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用公式

2024-06-27|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共14篇)(共14篇)

1.初中物理常用公式 篇一

初中数学常用数学公式归纳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_X2=c/a 注:韦达定理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_2+2_3+3_4+4_5+5_6+6_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汇编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很多的学生到了初中之后,发现自己的分数会有一定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上初中之后数学科目的难度加大,所以分数会有一定的降低,那么初中数学应该怎样学?应该使用什么方式哪?

知识点

一般来说这像科目小学与初中的区别是非常大的,知识点需要了解的非常多,并且难点也是非常多的,解题的步骤要求会更加严厉,一般初中开始学习一些思想如方程思想等等,这是常见的.

初中数学应该怎么学?--难点了解

初中的时候一般对计算能力要求比较高,各种方式比如,有理数等等这都需要多种方式的计算并且非常看重解答题目的能力,函数等等都会用到概念以及一些公式,下来就是四边形等等,这些都需要完全的了解知识点之后在进行测试,并且在学习完之后大约在初三的时候就需要备战中考,要将学过的知识全部都复习一次,需要全方面的了解各个方面的难点等等,所以在房价的时候需要找出一定的空闲时间进行复习以及预习的工作.

初中数学应该怎么学?--知识图

一般来说,画出完成的知识图可以使我们更快的清楚这方面的内容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3623731,要想学好的话必须要全面的熟悉这些知识点的运用,当遇到难点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去考虑,慢慢的就会找到自己的解题方式.

还需要了解各种的概念、公式、法则等等,这们课程是需要非常强的连贯性的,如果在遇到一些难点,那可能是某一点遇到了困难,某一些知识没有懂,需要及时的找到然后解决,这样分数才会有一定的提升.

知识点

当老师在讲完内容之后会讲一些课外的内容,一般是定理、概念等等,会让你对这些知识更加的了解,所以如果对这类题目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多看一些课外的题目,当然想要提升分数是离不开练习题的,想要多好就需要多做一些习题,但是不可以过多,需要边做边思考才可以,这样所学的知识就会运用出来.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应该怎样学习的内容,如果在这个阶段对自己分数不满意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以上的内容,或许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将自身的分数提升.

初中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数学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76565宝典,你知道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在初中学习数学这们课程的时候很多的学生都是比较烦恼的,因为这们课程是非常难的,并且难点非常多,很多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可以更得上,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的吃力,那么你知道初中数学宝典是什么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复习笔记

初中数学宝典----复习

很多的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学习这们课程不费劲但是往后可能会学的非常吃力,其实这就是因为在学习后边的内容时将之前的内容忘掉了,所以会导致学习比较吃力,所以现在就需要用到我们的初中数学宝典--复习.

在数学的复习上,我们一定要去研究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步骤,这样我们的成绩才会提高,数学试题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最为基本的理论,因此我们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一个数学的知识树.

我们在复习数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基础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数学是一个阶梯式的课程,因此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数学的知识树,我们要先在大脑中设想这棵知识树,然后找出自己的不足所在,在进行针对性的回顾,对于那写容易搞混的知识点,要进行梳理并且做到完全的区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多层次的去分析问题,举一反三,将重点放在我们的解题思路上.

数学的复习,要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小题突破大题稳定,我们不可能在大题上做到突破但是在小题上可以做到这一点,有意识的练习自己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题速度,当然速度是在正确的情况下,这样会给下面的试题留下很多的思考时间,使用各种方法来进行解答.

在数学的复习上,我们一定要去研究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步骤,这样我们的成绩才会提高,数学试题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最为基本的理论,因此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数学的知识树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更快速的帮助自己解题.

复习知识点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宝典的内容,当学习吃力的时候可以先复习一下之前的内容,当然这个时候之前记得笔记就可以用来复习了,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学习后期的内容,并且可以改善学习吃力的问题.

2.初中物理常用公式 篇二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运用一定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探索客观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然后综合解决的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我在“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是电阻,之后选取长短粗细相同但材料不同的金属丝,比较它们电阻的大小,然后确定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导体的长度,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接着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大小,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最后将这些单一关系综合、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得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经过认真的分析,学生掌握了这一探究方法的精髓。在欧姆定律的实验教学中,我用这一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了怎样研究I、U、R之间的关系。

二、对比法(比较法)

“比较”即找出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可以很快认识新事物的研究方法,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比热容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装置,来判断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同样的电热器加热,测出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值时所需通电时间不同,也就是吸收热量不同;同样的加热时间,它们升高的温度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但温度变化不同的物质的特性———比热容,使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顺利理解了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我用同一支锡制牙膏壳,先做成盒状放入水中,牙膏壳漂浮于水面,然后把牙膏壳挤成一团放入水中,结果牙膏壳沉底,通过对比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对比学习不但使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学习掌握起来十分容易,而且印象更加深刻,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三、类比法

类比是指在新事实与已知事物间具有相似的方面作比较。它能启发和开拓我们的思维,能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是提出科学假设和探索新理论的重要途径,它对物理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对学生物理的学习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教材中用橡皮绕绳运动与月亮绕地球运动作类比引入引力;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将电压类比为水压来认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很抽象,规律的总结也不容易理解,课本中用蚂蚁沿着电流爬行说“N极就在我的左边”,猴子用右手把螺线管夹在腋下,说“如果电流沿着我右臂所指的方向,N极就在我的前方”来类比……这样把晦涩难懂的理论具体化,学生被生动的图像和有趣的类比所吸引,学习物理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效果是明显的。

四、变抽象为具体和理想化法

变抽象为具体指分析概括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与熟悉的事物或知识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含义。例如大气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大气压产生的现象来认识它。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电流时,对导体中有电流时产生的一些现象(如小灯泡发光,发热)来确定是否有电流通过;在研究大气压的值时,用水银柱高所产生的压强来研究大气压;由小磁针N、S极指向偏转,可以知道磁场的存在、强弱和方向;通过扩散现象,可以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等等,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科学的理想化绝不是无根据的幻想,而是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超现实的认识。客观存在的复杂事物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处于多种条件下,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并不是所有性质和条件都起同样重要的作用。我们为了能更加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某一性质才使用理想化这一分析问题的方式。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教师必然要忽略一些次要性质,因此在实验探究时,应该对一些理想化条件加以限制。例如在杠杆一节的教学中,为什么使用的杠杆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直杆,用线把它的中心位置悬挂起来的目的又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会明确实验用的杠杆可以看作理想的轻质杠杆,杠杆只受到动力和阻力作用,这样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问题就简单化,很容易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理想实验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法则,对过程作进一步的分析、推理。伽利略通过对于一系列实验的分析,并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一推理为牛顿的第一定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教师运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认识理想化法的特点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在一定理想化条件下得出的规律,只在(或者非常接近)这些条件下适用。

3.初中物理现象常用科学方法研究 篇三

一、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

①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对象模型。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另外,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属于对象模型。

②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

③过程模型: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四、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五、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六、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4.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篇四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UIt=Pt=UQ (普适公式)

(5)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U1/U2=R1/R2 (分压公式)

(7)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 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5.初中物理公式考试精品 篇五

【力学部分】△1速度:V=S/t

v

2v1v2

v1v2

(等路程时)

vv1v

2(等时间时)

△2重力:G=mg△3密度:ρ=m/V



212(等质量时)

12

12

(等体积时)

△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

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7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当F浮>G物或ρ液<ρ物(下沉)

当F浮=G物或ρ液=ρ物(悬浮)

当F浮ρ物(上浮)

当物体悬浮或漂浮时,F浮=G物 △8杠杆平衡条件:

F1 L1=F2 L2

△9理想斜面:F/G=h/L△10理想滑轮:F=G/n

△11滑轮组拉力:F=(G+G动)/

n(竖直方向)

△12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3功率:P=W/t=FV△14功的原理:W手=W机△15实际机械:W总=W有+W

额外 △16机械效率: η=W有/W总

W有WGh

Fs

(滑轮组)

W总W有W额

W有

WG100%总

nF

W有WGh100%总

Fl

(斜面)

W有WGl1总

Fl100%2

(杠杆)

W有GhW总

Pt100%

(内燃机效率)η=W有⁄Q放=FS⁄mq △17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s=nh

n-(偶定奇动)(上算下不算)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

mΔt△2放热:Q放=Cm(t0-t)=CmΔ

t

3热值:q=Q/m

Q放mq

△4(燃气灶的效率)η= Q吸⁄Q放=cm(t-t0)△5热平衡方程:Q放=Q

△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 I=Q

电量

/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

○1Q=I2

Rt(普适公式)○2Q=UIt=Pt=UQ

电量

=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电流:I=I1=I2

2.电压:

U=U1+U2

U1/U2=R1/R2(分压公式)P1/P2=R1/R2(成正比)

△6并联电路:

①1.电流:I=I1+I2②2.电压:U=U1=U2

③ 1/R并=1/R1+1/R2④ [ R并=R1R2/(R1+R2)]

④I1/I2=R2/R1(分流公式)⑤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①I1/I2=U1/U2

②P1/P2=I1/I2③P1/P2=U1/U2

△8电功: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W=UIt=Pt=UQ(普适公式)△15家庭电路电压:220V○2W=I2

Rt=U2

t/R(纯电阻公式)

△16单位换算:

△9电功率:

1.1m/s=3.6km/h ○1P=W/t=UI(普适公式)2.1g/cm3

=103

kg/m3

○2P=I2

R=U2

/R(纯电阻公式)3.1kw•h=3.6×106

J15、电流定义式:I=Q/t(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

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1/R=1/R1+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

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

Q=I2

Rt=U2

t/R=UIt=Pt=UQ=W电

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

P=P1+P2+ P3……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

m/s(真空

中)

△2声速:V=340m/s(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 1.01×105

Pa

△6水的密度:ρ=1.0×

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

J/(kg•℃)

△10元电荷:e=1.6×10-19

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

6.初中物理重点公式及其变形总结 篇六

1)v=ss1m/s s=vt,t=;1m/s=3.6km/h,1km/h=tv3.6

mGmm=ρV,V=;G=mgm=(g=9.8N/kg,g=10N/kg)Vρg

FFF=PS,S=;P液=ρ液gh SP

液2)ρ=3)压强:P=4)称重法:F浮=G物体在空气中-G在液体或气体中;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

5)F1L1=F2L2,F=V液g;物体悬浮或漂浮:F浮=G物 11G物G物G物=nF,n=;当不计摩擦和绳重时 F=(G物+G滑轮)G物=nF-G滑轮,G滑轮=nF-G物 Fnn

ss6)s=nhn=,h=;v绳=n·v物; hh

W总W总W有用W有用7)W总=FsF=,s=;W有用=GhG=,h=;1J=1N·m sFhG

WWPP8)P=W=Pt,t=;P=FvF=,v=;1W=1J/s tPFv

9)W总=W有用+W额外 W有用= W总-W额外,W额外= W总-W有用;η=W有用W有用×100% W有用=η·W总,W总= W总η

10)Q吸=cm(t-t0)m=Q吸Q吸Q吸Q吸Q吸,t=+t0,t0=+t;V=;Q放=cm(t0-t);η=×100%Q吸=Q放·η,c(tt0)cmcmqQ放

Q放=P有用Q吸P有用,W总=Q放=mq;η=×100%P总=,P有用=P总×η;W有用=Q 吸=cmΔt,W总=W电=UIt=Pt。P总ηη

3000r=1kW·h=3.6×106J;r=1 kW·h×3000r/kW·h=3000r;1kW·h=3.6×106J。3000r/kW·h

1111=++…+ R1R2RnR并11)W电能表=12)串联:I=I1=I2…=In,U=U1+U2…+Un,R串=R1+R2+…+Rn;并联:I=I1+I2…,U=U1=U2…,UUWU2

2U2

2U2实U2

2U2实13)I=U=IR;W=UIt=Pt=t=IRt;P==UI==IR;R=,P实=;纯电阻Q=W=UIt=t=IRt R=,RItRRRRP实

14)v=λfλ=1λλvv1,f=;f=fT=1,T=;v=λ=vT,T= λvTTff

7.初中物理常用公式 篇七

D代表拟配药物的剂量, 单位mg;

W代表病人体重, 单位kg;

V代表药物容量, 恒定为50 mL;

计算公式:D=W×3。

(1) 配制方法:

将拟配药量D用N.S稀释成50 mL;泵速设定:按拟配药剂量“等数”设定泵速, 那么拟用药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所需的微克数就等于泵速的每小时毫升数。

举例:1位体重为60 kg的病人, 拟按3 μg/ (kg·min) , 泵入多巴胺;

则:D=60×3=180 mg, 将180 mg多巴胺用NS稀释成50 mL, 以3 mL/h泵入即可;如担心药量大造成浪费, 可把D和V同时减半, 甚至减到1/3、1/4等。

(2) 对于泵入药剂量更小的药如硝普钠 (SNP) 、副肾素, 则D=W×0.3 (或0.03) 。

举例:1位体重为50 kg的病人, 拟按0.5 μg/ (kg·min) 泵入SNP,

则:D=50×0.3=15 mg, 用N.S稀释成50 mL, 以5 mL/h泵入即可。

举例:1位体重为10 kg的患儿, 拟按0.05 μg/ (kg·min) 泵入副肾素,

则:D=10×0.03=0.3 mg, 用N.S稀释至50 mL, 以5 mL/h泵入即可。

(3) 对于必须严格控制容量负荷的婴幼儿, 可在V不多的情况下, 成倍提高D∶

D=W×6, 那么, 拟用药剂量就是泵速的2倍。

举例:一个5 kg的婴儿, 拟泵入多巴酚丁胺6 μg/ (kg·min)

则:D=5×6=30 mg, 用N.S稀释至50 mL, 以3 mL/h泵入即可。

总而言之, 在临床工作中, 可根据实际需要, 灵活应用该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8.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篇八

一、 化归为特殊数列:等差(比)数列

例题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12,an=-2SnSn-1(n≥2),求an.

分析 关于通项an与Sn的关系式,常用an=S1,n=1Sn-Sn-1,n≥2, 将其转化为Sn的递推式,或转化为an的递推式,本题适宜转化为Sn的递推式。

解 当n≥2时,由题设得Sn-Sn-1=-2SnSn-1,得1Sn-1Sn-1=2,

即1Sn是以1S1=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1Sn=2+(n-1)•2=2n,即Sn=12n,n∈N*,

于是当n≥2时,an=-2SnSn-1=-2•12n•12(n-1)=-12n(n-1),∴an=12,n=1,-12n(n-1),n≥2. 

点拨 类似地,递推式an+1=banaan+b(b≠0),可变形为1an+1-1an=ab,可知1an成等差数列。

例题2 已知a1=2,点(an,an+1)在函数f(x)=x2+2x的图象上,其中n=1,2,3,….求数列{an}的通项.

分析 将点的坐标代入函数关系式,便可得an的递推关系式。

解 由已知得an+1=a2n+2an,所以an+1=(an+1)2-1,即an+1+1=

(an+1)2,

因为a1=2,所以an+1>1.两边取对数,得lg(an+1+1)=2lg(an+1),令lg(an+1)=bn,得bn+1=2bn,n∈N*,所以{bn}成等比数列,所以bn=2n-1lg3,即lg(1+an)=2n-1lg3,所以an=32n-1-1.

点拨 一般地,递推式an+1=aqn(q≠0,0

二、 化归为常见基本型

(1) an+1=an+f(n)型;

(2) 若f(n)是常数,则递推式an+1-an=d,数列{an}为等差数列;

(3) 若f(n)是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则递推式an+1-an=kn+b(或an2+bn+c)符合叠加法的特征.

例题3 数列{an}中,a1=2,an+1=an+cn(c是常数,n=1,2,3,…),且a1,a2,a3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1) 求c的值;

(2) 求{an}的通项公式.

解 (1) c=2.过程略;(2) 当n≥2时,由于a2-a1=c,a3-a2=2c,…,an-an-1=(n-1)c,叠加得an-a1=[1+2+…+(n-1)]c=n(n-1)c2.又a1=2,c=2,故an=2+n(n-1)=n2-n+2(n=2,3…),当n=1时,上式也成立.所以an=n2-n+2(n=1,2,…).

三、 化归为特殊型

(1) an+`1=qan+f(n)(q为常数,q≠0且q≠1)型;

(2) an+1an=mn+bk(mn+c)k(k≠0,m≠0,b-c=pm,p∈Z)型、an+1an=kn(k≠0)型

或an+1an=kmn(k≠0,m>0且m≠1)型.

例题4 已知数列{an},a1=1,an+1=2an+3n,n∈N*,求通项公式an.

解 设an+1+x•3n+1=2(an+x•3n),得an+1=2an-x•3n,比较系数,得:-x•3n=3n,即x=-1.

所以an+1-3n+1=2(an-3n),又a1-3=-2,所以数列an-3n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n-3n=-2•2n-1,即an=3n-2n,n∈N*.

点拨 本题防止把an+1+x•3n+1=2(an+x•3n)设成an+1+x=2(an+x)。

例题5 已知数列{an},a1=1,an > 0,n+1a2n+1-na2n+an+1an=0,n∈N*,求通项an.

解 由n+1a2n+1-na2n+an+1an=0得: [(n+1)an+1-nan](an+1+an)=0,因为an>0,所以an+1+an>0,所以(n+1)an+1-nan=0,得:an+1an=nn+1.所以an=1×12×23×34×…×n-1n=1n.

以上介绍的求数列通项公式较为常见,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有很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希望同学们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能注意积累,灵活掌握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牛刀小试

1. 已知数列{an}满足a1=3,2an-an+1=n(n+1),n∈N*,求通项an.

2.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3n-1+an-1(n≥2).求{an}的通项公式.

3. 已知数列{an},a1=1,an+1=2an+3,n∈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4.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3an-1+3n,n≥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5.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a1+2a2+3a3+…+(n-1)an-1(n≥2),求

{an}的通项公式.

【参考答案】

1. an=1+2n.(提示:an+1-an=2n+1-2n,叠加相消)

2. an=3n-12.(提示:an-an-1=3n-1(n≥2),叠加即可,注意讨论n=1)

3. an=4•2n-1-3,n∈N*.(提示:令an+1+t=2(an+t),计算出t=3即可得等比数列)

4. an=3nn-23,n∈N*.(提示:此题和例题4的解法有区别,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n得:

an3n=an-13n-1+1,得数列an3n为等差数列)

5. an=1,n=1,n!2,n≥2. 提示:当n≥2时an=a1+2a2+3a3+…+(n-1)an-1,① 

当n≥3时an-1=a1+2a2+3a3+…+(n-2)•an-2,②

两式相减,得an-an-1=(n-1)an-1,显然an-1≠0,则anan-1=n,得a3a2=3,a4a3=4,…,an-1an-2=n-1,

又a2=a1=1,所以an=a2•a3a2•a4a3•…•an-1an-2•anan-1=1×3×4×…×(n-1)×n=n!2,n∈N*,n≥2,

所以an=1,n=1,n!2,n≥2. 

9.常用力学公式总结 篇九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力矩:M=FL(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滑动摩擦力: f=μN

说明 :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b、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f静大小范围: O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Vg(注意单位)

6、浮力: F=

7、万有引力: F=GmM/r²

(1). 适用条件(2).G为万有引力恒量

(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 R一天体半径 g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GmM/r²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8、库仑力:F=K(适用条件)

9、电场力:F=qE(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V)方向一左手定公式:f=BqV(B(2)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I)方向一左手定则公式:F= BIL(B

Fy = m ayFx = m ax 

11、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一性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Vt2 - V02 = 2as(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 = A S a t B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2;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

s = 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移之差为一常数:

13、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

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

(1)上升最大高度: H =(2)上升的时间: t=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一 g t2 Vt = Vo一g t Vt2 一Vo2 = 一2 gS(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R=2 f R= 角速度:线速度: V=

向心加速度:a = 2 f2 R

向心力: F= ma = m 2 R= m m4 n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 Vo =Vyctg = Vy = Votg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tg

y Vo Vy = VsinV = Vo = Vcos

vo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x)在Vo、Vy、V、X、y、t、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vy v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合t = mv’ 一mv(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p2=Op1 +p2 或p1 =一公式: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8 功 : W = Fs cos(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

重力势能:Ep = mgh(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Ek = Ek2 一Ek1 = 2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公式: W合=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Ek增Ep减 = 公式: mgh1 + 或者功率: P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

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一KX 加速度:a = 一

单摆周期公式: T= 2(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10.水处理常用换算公式 篇十

丈 1丈=10尺=3.3333...m,1m=0.3丈 中国 尺 1尺=10寸=0.3333...m,1m=3尺 中国 寸 1寸=10分=0.0333...m,1m=30寸 中国 分(市)1分=0.00333...m,1m=300分 中国 米 m 基本单位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千克平方米 kg·m2 1kg·m2 盎司平方英寸 oz·in2 1oz·in2=1.8290*10-5kg·m2 磅平方英寸 lb·in2 1lb·in2=2.92640*10-4kg·m2 磅平方英尺 lb·ft2 1lb·ft2=0.0421401kg·m2 质量流量;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磅每秒 lb/s 1lb/s=0.453592kg/s 磅每分 lb/min 1lb/min=7.55987*10-3kg/s 磅每小时 lb/h 1lb/h=1.25998*10-4kg/s 磅勒格每秒 slug/s 1slug/s=14.5939kg/s 磅勒格每分 slug/min 1slug/min=0.243232kg/s 磅勒格每小时 slug/h 1slug/h=0.00405386kg/s 英吨每小时 Ukton/h 1Ukton/h=0.282235kg/s 美吨每小时 Uston/h 1Uston/h=0.251996kg/s

运动粘度,热扩散率;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斯托克斯 St 1St=10-4m2/s 厘斯 cSt 1cSt=10-6m2/s 二次方英寸每秒 in2/s 1in2/s=6.4516*10-4m2/s 二次方英寸每小时 in2/h 1in2/h=1.79211*10-7m2/s 二次方英尺每秒 ft2/s 1ft2/s=9.2903*10-2m2/s 二次方英尺每小时 ft2/h 1ft2/h=2.58064*10-5m2/s

应力、压强、压力;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磅达每平方英尺 pdl/ft2 1pdl/ft2=1.48816Pa 磅力每平方英寸 lbf/in2 1 lbf/in2=144 lbf/ft2=6894.76Pa 磅力每平方英尺 lbf/ft2 1 lbf/ft2=47.3880 kPa 英吨力每平方英寸 tonf/in2 1tonf/in2=2240 lbf/in2=1.54443*107Pa 英吨力每平方英尺 tonf/ft2 1tonf/ft2=2240 lbf/ft2=1.07252*105Pa 短吨力每平方英尺 sh tonf/ft2 1sh tonf/ft2=2000 lbf/ft2=95760.5Pa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毫米汞柱 mmHg 1mmHg=133.322Pa 在0℃时 毫米水柱 mmH2O 1mmH2O=9.80665Pa 英寸汞柱 inHg 1inHg=3386.39Pa 在0℃时 英寸水柱 inH2O 1inH2O=249.082Pa 在3.98℃时 英尺水柱 ftH2O 1ftH2O=2988.98Pa 在3.98℃时 托 Torr,mmHg 1Torr=1mmHg=133.322Pa 工程大气压 at,kgf/cm2 1at=98066.5Pa 标准大气压 atm 1atm=760mmHg=101325Pa 盎司力每平方英尺 ozf/ft2 1ozf/ft2=2.99252Pa 磅达每平方英寸 pdl/in2 1pdl/in2=214.296Pa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帕(斯卡)Pa,N/m2 基本导出单位 兆帕 MPa 1MPa=106Pa =N/mm2 吉帕 GPa 1GPa=1000 MPa=109Pa 千帕 kPa 1kPa=1000Pa 达因每平方厘米 dyn/cm2 1dyn/cm2=0.1Pa 皮兹 pz 1pz=1000Pa 巴 bar 1bar=0.1MPa=106dyn/cm2 千克力每平方厘米 lat,kgf/cm2 1kgf/cm2=98066.5Pa 千克力每平方米 kgf/m2 1kgf/m2=9.80665Pa 吨力每平方米 tf/m2 1tf/m2=9806.65Pa

线密度;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千克每米 kg/m 基本导出单位

旦、旦尼尔 den 1den=0.111112*10-6kg/m 磅每英寸 lb/in 1lb/in=17.8580kg/m 磅每英尺 lb/ft 1lb/ft=1.48816kg/m 磅每码 lb/yd 1lb/yd=0.496055kg/m 磅每英里 lb/mile 1lb/mile=2.81849*10-4kg/m 英吨每英里 ton/mile 1ton/mile=0.631342kg/m 英吨每码 ton/yd 1ton/yd=0.00111116kg/m

温度;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华氏度 °F 5/9K 兰氏度 °R 5/9K 开氏度 °K 1K 度 deg 1K

体积容积;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美配克 pk 1pk=8dry qt=8.80976L 美蒲式耳 bu 1bu=4pk=35.2391L 美干品脱 US dry pint 1US dry pint=0.550610L 美干夸脱 dry qt 1dry qt=1.10122L 美干桶 bbl(dry)1bbl(dry)=7056in3=115.627L 板英尺 board foot 1board foot=128ft3=3.62456m3 考得 cord 1cord=128ft3=3.62456m3 美干加仑 US dry gallon 1US dry gallon=0.125bu=4.40488L 小桶 firkin 1ferkin=34.0687L=72 liq pt 升(立方分米)L、l、dm3 1L=0.001m3 基本导出单位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美米宁 US minim 1USminim=0.0616115cm3 英加仑 UK gal 1UKgal=4UKqt=4.54609L 配克 peck 1peck=2UKgal=9.09218L 蒲式耳 bushel 1bushel=4pecks=36.3687L 美液打兰 UK fl dr 1UK fl dr=60UK min=3.55163cm3 美液盎司 US fl oz 1Us fl oz=8fl dr=0.0295735L 美及耳 gi 1gi=4US fl oz=0.118294L 美液品脱 liq pt 1liq pt=4gi=0.473176L 美液夸脱 liq qt 1liq qt=1liq pt=0.946353L 美加仑 US gal 1USgal=4liq pt=3.78541 dm3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立方米 m3 1m3=0.0015亩=0.0069444...in2 基本导出单位 立方英尺 ft3 1ft3=1728in3=0.0283168m3 立方码 yd3 1yd3=27ft3=0.764555m3 立方英寸 in3 1in3=1.63871*10-5m3 英米宁 UK min 1UKmin=0.0591939cm3 英液打兰 UK fl dr 1UK fl dr=60UKmin=0.00355163L 英液盎司 UK fl oz 1UK fl oz=8UK fl dr=0.0284131L 及耳 gi 1gi=5UK fl oz=0.142065L 英品脱 UK pt 1UKpt=4gi=0.568261L 英夸脱 UK qt 1UKqt=2UKpt=1.13652L

体积流量;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石油桶每秒 158.987*10-3m3/s 石油桶每分 2.64979*10-3m3/s 石油桶每小时 0.0441631*10-3m3/s 立方英寸每秒 in3/s 1in3/s=16.38710*10-6m3/s 立方英寸每分 in3/min 1in3/min=0.273118*10-6m3/s 立方英寸每小时 in3/h 1in3/h=4.55196*10-9m3/s 立方英尺每秒 ft3/s 1ft3/s=0.0283168*m3/s 立方英尺每分 ft3/min 1ft3/min=0.471947*10-3m3/s 立方英尺每小时 ft3/h 1ft3/h=7.86579*10-6m3/s 立方码每秒 yd3/s 1yd3/s=7.64.555*10-3m3/s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立方码每分 yd3/min 1yd3/min=12.7426*10-3m3/s 立方码每小时 yd3/h 1yd3/h=0.212376*10-3m3/s 英加仑每秒 Ukgal/s 1Ukgal/s=4.54609*10-3m3/s 英加仑每分 Ukgal/min 1Ukgal/min=7.57682*10-5m3/s 英加仑每小时 Ukgal/h 1Ukgal/h=1.26280*10-6m3/s 美加仑每秒 Usgal/s 1Usgal/s=3.78541*10-3m3/s 美加仑每分 Usgal/min 1Usgal/min=0.0630902*10-3m3/s 美加仑每小时 Usgal/h 1Usgal/h=1.05150*10-6m3/s 质量;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克 g 1g=0.001kg 千克(公斤)kg 基本计量单位 毫克 mg 1mg=10-6kg 吨 t、T 1t=1000kg 生活中,质量常称为重量。原子质量单位 u 1u=1.6605655*10-27kg 克拉(米制)metric carat 1metric carat=2*10-4kg 公担 q 1q=100kg 磅 lb 1lb=16oz=0.45359237kg 盎司 oz 1oz=16dr=28.3495g 打兰 dr 1dr=1.77185 g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格令 gr 1gr=0.06479891 g 英石 st 1st=14 lb=6.35029kg 夸特 qr、qtr 1qr=28 lb=12.7006kg 英担 cwt 1cwt=112 lb=50.8023kg 短担 sh cwt 1sh cwt=100 lb=45.3592kg 长担 1长担=112 lb=50.8023kg 英吨 ton 1ton=2240 lb=1016.05kg 短吨 sh ton 1sh ton=2000 lb=907.185kg 长吨 long ton 1long ton=2240 lb=1016.05kg 斯克鲁普尔 scr 1scr=20gr=1.29598g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盎司(药衡)ap oz 1ap oz=480gr=31.1035g 盎司(金衡)oz tr(英)、oz t(美)1oz tr==480gr=31.1035g 磅(金衡)pound troy 1pound troy=5760gr=0.373242kg 打兰(药衡)ap dr 1ap dr=3scr=3.88793g 英化验吨 UK assay ton 1UK assay ton=32.667g 美化验吨 US assay ton 1US assay ton=29.166g 斯勒格 slug 1slug=14.5939kg 国际谷物蒲式耳 inter.Corn bushel 1international lb=27.2155kg 道尔登 dalton 1dalton=1u=1.66057*10-27kg 本尼威特、辩士重 dwt 1dwt=24gr=1.55517g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吉磅 geepound、slug 1geepound=14.5939kg 担(市)1担=100斤=50kg 斤 1斤=10两=0.5kg 两 1两=10钱=0.05kg

Corn bushel=60 钱 1钱=10分=0.005kg 分(市)1分=0.001斤=0.0005kg 磅每秒 lb/s 1lb/s=0.453592kg/s 磅每分 lb/min 1lb/min=7.55987*10-3kg/s 磅每小时 lb/h 1lb/h=1.25998*10-4kg/s 磅勒格每秒 slug/s 1slug/s=14.5939kg/s 名称 符号 换算关系 备注

11.浅谈物理公式中“=”的意义 篇十一

关键词:物理公式;等号;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8(S)-0019-2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清楚地解析定理、定律以及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公式中“=”的意义,让学生明白“=”的真正涵义,应该说是很有好处和十分必要的。下面就物理公式中“=”的意义,谈一些认识。一般说来,物理公式中的“=”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1)“=”最基本的意义是表明等式两边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相等,即纯粹的数学意义。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

表明系统末态机械能与初态机械能在数值上相等。任何一个物理公式都具有这种意义,日常计算和换算等式中的“=”反映的也都是这种意义,例如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另外,有些物理公式中的“=”在表示等值关系的同时,还具有更丰富的物理含义。例如,如果等式两端联系的表达式为矢量式,则公式中“=”也同时反映等式两边物理量方向相同的关系。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该定律的表达式

不仅表明系统末态动量与初态动量在数值上相等,同时表明它们的方向相同。

(2)反映不同物理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类似于数学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一条直线的数学方程为y=ax+b,其因变量y随自变量x变化而变化),表现为一种因果关系。物理公式中有许多就是表现的这种关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

该等式不仅表明加速度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而且反映了加速度是由物体所受的力引起的,或者换句话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再如动能定理

这一公式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改变了物体的动能,动能变化是由合外力做功引起的,并可由合外力的功来量度。

对物理公式中“=”的理解,除以上三种意义外,还应注意“=”联系的物理量的特征,如果等式一边的物理量为状态量(与时刻对应),则等式另一边的物理量也一定为状态量;同样,如果等式一边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间对应),则等式另一边的物理量也一定为过程量。前者如动量守恒定律

等式两边均为状态量;后者如动量定理I=Δp,其中的合力冲量与动量的变化量,都只能存在于一段时间内,两个物理量均为过程量。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物理公式中“=”的不同意义,对于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这个等式实际隐藏的概念,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理定理、定律以及物理量的本质并加以灵活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2]浙江省教育学会. 高中物理方法教育研究.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栏目编辑黄懋恩)

12.HR_常用公式分析 篇十二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

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

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备注:

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成本效用评估: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劳社部发[2008]3号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13.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 篇十三

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

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

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

2、人均劳动生产力

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

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

3、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

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

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

4、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

5、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计算公式

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

6、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计算公式

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

7、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

计算公式

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

8、人均招聘成本

计算公式

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

9、离职率(主动)

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

计算公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

HR最常用的六大类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招聘入职率

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月员工离职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月员工新进率

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月员工留存率

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月员工损失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月员工进出比率

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个人出勤率

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加班强度比率

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人员出勤率

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人员缺勤率

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月薪工资

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月计件工资

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平时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法定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人力资源费用率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人均人工成本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人工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人事统计常用公式

培训出勤率

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新晋员工比率

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补充员工比率

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离职率

(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异动率

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人事费用率

(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招聘达成率

(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人员编制管控率

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人员流动率

(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离职率

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员工进入率

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离职率

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每天工资

月固定工资/21.75天

当月应得工资

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五、其他公式

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日天数C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C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六、成本效用评估公式

总成本效用

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

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

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

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招聘收益成本比

14.初中物理常用公式 篇十四

例1 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和L,支架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1所示.开始时OA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A.A球的最大速度为2gL

B.A球速度最大时,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最小

C.A、B两球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

D.A球速度最大时,两直角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解析 直角支架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A、B两球瞬时角速度ω总相同,线速度v=ω·r,即v∝r,选项C正确;支架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系统重力势能减少最大时,系统动能增加量最大.设支架系统顺时针旋转θ时,如图2所示,此位置时系统重力势能减少量为

ΔEp↓=mg·2Lsinθ-2mg·L(1-cosθ),

即ΔEp↓=2mgL(sinθ+cosθ-1),

根据正弦型“和角”公式的逆运算,

ΔEp↓=2mgL·[2(12sinθ+12cosθ)-1],

即 ΔEp↓=2mgL·[2(cos45°sinθ+sin45°cosθ)-1]=2mgL·[2sin(θ+45°)-1].

由此可以看出当θ=45°时,系统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取得最大值,为ΔEpmax↓=2(2-1)mgL;那么系统动能增加量最大,且相等

ΔEk↑=12·2mv2B+12m(2vB)2=3mv2B

=ΔEpmax↓=2(2-1)mgL,

得vB=2(2-1)3gL,

vA=22(2-1)3gL.

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D正确.

析评 系统机械能守恒,列出方程,符合正弦型和角公式,系统顺时针旋转45°重力势能减少最多,系统动能增加最大,即按正弦函数“和角”公式运算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 惯性系中加速运动的乒乓球的加速度按正弦型和角公式化简,得到惯性系球拍与水平面的夹角(倾角)

例2 (2012年重庆)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比赛距离为s.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拍中心,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0时,再以v0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拍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保持球拍的倾角为θ0,如图3所示.设球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求:(1)求空气阻力大小与球速大小的比例系数k;

(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θ随速度v变化的关系式;

(3)整个匀速跑阶段,若该同学速度仍为v0,而球拍的倾角比θ0大了β并保持不变,不计球在球拍上的移动引起的空气阻力变化,为保证到达终点前球不从球拍上距离中心为r的下边缘掉落,求β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 (1)如图4所示,球拍在匀速运动阶段有kv0=mgtanθ0,得比例系数k=mgtanθ0v0.

(2)如图5所示,球拍在加速阶段,取相同加速度的物体为非惯性参考系,加上惯性力f*=ma,空气阻力Ff′=kv,则Ff′+f*=mgtanθ,即kv+ma=mgtanθ,即

v=1k(mgtanθ-ma),

由比例系数k=mgtanθ0v0得v=v0(gtanθ-a)gtanθ0.

(3)球拍倾角为θ0+β,以速度v0匀速跑阶段,乒乓球在球拍这个惯性系中沿球拍表面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球拍沿比赛轨道以速度v0匀速运动到终点时,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动位移x≤r,需要时间t=sv0-v02a.在球拍参考系中,乒乓球运动的加速度

a′=gsin(θ0+β)-kv0-cos(θ0+β)m,

由比例系数k=mgtanθ0v0,

得a′=gsin(θ0+β)-gtanθ0cos(θ0+β);

整理得a′=g1+tan2θ0(11+tan2θ0sin(θ0+β)-tanθ01+tan2θ0cos(θ0+β)

=g1+tan2θ0sin(θ0+β-α).

如图7所示,角α=arctan(tanθ0)=θ0,

所以a′=g1+tan2θ0sinβ,

即在球拍上乒乓球的位移x=12a′t2≤r,

即12g1+tan2θ0sinβ(sv0-v02a)2≤r,

sinβ≤2rv20g(sv0-v02a)21+tan2θ0=2rcosθ0g(sv0-v02a)2.

析评 乒乓球的加速度的表达式是关于球拍倾角增量的函数,就表达式进行化简,来确定球拍倾角的具体值,得到加速度的具体值是题设的绝妙之处,也是解题的最佳方法.

3 沿斜面向上運动的小木块的加速度a=-g(sinθ+μcosθ),位移x=v202a存在极小值

例3 如图8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若让该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每次都以v0的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θ的改变,小木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当θ角满足什么条件时,小木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

解析 (1)由平衡态知μ=tan30°=33;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小木块向上运动时,加速度为

a=-g(sinθ+μcosθ),

由公式2ax=v2-v20,

知小木块上滑的位移 x=v202a=v202g(sinθ+μcosθ);

即 x=v202g(sinθ+μcosθ)

=v202g1+μ2(11+μ2sinθ+μ1+μ2cosθ),

又μ=tan30°,

因此x=v202g1+μ2sin(θ+30°),

所以xmin=v202g1+μ2=3v204g.

析评 此情况下,小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存在极大值,与动摩擦因数μ有关,位移与加速度有关,可见位移大小由动摩擦因数μ决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学校法制讲座讲话稿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