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初中作文记叙文

2024-08-26

回忆初中作文记叙文(共15篇)

1.回忆初中作文记叙文 篇一

一见到那一串串带着白霜,颗粒饱满,圆润晶莹的葡 萄时,我便想起了暑假里发生的一件痛苦的事。

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大地热德像蒸笼似的。正当我 热得汗流浃背时,突然发现桌上的一大串紫葡萄,令人垂 延三尺。我趁四周无人,拿了一串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之后,又和爸爸 妈妈 一起看电视去了。一会儿,妈妈说:

“我去洗些葡萄来。”

“妈妈,我来帮你!”我说。

妈妈看了看葡萄,问我:“你吃了吗?”我的脸一下 子像发了烧似的,心怦怦跳个不停,吞吞吐吐地说:

“我……没……没吃呀。”

“那我就放心了,要知道这葡萄都是从集市里买回来 的,上面有农药,没洗就吃会坏肚子的。”妈妈边说边麻 利地将葡萄洗好。

“什……什么……这葡萄打了农药?”我楞楞地站在 那里,心想:天呀,我连洗都没洗就不顾三七二十一地吃 了下去,要是中毒了怎么办?当我不知该怎么办好时,妈 妈叫道:“快来吃葡萄呀!站在那干什么?”我表情极不 自然 地吃着葡萄,边吃边琢磨着,仿佛我吃下的这些葡萄 十分苦涩,像吃的全部是农药。

晚上,我睡在床上,还在想着这件事,不知该怎么办 好,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想着想着,便迷迷糊糊睡着 了。

早上,我被一阵疼痛惊醒了,一骨碌溜下了床,爸爸 妈妈急忙送我去医院,经检查,是食物中毒,要是再送晚 点,恐怕就要在医院待上几天了……

一想到这件事,就让我感到痛苦不堪,觉得自己好 傻,但这件事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做错了事,一定 要及时承认,不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回忆初中作文记叙文 篇二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熔炉,但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有相当一批老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那些有作文教学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只做——出题目、打分数、写评语,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学,只有要求和结果。作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没有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过程中需要字、词、句、段、篇、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在整个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很多困惑。很多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痛,缺少作文素材、词语积累不够,不知道怎样描述、表达,也就是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我叙我事”、“我写我心”。于是,作文课上有的同学记流水账、东拼西凑、假编乱造,使得作文内容假大空,毫无情感。如此,不仅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反而浪费学习的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1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2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3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它,往往能提升作文档次。那么如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营造“亮点”呢? 学生练习好描写,巧写细节,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细节描写的要义和特征

细节描写指的是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某些细微的举止动作,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生动、细腻的描写。它可以是人物行动方面的, 也可以是神情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还可以是环境方面的,但更多情况下,其是一种综合性描写。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好的细节,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事则生动传神,写景则如临其境,给人真切的感受。

记叙文细节描写有以下特征:

(一)主体性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真正主体,记叙文中细节的描写必须通过学生的脑子想、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和手操作才能完成,必须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细节的描写只是一句空话。

(二)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智能、经历、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各不相同,因此,细节描写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并且最终成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三)开放性

既然细节描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对待这种多样性,训练时应允许和鼓励不同的方式存在,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有利于细节描写的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四)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细节描写训练中,学生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更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而是更多的由学生自主构建,自主体验。只有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的提高,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具体教学策略

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的学生习作内容离不开事的叙述,而事离不开人,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不像一棵活树,作文没有细节就显得平淡,不生动,不真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赵树理说:“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 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我认为在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中要以生活的细节观察入手,多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同时学习细节描写练笔,由点及面,由段及篇,循序渐进。

(一)观察生活细节,种种发现遍地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真正的好作文都是来自原味的好生活,生活中有的是作文事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之源,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

1.出 亮招——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 。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生活中从不缺乏写作的材料,但同学总抱怨生活太单调,我是不同意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懂得,那些生活中的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存在美,都是精妙的写作素材。

【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情况:有哪些人? 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对你的爱? 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 你最爱家里什么人? 有什么心愿?

学生作文片段——母亲轻声叮嘱我:“就要中考了, 你也挺辛苦的。去玩就玩高兴些,放松些吧,别总担心考试,玩过了就认真学习,妈妈相信你会是最美的朝阳。”我点点头看着母亲,好久没有这样近距离看母亲了。母亲的头发不再有光泽,而是冒出了些许白发,脸上的红润也已褪去,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蔓延的痕迹。只是那声音依然动听,那眼神依然慈爱,那叮嘱依然深情。

2.出 绝招——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事物的特征 。

要写好文章,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观察人或事物的差异处,发现人或事物的特别之处,细致描绘出来,就是独特之处。

【例如】我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组织过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新同学作为描写对象,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手,抓住人物特征说说那位新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然后把每位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要求全班一起猜猜描写对象的姓名。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作时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发现描写对象的特别之处,不能千人一面。

一位学生描写一个特别爱好体育的女生片段: 如风一般的女子便是形容此时正冲向操场的她。看到那一米六的个头,跑起来像屁股着火一般,快到沙坑时突然飞身跃起,轻盈的身子如同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完美落地,还不忘回过头来伸出剪刀手,大声喊着:“耶! ”

3.出妙招——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 。

观察不仅仅指用眼睛“观”。生活中不仅有有形的人、事、物,还有无形的声音、味道、色彩,等等,有时仅凭双眼是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的。朱自清先生正是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才将春描绘得那么美丽。只有观察时五官齐用,观察的生活才是立体的、完整的,写出来的文章才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写作指导中不断引导学生训练感官,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是指导学生摆脱混沌的写作状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特征》的案例。

(1)五官并用观察法: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

(2)作用 :运用“五官并用”观察法 ,往往能更全面地了解景物。

(3)要求:请同学们用“五官并用 ”的观察方法 , 完成你所观察的植物报告,记下你所选植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质地、味道,等等。

(4)根据你的报告,写一个片段介绍这种植物。

学生作文片段——窗前那树上浓碧的枝叶总嬉笑地越过保险窗铁栏间的缝隙,伸长胳膊逗着玻璃窗户。关窗时候,紧贴着透明玻璃片,赌着劲儿想窥探房间里面的世界。人瞅着,就有一股绿色扑面而来的生机盎然。深绿浅绿浓绿碧绿橄榄绿,仿佛试探似的微微蜷着,映着光线镶着一圈金边,缀成一片。这时候普普通通的桌面上就会有阳光慷慨施舍细细碎碎撒的一把碎金。我轻轻地用手触碰它的枝干,斑斑点点,有点些微的凹凸曲致, 然而绿叶却滑得腻你的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整棵树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在空气里酝酿着,渐渐弥漫了整间屋子。忍不住心软将窗户打开了罢,树枝变大了胆子放肆了,精致的叶片连带着嫩嫩的枝干,探入房里。颇有些冒失毛孩儿无赖的小脾气,亦是舍不得再关上窗了,怕伤了那能掐出水来的小臂。

(二)赏析经典细节,浓厚兴趣跃 然欲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典型性,是学生体验生活、积累语言不可缺少的好材料,更是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能开拓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用他山之石攻玉。

1.品味经典细节,体悟魅力 。

教学中,我们要与作者的节奏合拍,跟随作者的视线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品味课文经典细节,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重点安排了学生分析“父亲买橘”片段:“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 ,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栩栩如生。如果写成“父亲很困难地爬下月台,买了橘子又很费劲地爬上月台,走回来”,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到他流眼泪的心情。

学生作文片段:每当在卫生间时,妈妈照着镜子,一边梳着头发,一边会像小孩似的抱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头发呢? ”于是踮起脚尖,把头贴近镜子,瞪大眼睛,伸手一根一根地拔掉,拔着拔着,似乎觉得越拔越多,竟懊恼地把头发揉做一团, 似乎这样就可以让黑发把那讨厌的白发遮住。

此生通过“照”、“疏”、“抱怨”、“踮起”、“贴近”、“瞪大”、“拔”、“揉”一系列典型性的动作描写 ,把妈妈讨厌白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精读经典细节,模仿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 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学生模仿性、创造性极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平台, 是锻炼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展开智慧翅膀、拓宽创新空间的舞台。学生作文是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的做法是学习课文中经典细节必定让学生仿写文中的句子或片段,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训练。

【例如】教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要求学生学习莫泊桑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运用肖像、语言或动作描写,介绍一个或几个你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作文片段——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她的穿着打扮,就如她对教学一样——一丝不苟,头上的马尾辫,随着轻盈的脚步,一颤一颤地,张扬着青春的活力,脸上随时浮现出微笑,总让人想到那和煦的春光,使人心情愉快。

我们的英语老师,她长得微胖,皮肤有点黑,脸上很少有笑容,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只要她一走进教师,全教室立刻鸦雀无声,她总能制造出一种安静的气氛,静谧得让人敬畏。她一说话就像连珠炮一样,让人胆战心惊。

我们的语文老师,生就一张娃娃脸,微微一笑,就会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戴副眼镜,更透出文人气派。她的课堂总是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带领我们徜徉于文学的海洋。

(三)明晰细节技巧,片片思绪促成 提高

细节描写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杂乱无章的细节描写是不可取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旦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就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生动,有了深度和新意。

1.真实点——符合生活的逻辑 。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中会存在的情景。失真的细节描写只会令自己的作文褪色。

【例如】有个同学写“深夜我发烧了 ,母亲不顾外面的狂风大雨,背着我向医院冲去”,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母爱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按照现实的生活条件,母亲不可能背着高烧的孩子直接冲向雨中,可以开车,也可以坐车,结果让母爱大打折扣,被人怀疑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绝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独特点——着眼人物的个性。

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 特别要描写能展现人物所独有个性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例如】《故乡》一文 ,写迅哥儿在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家乡时,与儿时最好的伙伴闰土相见时,作者没有写他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或没完没了地叙离别后的相思、各自的生活,而是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里对闰土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中年闰土在生活重压下自卑、麻木的形象,引发了读者的无限同情和感慨。

学生作文片段——外婆露出早已没了牙齿的牙床, 笑呵呵地看着我,脸上虽然显得疲惫,但她全然没有抱怨。想不到,又苦又累的外婆竟然笑得如此灿烂。也许,对外婆来说,能为孩子分担生活的重压,那是她最大的享受。即使再苦再累,她也是快乐的。”

这些动作、神态描写,把外婆的高兴快乐描写得活灵活现,也写出了外婆对孩子独特的爱。

3.仔细点——留下传神的片断 。

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学生作文片段——风习过耳际, 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眼前,祖母倚在藤椅上,已经睡熟了。那安详的神态却掩映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前额上细细密密的皱纹,深深浅浅地纵横沟壑着;一头短发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却抹不掉夹杂其中的丝丝银发;曾经红润泛着淡淡光泽的皮肤,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松弛下垂。一阵秋风起,祖母身上遮盖的衣物轻轻滑落到地上,瘦弱的身体不禁微微颤抖,我的心也随之一颤,猛然间我发现祖母老了。

(四)练笔细节描写,点点智慧绽放异彩

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个性。好的细节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细化动作,增加内涵 。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细化动作,写出行动的过程;要抓住特点,写出行动的情态;要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抓住下意识的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要描摹人物肖像的动态,把握人物性格。

【例如】下面是一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 ”、“走到”等动词很多, 但读来枯燥无味, 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下面是经过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 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体现学游泳时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 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2.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

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内心的动情点。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祖母乐呵呵的,脸上那细细的皱纹,映衬着灿烂的笑容,就如一朵在深秋粲然绽放的雏菊。

合上书本,心满意足地伸个懒腰,回想着刚才的经历,心中就像一个可乐瓶似的,冒出许多小气泡在心中荡漾。

吊兰就像一位疯狂地舞者,在风雨中尽情地跳着、舞者、旋转着。

我细细地打量着它,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记得清晰的就是菜市口一成不变的拥挤,令人厌恶、直窜云霄的尖利叫卖声。

3.穿插环境,点缀美文 。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人物的思想行动,是成就一篇美文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穿插环境描写,营造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学生在《寂寞里的幸福》一文中 ,开头写道 :“初秋 ,已经不经意间亲吻人间。在一个黑夜,角落里,一棵树上,奶黄色的花瓣挣脱了花萼的包裹,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当初日放射出白色的耀眼的亮光,拥抱这一树的花朵,那,是一种让人不敢相信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让岁月都不忍心氤氲它的容颜。”

结尾写道:“一路上,心一直静不下来。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芬芳,我不经意的抬头,原来,是一棵开满了奶黄色小花的树……”

这篇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奶奶在晚年里积极向上的生活及社区为老人带来幸福生活, 这样的环境描写用在开头和结尾,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一生在《记忆中那一抹亮色》一文中,写他萨克斯考级失利了,穿插了这样一段环境描写:“雨停了,天空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澄亮而透明。我走下楼来,想呼吸新鲜空气来缓解自己压抑的心情。楼前,一地支离破碎的花盆渣子,那盆吊兰也已被蹂躏得七零八落,东一枝、西一串,散乱地掩埋在泥土和碎渣中,黑黑的早已黯淡了先前的翠绿和生机。我拾起一枝,雨水顺着叶片滑落,吊兰啊,这可是你的泪? 是叹息老天对你的残忍,还是同情我虽努力付出却无法通过考级的厄运? 我不忍再看,只是轻轻地把它拢在旁边的大花盆里。”这样的环境描写比别的作文只是单纯的描写考级失败要出彩、生动得多。

再次考级时,写道:“我在门前徘徊着,忽然一抹清新的绿色映入眼帘, 竟然是那株吊兰, 在暴风雨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枝干上几株初生的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犹如一群舞者,伴随着美妙的音符翩翩起舞,炫动着青春的活力。几朵小花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白白的花瓣映衬着淡黄的花蕊,朴素却不失高贵,在微风中,袭来阵阵花香。我细细地打量它, 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成功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四、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训练的成效与反思

实施细节描写训练写作教学的探索研究,经一年多的具体实践,我初步得出以下成果:

该课题的提出和策略构想, 出于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章总显得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现象进行改进,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大势,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引发其习作动机、激发其创作欲望的激活素,更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策略的实践研究已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细节描写训练,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愉快,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尝试和不同程度的写作发展, 并大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我所教的两个班的作文优秀率有所提高,这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在实施细节描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比如学生的差异较大,如何分层成为一个困惑,还有待今后探究。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针对目前初中学生记叙文内容虚浮空洞、言之无物、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为了给记叙文营造亮点,从体味生活细节,赏析经典细节,明晰细节技巧,练笔细节描写等方面,对记叙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思考。

3.回忆初中记叙文 篇三

――题记

一切好象童话,我活在童话里,翻看着自己的故事。

曾经以为会遗忘,毕竟,一晃又过了2年。2年前,她还在我的身边,还在这个世界上……

杜鹃花开的那个夜晚,星空很烂漫,两个小孩子跑到了楼顶,看星星。我拉着她的小手,绯红,我的脸颊,她的脸颊,还有,那纯纯的杜鹃花。

“哎呀,比乌龟还要慢耶,快点啦,今天的天空好美哦,等一下就没了喔。”我催着紫爬上楼梯,终于,我们气喘吁吁的到了楼顶。这里很是宽敞,我小跑着,欢呼着,而她,傻傻地看着,笑着。我们是背着大人们自己跑上来的,他们不让我们来,这里太危险了。“妈,我和小紫去买点东西”随着这个理由,我们就急着跑上来了,所以,时间不长。

春风中,传播着快乐的气息。我们坐了下来,笑声依旧在延续,漫无止境,仿佛,一直飘扬到了天堂。紫,我邻居家的同邻女孩,我喜欢的一个女孩,她的笑,感染了我的童年。我偷偷地看着她,看着她的笑容,然而,我便笑了,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我突然说了一句:“看那个星星,好亮哦,听说那里是天堂,住着天使哦。”她好奇地问:“是吗?难怪那么亮。天使们都打开电灯了。”我笑着表示同意,她环视了下四周,半咬着下嘴唇,轻轻地对我说:“我明天还想来。”我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承诺:“那好啊,我再带你来哈。”她看起来很高兴,满意,我那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然而,天使们关灯了,不,应该说天使不在了,我心中的天使……

很庆幸第二天星空还是很美,我,要履行我们的约定。

“丁零~丁零~”和谐的门铃声,一首欢乐的乐曲。“丁零~丁零~”烦躁的门铃声,一首躁热的交响曲,“丁零~丁零”急促的门铃声,周围没了伴奏,耳边只回响着妈妈说过的一句话“这小孩命真苦,这小孩命真苦……”

“这小孩命真苦,小小年纪就患上这疾。”妈妈一边做饭一边不知在和谁讲电话,凑近一听,是紫的妈妈。我跑回了房间,哭了,我大概是知道了些什么,我不敢去问妈妈,何况我还小,也不可能去医院找她。但是我,我可以去楼顶……

我可以来楼顶,我檫了檫眼泪来到了楼顶。

依旧是这么宽阔的楼顶,突然觉得它好窄,我抬着头,寻找着,那颗很亮的星星,天堂。

无能为力,我还小,不能去医院,又,找不到天堂。它,哪去了?最亮的星星?喂,谁能回答。又哭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梦,等待到的是没有天使的天堂,没有天使,天堂不亮了,我,找不到了,属于我的,我和她的,我们的回忆……

暗淡中,在天堂消失的3个星期后,才听见妈妈再次提起:“可怜的孩子,还没活够就这样走了……”一问,在看见天堂的一个星期后,她,天使,走了,离开,离开了天堂,我的天堂。

生活如此地戏剧,就这样剥夺了。

而毕竟是回忆,哀伤感被时间侵蚀,但我不会遗忘,曾经的天堂,即使是,没有天使的天堂。

回响……

回想

没有天使的天堂

我便学会了吟唱

曾经的哀伤

天使好美

天堂好亮

划过天际那

4.颜料盒的回忆_初中记叙文 篇四

颜料盒中集满五彩的颜料,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曾经有那么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她也有我。

――题记

蓝色的回忆

记得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天空蓝得纯净,蓝得透明。

我就要步入初中生活的殿堂了,校门外的我,心情不免有些激动,又要认识新同学,新老师了,不过我相信我能和他们相处融洽的。正向这就看见旁边的一个小女孩,跟我差不多高,我幻想着她和我同班的情况。可能她感觉我在看她,忙过来打招呼,“啊?我们是同班同学呀。”我立刻叫出来,我们携手踏进初中的殿堂。从此,她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蓝色的`回忆将永存心底。

灰色的傍晚

灰蒙蒙的天空感觉很安静,像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

我气匆匆地从她家冲出来,任凭她在后面叫我,依旧头也不回,没人看见我挂在眼角晶莹的泪水,难道是我把友谊看得太重吗?

回想刚才的事,“我到你家来,你怎么也不理我?”“我在家一直都很安静的。”她反驳到。“安静?”轻哼一声。我麻利地收拾好东西,冷冷地丢下一句话:“我回寝室了。”甩门而去。是冷漠吧,安静是冷漠的最好代言词。我开始怀疑――朋友的终极考验:即使意见相左。也将携手并进。

这灰色的傍晚被泪水淹没。

紫色的心情

星期一来了,我尽量避免友谊破裂后碰面的尴尬。

一个人悠闲地走在操场上,看见她远远地跑来,心里不解。“对不起”我愣了一下,立刻回答“没关系的”我可不想失去一个好朋友,或许真的误会她了,我又深信――朋友的终极考验:即使意见相左,也将携手并进。

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紫色的。

这紫色的心情被快乐渲染。

5.回忆-记叙文作文700字 篇五

回忆是那阴沉朦胧的雨天。它多到来代表了我的情,也是阴沉的。它分开了我们这一个大家庭。尽管他冲刷了我这几年来留下的痕迹,可他却冲刷不了我心上的创伤,扶不尽那存在于其中的回忆,泪水淹没着他们,每一滴滴泪珠都代表了我的回忆。

回忆是那模糊不清的照片。看不清楚却又不舍得,其中所丰的回忆是每个人的相貌。爱音乐的奏歌下,照片与我一起离开,至今我无法记起那一件件的美好的回忆,只会有温热的泪珠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把这些照片放在柜子里,因为我的胆怯,我不敢去看,我怕我看着我了会更加怀念伤心,每一张张照片都代表了我的回忆。

回忆是那优美动人的文章。那声音清脆悦耳,犹如百灵鸟唱歌,是那么的动听,但现在却听不到了。在梦中,这样的场景出现了无数次,每次醒过来这些也都是只是泡影,也都只是梦。清脆的上课铃,带着了我们阅读文章的声音…我还记得元旦汇演时,我所朗读的文章,老师那严厉的声音显得那么的悦耳,每一篇篇文章都代表了我的回忆。

回忆是那自由快乐的春游。清明节是我们所欢心的,我们可以扫墓,可以去踏青,可以野餐,还可以领略郊区美丽的风景。尽管是走路,但我们不累,一天上队伍整齐的走着,欢声笑语是这么一天的主旋律。但现在无论手机电脑都寻不那样欢乐,有的时候一起聚一聚才能找回那欢乐的百分之一,甚至再也找不回来了。花落,代表了我的记忆深深的烙印在心中无法退出去。

曾经那文章有人往后接,但是现在还有吗?那独特的铃声过了这么久,还是觉得百听不厌,可记忆在我的脑海中太多了,让我渐渐忘了。回忆就像是你一滴水在大海,它不会有声响也不会有涟漪,会被我们渐渐淡忘。我珍惜这些回忆,他们是我成长的象征……

也许,真的像那句话一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被我埋没的回忆会苏醒。

6.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探索 篇六

一、准备阶段,善于捕捉细节

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布置记叙文任务时,会听到学生抱怨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写,以至于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会发现通篇都是流水账。面对当前初中生时常出现的“落笔无物可写”和“细节描写一笔带过”等问题,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能力无疑是最佳手段。在指导期间,可以将记叙文写作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准备阶段。首先,就是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但何为细节捕捉呢?就好比照相机拍出的照片,让细节定格在某个瞬间,并放大在众人的眼前。所以,语文教师要擅长利用这个比喻方法让初中生明白,再单调的生活,只要肯于认真观察某个瞬间,捕捉其中的亮点和精彩,还是有许多内容可写的。其次,在练习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景象图片供学生观察,捕捉其中的趣事和亮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文字描述。如此一来,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便可以建立良好的细节捕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控能力。

二、分析阶段,善于掌控细节

在捕捉细节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分析细节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以围绕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对外部形象的描述。外部形象包括事物的具体形象,例如形状、颜色等。以描述“雪人”的颜色细节为例,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刻画:“雪人的白空灵而又无瑕疵,它就像是一团棉絮,轻荡荡地‘飘’在那里。清风拂过,让人担忧,仿佛空中的灰尘会玷污这份难得的纯净。”这段话适当地运用了夸张的描述手法,一阵清风都能将雪人的洁白玷污,可想而知这里所交代的“白”是完全无瑕疵的。第二,围绕事件所能带来的结果、影响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在这期间,学生首先要思考自己所要描述的细节会给作文中的某个人物,甚至整个文章的走向带来哪些影响。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利用适当夸张的语言将细节事件表达出来。例如在某名学生撰写的《乞丐》中,他如此描述:“他将仅有的五元钱交了过去,但是,我发现他并未因为晚饭还没着落而担忧。”众所周知,乞丐时刻要为填饱肚子而乞讨,哪怕是一元钱,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活着的保障。但是在这段话中,作者利用“仅有”进一步体现了文中乞丐的困境,在下一句话中,作者却将话锋转变,表示乞丐并没有因为送出去仅有的五元钱而担心自己晚饭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个乞丐下如此大的决心,哪怕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饥饿呢?可见,不论是哪一种细节描述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最有效、便捷的描述方法就是将事件、形象夸张地表达出来,让夸张的描述和原本的事物之间形成“摩擦”,而使读者更进一步对描述的事物获得更多认知。

三、下笔阶段,善于突出细节

众所周知,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和外貌,以及周边的环境、场面氛围的描写。如果可以把这些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凸显其中的神韵,那么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学生下笔阶段,语文教师要围绕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突出细节色彩。例如短篇小说《变色龙》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在这段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穿”和“脱”两个字,详细地表达出了奥楚蔑洛夫为了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凌弱畏强的丑态。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为何这两个字在这段话中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随后再回顾全文,带领学生了解小说内容。这时,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两个字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而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利用相同的手法来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细节。当然,在一开始练习的过程里,学生难免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但是通过长期的练习,他们对字、词的运用必然会更加巧妙,从而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另外,还有一个相对较笨,但是效果显著的练习方法,即用比喻和借代的描写手法。例如将鸡冠花描述为倒置的女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比喻来突出细节的描写手法。所以在平日的练习中,教师要合理点拨学生在观察细节的同时,分析哪些事物与其存在形象上的关联,再利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总之,根据当前初中生在记叙文细节描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掌控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备课中给予深入的研究与高度的重视。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握,以此增强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能力,提高他们笔下记叙文的可读性和文学性。

7.初二作文甜蜜的回忆记叙文 篇七

那是一个夏天的早晨,天气的炎热让我早早就起了床,准备自己洗脸刷牙。平时都是爸妈帮我挤牙膏,今天,我不想吵醒父母,想自己挤牙膏刷牙。于是,我跑到卫生间正准备挤牙膏时,一个难题又向我袭来:洗手池上放着一瓶洗面奶和一支牙膏。那时我还小,又加上平时都是爸妈帮我料理一切,自己又没有亲自动过手,所以面对这两个外形相同的东西犯了难。于是,我一边用手指点着,嘴里一边说着:“点兵点将,点到谁是牙膏。”停下来时,点到的是妈妈的洗面奶,我便认作是牙膏,满心欢喜地挤在牙刷上刷了起来。可是,越刷越感觉不对:这牙膏的味道昨天是甜的,今天怎么便成苦的了?心里又想:算了,管它是什么味道呢,只要把牙齿刷干净便好了。

好不容易洗漱完,心猛的一想:不如帮爸妈也挤上牙膏吧。于是,我就第一次帮他们做了件“好事”。

爸妈用过我帮他们挤的“牙膏”后,哭笑不得地对我说:“小傻瓜,你怎么能把洗面奶当牙膏呢?”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这件小事中,使我领悟到:粗心真是个害人精,它会使你闹出很多的笑话。我一定要改正粗心这个坏习惯。

8.温暖回忆作文800字初二记叙文 篇八

已经两年没见面了。我们的友谊,我们之间的故事,详细而又简略,就像是破碎的散文,一段一段地跳跃。

那年冬天,我和你并排走着。

我问,刚才你为什么不跟班主任解释清楚,明明就不是你。清者自清,你如是说。可是你没看见班里那群人对你一脸鄙视的臭屁样么?你嗤笑一声,我活着是为了取悦他们?我被堵得哑口无言,你一脸臭屁地瞥了我一眼,随后扯了扯书包背带,大步流星加快了脚步。

你永远都有满肚子反驳我的话,我永远都说不过你,说不过一个比我矮十公分的小妮子。

每一个爱笑爱闹的人,心里都有放不下的痛。

几个月后的夏天,我和你并排坐着。坐在离你家不远处的水塔下面,坐在那个我永远都不会忘了的台阶上面。

我们静静地看着那昏黄的残留着一丝余温的落日,良久,你低叹一声,打破了这片宁静,接着说,面对夕阳,无论从哪个方向转身,都会散落一地的悲伤。我停下了摇晃着的双脚,不置可否,过了一会,说,心事是哽在喉咙里的血,得吐出来。你沉默了一会,说,我会把它吞下去。我顿时语塞,想了想,说,大多数不开心的人,往往低估了自己所拥有的,又高估了别人所拥有的。你低声说,我没有高估别人,真的。说完,把头深深地埋在了膝盖里。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我们都是双面人,时而阳光明媚,时而沉默不语。

沉默是一个女孩最大的哭声。我忽然记起你曾经说的话,总有一个人,一直住在心底,却消失在生活里。最痛苦的是,消失的东西,它就永远地不见了,永远都不会再回来,却偏还要留下一根细而尖的针,一直插在心头,一直拔不去,它想让人疼,这人就得疼。

我的心像被紧紧地揪着,窒息的疼痛。我的手轻轻覆上你抱着膝盖的小手,低声说,你至少还有你妈,还有我。

其实有时候,一个人想要的只是一只可握的手和一颗理解的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万箭穿心,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一个人的事,别人永远不会清楚他的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你抬起头,我真真实实地看见了从你眼眶中滴落的泪珠,狠狠地砸进干燥的泥土里,溅起一小片不起眼的尘土。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便看见了你心中的全部海洋。

微风拂过,带走了夏季一天中最后的闷热粘稠的空气。夜幕降临。

你深呼吸,笑笑说,麦兜说过,感谢黑夜的来临,我知道今天不论有多失败,全新的明天仍然等待我来证明自己。我刚刚突然想通了一件事。你顿了顿,继续说,上帝之所以创造指纹,是因为他想让人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伤痕。我不就是没有爸爸么,是命吧,我认了,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我无法阻止他遭遇车祸,但谁都可以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我顿时明白了什么。就像咖啡,咖啡的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时光荏苒,毕业如一窗玻璃,我擦着凛冽的碎片不避不躲一扇一扇地走过去,回头一看,只是一地的碎片,一地的流质。

9.初中生记叙文升格训练方法举隅 篇九

一、注重意识的培养,养成自主升格文章的习惯

一种意识或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人为的固化与坚持。著名语文教育大家黄厚江老师曾经有过一个学期让学生写一篇文章的经典故事,其中大量的时间用来反复修改和升格迁移,给笔者以很大启发。

1.强调修改升格的重要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写作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他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学生原生态的写作,如果不和分数相挂钩,也许是一种私语。但一旦涉及考试、评改,就进入大家的视野,要接受读者的检验,就要符合一定的阅读规范,写作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你要表达的意思有没有说清楚,能否产生共鸣,能否赢得大众审美,其实是和读者不断进行沟通的过程。叶圣陶认为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的过程。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修改,转换被动修改的思维,化被动为主动,可以达到实实在在的升格效果,而不仅仅是敷衍老师的要求。

2.固定升格时间,把文章修改纳入正常教学范畴。

诸多语文方面的泰斗都提出多写少改精讲反复等写作关键词,那么这些都要有时间加以保障。如果只是一篇接着一篇,而且前后毫无关联,没有层进式要求,那是起不到训练的作用的。像黄厚江老师那样的做法,就在修改上,切实保障了学生的时间需求。哪怕量少一点,但在写作课之后安排一节修改课,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久而久之,修改成为学生的必要。此外,一题多写,也可以促使学生就同一个题目在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情境下的思考,从而写出不同的风景,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写作素养。

二、注重营造氛围,诱导学生主动升格作文

有了意识和时间的保障,可以在大背景下就具体的作文升格训练做铺垫工作,提升学生的修改素养。

1.提供佳作,让学生自主选取升格角度。

所谓佳作,可以是某一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文章,或立意选材,或谋篇构局,或遣词造句,开头、结尾、过渡,句子、片段、篇章,每一次视具体题目设定佳作的选取角度,那么所谓的佳作是丰富多彩的,让每一种作文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便于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找到修改升格的突破口,以集体的力量带动学生个体的修改动力,有学生主动提出重写的申请,而且在笔者的作文教学中,几乎每次都有学生不折不扣地重写一篇。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会越来越重视作文的升格。所以从作文的布置开始,要有意识地提出写作训练目标,批改的时候有意识地逐层分类,便于精讲时有的放矢。此外,作文题目的布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并形成系列。如“初识__”,之后可以写“再识__”,“那一刻的温暖”之后可以写“心花开放”。

2.师生面谈,激发学生升格文章的兴趣。

有专家认为评改作文的评语只是用做面谈的把手,学生对评语的领会,如若不经过教师的当面提点,也许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不会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情”(2)。教师对学生当面提出修改的意见,学生加以反馈,或者及时质疑,一来二去,就是一种小型的探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写作的心理或困难,进行即时性的疏导或排解。

3.教师下水,师生共同探讨升格之道。

教师下水,不仅是参与学生写作的过程,而且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体验。其实写惯长文的教师如果进行考场作文的下水练习,会发现要在600—800字里面,以优美的文辞、最佳的选材、精妙的结构体现高明的立意,绝非易事。既要说清楚,又要说好,还不能拉得太长,非短期所能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方能更平等地站在学生层面考虑升格之道。学生的习作,教师参与修改,学生的题目,教师同步写作。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陪练,会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致,也有利于了解学生写作中的具体困难所在,“知道作文的甘苦”(3),在跟学生指导的时候能切中肯綮。“教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越大”(叶圣陶)。

三、注重方法的引导,多角度升格训练

在修改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后,方法不拘一格,只要愿意改,终究可以发现可以更好处理的地方。叶圣陶先生提出修改文章要多读几遍,使文意更顺。笔者认为,如果要实现文章的升格,就要回归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诸方面。

1.从立意着手,转换思维,使文意升格。

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中有关作文立意升格的阐述中曾经举例:“独恨天下太平无一事”,不如“独幸天下太平无一事”。后者退一步海阔天空,豁达淡泊,倒另外生出一种意境。可见立意对文章的重要性,思维稍一转换,格局为之大变。某些学生在习作中抱怨社会不公,环境污染,充斥欺诈,包括学习的辛苦,看不到前景,心生晦暗。也许生活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种境况下,确实让他有不如意感,但如果就此发泄在文章里面,只会产生负面情绪的传染,用心态决定文章立意,不是为文之道。新课标表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其实很多时候,只要转换一下思维,转变看问题的角度,文章立意就会大为不同。

如有学生在习作中写篮球场上有高年级学生“霸场”,甚至抢篮球现象。这是一件令人极为愤怒的事,但作者在文中并没有一味地停留在私愤的发泄上,而是透过这种现象,剖析高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及看到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此表示一种忧虑,从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观照这件事情,作者看到了比“霸场”或“抢球”更深层的本质。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许不但能平息愤怒,还能产生悲悯情怀,达到思维的深度,从而大大提升立意。其实不过就是角度的问题,看待问题,是沉浸在问题里长吁短叹,还是跳出问题高屋建瓴。

2.从选材着手,去粗取精,使内容升格。

文章立意定下来,接着就是选材的问题。选材要精而准,切入口要小,不宜铺开来写。比如有学生写父亲卖包子,通过父亲整天剁馅儿这个细节表现父亲的勤劳。但在具体实施中,既写到父亲剁馅儿的具体情景,又写到剁馅儿用的砧板,还写到父亲做的包子远近闻名,笔墨相当分散。在修改中,学生单从父亲剁馅儿这个动作着手,着重声音的描摹,通过这个小的切入口表现父亲勤劳务实的立意,笔墨经济而恰当,文章格调大大提升,这就是选材去粗取精的过程。改文如下:

父亲不打鼓,不打字,也从来不弹钢琴,但他的双手比打鼓、打字、弹钢琴的人忙碌十倍,也巧妙十倍。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背着书包从父亲开设的包子铺门前经过,总看见他在剁馅儿。他两手并用,双刀轮番而下,打鼓似的、弹琴似的敲响了砧板。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包子铺里的成品堆得像小丘那么高,他仍然不停地剁馅儿,好像他的工作才开始。放学回来,成堆的包子不见了,卖完了,他仍然在那儿剁馅儿,好像永远没个完。(来自王鼎钧《作文七巧》)

学生在初写作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甄别选材的优劣,凡是想到的都给用上,重复而无层次。所以在修改中,就要舍得大刀阔斧地增删,在“真”的基础上,切切实实地写好一点,往纵深挖掘素材之于文章的效用。

3.从结构着手,调整顺序,使文势波澜起伏。

“原则上,我们照时间的顺序写。我们既希望忠于事实,也希望文章可读。若想两者兼备,得事实本身具备构成好文章的条件;倘若那事实本身不能支持我们的写作,怎么办呢?”“也许,我们只要把时间顺序更动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能出现精彩”(4)。王先生举例说:“如果秀英肯嫁给我,我要结婚了。”反过来,“我要结婚了,如果秀英肯嫁给我”效果非常明显,后者有了起落,有了层次。王先生认为倒叙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把整件事倒过来写,另一种把事情的一部分倒过来写。

当然未必所有的叙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修改升格,或者说,没有一定的必要。

4.从表达着手,锤炼语言,使文章鲜明生动。

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在对语言表达进行修改时,要贴近文章中心字斟句酌,使表意更通顺、自然,真正达成“我手写我口”的效果。比如有学生在写《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老师》的时候,对这位老师的外貌描写提到老师的胖,至于是怎样的胖,还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阶段,修改的时候对胖进行了更真切的表达:笑起来的时候,双下巴都出现。再改:老师在课间跟我们一起玩乒乓的时候,随着她身体的来回摆动,双下巴也一抖一抖的,显得十分可爱。这样在细节处有了更鲜明生动的表达,使人对老师的印象更深。除了细节外,语言的表达还可以从修辞、选词等方面加以考虑。“我们普通人难免有坏的语言习惯,只是不自觉察,在写作文的时候带了出来。修改的时候加一番审查,如有发现,就可以改掉。这也是主张修改的一个理由”(5)。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G].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10.珍贵的回忆作文七年级记叙文 篇十

在小学毕业后的那个假期里,我们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常常聚在一起玩。这不,我又满头大汗的往同学家赶,我骑,我骑,我使劲骑。由于着急,我骑车的速度惊人的快,同时也感觉这条路上的人真多。我嘴里不停的小声抱怨着。“哎呀,终于出来了!”冲出重围后,我的速度更快了。突然,从旁边的巷子里走出来一位挎着篮子的大妈,情况紧急,尽管我使劲捏闸,却还是撞到了她。大妈打了好几个趔趄才扶住路边的电杆站住,菜篮子也掉在了地上,菜洒了一地。我惊恐地看了大妈一眼,怕她跟我要赔偿,我赶紧骑上车子跑了。

经过了那件事情之后,我虽然害怕了一阵子,但后来也平安无事,就以为没事了,这急燥的毛病还是没改。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件事情还有余波。

冬天的一个中午,天气十分寒冷,我刚刚上完补习班急着要回家,正好走在了那条路上,我心不在焉地骑着。突然,我被垃圾池边的冰滑倒在地,摔得我的胳膊肘像要断掉似的。这时,一条巷子里走出了一位大妈,她扶起了我,拍拍我身上的土,还帮我扶起自行车,问我:“姑娘,没事吧!”听着这和蔼的语气,我抬起了头,mygod!她竟然是我撞过的那位大妈,她还挎着那个菜篮子.千真万确,真的是她!我赶紧低下了头,给她鞠了一躬,说:“大妈,谢谢您!”然后爬上车子,想赶紧离开.“姑娘,等等!”她不会认出我来了吧,我心想.身子不由得一顿.“你的包.”我松了一口气,转身拿过包,骑车离开了。

想起来,我真的后悔极了.我把她撞倒,她还帮我,我真是太对不起她了.想想现今社会,大家都崇尚“见义勇为”,而我呢?自己闯了祸,还不去承担后果,反而选择逃避,实在太不应该了。

11.七年级作文最美的回忆高分记叙文 篇十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现在,我在回忆。

夏天,一个炙热又总是热情满满的季节,不论你性格如何,都会被这个季节所融化,也就是这个季节,我遇见了她。

她的脸上,有一个小酒窝,笑的时候很灿烂;她有一个长而瀑布倾泻的长发;她有直接而率直的性格,但当你更了解接近她时,会发现她的骨子里有一丝多愁善感。

她很幼稚,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子,她很天真,天真到看个电视剧都会哭得唏里哗啦;她很容易感动,以至于,我送给她生日礼物时都会感动的抱着我不放。

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孤单,她是我第一个交的朋友。朋友,就是要坦诚相待。

后来,我转学了,我们不舍告别,但是,请记住——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回忆最美好。突然想起了我5岁那年在爷爷家院子里的事儿。

爷爷家有两层楼,还有一个小院子,门外是热闹的大街,但我不怎么出去。我认为,爷爷家有一种神秘而陌生的感觉,那儿的每一个地方,都想去探索。

妈妈从不让我去二楼,不知道为什么,我问其他人,他们就会随便编些“东西”来吓唬我,害得我晚上做噩梦。

直到有一天,当我在院子里开心吹泡泡的时候,我趁大人们不注意,我就带着我的泡泡瓶子,蹑手蹑脚地走上了楼。

——啊!上面哪有什么怪物,大人就会“骗”小孩子呢!

上面不过是一些老屋子罢了,上面有许多灰尘,墙也有一些泛黄了,上面到处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一个旧旧的瓷花盆中,栽着一盆枯萎的牡丹,花儿凋谢了,枯叶儿,在风中打转。

旁边应该是妈妈原来的屋子,我透过窗户,看到对面窗子上的百叶窗,书桌、柜子、床、一切家具整齐摆放着——我好像看到了70年代的用品。

“咚——”啊,他们回来了!

我快速跑下楼,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般。

“你在干嘛啊?”

“我,我在吹泡泡。”我有些支吾,随后又吹了一个个彩色的泡泡,它们飞上了天空,我看见泡泡中仿佛印出了我的影子,我童年的影子。

回忆,五彩的泡泡一般美好。

回忆,时间像水一般,虚无缥缈,无法回去,却如诗,如画,五彩斑斓。

12.回忆初中作文记叙文 篇十二

初中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的时候,需要掌握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这四类不同内容的表达。以真人、真事、真景、真物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新颖的一篇记叙性文章。下面将对记叙文的概念、对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及教学目标、农村初中生的写作心理和思维等进行阐述。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就是把人们真实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顺序利用时间、空间和场景的变换来对读者进行叙述和交代,使读者深受其感染。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例如人物传记、小说、散文等;而狭义的记叙文是指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以叙事和描写为主的、以强化学生对记叙文这种文体能力的训练。

(二)新课标对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1]。

1.初中写作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奠定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最好方式并且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在讲授作文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3]。

2.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目标。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人们在“惊异”之下,才能激发出兴趣,才能愿意去做,是一种必要的动力[4]。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写作中是非常合适的有助于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生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并且能够把所想所感所见的内化成写作的材料,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在阅读教学中适当的结合作文教学,把教材中的课文当作范文,让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时,同样能仿写出精彩的句子。做到“读写相结合,以读促进写。”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教材中找出与写作教学相关的点,为写作汲取有益营养来充实作文教学。学生要勤练笔,多读多写,积累丰富的素材,不要拘泥于课堂中有限的材料。

(三)当前农村学生的写作心理和思维的现状

当前农村初中生在写作方面没有足够的信心,在上作文课时不能克服对作文的反感心理,导致为了作文而作文,并把作文当成累赘使学生的写作思维日益退化,没有进步,只能停滞不前。

1.写作心理理论对记叙文写作的启发。

现今有很多关于作文心理和新思维的理论探究,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理论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很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写作思维和写作心理都是属于写作学的一部分,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研究写作方法、写作规律和写作对象的一门科学。如弗劳尔和海斯提出的写作认知模型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写作认知模型认为,长时间的记忆可以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初中生可以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把这些要素储存在大脑之中,为日后的写作练习提供素材,可以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充实自己的记叙文。

2.写作新思维对记叙文写作的启发。

马正平老师的思维操作技术把记叙文的结构思维模型分为聚材、布局、行文三大部分,要求从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中去寻找表现人物精神、性格特征的材料,进行结构、行文。[5]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表达思维,表达思维是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密切配合,是将头脑中的内部语言转化成书面或口头语言的方式展现出来,所以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要口头语与书面语相结合,让“说”带动“写”。

3.现在农村初中生写作心理和写作思维的状况。

由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思想的闭塞导致现在许多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写作没有意义,不用学好作文的错误想法而且不知道为何写作,对写作缺乏一定的信心,平时也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这样的错误心理导致写作能力下降,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会受阻,教学的计划就会被打乱,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提高。农村的初中都不太注重对写作思维的训练,不关注对写作前思维的指导,故而学生的思维不能发散。有时语言的表达也不清晰,构思不准确,这样的一篇文章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加大对写作思维的训练。

二、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要找出这些问题,然后进行分析,使记叙文的写作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行动困难型

在写作面前,初中生都会有畏难情绪也没有写作兴趣、对写作没有热情可言、更不用提写作的自发性和积极性。缺乏写作的动力是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的原因,现在很多初中生都会逃避写作这个话题,觉得写来写去没什么可以写的了。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对于写作来说也同样如此,失去动力的支撑写作就会无法进行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以至于失去了对作文写作的信心,写出来的作文纯属于“应付型”作文而且农村的教育发展较城市来说是比较滞后的,一步步导致作文教学与课堂训练脱节。

(二)能力困难型

所谓能力困难型就是在作文的写作能力上表现薄弱,尤其是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是写作的问题之一,所以接下来要分析一下初中生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构思和表达出现的一些问题。

1.不知如何构思。

构思主要是你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放在记叙文里也就是应该写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物?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怎么写?”也就是怎样谋篇布局。在构思里面首先要考虑作文的选材,而选材就成了初中生写作的难题之一。在行文的脉络上,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差,写出来的作文就像“流水线”一样,想到哪就写哪里,为了凑字数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去思考这篇文章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不知如何审题。

现在的初中生,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角色转变慢所以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考不全面,导致作文偏题。如在写事的记叙文中,学生们很容易写成写人为主的,这样就偏离了文题,不能充分的反映作文的主旨意图。

3.不知如何表达。

由于农村比较闭塞,许多新文化、新观点都无法被学生知道,而且由于农村的观念比较落后,家长不愿意把钱用在购买大量的书籍上面,使中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视野不开阔,而且现在的中学生不爱读书,家长和教师也忽略了读书这一部分的指导,使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致使学生的语言功底十分的差,语言生硬,在写作时生搬硬套,语言连贯性差,造成文不成文,语句重复较多,啰嗦,词汇贫乏,逻辑性差。初中生相比小学生而言还要好很多,具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也能对事物有一个准确把握,但是平时的观察不够,观察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够,所以素材的积累不多。

三、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上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呢?下面将根据以上找出的问题,逐个分析其原因。

(一)写作教学缺乏趣味性

在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整体上不是很高,作文课上缺乏新的理念,不能快速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导致行动力下降,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写。当然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低水平阶段,所以单纯地讲,写作的技巧,容易让他们失去写作的兴趣,觉得无聊进而导致写作态度不端正,不喜欢写,逃避写作。而且学生们的时间都被其他繁重的课程挤占了,没有时间来细细的研究作文为什么写?怎么写?写什么的问题,都为分数忙碌着,态度不端正,对作文产生心理上的障碍。面对这些心理上的障碍,与其在提高技法上下足功夫不如从初中生的写作心理入手,教师只要认识到学生的写作心理,不断消除学生的写作心理的障碍,才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写作之中[6]。

(二)“模式化”作文使写作能力下降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是铁律,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在教授作文时,过于注重对记叙文写作方法上的训练点总是围绕着智力因素,给学生们分发范文,照着范文讲,点评一下范文的优点,让学生也照着这个写,背一背例子,就草草了事了。忽视学生的兴趣、习惯、态度。当前教师在一堂作文课中,用很大的篇幅来讲如何应对中考,教师会传授大量的技巧,给出所谓的模板,让同学们“照葫芦画瓢”没有个性,更不用提文章中是否含有真情实感,大家写的都是“模式化”作文,每个学生更像是为了考试而加工出一些让国家满意的合格产品,没有注入自己的情感,没有把文章写“活”学生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把一些文字拼凑起来,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

(三)阅读量小写作视野狭窄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课外阅读量少,并且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大多都在学校内进行,视野比较狭窄,没有素材可写,在学校中教师还不重视对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语文课局限在课堂之中,脱离了学校、社会、家庭资源,没有从课堂“走出去”,没有建立大语文的思想。现如今的初中生课业繁重,生活范围仅仅局限于“三点一线”,对“窗外事”知之甚少,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在生活经验有限的情况下获得创作的源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取间接经验。所以需要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多看好的文章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语言作为支撑,没有语言支撑的作文就像是没有了灵魂,是一个躯壳,思想空洞毫无意义可言。我们要写的作文是一个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艺术品”。

四、结语

记叙文的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作文俗称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而记叙文写作又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写好记叙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要对写作文产生恐惧,教师要正确对待作文教学,及时找到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摘要: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问题是十分突出的,主要表现为行动困难型和能力困难型即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没有动力;不会审题、选材立意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难题。本文主要是从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的。

关键词: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问题,原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国平.我的写作教学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李国平.我的写作教学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3.回忆初中作文记叙文 篇十三

爸爸的书桌上总是放着他的那顶海军军帽,洁白的帽顶上鲜有灰尘,十几年过去了,帽子上的军徽仍旧闪闪发亮。小时候,每当电视里响起肃穆的国歌声,我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一溜烟冲向书房,抓起爸爸的军帽往头上一扣,也不管宽大的帽檐遮住了眼睛,跌跌撞撞地奔向客厅,学着军人的样子,面对着电视站得笔直,右手用力地敬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国歌声结束了,我还恋恋不舍地不肯摘下军帽,昂首挺胸地等着父母的夸奖呢。此刻妈妈总会开怀大笑,为我脱下帽子,不忘理顺我的头发;爸爸则会一把将我抱起:“好闺女,长大后去当兵好不好?”我也总是会含笑应承。

为什么我一定要戴着的军帽才敬礼呢?或许是出于孩童的好奇心理,但更多的则是因为爸爸的言传身教,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军人与国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爸爸,当兵是干嘛呀?”有时我会天真又疑惑地问爸爸。“当兵之后你就是军人,如果有敌人来入侵我们的国家,军人就要把他们赶跑;如果我们的国家有灾难了,军人就要第一时间赶去救灾。军人对国家,是不是很重要啊?”幼小的我也许并不完全理解爸爸的话,只是对军人多了几分崇敬。而戴着军帽行礼的记忆也早已被珍藏在心底。

14.永远的回忆作文记叙文 篇十四

我刚来到母校时,便被着吸引住了。那挺拔的松树,美丽的花儿……但浮现在脑海中的。却是那操场。

红、绿、白,多么朴素的颜色。看那红,它红得耀眼、红得如那初升的太阳,令人从满活力。那绿,绿的勃勃生机,如那新生的嫩芽,朝气蓬勃。拿白是多么纯洁、洁净,如那雪白的玉石。

在这朴素的地方,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绿茵场上,小时候的我正和同学们踢球。左一脚,右一脚。但都不知道省么叫做累。无忧无虑的在着蓝天下奔跑。

三年级时,便有了一年一度的“一二・九”长跑比赛了。虽是冬天,但我那时依然未感到寒冷。上了赛场,以全力跑。跑得一身汗,而胜利后的美更是说不出。不仅有长跑比赛,还有两界运动会,尤其是趣味运动会,更给我带来许多欢乐。两人三足令我们团结一致,袋鼠跳让我们乐在其中,风火轮让我们懂得了速度与激情……

15.回忆初中作文记叙文 篇十五

一、弄清六大要素

记叙文的阅读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篇记叙文大都是六个要素都存在的, 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 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譬如, 教学《散步》, 我们就可以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 这样概括课文的内容:初春的某一天, 我、妻子、母亲和儿子在田野里散步, 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发生了分歧, 母亲屈从了孙子。在难走的地方, “我”背起了母亲, 妻子背起了儿子。笔者告诉学生, 有些记叙文可能省略了某些记叙要素, 但这些记叙要素一定是读者熟识的, 或者不交代并不影响表达效果, 阅读时要具体对待、灵活处理。

二、寻找记叙线索

线索, 是脉络, 是红线, 总是贯穿于文章的始终。特级教师张庆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文中说:“引导学生感悟, 要整体感悟。课文掰得碎, 就会把完美的课文打得七零八落。我奉献八个字: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这里的“领”有时就是文章的线索。理清了线索, 文章的段落、层次就会一目了然。记叙文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 有的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有的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有的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等等。如执教《羚羊木雕》, 笔者就启发学生思考本文是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的。通过思考, 学生明白原来文章就是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笔者告诉学生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 也有的有两条线索: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譬如, 《我的叔叔于勒》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为明线, 以于勒的十年经历或者说是于勒的或贫或富的变化为暗线。

三、把握记叙顺序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较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展现出来。“倒叙”是把事情结局或某个最引人注目的片断先“亮”出来, 然后回过头来再追叙事情的发生、经过。倒叙总是出于表达的需要, 或是为了突出中心, 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 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 使叙述呈现波澜;或是为了营造悬念, 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 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 再记叙事情的缘由。“插叙”有两种:一是因为某种需要, 暂时中断一下叙述的线索, 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二是插入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 叙述完毕, 仍回到原来的路上, 按原方向继续行进。如执教《爸爸的花儿落了》时, 笔者要求学生找出插叙的内容, 并反复品读, 领会这样写的好处:作者将眼前的事和回忆往事相结合, 由现实引出回忆,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不拖沓, 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跌宕有致, 波澜起伏。

四、分析记叙详略

详略问题要求作者取材、组材要紧扣中心, 突出主题。事件往往是复杂纷繁的, 但写作目的都是明确集中的, 如何取舍, 孰详孰略, 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文章的主题。凡是能够突出主题, 富有深刻内涵、情节较为生动的材料, 就要详写;而那些对于突出主题起次要作用的材料, 只作概括叙述即可。记叙文教学, 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如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写百草园的生活, 可写的事情很多, 但他只选取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思考, 学生终于领悟到:写这三件事就可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这一主题。

五、归纳文章中心

记叙文通过写人、记事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 这种认识与感受就是文章的中心。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1.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透过这双“眼睛”, 学生总能找到文章要传达出的主题。2.抓住课文中能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或段落。3.抓住课文的开头、结尾段中带有抒情或议论色彩的点题句、关键句。4.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课文各部分的大意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 进而总结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5.从时代背景入手, 好的文章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有助于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六、欣赏表现手法

好的记叙文离不开描写、议论与抒情的配合,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 包括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景物描写, 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 用来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 表现人物性格, 烘托人物的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等。如执教《最后一课》, 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天气暖和晴朗、画眉唱歌、普鲁士兵操练等景物描写的句段, 咀嚼、品味、欣赏, 从中体会出了小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 既留恋又不敢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 同时也明白了这样的景物描写为后文小弗郎士的变化作了铺垫。

记叙文中恰到好处地穿插议论, 会使文章启人思考、耐人寻味, 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会起到揭示文章主旨、深化中心的作用。如《走一步, 再走下一步》结尾的议论, 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不是无情物, 字字句句皆含情。记叙文中的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直白性”是其突出特点;“间接抒情”则较为委婉, 是指借助对某个事物、某一问题的叙述、描写、议论, 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语言中接受情的感染与美的熏陶。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记叙文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作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向学生传授阅读记叙文的方法, 授人以“渔”, 强化阅读效果,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方法,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三位数加法数学教案下一篇:生命的药方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