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

2024-06-12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11篇)

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 篇一

第二部分 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选择:

1.1856年,英国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C)

A.马神甫事件 B.马嘉理事件 C.亚罗号事件 D.曹州教案 2.1903月6月,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革命家是:(B)A.邹容 B.章炳麟

(二)简答题:

1.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1)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不敢推翻清朝封建政权,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等。

2.简述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根据毛泽东的主张,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作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正确结论,肯定了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从而给阶级斗争扩大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大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对于已经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给于充分的肯定。

(三)论述题

1.试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与英国协定关税;让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2)《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双重革命的任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秋谨 D.徐锡麟

(四)材料分析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12月5日)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方针:反蒋抗日。

原因:日本发动九—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

附:平时形成性考核题目示例:

1.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前提和历史意义。

(1)历史前提:①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在五四运动中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②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历史意义:①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给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②它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能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师范部

2012年12月

2.《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 篇二

1. 从目标计划上着手。

小学语文复习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本年段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 结合各年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来确定复习目标。要求不降低, 也不要随意拔高。复习前就要制定好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计划内必须有实事求是的学情分析, 明确清晰的复习目的, 复习进程的时间安排, 具体详细的复习内容, 实用有效的复习方法。这个计划应该是体现“精、活、新、实”, 突出了重点和难点的。由于复习的时间较短, 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触及每个知识点, 有些知识点平时新授课上就已经学得很扎实了, 就可以放一放。在制定复习计划时, 要求语文教师要掌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懂了的, 掌握了的就一笔带过, 把力气用在那些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上, 甚至盲点上。

2. 从方式方法上着手。

小学语文复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单元整体知识为内容的复习方式;一种是以所学的教材知识进行归类的复习方式。以单元整体知识为内容的复习, 就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进行复习, 把本单元所学的字、词、句、段、篇、点的知识梳理整合进行复习。以所学的教材知识进行归类复习, 就是把知识归类。如:低年级可按照拼音、识字写字、词语、句子 (理解句意, 说话、写话) 来复习。中高年级可以按照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习作来复习。不管教师用哪种复习方式, 复习方法要跟上去。例如:中高年级的习作复习, 要根据教材中单元写作目标任务, 重在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如何记事, 如何写人, 如何写景状物, 如何写应用文等。还可以根据单元习作要求, 搜集与单元习作要求相符的优秀作文数篇在班上展示出来, 同一个作文题目展示多篇, 教师写好作文评语, 让学生对比, 学习写作方法。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也可以把学生自己的习作公示出来, 让全班学生评价, 写出评语, 促使学生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又比如:中高年级的阅读理解的复习, 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 怎样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怎样归纳文章的主要意思, 怎样划分段落并写好段意, 怎样概括中心思想等等。再利用课文后的独立阅读课文以及搜集一些阅读理解的文章进行练习, 练后进行评价, 看谁运用的方法好, 理解得透。还有中高年级的词语复习, 可把一册的成语集中起来复习, 采用一节课一网打尽的办法来复习。再如低年级的识字写字的复习, 可集中抓住那些难记难写易忘的字来复习, 把这些字展示出来, 让学生自己交流识记的方法, 做到同伴互助, 巩固知识。复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教师们不断创新方法, 复习就一定会有显著的成效。

3. 从时间安排上着手。

只有把握好了复习时间, 才能按时完成复习任务。以四年级语文下册为例, 有8个单元, 复习的时间一般为2~3周, 按单元复习方式算, 每个单元也只有2~3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加大课堂复习容量, 根据教材知识抓准重点难点, 切忌平均使用力气。不仅如此, 教师要在复习课前对复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 提前做好复习课的准备。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教学, 发挥多媒体教学容量大, 节奏快的优势, 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用最少的时间复习更多的内容。没有多媒体的学校, 教师事先要把复习的内容用小黑板或白纸写出来, 做好准备, 加大复习的量, 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

4. 从居高临下着手。

复习要居高临下, 这就是除了复习本年级所学知识, 还要关注以下年级的所学知识的复习。如六年级是毕业班, 不仅要把本年级教材的知识复习好, 还要兼顾1—5年级教材中的知识, 使毕业班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

5. 从自主开放上着手。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要实施开放式教学, 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 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 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 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 要留出一段时间, 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 难写, 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 可以反复练, 可以同桌合作听写, 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 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复习完整册教材后, 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 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 学生自身受益, 全班其他同学也受益, 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 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更有实效。

6. 从讲练结合上着手。

在复习阶段, 教师的讲要适当地淡化, 不能像平时那样讲得那么扎实, 要注重讲练结合。在讲的方面重在指导学生练, 重在教给学生方法, 不练是考不出好成绩的。训练题要避免过多过滥, 打疲劳战, 训练题要突出“精、活、实”。学生练习后要及时检查讲评, 要充分发挥小组、同桌相互学习的作用, 让他们互评互改, 自查自纠。教师要对差生给予极大的关注, 要成立班级学科帮扶小组, 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一个成绩差的学生, 努力缩小差生面, 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

7. 从应试能力上着手。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业成绩是复习教学的追求。素质教育和学生考高分不矛盾, 素质教育更需要学生考高分。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素质, 考高分更是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学习是应该有所收获的劳动, 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是汗水, 学习更需要良好甚至是优秀的学业成绩。没有学业成绩的学习是无效劳动, 学生较好的学业成绩也是学校办学效益的体现之一。复习是为了更好地、充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它能缩短同一集体、单位内学生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整体学业成绩更趋于平衡, 达到—个新的高度。

现阶段小学的试卷的命题一般分两大段, 一是低段 (1—2年级) 。按照拼音、字、词、句来命题, 试卷后一题一般都会出现看图写话的考题。二是中高段 (3—6年级) 。按照基础知识 (拼音、字、词、句、段、点) 、阅读理解、习作来命题。每年试卷中的试题的题型都会有所变化。教师可以根据上级教研部门有关复习的指导性意见的信息, 以及往年试卷命题的情况, 把握新学期期末试卷的命题趋势。复习中, 根据试卷的命题结构, 选择一些新的题型提前让学生接触,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考场上对新题型的题意一时难以弄懂, 本来是可以做对的, 结果答错了。因此掌握新信息, 让学生熟悉试卷命题结构和一些新题型, 对学生把握考试要点, 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很有帮助。

8. 从营造氛围上着手。

复习这个阶段要在师生间努力营造轻松愉悦浓厚的学习氛围。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 要给学生适量的学习任务。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 就加大了训练任务, 搞题海战术。甚至与同班其他学科教师争课上。争学生的课余时间, 语文教师布置了复习训练作业, 数学等学科的教师也进入了复习阶段, 也布置了复习作业, 语文教师要学生听他的, 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又要学生听他们的, 搞得学生无所适从, 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这就要求同年级教师要协调好, 因为大家都进入了复习阶段, 在复习期间, 学生练习的时间都要统筹安排, 要不然就显得很乱, 学生也喘不过气来。在这个时候, 语文教师更要胸怀全局, 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道共同做好复习工作。复习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紧松有度, 太抓紧了, 练习题不断加码, 学生受不了;太松了, 任务又完不成, 要抓重点, 抓难点, 这样复习才有效。

9. 从自身心态上着手。

复习阶段教师自身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让复习课堂天天有教师的好心情。每个人都有烦心事, 有来自家庭的, 有来自社会上的。教师有了烦恼也要调整心态, 再进入复习课堂。用教师的宽容、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生。决不能把自己的烦恼转嫁给课堂上复习的孩子们。

3.对初中语文期末复习教学的浅见 篇三

1、盲目模拟。有的教师一进入期末复习教学就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试卷,反复的综合训练给学生多点刺激,从而造成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印象不深刻,并且缺乏新鲜感,让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复习效果。

2、指导失控。某些教师只是对以前的教学内容作重复的讲解,缺乏给学生新鲜的刺激,系统的梳理,教学效果自然就不明显。

3、简单讲评。有的教师对学生复习训练的结果不予重视,不加反馈,训练题的讲评只对结果,不究过程。

要想让语文复习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来,我觉得应该做到“一精、二新、三明、四实”

1、“精典型”:针对学生的实际,某些知识和能力学生掌握得较扎实,复习时可以淡化。有些知识和能力学生掌握得较薄弱,必须选取相关资料进行强化训练,而所选的内容要具备典型性,这样既注意对知识点的涵盖面,又能通过训练,掌握方法。如对语段的阅读训练,力求考虑到结构、内容、写法、语言等多种角度。这样就能“以一当十”掌握规律,培养能力,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新方式”:将语文知识点按板块复习,把课内和课外相关同质材料串连复习训练。这样知识点集中,系统性强,给学生以强刺激又打破了平时的单元式教学,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组合,学生具有新鲜感。如在复习时我通常会进行“知识抢答”之类的语文活动,通过竞赛等形式,变出花样,如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既定的分数,设必答题、抢答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计算得分,对优胜的进行奖励。而内容围绕语文基础知识运用、古诗文默写等,课内课外兼顾,题目尽量出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乐此不疲,老师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明理由”:对于学生训练题的讲评,老师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把题解答正确,而是追究和指导学生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复习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掌握规律、方法”的高度。如对于试卷评讲,教师解说命题的意图,评价试卷——逐题讲评分析,订正错误(可由学生评讲试卷和解题思路、方法,老师作适当点拨启发)——教师小结考试情况,分析典型错误。

4、“重实践”:语文知识和能力,教师讲得再深再透再有水平,也只能使学生达到“懂”的水平,而要使学生具备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标准的能力,必须有赖于实践。因此,复习教学必须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活动为主,教师要把“讲”压缩到“精”的程度,学生才有可能在充分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教师必须运用一种师与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的结构的复习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充分地体现。以阅读训练为例:确立目标(教师提示复习的知识要求、范围、方法)——提示内容(由师生共同梳理知识,把握难点)——实践训练(学生根据需要整理资料或完成训练题)——信息反馈(统计完成率、正确率,追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回授小结。

4.《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 篇四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变迁的社会科学,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

2、乡村社会学——是从整体的角度,通过乡村居民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研究乡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为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乡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3、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最著名的有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4、乡村社会——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其特点: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农民为主要的职业群体;家庭是生活的单元;质朴的文化。

5、社会结构——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基本活动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状态。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各社会群体相互联而形成的基本的关系状态。

6、基本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其特点为:群体成员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经常性、持续性,群体成员对群体具有归属感。

8、地缘群体——属初级社会群体,它是以住处为基础、以地缘为纽带而结成的相互交往群体。

9、初级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其具有规模小、由非正式控制来维持、直接交往感情色彩浓厚、成员间有多重角色、把满足成员的需求放于首位等特征。

10、社会组织——广义的社会组织使之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的社会群体,包括家庭、家族、秘密社团、兴趣社团、工厂、机关、学校、军队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联合起来的次级社会群体。其构成要素为:一定数量的成员;特定的活动目标;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职能、权力的分层体系;一定的物资设备。

11、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其特点为:组织管理权力的高度集中;管理者基本上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管理缺乏科学性;组织中缺乏严格的办事规则、明文规定的组织规范,领导个人武断专行。

12、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其特点为:专业化;照章办事;职权等级制度;任人唯才;非个人性。

13、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有五个显著特点:群众性;自治性;基层行;地域性;广泛性。

14、社区——是指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它具有五个基本特征:是一个社会实体;具有多种功能;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是发展变化的。

15、乡村社区——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社区

16、乡村城镇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17、生活方式——狭义的是指生产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方式,而广义生活方式则包括人们的各种活动方式,其中也包括生产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最基本的要素是生活主体和生活条件。

18、消费方式——乡村消费方式是乡村居民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生活资料和劳务的过程及行为,包括吃、穿、住、用等方面。它既是农民消耗各种生活资料的生物、生理的自然现象,又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

19、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

20、恩格尔系数——是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21、社会分层——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一般采用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三种方法进行分层。

22、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结构要素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结构要素的过程,最主要、最基本的社会分化是劳动分工。

23、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进一步说,社会流动就是社会位置的变动。

24、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展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地区差异性、多因性、关联性等特点。

25、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6、贫困问题——是指生活水平打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为“贫困线”。一般把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

27、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行为施以惩罚、制约和教育的过程。其主要特征为:普遍性、特殊性、多重性、统一性。

28、越轨行为——是社会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29、群体越轨——是指利用职权为个人、小团体乃至本单位、本地区谋取不正当利益,从而损坏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健康发展的行为。这种越轨行为的主体不再是单个的公职人员,而是一个正式或非正式的权力群体。

30、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由政府和社会对因社会、经济等原因使其基本生活受到损害的神会成员进行补偿,以 1

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进行及增进其福利的制度。

31、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强制性。

32、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33、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成员提供的、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的、旨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

34、社会变迁——是社会各组成部分及社会系统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

35、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36、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和规划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是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种倡议和行动。

二、问答题

1、乡村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乡村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乡村社会关系、乡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在这里,社会生活具有较广的涵义,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一般社会生活。

2、农村、农业、农民三者乊间的关系如何?

答: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农业并不局限于农田种植业,而是还包括林、牧、副、渔业。农民是从事广义农业、以农为主的劳动者。农村或者乡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区,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乡村社会学中,农民被看作是乡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乡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他们从事共同生活的社区。

3、学习乡村社会学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答:学习乡村社会学的意义就在于:

1、认识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服务,有助于全面地看待乡村发展、乡村现代化过程,有助于制定有利于乡村持续发展的计划,以推进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

2、调查和分析乡村社会问题,为制定正确的乡村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政策的实施、检测和评估;

3、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4、乡村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答:乡村社会的特点是:

1、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农民是主要的职业群体;

3、家庭是生活的单元;

4、质朴的文化。

5、乡村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乡村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性主要在:

1、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他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社会活动。由于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都必须在群体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因此他必须学会参与群体和社会生活,学会同他人合作和打交道,这就是社会化。个人对于社会的关系是适应和改造,个人首先必须学习社会既有的知识、规范。可见,个人社会化是完全必要的,否则他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2、从社会延续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人必须社会化。社会要延续和发展就需要合格的、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社会成员。这些社会成员必须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社会的知识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这样,个人就要学习群体和社会经验。家庭要延续,乡村社会要发展,个人就必须社会化。

乡村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学习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

2、学习社会规范;

3、确定人生目标;

4、培养社会角色。

6、乡村居民社会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乡村居民社会化的特点是:

1、面对面的交往是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2、家庭、邻里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

3、模仿和亲身经验是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4、随着乡村社会化的急剧变迁,乡村居民社会化的模式在发生变化。

7、当代农民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当代农民的基本特征是:

1、以农业为主业的劳动群体;

2、利义相糅的价值观念;

3、多元化的思想、文化观念;

4、政治意识。

8、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有哪些?

答:初级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密切的社会共同体,它与社会组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1、规模小,一般都是两人以上至几十人的小群体。在这个小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地位,每个人在另外一个人心目中都被看作是特定的个人,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代替的。

2、一般靠非正式控制来维持。

3、群体有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4、群体成员之间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5、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1、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2、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其他方面的需要;

3、有助于实现社会控。

9、家庭有哪些功能?

答: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中最重要与最普遍的一种。它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其功能主要为:

1、经济功能;

2、生物功能;

3、组织消费功能;

4、抚育和赡养的功能;

5、休息与娱乐的功能。

10、家族的功能有哪些?

答:家族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父系亲族社会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社会群体。家族最主要的功能是文化的整合与传播,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其积极作用为:

1、有助于其成员学习社会规范;

2、有助于培养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

3、有助于个人完成社会化。其消极影响为:

1、冲击党政基层政权;

2、干扰乡村经济的发展;

3、阻碍乡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4、延缓传统婚姻、家庭模式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5、干扰计划生育和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6、禁锢了人的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

1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是:一定数量的成员;特定的额活动目标;相对规范是的组织规程;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一定的物资设备

12、家长制的特点是什么?

答:家长制的特点是:

1、组织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首长手中,对下不分权,家长独揽权柄;

2、管理者基本上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传统做法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3、管理缺乏科学性,命令随意性大,最高领导者的情感、好恶对组织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4、组织中缺乏沿革的办事规则,缺乏明文规定的组织规范,个人武断,人治大于法制。

13、科层制理论、主要内容及评述是什么?

答: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是关于社会组织内部职位的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他从纯粹理性的观点出发,概括出了社会组织科层制的主要特征:专业化;照章办事;职权等级制度;非个人性等。在韦伯看来,理想的组织管理体系应该是具备上述特征。这种科层制管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任人唯才,从而有助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但这种制度过分强调照章办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认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职权等级制度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现象。

14、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行群众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有:

1、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利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与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3、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4、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有关部门对被依法剥夺权利的村民进行教育、帮助和监督;

5、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并向人们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村民委员会存在的问题:

1、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矛盾。一是某些村党支部成员对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不积极支持村民委员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包办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二是某些村民委员会成员过分强调自治权,不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甚至与村党支部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

2、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突出表现为某些乡镇政府领导人吧村民委员会当做是自己“手”和“腿”,不尊重和维护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地位,自觉不自觉地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试图把村委会变成政府的“派出机构”,甚至不时发生乡镇政府领导人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委会成员的现象。

15、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其构成要素包括:

1、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群体,换句简单的话说,就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群。

2、一定地域。

3、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4、一定的管理机构。

5、具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6、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社区意识。

16、乡村社区的特征是什么?

答:乡村社区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社区。它具有这几个显著的特征:

1、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乡村社区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

2、从人口的角度来看,乡村社区的人口密度低,人口聚居的规模小。

3、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乡村社区的社会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4、从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角度来看,乡村家庭的地位、作用更为突出。

5、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血缘、地缘关系在乡村社区生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17、集镇有哪些作用?

答:集镇是币普通村落高一层次的地域生活共同体,是人口较多,并有一定二三产业或集市贸易的乡村社区。其作用主要有:

1、集镇作为村庄的经济中心,发挥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2、集镇作为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所在地,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政治中心作用;

3、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文化中心的作用;

4、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信息中心的作用;

5、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服务中心的作用。

18、乡村城镇化的必然性是什么?

答:乡村城镇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乡村城镇化作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具体地说:

1、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引劳动力的能力,这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2、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是乡村城市化的有一个内在原因;

3、城市的现代化文明吸引着乡村居民,并愈益强烈地影响着乡村,也是乡村城市化的原因之一。

19、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与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答:根据中国的国情,我国只能走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小城市和建制镇)为主体的城镇化道路。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实现途径有:

1、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4、控

制乡村人口数量,提高其素质

5、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

20、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制约,主要表现为:

1、它向人类提供着生活资料和生活条件的自然环境,如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等等。这些资源的多少影响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发展速度。

2、它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生活方式的特点。

3、它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不仅表现为,同一地区自然条件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某些方面的变化,而且表现为,在本地区自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居民迁往异地,也会因为要适应那里的自然条件而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实现的:

1、科学技术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来影响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人化的自然。而人化的自然则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的结果。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为人们提供着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从而推动着生活方式的发展。

2、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的生活观念来影响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是生活方式的内在要素,它的形成与变迁又往往是科技进步的伴随物。每一次科技的重大发展都会促进生活观念的变革,进而促进生活方式的发展。

3、科学技术通过扩展人们的生活能力来推动生活方式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扩展人们的智力和体力,使人们更加能动地利用物质生活条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21、乡村消费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饮食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2、服饰消费商品化、多样化、中高档化;

3、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显著改善;

4、现代化耐用消费品正在普及。

22、当代乡村婚姻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在自由恋爱婚姻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转换婚姻等落后现象。

2、变婚姻过程而言,一般要经历择偶、订婚和举行婚礼三个阶段。

23、我国乡村生活方式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我国乡村生活方式发展的目标是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

实现的主要途径有: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

3、优化分配体制,促进共同富裕。

24、社会分层有什么标准?

社会分层的标准有两大类:

1、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

2、以潜在地位为标准。

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

1、收入;

2、职业;

3、教育程度;

4、权力。

25、社会流动有哪些功能?

1、社会流动能够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从而取代封闭、固化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社会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程度。

3、社会流动能够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大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26、乡村社会流动的原因、功能是什么?

产生乡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乡村社会流动的主要原因则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

2、城镇化速度加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因素正逐步扩大,权力因素逐渐减弱,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4、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也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原因。

乡村社会流动除了我们前面叙述的社会流动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

1、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可以形成新陈代谢的社会机制,实现乡村社会成员与社会位置的最佳结合,增进和加强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从而持续不断地给社会机体带来生机和活力,确保整个社会良性运转、协调发展。

2、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利于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3、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有利于解决乡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解决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4、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与产业流动,向手工业、服务业流动,形成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的局面,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5、合理的乡村社会流动,有利于给农民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利于农民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打破农民传统的、封闭的、固定的身份地位,形成新的地位角色。

27、乡村社会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1、乡村社会问题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乡村社区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乡村问题也同样与各地的自然条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2、乡村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人类社会是由农业社会逐渐发展进入工业社会的,乡村社区的发展历史比城市社区漫长、悠久得多,历史传统对乡村社区居民的影响比城市社区的居民的影响比城市社区居民的影响要大得多。

28、乡村人口问题表现在什么地方?

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数超过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2、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目前,我国乡村人口正面临迅速老化的问题。

3、人口素质差。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素质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素质,特别是乡村人口的素质仍显较差。

4、乡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乡村人口增长迅速,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新的农业产业没有大量形成,必然导致乡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而乡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将导致人均占有耕地的减少和对耕地的索取增加,造成乡村贫困化并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大量乡村人口将向城市转移,造成许多城市社会问题。

29、乡村贫困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对策。

贫困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为“贫困线”。一般把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贫困问题还很严重。1985年全国乡村人均年收入2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超过一亿,到2000年底,全国仍有3000万人口出于绝对贫困状态,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和其他自然条件差的乡村地区。

贫困问题的成因:

1、环境条件恶劣。

2、人口负担过重。

3、人口素质过差。

4、生产力水平过低。

5、政策失误的影响。

6、家庭劳动力匮乏,劳动力质量低下。

解决贫困问题的对策:

1、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2、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声测,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少生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效应;

3、发展乡村交通,促进乡村对外联系;

4、改善贫困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引进新的科学技术,调整农业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5、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

6、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富裕地区、富裕个人和富裕企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者进行帮助。改变救济方式,变单纯的物质救济为资金、技术、物质、信息、人才等多方位支持,提高贫困地区的自身造血功能。

30、乡村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1、文盲、半文盲比例高。尽管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但在乡村的学校数却只占全国学校总数的10%。乡村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高达1/3以上,乡村劳动力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数高达1/4以上。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学龄儿童失学率仍然较高。尽管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对义务教育的学制、实施及保障等有关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为9年,但乡村学龄儿童的失学率仍然居高不下。

3、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由于乡村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待遇低,文化生活贫乏,有些师范院校毕业生包括一些从当地乡村考入师范院校的农家子弟不愿到乡村学校就业,即使被分配到乡村也不安心工作。民办教师和临时代课教师在乡村仍然普遍存在,这些教师和部分正式教师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

4、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差。由于乡村经济条件较差,加上某些乡村干部不重视对教育事业投入,甚至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造成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差,学校数量不足,校舍面积不足,基本教学设施不足,危旧校舍仍在使用,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教室倒塌压死压伤学生的恶性事件。

5、科技人才不足,科盲比例高。由于乡村经济落后,许多大专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学生不愿到乡村工作,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改行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一方面造成农业科技成果在乡村的转化率低,进一步制约乡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乡村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使乡村科盲比例相当高。

6、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不够普及。乡村除了基础教育落后外,职业教育的落后状况也极堪忧。通过基础教育进入变通院校就学的乡村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乡村学生将留在乡村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使更多乡村群众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1、乡村治安存在哪些问题?

1、乡村各种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增多且性质日趋严重。

2、乡村封建迷信活动盛行。

3、乡村社会治安问题呈现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4、团伙性、专业性违法犯罪案件增加。

5、中青年、文盲、法盲违法犯罪率较高。

6、违法犯罪案件类型相对集中。

32、社会控制有什么功能?

社会控制之所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尤其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因为它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1、社会控制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

2、社会控制是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基本方式。

3、社会控制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

33、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是什么?

道德是指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

在乡村社会控制过程中,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反复不断地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美丑、公正与偏私、高尚与卑鄙等评价,逐渐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从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活动,维持社会秩序。与习俗相比,道德对人们行为的控制程度要强一些。与法律相比,道德虽然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

34、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有哪些?

社会舆论是众人关于某种现象或某一事件的议论的意见,它包含了对于些种现象或事件的是非曲直的评价。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舆论作为一种公意,作为众人的议论和意见,会对人们的言行产生环境压力。另外,社会

舆论还具有强化、鼓励某种现象或某种行为的作用。人们往往在舆论的推动和引导下强化自身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社会舆论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制约作用。

35、乡村越轨行为的主要原因和解决途径。

乡村越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1、从主观方面来看,越轨行为者的思想道德水准较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乃至私心极度膨胀等等,是导致他们发生消极性越轨行为的重要原因。

2、从客观方面来看,社会控制体系不健全,控制力度不够和控制方式失当等等,是造成当今我国乡村消极性越轨行为大量发生的重要原因。

36、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其运行所起的作用。

1、社会保障的政治功能。社会保障的政治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对社会秩序、社会的利益分配分配格局的影响。

2、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经济活动、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社会保障的民生功能。社会保障的民生功能是指它对公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4、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增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态和过程。

37、建立乡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任务。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农村风险的加大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乡村社会进步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保障农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8、建立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建立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

1、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

2、农村养老保险应坚持低标准;

3、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应坚持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做法;

4、农村养老保险采用储备积累的做法,自助为主、互济为辅;

5、用一体化思想设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9、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现代化是整个社会从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其内容相当丰富,它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40、什么是社会趋同论?

社会趋同论是一些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的学者在分析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时表达的一种观点,是反映各国社会现代化的共同点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他们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具体条件不尽相同,甚至社会制度也不同,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他们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具体条件也不尽相同,甚至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只要这些国家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就会经历同样的过程。这就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管理组织的科层化、城市化和日常生活的世俗化。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同国家在上述诸方面变得越来越像是变得越来越相似,即表现为趋同。

41、什么是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是一些学者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它是关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一种解释。依附理论认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发达国家由于急于发展经济而在技术、设备等方面依赖于发达国家,但是由于双方在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所以,虽然不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有所发展,但因合作的最大利益流向发达国家,这就使得不发达国家不可能获得快速发展而发达起来,是依附型的不平等关系导致对不发达国家的国际剥削。依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就应当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带阻止西方贸易、技术、跨国公司、教育与思想的侵入,自力更生。

4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和规划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是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种倡议和行动。按照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着眼的,但它又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诸多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针对传统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增长的代价和“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提出的。如前所述,由于发展中国家急于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而大量开采自然资源,同时资源利用率很低,从而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这对人类(当代人及其后代)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就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可持续发展包含如下一些基本方面:

1、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3、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5.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总结 篇五

一. 单选&判断

1.周王朝主管礼乐文化的乐官——周太师们,在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之间,通过对三种主要渠道获得的诗歌作品的韧性收集与专业整理,共同编纂成就了这样一部合民歌与贵族、王室的作品为一体的伟大诗集,古称《诗》或《诗三百》 2.孔子诗第一位给《诗三百》的阅读与批评提供思想的人

3.解读并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齐家诗,鲁家诗,燕家诗,赵家诗。赵家诗又称为毛家诗、毛诗。

4.毛诗建立了“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的序诗方式。5.诗经内容包括:风、雅、颂。

6.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7.时至西汉,刘向收集了屈原及其后学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8.宋人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9.南楚宗教巫风催生了《九歌》这样的艺术精品。《九歌》由:《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组成。

10.《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一篇,11.从孔子始,就有对诗经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总体功能评价。12.《楚辞》作为第一部文人创作诗歌集,它那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新局面。

13.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孟子主张性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凡是人,总有“四心”。所谓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意识。15.孟子提出“仁政”、“王道”等概念。

16.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他将这种精神状态成为“心斋”、“坐忘”。

17.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

18.《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19.司马迁写史的根本任务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0.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22.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经宿而至,却造门不前而返。23.超然与忧愤的交织,是魏晋风度的主要特征。24.盛唐时期,“三绝”:张旭草书,裴旻剑舞,李白歌诗。25.盛唐诗歌的风格特点: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26.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7.盛唐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以王维成就最高。

28.唐代殷璠评价王维的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 fányóu

bīn

yōng29.王昌龄被成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

30.盛唐诗的特征:风骨遒劲、兴象玲珑、自然平易。31.老子主张:以柔克刚,上善若水。32.儒家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二. 填句子释义单字

1.《诗经〃秦风〃蒹葭》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5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7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8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2.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3.溯游从之:溯游:逆流而下 4.晞(xī):晒干。

5.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6.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7.涘(sì):水边。

8.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2.《九歌〃湘夫人》

12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3,洞庭波兮木叶下4。

1.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北渚:北方的小岛。2.眇眇(miǎo):望而不见的徉子。愁予:使我忧愁。3.嫋嫋(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4.波:生波。下:落。

3.《论语》语录

1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罔:迷惑。2.而:却 3.殆:有害。

4.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4.《孟子》语录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1.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同样尊敬别家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也爱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天下就能控制在手掌之间了。及:推及;运于掌: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2.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饿莩:饿死的人,又写作饿殍。莩:饿死。行政:办政事管理国家

5.逍遥游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列子乘风飞行,飘然轻巧,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对于寻求幸福的事,从来没有急急忙忙追求的样子。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御风:驾着风;泠然:轻妙的样子;旬:十天;有:通又。旬有五日,十五天;致,使„„至。致福,等于说求福;待,指依靠。有所待,有依靠的东西(指风)。

2.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天地之正:指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六气之辩: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辩,通变;恶乎待哉:还需要依赖什么呢?恶:何。

三. 简答

1.诗经的艺术特征

1)赋: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2)比:比即比喻之意,明喻、暗喻均属此类。

3)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用于渲染气氛、创造意境(通常用于句首或段首)2.对于孟子的思想的理解

孟子主张“性善论”,并提出“仁政”“王道”等概念。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天下大乱、兵戈不息、民不聊生的时代,当时诸侯国所实行的大多是霸政暴政。孟子继承孔子“仁民爱物”之说,生发出淑世救民的心愿,奔走于列国之间,游说于诸侯之殿,力谏君主施行仁政。他正告天下“民贵君轻”,将先秦时代的重民思想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德的总称。《论语》上提到的德,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仁”的部分内容。只有部分之和才能体现“仁”的全貌。只有所有德之和才是最高层次的“仁”。“仁”的境界,绝不是这个字本身的意义能说明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围绕着一种信仰的核心而展开的,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就能解开它所包含的一切谜底。孔子的教导重点是从世纪的行动中去体现真实的后意。因此“仁” 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它是贯穿于公、孔子学说的一条主线,也是孔子教导人们如何思想、如何行动的一条主线。4.对庄子逍遥游精神的理解

全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5.史记的文学成就

1)《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著作; 6.7.8.9.2)《史记》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史记》的语言艺术堪称典范,代表了“古文”的最高成就。魏晋风度

1)生命意识的觉醒

汉代是经学时代,汉末魏晋以来,随着经学束缚的解除,正统观念的淡化,僵化的内心世界让位于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强烈的生命意识成为了士人内心生活的中心。在混乱痛苦的时代,这种生命意识,一方面表现在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逝去的哀伤以及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另一方面表现在① 个性价值的发现和肯定;②对于人的神韵、品格之美的欣赏,并常以自然之美来形容; ③高雅的生命趣味和情调(人生艺术化)。魏晋名士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无拘无碍的生活意趣,一切唯求其真,任其性,适其情,尽其兴而已。行为中不掺杂虚伪、功利、礼教等成分,不受任何外在的约束。任诞之风盛行。情有雅俗,性有善恶,任性而行,也就美丑杂陈。这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单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传达出人物任诞放达、不拘形迹、通脱超逸的精神气韵。2)超然与忧愤交织的特征。

魏晋风度产生与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士人臵身于充满矛盾、危险的社会中,终日如履薄冰,内心充满忧惧和惊恐。《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意义:

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的小说,在此之前,人们都以“三教九流”为代表,不把“小说家”列入其中,认为它是不正经的家派。可三教九流全是说理的,于是有人便准备写一部小说,此人便是刘义庆。它开创了中国小说界的先河,为后人写小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盛唐诗歌的风格特点: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是陶渊明田园诗中最具真情厚意,也最为著名的作品。写作时诗人已归田十二年,但是对自然的热爱、高洁的心智和理性的自觉仍然使他对简陋、朴素的田园生活充满喜爱和自得。诗的前四句表达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外观和内在心情,说明了在人境结庐而心远地偏的道理。只要能做到“心远”,即终止内心对尘俗事务的思虑,尤其是对尘俗价值的保持,就感受不到复杂人际的虚伪交往,从而获得主观心境与外在环境的剥离,成就自己的个性。接下来,作者则用外在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心远之后的充满真意的生活景观,此间,人与物的活动,景与物的关系,人与景的关系都那么和谐自然,人花山鸟都各得其位,更各得其性,超脱出外在功利的侵害和局限,返归到自身的坦然与自在之处,这就是真的自然与真的人生,全诗正是借这种物我浑融的田园诗生活表达了诗人的怡然自得心情,同时透露了他新的人生观和自然观,整首诗作者用平淡、毫无修饰的语言,将现实生活诗意化,达到了语浅韵深、哲思无穷的效果。同时,诗人又将写景、抒情、谈理融为一体,形成了完美、朴素、物我无碍的艺术境界,被王国维称作“物我之境”的代表。10.春江花月夜意境赏析

6.《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战国策》的编定者是()。A.左丘明B.刘向C.刘义庆D.孔子 2.冯谖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是()。A.骄傲自大B.宽厚志诚C.深谋远虑D.阴险狡诈 3.‚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中,‚顾‛字的意思是()。A.回头B.拜访C.照顾D.通‚雇‛,雇赁 4.成语‚狡兔三窟‛出自()。A.《庄子〃秋水》B.《钴鉧潭西小丘记》C.《世说新语》D.《冯谖客孟尝君》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A.《论语〃乡党》B.《论语〃先进》C.《论语〃为政》D.《论语〃学而》 6.孔子问志,回答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弟子是()。A.子路B.曾皙C.宰予D.公西华 7.孔子点评弟子时所说的‚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的意思是()。A.公西华的才能不足,暂且从小事做起吧B.公西华什么时候才能有做大事的才能呢C.公西华的才能无法承担治理邦国这样的大事啊D.如果公西华只能做做小事情的话,那么还有谁能做大事呢 8.做过地位卑微的漆园吏的是()。A.孔子B.老子C.司马迁D.庄子 9.‚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一句中,‚夫子‛指的是()。A.庄子B.惠子 C.孔子 D.郢人 10.‚箕踞鼓盆而歌‛的人物是()。A.孔子B.惠子C.庄子D.冯谖 11.‚听而斫之‛,‚听‛的意思是()。A.听任B.决断C.听从D.听闻 12.被鲁迅评价为‚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的书是()。A.《史记》B.《庄子》C.《左传》D.《世说新语》 13.‚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人物是()。A.王子猷B.左思C.嵇康D.戴安道 14.‚袁孝尼尝学此散‛,‚尝‛的意思是()。A.曾经B.尝试C.品尝D.已经 15.嵇康临刑抚琴的故事被列入《世说新语》门类中的()。A.‚任诞‛ B.‚方正‛C.‚言语‛D.‚雅量‛ 16.《钴鉧潭西小丘记》中,‚钴鉧‛的意思是()。A.酒杯B.熨斗C.鲸鱼D.梭子 17.‚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句话的写作者是()。A.苏轼B.刘义庆C.庄子D.柳宗元 18.‚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描述的对象是()。A.周瑜B.诸葛亮C.曹操D.苏轼 19.采用了传统赋体主客问答体式的文章是()。A.《钴鉧潭西小丘记》 B.《冯谖客孟尝君》C.《前赤壁赋》D.《论语〃侍坐章》 20.《前赤壁赋》的结尾语句是()。A.兴尽而返,何必见戴B.不知东方之既白 C.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D.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符合《战国策》一书的特点的有()。A.展现了战国时期策士的精神风貌B.突出表现了儒家正统思想C.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D.反映了中国先秦社会分崩离析的状况E.反映了中国先秦时期大一统的局面 2.经孔子整理修订的古代典籍有()。A.《战国策》B.《诗经》C.《尚书》D.《论语》E.《春秋》3.下列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有()。A.名丘,字仲尼B.春秋时期人 C.战国时期人 D.儒家的创始人E.佛家的创始人 4.下列历史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A.孔子B.老子C.庄子D.子路E.公西华 5.庄子以‚匠石运斤成风‛的寓言所要表明的是()。A.世上真有技艺如此高超的工匠 B.工匠的水平发挥得不够稳定,匠石为不敢斫宋元君找借口 C.高山流水需要知音的赏识才有价值D.失去惠子,庄子就失去了能够对话的对象E.庄子内心深处对惠子死亡的大悲 6.《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提及的人物有()。A.王子猷B.左思C.王羲之D.戴安道E.嵇康 7.下列关于《世说新语》的说法,正确的有()。A.编撰者为刘义庆 B.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风神 C.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趣味 D.语言清隽约美E.全书为赋体 8.下列关于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永州八记‛的说法,正确的有()。A.作者为柳宗元B.作者为苏轼 C.是人物传记 D.是山水游记 E.《西湖七月半》为其中的一篇 9.有关苏轼的介绍,正确的有()。A.字子瞻B.北宋人C.南宋人D.四川眉山人E.山东曲阜人 10.《前赤壁赋》一文的特点有()。A.运用了对偶的手法B.标榜任性怪诞C.采用了主客问答式D.以清风、水光、明月起兴E.具有以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练习二(第三、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这话评价的是()A.张岱B.袁宏道C.徐文长D.梅客生 2.以‚奇‛字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的文章是()。A.《西湖七月半》B.《前赤壁赋》C.《徐文长传》D.《钴鉧潭西小丘记》 3.‚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会‛的意思是()。A.适逢B.应当C.会合D.符合 4.‚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一句出自()。A.《钴鉧潭西小丘记》 B.《徐文长传》C.《庄子》D.《冯谖客孟尝君》 5.‚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一句出自()。

A.《前赤壁赋》B.《庄子〃秋水》C.《西湖七月半》D.《徐文长传》 6.‚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这段话自况的是()。A.徐文长B.嵇康C.张岱D.苏轼 7.‚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中,‚肉‛指的是()。A.歌声B.佳肴C.肉食D.肌肤 8.《西湖七月半》中,作者说‚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并将七月半之人分为()。A.三类B.四类C.五类D.七类 9.《西湖七月半》中,‚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是用来形容()。A.灯笼火把B.大船小船一齐凑岸C.山复整妆D.人声鼓吹 10.《春末闲谈》中,鲁迅所引‚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诗句的作者是()。A.曹操B.陶渊明C.苏轼D.嵇康 11.《春末闲谈》一文收入()。A.杂文集《坟》B.散文诗集《野草》C.散文集《朝花夕拾》 D.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12.《春末闲谈》开篇说细腰蜂在小青虫的运动神经上一螫,所类比的是()。A.民智的开启B.自由思想的促进C.‚特殊知识阶级‛为统治阶级服务,麻痹反抗的神经D.‚执干戚而舞‛的刑天精神 13.钱钟书对‚蝙蝠的故事‛赋予新意时运用的思维方式是()。14.A.续文B.借题发挥C.求异思维D.矛盾修饰法 14.四十年代著名的讽刺小说是()。A.《传奇》B.《围城》C.《沉默的大多数》D.《野草》 15.钱钟书赋古寓言以新解,讽刺了政坛人物贪图权力且善找托辞的是()。A.蚂蚁和促织的故事B.牛跟蛙的故事C.天文家的故事D.驴子和狼的故事 16.‚假如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这句话的写作者是()。

A.张爱玲B.钱钟书C.王小波D.鲁迅 17.张爱玲在《谈音乐》一文中,认为乐器中的‚悲旦‛是()。A.凡哑林B.胡琴C.钢琴D.锣鼓 18.张爱玲的短篇小说集为()。A.《流言》B.《传奇》C.《红楼梦魇》D.《十八春》 19.张爱玲认为‚可喜的,使这世界显得更真实‛的东西是()。A.颜色B.气味C.音乐D.食物 20.《谈音乐》一文中,‚许多人在里面叮叮咚咚弹琴,纷纷的琴字有摇落,寥落的感觉,仿佛是黎明,下着雨,天永远亮不起来了,空空的雨点打在洋铁棚上‛,这一句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A.对比B.夸张C.通感D.拟人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徐文长传》中,袁宏道认为在文章上徐文长可相比的人物是()。A.苏轼B.韩愈C.柳宗元D.曾巩E.欧阳修 2.下列关于袁宏道的说法,正确的有()。A.明代作家B.清代作家C.‚公安派‛的首领和代表 D.主张为文‚有益于世‛E.主张为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符合《西湖七月半》的内容的有()。A.将游西湖之人分为五类B.以常人游湖追求热闹对照‚我辈‛游湖的怡情 C.对故国往事的追忆D.欣赏文人雅士E.表达苍凉、伤感、落寞的怅惘心绪4.下列作品中,属于张岱的有()。A.《西湖梦寻》B.《永州八记》C.《陶庵梦忆》 D.《世说新语》E.《华盖集》5.《春末闲谈》中,鲁迅讽刺的对象有()。A.遗老的圣经贤传法B.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C.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D.学生的集会游行行为 E.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 6.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的杂文集的是()。A.《热风》B.《坟》C.《沉默的大多数》D.《华盖集》E.《野草》7.在下列钱钟书的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有()。A.《围城》B.《写在人生边上》C.《管锥编》D.《人〃兽〃鬼》E.《谈艺录》 8.《读<伊索寓言>》中,钱钟书把我们读伊索寓言的心态类比为()。A.今人看古人的心态B.成人看小孩子的心态C.人看禽兽的心态D.大孩子看小孩子的心态E.近三十岁的女人看十八九岁女孩子的心态 9.《谈音乐》中,张爱玲谈到的中国通俗音乐有()。A.大鼓书B.弹词C.昆曲D.申曲E.京剧 10.充满了真实、细腻的世俗情调的文章有()。A.《故乡的食物》B.《春末闲谈》C.《徐文长传》D.《谈音乐》E.《读<伊索寓言>》 练习三(第五、六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师从沈从文的作家是()。A.汪曾祺B.王小波C.陈之藩D.张爱玲 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句话的写作者是()。A.钱钟书B.汪曾祺C.王小波D.鲁迅 3.自称写文章的理想是‚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作家是()。A.陈之藩B.王小波C.汪曾祺D.钱钟书

4.在汪曾祺的记忆中,与咸菜汤联结的记忆是()。A.雪天B.端午C.军阀混战 D.读《板桥家书》 5.‚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的观点出自()。A.《一只特立独行的猪》B.《哲学家皇帝》C.《读<伊索寓言>》D.《谈音乐》 6.《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王小波提到插队生活唯一的消遣是()。A.喂猪B.模仿各种声音C.看样板戏D.晒太阳 7.《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A.人们今昔生活的对比B.各个国家动物的待遇C.独特的猪和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对比D.历史的演进 8.《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作者在写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时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是()。A.行为描写B.心理描写C.对话描写D.景物描写 9.《哲学家皇帝》的作者是()。A.柏拉图B.陈之藩C.爱因斯坦D.王小波 10.《哲学家皇帝》中说‚从生硬的现实上挫断足胫再站起来,从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来赚取自己的衣食‛,这一训练帝王的办法源于()。A.希腊哲人B.印度佛教C.罗马帝国D.中国古代

11.‚‘哲学家’‛皇帝,不仅要受苦,还要有一种训练‛,‚一种训练‛指的是()。A.体育训练B.哲学训练C.军事训练D.人文训练 12.‚青年们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承受人生所应有的负担,享受人生所应有的快乐‛,这句话出自()。A.《读<伊索寓言>》B.《哲学家皇帝》 C.《春末闲谈》D.《谈音乐》 13.‚每个灵魂都要把一些秘密带进坟墓,永远藏在里面‛,这句话的写作者是()。A.纪德B.陈之藩C.德莱赛D.钱钟书 14.《我的母亲》中,作者更欣赏母亲的()。A.布尔乔亚教育养成的习惯 B.一切自然的流露 C.对朋友小小的弄虚作假D.功利性的价值观 15.《我的母亲》中,作者举母亲最终没能听到自己丈夫的评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A.布尔乔亚教育在约束不良的天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出色的 B.布尔乔亚教育在抑制丰富的感情的流露方面所起的糟糕的作用

C.母亲对父亲的感情超过对朋友的感情D.母亲认为‚每个灵魂都要把一些秘密带进坟墓,永远藏在里面‛的必要性 16.《我的母亲》中,当作者惊讶而痛心地发现母亲身上的习惯势力时,说‚我将要与之进行斗争‛的对象是()。A.母亲的思想B.生活环境C.作者对母亲不满的情绪D.自己也可能存在的庸俗功利性的情意和伪饰行为 17.‚美愿意出卖它的花,德性出卖它的最后的残片……以求赏一赏它的颤动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图画‛,这句话出自()。A.《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B.《春末闲谈》 C.《哲学家皇帝》 D.《我的梦中城市》

18.《我的梦中城市》中,作者为说明城市中的有些人只能以见识‚城市的色彩、声音和光耀‛来补偿一切的不幸时,所举的例子是()。

A.缝衣妇的生活B.外地银行职员的生活 C.百老汇路上的游人的生活 D.作者自己的生活 19.《我的梦中城市》中,‚那个介于成功的高树之间的徒然生长的乱莽和丛簇‛中的‚乱莽和丛簇‛指的是()。A.城市里的底层B.城市里的成功人士C.城市里人群的拥挤不堪D.城市的自然景观 20.德莱赛把强者和弱者、聪明人和愚蠢人都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以求居留于纽约这一行为比喻为()。A.唱一曲赞美歌B.听一曲赞美歌C.啜一口毒酒D.啜一口美酒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汪曾祺认为与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有关系的食物是()。A.炒红苋菜B.咸鸭蛋C.炒米D.焦屑E.朱砂豆腐 2.下列关于汪曾祺的说法,正确的有()。A.曾入香港大学读书B.曾入西南联大读书 C.创作受京派小说家的影响D.创作受海派小说家的影响 E.其散文叙述接近于‚叙谈体‛

7.《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 篇七

1、背诵默写

语文考试是离不开背诵和默写,当然平时对于古诗词的背诵不是会背而且,还要会默写,特别要注意那些经常出错的字,最好把这些字整合到笔记本里。这样复习也比较容易些。而且考试也经常考古诗词鉴赏,我们同时也要理解牢记古诗词中关键句的解析,能清楚知道诗句表达的意思、意境、思想感情等。

2、思想上重视语文

很多人有复习其他学科的习惯,唯独语文没有得到重视,平时对于语文的学习就是上课听讲和做作业还有背诵,唯独没有给语文留出点之间来复习,所以我们要从源头上改变我们对语文的看法,其实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只要把时间分多一点个语文,那么你成绩是会有所进步的。

3、做试题

如果你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复习,那么做题时一个不错的复习方法,通过做一些试题模拟题能检测你的实际实力,还能帮你看看还有没有遗漏或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这样对于这些没掌握的知识点,你就可以着重的去掌握了。

★ 期末复习演讲稿

★ 期末复习标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

★ 红领巾期末复习广播稿精选

★ 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 二年级期末复习卷

★ 礼物期末复习作文

★ 期末复习计划书作文

★ 期末复习倡议书例子

8.通信技术复习提要 篇八

第一章

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2.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3.通信频段:长波、中波、短波等(名称、用途)。

4.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

6.码元速率与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二进制、多进制)。

第二章

1.恒参信道与随参信道的特点。(会解释“用短波频段接收远地电台时声音会时大时小”这现象)。

3.香农公式,及其几点讨论。

第四章

1.数字基带信号常用的码型,画出各个波形。

2.AMI码、HDB 3码编码方法及波形。

3.眼图模型的6个参数。

第五章

1.2ASK,2FSK,2PSK,2DPSK的带宽、2. 2PSK的调制解调原理,会画出信号在各点的波形。

第六章

1.脉冲编码调制A/D转化的步骤。

2.抽样定理,什么是PAM、3.在模数转换中,我国和欧洲使用A律1 3折线方式

会画出第一象限的8段折线,写出各折线的坐标、斜率等;

写出A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各参数的意义。

4.13折线的码位安排(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

5.例题6-1编码过程,要求会做习题6-9。

6.增量调制的过载特性。

7.时分复用(TDM),PCM30/32路的帧长(256bit)。

第七章

1.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的概念。

第八章

2.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汉明距离d0与检错和纠错能力之间的三个关系式)。

3.分组码(n,k)n码长,k信息位数,r=n-k监督位数(冗余码)。

9.语文期末复习文档 篇九

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编辑本段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①谓:对„„说。

②托:托付。

③其:代王之臣。

④于:介词,向。

⑤游:游学。

⑥比:等到。

⑦反:同“返”,返回。

⑧妻子:妻子与孩子。

⑨冻馁:使...受冻挨饿。

⑩ 如之何:对......怎么办?

⑾弃:抛弃。这里指绝交。

⑿“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

⒀治:管理。

⒁已:止,这里指罢免。

⒂四境:国家。

⒃不治:治理不好。

⒄顾:回头看,这里指看,环顾。

⒅左右:周围

⒆言:说。

⒇他:别的,另外的。编辑本段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的臣子中,有一个将他的妻子和孩子托付(不能用把,否则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给他的朋友后去楚国游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孩子却在受冻挨饿,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说:“抛弃他。”

孟子说:“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司法官怎么办?”

齐宣王说:“罢免他。”

孟子又说:“国内不能治理好,那么对他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四周的大臣说起别的事。释义

“顾左右而言他”今日已是一个成语,比喻对方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或与对方交流时,有意离题,说别的事情去了。形容这类情况,就常常引用“王顾左右而言他”这句话,或者说作“顾左右而言他”。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小品。尤其是最后“王顾左右而言他”一句,真是生动传神,成为了大家常用的名言。

孟子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逼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也就只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份了。

齐宣王在回答孟子的前两个问题时非常干脆,不假思索,而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则避而不答,转移话题。因为齐宣王明白了孟子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自己的,所以转移了话题,不作回答。

孟子本身倒不一定非要出齐宣王的洋相,不过是因为他老东推西挡,东扯葫芦西扯瓜,不肯表态实施仁政,所以激他一激,逼他一逼,迫使他思考如何抓纲治国,作出选择罢了。

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生活中也常常有被上司或下属问得一时之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遇到这种时候,你虽然不是“王”,但是,“顾左右而言他”还是可以用来应一应急的罢。不过,反过来的情况是,对待你的上司,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你可一定得当心,不要把他逼到“王”顾左右而言他的程度。不然的话,他那时尴尬是尴尬,可下来以后就有你够受的了。孟子不是最终没有在齐宣王那里呆下去吗?之所以如此,很难说没有这些使宣王尴尬的因素在内。

所以,孟子的言谈和论辩术固然厉害,但我们如果要学习使用,也有一个运用的对象和场合问题需要注意。编辑本段总结

10.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篇十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30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315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词组或者说话。

2、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争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二、复习时间:

12月16日--1月17日

三、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四、复习内容:

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4、抓住语文书上的习题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抓住本册教材中的近、反义词多音字。

4、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5、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6、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练习。

7、写作文。

六、复习措施:

1、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教材上的内容为主,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班里还有个别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要力争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一点儿提高。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提高计算能力,使其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归纳、整理和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练习。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方法。

4、积极辅导差生,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出一些富有思考的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达到满足。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安排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例题和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及数学游戏。

5、复习中要实现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

6、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奖励,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孙亚军

1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 篇十一

《君子于役》找出诗中描写农家晚归景象的句子,说说这些景象中包含着怎么的思妇之情?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乡村晚景园中,妇人最深切的思念,最浓挚的哀愁尽在这日常的景致中,此诗中“黄昏”的确是思妇情感的触发点,全诗最感人的情绪和力量都淡淡的归入了“夕阳暮归”这一幅古老农耕社会中最平常的画面

对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鉴赏

颔联着重描绘汉江及其周围的水光山色、表现了汉江的浩渺无涯,诗写江流上天入地,展现了无限阔大的空间,虚实结合,令人驰骋遐想,一动一静互为相衬,此联雄放和飘渺相结合,气韵生动,富有水墨画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是否可说与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1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有钱的人家酒肉等美味吃不了都要发臭了,而路上却还是有被冻饿致死的无家可归者。反映社会两极分化 唐末兵荒马乱,生灵涂炭,官员贪图享乐,不顾民生

都有对比手法,以乐反衬悲,以富反衬贫,辛辣讽刺了“不均”这个现实,抨击了豪门望族的麻木和奢侈

2应该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思想境界更高。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是属于边塞诗,本质是对于自己建功立业无门而上层军官腐败的不满。而杜甫这两句诗虽说不能表达出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但是也有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抨击,在当时社会犹属难得。

谈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的看法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诗人感到自己的抱负实现不了,只好走披头散发,不跟权贵合作,云游四海,自由自在之路。这种“散发弄扁舟”的态度,不是消极归隐,而是一种抗争,有积极的反抗因素。胸襟豪迈阔大,语言豪放自然 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有认为是歌颂李阳爱情的,有认为是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谈谈你的理解

1、讽喻说,目的在于讽刺和暴露他们的荒淫生活

2、爱情说,歌颂他们真挚感人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认为长诗兼具讽喻和爱情的意味

浪淘沙表达了作者的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看待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浪淘沙艺术表现上有何显著特色?

艺术特色

《贺新郎》词的来头说“老大那堪说”,结尾却又表示要“看试手,补天裂”,你觉得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看似矛盾,实际上表明作者抗金复国的夙愿从未改变。可以看出开头第一句是发牢骚,是被迫闲居、虚度年华的愤闷,而末句,则表达其一生的豪情状志,这种被压抑的豪情壮志因好友陈亮的到来而爆发,因此前后感情正相吻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三个“中国人”的指向

上一篇:春雨现代诗歌下一篇:优化环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