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

2024-09-19

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精选8篇)

1.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 篇一

附件一:

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人才库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价格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加强监督检查人才培养,整合检查资源,发挥系统合力,进一步提升价格行政执法能力,建立人才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人才库(以下简称人才库)人员从各级价格监督检查机构的检查人员中选拔产生。

第三条人才库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起以动态管理为依托,以竞争激励为动力,以考核评价为保障,以培养使用为目标的人才库,推动全省价格监督检查事业不断发展。

第四条人才库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自主自愿;

(二)公开选拔、择优录用;

(三)动态管理、加强培养;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人才库建设由省价格监督检查局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各级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应当积极支持人才库的建设。

第二章人才库人员的基本条件和选拔程序

第六条人才库人员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

(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

(三)能熟练掌握价格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

(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纪律观念强;

(五)持有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的价格监督检查证;

(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检查岗位上连续工作5年以上,独立查处一般程序价格违法案件不少于8件,涉及3个行业以上;

(七)公务员考核在称职以上。

第七条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局成立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人才库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确定入选人才库的人员。

第八条 人才库人员在全省价格监督检查系统公开选拔。选拔采取推荐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

第九条 人才库人员选拔的程序:

(一)个人报名。根据人才库人员的基本条件,由个人自愿报名。

(二)所在单位推荐。所在单位对报名人员的条件进行审核,并推荐。

(三)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对报名人员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人员作为入围人才库人员。

(四)评审委员会审定。对人才库入围人员进行研究审定,确定入选人才库的人员。

(五)公示。对确定入选人才库的人员,在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六)确定人选。公示无问题的人员,纳入全省价格监督检查人才库管理,并颁发证书。

第三章人才库人员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条人才库人员实行相对稳定的动态管理,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

第十一条根据人才库人员的特点,进行业务培训,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库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十二条人才库人员主要代表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赴省外检查工作和省价格监督检查局组织的省内检查工作。

第十三条人才库人员要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学习,每年应当提交不少于1篇调研文章或案例分析。

第十四条人才库人员在工作中要争先做表率,当好排头兵,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第十五条人才库人员和所在单位在涉及全省价格监督检查中心工作和专项检查工作中要服从统一安排。

第十六条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对调用人才库人员的办案质量、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作出书面鉴定,反馈所在单位。

第十七条对工作成绩显著、表现突出的人才库人员,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将予以通报表扬并建议所在单位在干部提拔任用和评优

评先中给予优先考虑。

第十八条人才库人员所在单位要及时了解人才库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到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要优先安排人才库人员参加有关专业会议、业务考察等活动。

第十九条省价格监督检查局对调用期间工作认真,表现突出的人才库人员所在单位,在有关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第二十条人才库人员出现工作岗位发生变化等情况,所在单位应及时上报。

第二十一条人才库人员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取消其资格:

(一)在工作中因个人原因造成失误的;

(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三)调离检查工作岗位的;

(四)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

(五)其他原因。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 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人才库,并制定人才库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2011年2月23日起试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2.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 篇二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进一步加快中初等学校校办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 迫切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校办产业。校办产业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教育的意识, 努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校办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普通教育规模的扩大、市场对卫生服务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 卫生职业学校要在夹缝中寻求自己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只能是开拓创新, 结合自身特点, 在市场中寻求契机。以产业带动专业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探索的办学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 疾病的种类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的种类也随之增多, 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费用开支巨大,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然而,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期望, 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而, 仅仅关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新兴的以维护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的健康管理行业应运而生, 并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这一卫生人才市场需求状况, 在卫生职业学校适时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并开发和实施健康管理专业课程, 既可以促进卫生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又可以完善学校的课程建设、拓宽卫生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达到带动学校全面发展的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新兴的服务型产业, 人们对它的理解很多, 但从概念的角度说, 国内外比较统一。健康管理常被称为健康促进,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健康促进 (Health Promotion) 是使个人与社区能够增加健康决定因素之控制, 进而增进健康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个人和社区 (如学校) 直接参与来完成改变, 并朝向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1]。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属于预防保健医学的范畴, 其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作为一种服务, 其具体做法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为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使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健康管理可概括为:通过健康信息收集、健康体检、健康危险评估提出健康促进方案,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过程, 以达到预防或延缓疾病发生、降低疾病危险性、改善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开支的目的[2]。

2.2 关于健康管理的综述与分析

健康管理1978年诞生于美国。当时在密西根大学, Edingtond·W博士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的健康、医疗、生命质量和医疗卫生情况的影响。从此, 人们对健康维护的关注点由“重诊断和治疗”转移到了“完善的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的建立”。继美、日等发达国家之后, 健康管理成为当前全球卫生行业的发展潮流。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真正起步是在近几年, 但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国内健康管理行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2000年前后作为一种正式的服务产业出现;2003年“非典”以后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近几年, 健康管理的企业在数量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 但仍很不成熟。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趋势;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 患病率迅速上升, 人们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医疗费用急剧上涨, 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由此可见, 中国市场呼唤健康管理。中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3]。美国在1978~1983年, 通过实施健康管理计划, 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4]。同样, 在我国, 关注公众的健康状况、及时实施健康管理计划, 对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资料分析, 目前国内对健康管理的关注, 大都停留在将它作为健康服务产业的具体操作层面上, 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仅有部分高校设有健康管理或相近专业, 但没有将它作为专业课程在卫生职业学校开设的先例。

3 健康管理行业调查分析

采用半开放型访谈式调查法。

调查对象的选取:某市卫生部门行政领导、北京某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某市立医院业务院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各一位, 健康管理服务对象一位 (共5人) 。

调查方法:制订访谈提纲, 由受过培训的调查人员, 对上述5人分别进行面对面的、多次的、较深入的个别访谈。访谈选择在比较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进行, 访谈时间平均每次为60~90分钟。

访谈提纲: (1) 您了解健康管理这一行业吗?对此您有何看法? (2) 您了解实施健康管理服务的过程是怎样的吗? (3) 您可以谈谈从事健康管理服务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知识和素质吗?做这类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4) 您认为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我国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怎样?

结果与分析:总结访谈记录得出, 参与健康管理的主要有六类人才: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医师 (士) 、临床医师 (士) 、临床护师 (士) 。目前, 国内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没有准确的数据, 估计全国有10万人以上, 但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 与美国70%的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服务相差甚远。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在我国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悉,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健康消费在国民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建立系统强大、服务专业、管理高效的健康资产管理机构, 提高社会主流人群生命质量不仅有社会意义, 而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 卫生职业学校资源状况分析 (以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为例)

4.1 学校资源分析

该校具备有利于开办健康管理校办产业的政策、技术、硬件等资源。

校领导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 全校凝聚力较强, 全员具有共同的使学校发展壮大的愿景, 精神状态良好, 干劲较足;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可保障新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有较强的人才资源:护理学、营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运动医学等科目的师资实力较强, 为开设健康管理产业和专业课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技术基础;有1所80张床位的综合性附属医院, 具备较为完善的实验设施;有32所医院 (省内26所、省外6所) 为学生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其中有三甲医院7所、三乙医院3所、二甲医院22所, 学生技能训练场所广阔。

4.2 学生学习需求调查

调查对象:较有代表性的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专业的5名学生, 入学分数分别在500分以上、400~500分、300~399分、200~299分和200分以下等5个层次, 均为统招生。

调查方法:采用半开放式访谈, 制订统一的访谈提纲, 由受过培训的调查人员, 对上述5人进行个别访谈, 访谈在安静、宽松、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进行, 访谈时间每人平均为40~60分钟。

访谈提纲: (1) 您选择卫生职业学校学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2) 在这个学校里, 您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学生?您对自己的成绩有什么样的期望? (3) 您考虑过将来做什么吗?请谈谈您对自己将来职业生活的打算。

结果与分析:由于目前受“普高热”和鄙薄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高生相比, 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习惯都较逊色;他们渴望改变现状, 希望获得成功, 成为有用的人, 有较强的独立性, 重视那些能够直接应用的知识及技能;有部分学生有通过对口高考升学深造的需求。

综上所述, 政策的支持、市场的召唤、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等都证明, 健康管理作为校办产业和专业课程在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开展是可行的。

5 卫生职业学校开办健康管理校办产业方案设计

健康管理校办产业可以组建健康管理公司或在附属医院设立健康管理门诊的方式开展。现将设计方案做如下描述。

(1) 项目名称: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的长期健康管理。

(2) 项目内容:组建健康管理公司或设立健康管理门诊。联合有成功经验的公司与医保部门或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组建健康管理网络, 主要对宿州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服务, 为该人群提供健康促进及慢性病防治技术服务。

(3) 项目目标:维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健康, 减少家庭、政府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为促进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夯实专业技术基础;促进宿州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带动健康管理、心理咨询及营养调配等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促进健康管理新理念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

(4) 目标人群:参加及未参加医疗保险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

(5) 组织构建:为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 通过各方的共同协商, 确立项目实施组织的构成, 使其负责参与项目人员的工作职责安排、管理督导、项目资源调度以及项目质量监控。项目组织结构由项目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和项目小组成员等3个层次构成。

(6) 实施步骤: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评估等3个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 (1) 医务人员的培训:约1周时间。 (2) 诊室及相关设施的配置:诊室面积要求20~30平方米;电脑1台, 安装软件, 具备上网条件;打印机1台;身高体重测量仪1台 (台式) 。 (3) 健康管理启动培训:通过健康讲座, 把健康管理的理念、方法、过程和效果展望等知识向目标人群展示, 使他们明晰进行健康管理的重大意义和具体程序。同时领取并填写个人健康信息调查表。 (4) 服务对象的筛选:通过健康体检的方式, 对自愿参加健康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的患者以及上述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初步筛选。检出7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有运动禁忌证者。

实施阶段:为更好地体现出对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有效性, 建议将参加健康管理的客户群体分为2组, 对其中1组进行干预, 每组80~100人, 历时3个月。对照组:采用群体健康教育 (大课堂、健康教育光盘) 和保健品的应用等方法进行健康维护。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常规健康维护方法的基础上, 加用个性化的正规健康管理服务。

总结评估阶段:通过3个月的强化健康管理, 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整体工作进行评估, 包括管理人数、满意度、认知率的变化、流失率及原因分析、有效率、控制率、整体费用下降情况等, 并做总结性指导。最后组织参与者进行联谊、交流。

6 健康管理校办产业带动专业发展的思路

皖政办[2001]80号文件, 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校办产业是筹集办学资金、发展职业教育的渠道之一。2005年湖南省职教大会指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依托专业办好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 以带动学校发展;职业学校可以办公司, 当公司发展好了, 办学校也就有了许多好的条件;职业院校如果没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和产业, 很难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可见, 职业学校以产业促专业, 带动学校全面发展的思路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办产业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开展, 需要一批具备健康管理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调研表明, 卫生服务行业急需大批健康管理人才;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查证明了在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课程的可行性。

以健康管理校办产业为导引, 在卫生职业学校开发健康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路如下。

第一步, 运用文献法搜集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相关的教育学、职业教育学、课程理论、哲学思想和心理学等成果, 界定课程开发、健康管理等相关概念, 把握我国现今健康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对健康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进行梳理, 提出问题, 确定研究内容。

第二步, 运用文献、访谈等方法, 依据供需状况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 以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为个案, 分析该校本身的资源、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论证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并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模式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第三步, 主要通过文献、访谈等研究方法, 论述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具体方案, 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实施和评价。

第四步, 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展望前景, 并提出建议和思考。

7 本研究的意义与思考

7.1 本研究的意义

在卫生职业学校兴办健康管理这一校办产业, 可以增加学校收益, 增强学校实力, 架起与地方经济沟通的桥梁;带动专业开发和促进毕业生就业, 增强学校信誉度;发展地方卫生服务事业, 为慢性病患者减少痛苦、降低医药开支, 具有个人、学校、国家“多赢”的总体效应。

7.2 思考

健康管理是新兴的卫生服务事业, 这一校办产业的启动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一批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和精通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保健医学等专业知识的健康维护人才;还需要一些善于沟通、有一定医学基础的市场推广人员。这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政策的支持和领导者的合理决策。

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是以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的, 它与其他职业教育有所不同。服务对象的复杂性, 决定了培养过程的灵活性, 应根据教育活动的效果及时调整并逐步完善教育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最强有力的指导是市场的需求, 要求课程开发者具有敏锐的市场变迁的洞察力和较准确的预见性, 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服务意识。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刚刚起步, 尤其是卫生职业教育, 要完善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体系, 还需要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摘要:现以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为研究个案, 通过综述国内外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行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的资源分析、论证健康管理这一校办产业的开办方案;并对其如何带动健康管理专业发展进行探讨, 总结研究意义, 提出思考。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健康管理,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瑜.健康管理[M].台北: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6.

[2]张玉玲.健康管理登陆中国[N].光明日报, 2002-12-17.

[3]黄建始, 陈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 6 (1) :18~19.

3.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木材运输;安全管理

《森林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林区设立的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对未取得运输证件或者物资主管部门发给的调拨通知书运输木材的,木材检查站有权制止。《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进一步明确了木材检查站对无证运输的木材可以暂扣。国务院在国发[1990]6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木材检查站是林业基层执法单位。自1995年开展治理公路“三乱”以来,始终把林业部门做为三个可以在公路上设立检查站的部门之一,综上木材检查站对木材的运输的检查监督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是政府授权的林业基层执法单位。

1.保护森林资源必须加强木材运输管理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重要资源。森林资源的保护,主要有源头管理;林产品(主要是木材)运输管理以及木材加工企业的管理。源头管理,多年来政府每年都针对盗伐、滥伐森林开展专项打击或严打整治活动。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凭证采伐林木、凭证运输木材的法律制度仍未得到很好实施。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盗伐、滥伐林木,违法运输木材,违法加工木材的行为屡禁不止。盗伐、滥伐林木的违法犯罪活动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原因是违法木材有人收购,有人加工,能够销赃。关键的一点是违法木材能够运出林区,进入市场。源头管理点多,面大,人员有限管理难度大。运输管理线少,相对集中,相对来说便于管理。因此,加强木材运输的检查和监督,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切实可行。龙潭区林业局有两个木材检查站,大口钦木材检查站,荒山木材检查站,大口钦木材检查站座落国道202线与五桦公路交汇处,负责对龙潭区林业局杨木林杨国有林木及缸窖镇大口钦镇民营木材的运输检查监督,同时还负责途经此线的舒兰市大部分木材,黑龙江省一部分木材的运输检查与监督,所以说对木材运输的检查监督,不仅是对本地森林资源实施保护,也是对整个森林资源实施保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一些明确林木权属的承包者,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在未取得采伐证的情况下,便违法采伐经营林木换取经济利益。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采伐自家林木之名,盗伐国有林木。同时不法分子会因承包者势单力薄,管护困难,乘机哄抢、盗伐私有林木。如此种种,不仅破坏了森林资源,也破坏了林木商品正常的经济秩序,不利于林区的和谐稳定大局,挫伤林业经营者积极性,所以加强木材运输检查监督,阻止违法木材进入市场,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不受损失,维护正常的木材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林区和谐稳定的关键。

2.木材运输管理面临的问题

2.1木材的采伐审批,贮木场管理,木材运输证件发放和木材检查监督未实行综合管理

多年历史形成木材的采伐审批,贮木场木材管理、木材运输证件的发放及木材检查站的检查监督未形成联动机制,各管各的、各行其职。由于管理上的不协调致使一些人持假证运输违法木材,特别是检查外市、外省木材时很难鉴别真伪。这样一部分违法木材便进入了流通领域。

2.2道路交通的发展打破了木材检查站的合理布局

最近几年,国家道路交通快速发展,特别是村级公路的建设,使得原来比较单一的林区森林运输道路变得四通八达。原来扼守重要线路及道口的木材检查站已经能够轻易绕行,许多违法木材可以避让检查,致使一部分木材检查站如同虚设。

2.3现行林业法律及林业机构设置致使木材检查站执法难度大

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的主体是木材检查站,但是法律只授予检查站对木材运输的检查监督权,对无证运输木材给予暂扣的权力,而行政处罚只能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木材检查站对木材实施检查监督的工作绝大多数是在夜间进行。

2.4木材检查手段,检查设备相对落后

目前,很多运输车辆在运输木材时都蒙盖苫布,在夜间逃避检查。快速通过检查站时,在外观上很难判断是否装载木材。甚至有些人用集装箱运输木材,就更无法检查监督了。更有甚者用邮车、改装客车等工具运输违法木材。检查站检查人员很难用肉眼判断,由于检查设备的相对落后,致使木材凭证运输检查、监督困难重重。

3.对如何加强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的思考

3.1建立省级木材采伐审批,贮木场管理、木材运输证件发放,木材检查站检查的统一平台

建立“统一平台”之后,检查站对需检木材只要进入“统一平台”便能立即查出该车木材采伐证号,何时何地启运,哪个机关何时发放木材运输证件等相关信息,从根本上制止假运输证件使用。从源头保证木材运输的合法秩序。

3.2提高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检查站的检查、监督能力

林业建设已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林业做为资源产业,在商品经济和社会进步快速发展的今天,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林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越来越突出。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各级政府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木材凭证运输的检查、监督做为保护森林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得到加强。要保证木材检查站人员编制,以确保对木材运输的检查、监督力量;应为检查站配备执法车辆,以便木检查站追查闯关的运输车辆;应配备电脑等办公设备,以便于本检站对木材运输证件进行核实和鉴别;应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以便于检查苫布遮盖车辆及集装箱等隐蔽运输车辆;应保证检查站办公经费,以保证木检站工作无后顾之忧。

3.3重新调整机构设置及检查站站点设置

建议将林业稽查大队与木材检查站合署办公。以方便对违法运输木材案件的及时处罚。

林业稽查大队在各木材检查站设立稽查中队。木材检查站对违法运输木材实施暂扣同时,林业稽查便可以同时对违法运输木材进行立案处理。以缩短行政案件的办理时间,便于对违法运输木材行政案件进行及时办理。

重新调整检查站的站点设置。鉴于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建议重新调整木材检查站的站点设置。将木材检查站调整至交通要道。使木材检查站起到“一夫当关”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控制违法木材,无证木材的流通。

3.4加大对违法木材运输刑事案件的打击度

4.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 篇四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卫生监督执法车辆使用管理,保障卫生监督机构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根据卫生部办公厅通知和省卫生厅《关于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车辆外观标识的通知》(卫监秘634号)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卫生监督执法车辆,是指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用于执行卫生监督执法和现场快速检测任务的机动车辆。

第三条 卫生监督执法车辆的车身上应当喷涂卫生监督徽标、中文“卫生监督”及英文“HEALTHINSPECTION”字样;车身颜色以白色为基色,卫生监督徽标和中英文“卫生监督”字样颜色为蓝色;式样一律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车辆外观标识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05)210号)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国家加强中西部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配发各地的卫生监督执法车辆的外观、徽标和颜色,各地不得擅自改变。各地自行装备的卫生监督执法车辆亦应按照规定统一外观标识。

第五条 对私自喷涂、更改卫生监督车外观标志的,上级和本级卫生行政机关、上级卫生监督机构有权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第六条 卫生监督机构对所属卫生监督执法车辆应做好固定资产登记,实行严格的管理,除执行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外,不得挪做它用。

第七条 对于将卫生监督执法车辆挪做它用的.,上级和本级卫生行政机关、上级卫生监督机构有权责令其整改,并予以通报;对于将卫生部加强中西部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配发各地的卫生监督执法车辆挪做它用的,省卫生行政机关还可报请卫生部同意后,收回被挪用的卫生监督执法车辆,并调剂给其它卫生监督执法机构。

第八条 卫生监督执法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卫生监督执法车驾驶员应当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和检查。

第九条 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负责对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使用管理卫生监督执法车辆的情况和卫生监督执法车辆外观标识情况进行稽查。

5.安徽省乡镇卫生院分流办法 篇五

分流人员安置办法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妥善安臵改革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人员,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臵、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加强队伍建设。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资格准入制度,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分流安臵工作规范有序 进行。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范围对象

本办法所指分流人员,为2008年12月31日前进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类人员:一是定岗竞聘中未聘的在编人员(含政策性安臵人员);二是非在编临时聘用人员,包括定岗竞聘中的未聘者和未纳入竞聘范围的人员。2010年12月31日前已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在编人员,在竞聘定岗前应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2008年12月31日后进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非在编人员(符合皖卫人„2004‟23号文件规定公开招募的大学生和“三支一扶”人员除外),应在竞聘定岗前进行清理、清退,先行解除劳动关系。

三、安臵措施

(一)在编分流人员。

1.允许提前退休。截至2010年12月31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分流人员,本人自愿提前退休,可按有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符合病退条件的,可按现行政策办理病退。2.三年过渡安臵。3年过渡期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有空缺岗位,符合岗位条件的分流人员可以参加竞聘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分流人员待遇第一年按原基本工资的80%发给,职务补贴按最低职务标准发给,物价性补贴照常发给;第二年,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给,物价性补贴照常发给;从第三年起,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不计算连续工龄,直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3.鼓励自谋职业。支持鼓励分流人员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创办或领办经济实体。分流人员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后,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3年基本工资的补偿金,另按本人连续工龄计算,每1年工龄,加发本人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1个月基本工资的补偿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4.支持学习深造。对40周岁以下(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分流人员,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并通过国家考试参加大专以上正规学历教育的,除享受第3条鼓励自谋职业的政策外,可一次性补助一定比例的学费。学习期满后,不再安排工作。对经学习提高后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相应执业(从业)资格的,如原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相应空缺岗位,可优先聘用;如无空缺岗位,也可推荐到专业对口、有空缺岗位的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

上述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分流人员,在参 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按国 家政策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符合享受失业等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二)非在编分流人员。

此类人员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享受以下待遇:

1.给予经济补偿。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补偿金,月工资为本人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2.落实相关保险。按规定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符合享受失业等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3.视情推荐聘用。对具有相应执业(从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由乡镇卫生院推荐到行政村卫生室聘用。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分流人员安臵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稳妥推进。各县(市、区)卫生部门要积极会同人社(人事、劳动)、财政部门抓紧制定分流人员安臵实施方案,按规定妥善安臵分流人员。分流人员安臵工作由县(市、区)卫生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人社(人事、劳动)、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做好审核确认、政策兑现和督查指导工作。

2.明确实施步骤。分流人员逐人填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人员安臵意愿表》,经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审,县(市、区)医改联合办公室审核、确认后,由人社(人事、劳动)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将名单报县级财政部门和市级卫生、人社部门备案。病退(退职)人员须由县级及以上人民医院按规定出具完全丧失工作(劳动)能力的相关证明后方可办理。对于未纳入竞聘范围对象的分流人员安臵工作,可先期进行。分流人员安臵工作在定岗工作完成后的3个月内完成。

3.保障经费支出。分流人员过渡期间相关工资待遇、按规定办理相关社会保险、经济补偿、学习深造期间一定比例的学费补助、提前退休和病退人员待遇等费用支出,由财政部门纳入预算,统筹安排。

4.实行人事代理。人社(人事、劳动)部门所属公共服务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为分流人员办理档案管理、流动、职称评定等手续(3年内免收代理费)和党团组织关系接转等事宜。

5.严肃组织纪律。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下降。对在分流人员安臵工作中弄虚作假和违背政策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6.加强民主监督。各地要主动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宣传分流人员安臵的政策、措施,将范围对象、政策规定、方法程序等予以公示、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7.维护和谐稳定。分流人员安臵工作关系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地要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逐人落实,妥善安臵分流人员。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分流人员,争取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分流安臵工作平稳顺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安徽农村卫生室管理办法 篇六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基层卫生室的管理,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有条件的村,应建立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是农村基层卫生福利事业单位,受村民委员会领导。

第三条 村卫生室可以在原大队卫生室基础上举办,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毗邻村联合办、乡(镇)卫生院固定设点、乡村医生联合办,乡村医生承包等多种形式。

开办村卫生室应报经乡(镇)卫生院审查同意,并接受其业务指导。

第四条 村卫生室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方向。群众就医,可为实行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看病收费以及群众自愿接受的其他办法。

第五条 村卫生室的任务是: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宣传、普及卫生常识;

(二)指导本村的爱国卫生运动,承担本村疾病预防、计划免疫和疫情普查、上报任务;

(三)诊断、治疗一般疾病和进行急救处理;

(四)指导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和进行科学接生;

(五)完成卫生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六条 村卫生室人员,由村民委员会在下列人员中聘用:

(一)已取得证书的乡村医生;

(二)经县(市)卫生局考核合格的卫生员;

(三)退休、退职的医务人员。

村卫生室的人数,视服务范围的大小而定,一般为二至三人,其中应有女性。聘用人员需报乡(镇)卫生院备案。

第七条 村卫生室人员必须做到:

(一)努力学习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做好文明服务;

(二)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不断提高防病治病的业务水平;

(三)积极参加卫生部门和卫生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八条 村卫生室人员的报酬,从以下渠道解决:

(一)开展医疗业务的收入;

(二)从事防疫、保健的劳务收入;

(三)经济条件较好、群众自愿实行合作医疗的地方,可以从集体公益金中给予补助或由群众自愿集资给予补助。

第九条 村卫生室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一)医疗、护理、保健、预防接种和计划生育筹项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做好登记和原始记录。发生医疗事故和差错,应如实上报乡(镇)卫生院,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严格执行县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医疗收费标淮和药品价格,积极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经济有效的传统疗法,合理诊治,合理用药。

(三)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四)建立财务收支帐目,收费应有单据和存根。集体力、联合办的卫生室应适当提留积累,用于发展卫生事业。

第十条 村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管理。其一切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不得平调其财产和资金。违者,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并检查督促村卫生室完成卫生工作任务。乡(镇)卫生院应负责组织技术交流,培训技术人员,并帮助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对不符合行医条件以及管理不善的村卫生室,乡 镇)卫生院有权提出批评,并限其改正。

7.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 篇七

1. 1 概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保证财务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完整、可靠,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而在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其执行效果影响着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通过对内控实施必要的过程监控,查找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并组织有效评估和采取纠正措施的过程。

1. 2 内在关系

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制度缺陷、部门职责不清、内部业务或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人员理解差异等原因,都可能使内部控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常常导致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企业以风险为导向,有效整合监督检查资源,通过过程监控,发现其不足和问题乃至缺陷,提出纠正措施,从而提高其有效性,增强企业风险管控成效。因此,高效的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持续有效运行和逐步完善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是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

2 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相应的监督检查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有效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是监督检查没有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只关注自己业务范围内流程执行的有效性,风险控制缺乏全局意识; 二是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计划性差,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制订指导性的监督检查计划,包括时间、频次、内容和对象等,这些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检查的成效; 三是专项检查缺乏风险导向。专项检查不能体现与日常监督检查的区别,监督检查缺乏针对性; 四是监督检查的方式单一,内控测试没有与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等形成合力,检查的深度不够,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监督检查容易被以点带面,被投资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环保管理等工作中的日常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缺乏对内控执行情况的全面深入了解,使得内控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实施监督检查的人员因个人业务素质和内控环境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职能。一方面是指监督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检查需要,另一方面是指内控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影响了监督检查的效果。他们的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工作质量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第四,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流于形式,问题整改不彻底,责任追究落实不力。基于监督检查而进行的缺陷认定和报告不严谨,大多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未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根据对近年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和例外事项的归类分析,不难看出,重复性问题和重复性例外事项发生的比率较高,“有章不循、有律不依”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同类问题屡查屡犯,屡改屡犯,问题整改治标不治本。

3 提高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成效的措施

3. 1 增强风险意识,强化管理者的内部控制职能

领导重视是提高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成效,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和保障。首先,企业单位负责人要在认识内部控制与规范企业经营、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效益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给予极大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的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岗位,保证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确保内部控制相关要求被切实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不流于形式和口头要求。其次,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责任制。企业各级领导都应强化内控主体责任意识,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内控制度和要求,通过会议、培训、现场调研等方式强调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向全员传播风险管理的理念,感染和引领全员参与内控管理,落实岗位职责,让内控文化如同QHSE文化一样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深处,营造学内控、讲内控、守规章的良好氛围,推动内部控制的水平。

3. 2 开展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提高内控执行力

内部控制不是单个业务领域的事,某个业务领域内日常工作存在问题的纠错不能代替内部控专业性的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包含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覆盖流程设计与执行、制度执行、信息控制等,通过内控监督检查能保证企业内控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有效性,其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均大于日常工作中碎片化的差错查纠。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要在内控制度和要求下开展日常工作,通过部门内自查、互查和协调沟通,提高业务效率,防范风险。企业则要通过监督检查职能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了解,才能发现企业的薄弱点和风险所在,从而为内控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3. 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

首先,要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内部控制是为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要防范风险,制度必须先行。因此,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控水平和质量,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流程,明确各层次的监管职责和要求,做到制度与业务发展同步进行。

其次,应结合企业实际,努力建立两级机关部门实时自查、单位季度互查和公司年度督查 “三位一体”的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 “三道防线”的作用,通过强化上下监督检查的联动力度,建立有效的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

最后,监督检查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的区别对待,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在做好监督检查前期策划的同时,力争将内控测试、纪律监察、合规管理检查和内部审计形成监督合力,根据发现的问题,针对企业高风险领域和环节,确定专项监督检查的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成效。

3. 4 加大对监督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监督检查的独立性

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有效开展监督检查的基础,企业应对监督检查人员开展内控专业知识培训,使之在熟悉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监督检查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样本抽取、沟通访谈技巧、检查结果记录与分析等,切实提高检查的质量。

企业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相对独立的地位,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氛围,督促各项控制措施有效落实,避免将企业领导的意志强加给监督检查人员,尊重其监督检查的发言权,保证监督检查数据与记录的真实性,真正做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进而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3. 5 重视缺陷评估与问题整改,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

监督检查不是目的,只是企业提升内控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无论是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合规管理检查、内部审计还是效能监察,最后的落脚点都应放在缺陷认定、分析和问题整改上。企业应通过对各项监督检查的数据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通过缺陷性质分析,提出完善或修订制度、更改流程、增减关键控制点等整改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监督检查和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按照PDCA模式,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健全和持续有效。

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复性问题和重大缺陷,应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从中石油各企业单位发现的例外事项来看,不是说我们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主要是执行不到位。在业务能力满足需要、培训到位的前提下,责任心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关键。因此,监督检查要做到边检查、边通报、边整改、边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内控制度的威慑力,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通过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李佳.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中国市场,2015(16).

8.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 篇八

摘要:社会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基础建设,但是在我国在工程质量监督监管体系方面的工作不够完善,导致监理部门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不利于工程顺利的建设,影响到其施工质量。文章从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论述工程质量监督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质量监督;检查;对策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也就是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个参与建设的主体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而参考的一套法律依据,该体系中所管理的范围有对承包商、监理单位、业主等管理,管理的内容有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等,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只有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各项工程项目纷纷建设起来,但是在对其建设质量进行管理与检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要想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必须要建立政府监管体系以及社会监控体系,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单位大多建立了政府监管体系,而忽略了社会监控体系,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知识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中存在各种问题。

2、缺乏健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制

部分检测机构自身力量不足,硬件不达标,检测试验环境和条件不符合要求,部分检测机构完全处于低端运行状态,规模小,人员少或变更频繁。对于工程质量管理不上心,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3、政府监督工作不到位

过去,政府在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一般都只是对建成后的工程进行监督,但是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工程項目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若仅靠几次质量监督远远不能够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因此必须要时刻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其顺利的建设,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4、政府质量监督方式太过具体

在对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政府一般都需要对工程的基础部分、主体部分以及装饰部分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尤其是对隐蔽工程等,更需要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甚至每月定期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审查,要求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有监督人员对其进行监督与控制,这种太过具体的监督方式必然会与工程的建设方产生纠纷,不仅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也影响到了施工质量,不利于其监督管理。

5、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范围相对较小

目前,由于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培训过于形式化,致使他们对工程认识不够深入,仅对工程的施工间断进行质量监督,而没有对设计阶段、验收阶段等施工环节进行监督,这也就导致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工程的质量,造成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6、工程监督单位在工程监督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由于工程监督单位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责任制,导致工作人员在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出现了越级监理等违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谋取更多经济利益而购买劣质的施工材料,对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这也就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7、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定位不够明确

由于受到我国政府的限制,大部分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作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导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到其质量。

二、应当完善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了解建设工程经济知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专业基础教育和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把知识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引到监督管理工作岗位上来,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第二,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保障能力,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国际化和法制化。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经验,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咨询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建设监理行为,实施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有效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制性担保和保险制度,培育有效的建设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并加强对市场主体要素的监督管理,推动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和监理咨询市场的规范有效运转,充分发挥工程担保、保险和建设监理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社会保障作用,全方位挖掘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智能潜力,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第三,转变角色,恢复执法地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监督。转变角色就是要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授权执法向委托执法转变;由实体质量的环环把关向随机抽查转变;由“看、问”式现场检查向采用科学仪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的权威性监督转变;由直接审验工程质量等级向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转变;由以施工现场对承包商的监督为主向全面、全过程监督转变。改变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行政职能,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以经济和法律相结合为主要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所有参与者实施执法监督。

第四,改善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段和方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效能。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必须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监督方法的科学化,不断创新和改进检测设备和仪器,以有效地适应建筑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监督管理技术装备能力和监管效率,推动全行业信息化和建筑科学技术进步。

三、结束语

上一篇:水暖施工综合实训总结下一篇: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