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2024-10-19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精选15篇)

1.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篇一

五年三班后进生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实施特殊教育计划,做好学困生转优辅导工作。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本学期利用假期走访,我不但了解了每个学困生的特点,而且认真的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且制定了“学困生辅导计划”。

二、调查研究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主动要求进步。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可能被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班学困生生活条件还可以,但他们学习、生活依赖性强,为人自私,懒惰心理强,还有的父母离异。所以我必须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逐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他们倍感亲切、温暖,让他们安心并乐意学习,努力追上其他学生。

三、具体办法如下:

1. 与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制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由老师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2. 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我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总结优缺,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3. 定期对学困生进行考试和检测,及时了解补习情况。

4. 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

5. 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变化。

6.为学困生建立学习档案,把学困生根据学困学科各位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关注。

7.利用年级组活动时间给老师提供交流反馈的机会,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使帮扶学困生成为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责任。

8.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学期期末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学期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期末要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

2.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篇二

如何解决体育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这一难题呢, 笔者以七年级排球教学单元为例。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掌握技术能力的水平主要安排学习下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双手传球和小型比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主要分为5个方面:

一、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将基本技术融于游戏活动中, 利用游戏尽可能多地触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排球学习的求知欲望。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先练后学, 边教边学。通过预设和摸底, 了解每名学生排球水平的基础, 不必过分追求动作的完美。在单元目标的总体规划下设置各课时目标, 从而可以为分层教学埋下伏笔。

二、分层次设置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

根据学情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困生的学习目标是基本掌握垫球、传球和发球技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则是需要完全掌握垫球、传球和发球。而对于特长生目标要求则是能有效运用垫球、传球和发球的技术, 从而可以胜任小型比赛。

三、分难度系数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 兼顾所有学生的发展

从以往教学经验得出先学习抛垫、垫反弹球等技术动作掌握比较容易到位, 再学习对垫。在教学中一定要设置不同的梯度, 从易到难的学习, 这样更加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同一个教学内容上设置不同的难度,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系数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 (见下表)

根据下表不同的难度系数来安排学习的内容, 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逐步达标法。这样设置难度让每名学生都可以完成目标。如:同样学习垫球, 有的学生从最简单的抛球、垫固定球开始学习。有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可直接对垫。连续垫球的个数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水平来确定。有的学生2~3次尝试一抛一垫就可以掌握垫球的技术, 这时候就可以直接进行对垫。特长生就可以学习左右定距移动进行定点垫球, 把垫球技术达到运用自如阶段, 也就是达成度需要自我控制, 这样的教学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利于特长生的培养, 利于增强学困生自信和自律。这种统一内容不同难度系数教学为分层次兼顾个体差异提供保障。教学中每名学生按照自己实力分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区域, 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四、设置不同层次的小型比赛, 以赛促练, 提高技术

根据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小型比赛, 以赛促练。在进行排球单元教学时有必要从第三节课开始设置小型三对三比赛, 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让每名学生在赛场上感知自己的不足, 也有利于自身技术的完善, 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宽广的空间。

五、设置不同的评价机制,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通过设置不同的评价机制, 对每名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教师评价不可只是停留在运动技能掌握, 应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进行动作技能的评价和达成度的评估, 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评价方案也不尽相同, 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篇三

“教育局长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其次才是行政干部。”在襄阳市襄州区教育体育局局长蔡继革看来,做教育要有书香气和情趣。当记者走进整齐摆放着书籍、字帖、茶具等“日用品”的办公室时,蔡继革正在研读《习近平用典》一书。谈及教育,他声情并茂滔滔不绝,“从管理的角度讲,办教育既要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气魄和担当,又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理性办教育,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系统化制度和机制,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进教育改革、保障和促进教育发展。”或许正是蔡继革的这种担当和智慧,襄州教育得以健康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督导评估认定,并被省政府评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区”;在襄阳市率先创建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区。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说实话,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刚参加工作时的那5年。”说起当教师的经历,蔡继革劲头十足。当年在襄州区一中,他教的第一届学生就获得了市文科状元。两届高三教下来,他便被区领导看中,转行做行政工作,这一干就是15年。

“现在想来,当年做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蔡继革坦言,多年来,市里的重点高中掐尖式招生,让襄州的高中教育受到“挤压”。另一方面,高考改革呼声越来越高,以升学率为唯一导向的传统教育饱受诟病。20年后,自己班上当年高考成绩并非特别优异的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状元”,让如今身为教育局长的蔡继革生出许多感慨。他认为,我们不能办少数人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负责,而要面向全体,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多年来,襄州区教育体育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大力支持、引导鼓励企业赞助,让社会和学校对接,帮扶贫困学生。襄州区一中“阳光班”的一名学生,其父亲在装潢施工时不慎坠落导致重伤,区田家炳中学一名学生存在轻度智力障碍,蔡继革都了如指掌,并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帮助全区此类贫困学生享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由他倡导的“拉一把”助学活动得到诸多爱心企业家的积极响应,仅2014年就有39名贫困生得到帮助。

蔡继革发现,区域教育不能只有这些散布的“涓涓细流“,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理念。15年的行政工作经历,使蔡继革更擅长从源头、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寻找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古人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蔡继革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其实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他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办平民教育;另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长期的贫穷,导致我们比较功利,缺乏贵族气质,文化软实力和创造力远不如古代,逊于西方,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学校教育应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培养出学生的贵族气质。

养平门之贵,成常人之为

“改革重要的是关注‘道’,而不只是‘术’。”在蔡继革看来,当前的许多改革都过于注重外在形式,而对其思想内核尚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术而非道。

蔡继革解释说,“成功的学校教育,不是不要名校生,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教育应当发现每个学生的潜力,我们要学会在寻找中等待,在等待中发现,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蔡继革说,“教育不是静态的、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信仰的。”

“养平门之贵,成常人之为”,基于上述教育质量观,蔡继革提出了他办教育的理念。他说,传统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把教育活动流水线化,但是人不是一颗颗标准化的螺丝钉,不能一开始就被人为规定,而需要充分地舒展生命活力,寻找最适合他们的发展可能性。

“贵”,蔡继革的理解是坚守与行为。他说,办学也好,人的发展也罢,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并外化为行为。人之为人,这是最重要的。而校园文化,不是挂在墙壁上的,需要学校以计划、规划和行动来阐发、来营造。襄州区这几年开展“襄州好少年”和“星光少年”评选活动,鼓励那些助人为乐、拥有不同闪光点的学生,引导孩子们多元健康发展。同时组织观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节目,并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师生共写观后感,然后围绕这一主题组织演讲比赛。

对于学前教育,蔡继革一针见血,既然要去“小学化”,那我们该到“哪里去”。为此,襄州区教育体育局与专业的学前教育研究机构——亿童研究院合作,大力进行系统化的理念建构、文化熏陶,使全区的学前教育内涵发展获得了质的飞跃。

“办教育,需要眼光,更需要担当。有本事做大事,没本事做实事。”蔡继革言语之间露出坚定豪迈之气。的确,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方方面面,绝不是口头说说、喊喊口号就可以办好的,要落到实处。但也不能因此而退缩,“勿以善小而不为”。蔡继革坚信,如果整个区域的教育人都敢于担当,那么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江海。

教育综合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让全体师生保持一种良好的生命成长状态

“教育到底是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还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蔡继革认为,现代教育有必要厘清这个问题。但是,当前教育发展最大的障碍是顶层设计、评价机制的整体导向失之偏颇。

“养平门之贵,成常人之为”的教育质量观要落地,就必须解决这一矛盾。所以,蔡继革不是简单地否定教育的顶层设计,而是巧妙地提出,追求教育质量的方式必须发生变化,在教育管理上,要对上级负责,不能排斥常规教学,但又不能止步于此。他说,“我们既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因为他们是教育的权利主体。”

以全新的教育质量观为核心,蔡继革主导建立襄州区教育教学综合管理三大机制:教育教学综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干部教师队伍管理常规机制、教育教学综合质量评价机制,通过教育的综合治理,让全体师生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促进其生命发展。

蔡继革认为,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教育活动不能满足于认识的发展,也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的发展,而应该被看做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但是淡化应试教育不是什么都不做,玩不是素质教育,为此,教育综合治理必须严格考核标准,赏罚分明,充分体现激励和约束,以保证师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

襄州区教育体育局继教中心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试,两年内完成,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并从中获得价值感;襄州区教育体育局出台“襄州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评选办法,名班主任、名校长需要进行广泛交流演讲,谈班级管理理念,谈办学理念、质量观,引导他们晒思想、晒思路、晒办法,以此促进全区教育软实力的提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校长呢?蔡继革认为,优秀校长要善于通过管理,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力,“管理的边际递减效应说明,赋予教师充分的独立性、自由度和选择权是调动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重要前提”。如今,襄州区的学校都有教代会这样的组织,他们正积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4.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留守儿童心得 篇四

威宁三小

张海萍

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集中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列》等内容。学校要求教师将学习教育活动贯穿于主题教育的始终,面向全体,立足班级,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学习理解。并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让每名职工时刻铭记师德师风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达到人人思想受触动,个个觉悟有提高,自觉地树立起良好的师表形象。因此,在深入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我密切联系实际,紧扣活动主题,对照师德相关规定、领导讲话精神和师德典型事迹,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与同事探讨:如何加深对师德规范的理解、如何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如何践行师德规范要求、如何当好人民满意的教师、如何解决师德失当现象等方面的内容,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工作的使命,知道学生是那样的纯洁无瑕,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就像初生的太阳,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学习,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责任:德育工作是全校教职工共有的大事,也是育人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应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篇五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正确认识和处理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坚持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原则,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才能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关键词: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 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教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对“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我们说的“面向全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面向一个班的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按照计划开展集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共同的目标。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面向全体”则是民主与进步的教育目标和办学思想。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既是国家的事业,又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中央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办教育要“面向全体”,就是要真正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为人民大众,特别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面向全体”,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面向全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性。“因材施教”狭义的理解是指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个别指导。

从根本上说九年义务教育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而是所有未来公民都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因此,九年义务教育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矗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好、中、差学生都要本着“全面发展、全程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二、研究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面对21世纪的教育,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因素、性格、外部条件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或严词教育,或细心呵护,“大灶”、“小灶”齐开,而无论严慈,都是要达到相同的教育效果,“春风不让一木休,苦心换来满园翠”,最终使受教育者都能达到要求的教育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其特长。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这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为此就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使每个学生都可构建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教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修改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1、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

初中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每个学生都有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但在有些地方、有些学校,为了多几个学生考取中专和重点中学,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快、慢班”、“好、差班”之类。有些学校虽然没有这样做,但也为少数“尖子”学生开“小班”、吃“小灶”、发“专题”。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失去了平等竞争的基石,而且使占大多数的中、差生背上了被抛弃的思想包袱,不回避免地会产生悲观厌学的恶劣心态,于是种种不安份守已的恶作剧、闹剧屡屡发生,给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所以,在教学上应坚持一视同仁。

当然,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并不意味着教学上实行“一刀切”,而是要遵循“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思想,使好、中、差学主都能从教学中受益。我们的做法是:(1)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尽可能多的基础题、拓宽题、拔高题,在提问中使好、中、差学生各有施展的机会。(2)每次习题训练或考试都编制A、B两套题目,让好、中、差学生在答题时倾其所学、尽情发挥、各得其所。

2、充分发挥“尖子”学生的“龙头”作用

任何一个班级、任何一个学科都会有几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使这些“尖子”学生的成绩得以维持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的“龙头”作用。我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三点:一是每学期举行之2-3次学法交流会,由教师指定专题,请成绩优秀的或进步最大的学生拟稿发言,学生的现身说法往往比教育单方面的言传更易被同学们接受。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分别由若干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他们负责组织竞赛、收集问题及教学建议、帮助本组的后进生。三是正确对待“尖子”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一些“尖子”学生因为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而产生优越感,一旦出现缺点和错误往往不能正确对等自己,对此教师决不能因为偏爱而有所迁就,要进行耐心的教育,说服和鼓励他们在同学们面前承认和检讨自己的过错,之后教师要大力表扬他们敢于正视自己、勇于作自我批评的精神。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尖子”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会对全体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耐心细致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通常所说的差生一般是差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学法不当、自觉性差、缺乏耐心、粗心大意等。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决不能冷眼歧视或置之不理,而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为差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所提的问题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以保证他们答题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平时注意记录差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做基础题时所出现的错误,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差生学习状况不佳的原因因人而异,教师要对症下药、具体指导。如在一次单元考试中,一个学生只得了47分,我当面单独对他的试卷进行了分析,结果是:由于精心大意丢11分,由于不愿下功夫记忆丢9分,由于不善于作简单分析丢8分。而这几方面只要稍作努力都可得到改正,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这次考试他至少可以得75分。这样一分析使这位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此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另外,我给差生制订阶段性可能达到的成绩指标,鼓励他们朝着这个指标进而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差生都能达到或超过预订的指标,从而实现了转化。

4、不忽视中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常听到学校教育中有“抓两头带中间”的说法,“带”似有“一带而过”之意,实际上则变成了“重两头轻中间”。其原因在于,中等生在学习上往往是不求甚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平时练习或考试,基础题目错不了,有难度题目做不了,考试得分一般在七八十分左右。这样的成绩教师也会觉得“过得去”,所以相对于“尖子”生和“后进生”,中等生容易被忽视,而他们也会因为很少被教师过问、得不到重视而不求上进。

中等生在班级总是占大多数,如果忽视了中等生就谈不上面向全体,更谈不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存在着担一拉就上去、松一松就下来的现象,所以教师应该给这些学生以足够的助动力。为此,我坚持广泛地开展谈心活动,让中等生了解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殷切期望,同时帮他们找出学习成绩提不高的结症,帮肋他们坚定向高一层次攀登的信念和决心。

(二)面向全体

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经过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教师应该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达到“亲其师,传其道,学其道”的效果,同时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然后,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1、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次,备课时要兼顾优等生与成绩相对落后学生存在差异的现实,加强备课内容的针对性。课后练习分层次,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考试内容分层次,在试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上加以区分,保证各类学生能学有所得。

2、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教学生学会了多少,而在于是否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方式,重点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各学科的尖子生,教师要有目的的布置题目,压担子,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对大部分中下等生,教师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增加提高内容,以促进其知识的加深和拓宽。对差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同样在词汇掌握的要求上,就不宜“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按四会、三会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此期间,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兴趣点、动情点,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成绩,激发他们转化的内部动因,祝贺、道喜、帮助、安慰他们,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学习自信心,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

3、设计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兴致勃勃地学习,因此要依据全体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兴趣的任务活动,用教育的艺术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引向学习,帮助他们用兴趣之火去点燃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时,直接讲课文学生不容易理解。可首先让学生谈一下最近的天气变化情况,然后再让学生谈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这样的话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谈一点,学生根据自已的认识各抒己见,展开激烈争论,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其它知识的学习就迎刃而解了。

4、运用电教手段,满足各层次学生

运用电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枯燥的教学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理解能力,依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国的教育正由知识型逐步向素质型转化,而正确处理 “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则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各种先进教学法之精髓。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面向集体,照顾多数为重点,把主要精力花在集体教学活动上,致力创造民主气氛,培养既合作又竞争的学风和班风。同时,要重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因材施教。对素质优异,理解、记忆能力强,或某些方面有特殊爱好和才能的学生,创造条件,精心培养,课内的练习、提问,提高要求,加大难度,课外作业则增加份量,加强指导,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面对“差生”则给予更多的爱,热情关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孜孜不倦。课堂练习、提问,减低要求,减小难度,消除其畏难情绪,课外作业则关心备致,指点周到,有了点滴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注重激发信心、勇气,逐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尽量使差生逐步跟上进度,达到统一要求。我们还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提高和完善,以取得教学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接受普通教育还是接受教育,完全取决于考试分数的高低。无法回避的现实:大量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初中毕业生进普高就读,进入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如果只要愿意上学都能进学校的话,那

么原来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也就成为了学校生。这些既成事实的客观存在,既不是学校、教师所能左右的,也不会顺遂人们心愿一年半载即能改观。既然我们无法选择学生,那么只能直面审视,多方潜心探索,靠船下篙,实施因材施教,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坚持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结合的原则,就能够既使统一的要求得到保证,又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在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给学生留有余地”的做法体现了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则,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尽可能地照顾学生在生理、智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保证教学活动中的公正、平等和无歧视。在课的设计提问,回答问题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即便是回答不出来时也要耐心等待,或启发帮助,让这个学生感到教师的耐心期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生生平等,师生平等。只有这样智能差的学生才能体验成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2、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生源相对较差,因此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转变差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1:基础太差,没有兴趣,怎么办?

学生基础差,由于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学习障碍。如果障碍未能及时排除,就会给后续学习带来更多的困难,最后导致学生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

对策:学习是一种在非智力因素参与下的活动,它不能强制、不能代替。只能诱发主体的内部动因,调动其学习兴趣,使主体主动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理解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所处的不利位置,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真正做到与学生心理换位,实施因材施教。增大他们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教师也才能因势利导。这样,培养学习的能力才有了前提。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疑难不断地获得解决,兴趣也就会不断发展,于是学习也就能不断提高。

问题2:过分迁就,不断降低目标要求对吗?

外语教学最忌迁就。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师往往因畏难而降低要求,减免课业要求,认为降低要求之后,学生易于达到要求,可能愿意学,其实适得其反。

对策: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对于差生,一周教一个单词与教五十个词可能同样不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目标要求。这些要求必须是经过学生努力即可达到的,如:培养其阅读能力。对于差生,他们的思维对象多集中于语言本身。扫除文字障碍和了解文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教师教其学会不如教其会学,授之以法。指导学生词汇的学习应放到篇章中进行,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词汇的学习才有意义,记忆才长牢固。

问题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要求一刀切,可行吗?

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的不同,导致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一个群体。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无疑是无视个体差异,造成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

对策: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只有当教师的教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又有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对差生的要求,要适合其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分类指导,使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心,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毅力。

其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始终牢记,在同样的学习任务面前,差生具有较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准备态度,但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的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悟学相结合来实现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其潜能未完全开发前,表现为学习速度慢、学习策略低劣。所以教师必须使各阶层学生都有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个别化学习过程,都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不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终达到开发其潜能的目的。

问题4:差生学习情绪不稳定,出现反复,怎么办?

对策:首先,一个好的教师应懂得深厚的教育爱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争取到学生的信任,消除他们对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其信心。

其次,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只看到作业和试卷上的分数。要珍惜他们已经付出的和正在付出的努力;要能够看到他们的“灵犀”,看到他们在智慧、意志、感情、个性等方面的特长,因势利导,培养能力,使他们感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一种对自由的剥夺,而是一种愉悦,是一把通向他们从未涉猎的、更大的自由天地的钥匙。

总之,在做差生的转变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严格要求,不迁就,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措施,实施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差生转化才可取得预期的效果。

3、发挥提高自己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实施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每堂课的设计都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强烈欲望,使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笑一笑”,时时刻刻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便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

检查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进行堂堂课听写教学。听写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的最有效的方法。最初上了三个单元,我校进行了阶段测试,我发现单词拼写能力相当差,原因是学生没重视,自觉性不够。于是,我及时采取了堂堂课前听写单词和短语的办法,每次抽查10多个同学的听写本。这一措施促使学生上完课后不得不复习当天的课,一改以往放学一身轻,不复习的状况。同时,一天三、五个,只要有复习,学生很容易正确地听写出来,可以说每天都多了一份成功感。对听写情况好的学生,给予班级表扬;听写不好的学生,则课后找其指出,并给予鼓励。根据学生的成绩状况,提出其“跳一跳,能够得到”的要求。绝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

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我在口头作业的检查上,针对学生怕开口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的方法,比如一个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自己先说读得怎么样,然后

再由其他同学评论,大家一致认可就算通过,否则,大家一起指出他的问题及原因,这样读的学生认真,听的学生仔细,是否能够过关由学生自己决定,没有偏见,人人平等。这种方法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不是总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也同样有机会去评价别人,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们在互评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与长处,全员参加,增强了自信。

运用以上种种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靠船下篙,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具有真挚、深厚的爱生之情。正确对待有困难的学生,同时实施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学生的素质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学习好一些的,还是基础差一些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因材施教。

三、结论

总之,正确处理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关系是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为主要条件的,产生一些消极教育现象的根源通常在于有关领导和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目标有偏差。治理上述那些消极的教育现象,必须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学习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端正教育思想,校正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措施,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坚持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才能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取知识,并且使他们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素质教育理论丛书》(国家教委)

3.《河南教育》

4.《教育时报》

6.全体学生教育大会总结 篇六

大会组织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中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部分法律条款,重温了《雪山中学关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十条纪律》、《雪山中学关于违规违纪学生的处分条例》等校规校纪,介绍了预防火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和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

在会上,雪山派出所警官赵明作了一堂生动精彩的法制讲座。他用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告诫同学们要引以为戒,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同时,他还为同学们介绍了遵纪守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及自我防范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大会最后,学校宣读了给予开学以来部分违规违纪学生的处分决定。

7.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篇七

一、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全体学生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实际需要。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学生不适应、不接受的数学课堂,我们都必须改进。

本人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学习基础,也掌握了约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知识,所以在导入部分的设计时,专门设计了几道导向性强的口算题:50+50+50+50=?1.2+1.2+1.2=?练习后发现,绝大部分同学改用乘法计算。然后师生对话为什么能转化成乘法算,并让大家回顾一遍乘法的意义。最后呈现一道5个相加的题目,让大家思考怎样算更快、更简便。有了前面两步的引导,现在全体同学都想到用乘法算得更快、更简便,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了。

让数学课堂贴近学生的实际,让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学习基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尽可能多样化

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用统一的解题策略会使部分学生难以接受或无所适从,造成他们不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学习越来越跟不上。长此以往势必严重打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因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多样化,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习惯。教师也要对多样化的解题策略、方式、答案等予以肯定的评价,这才能使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做法开花结果,使每一位解决了问题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分数乘法的约分问题,过去统一和强制性的要求是:“分子和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相乘。”这样的要求让部分学生忙于约分而把该做的事———相乘反而弄得一塌糊涂了,往往还没相乘就已经在约分环节错了。新课程改革后,把约分的要求降低和多样化了“分子和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可以”两个字消除了强制性,学生根据分数乘法的法则,根据自己能力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完成“正事”———相乘,然后再对结果进行约分。这样的变化,对在相乘过程中约分容易出错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允许学生解决策略多样化,不同的学生用最适合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给每一位学生自由思考和多样化解题方式的机会,这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课堂练习要尽可能分层次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还体现在课堂练习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先后,对练习的完成有快慢,所以,每一节数学课堂里,我们总能碰到“等待”的现象:大部分同学等做得慢的同学完成。对“等待”的处理,我们的课堂现实是时间有限,往往等待一会儿之后就不等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未完成的也只能停止,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现实并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要使课堂练习真正面对全体学生,就必须改变这种课堂练习方式。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分层次设计,使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量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在相同时间内每个人都得到最大限度训练的目的。

分层次的课堂练习可以这样设计:按照能力发展实行阶梯式上升训练,设计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综合(或应用)练习四部分;每一部分都设计难度一般的题目面向全体学生,最后一题设计难度稍大的面向做得快和基础扎实的学生。难度稍大的题目可以灵活处理,但不要求全部学生都完成,只要求做得快和基础好的学生做。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而且,在同一时间内,每个学生都在完成自己的练习,“等待”现象得到了有效解决。

8.中小学创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篇八

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基于此,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处于万众创新大时代的中小学,应当乘此东风,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目前,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①以课外活动为主渠道进行创新教育;②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创新教育活动;③为某些创新教育课题研究提供活动素材。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这些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也存在不足:①课外活动只针对部分学生开设,对多数学生来说意义不大;②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活动,虽然涉及面较大,但因受学科教学内容限制,创新教育本身的系统性难以体现;③对于创新课题研究,目前多数还停留在个例研究,缺乏普遍意义。

在万众创新的时代,只针对少数人的、支离破碎的教育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必须转换创新教育的思路,变革创新教育的方法,让中小学的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二、中小学创新教育的根本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中小学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其根本是要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对于相当数量的中小学,目前的学习基本上以模仿为主,教师先演算几道题或做几个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做练习,大部分学生除了模仿几乎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有机械式的重复。常常有人哀叹:我们的基础教育让孩子们从好奇到畏难直到厌恶—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出顶尖人才?

近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教师、学者和中小学校校长都在尝试教育改革,全国中小学中出现了不少让学生有主动选择课程学习内容的“选课”式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学生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对于激活学生思维、发挥创新潜能创设了较为有利的环境,各学科教师也努力尝试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但由于各学科课程的局限,学生的思维训练难免被打上学科解题应试的烙印。学生如何才能接受到系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是大家都在关注的新课题。

三、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开展,应该以课程建设方式来推动

为回答“钱学森之问”,破解中小学创新教育难题,给学生创设一个创新实践的环境,中小学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势在必行。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创新教育不能很好开展的原因主要是:①中小学校对创新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给予充分重视;②中小学校普遍缺乏创新教育的物质基础,没有必要的教材及实验条件;③中小学校创新教育人才短缺,没有专业的创新教育教师。因此,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开展,应该以课程建设方式来推动。

说到课程,首先得涉及课程的理念。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是对现有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发展及补充,它以创新实验为载体,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手中学习创新,在创新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实现创造。

另外,创新教育课程的三个组成要素就是教材、教师和实验室。既然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是以创新实验为载体,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那么实验载体的选择就是关键因素了。选择实验载体的基本原则是:①便于操作,易于创新;②适应发展,开放扩充;③学生喜欢,教师接受;④经济适用,学校配置。根据这几项原则,选择了以机器人为主,辅之以3D设计与打印及创客实验,按2人一组、50人一班配置“创新教育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四川省教科所以创新思维训练为线索,以三年级学生为起点,编写《创新教育实验教材》,为课程提供了教学蓝本。目前已经编写了4册,并在全省25所“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和部分课题学校试用。

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关键。为此,我们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和一线教师,开展了创新教育教材、教法的现场培训。另外,也从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实验实践及创新教材使用等多方面开展了各类培训,让教师们明白了创新教育课程的意义和开展创新教育课程实验的方法,最终使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断尝试,大胆实践,为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的建设,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本文作者系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

9.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篇九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踏着时间的节拍,我们走在鸟语伴着花香的秋天。迈着青春的脚步,我们将迎来寒冷且有激情的冬天。

回首过去的一个多月,我们龙河实验高中全体师生在胡校长的带领下艰苦奋斗,携手共进,使我们的校园发生了很大很大的变化,校园美丽洁净了,教职工更加团结敬业了,学生也更加懂事守纪了。早操跑的有了模样了,自习课全校也能安静了,学习风气日渐提高了。总之我们的校园焕然一新,校风、学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变化,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老师们都亲眼看到了,连社会舆论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这一些主要应该感谢同学们长大了,懂事了。

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我们这个学校还远远没有达到你们的家长的要求,与优秀高中的距离还很大。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在我们身上还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直至阻碍了同学们的发展,也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下面就我看到的一些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1、安全意识淡漠。下课趴在栏杆上的现象天天都有,在走廊追逐打闹的现象也不少见,甚至因为一些小事,言语不和大打出手的现象也有发生,在教室寝室私动开关充电的现象也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都说明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还不是很强。同学们,生命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在家长的呵护下茁壮成长,那么现在,我们长大了,离开了父母,谁来呵护我们的生命?当然得靠自己,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安全,一举一动想到安全,不能让我们的身体受到任何伤害。

2、谈恋爱现象严重。虽然不是河边杨柳,虽然不是花前月下,但卿卿我 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因为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打基础的时期。你们的心智还不成熟,你们对爱情的认识是模糊的、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可以说,不论从年龄、心理还是时间、经济上来看,你们目前还不具备恋爱的资本。我们都知道桃花是三月开花的,花落后会接触硕大甜美的桃子,如果一棵桃树在腊月里开了,你想会有什么结果吗?另外,高中的时间是宝贵的,你要是把所有时间都用起来学习,哪还有时间谈恋爱呢?根据我的分析,凡谈恋爱的同学都是学习无望,思想空虚,百无聊赖想找个异性朋友来打发时光,这样以来我们就明白了,你的出发点都不对,那还谈个什么意思呢?我奉劝这些同学不要慌着解决终身大事,珍惜高中干点正事吧!为自己的将来积累些原始资本吧!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对象也会有的,不过不是现在,而是大学校园,是社会!

3、文明纪律意识淡薄。现在如果说有人说你素质差,你会有什么反应?但如果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素质到底怎么样?我们的文明意识到底有多少呢?看我们身边的环境吧!刚扫净的地面一会就脏了。好好的门窗、厕所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连消防栓也无一幸免,三楼东面空教室,男生宿舍二楼东边楼梯刺鼻的气味。那是什么?哪来的?我们的水管修了多少次有坏了多少次?每天晚上寝室熄灯很长时间了还有不少学生在洗。每次星期来的晚上又有多少人迟到?这说明什么?扪心自问这些同学你的脸可有点红?寝室楼上不时有污水杂物从窗户上跃然而出,厕所里烟头不计其数。路边的垃圾到处都是,上课铃声已经响了好久,还有同学接水、去厕所等现象。这又说明什么?其实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今天文明表彰的文明学生的标准很简单:文明守纪,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学习努力,乐于助人这些都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大家学到的东西,希望全体学生按这些要求学习,从自己做 起,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文明的社会公民。

4、最后我想说说大家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其实我们现在学习是在向我们的人生银行存钱,在年轻时候存的钱越多,将来你花起来越方便,工作起来会越顺利。你生活才会越有质量。我们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学习的,但不可否认还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学习为何物,上课睡觉不交作业,考试成绩个位数甚至零分的也不是一两个,为什么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上高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基础太差而又缺乏信心,如果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你学习起来才会有动了,目标一个个实现了,你的信心也就会增强了。你的成绩自然就会一步步提高上去了。在这里,我要告诫全体同学尤其是那些失去学习信心的人,无论过去是成功还是失败,那都已经过去。我们要轻装上阵,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成功的彼岸,只有奋斗不息的脚步,成功永远属于奋斗不息的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整旗鼓,轻装上阵。请相信:在你们前进的征程中,我们的老师们永远是你们的支持者,守护者。

5、关于纪律我再补充一点。凡是有过违纪的学生,你的违纪记录在装入你的学籍档案,伴随你一生。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你深刻的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改过来了,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了,又想清除原来的不良记录,好办!根据规定,只要你确实改过,写出撤销处分申请,让班主任写上意见,至少两个任课老师签字同意,报政教处审查通过后可以撤销处分,那样你就可以放下包袱了,轻装上路了。

10.高三全体学生宣誓誓词 篇十

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情,为了老师的殷切期望,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在高考备考冲刺的最后97天里,我们将做到: 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自我加压,补短扬长; 争分夺秒,百炼成钢; 全力以赴,铸我辉煌!请家长放心,我们会苦战97天,笑傲六月考场!请老师放心,我们会97天苦战,誓为母校争光!

宣誓人:XXX

高三全体学生宣誓【2018.3.2】

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情,为了老师的殷切期望,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在高考备考冲刺的最后97天里,我们将做到: 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自我加压,补短扬长; 争分夺秒,百炼成钢; 全力以赴,铸我辉煌!请家长放心,我们会苦战97天,笑傲六月考场!请老师放心,我们会97天苦战,誓为母校争光!

宣誓人:XXX

高三全体学生宣誓【2018.3.2】

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情,为了老师的殷切期望,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在高考备考冲刺的最后97天里,我们将做到: 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自我加压,补短扬长; 争分夺秒,百炼成钢; 全力以赴,铸我辉煌!请家长放心,我们会苦战97天,笑傲六月考场!请老师放心,我们会97天苦战,誓为母校争光!宣誓人:XXX

高三全体学生宣誓【2018.3.2】

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情,为了老师的殷切期望,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在高考备考冲刺的最后97天里,我们将做到: 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自我加压,补短扬长; 争分夺秒,百炼成钢; 全力以赴,铸我辉煌!请家长放心,我们会苦战97天,笑傲六月考场!请老师放心,我们会97天苦战,誓为母校争光!

1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质 篇十一

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这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科学方法的诸多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观察、提问、自学、实验,这是教师在教学时尤其应注意的。

首先,培养观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模型及挂图等进行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必要途径。这对观察能力的培养更加有益。但在观察教学中教师需始终和学生在一起,对他们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引导。

其次,培养提问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问题,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更不可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相互之间的激烈碰撞而迸发出的智慧火花,而能力就得不到磨练和提高。因此,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再次,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形成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最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指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动手能力,表现为有序、准确、熟练三个方面。“有序”是指步骤的合理性;“准确”是指动作要有规范性;“熟练”则是指动作的流畅性。要指导学生认识步骤的逻辑,体会动作的要领,让学生反复实践,运用自如。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另外,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到野外观察地形、到工厂考察污染源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验,从而获得真知。

二、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思维

在教学中,除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而问题是探究的第一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对问题归类,使研究朝着有效的方向进行,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学会分工,这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一研究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共同研究、共同协作。

这些做法完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说,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需要一种团队精神,这也是新课标强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通过交流汇报,集思广益,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让学生亲身体验登上月球的一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为人类将来的‘月球定居’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操作能力。创新要开发学生的各方面潜能,运用人的整体素质,将一个人的全部经验、智慧、能力、情感和意志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用于解决问题。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去伪存真,善于联系,发现规律,绘制图形,解释成因,推断结论,都属于创新。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及时点拨提高。

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是探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知识,并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是我设计整堂课的出发点。同时,我也力图尝试多学科的整合,在科学课上,注重人文关怀,使我们的科学课更富有情趣和生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活动,如:指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考察、组织学生交流、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科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多思善问,并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新”等打下扎实基础。因此,科学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信任和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发展。

12.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篇十二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全体学生

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高中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认知过程,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积极进行创新,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物教学面向全体高中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 是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新型教学方式。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在教学时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给高中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但是, 现在高中生物教学遇到了一些瓶颈, 比如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不参加高考的学科都不重要; 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 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培养上等生, 使学生的生物成绩出现两极分化; 生物课师资力量不足, 缺乏必要的实验室和实验设施等, 这一系列问题都在限制着高中生物课的正常开展。下面我将通过自己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 阐述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一、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 避免歧视班级后进生

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一视同仁, 不搞差别对待, 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上日程。严格按照 “以学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进行授课, 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使高中生在生物课堂既能够学到知识, 又感到身心愉悦。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水平各有不同, 所以在学习新课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接受快的和接受慢的, 这时教师不能只重视上等生, 把下等生放在一边不管不顾。高中生都具有很强的求知精神, 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 如果教师忽视了后进生, 那么将会给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每一名高中生都具有独特的一面, 生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特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积极的投入到生物课的学习中。我在生物教学中, 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他们, 恰恰是这些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强, 他们爱钻研, 爱琢磨, 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生物实验。

二、优化教学内容, 注重高中生的差异化发展

生物课的知识结构比较广泛,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生物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一点,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设计, 给学生带来多样化的生物知识, 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实工作中, 许多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式单一, 基本延续传统的 “满堂灌” 模式, 一节课下来学生听的稀里糊涂,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注重高中生的差异化发展, 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 实现生物课堂的现代化教学。比如, 在讲DNA的时候, 学生了解这个词基本都是在电视上, 真正掌握的并不多。我会在网上给学生找到一些教学视频资料, 通过大屏幕播放, 在配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了解DNA的主要分子结构, DNA的复制, DNA的遗传等,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DNA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还使学生对生物课更感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高中生对生物课感兴趣, 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和创新, 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生物课堂。在教学时我经常用到的方法是趣味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趣味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和生活化, 联系实际生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安排学生分组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最终得出结果最慢的小组要给其他学生表演节目, 这样就活跃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都竭尽全力的做好每一个生物实验。情境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放在具体的情境中, 增强学生的主观判断能力。比如, 让学生回家以后观察酵母的发酵过程或者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 也会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应只是一句口号, 更重要的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真正的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进步,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秩序,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将生物课堂打造成为高效、特色的新型课堂。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物教师要改变传统思想, 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 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 不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多高中教师都认为学生永远是需要管理的, 教师就是比学生高一级, 师生关系不应该平等。其实, 这样的思想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观点, 是封闭落后的教学思想, 也使师生关系逐步恶化。在新形势下, 高中教师要走发展创新之路, 严格执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给高中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我在实际工作时会经常与高中生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需要,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师生关系和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是形成良好学风和校风的法宝。在课余时间, 我会组织学生成立生物实验小组, 带领有理想有抱负的高中生去探索生物的奥妙, 还会将我做的课题研究的一些内容与学生分享,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 不仅将生物实验完成的非常顺利, 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生物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生物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 生物知识并不是单一封闭的, 而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结合其他学科, 找到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点,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共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生物与语文的联系较为密切, 如毛主席的诗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就是在低温的作用下叶绿素逐渐分解导致的。生物与地理的联系表现在地名上的较多, 如宝鸡、狼牙山、枣庄、淝水等。生物与化学的联系也非常广泛, 两个学科在环境保护, 新能源, 人体健康等诸多方面都有交汇点。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观念, 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整合, 使高中生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好习惯, 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同时, 还要兼顾到每一名学生的水平, 进行知识拓展时要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不能脱离实际。总之, 高中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德铭.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 2014, (05) .

13.学生会全体会议总结 篇十三

一、会议时间:2014年03月13日下午1:30分

二、会议地点:B座教学楼116

三、参加人数: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全体成员

四、会议目的:

为了对团总支学生会开学以来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对今后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调动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干部积极性,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继续发扬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踏踏实实做事,有组织有纪律的优良传统。

五、会议内容

会议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主席团,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对本学期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副书记赵坤鹏同学,机电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张童同学代表主席团进行发言,要求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及活动中更加努力,不断创新。

随后毛琪老师、李鑫老师分别对团总支和学生会的前段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宣布团总支学生会新任干部名单;同时对团总支学生会提出了以下的希望:

1、学生的首要职责是学习,学生干部必须把学习搞好;

2、学生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把本部门的工作出色的完成好,同时也能更好的服务同学;

3、多举办具有特色的、有创新创意的活动。

最后,杨书记对本次大会做出了最后的总结。杨书记代表机电工程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对机电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100余名学生干部本学期的学生会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肯定了本学期前段团总支学生会的各项工作成绩;她对团总支学生会提出四点希望:

1、希望大家以后更加积极工作,把团总支学生会积极的一面带给同学们;

2、希望各位团总支学生会干事在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自律自强的精神;

3、希望新的学期,各位老部长多放手,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给新干事,让新干事自己出谋划策尝试做活动;

4、希望团总支学生会在毛琪和李鑫老师、主席团的指导及带领下继续开展各类创新的活动,让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会议召开的意义:

14.全体初三学生会主持词 篇十四

各位老师、初三全体同学们:大家好!

快乐的暑假生活刚刚送走,秋季如期而至。你们也步入了紧张而充实的九年级生活。九年级是一个神秘的名词,它又是三年初中学习中终期的一个代名词。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却只有几步,而九年级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我们只有迈好这一步,才能顺利通往人生的顶点。所以在这一年,我们应加倍努力,努力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

刚刚步入九年级,或许有的同学会茫然会失措,会迷失自我。今天,我们隆重集会,这是一次学习态度动员会、是一次学习毅力加油会。参加我们初三本次学生会的有:校长:王升华,业务校长:尹衍涛,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参加我们初三的会议。

下面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胡宝华主任讲话。

会议进行第二项,有尹衍涛校长代表学校讲话。

最后我们欢迎王校长给大家提要求。

15.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篇十五

其实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界, 对于因材施教或区别对待都是持肯定的态度, 然而建国几十年来, 在一些常态课或观摩课中却未能将其体现出来。这种状况不能不认为是对教育理论的反讽, 不能不认为是偏离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究竟难在哪里呢?

笔者以为, 难在观念或认识上的转变。长期以来在我国体育课程教学实践领域, 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一直处于无意识的状态, 从而导致在多数常态课的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本应有且极其重要的原则问题难以实现。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 非常可喜地看到部分教师敢于提出来, 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所属的“案例研析”栏目, 组织了以《怎样使体育课程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题的论坛研讨, 这一行为本身可以说是对当下这种状况的反思。

下面结合这次的论坛讨论中部分教师的疑问, 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什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

所谓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仅仅关注大部分学生, 也不是侧重于关注少数身体发展或运动水平相对较低的那些学生, 而是既包括较低水平和中等水平的学生, 同时也包括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此, 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 就是通过教学过程, 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讨论中有的教师认为,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提法虽然很好, 然而难度太大, 它只能是一种理想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我以为, 尽管教师的水平各异, 但是只要在其设计和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时, 能够将面向全体学生的这种认识以挑战的精神竭尽全力地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来, 那么就意味着已经从“一刀切”的泥潭中走了出来, 向着课程改革的方向迈出了一步。至于如何使其进一步完善, 则有待于在随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

当然, 在长期以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实践在我国几乎处于空白的状况下, 怎样使体育课程教学面前全体学生, 对于诸多的教师而言显然是一个挑战。每个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哪怕有一点点的尝试和突破, 都是课程改革所期望的。

二、对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方法论的批评

由于长期以来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在我国体育课程教学领域几乎处于无意识状态, 这使得体育课程教学在有意无意中遵循着这样一种方法论:即体育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所指向的目标, 是以掌握某一特定标准的技术动作为中心。这种方法论决定了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 所选择的各种身体练习必然是围绕形成该特定标准的技术动作服务的, 评判其合理与否的基准在于它们是否有助于形成该特定标准的技术动作。

然而, 这种方法论却背离了如下的原理和事实:任何特定标准的技术动作都意味着特定的难度, 形成特定的技术动作是以特定的身体条件和运动经验为必要条件。当教学现场那几十个在身体条件和运动经验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着同一个特定的技术动作时, 该技术动作所具有的难度对于他们同样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所提供的那些身体练习, 其难度对于那些已经具有相应身体条件和运动经验的学生来说是适宜的, 而对于那些已经掌握该运动技能的学生来说, 则是轻而易举的, 但是对于那些尚不具有相应身体条件或运动经验的学生而言, 则成为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我们可以注意到, 由于这种方法论忽略了不同学生在运动经验和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这一极其重要的维度, 决定了它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给出的各种教学方式, 在有效性方面充其量只能适用于部分学生, 而不可能涵盖全体学生。几十年来的事实证明, 我国体育课程教学之所以往往表现为部分学生达到了教师预期的目标, 部分学生由于在教学实施之前就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却没有通过教学得到新的发展, 还有一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师预期目标的状况, 正是拜这种方法论所赐。

三、面向全体学生需要怎样的方法论

那么, 与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所对应的方法论是怎样的呢?

大量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证明, 决定技术动作教学成败的原因之一, 在于教师所选择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以及运动条件和相关要求等是否与学生当下的身体条件和运动经验的发展水平相匹配, 即前者的合理性不能脱离后者而独立存在。很显然, 当学生甲在较低的平衡木上还不敢行走的时候, 如果直接让其在较高的平衡木上学习行走, 显然是不合理的。同理, 若学生乙已经达到能够在较高平衡木上行走的水平, 却依旧教其在较低的平衡木上学习行走的话则是违背常理的。因此, 合理的教学逻辑则应该表现为让前者尝试着在低一些的平衡木上学习, 而让后者学习其他有可能掌握的—诸如跳跃等—新动作。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的方法论做如下的简略表述:“将所确定的课程内容具体化为与不同身体发展水平和运动经验的学生相适宜的身体练习, 其教学目标旨在于使每个学生通过对该课程内容的教学, 各自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收获”。

为了便于理解该方法论, 从以下几个方面略做解读:

其一, “将某一个课程内容具体化为……身体练习”是指, 对于诸如“投篮”或“前滚翻”或“跳高”等课程内容, 不应该将其作为对特定标准技术动作的指称, 而应该将它们作为抽象性的或“类”的存在予以把握。因为当它们出现在教学过程之中现实化为可观察的学习对象时, 必然表现为这样或那样的“技术动作”、这样或那样的“运动条件”、这样或那样的“运动课题”。比如以“投篮”这一课程内容为例, 当它以可观察的对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时, 其“技术动作”或者表现为原地投篮、或者表现为行进间投篮或原地跳起投篮, 其“运动条件”或者表现为球的尺寸重量不同、或者表现为距离的远近、或者表现为投篮时相对于篮板角度的不同或是否有防守, 其“运动课题”或者是关注球的运行轨迹, 或者是对上下肢协调用力的关注或对拨腕的关注。也就是说, 当某一课程内容具体化为可观察的对象时, 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学习要求。

其二,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 虽然某一课程内容可以表现为技术动作或运动条件或运动课题的不同, 然而由于它们都属于相同课程内容的范畴 (比如前面所说的“投篮”) , 这也就决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不是“量”的规定性, 而是“质”的规定性。换句话说, 当不同发展状况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技术动作, 这样或那样的运动条件, 这样或那样的运动课题的身体练习, 围绕“投篮”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 自己和自己比较有所进步和收获的话 (尽管各自的投篮水平依旧存在差异) , 那么, 这些进步和收获也就意味着该课时或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三, 当体育课程教学不是“一刀切”的围绕特定标准的技术动作展开, 而是将课程内容具体化为或者技术动作不同, 或者运动条件不同, 或者运动课题不同而展开, 每个学生所面对的都是与自己发展状况或水平接近的身体练习 (当然, 如若发现有不合适之处, 教师可以临场予以调整) , 从而使得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具有了可操作性。

由此可以注意到, 面向全体学生的方法论与“一刀切”的方法论的分水岭, 就在于前者摒弃了以形成特定标准的技术动作为中心, 取而代之的是以不同学生当下的发展状况为依托, 将统一的课程内容转化为与不同学生所适宜的技术动作或运动条件或运动课题。这种方法论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时, 要因学生的不同而“变”。所“变”的是构成身体练习的三个要素 (即技术动作、运动条件和运动课题) , 三个要素之“变”是为了身体练习出现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变”的目的是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同时, 万“变”又不离课程内容之“宗”, 从而使得体育课程教学的统一性得到保证。

上一篇:小学作文:我的挑战下一篇:货款纠纷答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