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水礼仪和餐桌文化

2024-09-02

酒水礼仪和餐桌文化(11篇)

1.酒水礼仪和餐桌文化 篇一

杨平是个性格豪爽的北方人,酒量又大,号称“津巴布韦”(斤把不违),最近又被委任为公司副总,应酬自然就多了,喝酒更是常事。在和国内客商的合作中,他的这个特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酒醉事成”。

8月份的时候几位外商来考察合作事宜。在欢迎晚宴上他就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不停地劝酒,一会儿来一句“感情深一口闷(干)”,一会儿又来一句“饮酒不醉非君子”,几位老外很快就“歇菜”了。

第二天一早,杨平美美地准备好了合同书,就等外商大笔一挥了。但就在第二天上午,外商们竟然直接回国了。

在西方礼仪里,喝酒的时候没有吆五喝六以及劝酒等我们认为热闹的场面,他们喝酒更多的成份是在品酒,而且认为劝酒、灌酒,是失礼的,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只要有一线的选择余地,谁愿意和不尊重自己的人合作?

一.酒的礼仪

1.选酒及取用

吃中国菜时可以喝白酒、黄酒、药酒、啤酒。西餐时,可以选用葡萄酒或啤酒,而啤酒只有在吃便餐时才选用。

在国内,白酒是饮用最普通的酒,它可以净饮干喝,也可以用来帮助吃菜下饭,甚至可以用来作为药引泡药。白酒一旦和其他酒类如啤酒、汽水、可乐等饮料同饮,就很容易醉。

在正式场合最好用专门的“肚量不大”的瓷杯或玻璃杯盛酒,这样就好“对付”我们中国人讲究的“一饮而尽”、“酒满敬人”等不成文的规定。喝白酒时,不用加温、加冰,也不必用水稀释。

西餐用酒分饭前、进餐和饭后三类。

一类是饭前酒或称开胃酒,是在入席前请客人喝的酒类,常用的有:鸡尾酒、威士忌、麦亨登、浮毛斯、马丁尼以及啤酒等。另外还应准备果汁、汽水及可乐等饮料。开胃酒的目的是刺激食欲,喝得太多反而没有食欲,所以,不要多喝。

一类是进餐酒,是上菜时配合菜肴用的葡萄酒,常用的有:雪醴、白酒、红酒、香槟等,以及我国的黄酒、绍兴酒等。宴会中,如果是喝中国酒类,主人仅供应一种酒,客人无需选择。但最好多备几种酒,请客人自行选用。正式西餐,每上一道菜,侍者就会奉上一次酒,酒随菜不同而不同。常用的葡萄酒有雪醴酒、苦艾酒、香槟酒或鸡尾酒。

一类是饭后酒或称助消化酒,常用的有:白兰地、雪醴及薄荷酒等。

在西方,正确的斟酒方法是只倒半满的酒在杯子里;而吃中餐时,我们习惯于给客人斟满杯酒,表示对客人的敬意。

不管在家里还是在饭店,如果你以你的酒为荣,可以让客人看看酒签。

如果不是名酒,最好放在一个漂亮的玻璃盛酒瓶里。

红酒应该保存在温度低的房间,好的红酒要在餐前先打开瓶盖,让它呼吸一个小时的空气,口味会更好。如果在很冷的季节为客人上红酒,应该建议客人把酒杯握在手里几分钟,这样可以使酒快速升温。

餐前,至少应该把白葡萄酒在冰箱里放两个钟头。如果你有冰酒器,在有冰块的水里放20分钟。要多准备一些酒杯,因为在用过的杯里倒另外一种酒,会使酒的味道改变。

在中餐里,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示你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当离对方比较远,就可以用这种方式代劳。如果主人亲自敬酒干杯后,要求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的称号,避免出现尴尬。既使你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也要先给尊长者敬酒。

如果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不宜喝酒,可以委托亲友、部下、晚辈代喝或者以饮料、茶水代替。作为敬酒人,要充分体谅对方,在对方请人代酒或用饮料代替时,不要非让对方喝酒不可,也不应该好奇地“打破砂锅问到底”。要知道,别人没主动说明原因就表示对方认为这是他的隐私。

在西餐里,祝酒干杯只用香槟酒,并且不能越过身边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干杯。

二.茶水礼仪

茶和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我们在接待来访的客人时,沏茶、上茶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待客礼节。不管是自己喝还是待客,喝茶都很有讲究。

1.茶叶的品种和饮用特点

根据加工、制作方法的不同,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砖茶、袋茶等几个品种。

1)常喝绿茶的人都知道,当年的新茶,特别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是首选。

绿茶更适合在夏天饮用,可以消暑降温。

我国著名的绿茶有:产于杭州龙井的龙井茶,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产于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产于湖南洞庭湖青螺岛的君山银针,产于安徽六安齐云山的六安瓜片,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信阳毛尖,产于贵州黔南都匀山区的都匀毛尖等。

2)红茶的加工制作方法刚好和绿茶相反,它是以新鲜的茶叶经过烘制,等完全发酵后制作而成。在冲泡沏水之前,它的色泽油润乌黑。在冲泡后,它具有独特的浓香和爽口的滋味,还能暖胃补气,提神益智。

红茶性温热,适合在冬天里饮用。

我国生产的红茶品种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徽祁门某地的祁门红茶。此外,还有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滇红茶等。

3)乌龙茶的制作加工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叶。外形肥大、松散,茶叶边缘发酵,中间不发酵,整体外观上呈黑褐色。

沏水冲泡后的乌龙茶色泽凝重鲜亮,芳香宜人。喝过后,不仅可以化解油腻,而且健胃提神。

我国乌龙茶多产于福建,其中最著名的是福建安溪某地的铁观音、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等。

4)花茶,又叫香片,是以绿茶经过各种香花薰制而成的茶叶。它的最大特点,是冲泡沏水后芳香扑鼻,口感浓郁,味道鲜嫩。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

花茶可以分为茉莉花茶、桂花花茶、玫瑰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米兰花茶等多个品种。其中以茉莉花茶最受欢迎。

5)砖茶,又叫茶砖。是特意将茶叶压紧后,制作成的一种类似砖块形状的茶叶品种。它很受一些少数民族的喜爱,特别是添加奶、糖等之后煮着喝味道更美。

6)袋茶,不是茶叶的某一个品种,而是为了饮用方便,将绿茶、红茶、乌龙茶或花茶甚至是加入补品、药品分别装入纸袋内。饮用时将纸袋放进杯子,然后冲泡就行。袋茶是茶的一种方便饮品。

根据生活习惯,南方人爱喝绿茶,北方人爱喝花茶,东南沿海一带的人爱喝乌龙茶,欧美人爱喝红茶,特别是袋装红茶。2.怎样选择茶具

喝茶时,因所选茶叶不同,所以茶具的品种也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喝茶都少不了储茶用具、泡茶用具、喝茶用具。

储茶用具的基本要求是:防潮、避光、隔热、无味。如果要存放好的茶叶,最好用特制的茶叶罐,如铝罐、锡罐、竹罐,尽量不用玻璃罐、塑料罐,更不要长时间以纸张包装、存放茶叶。

喝茶讲究的人,对泡茶用具也十分挑剔。在比较正规的情况下,泡茶用具和喝茶用具往往要区分开。正规的泡茶用具,最常见的是茶壶,多是紫砂陶或陶瓷制成。

喝茶用具,主要是茶杯、茶碗。用茶杯喝茶最常见,也正规。使用茶碗喝茶,多出现在古色古香的茶馆里。

为帮助茶汤纯正味道的发挥,茶杯应该选用紫砂陶茶杯和陶瓷茶杯。如果是为了欣赏茶叶的形状和茶汤的清澈,也可以选用玻璃茶杯。最好别用搪瓷茶杯。

如果喝茶时同时使用茶壶,最好茶杯、茶壶相配套,以便美观而和谐,尽量不要东拼西凑。要是同时用多个茶杯,也应注意配套问题。不要选用破损、残缺、有裂纹、有茶锈或污垢的茶杯待客。

3.敬茶的程序

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取茶冲泡。即使当着客人的面取茶,也不可以直接下手抓茶叶,而要用勺子取,或是直接以茶罐将茶叶倒进茶壶、茶杯。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以及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可能的话,多准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多种选择。上茶前,应先问一下客人是喝茶还是喝饮料,如果喝茶习惯用哪一种茶,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如果只有一种茶叶,应事先说清楚。

从医学角度来讲,喝茶不要太浓,如果客人有特别要求的例外。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是七分满。上茶时还有“茶满欺人”的说法。

用茶待客时,由谁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程度的问题。在家里待客,通常由家里的晚辈或是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最好是女主人,甚至主人自己亲自奉茶。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为来客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应该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的人亲自奉茶。

如果客人多,可以遵循先客后主、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后男、先长辈后晚辈的原则;可以以进入客厅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也可以按客人的先来后到的顺序;还有一种“偷懒”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茶都泡后,让客人自己拿。

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最好别喝茶。即使要喝,礼貌的做法是小口地品尝。不要连茶叶一并吞进嘴里。万一把茶叶喝进嘴里,也不要吐出来或是用手从嘴里拿出来,而是吃掉,或是在其它地方吐掉。

主人如果是真心诚意地以茶待客,最适当的做法,就是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这种做法的寓意是:“慢慢喝,慢慢叙。”以前,我们待客有“上茶不过三杯”一说。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续水茶,第三杯则叫作送客茶。如果一再劝人用茶,而又不说话,往往意味着提醒来宾“应该打道回府了”。所以,在用茶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的时候,不要再三斟茶。

在为客人续水斟茶时,不要妨碍到对方。一手拿起茶杯,使茶杯远离客人身体、座位、桌子,另一只手把水续入。最好不在客人面前续水。

三.咖啡礼仪

现在,咖啡已经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了。

喝咖啡,除了作为饮料自身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借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展现个人自身的教养和素质。越是正式的场合,就越是这样。

在正式场合,喝什么咖啡和怎样喝咖啡,不仅仅是个人习惯,也涉及到选择者身份、教养、见识的问题。

1.什么时候喝咖啡?

在家里用咖啡待客,不论是会友还是纯粹作为饮料,不要超过下午4点钟。因为有很多人在这个时间过后不习惯再喝咖啡。

邀人外出,在咖啡厅会客时喝咖啡,最佳的时间是傍晚或午后。

2.酒水礼仪和餐桌文化 篇二

关键词:礼仪,餐桌文化,变化,教育理念

一、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古代食礼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然而,所有这些礼仪文化与我国重视传统礼仪教育密切相联,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个教育大国,对于传统的中国礼仪文化之传承是教育的一部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

我们将要谈论的是关于饮食的礼貌、礼节方面。饮食礼貌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饮食礼节是饮食礼仪的节度和饮食礼貌的综合评价。总之,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礼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从餐桌礼仪看现代中国社会世态的变化,透视人民教育层面的认知,及对传统文化的漠视等诸多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为了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作者查阅了近些年的相关调查论证。发现前人在对中西餐桌礼仪差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其内容包括饮食,营养,餐具,禁忌、衣着、次序、、话语,不同文化、教育、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论证。

就中西不同餐饮文化差异中折射的教育观差异来说,从餐具使用,座次安排,饮食的不同,用餐方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西方的个人主义,重科学,重环保,重规范的理念与中国重和谐,整体,热情厚道的集体主义观念的不同。(张纯,2010)对中西餐桌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饮食喜好,餐具,餐桌座位安排,就餐气氛等方面,体现出中国集体主义的感性思维文化与西方个人主义的理性思维文化之间的差异。

我国学者在中西餐桌文化礼仪差异方面目前已做了很多的研究,调查,且研究的范围领域较广,而对关于我国当代餐桌礼仪变迁方面则还没有人涉入。笔者从自身生活中观察发现,当下的中国餐桌礼仪文化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优良的传统受到挑战,于是便展开了此研究。

三、我国传统的餐桌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餐桌文化里,关于就坐方面,应等长者坐定后,其他人方可入坐。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不可发出很大的声音,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四、中国餐桌礼仪的时代变迁及原因

首先就餐桌一般礼仪而言,传统的尊长文化受到极大挑战。现在我们轻易可以看到,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大型聚餐,多数情况下,晚辈总是先伸出就餐之手。这样的现象在今天较为普遍,大家似乎习以为常。关于就餐时要尽量保持安静也早已被忘到九霄云外,随处可见的就餐环境里,大声说话,唾沫四溅,自顾自饮,不顾及旁人感受,吃东西发出很大声响的现象很是普遍。

我国虽是个教育大国,礼仪之邦,却抵挡不住时代发展这股洪水所带来的冲击,对传统餐桌礼仪的传承,似乎更多的被我们所忽视,我们忙着抓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忙着找好学校,忙着上好的大学,忙着各种事,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传统礼仪的教育,教育之本是怎么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成为更好的人,对礼仪的继承是很必要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丢了根本。只有懂得了基本的文明礼仪,尊敬长辈,我们才能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唯细节处看人品,唯文明里看文化。餐桌礼仪里的长辈优先,礼让文化,是文明礼貌的体现,是对长者,对他人的尊重,是孝道的最好诠释。我国对“孝”的文化传承,“敬”的文化风范早已渗透到了骨髓里,这是不容质疑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其继续发扬广大,传授给下一代,这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优秀文化的保留。

从餐桌文化看中国的时代变迁,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忽视了最传统,重要的东西,我们的学校,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重视,重拾优良的餐桌礼仪,将更多的注意力回归本真,我们会发现教育中的很多其它问题变的不再难解。一个懂得孝顺,懂得尊长爱幼,懂得礼让的人,某种程度上已经是教育的成功。

五、结论

文化是历史的传承,教育是对文化的继承和诠释,而礼仪是文化的一部分。教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的教育,从被教育者那里可以得到答案。中国五千年礼仪文化的消褪是对传统的缩减,也是当代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崇尚简约,丢掉繁文缛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更多的是快餐文化,当下的时髦,却不能长久。传统的餐桌礼仪反应的是我国的历史民俗,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经岁月的考验而经久不衰的流传文化。

我国餐桌礼仪的变迁更多的反应的是大文化背景的改变,是随着科技发展,不同文化融入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其背后身深层次原因则是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不再关注看似轻薄的传统文化礼仪礼节,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升学,就业的压力,人们太忙,没有时间停下来欣赏慢文化,细细和家人品尝一顿美食,遵循传统礼节,当然不可否认,我们的父辈们依然坚守着传统礼节的阵地,只是随着新一代的成长成熟,这些餐桌礼仪文化被越来越淡化,边缘化,这是值得我们这代人深思的问题,传统餐桌礼仪更多体现的是一份情感,一种做人的态度,是“孝”与“敬”最完美的结合。我们的教育需要弥补这一课,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需要引起对食礼文化的重视,回归传统。

参考文献

[1]段洁,陈谦.餐桌礼仪与口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01,01.

[2]张纯.中西方不同餐桌文化折射下的教育观差异[J].安徽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

3.浅谈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篇三

关键词 地域 文化 餐桌礼仪 文明发展

餐饮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始至终都是重要的部分之一。当然也成为了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的餐饮文化。当你在和使用不同方式进餐的人一直吃饭时,如果你不了解他的饮食文化那你就会陷入尴尬。我们不可能将全世界的饮食文化全都列举出来。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与美国的饮食文化中的不同。如果你被邀请参加一个重要的正式晚宴,那么你的餐饮知识会引领你走向成功。

一、中美餐桌礼仪对照

说到餐桌文化,它包括了很多关于文化与进食习惯的东西。就像饮食习惯是了解一个人或一个文化的最好的方法,让我们来通过中美不同的餐桌礼仪来更好的解读中美两国人吧。

(一)餐桌摆设

如我们所知,美国人的餐具是刀叉而中国人的是筷子。用具的不同导致了彼此的文化礼仪各不相同。让我们先来了解美国不同的餐桌摆设。

在美国,面包或沙拉的盘子要放在主盘的左边,而酒杯要放在右边。如果有面包刀,将它们刀柄朝右放在面包盘上。如果沙拉先上,吃沙拉的叉子就要放在离主叉稍远的左侧。如果有汤,汤匙要放在比刀稍远的盘子的右边。甜点的餐具,如小叉子和茶匙应平行的放在主盘上面,但经常也会与甜点一起上。为了方便,一些餐厅与宴会女主人不会依附这些规矩,而是在每个座位都放一个统一的用具。

如果有酒杯和水杯,酒杯要放在右侧刀子正上方的地方,而水杯要在酒杯的左侧偏向45度更接近用餐者的地方。咖啡或茶杯要放在餐具的右边,如果空间不够就放在餐具的上方。杯子的柄要指向右侧。

主人经常会为宾客提供餐巾布。而提供餐巾纸的时候,宾客要将其和餐巾布一样对待而不是团成团或撕成片。餐巾应放在盘子上或叉子的左侧。

如果你被一个美国家庭邀请用餐或与你的美国客人一起用餐,你需要谨记这些知识。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至少在餐桌上表现很不礼貌。

当然与此同时,当外国人来到中国经商或被中国的家庭邀请用餐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这样会更快的在中国取得成功或交到中国朋友。而作为中国人,应该更了解这些礼仪。否则就会被外国人取笑不了解自己的文化。

一般来说,中国现代的饮食与美国的相比更不拘礼节,尤其是与中国古代相比。中国的餐桌礼仪在封建王朝时期尤为复杂,他们可以为了一次晚宴而使用很多碗盘和餐具并且要尊重长辈,不失体面。而现在,一些礼仪仍广为人传。

尽管主人热情好客,我们也要记得将筷子水平的放在餐者面前,并将尖的一头指向左侧。要注意,中国的筷子是有钝的锥底,而日本的筷子则是尖的。如果有蘸酱,酱匙则会放在汤碗的上方。饭碗要放在汤匙手柄左侧的上方。将主菜碗放在汤匙的右上方。所有主菜都放在桌子的中心,而用餐者自己吃自己的,或者给宾客夹菜。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餐桌文化就是筷子文化,任何小事都会影响你的方式甚至会给你带来麻烦。因此,了解一些关于筷子的规矩是没有坏处的。

筷子要用右手的拇指和其他两个前面的指头正确的握着。在不用的时候,要把筷子两端对齐的放置在桌子上。一般情况下筷子都是用右手使用,但有时也会出现左手使用的现象。尽管现在用哪一个手使用筷子都可以,但仍有少数人认为用左手使用筷子是不合礼数的,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在圆桌上用餐时会给旁边的人造成麻烦。

在决定夹什么菜之后再下筷,而不能在盘子里翻来翻去。在夹菜的时候,决不能像使用叉子一样用筷子的尖部去叉,也不能撕开像蔬菜那样的大的菜品。而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下,一些小的菜品或像樱桃番茄和鱼丸那样难夹起的菜品是可以用叉的,但即使这样也会使一些传统主义者皱眉头。

(二)座位排序

美国的传统桌子是方形的,由于大部分人都是使用右手的,因此荣耀的位置是主人的右手边。男士要先帮助自己右侧的女士入座后才可入座。男主人要让女贵宾坐在自己的右手边,而女主人要由她左边的男贵宾邀请入座。为了移动方便,女士应从椅子的右侧入座。除非有特定的要求,其他的宾客都是没有主次之分随便坐的。

座次尽量要男女穿插着坐,当所有女士都入座后男士才可入座,主人应在开餐前最后入座。在私人住宅,主人应提供放置钱包的地方,宾客不能将钱包带到饭桌上,而在饭馆或公众场合则要将钱包放在膝盖上或手边。

中国的传统桌子是圆形的。体现出了中国人向往和谐的一面。当主人招呼入座的时候,宾客要按照主人安排的顺序入座。作为主人安排座位的规矩是有点复杂并严格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在家庭聚会中,贵宾一定是这个家庭里最年长的人。而贵宾都要坐在面向大门的位置,如果没有面向大门的位置,那面向南方的座位就是贵宾的位子。

第二个规矩是按照“社会地位”安排座位顺序。甚至于普通的家庭聚会,这种“社会地位”则是由于宾客与主人的亲密程度来体现的。相反,在那些正式宴会中对社会地位的体现却不是那么明显。

离贵宾最近的就是那些地位高的宾客的位置。没有左右之分,只要是离贵宾近的位置就是地位高的象征。但即使有规定的社会地位之分,主人也会尽量为了给宾客们提供良好的谈话氛围而将位置混合安排。

(三)餐桌气氛

从座位排序上,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与中国不同的餐桌气氛。美国人就像他们的桌子一样,每个人都保持着合适的距离。每个人都彬彬有礼。你可能会感觉到友好但很正式,会感觉到乐趣却不能完全沉侵于此。你会一直记得你是谁,你要如何表现。而在中国的餐桌上,人们会把你当成他们的家人一样对待。你要尊重长辈,但和他们交谈会很愉快;你会感觉到主人的热情好客,但不要为此失去尊严。

二、造成不同的原因

造成中美餐桌礼仪文化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我着重选择了历史背景与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两点来解释。

(一)历史原因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作为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被她热爱和平的人民引以为荣。中国的富贵人家,总是将家族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的事情。在商周时期之后,这种家族价值观以深入中国人的内心。这一价值观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上就表现在圆桌与尊敬长辈的方式上,而对于这些,中国的圣人孔夫子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对来讲,美国则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是从传统的独立内战开始的。起初它是由临近的一些种族和部落所组成,由于长时间的殖民统治,美国从英国和其他占领国的文化中吸取了很多文化和习俗。因此,现在我们可以在美国见到很多欧洲的文化习俗。同时,美国是与殖民者斗争而获得了自由,因此美国人坚信对自由的追求和权利。这就是我们所见的美国餐桌气氛的原因之一。

(二)思想观念

中国人在心态上被孔夫子的教育影响很多,表现在好几个方面,比如行为、尊严的意义以及该做的事。从在餐桌上的交谈来看,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在餐桌上不会谈论严肃的事,他们会尽量的提升气氛。他们相信“家庭和睦是最好的”,他们会尽力去避免任何冲突任何事去破坏和睦的用餐气氛。孔夫子所教育的“仁”与佛教是对中国基本价值理念的另一大影响。在中国,吃是最重要的事情。当你遇到一个中国人问你“吃了没?”,那就是他们在用关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的方式来关心你。

相反,在美国,人们尽量避免谈论私人问题。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是“你好吗?”,而与你进行交谈是由“今天天气不错,不是吗?”来开始。他们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谈论家里的事,他们对你家里的人做什么毫无兴趣,而中国通常会了解到你家里的远方亲戚的关系。相比他人美国人更关心自己。

三、总结

不同地域的餐桌礼仪也各不相同。与所有文化相比,中美之间的差异根本不足为奇。一个小小的餐桌礼仪,就反映出了中美之间不同的文明发展,并且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多的亲密接触,不同的文化渐渐会碰撞到一起。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世界就是一个大城市,所有的人类都是这个城市的市民。”这句话的含义时,我们就会看到学习不同文化的优势并接受我们生活中的不同。饮食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不同的餐桌礼仪文化已成为了接受多元文化一个重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郭鲁芬,余慧君.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

[2]De Mente, Boyd (1994). Chinese Etiquette & Ethics in Business. Lincolnwood: NTC Business Books.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Tudor Rose”(1999-2010).“Victorian Society”.AboutBritain.com. Retrieved August 9,2010.

4.餐桌礼仪文化 篇四

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上菜顺序 ①汤②主食③餐酒④水果 ①菜和汤②水果③餐酒④主食⑤甜点和咖啡

餐具 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刀、叉、匙、盘、杯等,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

公用刀叉的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

匙又分汤匙,茶匙等。

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表示停餐方法 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

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

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

5.朝鲜餐桌文化礼仪 篇五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

用餐礼仪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生活在朝鲜族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如平日饮食,老年人不同晚辈同席,而要在单独房间的小方桌上进食。

晚辈若被允许同长辈同席,也不能当着长辈面饮酒;若要饮酒,也须转过身去饮用。在酒席上,要按年龄辈分依次就座、斟酒。只有长者举杯后,其余人才可以依次举杯。

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不准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同长辈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要鞠躬礼送;老人在吃饭时未归,全家要等老人归来方能进餐;遇有佳味,亦须在老人尝用过后,家人才可享用。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朝鲜族的“花甲宴”

6.中国餐桌礼仪文化细节 篇六

中国的餐桌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尤其讲究,而且程序较为复杂。但大致可以把中国的餐桌礼仪归纳为入座礼仪、进餐礼仪和离席礼仪三点。

1、入座礼仪。有客人来家做客,在就餐入座时,要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家中的长辈入座客人旁,在入座时从椅子的左边进入,在入座后不要直接动筷子,更不要随意弄出响声,比如用筷子敲打碗碟;尽量不要随意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再离开。入座后要保持坐姿端正得体,脚不可随意乱放,不可用手托着脸,或是把脚放在椅子上。

2、进餐礼仪。在用餐时要先请客人先动筷子,夹菜最好夹离自己近的,切不可站起来夹离自己很远的菜;吃饭、喝汤时不要发成声响,食物要细嚼慢咽,大吃大喝,随意发出声响都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出现不礼貌的声响,比如“打嗝”“咳嗽”,要对其它人表示歉意,最好用纸巾侧身解决。如果要给客人或是长辈夹菜,最好使用公筷,把长辈或客人喜欢的菜肴放得离他们近一些。

3、离席礼仪。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谢意,感谢他们精心制作的饭菜,或是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以示回请。

中国的餐桌礼仪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继承和学习的,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社交礼仪必须重视的环节。中国餐桌礼仪的文化不止是就餐文化,还有茶文化、酒文化等等,都是一门门学问,这些知识需要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当中留意,以防做出什么不礼貌的行为。

7.世界各国餐桌礼仪文化 篇七

√持杯时,手掌朝上。

×将牛奶或乳制品洒在地上。蒙古人认为,这会带来厄运。

肯尼亚

√餐前洗手。餐桌上甚至备有洗手盆。

×抢在最老的男性长辈前用餐。要知道,家中最老的男性长辈享有优先用餐权。

智利

√邀请女士先入座。

×手持刀叉,与他人交谈。

美国

√待主人坐下,方才入座。

×吹凉食物。

埃及

√倒茶时,茶水需溢出至茶托。

×盯着别人的食物。

西班牙

√使用银质餐具。在当地人看来,徒手用餐极不寻常。

×面包蘸汤吃,这非常不礼貌。

法国

√将面包掰成小块,细嚼慢咽。

×摊匀面包上的奶酪。

俄罗斯

√送鲜花要送奇数枝。

×伏特加中加冰,或伏特加中混入其他酒类。

日本餐桌礼仪禁忌:

给客人盛饭时,不能把饭盛得过满或带尖,并且不允许一勺盛一碗饭,否则被视为对客人不尊重。因过去给囚犯盛饭时多采用这种方法。

假如到日本朋友的家中做客,那么吃饭时一定要尽量将盘子里面的食物吃干净。

就餐时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忌讳含着食物讲话或口里嚼着东西站起来,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寿司要一口吃完,因为寿司就是以一口能够吃下的大小来捏的,没有一口吃掉表示做寿司的人对寿司大小掌握得不到位。

忌讳把红豆饭浇上日式酱汤吃。日本人迷信这样做会在结婚时遭雨浇。

供过神灵的食品忌讳让女孩子吃,认为这样做会使女孩长大后姻缘不合。

主人给你夹菜的时候,千万不能用筷子接菜,日本只有在收敛骨灰的时候才允许用筷子互相传递。

携带食物外出郊游时,禁忌把吃剩的东西丢在山里。除了公德心以及环境问题以外,据说这是担心吃剩的东西会招来鬼魂。

用餐时,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上。因在死者灵前的供桌上往往筷子摆成这种形式。

吃饭时禁忌敲饭碗,据说这是因为人们迷信敲碗声会招来饿鬼。

盘点各国奇怪的餐桌礼仪

埃及 进门之前应该先脱鞋

假如受邀到埃及人家中进餐的话,进门之前应该先脱鞋,而且最好恭维一下主人的房子。只能用右手吃饭,而且一定要吃第二回菜。往菜里加盐是很不礼貌的,另外,假如吃饱了的话,盘子里最好剩一些饭菜,否则主人会不停地给你夹菜。

泰国餐桌礼仪

泰国人常常是坐在地上吃饭的,但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脚底冲着他人。在菩萨与国王像前要低头。假如你带礼物去泰国人家的话,应该把礼物包装一下,并使人能看到价签。因为主人可能会回赠你礼物,假如回赠品的价值比你的礼物低的话,主人会很尴尬。

韩国餐桌礼仪 先给家里的年长者盛饭

假如受邀到韩国人家里吃饭,千万不要赶时间。因为即使迟到半小时都不算失礼。进门之前要脱鞋。在饭桌上,都是先给家里的年长者盛饭,这也表示可以开饭了。吃米饭、炖菜与汤时,要用勺子,其它饭菜用筷子。记住不要用筷子指人,也不要用它戳食物。碗里不剩饭菜才是礼貌的。

日本餐桌礼仪 吃汤面发出响亮的吸溜声

在外国人看来,日本的餐桌礼仪是十分讲究的,但吃面条的时候似乎是个例外。日本人吃汤面时毫不掩饰声响,而且一定会发出响亮的吸溜声。游客最好也入乡随俗,以表示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另外在吃米饭或喝汤时,一定要把碗端起来,让碗口冲着自己。

法国餐桌文化 饭菜还没尝就加调味品是不礼貌的

在法国,假如饭菜还没尝就加调味品的话,厨师是会很不高兴的。而且,客人在吃饭前一定要关闭手机,以免就餐被打断。这里很少用点心盘来盛面包,所以直接把面包放在桌布上就可以。只有在你希望添酒时,再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否则最好剩一些。

加拿大因纽特人餐桌文化 饭后打个饱嗝会让主人很开心

假如你有机会与加拿大因纽特人坐在一起吃饭的话,饭后打个饱嗝会让主人很开心,因为这会被视为另一种形式的感谢。有些因纽特家庭还在同一锅里下筷子,一般都是男人先吃,然后是女人与孩子。有时候因纽特人不用勺子而是直接用手抓起锅里的肉吃,作为客人,你也只好入乡随俗。

俄罗斯餐桌文化 不能拒绝的伏特加酒

俄罗斯人热情好客,当主人递给你一杯伏特加酒时,出于礼貌是一定不能拒绝的,男士要一饮而尽,女士则不用。而且在敬酒时眼睛应该直视对方。饭菜中的酱汁或肉汁应该用面包蘸着吃干净。假如面包剩下的话,会被看作一件晦气与浪费的事。

埃塞俄比亚 有相互喂饭的习惯

埃塞俄比亚人有相互喂饭的习惯,这似乎是一件很不卫生的事,特别是你不得不用手抓带肉汁的饭菜,把它喂给你的邻座,然后再喂桌上的其他人。这也意味着,你吃进嘴里的饭菜也是经过了全桌人的手的

菲律宾 学会等待与言听计从

在菲律宾,要想成为一位合格宾客的话,你必须学会等待与言听计从。主人请你入座时再入座,告诉你坐哪儿你再坐,请你什么时候开始吃饭你再吃,主人不给你添菜不能主动夹,只有照这样做才被视为礼貌。

黎巴嫩 热情好客的主人往往会给客人上两三回菜

为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黎巴嫩人往往会给客人上两三回菜。因此上第一拨菜时,最好少吃一点,这样你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打持久战。饭局时间越长,越能显示主人的热情,也表示客人很享受主人家的饭菜。假如是传统的中东饭菜,你最好用面包卷着吃。

阿富汗 客人是吃第一口饭菜

在阿富汗人的.餐桌上,客人是吃第一口饭菜,吃得最多,座位离门最远的人。注意不要把食物掉在地上,假如不小心掉了一块面包的话,应该捡起来,亲它一下,并把它举到前额,然后再放下来。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表示对食物的尊重。

赞比亚 干老鼠在这里竟是一道开胃菜

假如你碰巧到赞比亚乡间旅行的话,你会发现干老鼠在这里竟是一道开胃菜。胆大之人会从老鼠头吃起,然后吃身上,但是记住不要吃尾巴(它常常是用来当做牙签的)。

8.餐桌礼仪之筷子文化十五忌 篇八

疑筷:忌举筷不定,不知夹什么好;脏筷:忌用筷子在盘里扒拉夹菜;指筷:不能拿筷子指人;抢筷:就是两个人同时夹菜,结果筷子撞在一起;刺筷:就是夹不起来就用筷子当叉子,扎着夹;横筷:这表示用餐完毕,客人和晚辈不能先横筷子;吸筷:即使菜上有汤汁也不能嘬筷子;泪筷:夹菜时不干净,菜上挂汤淋了一桌;别筷:不能拿筷子当刀使用,撕扯肉类菜;供筷:忌讳筷子插在饭菜上;拉筷:正嚼着的东西不能拿筷子往外撕,或者当牙签;粘筷:筷子上还粘着东西时不能夹别的菜;连筷:同一道菜不能连夹3次以上;斜筷:吃菜要注意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要吃得太远,不要斜着伸筷够菜。分筷:摆筷子,不要分放在餐具左右,只有在吃绝交饭时才这样摆。

9.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相关文化 篇九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类膳食結构开始发生变化,中西方餐具开始出现不同。不同的餐具代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宗教和不同的饮食习惯。我们吃东西时往往不会去在意餐具,目前很多学者在大量研究中西方餐桌礼仪及相关文化,却忽视了餐具文化本身的吸引力。餐具的外观可以展示的流行元素。它的发展可以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餐具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和饮食文化的发展需要。从饮食文化和世界上餐具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是不同的。我们研究餐具文化可以感受这种不同,有利于中西方交流。

一、中国和西方国家餐具的差异

1、中国的筷子

在中国,人们主要的餐具是筷子和勺。筷子只是两个小棍子,但人们可以用来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在古代,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也是占卜的工具。

据《礼记》记载,人们在先秦时代是直接用手吃饭的。之后,由于人们无法用手直接烧烤食物,竹子成为架烤食物和翻转食物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聪明的祖先逐渐学会了将竹子切成细条,这便是筷子的雏形。

2、西方的刀叉

在西方国家,刀叉是人们的主要餐具。西方国家使用刀叉的历史大约有45个世纪。西方餐具通常是刀叉一套,与简单的用筷子相比,刀叉具有更多功能,有着细致的分工,通常人们用刀切割,用叉子吃。

刀叉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餐具,出现比筷子更晚。西方餐具的最初起源是与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相关的。为了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他们必须学会充分利用锋利的狩猎工具。生肉通常比较大块,因此切割和饮食的过程十分依赖于锋利的工具。

3、中国餐具筷子的使用

在中国,在你吃食物之前,筷子应该放在碗的右边,吃完后需将筷子放在碗的中间。除了左撇子,人们通常用右手使用筷子。

4、西方餐具刀叉的使用

在西方国家,食物应放在左边,餐具应放在右边,叉应该放在托盘的左边,刀应该放在托盘的右边,勺子应该放在托盘的前面。当你吃饭时,左手拿叉右手执刀。当你进食完毕,最好将刀和叉横放在托盘上。

二、中西方餐具文化不同的原因

1、不同类型的食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西亚成为农业的发源地,开始发展畜牧业,并开始种植小麦。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西亚的人们饮逐渐形成以肉和面包为主食的饮食习惯。至于西方大陆,由于贫瘠的土地不能种植大米,人们只能饲养牛羊,所以肉变成了主要的食物,西亚的面包成为了次要食物。西方国家的人们都以游牧和航海业为生,形成了渔业和狩猎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同的食物结构导致吃食物的方式不同。刀和叉成为了西亚和西方国家主要的餐具。

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围绕长江与黄河衍生的两种文化形成了以耕种和渔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由于耕种比捕鱼更有保障,蔬菜成为中国主要的食物而主要餐具为筷子。

2、不同的饮食观念

中国更加注重色、香和味,以及享受食物的感觉。只要是美味,营养是次要的。这种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主人通常宁愿说“希望这些菜合您的口味。”而不是“希望这些菜的营养适合您。”

而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注重营养的搭配和吸收。他们的饮食是为了生存和健康,所以他们吃大块的肉、整鸡和“硬”的食物,不会过分强调味道。如西方人吃血牛排,大白鱼、津津有味地生吃蔬菜,而中国人几乎不能忍受这样的食物,觉得难以下咽。

3、不同的饮食方式

中国古人提倡“食不言,寝不语”,这是完全不同于在中国餐桌上的活跃氛围了。中国人喜欢聚餐,所有的人餐桌面前坐一桌,一起吃饭、交谈,而将筷子作为餐具很容易与他人分享食物,这种方式也显示中国“和谐”的思想。

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以独立的方式进食,使用自己的餐具来吃,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和餐具,更健康和卫生。这种饮食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在西方国家就餐氛围也比中国人更安静,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盘子里的食物。如果你想跟你的邻座交谈,你需要降低分贝。

三、中西方餐具文化不同的价值观

1、 集体主义

中国的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强调集体是主要的价值,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意识服从集体意识。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儒家思想一直备受推崇。它是封建统治的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最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的“仁、义、礼、智、信”,鼓励人们坚持“中庸之道”,与他人和谐相处,都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筷子不同于刀叉,不是用于切割,与刀叉相比不具有强烈的攻击性,这也体现了“和”的思想。

在吃饭的过程中需要筷子和手指的协调与合作,强调了整体的作用。同时,中国的用餐方式也受筷子的影响,通常是家里的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用餐,看似简单的吃饭过程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集体主义。

2、个人主义

对于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一词最先源自法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根源——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和18世纪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它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它强调尊重个性的个体差异,理解和宽容。

由于个人主义意识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人更注重自己。就像用餐,在西方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就餐氛围比中国更自由。

四、结语

10.酒水礼仪和餐桌文化 篇十

韩国的餐桌礼仪:

吃饭时,一般用筷子。为环保,韩国人的会为你提供铁餐具。与长辈吃饭时不许先动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用餐完毕后将筷子整齐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饭时,不宜高谈阔论。吃东西时,嘴里响声太大,也是非常丢人的。在韩国人的家里宴请时,宾主一般都是围坐在一张矮腿方桌周围。盘腿席地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用手摸脚,伸直双腿,或是双腿叉开,都是不允许的。

韩国的见面礼仪:

男子见面微微一鞠躬,互握双手或合手。分手时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交谈时要避开韩国国内政治、日本贸易摩擦及男主人妻子等话题。韩国人自尊心很强,与之交谈应避免公开批评或表示异议。

韩国重男,出门时妇女让男子先走,宴会时致辞以“先生们、女士们”开头。在宴会等场合,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两人在过道上交谈,应让第三者从两人中间通过。在韩国长者得到特别尊重,在长者面前不能抽烟,与长者谈话要摘掉墨镜。

日本的餐桌礼仪:

“我要开始用餐了”和“承蒙款待了”

在日本,开始用餐之前会很虔诚的说itadakimasu(我要开始用餐了),在吃完后要说gochisosama(deshita)(承蒙款待了)。

共同进餐在日本家庭和餐馆(如小酒馆)里,点几种菜,大家一起吃的时候,您应该用公用的筷子从大盘子里夹一些食物放到您自己专用的盘子里吃。筷子:

正确的使用筷子是日本餐桌礼仪重要环节,具体筷子的使用方法请查询使用筷子。餐桌须知:

在公共场合擤鼻涕的动作应该尽量避免,特别是在餐桌上。

盘子里的食物尽量吃干净。

用餐过程中,以及用餐前后,避免谈论洗手间或令人倒胃口的话题。

尽量避免打嗝等行为。

喝含有酒精的饮料时,日本人习惯为对方斟酒,而不是自斟自饮。所以在日本喝酒时您也可以入乡随俗的常去看看朋友的杯子,一旦他们的杯子快空了,就给他们斟上一些酒。同样,如果朋友要为您斟酒,那就迅速喝空酒杯,并且拿起酒杯接受朋友的好意吧。

在一些高级餐馆里,比如提供怀石料理的日式餐厅(日本大餐),喝醉酒被视为是一种很失态的行为。在异国他乡,即使在普通的小酒馆也该尽量避免喝醉酒而引起的不愉快。用餐开始,大家通常说这“干杯(kanpai)”,然后举杯共饮。这个时候应该避免讲中国话“请,请(ching,ching)”因为“请(qing)”的发音,很容易被日本人听为“qin”,而日文发音“qin qin”,是男性生殖器的意思。

日本的见面礼仪: 日本人在与外国人接触时,虽然已经逐渐习惯用握手代替鞠躬了,但仍可能会施90度弯腰之礼。遇到这种情况时,郑重地点一下头或弯一下腰并同时将手伸向对方就可以了,对方不会在意;初次见面时通常要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不愿与对方交往。

称呼和敬语。在日本,“先生”的称呼,不仅仅局限在男性,对有较高社会名望和身份的女性也可称先生,而且可以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但是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日本人注重敬语、简语的使用,下级对上级说话应当使用敬语,反之则用简语。在公共场合中,也可以称对方的姓名加上职务。

服饰。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在正式场合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要随便脱外衣,如果有需要,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赠送礼品。日本人有送礼物的癖好,并且很在意礼品的包装,同时也有较强的等级观念。在准备礼品时,不仅应当注意礼品的包装,而且要注意阶层或等级的区别。不要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被受礼人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俄罗斯餐桌礼仪:

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先动筷子后晚辈才能动筷.勿把汤匙和筷子同时抓在手里.使用筷子时把匙放在桌子上.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着饭碗和汤碗吃饭.用汤匙先喝汤或泡菜汤之后.再吃别的食物.饭和泡菜汤.酱汤及汤类用汤匙吃.其它菜用筷子夹.用餐时不要出声音.也不要让匙和筷碰到碗而发出声音.不要用匙和筷翻腾饭菜.不要挑出自己不吃的食物和佐料.用餐时.不要让食物粘在匙和筷上.吃完以后.饭碗用锅巴水弄干净.共享的食物要夹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后吃.醋酱和辣酱也最好拨到碟子上蘸着吃.用餐时.不能咽的骨头或鱼刺.避开旁人悄悄地包在纸上扔掉.不要扔在桌子上或地上.用餐咳嗽或打喷嚏时.把脸移开后用手或手绢捂着嘴.以免失礼.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与别人统一步调.与长辈一起用餐时.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用餐后.汤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过的餐巾迭起来放在桌子上.使用牙签时用一只手遮着使用.使用完之后.在别人看到之前扔掉.补充:长辈未取的食物不可取.长辈未离开餐桌不得离开

在长辈面前不可吸烟.跟长辈喝酒时.不可望着长辈.要侧身喝。

俄罗斯的见面礼仪:

亲吻。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

11.朝鲜族餐桌文化礼仪 篇十一

朝鲜族的饮食特点

朝鲜族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大米是其主要食粮。

爱吃打糕(打糕是朝鲜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宾客的主食,就像汉族人吃饺子一样重要。 )、冷面(朝鲜族冷面更是别具一格,朝鲜族有正月初四吃冷面的习俗,认为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能“长命百岁”,故又称“长寿面”。) ,爱喝汤,爱吃狗肉。此外,其传统食品有五谷饭、松饼、药饭;另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副食品为:泡菜。

酒:白酒、“马利格”酒

冬至这天还有喝小豆粥的习惯。

朝鲜族的社交礼仪

朝鲜族人礼貌、好客,非常注重礼节,儒家“孝”的思想对其影响最为深远。

尊老及餐桌礼仪

日常礼仪

说话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用语。朝鲜语有三种阶称,即“尊敬阶”、“对等阶”、“谦卑阶”,以不同的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

用餐礼仪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生活在朝鲜族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如平日饮食,老年人不同晚辈同席,而要在单独房间的小方桌上进食。

晚辈若被允许同长辈同席,也不能当着长辈面饮酒;若要饮酒,也须转过身去饮用。在酒席上,要按年龄辈分依次就座、斟酒。只有长者举杯后,其余人才可以依次举杯。

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不准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同长辈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要鞠躬礼送;老人在吃饭时未归,全家要等老人归来方能进餐;遇有佳味,亦须在老人尝用过后,家人才可享用。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习俗礼仪

丧葬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矗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老人死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三天后埋葬。埋葬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以后要连续祀三天,饭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以后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等都要祭祀。

食俗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 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进大缸密封制成。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可口。

打糕: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顾名思义,打糕是打出来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产糯米的地方,则用小黄米或糜子;所洒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红豆外,还可以用黄豆、绿豆、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制作时,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糕面吃。

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鲜族人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坐在炕头吃冷面。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鲜族的风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聪,此酒并非特制,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三伏与狗肉酱汤: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可是朝鲜族在三伏天却有宰狗吃狗热汤的习俗。这种酱汤别有风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酱汤可大补。朝鲜族大多数人爱吃狗肉。然而在节日,或办红白喜事时是绝对不准吃狗肉的。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礼节。

五谷饭:朝鲜族吃五谷饭由来已久。每逢正月十五,农民用江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做成五谷饭吃。还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哪一种,便表示哪种粮食这一年能获丰收。

上一篇:风骨无需雕饰阅读答案下一篇:品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