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

2024-11-12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精选6篇)

1.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 篇一

http://shop68294465.taobao.com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共产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hop68294465.taobao.com 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良玉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中国共产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hop68294465.taobao.com 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hop68294465.taobao.com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全会强调,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全会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hop68294465.taobao.com 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王新宪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hop68294465.taobao.com 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六届三中全会接过改革关键一棒 篇二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勾画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随后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当历史的摆钟走到21世纪,十六届三中全会接过了这场接力赛中的关键一棒——2003年10月14日,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写入战略文本,勾画出中国未来走向的路线图。

新的发展思路呼之欲出

2003年初,国有企业在经历了数年改革阵痛后,正逐步恢复元气,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社会矛盾比较缓和,外部没有太多的干扰,继2002年GDP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突破1000美元……整个社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满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过20多年市场取向的改革,经济成果显著。但就是在这一年的2月份,非典病毒从这里开始蔓延。随着死亡人数的攀升,整个中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一时间,抗击非典成为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

非典的肆虐,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据媒体报道,除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严重缺乏传染病医院,国家“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也很关键,“即使在医疗系统内,医院也所属不同,有省属、市属、教育部所属、军队所属及行业所属等,指挥不顺畅”。这还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可以说,非典疫情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全面、城乡发展不协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等薄弱环节集中暴露了出来,让核心领导层深刻认识到,当时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鲜明反差,是不全面、不协调的。

2003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考察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突然改变行程,在没有任何清场行动的情况下直接来到广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走到老百姓中间,近距离给大家打气。随后,他又辗转湛江、深圳、东莞等地走访考察。在听取广东省委省政府汇报工作时,胡锦涛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非典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同样受到学术界关注。5月29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次座谈会上明确表示,“抓经济不能忽视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战略目标不能简单化理解”。他建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能白得了一回非典”,应通过制度创新,健全社会机制,推进整个社会转型。

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全面总结抗击非典斗争经验时,胡锦涛第一次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概括了新的“发展观”,并且强调:“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呼之欲出。

一个月后,2003年8月底到9月初,胡锦涛在江西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其间,他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次将“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联系起来。这一点,成为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起草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胡锦涛逐字逐句修改《决定》

就在抗击非典最紧张的时刻,中央决定,集中一批思维活跃、见解深刻、了解国情、熟悉经济的人,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集中党内外集体智慧,开始起草全会的《决定》,用于指导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2003年4月18日上午,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组长、副总理曾培炎为副组长的《决定》起草组在北京成立。据起草组成员高尚全回忆,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大家对“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这两个表述进行了讨论。高尚全认为我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曾提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服务”,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也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表述,包括胡锦涛说“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讲的都是“民”,所以他主张“以民为本”的提法。但组内有人认为“以民为本”带有政治的内容。经过讨论,最后用了“以人为本”。

胡锦涛多次对《决定》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重点要点作出指示,询问起草进展。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他都逐字逐句地审阅,并作了许多修改。8月26日,他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决定》草案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过程中,他认真地做记录,不时插话与大家一起讨论。

10月14日,经过4天的讨论、审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各方面改革的重大举措。

在吴敬琏看来,十六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突破是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除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余四个统筹,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是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关的,这实际上就体现了新的发展观。另外,明确提出从管理型政府变成公共服务型政府,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吴敬琏,理论观点影响国策

吴敬琏一直活跃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并被一些人称为“政府经济学家”。早在1992年,他向江泽民、朱镕基等中央领导提出《关于计划与市场提法的建议》,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为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国策建言献策。由于长期疾呼市场经济,吴敬琏得名“吴市场”。之后,吴敬琏对“市场经济论”与“整体改革论”进行论证,对政府越位进行批评,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呼唤,对市场化改革进行推进,并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报告的拟定上,保持了很高的影响力。

nlc202309041152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报告》发布后,一些有心人注意到,其中的第11条第38款明确规定,要“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具体说来,就是要完善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法律制度、产权法律制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等等。这些内容,正是多年来吴敬琏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的。

2000年,吴敬琏提出要建立“好的市场经济”,即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警惕滑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

2002年,吴敬琏意识到,现代市场经济不应只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还应有清晰透明的市场游戏规则。于是,他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创建了上海经济与法律研究所,在各种场合联袂呼吁法治市场经济。他又得了个新名号“吴法治”。

2003年9月,就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个月,吴敬琏在某次论坛上作了《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主题发言,重申发展市场经济应该放在法治建立和健全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出现打乱仗的局面,变成“坏的市场经济”。

十六届三中全会除了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还讨论了另一个重要议题,宪法修订。这其中,同样能看到吴敬琏的影子。

2003年6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召开了一个高层专家讨论会,听取了吴敬琏、江平、应松年、许崇德等经济学家、法学家对修宪的意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吴敬琏提议,简化合并现行宪法第12条和第13条的文字,“取消‘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12条)的规定,代之以‘财产权受到法律保护。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征用私人财产时,必须依据合法程序并给予公平和充分的补偿’”。

4个多月后,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第5条采纳了这一建议,将宪法第13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吴敬琏提出的“引进人权概念”,也同样被纳入了修改后的新宪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曾这样概括:“如果说十四大以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主要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自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改革,则重在‘创新’,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部署意在‘定型’,也就是使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化、法治化、稳定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胡锦涛和作为经济学家的吴敬琏,虽然身份不同,却以各自的方式和视角,为这个定型过程做出了贡献。

人物简介:

吴敬琏,1930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54年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研究员,次年7月归国。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3.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 篇三

我县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会议,集中传达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四大班子领导、县法院、县检察院、经济开发区领导出席会议。县委副书记龙xx传达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林业局召开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会议,重点安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等工作。

一、局主要领导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并就当前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下发了学习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立即组织好本单位、本股室人员

二、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和开会讨论等形式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学习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领会其精神内涵,尤其要牢牢把握《决定》中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思路,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事业性、紧迫感。

三、要在系统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会议精神的热潮。通过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局领导、站长、股(室)长要带头学习宣传,抓好落实;结对帮户工作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走访活动,上门入户宣传,力求把党的好政策学习好、宣传好。四是要结合当前工作,认真抓好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林权纠纷等工作,确保全年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通过近期看党报,读党刊并上网查看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让我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了明确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指导原则、主攻方向作出部署,充分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体战略构想,标志着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必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使我们感到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我们感觉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重要的位置,作为林业工作者,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和这个大好的契机,努力建设林业工程,为我们的子孙留下一片蓝天。

我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充分认识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要把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地学习三中全会的有关文件,领会好、把握好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并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为保护好我们现有的林业资源以及建设好林业工程贡献力量。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三中全会报告务实亲民,富有远见,亮点丰富,深受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升全局党员干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免渡河林业局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内容。

通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校党委副书记刘鹏老师的讲解,我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六大方面和十一新亮点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其中全会公报中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重要改革话题之一,描述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既事关发展方式,又事关人民福祉。无论是着眼于当前的环境恶化现实,还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来说,值得我们每一名林业工作者好好学习。

我们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更要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建设生态文明相结合,要结合呼伦贝尔市“1255”发展思路,结合免渡河林业局改革发展实际。认真执行林业局制定的目标,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下面,我将学习的感受汇报如下:

一、增强思想觉悟。作为一名党员,要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二、增强工作能力。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进一步增强服务的本领。要充分熟悉我们的岗位职责,恪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建立热忱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娴熟的业务知识,完成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

三、增强学习能力。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尽快在实践中把握和活用更多业务知识,进一步增强本身素质,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并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要把学习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不足,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四、增强创新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因为知识技术在不断更新,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把握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我们更应当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

五、增强自律能力。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岗位责任、行业自律性,自觉接受监督,正确把握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

作为一位新时期的林业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以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地工作,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努力发挥应有的的作用,为建设北疆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林业干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是人不断进步的前提。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而学习心得是学习某方面的知识后所有的感悟。以下为出国留学网心得体会栏目小编为您精心推荐。

11月16日,xx区林业局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会。并就如何学习好、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当前林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xx区林业局局长张xx主持学习会并作讲话,区林业局党委书记王xx传达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连日来,xx区林业局广大干部职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掀起了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人民期待、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政治承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要求,全区林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把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回头看”,按照“争一流、保旗帜”的目标,迅速行动起来,查漏补缺、全力抓好以花牛苹果产业园为主的项目建设、森林防火、造林绿化、林业棚户区改造、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当前重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总结经验,科学谋划2014年工作重点,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向区委、区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一名林业干部,通过学习,我们要把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本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xx作出更大贡献。

林业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领导动员讲话材料

1.全区林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把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回头看”,按照“争一流、保旗帜”的目标,迅速行动起来,查漏补缺、全力抓好以花牛苹果产业园为主的项目建设、森林防火、造林绿化、林业棚户区改造、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当前重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

2.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林业发展,充分发挥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中的主力军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把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认真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从国家大局出发,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更实的工作举措,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加严格保护林地和森林资源,建立健全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沙化土地封禁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3.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是以xx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回应人民期待、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政治承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一是要全面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引领泽州林业不断改革发展。要深刻领会“改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等重要精神,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用现代林业手段发展泽州林业。二是深刻学习领会,理论指导实践。要把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段时间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全面学、重点学,学精、吃准、吃透,为指导林业改革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好当前工作。要充分认识林业发展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圆满完成林业目标任务。就当前而言,主要做好两件事,迅速开展林业重点工程检查验收和回头看,查漏补缺,全面高质完成营造林任务;严防死守,确保森林防火安全,科学制定预防扑救森林火情预案、严格执行森林防火值班制度、认真抓好防火队伍建设、坚决保证防火物质储备,确保全县森林安全。

5.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冬春造林、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当前重点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关心林业棚户区等困难职工的生活,科学谋划2014年工作重点,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是以xx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回应人民期待、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政治承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全会公报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令人振奋。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是经后一个时期化解社会深层矛盾、纾解内部压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药方。作为“ 林业人”重点关注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次全会提出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对于绵阳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8.一方面要求各股室和单位干部职工结合全会精神,就如何抓好本职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1篇有价值的体会文章。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全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实力、宜居、生态、幸福赣县的战略部署,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和发展现代林业产业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壮大绿色生态经济,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5.8%以上。

9.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强化改革意识,增强改革动力和能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促进林业发展;进一步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全面深化推进改革转型;进一步做到稳态势、提质效、转职能、惠民生,为打造“三大莲都”,建设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作出新的积极贡献。二是要周密部署,迅速掀起林业系统学习热潮。局属各单位、各支部要精心组织,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开展多形式的学习活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要深入系统学习好、领会好全会精神,真正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自觉将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三是要认真落实、积极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针对公报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方面表述,从根本上确立了生态保护的措施力度;要立足莲都林业工作实际,检查总结2013年林业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肯定成绩,查找不足,认真谋划部署下一步工作思路,切实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服务。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面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深刻分析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心声,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会议要求,全县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把精神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委的要求上来,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推进泽州林业改革发展大势,不断开创泽州林业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

4.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 篇四

第14期

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公司宣传部 2003年10月17日

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吴邦国、温家宝分别就《建议(讨论稿)》和《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会议的主要精神

★充分肯定十六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既保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巩固了奋发向上、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强调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会认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

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全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

★全会认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全会认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要继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全会认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全会认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和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全会指出,修改宪法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

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全会强调,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尤其要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六届三中全会透露出哪些重大创新和突破?

十六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会议公报引起了首都经济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认为,此次会议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政方针,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其创新和突破值得给予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出现了四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新提法。

第一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这对于民企进入和重组国有股权上市公司起到支持作用。

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与以往相比,这是很大的突破。以前的提法是股份制是一种实现形式。这一变化意味着国有企业多元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创造了更多的民营企业和外商都可以购买国有股份的机会。

第一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种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的态度,写在党的文件里面还是第一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很多行业加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并且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起促进作用。

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以前,非公有经济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平等的,不仅体现在行业的准入上,还体现在实际经营中,无论是土地征用等方面都没有能够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束缚所在。

张文魁认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平等竞争将成为未来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相应地,国有股转让给民营企业将会出现一个新高潮。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将出现民企在购买和重组上市公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承耀认为,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过去经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很多

建设性的思路,对一些传统的提法和做法也有了创新和发展。比如,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对传统公有制概念的一个根本性突破,对于下一步企业做大做强非常重要。又如,“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虽然过去也有过这种提法,但是像这样作为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提出还是第一次。过去人们对于资产问题总把“公”与“私”完全对立起来,其实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完全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

从公报的内容中可以获得一个信号,三中全会之后民营资本将会有更多的发展和机遇,全会认为,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虽然最近有的地方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开放了一些基础设施,但是发展差异很大,预计三中全会以后非公有资本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我国加入WTO前,是改革促进开放,现在是开放促进改革,三中全会在解放思想方面的重大突破必将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实际的增长效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王远鸿认为,对公报中有关产权部分的论述需要给予充分关注,其中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将对今后一系列改革的推动都具有指导意义。

华夏证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齐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的重点是要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中很多改革的推进都需要依托资本市场这样一个载体,这对于资本市场地位的提升,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推动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来讲,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促进资本等要素的有效流动,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对于推动资本的流动是至关重要的,而资本的有效流动,就必须依赖于一个健康的、具有活力的证券市场,这应该属于资本市场地位的再次肯定和认可;

第二,产权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证券市场在推进产权改革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过程中,显然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之一,特别是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对于产权改革的推动可能是任何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第三,股份制成为实现公有制的主要形式,股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地位获得了空前提升,与此相应的自然是股份公司的基本载体----证券市场地位的逐步提升;

第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关键在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合理的股权结构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关键,改善股份公司股权结构将成为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所在,这与解决证券市场中长期发展问题是一致的。

5.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 篇五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2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迎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今天,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十六届三中

全会会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下面我将就我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向党组织作一次思想汇报。

首先,我想谈的就是一个就业问题,作为一名行政管理系的学生,又正在上公共经济政策这门课,我对我国将来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就业问题还是相当关注的。

要解决好就业问题,我认为要在思想上变“增长优先”模式为“就业优先”模式。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快,但同样造成收入两极分化越加明显,贫困人口大量存在等一些负的效应。现在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处于很低的水平,内需长期低迷。因此,高增长低就业是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的。

还有一点,就是谈到就业我们无法避免地会涉及到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在菲利普斯曲线中,高就业率换来的将是高的通货膨胀率。其实,对于现在的中国,通货膨胀并不可怕,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可怕的反而是通货紧缩。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高的失业率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会日趋激烈,犯罪率也会相对地提高,在我国现在以稳定为前提的发展计划下,这显然不符合我国国策,而且广大的人民群众也都希望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社会稳定。

因此,我认为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所定下的扩大就业的政策利国利民,也符合时代的需要,是个与时俱进的方略政策。

下面我再对国资改革简单的谈一点我的看法。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个人认为,国资改革在当今中国也是一个较为紧迫和棘手的问题。在我看来,国资改革中最紧要的问题是体制性改革。

体制性改革中包括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用人权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改革。如果这些改革中有一项或几项没有深入,没有细化,那么此轮国资改革将会难以深化,国有企业就难以搞好。

6.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篇六

关键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15-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确定了一个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议题,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评价了江泽民同志的贡献,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调整充实了中央军委组成人员,在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面有新的推进。这次全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文件,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时代要求。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以实践党的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基本着眼点的活动。

一、党的执政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创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过去讲我们党的建设,一般是讲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后来又加上了制度建设。但党的建设的核心是什么?最重要落实在什么地方?经过不断思考和总结,现在认识到,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根本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重要议题,这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党治国理政的关键,抓住了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点。全会听取并讨论了胡锦涛同志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各国执政党中也是少有的,显示了我们党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新思路,新要求。

(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理论贡献和创新

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越来越把思考的焦点集中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讲话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初步勾勒了一个关于党的执政理论的基本框架,党中央为此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教导,表明了我们党对自己执政使命的清醒认识;近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十六次集体学习,多半与执政能力问题有关,特别是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更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题,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此做了明确而集中的阐述,他提出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个范畴,在国内外引起了普遍关注,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七个范畴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的执政实践结合起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上进行努力”。这些讲话,范畴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构成了党的执政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是我们党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有许多极具创新精神的亮点。如第一次科学概括了执政能力的内涵,第一次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执政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第一次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了全面部署,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第一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党务公开”,等等。《决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同。

(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实践创新

《决定》科学分析和判断形势,实事求是地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现状,指出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表明我们党在认真“审视自我”,充满自我批评精神,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责任意识。《决定》实践创新主要表现在为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上。如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修错改正机制;完善党委常委组织结构,减少领导职数,适当扩大交叉任职,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建立重大事件信息发露制度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制度,代表提议处理和恢复机度,等等。此外,规划就有五十多项。贯彻落实《决定》的过程,是一个时间创断,制度和体制创新的过程。

二、一项深谋远虑的重大战略决策

《决定》共九个部分,近二万字,结构上大致为“一总,五分,一归结”。其特点是从战略高度规划,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措施有力,是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重任的纲要性文件。

《决定》强调: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们的选择;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们的要求,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些论述十分精辟、有力,极具警示意味,突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提出“三个关系”、“一个根本”的论述;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名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执政能力建设适当的一项根本建设。上述论述,联系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需要,是把握国内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时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总结社会上许多执政党的经验教育所得出的结论。

三、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把握指导思想

这是党的执政经验的理论概念。《决定》提出“五个以”的指导思想,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句包括三个层次: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不断推进理论创造新是首要的执政能力;贯彻四个方面的工作布局是主要的着力点;“三性”是总体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特别注意结合各地部门的实际,抓好核心,抓好关键,抓好重点,抓好基础,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

(二)要明确总体目标

这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标准。《决定》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提出“四个成为”,通过全党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这是从党的宗旨和为谁执政这个问题上的定位;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党,这是从党的基本方式和执政的方略上的定位;始终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党,只是从党的作风和形象的定位;归根结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这是从根本标准和执政使命上的定位。

(三)要完成主要任务

这是工作实践上的着力点。《决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也叫“五大能力”,即: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执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大能力”的每一条都有丰富具体的内容,涵盖面很大,是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总揽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全方位部署。这“五大能力”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的拓展和深化,两种提法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决定》的提法,层次更高,更全面。但它们又是统一的,都必须抓好。

(四)提高五种能力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搞得好不好,要在执政实践中去检验,最终都要在执政能力上去体现,因此,党的建设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执政能力建设是一种综合性要求,必须从多方面做出努力,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途径。只有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不断增强执政意识,更新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创新执政方式,扩大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有可靠保证。

上一篇:江苏省2011年专转本工作实施方案一下一篇:公司实习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