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管理

2024-10-30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精选8篇)

1.少数民族学生管理 篇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内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2011年9月内地高校在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已达到3万余人,涉及内地300多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出现。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内地部分高校要求新疆派少数民族干部驻校帮助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共同研究解决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2007年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长远,审时度势,做出了向内地高校选派管理干部的决定。这是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协作计划顺利实施和不断扩大规模的迫切需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办学精神,配合内地学校做好新疆学生培养工作,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做法得到了内地高校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遍欢迎,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07年9月至今,新疆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已经选拔思想政治水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学识水平、身体素质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237名(已连续选派了三批)干部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比较集中的90多所内地高校学生工作部工作。2011年9月内地高校正在工作的新疆管理干部98名,这些干部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积极推进少数民族高校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我们对内地部分高校进行了走访和调研,通过跟内地部分高校学生工作部、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相关人员、辅导员、少数民族管理干部、新疆内地学生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个别访谈、查资料、实地察看、跟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学业、心理素质、家庭、在校生活、就业等情况,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措施。根据这些调研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对今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特点和表现 1.思想政治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做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各项政策,能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并能够做到思想和心态积极、健康、追求上进。在少数民族学生当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较大,很多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较为优秀的学生在校期间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当中,学生党员已经超过340万人,一百名大学生当中就有14名党员,而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人数更是有了明显的增长。近年,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均超过全国发展党员人数的38%,2010年达到了40.2%,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我们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中南民大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达到60%,2011年1-4月,该校发展学生党员750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占54.8%。该校每年发展学生党员2000名左右,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占53%左右。北方民族大学2006-2009年上半年,共发展学生党员362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党员1339,占学生党员总数的37%。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少数民族本科生中党员比例为17.5%。中南大学2007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党员比例达到34.5%,高出其他毕业生党员比例11.6%。201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全体学生的7%,党员比例占10%。

大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跟汉族学生关系融洽,能够服从组织领导;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时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比较固执。由于受传统文化、宗教习俗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以及语言交际的限制,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当中,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广泛地与各民族学生交流,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校园交际圈中,交际的范围相对狭小,人际交往关系欠和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国家、地方资助,部分学生中逐渐形成了对国家资助的等、靠、要思想,依赖性较强。

2.学业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大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方面能克服困难,努力钻研,在各项考核中表现良好。由于地域差异,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差距,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十分刻苦,经常向老师请教,向内地学生学习,但仍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内地学生。新疆学生特别是来自贫困、偏远地区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专业课、外语有实际困难,但他们的学习态度普遍很认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个别学生因经常考试不及格,造成了留级,有的甚至已做退学处理。内地部分高校在学习方面过分照顾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学生产生了懒惰心理。内地大部分高校对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各门课有专门制定的及格分数线,如北京外国语大学45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0分,中国农业大学45分,北京交通大学36分,北京科技大学36分,中山大学40分,部分高校对部分专业和部分课程制定单独分数线,如南京师范大学理科生50分,英语成绩50分。

3.心理素质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心理状态良好、健康,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与人为善,民族情感深厚,能积极参加学校和院系的各项活动,心理上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由于宗教文化因素的作用,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自杀事件相对较少。但是个别少数民族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和与宿友关系处理不好,压力较大,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4.家庭经济状况和在校生活情况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一部分南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刚满足温饱水平。根据贷款学生构成比例分析,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比例较高。相当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有困难,在校生活较为简朴,他们大部分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缴纳学费,他们中的多数学生在校生活节俭,消费水平较低,在生活上拮据,是内地高校重点关心的对象。在生活上,学校也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为了让他们安心学习,对于他们的生活学校提出了“不但要让他们吃得饱,还要让他们过得好”的要求,在发放各种资助,如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减免学费上优先考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最多的一年可以获得资助款(除贷款以外)10000元,最少的也可以获得2000元。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等内地高校每年对每一个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发放各项资助平均每人4000元以上(不包括各种奖学金)。

5.毕业生就业方面 由于基础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分数线被高校录取,而高校也只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学业考核,同时按照不同的标准促进民族学生的毕业工作。但是少数民族学生毕业之后,却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的。就业市场是无情的,只能按照一个标准来衡量、评价、招聘、录用求职者。因此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就业非常困难,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的多数学生不得不返回新疆参加公务员、特设岗位教师等各类考试,导致新疆地区就业市场出现过度饱和局面。总体上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创业和就业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二、内地高校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内地高校一直大力支持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教育和培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新颖,措施到位,创造各种条件全方位地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已形成了成熟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高校普遍设有学生工作部,学生管理高标准、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定,并严格执行,实行班主任、辅导员双重管理的体制。

二是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切实保障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各项平等权利。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资助、就业等工作中,各高校自觉贯彻落实民族平等政策,通过探索、创新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保障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各项权益,而且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有效防止了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积极维护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是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到未来的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必须通过思想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掌握国家民族政策和党的政治理论,邀请有关专家作关于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等方面的报告。与此同时,学生工作部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阵地作用,加强对少数民族同学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培养,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团学组织、班级、社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在学习上,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较薄弱的情况,各校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压力大的情况,各高校在对学生个体分析和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效、科学的解决办法。如为使少数民族学生安心学习,根据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课薄弱的情况,学校发挥年轻教师和优秀学生的作用,开展学习帮扶活动,对学习成绩差、补考、留级的学生专门开设少数民族学生重修班等等。

五是在生活上,关心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风俗习惯。内地高校普遍采取措施改善民族餐厅的餐饮条件,学习上帮助民族学生,情感上接近他们,发展上支持他们。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使大家在活动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同时采取了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各项措施,妥善解决好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校在制定各项帮困政策时,首先考虑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如学费减免时,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优先安排给少数民族学生;承担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路费。与此同时,各校每年都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节日慰问活动,给他们的活动给予服务、管理、经费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如每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传统节日——诺鲁孜节、古尔邦节、肉孜节等,学校有关领导都出席少数民族学生的节假日晚会,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共度佳节。在少数民族节日之际,学校每年都为少数民族学生发放免费节日餐券,发放节日补助,使他们感受到国家以及学校的温暖。

六是在心理咨询方面,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特点,把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来抓。(1)开展心理普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少数民族班学生建立了单独的心理档案;(2)开设心理讲座,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3)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

七是重视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奖助项目的评定工作。在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设置和评定过程中,各校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参评权利。部分高校为了鼓励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德、智、体全面发展,已专门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设立“民考民”、“民考汉”、“新疆内地班”学生奖学金,北京外国语大学设立“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同时,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让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内地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积极做好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新疆少数民族特殊困难学生专项补助是学校涉及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最多,金额比较大的一项资助项目。内地高校每年都严格按照少数民族学生专项补助评定的有关通知要求,从专项补助的申请、评定、公示、发放等环节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内地高校还设有临时困难补助资助项目,对于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患重病等原因引起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本人生活出现临时困难者,学校将给予临时困难补助。此项目常年畅通,与学校其他资助项目形成一个体系,互相补充,共同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健康成长、成才。

八是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友谊,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校园氛围。为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友谊,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同文化的培养,内地高校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并逐步形成一些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各类文体比赛和文艺演出中,活跃着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影。比如,少数民族学生联合开展“天山杯”“沙漠杯”足球赛,举办一年一度的“诺鲁孜节”“古尔邦节”文艺晚会、少数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等。少数民族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主动,组织举办民族服饰知多少图片展、民族文化图片展等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展现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以及与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学生们对新疆少数民族的了解,增进了民族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

九是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地域、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将来的就业方向,开办专门的就业讲座,并按照民族地区的特点来培养人才。

十是定期召开院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个别谈话,及时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找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谈心聊天,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三、对进一步做好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建议 1.掌握特点,科学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

大多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内地学习都要面临两个转变:闭塞环境向开放环境的转变和单一民族独处状态向多民族聚居状态的转变。这两个转变会对他们的思想造成一定冲击:他们在思想上有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在行动上体现为十分刻苦地努力学习,但客观上面临着实际的困难,学习上短时间内难以赶上内地学生,造成他们缺乏信心的后果;渴望尊重,但是又有自卑感等。掌握和理解以上的两个特点,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民族学生个性及成因,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学生个性,准确掌握其思想脉搏,科学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

2.继续关心、关怀少数民族学生

今后应该继续加强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对于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督促,加强背景了解,密切与学生家乡党政机关的联系;切实照顾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力所能及地增加一些专项补贴和特色餐厅;建立切实有效的少数民族学生关怀机制,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及时疏导心理不稳定因素。避免因此引发突发情况。

3.要确保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奖、贷、助、补、减”等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目前,内地大部分高校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新疆少数民族贫困生普遍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但是少数高校还是不太重视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也没有对少数民族学生宣传好资助政策,相当数量偏远地区来的少数民族贫困生还不知道贫困生资助相关政策。有的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特别是预科生未取得目标高校学籍,无缘享受目标高校的助学类奖学金。

2.少数民族学生管理 篇二

1 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简析

1.1 民族习惯差异, 民族信仰不同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多以本民族聚居的方式生活, 长期受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家庭教育的熏陶, 积淀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情感。他们来到高职院校学习, 生活环境变化大, 饮食习惯、行为方式与身边同学存在差异, 少数民族学生如内心深处感到不适, 很难与其他同学融为一体。他们希望其他同学认可和尊重自己的民族习惯, 讨厌他人带着偏见的眼光看待他们, 严禁违背他们的民族意识。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与同学、老师缺乏有效沟通和必要的理解与信任, 使得他们在一些琐事上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 容易产生一些过激的情绪或行为。宗教信仰的差异也是导致民族意识不同的直接原因。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 如藏族学生信仰佛教, 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等, 他们希望学校能理解并支持他们的信仰, 同时能支持他们参加相应活动。

1.2 地区文化教育差异, 学习课程滞后

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历史、地域、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 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社会阅历、接受的基础教育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条件的限制, 基础教育相对薄弱, 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偏低, 学生入校后明显感到学习上的不适应, 学习压力大, 课程多、难度大、强度高, 知识点与高中知识衔接有脱节现象, 他们感觉极不适应, 感到学习恐慌。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 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 计算机基础相差甚远。进入大学之后, 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从而厌学情绪严重, 学业前途迷茫, 成绩不太理想, 自卑心理滋生。

1.3 地区经济条件差异, 消费心理波动

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经济状况不够景气, 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收入偏低, 来到内地读大学, 衣食住行的消费水平均较以往有所增长, 生活标准相比身边同学有一定差距。这份经济压力带给少数民族学生消费心理波动的同时, 也挫伤了他们自尊心, 带来了心理上的失衡现象。

2 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

2.1 学习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

近年来, 高职学院发展迅猛, 在校学生剧增, 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民族种类不断增多, 学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多样。各民族之间, 由于彼此的习俗、文化、语言了解不够, 在学习生活中, 易发生少数民族学生间的冲突。所以, 加强民族知识普及,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对于学校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来说, 势在必行。同时, 针对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老师, 更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了解各民族不同的习俗、文化, 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遇见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才能将矛盾化解于无形。

学校德育管理者应该了解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 通过组织观看教育片、介绍少数民族英雄、观看少数民族电影、演唱少数民族歌曲等方式,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校学生中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树立“汉族和少数民族同生存, 共发展”的正确思想。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各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睦相处, 互相尊重, 避免民族纠纷的发生。

2.2 走进少数民族学生生活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关键

对于少数民族工作, 部分辅导员和学生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 对学生采用群体式管理, 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缺少单独的沟通交流, 忽视了个体差异问题的存在, 对学生实际情况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 从而失去控制。

辅导员是受学校委派负责学生学习、生活、政治思想的指导老师, 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所以, 应与学生加强交流, 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首先可通过找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朋友, 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向少数民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做到有的放矢, 对问题能及时地从心理上解决, 从而杜绝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为他们办实事, 办好事。学校教务、后勤、学生工作部等部门, 应定期深入少数民族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 向他们了解自己平时工作情况, 征求他们的意见, 及时采取措施, 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

学校领导也应该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利用少数民族学生节日等特殊日子, 与少数民族学生谈心交心, 减少距离感。

当然, 这说的是狭义上的交流, 从广义方面来说, 学校德育管理者与其它高校德育管理者或民族工作者之间, 高校德育管理者与地方少数民族联谊会等上级部门之间, 也要多沟通, 打开一条民族工作的畅通渠道, 由点带面, 形成统一的联动工作机制。

2.3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导向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

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 来自不同的地域, 属于不同的民族, 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有的性格孤僻、有的性情粗犷豪爽、有的小气、有的大度……, 总之, 千姿百态。因此, 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 正确引导, 科学管理, 树立“没有不可造之才, 只有不会造之才”的育人思想。

对于学校德育管理者来说, 要做到不放大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不埋没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不能揪着学生的缺点不放, 而要采取单独谈话、公开表扬等方式, 对其优点加以肯定, 对其缺点加以适当、无形的抑制, 变被动为主动, 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无形中去掉身上的缺点, 树立自信心,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 在与同学打成一片的同时, 也能为课余活动增添别样的色彩。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 如何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 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 也多了一份忧虑,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边远山区, 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而且采用本民族语言教学, 少数课程开设滞后, 出现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掉队的现象。对此, 从辅导员到德育管理者, 都需要通过各种渠道, 及时地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及时转变学习方法, 采用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打开问题的症结, 做到对症下药, 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因此, 学校民族工作在常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作为一个学生管理工作者, 要找准工作的正确方向, 明确管理的思路,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培养和提高自身创新教育方法。以对民族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高校民族工作。

结束语:高职院校面对少数民族学生, 要倾注更多的关心和耐心, 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全身心地融入到校园学习生活中来, 鼓励他们充满信心, 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 不断提高自我, 早日成才。按照党的民族政策、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 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少数民族人才是我们学校民族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刘丽丽.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黑龙江史志, 2007, (12) .

[2]孙彬.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教改探索, 2007, (6) .

3.浅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 篇三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内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但是由于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与汉族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尤其是文化冲突与适应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才培养、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发展。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爱党、爱国、爱校,对祖国未来、民族地区的未来充满信心,具有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心理适应问题需要关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以后,由于远离家乡,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上,由于生活方式、语言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要经受强烈的文化冲击,在不同程度体验到了文化差距带来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适应过程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适应过程,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并及时有效介入。

2.生活适应需要引导。高职院校预科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习俗方面的不适应表现的格外强烈和突出,这也就是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习俗方面的不适应主要在进入大学初期。脱离了原生的民族环境到汉居地求学,首先受到冲突的就是饮食、穿着等生活习俗,尽管大学会实施一些措施进行协调,如设立清真食堂等,但是终究与本土的民族氛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都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语言问题亟待解决。在学习方面的不适应主要是言语障碍带来的压力。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都是本族语言文字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将汉语言文字转化为本族语言加以理解,这就表现出思维节奏慢,敏捷性不高等情况,还表现出课堂上害怕回答问题、答题时用词不当、搞不清题意等。这些现状严重的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部分消极认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是觉得自卑甚者自闭,从而引起心理问题。

4.人际交往成为瓶颈。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愿意和自己本族的学生交往,这就使他们的交往范围变得狭小。在与汉族大学生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不自信,甚至回避、恐惧,人际交往不适应严重者会别人的言谈举止特别敏感,很容易将人际问题上升到族群问题。

二、应对存在问题的原则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在具体的工作方面,我们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育人为本的原则。这是一般原则,其具体要求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扶正祛邪;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以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这是特殊原则,包括尊重民族工作规律与坚持教育规律相统一的原则和坚持民族团结的时代精神原则。坚持教育工作规律,就是要坚持尊重各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教育学生,为了教育一切学生,尊重学生的正当权益;坚持民族团结的时代精神,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事业服务,要体现民族团结、民族进步这一时代精神。这个原则要求教育者要从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全面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3.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涉及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如何对待民族感情的问题。要本着真心实意帮助、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态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要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及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实际,回答各族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既要加强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环节;既要贯彻教育育人,又要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特别要讲求教育的实效性,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4.传授民族思想道德传统中的积极因素的原则。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继承和发扬各民族思想道德中的优秀传统,积极选择有利于民族自身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道德因素,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将各民族思想道德的优良传统因素传授给学生;要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道德传统再创造,形成新的思想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各族学生。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问题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探索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现状和成因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体制。因此,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原则,可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的融入新的文化氛围,促进民族和谐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宝云.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2]田建国.论以人为本的大学德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4.少数民族学生个人简历 篇四

少数民族学生个人简历模板

给你介绍下学生的.简历模板,请欣赏

基本信息
·姓 名: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性 别: 
·生 日:1991年8月·年 龄:21岁
·身 高:166厘米·体 重:52公斤
·最高学历:大专·婚姻状况:未婚
·户 籍:辽宁省铁岭市·政治面貌:团员
·现居住地: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民 族:朝鲜族 
·工作经验:0年·海外经验:无 
·目前月薪:-2999元/月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期望职位:
招聘专员/助理、行政专员/助理、外贸/贸易经理、外贸/贸易专员
·希望行业:
广告/会展/公关/市场推广、旅游/酒店/餐饮服务、贸易/进出口、商业中心、媒体/出版/文化/艺术/影视
·求职地点:大连市 
·期望月薪:3000-4499元/月
·目前状况:我目前在职,正考虑换个新环境(如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到岗时间一个月左右)
自我评价
 
热情开朗 工作认真 热心肠
工作经历
·工作时间: /4-2012/5·所属部门:销售
·单位名称:精彩生活 ·职位名称: 销售代表/业务员  
·公司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IT 
·工资待遇:2000-2999元/月 ·企业规模:20-99人 
·职责描述:
销售 
教育经历
·学习时间: /9-2012/7 ·学 校: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学 历:大专·专 业:日语 韩语 
语言能力
·语 种: 西班牙语·读写能力: 熟练·听说能力: 熟练
·语 种: 日语·读写能力: 良好·听说能力: 良好

5.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篇五

宋琳奇1 张琳2田晓曦3

摘要: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适应性差等的特点,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建设意见。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教育管理

1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1.1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由于偏远地区的经济落后,教育条件较差,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的学习基础较内地学生而言比较薄弱,自助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由于语言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听课效果也十分不佳,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困难。

1.2民族信仰强烈,存在小群体性

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高校中的汉族学生有着信仰、文化的区别较难融合,因此他们同一个民族的学生在学校中就会形成特殊的小团体,如果不妥善管理这些小团体,就严重影响到民族之前差异的融合,不利于校园的安定团结。

1.3融入适应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弱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生活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饮食、作息习惯差异较大,使他们融入宿舍、班级的集体生活形成一定障碍;同时,他们的汉语应用能力普遍较差,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不畅;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导致学习成绩不不理想,以上的诸多因素都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大学生活不理想,他们的心理承受内力较弱,不少学生会不自觉地滋生出自卑、嫉妒、逃避、倦怠、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2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高校生活 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难以融入内地高校生活,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长更加给校园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提高自身汉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快融入内地高校学生群体的脚步。

2.2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及兴趣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汉语应用能力较差,因此进入内地高校后明显感到学习吃力,进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将社团活动及社团成员的合作相处作为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及兴趣的有效途径,使其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优点,在合作中体会友情的可贵,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2.3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强烈,再加之国际大环境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产生偏颇,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发展,更会形成不稳定因素对学校及社会造成影响。

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利用他们的小群体性,将其聚集在学生社团中去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维系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3高数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数量不足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情况的敏感性,许多高校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借社团名义聚集举行不合理的活动,危害到校园及社会的安全稳定,不支持成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或者十分限制其数量,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建设受到阻碍。

3.2管理不严格

许多高校虽然支持建设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但是并没有配备具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经验的指导教师,社团基本上由负责学生进行活动安排,管理不严格也没有系统性,这样就容易使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在高校中形成不稳定因素,失去它原有的建设目的。

3.3活动质量不理想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其社团活动的开展务必要考虑到民族特色、民族交流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多方面,这样必须由具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经验并认真研究思想教育的老师进行活动的策划及严格把关,而许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活动多由社团成员商定而成,多以娱乐性为主,活动质量十分不理想,达不到社团建立的初衷。

4高数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建设研究 4.1指导教师的选用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及不稳定性,建立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必须对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筛选。该类社团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热情,更需要具有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

4.2社团成员的筛选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放性及宣传影响要求每一个社团成员要有健康积极的态度,对社团集体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要保证有优秀的内地学生加入到社团中,引领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活动。因此在筛选社团成员时,一定要严格考虑成员的思想状况,保证社团发展的健康及稳定性。

4.3社团活动的开展

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承担着加快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高校生活、提高其学习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等重要作用,因此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具有针对性的正能量促进作用,比如民族交流活动、内地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互教语言等活动,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收获汉语应用能力的学习更加收获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内地学生的珍贵友情,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4.4社团成员的考核 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形成健康的思想品质,因此对社团成员的考核不仅要对活动开展的准备、组织等工作进行考核,更要对社团成员的学习成绩以及思想品质进行考核,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甚至关系到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因此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工作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使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为家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莹.试论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的必要性[J].学校管理,2013(02);

6.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节日民俗 篇六

第一节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一般要持续三天。

节期: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二节 肉孜节

肉孜节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必须在肉孜节的前月(称斋月,即教史九月份)封斋一个月。

主要庆祝活动:节日的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聚礼,上麻扎尔(墓地)为先人祈祷。

第三节 巴拉艾提节

巴拉艾提节是所有穆斯林同胞的宗教节日。一般来说节日时间无互相拜节得风俗。

节期:为伊斯兰教史八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到了那一夜,虔诚得穆斯林们在“大净”之后跪坐诵经、忏悔、祈祷,彻夜不眠。

第四节 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节期:在伊斯兰教史巴罗提月的头两天。主要庆祝活动:第一天得晚上大家对着灯烛潜心祈祷,祈求真主佑助、消灾降福、全家平安。

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去墓地祭扫祖坟,在坟墓前点燃油烛等等。

第五节 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古老的传统节日。

节期: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

主要庆祝活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地结伴奏家串户拜年。

第六节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一种体育竞技,娱乐的群众性大会。

节期:每年的七、八月份举行。

主要庆祝活动:赛马、射箭、摔跤、套马等传统竞技项目。

第七节

抹黑节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农历正月十六日

主要庆祝活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地起床,拿着前一天晚上蘸了清油,抹了锅底灰的抹黑布,走到街上肆意地往行人脸上摸。

第八节 帕斯喀节

“帕斯喀节”是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与俄罗斯人所信仰的东正教有关,是俄罗斯人的第二大节(第一大节日是圣诞节)相当于西方的“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

节期:每年的4月4日到5月6日之间

主要庆祝活动:在帕斯喀节前一天得傍晚,人们会穿上隆重而鲜艳的节日盛装,带上准备好的这三种食品到当地的教堂里去,把食物供存耶稣的神像前,点燃烛进行祈祷。到了节日这天,人们则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庆祝耶稣复活。

第九节

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节期:四月十五日

主要庆祝活动: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

编写人:胡尔曼别克

7.非民族院校民族学生管理研究 篇七

一、为何要重视对高校民族学生的管理服务

之所以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强服务和管理, 我个人认为, 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 这是由我们国家现今的民族政策决定的。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1]少数民族学生作为55个少数民族群体的代表,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为他们在高校正常的学习生活铺路搭桥,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履行了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 就是做好了民族工作。

2. 这是由当今的国情世情所决定的。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掀起的颠覆行动和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反观国内,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也到了瓶颈期, 各种社会矛盾也涌现出来, 如这几年国内愈演愈烈的民族地区打砸抢烧事件、民族分裂事件等, 这些群体恶性事件, 参与者多是少数民族的青年群体, 这些不利因素存在, 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青年——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 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 做通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看清暴力事件背后的本质所在, 理解我们国家目前改革多遇到的困境, 对政府保持足够的信心, 不盲目的跟从, 高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3. 这是由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所决定的。我们国家法律规定, 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这其中就包含少数民族。在各个高校, 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 让他们在大学的殿堂里健康成长, 并最终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各个战线上的生力军, 这本身就是在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的应有之义。

4. 这是由少数民族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少数民族多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地区, 这些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建国以来, 他们为了支援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这些地区付出大于得到, 加上国家长期以来对这些贫穷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缺乏必要的投资建设, 因此, 这些地区经济都极为落后, 甚至很多地区还处于温饱线上, 能够通过高考制度走出大山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是不易。因此, 高校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和管理, 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 这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 就是在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

二、管理民族学生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四个方面的阐述, 相信读者对高校做好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必要性都有了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识。那么, 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加强对民族学生的服务和管理呢?

1. 在学生当中广泛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思想。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民族性格较为豪放、不拘小节, 有些民族学生卫生观念弱, 而这些往往很多时候都是汉族地区来的学生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这就会导致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产生摩擦, 稍有不慎, 就可能会被冠以民族问题的帽子。其实, 很多学生不是不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问题的根源在于这部分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 宗教信仰缺乏了解而已。因为, 高校应该在学生当中普及民族相关文化知识, 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包容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

2. 高校应该在国家助学金之外, 设立专门的资金, 向民族地区学生倾斜, 用于资助民族学生。各个高校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的过程中, 应该优先考虑民族学生, 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民族学生。甚至有必要, 还应该设立民族学生基金, 专款专用, 专门用于资助成绩优秀、表现积极的民族学生。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设立专门的奖助金, 在仅有的几个民族高校较为普遍之外, 大多数的非民族院校是没有的, 把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评价评定。这种做法是有待斟酌的。

3. 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少数民族地区来的学生, 他们进入大学以前, 学习成绩与内地相比, 较为后进。他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多使用母语, 汉语基础差, 进入大学以后, 与汉族地区学生用汉语交流起来比较困难, 再加上思维方式的差异, 导致了他们多数会心理自卑, 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和学习障碍。这就要求高校若有必要, 可以开设民族班, 课程的设置易于被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和理解。针对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 学校的心理中心和辅导员老师应及时跟进, 给予这部分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沟通。

4. 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可以设立专门供民族学生就餐的食堂或者区域。由于部分民族学生生活习惯的因素, 如回族、维吾尔族等, 他们对食品卫生的要求特别高, 稍有不慎, 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进而导致冲突发生、民族问题的出现。所以, 各非民族院校应该对本校民族学生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开辟专门用于特定民族学生就餐的区域。

小结

以上只是笔者对非民族院校为何以及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所做的一点粗浅的研究。最后, 笔者想强调的是做好民族学生的工作非常重要, 它关乎着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 马虎不得。

参考文献

8.少数民族学生管理 篇八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民族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

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板块,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所以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文化建设。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条件比较艰苦,一般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基础薄弱,在成绩方面普遍落后于汉族学生,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应该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融入学生,慢慢让这部分学生从适应熟悉,再到擅长。

一、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分析

(一)地区差异、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影响

我们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阿坝、凉山等三州偏远地区,甚至还有来自南疆偏远贫困地区的,这些地方社会发展较慢、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文化水平也低,很多家庭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学习,这些问题都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重大因素。在加之,在这些地区的学生因教育条件有限,文化基础差,思想比较单一,自学的能力也差,特别是英语、计算机水平很低。

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学习成绩和能力方面产生的巨大差距和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

(二)习惯和意识不同带来的影响

从小生活在本民族聚集的地方的学生,会受到本民族风俗习惯、语言等的影响,在这样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意识和民族情感。所以,在大学校园里面,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比较强烈,有很强的民族荣誉感,在各自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地位等方面的问题上一般就比较敏感。因此各少数民族学生都希望在大学这样的集体生活中自己民族的习惯和风俗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措施建议

(一)正确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健康的责任和民族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责任”一词有三重涵义:第一,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 第二,份内应做之事;第三,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对于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这三重含义的责任当然都应该在高校中加强培养。而对这一责任意识培养更具体形象地表述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意识。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意识不是培养狭隘的民族意识,而是民族团结意识、 国家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 出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少数民族学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当前世界激荡的各种文化思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

(二)逐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第一,引导少数名族学生认真学习,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科学的文化知识,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知识,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第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还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要想认真地自我改进,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反省改造的目的。

第三,要让少数民族学生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随波逐流。现在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很多地方是不适合大学生的,其诱惑是巨大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控制住自我欲望,时刻记住自己的任務,不能随波逐流,时刻严厉要求自己。

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作为高校辅导员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成效。

三、探讨教学改革,制定出适合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低,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从而让他们产生自卑、厌学等情绪。所以要尽快缩小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学习、在自我管理方面的差距,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是解决其思想问题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面对和汉族学生存在的差距,客观实际的去分析落后的原因,分析自身的优缺点,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合理计划,培养信心和毅力,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二)高校教学部门,要提前摸底调研,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制定专门的,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帮助他们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 . 2004.08.26.

[2]柯狄祖.如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N] .光明日报.2007-11-24.

[3] 普利春.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06).

上一篇:我学会了做蛋糕六年级作文下一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小学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