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精选8篇)
1.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 篇一
大港石化—济南—枣庄成品油管道工程
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总结
回顾2006年,工程技术部按照管道公司、项目部两级组织的部署,在项目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室的密切配合下,在所有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以同举一杆大旗、创建和谐双赢为服务理念,细化日常管理,使信息平台建设顺利通过了管道公司组织的中间验收。现将2006工作总结如下: 2006年,项目部与所有参建单位签订了共计35份保密协议,制定下发了《大港石化—济南—枣庄成品油管道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办法》共计3版次、各类要求和通知13个,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共计150人次,组织了4次专项检查利用投资仅200元的视频会议系统召开了14期调度例会,为各参建单位节约过路过桥费、住宿费、餐费总计50万元人民币,为日后运营完整性管理采集数据达3大类20小类总计20多个G,实现了施工进度实时更新及形象化展示、焊口坐标的空间定位及焊口相关信息的查询等功能,为管道公司新建管道信息化管理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建设初期、未雨绸缪
1、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对各投标单位在数据采集、填报、审核所用到的人、设备的要求,同时将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业主关心的问题之一写入招标文件,让各单位在招投标阶段就对信息平台建设有所了解进而有所重视;
2、积极配合开发单位开展对口化需求分析工作。由于信息平台建设涉及的专业、业务流程较多,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将需求分析工作分散到各个职能部室进行,而工程技术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管理整个平台建设;
3、在中标单位确定后适时安排人员培训,使各单位信息平台负责人真正地了解信息平台建设的目的、内容、数据采集、填报及审核的方法等等。
二、建设中期、EDCA循环(E代表开发、D代表使用、C代表检查、A代表实施)
信息平台自投用来以其简洁的界面、较为完善的功能、较为简单的操作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这些都为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提供了保证,但信息平台乃新生事物,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经历EDCA这样一个过程去不断完善。
1、E
要求开发单位在项目部设置一名对管道施工有一定了解的协调人员,负责收集整理项目部、各参建单位在使用信息平台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而后尽快解答。
2、D
用户使用信息平台上报、审核、整理汇总进而分析数据,因此信息平台建设完全依据项目划分进行架构,如此相应的用户权限、所需要上报的数据类型、数量等等皆一目了然,同时为了让数据填报、审核人员知道应该填什么数据、审什么数据、什么样的数据是合格的,项目部先后制定下发了《大港石化—济南—枣庄成品油管道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办法》共计3版次。
3、C
项目部注重检查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检查不仅能检验前一段时间填报数据的及时、准确及完整,同样可以指导下一步数据填报、审核行为,检查亦是对信息平台本身功能上的检验,通过用户反馈及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去完善信息平台,总之一切工作紧紧围绕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展开。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必须得到所有参建单位领导的重视,否则工作很难开展,为此,项目部先后组织了四次专项检查,第一次检查过后对各单位进行了打分、排名及下发不符合通知单,一是让各单位领导知道自己在全线同类单位中的位置,二是有利于项目部有的放矢地开展帮助提高工作,前三次检查间隔均为1个月,第四次2个月,通过下发不符合通知单的方式让数据填报、审核人员知道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不仅能加快整改速度,还能避免在下一步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4、A
受检单位依据不符合通知单上报整改措施同时进行整改,信息平台开发单位依据项目部收集整理形成的需求报告进行新模块/功能的开发工作,这一阶段项目部与监理密切关注受检单位的整改情况,并随时解决整改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三、加强业务学习
信息平台涉及的专业和业务流程众多,项目部信息平台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一专多能,不仅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同样业务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不可或缺,不看规范不能检查出受检单位填报数据的准确性,不看图纸就不能对整个工程做到了如指掌,无法指导信息平台开发,因此读规范、看图纸成了我们正常业务工作外的家常便饭。
四、重视感情沟通与交流
信息平台建设离不开领导的重视,更加离不开具体操作人员的支持。本工程信息平台建设的具体负责人绝大多数为年轻人,年轻人有着接受新知识快、计算机水平高等优点,同样也存在着懒惰、考虑问题不全面等诸多缺点,加之信息平台建设是新生事物,没有什么规范、标准可参照,因此,如何能调动信息平台建设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成了建设工作的重点解决问题之一,实践证明沟通交流要比奖惩更具有长期效应,奖惩一次、两次确实能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但治标不治本,受检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管理不善,一旦被罚则可能撂挑子不干了,换了下一个人可能还不如上个人做得好,而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注重感情交流效果则大不一样,只要能让自己能在领导和朋友这两个角色上适时变换,让受检人员既怕你又不怕你,那么必定事半功倍。
五、关心信息平台建设具体操作人员,解决信息平台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每个单位信息平台具体操作人员多为2-3个,每个人承担的数据填报任务量均较大,如何能让他们及时、准确及完整地上报数据,降低平台的操作难易程度非常重要,为此我们经常收集整理信息平台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提交给开发单位进行系统完善。
六、千方百计提高信息平台项目部内部使用频率
为提高信息平台项目部内部使用频率,将项目部日报由原来的小信封发送改为上报到信息平台首页,这样各职能部室日报填报人员就必须每天上信息平台,各部室长为了浏览各部门日报也就必须上信息平台,使用者越多好的建议就会越多,自然会帮助信息平台由位运营管理采集数据向真正的项目管理过渡。
总之,2006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基本完成,但今后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工作干好,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完成,随时接受领导与数据使用者的指导检查,最终让领导放心,使数据使用者满意。
下一,我们将继续踏实工作,努力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并计
划如下:
1、继续督促站场数据的填报及信息平台的人性化开发。
2、开展第五次信息平台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站场工程数据的填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完整性。
3、迎接信息平台建设最终验收及移交建设阶段所采集的数据,同时督促整改最终验收阶段检查出的问题。
4、准备下一条长输管道信息平台建设。
工程技术部
2006-11-29
2.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 篇二
国家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开展以地(市)范围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是通过拼接卫生服务碎片,实行以个人生命周期为出发点,涵盖从出生到死亡所有健康记录的健康档案,实现对健康问题的全程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突破医疗机构间因信息资源相互封闭而导致的屏障,实现资源、信息、服务共享的目标,形成社区及中、高级医院一体的三级医疗协同体系,建立全新的医疗及卫生服务模式。
为了让广大市民享有方便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 广东省珠海市在全市范围内化解看病就医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全市患者就诊信息共享系统,实行一卡通,患者身份证号码(社保卡号码)即为全市默认的医疗身份识别证明,以提高患者健康生活幸福指数。
2 信息化现状
多年来,珠海市医疗卫生领域各级各类机构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投入,这些投入使得珠海市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有了今天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基础。32家医院总员工数5520人,共有电脑2582台,人均接近0.5台,多数医院已经建成了HIS、LIS和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
然而,珠海信息化建设同样存在和其他地区类似的薄弱环节,远不能满足珠海全民医疗健康保障系统建设及“先行先试”的战略目标的需求。典型的问题包括系统集成度低,数据交换和共享难以实现,存在多个层面的严重的信息“孤岛”和“烟囱”现象;一线应用不足,医院的应用系统陈旧,功能不能满足要求;社区应用不够全面,以人、财、物为主要内容的卫生管理系统建设薄弱,系统功能和性能欠缺等。
3 建设目标
本项目是以社保卡为主标识个人健康服务身份,通过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对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和整合,从而建立起全市统一的、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共享的个人健康档案库,通过个人健康档案共享实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资源整合、双向转诊和医疗协作,使居民通过一张卡就能实现从生到死的各种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包括诊疗、体检、健康管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利用社保卡实现居民就医一卡通,市民持卡可在医疗机构内挂号、就医、付费、取药、输液、自助打印单据,解决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利用公共卫生信息平台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和监管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提高卫生财政投资的有效性。
实现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实现各卫生综合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卫生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提高卫生管理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为市、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为市民提供高科技的数字卫生服务。
4 总体建设方案
4.1 建设原则和策略
珠海市区域医疗一卡通项目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立足平台、持续发展;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保证安全、注重实效;多方投资、分级管理;条块结合、 市区联动; 协调管理、 有序实施”的建设原则。
珠海市区域医疗一卡通项目应该“以区域卫生信息集成共享为核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目的,卫生管理信息为纽带、辅助分析决策信息为主导”,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信息化基础上,集成各类医疗卫生机关的业务信息,构建区域卫生行业信息的数据仓库, 为医疗机构监管、疾病疫情监控、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信息共享、 卫生信息公布与发布、以及卫生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统一完整的信息管理平台。
4.2 建设任务
珠海市区域医疗一卡通项目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卡一网一中心一平台三大体系四大类信息系统共34个子系统”。一卡:依托珠海市市民卡建立市民健康一卡通系统,实现市民医疗卫生健康“一卡通”。一网:升级改造现有网络体系,建立完善的覆盖全市(区)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各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卫生信息网络。一中心:建立珠海市卫生数据中心。一平台:珠海市区域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市内的医疗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高效整合。三大体系:构建基础业务层、共享协助层、管理服务层三大应用体系。四大类:(1)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2)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改造。(3)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优化。(4)基于整合数据的二次开发。
4.3 系统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是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核心,在构建信息架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区域中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业务活动的要求。卫生系统的重要特点是根据历史积累的数据实现决策支持。此外,要对外服务、对外信息交换数据库,对以上数据的管理需要管理数据库。
珠海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应用体系,建立集中为主、分布为辅的联邦式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使用。实现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的采集、整合、存储和共享,为医疗协同提供数据支持,为卫生局、药监局、医保局等部门提供业务和管理支持,为市民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完成卫生信息数据的存储,集中管理,服务于珠海市区域卫生信息化。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应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生命周期为主线,属地化管理为原则进行设计。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基本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保障、药品保障和决策支持数据库、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其他数据等数据库。
数据中心建设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元、数据集、数据交换、存储、利用等标准规范。具体数据分布如图1。
4.4 总体架构
根据对珠海市卫生信息化发展目标和需求的分析,珠海市区域医疗一卡通项目建设是在目前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标准,有效整合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总体架构如图2。
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三个层次:卫生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服务提供点。
卫生数据中心是用来存储从服务提供点采集的各类卫生信息数据,卫生数据中心是一系列专题域数据库群,它为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各类服务提供数据支持,是各服务提供点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基础。整个数据中心可以包括多个数据库群(中心)。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是信息交换平台的管理中心。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主要提供一系列服务,作为服务于卫生医疗区域的单一实例而存在,主要服务组件包括注册服务、公共卫生数据服务、医疗数据服务、全程健康档案服务、数据仓库服务等。
服务提供点是指在所管辖的区域范围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其他门诊部(医务室等)、公共卫生机构等)所有业务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生成、收集、管理和使用那些可以公布在与区域范围内居民相关的健康数据,包括临床医疗数据、健康档案数据、公共卫生管理数据等。这些系统分布在所有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点,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各类健康服务。
5 具体建设情况
5.1 项目基本情况
5.1.1 卡系统的建设。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将社保卡全面升级换代为社保(市民)卡,在社保卡的基本功能上加载金融功能,实现使用一张卡即可在市内挂号看病。
5.1.2 硬件及网络平台的建设。由市科工贸信局负责,为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数据中心的选址采用市政府数据中心机房,并部分与电信公司采用BO方式进行建设。
5.1.3 软件建设。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包括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基于整合数据的二次开发等四大类信息系统共34个子系统。
5.2 项目实现
5.2.1 卡系统的建设。目前珠海市常住人口约156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行卡片约165万张,市民卡普及率较高。
5.2.2 硬件及网络平台的建设。完成电信数据中心、卫生局数据中心、前置设备、系统软件等核心硬件的建设。完成全市300多个医疗机构点的网络建设,建成全市医疗卫生信息网络。正在进行读卡器、数字证书、第三方测评等其他硬件的招标及建设工作。
5.2.3 软件建设。完成全市7家大型医疗机构、22家镇卫生院及3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数据整合。完成31个子系统(包括预约挂号、电子病历、22家医院信息系统建设、316家社区信息系统建设、绩效考核软件开发、阳光用药软件开发、远程培训、医学文献、合理用药、症状体征监测及疫情预警、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急救援调度等。其中,面向行业机构服务的系统包括:卫生监督系统、绩效考核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阳光用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浏览HER VIEW;面向公众的系统包括:珠海市居民健康网、预约挂号平台。院前急救、区域影像信息系统、粤港澳珠中江医疗信息共享、12320信息系统因不具备条件未开展建设。
3.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 篇三
所以,构建惠及百姓、服务应用、资源共享、实用互联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迫在眉睫。
近日,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与IBM公司签署备忘录,成立医疗卫生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携手打造医疗卫生领域最佳实践技术与应用平台UAP-H,共同致力于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用友医疗总裁吴晓冬指出:“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有整体规划,统一标准,整合各方力量,打破业务领域壁垒,从源头上统筹协调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要整合现有的卫生信息化资源,尽快研究完善区域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办法,实现互联互通。”
他还说:“用友医疗与IBM成立医疗卫生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就是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链,一个标准统一的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4.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 篇四
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赣州市治工办:
根据赣州市治工办工作安排我县启动了全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平台建设工作。2011年12月完成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平台(临时)栏目制作并进行了数据的上传,确保了我县平台数据的按时录入。及时与TRS公司进行联系沟通,在新平台基础上录入数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平台建设情况:根据赣市府办字(2012)14号《关于加强全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 “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平台统一由TRS公司进行设计、开发。目前我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平台基本制作完成,并链接到县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可以进行数据的正常录入。
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录入情况:在临时平台上传信息202条,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平台新平台启顺利开通试运行。于3月6日组织各成员单位信息员进行信息录入工作培训交流。通过培训交流各单位信息员掌握了信息的录入技能,截止今天新平台录入信息451条。
三、平台建设资金落实情况:根据赣市府办字(2012)14号《关于加强全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二月二十二日县信息中心向县人民政府提交了申请拨给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平台设计、开发、建设经费的报告。目前该项经费还在审批过程中,近日我们将及时跟踪资金审批情况。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由于“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平台是一项新的工作。同时该系统有一定的复杂性。我县信息员在录入信息时有的信息要素不大熟悉,影响信息录入的数量,系统数据录入比较复杂,如在基本信息的录入过程中,需要录入 行业编码。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GB/T 4754-2002)表格,该项编码表用A4纸就有7页内容,行业编码查找对照繁琐。
(二)各单位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单位录入信息较多,如工商局256条、发改委115条。有少部分单位还没有在新平台录入信息。
五、建议
(一)项目基本信息的录入过程中,对行业编码进行整理,归纳成较大的几个类别,然后由全市统一提前录入系统,由各单位信息员录入行业编码时进行文字类别和代码对照选择录入。
(二)上级部门加大该项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建议举办一期全市视频远程培训,使各单位更加熟练掌握信息录入技术。
5.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 篇五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在规划全区医疗信息化建设之前,需要了解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一些问题,请见报告全文。
一、区域医疗信息化的背景分析
1、Political(政治)分析
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即新医改),领导层要求抓好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信息化在上述五项改革中都处在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国将逐步建立构建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医疗机构等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触角将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室,并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
2、Economic(经济)分析
随着中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生活”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国家2009年4月公布的4万亿元投资清单中,其中投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亿,约占总额度的4%。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推动五大改革,而医疗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
3、Social(社会)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普通家庭都会碰到的问题,常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会拖垮一个中等收入的幸福家庭。区域医疗信息化正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区域医疗信息体系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基本构架,也是卫生相关信息的重要采集源头。因此,完善区域医疗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区域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区域卫生服务质量、推动区域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医疗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步伐。
4、Technological(科技)分析
“信息化”作为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RFID、GPS、GPRS、无线传感网络、条码等技术对IT硬件和医疗设备的应用;云计算、云存储的应用减少各个医疗机构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减少软件的重复建设和开发;安全域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个人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的安全性问题;SaaS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地降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周期,降低医院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维护的成本。智慧的、标准化的区域医疗新技术将成为实现医疗信息互连互通,业务、流程、服务和管理的协同与整合的重要推动力。
二、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1、运营管理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是“统筹规划”。在部分医疗信息化建设好的区域,单位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到位,并能够支撑各自日常业务的需要,但如果业务超越本单位,则数据和信息无法达到传输和共享。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必然又是重复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上舍不得花费人力和时间进行全盘规划,到头来将是“费”和“差”。
2、应用绩效
转诊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互认机制,医疗信息在区域范围内的流动和共享,区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都或近或远地影响着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下一步推进。中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尽管近年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医疗服务、卫生管理等领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3、持续发展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医疗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因此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软件、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总体来说信息服务意识尚需加强,信息服务环境有待改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咨询、监理服务市场尚需开发。
4、业务支持
从信息化应用及业务支持角度来看,一是信息化基础总量偏小;二是质量不高,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三是各地各单位医疗信息信息化建设分布不均衡;四是资源共享程度不够。由于条块分割,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缺乏长期有效的共享机制,造成功能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低。
5、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标准,包括标识符标准、通信技术(信息格式)标准、内容和结构标准以及相关的代码数据标准;第二、缺乏广度上的拓展,深度上的延伸;第三、数据资源分割,不能达到共享;第四、需要科学有效的安全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
三、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效益分析
1、建立统一的医疗资源平台
信息化的医疗模式以病患为中心,使不同层级医院、医疗管理部门以及患者之间能够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实现跨组织、高效率的网络交流和协调配合。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消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政府管理机构可以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进而降低成本,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
2、实现信息协作与多方共赢
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卫生机构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对医疗机构而言,方便了医生诊疗,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对科研机构而言,对医学科学专题研究等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获取来源;对于卫生管理机构而言,在降低市民医疗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对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构,由于系统能及时监控到异常及突发病历情况,使得卫生管理机构能对类似情况进行预防与管理。
3、减少重复投资和建设成本
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为医疗资源共享开辟一条新路。经过授权的各医院及卫生机构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提取、更新、保存信息。这种以“区域政府主导、第三方平台共享式”的医疗协同模式的好处是以区域为中心,直接共享,影响范围大,减少了重复投资和建设成本。
4、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区域医疗信息信息化的深入人心,必将医疗机构业务流程信息化、医疗机构业务管理信息化、患者服务信息化三条线满足医疗机构业务的发展需求。第一,提升医疗机构业务的整体形;第二,开源节流,查漏补缺,实现人、财、物规范化管理;第三,提供辅助决策支持,降低管理成本;第四,医疗行为得到规范,在加速培养高水平医务人员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第五,使业务更加透明化,从而杜绝许多管理中的“猫腻”现象,减少了医疗纠纷。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与效益分析报告(4)
http://news.hc3i.cn 2010-08-10 14:51赛迪顾问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在规划全区医疗信息化建设之前,需要了解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一些问题,请见报告全文。
5、真正解决看病难和贵的问题
远程会诊、远程预约挂号、远程代理检验、远程查询、远程医疗咨询等可为百姓就医大大提供方便,从而缓解“难”的问题;对市民来说,可以对自己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与利用,为市民自我保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治疗,从而有效缓解“贵”的问题;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把医护人员更多的时间还给了病人。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效益分析
四、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体系建设
1、确定执行主体
目前区域医疗信息化实施有以医院或大学为中心,也有以医疗管理中心牵头,也有以政府来运营。各级机构的级别不一样,各地建设的参与单位也不一样。总体来说,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多方资源,建议由政府组织建设,而且由政府运维管理。通过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明确各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2、信息化总体结构 医疗信息化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和区域医疗信息化阶段。首先,必须先把基础的信息系统做好,比如先上HIS(医院信息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把RIS(放射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等连上来,然后是CIS(临床信息系统)以后,接下来做的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CHSS系统),通过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将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引入家庭,再接着推动管理服务平台,如电子政务、医保信息管理及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等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在规划全区医疗信息化建设之前,需要了解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一些问题,请见报告全文。
3、信息资源结构 首先从国家层面出发,以《关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引,尽快出台国家医疗卫生信息模型。从信息化角度,定义各级医疗机构主体的功能、职责、任务与范围,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与其他机构之间,如经费保障机构之间的关系等;其次设立区域医疗资源中心,负责区域医疗各种信息资源的建立和收集,维护和完善医疗资源库以及对管理软件的统筹规划等。
4、工具与标准制定
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参照相应国际标准,定义出适用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各类事件、与事件相关的消息结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开发出消息交换引擎,进行消息的编码与解码,并通过对数据交换标准版本的升级、维护,实现消息结构的动态更新。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过程中,支持鼓励采用符合开放标准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并探索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模式、业务流程创新等内容。
5、信息集成架构
“一体化”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实施的重点,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手段,妥善处理好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卫生管理机构及医疗单位推行“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政府、医院、科研、疾病监控、政务、社区医疗及家庭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开展运作,并为各板块的协调发展提供联动支持。
6、信息化基础设施
只有公共卫生的基层机构以及各级医院自身的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才算有了基础。因此要有效地建设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包括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专科医院、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殖健康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个单位自身的信息化,比如医院内部的医疗成像、视频会议、语音服务(包括VoIP)、无线访问、环境控制、楼宇门控、生物医学监控以及其它数据的应用。
7、保障及安全体系
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建设,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实施,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以及经费来源,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另外安全体系的建设也很重要,医疗系统中个人的健康记录涉及到众多个人隐私问题,病患与用药数据库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对信息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加以考虑。
6.商务信息平台建设分析 篇六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到人员、设备、资金三到位。奈曼商务局充分认识到建好商务网站,另借助网络向外界宣传推介奈曼商务信息的最佳捷径,同时也是商务干部向其他地区商务部门学习的良好平台。为切实加强商务信息系统建设,局领导高度重视。举办了学习“OA”办公系统培训班,可以在网上发布单位通知、设置工作计划、发送公文、公共资源预约、制定个人计划、编辑个人通讯录及个人基本档案,发送邮件、网络会议等。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上班考勤。在单位内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通过整体推进为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工作中,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由专人负责网站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具体业务,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宣传设备,做到人员、设备、资金三到位,为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准确定位网站的服务功能,提高信息质量。*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为群众、企业和投资者服务为宗旨,及时发布全旗优质商品的供求信息和重点招商项目信息,为投资者和内外贸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信息发布和查询服务,建立农副职产品及食品市场价格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商务信息系统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严把质量关,提高信息与工作的关联性,注重原创性、真实性、主要发布全旗招商引资,商务流通以及内外贸易信息,重要信息由局领导审核,普通信息也要由网站工作人员审核才能上报发布,确保了信息的质量。
三是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构建商务信息平台。首先,作为业务人员,熟悉本部门的工作是建好网站的前提。工作中,加强与单位各股室的联系,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各股室都积极配合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切实加强了业务培训,全体工作人员都掌握了商务信息的编撰方法,通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为网站提供了最主要的原创信息来源。其二,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加强旗内部门间的联系,扩展信息来源渠道。通过局领导的协调,切实加强与旗政府网站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其三,积极向其他兄弟网站学习,借鉴经验,及时掌握国家商务发展的政策动向和工作动态,扩展网站的使用功能。
7.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 篇七
1 概述
1.1 现状分析
目前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浙江省县级二级医院, 医疗能力相对薄弱, 对医疗援助的依赖性较大, 由于生活环境适应、年龄、家庭因素、工作等原因, 作为合作医院的浙江医院大量专家不能到现场提供服务, 极大地制约了医疗资源援助的广泛性和实时性。
1.2 建设作用
远程医疗信息协同平台建成后, 其能够将浙江医院的医学资源和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要恰当改善平湖医院医疗设备水平和基础医疗能力, 当地患者就能在远程会诊系统的帮助下享受浙江医院的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在医疗设备数字化后, 浙江医院的影像诊断专家可以在杭州对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诊断, 完全达到现场援助的效果。在改善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的同时, 可以有效地克服诊断人才缺乏的制约。通过浙江医院与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信息协同平台的建设和推广, 突破浙江医院与省内各分院信息共享瓶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创建适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使浙江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型发展成一种面向跨地区、跨时间的新型服务模式。使各分院可以共享浙江医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对提高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会有质的改进, 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3 建设内容
(1) 建立远程会诊平台, 连接浙江医院与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促进医院间的临床会诊, 解决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对部分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 (2) 通过远程会诊平台, 建立远程影像会诊系统, 浙江医院的影像诊断专家可以在总院对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放射、超声等诊断, 可以有效地克服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人才缺乏的制约。 (3) 借助远程医疗平台, 浙江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相关专业的课程与培训, 帮助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师提高相关医疗业务水平。 (4) 通过远程医疗平台, 实现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提供即时信息。 (5) 通过远程医疗信息协同平台, 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诊疗信息互联互通。
2 平台的实施方案
2.1 基本情况
浙江医院的合作医院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即浙江医院平湖分院) 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虽有独立的HIS、PACS、EMR、LIS等业务系统, 但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正在进行升级改造。浙江医院总院与平湖分院目前没有专线互联, 医院之间的网络是完全独立运行的。目前, 浙江医院院网络已经接入到省卫生专网, 平湖分院网络已接入到平湖卫生专网, 可以通过嘉兴市卫生专网访问省卫生平台网络 (图1) 。
2.2 实施远程医疗平台的必要条件与优势
实施远程医疗平台必须拥有一定的条件, 我们在研究与实施中发现, 之前的远程医疗共享平台在研发和建设中存在技术上的高投入和基础上的高要求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很多地方医院在积极推动信息化进程的过程中陷入投资回报分析的泥沼中, 难以前进。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通过积极调研, 充分沟通, 精妙设计, 在确保信息化建设保质保量的前提下, 设计出更加符合当地特色, 更加易于升级与掌握的远程医疗共享平台。我们的优势包括: (1) 实现医院之间网络互访, 医院不需要另租赁专线, 无须资金投入; (2) 依托省卫生专网实现访问, 网络稳定性有很大提高; (3) 依托省卫生专网实现访问, 网络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4) 依托省卫生专网实现访问, 改变原有医院远程医疗联网模式, 不受第三方约束; (5) 患者无须支付费用给第三方; (6) 医院之间信息共享的需求在网络上可满足。
2.3 网络部署
(1) 总院通过租赁电信专线直接连接到省卫生平台网络, 平湖分院直接连接到平湖市卫生网, 通过省卫生网实现二院之间的网络互连; (2) 总院出口部署安全防火墙设备, 提供安全防护和NAT (IP地址转换) 功能, 总院内部IP地址需要转换后才能访问省平台的资源; (3) 平湖分院同样部署防火墙, 模式与总院一致; (4) 总院与平湖分院基本可以实现网络互访, 通过IP地址转换就能实现。
3 应用系统的构建
3.1 远程会诊
患者可以在平湖分院接受浙江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 从而减少了转移患者的时间和成本。由平湖分院的患者和主管医师共同提出申请, 浙江医院资深专家提供诊断治疗建议。可采用远程桌面、远程视频等访问方式。
3.2 远程影像诊断
远程影像诊断是现代医学新模式, 有利于缩小上下级医院之间因为硬件上的不足造成的医疗条件差别。医院在开发系统初期就将远程影像诊断模块的开发作为优先考虑的环节, 此举不但可以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共享, 提高医疗质量, 也大大地降低了医疗费用。患者可以利用远程会诊平台的影像诊断系统, 将平湖分院放射科疑难病例通过远程方式接入浙江医院, 进行远程会诊 (图2) 。
3.3 远程培训、远程教学、会议
远程交流是一种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教学形式。使用者只需要登录平台便可快速实时地观看培训老师的视频、声音、讲义, 把课堂搬到云端。经测试, 我们的系统安全稳定、视频清晰流畅, 可以给培训学员带来高品质的沟通体验, 同时还具有大容量的并发性, 可同时支持多方在线沟通。而浙江医院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相关专业的课程与培训, 帮助平湖医院医师提高相关医疗业务水平。通过远程医疗平台, 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
3.4 远程病理
病理图像远程会诊系统, 该系统由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设备和数字病理远程平台两部分组成。打破了传统显微镜概念的局限性, 可以实现将玻璃切片扫描成全息的数字病理切片, 在远程计算机实现切片图像的放大、缩小、分析、诊断等功能, 不仅克服了地域障碍, 减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时间上的延误, 还可以扩大同行之间的交流, 促进平湖分院医师的医学再教育。
4 远程会诊平台的优势
4.1 为医院和患者提供了便利
由于远程信息协同平台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 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 因此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和欢迎。远程信息协同平台开展使医疗相对落后地区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为患者节约了看病时间和往返的费用, 也可以赢得宝贵的就诊时间。通过优化医学资源配置, 实现医学信息资源共享, 构筑远程医学平台, 最终实现实时医疗保障体系, 一点对多点, 甚至多点对多点的医患互动的会诊模式, 为传统的医疗和保健发展添加了新的思路。
4.2 共享各级的医疗资源
远程信息协同平台使得医疗资源和信息可以互联互通, 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 促进区域远程信息交互发展, 远程医学信息共享, 使医疗资源充分利用, 降低了基层的误诊率。同时, 远程医学教育培训, 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医疗技术方面的支持, 共享患者的病历、检查、检验资料, 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3 有利于基层医院的发展
省卫计委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目标就是解决看病难, 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践行向基层延伸的工作思路, 以提高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指导思想, 积极向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信息协同, 使地区差异最大程度的最小化。并且通过远程信息协同平台进行医疗、科研的探讨及疑难病例讨论, 使更多的医师从中获益, 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
4.4 为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便利
远程信息协同平台为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学教育活动提供了基础。不断坚持“以实际需要为导向”, 围绕基层医院卫生工作的重点和特点, 根据其实际状况和需要, 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医学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远程信息沟通平台的灵活方便, 充分发挥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 积极发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网络继续医学教育, 使更多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能够就近、快速、高效、方便地参加到学习中来。
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远程医疗已经攻克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但是如何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应用符合中国不同级别医院需要的远程平台则成了下一个重大议题。我们利用浙江省卫生信息专网, 凭借自身的网络信息技术力量, 开拓出一条高效率、低成本、适合实际情况的远程医疗信息协同平台, 为加强各级医院之间的联系, 提高医疗质量, 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远程医疗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可喜的, 也必将成为医疗信息化重大突破, 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摘要:远程医疗会诊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国家卫计委对于提高中心医院对基层医院传帮带要求的不断提高, 如何加强上级与分院之间高质量的交流互动已成为各家大医院不断努力与寻找的工作焦点。浙江省浙江医院利用浙江省卫生信息专网, 凭借自身雄厚的网络信息技术力量, 开拓出一条高效率、低成本、适合中小医院实际情况的远程医疗信息协同平台, 为加强各级医院之间的联系、提高医疗质量、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远程医疗,信息协同,卫生专网
参考文献
[1]蔡佳慧, 田国栋, 张涛, 等.我国远程医疗法律与政策保障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1, 8 (4) :28-31.
[2]曹艳林, 郑雪倩, 王将军, 等.远程医疗给医疗服务方式带来变革与挑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 28 (4) :293-295.
[3]周丽君, 张丽萍, 于京杰, 等.远程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4, 35 (8) :119-121.
[4]石晓敬.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 22 (9) :20-23.
8.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 篇八
赛门铁克公司华西区技术经理叶永军认为,中小医院对于数据的保护相对于大医院来讲还是“起步”。“我曾经对8个县医院进行了调研,其中有3家医院丢失过数据。”叶永军提到,很多医疗机构的数据备份还是以手工方式进行,“手工备份误操作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围绕医院的数据保护与数据安全,赛门铁克提供了存储与安全两类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存储方面,赛门铁克拥有Backup Exec和NetBackup两类产品来适应不同的医院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赛门铁克依托这两类产品还可以向用户交付一体机解决方案,以进行快速上线部署和一体化调优与服务。同时,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赛门铁克还设计了应用于医疗行业的多机双柜远程灾备方案,利用现有IP网络进行数据保护。
在安全领域,赛门铁克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包括PC、移动设备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终端,利用白名单模式以保证用户不受病毒、木马侵袭。与此同时,在医疗行业赛门铁克还可以提供整套运维工具,面向医院内所有终端进行软件、策略的分发。
【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北京医疗信息化现状06-13
医疗机构信息共享08-06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11-17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08-13
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平台11-05
农业信息化平台07-26
禁毒信息化平台10-04
公共信息信息平台11-13
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10-29
政务信息平台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