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过河 范文

2024-07-25

小熊过河 范文(精选4篇)

1.小熊过河 范文 篇一

一天,贝尔熊和它的四个伙伴们打算划船过河去玩,可是船很小,一次好像坐不下它们五个。

贝尔熊想先试试吧,它第一个先上了船,拿起桨说:“先上来一个吧。”船没有事,贝尔熊又说:“再上来一个吧。”这时,船有点下沉了,但是好像还没事,贝尔熊想我们先过去吧,可是岸上的小伙伴着急了,贝尔熊只好又让上来一个,这下船突然之间就翻了,它们四个全部都掉到河里去了,庆幸的是河水不深,要不它们就都没命了,可把岸上的小伙伴吓坏了。

贝尔熊说:“这只船只能坐三个人,咱们坐的太多了就会翻的,下次不能这样了,太危险了。

2.小熊过河作文 篇二

一天,小熊背着一袋盐过河,他一不留神,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还好河水不深,没把他淹死,于是他又站起来继续过河,可他站起来,发现轻了许多。他想:“以后过河的时候,把驮在身上的东西放在水里浸一会儿,准能省掉许多力气。我真聪明啊,发现了这么好的办法。”小熊这么想着,心里乐开了花儿。

又过了几天,小熊驮着几大袋棉花过河。他想:“今天,我要试一试那个办法,不知道灵不灵。”于是小熊走到河里倒下去,他想:“这回我多浸一会儿,这样才会更轻。”于是,小熊浸泡了十分钟左右,他想站起来,可棉花像小山一样,把他压得四肢发抖,他只好大声求救。

这时,一头正在散步的大象听到了求救声,赶紧把小熊卷上了岸。问清了事情的经过说:“小熊,盐会融化,而棉花不会融化,还把水吸了进去,当然重了。

3.小船过河专题精解范文 篇三

1.运动的合成

一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两个运动组成的。例如轮船渡河的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两个运动组成的。假如河水不流动,轮船在静水中沿AB方向行驶,经过一段时间轮船将从A点运动到B点(图1-15),假如轮船没有开动,河水把轮船冲向下游,经过相同一段时间,轮船将从A点运动到A'点。现在轮船在流动的河水中行驶,它同时参与上述两个运动,经过这段时间将从A点运动到B'点。轮船从A点到B'点的运动,就是上述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

已知分运动的情况,可以知道合运动的情况。已知分运动在某时刻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就可以求出合运动在那一时刻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2.位移的合成

分运动的位移与合运动的位移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3.速度的分成

分运动的速度与合运动的速度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说明】

运动之所以可以合成或分解是基于如下两个特性:

(1)各个分运动的独立性。当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上以上的运动时,任何一个方向上的运动都不会因为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或者说,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看成是由几个各自独立进行的运动的迭加而成的,这个结论称为运动的独立性原理。例如,一个物体的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并不因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存在而改变其运动规律,另一个方面,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也不会受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影响。

(2)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矢量关系是指在同一时刻它们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如图1-16所示,作平抛运动的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时,合运动 的位移,该时刻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在该时刻三者间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设物体经时间t运动到B点时,则在该时刻:

水平方向上的位移sx=x=v0t;

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ax=0; 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ay=g; 合运动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小船过河专题

小船过河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方法:(假设小船和河水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1如果小船静止放在水里,小船会随着河水漂移,小船的速度和河水的流速相同; 2 如果河水静止,小船将会以原速度驶向对岸。3 如果小船在流动的河水中驶向对面的岸边,小船既要沿着河水运动,又要向着对面岸边的方向行驶,所以小船的实际运动状态是1和2中两个运动的合运动。A.最短时间过河问题处理方法:

小船过河的问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船在垂直于河岸的方向上的位移是不变的,我们只要使得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速度最大,小船过河所用的时间就最短,河水的速度是沿河岸方向的,这个分速度和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没有关系,所以使小船垂直于河岸方向行驶,小船过河所用时间才最短。

B.最小位移问题处理方法:

因为两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它们的公垂线段。所以只有当小船的实际运动方向(即合运动方向)是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时,小船的位移最小。

【例1】

甲、乙两个游泳运动员,甲在东西方向的河流南岸,乙在北岸,彼此相距s。甲、乙两处连线方向与河岸方向成α角,如图1-17所示。已知甲在静水中的最大游泳速度为v1,乙在静水中最大速度为v2,甲乙两人同时开始运动。

(1)求它们从出发到相遇需要的最短时间;

(2)问他们的运动方向如何?设水的流速保持不变。【解法Ⅰ】

【分析思路】

如果水无流速,则他们为了在最短时间内相遇,一定沿着他们的连线以最大速度相对运动。但水有一定流速,所以就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还是相对地运动。为此设河水的流速为v,方向向东,要使两人相 遇,甲的游泳方向为北偏东β角度,乙的游泳方向为南偏西γ角度,如图1-18所示。

【解题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速度公式。

【解题】

设从出发到相遇经过时间t。为解题方便把v1和v2分别分解为沿河岸方向和垂直河岸方向的两个分速度。则在时间t内,甲乙两人在垂直河岸的方向上各自运动的距离为:

s1=v1cosβ·t,s2=v2cosγ·t,且

s1+s2=s sinα 所以

(v1cosβ+v2cosγ)t=s sinα

(1)同时,在时间t内,甲乙两人在沿河岸方向上各自运动的距离为

s1'=(v1sinβ+v)t,s2'=(v2sinγ-v)t 且

s1'+s2'=S cosα

所以

(v1sinβ+v2sinγ)t=s cosα

(2)分别把(1)式和(2)式平方后再相加,得

可见当β=γ时,t有最小值为

把β=γ分别代入(1)式和(2)式,得

(v1+v2)tcosβ=s sinα(v1+v2)tsinβ=s cosα

把这两式相比得

ctgβ=tgα

所以

β=γ=90°-α

说明这两个运动员应该始终向着对方游,但要注意,因为流水的影响,他们的实际游泳路线并不与两个出发点之间的连线重合。

【解法Ⅱ】 【分析思路】

因水流在相同的时间内把甲乙两人向下游漂移同样的距离vt(其中v为水的流速,t为甲乙划游时间)。所以可先除去水的流速影响。为此,只要认为甲乙两人各自从原来出发点下游vt的地方同时开始游,如图1-19所示。这样就把有水速的问题归结为在静水中的问题了。

【解题】

要在最短时间tmin相遇,甲乙两人必须沿着两个新出发点的连线相对地游。因此最短时间tmin为

运动方向各自朝着对方

【解法Ⅲ】

用相对速度解。采用速度的矢量记号。甲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v1+v,乙相对河岸的速度为v2+v,所以甲相对于乙的速度v12为:

v12=(v1+v)-(v2+v)=v1-v2 作矢量图如图1-20所示,由图可见,当β=γ时,即甲乙都朝着与河岸成α角的方向游时,v12为最大,且等于v1+v2。因此需要的最短时间tmin为:

由于β=γ,所以甲乙的游泳方向将始终朝着对方。

【例2】

将物体从山坡上沿水平方向抛出,1s后速度与水平方向成30°角,落地时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60°角,求物体落地点和抛出点间的距离。

【分析思路】

由第一个条件用速度分解法求出初速度,再由第二个条件用速度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合位移。

度与位移的合成法则。

【解题】

建立坐标系如图1-21所示。物体在1s末y方向的分速度为:

v1y=gt1=10×1=10(m/s)由1s末速度的分解得x方向的分速度,即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由落地时速度的分解得y方向的分速度为

落地时间

x方向的位移

y方向的位移

4.小熊过河 范文 篇四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一、抓住联系,训练语言

本文出现的事物较多,相互间有联系。如果学生了解事物的联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出示一道填量词的练习:

一()马棚一()磨坊一()松鼠

一()老马一()小河一()大树

一()小马半()麦子一()老牛

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这9种事物的联系,教师用笔连接相关联的事物:

接着鼓励学生用几句话把几种事物的联系说清楚,涉及的事物越多越好。结果学生越说越多,越说越清楚。例如:一个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老马叫小马驮半袋麦子过一条小河到一座磨坊去磨面。小河旁边有一棵大树,大树下老牛在吃草。小马问老牛他能不能过去,老牛说河水很浅,能趟过去。小马刚要过河,被松鼠拦住了,松鼠说河水很深,不能过去,小马不知怎么办„„

这样由读到说,说了再读,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学会了正确用词,把握了这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另外可以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幻灯或彩色图片展示事物,组成一幅图画,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加强范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思索,突破难点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2.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上一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设计一下一篇:创新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