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2024-12-08

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精选14篇)

1.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一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学生:王裕源学号:309074811

5班别:电科09-1学校:桂林理工大学

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称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我国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01年清运量1.18亿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无害化处理的不到六分之一。废旧家用电器、建筑废弃材料、报废汽车和废旧轮胎等回收和安全处置的问题日益突出。露天堆放垃圾会产生硫化物、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滋生病源微生物、蚊蝇和老鼠,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严重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垃圾围城、垃圾爆炸也严重危害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业生产。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城市管理水平不高。要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用循 环经济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体现在生产方式的改变上,则要求建立工业 生态系统;体现在生活方式的变革方面,则要 求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行分类回收,而不是一味地丢弃。要探讨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分 类问题,首先要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问题。

先来看看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增加情况。2002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3?638 万吨[1],比上年增加1.2%;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增加

8.8%[2]。

要精确地计算某一年的全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是困难的,原因是我国还缺乏精确的统 计数据。如有2000年的城市人口数据(200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但却没有2000年的城市 垃圾产生量的数据;有2002年的全国城市垃圾清运量,但却没有精确的城市人口统计数据。

然而,计算某个城市某年的人均垃圾产生量,是可以做到相对精确的。比如大连市的情况, 2003年的年清运垃圾总量为54.75万吨[3],平均每天1?500吨。2003年大连市区人 口为274.78万[4],平均每天每人产生垃圾为0.55千克。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即未经任何处理就裸露地堆放在各城 市周围的垃圾场里。由于产生垃圾的量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各大城市逐渐被垃圾场所包 围,学术界早已有“垃圾围城”之说。

而环境管理是人们对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动作有意识的自我约束,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我国对垃圾的环境管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6年国务院转发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关于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已涉及垃圾污染及防治对策,正式开始了对垃圾的环境管理。许多城市垃圾收集处理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由于目前我国垃圾的设施建设、收集处理、运行监督和宏观管理主要由各城市环卫部门主管,垃圾收集处理的环境管理实质上是由环卫部门及其所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实施的,收集处理费用由政府包办。环保部门除了对垃圾处理厂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监督外,几乎没有对垃圾收集处理进行环境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监督机制和足够的收集处理费用、人员,垃圾收集处理单位重视的是数量,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考虑不多。垃圾环境管理除环境行政管理外,还包括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我国企业垃圾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垃圾环境管理也没有形成气候,参与机制很不完善。2000年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截止2001年底,全

国664个城市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场)740座,年处理量为7835万吨。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 决的城市问题。

应该说,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个世界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这个难题的 出路,就在于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果不解决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就无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垃圾填埋场 都要占用土地,而且每个修建好的垃圾填埋场都有一个使用年限的问题。例如,沈阳市苏家 屯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为97.25公顷,使用年限为40年。假如现在沈阳市的生活垃 圾已经进行了分类,并回收了其中的50%,那么就可以由于堆放垃圾所占用的库容体积减少 一半,而使这个投入很多成本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延长到80年;如果回收了其中 的90%,而只将其中不可燃的也无法回收的10%送去填埋,那么,这个填埋场的使用期限就可 以大大延长,可以使用400年。可以设想,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不仅垃圾中可作为资源的 部分无法进行充分地回收,就是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土地资源也会日趋紧张,何谈城市乃至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二

1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技术物流体系

1.1 分类方法

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成分情况, 考虑居民生活习惯, 结合后端处理情况, 在“大类粗分”的原则下, 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 、其它垃圾3大类。

可回收物,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 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 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 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厨余垃圾, 是指家庭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餐厨垃圾, 是指从事餐饮经营活动的企业和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等单位集体食堂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其中, 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油水混合物。

其它垃圾, 是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 以外的生活垃圾。

北京市近年来生活垃圾成分见表1。

%

1.2 分类技术物流体系

基于以上分类方法形成的分类物流体系解决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矛盾。单独将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 分类、专业收运, 避免遗洒而造成二次污染。不直接填埋, 减少填埋用地;有利于填埋场臭味控制;减少填埋场渗沥液产量及收集、处理成本;减少填埋气产量及收集、处理成本。不直接焚烧, 有利于提高焚烧处理的其它垃圾的热值, 提高焚烧效率, 降低焚烧成本。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 是生化处理非常好的原料, 有利于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物流体系见图1。

2 生化处理情况

2.1 生化处理工艺技术

生活垃圾生化处理主要有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等。

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条件下, 通过好氧微生物 (主要是好氧菌) 的作用处理生活垃圾。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 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 同时释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 而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被合成新的细胞质, 使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 产生出更多生物体的过程。好氧堆肥技术通常由前处理、主发酵 (一次发酵) 、后发酵 (二次发酵) 、后处理及贮藏等工艺组成。主发酵主要参数为含水率:45%~60%、C/N:30∶1~35∶1、温度:55~65℃/7 d、发酵周期3~10 d。

厌氧消化是指厌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 产生洁净能源———沼气。同时, 沼液和沼渣可作肥料, 或者可处理加工成饲料。通常根据待处理垃圾中有机固体含水率大小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其中干法发酵要求垃圾的含固率一般为24%~40%[1] (相应含水率为60%~76%) ;湿法发酵要求垃圾的含固率一般为10%~15% (相应含水率为85%~90%) 。

采用厌氧消化比好氧堆肥处理有明显的优势[2]。

一是工艺技术方面有更强的适用性。有机生活垃圾含水率高, 脱水性能差。好氧堆肥一般要求含水率调节在45%~60%;不进行水分调节, 那么为了提高堆肥温度, 则需要消耗更大的外源能量输入。厌氧消化时, 对水分的要求不如好氧条件严格, 反应温度的保持可通过回收能量的全部或部分来维持, 能实现能量的平衡。

二是经济效益方面有显著的优势。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高, 经过厌氧消化处理能回收大量甲烷气, 实现能源回收。每吨有机垃圾能产生100~150m3沼气[3],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同时, 厌氧消化的沼渣、沼液可作为良好的有机肥, 经过适当处理后可成为动物饲料;另外, 厌氧微生物对N、P等营养元素的要求比好氧微生物低, 减少了相关运行费用。

三是环保效益方面有明显的体现。采用好氧堆肥处理生活垃圾会产生臭气和大量的温室气体CO2, 厌氧消化则具有生态、环保的优点。据Kuler等报道[3], 每吨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用“分选+厌氧消化+填埋”方式处理比用“分选+堆肥+填埋”的方式处理产生CO2的量要少0.2 t。

2.2 北京市生活垃圾生化处理情况分析

北京市2012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48万t, 日均1.77万t, 其中厨余垃圾占比约60%, 为日均约1.06万t。结合北京市垃圾分类开展实际情况, 按厨余垃圾占比约30%的保守测算, 则日均约5 300 t。北京市现有厨余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为3 450 t, 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 预计2015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均总处理能力达2.31万t, 以其中30%为生化处理目标, 即日均6 930 t。

北京市现有在运行的生活垃圾生化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见表2。

根据以上分析, 北京市完全实现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的缺口还比较大。此外, 北京市目前尚无厌氧消化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据了解, 在建的董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为设计处理能力500 t的厌氧消化) 。而北京市要求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工作, 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不断提高, 其有机物含量、含水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在未来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中厌氧消化工艺技术应该有一定的发展。

3 焚烧处理情况

3.1 焚烧处理工艺技术

影响焚烧炉的主要工艺参数指标有以下几个[4]。

(1) 焚烧温度:选择850℃~980℃;

(2) 烟气停留时间:大于2 s;

(3) 空气过量系数:在1.5~2.2之间;

(4) 燃烧强度:不同炉型的燃烧强度不同, 一般在6×105 k J/ (m2·h) ~20×105 k J/ (m2·h) 之间;

(5) 炉渣热灼减率:低于5%;

(6) 蒸汽温度:在一定条件下, 蒸汽温度越高, 发电效率越高。

目前,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主要炉型有炉排焚烧炉、流化床炉、回转窑炉等。

几种生活垃圾焚烧炉炉型特点对比见表3[5]。

3.2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情况分析

目前, 北京市现有焚烧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为1 800 t。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 预计2015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均总处理能力达2.31万t, 其中9 240 t即40%为焚烧处理。

北京市现有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情况见表4。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缺口还比较大。北京市在运行的焚烧处理设施采用的都是炉排炉。因此, 今后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中应继续发挥炉排炉的优势。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深入推进, 生活垃圾组成由“多灰、多水、低热值”向“较少灰、较高热值”发展;生活垃圾的形态多为块粒状、片状或纤维状。能堆放在炉排上进行表面燃烧和热解燃烧, 从而适宜选择炉排焚烧炉。另外, 成熟完善的炉排技术也决定了其在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 炉排技术日趋完善;炉排技术广泛的应用,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很多大规模的供应商。炉排炉对生活垃圾适应性强, 处理能力大, 宜成规模建设、运行。炉排炉还具有良好的焚烧效果, 配套完善的烟气净化系统, 可以达到垃圾焚烧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从性能价格比、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运行费用、设备维护的难易程度等角度来看,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应以炉排焚烧炉为上选。

4 结论

北京市将进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建设期。按照北京市设计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技术物流体系, 生化处理、焚烧处理的缺口都很大。在未来处理设施建设中, 厨余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应该适度采用厌氧消化工艺技术, 其它垃圾焚烧处理方面应该继续发挥炉排炉的优势, 为在“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原则下构建完善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的发布, 标志着北京市将进入一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建设期。针对北京市不断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工作, 就逐步构建完善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进行了阐述。认为, “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原则是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的基础。

关键词: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进展

参考文献

[1] 盛金良, 操春华.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设计[J].环境卫生工程, 2000, 8 (2) :85-87.

[2] 李玉春, 潘琦, 王艳, 等.北京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技术应用潜力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 2010, 18 (1) :37-39.

[3] 孙艳.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前景广阔[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4, 22 (11) :12-14.

[4] 张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设计方案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 3 (13) :26-27.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 篇三

---******市实践调查

调查开始和发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此时诸多问题也会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在享受的同时,是否注意享受之后的剩余的垃圾。坐落在粤西的**的**市也一样。出门逛街,常会看到生活垃圾随便扔在马路边,人行道边,而且生活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一麻袋一麻袋的垃圾或堆或散在路边,连居住楼下门前一样有很多垃圾,在雨天后或在水里德垃圾还发出一阵阵恶臭,垃圾随风飞扬、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污水外溢,造成二次污染,奇怪垃圾桶却少之又少,逛了整个**都没几个。由此进行了一项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的调查,于2010年8月20日在发放20份有关城市(***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的调查问卷,回收11份。

据统计,被调查者中的学生占63.6%,其它36.4%;有36.4%的人对**市垃圾处理流程了解一点,63.6%的人不清楚;没有人对垃圾分类有正确的认识;63.6%通过报纸、书籍了解垃圾的分类的,36.4%的通过网络、人际交流或未了解过;54.5%不怎么注意平时进行垃圾分类,27.3%经常,18.2%从不;72.7%没有留意按分类垃圾箱的指示扔垃圾,27.3%每次都会;所有参与调查者都认同垃圾分类有极大的好处;54.5%不愿意把垃圾分类后放进垃圾箱,45.5%愿意,因为有利环境;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态度都是积极的;被调查者基本都是将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后,保洁人员收集。

接着调查了环卫阿姨,家庭父母,一位妇女坦言:垃圾都是一扔了之,没想到垃圾还有分类,也不知道什么是分类。她所理解的垃圾分类,就是把能够卖钱的废品挑出来,比如废旧报纸、杂志、易拉罐等。不知道为何要分类,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经过采访和采风发现:几乎所有的被调查的人都不知道生活垃圾分类,如何分类,为什么要分类,也从不听说过要生活垃圾分类,他们只是按照习惯把生活垃圾装进袋子里,放到附近的定点,或者直接放在自己的楼下,由保洁人员来收集,然后集中运去填埋,其中没经过什么的处理程序,垃圾桶数量少之又少且没有分类的垃圾桶。

我还与本市的大学生访谈,“垃圾分类我很赞成,但日常生活中对家庭垃圾分类并不现实,一是我不知道分类标准,再说**市也没那么多垃圾桶盛装,还很占地方!”家住物管楼里的何栋彬学生一脸无奈地说。他们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如何处理也不是很清楚、了解。但他们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有自己的体会,也深感自己无能为力,他们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运行尚未形成,缺乏促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政策和手段。本市的居民普遍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了解,也基本没听说过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特别是老一辈,对生活垃圾分类不感兴趣---还是直接扔掉最方便。生活垃圾未经过分类处理而就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式处理垃圾,浪费了资源。用环卫工人简单收集,浪费人力物力,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我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基础设施单一,无分类收集,填埋后无害化效果也不理想,先进的垃圾堆肥技术未被启用,生活垃圾尚未形成有利于垃圾从源头资源化、减量化的有效治理体制和机制。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于政府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政府投入不足,公众对垃圾处理缺乏应有的熟悉,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研究力量薄弱。同时由于前端减量的资金投入不足,法治手段薄弱,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推进,工作落实难度很大。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缺乏资金支持,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也难以调动垃圾产生单位主动减量和企业参与新技术开发和投入的积极性。

法律不健全且执行不力也是一方面,目前我国关于垃圾分类技术管理的研究较为充分,但法律方面的规定和研究却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起步较晚,相应的立法体系也不够健全,存在立法过于原则性、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缺乏综合性法律和配套法律法规等不足。配套法律、法规不足,目前关于垃圾分类的配套法律、法规只有一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其颁布于2009年,目前还没有正式实施;地方性法规不到位,缺乏政府和政策扶持。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和配套的执行措施;市民对垃圾分类具体办法不了解,无法具体实施等。在法律方面,则存在地方性法规不到位或立法有空白、各地立法内容过于笼统、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前些年对垃圾分类的关注程度不够;一方面是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研究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我们也并不是束手无策、无法可依的。法律是存在的,但还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就是这些要求不高、尚待完善的法律,在现实中也得不到很好的遵守和执行,本市政府也没有认真执行。

本市的生活垃圾之所以没有进行分类,简单的说一方面是因为市民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垃圾分类意识;一方面是因为有关部门执行、监管、宣传力度不够,从垃圾桶数量少之又少且没有分类的垃圾桶等;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不允许造成的,**市经济落后,熟悉不清,资金不足,尚未从源头控制。人们生活水平低,教育水平低,见识少,这也就造成市民素质比较低——先把平常生活搞好,其他事先别管!。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

1、提高熟悉,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应从长远和全局出发,熟悉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强化领导意识,齐抓共管,落实项目,落实资金,促进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出台配套政策,精心制定工作方案,为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提供保障。

2、全面发动,大力宣传。垃圾的收集与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动员与参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环境意识,认清垃圾带来的危害,让全市人民都来关心和支持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建议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公开信,召开动员大会,争取社会支持,为垃圾的分类收集与集中处理奠定基础。

3、合理分类,定期收集。建议学习国内外分类收集垃圾的先进经验,多设分类垃圾箱,或设定期定时收集的垃圾摆放点,引进奖励机制,按期按时投放者奖励,否则罚款,资源垃圾投放达到一定数量者给予奖励。定期定时分类收集垃圾的摆

2放点可先在规范的小区内试行,然后再向全市推广。收集时可派监督指导员指导分类或由监督员大体分拣,这样把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作为资源收集起来,把不可回收利用的送到垃圾场或焚烧或填埋或堆肥(危险品另外处理),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减少了垃圾的生成,化害为利,造福人类。

4、全程治理,推进减量化。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指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其中“减量化”要求控制好垃圾的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减少一次性豪华包装,尽量不用外包装。垃圾减量化后再进行集中填埋处理所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建一个填埋场需要大面积的空旷地带,且一个耗资几千万元的填埋场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并且产品在包装、运输及垃圾在收集、运输、建场、治理的成本方面数目巨大,假如减量化再进行填埋处理,能延长填埋场的使用时间,间接地降低了垃圾的处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建议逐步调整垃圾治理战略,积极引导垃圾减量化,实行以垃圾减量化为核心的治理方针,做到从源头减量,从源头控制,对社会生产、流通及消费全过程制定严格的垃圾减量措施,使垃圾中的部分资源返回经济循环,变废为宝,削减初级资源的消耗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

5、积极探索,变废为宝。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是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的三种方法,填埋法因费用低、方法简单而被普遍使用,填埋后的垃圾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沼气,建议把沼气收集起来作为燃料,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还会节省很多能源。另外把垃圾堆肥作为绿色肥料,把蔬菜在净菜销售前的下脚料、骨壳类垃圾、食品产业废弃物等加以利用,还可产生大量的再生资源。

6、走产业化道路,良性发展。建议各级政府要制定政策,引导社会来利用垃圾资源,发展垃圾产业,提高垃圾收集与处理水平。适当征收居民排污费,动态监测羊耳峪垃圾场的堆积量和污染情况。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各方面资金来进行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制,切实保障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同时,从各个方面对从事垃圾回收利用的生产、流通企业给予支持,实施企业治理,使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产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7、而这些的措施良好执行的前提是经济发展,以经济做后盾。教育投资少致教育水平低,人们的素质低。因此,政府要加强领导,统筹帷幄,把经济拉上去,经济好了,教育投入高,人们的素质上去了,还有人们收入也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更会关注生活环境了,也就会注意到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就会比较容易解决了。多宣传,多听话,多关注,我相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终会成功!

结束语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国家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城市垃圾填埋气体资源估算,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政策、技术、融资障碍分析,以及减少以至消除这些措施和促进中国城市垃圾管理体制市场化、资源化的建议等。中国处理城市垃圾《国家行动方案》的实施,对促进中国处理城市垃圾科学化、资源化方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将为中国履行国际公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地方环境和全球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也就对**市生活垃圾处理有很大作用。

4.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四

目录

页次

一、生活垃圾类别划分------------------------2

二、各类生活垃圾涉及的范围-----------------2

三、餐厨垃圾的细分--------------------------3

四、生活垃圾专业处理公司划分---------------3

五、生活垃圾的运输--------------------------3

六、生活垃圾处理方向------------------------3

七、生活垃圾的收集--------------------------6

八、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配置的供应办法--------8

九、生活垃圾过渡阶段处理办法---------------8

L类,树的落叶、清扫出来的渣土、灰尘。

三、餐厨垃圾的细分

由于餐厨垃圾产出量最大,为获得最佳处理效果,A类餐厨垃圾需要进一步细分,其细化分类为:

A1类-----残羹剩饭、过期食品与调味品、动物下水残料 A2类-----瓜果皮、菜屑、瓜子果核等 A3类-----骨头、贝壳等

四、生活垃圾专业处理公司划分

应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需要成立以下类型的生活垃圾专业处理公司:

4.1、餐厨垃圾处理公司,专业收集处理A类和L类垃圾。4.2、塑胶垃圾处理公司,专业收集处理B类垃圾。

4.3、纸木垃圾处理公司,专业收集和处理C类与D类垃圾。4.4、砖石垃圾处理公司,专业收集和处理E类垃圾。4.5、金属垃圾处理公司,专业收集和处理F类垃圾。4.6、玻璃垃圾处理公司,专业收集和处理G类垃圾。4.7、织物垃圾处理公司,专业收集和处理H类垃圾。

4.8、综合垃圾处理公司,专业收集和处理I类、J类、K类垃圾。

五、生活垃圾的运输

5.1、各类生活垃圾由各专用对口垃圾处理公司专车运输。车上根据垃圾性质分类配有对应的装运容器。

5.2、各运输专车在运输途中不得出现垃圾的跑冒滴漏现象。

5.3、垃圾运输专车应该有机械化作业能力,配备专用吊臂或机械搬运抓提装置等,以提高作业效率。

5.4、餐厨垃圾运输专车上应配有专用A2类垃圾粉碎机,以减少这种垃圾装运体积。

六、生活垃圾处理方向 6.1、餐厨垃圾的处理

6.1.1、A1类垃圾,用地沟油工业处理方法处理。然后将残余部分与A2类垃圾混合。6.1.2、A2类垃圾与A1类垃圾的残余部分,粉碎后滤除水分。然后与农田土按一定

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如啤酒瓶等,分门别类洗净后出售给相关的公司,如啤酒生产厂。

不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将它们洗净,粉碎后出售给玻璃熔炼加工企业,或者与其他材料混合,再生加工成建材制品。6.8、织物垃圾的处理 可以选择以下处理方式:

a、洗净粉碎后,出售给特种纸厂再生加工成新型特种用途纸张; b、洗净粉碎后,与石膏材料混合制成新型建材;

c、洗净粉碎后,出售给布料加工企业加工成再生布料或者布料填充材料。6.9、电子垃圾的处理

6.9.1、将电子垃圾拆解,按塑胶、金属、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等分类。塑胶件转交给塑胶垃圾处理公司。金属垃圾转交给金属垃圾处理公司。线路板、元器件可以先破碎,然后用微波处理工艺,或者湿法冶金技术处理。(见附注1)

6.9.2、加热处理会有废气产生。在废气向空中排放过程中需要用高压水蒸汽过滤,溶解废气中含有的有毒物质。6.10、有害垃圾的处理

6.10.1、对于有害垃圾中的日光灯管和节能灯,先切断灯管倒出里面的水银。然后拆解上面的玻璃、塑胶、金属件、电子元器件,然后根据这些垃圾的材质分类,将它们转交给专业相关的垃圾处理公司处理。水银出售给相关需求公司。

6.10.2、对于有害垃圾中的药品,采用高温裂解方法处理,残留物填埋。裂解中会有废气产生。在废气向空中排放过程中需要用高压水蒸汽过滤,溶解滤除废气气体中含有的有毒物质。

6.10.3、天然皮革制品废弃物,可以高温裂解炭化后做填埋处理。也可以先冷冻后进行粉碎,然后转交给餐厨垃圾处理公司,与餐厨垃圾中A2类垃圾混合处理。6.11、大件垃圾的处理

对于大件垃圾,先进行拆解,再按照垃圾分类归类分拣,然后将这些不同类别的垃圾转交给专业对口的垃圾处理公司处理。6.12、尘埃垃圾的处理

尘埃垃圾可以与A2类垃圾混合处理。

附注1:

【破碎的目的】是使废电路板中的金属尽可能和有机质解离,以提高分选效率。据悉,当破碎颗粒在0.6 mm 时,金属基本上可以达到 100%的解离。

用再生塑料生产。

7.3.5、公用型垃圾桶需要用不同的标准化颜色和清晰的文字标明分类。7.4、住宅区家庭单位的垃圾收集

7.4.1、为每个家庭都配置一个A类垃圾组合桶、一个综合分类垃圾组合桶(见7.3.1)、一个L类垃圾收集桶。

7.4.2、家庭生活垃圾在指定的公共垃圾收集点倾倒。K类大件垃圾送到指定地点或管理处指定房间。

7.4.3、小区公共垃圾收集点按公用型垃圾收集容器标准配置垃圾桶。其中,公用A类垃圾组合桶组与其他公用垃圾桶组分开距离放置,且A类垃圾桶旁边要接通自来水,配有专用冲水龙头,方便A类垃圾桶的清洗,消除异味。7.4.4、公用型垃圾桶上面应配有防雨遮棚,夜间有照明。7.4.5、住宅区产生的各类垃圾由各对口垃圾处理公司上门收走。7.5、餐馆、食堂类单位的餐厨垃圾收集

7.5.1、每个餐馆或食堂都必须备有专用的A1类垃圾桶、A2类垃圾桶、A3类垃圾桶。

7.5.2、餐馆、食堂类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由餐厨垃圾处理公司上门收走。7.6、写字楼单位的垃圾收集 方式进行。

7.6.2、写字楼产生的各类垃圾由各对口垃圾处理公司上门收走。7.7、街道、公园、广场、多层商业建筑等公共场所的垃圾收集

7.7.1、在这些场合合适的地点和层面投放公用型餐厨垃圾组合收集桶和其他公用型分类垃圾排列桶组。这些垃圾桶上有鲜明的标准颜色、清晰的文字,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入桶。

7.7.2、公用型生活垃圾桶中的垃圾由各分类对口的垃圾处理公司上门收走。7.7.3、街道两旁和公共场所的小型商业店铺都应该配有家用型生活垃圾桶组,并按照生活小区家庭单位模式收集店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在指定地点倾倒入桶。7.8、宾馆酒店客房生活垃圾的收集

7.8.1、宾馆酒店、旅社的每间客房都必须放置A1类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用桶。7.8.2、酒店服务人员将这些垃圾桶收走后,将里面的垃圾按照其分类属性规定进行分拣,然后投入到相关家用型分类垃圾桶中。再将这些垃圾分类倒入指定地点的公用型垃圾分类收集桶中。

5.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五

1 设计目标

针对偏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困难的现状,对垃圾的就地处理进行方案设计,以此作为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的补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偏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实施方案。

2 总体方案

偏远农村的生活垃圾,户收集,村处理,采用堆肥、沼气、焚烧等工艺,以就地资源化为优先原则、无害化为最终要求。

3 预处理要求

过去农村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垃圾总量不多,垃圾中可循环利用或可分解的东西居多。而现在农村的垃圾城市化了,特别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垃圾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如塑料袋和塑料薄膜;二是垃圾数量猛增和垃圾来源多极化,不仅仅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也迅速增加,还有城里的垃圾也往农村堆,农村成为垃圾的聚集地。

要进行就地资源化利用或就地无害化处理,多样化的农村垃圾必须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分拣。

(1)分拣建筑垃圾等无机垃圾填坑;

(2)分拣金属制品、玻璃制品和塑料橡胶制品集中出售以交他人回收利用;

(3)分拣废旧家电、废旧农机、电池等交相关部门处理。

分拣处理后的农村垃圾主要是有机成分,方便进行就地资源化利用。

4 堆肥工艺设计

4.1 堆肥的材料

(1)基本材料

不易分解的物质,如各种作物秸杆、纤维垃圾、杂草、落叶等。

(2)促进分解的物质

含氮较多和富含高温纤维分解细菌的物质,如人畜屎尿、腐烂垃圾、污水、蚕砂、老堆肥等。

(3)吸收性强的物质

泥炭、泥状垃圾、细泥土等,加入可以防止和减少氨的挥发,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肥效。

将各种堆积材料切成6~15 cm长,以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腐解。水生杂草由于含水过多,应稍微晾干后再进行堆积。

4.2 堆制材料配方

各种作物秸杆、杂草、纤维垃圾等基本材料每50 kg,加粪尿和腐烂垃圾10~15 kg、水5~10 kg(加水多少随原材料干湿而定)、石灰1~1.5 kg。为了加速腐熟,还可以加入适量老堆肥、深层暗沟泥和肥沃泥土,但泥土不宜过多。

4.3 堆制工艺

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运输施用方便的地方作为堆制地点。先平整夯实场地,再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深宽各15~20 cm左右,在沟中铺满秸秆,作为堆肥底部的通气沟,并在两条小沟交叉处,与地面垂直安放木棍或捆扎成束的长条状粗硬秸杆,作为堆肥上下通气的孔道。

在堆积场的通气沟上铺一层厚约20 cm的污泥、细土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然后将已处理好充分混匀的材料逐层堆积、踏实。在各层上泼撒粪尿肥和水后,再均匀的撒上少量石灰。每层需“吃饱、喝足、盖严”。所谓“吃饱”是指秸秆类的量加足,以保证堆肥质量;“喝足”就是秸秆必须被水浸透,加足水是堆肥的关键;“盖严”就是成堆后用泥土密封,起到保温保水作用。

如此层层堆积直至高达1.3~2 m为止。每层堆积的厚度,一般是0.3~0.6 m,上层宜薄,中、下层稍厚。每层加入的粪尿和水的用量,要上层多,下层少,这样才能顺流而下,上下分布均匀。堆宽和堆长,可视取材的多少和操作方便而定。堆形做成馒头形。堆好后及时用7 cm厚的稀泥、细土和旧的塑料薄膜密封,有利保温、保水、保肥。随后在四周开挖环形沟,以利排水。

堆后3~5天,堆内温度缓慢上升,7~8天后堆内温度显著上升,可达60~70℃,高温容易造成堆内水分缺乏,使微生物活动减弱,原料分解不完全。所以在堆制期间,要经常检查堆内各个部位的水份和温度的变化。检查方法:用一根长的铁棒插入堆中,停放5分钟后,拔出用手握测。手感温暖约30℃,感觉发热约40~50℃,感觉发烫约60℃以上;检查水份可观察铁棒插入部分表面的干湿状况,若成湿润状态,表示水分适量,若呈干燥状态,表示水分过少,应在堆顶打洞加水。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可达到最高温度,维持高温阶段应不少于3天。

经20~25天后进行翻堆一次,将中间与外层的交换,根据需要加适量粪尿水重新堆积,促进腐熟。重新堆积后,再过20~30天,堆肥温度下降趋近环境温度,基本无臭味外观呈褐色时表明已基本腐熟。可直接使用,或压紧盖土保存备用。

5 沼气工艺设计

5.1 沼气池原料

(1)富氮原料

人畜粪尿、腐烂垃圾、酒糟等,此类原料营养丰富,分解速度快,但含碳少。

(2)富碳原料

秸秆、纤维垃圾、干红薯藤等,这类原料分解速度慢。

(3)易分解的原料

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青草等鲜料,这类原料只要切碎加点化肥、石灰稍加堆沤即可,分解速度快,产气也快。

(4)下脚料

厨房、酒厂、屠宰场等排放的废物、污水。

5.2 配方

一座8 m3沼气池,投粪便和腐烂垃圾0.7~1 m3,秸秆和纤维垃圾300 kg、碳铵5 kg、水4 000 kg、10%~30%的接种物(即含有大量沼气发酵微生物的各种厌氧活性污泥、老沼气池中的悬浮污泥、发酵冒泡的有机废水、坑塘污泥等)。

5.3 沼气工艺

(1)秸秆处理与粪便混合

将秸秆和纤维垃圾铡成3 cm左右的段,然后与粪便或腐烂垃圾混合。粪类和秸秆类的重量比为2∶1。

(2)堆沤

以上原料混合均匀,如果人畜粪便类不够,可添加适量的碳酸氢铵等氮肥,以补充氮素。混合原料不能太干,要加足水。然后用薄膜覆盖,堆沤7天左右后用作发酵原料。

(3)投料

将预处理的原料和准备好的接种物混合在一起投入池内。入池的发酵原料不要压实,以松散为好,池内进料口下直径一米的地方不要堆沤发酵原料,以便以后进料。然后盖住活动盖和进、出料上口。

(4)加水封池

池内堆沤发酵夏天1~2天、冬天3~5天后,当发酵原料料温升高40~50℃并维持1~2天后再倒入人畜粪尿、水和接种物。以料液量占沼气池总容积的80%~85%为宜。搅拌均匀后,及时将池密封。

(5)放气试火

当沼气压力达到2 k Pa以上时,放气试火。

(6)日常管理

沼气池每隔7天左右换料一次,出多少进多少,坚持先出后进。换料后,池内料液液面不能低于进出料管口的上沿。每年大换料一次,一般安排在夏秋两季。使用过程中,为防止浮渣层和沉淀层越积越厚,还要经常搅拌。

5.4 综合利用

利用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代替煤炭、柴草做燃料,可保护植被、节约资源。同时,利用沼肥作肥料,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的用量,降低农产品中农药和化肥的残留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6 焚烧工艺设计

农村生活垃圾焚烧有两大问题:一是焚烧成本高(农村生活垃圾热值低、灰分高、渣土多,焚烧时必须掺加煤或喷油),一般每吨垃圾焚烧成本要100多元钱;二是环保难达标。其实两个难题出于同一个原因——没有做好有效的垃圾分拣。因此设计在有效分拣的前提下,采用农村古老的草木灰闷烧法。

选择荒草地,晒干主要成分为有机质的垃圾。一层秸秆一层垃圾地堆铺,成一底部直径约1.3~2 m,高约0.6~1.3 m的锥体,再用2 cm左右厚的草皮覆盖。点燃底部秸秆闷烧。烧成的灰土回田作钾肥。

7 结语

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因地制宜,灵活采用处理方法。无害的建筑垃圾的填坑要有长远规划,不要随意抛弃;金属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废旧家电等可以统一积存,定期运送或方便时捎带;采用堆肥、沼气或焚烧工艺时,要依照当地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选择。

摘要:偏远农村的生活垃圾难以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系统,本文提出偏远农村生活垃圾的堆肥、沼气、焚烧等就地处理设计方案,作为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系统的补充。

关键词:偏远农村,垃圾,就地处理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5-98.

[2]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乡村垃圾收集与无害化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56.

6.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六

【关键词】环境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1.垃圾分类收集中的环境管理

生活垃圾环境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逐步过渡到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产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费。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环境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国家环境管理、省级环境管理和城市环境管理。建议国家层面上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环境管理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名词术语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标准、垃圾分类收集的统计和评价指标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行动计划以及组织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法规、政策调研。同时要制定适宜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政策,加强对垃圾省级环境管理和城市环境管理的引导。省级层面着重垃圾分类收集技术的宏观调控和推广应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垃圾分类收集的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循环利用紧密结合。环卫保洁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设立须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资格,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企业环境管理。飞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始末站、港口、影剧院、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体育馆(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由本单位负责垃圾的清扫保洁和分类收集。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城市集贸市场,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人清扫保洁和分类收集垃圾。各种摊点,由从业者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在市区水域行驶或者停泊的各类船舶上的垃圾、粪便,由船上负责人依照规定处理。医院、疗养院、屠宰场、生物制品厂产生的废弃物,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理。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必须选定适宜的地点或场所配套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容器、设施和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企业清扫和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按规定和约定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委托分类收集垃圾,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合同副本须报主管部门备案。带有液体的垃圾,产生单位应密封投放,分类收集单位应密封清运,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公众参与管理。城市居民、单位必须按照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并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

2.垃圾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

2.1填埋

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易填埋,忽视了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填埋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严重。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2.2堆肥

食物垃圾约占生活总量的 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等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其它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堆肥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发酵不成熟堆肥效果不理想。堆肥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爆炸。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易通风。

2.3焚烧

焚烧的成本很大,在我国应有并不普遍。焚烧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垃圾焚烧场的建立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3.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环境管理原则

3.1与源头控制、产生控制相结合

盲目追求对垃圾良好环境管理的一蹴而就,既不可能也不可行,但我们可以借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和分类收集试点的契机,对有经济和能力条件的城市尝试对垃圾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垃圾分类处理和集中处理是一种末端控制措施,应该和源头控制和产生控制相结合。

3.2与收费管理等经济刺激手段相结合

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相关政策来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并整合平衡各方的利益。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在投资、税收、征地、就业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要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实行企业化改制,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开放服务市场,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参与运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制定鼓励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再利用的政策,通过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激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带动减量化、资源化,并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为保护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制定与之相应的合理稳定的废品回收价格和奖惩制度,保证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品回收的持续发展。建立危险废物单独收集和处理系统。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农药容器和废油等。

3.3与行政处罚相结合

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具有不经济性,单位和个人一般不会主动承担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义务。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强化环境管理,严厉处罚不执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对于居民生活垃圾,通过实行居民分类收集付出成本2倍~3倍的罚款并责令其限期分类收集或代履行收取相应费用的方式,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对于工业区、街道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场所设置单位或主管部门必须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任何人投掷垃圾必须投入且必须按分类标准或方法将垃圾投入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处以罚款,对违反规定的个人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

3.4提高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垃圾的环境行政管理要与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管理结合,以形成结构互补、功能配套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环境管理体系。市人民政府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办法,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具体实施,大类粗分,厨余垃圾就地绿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应实行面向社会、公开发包、平等竞争、有偿服务的原则,鼓励单位或个人举办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的专业化服务企业。

7.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七

通俗的讲,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收集,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二、生活垃圾为什么要分类

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而垃圾处理科学化的前提条件是垃圾必须分类收集,使农村生活垃圾变废为宝,采取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等方式、降低成本、减少土地消耗逐步达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重要环节。

1、充分回收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质,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有可减少垃圾处置量,他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减少环境污染。随意堆放和简单填埋,会污染地下水源和空气,还有孳生大量蚊蝇和细菌,传染疾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3、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实现减少处理量和处理费用的目的。

四、生活垃圾分几类:

生活垃圾可分为四类: 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再利用的生活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二)易腐垃圾:是指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果蔬垃圾、园林垃圾等有机垃圾。主要包括:过期食品、相关单位食堂、宾馆、饭店、餐饮网点等产生的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和其他果蔬垃圾,枯枝落叶和修剪产生的园林垃圾等。

(三)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四)其他垃圾:是指除上述三类范围外的其他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无法再生利用的纸张、玻璃、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一次性餐具以及烟头、灰土等。

五. 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颜色标识:

(一) 可回收垃圾:采用宝蓝色

(二) 易腐垃圾:采用绿色

(三) 有害垃圾:采用红色

8.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八

由于中国垃圾产量巨大, 将面临着围城的困境, 混合处理的危害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新的解决方案, 现在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垃圾分类收集的方法, 垃圾分类回收已经成为中国必然要选择的道路。

1 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目前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露天堆放等。这些生活垃圾释放各种有害物质, 污染土壤、水质、大气等, 已使垃圾污染已成为严峻的世界环境问题之一。垃圾不分类回收必然难以使它资源化、无害化。

从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 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 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 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 就连那种被成为微型杀手的废电池也是可以被化害为利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时代, 循环经济要求将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逐步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循环经济模式。21世纪中后期, 再生资源将成为我们资源需求的主要来源。如果产品在成为垃圾后能够作为再生资源回到新的产品生产过程中, 垃圾分类就是最好最快的途径。

2 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及分析

居民认知程度不够, 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在中国, 据调查有近七成的居民平日扔垃圾时没有分类扔放的意识和想法, 居民对于垃圾桶分类标识关注度较低, 往分类垃圾桶内扔垃圾很少注意扔得对不对, 仅仅是为了方便, 甚至部分人认为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就就已经可以了。

在外国, 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而且, 不同的垃圾箱收集不同垃圾, 垃圾箱上详细说明了垃圾如何分类, 小学课程也有资源循环等相关课程。不仅对于学生, 对于居民也有相应的环境教育措施。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定期给居民授课, 内容就是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知识。

国内垃圾分类回收起步较晚, 立法缺乏可操作性

在美国和日本, 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产业, 各色各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 垃圾分类观念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同时政府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进行长期性的监管, 并提供各类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设施, 使垃圾分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垃圾分类回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形成了必然的趋势。

日本在1970年开始就相继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及《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日本以环境立国发展经济的理念, 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而在中国, 目前的立法相对简单, 而且皆为原则性的描述, 缺乏可操作性, 根本无法用于规范指导国内城市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体系不完善, 分类标准不统一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城市实现垃圾资源化的前提。为了促进垃圾的分类回收, 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垃圾分类国家标准, 并逐步逐条细化。而目前, 垃圾分类标准各地不尽相同, 单就目前各种垃圾桶的颜色标识很多城市都不一样, 如石家庄市的可回收垃圾箱、餐厨垃圾箱、其他垃圾箱、有害垃圾箱的颜色标识分别为: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在苏州市的可回收垃圾箱、有害垃圾箱、其他垃圾箱的颜色标识分别为绿色、黄色、蓝色;而在太原市, 曾同时出现“可回收物” (红色) 和“其他垃圾” (蓝色) 组合、“可回收垃圾” (绿色) 和“不可回收垃圾” (红色) 组合、“可回收物” (灰色) 和“其他垃圾” (灰色) 的三种组合。

我国曾于2003年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把可回收类垃圾容器为蓝色, 把有害类垃圾容器为红色, 把其他类垃圾容器为灰色, 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志。但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垃圾的种类越来越多, 这就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种类统一进行分类细化, 统一颜色标识;以便将来从全局的立场对全民进行垃圾分类方面的普及宣传, 为垃圾分类回收处置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改变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国内各大媒体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 和各级学校教育资源大力进行垃圾源头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 让所有人都能认识到生活垃圾不能正确分类回收所带来的危害, 使居民真正意识到垃圾分类回收的迫切性, 并鼓励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另外, 应建立环境博物馆、环境保护体验馆等等之类的环保教育性设施, 从多方面普及环保知识, 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甚至渗透到每个民众的血液中, 让它成为一种民族素质和道德标准;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奠定基础。

制定科学、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 是垃圾回收的前提条件。只有科学分类, 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处置的无害化。如通过科学分类后, 可以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发酵处理, 把有机垃圾制成农田用肥和绿化用肥, 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 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置。这样既能使它变废为宝, 又能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看, 科学分类, 就能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 方便面碗5—7亿个, 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500吨废纸, 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4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 可少采20吨铝矿。

3.3 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带动企业参与

政府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方面应该起到主管的作用, 甚至应该为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来买单,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并以自身的行为带动企业, 以鼓励和惩罚并举的方式, 使企业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中来。

作为一个生产企业, 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的原则, 本来就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主动投资用于开发研究创新技术, 回收处理自己生产的经使用后的产品, 使垃圾能被无害地焚烧或被有效地转化成资源。对此, 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技术研发资金以支持垃圾循环利用及环境保护。

国家应加大企业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力度, 鼓励企业从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进行全过程管理, 加大对自身产品从有用变为废品后的即时回收工作, 一方面可以收回原料, 拆解利用, 节约成本, 促进企业资源循环生产能力, 另一方就可以大大减少因为被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3.4 逐步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法律体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法律体系, 才有有效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为, 保证城市生活垃圾按照要求合理分类、合理回收、有效处置, 以法律法规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铺平了道路。

4 结语

只要宣传到位、政府主导、立法规范、全员参与, 就能真正唤起国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迫切性, 积极开发研究科学高效的垃圾分类回收新方法、新工艺, 并用立法的程序来限制甚至惩处那些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就一定能达到垃圾分类回收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的城市处处青山碧水, 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 本文阐明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阐述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措施

参考文献

[1]唐鸿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2]李利亚《“废物”的报复:垃圾的泛滥与利用》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

[3]鲍强中国城市垃圾出路问题亟待解决环境保护1995

[4]牛福生, 徐晓军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综合治理探讨云南环境科学2000

[5]胡一蓉从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看我姑城市垃圾处理发展方向天津科技2011

9.垃圾分类处理 篇九

一、引言

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目前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主要方式仍是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这必然要带来垃圾污染、资源浪费和垃圾处理场地紧张等问题。垃圾分类回收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出路。其中,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已有多年,而且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中国城市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可以参考这两个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最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废品的回收利用,以提高垃圾的资源化水平。彭述刚(1999.4)指出要改善我国城市卫生情况:1.必须做到促进公众的广泛参与;2.通过经济手段规范公众行为;3.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处理以减少垃圾存量。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厦门、杭州、桂林8个城市,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其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

发达国家从1970年代开始,就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孟帮燕、唐龙(2010.11)提到日本以立法为基础的垃圾分选模式,一是构筑严密的垃圾回收组织体系,确保完成该项工作的人手;二是制定具体的垃圾回收细分目录;德国采取市场化的垃圾分选运作模式,积极推行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在垃圾处理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也充分调动企业的力量,市场机制在垃圾的分类处理中得到充分运用。此外,周宏、涂晓玲(2007.4)也提到日本强调立法,通过法律明确列出需要处理的垃圾种类,并明文规定垃圾处理主体和处理方式等问题;德国侧重于发挥行业协会在垃圾处理中的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力量来推进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王燕、施维蓉(2009.2)提出1.完善的法律法规,2.构建管理体系,3.对垃圾控制源头,分类回收和处理,4.垃圾处理等级,5.环保儿童教育。本课题试图借鉴德、日两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经验和政策,并结合中国国情,寻找一套适合中国的垃圾回收处理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要寻找一套适合中国的垃圾回收处理的方法,首先,要了解影响城市居民对

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认识的因素。如刘海燕、韦新东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到,居民对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的认识,主要与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居住楼层有关。苟剑锋等(2004.12)的问卷研究中提到实行垃圾处理的收费可以促进垃圾合理回收和利用。如美国采用对容器征收押金的瓶子票据,来促成人们养成重复使用的习惯。而日本强调立法,通过法律明确列出需要处理的垃圾种类,并明文规定垃圾处理主体和处理方式等问题。王燕等(2009.2)提到德国生活垃圾处理走在世界前列,是与其较高的国民素质及全方位的环保宣传教育紧密相关。田忆凯等也提到在日本从小就重视对儿童的环保教育。所以毫无疑问提高国民素质,经行环保宣传是提高环境水平的重要手段。此外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经过提炼后,用于中国是很有必要的。

结合上述理论依据,设计问卷。城市居民小区上门经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杭州市区的居民小区,根据小区居民结构的不同分为三类:一类为小区居民为本地杭州户籍为主的住宅小区;二类为小区居民非本地户口为主的住宅小区;三类为单身公寓为主的住宅小区。这些小区住户由于生活习惯、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的不同对所反应的问题也不会相同。此外,杭州曾被评为全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杭州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在杭州经行试点,与其他城市相比更能被城市居民接受。

四、参考文献

[1] 彭述刚(1999.4)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的国外经验及启示

[2] 孟帮燕、唐龙(2010.11)日本、德国的垃圾分选模式及其启示

[3] 周宏、涂晓玲(2007.4)日本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理

[4] 王燕、施维蓉(2009.2)德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现状及启示

[5] 苟剑锋、曾正中、张明泉、赵转军(2004.12)兰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居民认知度调查分析

10.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书 篇十

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行了十几年,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现在人们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已有较深的认识,也不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和热情,但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良好习惯,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它要求人们改变旧的丢垃圾习惯,培养环保的垃圾排放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市民垃圾分类知识不足。很多市民搞不清楚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就连一些保洁、清运人员也是概念不清。

垃圾分类处于无人管、无人问、无人为的“三无”状态。街面安装的固定垃圾箱虽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其他垃圾桶里边更是多种垃圾混杂。

下面笔者对下一步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提几点建议:

第一,确立合适的垃圾分类方式。要依“法”办事必须先要有“法”可依,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如有的地方将垃圾简化为餐厨与生活垃圾两类,方便居民投放,或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并在垃圾桶上明确标记。确立合适的垃圾分类方式,既不会让市民觉得过于繁琐产生抵触情绪,又要便于掌握和实际操作。

第二,加强引导和宣传力度。既要增强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又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特别是要做好垃圾清洁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免出现分类后又被混装的情况。通过发放公益宣传材料、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尤其需要对垃圾分类的意义进行宣传,让市民们都自觉投入到其中。把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如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既有利于集中的宣传教育,更能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每一个家庭提高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减排的初衷。还可结合其他工作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杭州在东平巷社区以家庭为主要宣传阵地,把垃圾分类工作和推进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志愿者的力量,采用垃圾投放“实名制”等方法,通过深入细致的指导、监督、激励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重点监管学校、机关、餐饮业、工业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投放落实情况。学校、机关等单位应该起到带头作用,餐饮业产生的食品厨余垃圾在所有垃圾中占很大的一部分,食品垃圾不仅量多,更重要的是含水量大、易腐烂发臭和传播病菌,将厨余垃圾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并单独进行处理,对垃圾分类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工业企业产生的垃圾大多有毒有害,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单独收集、运输和处置。

第四,合理配置收集运输处置设施。要做到布局合理,日常垃圾方便扔到垃圾箱,其他一些专门的收集点要方便到达,否则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很难让人专门去寻找。同时还要增加分类收运车辆,建设针对各类不同性质的垃圾处理终端,确保经分类后的垃圾有序合理地运输处置。

第五,扶持垃圾分类处理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更是不断增长的可再生资源。我国目前垃圾量正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垃圾处理业作为新兴的产业,风险小、收益稳定,前景是非常诱人的。政府鼓励企业加入到垃圾分类行业中来,参与垃圾直运、垃圾处理整个流程,由相应的垃圾处理企业去收集、运输、处理各种分类好的垃圾,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市场化运作,既可以减少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又能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而政府只需要做好服务监督工作,一方面通过减税等手段鼓励、扶持相关企业,另一方面要做好监管工作,防止企业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11.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十一

1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奖惩机制现状

1.1 经济激励惩罚机制

1.1.1 政府财力投入

一是大范围投资基础设施。北京市自2010年~2012年底推行的2 400个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居住小区, 不完全统计共投入垃圾分类系统建设资金约6亿元 (其中市财政资金近2亿元) , 涉及16个区县、近200万户, 向居民家庭发放户用垃圾分类桶200余万套, 建设了4万余个垃圾分类投放站, 配置各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车辆780余辆, 建设改造完成密闭式垃圾分类清洁站750余座。初步实现了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各环节的相互衔接。二是提供补助资金。市级财政对区属生化处理设施提供45元/吨的运行补助费用、区财政对垃圾分类指导员按每人每月600元基准补贴。三是购买服务。如房山区、大兴区等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 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 顺义区通过企业承包方式建立宣传培训队伍, 朝阳区、海淀区等则通过政府采购引入监督管理队伍等。

1.1.2 对实施垃圾分类的居民的奖励

各区县对垃圾分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东城、西城、石景山等区自发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奖励模式试点, 初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东城区从2012年9月开始在绿景苑、绿景馨苑等小区试点厨余垃圾积分奖励收集模式, 每户居民可免费领取一张卡, 居民投放质量合格的厨余垃圾, 每天每张卡最多可积2分, 其中厨余垃圾1分, 可回收物1分, 定期将居民卡里的积分换成日常生活所需的肥皂、洗衣粉等物品或超市购物券等。

1.1.3 垃圾收费制度

北京市自1999年开始采用按户定额收费的模式征收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费用, 本市居民每户每月3元, 办理暂住证的外地来京人员每人每月2元。该费用并不含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企业收取的生活垃圾清运费和街巷清扫保洁费[2]。

1.1.4 处罚机制

北京市对于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收集运输处理垃圾的单位个人等如有违反有关垃圾分类规定的, 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的, 对其处以不同程度的罚款。如收集、运输生活垃圾的运输单位如果出现将垃圾运输至不符合规定的转运、处理设施, 混装混运, 随意倾倒、丢弃、遗撒、堆放等行为的, 可处以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经营许可证。

1.2 存在的问题

1.2.1 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

政府对硬件设施设备、指导员等的资金投入, 保证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有效衔接, 但缺乏与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效果的关联性, 资金使用效果偏低。前期资金投入很多用于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袋及建设硬件设施设备, 虽取得一定宣传效果, 但实际分类参与率、正确投放率并不显著, 而后续的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经费, 部分区县并未将其纳入常态化的年度预算, 导致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能力不足等。财政拨款使用与垃圾分类工作效果不挂钩, 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建设轻运行现象。同时,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程, 重点在于日常运行效果的保障, 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 而资金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政补贴, 随着试点小区的不断扩大, 长期来看终有不堪重负之日。

1.2.2 缺乏垃圾分类的主动性

对居民的奖励措施并不能突破性改变垃圾分类现状, 实施不当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据统计, 东城区经过一年多的积分奖励试点, 平均约30%的小区住户参与垃圾分类, 且大多数为中老年人, 上班族参与率低。居民本身在垃圾分类的行为中会体现一种被动性, 即使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 也会因为“追求便利性”、“别人不分类”、“我们分类, 你们混运”等原因而造成意识与行动背离。并且居民认为政府应当完全承担垃圾分类减量的责任, 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过重, 自己则置身事外。还有人存在垃圾分类就应该由二次分拣员、物业保洁等负责, 无需自己配合的心理[3,4]。在这样的心理下, 仅靠奖励措施或许会让居民的被动性、依赖性更重, 造成投入与效果不成正比。

1.2.3 监管、处罚机制缺失

按户定额征收垃圾处理费用的方式, 无法与垃圾分类原则挂钩。虽然无需监督管理, 收费操作简单, 但居民投放垃圾数量、分类效果等与征收的费用基本无关, 无法体现按量按质付费的原则, 对居民源头分类、源头减量等缺乏激励作用。

处罚机制实施困难, 且面向居民源头投放环节的处罚规定缺失。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 涉及垃圾分类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的全过程, 在监管方面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 检查考评的执行者实施时面临着管理对象众多、分散以及监管成本高等难题, 而且发现违规并没有执法处罚权限, 只能采证、记录、通报、反馈。区县接到反馈后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联系进行执法处罚, 造成时效性缺失, 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甚至违规者有足够的时间弄虚作假, 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除此之外, 处罚对象基本都是企事业单位, 个人主要是基层工作人员, 造成基层人员因无相应激励而动力不足。缺失的居民监管处罚, 造成居民无源头分类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

1.2.4 缺少对环保企业的扶持政策

对产品生产商的追责缺失, 对环保企业单位的扶植奖励不足。首先, 北京市垃圾收运责任完全落到政府与市民的身上, 产品生产商不承担相应责任, 在产品设计上缺乏“为减量回收而设计”, 而消费者也相应的不会有绿色消费的意识。其次, 垃圾分类相关产业是公益性环保性产业, 投入高、运行成本高, 经济效益低, 需要政府政策、资金等的大力扶持, 否则无法吸引企业投入进来。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来说, 产业链条相对脆弱, 低价值资源回收利益低, 例如纸张、金属的回收利润较大, 回收率较高, 而废旧织物利润较小, 则无人问津, 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在市场竞争中, 再生资源产业通常处于劣势, 和原生资源相比, 在价格和品质上不具有竞争力。如果缺乏政府政策、资金等的支撑, 市场化、产业化便是空谈, 垃圾分类的巨大负担会由政府独自承担。

2 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奖惩机制

2.1 我国台湾的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

1997年, 台北市出台了“垃圾不落地”政策, 施行定时定点回收垃圾, 取消垃圾桶。政府通过宣传鼓励居民垃圾分类, 但由于是自愿性垃圾分类, 参与率较低, 垃圾减量分类效果非常有限。故而2000年开始采取强制措施规定必须分开一般垃圾和可收回物, 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分出的可回收物由资源垃圾回收车定时定点免费清运, 一般垃圾装入指定购买的垃圾袋清运, 清运人员对不使用专用垃圾袋的垃圾有拒收权。为了落实“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 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由专人抽查居民投放的垃圾是否按规定分类, 如违规可罚款1 200元到6 000元新台币;重罚偷扔垃圾行为, 同时对举报此行为者给予两成罚款的奖励;处罚伪造、使用伪袋的行为, 处罚使用伪袋者新台币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处罚贩售伪袋者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并处新台币1 000万元以下罚金, 处罚制造伪袋者两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并处新台币1 000万元以下罚金等处罚措施[2,5]。

2.2 德国的奖惩机制

2.2.1 垃圾收费制度

垃圾处理费的征收一是面向城市居民, 二是面向生产商。面向居民收费, 各个城市并不一致, 大部分是以垃圾处理税或固定费率收取的按户收费制, 还有的是计量收费, 即按照垃圾种类、垃圾投掷量来收费。对生产商的收费遵循“生产者责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要求生产商对其生产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有效约束了生产商使用过多的原材料。通过收费方式, 德国强制居民和生产商增加了对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投入, 增加了垃圾处理资金的筹集渠道, 推动了垃圾分类的减量和资源化。

2.2.2 处罚制度

德国在垃圾分类上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 如收集时发现垃圾桶内垃圾分类有不合格现象, 首先是发警告信, 如在规定时间内未整改, 则发罚款单, 如继续固执不整改, 清运公司会撤走原有垃圾桶而换成垃圾收取费用更高的垃圾桶, 相比之前容量更大、规格更高。增加的费用分摊到各户家庭的垃圾处理费中, 因此住户利益便因一个害群之马而受到影响, 居民及管理员便会找出此人, 轻则通报所有住户, 重则要求违规者搬离住所。

2.2.3 政府主导私营行业参与制度

德国政府较早意识到垃圾的收运处理投资巨大, 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是全民事业, 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来解决, 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才能有效发展。德国政府承担整个生活垃圾管理职责, 并掌握绝大部分的垃圾管理权力, 并通过多种形式成为不少垃圾回收处理公司的股东 (如双向回收系统公司) , 充分结合公益性和市场性, 有效提高运营绩效[6,7]。

2.3 日本的奖惩机制

2.3.1 激励机制

日本政府对于垃圾分类与减量方面的激励机制是很全面的, 涉及到了分类的各个环节, 对于废品回收者、分拣者, 政府给予其信用贷款, 鼓励其可持续或产业化发展、经营的优化升级;对于收运作业单位、资源化回收再利用企业、垃圾焚烧厂等环保企业, 政府采用税收减免等方式, 鼓励环境友好生产行为、技术及新能源的利用, 促进其发展。

2.3.2 收费制度

日本垃圾分类收费制度在不同城市, 标准并不完全一致, 以效果较好的城市来看, 为便于环境管理和资源回收, 有害垃圾和资源垃圾的收运是免费的, 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则要按垃圾体积付费, 每100升付300日元。付费方式也是“随袋征收”, 即居民需购买包含垃圾收集和处置费用的专门垃圾袋。这种垃圾袋分为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两种, 不同种类不同容量的垃圾袋价格不同。另外, 投弃粗大垃圾时, 居民要付费购买粗大垃圾处理券, 废弃家电则要付再循环费和收集搬运费等。如投弃一台旧电视机要支付500日元, 收费标准定期发给每个家庭, 顺便起到宣传引导作用。

2.3.3 处罚制度

日本多个城市采用给每户居民发放垃圾分类的月历、年历、手册的方法, 宣传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这种月历、年历的日期上标有代表每天可以扔何种垃圾的不同颜色, 同时配有各种漫画图片轻松指示居民何为可收回物、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而居民需要预先在家里做好分类, 并做好相应的预处理, 如空牛奶盒需洗净晾干, 按照纸盒上的指示展开, 用绳子捆好和废书籍报纸放在一起。分类后的垃圾需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投放, 回收公司收集当时及回收后发现有分类违规的, 通过回溯找到投放居民, 按照规定进行不同程度罚款, 甚至追究其民事责任。同时, 日本还有由志愿者组成的监察队, 他们的工作是搜索违法垃圾袋, 一旦发现分类不正确或投放错的垃圾, 会将此垃圾送回户主, 并进行批评教育、公示警告等[8]。

2.4 美国的奖励机制

2.4.1 对垃圾分类者的奖励

美国不同的州采用的奖励形式不尽相同, 有发放居民代金券、实物等的奖励方式, 以直接激励居民源头减量、源头分类。美国大部分州采用的是押金返还制度, 如对铅酸电池等有毒有害物质, 消费者在购买新电池的7~30 d内均可以向零售商出示旧电池的销售收据, 每个旧电池可抵5到10美元, 购买新电池时可获得此折扣。

2.4.2 对收运、处理、处置企业的奖励

美国的垃圾收运、处理、处置系统是一种市场化运作模式, 具体形式大多是从生活垃圾收运到最终加工处理的一体化运营企业, 包括了收集、回收、运输、加工与处理单元模块, 并拥有包括居民和商业单位在内的大批客户群。公司收益一部分是垃圾收运服务对象所缴纳的收运费, 另一个部分是垃圾处理后产品的销售所得。而政府对此类企业普遍采用了税收减免、给予补助金、提供循环利用信贷等奖励措施, 以减轻政府肩上的巨大财政负担, 同时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了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促进了环保行业的发展壮大[9]。

3 对北京市的借鉴与启示

3.1 建立与垃圾分类效果挂钩的财政政策

北京市政府对垃圾分类的财政投入巨大, 但效果欠佳。为提高政府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 需考虑到对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各环节的激励作用, 建立与垃圾分类效果挂钩的财政拨款政策。一是调整建设费用补助为日常运行费用补助, 不再大范围发放垃圾桶、袋, 充分考虑综合平衡各区县工作任务量差异性和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评情况, 分出垃圾质高量多、日常运行管理总体投入与水平越高的区县获得补贴越多。二是补助资金专项用于补贴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环节, 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建立市对区, 区对街道对居委会对居民, 区对环卫作业单位对物业对居民, 区对中转站对压缩站等的层级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深化考评力度, 完善考核机制, 调动各环节管理部门、责任人以及居民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垃圾处理价格杠杆调控制度, 终端倒逼分类效果。如提高混合垃圾、降低分类垃圾进入终端的基准费用, 提高财政对分类垃圾的补助标准, 降低对混合垃圾的补助标准等, 运用价格杠杆倒逼各区县采取措施, 朝着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垃圾资源利用方向转变。

3.2 引入经济手段调整垃圾收费机制

推进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且投入巨大的工程, 单方面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我国台湾及日本、德国等施行的垃圾收费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有效借鉴。收费制度提高了居民投放成本, 一定程度补足政府投入, 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居民垃圾产生和分类行为, 刺激居民按照分类原则源头分类, 如严格按要求分类的厨余垃圾免费收运, 对其他垃圾、不分类垃圾实行随袋或计量收费制度, 通过少产生少缴费、按类分少缴费的方式引导居民减量分类。收取的费用要纳入地方财政, 实施集中管理和专款专用, 在不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情况下为城市垃圾体制改革提供资金支持。执行到条件成熟时, 对于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可进行相应处罚, 如拒收不分类垃圾、提高不分类居民垃圾费用、社区公示未参与分类居民等。同时, 可制定合理的奖励办法, 如积分奖励、交费返还、优秀称号、社区公开表扬等物质与精神奖励, 进一步促进居民的参与主动性。

3.3 规定生产企业责任, 建立环保企业扶植政策

德国、美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中均体现了“谁污染, 谁治理”的原则, 产品生产商承担相应责任, 设计上遵守资源减量化标准, 一方面减轻了政府收运垃圾的负担, 另一方面在源头对垃圾实现了减量化。因此, 北京市应借鉴此经验, 规定垃圾产生企业的相关责任, 源头上做到垃圾减量, 鼓励居民购买绿色循环产品, 进一步提高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意识行为。

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 扶植垃圾分类相关企业, 改变管理体制上政企合一的僵化格局, 采取入股、兼并、合资等多种形式, 形成垃圾分类处理产业化,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能够有效降低政府财政负担。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垃圾的回收利用、垃圾的资源化、垃圾的清运处置等工作, 拓宽投资渠道和实现投资多元化, 强化和优化政府和企业的权责利益, 促使垃圾分类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垃圾分类相关企业, 包括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处置等, 利润率相对其它行业偏低, 政府应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吸引企业, 应当给予从事垃圾分类、运输、回收资源化再利用、垃圾处理等企业的投资和产业活动实施免税政策, 提供贷款优惠政策, 提高企业生存能力。政府可对运营良好, 达到一定规模的垃圾分类相关企业, 如废品回收业、再生资源企业、终端处置企业等等, 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变政府投资行为为补助鼓励行为, 促进市场化发展。政府可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合作、政府合股等形式,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城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与经营。政府还应鼓励再生产品的研发、推广和使用, 如政府采购优先考虑再生产品, 宣传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购买绿色循环产品;政策、资金上支持再生产品研发机构和再生产品投资建设企业等。

3.4 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法规, 贯彻落实监管执法

垃圾分类实施成功的地区与国家, 基本都明确通过地方立法强调从居民到政府各级责任主体的权利、责任与利益, 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办法。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保证管理办法的层层落实, 通过奖惩分明、有效的正负激励以及严格的执法, 推动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因此, 北京需在现有政策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在监督执法方面形成一条从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分别储运、科学处置、协助保障、严格监管、执法处罚的运作链, 营造全体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例如通过政策法规, 在小区层面明确居民、保洁员、居委会、物业的权利和责任, 在收集作业层面明确作业单位、人员、指导员等的权责等等, 进一步细化权责。

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办法, 深化执法处罚力度。从日本经验来看, 处罚制度明确立法, 监管者有居民本身、回收公司、政府部门和志愿者监察队等全方位参与。因此北京可以借鉴此经验, 在日常运行政府监督检查基础上, 增加公众投诉、志愿者监督、收集作业人员追责等全民监管的模式, 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监督。将居民源头不分类、投放错误、收集单位或物业混装混运等处罚规定明确立法, 警告信、督办单由承担日常运行、日常监管工作的北京市垃圾渣土处出示, 涉及罚款行为的可联同城管部门进行。完善立法, 深化执法, 必将使全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肖献法.北京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政策回顾[J].商用汽车, 2011, (2) :21-22.

[2] 谭文柱.城市生活垃圾困境与制度创新——以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7) :95-101.

[3] 瞿利建, 高靖, 瞿志凯.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作业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3, 31 (10) :28-31.

[4] 王靖楠.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2.

[5] 卞雯雯, 王婷, 丁燕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台湾地区为借鉴对象[J].改革与开放, 2012, (14) :89-90.

[6] 廖如珺, 黄建忠, 杨丹蓉.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2, 27 (1) :30-34.

[7] 陈玉婵.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法律制度的完善[D].广州:暨南大学, 2010.

[8] 窦林娟, 孙巧慧, 常娜.日本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5 (4) :83-85.

12.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方案 篇十二

一、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实施生活垃圾分类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力争__年底前厅机关各处室生活垃圾分类达到全覆盖。

二、主要措施

1.日常教育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主题宣传,定期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厅机关人员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测试,做到人人知晓分类。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机关日常管理之中,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人人参与践行。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节约型机关、文明机关创建目标,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绿色生活方式。

2.完善分类设施。根据厅机关实际,因地制宜地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与暂存空间。每个办公室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在楼梯间、楼层廊道设置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按便捷、安全的原则,集中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在食堂与就餐区域设置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在开水间设置收集茶叶渣、瓜果皮的收集容器。厅机关设置垃圾集中存放区域,集中存放区域配置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相配套的240升或120升标准容器。

3.实施分类投放。厅机关工作人员应按分类目录要求,以及具体规定,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对应的收集容器。鼓励对可回收物中的废纸、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等进一步进行细分。

4.实施分类收运。可回收物由厅机关服务中心统一回收,并做好品种与数量记录;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委托辖区城管环卫部门统一组织收运。

5.倡导绿色办公。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全面实施纸张双面打印,提倡重复使用,推行可更换笔芯的中性笔,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号召,实施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产生。

6.突出源头治理。积极探索实施物业服务+分类服务的模式,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做好废快递包装物、废饮料包装、废玻璃、废塑料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工作。鼓励引入生化处理机,对餐厨垃圾实施就地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量。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有序开展。成立厅机关垃圾分类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副组长由办公室主任、计财处处长担任,成员由厅机关各处室负责人担任,负责落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责任,机关服务中心明确管理、监督和宣传人员和职责,负责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监督和宣传及回收处置工作。

2.加强考核评估。将厅机关落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情况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加强日常督导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处室及个人要予以通报,确保将工作责任压紧压实。

13.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十三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术语

垃圾二分类: 指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其它垃圾。

垃圾三分类:指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

垃圾四分类:指垃圾分为玻璃、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

二、分类区域

三亚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除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单独投放至小区指定地点、分流处置外,其它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处理;城市化区域居住区生活垃圾实行四分类收集处理;政府机关、学校、酒店、宾馆、商场、超市、企事业单位等实行生活垃圾三分类收集处理;景观道路、主要旅游景点、主要窗口等公共场所实施生活垃圾二分类收集处理。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形成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过程畅通、有序的物流系统,实现全程管理,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主要任务

(一)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

在进一步完善本市的生活垃圾专项分类系统(大分流系统,包括装修垃圾、餐厨垃圾、大件垃圾、一次性塑料饭盒等)的基础上,依据贯彻生活垃圾“三化”(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兼顾末端处置、号召全社会参与、方便市民投放等原则,确定本市居住区、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类方式,全市垃圾分类实现“双统一”(即:标准统一、标识统一)。

(二)努力打造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系统

努力打造全程分类系统,做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建立合理高效的分类物流系统。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规范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的配置和相关服务。各类垃圾的物流安排如下:

1、医疗垃圾由市卫生部门收集处理。

2、有害垃圾由各区环卫作业单位定期收集,达一定量后,由专业单位负责集中回收、分拣,定点无害化处置,经费由市财政拨款解决。

3、玻璃由各区环卫作业单位定期收集,运至集中收集点或生产企业,实现资源化利用。

4、可回收物由居民直接投售至废品回收系统,或投放到可回收物容器,由垃圾厢房保洁人员进行分类,可资源利用的纳入废品回收系统,不可利用的纳入其它类别垃圾。

5、其它垃圾由各区环卫作业单位负责收运,日产日清,进入生活垃圾处置系统。

各区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必须按要求配置颜色、标识统一的分类容器,必须配置有害垃圾、玻璃专项分类收运车辆,各类垃圾收运车必须严格对应不同分类垃圾桶清运垃圾,并根据需要设置分类垃圾的中转设施,实现生活垃圾全程分类。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作,必须建立专业部门、社会机构、市民共同参与的评估机制,形成评估体系,对生活垃圾分类实际推进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考核评估体系要分层级、分区域,评估指标要涵盖分类容器的设置、分类物流的组织、分类数据的统计、社会宣传的组织、市民知晓程度等方面,采取专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定期对各区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进行科学考评,将设施的配置率、市民的知晓率等市民评价指标纳入市容环境卫生社会评估体系。

(四)努力营造社会互动氛围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工程,通过市、区联手和志愿者活动,搭建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互动平台。充分借助媒体宣传阵地、主题活动宣传阵地、教育教学宣传阵地、总体策划宣传方案等,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公众参与氛围,重点让广大市民知晓为什么分类、分几类、怎样分类,并分阶段、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垃圾减量重要性、垃圾分类必要性、资源回收利用等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做到报纸有文字、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月度、季度、年度有一定的上报、上镜率。

2、结合各类创建活动形成阶段性宣传高潮。策划开展市民喜闻乐见、并能参与互动的各类主题活动。

3、充分调动各相关单位的资源优势。市教肓局、团市委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首先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到对学生的日常课外教育教学中;其次将垃圾分类工作内容纳入到暑假大学生实践活动中;三是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志愿者服务内容,形成以团员和青年志愿者为核心,以物业人员、居委会干部、居民为主力,由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常态工作的志愿服务格局。

4、设计制作发放一批宣传载体。一是分别针对居民、学生、办公人员等不同人群设计和制作一批多功能性的宣传品及宣传手册,发放到街道、社区、每户、每人;二是向部分机关赠送分类垃圾箱(桶)。

5、组织开展示范居住区和百佳社区、单位的评选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法规保障

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三亚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紧密结合,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号召全社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河东、河西区管委会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主体;环卫管理部门明确分类标准,配置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设备设施,组织全程分类物流;房产管理部门要根据分类工作要求,把容器配置、垃圾厢房管理等内容纳入物业管理制度和具体考评工作中;商务部门牵头拓展、规范废品回收网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的评比之中。

(二)组织保障

借助市、区、社区环境卫生综合建设和管理平台,将垃圾分类工作分解落实到市发改委、商务、文明委、房产、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卫、行政执法、财政、环保等部门,形成积极协调、信息互通、相互支持的格局。市园林环卫局组织协调河东环卫局、河西环卫局等市相关部门做好全市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各区环卫管理部门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主体,必须建立相应的日常推进机构。河东、河西区社区环卫管理部门应联手物业等部门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做好分类容器配置、规范作业、分类统计、社会发动、日常监督等基础性工作。

(三)经费保障

14.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设计 篇十四

检查考评涉及垃圾分类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的全过程, 考评结果明晰了垃圾分类作业体系的问题症结, 从而推动北京市将垃圾分类工作重点放到试点小区的日常运行维护与制度措施上, 杜绝了垃圾分类被打回原始状态的可能。本文通过对垃圾分类日常检查考评办法介绍, 并对检查考评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以期得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为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 北京市城镇地区垃圾分类日常运行考评办法

检查考评的垃圾分类作业体系, 指的是各区县地区垃圾分类达标单位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运行情况, 涉及指标19项。在分类投放环节涉及考核标准7项, 主要检查垃圾分类小区分类容器设置是否规范、分类标识是否符合标准、容器日常维护是否整洁完整、容器布局是否便于投放、公示牌是否设置完善、指导员配置及工作是否标准、分类投放效果是否良好等等。分类收集环节涉及考核标准4项, 包含有实现分类收集作业、分类收集作业规范、作业人员规范、分类收集车辆情况。过程中以未分类收集、混装混运现象为重点, 确保收集过程标准而规范, 树立起垃圾分类工作的公信力。分类运输环节涉及考核标准4项, 包含有实现分类运输、分类运输作业规范、分类运输单位规范、分类运输车辆情况。检查垃圾运输车从小区到垃圾楼, 从垃圾楼到处理厂的整个运输过程, 确保垃圾进入相应的处理处置设施。分类处理环节涉及考核标准4项, 包含有实现分类处理、就地相对集中处理设施设备运行、集中处理设施有效运行、厨余垃圾分类处理成效, 确保垃圾在居民看不到的环节也能贯彻分类。

北京市垃圾分类作业体系考核标准见表1。

2 日常考评中突出问题分析

2.1 分类投放效果差

在垃圾分类推动过程中, 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居民的分类效果更是垃圾分类成功与否的核心。而在2013年上半年检查发现的问题中, 厨余垃圾分类效果差, 占到了19项指标问题总量的35.03%。有调查表明, 具备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意识的居民可达85%以上[2], 在实际中出现这种意识较高实际行动却差强人意的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是人类行动上具有追求便利性的本能, 分类行为的难点之一在于它违反了这一天性。要实现分类收集, 居民家中必然会根据要求设置多个垃圾容器, 占据更大的居住空间, 同时也增加了以前垃圾投放的频率, 工作量增加;第二方面是人类更关注切身利益。环境是大家的, 而垃圾分类的麻烦是个人的。大家在看不到垃圾分类对自己的益处时, 是不愿意认真分类的。更何况, 目前垃圾混放引起的费用并非由倾倒者来承担, 而是由他人、由社会、由政府来承担。第三方面是由于各种社会信息给人们的心理暗示, 人们认为垃圾“有别人来管, 我无需负责”。现目前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基本上是政府承担的公益事业, 人们会把垃圾问题视为枝节问题, 视为技术问题, 相信未来的新技术, 能够解决今天的垃圾问题。第四方面是人类不在意生命周期以外的事情。认为困扰生活的问题有很多, 垃圾难题似乎不会在几十年内大范围爆发严重后果。

2013年上半年垃圾分类日常检查指标问题及所占比例见图1。

2.2 混装混运

北京市现行的生活垃圾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是指生活垃圾从被投放后, 收集、短程运输、中转、回收处理、运输, 至最终至处理场的过程。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按过程阶段主要包括收集、清运、转运3部分。北京市目前的垃圾收运主要分两级:小区等由物业管理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的环卫工人收集至密闭式垃圾清洁站;市、区级环卫部门负责各区范围内的垃圾压缩与清运, 最后统一运至各区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未分类收集等混装混运现象占到了总量的3.93%, 严重打击了一部分环保观念较强的居民进行垃圾源头分类的积极性, 成为了另一部分居民不进行分类的理由, 更是导致垃圾分类功亏一篑的症结。对产生混装混运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发现, 由物业管理单位或街道负责的三轮收集车、电瓶收集车等发生的混装混运问题占到75%以上。分析原因, 一是收运设施设备阻碍垃圾分类。承担收集的三轮车或电瓶车等并不具备分类的功能, 作业人员追求便利, 将分类垃圾混合收运, 而不会对各类垃圾分开分次的收运。二是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的分类必要性、分类基础知识、工作标准方法等均未得到培训, 因不了解造成混装混运。三是监管不到位。对收集运输人员缺乏监督管理, 这种单个小区物业的收集较为分散, 作业人员不会因为混运受到惩罚, 也不会因为标准规范作业收到奖赏, 因而造成收集人员以操作便利为主, 混装混运对于他们来说省时省力。此外对环卫部门专业收集运输车辆造成的混装混运原因分析发现, 分类效果差也导致混装混运。很多小区投放站点的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3个桶内垃圾无区别, 收运人员考虑分开收运意义不大, 而居民看到的是户内分类户外混运, 继而失去垃圾分类的信心, 导致源头分类效果更差, 造成恶性循环。采用巡回收集模式的小区, 在垃圾分类指导员上岗时段, 经过二次分拣得到的厨余垃圾由厨余垃圾车收运, 而小区内大部分的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及可回收物均混合收运, 指导员不上岗的时段更是混装混运。厨余垃圾收集车配置数量有限, 厨余垃圾收运人员无法做到日产日清, 出现其它垃圾收集车将所有垃圾收运的现象。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流程见图2。

3 对策与建议

3.1 宏观定位

为保证垃圾分类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 应当将垃圾分类定位为社会问题, 构建政府、公众和企业的三元管理体系。垃圾分类影响许多人, 必须有多数人甚至整个社会采取行动, 才能借助各方面力量来达到良好的效果。

3.1.1 政府管理

政府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生活垃圾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 除了基本法和综合法层面上的完善, 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办法、指导员管理办法、垃圾分类小区单位管理办法等, 这些涉及垃圾源头减量与分类可行性强的政策法规更应该是重中之重。其次, 管理体系结构的完善也是政府垃圾分类管理的基础, 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中宏观管理、监督、指导、执法等工作应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政府直属机构承担, 垃圾综合管理涉及到分属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 需要推进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协调、指导、管理等日常工作, 管理职权的集中化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也可以进一步反映出政府对生活垃圾管理的高度重视[3]。同时, 还应该把执法放到与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目前北京市各个区县正在尝试将垃圾分类小区检查结果反馈给城管执法部门, 对出现混装混运等现象的小区提出限期整改、甚至摘牌通报等处罚, 加强监督管理的作用。

3.1.2 公众参与

居民的分类意识、公众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垃圾分类的成败, 为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不少学者提出加强公众传媒宣传、校园教育、小区培训、环保体验等宣传的方式方法[4,5,6]。让居民意识到垃圾分类与自身利益相关、责无旁贷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对居民分类良好情况进行表彰与物质奖励, 收取垃圾费, 如定额收费制度、计量收费制度和超额收费制度等, 以及将分类投放收集列入法规强制实行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 为强化居民的主人公意识, 应搭建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 如网站、信箱、监督电话等, 发动全民监督垃圾分类中的不足。除了居民的参与外, 加强与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合作, 利用他们与市民在环保方面的接触频繁性和广泛性, 结合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监督建议, 同时可向管理部门提供一些管理思路。

3.1.3 企业管理

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大部分职责在于政府部门, 市场化程度低。将垃圾分类进行产业化管理, 可以使用市场利益调动起企业家的积极性, 对垃圾进行回收和处理。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企业家可以兴建垃圾回收公司, 并对分类好的垃圾进行加工和处理, 得到的就是可以使用的资源。这些资源也是下游企业所需要的, 因此出台有吸引力的融投资政策, 吸引企业投资, 可以成为减轻政府负担并有效推进垃圾分类的方式。

企业管理方面也可以大胆引入第三方运作。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应用在垃圾分类日常监管、指导员监督管理服务、宣传培训等工作上, 大幅度减轻政府负担。

3.2 具体执行方面

目前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仍然面临众多的问题, 比如硬件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收集运输车辆不足等等。而分类投放效果差和混装混运是影响垃圾分类的最严重问题, 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对居民不间断地宣传指导, 对收运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管理, 完善收集运输体系, 对垃圾分类全体系进行监督检查等。

3.2.1 探索创新运行模式

在北京市东城区绿景新苑小区, 试点的垃圾分类新模式, 是将原来分散在各个楼门口的厨余垃圾桶和可回收物桶集中至小区定点摆放, 在早晚各两个小时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 由指导员在集中点收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并发放小票, 小票累计达一定数量即可按月兑换奖品。此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源头投放率, 居民为物质奖励有充分的积极性实施垃圾分类。这种方式解决了混装混运的问题, 集中点的垃圾由不同的队伍运输, 集中点的工作人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给物业减轻了负担。集中点的垃圾桶、公示牌等硬件设施维护仅需1~2名指导员即可。同时, 集中点实现了垃圾分类小区不间断地宣传效应。这种方式还能够解决北京现行分类模式中的不少问题。除了此方法之外, 还有不少创新形式的模式值得推广。在垃圾分类工作中, 积极探索新模式, 一定会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长久。

3.2.2 宣传培训

建立从市级到社区的层级宣传培训体系。市级通过组织宣讲员培训、展示系列活动, 支撑区县建立起绿色宣讲员队伍, 为区县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储备人员, 在培训指导的对象、内容、形式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引导, 区县级逐级往下, 建立起层级体系, 扩大宣传培训队伍。

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培训体系见图3。

经过对分类投放效果差问题分析, 宣讲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不分类的危害, 通过适当提醒居民来触动居民做垃圾分类工作。有组织地进行宣传, 利用学校、党政机关、企业的行政组织力量可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就能避免人们对有关于垃圾分类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规避, 可以做到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知道有垃圾分类这回事;让大家知道政府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这样既能博得民众对政府的理解, 也能抵消大众对政府的依赖心理。

3.2.3 监督检查

目前, 在社会评价方面只有居民投诉和媒体曝光, 而居民的源头分类才是垃圾分类成败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将市民的知晓率、居民的源头分类率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另外, 市级考评结果主要是反馈给各个区县的管理部门, 应将检查结果落实到底, 落实到小区、管理责任人, 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垃圾分类检查考评问题快速做出反馈与整改, 避免因长期未解决, 导致居民丧失信心。探索与职能及监管部门相结合的方式, 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城管部门, 探索执法新手段, 加大严重问题的惩罚力度。多部门联动解决垃圾分类难题;各区县地区以及街道管理单位, 应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检查队伍, 扩大监督检查范围和力度。

3.2.4 利用信息化技术

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对信息化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尤其是监督检查, 需要逐步走上全民监督之路。这样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各管理部门、居民公众、企业组织等能够良好互动的平台。通过此平台政府可以公开信息和垃圾分类工作考评结果, 企业、组织和居民可以监督政府, 更可以建言献策共同打造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以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R].北京:建设部, 2000.

[2] 冯思静, 马云东.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经济效益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 2006, 19 (1) :49-50.

[3] 王艳, 付哲.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改善对策与建议[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2, 30 (4) :41-44.

[4] 郝明月.垃圾分类中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相关性探究[J].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9, 21 (2) :5-10.

[5] 董晓丹, 王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 2009, 17 (S) :21-22.

上一篇:河科大农学院赴洛阳市洛龙区开展实践活动下一篇:汽车维修设备检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