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诗经中的成语

2024-12-02

出自诗经中的成语(10篇)

1.出自诗经中的成语 篇一

出自《诗经》的36个常见成语

作业要求:

①细读下面的这三十六个成语,边读边整理抄写到你自己的本子上去。②抄写的时候,只要求抄成语及表明这个成语出处的原文,③把成语中的关键字解释出来。请看看下面的例子:

我读了第一个成语之后,我就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了如下的内容: 示例:求之不得:出自“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之”:代词“它”。照这样的格式,把三十六个成语一个一个地梳理一遍,晓得没

有?……

1.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原指急切企求而不能得到。后

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2.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辗转:翻来覆去;反侧:反复。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3.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因谐音而借用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夭夭,花木茂盛鲜艳,在此无实义。4.赳赳武夫——“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

士。

5.鹊巢鸠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或位置。6.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

心事重重,非常忧愁。7.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指夫妻恩爱,白

头到老。8.新婚燕尔——“燕尔新婚,如兄如弟。”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9.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诚意的誓言;旦旦:诚

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10.遇人不淑——“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淑:善,美。指女子嫁了

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1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意指非

常想念。12.人言可畏——“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13.孔武有力——“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孔:甚,很。形容人很有力气。14.邂逅相遇——“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未约而相逢。指无意中

相遇。15.衣冠楚楚——“蜉蝣之羽,衣冠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

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16.七月流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要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

17.万寿无疆——“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疆:界限。万年长

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18.自求多福——“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

多的幸福。19.小心翼翼——“维此文王,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20.天作之合——“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合:配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21.不可救药——“多将熇熇,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22.同仇敌忾——“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

痛恨敌人。

23.投桃报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24.进退维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25.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兢兢: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26.明哲保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智者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

怕连累而回避原则斗争的态度。27.爱莫能助——“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爱:爱惜。指

虽关切同情,却无力帮助。28.寿比南山——“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

祝人长寿。29.杨柳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

不舍的惜别之情。

30.乔迁之喜——“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31.载沉载浮——“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意思是

在水中上下沉浮。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其意思是指他人的经验可以借鉴。3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

慎的样子。34.巧言如簧——“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35.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这个成语喻指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36.无所适从——“寝成孔安,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

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2.诗经中出自名句的词语 篇二

【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灾民到处都是。(《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相助。(《诗经·大雅·荡之什》:“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后亦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俾昼作夜】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必恭必敬(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不稼不穑】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诗经·大雅·生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不愧屋漏】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不稂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不日不月】①没有期限;②不选择时日。(《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求。(《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惩前毖后】惩处以前的过错,戒慎今后再犯。(《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

【绰绰有裕】形容非常宽裕,用不完。(《诗经·小雅·桑扈之什》:“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大发雷霆】①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②大发脾气,高声训斥。(《小雅·采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德音莫违】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独行踽踽】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诗经·国风·卫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风雨漂摇(风雨飘摇)】形容动荡不安,形势很不稳定。(《诗经·国风·豳风》:“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风雨凄凄】凄风苦雨,倍觉凄凉。(《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肤如凝脂】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诗经·国风·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诗经·颂·闵予小子》:“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高山仰止】崇敬仰慕。(《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翰飞戾天】飞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飞黄腾达。(《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小雅·四月》:“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鹤鸣九皋】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胡天胡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如同天神,后表示极其崇高尊贵;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诗经·国风·墉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进退维谷】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形容处境艰难,无退身之步。(《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诗经·大雅·荡》:“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赳赳武夫】雄赳赳的武人,亦比喻勇武果敢的人。(《诗经·国风·周南》:“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诗经·国风·郑风》:“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明哲保身】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诗经·大雅·荡之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泣涕如雨】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诗经·国风·邶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求之不得】①怎样寻求都求不到,形容要求很迫切或机会很难得;②亦指愿望终得实现。(《诗经·国风·周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七月流火】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七月流火”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乔迁之喜】祝贺升迁或搬家。(《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巧言如簧】谓花言巧语,悦耳动听,有如笙中之簧。(《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亦借指美女。(《诗经·国风·卫风》:“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诗经·国风·召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人言可畏】流言蜚语会伤害人,因此是可怕的。(《诗经·国风·郑风》:“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日居月诸】日月。居、诸,语气助词。后用以指岁月流逝。(《邶风·日月》)。即日和月。居、诸皆助词,用为成语,指岁月流逝。

【日升月恒】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后常用为祝颂之词。(《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生不逢辰】时运不济,此生碰不到好时机。亦作“生不逢时”。(《诗经·小雅·小旻之什》:“我生不辰,逢此鞠凶。”)

【寿比南山】祝人长寿的习用语,意为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淑人君子】指善良贤惠、公道正直的人。(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硕大无朋】大得没有可与之相比的,巨大无比。(《诗经·国风·唐风》:“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逃之夭夭】逃跑的谐称。(《诗经·国风·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涕泗滂沱】流眼泪鼻涕像下大雨一样,形容哭得很伤心。(《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天高地厚】①感恩戴德之词;②犹言高低轻重。(《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用来祝颂婚姻美满。(《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诗经·大雅·生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投畀豺虎】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投桃报李】比喻彼此善来善往,以礼相待。(《诗经·大雅·荡之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万寿无疆】永远生存,祝寿的话。(《诗经·国风·豳风》:“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先把房屋门窗修好,比喻提前做好准备或预防。(《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呜呼哀哉】①表示悲痛之辞;②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意;③借指人的死亡;④借指事物的完蛋。(《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和气味,比喻人没有名声。(《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无所适从】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诗经·颂·商颂》:“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小心翼翼】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诗经·大雅·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大雅·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邂逅相遇】无意中相遇。(《诗经·国风·郑风》:“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诗经·国风·邶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信誓旦旦】谓誓言诚恳可信。(《诗经·国风·卫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兄弟阋墙】意指兄弟在家里争吵,在遇到外来欺侮时就一致对外;后比喻内部相争。(《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诗经·国风·卫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经·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窈窕淑女】美好的女子。(《诗经·国风·周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夜未央】夜未尽,谓夜深还未到天明。(《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衣冠楚楚】服装整齐漂亮。(《诗经·国风·曹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诗经·国风·王风》:“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允文允武】谓文事与武功兼备。(《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自得,悠闲无事。(《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忧心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诗经·国风·召南》:“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心里忧愁得像火烧,形容十分焦急。(《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悠悠我思】(《诗经·国风·邶风》:“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有女怀春】谓少女爱慕异性。(《诗经·国风·召南》:“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遇人不淑】谓女子所嫁的丈夫不好。(《诗经·国风·王风》:“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载沉载浮】谓在水中上下沉浮。(《诗经·小雅·彤弓》:“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诗经·国风·周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出自史记的成语 篇三

所向披靡、声名狼藉、王侯将相、熙熙攘攘、劝百讽一

钟鸣鼎食、暗度陈仓、白虹贯日、首鼠两端、兔死狗烹

正襟危坐、靡靡之音、鸡鸣狗盗、危如累卵、期期艾艾

酒池肉林、萧规曹随、胯下之辱、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前倨后恭、不寒而栗、百步穿杨、刎颈之交、胶柱鼓瑟

歃血为盟、怒发冲冠、博闻强识、得意洋洋、强弩之末

抱薪救火、流言蜚语、鸿鹄之志、作壁上观、无可奈何

独当一面、身先士卒、因势利导、平易近人、侧目而视

周公吐哺、一饭千金、不遗余力、碌碌无为、死灰复燃

4.出自神话传说成语 篇四

开天辟地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自古以来没有过。

夸父追日 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炼石补天 炼:用加热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子。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失误。

牛郎织女 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神话故事里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夫妻

女娲补天 神话故事,伏羲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雄伟气魄和大无畏斗争精神

牵牛织女 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牛郎、织女。

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子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十日并出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太阳。②比喻暴 并起。

水漫金山 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法座后,白蛇娘娘来

松乔子寿 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巫山云雨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事。后称男女欢合。

无缝天衣 神话谓仙女穿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兴风作浪 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兴云致雨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玉宇琼楼 ①神话中仙人居住宫殿。②形容覆雪楼宇。

月里嫦娥 嫦娥:神话中月宫里仙女,相传她是后羿妻子,因偷吃不死子药而上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美女。

云锦天章 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云雨巫山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事。后称男女欢合。

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能力。也形容伟大功业。

东兔西乌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东曦既驾 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珍贵文物。

清都紫微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子宫阙。

5.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篇五

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开天辟地,涸辙之鱼,火眼金睛,牛郎织女,愚公移山,邯郸学步,大闹天宫,后羿射日,天女散花,人神共愤,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开天辟地,画龙点睛,狐假虎威,山鸡舞镜,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黄粱美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三暮四,杞人忧天,吴牛喘月,井底之蛙,水中捞月……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请君入瓮

“闻鸡起舞

6.出自《孟子》的名言名、成语 篇六

出自《孟子》的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10、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4、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后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比喻盼望殷切。

19、箪食壶浆(dān sì hú jiāng):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1、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23、地利人和: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24、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27、反求诸己:求:追究;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31、寡人之疾: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样子。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

36、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宋·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

37、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濯濯,本谓山之无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发。

39、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

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敝,破旧。屣,鞋子。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5、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忽而死。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见方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48、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51、通功易事: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52、同流合污: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53、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55、为富不仁:为富,追求发财致富。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意为致富与行仁义难以并存。后以此指富人唯利是图,不讲仁义。

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57、闻过则喜:过,过错。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58、五十步笑百步: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性质的问题,却自以为优越而嘲笑或反对别人。

59、习焉不察:焉相当于“于是”、“于此”。后用此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也作“习而不察”。60、先知先觉:语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后指认识事理早于一般的人。

61、胁肩谄笑: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谄,奉承人。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63、言近旨远:旨,意旨。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

64、揠苗助长:揠,挺拔之欲亟长也。喻急躁妄为,欲益反损。

66、恶湿居下: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68、仰事俯畜:谓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责任,今用以为家庭生计语。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注: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

69、仰不愧天:谓心正则无愧于天。语出《孟子·尽心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疏:存诚于己,而仰无以有羞愧于天,俯无以有怍于人。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70、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语出《孟子·离娄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71、一傅众咻:傅,教。咻,吵。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后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73、以邻为壑:壑,深沟。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74、以力服人:力,强制的力量。服,使人服从。用强制的方法使人服从。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75、易地而处:后指交换所处的位置。

77、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78、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后多指善意助人。79、缘木求鱼:缘木,爬树。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后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80、再作冯妇:语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后比喻重操旧业。

81、知人论世:意为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后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

85、自怨自艾:自怨,悔恨自己的错误。自艾,改正自己的错误。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

86、左右逢源:源,水源。也作“原”。后比喻做事很顺利。《孟子》名言名句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12)仁者无敌。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0)民事不可缓也。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7.出自西游记的成语 篇七

公平交易、心灰意懒、袅袅娜娜、头破血流、叫苦连天

没齿不忘、密密层层、青枝绿叶、摇身一变、言之有理

鬼哭神号、身强力壮、蛟龙戏水、养老送终、饿虎扑食

金璧辉煌、作恶多端、一心同体、争名夺利、杳无人烟

一来一往、紫绶金章、餐风宿露、聆音察理、出头露面

心虔志诚、悬心吊胆、来去无踪、遇水叠桥、安心定志

蜀锦吴绫、怡颜悦色、一般无二、翻江搅海、花颜月貌

放屁添风、全始全终、迎风冒雪、庸医杀人、捉影捕风

一通百通、飘洋过海、移星换斗、秤砣虽小压千斤、不打自招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关门闭户、不分胜负、运蹇时乖、眉花眼笑

8.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篇八

《庄子·秋水》

【相关阅读】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庄子·秋水》。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我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我。’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以前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此刻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明白这话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那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9.原来这些成语都出自佛教(精选) 篇九

佛教作为一种曾经几乎成为我国全民宗教信仰的文化,传播时间纵达两千多个春夏秋冬,范围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对我国的语言词汇必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现在所经常使用的很多词,如“献身”、“习气”、“方便”、“障碍”、“一刹那”……本来就都是佛教名词。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华,是我国词汇宝库中的明珠。在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竟有200多条是与佛教有关的!【味同嚼腊】

《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腊。”谓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后世以此比喻寡淡无味,了无情趣。如《儒林外史》:“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单位】

指禅林僧堂中,僧人坐禅的座位。在座位上方贴有各人名字,故称单位。如《敕修百丈清规·日用轨范》谓:“昏钟鸣须先归单位坐禅。”此词以后用于计算事物数量的标准。如“米”为计量长度的单位,“时”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克”为计算重量的单位,等。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某一部门称为工作单位。【空中楼阁】

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现身说法】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做“现身说法”。【皆大欢喜】

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 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又如《法华经· 普贤菩萨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云。”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兴。【挂羊头卖狗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曾说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市)也。”但形成现代流行的这则(挂羊头,卖狗肉)谚语,则是佛教禅宗。《五灯会元· 卫州元丰院清满禅师》说:“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先圣洪范。你等诸人,闻恁么事,岂不寒心?”后来用“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名义做招牌来兜售低劣的货色。【顺水推舟】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某种形势而说话、办事。原为禅语,见《续灯录》卷七:“到这里唤著顺水放船。”又如金·万松老人《从容录》:“本要以毒攻毒,长庆只解顺水推船。”“顺水推舟”在禅宗那里比喻随顺众生的机缘,开示说法。【看风使帆】

原为禅语,意为随缘,对机。语本《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这是法云法秀禅师上堂开示的法语。法秀属禅宗云门宗门下。该宗祖师文偃有“云门三句”,名噪丛林,即“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看风使帆”是解释“随波逐浪句”的。后变为“随风倒舵”、“看风转舵”、“见风转舵”等,比喻顺着势头行事,多含贬义。【前因后果】 因是能生,果为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关系。同时,佛教又说因果必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世”。如《因果经》说: “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涅槃经·陈如品》说:“善恶之报,如影取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这就是说善因必有善果,恶因必有恶报,有原因必有结果。后来以“前因后果”指事情的整个过程。【借花献佛】

佛说法时,诸天散花。佛国净土也有昼夜雨花的祥瑞。释迦佛涅槃时,大众持香花、宝幢等供养。以献花、焚香礼敬佛等三宝,称为“香花供养”,是佛门习见的仪规。“借花献佛”典出《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释迦佛过去世为善慧仙人,闻普光佛出世,欲觅名花供养。遇一位青衣,密持七支莲花而过,莲花感善慧之诚,踊出瓶外,青衣大惊。善慧“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愿以五百钱购取五支莲花。青衣见其诚心,即以五花相赠,愿结生死之缘,又“请寄二花以献佛前,使我生死不失此愿”。善慧旋至普光佛所,“即散五茎,皆住空中,化成台;后散二茎,亦止空中,夹佛两边”。普光佛悬记善慧当来作佛,号释迦牟尼。后因以“借花献佛”比喻借别人之物去做人情。【家贼难防】

本为禅语,见《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按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指内六贼而言,谓六根的贪欲。如《杂阿含经》卷四三谓:“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 六内贼者,譬六爱欲。”六根以其内在的贪欲,追逐声色等尘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称“家贼难防”。后因以指家庭内部的小偷或内奸最难防范。【森罗万象】

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指天地万物。如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法句经》:“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

原来,森罗万象是“色”,即一切物质现象,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虚幻不实的。马祖道一禅师指出:“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五灯会元》卷三)所谓“一法”,即指能现森罗万象的“一心”而言。佛教主张“三界唯心”,反对“心外取法”。“森罗万象”也作“万象森罗”。【聚沙成塔】 把细沙聚成宝塔,也作“积沙成塔”。语出佛典。《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戏,也能聚沙为佛塔。象这样的各种与佛结下善缘的人都已注定将成就佛果。后比喻积少成多,常与“积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积腋成裘的道理,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醒醐灌顶】

“醒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醒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Pan”、“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She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醒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醒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醒醐灌顶,甘露滋心。” 【镜花水月】

亦作“水月镜花”。《大日经》等佛经载有十喻:幻、阳炎、梦、影(谓镜中之形像)、乾达婆城(海市蜃楼)、响、水月(水中所现之月影)、浮浪、虚空花(病眼昏花,于空中所见的种种花状幻象)、旋火轮。密宗以此十喻观想此世界虚幻不实,而离贪染执著。故此中“镜”乃指镜像,“花”指虚空花。《景德传灯录》卷十四:“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后来人们多解作镜中花,水中月,用来比喻诗文中空灵的境界。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鹦鹉学舌】

《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由无智慧故。‟”禅宗强调直指人心的“顿悟”,反对在语言文字上拾人余唾。“鹦鹉学舌”,即使学得维妙维肖,也无补于事。后因以“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没有自已的见解。【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亦农亦禅、农禅结合是佛门僧侣的一个优良传统。僧侣们在礼佛、坐禅之余,不但参加耕种、收割、植树等农林劳动,还要从事砍柴、挑水等日常劳作。六祖慧能就曾在碓房内干过杂活。正式创立农禅制度的是唐代百丈怀海(720-814)禅师。

怀海,福州长乐人,出家后师从马祖道一,在江西弘扬禅宗二十多年。他制了禅寺中的集体劳动制度,称为“普请”法。怀海以身作则,带领僧众参加劳动。执事僧见他年老,心中不忍,暗中藏了他的农具,请他歇息。怀海一时找不到他的农具,竟然不肯吃饭。“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事见《五灯会元》卷三。

怀海之后,农禅之风盛行禅林,禅宗认为,穿衣吃饭、日常劳动,都是佛法。实行农禅,可使得心境溶为一体,佛法、世法打成一片。也有利于寺院经济的自给自足,增强僧侣的勤劳习惯。此外,劳动能够活动筋骨,益寿延年。怀海本人活到九十五岁的高龄,便是明证。【一报还一报】 中国古代原有“报应”之说,谓上天能够降福罚祸。如《荀子·宥坐》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这种观点本于“天人感应”的理论。道教亦有“受天报施”(《太平经》)之说。然而,“报应”之说盛行民间,当在汉末佛教传入以后。佛教把“报应”建立在“三世因果”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的 “报应”说不同。

佛教认为:各人所受的报应都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的,既非天降,亦非神罚。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种因果报应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民间根据佛教的说法,而有“一报还一报”之说,如《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只因柳翠宣教不行阴骘,折了女儿,此乃一报还一报。”意为做了怎样的事,就有怎样的报应。【一刹那】

时间极短暂,谓之“一刹那”“刹那”,梵语ksana,“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一刹那”短到什么程度呢?据《仁王护国经》卷上的说法是:“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佛家用“刹那”这一概念表达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化的连续性和迅速性,谓之 “刹那无常”。如《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无一尘许间隔,末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 【十恶不赦】

“十恶”是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十恶”的具体内容,如《未曾有经》说:“起罪之由,起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行“十恶”而程度严重的,据说要受大苦报。如《南史·高逸传论》指出:“今则十恶,坠及五无间地狱,刀树剑山,焦汤猛火。”与“十恶”相反的,称为“十善”,是修行人努力的目标,所谓“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我国古代刑法中出现“十恶”的名称,始见于《隋书·刑法志》,晚于佛教。刑法“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条重罪,不在论赦之列,如《明史·刑法志》:“十恶及故犯者不赦。”因此,俗有“十恶不赦”之说,谓罪大恶极,不可原宥。【三头六臂】

佛经上所说的天神和阿修罗(意译非天,貌丑好斗,有福无德)往往有种种异相。如大自在天神,其形像是“八臂三目骑白牛”(见《大智度论》卷二)。天神那吒,其形像是“三头六臂擎天地”(《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阿修罗的形象是:“体貌粗鄙,每怀嗔毒,稄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法苑珠林》卷九)。后来,人们就用“三头六臂”来形容神通广大,本领非凡。【习气】

犹言习惯,系长期养成的难以改变的行为、语言和意向。如宋·苏轼《再和潜师》诗:“东坡习气除未尽,时复长篇书小草。”陆游《抄书诗》:“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习气”多含贬义。如谓“官僚习气”、“流氓习气”等。“习气”一词出于梵语Vasana, 谓现行的烦恼历久而形成的种种积习,包括“名言习气”、“我执习气”等。正如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所说:“言习气者,心现行气分重习所成。”习气相续到成熟时,能招生死果报。法相宗认为:断除了烦恼的“种子”,伏除了烦恼的“现行”之后,还存在烦恼的“习气”。“习气”在烦恼中程度较轻微,但是难以断除。隋·智顗《四教仪》卷八谓:“十佛地者,大功德力资智慧,一念相应慧观真谛,习气究竟尽也。”这就是说,二乘罗汉还有“习气”,只有佛才能完全断除“习气”。【不即不离】

“不即不离”指物体若分若合或人际关系即不亲热也不疏远。出于《圆觉经》卷上:“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不即不离”犹言不一不异,“即”谓融合,“离”谓分别。“圆觉”是真性,“众生”是妄相,当然是有分别的,所谓“不即”;然而归根结蒂,妄相亦是真性的显现,二者是融合的,所谓“不离”。犹如波不就是水,但也离不了水。佛家好用否定式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举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去不来”等。【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谓见到似乎是怪异的现象,不大惊小怪,安然不动,自然无事。本见于禅宗典籍。如《五灯会元.泐潭英禅师法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后俗语中多用作“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牛鬼蛇神】

牛鬼,传说为地狱中的牛头鬼卒,又称阿傍。或连称为牛头阿傍。《楞严经》卷八谓:“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又《五句辛经》谓:“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蛇神,即佛教所说“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摩睺罗迦,相传它是人身蛇首的乐神,护卫佛法。后在俗语中衍为“牛鬼蛇神”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牡对同时代诗人李贺的评价:“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比喻诗文、作品的虚幻怪诞。又如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牛鬼蛇神,纷然满纸,不复可以寓目矣。”也比喻歪门邪道、阴暗丑恶的东西。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至于外省那班作幕的,真真叫牛鬼蛇神,无般不有,这都是我领教过的。" 【火中生莲】

比喻虽身处烦恼中而能得到解脱,达到清凉境界。源出佛教《维摩诘经.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稀有,在俗而行禅,稀有亦如是。”谓火中生莲是难得的,在有俗的世间行禅亦是难得的。俗语中常比喻稀有难得的事物。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三五:“常笑世人语虚诞,今朝自见火中莲。”宋.苏轼《陆莲庵》诗:“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 【心花怒放】

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故名“心花”。《圆觉经》:“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唐译《华严经》卷六六:“又如满月出现虚空,令可化者心花开敷。”南朝梁简文帝《又请御讲启》:“俾兹含生,凡厥率土,心花成树,共转六尘。”后来多用“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开朗愉快。【正宗】

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系学派为正宗。宗,指禅宗。禅宗自称“宗门”、“宗下”,称其他佛教流派为“教”。《云峰悦禅师语录序》:“不受然灯记莂。自提三印正宗。”宋陈师道《清岩化禅师疏》:“绍云门之正宗,入慧林之半座。”后泛指学业技术的嫡传正派。【功德无量】 佛家泛称念佛、诵经、布施、持戒、了生死、度众生等一切善事为功德。惰慧远《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解释:“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磐,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如请僧人做佛事,称为“做功德”;护法神吉祥天女,称为“功德天”;礼敬佛、法、僧“三宝”,称为“种功德田”等。一桩善事圆满结束,称为“功德圆满”。【本来面目】

指不加饰伪的真相。“本来面目”原是禅家语,源于《坛经行由品》,谓六祖惠能接受衣钵后,南行到大庾岭,被惠明和尚追上。惠明声明“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先让他“屏息诸缘,勿生一念”。然后,惠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大悟。“本来面目”在禅门中指真心、本性;见到“本来面目”也就是“明心见性”。从《坛经》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恶,一念不生,即所谓“本来面目”。【因果】

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释迦牟尼曾驳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等说法。宋知礼《妙宗钞》谓:“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隋智Kal《摩诃止观》卷五之下谓:“招果为因,克获为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

佛教的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八)是因果说的主要特点。随着佛教的弘传,因果报应之说深入民间。今广泛运用因果一词,泛指原因和结果及其内在联系。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 【导师】

最早见于佛经,其本义是引路人。如《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佛为让众生迷途知归,指示通向“彼岸”的正道,故称“大导师”。正如《佛报恩经对治品》所说:“夫大导师者,导以正路,示涅磐经,使得无为,常得安乐。”菩萨亦可称“大导师”。如《华严经》谓:“一切菩萨为大导师,引诸众生,入佛法门。”今通常指在学校中负责指导学生学习和教育的老师。【劫后余生】

佛教认为世界经历一次“成住坏空”的循环,为一大劫。在“坏劫”之末,世界将发生大火灾。此时,地狱、人间等下界众生均修习“无觉无观”而躲避到色界三禅天──光音天。于是,大海枯竭,世界空旷,七日并出,劫火从地狱一直烧到色界二禅天。待世界进入新的一轮循环又重新生成时,光音天的部分众生陆续进入下界,地狱、人间等重又充满了各类众生。这就是佛经所描绘的“劫后余生”的。图景。【别具只眼】

另有一番独特的眼力与高超的见解,与众不同,俗谓之“别具只眼”。如宋·杨万里《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别具只眼”顾名思义,就是比常人多了一只眼。在佛书上,指的“色究竟天”,天主摩醯首罗(Mahes-vara)竖生在额头上的那只“顶门眼”。《在智度论》卷二描绘道:“摩醯首罗天,秦(汉)言大自在,八臂三目骑白牛。”神话小说中“灌口二朗神”的三只眼的形象,当源于此。那只“顶门眼”不是肉眼而是“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大智度论》卷五)。意即超尘脱俗、非同一般的。【忍辱】

梵语Ksanti,音译“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所谓“六度”(又名六波罗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这在佛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维摩诘经·佛国品》说:“忍辱是菩萨净土。”《法华经·序品》说:“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这就是说,修忍辱的人,能够忍受外来的一切侮辱和恼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象《大集经》中所说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俗话说:“逆来顺受”(语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十二),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出家修行者来说,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修“忍辱”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断烦恼。如果修行者对于外来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产生烦恼。这就没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关系到他一生修持的成败。今引申为有事业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击和困难而不能忍受,则将一事无成。孔子曾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见《论语·卫灵公》)。忍辱一词在《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中引申为“忍辱负重”,形容一个人忍受屈辱并承担重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教语,谓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后成为一句劝人改恶从善的俗谚。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闻之乎”原来,在宋代的禅宗“灯录”中,已经广泛引用这句俗谚了。最初,《景德传灯录》卷二五谓“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

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改成了“飏下屠刀,立地成佛。”意义升格了。其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凉译出的《涅槃经梵行品》:“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八戒”中的第一戒为“不杀生”。佛教认为杀生属于应受地狱报应的最大恶业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禅宗好谈立地成佛,同慧能所传顿悟之法有关。“立地”是唐宋时的口语,犹言立刻,当下。【单刀直入】

禅宗高僧启发学者须直截痛快,斩尽“葛藤”(分别杂念),故以单刀直入为喻。《景德传灯录》:“灵佑曰:„单刀直入,则凡圣尽露真谛。‟旻德曰:„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如何。‟”以后常用来比喻说话、办事直接了当,不兜圈子。【净土】

“土”即国土、世界。佛教认为,“土”是由“心”而现的,心秽则现“秽土”,心净则现“净土”。一类业报相类似的众生共同感现一个国土,称为“依报”。众生的心识和业报千差万别,因此,国土、世界也是形形色色,无穷无尽。净土相对于秽土而言,其间没有生死烦恼、污浊痛苦。也称为佛土、清净世界。

经上说到的净土很多,如西方净土、弥勒净土、灵山净土、密严净土、琉璃净土等。影响最大的是西方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一般所说的净土,即特指阿弥陀佛依其 “四十八愿”所建立的西方净土.《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经中还描绘了西方净土的胜妙景像。唐白居易《画西方帧记》也说:“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净土思想从汉末即传入中国。东晋慧远在庐山创建莲社,弘扬净土法门。后形成净土宗,专以念佛求得往生西方净土,是流行最广的宗派。俗语中或把未受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美好之地称为净土。【现在】

《俱舍论》卷二十指出:“有作用时,名为现在。”意谓事物正在发生作用的刹那间,谓之“现在”。《维摩诘经· 弟子品》谓:“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谓:“现在心不可得。”无住、不可得,均指出“现在”的特点是刹那变迁,不可滞留。佛教还有“三世”之说,即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如《百喻经· 煮黑石蜜浆喻》:“受苦现在,殃流来劫。”今常用“现在”一词,泛指目前、此刻。【现身说法】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做“现身说法”。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释迦牟尼说法之初,便讲“苦谛”。佛教认为,众生在“生死轮回”中,遭受着种种“苦报”;生死之苦茫茫无边,称为苦海。《法华经· 寿量品》谓:“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佛教为了救渡众生出于苦海,指出了一个超越生死的“彼岸”作为修行的归宿。苦海是由无数恶业造成的。那么,要出离苦海,到达彼岸,就要回头修一切善事,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民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正是劝人去恶向善的话。

收起

10.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篇十

一画 一字千金(吕不韦 * 战国)一字之师(郑谷 * 唐代)一箭双雕(长孙晟shèng * 北朝)一饭千金(韩信 * 汉代)一鸣惊人(齐威王 * 战国)一目十行(萧纲 * 南朝)一马当先(黄忠 * 三国)一诺千金(季布 * 汉代)一言九鼎(毛遂 * 汉代)一去不返(荆轲kē * 战国)二画: 入木三分(王羲之 * 晋代)入幕之宾(谢安 * 晋代)人中之龙(宋纤 * 晋代)七步之才(曹植 * 三国)七擒七纵(诸葛亮 * 三国)力不从心(班超 * 汉代)人面桃花(崔护 * 唐代)九世之仇(齐襄xiāng公 * 春秋)三画: 三顾茅庐(刘备 * 三国)三过其门而不入(大禹 *)大器晚成(崔林 * 汉代)才高八斗(曹植 * 三国)大事不糊涂(吕端 * 宋代)口若悬河(郭象 * 晋代)千金买笑(周幽王 * 西周)四画: 毛遂自荐(毛遂 * 战国)木入石心(夏统 * 晋代)风声鹤唳lì(苻fú坚 * 晋代)韦编三绝(孔丘 * 春秋)匹夫有责(顾炎武 * 明代)开诚布公(诸葛亮 * 三国)犬马之诚(曹植 * 三国)天作之合(周文王 * 西周)不耻下问(孔圉 yǔ * 春秋)手不释卷(吕蒙 * 三国)斗酒学士(王绩 * 唐代)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吕尚 * 西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 汉代)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晋代)五画: 四面楚歌(项羽 * 秦末)乐不思蜀shǔ(刘禅chán * 三国)对牛弹琴(公明仪 * 战国)用兵如神(诸葛亮 * 三国)东山再起(谢安 * 晋代)对症下药(华佗 * 三国)出将入相(李靖 * 唐代)东窗事发(秦桧huì* 宋代)目不窥园(董仲舒 * 汉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元景安 *北朝)出奇制胜(田单 * 战国)半途而废(乐羊子 * 汉代)

六画: 负荆请罪(廉颇 * 战国)老马识途(管仲 * 春秋)讳疾忌医(蔡桓公 * 战国)老妪yǔ能解(白居易 * 唐代)老当益壮(马援yuán * 汉代)多多益善(韩信 * 汉代)

因势利导(孙膑bìn * 战国)如坐针毡(杜锡 * 晋代)百步穿杨(养由基 * 春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 汉代)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 * 春秋)七画: 完璧归赵(蔺lìn相如 * 战国)鸡鸣狗盗(孟尝君 * 战国)围魏救赵(孙膑 * 战国)纸上谈兵(赵括 * 战国)投笔从戎(班超 * 汉代)运筹帷幄(张良 * 汉代)弄假成真(孙权 * 三国)赤膊上阵(许褚chǔ *三国)初出茅庐(诸葛亮 * 三国)抛砖引玉(常建 * 唐代)两袖清风(于谦qiān *明代)

八画: 图穷匕见(荆轲 * 战国)卧薪尝胆(勾践 * 春秋)单刀赴会(关羽 * 三国)刮目相看(吕蒙 * 三国)拔山扛鼎(项羽 * 秦末)金屋藏娇(刘彻 * 汉代)画龙点睛(张僧繇yáo * 南朝)枕戈待旦(刘琨 * 晋代)瓮中捉鳖(李逵kuí * 宋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 * 汉代)其貌不扬(然明 * 春秋)

九画: 退避三舍(重耳 * 春秋)怒发冲冠(蔺相如 * 战国)指鹿为马(赵高 * 秦代)背水一战(韩信 * 汉代)将功折罪(凌统 * 三国)草船借箭(诸葛亮 * 三国)将计就计(曹操 * 三国)洛阳纸贵(左思 * 晋代)草木皆兵(苻坚 * 晋代)闻鸡起舞(祖逖tì * 晋代)赴汤蹈火(晁cháo错 * 汉代)南柯一梦(淳于棼 * 唐代)前度刘郎(刘禹锡 * 唐代)按图索骥(孙阳 * 春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 * 汉代)

十画: 高山流水(俞伯牙 * 春秋)起死回生(扁鹊 * 战国)破釜沉舟(晋景公 * 春秋)胯下之辱(韩信 * 汉代)破镜重圆(徐德言 * 南朝)病入膏盲(晋景公 * 春 1 秋)请君入瓮(来俊臣 * 唐代)胸有成竹(文与可 * 宋代)十一画以上: 孺子可教(张良 * 汉代)悬梁刺股(孙敬/汉代 * 苏秦/战国)焚书坑儒(嬴政yíng * 秦代)梁上君子(陈寔shí * 汉代)得陇望蜀(刘秀 * 汉代)望梅止渴(曹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操 * 三国)凿壁偷光(匡衡 * 汉代)数典忘祖(籍谈 * 春秋)梦笔生花(李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白 * 唐代)磨杵chǔ成针(李白 * 唐代)程门立雪(杨时 * 宋代)精忠报国(岳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飞 * 宋代)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 三国)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成语归类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1)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鹏程万里 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 天衣无缝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火眼金睛 牛郎织女 补天浴日 后羿射日 鸡犬升天 点石成金 含沙射影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坐井观天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纪昌学射 班门弄斧 刻舟求剑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邯郸学步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郑人买履 惊弓之鸟 鹬蚌相争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 买椟还珠 塞翁失马 愚公移山 朝三暮四 叶公好龙

39、八仙聚会--------神聊

歇后语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6、老虎拉车--------谁敢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2、背鼓上门--------讨打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9、池塘里的**--------大不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上一篇:11《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下一篇:水泥厂面试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