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2024-10-24

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精选12篇)

1.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一

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课题名称

研究时限

课题组长

指导教师

课题成员

成员分工

开题缘由 研究方法 实施计划 研究内容 条件和设备

课题题目

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现状及推广建议 指导教师

李笑宇 课题组成员

卢婧

一、闫蒲、石坤、崔畅等

主导课程

地理 相关课程

化学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1.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长久的危害。由于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塑料购物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2.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3.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鼓励寻找代替塑料袋的最好替代品。目前商场上最好的替代品是棉布袋和帆布袋因为他们取之于自然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其次为无纺布袋,因为它有利于重复使用,可回收再利用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了解“限塑令”的执行状况及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现状,大致了解目前在推广环保购物袋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广环保购物袋,宣传环保意识。

意义:1.在研究的过程中,组员们对于环保购物袋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调查研究和提出建议,每一位成员都会为环保提出自己的建议,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3.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向同学,家人,以及市民推广环保购物袋。任务分工:

组长:闫蒲 组员及分工: 资料查找:

摄像,拍照:石坤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发放:崔畅 问卷统计,分析: 采访:

材料汇总及整理: 论文撰写:

文字及报告编排:卢婧一 活动步骤:

1. 查找资料(环保购物袋的种类,组成,性能; 环保购物袋在世界的发展状况; 环保购物袋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推行购物袋时的可借鉴措施;)(进行中)

1周

2. 前往附近的市场观察塑料袋和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状况,进行统计

与此同时,组员在各自所居住小区附近进行随机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1周

3. 设计有关《塑料袋和环保购物袋使用状况》的调查表(进行中)

1周

4. 汇总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周

5. 采访有关部门(市场有关方面负责人,环保局负责人,环保购物袋公司)

6. 根据所有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有关推广环保购物袋的建议,撰写论文 7. 将建议转达给有关方面

采取的调查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采访。预期成果:

1. 调查报告,数据统计记录 2. 论文

3. 建议(倡议)书

2.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二

一、常用数据库检索的基本知识

1. 基本检索技术。

在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等各类机检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检索技术包括: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位置检索、限制检索、加权检索等。 (1) 布尔逻辑检索。所谓布尔逻辑检索 (Boolean Logical) 是用布尔逻辑算符将检索词、短语或代码进行逻辑组配, 指定文献的命中条件和组配次序, 凡符合逻辑组配所规定条件的为命中文献, 否则为非命中文献。它是机检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检索方法, 逻辑算符主要有And/与、Or/或、Not/非, 分述如下:逻辑“与”。运算符为AND或*。检索词A和B用“与”组配, 检索式为:A AND B或者A*B。逻辑“与”检索能增强检索的专指性, 使检索范围缩小, 提高查准率。此算符适于连接有限定关系或交叉关系的词。逻辑“或”。运算符为OR或+。检索词A和检索词B用“或”组配, 检索式为:A OR B或者A+B。它表示检出所有含有A词或者B词的记录。逻辑“或”检索扩大了检索范围, 提高查全率。逻辑“非”。运算符为NOT或-。检索词A和检索词B用“非”组配, 检索式为:A NOT B或者A-B。它表示检出含有A词, 但同时不含B词的记录。 (2) 截词检索。截词检索 (Truncation) 是指用给定的词干做检索词, 查找含有该词干的全部检索词的记录, 也称词干检索或字符屏蔽检索。右截断。截去某个词的尾部, 是词的前方一致比较, 也称前方一致检索。例如:输入employ? (?为截断符号) 得到employ、employer、employee、employment等等。左截断。截去某个词的前部, 是词的后方一致比较, 也称后方一致检索。中间截断。截去某个词的中间部分, 是词的两边一致比较, 也称两边一致检索。复合截断。即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截断方式。有限截断。有限截断是指允许截去有限个字符。无限截断。允许截去的字符数量不限, 也称开放式截断。 (3) 加权检索。加权检索是指根据检索词对检索课题的重要程度, 事先指定不同的权值。检索时, 系统先查找这些检索词在数据库记录中是否存在, 并对存在的检索词计算它们的权值总和, 凡是在用户指定的临界值 (称阈值) 之上者作为命中记录被输出。阈值可视命中记录的多少灵活地进行调整, 阈值越高, 命中记录越少。

2. 检索式。

检索式的概念:根据检索要求, 采用上述布尔逻辑运算符或其他算符将不同的检索词组配起来的检索公式, 用来表达准备检索的信息要求。它可以是简单的一个词, 也可以是通过组配成为一个具有复杂检索概念的检索式。

二、检索的途径及如何选择相关数据库

1. 常用的检索方法有:

全文关键词检索、题名 (篇名) 检索、主题词/关键词检索、著者途径检索、全文自由词 (任意词) 检索、分类检索、出处检索、年份检索。

2. 相关数据库的选择:

依据检索的目的不同, 挑选相应数据库。在立项时, 如果需要对课题进行综合文献调查, 就应选择年限较长且收录较广的专业文献数据库。通过全面检索, 先选出相关课题文献, 然后再找出原文。当要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时, 则应查找关键技术资料的相关课题, 就要使用工程类技术类的数据库或者专利数据库。当鉴定成果或申报专利时, 就要用到国内外的专利数据库。当我们为完成论文搜集资料时, 可以利用学术研究型数据库查阅一些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三、中、外文数据库

1. 中国地质大学现有的中文数据库。

Apabi全文电子图;CALIS特色数据库;EPS数据平台;e线图情;北大法意网;博看人文畅销期刊数据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国研网;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金报兴图数字年鉴;起点考试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盛大天方有声数字图书馆馆藏镜像;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正保远程教育;知识视界;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中国资讯行高校财经数据库;中经网产业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 中国地质大学现有的外文数据库。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全文数据库AC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全文电子期刊;AGU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美国地球物理协会) ;ASME与ASCE:ASCE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和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数据库;CASHL (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EBSCO:综合类数据库;Ei Village:工程技术 (文摘库) ;Elsevier:综合类数据库 (全文库) ;Emerald:管理学数据库150;Frontiers in China:英文学术期刊;Geo Ref/GSW:美国地质协会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编辑的地学数据库;Geo Science World:是由7家地球科学领域的顶尖协会共同建立的非营利型组织;IEL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and Technology) ;IWA:国际水协会;Me Tel: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Multimedia e Teaching&e Learning, 简称Me Te L) ;Nature;netlibrary;OCLC First Search: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PQDT (全文库) :全球博硕论文全文库;PQDT (文摘库) :全球博硕论文文摘库;SAGE;Science, Scitation Collections: (美国小型学会期刊集) 数据库 (工程包+地球科学包) ;Special Sci DBS:国内最大的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平台;Springer Link, Web of Knowledge (SCI) :综合类数据库 (文摘库) ;Wiley Inter Science:综合类数据库 (文摘库) ;Wiley电子书;World e Book Library;西文期刊现刊目次数据库。

四、查新实例

1. 查新题目:隧道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

2.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第一种, 国内数据库检索范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2010/4) ;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2010/4)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2010/4) ;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0-2010/4) ;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1989-2010/4)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数据库 (1984-2010/4) ;万方数据―会议论文数据库 (1982-2010/4) ;万方数据―科技成果数据库 (1982-2010/4) ;万方数据―学术期刊数据库 (1982-2010/4) 。第二种:中文检索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只要求检索中文数据库) :隧道、地质预报、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第三种, 检索式:隧道AND层析成像AND三维反射波。

3. 检索结果。

在上述所列检索范围内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11篇, 经对检出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得出, 对于“隧道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查新, 首先应依据专业确定正确的检索词, 然后建立检索式, 确定检索式的逻辑关系;根据专业的范围正确选择相关数据库;用检索词建立的检索式, 在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得出检索结论。

参考文献

[1]谢新洲, 腾跃.科技查新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3.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三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专项基金科研办公室执行主任刘兴元先生介绍了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专项基金科研办公室就“十三五”全国重点课题申报审批情况,由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申报的全国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获得批准,宣读了批复文件,为该课题组组长靳新国、副组长王红研、李爱娣颂发了证书。为研究院颁发了课题证书和铜牌。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谭云明院长做了指导性讲话。

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文教网、科技信息报今口文教主编、《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组长靳新国为就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的规划论证做了汇报。

4.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四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引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2,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性定量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

3,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作文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报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各年级之间,作文教学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学手段,坚持实践第一,加强综合研究,为推进我县“有效教学”展开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依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认知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使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可概括为:(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习的核心。(3)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得研究。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6、有效教学理论

5.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五

课题开题报告

莒南县高考补习学校 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每年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汇报,都有大量学生因为文体特征不突出、文体不规范而失分,我们每年招收的高三复读生,在新学年开始时,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文体不明,表达方式混乱,胡编乱造,生搬硬套。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作文教学模式。我校的作文教学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我们查阅大量同仁整理的关于写作教学的有价值的探索和实验的资料,获得很大的启示,但觉得都很难形成一种容易操作的教学模式,因此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出了《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本课题结合新课改,就写作新教学模式作一点尝试。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高中作文教学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

1.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的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走出研讨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

2.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听说读写并重,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及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积极合作,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和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4.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开创我校语文教学新局面。学生评改作文活动实践能促进我校探索作文教学的方法,构建作文教学的试验操作体系。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作文评改课的教学模式研究,即学生评改作文活动中教与学的研究,包括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与教师教学关系的研究等。

2.学生评改作文活动中实证性研究,包括评改活动与写作教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影响教师教学的因素分析,影响学生写作的因素分析,提高教师有效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探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法与途径研究等。

3.教师教法的研究,研究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评改作文,让学生在评改作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学生评改作文活动的实践模式研究,主要是实践、完善“语文大课堂”的教学策略。

四、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跟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掌握有关学生作文评改方面的各种观点和见解,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2.调查研究法

对学生作文的现状先做比较全面的了解,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查了解,灵活调整实施方案。

3.经验总结法

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反思失误和不足。

4.教学实践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已有的先进经验和理论进行实践验证,探索一套具有科学性的作文教学模式。

五、课题实施的保障条件

1.我校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招收高三补习生,是一所有着十几年办学经验的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状况和成果,有着开展高中作文评改教学模式研究的社会基础和校内氛围。

2.参与本课题研究的都是一直在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人员的构成、时间、精力上都有力地保障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随着市、县教科研轰轰烈烈的进行,我校也已经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我们承担的这项课题能够按照既定的研究计划按时完成研究工作。

六、课题研究步骤

1.2009年11月召开教研会议,讨论确定我校课题题目,并对课题进行研究价值的论证,从而确定课题的实施方案。

2.2010年4月,临沂市教科室批准我校课题为市级课题并在我校开题。

3.开题后,课题组召开成员会并确立分工,确立课题研究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9.11——2010.4)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并对课题中核心概念做出初步界定。

(2)了解国内外对《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3)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深层研究新课标和教材,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关作文评改方面的论文和著作,更新观念,积累整理有关素材,开题论证。

(4)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的意义、内容和实施办法,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详细的操作性研究方案。(负责人:杨雪、王帅玲)

2.研究实施阶段(2010.5——2012.9)

(1)前期阶段:资料收集阶段(2010.5——2011.3)遵循上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多维整合。落实研究措施,确立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人教版教材进行积累整合,明确训练目标、训练步骤,设定作文训练主题,划分评改内容,设置必要的梯度。在训练设计上先议论文后记叙文,对人教版写作教材整合如下:

A.议论文写作分为九个专题: 写作训练一 议论文写作 写作训练二 学会使用论据

写作训练三 常用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法 写作训练四 常用论证方法——假设论证法、因果论

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写作训练五 注重论证结构——设置分论点 写作训练六 开头、结尾的模板 写作训练七 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

写作训练八 如何使议论文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富

有文采

写作训练九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训练 B.记叙文写作分为六个专题

写作训练一 写出触动人心灵的人或事 写作训练二 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作训练三 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作训练四 细节描写——刻画鲜明而又生动的人或

写作训练五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结尾技巧、过渡和照应

写作训练六 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每一次写作训练后,紧跟设置评改重点,由部分到整体对学生进行评改梯级训练。针对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依次设置九次评改重点:

(基础等级)

1.审题立意上,评改重点在论点的提出是否准确、鲜明,是否换字眼变了观点。

2.论据的使用,评改重点论据是否典型、恰当,是否一味堆砌材料,有无分析;

3.结合三次议论文中的误例评改学会运用事例论证法,避免三个误区:

①选用事例牵强附会,貌合神离 ②选用事例记叙过于详细 ③只叙述事例,没有分析论证

4.结合前面三次议论文中的误例评改,学会假设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5.论证过程中,评改重点在论证结构是否紧密,是否合情入理,学会分论点的使用,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发展等级)

6.开头、结尾,评改重点开头结尾的语言是否有文采,开头是否有创意,结尾是否紧密呼应或深化升华。

7.谋篇布局上,评改重点选材是否丰富,见解是否深刻,段落间是否衔接、照应。

8.注意议论文语言,评改重点在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是否富有文采。9.关系型观点的辨证分析上,评改重点在论述是否全面、深刻,分析有无偏颇、机械,语言有无大话、套话、空话、偏激的话等。

针对记叙文的写作,依次设置六次评改重点:(基础等级)

1.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首先审题立意上,评改重点材料选择既要有生活气息,更要揭示生活实质;既要写出鲜活的人和事,更要探讨个中的原因或根源。

2.刻画人物要形象丰满、形神兼备、凸现个性,评改重点在忌无个性、乏细节、千人一面、贴标签。在人物语言上,评改重点在人物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有内涵。

3.写事要曲折有致、有波澜,评改重点在忌平铺直叙,忌记流水账。补叙、插叙和倒叙的运用。

(发展等级)

4.语言要有文采,描写要具体逼真、手法多,评改重点在忌抽象、无侧重、手法单一;内容上要深刻、丰富,议论抒情要点睛、要真诚,评改的重点忌滥、忌矫。

5.行文结构上,评改重点在伏笔、照应、过渡、衔接,篇章上,评改重点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卒章显志。

6.在写实和虚构上,评改重点在重真实忌编造杜撰,让事实说话,少做评述,忌喊口号。联想想象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有创意。

我们重点放在议论文上,让学生通过评改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具体评改过程如下: ①鼓动示范

首先,做好充分的思想鼓动。对学生宣讲古今中外名人修改事例及名言俗语等,引发学生作文评改的兴趣,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然后,教师示范评改。第一,作文收上来后,教师整体浏览,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意向和要求,确立评改目标。第二,选出2篇带有普遍存在问题的例文,照原文打印,同时选出学生优秀例文进行打印,印成一张8开的作文讲评报,上评改课时发给学生。这样,在作文讲评过程中,让学生两相对比,明白成功作文成功在哪里,不成功作文失败在何处。

评改作文前,让学生把握自主评改作文五个原则是:a、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b、多就少改的原则;c、多批少改的原则;d、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e、因人因文而异的原则。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只有做名师,才能带出高徒来。在学生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示范指导。

②互评研讨

分组互评时,可以先前后四人一组(慢慢可变成同桌结对互评,最后独自操作自己评)。向学生明确提出要求:①每个人评改作文前要读三遍,第一遍以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全貌,边看边剔出错别字。第二遍逐句逐段仔细修改,写上眉评、旁评。第三遍一目十行扫视一遍,检查评改情况,在记录本上写下感受最深的评语。②传给本组其他成员补改,重点是写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③传阅一遍后,针对每一篇作文每个人提出的看法,组员参考讨论。④意见综合后,每个人负责一篇,结合五原则写出总评。

这时,教师作为主导,来回于各组,针对学生疑难,灵活指导如何评改。对评改好的,及时给予肯定。点拨学生评改讨论中遇到的一时不好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同行。

分组互评后,师生集中研讨,要求发言的同学事先要准备充分,在他阐述时,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发言是否言之成理,有无独到之处,是加以吸取还是存在异议,是否要与之辩论。教师这时候就是一个主持人角色,要组织好更要引导好,既要充分肯定发言中的精彩高妙处,又要对发言中不确处给予指点。既鼓励学生又要体现出研讨的特点,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

在学生充分发言、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作文评改的要求,进行较为系统的理性的小结。把优缺点一一说足说透,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让学生明明白白,看得到,感受得到,能够理解,能够接受。集中研讨是将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认知从部分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扩大了阅读面,又提高了分析能力。渐渐掌握了写作知识,知道该些什么,不该写什么;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学生在互相评改互相交流中渐渐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作文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③自改再创

这是一个真正教会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关键的步骤。作文回到自己手中,学生先读他人评语,再结合这次作文中自己获得的新知,这样学生便会在比较中鉴别了优劣,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在自改作文中应用了鉴赏知识,取得阅读和写作的双赢。积累整合众人的作文资源,博取众人之长,学得来,学得快,学得有效。最后诉诸笔端,将自己的作文再写一遍,这样就达到了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提升创作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所有成员均参与资料的收集,确定资料形式(学生作业、相关片段文献、论文等),根据学生评改作文情况,建立个人档案袋,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此阶段收集学生原始材料。总结写出《学生评改作文现状的调查》(调查报告)。(负责人:杨雪、王帅玲)

(2)中期阶段:整理阶段(2011.4——2011.5)本阶段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继续收集各类材料,不断总结、反思,使其更充实。更注重分类分析,发现规律,形成初步理论,越清晰越好,列出《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的大致目录。此阶段完善从学生作文中常见错误分析原因到寻求解决途径的过程,将形成的初步理论对预测和预防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初步检验,本阶段成果有课件、分类装订的资料集、《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等系列论文和讨论稿。课题组成员共同参加讨论、分类、整理,形成个人资料库。(负责人:刘树江、王家涛)

(3)后期阶段:应用及编撰阶段(2011.6——2011.7)本阶段除将实验成果进行深化和推广,该阶段把所有理论系统化,把所有材料精选、编纂成册,现是手稿(部分电子稿),有课件等相关成果形式。编写出《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一书。(负责人:王帅玲、刘树江)

(4)末期阶段:校稿阶段(2011.8——2011.9)请专家校稿,提建议或意见,并使之完善。(负责人:刘学仕、刘树江)

3.研究总结阶段(2011.10——2011.11)

本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汇总,审核电子版的书籍《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在专家的引领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递交结题验收申请书,做好课题的鉴定和验收工作。(负责人:王家涛、刘学仕)4.总结提高阶段(2011.12——2012.11)

继续完成第四阶段任务,我们课题组认为课题研究成果还不够显著,因此于2011年12月向县教科室提出延期结题报告,县教科室批准可以延期一年结题,这一年我们将对前一段研究进行调整、完善。(负责人:杨雪、王家涛)5.深化和推广阶段(2012.11——)

6.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六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1.课程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对现代高中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其中“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已贯穿于选修课五个模块之中,不可忽视。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综合性学习目标:“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由此可见,成立校园文学社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社团背景:

山东费县一中“钟锣”文学社成立于2003年,因为学校坐落在钟锣山下,钟锣亦有振聋发聩催人警醒之意,文学社以此得名。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文学社得到了蓬勃发展,每周出版一期《钟锣报》,刊登了我校学生的习作300多篇。几年来一直坚持举办各类作文讲座,并开展了十多次作文竞赛活动,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文学社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缺乏一种长期性、日常化、全方位的作文交流平台,仅仅靠几次活动很难满足需要;创作的作文评价方式单一,除了任课老师外很难得到其他人的评价指点等,诸多因素使得“钟锣”文学社自身的长远发展受到制约,其对高中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3.学校作文教学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其中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五个模块的内容,选修课程也设计了五个系列,教学内容较之以前更加丰富多样。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课时量减少,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难度,在这种压力下,作文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综观我校的作文教学以及学生的写作现状,我们发现目前面临一些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忙于课文的教学任务,忽视了作文教学的研究,很少具体深入地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写作。作文教学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方式技巧,片面追求快速应试,结果搞成了考场八股文。学生的作文常常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脱节,写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个性,缺乏真情,缺乏艺术性。

针对我校这样的一种作文教学、写作现状以及“钟锣”文学社的发展境况,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文学社的作用,让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也让“钟锣”文学社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成为提高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欲充分利用已具备“钟锣”文学社的有利条件,对文学社如何运作、如何更切实更广泛地发挥其对高中作文教学的作用进行思考和探究,以求通过此研究来探索“钟锣”文学社有效运作的模式,总结其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其对高中作文教学以及学生写作所产生的影响。

(二)选题意义:

1.校园文学社作为展现自我的一种社团,为学生个性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校园文学社定期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社会阅历、提高文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培养文学新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都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2.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开展作文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推动作文教学改革,对提高语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化发展,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3.校园文学社的发展与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有效结合,对于加强各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校园文学社与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虽然不是个新课题,但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课题,尤其是目前我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与研究成果,对于今后的深入研究也有着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现状

围绕着文学社与作文教学的关系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乃至一线教师进行了探究与阐释:金坛四中的“晨曦”文学社以期刊《晨曦》、校刊《四中通迅》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构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并通过探究总结了具体的做法:壮大社团,提高习作兴趣;学生自主负责,增加实践写作;加强指导,提升写作技能;创新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绵阳中学“子云亭”文学社始建于1995年,该文学社有一报一刊两网,其中校报《校园文萃》出版了35期,校刊《子云亭》创刊不久,报刊的期发行量达到一万份/本。文学社在绵阳中学主页上有网业,并在互联网上单独注册了子云亭文学社的网络域名。该校积极支持文学社建设,不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高规格的比赛和把学生的习作向各大报刊推荐发表外,还与作家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联系,出版了《魅力绵中》、《子云华章》等学生作品集,从而让师生在这个平台上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其乐融融。

(二)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当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特点相符时,才能克服学生的消极态度或厌恶抵触情绪,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而校园文学社可以开展多种学生喜欢的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写作。由于现代学习理论学派比较繁多,下面主要阐释几个对本课题有较大影响的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第一,人们生成即建构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他以前的经验相结合,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其认知结构;第二,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它总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

由此不难看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校园文学社为 学生的“生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在本课题研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的解释,有助于我们在作文个性化写作研究过程中,通过把握并利用学生正规作文前的非正规学习和阅读,来理解与建构新知识或信息,从而更好地保证作文写作达到的预测结果。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2.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力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这就使得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智力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为此他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在该多元智能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能:言语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交往智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这七种智力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即便是同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由于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成功与否。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是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承认各种智力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就应该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现,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 16 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而“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校园文学社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密切关注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写作中体验创作的愉悦,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有助于更好地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和素质。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整个成长历程的解释,其代表人物是罗杰斯。罗杰斯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认为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坚持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认为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只有在有较少威胁的教育情景下才会有效学习,而只有主动、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自评学习结果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除知识外还应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引导他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成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4.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校园文学社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教师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激发文学社员的写作兴趣,提高文学社员的写作水平,从而以点带面,以个体来促进整体。在这里,写作是个体,语文学习是整体;文学社活动是个体,全校语文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是整体。通过个体的提高来促进整体的提高,而整体的提高又促使个体的进一步拔高。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校园文学社 通常意义的文学社指由学校支持设立的学生社团,面向该校学生招收社员、干事,采纳学生(社员)的文学作品,开设一些专栏,也可以组织社员一起出去和其他学校文学生搞联谊活动,旨在学习、交流、锻炼、培养能力。本课题中的文学社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团,是展示学生个性和自我的平台,17 并以“钟锣”文学社为例,来探究其运作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学生个性化创作的作用,借助此平台来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2.高中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工程,作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新一代青少年写作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主动领会新课标指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的核心理念,更新自己的作文教学观念,善于开辟新的作文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目标

1.通过“钟锣”文学社的建设与应用,探索文学社有效运作的模式,使其成为师生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实现课外拓展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探索利用校园文学社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和途径,从而改变学生写作素材贫乏、写作思路不够开阔、语言干瘪的状态,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

3.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内容

1.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总结校园文学社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完善文学社工作,提高文学社活动质量和社报《钟锣报》的质量。

2.通过“诗文朗诵”“佳作讲评”“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探讨作文教学规律,开展作文教学研究,改革作文教学方法,总结作文教学实践经验,提升作文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根据我们的研究目标以及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在实证性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 18 析与提升,探究校园文学社有效运作的模式,总结利用校园文学社提高作文教学、写作质量的有效策略。具体如下:

1.文献研究:查找校园文学社与作文教学、作文写作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撑。查阅“钟锣”文学社开展情况的资料,梳理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2.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总结教师在作文教学、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的困惑与问题,了解师生的需求,进而为文学社的有效运作提供参考。

3.行动研究:在实践中研究钟锣文学社有效运作的模式,研究利用文学性来提高作文教学、作文写作的有效做法,及时总结经验策略。

4.个案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校园文学社与作文教学、作文写作的关系,从而凸显校园文学社对作文教学、作文写作的实效性。

(二)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即校园文学社与作文教学、作文写作关系的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

汇总分析我校“钟锣”文学社建设以及开展情况的相关资料,梳理我们当前在作文教学、作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初步确立研究方案。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具体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6月

主要是分解、细化研究内容,明确课题组成员目标和责任,具体落实研究任务。

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孙乃会、李峰负责)

召开文学社社员座谈会,调查当前文学社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王林、李小妹负责)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部署工作重点。

(马玉玲负责)

探究“钟锣”文学社有效运作的模式:(1)管理制度的创新,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2)运作内容的更新,凸显学生个性化写作的需要;

19(3)运作方式的突破:教师角色的定位,邀请专家、名师、知名记者举办讲座等。(林峰、魏现伟负责)

探究以文学社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的具体做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文学社对作文教学、作文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李振才、周琳敏负责)

撰写中期报告,总结阶段成果。(马玉玲、杨富梅负责)

探究文学社的文学创作和高中作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马玉玲、李光负责)3.总结升华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数据,进行比较,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归纳出利用文学社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在校内进行推广,提高作文水平,关注校园文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马玉玲负责)

七、课题研究前期准备工作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2011年10月18日,“校园文学社与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正式成立:组长马玉玲,负责撰写《校园文学社与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并组织课题组各项活动。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八人,其中孙乃会主讲作文升格,负责专题问卷调查等筹备工作;李小妹负责组织文学社日常活动,并向校刊推荐学生作品;王林负责搜集材料、推荐学生作品;李峰负责组织学生并对实验学生进行培训,吴斌、魏现伟、李光、林峰负责举办专题讲座讲授写作知识。

2.学习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型作文教学观

2011年10月20日,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全体教师较为集中系统地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初步了解了其他学校作文教学以及校园文学社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当前学校的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汇总分析,从而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定作文课的创造型教育观。

“什么样的观念将决定什么样的教学”,秉着这样一种理念,我们觉得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做好该课题研究的前提和保障。通过查阅并学习相关的资料,我们发现近年来新的作文观念不断兴起,并逐渐代替原有的观念;大家普遍意识到 20 写作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技艺,是一种行为活动,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但要考虑学生写作的文字,还要注意学生在作文之前的思维训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改变,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开始呈上升趋势,不再单纯从教师的点评中了解写作,而是通过具体的训练活动,逐渐理解作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具体的写作操作技能。与此同时对作文的评估也不再单纯以教师的好恶为唯一标准,而是具有了开放性、社会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李白坚的《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意识到“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课程”。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对于当前作文个性化教学的一些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与作文个性化问题》、朱小蔓教授的在《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开题会上的讲话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相关文章,以求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思想认识,帮助大家逐步树立新型的作文教学观。

3.组织研究力量制定相关问卷,如钟锣文学社及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问卷,从而进一步确立目标,制定可行性方案

4.撰写《校园文学社与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初步统一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思路,并进行文献研究,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八、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顾 问:王家福 费县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

李纪洲 费县一中副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郭广福 费县实验中学科研处主任

领导小组:

组 长:林 峰 费县一中高中语文教研组长 副组长:魏现伟 费县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长

李 光 费县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李振才 费县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长

研究小组:

组长(主要执行人):马玉玲

成员:孙乃会 李小妹 王 林 杨富梅 李 峰 周琳敏 赵丽萍

朱效艳 张 瑶 洪 颖 李相娟 王友琴 王发香 刘红丽

九、课题实施的保障措施

1.学校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和协作,学校科研意识强,科研气氛浓。全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积极性,学校形成了完善的教科研激励机制。

2.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基础。所有成员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对教育教学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对作文教学改革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

3.课题组成员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全部具有本科学历,科研力量强。他们精力充沛,有时间、有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4.学校配套设施齐全,每位课题组成员拥有一台电脑,每个年级设有电子备课室,实验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5.已聘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李纪洲先生、县教科室王家福主任为课题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6.课题负责人从事高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已有15年,参加过各级培训,参与过多项市县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具有较好的教学与科研素质。

7.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七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于2013年11月申报的课题《创建特色学校中的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创新研究》已被批准为中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在会的领导、教师做开题报告,请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课题研究的意义: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班级管理中,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我校坚持以追求优良的育人效果为目标,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优化为宗旨,以德立校,育人为本,认真创新德育建设工程,不断探索德育的新路子,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而要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固然要依靠我们广大的教师,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我们广大的班主任。这是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排头兵”,是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能否更多更好地培养出新时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此课题的研究,旨在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每一个教学班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使每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逐渐自动化,从而使班主任繁琐的班务工作有条不紊,更能使学生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目的:

我们都知道,优秀的班级可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甚至影响良好的校风的形成。所以,通过我们的研究,想促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逐渐上升,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促使他们的班级向以下方面发展:首先班级的凝聚力要强。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都应该有一种“我能为班集体做些什么”的思想。无论是在何时整个班级都应该像拧成的一股绳。其次,班级要呈现活而不乱的局面。作为一个优秀班级,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的活动中,都应该是积极活跃的,但又是井然有序的。最后,班级中的学生应该全面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明白,一个优秀学生不仅仅是成绩好就可以了,而是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样一个优秀的班级也不仅限于成绩好就可以了,在其他方面我们也都要求是优秀的,真正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优秀班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职能提高,最受益的是学生,是家长,是学校,是我们的教育。——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

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1、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2、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学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把业务工作好,管理能力强的教师调整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来,我校有一支业务过硬的班主任队伍,为了加强德育教育,班主任都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每位班主任都承担一个校级课题,有的承担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课题研究。

3、主题班队会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学期开始,德育处根据学校实情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班队会安全内容。班主任利用每周一的主题班队会时间认真开展教育活动。现在,主题班队会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曾先后两次为市、县内涵发展现场会的重点参观内容,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4、现在,我校先后有五名教师获县“德育标兵”,2名教师获“市优秀辅导员”,四名教师获县级“十佳班主任”,21名教师获县级“模范班主任”,2名教师获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个人”二十多名学生分别获县、市“红花少年”。

5、本课题组成员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曾有论文和研究成果,近几年又多次参加省、市教育管理培训,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6、主持人为此专题以潜心研究了近很长时间,积累了大量有关材料,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

7、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体措施:

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定期开展活动。由于课题组成员都是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的好老师,因此各课题组成员能根据课题要求积极承办各类活动。

2、规范课题组成员开展应用研究活动程序,每次活动由课题组成员申请承办,课题组进行讨论。

3、努力提高课题研究活动的质量,提高课题研究活动的有效性、实用性、研究性。

4.重视课题研究活动的资料收集、积累与展示。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 11月—2013年12月)

①学习课题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题内容;做好课题申报和方案设计工作。

②因地制宜,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成员进行讨论本方案,以便对它修改、补充、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让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

③确定研究对象:选定各年级的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以便跟踪记录成绩变化。

④开展研究人员的培训活动。通过网上资料查寻和学习、请专家讲课以及参加课题组学习活动等方式进行。

2、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 年12 月)①将研究内容进行分工,并落实到每位参与班主任与班级中; ②写出本课题的实施计划。

③按本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有序地开展研究;

④在研究中注意资料、数据多方收集和整理,每次研究活动均有详细的记载;

⑤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会、经验总结会,获取一手的以论文为主的研究资料。这样,及时总结,每次活动都有效地为下一步工作进行正确地决策打好实践和理论基础。

3、自我评估阶段(2014 年12 月-2015 年7月)。

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所有参加研究的老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自我总结与评估,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反思研究的有效性、成果的针对性。学校召开总结交流大会,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做到及时补缺补差。

4、结题阶段:(2015年 7月—2015 年11 月)①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②课题成果展示。研究内容:

1、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创新研究。要想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级,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所以我们把制度的建立作为我们研究的首选内容。

2、怎样让班干部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的管理职能主要从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上得以体现。因此,如何培养班干部是我们提高班主任管理职能的重要策略之一。

3、关于班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创新研究。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关注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我们的做法是:从学校的少先队了解学生在课间的不良行为习惯,从属科课堂中了解学生的不良学习风气。老师进行“关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相关理论学习。之后班主任反思自己平时的做法,并展开经验交流,取长补短。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5、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从而彰显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新理念,并召开有关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的专题交流。

6、教室环境的精细化管理研究。从教室的物品摆放可以看出一个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细心程度。课题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针对我校近期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教室物品摆放与管理不当,导致凌乱不堪。进行调查,找出存在问题,展开交流。找出教室管理优秀的班级进行个案分析,优秀班主任进行相关陈述,其他班主任进行学习,展开交流。

7、班级的自主教育。每个月让班主任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探寻出班级管理的线索,制定出班级自主教育的培养目标。

8、精心设计好每次的主题教育班会课。预期成果

1、探索班级“自主化管理”

2、“立德树人”的教育新方法

3、发展个性的兴趣小组

4、“小学班会课设计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校级课题研究 最终研究成果

1、有关课题的论文集

2、主题班会的校本教材

3、有关课题的教学案例等

8.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八

润安公学物理组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存在着台阶:初中物理只是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对其作定量分析.其二,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为高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基础与意义: 1960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不同学段教法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杜威的现代教学论的认识。实践意义:目前我国高考竞争激烈,因而高中应试教育气氛也相当浓厚。而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物理所占比例少,学生和部分家长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高一物理教与学历来成为高中的难点,老师普遍感觉教学更加吃力。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必然使高中物理教学出现新的问题。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1、“天时”:高中新课程改革刚开始,虽然有些省市的课改走在了前面,但关于初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还不算多,新课改迫切需要有关方面的研究作为借鉴与指导。

2、“地利”:公学很好的软硬件设施是我们的研究的丰富的资源基础。

3、“人和”:学校领导支持,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且关系融洽。

四、课题基本内容

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研究.2.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的研究.3.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研究.4. 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探究.五、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八、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2月

召集课题组成员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各自任务,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开始阶段2008年2月----2008年5月

1.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

2. 各小组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学生成长个案记录表。

3. 挑选学生个案研究对象

第三阶段:深入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

1.通过查阅、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了解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现状,查阅在初中阶段学习成长情况,了解学生在高中各科学习情况及探究其他学科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等。总结以往高中物理旧教材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并对之进行反思。研究高中学段物理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同时,在高一高二分别挑选学生作为跟踪个案由各成员分别负责。

2.整理分析,得出阶段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以上的素材收集在每学期末写出阶段小结或案例或论文。

3.具体安排补充:

(1)每学期进行2次左右问卷调查并及时统计,每月至少对学生个案记录1次

(2)2008年1月----2008年9月,完成物理初、高中教材差异,知识要求差异的研究,完成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研究,总结衔接手段。

(3)2008年1月----2008年10月,完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研究,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研究,并加以实践,总结有效教学手段。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资料整理、讨论总结,呈现研究成果。各成员写出学生成长案例、感受、论文等,课题组长完成结题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素材资料库:本课题研究的各种调查方案和数据(放到网站上)

2、论文: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或教学设计(争取汇编成集)

十、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朱佩玉

成员—李金生梁超

网络保障:赵亮

十一、课题经费安排

本课题研究经费1500元,经费安排如下:

调查、差旅费:500元

9.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九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内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进行的。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被尊为美国的“官方哲学”,因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也是“个人主义”为第一的;英国和德国一样,学校德育或者说是宗教德育相当稳固,但没有专门的道德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是在其他学科或活动中有些德育渗透;日本学校的德育渗透及培养方式和方法异常丰富,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并融会于各学科中,形成崭新的个性教育。

2.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北京、等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上海市正在大力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两纲》内容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渗透意识。

3.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科学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武装教师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方式。但是,为顺应科技的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屈从于升学压力,教师在观念方面和理论与实践、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得到真正具体的落实。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探索用于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和行为的理论,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拓宽教师的德育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健全法制意识,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渗透教学模式,丰富课内外德育形式和内涵,使课内外教学充满德育氛围,并构建充满“人格魅力的课堂”。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种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发展的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积累成功经验和案例,使之更广泛地普及提供借鉴。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德育和德育渗透,因此,首先我们对这三个概念给予界定。

1.什么是学科

由商务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科的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学科中的物理学、化学。二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如语文、数学。三是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各种知识性的科目。显然第二种解释适用于我们的研究,我们所指的学科就是学校教学中的所有科目。

2.什么是德育

《中小学德育规程》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德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义。它的内容是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服务。

我们之所以总称之为“德育”,原因有四:①与智育、体育、美育配套;②与《小学德育纲要》中使用的概念相一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③能够包容各学科不同提法并为各学科所接受;④避免学校教育成人化。至于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德育范畴的不同提法,反映的是本学科的侧重点,与“德育”概念并不相悖。3.什么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我们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具体地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主要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达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我们通过分析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历史和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和新课程的理念,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使德育回归到应有的核心和统摄地位。

(二)理论支撑、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在《意见》中还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相关学科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的指导意见。

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纲要》中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两办颁发的《纲要》和《意见》,为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我们必须思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德育,因此说当前开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确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德育目标。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与《德育大纲》中提出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创新构想

(一)研究目标

1、学习国内外德育的先进理论,界定所研究课题的内涵结构,明确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模式与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区别,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使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成为唤醒学生良知的有效手段,并充实教师的德育情怀。

2、以人本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意识为着手点,丰富学生的道德视野,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终目的,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打下基础。

3、对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和改良,探索总结出一整套切合实际的德育渗透理论与实践的实施细则和系列课例,并具有一定延续性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内容:

1.做好现状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为进一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提供依据。2.制订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实施细则。

3.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各科形成一系列课例集。

4.开展德育互动实践活动。5.编好德育论文集和校本教材。重点: 1.编制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实施细则。

2.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形成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课例系例,并形成文集。

3.侧重于一些学科,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形成文集。4.整理好成果,并形成校本教材。

(三)创新构想

1.德育研究的任务之一是为现实德育及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思想依据,而不是为现实德育及已经提出的方针政策寻找依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一套理论及实践研究文集,供专家评议和参考。

2.德育学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思想体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编制一套校本教材包括系列课例,为学校德育提供素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互动式合作教学在德育渗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让德育教学更贴近新课程标准、贴近生活与实践,旨归教育的本质,同时为缓解升学压力和德育工作的矛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总体思路

结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和现状,以发展和创新的意识,立足解决新课程理念下改革与传统的认知冲突,努力寻找传统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通过理论更新,教材研究、课堂教学、开展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法,特别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德育渗透,实现教学相长,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过程设计

1.设计申报、开题论证阶段(2014.2—2014.10)

组建课题组,设计、拟定课题实施方案,有关文献及调查研究,完成开题论证。

2.实施研究第一阶段(2014.10—2016.9)

(1)对本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明确分工,一起学习讨论开题报告。(2)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3)实施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方法研究,邀请专家进行过程指导,联合学校有关处室,就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学科与德育渗透的课例评比活动。(4)抓好课题过程管理,适时召开中期推动会、阶段成果展示会,引领、推动课题研究。

(5)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反思、调整方案。3.实施研究第二阶段(2016.9——2018.7)

(1)根据中期研究报告形成的反思和调整方案,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实践检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2)进一步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题中,发挥其能动作用。(3)总结,编撰校本德育教材。4.结题阶段(2018.7——2018.12)

整理收集相关论文、案例、音像资料等,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展示课题成果,形成坪山实验学校最终完善的课程体系。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检索、网络搜索进行本课题支持性论证研究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师生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认知冲突,分析其成因及对策,3、互动研究法:以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互动为研究主体,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教与学的行为。

4、个案研究法:以典型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依托,以创新的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学科案例的收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验证课题研究假设,总结提炼规律性的东西。5.教育叙事研究法

5、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德育渗透的技巧与行动研究。

五、预期成果

阶段成果名称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研究报告

开题报告

2015.10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成果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研究报告

阶段性计划集》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研究报告

阶段性总结集》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

文集

研究课例集》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

研究论文集》

文集

2018.09

2016.10

2016.02

2018.10

最终成果 研究成果集 校本教材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文集 文集

2018.11 2018.11

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六、课题组成员

1、课题组顾问:陈光浩

2、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实施操作模式的研究成员 组

长:王朝君

2018.12

成员:赖婉茹、陈 蓉、刘 岸、施春梅、孙美静、张金花、熊李丽、杨雅琴

杨 瑜、万 梅、胡美华、陈首红

七、参考资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3、《走进新课程》;

4、《中小学德育大纲》;

5、《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指南》

10.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十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七期重点课题子课题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扬州市维扬区教研室高静 执笔 扬州市梅岭小学余国红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了变化,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产生的。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它是一个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评价目标,制订评价标准,构建现代评价体系成为新一轮课改深入发展的必需。

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急待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说:“培养新的人才需要新的教学过程,再好的教材,用老的方法去教,也达不到改革的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它促使教师树立“轻负、高效”的意识,追求优质教学,锻造优质课堂成为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和使命。然而,长期以来,一系列关于优质课堂评价问题,如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为优质课?优质课堂有没有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又是怎样的?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质课堂教学的研究。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符合教学实际的优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使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和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优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对研究优质课堂教学,建立优质课堂新秩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题的界定

“优质课”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所开展的富有创造性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优质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的、合作的、自主的、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课堂,师生在这样的课堂浸润中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

“小学数学优质课”是指小学数学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所开展的富有创造

性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它很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代表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高水平。

“小学数学优质课的评价”是指人们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并运用“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优质进行评判。评价一节课是否优质,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进行评价,要建立起一个立体的课堂评价标准。通过评价要达到改善教学品质、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3、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为当前优质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丰富优质教学的内涵。

(2)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提炼和制定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充分调动学生潜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3)通过对优质课堂评价标准的实施,促进教师自觉反思,主动探索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4)力图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4、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在美国的兰祖力和里斯所著的《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一书中提到优质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将教学搞活,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富有意义,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达到有机结合,从而给现有的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在教学评价方法方面,西方国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而我国更多地采用质的评价,且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指标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有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所提出的一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裴娣娜主持的“主体教育实验”建立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刘志军提出的分层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局限于理论构建,缺少课堂实证研究;缺乏对课堂教学客观、准确、精细的描述;局限于评价标准与指标法,缺乏有效方法的综合运用。为此丁朝蓬教授指出,中国的课堂教学研究要更多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提供对课堂教学的多角度、多类型的描述,同时建立教学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行为分类系统,综合使用定量方法和质的方法。”

我区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着眼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通过对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学习、解剖、提炼,制定出一套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和体系,并运用它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评价的研究。这种由课堂中提炼,再应用到课堂中去的评价标准对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及依据

1、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将“发展”引进教学领域,并进一步探讨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即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优质的教学方法。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注重师生角色和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其观念的核心在于认真对待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要求,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优质教学及评价的基础理论,为构建优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2)课堂实录法:通过对优质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为提炼优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供实践素材。

(3)调查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以及影响课堂优质教学的因素。

(4)经验总结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的策略及评估体系。

(5)个案法:通过部分教学个案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的一般规律。

(6)行动研究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的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找促进小学生发展的途径、方法、措施。

四、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既有先进理念的、又有很强的操作性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并在标准的制定、实施、完善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学生观、学科观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

2、研究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设计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分析的准确性、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

小学数学课堂各环节优质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的教学素质、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艺术等;

小学数学课堂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其中,“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是重点,前面的各项研究是为评价研究搜集素材,提供依据和借鉴。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1——2007、12)

①研究课题前期论证;

②成立研究课题组;

③填写课题申请报告,申请立项;

④拟定研究方案,收集、分析研究文献;

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⑥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提高研究能力。

2、实施阶段

(一)(2008、1——2008、12)

①探讨“优质课”的内涵;

②基于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研究;

③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④申请中期成果评估。

3、实施阶段

(二)(2009、1——2009、8)

①基于评价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进行评价,不断修订、完善评价标准;

②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4、总结阶段(2009、9——2009、12)

①整理课题相关材料。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辑出版有关论文及教学设计,完善研究报告,总结经验。

③提出结题申请,开展课题总结汇报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现状情况调查报告。

2、个案分析、实验研究论文。

3、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中期研究报告。

5、实验研讨记录。

6、课题研究报告。

7、典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录像等。

8、研究论文集。

七、课题组成员

组长:高静维扬区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陈文艳梅岭小学校长,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副组长:吴元龙梅岭小学副校长,维扬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11.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篇十一

宽城二中 沈万中

[摘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实际教育的需要。本研究假设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课例实验,总结推广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教育调查法,从我校班级中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作为被试。试图得出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升级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增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很有必要的结论。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整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课堂教学设计成果。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研究出什么样的成果,四是怎样进行研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及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即在《新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实施原则和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分析课程目标、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根据课堂教学的特性,教学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观念、计划和规则等进行事前设计。二是适时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鲜活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研究创设宽松有许,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教学策略制定研究,通过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及作业设计等因 1

素的选择和确定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

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意义:

1、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编写目标,任务分析、选择教学策略等.我们将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形式新颖、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思想,张扬学生个性。(1)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了解和明确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形成个性的教学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2)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教学分析、了解和明确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

2、堂教学的实践意义:

(1)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转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提高师生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3)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的方式,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4)通过研究,形成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评价体系,将成果向其他学校推广,有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教育底蕴。

三、内外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动态

(1)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2)更关注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普遍希望通过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究假设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是:提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假设,然后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这个假设,得出肯定的结论。旨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为提高教学相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项研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得出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巨大作用的结论。通过研究,使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决策者都能认识到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自觉地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五 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教育调查法。

2、研究步骤:

第一步: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重大意义,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思想保障。

第二步:研究人员申报并论证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实验班级、上课题研究课、使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果呈现形式有阶段性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及教学课件。

12.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文档 篇十二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4、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5、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3、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 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6、课题研究的步骤

(1)XX年1月——XX年7月为前期准备阶段:

① 制订课题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② 根据课题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③ 制订相应实施计划。

④ 对教师进行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理论操作的培训。

⑤ 实验学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开发准备工作。

(2)XX年9月——XX年6月为实施阶段。

①根据课题目标,对教育教学及设计理论与网络技术进行整合,提出课题实施策略。

②按课题目标分网络课件和单元计划的样式,进行教学开发与设计。

③组织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信息。

④进行中期评估并调整课题方案。

(3)XX年7月——XX年11月为深入实施阶段。

根据中期调整、深入实施并适时进行推广实验。注意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4)XX年11月——XX年12月为结题阶段:

整理资料、统计数据、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

7、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程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2、有关课题的实验报告,有关论文或专题研究文章。

3、有关课题的优质实验课教学录和个案例集。

4、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网络课件和单元教学资料。

5、实验检测所得的各种资料的分类档案及子课题组活动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

8、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 长:张振山负责人员的培训、课题的综合研究及组织的管理

组 员: 何东升 胡伯龙 单爱春 杨艳芳

负责高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

刘金水 薛松春 王振月 王金旗 张 庆 马兰萱

张凤秀 果 顺 古学丽

负责初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

9、课题的实施和完成条件保障

本课题组的成员均具是专科以上的教学骨干教师参与实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并都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素质和经验。对参与研究该课题都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些条件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10、经费自筹为主,其余费用由学校承担1部分。

上一篇:医院软件系统药房操作步骤下一篇:人类文化史的实质及时代划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