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2024-10-01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1.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一

《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

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

三道沟镇山水梁小学 翟艳霞

前段时间,周主任给我们做了以《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为题的报告,该报告针对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听完报告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深切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体会及反思。

一、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方法早已过时。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总希望多讲一点,把自己知道的内容,认为是考点的内容不断地给学生灌输,以求让学生全部都记牢。学生呢,也是进行机械式的,重复性的背诵、书写、做题,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方式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试卷做的很好,成绩也可以。但是,这样做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只能是占用活动时间及休息时间,让学生的学习负担变得非常沉重。而这,并不是当下教学所要求的,谁都希望学生能够快乐轻松的学习,从而爱上学习。因此,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工作更有效。

二、做有效教学的实践者。

我们总希望学生既要学好,又要学得轻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做有效教学的实践者。周主任提到,“有效教学”是为了 提高教师的课堂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也就是让我们的课堂既有效果,又有效率,还要有价值。要做到这三个方面的有效,就要求我们教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积极学习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并在实际教学中去应用,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总结和改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方法。总之,要大胆尝试,努力实践,勇于创新!

三、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生。对学生而言,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而我们老师更多的是教给他们方法,并将他们培养成能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生。周主任讲到,“有效学习”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和培养情感,在多方面取得进步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发展进步的程度,标志是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具有丰富的情感。也就是说,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并能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在具体实践中,我将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把他们自己用的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结出来,并加以改进完善,然后在全班推广。同时,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作业质量,努力让学生的作业为巩固知识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

四、做个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 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而这些品质都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我发现自己在上课及管理学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上课过程中激情不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让课堂变得沉闷;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总是告诉他们这件事不应该做,而没有换成是老师希望你们做到怎样,期待你们最好的表现;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总是害怕他们做不好,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做。这些做法都与做有效教师相悖,也使得自己很累。今后,我将不断反思并总结自己的做法,努力让学生喜欢并信任,让他们变得更大胆,更自信,更团结。

五、从各个环节抓起,努力实现教学的有效进。

为取得教学的有效性,我将不断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2.有效指导。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3.灵活运用教法。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4.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注重教后反思。多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今后,我将不断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让自己教的轻松,让学生学得轻松!

2017年5月6日

2.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二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综合性学习取得实效的首要条件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中用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环节, 而不是与学科课程对应的综合课程。然而教材选编的部分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对象有些偏离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在活动中无从下手。因此, 我们要以课本资源为坐标, 以乡土资源为宝藏, 整合和拓宽教材内容, 要在学生容易操作的情境下开展活动, 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依据课本主题, 丰富主题内容。

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 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 对于这些主题, 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 并且要丰富活动的内容。例如, 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 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 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竞职演讲等, 还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让学生建立相册, 同学之间相互留言, 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 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成长的烦恼》《献给母亲的歌》等。

2. 整合课本主题, 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 如果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 这样会省时、高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 它们具有上述特征, 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 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类调查, 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 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 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 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二、重视活动过程, 是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保障

1. 重过程, 重参与。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要求, 主要指向“过程”。重视过程, 就是重视参与。让学生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 通过与他人合作, 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得到合理的答案。

2. 重体验, 重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中, 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学《春》这一课时, 教师带领学生去春游, 首先让学生去仔细观察, 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其次, 再让学生各抒己见, 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 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 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 写几段文字, 或分类收集诗句, 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 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 却又有深度、有质量, 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 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 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3.有效开展英语合作学习的体会 篇三

一、構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由于我们现在所授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我们可采取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将全班分成四大组,再将每大组根据任务的实际需要分成二至八人一组。如在进行一问一答的句型操练时,可组织二人一组的 pair work,而在进行如讨论,调查,辩论等复杂的交际活动时,可采取四人一组的 group work。而在进行如单词竞赛,故事接龙等规模较大的竞赛时,可以采用大组模式。

二、全面选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实质上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确定各小组的人员后,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学生选出英语学习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又热心愿意帮助别人的同学担任组长。这些组长学生肩负着帮助全组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目标的重任。尤其是在高一起始阶段每个小组长就是一个小英语老师。到了高二、高三阶段,学生熟悉了合作学习,同时各层次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再采用轮流担任的办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们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合作性的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趣味性、教育性、多样性、真实性、阶梯性等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设计每一次合作学习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面、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等,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他们有兴趣参与活动,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并且有话可说,也乐意说。学生在口头表达时,经常会出现人称、时态、语法或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对此不必太多虑,也不要一味地去挑剔学生表达中的语言错误,要确保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下保持思维和表达的连贯性。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类小组活动,就会有一定的收获。

2、教育性原则。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可以说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在考虑问题的趣味性或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考虑教育的本质,即任务的教育性原则。以 学习NSEFC Book 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为例,在教学完成阅读文章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如果教师仅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袁隆平的生平展开了讨论,在课堂中学生们虽踊跃发言,讨论气氛也很热烈,但讨论后的汇报仅是照着课文上的细节朗读了一下。这样的讨论,实际上只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学生仅了解文中的信息,却没有深刻领悟到文章的内涵—袁隆平热爱科学、乐于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更谈不上在思想上有所升华。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更要考虑到问题的教育性意义。因此,在设计拓展性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如果你考试失败了,你会怎么做?”等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也只有这样的讨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去思考,从中得到感悟。

3、多样性原则。合作学习的活动的多样性指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变换。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教室或户外;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业余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小组活动、大组活动、师生互动,组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4、真实性原则。活动内容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力求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真实性。如学习Book 1 Unit 4 Earth quake时,在上完课文后学生知道了地震时我们应如何逃生。教师可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刮台风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每个小组可设想不同的情景,如:如果你在学校读书、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如果你在海岛旅游等,应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伤?我们象山是台风的多发地区,这项活动非常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意义,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防台风知识。。

5、阶梯性原则。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即教师一声令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讨论,或调查或采访,但学生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做。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任务的阶梯性原则,新授之后,立刻让学生投入到一些较复杂的交际活动中去,如角色扮演、辩论、叙事、调查、采访等,其结果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以至于在实际运用中张冠李戴,或者更本不知道如何应用,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考虑阶梯性原则,既要考虑学习的层次性系统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力求做到设计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在高一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做调查摸底,以便使所设计的问题、话题、任务等的难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适用,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任务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问答、转换、扩展等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活动来达到强化与巩固的目的,而在高级阶段任务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句型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如角色扮演、辩论、采访、讨论等一些联系社会实际的任务。如在学习if虚拟条件句时,可让学生先操练与现在(If I were free, I would attend the lecture.)、过去(If I had been free yesterday, I would have attended the lecture.)、将来事实(If I were \ should be\ were to be free, I would attend the meeting.)相反的三种句型,在学生掌握基本用法的基础上,再给他们布置了高级任务:Some students throw rubbish here and there,which makes our school dirty. If you wer e headmaster in our school,what would you do to deal with it?Explain your reasons?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用6-10句子口头表达出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需利用新知识并滚动以前所学知识,达到既复习又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这些句子达到了80-100字左右,也是高中学生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提高了合作的技能。

4.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大岔学校

米永霞

一、设计恰当的空间是有效提问的基础。有一位学者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

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这就是说“大问题”,首先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准确把握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

三、富有思维含量是有效提问的保障。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这就是说课堂提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学习活动的愿望,课堂提问,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那种“听明白了吗?”、“是不是?”、“同意吗?”等简单并机械的问题,表面上看师生互动、活跃流畅、热热闹闹,实际上思维含量低,多数学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随声附和,难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认知的参与。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大岔学校

米永霞

纵观现在的课堂,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布鲁纳(美国):“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设计合适的问题

根据检测目标的不同,可将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低级认知问题和高级认知问题。

低级认知问题是用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一般不会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而高级认知问题则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不唯一确定,促使主动思考。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不仅要注意难易程度,使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还必须问题明确,不能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当然还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准备对策。

二、把握合理的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

1、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调动时。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想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研究、探讨新知识时。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知或对新知未知的时候,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突出重点。

3、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时。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受阻时,及时的问题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开启他们的思维的闸门。

4、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拓展性的问题可以启示他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随便提问,更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问问题。

三、讲究科学的提问

科学的提问要注意七个讲究,才能使得问题可伸可展,可收可放,达到满意的效果。

1、讲究目的

课堂提问要讲究明确的目的,提问必须为教学要求服务。备课时就要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引出新课?还是为前后联系?或者其他?尽可能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

2、讲究启发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促使知识内化。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中,当学生已经想出了一种直接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后,我问:“还有别的办法吗?”一句话启发了学生去探索、发现:原来还可以用大面积减去小面积,即添补法。

3、讲究逻辑

提问必须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活动顺序进行,讲究逻辑:问题做到环环相扣,解决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思路混乱,影响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向。

4、讲究针对

提问不仅要针对教材,还要针对学生。提问时要紧扣教材,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提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5、讲究适度

问题的设计应难易适中,不仅要有广度、深度,还应有坡度。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让学生不动脑筋就轻易答出。只有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6、讲究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讲究创造

创造性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能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

四、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机会应平均分配。

1、忌偏爱

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只喜欢向优生提问,不愿意向中差生提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题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会使提问失去魅力。

2、忌惩罚

个别老师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差生”。答不上,罚站,罚

作业,罚劳动,甚至全班,惩罚破坏了教学和谐的美,使得师生对立。惩罚使提问变味。

3、忌讥讽

提问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轻松的气氛都将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对差生,绝对不要用“这么简单都答不上,真笨”之类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以鼓励的语气提问,用赞许或肯定的口吻评价,忌讥讽。讥讽是提问的敌人。

4、忌齐答

齐答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维,易造成假象,使信息反馈失真,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当然,更不能将齐答式误为启发式,一堂课齐答到底。齐答使提问黯然失色。

五、中肯的评价

中肯的评价可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学习的兴趣,能鼓励和督促及时的消化和复习,还能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得到及时调整和改变。因此,提问中的评价,应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疑;(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当然,提问时还要面带微笑,切忌态度生硬。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不耐烦、训斥、刁难,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则增强信心,使思路清新,回答准确。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大岔学校

米永霞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教师管理工作者的共识。为尽快提高教师的水平,很多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制度,如学习制度,一周要读多少教育理论、经验文章,做多少学习心得笔记;听课制度,一个学期要听多少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做多少听课笔记,学校领导可不事先通知进入课堂听课(有的地方谓之“推门听课”)„„凡此种种,出发点很明确,就是要使教师们尽快地提高业务能力。然而,收效总是不尽如人意。教师们被严格的制度约束得很辛苦自不必说,学校花了金钱费了时日换来的效果并不大,甚至招来怨声一片。原因何在?其一,不能与时俱进地把握教师职业特性。伴随严格的管理制度,往往是简单化、强压力,只从职业需要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考虑或不完全考虑教师身心发展的需求,使教师处在被动的地位。其二,语文学科教师的特殊性理解得也不尽全面。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无所不在,好的语文教师全身都是语文教育的元素。

因此,要真正做好语文教师培养工作,不仅要重视其教学的基本能力、基本功的锻炼提高,更要重视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关注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相对好的生存、生活状态,才能带来相对好的教学状态。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要有人本的思想,着力引导教师学会享受职业生活,增强职业的幸福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要在自己的职业上有精彩的表现,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依赖强烈的内部动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因此要引导教师创造并享受自己的职业生活,从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寻找持久有效的动力。

2007年冬季,我在一次教学视导中,发现老师们很有创意、很享受地完善着自己的职业生活,我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在视导报告中写了这样一段:

在我看来,教书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更是我们的生活,是生活我们就不仅仅只有责任和义务,我们还应有权利享受这种生活,美化这种生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恒久的热情。

语文教师尤应如此。没有哪一个学科与生活、与情感、与人的个性成长的联系会超过语文学科,没有哪一个学科教师能像语文教师那样其人品修养、文化素养等给学生如此深刻而直接的影响。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呵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享受语文学习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忠于职业操守的同时,也要懂得享受职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延己及人,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我很欣喜──真情涌动的热爱

在和老师们交流时,我听到了这样一些肺腑之言:

案例1:

“语文是甜的!”“我感到语文课堂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有美感。”“每上一次语文课,就经历一次感动。赶紧记下来,珍藏越来越丰厚。”“语文课返璞归真,孩子们学有所得,提高得快,我感到格外充实。”„„

用心体味语文,用情诠释语文,用科学与情感合力实践语文。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语文,给孩子们创造的是怎样一种学习的境界呢?

我很欣赏──诗意生活的营造

在所到的几所学校里,我发现师生们都喜欢写诗,用诗讴歌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学习生活。老师们乐意把诗情撒播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赋予教学生活以诗情画意。

在每个学校所提供的材料里,都有老师和学生写的诗,赞美美丽的校园,歌咏美好的教育与学习生活。

案例2:

榆林市实验小学孔德勇校长及师生合著诗集《倾听花语》,近300首诗篇记录着精彩的人生,描绘出灿烂的教育理想。

榆林市师范附属小学老师们记载自己收获的《个人展台》,专集名称也透露着清新的诗意:“倾听花开的声音”“让学生问起来”“在平凡的教育日子里”“生命的行走”“成长着,快乐着”„„

在这样诗意的情景里,会让人产生多少美好的期待呢?语文的境界令人陶醉。语文乐无穷!

我很赞同──新的备课方式的创建

榆林市师范附属小学以制度形式确认的两种新的备课方式,即“共享集智式备课”“情智诚信式备课”,较好地体现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教研新思路,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同时又能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把教师从低效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实践的反思与问题的探讨上。我觉得这两种备课模式值得推广。

案例3:

“共享集智式备课”,又称为“3+1+1”集体备课模式。以教研组为单位,就主要教学内容确定主备人,主备人参阅3篇名师教案(或刊物发表的教案),再结合班情备课,写1份合适的教案,然后主讲1次研究课,供大家学习、反思、研讨,从而成为大家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

“情智诚信式备课”,一种较宽松的个人备课形式。即对于有12年以上教龄,前一学期教学评比在“上等”的教师,备课只需在教材上勾画圈点,作提示性备课,不要求每课都写书面教案,以空出时间做较有深度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因人而异、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会激发每个个体的智慧、创造性。这或许是一种和谐求实的工作机制吧!

之所以引入这段文字,是想说明,用心的、有创意的经营语文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一环,有了爱,有了享受,才会绘就美好的语文教育生活蓝图。

从专业的角度看,内外兼修,以练内功为主。积淀愈深厚,自内而外的爆发力就愈强,才能游刃有余地适应语文教育生活。

诸如示范课、观摩课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为教师交流展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个人对这类活动持一个肯定的看法。可是我常常听到参加这类活动的老师抱怨:某某的课确实讲得好,可是他(她)的教法在自己的学校不适用,自己很难学,更不用说去照着做了。我会提醒老师们:你想过要学习什么吗?如果只看重学习名师们的一招一式,或者是外在的教学流程、手段运用等,而不去思考那些形式背后的东西,就只能学到些皮毛,盲目模仿,就很难有质的飞跃,甚至是东施效颦。“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文如其人”,对语言的敏感取决于个人的知识、阅历、情感等多方面的修养。积淀丰厚,修养到位,就能熟练地驾驭语言,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因此,加强专业技能、方法方面的训练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抛开急功近利的思想,修身养性练内功。

第一,要加强思想修养,提升道德水准。一切语言活动都是思想、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非常重要,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文字本身虽然只是抽象的符号,可是它一旦有了生命的依托,就会异彩纷呈,就有了迷人的神韵。而能赋予语言生命的便是人的思想,思想的境界有多高,语言的魅力就会有多高。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实践语言,首要的就是要有思想道德的历练。像博爱、良知、志趣等等这些东西要好好培养。有一篇报道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一个侏儒把刚刚讨到的100元钱,转身放进了临近的一个癌症病人的募捐箱。记者对他说,你得到100元钱多么不容易呀,为什么马上又捐给了别人呢?那个侏儒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他比我更需要钱。”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就是爱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我们语文老师要在这些方面提升自己的修养,人品高了,文品才高,教品才高。

第二,要要加强文化修养。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有了文化才有高度,才有广度,才有视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群体有个现实的问题,即文凭不高,文化知识欠缺。因此,应该好好补一补文化的课。要了解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精华、糟粕有准确的清晰的认知。我们的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主题怎么把握,价值观怎么把握,都与文化功底不深有关。同时对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也要有一定了解,能够正确分析,形

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第三,要加强文学修养。文学教育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但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文学修养就能够理解语言的奥妙,积蓄欣赏、运用语言的功力,能够欣赏语言、品味语言,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教师进行语文教育活动就能得心应手。熟知了文学的基本规律,才能运用这些规律完善语文教育生活,懂得完善语文教育生活就能享受教育职业生活。如果语文教师有享受语文教育的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感觉传达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幸福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强。

5.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五

刘岩晶

这段时间我学习了

10篇有效课堂教学资源,受益良多,深有体会。这10篇有效课堂教学资源都是名师们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经验宝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名师们围绕有效课堂教学,分别从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导入、优化过程设计以实现“教”“学”互动、powerpoint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英语课堂提问技巧、有效运用课堂用语和组织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六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是我们普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急需的营养知识,使我们年轻教师少走了不少弯路。总的来说,这次学习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次活动反映出了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以来,课堂教学更注重挖掘蕴涵的思想,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突出特点是: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要增强学生动手、动口能力,要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要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严谨、生动地相结合,特别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提出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内容要清晰,教学方法要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这样能让每节课气氛都很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必定能出成果,老师在引导中让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教与学的本质。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燃探索的欲望,学生很乐意、自觉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2014年4月13日,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在实验室进行了有效教学的培训。在学校伊主任的带领下,我认真聆听了他的讲座并做好了学习笔记。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何使得我们的课堂有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有效的准备

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

二、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作业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但是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教学应该包括有效的作业。那么,什么样的作业叫做有效的作业呢?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有体会,有时布置作业,只是为了布置而布置,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做了也没有多大意思。这样的作业就是无效的。我们要布置的作业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要针对学生当天学习中的重难点,要让学生一下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效的作业,要求目标明确,难易搭配。如果所有题目都很难,学生会有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挑战的兴趣。但是如果太简单,就有失去了做的意义。所以难易搭配很重要,我们在安排试题时可以由简入难,由易入烦。甚至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放弃一部分的难题,掌握基础就可以了。

总之,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时的课堂观察与反映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课堂观察,才会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实现。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不断的探索。

7.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七

要让学生学有成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一、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区”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现有发展区水平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是可以独立学习和解决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和思考,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以及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读书,通过阅读自己领会和把握内容,自己感受事物,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 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往教师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内,学生的思考必须是沿着教师规定的路线进行。许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启发,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多深呢?可为了迎合教师的心理,学生匆忙寻找片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陷入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要保证学生主动地思考,必须把问题的形成过程交给学生,这个问题真正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引发的,然后注重对问题的一种真正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解答;即使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提问后应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紧张活跃的时刻。没有思考的读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任何课堂都需要学生个体独立地静悄悄的阅读和思考,这种阅读和思考越充分、越有深度,小组的交流和互动才会越有质量、越有效果。

3. 把交流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往的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被动的接受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便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课堂教学就是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过程,没有个体学习作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则如无源之水。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环节设计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4. 把当堂训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往的课堂,学生跟着教师转,说得多写得少,课堂训练变成了课外作业,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当堂训练”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也是保证课堂上学生全过程紧张学习的关键。试想,如果事先告诉学生听完课后要测试,哪个学生会不认真听呢?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任务驱动性就很强。通过教师的巡视、关注、期待、指导,学生在静心思考,埋头训练,不看书本、记录,独立探索、做题,没有浮躁,没有做作,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写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及时巩固新知,课外减轻负担。

还学生自主学习权,就是还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学生会为拥有学习主动权而自信和骄傲,干好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自主发展。在杜郎口中学,学习的责任和权力全部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迷恋成为提高其学业成就的内在动力。在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就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让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品质。两所学校的课堂改革都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生的学习作为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学工作组织的主线,学生也因此成为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上,这是学习或教学当中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语)有效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智力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要获得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使学生能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自我积累、自我提升。这种学习上的自我体验是极其宝贵的,它能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学生学有成效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课堂成效,成于教师,源于学生。课堂以学生学习为核心,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慢,更不能放松教师积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对教师教学使命的新认识,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新挑战,教师的“主导”方式、时间发生变化了,但“主导”的作用绝不能削弱。教学的层次、水平和境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学只是传授知识和方法,还是做到启迪智慧和思想,抑或达到润泽生命和灵魂的高度,不同教师的“主导”决定了教学的不同境界。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变化万千、充满活力的过程。教学内容的变化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身心发展水平、思想认识、道德情感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机智巧妙的指导艺术,以便及时果断地对偶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理。

课堂追求的绝不是“为个性而个性,为张扬而张扬”,课堂应该放手、自主、互动,但为了效率,为了质量,绝对不能随便、马虎,应积极,紧张,做到“放手而不放任,自主而不自流,互动而不浮动”。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指导乃发现与点燃,发现学生的长处,使之放大;点燃其激情,促其进步。点燃学生追求科学的激情,学习知识的热情、质疑精神和创造意识。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更要走出教材”: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动学生讨论、质疑、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地思考,积极地实践,使学生达到一种“忘我”程度的自动、自觉、自主学习境界。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询问以及让学生板演、练习等,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暴露出学习中的问题,并作针对性的指导;在自学结束后,要对学生无法掌握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和解答,寻找出规律性的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检测。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教师应通过针对性教学实现有效教学,通过提高性教学实现优质教学。所谓针对性教学就是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和合作学习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理解的内容进行教学,只教不会的;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不教;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能够弄懂的不教。所谓提高性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学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在文本的深度理解上下功夫,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上下功夫,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教学。

在杜郎口中学,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由现成走向了生成。教师在课堂里不再是滔滔不绝的宣讲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帮助者。教师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都还给了学生。教学中,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步骤让学生自己去实验,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倾听、了解、指导、帮助而不是监视、监督、指责、批评;教师的责任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空间与环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了平等与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每一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了充分尊重,教师的角色转化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平等中的首席”。

在洋思中学,“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这是教师们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因此,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学校倡导课堂要“活”起来,学生要“动”起来,教学效果要“好”起来,但教师却要“懒”起来。洋思中学所提教师的“懒”,并不是要将教师变成课堂上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让教师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辅导者,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关注、监督、发现、引导和鼓励的作用,以教师的“无为”换回学生的“有为”,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建构者,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应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恒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有效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课程专家刘良华教授认为,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的学习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主动学习”或“自主学习”。

8.有效课堂衍生有效学习 篇八

【关键词】有效课堂;有效学习

一、质疑契机中——要学

新的课改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诚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在学《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他说:“课文写得并不完美。”我饶有兴趣地问道:“为什么?”他说:“如果按课文文字来理解,学飞就是飞得越高越会飞,而光飞得高就能代表飞得好吗?”“有一定的道理,”我带着赞许的目光问道,“那我们怎样来很好的理解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呢?”这位学生歪着脑袋想了想,然后高声答道:“学飞不仅要有高度,而且要有速度。”在赏识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劲头是越来越足。

二、和谐氛围中——爱学

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运用是学生全面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育的独特任务。紧紧围绕语文教育任务,突出语文实践,突出熏陶感染,突出语感培养,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语文课改的关键。知识有两种形态,即过程和结论。传统教学注重若干个结论,现代教学取其过程。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营造一种宽容、宽厚、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倾注期待、真情交融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劳动,从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动参于中——乐学

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宗旨。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总之,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为我所用,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大智大勇的女英雄形象。课文第三自然段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是一个重点段落,怎样让学生在头脑中鲜明一个古代人物的形象,体会一个古代女子的个性呢?第三自然段勾勒了三个场景——告别亲人、赶往前线、沙场杀敌。我灵机一动,根据这三个场景,课前编排了一个独舞,并准备了服装、道具。课中,当“花木兰”一幅古代将士打扮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欢喜又好奇。“花木兰”表演时,孩子们屏住呼吸,睁大眼睛。当表演到“花木兰”手持长矛在沙场上与匈奴进行殊死搏斗时,孩子们的情感更是被推到了一个兴奋高潮点。舞蹈跳完之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这时便是他们表现创新欲望的好时机,我相机问道:“你们想象到什么?”“花木兰舍不得离开她的爸爸妈妈,告别父母时,她一步一回头。”“花木兰日夜行军,山高路滑,很危险,很艰苦。”“花木兰面对再凶狠的敌人,她都不怕,她非常勇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不拘泥于课文的表面文字,大胆地对情节进行了自然的延伸、拓展和创新。

四、扩散思维中——会学

课改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面对发展中的人,语文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路线,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我们不仅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

《题秋江独钓图》是一首题画诗,为清代诗人王士祯应朋友的邀请,为古代名画《秋江独钓图》的题诗。这首诗仿画中之境,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便绘就一幅渔人秋江独钓的逍遥胜景。在师生共同赏析理解“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句诗时,忽然有位同学站了起来,神情激动地宣布了他的新发现:“渔人应该是打渔为生,而他在垂钓时一边高声唱歌,一边饮酒,那高亢的歌声岂不是会将鱼儿吓跑?那他怎么能钓到鱼?”多么与众不同的体会!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渔人所钓的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境。虽然这位同学对这句诗所蕴含的无穷意味缺乏一定的理解,但我热情表扬了他善于思考、敢于提出新颖见解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上一篇:绿野仙踪第八章的读后感下一篇:仓库管理流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