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

2024-06-11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8篇)

1.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 篇一

(1)你认为颈联的“诗眼”是哪些词?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2)你认为尾联两句有矛盾吗?如何理解这两句的关系?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1)诗眼是悦、空两个字。这两个字准确的表现了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体现了诗人向往佛门和内心的平静。

(2)没有矛盾。诗人在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剩下种磬的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这与常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是吻合的。

(3)抒发了诗人忘却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 篇二

“题破山寺后禅院”可以有两种停顿法:一是“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是“题/破山寺/后禅院”。不同的停顿表示不同的意思, 前者表示题有常建诗的禅院位于破山寺 (今江苏常熟市虞山北麓, 又名兴福寺) 的后侧, 倘若根据一般庙门面南的特点, 则禅院便在其北侧;后者表示该诗题写在破山寺中后面的禅院的墙壁上。破山寺中的禅院当有前排和后排之分, 均在寺庙里, 是整个佛寺建筑的一部分, 不可能像上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校园的布局一样, 教学区与生活区被一条柏油马路分隔为前后两个部分, 所以该诗标题应读为“题/破山寺/后禅院”。

假使禅院果真在破山寺外的后侧, 那么“破山寺后”这个方位短语就成了“禅院”的定语, 根据我们汉语言的习惯, 方位短语限制名词中心语时, 其间需加助词, 方才显得音节和谐, 如“钱乃身外之物, 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 若去掉句中的助词“之”, 读起来便会显得拗口。而题目中“破山寺后”未加“之”这类助词, 显然难以读成“题/破山寺后/禅院”。

我们再来看看诗中所叙的诗人的行踪:“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可见诗人清晨步入古寺后, 从曲折的小径来到幽静的禅院, 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离开佛寺之意, 显然天光、山色、澄波、鸟儿、钟磬, 包括禅院在内均为在古寺中所见之景, 因而题目只可读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 篇三

一轮红日逐渐升起,照射在茂密的树林里,发出耀眼的光芒,破山寺里格外温暖。

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青石板的路清凉怡人,仿佛根本就没有尽头。地上的小草轻划过我的脚踝,痒酥酥的。路边树叶上的露珠滴落到了我的手臂,冰冰凉凉,我似乎都尝到它清甜的味道了。

一直顺着小路往前走,你会发现一座古老又高大的禅房。禅房四周围碧绿的小草肆意生长着,丛间夹满五颜六色的花儿,爬山虎也早早地爬上了房顶。没有人会管,任意它们自由舒展。

此时,太阳已经落在了半空中,仿佛所有的事物都镀上了一层金子。房屋是金色的,小桥是金色的,古寺也冒出点点金光,就连林间的小溪也是金色的。

大地、房子、花木……都沐浴在温暖的太阳光中。一阵阵微风拂过,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跳着欢快地舞蹈,一只只小鸟停歇在树叶“沙沙”的伴奏中卖弄着歌喉,“啾——啾——”它们欢乐地笑着。歌唱完了,它们又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就这样一直蹦来蹦去,在空中划过了一道完美的.彩虹。

再向前走,一潭清水映入了我的眼帘。宛然温润的碧玉,走近潭边,里面倒映出我的影子,倒映着蓝天,倒映着白云……那里就像一幅秀丽、优美的画卷。阳光照射在上面,波光粼粼的,清风拂过,水面泛起点点波纹,好似一个个轮子在里面转着圈。再走近一看,就会发现有几条小金鱼在里面欢快的游玩着。

看到这里,我不禁对它说:“清潭啊!你没有大海的傲慢、瀑布的狂野,不似长江的鲁莽、小溪的小家气,你是一位沉稳、谦逊的智者,你不厌其烦的守护着这里……”

4.题破山寺后禅院作文 篇四

绿的鲜艳、绿的明亮、绿的刺眼,太阳冉冉升起,照射在大地上,但那第一缕光照在了竹林上,是那竹子更加美丽耀眼,又婉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阳光下歌舞。

那曲折、蜿蜒的里间小路,仿佛没有了尽头,只能说哪一头是一个寂静、安详、修身养性的地方。僧人们休息的房间隐藏在花丛中,使禅房格外清香、诱人,在远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那芳香的气味,就能感觉到那美丽的禅房。

那美丽的山水仿佛与鸟的性格相通,引来了一大群的鸟来栖息、光顾,鸟儿也在这如画的山水般繁衍,也让下一代感受到美丽的景致是什么概念。潭水映出我的影子,使我那暴躁的脾气得以净化、安宁,也是我超脱了尘世的烦恼。

5.《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篇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 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 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 作。

二、注释

1、[古寺]:本初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2、[曲]:弯折、曲折。一作“竹”

3、[初日]:早上的太阳。

4、[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5、[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6、[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7、[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8、[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9、[清晨]:早晨。

10、[但余]:“惟闻”、只留下。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用作动词,使„„高兴

15、[竹径]:一作“曲径”。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19、[入]:进入。

20、[古寺]:指兴福寺。

21、[照]:照耀。

22、[高林]:高树之林。

23、[山光]:山的景色。

24、[鸟性]:禽鸟的习性。

25、[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26、[此]:在此。即在后禅院。初日:早上的太阳。

三、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1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四、诗歌赏析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赏析

参考答案: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

参考答案: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赏析

参考答案: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4、“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赏析

参考答案: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5、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去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参考答案:

着眼表现寺院幽静清新,深邃静谧的环境,主要运用借虚写实的手法,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无声 万籁俱寂

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7、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8、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参考答案:深幽寂静宁静、空灵

9.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10.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

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1.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13.“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14.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15.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

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

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6.“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6.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六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7.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 篇七

年级学科:七年级下语文

主备人:仇彦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诵读诗词,读出节奏、意境、意蕴;感受古诗幽雅寂静的环境;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古诗;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纯净的心灵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有关常建的经历、与本诗有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难点: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1分钟)

唐朝,是诗的盛世,一个一个诗人因诗而名垂青史,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常建也是其中一位,尽管后人无从考证他的生卒年月,但他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直为后人传诵。破山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诗人一起去破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优美寂静的环境,走进诗人给我们营造的清新、怡悦、脱俗的意境,沐浴朝阳,陶冶性情!

二、出示并解读目标(2分钟)

1、诵读诗词,读出节奏、意境、意蕴;

2、感受古诗幽雅寂静的环境;

3、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古诗;

4、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三、诗歌赏析(28分钟)

1、解读。(5分钟)

①解题: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

那么,“题”字是什么意思?

是“写”的意思。题目交代了写作的内容。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它分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板书)

②作者、背景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和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xū yí)尉的小官。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后来隐居鄂渚的西山。《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他游览破山寺时所作,这是他的代表作。(解释:盱眙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

2、听读。(3分钟)

①教师范读。②同桌互读互听。③指名读。④齐读。

句子停顿: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译读。(5分钟)

要朗读好诗歌就要以理解诗歌内容为基础。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首诗翻译出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早晨进入古老的寺庙,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处,僧人的房舍被花木浓荫覆盖着。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潭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时都悄然寂静,只剩下(僧人敲的)钟和磬的声音(在回响)。

4、背读。(5分钟)

①自读古诗,想一想:

这首诗写的是谁啊?(作者)

什么时候去的呢?(清晨)

作者去做什么了?(去游览破山寺了)

在破山寺中有没有见到一些景物呢?(有,见到了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鸟、潭影等)

看到了一些景物,有没有听到一些声音呢?(有,听到了钟磬音)

这些都是描写后禅院的环境,这种环境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幽静)

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听到这些声音,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轻松、远离尘世,寄情于景)

总结一下,就是作者到破山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②根据板书试背诗歌。

③闭上眼睛背诵诗歌。

5、悟读。(5分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这首诗通过描写后禅院幽静的环境,步步有景,景物都有幽雅、宁静、安闲的特点,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磬的声响,也是以动衬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

接下来,请同学们面带表情地朗读这首诗,去体会当时的氛围和作者的心境。(学生朗读)

6、赏读。(5分钟)

这次朗读让我们更加走近常建,一首好诗啊,它犹如一杯香茶,光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欣赏,才能发现它意味无穷。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学生各抒己见)

3、反复诵读诗歌(齐读、分组读、齐背)

四、总结学习方法(3分钟)

通过以上学习过程,我们今后学习诗歌可以采用这样的过程:

1、解读。(了解诗歌的题目、作者及背景--查阅相关资料)2、听读。(读准字音、节奏与重读--下载资源)3、译读。(翻译诗歌,把握诗歌内容--查阅工具书)4、背读。(理出诗歌的脉络,背诵诗歌)5、悟读。(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情感)6、赏读。(品味、欣赏诗歌的精妙)

五、小结(2分钟)

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的情怀,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作业设计:1、熟读、背诵这首诗。  2、把这首诗改写成写景散文。

补充资料:

1、诗歌基础知识

①五言律诗:八句;一句五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②压韵字及压的韵:双句末尾一字压韵;林、深、心、音。

2、把诗改写为写景散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散文诗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林,柔和地照耀着寂静的古寺。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两边高大苍翠的古木遮掩着小路,使小路长长的,深深的,给人极幽深的感觉。朝阳丝丝缕缕地从叶间穿透下来,点缀出斑斑点点的金光,给小径蒙上了一层灿烂的光辉。

小径深处,花木繁盛,一座座禅房掩映其中。禅房,树木,繁花相映,各成其趣。

山色风光,是那么美好,鸟儿在山林间欢悦地鸣叫,展翅飞翔。一潭清澈见底的潭水映照着湛蓝的天,繁茂的花木,古朴的禅院,还有我。见着这空得透底的潭,听着这欢悦婉转的鸟的歌声,眼前的一切风光都迷蒙了。渐渐的,心底一片空灵,万籁之声俱寂,耳边缭绕不绝的是寺院传来的洪亮悠扬绵长的钟磬之音:一声声震响我的心灵,在我的心底形成回声;一声声,荡气回肠,渐又绵长悠远,牵引我的心走向这空……

3、诗歌赏析(联想和想象)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1)、点明时间“清晨”,一“清”字传达清新脱俗的意韵,让人联想到:清晨,天空湛蓝明净,一尘不染,空气新鲜怡人。

(2)、“寺”点明地点,用“古”进行限制修饰,传达出寺院历史悠久,古朴的意思。并为下文写“高林”“曲径通幽”“禅房花木深”等景作下铺垫。即为下文写景张本。

(3)、“日”用“初”修饰,进一步点明具体时间,并有了景致。用“初”形容“日”,给人新、美的感觉。“林” 用“高”形容,写出林木繁茂高大的景色,阳光透过高林斜射下来的光线给人柔和感,同时照应前文“古”。

(4)、整联:清晨,诗人漫步进入古老的破山寺。初升的太阳透过繁茂高大的树木,将柔和温暖的光芒洒在诗人身上。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此联由三个意象“径”“禅房”“花木”,组成,用三个形容词“曲”“幽”“深”来形容意象,使诗的意蕴悠长。

(2)、“曲径”与“竹径”的优劣:“曲径”写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特点,并未写出“径”旁长着何种树木,读者可以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来重新构造“径”旁景物,就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意境;同时“曲”也给小径蒙上一层幽深,藏而不露的神秘光环,具有美学意味,与后文的“幽”和谐统一。而“竹径”就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美学意境大大逊于“曲径”。

(3)、“曲径通幽处”是“禅房花木深”,一“深”字写出禅院里及周围花木繁茂,花朵竞相开放的繁华热闹情景,甚至还可想象到蜂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明艳灿烂之景掩映着古朴的禅房,明暗对比鲜明,热闹与清静对举,使人不由想起“浮华呈雅韵,悠然见南山”的意韵,多么矛盾而又和谐的统一呀!

(4)、整联传达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韵,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此联要抓住“悦”“空”二字来理解。“悦”指山色风光使鸟儿欢悦,此时,又何尝不是诗人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呢?人悦鸟悦,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空”此处可理解为“使……纯净澄澈”,即:潭影使人的心纯净澄澈。表明诗人在透明清澈纯净的潭水里洗净了自己,一“空”字传达了诗人写此诗的精髓,成为全诗的诗眼。“悦”是“空”的前奏,“空”是“悦”的结果。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人一进入古寺,沐浴着清新的自然之气,浸润着透过高林的丝丝缕缕的阳光,走过曲折幽深的小径,来到花木扶疏,清静的禅院,看到欢悦的鸟儿,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声。诗人身上,心中的尘俗之气一点点被这佛气、佛光、佛景、荡涤而去,直到诗人走到空心亭边的空心潭,这清亮的潭水像涓涓细流冲冼着诗人身上、心中最末的一点尘气,从而使人尘世杂念荡涤尽净,达到了身心愉悦,万事皆空的境界。然而,诗人并未只停留在这一点,诗人的心境进一步升华。诗人此时此刻产生了幻觉: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寂灭了,只剩下了寺院里传来的早祷的钟声及僧人早祷击磬的声音。这声音占据了诗人的整个心灵,表现诗人此时完全融入佛音、物我两忘,灵魂随佛音飘去。

(2)、“万籁寂”与“余钟磬音”对比,以音衬静,更显寺院空寂,更显佛音之震撼人心,更显诗人此时与洪亮悠扬绵长的佛音融为一体,进入了纯净怡悦的境界,达到了永恒。

4、诗句理解

①、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②、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⑤、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仇彦军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词

★ 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

★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8.扩写《题破山寺后禅院》作文 篇八

猛然,在寺院的竹林深处,我发现了一条小路。阳光透过竹叶在路上留下斑斑点点,一阵风吹来,竹子微微晃动,竹叶翩翩起舞,路上的斑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望着小路远处,却是一眼望不到头,花木掩映着的经房更显得分外幽静。

我缓缓地走在小路上,观赏者那被誉为四君子的——竹子。听着风吹过竹叶发出的轻响,呼吸着竹林中的新鲜空气,欣赏着古寺在阳光下的身姿。忽然,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婉转的啼叫起来,在青山绿叶的光彩中欢声歌唱,歌声时而快时而缓,时而好似涓涓溪流,时而好似滚滚波涛。我停下脚步,细听这只鸟儿的歌声,忘记了自己。清潭照影,在我的心里顿时一片空灵。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双调·蟾宫曲·过金山寺》翻译赏析06-15

上一篇:学会感恩的活动总结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拍球说课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