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 摇篮

2024-10-24

大班语言 摇篮(共17篇)

1.大班语言 摇篮 篇一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宁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儿歌摇篮的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摇篮。

3、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想象,尝试讲述儿歌的不同发展。

活动重点:

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活动难点:

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1、《摇篮》flash动画,《摇篮曲》音乐。

2、一张摇篮图片,四幅自制教学挂图。

3、创编时所用图片:鸟宝宝,龟宝宝、熊宝宝、蝴蝶宝宝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孩子们快来看看,是谁呀?

宝贝们好!我的名字叫摇篮。你们认识我了吗?

师:摇篮有什么用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摇篮》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二、欣赏诗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赏(教师朗诵,引人入境)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师:儿歌里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哪些是摇篮?她们又是谁的摇篮呢?

2、第二遍欣赏(播放课件flash,整体感知)

提问:

(1) 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摇篮?(提示幼儿用诗歌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回答)

(2)师:想一想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呀?大海是摇篮,她的宝宝呢?。.....

3、第三遍欣赏(图文结合,分段理解)

孩子们说得可真棒! 摇篮妈妈听到了可高兴了,瞧:她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教师此时将教学挂图轻轻地推到前方)

(1)师:看谁的小眼睛最明亮?先来看第一幅图吧!你看到了什么?

师:哦!白云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2)师:你演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接着看看大海的怀抱中有谁呢?师:好的,浪花在做什么?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吧!

(3)师:恩,孩子们表演得真不错!再来看一下第三幅图中又有谁呢?

师:看风儿在做什么?花宝宝呢?

(4)师:花宝宝睡着了,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呢?

师:他是怎样睡着的?

三、诵读诗歌,加深理解。

1、随文划指诵读

师:宝宝们都睡着了,我们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师:那我们就用轻轻的、美美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孩子们,伸出你们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划指读一读吧!此时你们的小指尖嗖的一下碰到了字宝宝,准备好了吗?

2、师幼合作诵读

师: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再合作读一读吧!我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半句。看好老师的手势,比比哪一小组接读的好哦!

3、幼儿接龙朗读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声音?好的,请4名幼儿接龙朗读。

4、师幼配乐同诵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我也想读一读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美美地读读吧!

四、展开想象,创编儿歌。

1、示范引导创编

师:你们朗读的声音可真好听!瞧,都把螃蟹宝宝吸引来了!螃蟹宝宝的摇篮在哪里?我想到一首诗歌了,你听:海滩是摇篮,摇着蟹宝宝,海风轻轻吹,蟹宝宝睡着了。

2、幼儿分组创编

师:我当上了小诗人,你们呢?想不想当小诗人?好,赶快把你们桌下的宝宝们请出来吧!你也来用诗儿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一说吧!还可以将你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3、幼儿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情感提升。

1、师:这些小诗人编得真好听!老师把它们串在了一起,你们想不想听听我们创编的诗歌呢?

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响,鸟宝宝睡着了。

沙滩是摇篮,摇着龟宝宝,温度悄悄升,龟宝宝睡着了。

草地是摇篮,摇着兔宝宝,草儿轻轻动,兔宝宝睡着了。

花儿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2、师:这真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啊!孩子们,你们真棒!今天不仅帮小宝宝找到了摇篮,还当上了小诗人,编出了好听的诗歌。你们高兴吗?

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宝宝,他们的摇篮在哪呢?细心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找找吧!

另附:《摇篮》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2.大班语言 摇篮 篇二

1. 对幼儿经验的分析。我班作为分享阅读的试点班,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 幼儿对阅读比较感兴趣,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与技能, 并且能够通过自主阅读, 理解故事中的部分内容。本学期, 我们又尝试将分享阅读与表演游戏相融合, 充分给予每个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但是, 在表演游戏开展过程中, 大部分幼儿只能依据旁白做动作, 缺少人物对话。因此,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 尝试用完整的对话式语言表述田鼠们尝试搬走大石头的方法”, 提高幼儿完整连贯的讲述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

2. 对活动素材的分析。《大石头》采用叙事性语言讲述事情发生的过程, 其中出现的诸多动词, 如滚、搬、撬、挖、变、吊等, 表现了故事的动态发展, 反复出现的感叹词“嗨哟、嗨哟”增添了故事的动感与趣味。故事以田鼠们碰到一个大难题开始:怎么把不请自来的大石头搬走呢?于是, 田鼠们想了各种办法, 大力士、科学家……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居然都没能成功。想办法的过程正是孩子运用已有知识的想象过程, 而失败所带来的情绪低落, 为下一情节的峰回路转做好了铺垫。居然是田鼠宝宝想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团结合作。在幼儿足够的关注中, 高潮就这样风轻云淡地来临, 以此更凸显故事的主题。故事的结束部分, 在快乐的场景里, 孩子们再一次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和满足。

3. 对活动价值的分析。《大石头》是一个情节富有表现力的故事, 幼儿猜测推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另外, 我班不少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碰到困难或问题,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立场, 这个故事能让幼儿明白:大家团结合作会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活动目标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尝试用生动、完整的对话式语言表述、表现田鼠们想办法搬走大石头的情景, 感受团结力量大。

活动准备

绘本的PPT, 人手一本图书, 道具 (纸箱制成的大石头、木棍、魔法棒、铁铲、眼镜等) 。

活动过程

一、音效导入, 引起兴趣

1. 幼儿倾听石头滚入的音效。师:一个静悄悄的夜晚, 有一块又大又圆的东西轰隆隆地朝田鼠村庄滚了过来, 这是什么?

2. 出示大石头图片。师:大石头正好滚进了田鼠们准备造游泳池的大洞里, 这件事情可不得了, 立刻在田鼠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许多田鼠都赶来了, 这下可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二、自主阅读, 展开情节

引导语:有哪些田鼠赶来了, 他们用了什么办法?请你们仔细去书里面找一找, 说一说。

1. 幼儿自主阅读图书。

2. 集中分享交流。师: (1) 有哪些田鼠赶来了? (2) 这些田鼠分别用了什么办法?

3. 分组交流。每组选择绘本中的一张图片, 轮流讲述并表演图片中田鼠使用的办法。 ( 图片1:田鼠大力士 —— 用尽全力搬;图片2:田鼠科学家——利用杠杆原理撬;图片3: 田鼠矿工——钻到地底下挖;图片4:田鼠魔术师——用魔法变;图片5:田鼠发明家——用热气球吊)

小结:尽管他们都用自己的特殊本领做了尝试, 可是最后都没有成功。

4. 转折提问。师: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田鼠都没有成功, 田鼠们很失望。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大家都为这块大石头愁眉苦脸伤透脑筋, 就在这个时候, 谁站了出来? (小田鼠)

5. 猜一猜小田鼠想的办法。师: (1) 这只小田鼠可能会说什么呢?你能猜出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2) 小田鼠究竟想了什么办法?你认为这一回他的办法会不会获得成功? (出示“大家推的推, 拉的拉, 都使出了最大的劲”图片) (3) 大石头终于搬起来了, 田鼠们会对小田鼠说什么呢?小田鼠又会对大家说什么呢?哪些小朋友愿意来演一演小田鼠的办法?

小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 这就需要大家合作, 一起来完成。

三、设置悬念, 引发再读

3.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春天》 篇三

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睡了一个冬天的动物们也苏醒了,大自然中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孩子们更是徜徉在春景中流连忘返。我将这一生活素材纳入语言活动中,精心选择了诗歌《春天》让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把春天的色彩、形象、声音都描绘得有声有色。在教学活动中,我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图片,给幼儿强烈的视听刺激,提高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描绘和制作春天美景的强烈愿望,进一步增强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学习并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轰隆隆”、“滴滴答”等象声词,体验春天的趣味性。

2.运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方法大胆表现诗歌,并能根据诗歌格式及已有经验扩展想象,进行诗歌仿编,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受春天的优美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多次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2.材料准备:PPT课件,大图书三本,绘画用具。

3.环境准备:活动室布置成春天的场景。

活动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走进“春天”的活动室。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春天来了?

2.理解诗歌内容。

美丽的春天请春姑娘为你们带来了三本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

猜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分段欣赏诗歌。

(1)欣赏第一段,理解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你在春天看到了哪些彩色的东西?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依次出现相应图片。

师:春天还有哪些东西是绿色的?

幼:小草,叶子等等。

师幼边看图边朗诵。

(2)欣赏第二段,理解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她还是一本怎样的书。

幼:会笑的书。

师:是的,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春天里谁笑了呢?

幼:小朋友,小草,小池塘……

师: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幼:……

师:小池塘为什么笑了。

幼:小池塘游来了蝌蚪,小鱼,所以笑了。

师: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

师:你们知道小池塘的酒窝是什么吗?

幼:我知道,是一圈一圈的东西。

师:对了,滴答滴答下春雨,小青蛙跳进水里,小鱼在水里游,激起一个一个水波纹,就像小池塘的小酒窝。

教师朗诵。

(3)欣赏第三段,理解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春天还是一本怎样的书?

幼: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师:春天里谁在唱歌?他们是怎么唱的?

幼:青蛙,燕子……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师: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点击出现图谱相应部分,直至完全出示整个诗歌图谱。

师: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先欣赏诗歌,然后说一说。

幼儿边欣赏边跟着老师轻声朗诵,然后与老师、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5.游戏“捉迷藏”:图谱中哪些图片不见了?

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点击隐藏图谱中某些图片,请幼儿回答并点击出现,朗诵相关诗句,引导幼儿逐步脱离图片等完整朗诵诗歌。

师: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6.根据已有图片仿编诗歌。

(1)师:春天还可以是什么样的书?小朋友可以用像诗歌里一样好听的话把美丽的春天编成书。

(2)幼儿自由讨论,并模仿诗歌中的语言描述春天。

(3)拖拉图片自制新的诗歌图谱,尝试朗诵。

(4)请个别幼儿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或词句。

7.制作图书,表现春天,体验合作的乐趣。

(1)春天的这本书真特别,它还是什么样的书呢?我们画一画,说一说。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附:诗歌《春天》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

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了小嘴巴。

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

活动评析:

《春天》这首诗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活动前,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如在午间的散步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寻找春天,草地上去发现嫩绿的小草、柳树上找找柳叶的小芽、阳光下感受春天气候的变化;同时,在晨间谈话中与孩子一起谈论着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以此来加强孩子对春天的感受,丰富孩子的相关经验。

活动中运用春天情境的创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及大的背景图,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在美的情境中学习诗歌,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图片“捉迷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不仅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还能使幼儿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加上一些形象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记忆诗歌的内容。

整首诗歌短小精干,适合大班幼儿学习仿编,最后环节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活动,孩子们非常积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的内容很丰富。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我还让孩子们课后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画下来,然后请爸爸妈妈帮自己记录上自编的小诗,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4.大班语言《摇篮》教案教学反思 篇四

1、轻柔、连贯地唱摇篮曲,并边唱边做动作,表现歌曲安静的性质。

2、为歌曲编唱其他有关的摇篮和宝宝的歌词。

3、体验摇摇篮、哄娃娃的情趣。

活动准备:

对音乐性质的感受有一定的分辨经验。

活动过程:

1、复歌曲《家》。

感知歌曲优美的旋律,带领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家》。

启发幼儿想象,并仿编歌词,教师记录幼儿的想象,并带领幼儿演唱仿编的歌曲。

2、熟悉新歌《摇篮》的旋律及性质。

听教师弹奏乐曲,感受乐曲性质,讨论音乐好像说的是什么事。

跟着音乐做关于哄娃娃睡觉或表现舒缓优美的动作。

3、学唱新歌。

教师范唱。

理解歌词内容,念歌词。

在月球旋律伴奏下,轻声学唱。

边唱边做动作。如:摇摇篮、拍娃娃、抱娃娃等,表现歌曲轻柔、安静的性质。

4、为歌曲编唱新词。

引导幼儿创编。如:大海是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说一说,唱一唱。

幼儿探索创编新词并演唱。如: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

5.大班语言 摇篮 篇五

【活动设计】

孩子们喜欢读儿歌,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好奇,经常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想。在语言区里,常常看到他们自编自创小儿歌。如: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感受儿歌韵律美,体验创编的乐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宁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重点)

3、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难点)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摇篮》flash动画,《摇篮曲》音乐。

2、一张摇篮图片,四幅自制教学挂图。

3、创编时所用图片:鸟宝宝,龟宝宝、熊宝宝、蝴蝶宝宝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孩子们快来看看,是谁呀?

宝贝们好!我的名字叫摇篮。你们认识我了吗?

师:摇篮有什么用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摇篮》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二、欣赏诗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赏(教师朗诵,引人入境)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师:儿歌里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哪些是摇篮?她们又是谁的摇篮呢?

2、第二遍欣赏(播放课件flash,整体感知)

提问:

(1)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摇篮?(提示幼儿用诗歌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回答)

(2)师:想一想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呀?大海是摇篮,她的宝宝呢?……

3、第三遍欣赏(图文结合,分段理解)

孩子们说得可真棒!摇篮妈妈听到了可高兴了,瞧,她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教师此时将教学挂图轻轻地推到前方)

(1)师:看谁的小眼睛最明亮?先来看第一幅图吧!你看到了什么?

师:哦!白云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2)师:你演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接着看看大海的怀抱中有谁呢?师:好的,浪花在做什么?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吧!

(3)师:恩,孩子们表演得真不错!再来看一下第三幅图中又有谁呢?

师:看风儿在做什么?花宝宝呢?

(4)师:花宝宝睡着了,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呢?

师:他是怎样睡着的?

三、诵读诗歌,加深理解。

1、随文划指诵读。

师:宝宝们都睡着了,我们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师:那我们就用轻轻的、美美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孩子们,伸出你们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划指读一读吧!此时你们的小指尖嗖的一下碰到了字宝宝,准备好了吗?

2、师幼合作诵读。

师: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再合作读一读吧!我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半句。看好老师的手势,比比哪一小组接读的好哦!

3、幼儿接龙朗读。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声音?好的,请4名幼儿接龙朗读。

4、师幼配乐同诵。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我也想读一读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美美地读读吧!

四、展开想象,创编儿歌。

1、示范引导创编。

师:你们朗读的声音可真好听!瞧,都把螃蟹宝宝吸引来了!螃蟹宝宝的摇篮在哪里?我想到一首诗歌了,你听:海滩是摇篮,摇着蟹宝宝,海风轻轻吹,蟹宝宝睡着了。

2、幼儿分组创编。

师:我当上了小诗人,你们呢?想不想当小诗人?好,赶快把你们桌下的宝宝们请出来吧!你也来用诗儿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一说吧!还可以将你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3、幼儿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情感提升。

1、师:这些小诗人编得真好听!老师把它们串在了一起,你们想不想听听我们创编的诗歌呢?

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响,鸟宝宝睡着了。

沙滩是摇篮,摇着龟宝宝,温度悄悄升,龟宝宝睡着了。

草地是摇篮,摇着兔宝宝,草儿轻轻动,兔宝宝睡着了。

花儿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2、师:这真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啊!孩子们,你们真棒!今天不仅帮小宝宝找到了摇篮,还当上了小诗人,编出了好听的诗歌。你们高兴吗?

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宝宝,他们的摇篮在哪呢?细心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找找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6.大班诗歌教案《摇篮》 篇六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词语:摇篮、飘、翻、吹。

3.引导幼儿感受诗歌温馨优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布娃娃、《摇篮曲》的录音、图卡、课件。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

感受诗歌温馨优美的意境。

活动过程:

一、欣赏《摇篮曲》的录音,引出活动。

1.播放录音,感受诗歌温馨优美的意境。

提问:“听了这首诗歌,你想做什么?”

2.教师出示娃娃家的布娃娃,请几个幼儿表演哄宝宝睡觉。

二、学习诗歌《摇篮》。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摇篮》。

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

摇篮里有哪些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

三、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为什么星宝宝不是摇篮?

2.为什么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帮助幼儿理解词语。

3.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

4.教师带领幼儿看图谱、课件完整地朗诵诗歌。

四、通过各种方式练习朗诵诗歌。

五、播放《摇篮曲》的录音,幼儿朗诵诗歌,体验文学美。

附诗歌:

摇 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7.大班语言活动:快乐的蹦蹦床 篇七

1.两两自主阅读,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活动准备

教师绘画、幼儿涂色的小图片 (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内容与故事有关) 、液晶投影仪、大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幼儿两两自主阅读小图片, 相互讨论

师:这是我们自己涂色的小图片, 两个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图上讲的什么事情, 然后把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两人讨论讨论。

2.集体交流阅读疑问, 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师:哪幅图看不懂你们可以提出来, 其他看明白的小朋友可以讲给他们听听。 (幼儿提出哪一幅图片有疑问时, 教师就在液晶投影仪上显示这一部分内容并定格, 集中讨论。)

幼儿对“小刺猬戳破了蹦蹦床, 怎样才能还在上面玩耍”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幼1:如果是我的话, 我会请小刺猬把身上的刺剪掉。

幼2:我认为不能剪, 剪掉身上的刺会流血, 会很疼的。

幼3:我说能剪。小刺猬想玩蹦蹦床, 当然应该勇敢些, 熬点疼。

教师:那你们认为有什么好办法, 让小刺猬既能玩蹦蹦床, 又不戳坏蹦蹦床呢?

幼1:我们可以让小刺猬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

幼2:不行, 小刺猬穿上衣服, 会把衣服戳破, 再戳破蹦蹦床的。

小朋友争论得非常激烈, 观点主要有两种:剪刺、穿衣服。我见他们争执不下, 请全体小朋友表决, 同意剪刺的幼儿略多些。我就引导他们讨论刺猬的刺有什么作用。

幼1:可以背果子吃。

幼2:来了凶猛的动物, 可以用刺保护自己。

教师:那你们认为小刺猬的刺能不能剪呢?

幼1:不能剪, 剪了他就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幼2:不, 能剪的。可以把刺剪掉一点点。

幼3:不行, 剪掉一点, 还不如给它穿上一件厚实、牢固的衣服。

幼4:我也认为不能剪。剪了刺, 小刺猬会很疼, 也不能保护自己了。

……

在引导幼儿激烈讨论的基础上, 我鼓励幼儿再次亮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候, 只有一名幼儿坚持要剪刺。我称赞她能有自己的想法, 下课后可以继续辩论。

3.教师以大朋友身份提问, 突出故事主题

师:小刺猬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 害得大家差点玩不成, 为什么后来还要让他玩呢?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4.幼儿玩猜图片接龙讲故事的游戏, 进一步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一人说出图片内容, 其他幼儿猜一猜是第几幅图的内容。

师:两个小朋友还可以一起看图片轮流讲一讲故事。

最后请小朋友四人一组接龙讲述故事, 愉快结束活动。

附故事:快乐的蹦蹦床

牛伯伯买了一张蹦蹦床。他家来了许多小客人, 大家都到上面玩起来。小松鼠轻轻一蹦, 就蹦得很高。青蛙一跳, 在空中翻了个跟头, 都跳到云朵上了。小刺猬说:“让我来试试。”他才轻轻一跳, “哧”的一声, 蹦蹦床就被戳了个大洞。大家都责怪小刺猬:“都怪你, 害得我们大家都不能玩了。”小刺猬伤心地哭了起来。

8.大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探究 篇八

[关键词]大班孩子;语言发展;特点;措施

语言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思维与交际的主要工具。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主要的时候是三到六岁。幼儿园采用不同班别的语言教育,是正确引导孩子语言活动,使他们在充足的语言交往中,掌握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实现自身交往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良好的语言训练有利于大班孩子的语言发展,同时也能够积极推动幼儿教育。

一、幼儿园大班学生语言发展现状

1.孩子掌握了丰富的词汇。3~6岁是人的一生中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生活空间的日益扩大和与人交往的机会的增多,同时,有了一定的接受外界语言的基本能力,孩子的词汇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对大班孩子的词汇量进行粗略的统计,30位孩子平均拥有词汇量3300个左右,显示出孩子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大。不仅如此,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孩子所掌握的词汇内容非常宽泛,也就是说,幼儿的语言中出现了许多对幼儿来说比较难以掌握和运用的词汇,如:刺激、灭绝、酸雨、红外线、爆满、固定、吸引力、软弱、圣火、上网浏览等,这与孩子的知识面的日益扩大不无关系。现在的孩子接触大量来自于动画片、科幻片、电视广告等媒体和社会活动中的事物、信息,自然而然地,他们也学习了这些词。

2.孩子能较好地理解词义,并正确地运用词。在词汇量不断增长,词类不断扩大的同时,孩子所掌握的词的含义被确切化。孩子所掌握的词义越丰富、越深刻,他运用词汇的积极性就越高,正确性也无疑提高。我们发现,在调查所获的谈话记录中,除了有个别孩子有语句颠倒的现象外,大多数孩子用词基本正确,少数的错误出现在成语的运用上和量词、形容词的运用上。如一位幼儿描述一个玩具不知不觉从桌上掉下来说:“玩具自言自语从桌上掉下来”;有的幼儿称“一辆汽车”为“一部汽车”;一位幼儿在描述自己对同伴的羡慕之情时说:“我也想和他一样,我很嫉妒他”(从后面的谈话中看出,孩子确实是羡慕,而非嫉妒)。

3.句子结构完整,出现大量的复句。大班孩子有三十多人能都使用完整句。从谈话记录看,幼儿使用的复合句多于简单句,其中,比较多地出现“因为……所以……”、“有……有……还有”、 “一边……一边……”、“像……一样”、“如果……就”等复合句式,他们的陈述比较清楚,同时也使用了较多的疑问句、感叹句。大班孩子均使用了大量的修饰语,如“小乌龟”、“大灰狼”,但实际上,他们把修饰词与被修饰词合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另外,出现如“美丽的西湖”、“五颜六色一闪一闪的灯”等较复杂的修饰词。但这些复杂的修饰语在语言发展相对较差的幼儿谈话中出现得很少,这里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由此可见,幼儿能在语言中将简单的或复杂的修饰语较正确、灵活地运用

二、促进大班年龄段语言领域发展的措施

1.为孩子语言发展创造环境。环境是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也是鼓励孩子大胆学习说话内驱力和必要条件。作为大班班老师,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赋予孩子自由谈论和社交的权利。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对大班孩子表达自身想法的权利进行支持。以有意思和富于意义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充分在语言交流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这个良好的环境,不是急于求成地给大班孩子带来压力,而是在他们词不达意时不刻意纠正而是耐心表达。将生活作为一个大平台,将语言教育作为多途径的教育,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获得。他们的语言交往,也在不断的环境实践中得到完备的发展。幼儿在良好的语言交际机会场景之下,将语言活动作为一项有趣的活动,不断去靠近。

2.教师、幼儿、学生之间的互动反馈。良好的学生学习和成长环境,需要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悉心呵护。离开任何一方的配合,大班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制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一生都混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潜意识的培养,会给处于心智成熟时期的大班儿童带来全新的助力。父母引导孩子多读书,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欲望。大班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满足他们学习和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有意义的良方的具体办法。教师、大班孩子、家长之间的配合,更能促进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

3.以阅读促进语言领域的发展。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之下,再配合了解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为孩子提供大量有意义、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将生活中有意思的科普知识渗透到孩子生活和学习之中,循序渐进地让他们掌握语言学习能力。

4.开展语言教学活动。选择适合大班孩子自我认知和日常生活经验作为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合理引导和组织幼儿,让他们获得与语言相关的生活经验,最终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对大班孩子可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钱币”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对大班孩子,还可以将“公共标识(红绿灯)”“天气预报”“动物世界”等相关场景融会在教学之中,让大班孩子在获得语言发展的同时,社会性情感得到充分完善和提高。

5.革新教法。多媒体情景式互动教学,是近年来幼儿语言学习中,诞生的新教法,实质上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将语言学习作为综合教学法中的重点加以重视。以交互式的语言教学平台,将幼儿语言、现实、想象汇合在一起,充分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在示范性的平台之间,最终将语言学习融汇到孩子语言长足发展之中。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到大班孩子的语言发展之中,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开展“保教并重”和“以游戏和智育同步提高”的教学,在鼓励个性发展的同时,将教法改革融合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之中。

三、结语

大班孩子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家长的“密切配合”,能从整体角度促进孩子语言教育能力的综合提高,在方法与途径上,也能不断催生出合适的语言教育环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适当指导可以充分挖掘孩子语言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该领域的迅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丽旦·阿不都热合曼.游戏在“双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3(7).

[2]朱晓琼.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与有效实施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9.大班音乐教案:摇篮曲 篇九

摇篮曲(音乐欣赏)

活动目标:

一、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二、能够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活动准备:

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舒伯特的摇篮曲》;哭声;背景图。铝板琴。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幼儿随教师进行音阶哼唱,随后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幼儿欣赏《摇篮曲》。

(一)画音乐。教师随音乐画画,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二)唱音乐。请幼儿跟随铝板琴哼唱《摇篮曲》,感受歌曲的温柔和优美。

(三)用动作表现音乐。请幼儿大胆为歌曲创编动作,并跟随音乐做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幼儿选择自己的宝宝抱好,边欣赏歌曲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自由创编)

3.请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宝宝的动作。(选典型动作集体表演)

4.请幼儿用枕巾当摇篮,两两合作哄宝宝入睡后,放到四周的“床”(桌子)上睡觉。

5.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音乐哼唱歌曲,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10.大班语言 摇篮 篇十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摇篮》,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谱、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并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享受。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歌曲匹配的图片

2、歌曲旋律已熟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苹果丰收》

要求:能跟着音乐的音乐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T:秋天到了,苹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摘苹果吧!请你们听着音乐找个空地方准备好。

2、歌曲《我爱》

要求:能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

T:我们摘了那么多苹果,真累呀,坐下来休息下唱首好听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哼唱旋律《摇篮》

T:听听这是什么音乐?我们都来当爸爸妈妈,把你们的娃娃抱抱好,用哼唱的方法把它唱出来。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第一段(有音乐伴奏一遍)

T:这首歌曲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候唱的,妈妈一边唱一边哄宝宝睡觉,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妈妈都唱了什么?

(3)、匹配歌词与图谱,教师并再次范唱(第二遍)

T:你们听到妈妈都唱了什么?(那歌曲里还唱了什么呢?请你们再仔细的听一遍)你们说的都很好,那请你们再仔细的听一遍,听听是不是这样,愿意唱的小朋友可以轻轻的在下面唱。

(4)、幼儿看图谱学唱第一段两遍

T: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愿意跟着一起小声的唱,那我们这次我们试着看着图谱来唱一唱。

T:星宝宝睡着了,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声音来唱呢?那我们看着图谱用优美、轻轻的声音来唱一唱,要把歌词唱清楚。

2、学习歌曲第二段

(1)、出示第二段图谱,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进行演唱

T: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刚才歌曲里唱到有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呢?我们再来看一看。(重点解决:浪花轻轻的翻)

T:你们说的都很好,这是第二段歌词,我你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次刘老师不唱了,但我会在你们有困难的地方轻轻的提醒你们。

(2)、讨论并再次演唱

T:你们觉得唱的怎么样?哪里还需要帮助。这次唱的时候呢刘老师用动作来提示你们,你们要仔细的看清楚。

(3)、运用技巧完整演唱第一段和第二段

T:刚才在唱第一句的时候,刘老师做了一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唱的时候声音要怎么样?(音要唱的长长的,要连贯),后来唱到第二句的时候刘老师的手又轻轻的抬了一下,是什么意思?(要轻轻的呼吸,换口气,不要让别人看见),那我们来试一试唱第一句,第二句。

T:我们用这个好办法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合起来唱一唱。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歌词

(1)幼儿自由讨论创编

T:其实这首歌曲还有第三段呢,第三段在哪里呢?刘老师和小朋友合作来试着编第三段歌词,第一句、第二句小朋友来编,第三句刘老师来编,后面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那除了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还有什么是摇篮呢?摇着什么宝宝呢?我们自己来编一编。

(2)集体创编并进行演唱

T:我们先唱XX小朋友编的,XX是摇篮,摇着XX,微风轻轻吹,X宝宝睡着了……

3、幼儿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T:后面的客人老师听我们唱了这么久他们觉得这首歌很好听,也想加入到我们歌曲演唱中,请客人老师用哼唱的方法来为我们伴奏。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11.大班语言活动:雨是云的娃娃 篇十一

幼儿的语言教育不能停留在只听不说的阶段,现在的孩子需要调动起他们所有的感官,让其在视觉、听觉冲击下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同伴合作、声音表现等方式来理解诗歌,体会雨水的意义。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活泼的语言和灵动的意境。

2.了解雨水对世界万物的作用,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3.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创编诗歌。

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儿童的视觉和审美角度理解诗歌的意境,感知诗歌语言的灵动之美,表现雨滴的亲和力、灵巧性。

难点:体会“排比”手法中,小雨滴到达不同地点时给当地生物带来的变化,与不同情境下小雨点自身声音特点的不同。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观察雨水,配乐诗朗诵FLASH。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桂花是桂树的娃娃,玫瑰花是玫瑰妈妈的娃娃。小朋友是谁的娃娃?那请你猜猜看雨水宝宝是谁的娃娃?

师:你们看这个雨点是云的娃娃。雨是云的娃娃,它非常的可爱,全世界都能看到它,听到它的声音,你们想看一看,听一听吗?

(二)第一遍完整欣赏诗歌《雨是云的娃娃》(老师深情朗诵)

师:雨走到了哪些地方?小雨滴是怎样落下的啊?诗歌里面有一个好听的词来表达的,谁来说说看?(用动作表演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心情怎样?(启发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高兴、快乐的心情)

(三)第二遍带着问题欣赏FLASH动画配乐诗歌

师:高兴的小雨点快快乐乐地走到了什么地方?

(四)第三遍完整欣赏诗歌,分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1.师:雨先来到了什么地方?大海是怎么对待雨的呢?小朋友猜猜大海的笑声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的声音太弱了,我们一起学习大海翻动浪花的声音。

2.雨又来到什么地方?(沙漠)沙漠是怎样对待雨的?为什么沙漠见到雨水就张开了嘴巴呀?

3.雨娃娃还会走到哪里呢?走到森林里,会有什么声音?(沙沙沙)走到屋檐,又有什么声音?(哗哗哗)

师:沙沙沙、哗哗哗,分别是什么样的雨声?(小雨和大雨)那我们再朗诵这两句诗歌的时候应该怎样呢?

4.雨娃娃走到这么多地方,看见大家都喜欢她,可高兴啦,听雨在讲话:我来啦!我来啦!

师:大地就像妈妈,她牵着她的孩子:小树、小苗、小草、小花、小豆荚,满山遍野出来迎接她。

师:为什么要牵上满山遍野的植物来迎接呢?(幼儿讨论)

师:植物在雨的滋润下,吸收雨的营养,变得更清洁、更健康,它们快乐成长,都离不开雨娃娃。

(五)完整欣赏诗歌,幼儿尝试朗诵

1.师: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

幼儿跟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第一遍跟课件朗诵,第二遍,幼儿有感情地跟音乐朗诵诗歌。

2.男女分角色朗诵。

师:除了诗歌里说的地方,雨娃娃还会走到哪里呢?会发生什么事?

(六)结束本次活动。

(七)延伸

本故事的仿编可以在第二课时,让幼儿有充分的思索,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

12.大班语言 摇篮 篇十二

为什么幼儿对语言区会不感兴趣呢?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 在每次的区角活动中, 我特别留意去语言区活动的幼儿, 对他们进行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后, 我发现在语言区活动中, 幼儿的兴趣转移很快, 没有持久性。细想一下, 语言区之所以“活”不起来, 原因一: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语言环境, 无法让幼儿与之产生充分及有效的语言交流;原因二:在材料的提供上缺乏情景性、趣味性;原因三:缺乏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

那么, 针对以上三种原因, 我们应该怎么做, 才能吸引幼儿?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语言区“活”起来, 更受幼儿的喜爱?我想, 结合《指南》精神,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 对大班语言活动区进行调整, 从而使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到优化。

一、按语言的特性, 创设“以人为本”的语言环境

《指南》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了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往的功能, 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它主要表现为幼儿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 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往, 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 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也是一个学习和获得的发展过程。语言交流应该是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的, 如果只是由录音机讲故事, 而幼儿仅仅在听, 在这种没有需要、没有对象、没有应答的氛围下, 怎么会有幼儿的语言交流呢?所以, 结合《指南》的精神, 从幼儿“使用语言”的环境着眼,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首先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调整, 让语言区的环境具有交往功能。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让幼儿参与其中。

一般来说, 语言区的环境创设应在既能让幼儿注意到, 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受干扰的地方。通常可以放置小沙发、小椅子, 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 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 让幼儿随心所欲地阅读, 进而觉得阅读是一种很美、很享受的事情。为此, 我在创设语言区环境时,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自身能力和社会情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便鼓励幼儿与我一同设计、布置语言区的环境, 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下, 自由、宽松的语言区创设成功, 幼儿对自己的布置也相当具有成就感, 更爱光顾语言区了。

2.创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 让幼儿乐在其中。

我们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幼儿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来。《指南》中也有一条同样的教育建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可见, 培养兴趣的重要性。那么,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指南》对5~6岁儿童的目标, 我们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一些调整, 让幼儿对语言区有兴趣。于是, 在语言活动区的环境布置中, 我还呈现了一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 让幼儿有一个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 并在与其的双向交流中学习、运用语言。

如在语言区, 我创设了一块“自编谜语”的墙面, 我将动物的图片贴在上面, 让幼儿看着动物图片, 根据该动物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等组织语言, 然后让同伴猜一猜, 可以互相编谜、猜谜。在这种区角墙面与幼儿的“互动”中, 让幼儿有了可以“使用语言”的环境, 不仅能够让他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事物外形的特点, 提高观察能力, 更能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动物进行描述, 使幼儿逐渐对语言表达有兴趣。

又如在“童话故事屋”中, 我让幼儿自主地在墙面上将童话人物的图片进行粘贴, 然后根据任意组合的图片自编故事。在活动中, 幼儿通过自由操作, 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快乐, 大大激发了幼儿讲述的兴趣。

在教师为幼儿创设的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下, 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使幼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言的兴趣, 从而让我们的语言区也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二、按幼儿的需求, 提供丰富有趣的语言区材料

1.语言区材料要具有情景性、趣味性。

语言区的材料不仅有静态的还有动态的,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还能满足他们听觉和运动觉上的需要。所以, 我为幼儿创设一个听、说的对话情景, 提供了“人机对话”的语言操作材料。比如, 我在故事录音中加进了一定的问话交流, 并提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一些情境立体玩具, 让幼儿能边听故事, 边操作摆弄立体玩具, 来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并让幼儿随着录音问话, 进行一定的语言交流。这样, 不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形象, 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还让幼儿获得了语言表达上的锻炼, 改变了以往幼儿“只听不说”的状况。这种在情境中的对话设置模式, 让“机器与人”有效地互动起来的操作材料, 能让幼儿在一个互动的语言世界中, 在与“磁带老师”的双向交流中提高说话的兴趣和能力。

2.语言区材料要及时更新、丰富。

在材料的提供上我还能随时注意进行阶段性地更新与丰富, 既要考虑到当前主题教育活动下的需要, 还要考虑到幼儿兴趣发展的需要。同时, 我充分让幼儿参与其中, 发挥其主动性。在材料的投放上, 与幼儿共同商量, 让幼儿更具主人公意识, 感受到自己是语言区的主人。

三、按指南的指引, 运用游戏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那么, 要提高我们在语言区中学习语言的效果, 就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语言的机会。实施《指南》应把握的一个方面也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 也是幼儿学习与运用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游戏制造了一种自在的, 并富有激发力的氛围, 在语言游戏中, 不仅可以避免幼儿进行机械乏味、单调的语言学习, 而且能让幼儿在相互交流、寻找答案时, 没有什么压力, 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感悟语言。

因此, 针对以往幼儿在语言区活动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幼儿情绪不高的情况,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 如:“语言棋”“钓鱼”“翻牌组句”等游戏。在“语言棋”的游戏中, 幼儿边玩棋, 边不断地根据画面上出现的人物事件, 组织运用某一句话进行表述, 非常随意及自然。而在“钓鱼”的游戏中, 让幼儿先用钓鱼竿钓出一个姓或名, 然后再钓出一个能配对的名或姓, 组成一名幼儿的姓名。幼儿对此游戏很感兴趣, 并且能够在游戏中努力尝试钓新的词语来进行组合讲述, 就好像在别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一样。又如在“翻牌组句”的游戏中,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六面体的拼图, 每一面都贴有一幅美丽的画,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随意翻牌组合成不同的画面来参与讲述, 这样既能开拓幼儿的思路, 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 又能增加讲述的难度。在这样一个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中, 幼儿真正地在“玩”中“学”, 语言区成了他们最喜爱的区角之一。

正是由于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 提供了富有情景性、趣味性的语言操作材料, 并设计运用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才使原先“安静”的语言区“活”了起来, 成为幼儿语言交流的乐园, 在这里幼儿可以有兴趣地学习、运用语言。当然, 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 也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那么, 让幼儿尽情畅游在语言交流的乐园中吧!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 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把握住语言发展这一重要时期, 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 并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及“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根据《指南》精神, 结合教师教学实践, 针对大班语言活动区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大班语言活动区的创设进行三点探索, 让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以优化。

13.大班语言 摇篮 篇十三

班级:蓝莓班

时间:2012年3月15日 领域:音乐欣赏

活动名称:《摇篮曲》音乐欣赏课 执教者:韩蕾

一.设计意图:

《摇篮曲》这首曲子旋律轻柔缓慢,容易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布娃娃”这一幼儿喜欢的玩具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二.幼儿情况分析:

通过大班上学期的培养及教育,本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幼儿在幼儿的语言和艺术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身体发展情况看,我班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较高,走、跑、跳、平衡能力发展迅速,喜欢玩拼插玩具,我班幼儿聪明、活泼,接受新知识快。从艺术发展看,音乐节奏感比较好,能够跟着简单的音乐打节拍做动作。三.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特点。

2、启发幼儿用简单的动作去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四.活动准备: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音频,音箱,录好的哭声音频。

3、碰铃一副。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

师: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

师: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 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

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

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师: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 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提示:

1、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14.大班语言 摇篮 篇十四

在今天的《小猴的出租车》语言活动中,活动目标二正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所在,让幼儿尝试根据故事的内容创编其他小动物们来做小猴出租车的故事。活动的难点的解决,需要教师在活动前面的环节作好铺垫,层层深入,帮助幼儿梳理讲述的思路。如我提问幼儿:谁想去坐小猴的出租车?不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追问:他们是怎么说的?)小猴想了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了?再猜测第二段:蛋宝宝会说什么?小猴会想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从前半部分的理解中,帮助幼儿梳理续编情节讲述的顺序。

15.大班语言 摇篮 篇十五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游戏运用

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年龄普遍在4~6岁,在这个懵懂的年龄,幼儿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幼儿园应该塑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的语言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一、传统式教学与游戏式教学的区别

我国的传统式教学是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式教学要求学生“学海无涯苦作舟”,也就是让学生以吃苦来换回好的学习成绩。古人与现代人接受教育的年龄是相当的,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如果生活在现代要从幼儿园开始就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其实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他们还不懂学习的意义,如果过早让他们刻苦学习只会束缚思想。

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方式以游戏与学习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会教授幼儿园大班的幼儿知识,也会带领幼儿做游戏,这属于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过笔者认为,处于4~6 岁的幼儿其实是不懂学习的概念的,以传统的上课形式来为学生传授知识的效率不高,反而是在游戏中教授的知识能够记忆得更清楚、更牢固。幼儿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幼儿能够认知世界,从而懂得社会的常识和规律,那么完全可以用效率更高的方式来教授幼儿,使他们更快地接受,语言学习也是如此。用游戏式的语言教学来代替传统的语言教学,能够使儿童更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

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游戏运用的问题

(1)语言教学相关游戏资源少。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学相关游戏资源少,能够运用的游戏并不能满足现在幼儿对语言学习的需求。而现在的幼儿园教师又普遍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这导致幼儿园语言教学相关的游戏只能通过学习国外经验的方式来获取。

(2)语言教学相关游戏落入固定模式。由于幼儿园语言教学相关游戏模式少,于是就形成了一种语言教学游戏的固定模式。例如,幼儿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蝌蚪出生之后找不到妈妈,于是勇敢地在河里寻找妈妈,经过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的故事。在讲述这篇课文时,教师一般是为儿童阅读课文,然后又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与儿童一起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这种游戏方式是一直以来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学时使用的游戏方式。幼儿园所学的课文都是类似的,所以这种游戏也都是千篇一律的。

(3)过于注重游戏规则。有的幼儿园在语言教学游戏上完全照搬照抄网上或教案上的内容,没有自己的创新。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孩子还很小,过于注重游戏的规则不但会让孩子觉得无趣,也可能会因为太注重游戏规则而忽略语言知识的融入。因此,这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中需要改进的一方面。

三、游戏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现状的原因是幼儿园在体制上和教学上都缺少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幼儿园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能把游戏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因此,我国的幼儿园还需要对自身的体制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幼儿园能够尽快使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儿童。

(1)开创新的游戏模式。游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笔者还是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这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教学游戏的创新。

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找到一些课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的照片或者是小动物的实物,让儿童来认知,然后对小动物进行比较,再得出结果。那么儿童就可以知道,课文中大眼睛的金鱼、白肚皮的螃蟹、四条腿的乌龟甚至大鲇鱼都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因为小蝌蚪看问题不全面,才会多次找错妈妈。同时,还能教给儿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寓意深刻。这样的游戏更加贴近实际,使儿童不仅学习到语文知识,还能学到许多生活常识。

(2)抛弃游戏规则。幼儿园是幼儿在上学之前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幼儿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幼儿园大班语言学习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抛弃游戏规则,不需要强调纪律或规则,就让孩子尽情地游戏,这样游戏会更加有效。

16.大班语言 摇篮 篇十六

【关键词】语言发展;大班幼儿;教学策略;特点

幼儿时期是发展语言能力及提高语言认知水平的关键阶段,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以便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大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语言发展的具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班幼儿语言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多为5岁~6岁,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大班幼儿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及观察能力,需要采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得更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班幼儿所具有的语言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大班幼儿不但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语言形式,同时还可以对语言含义进行感性的揣摩;当幼儿通过揣摩了解语言含义之后,会尝试对类似语言进行推测。如教师告诉幼儿橙子及梨是水果,则幼儿通常会问教师香蕉及柚子是否同样是水果。(2)个性化特征明显。幼儿会变通及选择性地模仿日常生活或动画片中听到的词语,从而创造性使用模仿到的语言,因此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国产动画喜羊羊当中的台词经常被大班幼儿模仿及使用。(3)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及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能够独立探索应用日常语言的规律,并能够在好奇心及表现欲望的驱使下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如当幼儿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就会尝试复述故事内容,或在复述故事时增加新词汇或情节。

2.大班幼儿语言教学策略分析

2.1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使幼儿学会正确运用语言

现实生活为幼儿语言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情境,为了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则教师可以带领大班幼儿走出课堂及融入社会,并让幼儿切身体会真实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春天可以去郊游踏青,夏天则到池塘边观察小蝌蚪或小青蛙,在秋天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及和幼儿一起赏月,到冬天时让幼儿认识白雪。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融入现实生活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感受,并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新鲜事物。如此一来,幼儿不但能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到语言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当中练习及运用语言,实现学与用的统一。此外,还可以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话题讨论,如讨论怎样成为父母的小帮手等,以便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时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2.2结合表演活动及手工操作活动实施语言教学,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

大班幼儿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可利用表演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对动物词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制作好绘有简单动物形象的头饰,在上课时将头饰分发给幼儿,并让幼儿利用头饰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随后教师可在进行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告知动物名称,以便能够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动物类词汇,并学会正确表达动物名称。另外,在开展表演活动时可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学会运用更多的语言。手工操作是大班幼儿比较喜爱的一项实践活动,且多数幼儿在手工操作时喜欢自说自话,因此教师可利用手工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兔子时,教师可发给幼儿折纸,并引导幼儿动手折小兔子;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已经折好的部分,如兔子的眼睛、耳朵及尾巴等。

2.3采用差异化语言教学法让幼儿学习语言知识,以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差异化语言教学指的是根据幼儿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能力开展语言教学,为了保证差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鼓励幼儿积极与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所获得的深刻体会及生活经验等,例如可交流旅游经验或到动物园观看动物的经验等。此外,可以在实施绘本教学时利用差异语言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先设定一个多数幼儿都可以完成的语言学习目标,随后在进行阅读活动及看图说话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差异,实施对应性的语言学习指导,以便能够确保所有大班幼儿都能够在绘本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对于大班幼儿日常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关注幼儿语言教学,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颜香.入情入境悟语感循序渐进塑语言——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224.

[2]于滢慧.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提高幼儿语言表演艺术指导技能[J].华章,2011,(29):268.

[3]承绿野.让孩子爱上『语言艺术』——浅谈情境教学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运用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0):172.

[4]陈茜.论多媒体技术在创设幼儿语言学习情境中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8):294.

17.幼儿大班语言教案 篇十七

教材目标:

1.知道自己在幼儿园三年身体的成长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活动重难点:了解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身高记录、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我在变。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大的话题: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时的样子?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

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也来看看老师的变化吧。

(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大的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多少? 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2.3-4个幼儿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3.请幼儿自看看长高了多少,说说使用了什么测量的工具知道结果的。

三、表达成长的心情。

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3.你还想长得更高吗?如果你长的更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四、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仿编诗歌《爱是什么》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知道了长大衣后该怎么回报妈妈。

3.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准备:

1.画一幅妈妈照顾自己的画。2.面具。

3.课件(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4.画纸、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让我们欢迎妈妈的到来!”在音乐声中,妈妈们头戴面具出场。

2.师:“妈妈为什么头戴面具呢?原来,妈妈要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找妈妈”。

3.交待游戏规则:头戴面具,身穿同样服饰的妈妈站成一排,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回到自己的位置。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时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2.学习诗歌《妈妈的爱》师:“有一位诗人根据天下所有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创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妈妈的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3.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诗歌,提问诗歌内容: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主要说了些什么?(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我热了、我病了妈妈是怎么做的?

4.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理解并记住诗歌内容,结合图示进行朗诵。(2)配乐朗诵,感受诗句与音乐之间优美抒情的旋律。5.启发幼儿谈谈“妈妈的爱”表现在哪里?

6.平时妈妈还为你做了什么?怎样照顾你的?幼儿可结合课前画的画讲述。

7.幼儿结合自己的画创编诗歌讲给妈妈听。8.观看录像。

(1)观看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妈妈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自己,以及许多孩子失去妈妈的录像,(2)让幼儿体会有妈妈的关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3)让幼儿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亲口对妈 妈说一声“谢谢”、“我爱你妈妈”等,并一起抱抱妈妈、亲亲妈妈。

看图讲述为啥学不会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看懂图意,发现图片之间的情节联系,并大胆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

2.发现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知道做事要专心认真。

3.学习词组和句式:“三心二意”“一边……一边……”。活动准备:图片《为啥学不会》4幅,大班幼儿用书3月分册第14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

1.老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读懂图意。2.观察一会儿后教师提问:

(1)出示图1:这张图片上有谁?请你给他们起个好听的名字。

(2)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分别出示图2和图3:这张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4)出示图4: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小主人公怎么 了?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她为什么会这样?

二、理解图片内容

1.理解图片内容,引导幼儿做事情要坚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学习活动中应该认真专心,有始有终。

2.教师提问:

(1)当其它小朋友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时,不主人公在做什么?

(2)最后她完成作品了吗?她为什么没有完成作品?(3)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如果像小主人公那样做会怎么样?

春雨的色彩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朗诵散文诗,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丽。

2.让幼儿初步了解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思维。活动准备

1.课件:寻找春天的图画 2.课件:春天里有的东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怎么知道的是春天呢?

2.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春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展开

1.观看--寻找春天的图画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春天了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五颜六色的花、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

2.你们知道叫什么春雨吗?(春雨)想不想看看春雨是什么样子的?播放动感图片:春雨 3.谁知道春雨过后,花、草是什么样子的?空气会怎么样?(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空气更新鲜了)

三、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 1.提问:这首散文诗好听吗?

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啊?(春雨的色彩)2.春雨中有谁在说话啊?小鸟们在争论什么问题? 请小朋友再来欣赏一遍。3.教师配乐朗诵一遍。

(1)小燕子是怎样说的?小燕子为什么说春天是绿色的?(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绿了)

(2)小麻雀是怎样说的?小麻雀为什么说春天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从中,杜鹃花红了)

(3)小黄莺是怎样说的?小黄莺为什么说出春天是黄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4)小鸟们说的对不对呢?春雨听了大家的议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4.教师朗诵,幼儿可跟诵。

四、春天里有哪些东西。(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寻找春 天的景色特征。

我喜欢的项目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一些运动项目,培养幼儿对参加运动的喜爱。

2.能用较完整的句子较连贯地讲述“我最喜欢的运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知道参加体育运动要坚持不懈,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观看过运动会比赛吗?你看到了什么比赛项目?

你最喜欢哪一个运动项目?

(让幼儿自由讲述,激发谈论的兴趣)

二、展开

ppt课件:运动项目知多少 1.了解运动项目 让幼儿逐项看这些体育项目,并讨论发言

武术、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水上排球 跳水、游泳、花样游泳、田径、击剑、马术、体操、射击、拳击、举重。2.分组讨论

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知道哪一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是怎样了解他们的,最喜欢哪一个运动员?

小结: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非常的不容易,这成功的背后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3.运动员故事

(1)教师有选择的将一两个运动员艰苦训练的小故事,让幼儿知道参加体育运动要坚持不懈,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2)教育幼儿为他们的胜利感到骄傲,同时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练出好本领,争取长大后也为祖国做出贡献!

三、结束

不捞小蝌蚪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根据人物的表情、动态想象他们的内心活动及对话。

2.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编讲故事。

3.理解画面内容,晓得爱惜小动物、保护环境。教学准备:图片《不捞小蝌蚪》4幅,大班幼儿用书4月分册。教学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情势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熔化了,有一种小动物,身子圆圆的、黑黑的,还有一条小尾巴,在河水里游啊游,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

(2)小蝌蚪可爱吗?今天我们讲的图片是关于小蝌蚪的。(教师引导幼儿看图片)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回答题目。(1)教师出示图1,①这是在甚么地方?这里有几个小朋友? ②他们手里拿着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

③ 小朋友们的表情怎么样?他们相互说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们这么兴奋地捉蝌蚪,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出示图2,①这时候,谁来了?他会说些甚么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②小朋友们现在的表情甚么样?他们心里会想些甚么呢?

教师:原来是小哥哥不让小朋友们捉蝌蚪,这是为何呢?

(3)教师出示图3,①小哥哥手里拿着瓶子,他会对小朋友说什么? ②小朋友们这个时候是什么表情?他们又会对小哥哥说些什么呢?

教师:小蝌蚪真可爱!可是小哥哥说了不能抓,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办呢?

(4)教师出示图4,①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他们现在的心情怎样样呢? ②小朋友们真兴奋,由于他们把小蝌蚪放生了。大家有无发现,图片里多了一种小动物,全身是绿色的?(5)教师继续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小朋友们一定想问,为何不能捉小蝌蚪呢?小蝌蚪和田鸡又有什么关系呢?哪位小朋友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幼儿举手发言,讨论)

三、教师总结:

寄给蛤蟆的信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并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2.借助故事的情节发展,掌握故事的情感线索。

3.意识到朋友的重要,体验有朋友的幸福。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最近我遇到一件难过的事情,我的好朋友很久没给我打电话了,我觉得没人关心我了?

2.你们有难过的时候吗?为什么难过?请你说说你难过的事情?

3.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也遇到了一件难过的事情。

二、观看课件,了解故事发展线索和主要内容。

1.教师播放课件第一页,并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蛤蟆心里感觉怎么样?它为什么难过?为什么蛤蟆每次等信都要难过呢?为什么青蛙看见了会和蛤蟆一起难过呢?青蛙看见了,你觉得他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你们打开椅子底下的图书,自己翻看。

2.师请幼儿自由翻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巡视。

三、师引导幼儿逐幅观察画面,了解故事情节。1.图二:青蛙回到家,做了什么事情?信是写给谁的?它会对蜗牛说什么?

2.图三:青蛙来到了谁的家里?它会怎么说?谁来讲一讲。

3.图四、五:这两幅画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一起讲一讲。

4.图六:蛤蟆听到是青蛙给它写的信,心里感到怎么样?蛤蟆青蛙念信给它听。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5.图七:它们等到蜗牛送来的信了吗?蛤蟆心里是什么感觉?为什么?好朋友想了什么办法让蛤蟆开心的?

6.师先让幼儿给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然后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寄给蛤蟆的信》。

三、教师通过图片和幼儿共同小结故事的情感发展线索。

从青蛙发现蛤蟆难过——它们都很难过——青蛙回家 写信——请蜗牛送信——告诉蛤蟆——蛤蟆高兴——它们都非常快乐——最后蛤蟆笑的合不拢嘴。

四、师幼共同讲述故事,体验帮助别人后开心、快乐的情绪。

1.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充满开心和快乐的故事吧!

2.幼儿看书讲述故事。

五、讨论、理解有朋友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师: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如果没有青蛙,蛤蟆会开心吗?

六、认识各种送信的交通工具:

1.蛤蟆的信是谁送来的呢?用了多长时间?

2.小蜗牛送信得速度是不是太慢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送信的方式呢?(出示各种送信的交通工具的图片)

3.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想对你的小伙伴或者老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信里,然后送给你的朋友或者老师好吗?(结束)

小学生的一天

活动目标

1.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处,了解小学生的活动时间安排。

2.正确认识整点,半点,培养初步的时间概念.3.尝试自己设计一天的活动安排,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只钟,示范用的时间、铅笔、幼儿设计的纸张。

重点:让幼儿学会拨时间,了解小学生的生活。难点:尝试自己合理的设计一天的活动安排。活动过程:

一、看看认认拨拨

1.小朋友,再过几个星期你们就要毕业了,马上要做小 学生了,我知道你们心理非常高兴是吗?前几天,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学生的生活,那请你们说说小学生的生活与我们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自由发表)师小结:原来小学生的生活与我们小朋友的幼儿园的生活有点不一样,特别是在时间的安排上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你们知道他们是几点起床的呢?

2.师出示时间牌和汉字,并请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一拨

提问:6:00钟是怎么拨的?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教师小结:时针指在6,分针指在12,6:00整,我们叫它整点,是啊,6点钟小学生就要起床了。

3.师出示起床的图片。(简单讨论如果起床晚了会怎么样呢?)4.出示图片(二)提问:这副图片上的小朋友去干什么呢?(上学)几点上学呢?

出示时间牌并请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一拨,告诉大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5.出示7:30 提问:这是几点时候小学生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请幼儿上来拨一拨,并说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师小结:7:30时时针指在7和8的中间,分针指在6 上面,6正好时12的一半,因此也叫半点。

请每个小朋友在钟上拨一拨

6.出示汉字上课,请幼儿拨钟,看看你们拨的时间和老师出示的时间一样吗?

7.师小结:

刚才我们和小闹钟做了游戏,你们在拨钟时发现了哪个小秘密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有趣的汉字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字的兴趣,初步引导幼儿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简单的特点。

2.初步了解汉字中的象形字、会意字及有趣的偏旁部首。

3.培养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区域游戏以及教育活动的过渡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汉字的机会,一部分汉字幼儿已经认识,对汉字的认读有较强的愿望。

2.物质准备:汉字知识PPt、字卡等。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简 单特点。

1.出示甲骨文的太阳图片,了解甲骨文的特点。

教师:小朋友中有很多人都认识了许多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字让小朋友来看看。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图案?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它是字吗?如果是字?它是一个什么字?中国字?外国字?外星人的字?还是中国古代的字?你们看得懂它们的意思吗?

教师: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幼儿:像鸡蛋!像球!像一张饼!像太阳!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变变变,原来它是太阳的意思,那这个字演变到现在,会变成汉字里的什么字呢?变变变,噢!原来是日字!

教师:这个图案在古代代表太阳的意思,到现代变成了日字。

教师分别出示山、石、月、木等几个字,按照上面的方法以此类推,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

教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图案是出现最早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在很久以前,当时没有笔和纸,人们就是在石头上、骨头上、乌龟壳上刻画图案来记录事情的,这就是当时的文字。

2.出示象形字的太阳图片,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教师:古代有一种文字很有趣,这种字差不多就是照着 那个东西的形状画出来的,叫做象形字。

教师:看看它像什么?猜猜是什么字?

幼儿1:山,它上面的尖就像山峰。

幼儿2:月,像月亮一样弯弯的。

幼儿3:门,左右直直的就像两扇门一样。

教师:“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月”就像一弯明月;“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3.出示会意字的P胛图片,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教师:下面我们看到的字就更有意思了,叫做会意字。它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这个字念“鸣”,它是鸟叫的意思,谁能说说它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字分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合起来是鸟叫的意思?有什么含义?类似的还有囚犯的“囚”字,森林的“森”字和“歪”字等。

幼儿1:是“口”和“鸟”组成的。

幼儿2:“口”是嘴的意思。

幼儿3:小鸟用嘴叫,所以是鸣,就是鸟叫的意思。

4.出示偏旁部首的PPT图片,感受汉字中偏旁部首的特点。

教师:这些字你们认识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 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幼儿1:它们的旁边都有一个三点水。

幼儿2:都和水有关系。

教师:在汉字里面,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一般有三点水旁,如出汗的“汗”,黄河的“河”,长江的“江”,还有流水的“流”,大海的“海”。跟木头有关的字,它的旁边或者下边有“木”字,如椅子的“椅”,枫树的“枫”,桌子的“桌”。跟人有关的字呢,就用人字旁,如“你”“他”“们”,等等。(提手旁、木字旁、三点水、单人旁)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拼摆汉字,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1.木偶的身体会写字。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文字,那么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吧。老师请来一个好朋友,它是木偶小明,它想用身体摆成字的形状,请幼儿猜猜摆的是什么字。

教师分别用木偶摆成“大”“上”等汉字,引导幼儿猜猜看。

2.我的身体会“写字”。

①教师:小朋友可真聪明呀,谁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摆些字?(出示常见字的字卡,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摆出来,如“中”“下”等。)②分组游戏,引导幼儿合作摆出不同的汉字。

小书包

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正确发音。2.巩固对学习用品的认识。教学准备:

1.书包等学习用品。

2.根据诗歌内容准备情境表演。教学过程:

一、猜谜:铅笔、橡皮,巩固对学习用品的认识。师:你们一定很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说几个,看谁聪明,猜得快。

1.师说:身子细又长,黑心长衣裳,走路爱拐弯,脚印老变样。(铅笔)

出示铅笔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说:我的朋友好心肠,有方有圆又有长,发现作 业有错误,牺牲自己来帮忙。出示橡皮卡片,贴在黑板上。

3.师说:身子方方耳朵长,上学背在我身上,别看它的个子小,多种知识肚里装。(书包)出示书包卡片,贴在黑板上

4.提问:书包是做什么用的?书包里可以放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一一出示书包内物品:铅笔、橡皮、卷笔刀。

二、诗歌表演:幼儿边表演边配上儿歌朗诵。

三、请幼儿讲讲表演的内容。

1.教师边念儿歌边解释词语:神气、仔细。2.请幼儿说说神气还可以用在哪里。(用神气造句)3.请幼儿说说仔细还可以用在哪里。(用仔细造句)

四、幼儿学念儿歌

1.分析儿歌句子,体会儿歌中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诵。2.请个别幼儿上来背着自己的小书包朗诵,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西瓜船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

2.在对话框的提示下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讲述图片中的主要情节。

3.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愉快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大图、对话框 活动流程:

一、导入: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

二、观察 1.出示小灰鼠

2.出示图片一、二、三、四

三、理解

1.出示对话框,认识对话框 2.提问:小灰鼠究竟讲了什么话? 3.配上对话框,提问:小灰鼠突然发现了一块西瓜皮,它想了什么,会说什么? 4.给故事取个名字

四、讲述

五、结束

故事《小螃蟹找工作》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特点及其与各类工作的关系。

2.感受小螃蟹找到合适工作后的快乐心情。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谜语:螃蟹。

1.今天我来给你们猜一个谜语,我说谜面,你们来猜一个小动物。“身穿大硬袍,手拿大剪刀,嘴里吐泡泡,走路横着跑。”是谁呢? 2.出示螃蟹照片,观察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发现螃蟹会吐泡沫的特点。3.爱吐泡泡的小螃蟹一天天的长大,他很想出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请你猜一猜,小螃蟹适合去做什么工作呢?为什么? 4.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小螃蟹找到工作了吗?和我们说的一样不一样。

二、教师讲述故事,通过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幼儿仔细倾听。

2.提问:①小螃蟹到过哪些地方找工作?(理发店、图书管理员、服务员)这些地方的工作适合小螃蟹做吗?为什么? 3.小螃蟹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猜猜它有没有放弃呢? 4.看,小螃蟹又来到哪里找工作,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觉得食品店的工作适合小螃蟹吗?为什么? 5.你觉得螃蟹吐泡泡是一种病吗?那医生会对小螃蟹怎么说呢?“你只要耐心去找,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6.看,小螃蟹又来到了哪里?这份工作适合他吗?为什么? 7.小螃蟹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们在给他加加油吧!8.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小螃蟹的努力,他终于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啦,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这份工作是做什么的呢?为什么适合它? 9.小结:小螃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了,心情怎么样?

三、游戏:“职业介绍所”。

1.其他小动物们看到螃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很羡慕,他们也想来找一份新工作,我们一起来开一家职业介绍所,帮助大家介绍工作吧!2.看看哪些动物来找工作了?它们都有什么本领?这里有四个工作,邮递员、警察、游泳教练、森林医生,你会给介绍哪份工作,为什么? 小结:每个人的拿手本领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本领,帮它们介绍合适的工作。

故事《慌慌张张的莎莎》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莎莎的动作表情。丰富词汇:慌慌张张。

2.能结合录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莎莎迟到的原因。

3.懂得做事要有条理,为上小学做准备。活动准备:情景录像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入主题

师:过一段时间,小朋友就要上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叫 莎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她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情境录像,幼儿观看并讲述。1.播放第一段

观看前要求:请小朋友仔细观看,莎莎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做的?(1)观看后提问:莎莎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做的?(2)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莎莎起床后先穿什么?她是怎样找袜子的……丰富词汇:慌慌张张)(3)幼儿讨论并完整讲述

(4)情感提升:引导幼儿谈谈怎样做就能避免上学前慌慌张张。

2.播放第二段

观看前要求幼儿注意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以及莎莎和妈妈之间说的话。

(1)观看后提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莎莎和妈妈之间会说些什么?(2)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收拾书包时,妈妈会对莎莎说些什么?来到学校门口莎莎不用说话就会有人给她开门吗?)(3)请幼儿完整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4)情感提升:莎莎在上学出门前收拾书包合适吗?应该什么时间收拾?她还有哪些事没有做?为什么妈妈没让她做 完再去上学?迟到有什么不好? 3.讨论莎莎迟到的原因

(1)讨论:莎莎为什么会迟到?她该怎么做?(2)共同小结: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整理好,就不用慌慌张张找这找那了。

三、鼓励幼儿完整讲述 1.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指导。2.幼儿个别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爱护小树苗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连贯讲述图片内容。2.尝试重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3.懂得爱护小树苗。活动准备

ppt课件《爱护小树苗》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看图片讲述内容,理解故事。1.出示图片1(1)小朋友们看,你看到了什么?(2)他们在干什么呀?

(3)仔细看看,他们是怎么种树的?她又是怎样扶的呢?

(4)你看出来了吗?他们种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教师小结:春天到了,草地上小朋友们扛着小树苗,他们有的蹲下来轻轻扶着小树苗,有的弯下腰用铁锹在铲土,把小树苗种进泥土里,他们干得可高兴了。

2.出示图片2

(1)他们种好了小树苗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小朋友仔细看看?

(2)你看出来了吗?

(3)那这时候的小树苗心情怎么样呀?大姐姐看见了又会怎么说啊?

(4)教师小结:

3.出示图片3 师:有个小朋友拿着洒水壶给小树苗浇水,还有个正扶着小树苗。

(1)他们给小树苗围了什么?还做了什么?(做了个篱笆,还做了块牌子呢)

(2)他们为什么要围着小树苗,竖着一块牌呢?(告 诉大家要爱护这棵小树苗,不能伤害它)

(3)教师小结:听了大姐姐的话,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就在小树苗四周做了个篱笆,还做了块牌,告诉大家要爱护小树苗。

4.出示图片4(1)他们保护好了小树苗,他们又去干什么了呢?(他们去做游戏了)

(2)我们看看,这次他们是怎么做的?

三、教师仔细观察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连贯地讲述。

神奇的汉字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字的兴趣,初步引导幼儿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简单的特点。

2.初步了解汉字中的象形字、会意字及有趣的偏旁部首。

3.培养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区域游戏以及教育活动的过渡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汉字的机会,一部分汉字幼儿已经认识,对汉字的认读有较强的愿望。

2.物质准备:汉字知识PPt、字卡等。

重点: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象形字与会意字的特点,知道文字的目的及用途。

难点:引导幼儿用合作的方式表现汉字,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分工、协商。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简单特点。

二、出示甲骨文的太阳图片,了解甲骨文的特点。

教师:小朋友中有很多人都认识了许多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字让小朋友来看看。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图案?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它是字吗?如果是字?它是一个什么字?中国字?外国字?外星人的字?还是中国古代的字?你们看得懂它们的意思吗?

教师: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幼儿:像鸡蛋!像球!像一张饼!像太阳!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变变变,原来它是太阳的意思,那这个字演变到现在,会变成汉字里的什么字呢?变变变,噢!原来是日字!

教师:这个图案在古代代表太阳的意思,到现代变成了日字。

教师分别出示山、石、月、木等几个字,按照上面的方法以此类推,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

教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图案是出现最早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在很久以前,当时没有笔和纸,人们就是在石头上、骨头上、乌龟壳上刻画图案来记录事情的,这就是当时的文字。

三、出示象形字的太阳图片,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教师:古代有一种文字很有趣,这种字差不多就是照着那个东西的形状画出来的,叫做象形字。

教师:看看它像什么?猜猜是什么字?

幼儿1:山,它上面的尖就像山峰。

幼儿2:月,像月亮一样弯弯的。

幼儿3:门,左右直直的就像两扇门一样。

教师:“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月”就像一弯明月;

“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四、出示会意字的图片,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五、出示偏旁部首的PPT图片,感受汉字中偏旁部首的特点。

六、请把这些汉字与相应的图用线连起来。(见课本)

故事《调皮的七色光》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学学、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

2.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描述光与物体色彩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黄、橙、绿、蓝、青、红、紫色的光线宝宝贴绒。

2.向日葵、橘子、草、大海、小螃蟹、番茄、茄子等卡片若干。

3.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七彩光知道光是有七种颜色构成的

(1)我是太阳公公,我有好多调皮的光线宝宝,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谁吗?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颜色。以问好的形式特别关注青色

(2)太阳光有几种颜色组成的?我们一起来数数

二、光线宝宝出游记——学习句型

(1)光线宝宝出去玩:学习短句——我是XX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出示蓝色)调皮的光线宝宝天上玩够了,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你们猜猜蓝色光线宝宝会上哪里去玩呢?辅助提问:你为什么猜到蓝色光线宝宝会到大海里去玩?

小结:光线宝宝会选择跑到与自己颜色相一样的东西上去。教师示范:我是蓝色光线宝宝,我悄悄地跳到大海里去玩(出示图谱)提问:刚才蓝色光线宝宝是怎么到大海里玩的?真是一个调皮的光线宝宝,你觉得它还会怎样调皮的到大海里去玩?(根据孩子们的用词,用动作模仿)

(2)光线宝宝变变变:学习短句———我会把XX变得怎么样? 看我会把大海变得怎么样了?(蓝蓝的)

(3)光线宝宝变魔术:——完整使用句式“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

①教师示范根据图谱提示用句式完整讲述句式“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描述。刚才老师把蓝色光线宝宝下来游玩的事,编成一句话,这句话中要说清,我是什么颜色的光线宝宝,我要上哪里去玩?我会把它变成怎么样?

教师示范,我是蓝色光线宝宝,我悄悄地跳到大海里玩,我会把大海变得湛蓝湛蓝的。

②谁能把刚才蓝色宝宝下来游玩的事情讲一遍?个别学说,集体学说

三、光线宝宝变魔术:学说句型 蓝色光线宝宝玩得可乐啦,谁听见了也下来了?(出示红色光线宝宝)(出示果园)红色光线宝宝上哪里去玩?(果园里)我会把果园里的谁变得怎么样?

四、光线宝宝出游啦——使用句型

(1)嘻嘻、哈哈,蓝色光线宝宝与红色光线宝宝玩得不亦乐乎,其他光线宝宝听见了,也都忍不住下来玩了。现在请每个小朋友去找一个你喜欢的光线宝宝,找到它想去的地方图片。

(2)拿到图片以后请你回到座位上,和边上的小朋友按照刚才的“我是什么颜色的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XX变得怎么”的句型说说,比比谁说得最好!

(3)幼儿听要求后分散找图片,并使用句式两两描述、36 个别描述。

(4)你还会变成什么光线宝宝,想到哪里去玩,会把XX变得怎么样?(让幼儿想象按句型自编)

五、完整欣赏故事 刚才,老师把调皮的七彩光下来旅游的事情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六、拓展 “七彩光线宝宝把世界变得那么丰富多彩,如果没有光会怎么样?

编故事《新龟兔赛跑》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情境和交流中合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

2.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结尾得出不同的道理。

活动准备:《龟兔赛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电脑课件师生共同欣赏故事《龟兔赛跑》。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名字叫

《龟兔赛跑》”。

2.看后讨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尝试着创编故事。

1.师“今天,乌龟和兔子要进行第二次赛跑,你们想想结果会怎样?”引导幼儿讨论有几种可能性(依然是乌龟赢;兔子赢;它俩并列第一名)。

2.出示几个不同情境,让幼儿自由选择并尝试着创编故事《新龟兔赛跑》。

情境:A、兔子在半路上又贪睡了;

B、途中有一条小河;

C、比赛一路是下坡。

上一篇:深化司法改革 确保司法公正(王利明)下一篇:手机游戏开发中软件工程的设计与改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