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

2024-08-28

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精选8篇)

1.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 篇一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高中生心理训练之自我意识辅导

课程设计:Andrew 学号:2008******* 年级专业:20XX级英语2班

一.教学理念

1.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发展自我认同和逐步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的首要任务,是否拥有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同一性体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成熟的标志,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适应。自我认同时能够接纳适应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角色,并对个人未来的生涯发展拥有具体的目标。

2.体验式教学法: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己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所讲授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心理学范畴的“体验”——指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的情感。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是指主体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情感、获得认识。

包括实践体验(指主体在实践上亲身经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和心理体验(指主体从心理上对他人或自己以前的“亲身经历”重新进行体验)。

二.教学对象及分析 1.教学对象:高中生

2.教学对象分析:本次课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随着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对权威的认同不再是无条件的。这就导致他们处于既依赖又独立、既认同又批判的心理冲突之中。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经常有遇事敏感、冲动、自卑、消极、喜怒无常的表现。也经常会有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神不宁的样子。面对学生们的这些不正常现象,教师有必要及时查找原因,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从普遍的反应出的情况可以知道,很多学生一方面沉浸过去的辉煌中,一方面对现状和未来非常担忧,有些同学已经产生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程度的焦虑;还有一些学生还感觉没有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缺乏明确目标,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学生中因为不能理性认识自己,而存在盲目乐观的和过分悲观乃至自卑的都有一定的比例。

所以,如果不能很好的认识自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我,那么高中三年必然过的很迷茫,辛苦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情绪状态很容易受考试等事情影响而很难调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以及与他人和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2.教会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心理测试、他人评价等方式更好地再认自我,并适当调整自我。

3.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学会认识自我,进而完善自我并通过认识自我与接纳自我实现心理健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多种方法更好更全面的认识自我

难点:如何让学生有所感悟,让学生在学习,反思的过程中升华自己,并且针对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制定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照镜子:在课室的门口摆上一面全身镜,在每个学生进入课室的时候让他们都在镜子前面照一照病观察他们的反应,一次来对每个人的性格做一个大致的了解。等所有人都经历次环节之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将课程带入今天的授课主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问题一: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问题二: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问题三: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2.理论知识讲解

“自我”即: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觉察、自我认识等,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即认识自己的所有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

状况(如性格、能力等),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良好的自我意识标准:真实的自我接纳、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恰当的自我控制、持续的自我发展

乔哈里窗理论:

认识自我的形式有很多种,自省、心理测试、他人评价是几种常见的方法。自省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自我评价;心理测试在现代也被经常使用,如自我认同度测试、性格内外向测试、投射测试等(画树、作品分析、墨迹测试);而他人评价就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客观认识自我,如沟通分享、谈谈议议活动。

3.课堂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完成下列句子。我是。。。

我的同学认为我。。。

那些真正了解我的人认为。。。我的理想是。。。我最厌恶自己的。。。我最欣赏自己的。。。我最大的财富是。。。我最遗憾的是。。。我最大的成就是。。。我最欣赏的行为是。。。我最欣赏的态度是。。。我觉得自己。。。最有天赋。与他人相比,我认为我是。。。我要用我的大部分生命。。。

主题活动二:谈谈议议

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主题活动一中的实际情况讨论一下几个问题,问题如下:

1.对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是如何看待的?

2.当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对待的,是虚心接受、不屑一顾或是厚着脸皮不承认?

3.对自我的理解以及打算如何认识自我。

主题活动三:我是一棵怎样的树

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然后把这棵树在纸上画出来。

教师根据理论与经验从树与纸张的比例、树干、树冠、树型、细节等角度简要分析学生性格。

主题活动四:心理测试——自我认同感测试 问题:

----

1、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2、别人总是改变他们对我的看法;

----

3、我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

----

4、我不能肯定某些东西在道义上是否正确;----

5、大多数人对我是哪类人的看法一致;----

6、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很适合我;----

7、我的价值为他人所承认;

----

8、当周围没有熟人时,我感到能更自由地成为真正的我自己;----

9、我感到自己生活所做的事情并不真正值得;----

10、我感到我对我生活的集体适应良好;----

11、我为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感到骄傲;

----

12、人们对我的看法与我对自己的看法差别很大;----

13、我感到被忽略;----

14、人们好像不接纳我;

----

15、我改变了自己想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的想法;----

16、我不太清楚别人怎么看我;----

17、我对自己的感觉改变了;

----

18、我感到自己是为了功利的考虑而行动或做事;----

19、我为自己是我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一分子感到骄傲。评分标准和要求: 1=完全不适用

2=偶尔适用,或者基本不适用 3=常常适用 4=非常适用

记分时,先把1、2、4、8、9、12、13、14、15、16、17、18题的回答结果转换一下,如选择的是1,就打4分;选择2,打3分;选择3,打2分;选择4,打1分。其他问题则保持不变。然后把19个问题回答的得分相加。

如果你的得分明显低于56,则表明你的自我认同感还处于发展和形成阶段;如果你的得分明显高于58,则表明你的自我认同感发展良好。

六.教学评价

该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前后呼应、环环相扣。从引入环节的照镜子

到主题活动的完成句子、画树、谈谈议议、心理测试等主题活动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自己,而这种体验与感悟也正是提升自我意识的几种主要途径。能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七.参考资料

1.自我认同感测试:(选自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的《人格心理学》第84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作者:邱勇强

3.健康心理和谐参与——浅议参与体验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何秀兰

4.不做小火山——“深度体验”式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作者:陈书黛

XXXXX大学 20XX级Andrew 二○XX年XX月XX日

2.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和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大学生就业成了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各高校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 同时大学生就业指标又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招生与发展, 如何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就业工作, 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就业模式转化, 就业思路走创新创业之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与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并且深受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兴起于美国, 20世纪80年代, 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发展, 这些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创业活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统计, 1990年后师生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 1994年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销售额达2, 320亿元, 而硅谷60%以上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和师生创办的。[1]而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挑战杯”, 才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只偏重于引导学生如何适应工作岗位、指导学生如何准备简历、帮助学生总结求职经验等层面, 是一种被动的就业教育模式。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识也不是很浓, 加之社会上不能很好提供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创业被大学生狭义认为就是开个店当个小老板, 从思想上还没有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与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还未真正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 其现实效果不明显。因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培养创办实体的大学生, 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大学生。[2]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点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教育,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 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具体来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为教育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自主创业与择业, 培养学生洞察社会需求的能力, 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创精神, 引导学生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 这些目标的实现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围绕以上项目与内容开展。

三、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内涵

素质拓展训练英文名“Outward Bound”, 其寓意为“一艘孤独的小船, 离开平静的港湾, 去迎接暴风骤雨的考验”。素质拓展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 当时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 后来, 以美国人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为理论基础, 拓展训练强调通过体验从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 以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的逐渐推广, 训练目标也由原来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大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在经济发达国家, 尤其被企业所重视, 是对企业员工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和培养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拓展训练通常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 精心设计包括水上、野外、场地、室内等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内容, 使受训者掌握一定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 开发其心智, 培养团队精神,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常见的项目有信任背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 课程中包括组织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领导能力等管理素质培养的专题教学项目。在西方社会早已把素质拓展体验式训练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的一种载体, 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

四、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特点

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 是借助于心理学、教育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 针对社会不同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教学方法新颖性, 在教学方法上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 其方法灵活, 载体新颖, 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是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尝试的一个过程。二是课程环节生动性, 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课程环节中体现了生动性, 每个课程项目都有历史故事和战争情境作为教学背景, 通过教师现场讲述, 让学生模拟当时的情景, 能很快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角色。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情境中的事物。学生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料, 但又必须马上运用所学知识和现场的工具进行思考, 做出反应, 加以解决, 在这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更深刻的体验。这对于封闭在书本、课堂里的大学生来讲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更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三是现场体验感悟性, 每个教学课程结束前, 学生要进行体验感悟, 学生从这个课程中体验到什么, 学到什么, 感悟到什么, 关键就是这种心灵的震颤所带来的思索。通过教师的回顾与分析, 学生的分享与体验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给学生带来的感受在心中生根、发芽、升华, 使学生将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的收获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中的这种感悟性学习恰好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学习, 而忽略了其内在精神升华的不足。四是学生个体实用性, 当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在与人沟通方面自我意识较强, 团队合作意识较薄弱。而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重点突出的是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从学生个人培养角度讲通过自我挑战和克服困难, 增强了学生的吃苦精神, 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从团队角度讲就是合理组织和运用好团队中的每一个资源, 团队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的科学性。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重点强调做中学, 学中体会, 体会中总结。侧重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学生通过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能很好地弥补自身的不足, 培养一种良好的与人沟通和团队意识。

五、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中除了传授创新创业技能知识外, 更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创新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这与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内容是一致的, 两者共同特点都是为培养学生具备某种素质与能力的教育:即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乐于奉献的精神、合作创新的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 把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理念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为载体, 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到素质拓展课程中。正确认识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在做中学的观点与素质拓展课程重点在于体验与分享, 这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两者都突出了实践与先行。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 从教育方法上起到了新颖的作用, 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 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

(二) 以素质拓展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素质拓展课程内容以围绕创新创业为主线展开, 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体验、感悟、分享三大环节的作用, 以挑战性和趣味性作为课程魅力的展示, 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在课程活动中把创新创业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素质拓展体验式课程有着灵活的教学方式, 可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需要调整授课计划。如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需要学生理解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时, 拓展课程可设计信任背摔、过沼泽和有轨电车等项目。如信任背摔从这个传统拓展项目中对学生个人和团队都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这个项目能使参加的学生明白个体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项目中个体做得再完美, 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撑和保护, 对个人来说一样是失败的。而对团队来说这时就是一份责任感, 如果团队中的成员不全力以赴, 也很难确保这个项目顺利完成。参加体验的学生不但要挑战自身的心理极限, 同时还要对团队的队员有充分的信任感, 让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是创新创业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观念。

六、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 有助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

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通过各种体验式项目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到项目中, 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与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同概念和内容。这与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一样,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身体各种器官都受到一定刺激, 这对学生接收和理解知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与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升华。

(二) 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为载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拓展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在于体验与分享, 学生在素质拓展体式教学中不但能学到创新创业知识, 还可以在拓展体验式教学中通过分享环节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能力, 加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 通过交流与分享发现他人的优点, 接受他人的观点, 在尊重和真诚的环境中, 学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变得简单、容易得多, 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体验式教学中每个项目中还带有明确的任务性和目标性, 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任务与目标, 加强了学生的任务目标管理的意识。学生在体验项目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分工, 同时对学生理解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有很大的帮助, 积极的反馈对帮助建立人际交往是很有效的, 在拓展体验式项目中有些项目学生是需要不断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 通过项目提高学生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保持平和的心态, 挑战自己, 战胜自己, 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七、结语

本文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 探讨与分析了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可行性。笔者认为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教学方式, 以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的课程来传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和欢迎, 更能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某个理念和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于“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几个认识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3.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 篇三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把体验价值放在第一位,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的教学形式。产品推销艺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具有特殊的优势,本文以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为着眼点,着重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产品推销艺术课程中的应用及创新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产品推销艺术课程;创新

一、体验式教学内涵及应用教学现状

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是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体验感知教学内容,并进行深化,形成思考,最终反馈实际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人性关怀可以经由教学过程而获得彰显和扩展。目前,体验式教学已经被不少学科采用而进入课堂,主要的方法是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课前的一些准备,进入情境或者实验分析,最后总结评价教学,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一套教学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进入情境,或者在情境中没有参与感知和体验,部分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和情境仍然流于形式,具体体验环节僵化与教学内容两张皮等。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由于课程本身的特點及内容不适宜开展情境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在体验过程中没有详细的设计,导致了所设计的问题和情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引发基本的情绪,所以出现了种种的困难和问题,使得体验式教学在方法和内容上没有足够拓展的空间。

二、体验式教学在产品推销艺术课程中的优势

产品推销艺术这门课程是综合类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注重宽基础、活模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的特点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性强,容易将推销理论知识贯穿其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职业认知(包括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的塑造,更侧重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出,产品推销艺术这门课程在课程特点及培养目标上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方法。因此,体验式教学结合该课程的发展具有特别的优势:产品推销课程以客户关系分析及推销理论展开,其中心就是客户体验,因此在现在市场营销理念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伴随营销思想的拓展,学生在课堂的体验之下,也体验到了客户关系的体验实质,这样更好地把握了现代营销理念的精髓,而对于教学而言,产品推销艺术的体验式教学,更容易把师生在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达成“我—你”关系,甚至是“市场—消费”关系。

三、体验式教学在产品推销艺术课程中的创新

1.课程“情境”设计中的创新

情境创设是体验式教学的入口,在创设情境前教师必须对本次内容和结构进行梳理,对于产品推销艺术课程,需要找到的是跟业界相联系的端口情境、模拟环境和现场流程。例如:笔者的课程是针对本科层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授课,课程内容为公共关系,课程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得学生掌握推销活动中的公关原则和公关方法,增强沟通能力,扩展播音主持专业的择业出口,在公关一章的授课过程中,创设情境为企业关系的模拟运用,通过三家企业及媒体、公众的模拟,分配角色任务,在规定的方法和时间内完成预期,在此次课程中,以角色利益最大化为任务开展,在学生扮演的角色里,引导学生理解,公关的根本目的是共赢,而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所体会。因此在情境设计中,增强角色意识是关键,而小切口结合实际的情境正是笔者的创新。

2.对于体验过程中控制力的掌握

在体验课程开始的时候,要强调对于体验过程的控制。具体来说,一般体验课堂由于失去了教师的主导,学生会失去一定的控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制订一个完整的游戏规则来进行约束。此外,现场的氛围和学生的情绪也是教师需要掌控的,学生在任务开始前往往会不知所措,需要一定的理解,然后会慢慢进入角色,在这个时候会有部分学生由于认识不足产生畏难或者抵触的情绪,教师对个别现象需要进行疏导。因此,需要建立情绪维护的机制。

3.关于体验教学的创新评估环节

体验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反馈教学,让学生从具体的任务中总结一定的教学思想。因此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计新的教学评估环节,这个评估环节不应该是教师自主完成的课后小结,而是在课堂中的维护,笔者把体验教学的评估贯穿于整个课堂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导入评估,主要观察学生进入角色情况及学生配合情况;第二个阶段为中期评估,在学生执行任务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部分学生会主动求助,教师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理论深化的阶段,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教师通过相似案例的分析,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法及对案例的理解,进行总结发言。知识点和教学目的也由学生自己总结体会。

4.论经济法课程体验式教学探析 篇四

《经济法》课程是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经济法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和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对于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经济法》教学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使经济法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法律实践能力,尤其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群体特点以及与经济法课程性质的矛盾

(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

独立学院普遍都是“三本招生学校”,其招生对象的“三本性”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现象特别严重。从客观上看,一些学生高中的基础知识总体表现比较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从主观上看,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整体上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没有涉猎课外知识的积极性。

此外,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正因为一方面学习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独立学院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后不自习,迟到、旷课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自我意识强烈

由于三本的学费较高,这就使得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生活优裕。由于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而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能力可能与一本、二本的学生有所不同,同时在遵守纪律、团队合作等方面意识较差。

(三)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

在学习基础薄弱、自我意识强烈的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在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上优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有过接受特长教育的机会,思维敏捷活跃,具体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同时愿意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能力强,敢想敢做,富有灵感和较强的主观创新意识[1]。

上述提到的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的独特性与《经济法》的课程性质产生了较大的矛盾。《经济法》课程性质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学基本理论作为基础,而经管类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时缺少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对法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法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作一定的阐述。由于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轻视比较常见,导致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教条、机械、需要死记硬背,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在《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掌握,更不用说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二、独立学院教学要求与经济法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矛盾

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被认为是独立学院教学的特色,而大多数独立学院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改革存在着一定难度。

尽管《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各独立学院的经济管理专业几乎都有开设,但真正开展《经济法》实践教学的学校寥寥无几。在独立学院理论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味移植母体高校教学方法的做法。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在本科生的《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讲授内容,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讲授为主,对应用教学关注太少,缺乏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关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得不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过分注重继承、重复前人经验,其独立性被严重削弱,这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事实上,经济法的许多法学理论、法律条文都是从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进而又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因此对这些理论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法学理论及法律条文的解释层面上,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实践中存在的社会问题。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一)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于与主动掌握。

教育学专家发现: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学员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亲身体验的互动式学习”采用最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思考和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承担着管理者所需要的`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素质培养的任务,因而课程涵盖所有与市场经济运行有关,以及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内容,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作为一门不同于经济系列课程的法律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保留《经济法》的特色和理论体系 ,又能与其他经济学科相互衔接,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就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没有接受过法学的系统教育,对于高度概括、抽象的法律规范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要使《经济法》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法律实践能力,尤其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

四、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

《经济法》课程离不开案例教学。《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则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一个练兵场所。因此,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的一大特色。但如何组织好、运用好案例教学值得思考。以下是笔者多年从事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体会。①在案例的选择上尽量是与经管类学生所学专业如会计、旅游、金融等相关联的案例,例如案例中的当事人是会计、导游或银行的工作人员,以增强案例的吸引力,也容易为学生接受和掌握。②在案例的表现形式上,尽量图文并茂,如采用录像教学,教师选择典型案例,集中给学生放录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融入到案例的发展情节中去,轻松愉快地学习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目前电视、网络上有关法律问题方面的录像资料很多,为教师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③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是对实际情况、法律现象的客观描述,其基本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而且因当事人可能不经意的违法行为给自己或他人造成的后果严重,能给学生带来震撼。④案例应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其中应含有人们易混淆的观点,如法律与道德、情理等的混淆,也可能是对不同概念、不同法律主体、不同法律行为等的混淆,这些问题可以用直接的方式提出,让学生思考、分析、解决,也可以用间接的方式提出,通过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来发现问题。

(二)主题辩论教学

经济法律规范具有适用背景的复杂性,即由于社会经济现象千差万别、纷繁复杂而使“准绳”的采用极为难以把握,很容易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对经济法的理解和适用具有极大的可辩性。法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就是在学术争鸣的历史征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辩论式教学理应在“经济法”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国内外经济生活中有争议性的问题,由学生自由组合五人一组,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课堂上由组长发言,阐述己方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再由教师对部分有代表性的法律意见加以点评,并请部分学生参与交流,最后每一小组写出书面的辩论报告。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又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也具有实用性,效果很好。主题辩论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辩论的话题不能太难且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三)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个逼真而没有实际风险的环境中去体验、练习各种技能,可以训练学生灵活地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也能够将各种知识及时整理。结合《经济法》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有些章节的部门法学习中,很适合搞模拟教学。例如笔者在给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讲解《公司法》这一章时,曾组织学生模拟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模拟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而如何设立公司,设立公司需要什么条件、准备哪些资料,这将会迫使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探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实践经验,又可为学生的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四)角色分配教学

角色扮演法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类似游戏般的体验,促进学生能深刻地体会法律知识,可以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最好方式。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则是以客观的局外人的立场出现的,主要的作用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场景、提供背景资料、点评总结等,可见在角色扮演法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 笔者以《合同法》为例介绍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其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订立合同。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合同订立的两个重要的阶段:要约与承诺的法律效力。情节有:设计若干名学生代表分别代表买卖双方,对教师所给素材中的合同主要内容进行洽谈。学生洽谈的内容一定要体现要约和承诺,然后请其他的同学就洽谈过程所体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点评。教师主要对学生分析和点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总结。角色扮演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主角是学生,可选择学习能力强和探知力强的学生来担当主角,但对其他未直接参与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兼顾,这样才会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五、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

《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目前,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计划一般在四十课时,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条文一一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

(二)注意传统课堂教学与体验教学的关系

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它既弥补了传统知识体系的缺陷,又自成一体形成新的知识、技能体系。体验式教学法应该得到提倡,但是不能忽略了课堂本身的规律和要求,体验教学活动更不能代替课堂教学,颠倒主次。

(三)需要加强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

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随机性的突发事件,教师必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涵养才能胜任此教学法。需要教师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要具有丰富的临场指导经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等。

(四)考核学生的方法可以多样化

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和合理评价。

5.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 篇五

名:廖桂兰

课题名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和思考》

选题价值: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心理教育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体验性为主的活动性课程。基于此,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到底如何,尚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教育实验的方式,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之中,以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本研究可为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何运用;

2、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和传统讲授模式对优化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通过量表数据的比较得出结论。

难点:尽量减少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变量。

6.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 篇六

空中抓杠、空中断桥、训练定力、缅甸桥、星空静思、飞瀑速降、代号接龙、天梯、攀岩、悬崖速降、丛林探险、蹦极、迷失丛林、雷霆伞兵、松林飞降 拓展训练二:体能素质篇

曲臂悬垂、攀岩、登山、穿越大峡谷、溯溪、野外攀岩、定向越野、徒步穿越、毕业墙、雄霸天下、待人接物、皮艇漂流、悬崖速降 拓展训练三:沟通能力篇

盲人足球赛、地雷阵、捆绑行动、夏克奴巴、生命之旅、快乐大转盘、生日线、心态足球、穿越电网、待人接物、宇宙泥浆、部门传递 拓展训练四:团队信任篇

信任背摔、生命之旅、生命火山、南辕北辙、缓冲墙、毕业墙、空中兄弟连、信任传递

拓展训练五:合作能力篇

齐头并进、星球大战、心态足球、疯狂足球、带球赛跑、穿越绳网、毕业墙、同心协力、相依为命、星球大战、疯狂足球、迷失丛林、趣味跳绳、带球赛跑、夏克奴巴、待人接物、困境、穿越曲径、团队之椅、有轨电车、罐头鞋、天梯、团队野战、齐头并进 拓展训练六:创新精神篇

发挥想象、劲鼎制造、时装秀、毕业墙、建塔、解手链、孤岛求生 拓展训练七:竞争意识篇

7.户外体验式培训课课程体系设计 篇七

关键词: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户外体验,科学评价

1 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要求在《体育教学大纲》基础上,设定一定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任务,并且针对已形成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探寻其达成需要的教学要素,加强对计划步骤实施的落实。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阶段性的体育教学行为意识的综合观念,受到国家社会教育方针、当前教育理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由此也会对体育教育目标、方法、手段产生相应的制约和影响。相比而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形势、教育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摆在“健康第一”基础思想理念之上,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体育教学工作彻底的实施和落实。本世纪初,我国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其我所述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把体育课程与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生活和体育技能、身体活动等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实践当中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其中就包括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

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一种新型的项目,主要是针对人的心理素质和相关生存技能方面的培训与拓展,其本源出自于现代企业管理。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各种人才培训手段层出不穷而且逐渐完善。户外体验式作为在心理素质培训、人格动能培训方面有着极大优势的培训项目,备受人们的欢迎。从项目本身上来看,其要求参与者能够发挥个人的潜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加身体耐力等方面达成一定的要求,能够经历各种困难的考验,并且与其他成员形成一定的团队协调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完成预定的目标。针对于目前大学生而言,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90后或是独生子女,相对而言生活优裕,没有经历过困难与挫折,也更谈不上有磨难的经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些大学生在性格取向上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或唯我独尊,没有团体意识、集体意识,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低,也谈不上高尚的品质和对人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在学校开展的各类常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常规体育教学项目没有从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适应性相互发生连接关系,因此对这方面的引导还缺乏一定的途径。户外体验式培训其目的和宗旨依然是“健康第一”,但其培训目的的子目标分解却能实现身体健康之外的功能,如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加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等等。从这几个方面看,完全契合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值得我们去仔细思索和探讨。

2 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通常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而达成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不单单指最后的那个结论,而是对整个教学过程阶段的每个环节的考核,其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等。相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依据、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其需要努力达成的结果。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的设置是促进其学习动力的一种引导,也是其学习效果的评价比较。综合起来看,体育教学目标设置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为师生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户外体验式培训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在户外体验教学目标上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要求,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户外体验式培训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服从于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其也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一种体现。针对于户外体验式培训,不言而喻能够在常规体育教学活动之外产生推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动力,换而言之,户外体验式培训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其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也更能够在户外体验式活动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完美情操、品德意志、团队精神,相对而言,户外体验式培训与其他常规体育教学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3 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落实体育目标而采用细化手段付诸于文字的表达形式。体育教学内容是在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之下确立出来的,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一种分解;它采用简单而明了的文字内容形式被确定下来,在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要求。体育教学内容服从于体育教学大纲、服从于高校体育教学思想,任何违背体育教学大纲、高校教育思想的教学内容都是不合理的或者说行不通;这里需要明确违背和创新的区别,违背是指从本质上的颠覆,而创新是本质上的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对实际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必不可少。针对于户外体验式培训而言,其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不单单只是一个,而是为了达成培训目的设置了多个内容和方式,每一个培训的内容、每一个培训的方式都有自己的功用和特色。由此针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在大学生中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条件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手段来进行。由于学校常规体育教学没有满足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两个目标,户外体验式培训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多加的考虑,具体内容的设置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高校现有的物质条件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和探讨。有物质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相应项目的户外拓展与体验;物质条件欠缺的学校,可以通过山地或者野外项目进行户外体验培训。培训的项目可以通过资料查找,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也可以通过老师和学生自行探讨来挖掘和发现。从一个侧面来说,户外体验式培训有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发展。

4 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是为了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合理的维护手段。从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和内容上来看,其是否严谨和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体育教学组织同样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被做出明确的确定,其要求各个高校应该面向大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教学目标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的要求和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针对于户外体验式培训教学的组织同样重要,它必须遵守一般性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其中围绕的中心点必须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与其他常规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差别,从形式上看,户外体验式培训能够实现大学生与大自然与社会亲密接触;而从内容上看,户外体验式培训能够产生多个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的项目,不断地对大学生心里产生冲击,从而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精神、意志力品质。

5 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科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良好的体育评价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内容的实现。在高校体育户外体验式培训过程当中,科学的评价手段必有可少,它不仅是户外体验式培训效果的检测,也是对户外体验式培训模式不断探索的一种手段。由于现阶段户外体验式培训还处在实验阶段,相对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经验还存在欠缺,不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这就需要我们从科学的评价当中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以科学评价的本质来促成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完善与发展,继而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户外体验式培训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帮助。从目前科学评价的原则上来看,我们需要恪守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素质、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能够产生服从于教学目标的整体思路和方法。二是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学校的客观条件来进行适合于高校自身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模式和内容。三是综合性原则;所谓综合性原则是指户外体验式培训需要达成的综合目标的确定,依据目前状况综合性原则确定的内容,是通过户外体验式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金向红.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师教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5):73-76.

[2]黎伟.影响学生体育选项课因素及其效果的调查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59,62.

8.创新创业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验式单元课程;教学设计

单元课程是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中相对独立的课程,是具体专业课程的一部分。体验式课程是指学生深入职业现场或在仿真模拟职业现场的环境中通过职业培训、岗位训练、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学习的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是以自主职业体验的形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或自己动手、动脑,或与人(同学、师傅)合作,观察、体验、处理职业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获得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得到职业经验的积累的过程。这种课程范型适用于毕业班的学生,重在培养职业综合能力。我们将体验式单元课程的内涵扩展为包括参观、访问、毕业设计乃至学生文化生活、技能比赛的活动课程。这样的课程不仅适合于毕业生,也适合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体验式课程按照体验内容的针对性又可分为主题式体验课程与复合式体验课程。

体验式单元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框架包括具体项目体验目标设计、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具体项目情境设计、学生体验活动设计、体验活动进程设计、体验活动考核方式设计等。

具体项目体验目标设计

单元课程分解为模块化课程后,每一个模块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教学设计中目标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的。而具体的项目或任务又可以有体验的侧重点,如制图中的立体表象、磨床操作的时间知觉等,这样的侧重点是各种专门技能形成的关键,体验目标的设计就是要围绕项目或任务中所蕴涵的关键加以设计,主题式体验课程因为具有明确的体验目的,所以目标设计可以围绕体验主题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复合式体验课程因为体验的内容与技能的培养、知识的获得是整合在一起的,所以体验的目标应着眼于任务、作业、产品、服务的完成质量的综合设计。

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

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的思想来自实践性教学,其原则是积极促进学生情境知觉、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紧密结合。不仅要激励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指导和自我激励,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师共同体、学习者共同体的相互反馈作用。必须做到动手操作时有思考题,理论学习时伴以情境观察与操作,教师应具有动手与动脑的习惯和技能。

国内外高职教育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要素作业复合法即按照操作技能的掌握总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生产劳动过程的分析,将某项工种分解成若干相互衔接的简单工序即作业要素,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这些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复合应用,形成简单作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工序,与已学工序形成复杂作业,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的技能不断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在技术领域,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作为任务,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一致的。

引导课文教学法奔驰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的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引导问题、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教学培训方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与发展。学生要通过自学的方式,从书本的抽象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起具体的理论实践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计划能力及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引导课文的种类包括项目工作引导课文、工作岗位引导课文、知识技能引导课文等,是由引导问题、学习目的描述、学习质量控制单、工作计划、工具、材料需求、时间计划、专业信息等部分组成的一整套教学方案,适合于各专业高级能力的培养,但占用时间较多。

项目与迁移性培训方案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联邦职教研究所合作开发的项目与迁移性培训方案,是一个系统培养关键能力的一揽子方案,是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导向,以迁移和应用为目的,通过项目方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系统化教学方法。该方案把四十多种关键能力分成组织与完成生产联系任务、信息交流与合作、应用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独立性与责任心、承受能力等五大类及再现、重组、迁移和应用等四个等级,再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以小组作业或独立工作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与现代劳动组织方式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虽然该方案实行起来较为复杂,但毕竟使关键能力包括部分职业道德的培养变得可以具体操作,因此,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项目情境设计

情境的创设具体项目或任务一般是指案例或故事、艺术或文学作品、现场情景、言语描述的情境或模拟情境,如模拟设备、模拟客房、模拟病房、模拟商店、模拟公司等。特别布置的场景需要考虑场地的选择与布景的选择,如舞台、音乐、灯光等,仿真的情境可能是实验室、实训中心、网络中心、多功能教室,现场的情境可能是生产加工装配车间、工业生产线、拍摄和播放职业场景和操作录像等。组织这些活动自然比课堂教学复杂,但如果精心联络和设计,效果要比单纯的课堂教学好得多。

情境的优化即在全面考察和分析工作活动过程与情境的基础上,把其中的基本要素精心组织在一起,为学生创造出接近真实职业劳动现场和便于教学组织的情境。这是对体验式课程的情境化贯彻,是为了满足学生多种学习活动并行或交替的需要。如让学生在一次课上既可以接触工作情境,又可以动手操作,还可以通过表演、阅读、听讲或讨论理解操作情境与过程,多功能教室就应发挥这种作用。也可以通过教室、实验室和工作间的功能组合搭配,达到体验式课程的要求。

体验活动设计

参观依据参观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参观和校外参观。校内参观主要是在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网络中心、多功能教室等,校外参观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的企业和合作办学的企业等。在参观之前,应给每个学生一份观察内容作业书,要求学生按作业书的要求仔细观察,把整个活動内容写成作业,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工作内容与特点、生产设备等印象深刻的东西加以记录,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座谈,由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并进行整理。

实验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企业员工制度培训、职业道德培训、设备操作规程培训、安全保障培训并通过结业考试,方能进入实验中心。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着工装或穿防护装备,打卡,遵守严格的考勤纪律以及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如实验室物品存放取用规定、实验室安全防护规定、标准化作业规定等)。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要记录在案,并不准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应装有视频监控设备以及联网的计算机投影设备,对实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存储,在实验结束后的总结过程中回放并做成课件,供讨论及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每个学生必须对自己承担的角色有清楚的理解,可以用解说的口气描述自己在生产实验现场的职责。在开始实验前,先播放课件,仔细观察对象的行为,讨论评议角色在实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做好记录,讨论评议的方式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的形式,以利于深入理解角色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实训分为专业专门技术实训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通过角色扮演和自我体验,使学生在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理解和领会职业规范及相应的职业文化,综合实训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工作经验。

实习是实现角色转换、全面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以及对工作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实习应尽量选择工艺先进、使用主流技术、管理到位、技术人员素质高、相对比较稳定的企业,需要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充分考虑学生岗位的安排、待遇、劳动保护、权利与义务、合同签订,学生管理、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带队教师、实训教师、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与教学的配合等问题。

主题单元活动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中的困惑,抓住社会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紧扣德育知识点,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社会,接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所学专业亲身体验。此外还可以与社会专门机构合作举行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考核方法设计

操作观察表不同的活动内容应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法。对于主题式体验课程,考核方法应侧重于学生观察的仔细程度,对作业、任务、规程、角色描述的清晰和准确程度以及自觉遵守规范的态度。操作观察表是用于直接观察记录学生实际操作与学习行为的标准化工具,操作观察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评价方法,其他方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用这种方法进行考核,一是要注意操作的动作成分,即个别动作。二是要注意操作的结构特点,比如严格的顺序等。三是要注意操作的時间特点,即完成该操作的用时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多少动作以及完成操作的时间稳定性等。

图示等级量表这是应用最广泛的行为评价等级量表,一般可以反映行为的类型水平。评价的因素是一个个描述操作行为的简明扼要的词汇,使用方便,可用于对个人职业素质发展的反馈,也可用于比较不同学生或雇员的优劣。

作品—产品分析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搜集和分析有代表性产品的产量标准与质量标准等级,从而对雇员或学生的职业素质或行为进行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过程,高职教育常采用的有工件测量、实习报告、技术论文、技术方案或图纸等方法。复合式体验课程一般采用图示等级量表与作品—产品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在具体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将体验式单元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拆分成模块课程,然后制定每一模块课程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与独立设置的教学环节相互对应。

参考文献:

[1]闫宁,张轶炳.构建有特色的宁夏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J].中国科学教育,2006,(23).

[2]闫宁,卜晓苑.基于学习心理学的高职教学设计[J].中国科学教育,2006,(19/20).

[3]闫宁,马建忠.宁夏高等职业学校内涵式发展与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高苑(1970—),女,陕西延安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上一篇:于小学英语的工作计划下一篇:教师对未来工作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