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范文

2024-09-06

二十四孝的范文(13篇)

1.二十四孝的范文 篇一

一对“忠孝合一, 移孝忠君”的批判

《二十四孝图》中“孝亲”是家庭中的重点内容, 在封建社会由于每个家庭都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统治阶级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绝对权威的封建家天下的形式, 这种封建制度的等级要求父亲是一家之长, 皇帝是一国之尊, 封建家长要尽孝, 直接升华到要对君主绝对尽忠。《二十四孝图》是封建“孝道”的经典图画, 描述了“忠孝合一”的封建“孝道”观点, 要求只要做到孝亲和忠君就能光宗耀祖。统治阶级大量宣传关于忠孝的理论, 表示只有在家孝敬父母, 才能对君忠诚。封建统治阶级发现只有人人都尽孝, 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才能稳定。儒学理论一语道破了统治阶级提倡“孝道”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养成服从的性格。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把“孝”提升到绝对高的地位, 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事, 必须遵守“孝道”, “孝”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对这种封建的“忠孝合一, 移孝忠君”理论要持有批判的态度, 这种方式是封建统治阶级蒙蔽人民的一种手段, 推行这种观点的目的是要求人们以孝尽忠, 心甘情愿地服从统治阶级, 是统治阶级思想集中的反应, 要持有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二宣扬绝对服从父亲的奴隶主义剥夺了子女的独立人格

封建“孝道”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导致了家长专制主义和子女的奴隶主义。《二十四孝图》要求子女要绝对服从家长, 没有独立思考的自由, 甚至父亲死后明知道观点是错误的还要执行。孔子的儒家学派理论中阐述了“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无怨。”可见孔子是承认父母会有缺点和过失的, 儿子可以轻微婉转地劝止, 也可以为其隐瞒, 但无论父母态度如何, 仍必须恭敬顺从, 不悖其意, 这种封建“孝道”理论是不对的。另外, 在封建“孝道”理论中强调父亲对子女具有绝对的支配权, 甚至有生杀权利, 子女必须服从, 逆来顺受, 受父母的摆布, 这种形式的“孝道”是专制主义的体现, 子女变成父母的奴隶, 可见其中蕴含了荒谬、虚伪以及不平等等众多因素。

封建的“孝道”还要求子女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父母全而生之, 己当全而归之”这种思想蕴含了封建愚昧色彩, 与科学观点相反。道学中把解剖尸体作为封建道德的破坏, 造成古代医书上只有一些人体解剖位置的粗略描述。另外, 这种理论剥夺了后代的创新的意识, 对子女的价值进行否定, 对青年人的发展造成影响, 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鲁迅先生曾经批判这种“孝道”, 对青年人是一种摧残, 这种保守的观念致使封建腐朽的霉气更加破烂。

三宣扬婚姻不自主、男女不平等

封建理论的等级观念很强, 男女不平等, 父母包办婚姻, 封建社会认为子女自由恋爱是伤风败俗, 违抗家长的意见则为不孝。在这种道德的压榨下剥夺了子女追求婚姻的权利, 葬送了子女的幸福。封建“孝道”中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想法也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结婚以后必须生子是对家族的义务, 这种无后不孝的观念对妇女来说是灾难, 对于没有子嗣的妇女被看做是极大的罪过, 他们孤独终老, 没有幸福, 没有快乐。

这种观念同样需要批判, 对封建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二十四孝图》中正好反映出这一点, 需要对这种思想进行猛烈的抨击。封建社会的“孝道”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很大, 出现了很多的不文明、不民主, 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四结束语

封建社会宣扬的“孝道”除了要批判糟粕的内容, 也要吸取其中的精华。《二十四孝图》中就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如提倡善待父母、赡养双亲、敬爱长者等都是封建“孝道”中的精华部分,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需要提倡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舒.道存瓦甓上孝在枕席间 (五) ——《二十四孝图》赏析[J].老年教育 (书画艺术) , 2010 (10) :4~6

[2]王苏.“孝”的伦理审视[J].青海社会科学, 2009 (2) :121~124

[3]田耿辉.浅论封建“孝道”与社会主义“孝道”[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11~15

[4]安玉英、米叶芳.试论先秦儒家“孝道”思想与我国当前的和谐家庭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5) :17~20

2.二十四孝老爸 篇二

沙溢直言做父亲最难,其他都是自己可操控的,唯有孩子瞬息万变,他每一天的成长和变化,自己不一定能全部洞察到。“我们的工作性质不可能每一天都陪着孩子,也可能长时间没有跟孩子在一起交流,让孩子与你之间有一些距离感,这个距离感以至于他有的第一时间的变化,你就察觉不到。”于是,他和胡可两个人都争着多陪孩子,享受三人在一起的亲子时光。“跟孩子在一起是特别幸福的一个过程。结婚了,有孩子了,人会有由内而外的变化。孩子会让你变得更加宽容,更加大度和善良,因为你突然间意识到爱是什么。”

陪孩子玩的招数,沙溢作为老爸可谓花样百出:“比方说跟他玩球,给他变魔术,特别拙劣的那种魔术逗他,很好哄。我儿子还喜欢藏猫猫,玩得特别开心。”除了负责陪玩,沙溢也是个合格的奶爸,只要不工作时,换尿片、哄宝贝都亲历亲为,他觉得这都是做父亲的一部分,“真的是有了孩子这一年当中,把很多生活的本质体味得挺深刻的。”

令沙溢自豪的是,相比孩子妈,儿子对自己的依赖更强烈。倒不是自己陪在儿子身边的时间更多,而是自己找到了一个阵地,在儿子心目中占据了一个相当有利的位置:“我和胡可工作忙,照顾他都比较少,但是我在玩这方面选择了很好的一个点,他现在就找我玩,他妈这个阵地也没占领上。”

沙溢不希望作为父母的明星光环妨碍孩子的成长。“总把他像一个小鸟一样放在笼子里,那不行,对他不公平。”沙溢理想中的教育不是要求孩子成为琴棋书画、德智体美的全材,“最重要是能够让他成长为一个善良、有孝心、懂得感恩的好人。”

沙溢式生活

跑步

羽毛球、跑步、游泳是沙溢喜欢的运动方式,受条件限制,坚持最好的还是跑步。他说自己是属于容易发胖的人,又因为职业的需要,得保持一个好身材和好状态。他的减肥心得是不赞成完全用食物控制法,自己这么试过,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会没精神,感觉到总是很累。“我还是赞成锻炼减肥。持之以恒,可能跑一年甚至再长一点,才会觉得整个人有大的变化。”

自带拖鞋

经常在外拍戏,沙溢拒绝使用一次性拖鞋。“我们经常在一个酒店,一住就是几个月,我会自己随身带一双拖鞋,这样既卫生,又避免了每天去浪费一双拖鞋。”他说自己现在很注意环保,在剧组,他也不爱用一次性筷子,吃饭都用勺。老婆胡可在环保的细节方面影响了他很多,比如他刷牙时懒得关水龙头,她会帮他关掉。

每天一部片

沙溢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在睡觉前看一部电影。一个月三十天,能看十七八部到二十部电影或纪录片。沙溢的看片口味很杂,二战纪实片、传奇色彩片、人文故事片、科幻纪录片统统接纳。往往这个时候,妻子胡可早已进入梦乡,“她的休息时间比我好多了,属于早睡早起型的。”

走路回家

有时候,收了工,看天气不错,沙溢还会徒步走回家。前几天,他就从西大望路走回了朝阳北路,中途饿了还在街边买了个卷饼。 “在北京这个季节,夕阳西下的时候很美,那天有凉风阵阵,很舒服,我也难得有时间能走,既锻炼了身体,也让我在路上想清楚了一些事情,感觉到生活很美好。”

清淡少油

无论是出于演员要控制体重的需要,还是自己的饮食习惯,沙溢都喜欢清淡少油的食物。他常来工体西路这家主营云南火锅的侃谱餐厅,喜欢这里的肥牛,“这种火锅油少,不像麻辣火锅。”他还喜欢日本料理,究其原因,还是那个词——清淡。

3.读《二十四孝》有感 篇三

古人云:“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提倡,是指儿女不得违背父母或长辈、甚至是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孝,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但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百善孝为先”的呢?而《二十四孝》这本书里则讲述了一个个有关孝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篇仍令我记忆犹新:

在我国古代的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舜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去了,于是舜的父亲娶了一位后妻,这位后母对舜和舜的父亲都不好。但舜却始终如一,依旧孝顺父母,教育后母生的弟弟。终于,舜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于是,舜耕田时有小象帮忙,有鸟播种„„后来,尧也把皇位禅让给了舜。

后人有诗赞颂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舜的故事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不论自己家人对自己怎样,也不论自己的家境是如何,都不要怨天尤人,始终如一的孝顺父母、尊敬他们,保持一颗宽容大度的心。

《二十四孝》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给予我不同的感受,个个都扣人心弦。

“跪父留母”也是《二十四孝》中的一则故事:讲的是宋代有一孝女叫张菊花。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位继母,张菊花对待继母恭敬,但不想她的继母却心怀不轨。一日,父亲外出,继母乘机将张

菊花卖给别人做婢女。巧的是,当父亲归来入中,偶遇张菊花,于是,父亲逼迫张菊花说出实情。其父回家后扬言要休妻,张菊花随即下跪求情,父亲为其而动,方才罢休。继母膝下无子,父亲死后,菊花待母依旧。于是乎,有诗云: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个个“百善孝为先”,其中的故事个个令人叹为观止、记忆犹新。同时,也给我一个启示:在家里要孝顺长辈,不能出言不逊;在学校,要尊敬师长,跟同学要团结友爱。

4.二十四孝 读后感 篇四

————曹航

你看过二十四孝吗?它是一些以“弘扬孝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孝心故事。其中讲述了二十四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有古代人孝敬长辈的故事,还有当代人如何尊敬长辈的典范,都是值得我们去用心体验的。

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其中有一篇讲述了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触特别深。舜的父亲是个失明的人,继母又蛮不讲理,他还有个异母兄弟叫象,从小被娇纵惯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娘儿俩成天合计着怎么虐待舜。有一个冬天,刮了几天的北风。风把家里粮仓顶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让象在下面帮他递送稻草,自己在屋顶修仓顶。不料这时粮仓着火了。他赶紧跳下屋顶。可是,火势很凶,已快烧到住房了,他顾不得自己,就冲进了火海,先救出了父亲,接着又救出了继母,这时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全烧烂了„„读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舜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继母平时一直虐待他,但在最危险的时刻他还是忘我的去救她,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啊!此时,舜不只是教会了我们孝,更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

想想舜当时的生活环境,不管继母怎样对待他,舜仍然时时想着孝顺父母,再对比一下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我突然感到很残酷,父母平时辛苦的工作,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让我们吃好的,穿好的,可我们总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的观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非常淡薄了。我想:我们应该向

这些故事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学习,尤其要向丁巧菊大义劝夫、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学生求学救母、北国好男儿割肝救父„„当代人物好好学习,有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5.《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五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图》给我影响最深。文中主要是批判封建孝道观念,读来胜让人惶恐,不仅觉得就是观念与当今所持态度不同的何止十万八千里之远。开篇作者反对“妨害白话者”,态度尖锐,亦使人想起鲁迅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写白话文的第一人,鲁迅先生认为,勿徒的古书是束缚儿童想象力的。从“我的小同学因为‘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可见,那时的儿童对诸如此类的新的形式的书籍是多么喜爱,这就是白话。

6.放学路上的《二十四孝图》 篇六

我拉着女儿的手,向那面文化墙走去,近了一看,墙上印的是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图》。我指着墙问女儿:“你知道墙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吗?”女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二——十——四——孝——图。”我接着问:“你知道,这个《二十四孝图》里有哪些故事吗?”女儿说:“不知道。”

于是,我就开始指着墙上的图画和文字给女儿讲解起来。《二十四孝图》是讲述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的书,每个故事都有配图。女儿迫不及待地指着第一幅画说:“那你先给我讲讲这个故事吧!”

第一幅画是“孝感动天”,讲述舜用孝心感动上天终成大业的故事。里面有大象帮舜耕地,鸟儿帮舜除草的情节,女儿惊奇地问我:“这些都是真的么?”我解释道:“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但是,舜对父母的孝顺是真实的。”女儿又让我讲后面的故事,我抬手看表,不早了,就说一天只能讲一个,以后慢慢讲。

在回去的路上,我问女儿,今天讲的“孝感动天”的故事记住了没有,再给我讲一遍吧。女儿就用她稚嫩清脆的童声给我讲“孝感动天”。讲完之后,我对女儿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的孩子,才会被别人喜欢,才会有人乐意给她帮助。女儿懂事地点了点头。

在后来的日子,我每天都会给女儿讲一个“二十四孝图”里面的故事。“亲尝汤药”的贴心,“啮指痛心”的感应,“百里负米”的辛劳,“芦衣顺母”的体谅,“鹿乳奉亲”的无畏……每个故事,女儿都听得很是着迷。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她就会用自己的方式给我讲述一遍。

有时候,我在讲“怀橘事亲”“扇枕温衾”“卧冰求鲤”等故事之后,会随机问她一句:“你会像故事里的人那样孝顺爸爸和妈妈吗?”女儿不以为意地说:“那是古代的故事啊,我为什么要学他们呢?”我会给她解释说,你可以不用像古人那样,但是,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孝顺父母啊,比如,帮父母做点家务啊,不要老是霸占着遥控器啊之类的。女儿不服气地辩解道:“我现在是小孩,你要疼我,我长大了再孝顺你。”我不想给她强加太多的道理,我相信,很多东西,时间会教给她。

有一天,女儿回到家之后,神秘地对我说:“猜猜我今天给你带什么了?”我不禁有些诧异,女儿把手从口袋里掏出来,展开之后,我看到一些已经被碾碎的饼干末。女儿说,那是老师发给她,她没舍得吃的。那一刻,我的鼻子有点酸。

我知道,如今的女儿对孝的理解肯定是懵懵懂懂的,但是,文化墙上那些感人的孝心故事,就如同在女儿的心底埋下了一颗感恩与孝道的种子,假以时日,这颗种子必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7.《二十四孝》读后感 篇七

在二十四孝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卧冰求鲤》和《恣蚊饱血》,这二则典故,深深记住在我的脑海中,时时提醒我的言行准则。

《卧冰求鲤》讲的是曾经有个孝子,在一个隆冬的晚上,自已的继母病倒,想吃上一口新鲜的鲤鱼肉,他就自已解开衣服,卧倒在冰上,冰突然融化,跳出二条鲤鱼,他欣喜若狂把鲤鱼抓回家煮给继母吃,继母吃后,大病全愈。

《恣蚊饱血》主要讲古代吴猛,他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到了夏季,吴猛赤和身坐在父亲的床头任蚊子叮咬而不去驱赶走,这样就是为了担心蚊子离开自已去咬父亲。

8.《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 篇八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目是悲哀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弘扬封建孝道。而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让我们先谈谈郭巨埋儿吧。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成两份,他给了两个弟弟。他独自抚养母亲,对她非常孝顺。

后来家庭逐渐贫穷,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居担心抚养孩子将影响供养母亲,就和他的妻子讨论:“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然有孝道,但杀子的行为,却违背了人性,不符合儒家“天人合一,人为贵”的这一思想。看似大孝,实则残忍。

在古代,有一些人求神治愈他们的父母,并放弃了他们的生命。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父母吃肉的欲望而割肉。为了节省食物,他想杀死自己的儿子。

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知道如何理解长辈的心,知道如何感恩,知道如何尊敬长辈。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才是一个负责任、高尚的人。

9.二十四孝的范文 篇九

新标准,新亮点

亮点一: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新“二十四孝”第十六条: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这是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还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层次上,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之间养老金待遇有明显的差别。为此,希望有经济能力的子女给父母购买社保以外的商业养老保险,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能有一定的经济保障。除了商业养老保险外,还有健康险——在父母生病时获得补偿,这是对国家医疗保险的一种补充。另外,还有意外险——在父母发生不可预测的意外时有份保障。意外险是针对老年人因意外伤害引起的高残、骨折、关节脱位、重大手术等提供较高的保险保障,覆盖面广,赔付率高。

从事金融工作的长沙市民张玉说,新“二十四孝”中他最赞同的就是“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父母年纪大了,养老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张玉说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就给父母买了养老保险,同时还为父母购买了健康险。“有了这两份保险,我感觉父母以后的生活有了保障,作为子女我也少了后顾之忧。”

亮点二:教父母学会上网

“现在许多空巢老人在家寂寞无聊,如果他们能上网看看新闻、了解一些国内外大事,能够在QQ上跟别人聊天交流,就不会感到寂寞了。”长沙市民柳女士说,新“二十四孝”第九条:“教父母学会上网”,极具时代特征。“我打算从现在开始就教我爸妈上网,这样以后我也可以和他们网上聊天了。”在柳女士看来,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教父母上网可以使子女与父母更好地沟通,也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

“我觉得新‘二十四孝’中的标准讲出了我们老年人的心里话。”家住长沙市的贺女士说。贺女士早年离异,两年前从一家国有企业退休,唯一的女儿又在北京上大学,她平时独自一人在家,感觉很孤独。去年女儿为了与她保持联系,利用寒假时间教她学会了上网,并为她申请了QQ号。“现在我都是通过QQ和女儿聊天,而且还经常上网浏览新闻,生活也不那么枯燥了。”贺女士说,上网让她的晚年生活充满乐趣。

亮点三: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父母年龄大了,总有一位会先离去,另一位就会承受孤单之苦。事实上,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生活角度来说,许多单身老人都有再婚的意愿。

单身老人再婚,不但可以解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晚年孤寂问题,而且能够解决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的实际困难。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子女不理解单身父母再婚,甚至百般阻挠,他们担心父母再婚后财产的一半会给予继母或继父,有这种私心的子女很多。此外,社会舆论和习俗压力也是不少子女阻止父母再婚的原因。在一些人的大脑中,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认为老人再婚有辱门风,让家人丢脸,从而使有再婚意愿的老人在子女面前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正是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倡导子女新的孝道观,新“二十四孝”才有了“支持单身父母再婚”这样带有明显时代特色的标准。在某银行工作的王先生认为,“支持单身父母再婚”这条标准很人性化,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符合丧偶(离异)老人的心愿。

与古代“二十四孝”相比,新“二十四孝”提倡父母子女之间建立平等关系,更加提倡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对长辈的尊重。新标准中还把许多老年人不好意思对子女提的要求列出来,道出了老年人的心声。比如,老人年纪大了喜欢怀旧,看看老电影或者到年轻时工作生活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心里的这些想法希望子女能帮他们实现。新“二十四孝”与古代“二十四孝”相比,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对父母与子女沟通的重视。这种沟通显得亲近、平易、温和,这些行动标准鼓励子女成为父母的朋友,聆听父母的往事,时常跟父母交心,并希望子女真正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需求。

你能够做到多少?

按照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逐项进行对比,做儿女的究竟能够对父母尽多少孝心呢?为此,记者随机对20位居民进行了走访调查。

调查一:24条行动标准最多的选12条

记者所调查的20位居民中,30岁以下的4人,30岁至50岁的6人,50岁至60岁的10人。调查结果显示,按照新“二十四孝”标准能做到10条以上的只有1人,大部分人只能做到4条或5条,有的坦言只能做到2条。无人选择“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仅有1人选择“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46岁的蒋先生是一名司机,他表示,从没对父母说过“我爱你”之类表达感情的话。不但他自己没有对父母说过,也没听自己的孩子对他说过。由于平时工作比较累,蒋先生很少锻炼身体,更别提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了。调查中,蒋先生只选择了4项:节假日与父母共度;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和定期带父母体检。

29岁的李馨在24条标准中选择了12条。李馨告诉记者,她刚结婚一年多,每逢周末都会和爱人去双方老人家里看看,一般两三天就会给家里打电话询问一下,对于父母的爱好及生活他们从不干涉。在李馨看来,新“二十四孝”中的很多行动标准是她日常必做的事情,但也有几项她觉得做起来难度很大,如“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因为平时的生活习惯及爱好不同,她觉得不但自己做不到,老人也不一定喜欢。

“对比新标准,我居然三分之二都未做到,按照这个标准我可是个不孝女。”赵女士说,不是自己不愿尽孝心,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工作原因,她一年也只能回老家两三次。她表示,除了“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这两条之外,再无其他能够做到的。多数居民表示,不知道“关爱卡”为何物,从未听说过,所以也没想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父母的关爱多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调查二:“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选择率最高

记者调查发现,“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的选择率最高,几乎达到了80%。不少居民告诉记者,一周打一次电话间隔时间较长,基本上两三天就给父母打个电话,聊的时间也不长,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主要是想听听父母的声音,看他们是否安好。黄女士的老家在广西,平时很少回去,打电话就成了她和父母联系的最重要方式,每周最少要打两次电话。

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居民,大多会选择“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孙女士说,平时忙于工作,难以和父母每天见面,所以节假日都会和丈夫、孩子回家看看父母,让老人享受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而年轻的单身人士,由于没有家庭的拖累,大多愿意在节假日回到父母身边,感受一份浓浓的亲情。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30岁至50岁的人群中,只有2人选择“定期带父母做体检”。居民周先生说,他父亲去世早,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每年都会带母亲到医院做一次体检。母亲的身体健康了他也就放心了,关爱父母的身体健康他觉得是子女必须做到的。

记者发现,大部分居民选择给父母打电话、回家看望父母、带父母体检、给父母做饭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关爱,而说出对父母的爱、打开父母的心结、常跟父母做交心沟通等几项的选择率极低。

“我不善于和父母谈心,把对父母的爱说出口更是觉得不好意思,所以还不如直接做点事更实际一点。”高先生说,不把爱说出来并不是不爱父母,只是自己不太习惯这样的表达方式。他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居民的心声。

调查三:精神赡养成最大难题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最难做到的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80后”私营业主小孔说,“拿最后一条来说吧,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就很难做到,一方面是现在放映老电影的电影院不多,另一方面老人觉得电影院里人多嘈杂不愿意去。”在小孔看来,除了看电影之外,出门旅游也成了两代人之间不容易达成一致的事情。“老人认为看电影、旅游花钱比较多,挺心疼的,有这些钱还不如存起来备用。”

“70后”小汪说,新“二十四孝”中倡導的“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等,对他来说太难了。因为他开了一家超市,每天从早忙到晚,既没法与父母共度节假日,也不可能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尤其是自己有了孩子后,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与父母交流的时间就更少,很多时候甚至不知道父母真正要什么。

“我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很多时候国家的法定节假日都要加班,哪有时间给父母做饭、为父母拍照?更不要说教父母学会上网、定期带父母做体检了。”说起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90后”小胡摇头叹息,觉得对不住父母。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像小汪、小孔、小胡这样说自己不孝的人不在少数。

儿女怎样做才算孝?

新“二十四孝”符合当代人的道德观,对唤起人们失落的孝心有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存在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那么做儿女的到底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访谈一:孝道标准,让人很困惑

王宇(男,45岁,机关干部):我父母在广州生活,而我的岳父岳母是四川人。逢年过节,我们夫妇俩都得奔波于广州、成都两座城市之间。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老人年纪大了都不愿意离开家,逢年过节要陪双方父母不太现实,新“二十四孝”那些标准对我来说要想做到真是有心无力。我觉得这样的行动标准大多数人都难做到,如“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等,对在外地打工的人来说就很难,他们一年甚至几年才回一次家。不是他们不想家,而是回家的成本太高,他们无法承受。

邓细花(女,52岁,农民):我儿子在外地工作,回趟家很不容易,他平时上班很少休假,像中秋节、国庆节等国家法定假期车票又难买,过年能回来就不错了,怎么可能给我做饭、陪我体检呢?出台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初衷是好的,但真的要子女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多半不可能。如“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在农村就很难做到。再如“教父母学会上网”,在农村很多地方并没有接通互联网,如何教父母上网?

访谈二:只要有心,不必看形式

范先顺(女,50岁,社区党支部书记):很多人对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感到困惑,认为自己很多方面没有做到,只能划归不孝子女行列。于是,有人从内心排斥这个行动标准,觉得这是个违心的孝心裁判。其实做儿女的不必太在意这个标准能否在自己身上得到落实,只要有那份孝心,父母并不会在意你具体做了什么。

方向新(男,56岁,湖南省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只是一种倡导与引导,不能按图索骥,生搬硬套,关键是用心用情,不是说24条标准全部做到了才算有孝心。行孝不只是物质上满足父母,更重要的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尽孝除了“孝”还应该“顺”,比如,父母不喜欢过生日,就应该顺着他们的意,而不是教条地去理解,不必拘泥于形式,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只要有这个心,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就可以了。

访谈三:在行孝中唤醒自己,找回心中的敬意

史铁尔(男,54岁,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孝道的核心内容是晚辈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孝道是亲情,没有标准的认同何谈行动?任何一个做晚辈的都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父母晚年生活得更好。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是当今孝道文化建设的一个行动指南,它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于丹(女,45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论心不论迹。孝首先是你内心要有报答父母的愿望,新“二十四孝”告诉我们行动标准,并不是说你24条里面做不到20条就不是一个孝子。理解这个标准,完全不必教条主义。出台这个标准,是为了唤醒大家对孝的重视,更好地关心父母,学会感恩,找回心中的那份敬意。

访谈四:标准之外,还需制度保障

钱梅(女,29岁,私营企业员工):一边是不断开枝散叶的小家庭,一边是日益增多的空巢老人,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现实。因此,要想每一个子女都能定时、定期回家看望父母,仅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和新“二十四孝”的口头宣传是不够的。在呼吁子女增强孝心之外,政府还得配合出台一系列的保障制度。比如倡导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就必须增加法定节假日和探亲假,增加职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与机会。像春节这样隆重的传统节日,无论是在哪里工作,子女们都会赶回家和父母团聚。政府应当延长春节假期,比如可考虑把春节假期延长到元宵节,让父母与子女有更多团聚的时间。

李挚(男,43岁,湖南省总工会副主席):除了政府需要增加法定节假日外,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给职工行孝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多条件。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职工休假的权利,不以加班为由剥夺职工的休假权。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加班,就得严格按照国家的加班费标准发放加班费,或者发给比国家规定的加班费更高的加班工资。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职工休年假和探亲假的规定,让做子女的有足够的时间与父母团聚,表达孝心。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关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刊策划此期专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告诉大家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告诉大家什么是孝,怎样做才算孝,更希望借此提醒每一个人:孝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要记得在工作之余给父母多打一个电话,多一声问候。

〔编辑:刘波〕

链接 ★★★★★★★★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開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10.《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十

我反反复阅读了十几遍,文章的潜在思想在说明一个我无法理解,思考还不够透彻的思想理念。应该就是鲁迅先生从个侧面来讲中国文学发展必须改革的一个趋势,其目的就是推行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势在必行。先生提倡白话文主要原因,白话文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无论老幼都可以学会听懂。文言文繁琐寓意深奥,叫人难以理解。孔孟之道讲的无非就是三纲五常道德伦理,陈旧的封建教育理念。贵为哲学也有不可取之处,其实就是封建思想在作祟。

鲁迅先生推广新文化,也并非一口否决了旧文学。先生写作时也会引用文言文,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下启下的作用。文言文之所以让人难以理解,是因为短小精悍蕴藏很深的哲理。博学的人一看便懂可以完全理解;知识浅薄的人看到文言文就想云遮雾罩,无法领会其中的道理。

文章第一段,鲁迅先生一改文人墨客的温文尔雅,“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堕入地狱也绝不悔改,总要诅咒一切反对白话文,反对白话者。”其实这并不是先生真正的恶言恶语,他也不是厌烦了白话文,只是借着这些话来发泄内心的悲愤。白话文及新文学不能推广应用,绅士们和资产阶级文人一味追求古人的孔孟之道周庄之理,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已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并以此压迫剥削生活在黑暗底层的劳苦大众,使得他们永不的翻身。

鲁迅先生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学不是没有他的道理。清朝政府灭亡,一切科举制度也跟着消亡。前清遗留下来的秀才举人虽说满腹文采,却没有用武之地,与一块朽木没有什么区别。民国时期仍要使用文言文,就是那些残留在前清遗老们心里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已根深蒂固,让他们顽固不化。民国初期的文人们不肯放弃已经不合时宜的思想教育方法,只知追求儒家学说。

不忘孔孟之道周庄之理也是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陈腐不思进取只会使人的思想退步,人类也就不会有新的文明。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就开展了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的口号。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来提倡新文学。由此表明这不仅仅是鲁迅先生的呼声,也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学生的呼声,更是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呼声。急切呼吁民国政府推行实施新文学,使用白话文推广新教育体系,倡导使用白话文教学,却遭到了封建思想文人和资产阶级文人的无理阻挠。

白话文无法推行实施影响面之广是可想而知的。那些初读“人之初,性本善”的孩子们也有渴求新知识的心灵,有追求美的天性,厌恶了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文言文。旧文学在一点点抹杀孩子们爱美的天性,一点点抹杀了孩子们对于学习知识的热情。封建思想和封建教育理念在禁锢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真。

鲁迅对那些所谓的知识学者以老卖老非常痛恨。绅士们就见不得别人比他们小有成就,就会原形毕露的进行言论攻击。文人们也一定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绅士们自认为鲁迅先生提倡新文学,有违背中国自古传承下来的文学礼教,也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违孔孟之道周庄之理。鲁迅先生文笔犀利刻薄讽刺辛辣,对那些枉称文人的大学问家们一通胡劈乱砍,让他们遍体鳞伤羞愧难当。对那些资产阶级文人冷嘲热讽横眉冷对,毫不留情地揭开他们的伪善面具。

“幸而还没爬上象牙之塔去”。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当时的文坛以开拓出一片天地,也并非徒有虚名。先生在大力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化,却遭到了同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文人和绅士的排挤,因为他们的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先生的文笔严厉批判资产阶级文人的腐朽,揭露资产阶级文人和绅士的假仁假义道德败坏的丑恶行径;揭穿他们文人外衣下隐藏的伪善的罪恶。鲁迅先生的文章让他们感觉如芒刺在背,永远感不到舒服。

鲁迅先生的文章受到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的青睐。先生也是从前清走过来的,但骨子里却没有绅士和资产阶级文人的那种顽固不化保守的腐朽思想。激进爱国人士和学生喜欢阅读他的文章,主要原因是先生对新文学的创作激情。文章中融进了作者的灵魂,将他个人的新思想、人生观、道德观毫无保留地剖析在世人面前。没有虚假,更没有高谈阔论,显然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和鲁迅先生比起来,他们就是龌龊小人。

另一个原因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文言文使用较少白话文较多,读起来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更容易理解,对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先生大力提倡白话文,所以先生首当其冲多使用白话文,以此来感染他身边的人都来学习使用白话文,也将所有人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白话文就会发展壮大。

鲁迅在校任教期间,陈西滢杨荫槐等为一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与先生水火不相容。他们反对白话文新文化的推广应用,极力阻止先生的倡导。陈西滢常对鲁迅先生进行言论攻击,还以此镇压学生响应提倡白话文新文化的运动。借此污蔑学生的爱国热情,破坏学生的爱国思想。鲁迅还借阴阳之说论证公正公理,谈论正义是非。在黑暗统治下的旧中国,仍是专权当道,谬论肆意横行,根本没有公正公理可言,这也是中国历代王朝的悲哀。

鲁迅先生笔锋一转,谈到了家藏的老书。唯先生专有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应言而生。孝无非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而在先生年少时看来实在太难。对于《二十四孝图》我很陌生,也是一次偶然在网络中浏览看到的并未在意,想不到这次写博文它帮了我大忙。当我再次查看时心中不免认同先生的言语。

从远古帝王舜的《孝感动天》到宋朝的《涤亲溺器》,《二十四孝图》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为古人的孝行感动但却不能完全苟同。其中《戏彩娱亲》或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两点和先生看法一致。我不是故意附和先生讨好先生,实在让我觉得古人太过迂腐。这样的孝也可以被公认为孝吗?

《郭巨埋儿》真可谓是迂腐之极。不说现代人的不孝,换做是我也绝不会埋掉亲生儿子来奉养老母。郭巨为夫,可以耕田种地打柴度日奉养老母,也可供养孩子。郭妻可以纺纱织布做些女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样可以生活。为奉养老母节省粮食宁可埋掉儿子却不寻求生活出路,这和愚人有区别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此完结不是太悲哀了太可怜了吗?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只知道玩乐正是享受父母爱护的年龄,面临死亡都已无所知。一个地坑,一抷黄土,两个愚蠢的脑袋就要轻易断送一个鲜活的生命。愚蠢!以我看来这样的孝行应该受到严厉的批判。这样的孝千万不要有人拿来效仿,否则孝就会变成罪恶的帮凶。

《戏彩娱亲》虽然是孝子行孝,但也有不妥之处。高龄双亲在堂,老来子行年七十。挑水跌倒只要站起就会过去了事,即使父母心疼说些安慰的话,也不至于要装作小孩子哭闹来哄双亲高兴。这样一来倒显得做儿子的有失大体,不会让人认同,孝反而让人觉得掺了假也不会有教后人行孝的意义,只当是一个笑话来讲。

其他孝子图做起来倒也容易,只是当今社会不同于往昔,行孝也没有那样艰难。父慈子孝社会风气日渐好转,作恶忤逆也不多见。孝子图宣扬孝字当前含义颇深——为人子孝,育子承孝。让我感动的是《卖身葬父》孝子董永家境贫寒,无钱安葬过世的父亲就卖身为奴,真可谓之大孝。但在现代社会早已没有卖身葬父的说法,只是董永行孝为之感动为之钦佩。

孝的寓意广泛,并不拘泥于点面,也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对父母没有忤逆行为,经常和老人沟通增进与老人之间的感情,都可以称为孝。孝是人的情感行为的基本准则。我想,对于孝有人会比我理解的更为深刻透彻。

难以理解的是文章最后一段。《二十四孝图》是封建社会宣扬孝道的故事,故事也着实感人。关键一点,用封建思想旧的观念宣扬这样的孝道让置疑。“老玩意”一词鲁迅先生似乎隐藏了什么没有说出来,是坚决提倡推广新文学的决心,还是藐视旧观念的陈腐?“本来谁也不实行”从本质上讲这种旧的思想观念驱使下做出来的孝道已经太显陈腐,应该淘汰。孝应该传承下去,但要切合实际的生活。

鲁迅先生学识渊博,虽然提倡新文学,但并不表示他反对旧文学。旧文学中也有精华,可取而代之为我所用。他忧心父亲因家中贫困担心自己被父亲的孝心卖掉,其实另有玄机。时逢动荡年代民不聊生。倘若天下孝子都如法炮制该有多少无辜的性命丧生,就会家破人亡,哪里还有父慈子孝可言,孝又有何宣扬的意义呢?

含有讽刺意味的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給《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祖母故去自己仍安然无恙,儒家宣扬的孝也就是一个失败,事实证明孝也会有错误,不一定要依他们所说去做孝子必须履行的孝子行为。

11.《二十四孝》读后感(通用) 篇十一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孝》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十四孝》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我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悲哀,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因此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咱们现代人就更就应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发奋领悟,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母亲和我在家。突然,母亲的肚子疼了起来,母亲叫我拿药来,但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母亲,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母亲,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最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母亲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坚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领悟,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读后感2

寒假通过老师的推荐,我看了《孝经·二十四孝》这一本书,并从中学到了许多道理。孝,自古以来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一代又一代得传承着,迄今为止,依旧被人们所重视。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个都没有孝心的人,是没有道德的。孝,是一切品质中最为基本的一个,但是却又是最为重要,很多人也并没有做好的。孝,是一个人一生的作业,无论你是万人之上的富豪,还是流浪街头的乞丐,你都要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将我们养育长大、教育我们,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天经地义的。一个孝顺的皇帝,对百姓也能施仁政;一个不孝顺的皇帝,再兴旺的国家也会灭亡。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最基本的就是从是否孝敬父母看出。

现在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繁忙”,经常早出晚归、游荡他乡,哪怕好不容易有时间陪父母,也总是厌烦地辞掉,宁愿去陪朋友一起发呆,也不宁愿回家看看愈发憔悴的父母。

近日有一档十分火热的综艺节目《旋风孝子》几位明星和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一起度过六天五夜,用自己的行动弥补失去的孝行,其中所有的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太忙,并没有时间。这也引发了各大网络的关注:孝,是否被我们说得太过于轰轰烈烈,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质?父母并不在乎你的`官衔职位,而是想要让你多陪陪她,就像你小时候他们陪你一样。尽孝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了,而是要每天都坚持,为父母做好每件点滴小事,让他们感受你那颗最诚挚的心就足矣。

从现在开始尽孝吧!我想我们都不希望有后悔的那一天。

《二十四孝》读后感3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让我深受感动。其中,有一则是“卧冰求鲤”,这则小故事在令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古代的人们如此孝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构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是,事实好像有点不尽人意,历史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他们认为只有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却不体谅,不理解父母对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更不用提要他们孝敬父母了。他们可否想过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和父母亲把他们从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人们的唾骂和抛弃。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父母脸上多了一条条皱纹,头上多了一丝丝银发。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精心的养育并教育我们,却不求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帮妈妈做做家务,给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就像这则故事中的王祥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读后感4

今天,我读完了二十四孝,发现里面全是孝子,还发现原来古代有这么多孝子,我也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孝顺。

《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其中《孝敬父母》中有一篇是卧冰求鱼,让我深受感动,介绍的是穷人家的孩子王祥,王祥的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王祥家中的生活非常拮据,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糊口,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别的东西。有一年冬天,王祥的老母亲因过度操劳而导致卧床不起,王祥也非常孝敬母亲,一直以来,两人相依为命,母亲生病后,说起想吃鲜鲤鱼。当时,三九严寒,天寒地冻,王祥每天都到市场上转悠,但每次都扫兴而去。突然,王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去捕鱼,这样即新鲜又省钱。但河水全都被冰封了,要去哪里捕鱼呢?他看着厚厚的冰层,心中充满里焦虑。终于,王祥想到了办法,他毅然脱下子的衣服,趴在冰面上,试图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化解冰层,可冰层实在太厚了,很久很久以后,才渐渐融化,王祥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手脚发麻,这时出现了奇迹: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跳出水面来,投进了王祥的怀抱。回到家中,母亲吃到了活鱼,高兴的热泪盈眶,王祥也备感欣慰。

王祥为尽孝而采取卧冰的极端行为,不值得提倡。对于现在的孩子,只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就是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读后感5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古至今,中国五千多年的长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万古长青!

最近老师给我们读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当作故事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

听著老师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讲的是闽子骞的后母因偏向自己生的两个小儿子,于是在做棉衣时,给两个小儿子用厚厚的棉絮却给子骞用芦花絮,后来父亲知道了,说要休了子骞后母,而闽子骞因为看到后母和弟弟报在一起哭,不但冰释前嫌,还跪求父亲不要休后母。读到这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不说别人就说我吧,要是我是子骞,后母大冬天用芦花絮给我做棉衣,当父亲要把他休了的时候,我在一旁拍手都来不及,怎会跪求父亲不要休她呢?子骞的行为让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让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没一句怨言,还求父亲不休后母,这是何等孝顺啊!

12.二十四孝的范文 篇十二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劝报亲恩

自古亲恩报当先,说起亲恩大如天,要知父母恩情大,听我从头说一番。

十月怀胎担惊怕,临产就是生死关,九死一生逃过去,三年哺育乳汁干。

生来不能吃东西,食娘血脉当饭餐,白天揣着把活做,到晚怀里揽着眠。

右边尿湿放在左,左边尿湿放右边,左右两边全湿净,将儿放在胸膛间。

偎干就湿身受苦,抓屎抓尿也不嫌,孩子脱衣她不睡,敞着被窝任意玩。

纵使自己身有病,怕冷也难避风寒,孩子睡着怕他醒,不敢翻身常露肩。

夏天警惕蚊子咬,白天又怕蝇子餐,又怕有人来惊动,惊得孩醒不耐烦。

孩子欢喜娘也喜,孩子哭啼娘不安,这么拍来那么哄,亲亲喃喃蜜还甜。

手里擎着怀中抱,掌上明珠如一般,娘给梳头娘洗脸,穿衣曲顺小肘弯。

小裤小袄忙来做,冬日棉来夏衣单,不会吃饭使嘴喂,惟恐儿孙受饥寒。

惦记冷来惦记热,结记吃来结记穿,娘痛孩子心使碎,孩子小时不知难。

13.二十四孝的范文 篇十三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把最好的留给父母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件衣服穿旧了或者还是新的,你就不喜欢了,你会把它抛给爸爸或者妈妈,说,给你穿吧。于是爸爸妈妈拿起衣服,在自己的身前比划了一下,高兴地接受你的“馈赠”。我相信很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因为就在前两天,一位朋友还拿起我用了四年的手机,说:这个手机样式早就过时了,把它给你爸爸,你再买个新的吧。

在我们年轻人的眼里,父母似乎天生就应该穿我们不穿的旧衣服,用我们淘汰的旧手机,我们甚至还把这看作是一种回报父母的方式。可是不知道有几个人想过,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妥当的。

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我们吃,什么东西最好,他们就会毫不吝惜地给我们。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尚不懂事的我们只管尽情接受并享用。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疼爱,已经让我们把这些看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看成了一种习惯。

当我们长大成人以后,父母却慢慢地老了。有了工作、有了收入的我们可以给自己买东西了,但却忘记了父母当年是怎么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的。在很多年轻人的眼里,父母似乎就应该穿旧的衣服、用旧的手机,时髦、时尚好像天生就与他们无缘一样。

当我们在“大方”地把自己用过的东西送给父母的时候,我们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最应该享受好东西、新东西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父母。因为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来享受好的东西,而我们的父母却在一天天衰老,直到有一天他们会连被我们认为最老土的手机也不会用。

几年前,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在自己还没有手机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第一个月工资给父亲买了一部手机。当他在午后的阳光中手把手地教父亲怎么接电话,怎么发短信的时候,一边的我被感动得眼睛湿润,无语凝噎。也就是从这个同学身上,我明白了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父母这样一个本该十分浅显的道理。我的手机是花800元买的,用了4年了,而我爸爸的手机是我花1000元买的,比我的还早买一年。

上一篇:省级重合同守信用证书下一篇:九年级语文《虞美人》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