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共15篇)
1.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 篇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播,需要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各自差异选取适当的施教模式,从而在促进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已经由传统的基础知识学习逐渐发展成为了对学生良好品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德育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理应积极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传递和德育渗透,从而为学生良好素质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生字、词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生字、词的学习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作用。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对字形、字意发展过程的探索和学习,便可以很好的理解和体会到许多深刻的道理。
例如,在汉字“生”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将“生”字形象地转化成为一株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的方式,在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理解破土而生的艰辛,充分培养其扎实刻苦、努力向上的耐心与恒心。再如,在汉字“孝”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孝”字的古文形状的方式,进一步向学生展示出“孝”字的真正含义,进而加强学生对于父母亲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就小学生群体而言,由于其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接触和学习到的生字词大都较为简单基础,因此教师在德育渗透的过程当中,就更应该不断加强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实际之间的相互结合,从而在促进学生更好的对字形、字义进行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智慧与德育渗透的影响作用,更好地促进其自身良好道德素质品质基础的养成。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由于小学生年龄、生活经历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多数都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短小精炼、语言优美、立意突出等优势特点,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经典课文《开国大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围绕“开国大典”这一中心主题,对文章内容进行故事引申和拓展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新中国建立过程当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艰辛,以及老一辈国家建设者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和毫不退缩的勇敢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更好的珍惜眼前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养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再如,在课文《丑小鸭》的讲解过程当中,教师便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递出要坚持自己理想追求,并勇于?樽约旱哪勘旰托拍畈欢系钠床?奋斗这一主题,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勇于面对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干扰促进其养成坚强独立的良好意志品质。
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之中还存在着众多优秀的德育教育素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理应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切实立足于文本内容,选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品质进行渗透式教育,从而为学生在今后良好素质水平的养成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由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因此与上述两种渗透方式相比,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相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语文写作作为小学生自身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对于发掘学生内心思想,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同样意义重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最重要的是要在不断增强师生间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不断养成记日志、记录心得体会以及生活感悟等方式,及时有效的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身情感与情绪充分的表达出来,从而在不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增进教师对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程度,进而帮助教师在课堂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当中,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的贴近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对于德育渗透的接受程度,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加游刃有余的进行展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理应积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小学语文的生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等几个大的方面进行展开,促进学生在日常基础学习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情感品质及道德素养水平,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水平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邹晓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71.[2]施春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77.[3]高京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74.
2.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 篇二
一.见缝插针, 在课堂上注入德育教育
记得是我的一堂幼儿文学课, 学到一篇诗歌《妈妈》, 作品中描绘了一个勤劳、乐观的伟大母亲。我便问学生:你们的妈妈是不是这样的呢?静静说:“我爸妈离婚了有好多年了。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看到她了, 但以前妈妈来看我的时候, 总是给我买这个那个, 还问我缺什么好下次带过来。现在她不常来了, 但我还是很想她。”
在这个班级里, 有近十个的孩子父母都早已离异, 她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平时嘻嘻哈哈, 但提起自己的父母, 很多活跃的学生都沉默了。这时, 我便适时地进行引导:“平时我们都心安理得地感受着妈妈对我们的每一份关爱, 直到某一天当我们失去的时候, 才感觉到它的弥足珍贵。请同学们回家后仔细观察自己的妈妈, 可以写她的某个神态, 或者她的某个部位, 然后运用你学到的关于幼儿诗的知识写一首诗送给妈妈, 好吗?”
过了一个礼拜, 作业收上来了。很多同学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母亲的诚挚谢意, 笔法还不够成熟, 表达还不够老到, 但只要能用自己的真情去写, 能仔细感受并能试着去回报这份母爱, 便已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了。
二.自然延伸, 拓展学生思路
对这些十七八岁的大孩子来说, 对他们更有说服力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有时, 合理使用课外材料能更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经常在讲课堂内容时“悄悄地”把文章的思路引向生活中的实事, 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 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古代许多名人大家的作品都饱含哲理, 对我们现代人也具有极重要的教育意义。记得在学到《鱼我所欲也》时, 孟子主张人生而具有“羞耻之心”。我问学生:“人要有羞耻之心, 所以即使饿死, 也不能接受‘嗟来之食’。那作为一名现代人, 这份‘羞耻之心’的必要性在生活中如何体现?”
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我经常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些年轻人坐在老弱病残专座上, 见到老人也不让座, 面对大家的指责, 有人竟然义正词严地说:‘大家都付两块钱, 凭什么让给他坐’。我觉得这种人毫无羞耻之心。”这是很多同学都有过的经历, 一下子底下就讨论开了。又有同学站起来说:”前阵子班级里老是少这个那个小东西, 虽然不值钱, 但这种不经过别人同意就拿人东西的行为也是毫无羞耻之心的体现。”这番话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赞同。接下来又有很多同学列举了身边的一些不良现象, 发言十分热烈。最后, 我不忘适时进行教育:“的确, 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 毫不懂得自尊、自爱, 毫无羞耻之心, 这些人最后的结果常常是既不利于别人, 也最终贬低了自己的人格。作为未来建设的接班人, 我们更应以此为戒, 要学会尊重自己, 怀着一颗羞耻之心, 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在语文教学中, 如果适当地拓展一些课外的内容, 只要用得及时, 用得恰当, 用得合理, 精心设计, 即使是抽象难懂的教学, 在德育教育上一定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顺理成章, 充分利用作文材料
作文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材料作文、情景作文、话题作文, 其给出的材料常常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路, 给学生以丰富的启迪。在进行材料作文教学前, 我对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筛选、补充, 既保证与教材同步, 又能使学生从材料本身或写作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
当代中学生面对着太多的诱惑, 对于学习任务不太繁重的师范生来说更是如此。最近, 我选择了一则以“诱惑”为话题的材料作文让同学们完成, 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谈谈对“诱惑”的体会。在写作指导时, 我先请学生回忆自己是否受过诱惑而做了有背自己良心的事, 很多同学都回答有过。有的是因为嫉妒成绩好的同学而偷偷藏起了他的作业本;有的是受不了漂亮衣服的诱惑而偷拿了父亲口袋里的钱……在讨论了一段时间后, 我适时进行归纳:“看来每位同学都遇到过形形色色的诱惑, 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就是因为禁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 而被上帝贬到人间。现在发生在同学们身上的可能还是小事, 但谁也不敢保证以后在面对重要抉择时这些同学能够抵住这些诱惑而做出正确的抉择。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面对这些诱惑呢?请你们在作文中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这次作文练习中, 很多同学都写出了颇有见地的文章。有的主张要多听听老师和家长们的意见, 因为他们毕竟懂得比我们多;有的主张遇事要多多思考, 不要被一些蝇头小利冲昏头脑;等等。在总结评讲时, 通过范文朗读、课外补充, 师生达成了几点共识:首先要明辨是非, 对不良诱惑要敢于说“不”;其次, 时时要提醒自己, 给自己敲警钟;另外, 看到身边的同学走进诱惑要及时给予阻止。这样, 通过一次作文练习, 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把握了话题作文这种文体形式的写作手法, 也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教育, 让他们面对这花花世界多了一份清醒与理智。
3.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 篇三
一、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选择存在随意性,脱离社会现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得天独厚,有其优越性。因为文以载道,入选教材中的画面和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闪耀着沁人心脾的育人光芒。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生硬简单,流于形式。在把握教材中德育内容的同时,还要选好渗透德育的方法,这是能否有效实施课程德育的关键。德育教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尽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经贯彻了很长时间,但仍有部分教师并不清楚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德育要求,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更没有起到对语文教师落实德育渗透的督促和指导作用。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
1.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2.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题眼的突破中渗透德育教育。 题眼蕴含着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关键字眼的突破上渗透德育是很好的时机。在六年级上册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中,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我在课堂教学中问学生:我们骄傲、自豪的是什么?——化作者的心声为自己的心声;我们奋发、开拓什么?——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之情。而在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仿照诗歌2~4节,也来赞一赞我们的祖国。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们爱你——北京故宫的古老辉煌、西安兵马俑的惟妙惟肖、苏州园林的优雅别致、敦煌莫高窟的精妙绝伦。有的学生写道:我们爱你——东北虎的威猛强悍、大熊猫的憨态可掬、金丝猴的敏捷灵活、金孔雀的绚丽优雅。让学生从课堂练笔中,学会真实抒发自己的感情。我认为像这样在一篇文章学习的开始,突破题眼,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对下一步的在学习中有机地渗透德育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讲读课文中,德育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4.在作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写作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我要求学生写日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真话,说心里话,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督促自己上进,劝人改过,从而向善爱美。课内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关心了解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发掘其优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真正让德育伴随着写作的全过程。
4.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精选 篇四
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笔者就紧紧地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边读边议,抓住语言“走”、“同志们”“用石头砸!”“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抓住宰态描写:昂首挺胸,抓住云集:跳下深谷。而让学生体会五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以及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无限忠诚。这不仅给学生让一节生动的爱解放教育课又能深刻地体会。教育学生,一要教给知识,二要教育思想,我们要把二者紧密配合起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小学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篇五
容当中。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有些文章丰富而生动,有介绍乐于助人的、有介绍独立自主完成事情的、还有介绍热爱祖国的等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的讲授必须要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寻找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德,感受感受关怀同学、乐于助人的快乐、幸福感受。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目标,并为之而努力。还有在语文教学中,要用各种形式来渗透德育内容,比如语文园地的学习,口语交际的学习等都能渗透德育的内容。要让他们在宽广的语境内学习美德,受到语文整体学科的熏陶,在课余时间可以开展讲故事,演讲、念儿歌等形式让学生来培养竞争意识和养成说话及感受美德教育。并热爱语文的源远流长,同时在美德教育中要多对差生经行关注,注意对他们的耐心及夸奖式的引导,让他们感受美,并做到美。
6.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2 篇六
2012_2013学下 钱凤云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虽然每班每周只有两节课,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我认为只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时常渗透德育,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能有所收获,达到既教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只有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就会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7.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七
一、认真钻研教材, 发掘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师应挖掘每篇文章中的德育因素, 深入钻研, 先确定文章中的哪些内容 (包括字、词、句、段) 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到心中有数, 胸有成竹, 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 都渗透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 渗透着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师长、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教育。
在讲授人教版第十册第14课《再见了, 亲人》这篇课文时, 有许多学生都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不了解,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对朝鲜人民的重要意义, 使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产生深厚的感情。
课文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是文章的眼睛, 授课应该紧扣课文题目, 引导审题, 使学生从题目入手, 先初步感知, 获得轮廓印象。课文题目, 被视为一篇文章的眼睛, 聚焦着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抓住题眼, 揭示题目的内涵, 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 并铭刻于心,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 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 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 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第7课《詹天佑》这篇课文, 要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把握侧重点, 选择德育目标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是基础性工具学科, 也是思想教育学科, 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睛达意, 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文学作品, 明确所教课文的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的讲读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要对作品进行全面评价, 使学生知道孰是孰非。
比如《金色的鱼钩》一课, 介绍的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老班长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又如《梅花魂》一文, 主要通过回忆侨居国外的外祖父的几件小事, 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教授这一课时, 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激发爱国热情, 并懂得无论在国内国外, 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都要保持着梅花的秉性。《蚁国英雄》和《生命桥》德育渗透的侧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 把死亡留给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三、创设情境, 激发道德情感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里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 感染学生, 熏陶学生。
根据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 教师在上课时, 可以通过语态、情态、动作、板书等教学形式, 努力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 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多思考、多联系, 吸引学生入情入境, 进入“角色”, 激起共鸣,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从而促使道德行为的形成。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由于无法入“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 使学生似亲眼所见, 亲身经历。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有活动展现情境, 有音乐渲染情境, 有画面再现情境, 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
在学习《虎门销烟》时, 我根据相关资料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来导八新课:清朝末年, 在广州虎门, 有一位姓张的老汉以打鱼为生。老汉晚年得子, 取名平安, 老两口对孩子十分疼爱, 虽然生活不富裕, 却很幸福。一家人和和美美过了十多年, 由于张老汉天天出海打鱼, 对孩子疏于管教, 平安在社会上染上了一些恶习。他把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偷偷买了烟。家里的钱花完了, 他就拿东西去换。家里的东西卖完了, 安就背着父母把房子卖了。可怜两位老人只能搬到一破庙中度日。很快, 卖房子的钱也花完了, 平安就去偷人的东西, 弄得四邻不安。不管父母怎么劝说, 他都听不进去。由于没钱治病, 加上生气, 父母死在破庙里……两天了, 他没有一点东西可吃, 寒冷的天气加上时常发作的烟瘾, 已把他折磨地没有一丝力气。此刻, 他慢慢合上那疲惫的双眼, 迷迷糊糊中他想到了自己快乐的童年, 想到了疼爱他父母, 想到了父母病死在破庙里的情形……他那干瘪的眼眶里渗出了大滴浑浊的泪珠。故事中平安一家人由幸福到家破人亡, 以及平安临终时的悔悟情景深深震撼了学生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同时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也油然而生。这为《虎门销烟》的教学, 做了一个有力的铺垫。
四、加强引导讨论, 提高思想认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多数课文内容浅显易懂, 思想内容自然流露, 这些课文要让学生多看、多读、多想, 多读会让学生接触思想内容;多想, 就会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想观点!爱憎情感;在读中想、想中读,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就会从中受到自我熏陶和教育。有些课文或有些语句含义深刻, 思想性强, 又比较含蓄, 有些课文有特定的历史背景, 这些课文仅靠学生理解, 是无法理解透彻的, 这不但需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 帮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思想道理。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已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时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展开讨论, 是学习课文的一种好方法。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 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坐在井里的小青蛙为什么说天很小?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如果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 会怎么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讨论, 同学们知道了小青蛙坐在井里, 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跳出井口、目光远大, 世界如此之大是自然的了, 懂得了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周围的世界, 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五、加强朗读, 以读传情悟道
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 有明确的, 有含蓄的。只有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 才能“悟”出“道”来, 产生感情共鸣, 受到教育。如教师教学《凡卡》时, 可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 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 接着让学生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 并讨论。通过朗读课文和讨论,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 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 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 热爱新社会, 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课后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 并写一篇《与凡卡比童年》的读后感, 以巩固学习成果, 使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升华。
六、注意读写结合, 不断深化思想认识
小学生习作既能锻炼写作能力, 又能在思想上有提高、有反应。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最可贵的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学生在写作文时, 要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真、善、美, 在习作过程中得到思想、品德、意志、情操等方面的感染和教育, 随着写作的逐渐深入, 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化, 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教育效果。
8.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积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促进和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有三个层面的积极意义。首先,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教育内涵,语文教材内容富含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发挥力度不够,很多有意义的教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语文教学的层次较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想有利于改善这一情形,逐步提高语文教学的层次和内涵。其次,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仅能够教会学生识字、读书、写作,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高尚的道德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教学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最后,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小学德育教育要求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形成初步的爱国情感、热爱劳动、喜爱科学等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礼貌、守纪律,而这些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教师要通过讲解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注重提醒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通过详细的讲解理解教材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育和智力教育是有机统一的。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熏陶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采用相应的语境对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创造更加形象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着更加真实、深刻的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情感熏陶增添了素材,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营造更加逼真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渗透。最后,榜样学习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一种重要方法,借助于教材中的英雄人物为小学生塑造榜样形象,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充分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要看到小学生独立性差、模仿力强的阶段发展特点,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选取正面例子,让小学生直接接触到健康积极向上的形象。
(三)利用丰富的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健康品格意志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为学生选取,或者是划定课外阅读教材和范围,并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时的“解惑”,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情感、态度、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不论是从言语谈吐、行动举止,还是在待人接物、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要为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力量,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健康道德风貌的形成起到良好的表率。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过程、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并且注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语文德育教育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思想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2]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6).
[3]赵丹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J].学园,2014(11).
[4]潘武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4(32).
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九
摘要: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些发展目标中,“德”是位于首位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重要阶段,而小学语文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便有其自身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教育 渗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要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的应有之义。下面拟就这一问题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
一、确定重点渗透内容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包含万象,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有很多,每篇课文的重点也是不一而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前,首先要确定重点的渗透内容,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主要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有的人》主要是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我选我》主要是渗透热爱集体的道德教育;《热爱生命》主要是渗透热爱生命的思想道德教育;《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渗透……对于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侧重点,我们要在不同的角度来渗透德育。
二、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阅读材料都是经过编辑精挑细选的,大多是在语言上无懈可击,在思想上积极向上的,每篇文章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都会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剖析重点词句,将暗含着德育教育意义的词句拿出来细细解析,让学生充分的读和品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其实很大程度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包含在这一句句的话中,通过这些话语的分析和品悟,学生可以更加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达到“春风化雨”的德育渗透效果。举例来说,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作者细致描写了“我”的内心活动,比如“不敢朝他那儿看”和“忍不住不看”,这是一个矛盾的心理,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呢?我将这几个词汇指出来要求学生品读,并问学生,“为什么不敢看?”“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学生纷纷发言“因为他十分担心邱少云的处境”,然后我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邱少云在烈火焚烧中却岿然不动?学生说,“因为邱少云怕被敌人发现”,之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战友之间那种心连着心的情谊,更受到邱少云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无论在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作文是反应内心世界的一个直接载体,它要求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表述真正的自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效果。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关心帮助老人是一种美德。又如教学第四册复习六“小熊真可爱”这一看图编故事作文时,我在学生编出了小熊拉着爸爸的胳膊不让他去砍树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了我国的环保现状,教育他们要保护树木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练习写简单记述文时我还注意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写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指导学生可以写“劝架”“成立图书角”“评选班干部”……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四、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并非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并非只是课堂上的不痛不痒的教导,还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强化,在各种课外活动中进行渗透。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爱国诗歌朗诵大赛,让学生比赛朗诵爱国主义的诗歌,在朗诵中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就目前班级或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刻剖析,让学生对一些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再说说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去做;也可以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后进生,互帮互助,发扬乐于助人的传统精神;还可以带学生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关爱老人的意识……这些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切实提升了德育的成效,强化了德育的实践性。
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语文知识教学的任务,还担任着学生道德和灵魂的导师,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春风化雨,将德育不知不觉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接受德育熏陶,强化自身德育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0.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 篇十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三、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二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三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2、针对特征,有的放矢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
11.让德育渗透语文课堂 篇十一
一、结合关键词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课本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键词句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在备课时非常注意课本中的关键词句,一旦发现适合进行德育教育的词句,我都会有效地运用它们。
如在执教《清澈的湖水》时,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让学生对“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这一句话进行细读,推敲“攥”的含义。在学生对“攥”字进行推敲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洁为什么要紧紧地把面包纸攥在手中?她为什么不把面包纸丢到湖里?”问题抛出之后,学生陷入了沉思,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事实上,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词句可以作为德育的载体,只要用心就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词句对学生进行德育。
二、结合课本插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图文并茂是新版教材的一大特色,由于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他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大都对课本中的插图非常感兴趣。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他们在对插图进行观察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如在执教三年级的“识字、学词、学句”时,我发现课文中有八幅关于北京首都建筑物的插图。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我在课后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更多的关于首都北京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学生们在家长的协助下搜集到了很多相关的图片,有长城、天安门、圆明园等。看了这些图片,我很欣慰,问道:“同学们,你们搜集了这么多的建筑物图片,你们对这些建筑物的历史了解吗?”听到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很茫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对圆明园的历史有所了解。我妈妈说圆明园本来是一座非常漂亮的皇家园林,但它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变得满目疮痍,这段历史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一席话激起了学生们的讨论热情,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的爱国情感,这也是我所乐见的。
三、结合社会调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亲身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知识和道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社会调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明白了道德的真谛。
再以《清澈的湖水》为例,我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对学校周边的河流进行调查,探究这些河流究竟有多少被污染了。调查结果让学生非常震惊:周边的河流无一例外地都被污染了。上课的时候,我和学生探讨了河水被污染的严重程度和被污染的河水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李明同学说:“我一直以为学校周边的河流没有被污染,通过调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河流被污染得很严重,这是我之前无法想象的,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这些河流的保护,防止它们受到更加严重的污染。”听到他这样说,我说道:“是啊,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很多河流都受到了污染,如果这一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总有一天人类会失去自己生存的空间,也就是说人类会毁在自己的手中。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一起守护我们的地球。”说到这里,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惶恐,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环境污染的可怕。他们再学习《清澈的湖水》这篇课文的时候,对小洁的举动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这也在无形中对他们进行了德育。
实践证明,德育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切身的体会,这比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四、结语
当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式还有很多,但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总之,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阵地,我们要发挥好这一阵地的作用,让德育在无形中得到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1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篇十二
一、把握关键词句, 体会道德情感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给予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不断钻研小学语文教材,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挖掘词句中蕴含的德育思想, 使语文教材德育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 在《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学中, 肖邦在去世前所说的“我死后,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表明了肖邦由于受到压迫和欺凌而无奈离开自己的祖国, 但是在死后仍然希望回到祖国的爱国之情。教师在这时应该运用这句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又如, 在《钱学森》一文中, 钱学森曾说过“我们日夜盼望着的, 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 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充分表明了钱学森热切的爱国之情, 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习钱学森精神, 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加强写作训练, 培养德育思维
写作是语文教学和文字训练的重要基础, 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写作训练,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德育思维, 发展学生智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因此,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 必须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有效的提升。学习《三亚落日》这篇课文后, 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美景进行观察后, 写一遍关于家乡的景色的文章, 有的学生写了“家乡的河”, 而有些学生写了“家乡的塔”, 学生通过观察家乡景物, 感悟事物给予人们带来的欢乐, 并将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充分表达出来。
三、阅读语文作品, 领悟德育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中, 很多作品都具有良好的德育教育作用, 因此阅读语文作品是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渗透路径和方式。学生充分阅读语文教学作品, 能够对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有所感悟, 并得到德育思想的熏陶, 使得学生的德育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 在《落花生》一文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无私奉献、不炫耀的高尚品德, 要求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 以加深学生对“花生”品格的印象, 使学生对德育形象、德育品格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又如, 在《白杨》这篇课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反复阅读, 以让学生体会到“白杨树”那种挺直、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并启迪学生要学习白杨树精神, 为国家发展、家乡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使学生能够承担起这项伟大的历史使命, 并形成与之相同的道德行为。
四、强化写字教学, 渗透德育思想
汉字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 不仅具有严谨的结构、优美的形体, 同时在审美上还具有独特的乐趣。所以,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汉字教学中, 结合汉字具有的形体、结构及笔画等特点, 渗透德育思想, 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发展汉字存在的特点, 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过程中, 了解汉字与德育思想的契合之处, 并领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 汉字“人”, 虽然由简单的两个笔画形成, 但是要写出形体优美的“人”字却不容易, 同时可看出其结构是相互依靠和支撑的, 从中可以了解到“人”字两个笔画必须相互合作, 相互支撑, 才能站立, 就像同学之间一样, 要懂得相互帮助、团结合作, 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五、运用古诗教学, 进行德育教育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德育教育中具有显著性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情”方面的教育。“情”主要包括亲情和友情。其中亲情是人类伦理道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 必须启发学生去感悟和体会亲人的关怀和爱护, 让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的德育行为, 同时也给予亲人更多的关爱。例如, 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手足之情的感悟, 而从《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中, 可以体会到浓浓的母爱。友情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手段, 也是日常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主体思想, 让学生了解到亲情和友情的珍贵。例如:《山中送别》这首诗中写道:“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其二, “爱”方面的教育。“爱”主要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在对大自然的热爱教育上, 教师可以利用古诗中《望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让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感到赞叹, 并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反思:若水资源受到破坏了, 这种美丽的景观还能持续吗?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而在对生命的热爱教育上, 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草》中“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让学生体会到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学习小草精神, 并呼吁学生要爱护草地, 不要随意践踏草地, 做一个爱护环境、爱护生命的好学生。
1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篇十三
“德育渗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四点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抓住教材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其中有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科学家、文学家的杰出贡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如《诚实与信任》、《九色鹿》等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母亲的恩情》、《第一次抱母亲》、《沉香救母》等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人 间最美好的情感;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崇敬和爱戴,并学会表达爱……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的活的教材,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语文知识为基础,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情感目标是:在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为了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从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入手,为后面体会老人的自强不息作好铺垫。“我”与扫路人对话是教学的重难点,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我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出天游峰扫路人的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抓住写作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首先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其次在引导学生怎样立意、选材中进行德育。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亲耳所闻、亲眼所睹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与育人逐步统一起来。
一次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我》,部分同学怀揣着“大款梦”、“大官梦”、“明星梦”……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导入环节,我引入了爱迪生从小立志,发明电灯的故事,再引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认识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从现在起就要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写起文章来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三、抓住活动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实践活动,是对语文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形成个性的另一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
来临之际,我班举行了“红领巾心向党,少先队争四好”诗歌朗诵会,比赛中同学们精神饱满、表演极具感染力,《党是太阳,我是花》、《颂歌献给党》、《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同学们以真实的感受声情并茂地祝福祖国、讴歌中国共产党中在9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爱党的情怀。
这些体验活动的积聚,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发现自我,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思想品德的养成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抓住作业的批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4.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 篇十四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耸人听闻的校园事件层出不穷,不断地警示我们思想道德教育不容忽视,小学教育工作者更要担负起这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培养出思想道德修养好的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几句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拼音;教学课本;素材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01-01
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而德育渗透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必须体现寓德于教,培养学生的友爱思想、进取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及体会,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看法。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二年级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良好情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如在学“a、o、e”这三个韵母时,我是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的:“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了,她看到春天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歌咏比赛作准备呢,看她长大嘴巴(aaa)练声练得多认真,因为她要演唱的歌曲就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
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地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孩子们聆听、模仿、大胆展示不仅掌握了“a、o、e”的音和形,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爱国教育。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教师若不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将很枯燥。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打”字时,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我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我又说:
“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他有表示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组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精心挖掘课本中的素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语文教学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广义的爱。现行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以丰富的题材、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德育素材,我们应该充分、精心地利用现有的素材。如借《爱如茉莉》一文,进行小家之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报答父母,懂得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而凡是写我们祖国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篇章,都有发扬民族自尊心和启迪爱国主义思想的作用。我们的教学不要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对于爱的教育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更不能为应付考试而教学,那样教出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头脑灵活、四肢灵巧、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每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的形成做了充分准备。
五、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验生活中渗透。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锻炼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德育的目的。在写周记中渗透。写周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写周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周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周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周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周记中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因此,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画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大林.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前沿.2000(01)
15.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传统语文教学采取示范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即遵循以教室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 三中心”原则, 并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这种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的固定教学模式, 并不被学生所完全接纳,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这样学生就会想办法在语文课堂上弄出一些小动作, 以至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不顺利, 且在德育教学这一方面存在相当大的知识空缺。 如何让传统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同德育教学同步开展, 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德育课程渗透的方法
1.渗透到语文教材中去
如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 , 小蝌蚪一路上辛苦奔波, 找到了金鱼, 说不是它们的妈妈, 找到了乌龟, 也说不是它们的妈妈, 最后找到青蛙的时候, 蝌蚪们尾巴变短了, 身体强壮结实了, 妈妈说:“ 你们也长大了。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为妈妈做过的某件让妈妈很高兴的事情, 这个时候学生刚刚念完《 小蝌蚪找妈妈》 的故事, 回归到自己和妈妈的故事, 渗透过渡得恰到好处, 学生也容易接受。 借机向学生宣导要做一个听话懂事孝顺的乖孩子, 像小蝌蚪一样, 不怕困难, 快快长大, 为妈妈遮风挡雨。
2.渗透到日常行为中去
如教师引导学生说:“ 今天, 老师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奶奶, 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她。 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要给老人让座呀? ”这时候学生自然会回答“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老人行动不方便, 需要帮助之类的现实原因。 然后, 教师可以借机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尊老爱幼的美德故事或者与自己经历相关孝敬长辈的故事。 这样的课堂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3.渗透到团体互动学习过程中去
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有好的例子和榜样起到引导的作用, 而这种榜样和例子需要在学生当中, 在德育层面里表现出充足的信服力。 教师可以相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在小组里挑选出品德最为优良的学生作为小组长, 由小组长和组员进行讨论探究, 每个月进行一场有意义的爱心活动, 并撰写活动心得。 活动可以是去做马路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残疾人康复中心看望残障儿童等, 这些活动由学生自发组织展开, 并由教师给予足够的协助。 在小组团队中营造一种德育传播的良好氛围, 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树立典型的学习榜样。
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渗透, 既可以是教材层面的, 也可以是实际生活层面的, 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代表, 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都是巨大的。 语言文字传递的是文学艺术美感, 而道德教育传递的则是思想品德层面的人性美感, 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最大限度地结合, 在发展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 还可以推动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还很模糊, 价值感念尚未完全形成, 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利用语文课文作为教学平台, 推动小学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的共赢, 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 2012.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0-30
让德育渗透语文课堂07-0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08-23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12-04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几点思考10-19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08-09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0-18
二年级语文渗透德育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