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自主解疑。预设:描写大海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大海”在诗中的态度变化和它的象征意义。(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变化的语句。(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水变得阴暗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水变得阴暗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四、运用拓展
1、自主作业
(1)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命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理有价值的自题,在班级交流。
2、教师补充题(预设):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木盆)(木房)
2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贪得无厌 一无所获
(贵妇人)(女皇)(女霸王)
2.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简明”
语文的教学目标一直以来饱受争议,是强调工具性,强调人文性,还是追求两者的相容兼得、和谐统一?语文学科既不能只完成本学科知识、能力的掌握和习得,变成“纯语言”;又不能变成“大箩筐”“大杂烩”,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塞,又像“思品课”,又像“科普课”,最后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我认为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围绕“散发浓浓语文味”的课堂来确定。“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目标,它们彼此渗透、彼此交融。所谓“简明”,就是简要明白、一目了然、不琐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必须简要明白,教师应自始至终将它植根心底,一切的教学预设均应围绕它展开。《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共有1539个字,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有点长了。教师如果面面俱到,一课时的教学安排肯定不够。因此,只能切中要害和关键,有的放矢。因此,这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读对生字词,读好课文。2.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这三点目标寥寥数字,既简单明了,又抓住了童话的文体特点、略读课文的特征,也符合三个维度和学段要求,“语文味”的课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教学环节“简化”
语文课应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也最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因为课文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善恶美丑。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课程自身的优势,因势利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流程,让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一同欢喜,一同哭泣”。所谓“简化”就是把繁杂的变成简单的。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太繁杂,一环套多环,学生跟着教师犹如雾里看花,晕头转向。教学环节简化就是要去除不必要的铺陈和预设,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匠心独运地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故事的主人公渔夫和魔鬼也是有血有肉,独特鲜明,它们一个勇敢、自信、智慧,一个凶恶、善变、灭绝人性。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最是爱不释手的。这节课我围绕两个人物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1认识魔鬼,体悟邪恶。2走近渔夫,感知正义。3续写故事,创作童话。这三个活动,我在课堂上用PPT向所有同学一一展示出来,整个课堂也是这三个环节,板块清清楚楚,学生一目了然。
三、教学内容“简约”
教学内容简约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必须是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而且确实是必须掌握的。那些学生自己就能解决的、不需要教师讲授的东西坚决不讲。《渔夫的故事》一课,笔者设计了以下内容:
活动一:1浏览课文第4、7自然段,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描写塑造魔鬼形象的,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魔鬼?2组内交流,并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二:1默读课文16、20节,想想这是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从中可以体会一个怎样的渔夫?2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悟。
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学习了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了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活动三:展开你天马行空、大胆的想象,越奇妙越好,续写这则童话。注意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生动。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培养和锻炼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个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比较童话跟我们以往学习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因为有前面的铺垫,这时候学生很容易总结出童话的文体特点:幻想奇特、情节曲折、拟人夸张的手法。
四、教学方法“简便”
“简便”就是简单方便。教学方法简便就是指教师教学的方法易操作、不花哨。有些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唱,一会儿跳,看似热闹,实则学生获得的很少。《渔夫的故事》一课,笔者采用的是“活动导学”模式。活动导学的设计出发点就是要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达到“小脸发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境界。
第一步,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第二步,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先在组内与同伴交流、碰撞智慧。
第三步,小组合作展示。展示过程中,不同组的学生还可以质疑、补充。
第四步,教师通过检测反馈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和思路。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成果丰硕,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我让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的其他故事,学生心中打开了无数个仰望星辰的“窗户”。整个过程教师均退到学生的“身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活动导学这种教学方法既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又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五、教学评价“简捷”
3.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三
一、新课导入
1.本单元专题是“中外古典名著”,我们已经学了哪些内容?(师生共同回顾,包括课外阅读的内容,目的是引导课内外结合,课内学方法,课外大量阅读实践。)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第10、11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2.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课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②用“—”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诗句;用“﹏”标出老太婆态度变化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研读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①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四次。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脾气发得更厉害。)
③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
(2)研读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①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帮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如:帮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说明他心地善良,但对老太婆一味姑息,显得过分软弱。)
②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三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信。)
4.引导学生了解“大海”在诗中的态度变化和它的象征意义。
(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变化的语句。(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五、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画,看看谁能按照故事的剧情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出来?
3.师:今天我们来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音乐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我们需要把它划分出几幕来演,你们觉得把它编成几幕比较合适?
①指导学生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②在小组内表演。
③指名表演,评议。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
课外实践
1.朗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演一演。
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在备课时,我对这篇课文做了如下板书设计 :
这幅板书,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提炼成了简明、系统、直观的立体图,形象地把老太婆越来越膨胀的贪心暴露无遗: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当女皇→要当海上女霸王。五个体形大小不同的“贪”字有规则地排列起来与之一一对应,体现了贪心越大、要求越高,又揭示了贪得无厌的`结果――一无所得。
教学时,我是按如下步骤完善这幅板书的:
一开始,我让学生边听课文的录音边完成如下练习:“――”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句子;用“~~”划出大海变化的句;用“・”标出老太婆态度变化的词。在学生做以上练习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出故事的主人公――贪心的老太婆。当学生听完录音时即讨论以上练习,然后板书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词(呈阶梯状)。这样一板书,非常直观地展示出了老太婆要求越来越高的事实。学生一见,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我又乘机加上阶梯式的线条,引导学生揭示出老太婆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一无所得,全是因为她贪得无厌。接着再有规则地从小到大写上“贪”字。
5.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感 篇五
这篇童话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渔夫和他的妻子平时以打鱼为生,有一天渔夫捕到了一条金光闪闪的金鱼,金鱼忽然开口说话了,让渔夫放了它,今后你要什么东西我都能给你,之后渔夫的妻子让渔夫向金鱼要了数不胜数的东西,她的条件越来越高,最后她居然要金鱼来饲候她……,结果他们又回到了过去贫穷的生活。
看了这篇童话,令我思绪万千,我想了很多很多……。如今我们国内许多官员、领导干部他们依靠自己的权力,到处贪财,难道国家给他们享受的优厚条件,还不能满足他们吗?我想如果他们继续下去,就会像这篇童话故事里说的一样,最后他们会一无所获.或许他们的后半生还可能在监狱里度过。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渔夫的故事 精彩教案07-08
渔夫的故事的语文教案08-06
语文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格式07-30
关于渔夫的故事09-26
读《渔夫的故事》有感06-12
渔夫和美人鱼作文600字07-06
三年级日记:鼻龟和可怜的金鱼07-08
生命渔夫作文08-22
可爱的小金鱼和小乌龟小学作文350字11-02
与老渔夫桑提亚哥对话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