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2导学案

2024-06-17

高中物理32导学案(精选14篇)

1.高中物理32导学案 篇一

Lesson32 At the Supermarket

【Teaching Aims:】

1.words:fresh,follow,count,forty,fifty,sixty,seventy,eighty,ninety,hundred.2.Structures and expressions:

(1)next to(2)No problem(3)Follow me(4)May I help you?(5)I will take it.【Teaching procedures:】

『预习案』

根据括号中所给的汉语意思用适当的单词填空,没空一词。1.Li Ming,can you(数)these numbers? 2.Our school has nine(百)students.3.Ten plus thirty equals(四十).4.Look at these apples.They are very(新鲜的).5.Please(跟随,明白)me.『探究案』

Step1.Review : phrases in lesson31

Step2.Lead-in: Have breakfast → Watch a video → At the supermarketStep3.Listening: ① Listen and match ② Listen and fill

Step4.Reading:① Read and answer② Read aloud in groups

Step5.Groupwork:shopping at the supermarket.Step6.Structures and expressions:

① May I help you?

② look for

③ next to

④ follow me

⑤ No problem.⑥ I will take it.『延伸案』

一、根据句子意思用适当的单词填空,每空一词。

1.This dress is beautiful.I’llit.2.The bananas arethe pears.3.Let’s 数)the numbers together.二、单项选择。

1.-Good morning!

-I want to buy a coat.A.Can you help me?B.What can I do for you?

C.Would you like this one?D.Do you like it? 2.Do you havefresh potatoes?

A.anyB.someC./D.a

3.Wang Hong can’ther bike.A.look forB.looking forC.findD.finding

4.They are

A.shopB.shoppingC.shoppedD.shops

Homework:Copy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three times.【课后反思:】

2.高中物理32导学案 篇二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遵循某种教学思想或者理念的指导, 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的相关策略体系.

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某个课题教学时, 充分运用学案进行导学,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 而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通过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共包含五个阶段, 分别为: 老师布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老师答疑、学生拓展练习.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而老师只是指导者、合作者, 这种师生关系是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的, 因此“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爱好, 从跟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从而有效克服学习上的恐惧心理, 喜欢上物理学习, 而且还能够通过学案导学,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遇到问题和疑问时, 敢于向老师提问、与学生交流, 更加善于表达自己, 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各类高中学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对包括物理在内的各类学科教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 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仍然存在的不少的问题, 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仍存在差距.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 没有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 教学目标含糊不清. 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 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但是从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 大多数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 存在着三类目标含糊不清的问题, 教学过程显得机械生硬、死搬硬套, 这也使得不仅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无法深入掌握, 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而且也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缺失.

3. 教学内容泛化.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冷落了教材, 没有深入的阅读理解教材, 而过分注重在教材以外补充例题和练习题, 这就导致不能根据教材准确的把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二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很多教师开始注重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但在设置情境时脱离了教学的需要和情境设置的本质目标, 使得情境设置有形式主义. 例如, 在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知识点时, 教师机械的套用一大堆生活中的例子, 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 而且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点多而复杂, 涵盖力学、电学、磁学、热学以及光学等, 在这里, 笔者将结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 就如何在高中物理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详细讲述.

1. 制定学案. 制定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第一个步骤, 也是最关键的步骤, 它对学生自主学习起着指导方向的作用.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 分别制定出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惯性的内涵; 过程和方法目标为: 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 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同时也了解到理想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 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 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规律的形成都是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 同时体会到理想实验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开展自学.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历史的回顾, 找出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四位科学家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 以上几位科学家都推动了人们对运动和力的认识, 你认为哪个贡献最大? 整个环节, 都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 并通过讨论交流尝试解答.

3. 教师和学生合作探究. 对于四位科学家谁的贡献大, 学生肯定众说纷纭, 没有定论, 教师也没有必要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 这个阶段,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 引导学生借助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演示气垫导轨实验, 老师先介绍实验的装置及其特点, 然后让学生推动气垫上的物体, 并且仔细观察物体运动, 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深入理解物体不受外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状态.

4. 教师答疑. 合作探究完成后, 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并尝试总结实验规律. 同时,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解释牛顿第一定律, 加深学生的理解.

5. 课外拓展练习. 学生熟悉了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要立刻让学生进行达标训练,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运用和拓展知识, 而且也是掌握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在设置达标训练题目时, 一定要紧扣学习内容, 精心挑选, 这样的训练才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模式;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02-01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的教学模式,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会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还可以使教师更清楚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也是合作学习中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努力将问题解决并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高中物理“导学案”学习模式

1、通过“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

在课前教师应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的手中,使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更能抓住学习的重点,并且这也是“导学案”学习模式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更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预习中标记清楚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停课,从而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该环节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如果时间过长,会在无形之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造成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作为“导学案”中重要环节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体现出学案的导学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通过“导学案”开展课堂讨论

在学生做好课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这时学生们可以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进行猜想,这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设想和问题,做好记录,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析出的新观点和问题列举在黑板上,然后与学生们共同进行分类整理,寻找出问题间存在的共性。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可以通过师生间的共用研究和讨论,最终得以解决。教师还应在学案中设计部分开拓学生思维的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做好学习方法的笔记,便于日后复习。

3、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后复习

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然离不开课堂反馈练习的环节,在进行反馈练习时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完成的时间,并将解答及时给出,使学生可以得到及时适当的训练,适当当堂所学习到的知识,不仅得到了及时的巩固,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所用。在课后,教师还用解决在课堂上学生产生疑问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的问题,及时的整理、消化和补充学案,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时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后练习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师要仔细的检查和审阅作业,如果发现共性的错误必须及时的解决,是学生发对多学知识更牢固的掌握。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督促、引导的作用,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大胆的思考问题,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讲解相关的知识和问题,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掌握有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在“导学案”教学中所体现的就是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模式,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是相对较多的,同时也能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入手,要重点考虑学生已经掌握和还未掌握的知识,对于学生已经通过思考和探讨过的但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重点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要具有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和交流,通过相关问题的设计,逐渐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和分析,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较快的投入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氛围中,这样发展下去,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监督、引导和评价。所以,教师应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思考和研究,提高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另外,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导学案”还可以促进其过程的可操作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出正确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学生才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和探究,逐渐的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4.九年级物理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 篇四

熔化一半后,剩余冰块的比热容为 。

2.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Kg,水温度升高2℃,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则砂石升高的温度 (填大于/等于/小于)2℃。

3.质量为5Kg的水温度从80℃降低到60℃,内能 (填增加/减少)了 J。

4.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一杯水倒去一半 B.把铁块加工成铁屑

C. 水凝固成冰 D.10℃的水变成15℃的水

5.沙漠地区在日光照射下,要比湖泊湿地处温度升高得快的原因是( )

A. 沙的比热容小 B.沙吸收的热量多

C. 沙的密度大 D.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

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7.把冰块放在食品上面,利用冰块吸热保鲜食品,一块低温的冰吸收8.4×103J的热量,温度从-14℃升高到-4℃,试求这块冰的质量。(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

5.九年级物理机械能和内能导学案 篇五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知道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导学流程:

活动1:

1.观察P30四幅图,回答运动的物体能否做功?

2.什么叫能?什么叫动能?

3.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活动2:

设计实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思路: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 关系。

保持小车速度不变,研究 关系。

2.如何判断小车的动能大小?

如何控制小车的速度不变?

如何改变小车的速度大小?

3.图12-5研究的问题是 ,实验的结论是 。

图12-6研究的问题是 ,实验的结论是 。

4.实验结论:动能大小与 、 有关。

活动3:

1.举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否做功?

2.什么叫弹性势能?

3.动手操作:按P32要求操作,并回答书本问题。

活动4:

1.举例说明:被举高的物体能否做功?

2.什么叫重力势能?

活动5:

设计实验——探究重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研究方法是 。

研究思路:质量不变,探究重力势能与 关系。

高度不变,探究重力势能与 关系。

2.实验根据 现象,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3.选择器材:质量不等的纲球,沙子,水槽等,如何操作?

4.实验结论是 。

活动6:

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

2.观察P35,回答皮球上升(下降)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滚摆上升(下降)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3.身边哪些现象可表明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活动7:

6.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篇六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2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 出现时期: 2. 出现背景: 3. 主要学派:

4. 争论(三方面)问题: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 孔子生活时代: 2. 孔子思想产生背景: 3. 孔子的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2)自然观:(3)教育思想: 4. 孔子的重大贡献:(1)思想上:(2)教育上:(3)典籍上: 5.孔子思想载体: 6.孟子及其主张(1)生活时代:(2)道德规范:(3)政治思想:(4)民本思想: 7.荀子及其思想(1)生活时代:(2)自然观:(3)道德观:

自主落实

(三)老庄之学 1. 所属学派: 2. 思想特点: 3. 思想影响: 4. 老子

(1)生活时代:(2)思想核心:(3)辩证法思想:(4)思想局限:(5)思想载体: 5. 庄子

(1)生活时代:(2)思想核心:(3)思想载体:

(四)法家思想

1.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 2. 法家思想核心: 3. 法家思想的影响:

4. 法家思想实践者(改革者)

(1)李悝变法(诸侯国?内容?)

(2)商鞅变法(诸侯国?内容?影响?)

5. 法家思想理论集大成者:韩非(思想主张?)

(五)墨家的主张 1. 创始人: 2. 优良作风: 3. 思想主张:

4. 墨子的两大重要贡献(1)认识论:

(2)逻辑学: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的是什么学派?

3.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什么学派?

4.反映新兴地主阶级蓬勃向上,进取自信风貌的是哪些学派?

5.反映小生产者(平民)愿望的是什么学派?

6.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何地位吗?为什么?

7.你认为在战国时期最受封建统治者推崇的应该是什么学派?为什么?

8.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

9.你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与该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汉代儒学(2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自主落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 1.朝代: 2.背景: 3.过程(1)焚书:(2)坑儒: 4.影响(评价):

(二)罢黜百家 1.时期: 2.背景:

3.确立(汉武帝的措施):

4.影响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三)太学(中央长安)的出现 1.时期: 2.性质:

3.影响(评价):

4.太学生的参政意识(1)表现(2)原因(3)影响

4.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开始时期: 2.考试内容: 3.影响

(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

合作探究

1.秦朝时儒学的命运如何?表现何在?主要原因是什么?

2.西汉时儒学地位怎样?原因有哪些?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秦朝和西汉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手段有何区别?对儒学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秦朝的“焚书坑儒”和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相同的实质是什么?相同的根本目的何在?

5.古代思想界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演变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6.回忆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早期:

(2)汉武帝开始:(3)魏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 三.宋明理学(新儒学)(2课时)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自主落实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 儒学的困境(1)东汉末年:(2)魏晋时期: 2儒学复兴运动(1)唐朝中后期 韩愈: 李翱:(2)北宋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2.北宋五子的主张及贡献(1)周敦颐和邵雍:(2)张载:(3)二程: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时期: 2.理学体系(1)理气论:(2)修养论:(3)社会政治论: 3.理学经典: 4.地位: 5.影响: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心学开创者(南宋陆九渊): 2.心学集大成者(明朝王守仁):3.心学创立的影响:

合作探究

1..宋明理学有那些显著特点?

2.宋明理学为什么能被官方化?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哪些异同点?它们之间是何关系? 同:(1)思想主张:

(2)目的:

(3)地位和影响:

异:(1)宇宙观:

(2)道德观:

关系:

5.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2课时)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自主落实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生活时代: 2.思想主张:

3.治学主张: 4.主要著作: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

(2)经济思想:(3)治学思想: 4.思想影响: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

(1)治学思想:

(2)政治思想: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2)哲学思想: 4.地位: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 4.思想评价:(1)积极影响:

(2)局限性:

合作探究

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条件(背景、原因)是什么?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有何特点?

3.如何评价明清之际的思想?

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有何共同主张?

5.明清之际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是何关系? 6.列举中国古代三个思想活跃时期。

7.古代儒家思想是怎样发展演变的?(1)春秋时期:(2)战国时期:(3)西汉:(4)宋朝:(5)明朝:(6)明末清初:

8.儒家学派的地位是如何变迁的?(1)春秋战国时期:(2)秦朝:

7.高中物理32导学案 篇七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高要求,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运而生,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而选择的较为适宜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质的飞跃,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的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知识是具有一定难度,容易致使学生厌学、积极性下降、影响学习成绩,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导学”,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1].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预习,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听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自己预习,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导学案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优化课堂讨论效果.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将设置好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利用导学案实现课后巩固.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的应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热情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明确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适当的给出指导性建议,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静电平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用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进行实验验证,逐步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注重方法的引导,给学生架设思维的过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教师在课堂中要明确重难点,强调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层次性,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给学生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讲解问题时,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注重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给学生架设一个思维的过程[2].

例如,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展示课件,请学生思考讨论课件展示的两个速度— 时间图象,在v - t图象中能看出哪些信息? 思考讨论图象的特点,尝试描述这种直线运动? 尝试取相等的时间间隔,看它们的速度变化量? 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架设了一个思维过程,让学生在逐步探索过程中找出答案.

3.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种教学模式可以快速的将学生带领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要设置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具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的探究过程. 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适度指导,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 人们跳远助跑,雨点下落等这些运动中都有速度的变化,要怎样探究一个物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教师引导: 知道物体在一系列不同时刻的速度. 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8.高中物理32导学案 篇八

一、“学案导学”教法的提出

教学中不应该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把教的目标转化成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建立一个有目标的学习向导,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向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将这个学习方案简称为“学案”。

物理学案导学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物理教育规律而提出的一种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突出学生自学、探究、教师调控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效益为目的,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方法,它是实现“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不教”、“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学习”等素质教育理论提法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二、“学案”的设计

学案编写的原则是,管而不列,放而不乱,既要发挥学案的指导作用,又要留有余地;既要有知识能力点,又要有思维创新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学案制作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好三项工作:

1.认真研究: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研究所教知识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研究知识规律。

2.制定好学习目标:学案中要有明确、简练、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看便知,一听即明。学习目标的确定要切实可行,少而精,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关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外显性和可测性及前后目标的联系。

3.做好知识体系的编排:编排知识体系要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或组合,深入挖掘知识宽度,充分发挥每个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找出一条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把涉及这些知识点的问题分类归纳变形组合,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外收获。

三、“学案导学”的操作说明

1.示案自学: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别不同,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

2.趣味引入,营造气氛。教师需要在课上前几分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采取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如学习变阻器一节时,教师拿出滑动变阻器对学生说:这个滑动变阻器是我发明的,学生会感到惊讶!接着教师满有情味地演示出发明滑动变阻器的过程,让学生在迫切求知的心理需求下进入学习变阻器的情境之中。

3.启发引导,探究领悟。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探索实验,合理地分配探索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如变阻器一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调光台灯,引导学生设计出调光台灯的电路图,这虽然课本上有现成答案,但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設计出来电路,学生感到无比喜悦,同时也尝到创造成功的体验。

4.自主质疑,积极思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暴露心中的疑虑、困惑,以及大胆的质疑,应始终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哪怕学生的问题幼稚、离奇,甚至怪诞,也不能有半点埋怨、责怪、厌烦的表示,以形成宽松、和谐的质疑环境。

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自行研讨,积极思辨,给学生创造自己参与的机会。学生自学后又通过讨论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整理,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课上再备课,迅速确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

5.达标检测。它是对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起着引导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作用。操作中主要是让学生做学案上的达标检测题,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各种反馈的结果,采取多种补齐填缺措施,如:采用当堂讨论的形式、同桌互批互改、班内全体改正等,对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6.自我反思,知识内化。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以改进学习习惯,完善学习过程,找到适合自身的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建构能力。如课后小结时,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所学内容在整体知识中的地位,解决了哪些问题,新知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对比等。

7.推荐作业。在布置作业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征和要求,设置不同层次的适量的习题,让学生自由选做。推荐作业保证了物理学案导学的完整性,既面向学生全体,又分层教学。

运用“学案导学”展开物理教学,将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学生依学案自学,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每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在课堂中落实完成,课后只适当巩固提高。这种教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克服了“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弊端,颇受学生欢迎。

9.高中物理32导学案 篇九

一、导学案的总体设计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定义、定律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

1、导学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2、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目标,符合物理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力争做到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探究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也就是一本习题集。这样导学案就不能有效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二、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中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就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

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设计交流环节,交流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学生都能通过对比分类和比较,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异同。一“想”一“议”,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延伸。

3、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

三、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体会

1、教师应用要灵活。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再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和物理生活实际进行再认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在预习中给学生自主探究与联系生活实际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教材进行预习,特别对实验器

材的准备,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器材等都应在预习范围之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应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物理的乐趣。

3、重教轻学,包办代替。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养成习惯,重“讲评”,轻“探究”,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

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学生予正面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4、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物理的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训练其技能,发展其爱好,激发其兴趣,培养其思维,发展其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0.高中物理32导学案 篇十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物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56-01

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史上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愈加凸显。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必须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出现了,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分析研究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希望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能有所帮助。

一、高中物理导学案的应用意义

高中物理知识难度不断加深,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学习成绩。但是导学案则可经过导学的方法,将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度进行分层,这样学生就可从易到难展开学习。也就是说,让学生运用该种模式学习,能够减小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同时学生在掌握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的时候,也不会觉得非常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经过对物理知识的导学,实现学习前置与问题前置量目标,改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遵守主体性原则

这里所指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有的活动安排均应以学生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标。

2.应遵守层次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整体的物理素养水平。但不同的学生无论是在物理基础上还是物理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设计出的导学案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遵守导学性原则

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一点,重点突出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方面要确保导学案难度是逐渐增加的,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导学案主要有两种设计方式,一种就是将学习方法融入其中,不具体指出学生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另一种则是学习方法引导型。即将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些方法、技巧直接列举出来,并举出实际的应用案例。

三、优化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做好学生的课程预习工作

课前,教师把“导学案”发放给每一位同学,让学生自主预习知识点,完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时“导学案”的精华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知识,明了学习的目标,通过预习找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自己也可以试着多找几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能加深理解,思路明确,形成解答问题的规范流程。例如,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10分钟整理问题的时间,因为时间过长会增加学生的疲惫感,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引起学生烦躁的情绪。然后,给学生20分钟的发言时间,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相互交流想法,交换思路,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相互学习,学生们之间互相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大家的学习性和自主解决题的积极性,这样进一步地实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精神。

2.关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促进课堂效率提升

导学案的融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学生进入有目的的学习状态的时候,教师可以更好地去对于其行为进行指导和评价,这就给予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创造了契机。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导学案设置的并不是教学内容,而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其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鼓励学生去研究和探索,这无疑会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提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为例,给予学生提供三组小车和平台模型,其平面依次使用的是毛巾,玻璃和木板,要求学生在上述工具条件下去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此时学生会不由得去思考为什么平面的材质是不同的呢?在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就知道可以以三组实验的方式来推进,接着就按部就班的开展实际的实验,并且在记录和分析之后得出对应结论,此时此刻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也是最为深刻的。

3.加强课后巩固复习

对任何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物理知识难度相对较大,更需要重视学习的渐进性。高中物理教师应用导学案展开教学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巩固复习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学生在学习高难度物理知识、记忆逐渐减弱的时候,及时地巩固复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减少学生学习期间产生的压力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学生课后巩固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必要的监督工作。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学案导学所发挥的作用,并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加强学案导学的应用。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汉城.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赵东岳.“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5

11.“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1. 学生明确“学”什么

美国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捷尔 (R.F.Mager) 说过:“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优良的教学目标, 学生经常自己就可以学得会。”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教学目标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开始之前, 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他们能够做什么, 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的技能的期望, 还能使他们看到教材的基本结构, 便于他们对新的知识加以组织。

1.1 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多是这样表述: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 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 并掌握振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

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目标, 很抽象。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学习目标本质,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 表述要具体可操作, 外显性和可见性, 使学生明确学什么, 怎样学。目标的描述应包含三个要素:学习的知识内容、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力发展的内容。

改编建议:1) 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 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 (条件) , 即真空不能传声。

2) 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 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并认识到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1.2 学案中“隐性目标”的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它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工具, 其目标是隐性的。那么如何将这一隐性目标实现。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感现象, 都是情、知并存且相互交融的实体, 教学内容要具有情感性。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去感受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 感受尊重客观事实的“真”;去体会前人利用科学造福人类并推动文明发展的“善”;去感悟物理规律中蕴涵的和谐和哲理的“美”。

2. 教师“导”什么

“学案导学”的核心是“导和学”, 教师主要在“导”。导的形式多种多样, 导自主学习, 导思维, 导学法, 导创新等。

2.1 学案导读, 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助学案和教材阅读自学, 二是动手实验探究。

对学生的阅读学习, 教师要明确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通道, 所以学案中, 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先知合理整合, 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做好由浅入深、分层递进。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 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并且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观察生活现象等。从而使物理教学与科学、社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使学生尝到收获的滋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 物理新授课的教学大都要围绕实验展开。学生的“动”是基于老师的触发, 它是由教师不断引导以及深入各学习小组共同研究, 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指导, 才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探究, 不至于影响后续环节的学习。

2.2 问题引领, 培养思维。

“导学案”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 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创新并培养思维的重要手段, 因此,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依据学情, 为学生创设激发情趣、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并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

2.3 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 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益无穷”。教师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 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 掌握最佳路径, 使学生不仅“学会”, 还要“会学”, 即学法指导。

2.3.1 指导学生掌握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其研究方法的指导:物理理论建立的一般过程, 即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处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应用。教师要有意识地沿着这样途径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对物理理论建立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加以指导。如:观察法, 每次观察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说明什么问题, 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有意观察习惯;实验法, 在教学中都注意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设计思路的剖析, 以便加强对学生进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训练等。还有控制变量法, 类比法, 推理、概括等方法。

2.3.2 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要学好物理, 就必须熟练的记住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和公式等等, 因而在物理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记忆方法, 以达到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理解法、比较法、归类法、口诀法等。

2.3.3 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有的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却无从下手, 因此在平时应十分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 找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整体结构, 形成知识网络, 来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12.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导学案 篇十二

【学习目的】

1.了解写作背景;研读文章第1段,把握其中的重要的文言知识和作者情怀;

2.背诵第1段。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 旧党。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诽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何谓“乌台诗案”,宋神宗 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 转折关头即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了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 诗案”。

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 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2.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3.了解文体

赋是一种文体。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辟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赤壁赋》就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 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

4.诵读课文,给字词注音

壬戌( )( ) 余音袅袅( ) 扣弦( )

渔樵( ) 愀( )然 匏( )尊

举酒属( )客 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

倚歌而和( )之 歌窈窕( )( )之章

少( )焉 嫠( )妇 冯( )虚御风

酾( )酒临江 横槊( )赋诗 桂棹( )

杯盘狼藉( ) 相与( ) 枕藉( )

5. 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文章第1段,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并写下疑难问题。

【检查预习】

1.正音(预习4)

2.指名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学习第1段:

1. 选代表读,

生齐读第1段。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其中的节奏。注意:叙述的句子——平缓;描写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抒情的 句子——注意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要读出这种情感来。

?(指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两句话,是意 境的基础,与下文一致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举酒属客,诵——明白之诗,歌——窈窕之章。”(诵读,体会延长的作用,感受欣赏美景后的兴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 ;诵读时,应体会延长所表现出的壮阔激荡的情感。)

2.口译第1段,并口译本段内容,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

3.归纳本段内容(师做本文思路板书)

(写了苏轼游历赤壁的时间、地点,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景: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露——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情境?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怀?

(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境,一叶扁舟在长江上顺流而下,自由自在地随江势漂流,作者久被压 抑的心,在大自然里终于得到了解放,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情怀,豪迈喜悦的心情。)

【当堂检测】

1.通假字

(1)举酒属客 (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

2.特殊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3.一词多义

(1)如

A 纵一苇之所如 (往)

B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好象)

C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比得上)

D 如期完成 (按照)

(2)属

A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通“嘱”,劝酒)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C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D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亲属)

E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F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作业布置】

1.背诵第1段

2.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文章第2、3段,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并写下疑难问题。

第2课时

【学习目的】

1. 研读课 文第2、3段,梳理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准确地翻译文句。

2. 把握“客人”的情感内涵。

3. 背诵第2、3段。

【检查预习】

1. 指名朗读第2、3段。

2.指名口头翻译文章第2、3段,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

【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2段

2.本段可分几层?本段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作者的歌声;客人的箫声。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3.本段的喜从何体现?(由主人“饮 酒乐甚,扣弦而歌”看出。这样写,可与下层“悲”形成大的反差。)

4.歌词中的 “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美人指代所思暮的人。代表一种理想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表现了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5. 本段的“悲”从何体现?

(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体现)

6.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 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7.本段在全文结 构中起什么作用?(转折过渡。悲戚的箫声使大家“乐甚 ”的心情陡转,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8.诵读第2段,该如何把握节奏、语气?

(注意三个阶段:第一,读“乐甚”句,语速要快一些,这样可以表达快乐的心情。第二,“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句,语速可以逐渐放慢,情绪由快乐转为平静。将这句话作为下文“生悲”的过渡。第三,读吹箫客人倚歌和之,传出悲凉曲调时,语速要放得更慢,并且要注重重读的字。如“可读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二)学习第3节

1.本段写什么?(写客人的回答,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2.客人由什么而生发感慨?生发出怎样的感慨?

(客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联想到曹操当年的浩大声势和非凡的气派,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触景生情,感慨这个一世之 雄尚且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而况默默无闻 的平庸之辈呢?人生如过眼云烟,何等短暂啊。抒发怀古伤今之情。)

3.诵读第3段,该如何把握节奏、语气?

(提示:第3节,客人说出“悲”的原因——人生短暂,历史无情。比起气势宏大、 生命悠长的长江来,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可悲!诵读这一段时,第一,读曹孟德横槊赋诗,周瑜鏖兵赤壁时,要读出英雄当时的气势,同时,也要把对英雄的仰慕 之情读出来。可以这样读:“月明星稀……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对这两个反问句要诵出他们当年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情感。读“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句,读出当年英雄的气 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语速放慢,字字千钧。第二,读出转折。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半句肯定上文,后半句骤转,读成“而今/安——在——哉”,强调英雄不在了,突出心情的怅惘空虚。第三,读“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羡长江之无穷”这句 时,要突出悲哀感叹的心情。)

【当堂检测】

1.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2 )山川相缪 (通“缭”)

2.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3.特殊句式

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4.一词多义

A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B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险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使……稳固)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第2、3段

2.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文章第4、5段,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并写下疑难问题。

3.思考:苏子在第4段中阐发自己怎样的人生感悟?

第3课时

【学习目的】

1. 研读课文第4、5段,梳理并掌握 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准确地翻译文句。

2. 理解“主客问答”所反映出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3. 背诵最后两段。

【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第4、5段。

2.指名口头翻译文章第4、5段,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

(更酌、既尽、狼籍、相与、枕藉)

【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4段

2.本段写什么?(苏子批评客人的观点,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3.苏子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怎样的感悟?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人的答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得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 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存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不要去追求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应适应现实,不妨陶醉在宁静恬适的大自然的怀抱中)

4. 比较主与客的对话:

a. 感情色彩有何不同?

b. 反映出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

(前者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既然人生是如此地短暂,像曹操那样的英雄人物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去建功立业呢?对于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时,往往就陷入了这样的苦闷和迷茫中;后者受庄子影响,表现出平静超然的心态和旷达的态度:一个人不应发无病呻吟,应适应现实,不妨陶醉在大自然中)

5.“主客对话”显然是《赤壁赋》的重点所在,想一想,这段对话反映了什么?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消极与积极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矛盾。一方面,他由于政治上的失 意,生活上的贫困,心情极苦闷,他哀叹人生如梦,愁绪难遣:“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他对古人的`怀念,反映了他依然胸怀抱负,想超脱却终究未能也不甘超脱,总之,是积极入世的。在逆境中,他能从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中寻得快乐,可见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旷达的。在苏轼的内心,实质上有着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愤世嫉俗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性格。)

6. 诵读第4段,该如何把握节奏、语气?

(苏轼第4 段的一番话表现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诵读时要注意感情的转折,语速要平缓。)

(二)学习第5段

1.指名翻译;标注出重要词语: 2.本段感情色彩如何?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当堂检测】

1.解释重要词语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而: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2.特殊句式: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总结提升】

1. 文章结构有怎样的特点?

散文贵在以意贯穿全文,本文抒 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 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 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道明本文的主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 观的处世态度。

2.语言有何特色?

(1)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

作者写上以风物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作者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组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报表县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落 泪。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前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 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换了12 次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等。使文章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作业布置】

1.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 苏东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 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①“何妨”、“谁怕”、“任平生”三个词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个性特征?

表现出作者自信率真,从容豁达,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个性特征。

②这首词所写之景有什么变化?“也无风雨也无情”一句有什么作用?

由雨而晴(斜照,天晴了)的变化。“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对全诗所写景物的变化、作总结,表达诗人对外界的变化,不管有利无利,都不在乎的心情,反映一种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

2. 完成印发小练习。

13.高中的政治导学案应用环节论文 篇十三

一、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应用导学案的意义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一线,导学案已经成为高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格局,教师有原来的管理者、指挥者转变成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导学案已针对性的知识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的任务、路线和途径,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强的目标性;导学案还实现了课堂知识的有效总结,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全记录,为学生复习提供了学习资料,并且还能让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步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经验借鉴。

二、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应用导学案的环节处理

对于导学案教学来说,基本的思路就是以政治学案为载体,实现学案与教材的完美整合,师生教与学之间的配合,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突出他们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及创新。运用导学案教学的环节有如下几个部分:

(一)编写政治课程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的基础工作就是认真编写可行的导学案,这是基础工程。作为高中的政治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是,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综合分析教材、教辅和教学大纲,设计的导学案一定不能偏离学习主题,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要认真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设计的导学案要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在编写导学案的时要遵循主体性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指导性原则,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指导学生学习,在学法上和深度引导上给与辅助;遵循层次性原则,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挖掘学生资源,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参与到编写工作中来,使得导学案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二)依托导学案自学

导学案重在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学生的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学习的鉴定和检测。导学案的逻辑性一般比较强,知识体系也比较清晰,所以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导学案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理清知识体系,学会反思和总结。

(三)师生讨论评析

在导学案的学习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引导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并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给与解决。在此过程中,政治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做出精细解释,做出评析,供学生参考学习。

(四)老师答疑与评析

通过学生自学、教学交流,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之上,政治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对于学生的疑问,错误理解给与解答和纠正,做到精讲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答疑,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突出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达标总结

所谓的达标就是紧扣本节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既定的学习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而设计针对性的政治练习题,习题的设计既要侧重于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总结是指学生对从课前预习到达标练习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自评和初省,是一个整理、提高的过程。

三、高中的政治运用学案导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14.高中物理32导学案 篇十四

1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课前导学

针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课前导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导学和部分内容的自学导学来实现课前对知识的熟悉,了解相关物理知识和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做一个铺垫。在具体的物理学习中,教师往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常都会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在具体课前导学案设计中主要包括,旧知识的回忆、引入新知识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

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联系和回忆学过的旧知识,才能逐渐接触新知识,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应该首先考察学生是不是具备接受新知识的有关能力和技巧,这样才能拉近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课前要进行导学案。例如在进行电功率知识的导学案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回忆之前学过的功率,然后在过渡到电功率,逐渐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师问:“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什么?”

学答:“叫功率”

师问:“对,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做功时间和功率值有什么关系呢?”

学答:“在功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且公式是功率=功/时间”

师问:“对的,那么今天所学的电功率就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与功率相比有何不同?”

学答:“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的,而电功率是描述电能做功的。”

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虽然比较抽象,但也是有迹可循。通过预习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问题和联系,再加上自己的探究形成自己的新旧知识体系。预习是导学案的重点,在生活中让学生多多的去观察,例如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去观察家里一些电器上的电压数值和功率值,让物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在学习惯性的时候,告诉学生在坐车的时候尽可能的去感受刹车、拐弯的感觉。最终达到理解惯性的目的。以导为主,以学为辅,对导学案进行不断的理解和补充,有针对性的进行梳理和点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物理学习。

2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课内导学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和强化的。所以在课内导学案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解和练习,教师的指导仅仅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所以针对物理课内导学案的设计,应该分为讲解、练习和总结三个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新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道具和实验来直观清晰的说明问题,学生也可以及时的提出质疑。练习主要就是针对新知识开展的训练,教师针对新知识的运用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完成,以便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结就是对物理新知识讲解的一个归纳,比如说重点的公式、概念等,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整理和总结。

例: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用简单的道具来说明摩擦力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针对概念提出问题:

师问:“通过概念可以看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

学答:“物体之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师问:“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学答:“增加物体之间的相对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可以增大摩擦力。”

师问:“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力呢?”

学答:“减小物体之间的压力或者脱离接触。”

3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课后导学

课后导学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在课外进行延伸拓展的教学。这是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物理知识而言的,物理的难点往往会让学生的接受能力下降。而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有差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想要更深层次的探究,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觉得吃力。所以在课后也有必要通过导学案来强化和拓展物理知识。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可以增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物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教师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后导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在对症下药,对大部分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进行二次指导,而针对个别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习,教师则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有些物理练习资料每个章节后面都有一些探究题和实验题,对于这部分题目教师一般不做要求,其实这部分是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学习的很好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逐渐重视这部分的练习,也是设计课后导学案的很好素材。

4 结束语

初中作为学习物理的重要阶段,需要学生和教师的互相配合。而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让初中物理的教学和学习更有条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运用导学案设计教学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这才是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本文就针对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运用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运用

参考文献

[1]邵宏.以项目活动法驱动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改革[J].学苑教育.2010, (20) .

[2]张丽娜.刍议初中物理有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1, (10) .

[3]朱秀芳.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活动的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 (02) .

上一篇:党员冬训工作电视片解说词下一篇:关于民主班会的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