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2024-10-04

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16篇)

1.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一

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家庭的希望和明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之健康成长,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实施的战略工程、民心工程,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关于未成年人存在的不良行为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横岗水晶城小学关工委根据横岗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思想,认真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单位较多,各单位只是围绕业务抓工作,难以协调和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有职责不清现象,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文化市场的整治亟待加强,特别是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很大,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问题。

(三)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得不够,一些地方存在死角死面。

二、建议和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应当引起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遏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为此,我们建议:

(一)深谋共举,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体系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举国关心的民心工

程,更是建党兴业的固本工程。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党政主要领导及时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区文明办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切实履行好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工作职责;区教育局大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区文化局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团区委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共青团和少先队的作用;区妇联通过“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宣讲团”活跃家庭教育,使“小公民”道德建设和“双合格”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区青科中心积极宣传动员和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在中小学校创建科技示范点,全面强化科普教育职能;区属新闻单位通过开设专栏、组织专访、征集建议、综合报道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为了孩子,为了未来”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区关工委的老干部和一些老专家、老教师、老党员等,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和突出作用。各街道党工委、政府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对于重点工作任务,确定责任单位,加强督查和考核,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增加财政对此项工作的专项投入,我区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经费逐年有所递增。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公益广告的制作播出和重大道德实践活动不

断加大投入,有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抓住关键,打造德技双馨的教育工作队伍

拥有一支政治稳定、业务精良的德育队伍,是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我区在充分发挥好中小学专职、兼职和校外三支德育队伍的作用的同时,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建立一支热爱家庭教育工作、掌握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善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专兼职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成立由教子有方的好家长组成的“家庭教育宣讲团”队伍。召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现场会和工作研讨会等方式,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各中小学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三爱”、“三全”、“三让”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并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会代训、外出培训、专项培训、分级培训、现场培训等形式加强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发挥关键作用。

(三)净化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空间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我区深入推进社会文化环境整治。以网吧、网络、游戏厅、书刊音像店等为重点,抓住重点环节,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执法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网吧管理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大网吧管理力度,严管重罚接

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等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发挥“五老”人员作用,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坚持疏堵结合,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封堵网上有害信息,倡导文明上网、绿色上网,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服务。继续净化荧屏、音频和出版物市场,刊登播出的内容和广告坚决杜绝导向不正、格调低下的问题。同时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重点加强对中小学校周边地区和居民社区的有关文化经营户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并制止向学生兜售不良出版物的行为。严厉打击暴力犯罪,不断增强未成年人安全感。加强对弱势儿童、流动儿童、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管理和保护,重视舆论,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需求,精心策划选题,创作、编辑、出版并积极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未成年人读物和视听产品。增加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影视节目的播放,组织送演出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图书馆、科技活动中心等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等活动。

(四)三位一体,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教育网络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有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才能使之与学校和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让家庭成为未成年人德育的“第一课堂”,与学校、社会一起构成相互支撑的教育阵地,才能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区相关部门与教育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密

切配合,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坚持定期不定期以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主阵地,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专业辅导。通过对个人修养、家庭伦理观念的熏陶、父母的道德垂范、父母期望构成的合理配置以及家庭气氛的情理交融等相关内容的辅导,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强调传统教育的作用,让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他人和谐相处等这些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步强化。开展组织学生免费观看青科中心天像厅、科技启蒙厅、影视厅。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载体,精心组织以“雏鹰奋飞、争做合格小公民”和小公民道德建设“五小”、“四进”活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定期对中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在社区普遍成立家长学校,把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切实有效的校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内未成年人的基本状况,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发挥社区人才荟萃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把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之中,有效防范社会不良现象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使社区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乐园,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衔接,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同时,加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宣传文化中心、等公益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免费向未成年开放,并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五)把握规律,彰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命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和复制,也不是家庭教育的简单扩展和放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道德需要,科学地规划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创造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小学阶段着力巩固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成果,系统地培养和训练小学生遵守最基本的日常道德准则和社会公德,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懂得诚实公正、善良等最基本的人类美德;突出抓好学校德育教育,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因材施教,分层次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适应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组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志愿者活动、18岁成人宣誓仪式等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在各中小学校大力开展教育活动,各学校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的不同,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开展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关键的实践活动,如洋话连篇、和谐之声、七彩画笔、红舞鞋、创意无限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内外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个性得到张扬,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

才。同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从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把开展实践活动与学校的活动课、劳技课、特色教育紧密结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思路,开展小、巧、土、实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激发未成年人的兴趣,培育未成年人的科技意识、劳动意识、创造意识、环境意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

(六)落实监护人监督责任,发挥学校教育作用

采取措施教育和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社会、和学校都要关心和履行教育职责,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和再婚家庭儿童能得到较好的教育和成长。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全面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受到相应的教育,从源头上杜绝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此外,教育部门应努力争取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新建、改建、扩建学校,满足适龄少年就学需求,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七)创新发展,为未成年人打开奔向美好生活的希望之门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一个地区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和多样化的思潮,力求顺应时代、顺应变化,结合实际,用含有时代体温的、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我区作为的故乡,近年来以弘扬精神为重点,积极开展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纪念日、传统节日、重要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未成年人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观看广场升国旗仪

式、报告会、巡回宣讲、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全区大力开展学习经典、浸润人生等倡导国学的活动,在越来越响亮的诵读经典声中,让未成年人在博大的中华文化中学习成长。在大力倡导志愿精神的当今时代,各级各类组织积极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参加社会上各种有益的公益活动和事业,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爱党、爱国、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的思想风貌和精神情操。同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认真发现那些来源现实生活、凝结群众智慧、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做法、新创造,做到在总结基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在创新发展的实践中,教师和家长懂得如何开启和引导学生有健康的心智,生存能力、生活能力,更多的孩子能自己规范自己,自己成功自己,自己塑造自己。广大未成年人在创造中体验成功,在实践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在健康愉悦中走向通向美好未来之门。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水晶城小学

2012年11月6日

2.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二

开学第一天,我就见识了小磊的厉害。那天报到时他对我说:“老师,你以后千万不要在课堂上管我,作为回报,我保证在课堂上不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不想读书,只想在高中混几年。如果你非要管我,就不要怪我跟你作对。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你作对,你不仅下不来台,而且你即便再心烦也奈何不了我,因为我爷爷的学生是你们的领导,我爸爸的同学也是你们的领导。”听了他的话,我一言不发望着他。见我毫不理睬的样子,他自讨没趣地走开了。

一个上午下来,各科老师都来找我诉苦:“小磊上课吃东西,还在课堂上用粉笔砸人!”“小磊在课堂上随意离座出去扔垃圾!”“小磊上课迟到,不经老师同意,就直接进教室!”“小磊上课大声讲话,扔纸飞机……”

中午,我把小磊请到办公室。“课堂纪律你都懂,不需要我再讲给你听。你只要回答我三个问题:你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要那样做?你觉得有意义吗?”见小磊不说话,我给他倒了一杯热水说:“我先批阅作业,你就坐在我办公桌旁边思考这几个问题,想好了跟我说!”我说完就拿出红笔开始批阅作业。

大约过了20多分钟,小磊开口了:“老师,我想好了。今天上午我每节课都违纪了,最严重的一次就是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老师要我站起来,我说:‘为什么要站起来,我怕你呀!’老师对我无可奈何,就没再理睬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课堂上违纪,就是觉得好玩儿。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做的每件事情都没有意义!”

“哟,看来你的认识还比较深刻。但既然觉得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我也不知道!”

显然,让小磊一下子改正缺点是不太可能的,于是我对他说:“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哪能随心所欲地说话行事呢。这样吧,老师也不为难你,允许你上课适当违纪,但得懂得适可而止。例如上课讲话了,老师提醒你一下,就要停止,如果继续讲,老师就要处罚你了。你看行不行?”

“行!”小磊不假思索地说。

“怎么处罚你呢?”

“我不知道,老师说说你会怎么处罚我?”

“很简单,违纪了就写一份反思,将违纪的过程写下来,在我面前读一遍!”

“我同意!”小磊接受了我的要求回教室上课去了。

下午第一节是我的数学课,他将书本整理好之后,开始拿出一个瓶子仔细擦拭,将瓶子擦拭干净之后,又将一瓶饮料倒在瓶子里面一遍一遍地晃动,晃得手酸了就趴在课桌上睡一会儿,可能是睡不着,抬头看见同学们都望着黑板抄写笔记,他也拿出笔来在笔记本上抄了一个数学公式。

下课后,我将他请到办公室,对他说:“这节课你一共违纪四次,但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在笔记本上将公式抄写下来了。本来应该惩罚你,但你已经迈出了学习的第一步,老师暂不处罚你,但你要将自己这节课做过的事情,口头给我叙述一遍!”

小磊想了想说:“我忘记了!”

“你看,为什么你会不停地违纪,就因为你连自己上课做过的事情都忘了。让老师来给你说一遍!”

于是我将他在课堂中的表现说了一遍,他惊讶地看着我说:“我在课堂上做了这么多事情呀!”

“除了抄写公式这件事之外,你做的都是三岁孩子做的事情。这样吧,以后为了让你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我上课就用相机把你在课堂上的行为记录下来,课后播放给你看,可否?”

小磊点了点头。第二天上课时,我按约定将相机放在讲台一角,对着小磊,正好将他的课堂表现全部记录了下来。课后我把小磊叫到办公室让他自己看,才看了几分钟他就不耐烦了:“不看了,不看了,我的形象和动作太丑了,也太滑稽可笑了!”

“你的行为连你自己都看不下去,却要老师坚持看45分钟?你看不下去了,可以选择关机,老师看不下去了,偶尔提醒你,你却要恼羞成怒地顶撞老师!”听我这么一说,小磊第一次红着脸低下了头。

第三天,上课时我照例将相机对准小磊,下课后我还是会将小磊叫到办公室让他观看。我对他说:“我打算再刻录几节课之后,剪辑制作成专辑请你父母和你一同欣赏。希望到时能欣赏到你良好的表现!”

第四天的课后,小磊主动跑到办公室要求观看自己的课堂行为表现,边看边对我说:“老师,这节课上我还是有一些良好表现的,你看,这几分钟我在认真听课,这几分钟我在看书学习。”

“那我就将你的优秀表现保留下来,将不雅行为删除!”我说道。

“谢谢老师!”小磊高兴地回答道。

我将删除后的录像重新放给小磊看。“这还像个学生的样子!”小磊满意地说。

“那以后你每天就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我们每节课录下你的全部课堂表现,然后你自己观看,删除不良行为,保留好的表现。如何?”

小磊听了非常高兴,每天来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还和我商量需要保留和删除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刻录,相机上留下的都是小磊认真听讲、大声朗读课文、和同学们探讨解题思路等一个个精彩的课堂表现,俨然就是一名优秀学生。一个月后,我将经过剪辑的录像放给小磊和他的父母一起观看。看完后,小磊的父母高兴地对小磊说:“孩子,没想到你在课堂中的表现这么好,想不到你转变得这么快!”

3.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三

关键词: 中学课堂 不良纪律行为 原因 对策

一、课堂常见不良纪律行为

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尤其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在爷爷奶奶照顾下的孩子更是被娇惯得“天不怕地不怕”。这些孩子在家无法无天,缺乏教养,在学校更是称王称霸,扰乱课堂纪律,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主要表现为:自以为是,随便说话;随意乱动,发出声响,吸引同学的注意;不思进取,拉扯他人,骚扰同学,故意捣乱;乱涂乱画,损坏公物,扰乱公共秩序;看课外书,听音乐,烦躁不安,精神亢奋;是非观念淡薄,公开顶撞老师,目无尊长,无视校规校纪。

二、不良纪律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有些老师备课不认真,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授知识方法单一,枯燥乏味,缺乏激情与魅力,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便注意力分散,交头接耳,干起与课堂教学不相干的事情;有些老师对学生态度蛮横、简单粗鲁,甚至用尖刻的语言讥讽、挖苦、辱骂学生,或者干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激发师生矛盾冲突;还有些老师不注重自身形象,上课随意迟到早退,工作懒散,衣冠不整,语言粗俗,举止不雅,在学生心中无法树立威信。

(二)学生方面

由于先天禀赋不同,有些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本无法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对所学知识一窍不通,变成学习的奴隶,学习成了他们无边的苦海,因此经常被老师责骂、同学歧视。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觉得在同学中间没有了面子和尊严,久而久之产生了对抗心理;还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跟不上学习节奏,对学习失去兴趣,有些老师觉得这样的学生“无药可救”,所以对他们不闻不问,甚至置之不理;还有些学生天生好表现,性格急躁,脾气暴躁,好冲动,习惯挑衅,争强好胜,性格外向,一旦老师的处理不当,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便会锋芒毕露,冲动莽撞地和老师对立起来。

(三)家庭和社会方面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受父母影响最大。几乎每一位性格怪僻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重重的家庭。有的父母离异,家庭破碎;有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斗气;有的常年在外,缺乏沟通;尤其有些暴力倾向严重的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放任自流,严重影响孩子性格养成。另外,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影视、网络等媒体表现的黑帮、暴力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那些一呼百应、打打杀杀的暴力影视作品和游戏,严重误导缺乏是非判断的初中学生。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

教师首先应该掌握驾驭课堂的智慧,认真备课,优化教学内容,用高效率的课堂吸引学生。其次,教师要与学生约法三章,很明确地告诉学生在课堂上不许随便说话,要注意听讲、不搞小动作,这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容许任何一位同学搞特殊。另外,要包容学生的缺点,控制情绪。要明白好奇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上偶尔出现这样那样违反纪律的行为很正常,关键是教师要摆正心态,用广阔的胸怀包容和妥善处理。每一位教师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适当措施,预防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发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和制止课堂不良行为发生,如果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必将遗患无穷。

(二)家长

家长要充分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尽可能多地挤出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古代孟母为子三迁、择优而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树立榜样,注重教会孩子缓解精神压力,尤其对于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从而使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判断和处理。

(三)学校

学校要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端正学生心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思想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杜绝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四)社会

整个社会要创建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加强监管力度,坚决杜绝色情、暴力文化的泛滥。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危害师生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宣传和引导整个社会形成和谐、平安、健康的育人环境。

总之,解决中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消除校园暴力,任重而道远。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应该引起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只要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多方合作,共同努力,就一定能避免和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徐世贵,董玮.有效教学难点突破与教学对策,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8.

[2]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4.关于“拒绝不良行为”的通知 篇四

一、4月2日上午到实验学校“拒绝不良行为”参会的人员,要将会上各位局长讲话内容详细转告一把手。(王局在会上要求一把手负责制)。

二、认真学习:

1、下面是王局的部分讲话要求。

2、本邮件中另一个附件,是会上发的文件的电子版。

三、4月9日前,将电子版文件中要求的《实施细则》,电子版发组邮箱xjjyz@126.com,纸质交组。

四、《实施细则》一定要符合下面讲话的要求和电子版文件要求,认真制定。

5、认真阅读文件,落实好文件其它要求。

6、按照王局要求,会注重德育方面的考核。

辛集市教育局召开“拒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活动动员会

为深化“德在学校”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2014年4月2日,辛集市教育局在市实验学校举行了“拒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活动动员会。全市各学区、直属学校、民办学校完小以上校长和主管德育人员共计170余人参加了动员会。

辛集市教育局局长王苏耀同志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开展这样的活动,一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二是学校教育现实情况的需要;三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四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五是提高全市整体教育水平的需要;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要将这项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要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王局长强调开展好这项活动中要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

一要作好整体规划。要制定学区、学校的三年工作规划,并细化具体到每个学期、学年,规划要具体,要有实效性。

二要抓好工作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明确一把手作为该项工作负责人,并安排专人具体落实实施,形成以以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队伍为核心,全体教师参与的工作队伍;要建好班级工作考评机制;要抓好工作交流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及校际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做好经验交流,共同提高的工作愿景。

三要抓好训练,养成良好习惯。只有不断践行,才能有效培养良好习惯。

四要抓好整改措施和典型,尤其对本校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采取具体措施促其转变。五要抓学校硬件和环境建设,利用环境育人的功效,从外部环境入手提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平台。六要抓长期,长期抓。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长期的工作目标,不懈怠,不松懈,把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来做。

王局长还提出要注意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与师德师风工作相结合,坚决制止教师有偿补课行为,使广大教师队伍在示范引领上做好榜样。二是与“德在学校”课前五分钟微课堂相结合,用好 “德润童心”、“德润青春”等德育读本。三是与课间活动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培养良好习惯的工作目标融入其中。四是与家校沟通相结合,把正能量传递到全市学生家长心中,共同提高工作实效。

会上,四所学校做了典型发言。其中,天宫幼儿园的“加强有效沟通,全新家园共育”为有效实施家校沟通,共同培育幼儿品行上作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在幼儿成长记录袋中记录的是孩子磕磕绊绊成长的点滴,在家长QQ群上记录的是该校教师和家长们坦诚交流,共育幼儿的思想碰撞和合作引领;河庄中学的“做好醒思工作,拒绝不良行为”;则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晨起自勉和夜幕醒思”的总体要求,贯穿养成教育在学校的每一天和每一人;辛集镇一小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做到了全校有要求,班级有特色,个人有区别,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明确不同的养成教育主题,扎扎实实开展养成教育,形成全校师生共建的良好局面;辛集市第三中学从国学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形成了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强化了匠心独运的环境育人功能。

5.学生不良行为品德的纠正 篇五

品德不良的学生决不是生性愚顽,不可救药。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不良品德是完全可以矫正过来的。在做化过程中,应当细致考虑到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一、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品德不良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

二、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态度和对立的情感,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管住自己,抑制自己不良品德行为。

三、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6.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六

一、学校开展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背景

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多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一天来,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相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学生教育的先天不足不只来自家庭,学校所处位置的周边社会文化氛围、社会人文环境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家长的有些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乃至今后的正常发展。学生来源和自幼受外界影响的复杂性,导致学校学生中不良行为学生人数多年来居高不下,不良行为学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教育,三者共同发挥其相应作用,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面对这种来自家庭与社会的诸多不利因素,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才,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而应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因此,有效地转化不良行为学生,是全面落实“两全”方针的有效举措。“不良行为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往往招致老师、家长的冷眼乃至训斥,甚至遭到同学的嘲讽与歧视。长期以往,导致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责无旁贷,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工作,有义务、有责任向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宗旨,取得社会的支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学习环境。

二、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

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目的,那就是,以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缩小不良行为学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进行了发动动员,传达了“学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充分分析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充满了信心。

2、分析不良行为学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

要求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不良行为学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一开始,各班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不良行为学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生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不良行为学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不良行为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不良行为学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不良行为学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利用每周的“助学”活动,指导不良行为学生学习。

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情况。

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三、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培训措施及要求

1、建立领导包级制,明确相关责任和实施步骤。学校领导分组承包各个年级,对任课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实行推门听课,与不良行为学生交流,及时了解转化动态。经常召开本年级助学计划专题会,交流课题研究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2、搜集大量国内外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方面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策略论文,以理论学习活页的形式发给老师。丰富的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老师们的工作中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

3、组织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来指导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通过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探索更加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转化策略。

4、每周一下午学生放学后召开教学人员会议,总结上周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布置本周教学工作。对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单独提新要求。

5、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要多为不良行为学生着想,课堂上要尽可能的给不良行为学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6、对不良行为学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7、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不良行为学生增加有针对性指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8、建议教师,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不良行为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不良行为学生交流、指导。

9、改变评价方式,对不良行为学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不良行为学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10、定期召开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经验交流会,加大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经验互通。

四、对任课教师和参与助学学生的评价考核

1、学期末,举行一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成果交流和展示活动中,及时总结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经验。对参与这次活动的任课教师,评为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

2、期末考试结束之后,统计各班不良行为学生成绩,与上学期对照,计算进步幅度,各学科评比,评出助学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助学教师。

3、设不良行为学生进步奖:奖励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的不良行为学生;设手拉手帮教奖:奖励在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中,帮教同学效果显著、事迹突出的学生。

五、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成绩不均衡,部分班级转化成效不明显。个别任课教师对于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把关注不良行为学生的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2、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初三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本学期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从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意义、方法策略两方面入手,帮助教师尽快提高认识,掌握方法,自觉地把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有重点地、持续地开展下去。

7.关于中职生不良行为的预防措施 篇七

目前,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素质相对较低, 文化底子比较薄, 加上认识有偏颇, 缺少理想抱负, 缺乏学习动力, 在学校学习期间容易出现不良行为和习气。主要表现:一是无心向学。学习期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上课不专心、认真, 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专业技能操作不热心;二是追求吃喝玩乐。讲究穿戴、奇装异发, 沉迷于网络游戏, 乐于赌博, 为了钱甚至偷窃、勒索;三是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 打击好的同学、敢于管理的班团干部, 甚至聚众斗殴;四是意志脆弱, 自尊心较烈, 叛逆心理较强;五是早恋。如何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和风气的发生, 是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根据我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年的任教和班主任工作经验, 必须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

我认为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没有出息, 低人一等, 是无奈的选择, 这是不少学生都存在的错误认识。因此, 应该用看得见摸得着的, 校内外毕业生中典型的成功的事例, 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使其端正认识, 激发学习志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 我有意识地收集本校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毕业后自己创办“视频简历屋”获得成功;不少读幼师专业的毕业学生, 经过几年实践, 成为公、民办幼儿园园长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读数控机械的学生, 由于专业操作十分熟练, 毕业时被国企聘用, 我们可以将年薪高达6万元的成功事例讲给学生听, 使他们从中受到很大的鼓舞, 有效地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刻苦训练, 掌握好专业技能, 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

二、加强自身修养, 做好言传身教

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 他的品性, 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学生, 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 那么, 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深刻而远久的影响。特别是中职生, 他们会细心观察、留意教师的举止言行, 企盼从教师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 教师在教学活动及与学生交往中, 要给学生一个“偶像”。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 严于律己, 品德高尚, 好学上进, 积极进取, 注重言传身教, 通过自己的良好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影响学生。此外, 教师平时还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 了解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这样就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性, 有的放矢、入情入理地开展思想工作, 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某些不良行为及时疏导, 让学生辨明是非, 知晓利弊, 使之防患于未然。

三、引导学生萌发感恩意识, 注重良好行为的培养

利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引导学生萌发感恩意识, 开展慰问教师、母亲、父亲的主题班会。首先, 让每位同学举一个父母亲或教师为我所做的事例。例如:我生病时母亲照看时紧张的神态。我做作业时母亲为我赶蚊子;父亲为我修单车;老师在病房里照顾有病的同学等。小红第一个发言:我与妈妈对换了一天家长角色, 真的不容易, 平时我对妈妈煮的饭经常是挑三拣四, 想吃就吃, 不想吃就故意顶嘴, 害得妈妈经常流泪。昨天我做了一天家长, 一早起来做早餐, 把面条做煮糊了, 妈妈还说好吃, 上午到市场用了两个多小时才买到菜, 做午饭和晚餐又用去四个小时, 等忙碌完一天家务后,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 孩子辛苦了。当时我眼泪就直流, 说真的我现在才真正感受妈妈的辛苦, 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再也不让妈妈为我操劳了。通过以上事例展开讨论, 同学们晓得了老师和父母亲为其人生的成长和教育付出了很多辛勤的劳动, 懂得感激, 懂得付出和回报, 逐步培养感恩的意识, 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 稚嫩的心灵感受到幸福和甜美, 感谢父母辛勤的劳动, 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育, 感谢他人的热心的帮助, 感谢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感恩让他们学习父母亲、老师任劳任怨的精神, 努力学习, 培养良好行为的习惯, 时时为别人着想, 处处为别人思, 每做一件事都想想, 该做吗?违法吗?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 做一个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的公民。

四、培育优良的班风

中职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 其不良行为的发生与班风有很大关系, 而班主任又是抓好班风建设的主导者, 所以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文化修养、日常行为品德等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 一名好的班主任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加强班委和团支部的建设:班委和团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是班工作的火车头。因此, 抓好班委和团支部建设、培养和使用对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学习心得交流会、班级演唱会、故事会、郊游等, 通过开展“诚信与我”演讲比赛, “勤学守纪”、“我是一名中职生”和“我学到了什么”、“网络游戏与赌博的利与弊”、“什么叫哥们”等主题班会和课堂辩论;让学生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丰富学习生活内容, 感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积极开展“五个有”、“五个好”创建活动和“学、议、谈、写”活动, 积极创建团结上进、勇于拼搏的优良班风。此外, 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 精心呵护他们, 细心辅导, 耐心教育, 尽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让他们明白老师不仅是他们课堂上的良师, 而且是他们课后的益友。当优良的班风形成之后, 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就会大大减少, 学习效率也就能不断提高。

五、讲究批评艺术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意志较脆弱, 自尊心较烈, 叛逆心理较强, 不喜欢别人管束, 更难接受批评。对他们中的某些不良行为的批评教育, 要十分讲究艺术。我们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又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 改正错误行为。因此, 不要当众批评、指责, 更不能讽刺挖苦, 可用“谈心式”批评, 也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加强正面教育, 在赞扬中来指出某种不良行为。这样, 既使学生容易接受, 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另外, 处罚犯错误的学生要注意尺度, 处罚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教育手段, 最终达到学生能认识错误、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 事后也要找他们谈心, 给予引导、鼓励, 尽量少用处罚手段。

8.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八

一、问题的提出

聋童是儿童中具有听觉障碍,并由此引起语言障碍的群体。按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统计,我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的出现率占同龄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二点八,占同龄儿童总数的百分之十点六,全国约有听力残疾儿童约八十六万人。从目前我国聋校教育的现状来看,严重存在着注重一般知识、技能、规范的教育强化而忽视学生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聋生存在的各种心理上的偏差又反过来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因此,“聋哑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心理测试、心理调整、心理会谈等方法,使聋童学生了解自己的环境,增进身心健康,获得良好的适应过程。

二、具体的研究与实践:

(一)从研究模式着手

1.聋生的不良行为特征研究模式:在研究中,主要是对中年级的“主题型研究活动(或系列性主题研究活动)”形式和高、低年级的“小課题研究”形式。

2.矫正模式:在研究中,模式并非是指某种固定不变的操作程序,而是可调控的、变通的、灵活的组织形式。例如:我们运用开设的个别矫正课、健康教育课、兴趣活动课、思品及政治课等,对聋生进行心理及行为方面的矫正。

(二)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

由于我校的学生是1-9年级的聋生,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观察法:即在对学生进行不良心理行为及其矫正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开展及其表现进行考察,以思考如何开展更有效。?

调查法:即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其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认识、意见和建议。

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反思讨论法:即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前面的研究得与失进行反思和讨论,以不断修正研究目标,完善研究方案。

(三)研究目标

1.提高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因生理缺陷而导致的心理问题。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3.提供了有效案例,积累了对聋童的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这方面的经验。

(四)研究原则

科学借鉴原则:即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努力学习有关“聋童心理学”“聋童教育学”以及一些先进理论和优秀成果,也要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地选择和借鉴,而不是盲目照搬。

实事求是原则:即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成绩要总结,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出来。

坚持不懈原则:即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五)研究内容

1.聋童的不良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课程资源开发。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挖掘本地区城镇农业资源,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

2.聋童的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课程实施模式:

(1)中年级“主题型模式”的研究。(2)高、低年级“小课题研究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周期与阶段

确定周期为2年,共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1)成立了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课题领导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课题研究组:教导主任;规划管理并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少先队辅导员;负责低段的小课题研究;骨干教师:负责中段的主题研究和高段的小课题研究;后勤主任:负责影像资料和学生作品的收集

(2)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聋童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课程理念,开展校本培训。

(3)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

(4)按中、高、低段开发聋童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资源包。

(5)设计制订了聋童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管理手册。

2.成果交流组织实施阶段

(1)集中抓好了三个典型,即中段一个班和高低段各一个班,并适时向全体教师展示。(2)分年级段按计划实施聋童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过程。(3)对聋童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4)定期组织工作交流和成果汇报观摩活动。(5)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展调研活动。

3.总结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主体报告和有关聋童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论文和案例。

(七)确定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案例、影像资料、学生作品等。这些资料在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收集积累,并整理归类。

(八)确定了研究的主要措施

1.时间的合理安排

利用每周1-2课时的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以及每周安排的二课时个别矫正课,课时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时间上除课内,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

2.内容的互相融合

聋童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辅导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性格修养辅导、择业辅导。这四块内容各有侧重,但必须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在实施时,要把握住他们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处理好各块之间的关系,可将两三项结合,也可融为一个整体。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设计、调研、参观、访问、实验,制作交流与评价等,从而促进其相互融合,以实现该课程的总体目标。

3.形式的基本特点

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进行,四、五、六年级为中段,以主题型研究活动(或系列性主题研究活动)形式为主。其基本模式是:学期初整个班级提出一个主题内容,然后全班分成若干组围绕这一主题,选择其中的一个研究点,开展研究,最后在期末组织成果交流,完成一个主题内容的研究任务。七、八、九年级和一、二、三年级为高低段,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为主,研究内容以本班学生为选题范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研究的小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学期完成一项研究活动为宜,整个研究过程应包括五部分:(选题-制订小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过程-结题)

9.学生不良行为帮教活动总结 篇九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作为学生有不良行为,这是很常的事,学校、家庭、班主任都应该重视,不能放弃。矫正学生的行为不良,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乃至需要长期、艰巨的努力工作。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完全可以矫正的。我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帮教活动,我感到此活动很有必要,很有意义。这学期的帮教对象,他们主要是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较散漫,无心向学,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爱讲话,爱搞小动作,甚至玩手机。学习上不肯动脑,不交作业,要不就是抄作业。或是纪律散漫,缺课、迟到现象较严重。经过一学期的帮教,同学们在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班级纪律方面有了较强的自律性,也和我有了进一步的亲近,有问题会及时、主动地来向我反映或寻求解决,也能给我讲一些心里话。取得这样的帮教效果,我认为主要是我能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平易近人,亲近学生。

初三学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自尊心强。如果老师和他谈话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的话,他会不买你的帐。因此我在跟同学谈话时,都会让他坐在我的对面,平和地和他交流,绝不大声呵斥,从他心里上找原因,然后说服他。

二、就事论事,以理服人。

是人就难免犯错误,何况孩子。犯了错及时改正就好。没有一个学生喜欢听老师说:“你就是怎样怎样的一个坏孩子。所以遇到学生犯错误时,切忌由此及彼~你今天犯了这个错误,你上次还犯了那个错误,你就是„„的一个学生。”这样学生会反感,不利于改正错误。因此在教育学生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因一件事而产生联想,轻易地给学生扣帽子。有时气极冲动说的话,可能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要么会让学生对进取丧失信心,要么会记恨你而不听你的话,不亲近、信任你。

三、及时解决,不留空子。

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自律能力差,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学生不良行为转化,既要提高他们抵制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又要消除他们与外界不良诱因接触的机会。例如班里xxx同学,我一方面有意让自律性差的去负责维持班级秩序,另一方面又及时把他与原来的同桌调开,让他与班里最受大家尊重的班长坐在一起,减少他散漫的空间,逐步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

四、及时表扬,增强自信。

问题学生往往会给自己下一些定义,对进取缺乏自信,有时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作为老师除了及时发现并指正他身上的缺点外,更重要的是发现、发掘他身上的优点、长处,并及时予以表扬、肯定,让他在获取成就感的同时积累信心,不断进步。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小的学习积极性,使需要帮助的学生困上加困。因此,我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首要做到尊重他们。他们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对于他们,如果取得了小小的进步,我也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给他们进行表扬。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会私下“请”他们到办公室进行狠狠的批评,并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五、关心他们,注意细节

对于问题学生,很多教师是和他们打成一片,平时有空就和他们聊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探讨一些社会现象,讲述一些老师当年的故事„„,让他们感觉到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从中,我也能从聊天中知道他们的烦恼和快乐,彼此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交的交流感化。都说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用,真的没错。要做好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问题学生的心灵。对问题学生要多关心,多注意他们的细节生活。

10.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十

摘要:一个班级或一所学校里品德行为不良的学生虽属少数,但其负面作用却很大,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若这些有品德行为不良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的转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本文拟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外部环境

及中学生内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几个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矫正策略。

品德行为不良的学生一般指经常违反社会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其中包括品

学兼差的问题生(双差生)、后进生及个别劣迹生(失足学生)。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发

展规律,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使之成为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有

用人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因素

可概括为三个层面: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外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有13亿人口,教育文化状况相对落后,外部的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近人意。虽然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社会风气和治安环境还不够理想,社会教育工作薄弱,一些人对金钱、地位、名利的欲望膨胀,各种罪恶现象蔓延,各种不健康的出版物、影视作品,林立的网吧都给相对纯

洁的、处于“心理断乳期”和“性饥渴期”的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灵造成很大冲击。若缺乏及时有

效的引导,势必造成他们心理的迷惘,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品德不良行为。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人,是孩子道德行为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

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家庭,其教育状况、经济状况、交友状况等往往存

在某些缺陷:或家长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压力过大;或过分溺爱、放纵、偏袒;或教育方法

简单粗暴;或家庭结构缺损,子女得不到父爱或母爱;或家庭内部不和,家长教育方法不一

致;或父母忙于经商创业,对子女缺乏教育和沟通;或家庭成员行为不轨,结交染有恶习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低级庸俗的话题等,甚至有的父母忙于搓麻将而无瑕顾及子女,对子

女的教育也就出现了“真空”等等,所有这些都会通过主体接受暗示、模仿和心理联系从而发生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导致不良品德行为产生。

3、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应该发挥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德育教育措施不力,德育管理系统形同虚设,德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教育观念落后,缺少奉献服务意识,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的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加深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

(二)内因,即学生内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动机。

道德上的无知和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榜样的影响,没有奋进的目标等等,是学生产生不良道德行为的内部直接原因。由于这些学生对物质欲望比较强烈,往往会为其所驱使,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困扰而产生不良行为。

2、道德意志力薄弱。

这些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经历少,往往对真善美、假恶丑缺乏辨别能力,人云亦云,容易接受不良的引诱,行为盲从,结果往往是非不分;自控能力差,情绪容易冲动,同学之间轻微碰撞产生摩擦不会冷处理,更不会主动检讨作自我批评,而是把责任归咎于对方,恶言对骂,拳脚相向,导致不良后果产生。

3、情感狭隘偏私。

在他们的道德情感中,江湖义气往往占有主要位置,以致于为了哥儿们的事可以两肋插刀,不分青红皂白、不考虑后果,强人出头。有求必应,有请必到,过高地估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是越帮越忙,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4、行为习惯不良。

他们往往以不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方式来谋求私欲的满足。如果这种行为方式得不到及时地矫正,这些不良品德行为就会同个人私欲的满足进一步联系起来,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形成不良习惯,时间越长,矫正越难,后果越严重。

二、矫正不良品德行为的策略

时势和环境造英雄。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它充满活力的一代青少年,一个民族的骄傲在于层出不穷的杰出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身体、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未来社会的竞

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的时代呼唤这样的人才,我们的国家需要一批又一批坚定的爱国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创业者。英国哲学家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因此,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1)舆论导向应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正面教育的形式多了、灵活真实了,中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其从内心深处升起对时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就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反之就给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反面“活教材”,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起到不良的诱导作用。

(2)国家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执法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文化环境。要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缔一些具有反面诱惑力的影视片、录像片、淫秽书刊等,关闭具有赌博、色情性质的娱乐场所,对无证摊贩及一切不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要提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各类文化作品流入市场要严格把关,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场所,要不定期地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3)社区各街道、村委会对所在区域的在校学生,要及时了解,尤其是对家庭特殊的孩子,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帮教,并做好家长的工作,使教育形成合力。在寒、暑假或双休日,为青少年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场地,开设丰富多彩、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教育活动,如球类、棋类活动,读书活动,或开设各种辅导讲座等,正确引导青少年,这有利于疏导中学生的不良心理,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个有力的措施。

2、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教育。

(1)学校德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立足于现实,就是从现实出发,承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如果否认这些客观存在,德育工作就会无的放矢,显得苍白无力。承认现实,并不是说现实都是对的,而是要高于现实,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用“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广大青少年。

(2)要切实加强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尤其需要强调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改革开放的目的和出发点就在于发展生产力,生产更多的社会财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达到这个目标,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这样才能使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纳入正确的轨道。这就要求青少年树立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3)德育工作渠道要多样化,要分层次实施德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常规归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面向广大团员和积极分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让真正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群体去带动全体中学生,共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高中里可以组织要求入党的中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行动上争取入党。抓住这部分积极向上的力量去从正面带动影响其他同学;实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校外辅导员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一些社会上的英模人物、解放军官兵、公安干警、街道办事处人员和本校离退休教师,以及教子有方的家长来给学生作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报告,促进德育工作。

(4)抓好起始教育和系列主题教育。起始教育对中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品德。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整体化、长期化、制度化,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能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克服各种不良品德行为。

(5)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已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因为班主任素质高低对于一个学风、班风都优良的班集体的形成甚至校风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班干部榜样引领作用大小是班集体道德认识、道德评价和判断的“晴雨表”。班风好的集体,一些不良的品德行为不易蔓延,没有市场。即使发生了,也能得到及时的纠正。而班风不好的集体,则违纪现象不断,品德不良学生不但不感到孤立,反而在错误的舆论中得到鼓舞。在这样的班级,要对品德不良的学生进行转化,难度很大。因此,学校要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班主任队伍,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6)坚持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和责任感、感恩等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要帮助中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为将来进入社会迎接激烈的挑战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3、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的习惯。

(1)父母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并提高自身素养,为子女树立榜样,逐渐拓展和子女交流的空间,使子女从观望到服气到模仿学习。

(2)家庭和睦民主是子女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维护其尊严,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和交往等,建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缩小代沟。对子女好的方面要予以激励,不良方面要及时引导矫正。

(3)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培训学校活动,提高教育子女的经验,与学校共同研讨青少年教育问题,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溃,通过密切配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家长要做到“三多三少":多一点勤奋学习气氛,少一点推诿懒惰习性;多一点关心理解,少一点泄愤、责难;多一些正当兴趣爱好,少一点不良的言行举止。

11.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新媒体 行为习惯 策略

青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对新型社交媒体的热衷已持续多年,大学生群体尤其如此。几年之前,高校工作者一般通过飞信发送通知。而近几年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选择QQ群、微信群等渠道发送通知。这一转变不难看出,大学生对新型社交媒体的使用率很高。因而利用新型社交媒体对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更显重要性。

一、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其影响

不可否认,新型社交媒体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它节约了沟通成本,提高了沟通的便捷性;它带来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作为一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笔者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多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型社交媒体,忽略现实生活和传统社交,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一)过度使用新媒体,影响学业

一些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三学习状态转变为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状态,并没有找到在过渡期适合新环境的学习方法,不能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沉迷于社交网络。碎片化的信息传输方式使大学生能够在刷朋友圈的短暂几秒至几分钟内获得各种信息,快速且便利。然而,正是由于这种便捷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在课堂上使用qq、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互相点赞、留言、聊天,看似碎片化时间分布在一天中的每个时段,占据大学生每天的大量时间,严重地影响了专业学习。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手机“寸步不离”。他们在课堂、晚自习、讲座等各种场合发布自己的信息,回复他人的信息,哪怕在时间紧张的考前时期,他们也愿意花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这就直接导致了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相关调研显示,社交媒体依赖和学业拖延呈显著正向关。大学生学业拖延人数构成中55.39%为社交媒体依赖群体。

(二)不当使用新媒体,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信息传达效率降低

随着新型社交媒体的普及,特别是即时社交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人际交往。笔者发现大学生由于对新型社交媒体形成依赖,在社交中多有不当之处。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交流一般没有称呼。他们习惯以“在吗?”“在?”等网络用语开场,或者直接提出自己关心的事情,没有任何礼貌性的问候、称呼;其次,在没有立刻得到回复后,他们习惯使用“抖动窗口”功能进行催促;再次,他们常常在邮件和即时聊天中直接发送文件或者截图等,却没有只言片语,不做任何解释;最后,他们用QQ、微信等社交媒体取代当面交流,特别是不愿和教师沟通。从宿舍中闹矛盾到选课、考试、评优等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他们全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而不会选择就某一问题进行当面沟通。笔者就曾收到学生的QQ消息:学生张某通知开会的短信截图,另附“请假”两字,颇感无奈。

以上种种不恰当的使用新媒体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称呼问候,没有邮件内容,长久以往,大学生会慢慢丧失与人交流的基本礼貌用语和礼仪。无疑,这样碎片化的信息发送方式也是会干扰信息接收方的正常工作。同时,发送者缺少了表情、肢体语言的表达,不利于信息的完整传达,容易引发误会。曾有学生因为信息发送延迟、表达不准确等原因在QQ群引发争吵,这正是新型社交媒体的信息传达效率低下引起的。长久处在这样过分轻松和随意的社交环境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是可以预见的。

(三)被动接收各种信息,导致辨别能力下降

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QQ、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的信息量更大,涵盖范围更广,互动性更强,更受大学生欢迎,这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刷朋友圈、刷QQ空间是每个大学生每天重复的事情,也是获取各类信息的第一来源,却也导致了大学生辨识能力的下降。这一方面表现在辨别不清信息真伪,误信误传虚假信息;另一方面表现在辨别不清社交媒体环境的安全性,暴露个人信息。

新型社交媒体的自由开放性和低门槛,使得信息满天飞,也出现了信息良莠不齐的状况。而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在繁杂的信息中难以辨别真伪,容易误信虚假信息。特别是“匿名消息”这一功能的普及,一些学生选择匿名发布不当信息,乃至在朋友圈、QQ空间转发不当不实信息,如谩骂他人的信息、兼职信息、找人代课乃至考试的信息等;另外,一些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较弱,警惕性不强,在社交媒体上活动时易暴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个人手机号等。这些都是社交媒体不可避免的负面因素。

二、引导策略

针对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影响,结合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实际及传播学相关知识,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校教师以身作则,合理引导,注重传播的仪式观

对新型社交媒体的依赖不仅仅体现在大学生身上,高校教师也会出现类似不恰当的行为习惯,如利用QQ群发布通知、与学生沟通工作相关事宜等。这样的通知和谈话方式没有仪式感,不易引人重视,具有随意性。与电话通知、短信通知、现场谈话相比,QQ、微信上的沟通虽然传递的信息不变,但仪式感明显偏弱。因此,高校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对比较重要的通知尽量使用电话、短信、会议等形式告知;对涉及学业问题、心理问题等重点问题尽量使用当面谈话的方式以增强交流效果,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要告知学生,什么样的情况该选择新型社交媒体传播信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

(二)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加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人际交往的随意性与网络环境的个性化、开放性息息相关。然而,网络环境同时具有虚拟性,因此社交媒体上的人际交往也具有虚拟性,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积极组织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将大学生从虚拟网络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教师对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还应举办相关讲座讲述人际交往的技巧、注意事项等,避免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过分依赖网络而出现挫折的情况。

(三)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让人人都成为“把关人”

媒介素养最早是针对大众传播媒介提出的概念。在自媒体时代,对当今大学生而言,媒介素养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学课程,是促使每一个大学生正确认识并运用新型社交媒体的能力,从而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这就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法制意识教育,使其形成以诚为本的网络交往观,正确的网络学习观,从根本上改善社交媒体环境。

(四)培养“意见领袖”,使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得力助手

在當前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转变工作理念,善于运用微信、QQ等新型社交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及时了解信息,发布信息,回复信息,为大学生答疑解惑,从而融入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去。教师在融入学生群体的同时,要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关注专业学习的相关网站,发现有独到见解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成员思想的大学生作为“意见领袖”,让他们充分发挥正能量,教师通过“意见领袖”有效引导一批学生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解丽.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群体学业拖延研究——以微博、微信、QQ等网络即时社交平台为例[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4.

[2][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2.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十二

一、确定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针对当前数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空洞、脱节、异化的现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 依据具体课型, 确立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并用以指导整个教学活动。

二、形成“连续思考、系统表达”的课堂教学形态

我们认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要求形成“连续思考、系统表达”的课堂教学形态。所谓“连续思考”是指将学生思考的结果作为逻辑前提, 再进行思考, 而得出结论, 有连续追问、问题链等形式。而“系统表达”是指将学生思考的结果完整、系统地表达出来, 而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

三、正确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各种对立而统一的矛盾关系体, 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一种“怪圈”———课堂生成与教师课前的预设相差甚远, 同时又都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生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无论是学生的错误答案, 还是学生的精彩想法, 往往都存在直接而又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我深深感到, 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数学课, 上好一节高效的数学课, 教师的注意力应集中到学生、教材和教学实际上来, 学会观察、探索、分析和概括, 只有本着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创新的教育理念, 学生才会在自我建构中真正学会学习, 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 课堂教学发生着重大的转变, 已经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13.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一 篇十三

我基本对班中后进生的情况很了解,后进生的形成有个人、家庭、学校、甚至社会的因素,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围绕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

一、注意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当学生有奋进的欲望时,你能及时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陈国聪同学体质较差,常生病,也有时请假及课堂上常睡觉,学习上跟不上,但我看出他其实也想学好来,努力去完成作业,不懂的就请教别人。尽管他老是考不合格,但我并不埋怨他,找时间跟他谈心,鼓励他,还在班上表扬他好学,奖点小礼物给他。现在他的语文能达标了。

二、以行导之。

在感化“差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 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差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差生”最终能够形成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有个同学很不讲卫生,我常在其桌下发现纸巾,纸屑,以致影响班容。我不但天天检查她的座位下,而且几次帮她打扫,现在她桌下少见有杂物了。

三、以关怀感化。

“差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风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这时,“差生”所感受到的进步和喜悦,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再激励因素。这种幸福是无以伦比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闭万灿同学课堂纪律很差,上课不但自己不听讲,还老是干扰别人,老师越批评他他越不当一回事,还跟你对着干,我观察后发现他这人受软不受硬,关怀对他来说更有效,于是我不断找他聊,学习,生活中的事情都聊,不久他发现我并不是针对他,而且是关心他,他也不讨厌我了,上课时还很积极回答我的问题,字体书写端正多了,成绩有较大进步。

四、放正“敏感”点。

在感化“差生”的教育中,如果把“敏感点”放在“问题”上,对“差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视如“泰山”,而对“差生”的闪光点,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眼睛盯在消极的方面,经常采用批评、处分等高压办法作为教育手段,就会把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管得死气沉沉,呆头呆脑,甚至产生“对着干”的严重对立情绪,这种消极制裁的方法所带来的教育必然是较差的。相反,如果把“敏感点”放在成绩上,善于捕捉“差生”被掩盖得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就能促人奋起,催人上进,使“差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通过诚恳的交谈,处理好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心平气和地等待他们觉醒,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感情帖近了,感化教育也就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的感化教育要求班主任放正“敏感点”,善于发现“差生”的长处,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五、转化。班主任工作是教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感化教育的基础上,“差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此时,班主任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失”中取得“得”。

作为班主任,应该通过高人一筹的辩证思考,巧妙地把学 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每个人自己身上,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自己是什么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尤其是“差生”去发现当时周围出现的一些积极因素闪光的东西。接下来,班主任还要用动情的语言,精辟入理的分析,去思考,主动地帮助“差生”解决问题。“差生”就会在一次次令人不快的“失”的事件中锻炼得越发成熟。从“失”中索取了“得”。

(二)、磨练意志。

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必须重视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即磨练他们的意志。如果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规范的掌握,而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是不行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进行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14.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十四

调查方式:到各寝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9月20日——2013年10月10日

调查内容:见调查问卷

调查人员:12无机二班全体同学

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报告

1.您现在拥有自己的手机吗?

A.有B.没有 2.您拥有的手机的品牌是什么?

A.IphoneB.诺基亚C.三星.D..华为 E.HTCF.小米I.OPPOJ金立K 联想I.其他

3.您现在使用的手机是什么时候买的?

A.高三B.大一C.大二D.其他

4.您每天主要使用手机做什么?

A.打电话发短信B.上网、聊天C.看电子书、听歌、游戏D.其他

5.您一般在什么时段使用手机?

A.起床后B.没有课呆在寝室的时候C.上课的时候D.上床睡觉之前 6您对手机的辐射了解吗?

A完全不了解B.只听说过C.了解,但不在乎D.了解,并尽量避免

7.您每天总共使用手机的时间是多长?

A.半小时以下B.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C.两小时到四小时之间

D.四小时以上

8.您在课堂上经常玩手机吗?

A.没这习惯B.偶尔C.一般会玩D.课上一定会玩

9.您每月的花费大概是多少?

A.25元以下B.25元到50元之间C.50元到75元之间D.75元到100

元之间E.100元以上

10.您觉得大学阶段可以不使用手机吗?

A.想做就能做到B.不能做到

11.您的性别?

A.男B.女

感谢您的配合,祝您开心每一天!

一共发了100份的问卷,回收率100%。根据统计显示:

1.更换手机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是在大一开学前购买的手机,只有少部分同学高中时就开始使用手机。调查显示,61%的同学选择在自己的手机用的时间比较后,大概为两年左右。24%的同学表示除非自己的手机无法使用了才会考虑更换手机。而15%的同学更愿意在看到自己中意的手机后,为自己更换或者增添一个手机。作为学生的我们,我想大部分学生现在的经济基础还是在自己的父母吧?通过结果可见,我们大部分同学更换手机的理由是比较合理的,毕竟这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件比较重大的事。

2.使用的手机品牌

这也是手机商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到底哪个手机商拥有的顾客最多呢?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人使用的是外国品牌,占70%,国产机仅有30%的人使用。最多人使用的手机品牌是—HTC,共有40%的人使用这款手机,质量可靠是它的最大卖点,而不断增加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选择它;排名第二位的是华为,虽然使用者人数是诺基亚的三分之一,但不少人将选择她作为自己的下一款手机,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原因;第三位是三星,占8%,三星虽然拥有高技术,但价钱却令不少学生消费者望而却步。部分同学表示,只有当我们的国产机质量有保障的时候才会考虑支持国产,而现今的问题是我们很多的品牌尚未形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国产手机要想占据大学校园的大部分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3.手机功能的使用

不少同学感觉难以确定,因此只是估计了一下时间,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各个选项中只有4%的同学选择了半小时一下。28%的同学觉得自己每天使用手机大概在半小时和一小时之间。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的是一小时到对手机功能的使用,通讯功能当之无愧的位列首位,51%的同学将其作为自己使用的最主要功能。每天的电话和短信通常占据了他们使用手机的大部分时间。而24%的同学认为自己使用手机最主要就是上网、聊天之类的。还有%1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手机最主要就是用来看电子书和听歌,玩游戏了。当然还有6%的同学 2

选择了其他。

4.每天总共使用手机时间的多少

关于这个问题两小时之间。人数最多的则是选择了两小时以上,占调查人数的38%。他们多数是在煲电话粥,或者了上网,聊天。而根据相关实验显示,如果每天使用手机超过两小时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特别是对使用手机上网对视网膜的伤害。因此可以看出,在这方面,我们的同学在这方面有点过度了。5.课堂上使用手机

在不讨论调查结果前也可以很现实的说,这是我们现在大学生的一大问题。“手机党” 一词应该也是这么由来的。而调查结果可以说很好的验证了这一说法。每个同学都有过上课玩手机的经历,而大部分同学选择了一般会玩的选项,具体来说是63%的同学。只有18%的同学选择没有在课堂上玩手机的习惯,另外还有19%的同学选择了逢课必玩。可以说,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学校时很严重的。

6.每月的话费

一提到钱,可能大家会感觉有点敏感,但这是匿名的调查,所以得到数据还是比较真实的。在这一栏问题中,64%的人的每月话费在25到50之间,14%的人是在50到75之间,10%在75到100之间,还有8%的人在100以上,当然也有4%的在25以下。可以看出,理性消费还是占据了大多数,因为就我自己来说,每个月电话和短信都是尽量选择一些便宜的套餐或者月包,话费才在25到50之间。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应该可以感到欣慰。但是这其中也有些特例,某学生聊天时和我说到,自己和寝室的一个室友,由于异地恋“打”的火热,每个月煲电话粥话费得300多。这或许就不是理性的恋爱以及消费了吧?或许应该引起我们的担忧。

趁着这次机会我还特意调查自己一直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大学生能否做到不使用手机。在参与者当中,有30%的同学认为如果想做的话就能做到,也就是可以不使用手机。这还是让我挺意外的,但同时也倍感欣慰。不过,还是有70%的同学认为现在不能做到了,毕竟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你能过上社会主义的生活干吗还要回到原始社会去呢?

关于购买手机的建议

从购买手机的动机说起吧!我们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是每年都有调查显示,我们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最多的国家。虽然说手机现在不是奢侈品,但是建议我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节约的意识。手机能够不更换就尽量不更换,即使更换一个手机对某些同学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我们还应该摒弃那种为跟上时代,赶上潮流,或者为了体验新款而更换手机的理由。另外,我们还建议我们的同学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国产手机上,虽然它们现在大部分还不及国外那些名牌,但是你们的支持会成为它们不竭的发展动力,最终成为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关于使用手机的建议

15.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十五

一、导致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1.社会原因。

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看,我们社会环境的主流是好的,但现在的中职学生毕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电脑、电视、手机、网络前长大的孩子,由于他们是非观念尚未形成,没有正确的区分识别能力,往往会吸收社会上的消极负面因素来占领自己的思想和心灵空间,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风气等,让人缺少诚信,怨天尤人,家庭婚姻中的暴力、欺骗、离婚以及“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等,这些看似成人歪理,往往悄悄影响着中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心理健康。

2.家庭原因。

从中职学生的不良习惯的来源看,很多是源于家庭,与家长从事的工作性质、家长的文化程度、家风传承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有的家长认为,他们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完全忘记古人的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才是师之惰的道理。还有的家长迫于生计,常年外出打工经商,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中一天天长大,而在外打工的父母意识到对孩子的亏欠,就希望在物质方面对孩子进行所谓的补偿,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花钱不进行有效控制,使得孩子养成无钱就打电话,不知父母辛苦的坏习惯。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误认识,导致了自己的孩子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

3.学校因素。

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在特殊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职校前,就很让家长和老师头疼,他们行为习惯差、文化基础差,根本无学习的欲望和一丁点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他们年龄小,为完成义务教育,还是不得不把他们送进高中或中职学校,这就给学校和老师出了个难题。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家长的盲从,学生的调皮任性,不少老师只能消极对待,不敢大胆教育管理,只要学生不在自己的教学时段出问题就行了,教师的这种不端正的思想,也助长了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面对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施行教育引导和矫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教育引导和矫正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责任与耐心。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1.要优化育人环境,净化学生成长的土壤,其实学生成长的土壤环境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在日益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因此,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建无毒学校等并不解决育人环境的根本问题,而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关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反对商人名人的唯利是图,在影视、网络、舆论中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情感教育、理性教育、思想品格教育、意志力的教育宣传,真正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2.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教材内容、教学课堂实践、校园广播音响、墙报刊物等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形成完整的育人环境体系。把“五个一”工程引进校园,以优秀作品教育人,以英雄人物鼓励人,以先进事迹感染人。学校要有科学严谨的一贯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形成教育的一道特色和风景,而不是朝令夕改,变来变去,让学校的德育教育、品质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相互促进、相互融汇,共同为教育孩子服务。

3.通过学校、家长、社区的联系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不少家长在孩子小学初中阶段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每次家长会总是到会不缺,而一旦上了高中、中职,重视程度就大大降低,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更不去参加家长会与教师主动沟通交流,一旦学生出了问题,双方都被动应对,误解冲突不断,极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4.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育人观,要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加强思德培养,放下先生架子,主动真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所需所求,让我们在教育管理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6.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篇十六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研究领域的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原因;影响;教育对策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益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和探讨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根据观察部分大学生上课情况,并课后访问大学生的上课感受,本文列举出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成因,影响及其针对这一些列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

通过平时上课时观察、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代表交谈等形式,我们统计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按照发生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睡觉、开小差、看课外书、聊天、玩手机、做其他作业、听音乐、吃零食、迟到、早退等等。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性别差异,在外显行为上男生比女生更明显,在内隐行为表现上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从调查的结果可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文科生专业逃课率为14%,非专业课为25%;理科生分别为7%和21%。上公共课比上专业课的课堂问题行为多,表现为公共课比专业课出勤率低等。从年龄来看,年龄越大课堂问题行为越严重。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许多课程干脆就不上了,甚至长时间不在学校。

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带来的影响

1.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性。

2.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致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乏活力,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公开抵触。

三、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从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上,我们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教师以及课程等因素。

(一)学生的因素 1.情绪问题 调查发现,情绪问题是大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个体其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大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一定的教学情境对其根本需要造成威胁或破坏时,就会遭受挫折,导致情绪冲突。情绪冲突会表现为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体验,这种挫折后的情绪体验,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转化为课堂问题行为。

2.学习动力问题

调查发现,由于学习动力问题所造成的课堂问题行为占13%。十年寒窗苦,终于考上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如今成为家人和朋友眼中的天之骄子,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父母束缚,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许多人对“现在”不知所措,对“未来”很迷茫,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的动力,于是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3.对待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

调查发现,诸如思想政治这一类的公共课问题行为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只需强化记忆就足以应付考试。他们认为这些课程理论性太强,对今后也没什么用处,上课就根本不需要认真听讲,考前突击即可安然过关,拿到学分。

(二)教师的因素 1.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家库宁(Kounin,1970)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教师讲授教材不当,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又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从而破坏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这说明,教师缺乏这种过渡能力,不能进行交叉活动,可能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讲课时在一段时间里困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可能因为厌倦而产生问题行为。此外教师备课不充分,缺乏组织能力,对学生要求不当,都有可能促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课堂管理能力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缺乏适当的课堂管理,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有些教师遇到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冷静对待,处理问题主观、简单甚至滥用惩罚,这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引起学生对老师继而对这门课程的反感。还有的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自流,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学生也因此缺乏指正的机会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问题行为。

3.教学手段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呆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就很难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特别是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许多教师只是照读课本,缺乏变化,一味的灌输,使学生不仅听起来感觉累,而且易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不愉快的,是烦闷的,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三)与教学相关的因素 1.教材的选择问题

大学学习是一个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阶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脱钩。这种情况会让大学生觉得大学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与实际没有联系,最新的知识无法获得,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用不到,所以上课自然也不会认真听,课堂纪律也就可想而知了。

2.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问题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学生尤其喜欢热情友好的教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反馈,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互相支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所有大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3.课堂内部环境问题

课堂内部环境因素,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课堂环境良好,气氛融洽,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相反,如果课堂环境恶劣,气氛紧张,学生可能就会感受到昏昏沉沉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随着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课程是大班上课,一位老师面对上百个学生授课,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课堂管理方面都显得没有力度。

四、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育对策

(一)端正大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人生观的确立方面变得困难而的复杂。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辅导,使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并把社会赋予大学生的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心地需要,进而变成他们学习的动机。

(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矫正不仅在于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且要把良好的行为模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应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技术来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它主要是通过改变大学生的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大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心理辅导可以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和转移阻碍个人发挥自我潜能的种种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实现自我认同和接纳,从而真正转变课堂问题行为。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和教育素养,即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积累教学经验,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克服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重要之举。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大学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要求不当,教学内容缺乏组织、教学方法单调的等因素有关。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加强研究,进行试点探索,寻求最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设置课程时,要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协调活动,课堂中的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影视民主、有好的,决不能专断,过于冷漠。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管理者、指导者、咨询者以及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是“主导“角色而不是”主宰“角色,这样,师生之间就可以形成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师生彼此真诚交流,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教师无疑更易于接近学生,并对学生行为有意识的进行矫正,即以条件反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此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生产技术部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