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共13篇)(共13篇)
1.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一
立体图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熟练掌握这几种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复习的内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复习。还记得我们小学阶段都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学生回答,课件显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这些立体图形的形状还记得吗?教师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图片,请一位同学上来按课件显示的顺序在黑板上摆出来,其他同学看他摆得与课件显示的图是否一样。学生边摆,课件边显示图。
这些立体图形就是今天复习的内容,你们想复习他们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立体图形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为了复习时便于比较,老师想把它们分成两类,你认为怎样分好呢,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都是平面围成的圆柱体圆锥体 球有曲面
下面分别进行复习。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
① 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② 分小组讨论。
③ 学生共同完成表格。(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名称面棱 顶点 关系
长方体6个面,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棱长相等。8个顶点
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积相等。12条棱长都相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复习圆柱体、圆锥体。
① 圆柱体、圆锥体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② 同桌讨论。
③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答案。)形体名称面侧面底面高
圆柱体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可能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上、下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无数条
圆锥体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扇形。底面是一个圆。只有一条 根据刚才的复习,请同学们看一组概念题: 巩固练习:判断题
①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而且六个面都相等。()
② 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它的底面周长和高一定相等。()③长方体的三条棱就是它的长、宽、高。()
3、复习表面积和体积。
(1)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举例说说。
如:什么是长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出示教具)学生分别回答。启发学生概括表面积的定义。(出示表面积定义卡片贴在黑板上),计量表面积使用什么单位?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几何图贴黑板上)这些表面积是怎样求的,说给同桌听听,然后完成书上表面积字母公式。指一名学生演板。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学生说说,计量体积用什么单位?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图贴在黑板上。圆柱体和圆锥体是我们这个学期新学的,它们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还记得吗?。教师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出,以后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尽量挖掘它与学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可以化难为易。那么它们的体积公式还记得吗?写出体积的字母公式,完成书上填空。指一名学生演板
4、回忆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1)汇报复习情况:
师:我们是怎么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
生:长宽高各可以摆几个小立方体,算出共有几个小立方体就用长,宽高的乘积。师:圆柱的体积又是怎么得出的呢?
生:可以通过切拼把圆柱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师:圆锥的体积公式呢? 生:做实验发现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1÷3 小结:从刚才你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一些新的知识可以转化成旧知识解决。
5、疏理沟通阶段
(1).小组讨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一个大家公用的公式?
(2).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讨论后归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具有统一的求体积公式V=SH 形成网络: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
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已经复习完了,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却不能简单地套用,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判断。判断什么时候求面积,什么时候求体积,求面积是求几个面的面积.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填空题:
①做一个圆柱形铁皮罐头盒,求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它的(),罐头盒周围贴商标纸,求商标纸的面积是求它()。
做一节圆柱形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它的()。求一个圆柱形容器能装水多少升是求它的()。
④求一段圆柱形钢材有多少立方分米就是求它的()。
2、计算:
一个圆柱形的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①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②挖成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③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正方体棱长和是60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学校沙坑长5米,宽3米,深0.5米,每立方米沙重1400千克,填满这个沙坑需要多少千克?
一个圆柱体的容积是42.39立方米,底面积是7.065平方米,求这个圆柱的高。(4)图:一个长6厘米的圆锥和圆柱,底面半径是4,求他们组合的体积 列式计算
图: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0、15、2的游泳池。问:泳池的站地面积是多少? 要挖掉多少沙?
若每立方米沙重1400千克,需要载重1.5吨的卡车几辆? 若在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要贴多少面积?
如果注满1.5米深的水,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水?5 走进学习
如果想知道刚才实验中铁块的体积,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演示测出溢出的水在长方体水槽中的高度及长方体的长和宽。
b.学生将铁块拉出水面后,测量圆柱水槽槽囗到水面距离及圆柱的底面直径。c.集体计算,然后比较计算结果。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带1千克大米,想:怎么计算1千克大米的体积 生:堆成圆锥或长方体 生:放在铅笔盒内
小组合作选择方法测出体积 交流汇报
自主建平,完善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认为自己有收获吗?更清楚了哪些知识?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同桌互相说)。谁愿意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呢?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抓住两个点:一是空间图形的形成;二是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是通过这两个知识点来串成教学主线。在复习空间图形的形成中,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和共同点与不同点;在复习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中。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将立体图形的知识连贯起来。通过板书中的梳理知识脉络,并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二
一、启发、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梳理知识
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易懂的语言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1. 学生自主讨论完成下表知识点纲要的整理
学生完成上表以后,教师再做详细补充,如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之和公式;表面积与体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互化方法。
2.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容积)应用的常见类型
学生自主讨论、归纳,教师适时指导补充,及时鼓励学生总结。
a.直接计算体积或表面积: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b.计算缺一个底的表面积:比如游泳池、水池、水桶、粉刷教室等,用侧面积+一个底面积。
c.计算通风管、烟囱、粉刷教室四壁、侧面贴商标纸,直接算侧面积。
d.算粉刷后的费用、或用材料的质量:先算形体的表面积再算材料的质量或费用。
e.计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质量,先算物体的体积,再算质量。
f.改变物体的形状,求另一个形状的高或底面积,这类题型的关键是体积不变,利用前一个形体求出体积,再运用后一个形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所需的部分。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基础知识问题还是基本能力问题或基本技巧问题。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从消极中转变过来;对待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强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多鼓励、少批评;对待基础好的学生,应指导他们力求细心、不着急、稳扎稳打、调整心态,正确应对每个问题。
三、典型题型举一反三地训练
教者在熟知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册中的习题后,让学生集体讨论交流,每一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方法,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间的讨论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在进行立体图形的复习时,除了对学生进行上面提到的常规类型进行训练之外,还设计了以下6个题目进行指导训练:
例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可能是正方形。()
(2)把表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这时它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如果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则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4)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例2:一张长方形铁皮,长18.84分米,宽5分米,用这张铁皮卷成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的侧面,另配一个底面制成一个最大的水桶。做这个水桶共用去多少铁皮,最大容积是多少?(接头处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例3: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体,如果它的高增加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就增加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例4: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体积之和是68立方厘米,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例5:要把6件同样长17厘米,宽7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物品拼装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包装物,你能想出几中包装方法?请画出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法草图。
例6:用一块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高为5厘米的无盖盒子。
(1)画一画:应该怎样画出高,在图上标出来。
(2)算一算:这个盒子容积有多少毫升?想一想,你能充分利用这块铁皮把盒子的容积做的更大一些吗?若能,请画出来,并算出盒子的容积。
四、及时总结,纠正错误
通过复习,让学生自查。此时,教师不急于评价,让学生从复习过程中找出错误,自行改正。
总之,通过以上这样的方法复习,只要学生和教师很好地配合,认真处理,那么这种复习就不会盲目了。
摘要:立体图形是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所在,它涵盖了立体图形的认识、概念、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点,而且图形种类多,学生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和巩固这部分知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基础梳理、学情分析、加强训练、及时总结的复习方法,效果良好。
3.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出示上图:谁来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你会算这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吗?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指名说一说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
2.
(1)刚才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区别吗?
(2)出示上图:你还记得这四种图形的体积怎样求吗?字母公式是什么?
(3)指名汇报。
(4)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还记得吗?
(5)小组交流。结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过程。
3.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课件出示)
(1)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8dm。
(2) 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12cm的正方形,高是50cm。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cm,高是5cm。
(4)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3cm,高是4.5cm。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运用这些公式。
(2)学生逐题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是15( )
(2)一瓶牛奶大约有250( )
(3)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44( )
(4)一台微波炉的体积是92( ),容积是25( )
(1)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如果物体是液体时,它的体积我们一般用什么来表示?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5、0.5m3=( )dm3 4050dm3=( )m3
0.09dm3=( )cm3 60cm3=( )dm3
1.04L=( )mL 75mL=( )cm3
(1)提问:相邻体积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6.过渡:刚才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拓展训练(课件逐题出现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1.一个长方体鱼缸,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
(1)它的左侧面的玻璃打碎了,要重新配一块。重新配上的玻璃是多少平方厘米?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把金鱼缸放在柜子上,柜子上至少留出多大的面积?
(3)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4)李叔叔在购买这个鱼缸时为了方便携带,用一个外包装是长42厘米,宽42厘米,高38厘米的长方体纸箱来装。做这样一个纸箱至少需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5)鱼缸所占的空间有多大?
(6)在鱼缸里注入32000毫升水,水深多少厘米?(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
(7)再往水里放入一些鹅卵石,水面上升了5厘米。鹅卵石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8)如果鱼缸玻璃的厚度是2厘米,那么鱼缸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2.制作下面圆柱形物体,至少各需要多少铁皮?
油桶:底面半径4dm 高12dm;水桶L底面直径40cm 高50cm;通风管:管口周长0.628m长1.2m。
(1)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
如果说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则是“点睛”。但很多老师感到“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怎样才能让复习课上的更有效呢?下面谈谈结合这节课的设计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梳理
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算,接着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体积?什么叫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计算公式是什么?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整理、合作讨论参与,最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梳理成出知识网络。 二、建立知识系统注重拓展延伸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另外在复习课中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总之,上好复习课,需要老师敢于放手,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全过程,学生将带给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更加的扎实有效。
4.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8页例
4、例5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包括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立体图形。教科书例4是整理与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集中在一起,复习它们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比较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进一步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例5是整理与复习这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还要理清这些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正所谓“知其然,而要知其所以然”。沟通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1、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比较、沟通相关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2、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立体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回顾再现:
愿意和老师做一个游戏吗?这个游戏叫“我说你猜”。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描述,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看谁反映最快。有6个面,其中一个面是长方形。(可能是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正方形。(可能是正方体)我摸到一个曲面,还摸到一个平面圆。(可能是圆柱)我还是摸到一个曲面,哟,扎我的手。(可能是圆锥体)
师:同学们都真聪明。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揭示课题
师:要想解决这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我们这节课将再次学习我们已经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游戏引入课题,将学习和游戏进行有效结合,寓教于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梳理知识,系统建构
1、分组合作梳理成果
出示整理与复习要求:小组合作,对“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要想想小组组员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还比较薄弱,哪些地方还觉得困惑,并记录下来。
师:请小组代表发言,看哪组汇报最精彩。(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可以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乐于他人交流的意识,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以及整理与复习方法的多样,同时也互相查缺补漏,共同提高。)
2、优化方法,温馨提示
师:你觉得还有什么温馨提示要给你们的其他小伙伴呢?(温馨提示:单位得统一,圆锥的体积公式别忘了1/3,表面积要认清是几个面……困惑: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表面的变化,怎么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与其说是给同伴准确恰当的提示,不如说是给自己更高层次的发展。)
3、学生提疑惑,师生共同解答
师:你们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吗?
三、实际应用,提升能力。
师:看得出来,你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都掌握得不错,想不想试一试自己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吗?
师:这些数学问题都是根据同学们平时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而设计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明察秋毫判一判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而且六个面都相等()(2)圆锥体的高有一条;圆柱体的高有两条。()
(3)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4)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的3倍。()(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二)深思熟虑填一填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一般可以得到()形,这个图形的长相当于(),宽相当()。
2、用一根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0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在这个框架上贴上白纸,需白纸()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个面是长方形。
4、做一个圆柱形铁皮罐头盒,求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它的(),罐头盒周围贴商标纸,求商标纸的面积是求它的()。
5、做一只圆柱形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它的()。
6、做一个笔筒,求需要多少纸,是求它的()。
7、压路机滚筒一周,求压过的面积是求()。
8、一个圆柱体积48cm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cm³。
9、一个圆柱体木块,削去18dm³后得到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dm³。、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满了27升水。如果把一块与水桶等底等高的圆锥放入水中,桶内还有()升水。
(设计意图:教师要勇敢的退,让学生先说话,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 验“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应用过程。)
(三)答一答
1.把长方体截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增加几个面?有几种截法?
2.把几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发生什么变化? 3.把
积怎么变?
横剖,纵剖(沿底面积直径)表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面的拓展,更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特意选择了有针对性、典型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认知结构,并做到面向全体,整体提高。)
四、思考题
1.把一根长3m,底面直径2 dm的圆柱形钢管截3段,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设计意图:梳理了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和表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对这块知识进行了拓展,促使学生的形体体积计算的认知由特殊向一般扩展,这样,自然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五、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我也有很大的收获,认识了这么多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好孩子,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你会收获更大。
5.小六下平面图形的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灵活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物间有联系可转化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 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图形的周长。请你看一下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大?
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图形周长一样长。师追问:那面积是不是也一样呢? 生发现:左边图形的面积大。
师: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大家的想法一起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回忆整理
1、回忆面积的意义 师: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面的大小。
2、小叶子的面积
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请你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
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整格的是1,不到整格的按半格来数回忆整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面积单位的复习
师: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里: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我们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师引导学生回忆整理: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边回忆边用图形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右多大。对于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通过生活中的:我们学校的面积近1公顷;济南市的面积是8177平方千米加深理解。练习: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
2、林林家的方桌桌面大约是1()。
3、一块橡皮擦的上表面大约是4()。
4、我们国家的面积大约是960万()。
5、学校的面积是2()。
4、单位换算的复习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老师帮着学生梳理进率,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进率是100(除了特殊的平方米到公顷)
单位换算方法整理: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成大单位除以进率。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06平方米=()平方分米 100 10000 100 48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公顷400平方米=()公顷=()平方米 306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
5、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哪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有什么作用呢?六种图形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小组活动: 1.六种图形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把它们的联系告诉小组的同学听。2.然后小组合作设计一幅关系图,表示出图形与图形的联系。a、小组交流 b、汇报结果(板:连接各图形)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设计的关系图?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回答:
(1)我们组的意见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基础,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都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三角形、梯形在面积公式又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2)长方形是通过数方格来推导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的,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的。
(3)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计算时,都是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师:这种设计好吗?请你在黑板上把你的设计图展示出来。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你们跟数学家想得一样,让我们看一看课本P97上的结构图,它跟我们的设计差不多。
师: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的构思吗? ……
师:谢谢你们,你们说得太精彩了!那掌声呢?对呀!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像—— 生:树。
师:这多像一棵知识的“树”啊!图形与图形之间紧密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哪个位置?对,是“树根”,是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长方形草坪,它的长是8米,宽是4米,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2.一个边长是4.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是5米,高是7.2米,求它的面积? 4.一个三角形直板,它的底是15厘米,高是6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纸板的面积? 5.一个梯形,它的上底是3分米,下底是6分米,高是4分米,求它的面积?
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长方形草坪,它的面积是32平方米,宽是4米,求这块草坪的长? 2.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的面积是36平方米,它的底是5米,求它的高? 3.一个三角形纸板,它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纸板的底是多少? 4.一个梯形,它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下底是6分米,高是4分米,求它的上底?
5.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半径是8米,求它的面积?
三、综合运用,发展延伸。
同学们对公式掌握得很不错,也进一步理解了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接下来,要考考我们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没有信心?
很响亮的回答。现在请你告诉我怎么计算我需要多长的木条,多大的玻璃。1.说出各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出示导入时的照片,给这些照片的四周做上一个木条的相框,面上镶上块玻璃,做这个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一共需要多大玻璃呢?
2.屏幕逐条出示选择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单位:米)616207.5面积是:A:20×12×21B:20×16×21C:12×16×2C13.请你做个公正的法官: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半径是2dm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12610.54面积是:1A(:6+10.5)×6×213.14×4+4B:(6+7.5)×6×2B:21C:×7.5×(6+10.5)2C:3.14×42A周长是:A:3.14×4B(3)等底等高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4.P90第7题。在长12.4cm宽7.2cm的长方形纸中,剪半径是cm1的圆。究竟能剪多少个呢?画一画,剪一剪。(小组合作,寻求解决决问题的方法)
师:太好了,它启发我们:思考问题要联系实际。
四、小结
6.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深化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列表、观察、操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拓展与延伸”部分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先猜一猜,再摆一摆,加以验证,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根据学生的口答,出示相应形状的物体) 今天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回忆、口答
二、整理与反思
三、练习与实践
1.(出示透视图)说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各字母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口答,列表整理。
名称 特征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提问: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你能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学交流)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展开图的前面、下面和左面。画出展开图的另外3个面。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出示学生的错例,进行辨析
2.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要折成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怎样剪?设计不同的方案,在图中涂色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观察、画图、交流
学生画图
辨别说理
设计方案并涂色
分组交流
3.下面的图形中哪些不能折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4.以下面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右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5.出示一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要求学生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6.李兵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右边分别是他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见P.102第4题)
(若有学生能够直接进行推想,则帮助他们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7.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摆一摆,并分别从上面、左面看一看。
想一想,选一选,有困难的可以利用模型折一折
各自在图中连一连,
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观察画图
根据图形画出长方体,再判断从左面看到的是哪个图形。
分组活动,探索不同的摆法
四、课堂总结 你能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五、拓展与提高 P.102思考题
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7.“平面图形的复习”教学设计 篇七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 (下册) 第97~98页“整理与反思”后半部分, 第98~99页“练习与实践”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完善认知结构。
2.使学生学会用网络图、集合圈等形式正确表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产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
二、回顾梳理, 构建联系
1. 复习平面图形的名称。
谈话: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请你先自己回忆一下, 把想到的平面图形的名称记录下来。
根据学生记录, 用活动卡片把平面图形的名称出示在黑板上。
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 它们的样子是怎样的。
教师逐个说出黑板上平面图形的名称, 学生想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交流等形式唤起有关平面图形的表象, 简单勾勒出平面图形知识的初步结构。
2. 复习、整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1) 分类整理, 知识再现。
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交流三角形角、边的有关知识。着重对下列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 在一个三角形中, 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1个钝角或1个直角, 至少有2个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谈话:你能将这些三角形分类整理一下吗?请同桌合作, 先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三角形。
交流时, 首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怎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 小组合作, 理清关系。
讨论:在三角形中能不能找到一个三角形既不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也不是锐角三角形?这三种三角形之间是什么关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整理:如果我们用一个圈来表示全部的三角形, 你能在这个圈内分别表示出我们刚才讨论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示意图:
(3) 练习。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
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90°。 ( )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 )
学生逐题判断, 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回忆、交流, 初步分类整理,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用合适的集合圈表示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3. 复习整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1) 操作回顾, 整理特征。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你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彩纸剪出这些四边形吗?请大家在小组里分工剪一剪, 再想一想它们各有哪些特征。
反馈:你剪成的是什么图形, 它具有怎样的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 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一般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 并要求学生描述相应图形的特征。
(2) 沟通联系, 理清脉络。
谈话:根据这些四边形的特征, 你能用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先与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再动手试一试。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表示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中可能出现下面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展示自己表示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同时说一说每个图中字母的含义。
(3) 练习。
提问: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怎样画高?
完成教材第99页第7题第3小题, 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集体订正, 说说画高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学, 通过让学生用纸片剪出各种已经学过的四边形, 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四边形的特征, 明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点拔,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清脉络, 并学会用网络图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
4. 复习有关圆的知识。
(1) 谈话:在平面图形中, 我们还学过一个比较特殊的图形——圆,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 让学生说说圆与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2)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 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3) 想一想, 用圆规画圆体现了圆的什么特征?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1. 选一选。
(1) 右图中 ( ) 是梯形的高。
(1) a (2) b (3) c (4) d
(2) 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三条线段?
学生选择后, 让其说一说选择的理由。
2. 填一填。
(1)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56°, 另一个锐角是 ( ) 。
(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 顶角是 ( ) 。
(3) 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2∶3∶4, 最大的角是 ( ) 。
学生独立完成后, 组织反馈。
3. 猜一猜。
下图被阴影部分遮住的图形可能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判断后, 引导学生整理各种可能的情况, 并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选一选、填一填、猜一猜这些形式多样的练习, 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注重通过问题的“变式”, 引导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
四、全课总结, 拓展延伸
8.第八单元总复习:复习空间和图形 篇八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1)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2)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3)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4) 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9.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九
与图形
题: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年级:六年级
复习内容: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目的: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温故案
一、知识要点:、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周上的线段叫(),一般用字母()表示。
2、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多有的直径都(),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有()条,其中()最长。一个圆至少对折()次,就可以找到圆心。圆有()条对称轴,半圆有()条对称轴。
4、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
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6、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比()它的周长的比,而圆的半径的比()面积比的平方。
巩固案
二、跟踪练习:、将圆规叉开了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是(),面积是()。
2、一个圆的半径与它周长的比是()。
3、用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3、右图的圆平均分成许多相等的小扇形,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4、一个圆的周长是3768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6、已知下图阴影部分面积是16,空白部分面积是()(Π
取3)
7、在周长31千米的花坛周围铺一条1米宽的石子路,这石子路的面积是()平方米。
8、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9、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扩大()倍。面积增加()倍
0、在一张边长40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4个相同的最大的圆,每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一块圆形菜地,半径是20米,去年每平方米收菜籽12千克,今年共收菜籽720千克今年的菜籽比去年增产()成。(Π取3)
2、一钟表的分针长1厘米,半小时分针的尖端能行()厘米。
3、量出下面长方形的长与宽,并在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再画出这半圆的对称轴。
这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知新案
一、练习题:
(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二)解决问题:、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628米,在离水池边2米的外面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10.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十
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但长期以来,由于文化性的缺失和目标定位的偏差,数学复习普遍呈现出了“回炉、炒冷饭”的倾向,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如何上好复习课,在不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下面以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中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为例,说说我的认识和做法。
.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本着以下教学理念:着眼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感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方面的有关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有能力将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学生经历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化归等思想方法。
3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感悟数学的价值。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看,经历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化归等思想方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教师如何组织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分析与思考,
我认为该复习课中应有三处体现联系:一是各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三是面积与周长之间的联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在本课开始,我创设了学生欣赏家居装潢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然引出本课所要复习的图形,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新课标第一网
2、回顾梳理,理清脉络
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老师点拨下自己整理,及时反馈,从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及时查漏补缺,找准各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首先,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1)请四人小组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他的周长和面积,
(2)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接着,让学生独立回忆公式,完成表格,并用语言叙述字母公式,对较难记的公式互相提醒注意。
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各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在关键的地方作出解释。(旨在唤醒)
三 构建网络 深究联系
在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整理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教师点拨:我们在学习一种新的面积公式的时候是怎样进行推导的?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能否用一幅图把他们之间的这种联系表示出来呢?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利用学具把六种平面图形建立联系,在比一比、摆一摆、连一连、议一议中找出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画出网络图。接着,要求学生说出建构的理由,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网络图,认识到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对知识进一步高度概括。至此,学生的知识网络已形成。在这里,将渗透于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方法揭示出来,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深化应用,解决问题
(采用小组讨论与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问题组
1、根据小明所喜欢的一幅画的长和宽,选择合适长度的装饰条来作画框。
2、帮小明房间内的一张旧圆桌选择合适的桌布。
3、在不切割的情况下,帮小明选择合适的地板拼图(可利用计算器)
4、估算小明房间内墙围的总面积,并设计面积为1平方米的墙围图案,估计每种图案中深色装饰板的用料。
五全课小结
11.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十一
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五、全课小结(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12.《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十二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裴 蓓(初稿)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几何图形的活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将所观察的物体由实物变成立体图形,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从整体认识到局部特征的认识,并沟通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几何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逐步由根据直觉进行猜想过渡到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等。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激趣感知 1.活动引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积木搭一搭。(2)组长组织组员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搭好的积木。2.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我们的这个面称为正面。
(2)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搭积木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每个面的形状,为新课的探究做好准备。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1.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①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②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2)初步渗透三视图。
①课件出示例2,提出问题:小英、小强和小刚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②学生再次结合组内的长方体模具,判断出观察的视角。
③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观察正方体。
①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②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③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④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
(4)师生小结。
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②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5)学生观察。
照样子观察圆柱和球,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将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种学过的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解决问题(1)猜猜看。①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提出问题: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②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以同桌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最后独立完成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随时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3.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十三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又包括: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第二部分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
这部分内容建议用17课时教学
这部分内容在各学段各年级的分布情况,见教师用书后面的附页,写的很详细。
关于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见教师用书。
我们看一下具体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图形的认识》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给出了5条,我给定为4条我认为达成这四条就够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运用所学的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引导学生交流整理知识的方法。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时应重点指导学生再次感知图形特征,以此强化、扩展和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再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巩固。根据内容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在安排图形的认识的复习时分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系统整理,沟通联系”,主要是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机联系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网络;第二部分是“把握特征、练习深化”,主要是从“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各种图形的特征,进行整理与内化,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罗列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进行归类,梳理出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图等形式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组织学生展示整理的结果,并进行交流。知识整理呈现的形式不是唯一的,只要合理,教师都应该鼓励。对于学生呈现出来的好的作品,教师应该让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反思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在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将图形与其名称结合起来。在整理时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画出来(立体图形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简图),二是通过分类,再次深化学生对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如在多边形的分类中学生可能会进一步发现,四边形、五边形等可分解成若干三角形,在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时教材呈现了三幅图,是从不同的角度提示学生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第一幅图呈现的是一个正方体,是从“视图”的角度沟通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面在体上”;第二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是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角度沟通联系;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锥的截面是一个三角形,是从“截面”的角度沟通联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各种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适当的动手操作,以实现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上的提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新课标第一网
对于线与角的教学,教材给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线与角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复习“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有关知识。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画,然后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列表进行比较。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复习垂直与平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判断直线垂直或平行的基本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复习角的测量等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测量角的方法,并让每个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第四个问题是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及周角。
巩固与应用的题目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平面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其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梳理。如从边的角度进行梳理,特殊的四边形有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中包括长方形,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的对边平行并且四条边都相等;从角的角度梳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个角都相等;再如从轴对称图形的角度来梳理,这些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分别有2、3、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再整理时鼓励学生将知识用合适的形式表示出来。
巩固与应用
第2题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的复习。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第5题供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全班不作统一要求。
《立体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其特征,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教材中给出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尝试验证这些特点。来引导学生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再用一定的方式验证这些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主要从点、面、棱等方面进行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主要从面的角度去复习,还可以从展开图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第二个问题是找出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并连一连。来引导学生复习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巩固与应用
第1题主要是复习由平面图形旋转形成几何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面旋转形成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2题鼓励学生先想象,再操作验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6题鼓励学生先画一画,再进行交流。在b点比在a点看到的范围大,体会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图形与测量》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测量》复习的主要内容时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度量单位的认识及进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围绕这些知识,教材在“回顾与交流”中给出了9个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教学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和班级实际分成几个课时进行复习。
教材的主题情境图是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物体说说对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的认识。如结合围栏的长度说说对长度、周长的认识结合水池的占地大小、草坪的大小等说说对面积的认识;结合柱子的大小、水池中水的多少说说对体积容积的认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
第2,3,4题主要是复习度量单位和进率,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多交流、多体会、多记忆。
第5题教材呈现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多边形和一片树叶,鼓励学生想办法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意义: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再组织学生交流对周长的理解及得到这些图形周长的方法。教师还可以结合练习,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第6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说说已学过的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再引导学生自己用网络图的形式进行系统整理,然后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这写公式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推导其它图形的基础。在其它图形基本公式推导过程中,都用到了转化的思想:主要是利用割补、平移等方法把未知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在以上的整理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加深对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内在联系的理解。
第7题是复习远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内容,远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利用了“以直代曲、以有限逼近无限”的方法。鼓励学生回顾这一过程,并说说圆的面积公式。
第8题教学时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立体图形和实际物体说说表面积的含义;再让学生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物体表面积的时候,变化较多,教师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第9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四种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及其联系,回忆推导过程。在交流中体会类比的思想,感悟直柱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在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体积计算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变换
教学目标:Xkb1.com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4.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5.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这部分内容尽管是复习,但教学时仍应重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具体内容的“度”,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作图需要借助方格纸,旋转的角度只限于90°,平移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回顾与交流的第一题是以常见的俄罗斯方块游戏为情境,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回顾与交流学过的的三种变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里的三个问题由静到动,有简单到复杂:先关注一个图形的性质,然后再去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学生叙述方便,可以在图中用字母表示某些点。
教学时,借助具体图形的变换,教师可以引导讨论三种变换的要素。对于平移来说,要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对于旋转来说,要指出旋转中心、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对于轴对称来说,要指出对称轴。进一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这些要素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鼓励。(比如,对于平移,可以找到平移前后的对应点,通过对应点的变化可以得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第二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它的轴对称性最好。
巩固与应用
第1题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折纸、观察等方法确定对称轴
第2题是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画图。
第4题很多同学对自刻印章比较感兴趣,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图案a是这枚印章印制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用笔写出字再从背面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答案。还可以用镜子反照等方法。
第5题让学生操作一下就能发现规律。
图形与位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2.能在具体情境中,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材安排了确定大本营位置的情境,目的在于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要确定平面上一个物体的位置,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位置,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前一种方法实质是以后要学习的直角坐标,后一种为极坐标。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有参照点(也就是原点)和两个要素。第一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如果设大鸣山为(0,0),大本营的位置可以表示为(4,3),也就是大鸣山向东400米,再向北300米。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原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这样可以用东偏北37°,离大鸣山500米表示大本营的位置。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设定原点以确定位置。这个情境需要学生自己建立坐标系以确定位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给与适当指导。
巩固与应用xkb1.com
第3题可以用方位角表示,东偏北30°,200海里处;也可以说北偏东60°,200海里处。如果有学生想到过点p分别向表示东、北的直线作垂线,借助方格纸的方法表示也可以。
第4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答出一种即可。
【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06-28
小六下平面图形的总复习教学设计07-13
总复习图形与位置11-08
立体设计毕业实习周记10-31
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07-02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09-27
小学数学《图形与位置和复习》优秀教学反思07-07
运算率总复习教学设计08-19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