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

2024-09-28

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精选8篇)

1.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 篇一

八年级上册

一、填空题:

1.英国走私鸦片,中英矛盾激化,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对英国的鸦片走私,抵制最坚决的是林则徐,1839年6月著名的虎门硝烟,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3.1840年6月年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掠夺了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6.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7、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8、19世纪70年代,清朝大臣左宗棠收复新疆。

9、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如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最后中国失败并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大大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0、1900年,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八国发动侵华战争。

1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2、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到9月21日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13、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产生,来源于商人、地主、官僚。

14、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15、1905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把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为“三民主义”。

16、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7、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18、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领导人有 李大钊、胡适、等。主? 谌萦校禾岢裰骱涂蒲В惶岢?STRONG>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19、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首都北京爆发,李大钊、陈独秀起到领导作用。6月初,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上海。

20、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21、1921年7,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21、1921年7,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建立共产主义。

22、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嵘先妨⒘诵氯裰饕澹?STRONG>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3、1924年,孙中山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4、1926年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北伐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作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5、1927年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6、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27、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召开,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28、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9、1934年从瑞金出发,红四方? 婢⒑於矫婢⒑煲环矫婢?STRONG>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0、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31、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2、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使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33、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34、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5、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6、由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

37、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38、1948年9月开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等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其中淮海战役规模是最大的。

39、张謇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他主张“实业救国”。

40、1898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詹天佑主持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 京张铁路。

41、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4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 逋骋徽较叱醪叫纬伞?nbsp;

二、问答题:

1、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鸦片战争有何影响?

答:(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

(2)、影响: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中国从此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要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1)、内容: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培养人才,? 窗煨率窖#扇顺龉粞钤臁?nbsp;

(2)、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历史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4、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八年级下册

一、填空题:

1、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选举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全国领土基本得到解放。

3、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其中涌现了丘少云、黄继光等英雄。

4、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公有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

5、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1958年开始的“大跃? ?/U>”和“人民公社化”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错误。

8、王进喜被称为“铁人”,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焦裕禄被称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们被誉为是“共和国的脊梁”。

9、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0、从1966年到197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给整个民族造成严重的灾难。

11、十一届三中全会 标志着我国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

号。”)

心。伏尔泰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同盟国和英、法、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而爆发的世界大战。从作战双方来说,总体上说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最后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7、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决定着欧洲整个战局形势的是西线战场。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是巴尔干半岛。

8、列举一战中的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9、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是1917年,领导是列宁,首先爆发的城? 惺?STRONG>彼德格勒。

10、苏联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是在1932年。

11、《凡尔塞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地区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概,引发“五四”。

12、“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九国公约》。

13、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美国,导火线是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暴跌。

14、罗斯福新政从整顿银行开始,基础和核心是《国家产业复兴法》。

15、二战之前,英法对德国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是此政策的顶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德国闪击波兰。

16、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二战全面扩大。二战的转折点是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17、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行动是诺曼底登陆。

18、二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9、列举二战中的战役:、、、、„„

20、亚洲四小龙:韩国、日本、香港、台湾

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是欧洲。

23、20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发生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它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 锕こ?/U>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首先兴起于美国。

24、1957年,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军的新纪元。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堆首先诞生于美国。

25、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

二、问答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是一次令人发指的浩劫,但客观上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某些推动作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观点;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符合历史发展的辨证过程。请对这一学术争论谈谈你的看法。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是一场浩劫,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引发一系列革命运动和战后解放运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反过来由此推出战争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而肯定战争的结论。

2、结合具体的历史史实,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答:主要内容:整顿金融、复兴工业(《国家产业复兴法》)、复兴农业(《农业调整法》)、试图抑制巨富。意义: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缓和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实施“以工代赈”的过程中,兴建了很多市政设施和公共工程,既有利于日后经济发展,也能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罗斯福新政还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而且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多的国家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

3、从日本、韩国、新加坡发展的史实中,人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答:(1)、坚持不懈地狠抓教育事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科学技术实力竞争。

(2)、要加强同外国的科技合作,大胆地引进海外人才,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同时要花大力气消化吸收外来的先进科技。在吸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特色。

(3)、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4、一战的影响。

答:(1)、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2)、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资本主义列强的战略战局。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美国和日本迅速崛起。(4)、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5、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答:(1)、俄国十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5、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答:(1)、俄国十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3)、它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

6、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巴以双方的极端势力都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立场,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极端方法来制服对方,并向下一代灌输民族复仇主义的思想,你认为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应该是什么?答:从战争中东事态发展来看,中东地区的战争与和平,同双方的极端做法有一定联系。每当一方或双方提出极端的口号,采取极端的行动,想压服对方时,双方的矛盾就会尖锐起来,导致战争爆发,而当一方采取理智的态度,作出和平尝试时,双方的矛盾就会缓和,冲突渐趋平息。巴以双方极端势力的做法,只会加剧矛盾,使冲突一轮一轮地升级,永无休止。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应该是认识到,双方都不可能用武力达到目的,只有相互承认对方的生存权利,怀着和平的愿望处理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为自己争得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产生双赢的结局。

7、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加入世贸给我国社会与个人带来了什么影响?答:(1)、中国需要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加入WTO,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的“游戏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并且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国际贸易战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重大政治经济行动。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值均居世界前列。

(2)、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从社会来看,入世既推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对中国构成挑战,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如失业。从个人来看,入世后人们享受到部分物美价廉的外国产品,包括各种水果、农产品、汽车等。同时,在部分行业中工作的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8、关于人口、资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世界上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可预测的未来,人口增长会超出地球供应能力,人类将面临饥饿和能源枯竭,并窒息于自身排出的烟雾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其潜在的资源非常多,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还会找到新的资源,因此,为地球确定一个人口的极限,是毫无意义的。你的看法如何?答: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人类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也会不断地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包括控制自身数量的增长,一般不会达到自身毁灭的程度。同时,由于地球空间的有限性,水源、空气等资源也是有限的,人类数量过快增长,也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9、二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目的有:振兴经济;抗衡苏联东欧;摆脱美国控制。

10、二战影响:(1)、前所未有的灾难。(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民族运动发展。(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

2.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 篇二

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教材通过图象和文字两种信息形式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这两种形式去求一次函数表达式.因此在素材选取时, 既关注由现实背景确定一次函数的实例,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又关注由图象特征研究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例子,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 体会一次函数的建模思想, 发展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2.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两个基本量———k、b, 我们根据情境需得关于k、b的两个方程, 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学生还没学, 因而本节课研究的一次函数, 某个参数 (k或b) 应较易于从所给的条件中获得.

二、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作一次函数的图象, 学生应该有所领悟:当k、b不同时, 所作的直线不同, 由此分析得出: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求出k、b.

2.学生还未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求k、b时会有一定难度.

3.学生识图还处于启蒙阶段,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两个条件确定一个一次函数.一个条件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

(2) 能由两个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个条件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 并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

(1) 通过现实情景, 获取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必要信息,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感悟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道理

(2) 通过图象获取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信息, 利用图象来分析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变化趋势, 发展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2) 在探究合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感受共同合作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五、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规律———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

学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

七、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与回顾, 提问:正比例函数及其一次函数表达式及其性质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出示课本P194页 (略)

[师]启发诱导, 让学生通过图象分析所求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如何求?

[生]同伴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展示自己的才能, 写出解答过程.

[生]总结求正比例函数表达式的几个条件

[师]引入课题, 如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例1 (补充) 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

求 (1) k与b的值

(2) 函数的表达式

(3) 当x=6时, y的值是多少?

(4) 当y=6时, x的值是多少?

[师]图象是什么函数?

[生]一次函数.

[师]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需知几个条件?

[生]需要两个条件.

[师]如何从图象中获取?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得知:交点坐标 (0, 3) (-2, 0) 把其中一个点的坐标 (0, 3) 代入表达式y=kx+b中, 求出b, 然后把 (-2, 0) 代入表达式求出k, 最终求出y与x之间的表达式.

想一想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如果已知函数的图象, 怎样求函数的表达式.大家互相讨论之后再表述出来.

[生]第一步应根据函数的图象, 确定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或是一次函数;

第二步设函数的表达式;

第三步根据表达式列等式, 若是正比例函数, 则找一个点的坐标即可;若是一次函数, 则需要找两个点的坐标, 把这些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所设的表达式中, 组成关于k, b的一个或两个方程.

第四步解出k, b的值.

第五步把k, b的值代回到表达式中即可.

[师]由此可知,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呢?

[生]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一个条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条件.

例2课本P194页 (略)

[师]请大家先分析一下, 这个例题和我们上面讨论的问题有何区别.

[生]没有画图象.

[师]在没有图象的情况下, 怎样确定是正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呢?""

[生]因为题中已告诉是一次函数.

[师]如何从题中获取两个条件。

[生]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4.5cm, 得知:x=0时, y=14.5, 弹簧挂3千克物体时, 弹簧长16cm, 得知:

x=3时, y=16, 知道上述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师]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4.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师]通过上述三个例题, 请同学们总结, 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有:

[生] (1) 设函数表达式.

(2)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方程.

(3) 解方程.

(4) 把求出的k, b的值代入表达式中即可.

5.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 随堂练习:P195页1、2题

(2) 达标检测:知识技能1、2题

八、感悟与收获

[师]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困惑?

3.你能总结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吗?

九、布置作业:P197页第4题

十、教学设计的几点说明:

1.根据课标,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探究规律———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

2.通过师生互动、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的教法,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友好的师生情感, 使学生积极动脑、勤于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指导(一) 篇三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思路点拨:

林则徐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领导的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而且现在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本题就是由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延伸至现实意义,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参考答案:

(1)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队和财政危机。

(2)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不要求学生答出时间)

(3)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积极宣传、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实际即可)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林则徐在上书道光帝时沉痛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这反映他

()

A.热爱和平的愿望

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

2.19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的大门首次被打开

B.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大量外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

3.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持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是()

A.刀矛弓箭抵挡不住坚船利炮的进攻

B.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C.清政府官员腐朽无能

D.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

4.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许多都有割占领土的内容,其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5.2007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一精美的艺术珍品是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与右图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抗击洋枪队 ②收复新疆 ③洋务运动 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再现历史史实、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展现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件是()

A.青浦大捷B.慈溪战役

C.甲午中日黄海大战D.威海卫战役

8.干涉、破坏中国革命是列强侵华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割占中国领土

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0.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

11.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

12.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2)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13.观察下图,请回答:

(1)图中人物是谁?

(2)当时有人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诗句,这是指何年发生的何事?“海军”指的是什么?

(3)有人说这次战役的失败都是由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这种观点对吗?请分析。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2)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三民主义→()

思路点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四件大事。它们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即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本题对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进行综合考查,并兼顾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参考答案:

(1)通过参观博物馆、查看书籍、上网等途径。

(2)①B ②D ③A ④C

(3)变法维新 民主科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人物的主张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人的是()

A.魏源B.李鸿章C.左宗棠D.康有为

2.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

()

A.仅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不改变封建制度

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

C.顽固派势力的阻挠破坏

D.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3.著名史学家陈旭簏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主要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C.抵抗外侮,维护天朝大国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5.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变更国体的主张

C.向西方学习的思想D.大兴民权的意向

6.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它们()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D.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的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抗争都是在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8.高三学生梦圆今年立志报考与右图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名校。请你猜出她要报考的是()

A.复旦大学B.清华大学

C.南开大学D.北京大学

9.八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张强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0.以下对“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和“民主、科学”四种思想的共同点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C.都具有进步的爱国意义

D.都是在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提出的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又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这种认识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材料五体现宣扬了什么思想?表明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12.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个主题开展活动,小明同学提供了一段素材,其中有五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这些官员被称为“维新派”。他们创办军事、民用企业,筹划海防,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一批军事、科技人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他们高举“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四: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五: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1.C 2.C 3.D 4.B 5.B 6.B 7.C 8.D 9.D 10.C 11.B

二、12.(1)不是。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2)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我们认为战争的目的是:英国要掠夺和侵略中国。

13.(1)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2)这是指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作战,不幸壮烈牺牲。海军指北洋舰队。(3)题中观点不完全正确。李鸿章大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造成的,但李鸿章对北洋海军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单元

一、1.D 2.A 3.B 4.A 5.C 6.A 7.C 8.D 9.B 10.A

二、11.(1)认为清朝是“天朝大国”,其实对世界一无所知。这是一种虚骄自大、闭目塞听(闭关自守)的愚昧思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的思想主张。(3)洋务派。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4)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各民族自由平等。民主、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

12.错误一:维新派改正:洋务派

错误二:京师大学堂改正:京师同文馆

错误三:陈独秀改正:康有为

错误四:封建统治改正:封建帝制

4.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 篇四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牟取暴利

2.中国近代与外国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的贸易顺差地位,其中主要出口的商品是

丝绸

瓷器

茶叶

3.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英国 4.《海国图志》的作者及其主张是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5.《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按从南到北排列是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6.领导虎门硝烟,成为中国禁烟第一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是

林则徐 7.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1840年 8.虎门销烟的方法是

盐卤水加石灰 9.《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领土是

香港岛 10.支持林则徐虎门禁烟的皇帝是

道光帝

1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指的是

西方军事技术 12.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

中英鸦片战争 1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14.把鸦片战争看作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15.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鸦片战争 1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17.《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商

18.近代中国,由于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

反帝反封建

19.满清政府支持禁烟的原因是

鸦片贸易危及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2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我国的殖民者是

英法为主,美俄帮凶

2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就在我国窃取了最多利益的殖民者是

俄国 2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抢劫焚烧的皇家园林是

圆明园 2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了加强管理,在新疆设置了

新疆行省 25.太平军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洪秀全

26.太平军农民起义建立的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是

太平天国 27.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邓世昌

28.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29.导致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马关条约》 30.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辛丑条约》 31.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奉行的保守政策是

避战保船 3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最主要原因是

清政府的腐败 33.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镇压义和团运动 34.《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进而在中国掀起了

瓜分狂潮 35.导致台湾被日本殖民五十年的不平等条约是

《马关条约》 36.《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1895年

37.太平军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性事件是

定都天京 38.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殖民者想扩大在华利益 39.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始设立工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40.《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间是

1901年

41.1894年,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而发动侵华战争的是

日本 42.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山东是因为

山东受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 43.《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一条规定是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4.几次侵华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把中国变为

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45.《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内容是

允许口岸开设工厂 46.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内地,最远达到了

重庆 47.19世纪70年代初,直接出兵侵占新疆的帝国主义是

沙俄 48.《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割让辽台澎、赔款二亿银、开沙重苏杭、口岸设工厂 49.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的洋枪队头目叫做

华尔

50.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的三次战争依次是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5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主要是指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2.严重影响中国关税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有

《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 53.《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作为抵押的是

中国海关税收等

54.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日双方代表是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55.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炮轰并攻入北京城的有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56.《辛丑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帝国主义可以间接控制中国人民

57.帝国主义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梦想,主要是因为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58.八国联军指的是

英俄 日 法 德 美 意 奥 59.《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9.8亿的赔款,东交民巷划使馆,严禁人民去反帝,沿线炮台都撤完

60.八国联军侵华的头目叫做

西摩尔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1.近代化的主要特征是

机器生产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3.在中国近代主张通过实业救国的人有

官僚

地主

商人 4.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奕 5.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是

詹天佑

6.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分别是

自强和 求富

7.洋务运动的背景是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8.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有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9.“状元实业家”指的是

张謇

10.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京张铁路 11.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2.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工业和后期创办的工业分别是

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 1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

19世纪60—90年代 14.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维护封建统治 15.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作用是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16.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是为了

为军事工业服务 17.张謇等实业家提出的救国口号是

实业救国 18.洋务运动中筹建的海军有

北洋

南洋

福建 19.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大生纱厂 20.“公车上书”的组织者是

康有为梁启超

21.导致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22.支持戊戌变法的皇帝是

光绪帝

23.镇压戊戌变法的清政府最高指挥是

慈禧太后

24.严复翻译的介绍西方进化论思想的书是

《天演论》

25.戊戌变法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种制度,即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26.戊戌变法中在科举考试方面,废除了一种考试文体,它是

八股文 27.严复的主要观点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28.武昌起义又被称为是

武昌首义或者辛亥革命 29.戊戌变法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思想启蒙,促进觉醒 30.拉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公车上书 31.被康有为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是

严复

32.中国最早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戊戌变法 33.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人是

谭嗣同

34.维新变法遗留下来的唯一成果是

京师大学堂

35.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资产阶级的软弱和脱离群众基础

36.辛亥革命的功绩有

推翻了满清政府

结束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 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7.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辛亥革命

38.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9.武昌首义的主力部队是

清政府新式陆军(新军)

40.戊戌变法在性质上属于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的是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42.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43.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4.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日本东京

45.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6.武昌首义的时间是

1911年10月10日 47.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民权主义

48.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4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及首都是

南京

5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

1912年1月1日 52.辛亥革命的旗帜是

三民主义

53.19世纪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是

江南制造总局 54.19世纪中国最大规模的民用企业是

轮船招商局 55.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工业是

汉阳铁厂 56.中国拥有的第一条、也是当时最长的铁路是

唐胥铁路

57.民国元年指的是

1912年

58.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和中华民国的头衔分别是

总理和总统 59.19世纪远距离传播信息靠

电报

60.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二)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民主和科学

3.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思想解放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

鲁迅 6.新文化运动的斗争对象是

维护封建制度的儒家思想 7.“赛先生”指的是

科学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9.“德先生”指的是

民主

10.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胡适

11.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及名称是

鲁迅的《狂人日记》 12.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人是

陈独秀 1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

陈独秀 14.胡适的代表作品是

《文学改良刍议》

15.深刻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新文化运动人物是

鲁迅 16.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之一“打倒孔家店”,“孔家店”指的是

封建儒家思想 17.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

反对封建主义

18.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步骤是

学科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9.辛亥革命是为了在中国建立一种资本主义制度,即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

20.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体现民族主义的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1.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体现民权主义的是

创立民国 22.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体现民生主义的是

平均地权 23.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的时间是

1905年

24.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申报》 25.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商务印书馆 26.近代中国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运动是

洋务运动

27.在京师大学堂,即今天的北京大学的创建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帝是

光绪帝 28.照相技术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19世纪40年代

29.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片子是

《定军山》 30.中国近代最早的电影出现在 1896年

3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规定民间剪发辫、改称呼,体现的思想是

资产阶级平等思想 3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北洋军阀尊孔复古

33.出卖维新派、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尊孔复古妄图称帝的军阀是

袁世凯 34.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培养翻译人才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学校是

京师同文馆 35.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是清政府颁布的 《奏定学堂章程》 36.近代中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运动有

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37.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最流行的男性服饰是

中山装

38.被严复称赞为“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指的是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39.近代中国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运动是

新文化运动 40.戊戌变法前后共经历了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百日维新

41.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实质是

封建旧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4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没有触及到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 43.清政府派遣的我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是在什么时候?

洋务运动时期 44.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中的“驱除鞑虏”,其中“鞑虏”指的是

满清统治者 45.下令中国百姓要剪发辫、改称谓的资产阶级领导人是

孙中山

46.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皇帝制度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跨度是

2132年

47.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民报》

48.康有为、梁启超为宣传维新思想而创办的刊物是

《万国公报》或《中外纪闻》 49.慈溪太后镇压戊戌变法的原因是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50.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公车上书 51.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从改良转向革命的事件是

戊戌变法的失败 52.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地点是在上海

5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的事件是

新文化运动

54.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的洋务派代表是

张之洞 55.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56.国民党的前身是

中国同盟会

57.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李大钊 58.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最大的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都是

李鸿章

59.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出现在什么时候?

洋务运动时期 60.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京师大学堂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指的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指的是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4.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是

1919年5月4日 5.五四运动初期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是

北京和学生 6.五四运动后期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是

上海和工人 7.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的标志是

五四运动的爆发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中共一大的召开

9.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任务是

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10.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

1921年7月23日

12.中共历史上“南陈北李”指的是

陈独秀和李大钊 13.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

上海

14.中共一大确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

中央局 15.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书记是

陈独秀

16.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7.五四运动的最突出贡献是

促使国人觉醒

18.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

日本 19.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0.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爱国

21.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2.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3.“开天辟地的大事”一般特指的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4.李大钊说“试看将来之全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赤旗”指的是

马克思主义 25.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任务是

反帝反封建

26.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这个“新”体现在有了自己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27.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所反映的基本道理是

弱国无外交

28.北伐战争中,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的部队是

叶挺独立团

29.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主要是指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0.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的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是

黄埔军校 31.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群众基础不同

32.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办学特点是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33.朱毛红军井冈山

会师后,统称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4.北伐战争要打击的军阀头目,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35.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创立黄埔军校和进行北伐战争 36.黄埔军校创建的地点在今天的广州

37.蒋介石为了叛变革命,发动的政变是

四一二政变 38.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39.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国民政府发动了

北伐战争 40.毛泽东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41.中国共产党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

南昌起义

42.1934年10月,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43.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 44.红军长征的时间是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45.南昌起义的时间是

1927年8月1日 46.领导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毛泽东

4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遵义会议 48.秋收起义后,我党确立的革命路线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9.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50.国共两党领导北伐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主要成果是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51.北伐战争期间,统治着今天湖南、湖北地区的军阀是

吴佩孚 52.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八一南昌起义

53.我党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地位的标志是

遵义会议 54.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要目的是

保存实力,战略转移

55.我们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是反动政权,主要是因为这个政权

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56.担任黄埔军校总理和校长分别是

孙中山和蒋介石 57.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是指

1924年1月国共合作—1927年4月四一二政变

58.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句话中,第一个“天安门”指的是

五四运动

59.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周恩来

60.国共十年对峙或者土地革命时期,或国共第一次内战时期,主要指的是

1927年8月南昌起义—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1.七七事变的时间是

1937年7月7日 2.七七事变又叫做

卢沟桥事变

3.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柳条湖事件 4.卢沟桥事变中英勇牺牲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佟麟阁赵登禹 5.七七事变后在卢沟桥坚持抗日的中国军队是

国民党二十九军

6.面对日本侵占东三省,蒋介石的政策是

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7.西安事变的时间是

1936年12月12日

8.日本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的目的是

为全面侵华寻找借口 9.日本进攻卢沟桥的借口是

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城搜查 10.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1937年7月7日

11.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2.日军占领南京的时间是

1937年12月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4.振兴民族工业,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侯德榜 15.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达到

30万人以上 16.八路军总司令是

朱德 17.《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冼星海

18.抗日战争时期指的是

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9.抗日战争期间,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20.新四军军长是

叶挺

21.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爱国将领是

张学良和杨虎城 22.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资助抗日的著名画家是

徐悲鸿 23.八路军的抗日地点是在 华北

24.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的会议是

中共七大

25.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是

防御 相持反攻

26.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日战争

27.新四军抗日地点是

长江两岸

28.日本侵占台湾的时间是

1895年—1945年

2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抗日战争的胜利 30.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是

陕西延安 31.七大召开的时间是

1945年4月

32.中共七大被赞誉为

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 33.中共七大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

毛泽东思想

3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做的报告是

《论联合政府》

35.发表对日宣战声明后,派兵进攻中国东北日军的是

苏联

抗 36.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的是

毛泽东

37.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

全民族统一抗战 38.抗日战争共持续的时间是

8年

39.南京大屠杀反映的是

法西斯的残暴 40.被日军占领50年之久的我国领土是

台湾

41.中共七大最重要的成果是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2.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的时间是

1945年8月15日 43.我们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

聂耳作曲,田汉填词 44.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5.中共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

中共七大 46.在正面战场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国民党军官是

李宗仁

47.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对日作战是

百团大战 48.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

局部抗日时期

49.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民族利益为重 50.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军总司令的将军是

张学良

51.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52.西安事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53.西安事变又被称作是

双十二事变

5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敌后战场的总后方在陕西延安 55.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的地点是

长崎和广岛

56.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习惯上将国民党与日本的作战地叫做

正面战场 57.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

彭德怀

58.侯德榜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

侯氏制碱法

59.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习惯上将共产党与日本的作战地叫做

敌后战场

60.抗日战争中,被汉奸汪精卫等组织起来为日本人卖命的中国军队,被称为

伪军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事件是

千里跃进大别山 3.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是指

1945年8月—1949年9月

4.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实意图是

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 5.重庆谈判的最终成果是签订了

《双十协定》 6.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坚持的作战方式是

运动战

7.重庆谈判中没有达成协议的内容是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性问题 8.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首先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中原解放区

9.打破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的事件是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0.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中的三大战役是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11.被陈毅誉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指的是

淮海战役 12.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是

关门打狗

13.指挥人民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中共领导人是

刘伯承和邓小平

14.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是在哪场战役后?

辽沈战役 15.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16.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

傅作义

17.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其含义是

改变了战争态势,将战场引入了国民党统治区 18.辽沈战役中的“关门打狗”,其中“门”指的是

锦州 19.淮海战役的中心是

徐州

20.使得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辽沈战役

21.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使长江中下游以北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淮海战役 22.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23.和平解放北平发生在哪次战役中?

平津战役

24.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首先发起的战役是

辽沈战役 25.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

平津战役

26.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

渡江战役 27.毛泽东应邀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为民族争取和平

28.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是

淮海战役 29.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解放军占领南京 30.“百万雄师过大江”描写的军事行动是

渡江战役

31.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提出的三大口号是

和平民主 团结 32.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美国

33.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是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4.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有

毛泽东周恩来 王若飞

35.国民党全面进攻失败以后,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36.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22年结束的时间是

1949年4月23日 37.国民党在大陆溃败后,逃往的地方是

台湾

38.平津战役的解放军参战部队是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

39.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的军队是

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 40.面对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主动撤离,诱敌深入 41.重庆谈判后签署的国共《会谈纪要》,又被称为

《双十协定》 42.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军队是

陈毅的华东野战军 43.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是

中间突破

44.淮海战役的解放军参战部队是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45.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结束于南京。结束于南京指的是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6.全歼国民党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的指挥者是

陈毅 47.进行辽沈战役的解放军部队是

东北野战军

48.国民党军队放弃全面进攻,采取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的原因是

兵力不足 49.平津战役中,由于傅作义接受改编而被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北平50.《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民心)51.指挥辽沈战役的解放军将领是

林彪 罗荣桓

52.指挥淮海战役的解放军将领有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谭震林 53.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歼敌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淮海平津 辽沈

54.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结束于南京。开始于南京指的是

《南京条约》的签订 5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指的是

1924-1927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5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指的是

1927-1937的土地革命时期 57.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指的是

1945-1949的解放战争时期

58.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层分别是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59.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控制的地方和共产党控制的地方分别叫做

国统区和解放区

60.第三次国内革命,既国共第二次内战期间,共产党的军队被称为

5.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五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八年级7-10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由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史到充满血泪、屈辱、抗争的中国近代史,学生在情感上由引以为豪到引以为鉴,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引起了他们心灵的震撼,学生开始自觉深入地思考许多历史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历史见解。

从上学期“大光杯”竞赛来看,四个班中八7取得了年级组第一名,八9班取得了年级组第三名。本学期仍然举行竞赛,这为历史教学带来了契机。但是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和世界古代历史两个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前三个单元内容是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三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世界古代史,设置为两个单元,简洁、清楚地介绍了世界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古代文明和各种文明之间的交往,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跳跃性明显。叙述从人类产生到1500年这一时段古代文明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史,其中包括世界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期,内容线索纷繁复杂。

三、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通过学习,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3.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4.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2.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3.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4.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四、具体措施

1.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4.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7.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题课时时 间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5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

第5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华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学习与探究之一13.24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13.25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1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1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

——学习与探究之二14.9

课题课时 时 间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4.10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1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1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学习与探究之三14.28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15.8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1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1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1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1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1

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

——学习与探究之四16.6

课题课时时 间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16.7

第24课昔日的辉煌1

第25课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会

6.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 篇六

1、筹建新中国(准备工作1949.9):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纪年法、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开国大典1949.10.1):①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②标志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3、西藏解放:1951年5月 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4、巩固新中国的举措:稳定物价、土地改革运动(1950.6-1952年底)、抗美援朝战争(1950.10-1953.7)。

5、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彻底废除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身作主;③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6、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54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1)1953.12中印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成为国际社会中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指导性原则(影响)。

(2)1955.4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影响)。

8、过渡时期(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总路线:1953年,“一化(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施措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建立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克拉玛依油田等),结果是: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9、三大改造:

内 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途 径:走合作化道路走合作化道路加工订货向公私合营过渡

形 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

结 果:1956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 义: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问 题:在后期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按建立先后次序)。

11、中共八大:1956.9 北京 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当前人民的主要任务(重要成果);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存在问题)。

12、大跃进(1958.5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开始)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是一大二公):(产生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严重危害)①形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不良风气;②工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国家人民遇到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13、文化大革命:

开始:1966.5.16 五一六通知结束:1976.10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冤案:刘少奇冤案

性质: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危害:①国家政权严重削弱;②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③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提高;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 ⑤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毒害;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4、建国初的国防科技成就:原子弹(1964.10)、导弹(1966.10)、氢弹(1967.6)、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0.4)、“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15、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成就:①重返联合国(1971.10 26届联大);②中美建立外交关系(1972.2尼克松访华,1979.1.1正式建交);③中日建交;④中国与西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⑤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如坦赞铁路)。

16、创业年代的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的子弟兵雷锋。

17、改革开放:1978.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北京

内容:(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领导核心)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对内改革:1978年冬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影响: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5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四个经济开放区(环渤海、长三角、闽东南、珠三角)、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8、建国初的科教文体成就:

科技:①1973年,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②八六三计划的实施(发展高新技术的计划);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科教兴国战略,举措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文艺:五六十年代:双百方针,《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等长篇小说;

七八十年代:二为方针,设立“茅盾文学奖”、实施“五个一工程”。体育: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国争得奥运第一金;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中国夺得51金,奖牌总数100枚,榜列第一。

19、“一国两制”: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用于解决香港(1997.7.1回归)、澳门问题(1999.12.20回归),是“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现代化)表现: 民主法制建设:①制定新宪法82宪法;②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公司制、股份制)

就业机制: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就业观念:告别“铁饭碗”“大锅饭”,实行公平竞争上岗

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制度。

参与国际性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形成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1997.9 中共十五大江泽民首次提出来的),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21、人类起源:约500-100万年前非洲大草原南方古猿;人类种族:黄、黑、白三大人种,但并不只这些。

人类的权利:人类原始的早期社会先后经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

22、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北非、尼罗河、金字塔)、古代巴比伦(西亚、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和空中花园)、古代印度(中亚、印度河和恒河、种姓制度)、古代中国(东亚、黄河和长江、四大发明和万里长城)。

23、雅典的民主政治:形成: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形成的;局限性:仅适用于雅典男性成年公民,众多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评价: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伯里克利评价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

24、日本大化改新:646年,任用中国归来留学生对政治(废世袭制,建中央集权制)、经济(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度)进行改革;(影响)①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②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

25、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其基础是封土制,它将贵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

26、东罗马(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公元395建立,公元1453年灭亡)的启示:封闭保守导致落后。

27、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忍耐服从,《三藏》)、基督教(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耶稣、忍受苦难、《圣经》)、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麦加城、穆罕默德、顺从、《古兰经》)。

28、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撞(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中国历史上匈奴、蒙古等入侵中原)和和平交流(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张骞出使西疆),都能使文明得到传播、扩展和交融,但暴力冲撞会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7.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 篇七

一、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一个学段内各门学科的教材都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 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都体现了编者的教学理念。作为教材的执行者———教师, 能否理解并落实编者的理念和意图, 是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首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教师, 都应该把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 通读教材, 认真对照课程标准, 知道本学段本学科的教材包括哪些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是什么, 哪些知识前后可以整合起来, 本套教材的编排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教材内在的逻辑线索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画出本册教材的知识树, 写出教材分析, 进而画出本学段教材的知识树, 写出教材分析, 对有关的知识进行调整和整合。

一般来说, 对知识的掌握分为四个层次, 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教师能够理解教材中的每一部分知识, 仅仅是掌握了一个个的知识点, 这是第一个层次, 如同一盘散落的珍珠, 还需要用一条条线把它们串联起来。只有通读教材, 感悟教材, 才能把分布于各册教材中的同一类知识串联起来, 形成一条条的知识线, 这是第二个层次。不同的知识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西方有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了世界怎样的结局。要把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线并联起来, 形成一个知识面, 这是第三个层次。最后, 要把一个学段不同年级的知识构成一个立方体, 如同一座立交桥, 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四通八达, 不管从哪里切入都能把整个学段的教材整合起来, 这才是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要达到这四个层次, 我们必须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建构, 强调教学过程的统筹安排。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的编写, 大多是以“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如:初一《我们生活的世界》;初二《我们传承的文明》;初三《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类教材都有自身的规律, 但这种规律是隐藏的, 学生并不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以教学内容为“知识线”, 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为“方法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用“方法线”控制引导“知识线”,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 形成基本的能力。

二、统筹安排课堂教学

如何整合教学内容, 统筹教学过程, 探寻学习规律。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 我也曾做过一些尝试:

1. 课前导入中的整合:

导入可以是多种多样, 可以情境导入, 也可以复习导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新课导入时, 我就采取了复习导入的方法。我回顾新航路和殖民侵略的影响等内容得出了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条件。

通过对过去知识的整理和整合, 使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必然性有更深的认识。

2. 知识点讲授过程中的整合: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从法律上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689年还发生过什么事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君主立宪制。所以这时候英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刚刚确立, 要侵略中国还为时尚早。

这种整合虽然很小, 但很实用, 能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 明白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历史及相关联系。

3. 课后小结时的整合: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可以用表格来比较。列出名称、时间、领导人、主要事件、重要文献、确立的整体等内容。

用表格归纳比较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也是学生比较得心应手的。但还是初级的知识点的整合。

4. 单元知识点的整合:

一个单元就有一个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 把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局部的知识网络。

比如《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就包括这么一些内容:

(1) 成熟的礼乐文明是根基:西周的礼乐文明

(2) 稳固的政治制度是保障: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3) 民族融合中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4) 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5. 期中期末复习中的整合:

这一阶段知识点多, 学生容易混淆, 不易记忆, 整理归纳非常必要。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时, 我出示了以下知识脉络:

(1) 经济状况:农业上的生产工具 (新石器-铁农具牛耕-筒车曲辕犁-秧马) ;手工业的丝织业 (黄帝-唐朝) ;陶瓷业 (炎帝-黑陶彩陶-越州青瓷-北宋景德镇) ;商业 (统一货币度量衡-大运河-唐朝长安-宋元的交子, 东京大都临安)

(2) 政治状况:制度 (禅让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推恩令监察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县制-郡县制-行省制) ;理念 (仁政, 以德化民-民贵君轻, 水舟, 善于用人, 虚心纳谏) ;清明政治时期。外国的制度 (种姓制度, 雅典民主制, 罗马的共和制, 元首制)

(3) 思想文化:思想 (百家争鸣-法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佛教-儒家, 佛教、道教-多种宗教融合) ;文化 (文字, 文学, 史学) ;艺术 (书法, 绘画, 雕塑) ;科技 (四大发明及影响, 棉纺织技术) ;外国的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 古希腊罗马, 古阿拉伯)

(4) 民族关系:秦 (长城灵渠) ;西汉 (匈奴西域) ;南北朝 (北方民族大融合) ;唐 (一视同仁, 胡汉交融) ;宋元 (农牧文化融合, 西藏, 回族)

(5) 对外交往:西汉 (张骞-丝绸之路) ;元 (空前繁盛, 马可·波罗, 泉州, 陶瓷之路)

(6) 社会生活:宋元世俗化 (瓦子勾栏看棚, 杂剧说话, 节日习俗)

8.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 篇八

关键词:七八年级;历史课堂;反思分析;知识目标;课堂秩序

历史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却忘记了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质,这样一来,就会使历史课堂中出现一些假象。下文是笔者对初中七八年级人教版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

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在尊重学生历史基础的前提之上开展,在发展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着重促进他们综合情感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比如,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有教师在讲述“春秋战国纷争”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把课本里的成语故事或历史典故,如“烽火戏诸侯”“围魏救赵”等用自己最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不够,他们对于故事的表达往往不够完整。

我个人认为,要想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知识,必须从夯实他們的历史基础知识入手。学生只有对历史发展、线索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才会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有一定的认知度,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产生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的态度,还具备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所以,注重历史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才是培养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的新目标。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只走形式

历史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但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经常组织一些有创新色彩的教学活动,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一些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组织的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这对学习历史更有帮助。在活动当中,学生也可以跟教师调换位置,体验一下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学到更多的历史相关知识。

可是,很多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比如,历史课本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堂表现形式,但教师在对这些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没有想到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也没有想到学生参加这个活动从中得到了什么,只是享受在活动中的那一份快乐,活动的内容表演得也比较简单,而且很单一。所以,想要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就不能只走形式,要将教学计划和目标落到实处。

三、遵循师生互利的同时定要维持好课堂秩序

在新教育观点上,教学遵循的是师生互相学习。在初中历史课程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观点都在不断更新,也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管是在历史学习上,还是在其他问题上,都是遵循着师生互利的原则。可是在师生学习的同时,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有些混乱,没了秩序,学生自己说自己的,似乎与历史课堂探讨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且这种问题不光是在历史课堂中出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出现。对于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秩序、规则尤为重要,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历史课堂学习当中探讨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可是这个探讨的内容一定要注意,是跟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师在秩序、规则上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

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在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开发当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越来越突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例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点来创设一些比较富有情趣的情境,还要提供一些真实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形成也有一定帮助。

可是,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却走入了误区,也就是说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不难发现,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教师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材料都运用在了教学中,学生很被动地、不加思考地接受这些事物,换句话说,学生是在被教师强硬地灌输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看着很有成效,其实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这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很被动,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不是无所不能的,对于目前状况来说,它只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要在多媒体辅助的同时,还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理想效果,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多媒体教学所处的位置。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对于初中七八年级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其他课堂问题,教师还要进行详细的思考,以解决现存的问题,给学生有历史学习气氛的课堂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在行动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名“反思型”的历史教师,使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新疆林业厅子女学校)

上一篇:个人进修小结下一篇:2024年中考教案书面表达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