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2024-12-18

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精选13篇)

1.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一

关于济南饭店项目进展情况的说明

五里沟街道办事处:

自春节后正式接触济南饭店项目以来,上海信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就项目的实施做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前期对现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形成了初步的开发思路,即把这个片区打造成“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一思路也得到了五里沟街道办事处以及区招商局的认可。

根据上周槐荫区赵副区长领导一行来沪考察,关于加快推进济南饭店项目开发中各项工作的意见,现将该项目前期工作情况、需要协调和调整的事宜以及下阶段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济南饭店,位于济南市经三路240号,占地约42亩,由各具特色的四座古典楼房组成庭院式建筑,房屋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素有“花园饭店”之美称。改造后的规划建筑面积约2.6万多平方米(不含地下车库),总投资约2.8亿元。

该项目主要是对原有建筑进行修建、改建,同时根据需要有部分加建。建成后,该项目将形成以金融、文化为两大主导产业的创意产业园区。我公司有信心将该项目打造为济南市价值最大、品牌最强的首席创意产业地标。

该项目的投资开发,应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总体指挥协调下,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配置”的模式进行开发,我公司作为开发运营主体与合适的投资商共同成立项目开发公司,对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共同推进园区的开发建设,保证园区的运作品质。

2012年五月,我公司已经完成了济南饭店项目的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根据汇报的精神,我公司进一步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台湾联新国际医疗集团禾新医院、中稷集团、上海润天资本、山东金昌投资等单位商洽入驻事宜;同时,我公司还派驻专业团队对济南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等开展深入调研,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期进一步明确该项目的总体定位、功能结构等工作。

二、需要协调和调整的事宜

就该项目所进行的转让应当明确权属、土地性质。目前我公司所了解的情况是:该项目的土地、建筑物均为“山东省农村经济开发服务总公司”所持有,地号为030520001-1,占地面积为2348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0574.61平方米,用途为商业和办公,土地性质为国有划拨用地。上述土地、建筑物分别被设定抵押担保,其中土地抵押为2000万元、建筑物抵押为5250万元。目前转让所涉及的单位是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两家。

因此,恳请街道办事处协助我公司抓紧明确该项目转让所涉及的标的物和出让单位,以便于我公司作为受让单位进行受让准备工作。

1、该项目的转让若采用买卖的形式,价格不应高于5000万元,且仍然应将贷款延续至少五年。

首先,该项目土地为国有划拨用地,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我公司不是国有企业,是无权获得其权利的。如果,我公司所能受让的只是地上建筑物,那么根据原抵押合同,其价值就是5250万元。

其次,鉴于规划材料中所述,我司所开发的产业园在改造后的规划建筑面积约2.6万余平方米(不含地下车库),总投资约2.8亿元。而我公司所获得的收益主要是租金收入(还会包含一些少量的广告收入和政府奖励返还等收入),若按照2元/平方米.天的租金收益概算,年租金约为2200万元。考虑到递增、通货膨胀、利息及约1.5年的建设周期等多重因素,该项目开发的回收成本预计需要十年。

因此,恳请街道办事处帮助我司协调法院、银行等单位,以降低受让成本而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开发建设,使项目开发得以尽可能快速和高品质。

2、转让后对该项目所进行的修建、改建和加建应符合国家法规。

如五月份汇报的概念方案所述,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定位,该项目需要2.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目前,项目所在地块的西北角有近20亩土地,其地上主要是违章建筑,且建造质量破败、环境杂乱,与开发目标不符。因此,在方案中,我司提出可以在该位置开发地下车库,并适当加建两到三层建筑作为金融企业办公之用。上述建设需要得到土地、规划等部门的批复方可实施,恳请街道办事处在报规、报建工作中给予大力协助。

同时,据了解,其中现状一号楼所涉及情况尚不为我司所掌握,烦请街道办事处进一步厘清,以便于项目早日实施。

3、给予政策扶持。

鉴于该项目规模大,投资大,我司建议其所享有的优惠政策,在参照济南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优惠措施基础上,按“就高不就低,上不封顶”的条件适当突破。对重点品牌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以便在园区招商中重点引进品牌企业、优质企业;对投资额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项目开发所需要的电力增容、消防等配套所谓大配套工作应由地方政府完成,达到符合项目发展之实际需要。

其次,就项目所引进企业(含“济南饭店”项目管理公司本身)而言,槐荫区人民政府财政给予民营企业的奖励、扶持政策,将同样适用于“济南饭店”项目的项目引进企业(含项目管理公司本身)。

三、下阶段工作时间进度和工作建议

(一)工作时间进度为加快推动项目启动,争取早出形象、早见成效,拟定下步主要工作:

1、签订协议(2012年七月30日前完成)

期间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商务洽谈,经区政府明确项目政策,并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2、组建项目公司(八月底前完成)

由上海信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开发运营主体与合适的投资商共同成立项目开发公司,具体负责园区的规划、开发、建设、招商和运营等工作。

3、完善并确定改造方案(十月底前完成)

在前期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基础上,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机构参与项目建筑深化设计。通过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在多个方案上优化整合,最后报市政府确定。

4、完成项目审批(十一月底前完成)

期间完成项目立项、规划、建筑、消防等各类报批审核工作。

5、拜访相关组织(八至十一月份同期进行)

在项目公司成立后,专程组织拜访相关协会及单位,洽谈商务合作意向。

6、组织意向客户现场考察(八至十一月份同期进行)目前,上海信众投资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禾新醫院、中稷集团、上海润天资本、山东金昌投资等单位与或企业进行了初步接触和洽谈。根据实际情况,拟十月前后组织三个以上的客户团来济南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并确定入驻意向。

7、完成搬迁腾空工作,做好开工准备(十一月底前完成)项目内目前还有一些单位,与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定位不相符合,其搬迁腾空工作还需要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单位大力支持。

8、项目外围改造和招商工作同步推进(十二月初进场开工,2013年十月底前完成)

进行项目建筑修缮、装饰装修与新建施工,同步开展项目宣传推介和招商工作,确定首批入驻企业。

9、启动内装修(2013年十月至十二月底前完成)

十二月初,首批企业开始入驻园区,并根据各自需要进行内装修。2014年元旦济南饭店金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式开园。

(二)工作建议政府的支持与协调是项目开发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此建议:

1、成立相关组织。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议由成立由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组员的项目协调小组,对项目开发中需要协调的工作适时、及时召开协调会。

2、召开协调会议。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明确各方职责,分解工作任务,特别是对项目政策、立项审批、规划总体指标、房屋产权登记等事宜以会议纪要形式予以明确。

3、开展联合办公。对项目立项审批、规划总体指标、房屋产权登记等工作开展联合办公,以加快项目启动。

4、给予政策扶持。鉴于该项目规模大、投资大,建议该项目所享有的优惠政策,在参照济南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优惠措施基础上,按“就高不就低,上不封顶”的条件适当突破。对重点品牌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以便在园区招商中重点引进品牌企业、优质企业;对投资额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

以上当否,请批示!

上海信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六月

2.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二

一、江西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发展的现状分析

1. 江西文化产业园区现状调查。

江西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 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大批文化产业园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 培育了具有江西特色的文化企业。如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九江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中心、共青城西游记文化产业园、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上饶创意产业中心、樟树剪纸公司等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在政策支撑体系下, 我省初步形成了集聚态势初显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如南昌围绕新闻出版业雏具以印刷、文化用品制造为特点的文化产业集群,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 对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文化品牌, 提升江西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江西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构建浅析。

品牌也会经历一个由萌芽、成长、鼎盛和衰退的自然成长过程, 在品牌成长的不同阶段, 分别体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在品牌发展的萌芽阶段, 由于缺乏园区品牌的意识, 园区内有少量的文化企业集聚, 且企业间割据状态明显、竞争异常激烈。但园区品牌的意识对园区内部的企业和机构来说已经开始产生, 而对消费者来说什么是园区形象并无知晓, 更没有形成忠诚度与美誉度, 典型企业有南昌国际动漫产业园、共青城西游记文化产业园等。在品牌成长阶段, 随着园区规模的发展壮大、软硬件设施逐步的完善和园区内部文化企业的赢利创收, 此时园区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属性相同的企业和相关结构汇集至园区内。通过战略规划文化园区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初具雏形, 各企业紧跟园区战略规划的步伐进行分工与合作, 产业链也由此逐渐形成。园区的竞争优势也日益突显。但园区品牌影响力仍需加强与深化;典型代表有九江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在品牌鼎盛阶段, 园区品牌意识日益彰显。文化产业园区的规模得到极大的扩张, 园区内企业无形中也经历了一场优胜劣汰的整合与重组, 弱势企业逐渐被淘汰。各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更加科学与紧密, 产业链得到不断的完善。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产品符号, 具有园区特色的文化内涵和集群品牌形象在园区已经形成, 此时文化产业园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已经代表着该行业的发展水平。在整合营销的传播下, 园区品牌形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消费者中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反响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江西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建设的步伐刚刚开启, 多数文化产业园区的品牌尚处于萌芽阶段, 对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有所意识;处于品牌成长阶段的文化产业园区只有少部分, 这少部分文化企业正在努力通过对园区品牌建设积极提升园区的集聚群形象, 试图将园区品牌建设向鼎盛繁荣阶段迈进;目前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几乎没有。

二、江西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建设制约因素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初步了解到江西省大多数的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建设尚处于初级水平状态, 对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建设的规律认识不足, 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制约因素。

1. 建设主体不明确。

承载主体、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受益主体通常是品牌主体所囊括的内容。对品牌主体的明确是品牌构建的重要前提。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产权应该是政府、相关协会和园区内所有企业共同拥有, 并非某个特定的企业所有, 它具有多重性。文化产业园区一般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统筹建设的, 自发集聚而成的文化园区甚少;在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和品牌建设的前期由于政府缺乏科学的前期规划, 因此势必会对园区品牌产权归属造成模糊, 进而出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主体不明确等影响园区品牌构建的因素。由于园区品牌建设主体的模糊, 使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在品牌建设过程缺乏有力的领导, 导致园区品牌建设不够系统。政府、相关协会和文化企业三者之间没有形成合力, 对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构建的进程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瓶颈。

2. 园区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缺乏。

作为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 江西文化产业园区品牌通常由各级政府和各市、区、县管委会共同管理, 市场化运作程度低, 在对品牌的运营与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水准的指导。当前江西文化产业园区的品牌推广与宣传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和管委会, 而企业对品牌运营设有专门的如战略规划部、公关部和市场部, 同时还大力借助广告等传媒中介积极进行品牌推广, 目前江西文化产业园区品牌运营效率与效果都不容乐观。此外, 在园区的品牌运营方面, 缺乏既懂品牌管理, 又懂文化创意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各级政府和管委会的人员懂管理, 但不一定懂文化创意;而文化园区的人员懂文化创意, 但不一定懂品牌管理, 从而导致文化园区很难从园区品牌的高度有效配置园区资源, 进行科学定位的市场化推广与运作。

3.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营销与推广手段欠佳。

当品牌形象与品牌文化在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后, 需要通过对文化产业园区品牌进行整合营销, 不断增强品牌效应, 提升品牌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品牌主体的不明确, 这对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的营销方式与营销力度都造成了不利因素。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和园区的文化企业在文化园区品牌营销上共同努力, 才能促使其得到持续有效的支持。此外, 商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归属特定的企业, 作为集群品牌一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园区品牌, 它具有公共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点;因此, 对园区品牌形象的保护逐渐被园区内部文化企业所忽视, 出现“搭便车”者多而维护者少的现象。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 对品牌存在的风险我们自身所具有的防范意识薄弱, 对突发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强, 健全的文化产业园区风险防范体系亟待建立。

三、江西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建设对策探索

1. 科学的园区顶层设计。

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 合理布局与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对不同的文化创意基地或园区进行功能的科学设计, 避免同质化发展。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挖掘与帮扶力度, 挖掘各地文化特色, 在支持南昌、景德镇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 也应积极支持赣州、上饶、九江等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力促实现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协调发展。

2. 延伸产业链, 助推园区发展。

在产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 要坚持“两翼齐飞”, 一手抓园区建设, 一手抓企业集团发展。选培市场前景广阔、具有项目带动战略的文化企业作为龙头企业,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园区集聚发展。提倡名优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资源整合与重组, 对产业进行融合与促进, 增强产业孵化功能, 发挥集聚效应,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与专业化的水平。与此同时, 各产业园区要围绕定位完善产业链,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分工明确、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良好发展态势。如九江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以借鉴国外动漫产业园的模式, 集聚与动漫相关的如创作、发行、传播等相关的企业入住园区, 打造动漫完整的产业链。

3. 集群品牌对策。

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品牌形象是园区集群品牌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主要包含符合识别、环境功能识别和意象识别等。集群品牌形象识别的构建主要包含提炼集群品牌核心价值观、设计集群品牌文化符号、优化集群品牌形象载体。园区集群品牌价值观是品牌的灵魂, 它是园区品牌在追求园区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的园区精神、经营理念和奉行的目标。因此, 在对文化产业园区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构建园区意象识别体系时, 文化产业园区的商业属性与人文属性均需要加以考虑。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品牌的符号识别体系, 它是园区意象符号化的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园区象征性的标志、象征性的标准字和标志色、寓意园区形象的图案等识别要素及其运用的载体。园区标志即LOGO, 是园区精神内涵的形象表达, 它是一种符号艺术, 因此对它的设计既要求个性鲜明, 又要美观大方。园区标语是引起消费者注意力的广告语, 因此必须依据园区宗旨或理念进行设计。集群品牌形象载体包括园区文化产品、园区服务、园区环境形象等。文化产业园区向消费者提供的是文化体验的产品和服务, 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因此注重对“文化体验”的设计是文化产品和服务设计时必须坚持的原则。园区环境的设计应围绕园区的特色与功能进行科学设计, 良好的园区环境有利于提升园区形象与知名度。集群品牌有利于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

4. 品牌营销对策。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文化产业园区具有浓厚的特色产品、科学的品牌定位、系统的形象识别体系, 也需要消费者在头脑中对这些信息有所了解并认同,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精心策划文化产业园区品牌营销策略。

3.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三

关键词: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政策建议

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对高校产业系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上扎实努力,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化,在规范中不断发展,保证我国高校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因地制宜,强化政府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国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都是由政府主导的,高校产业的运行和规范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所以说,要想更好地规范高校产业化建设步伐,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首先,强化法制建设,落实制度供给。当前针对高校产业运行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产业的规范化建设。政府必须从地区高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强化对高校产业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高校产业充分的供给;其次,加强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和沟通。源于我国高校的隶属关系有着不同类型,在管理中出现了条块分割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强化不同部门如财政、税务、工商、国资等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形成合力,为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开设各种“绿色通道”,大力推进高校产业化规范化建设;再次,不断完善各种要素市场。一方面,要根据教育部相关指导意见,积极建立无形资产市场评价机制,推进技术转移的步伐,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本,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对于高校产业而言,它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特征,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才能够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体系,确保高校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转变观念,理顺校企关系

高校作为企業的所有者,对企业有着绝对的控制权,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和理念,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完善高校产业资产监管体制。要真正从根本上实现高校产业规范化,必须要把高校和高校企业分开,二者都必须是独立的法人实体。高校相关领导应该充分行使股东权利,绝对不能干预到校办企业的财产权。同时,高校要充分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其次,加快高校企业的社会化发展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把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建立与高校企业之间的技术纽带,不断推进高校企业的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再次,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必须根据资产经营公司组建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企业根据市场的基本需求独立进行生产经营,学校不再干涉企业的经营活动,由以往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监控。

三、与时俱进,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是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行动者,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制度,才能够使高校产业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首先,完善董事制度,不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高校作为高校产业的股东,一定要防止权力的过于集中,要根据高校企业的发展情况引进校外有资历的人员担任董事,不断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确保董事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高校企业监事会的作用,积极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其次,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作为公司制企业,资产经营公司应该积极确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囊括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资金财务风险的控制,实现规范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再次,建立健全目标激励和约束机制。作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其最终的目标,一方面,高校产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目标激励机制,提高奖励标准和奖励措施,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应该结合各种财务、非财务指标对经营者进行全面考核,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约束机制。

四、加强联合,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在高校产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权资产企业的比例非常高,产权结构存在单一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系统性和融合性。再加上缺乏先进的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学校会担心与社会资本合作要承担太大的风险。所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克服当前高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实现其规范化建设,必须引入不同企业或者资金,加强联合,逐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在高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允许学校企业应用其他企业的部分厂房、工作人员、资金以及客户群体等,加强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为高校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他企业的发展优势,按照“有进有退”的发展,突出特色,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实现高校产业的规范化建设步伐。

随着高校产业规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推进,当前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校必须以此为契机,采取积极措施,落实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新明. 资产经营公司是高校对产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新型体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S1)

[2] 陈忠健. 试论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监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13)

[3] 汤军. 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的完善[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7(11)

[4] 樊秀萍,赵秋雁.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有限责任的思考[J]. 当代经济科学. 2008(01)

4.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四

时间:2011-5-10 17:14:22 来源:党政信息网 供稿: 编辑: 点击次数:79 【关闭】

“十一五”以来,鄯善县依托交通物流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东疆物流中心建设,形成了发展大产业、大物流的良好态势。为抢抓“一主两翼”南翼铁路建设机遇,充分利用鄯善在新欧亚大陆桥上重要节点、南北疆交通枢纽和“疆煤东运”始发点的优势,经专家充分论证,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鄯善县火车站镇化工产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新疆第一个陆港经济产业园区,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1、抓住新疆经济发展的走势,充分发挥鄯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自身产业结构优势,大力发展以陆港经济为核心的陆港产业园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行政推动、政策扶持”的开发建设理念,规划建设好陆港经济产业园区。

2、实施大路网拉动大物流,大物流拉动大产业,大产业拉动新产业,大服务拉动大联动的四大战略,坚持以加快建立铁路物流基地为核心的路网和物流实体网络体系,坚持以金融物流服务为先导的金融供应链体系建设,坚持以主导产业为基础拉动新产业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形成工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商贸物流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两翼,科技产业为助推器的产业结构,聚集产业群和产业带的发展,使陆港经济产业园区形成“产、物、贸”一体化发展局面。

3、以金融服务为纽带,实施跨区域经济的联动式发展模式,共同构建大物流平台,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模式和新途径,努力把陆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型经济区。

(二)发展目标

1、五年发展目标:初步建设成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商贸流通物流基地和新疆物流中心。到2015年,陆港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以上。

2、远期规划目标:建成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国际性、区域性的物流中心,新疆煤炭交易中心,新疆重要的石油化工、钢铁、煤电能源、新能源、无机盐化工、高载能生产基地。到2020年,陆港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以上。

二、建立陆港经济支撑体系,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依托沙尔湖煤田的大开发,通过占领技术、市场、资本等制高点,按照打造大路网、大产业、大物流、大金融、大服务、低电价区的“陆港”经济区理念,形成产业“洼地”,聚集规模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将鄯善陆港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新疆乃至西部地区具有鲜明差异化特点的区域经济和物流中心。

(一)大路网:以鄯善火车站为轴心,打通大通道,构筑铁路、公路、管输、航空等多方式、立体化的交通物流网络,形成西连东出,贯通全疆,辐射全国、中亚(南亚)的交通物流网络,凸显陆港交通运输的枢纽作用,完善陆港建设体系。

1、铁路网。依托兰新客货双线,建设鄯善火车站—沙尔湖 2 —哈密大南湖—敦煌货运专线及配套专用线网络,形成近期2000万吨,远期1.7亿吨货运能力;按照鄯善铁路物流园规划,进一步改造提升现有专用线功能,扩大原油、天然气等危化品专用线运能,新建以中直能源等为重点的快速装车专用线网络,扩建集装箱站,建成新疆第二大集装箱站,建成新疆最大的铁路货运集装中心之一和东疆高铁客运中心。

2、公路网。鄯善已形成贯通东西南北的公路交通网络,国道312线、连霍高速横贯全境,鄯善至木垒二级公路正在施工,沙尔湖至鄯善火车站运煤专线已建成87公里,沙尔湖至哈密大南湖二级公路已开工。“十二五”期间,沙尔湖至托克逊公路、鄯善—库米什公路将开工建设。

3、管输。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规划的三线、四线贯穿全境,库鄯原油管线首站、乌鄯成品油管线末站,鄯兰原油、成品油双线在鄯善火车站集结建站,国家750KV线路过境鄯善,国家800万吨原油商品储备库落户鄯善。

4、航空。力争将鄯善现有军用备用机场改迁建为军民合用机场。

(二)大产业:围绕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无机盐化工产业、煤炭产业、煤电煤化工产业、铁产业、高载能产业、物流产业和三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电价、低能耗产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延伸产业链,形成配套完备的产业集群。

1、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一是紧紧抓住国家预留新疆50亿方天然气的机遇,规划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二是依托吐哈油田24万吨/年甲醇、2万吨顺酐、10万吨溶剂油、广汇LNG,延伸下游产业链,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2、无机盐化工产业:依托鄯善丰富的钠硝石资源(总储量2.2亿吨),加快中国万向120万吨硝酸钾(钠)及配套4×35万千瓦电厂、新疆钾盐公司20万吨硝酸钾(钠)、北京金龙洋公司120万吨煤制高效复合肥项目等重大化工项目建设,延伸下游产业链,建设中国最大的硝酸钾(钠)基地。

3、煤电能源产业:依托鄯善沙尔湖煤田开发,按照建设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规划,全面推进沙尔湖煤田资源整合和开发。引进万向集团、潞安集团等大型企业对沙尔湖煤田的开发;加大对煤炭的深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延伸煤炭下游产业链,建设万向煤电煤制气、中核投煤电冶一体化项目,打造新疆煤电煤化工基地。

4、钢铁产业:依托鄯善丰富的铁矿资源,实现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现有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延伸深加工产业链,积极引进甘肃酒钢集团建设200万吨/年合金钢和鞍钢重型钢结构等项目,打造新疆重要的钢铁基地。

5、高载能产业:依托鄯善丰富的电力资源及低电价优势,积极发展高载能项目,引进中铝公司100万吨电解铝、配套8×35万千瓦电厂和金属钠项目。

6、新能源产业:依托鄯善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抓住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建设万向80万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大唐电力、五凌、国电等企业风电和中节能、中电投光伏发电项目。

(三)大物流:依托鄯善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大路网格局,以“疆煤东运”和大产业形成的物流资源,引入大型物流企 4 业,加大对物流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公司。在此基础上,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集公铁联运、仓储、转运、配送、加工、分拨、信息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功能,推进物流产业发展,把鄯善打造成为全疆物资的集散地和新疆物流中心节点,打破鄯善县域经济没有陆路口岸的现状,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奠定基础。

(四)大金融:构建金融供应链为先导的包括信贷服务、融资租赁、仓单质押等金融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建立物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研究制定适合企业的融资担保,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五)大服务:完善服务体系,搭建集物流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服务、项目服务、加工服务、市场服务、投资服务、结算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扶持和壮大物流配送、物业管理、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科教文卫等产业关联度高、渗透性强的现代服务业,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六)低电价区:在陆港产业园区内大力发展电力产业,鼓励企业发展拥有自备电厂的加工产业,鼓励电力企业与加工企业 5 联合,降低电价成本,打造低电价区,提高整个陆港产业园区的竞争优势,形成产业“洼地”。

三、总体布局和建设发展步骤

(一)总体布局

陆港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包括石化工业园区和新增产业园区两部分。其中石化产业园区已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规划新增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共5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石化园区已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新增规划面积47.6平方公里。投资强度为50万/亩,总体投资规模约为404.94亿元。

陆港产业园区以鄯敦线火车站镇接入的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以站前解放路为中轴,形成“1港3区”用地分布和“8+3”的功能布局。“1港”是指陆港产业园区,“3区”是指兰新线北部制造加工区、解放路西部的既有产业区和东部的新兴产业区。“8+3”功能布局是指八大产业功能区和三大服务功能区。

通过产业区的规划建设,为实现鄯善主导产业链延伸和延伸产业的引进规划出发展空间,促进既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辅之以三大服务功能区,保障陆港产业园区在园区管理、文化生活、房产商住、商业服务等方面实现服务功能的完整化和系列化,促进园区和谐,惠及民生。

(二)建设发展步骤

规划建设期限为10年。近期规划建设期为2011-2015年,远期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1、两年打基础。完成陆港经济产业园的总规、产业规划和各项建设规划,完善路网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石油化工、无机盐化工、钢铁、煤电能源和高载能为主体产业集群,6 提升园区服务功能,丰富园区内涵。加大对物流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培育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做强做大物流产业,形成大物流格局。

2、三年上台阶。打通对外交通通道,形成西连东出,贯通全疆,辐射全国的交通物流网络,形成以铁路运输、铁路集装箱站、公路物流、管输等物流框架,陆港经济体系建设基本完善。

3、五年大发展。实施完善金融供应链,建立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建立保税物流体系,加快建立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保税仓储、流通加工、国际物流配送、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出口退税和物流信息处理等业务,建成南疆、北疆和东疆等周边城市的物流节点和具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四、政策及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陆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陆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

(二)科学规划建设

1、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体系,优化园区总体规划,充分利用体制创新平台,加快编制陆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引导和约束能力。

2、以发展“大路网、大产业、大物流、大金融、大服务”战略要求为根本,坚持以鄯敦线和铁路物流基地为核心,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区域联动,拉动以铁路集装箱办理站为中心的适 7 箱货物的聚集,形成高附加值的五定货运班列为主的铁路运输格局。

3、合理规划各产业区物流设施的建设,以完善铁路运输(专用线)、仓储服务、信息技术和金融供应链服务为基础,形成配套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规划。以铁路专用线合理布局为切入点,调整完善园区内各物流重要节点的联动。

4、制订和完善本地区的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和方向,推进重点通道和重要节点物流项目的建设。

5、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合理布局物流项目,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

(三)创新管理模式

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园区规划、建设、经贸、招商、财政等方面的管理职能,推进园区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服务,加快园区管理体制的创新。

2、加强区域城市间的联动发展。以推动铁路物流基地和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为契机,主动倡导构建鄯敦线沿线及重点辐射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动发展和物流体系的联动建设机制,着力推动鄯敦线沿线及辐射区域的物流经济的联动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本地区和联动区域内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强化政策扶持

1、用地政策。明确土地利用对重点项目的政策倾斜要求,出台促进陆港经济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相关政策。通过科学的规划,提高园区投资环境和水平,转变被动卖地招商引资的传统模式,加快推进产业园区的产业聚集速度,提升地区间经济发展的 8 核心竞争力。

2、税收政策。对辐射带动强的铁路物流项目,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推荐申报物流税收试点企业。园区内建设的物流设施,经批准可享受产业园区相关优惠政策。

3、价格政策。改善运输组织方式,减少各种不合理的运输附加费用。重点培育的物流企业和仓储企业,其运输工具享受农产品“绿色通道”有关政策。促进园区内物流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执行工业价格,扶植物流企业的发展。

(五)加大资金投入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以财政拨款或贴息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作用强、示范效应大的重点项目,对已列入国家扶植产业的重点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补助。

2、引导多元化投资。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构建金融供应链服务机构,加大对园区入驻企业开发建设和金融供应链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园区物流基础设施在物流装备与技术的投入,推进园区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六)拓宽融资渠道

1、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为入驻园区企业、物流项目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重视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扶持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

2、通过园区及联动经济区域巨大的物流市场总量和完善的物流实体网络建设,积极组建大型综合型物流企业的重组和改造,培育1-2家具备上市条件的物流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七)注重人才支撑

1、建立健全各产业和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制度,完善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加快引进急需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向园区和重点企业聚集,优化园区内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培养一支掌握核心技术、擅长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的专业人才队伍。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机构,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产业工人队伍。聘请国内外专家参与陆港产业园区的经营、管理,带动园区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八)优化市场环境

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区域市场经济环境和物流市场体系的建设,培育区域产业的龙头企业,聚集园区的产业规模,整合现有各类优势要素,推进物流产业社会化和服务市场化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集公铁联运、仓储、转运、配送、加工、分拨、信息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功能,推进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5.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五

(2014年3月31日)

邓禹平文化推广协会发起人 杨盛

一、概况

高山青文化旅游观光暨农业产业风景区位于离绵阳市三台县东面38公里的三元镇三清村、中山村。是著名歌曲《高山青》词作者邓禹平的故乡。东临盐亭县两河镇,西靠著名音乐家罗忠镕先生的故乡永新镇,距离绵阳南郊机场52公里;境内有s101省道,距离成德南高速30公里,绵遂高速28公里;三年内将改建一条国道,五年内三台县铁路贯通,交通非常便捷。这里是邓禹平笔下“高山青”里每一句歌词都可以对印的地方。水资源丰富,土地宽阔,森林覆盖面广,臭氧率: %;主要农业产品有:

邓禹平笔下的“高山青”实名故乡的“金钟山”。金钟山海拔 米,倒影在魏河彰显那碧水围绕青山转的诗情画意。一年四季苍柏茂盛、高山长青。绿茵下是纳凉、避暑的好地方。山鸡唱歌、野兔赛跑、斑鸠啼鸣…

魏城河水围绕“金钟山” 依山形而流,自然就形成了一条弧形,远看碧水围山转,主峰端坐挺拔似两只巨足踏入溪水里,倒影与绿水青山紧紧相连。后流入盐亭渳江汇入嘉陵。每当天气晴朗,特别是在夏天、秋天河面像一面镜子照耀蓝天,从岸边俯瞰、仰看根本难以分清平静的河面到底是河还是美如大海的蓝天。夜姑娘小伙溪边赏月,泛舟赏景,享受美好生活,畅想灿烂未来。

高山青文化旅游观光暨农业产业风景区,主要是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资源整合,项目包装:重点突出高山青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精心打造“高山青”和“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的少年”,“涧水蓝”这四个农业产业项目品牌。具体布局为:

1、在景区建造邓禹平文化纪念馆,邓禹平故居景点。

2、在金钟山顶尖建造一座七层观看日出的晨曦楼。第一层内厅正中为孔子塑像,体现历史文化元素,四周为邓禹平的简介和邓禹平和恋人白玫的恋爱故事浮雕墙。第二层,介绍三元镇民风名俗,三元籍各界成功人士简介;第三层,介绍台湾阿里山邹族的民风民俗。介绍到邓禹平故居投资的台商;第四层,为游客休息室;第五层,游客购物中心,第六层,高山青高山青文化旅游观光暨农业产业风景区农业产品展示,第七层,妈祖塑像,供游客环形观光看日出,赏月。

3、从山脚至山顶将原来小路改建为一条梯形步行石阶山径步行道,以“S”字形顺山势向上申展,“陡”、“缓”相间,“险”、“懸”交叉,将沿路的懸崖、削壁、沟谷、竹林、树木、花草等进行整理、装扮,使游客在爬山健身、游玩赏景中享受到无限乐趣。步行道两边设全钢结构扶栏,方便妇、幼和体弱老年。

4、随着山势地形建造音乐电影观赏厅。

5、根据山径路边的岩石、沟谷形态特征,创作编写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如金鹅山、邓四爷等,给游客以美和善的艺术享受。

6、随着邓家沟的泉水,保持好自然溪流看水带,进行灯光美化,夜间七彩溪流,彰显现代科技元素。再整个园区既有农耕文化、山文化、树文化、还要有苏东坡的竹文化、石文化、水文化和诗词歌舞,棋琴书画等各类人文景观、休闲厅楼、娱乐集游、玩、娱、吃、住、购一体化旅游休闲胜地,突出“两岸一家人”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今年,以邓禹平文化背景为主线,举办的首届菜花节,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三元镇,知道邓禹平。正是挖掘和打造、重建邓禹平故里周边佛堂沟、摩崖佛刻、猪称霸、龙居寺、普陀寺等自然景观、宗教遗产的大好时机。

二、投资概算

1、从山脚至山顶修建一条步行道,(把原来的步行小路改造拓宽,土地使用费便宜),全长 米(原小路为 米),每米 元,(含一次性买断道路土地使用费,林业流转费)为 万元。

2、在景区开展生态农业产业项目 亩,从农民产权出让土地流转费 元。

3、在金钟山顶建七层塔楼,预计 万元

4、建造售票、办公室和门楼,万元。

5、其他水、电、卫生间建设等为 万元。

6、魏河美化,亮化,原生态人力泛舟项目 万元

7、邓家沟约6公里溪水保护,包装 万元

8、建造游客接待宾馆,休闲,娱乐建筑物 万元

基建总投资约为 万元人民币。

9、其他次生光景开发投资约 万元。

三、效益分析和投资回收期

(一)、收入

项目建成后门票收入,目前台湾嘉义每年游客络绎不绝约 万人,高山青建成后,会吸引大部分游客来此观光,感悟真实阿里山文化气息,预计,第一年按到嘉义阿里山游客十分之二的人来四川三台高山青景区旅游计算为 万人,第二年按到三分之一计算为 万人,两年相加为 万人,两年平均每年游客为 万人,景区门票按每人 元收取,为 万元。今后随着高山青风景区知名度不断提高,门票收入会大幅度梯增,景区消费也会大力猛增。投入的农业产业的产品也陆续上市,四川人口多,消费能力强,产业的产品投入后回报市场不可估量。

(二、)支出

1、人员工资(行政、财务、售票、收票、保安、清洁工等)共 人,人均年工资按 万元计算为 万元,2维修、柝旧费用(按 万元5%提取)为 万元。

3、电、水费 万元。

4、保险费为 万元。

5、管理费按年收入 提取为 万元。

6、营业税 万元。

7、广告宣传费 万元。

8、其他不可预见性支出 万元。

合计年支出为 万元。

(三)、利润及投资回收期

年收入 万元,减年支出 万元,年利润为 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投资回收期为三年。此外,项目建成后还可拉动周边农家乐、养殖、牧业等农牧产品和竹编工艺品,木工器材等产业带收入,可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6.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复合增速将达到37%,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速。面对这种发展压力,除了继续发挥政府和国有文化企业的作用外,还要调动民营企业的文化力量,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以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大大超出GDP增速;每年1000万元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被列入市财政预算,11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入省“861”项目库,一大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推出,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201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订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设立了“淮南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体制之变,盘活存量,释放能量,激发活力,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总投资100亿元的志高动漫文化园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淮南大剧院开工建设。然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政府对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没有一个明确的支持方向、金融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明显、准入门槛较高等;二是民营文化产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发展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较薄弱,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对投资文化产业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投资行为有待规范。文化崛起是政府的事,更是社会的事,其中民营企业理应是其中的一支力量。

二、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优势

1、民营企业家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民营企业家往往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个人经历与经验较为丰富,对人生有独特思考,对社会认识比较全面,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具有文化情怀甚至文化情结,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转型、文化升级的需求,使不少企业家有了现实的文化动因。

2、民营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有其明显特点。由于民营企业的权属关系清晰,决策更加理性、务实,项目运作更注重长期性、连续性,企业目标感强,主动性强,运行机制灵活,行动效率较高。

3、民营企业与地域文化力有天然的亲和力。淮南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豆腐文化、《淮南子》文化、汉文化、旅游文化、地质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些文化的积淀,不仅凝聚着民营企业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还透射着民营企业与地域文化力的亲和力。

三、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1、由文广部门牵头财政、税收、工商等部门参与,尽快制定出台鼓励我市民营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定发布《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设立发展引导基金,主要用于对一些还

有风险的文化企业进行托底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创业度过起步成长期。支持企业重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介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拿出相应的扶持资金,建立相应的融资平台和文化产业平台。民营企业举办的文化项目,可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享受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改补助资金、科技三项费用资金等支持;除法律法规禁止或需前置许可审批的项目外,不限制民营文化企业经营范围。

2、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出台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以“冠名权”、“广告权”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

3、引导民营企业打造文化品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打造形式新颖,影响力大、具有淮南文化特色的文化精品和旅游精品,形成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以品牌的集群式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紫金石文化产业、豆腐文化产业等。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组建和发展各类文化中介组织或经纪公司,充分发挥它们在招商引资、推介产品、组织生产、活跃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4、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政府和文化管

理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吸引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文化产业中,并对现有的文化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思想水平,精通业务,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数字化装备、网络化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发挥科技园、大学科技孵化基地的人才技术优势,力争把淮南建成一个文化人才高地。

5、引导民营企业投入农村文化产业建设。要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和农村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建设,让他们意识到投入农村文化产业也是一项造福广大农民的一项公益事业,特别是多开发、多提供适应农民消费水平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市场,是民营企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的一种具体体现。

6、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国际化运作理念的文化产业运作机构或者团队,减少“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和时间,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有效对接。文化产业不同于一产、二产,创意是其发展的核心,没有创意的文化产业生命力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带来大的效益。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欠缺的情况下,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不失为一条捷径。

《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颁发,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无疑是利好的政策;既拓宽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又能对文化产业起到很重要的推进作用。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

7.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七

关键词:湘潭,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建议

经济的快速发展, 必然促进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需求。国际经验表明, 人均GDP在3 000美元左右, 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2008年, 中国人均GDP超越3 000美元, 进入文化消费的爆发期。湘潭的伟人名人文化是一种巨大的产业资源, 如何抓住机遇将其转化为影响全国、吸引全球的战略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 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对加快湘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 是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 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国际经验表明, 文化消费比重越高, 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也越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当前, 借助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优势,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一些中小城市在经济大潮中迅速崛起的经验。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 湘潭市就要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 把握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潮流, 深刻认识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促进伟人名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使之成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为湘潭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2.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 是塑造湘潭形象、提升湘潭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经济是城市的形, 文化是城市的魂。城市形象的塑造, 要以经济为基础, 以文化为核心, 突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塑造城市良好形象。湘潭的伟人名人文化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财富, 是塑造湘潭城市形象的无形资源。因此, 大力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 对提升湘潭城市品位, 树立城市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 是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好主席家乡的历史责任。湘潭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有着灿烂的伟人名人文化。作为毛泽东主席的家乡, 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好湘潭, 既是全国人民的期盼, 也是我们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理应把弘扬毛泽东主席等伟人名人的文化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加快湘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我们有基础也应当有信心把毛泽东主席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好, 将毛泽东主席家乡建成领跑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

二、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是加快湘潭发展的可行之路

1.拥有丰富的伟人名人资源。湘潭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丰富的伟人名人资源。据统计, 湘潭市具有较大影响的伟人名人有30多位,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军事名人。以毛泽东为代表, 集中了彭德怀、罗亦农、黄公略、陈赓、谭政等一批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家。二是艺术学术名人。以齐白石为代表的一批在艺术和学术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知名人物。如,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著名音乐家黎锦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音乐诗人肖三、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等。三是历史名人。有三国时期蜀国名臣蒋琬, 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 近代洋务运动的开创者曾国藩, “近代儒学宗师”王运, 旷代逸才杨度, 辛亥革命先驱刘揆一刘道一兄弟, 禅宗大师八指头陀等一批历史名人。

2.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湘潭市交通十分便利, 湘江流过市区, 107国道和320国道贯穿全市, 上瑞、京珠、长潭西高速公路穿越城区, 京广、湘黔铁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通过市境, 市中心至长沙黄花机场只需40余分钟。经过湘潭市并在湘潭市设站的沪昆高速铁路正在修建, 韶山机场也正在规划之中, 待这两个项目建成后, 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显现。

3.具有坚实的文化产业基础。作为伟人名人故里, 湘潭红色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近年来, 湘潭市连续举办了两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 相继获得了“全国书法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韶山“一号工程”顺利完成, 彭德怀纪念馆被评为全国十大名馆之一, 这些都为湘潭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要坚持政策引导、协调推进

由于湘潭市文化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 在此, 笔者就如何利用湘潭市的伟人名人资源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 坚持政策引导, 优化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1.做透“大韶山”概念。充分利用好“毛主席家乡”这块金字招牌,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把“红石”、“乌石”、“白石”相互融合, 整合伟人文化、红色文化和名人文化资源, 做活文化与旅游结合文章, 发展独具“大韶山”特色的文化产业。

2.制定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发展伟人名人文化产业, 必须规划先行。应把湘潭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进行全面规划、系统把握、立足长远、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协调发展。

3.加大对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文化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 对资本具有较强的需求和依赖性。因此, 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 通过制定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贷款贴息等措施, 帮助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支持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 从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 实现伟人名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4.制定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政策。政策支持是产业发展的保障。要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原则, 放宽伟人名人文化产业信贷门槛, 加快伟人名人文化产业融资渠道, 多方争取国家资本扶持, 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流入, 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 走出一条文化资源与企业资本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 坚持项目推动, 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亮点

1.建设毛泽东指挥著名战役陈列馆。以毛泽东指挥的享誉中外军事史的著名战役如秋收起义、四渡赤水、突破乌江、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等为题材, 建设毛泽东指挥的著名战役陈列馆。运用仿真雕塑、现代电子技术, 还原战争场景, 生动地再现毛泽东指挥的著名战役情景。

2.建设湘潭伟人名人蜡像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展品最多的蜡像馆是大连世界名人蜡像馆, 该馆建筑面积3 000多平方米, 有154尊栩栩如生的蜡像人物, 已经成为标志性旅游景点之一。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 建设湘潭伟人名人蜡像馆, 从而有助于人们了解湘潭伟人名人的成长历程, 有助于人们了解湘潭深厚的文化底蕴, 增强人民对伟人名人的感性认识, 增强湘潭伟人名人文化的魅力。

3.打造城区文化产业项目。根据规划在东方红广场周围建立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园区, 把与伟人名人文化相关的产业都集中在这个园区发展, 实行有关优惠政策,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三) 坚持市场运作, 加强伟人名人文化产品深度开发

1.开发伟人名人动漫片和电子图书。要以伟人名人为题材, 大力开发如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彭大将军、白石爷爷笔下的虾和鸡、中国最早的拼音等青少年喜爱的动漫片和电子图书, 形成规模效应。

2.开发伟人名人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以伟人名人为题材, 突出文化特色, 将名人文化与影视文化紧密结合, 围绕毛泽东与东山书院、彭德怀与乌石、齐白石与书法艺术、曾国藩与湘军等题材, 精心制作一批反映湘潭伟人名人的电影与电视连续剧作品, 提升湘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大力发展伟人名人文艺演出业。充分利用湘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伟人名人资源, 邀请全国有名的导演指导, 精心编排几个大型演出节目, 作为湘潭市的名牌演出节目, 吸引到湘潭旅游的游客来观看, 带动演出业的发展。如可以编排以红色文化为背景的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韶山》, 以齐白石文化为背景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白石艺术》等。

4.加强城区文化旅游开发。湘潭市的文化旅游收入主要集中在韶山和湘乡市的水府庙, 两个城区的文化旅游收入占的比例不大。随着湖南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 文化旅游收入对湘潭市的财政贡献将越来越少, 因此, 必须要充分利用湘潭市的伟人名人资源, 大力发展城区文化旅游, 这样才有可能改变这种状况。

(四) 坚持协调推进, 夯实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1.促进伟人名人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旅游产业以文化为底蕴, 促进文化资源的资本化与产业化;文化产业以旅游为重要载体, 展示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要发展伟人名人文化产业, 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现其与红色旅游产业的融合中, 在融合中实现双赢。应制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 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和多元化经营, 做强做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2.加强伟人名人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一个名家就是一个品牌, 一个文化人才就可带活一个曲目、一个团体、一个产业。要加紧制定伟人名人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 重点抓住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人才三个环节, 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 以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主体, 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扶持政策, 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工程。在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 也要扎实做好本地乡土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工作。

8.关于建设文化强县的建议、 篇八

一、我县推进文化建设的做法及取得成绩

县委、县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并于1999年提出“文化名县”建设目标。多年来,我县始终按照这一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发展机遇,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提升了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要抓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引领,营造文化建设良好氛围。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列入对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开展文化建设先进镇(街道)评比,并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表彰。在全省率先建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导小组,形成完整的组织架构,并推动形成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在全省率先落实中央六部委意见,出台《关于加强全县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及时启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嘉善县基层文艺人才奖励扶持办法》、《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政策的制定。从2004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县体育馆、体育场、国家级水上运动中心、新华书店新大楼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是坚持文化惠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阵地全覆盖,“以县带镇——打造乡村艺术团队建设的嘉善模式”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基本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图书流通点为重点的村(社区)文化资源“三位一体”建设有序推进。于2010年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制定出台《嘉善县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与认定办法》等文件,完成嘉善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部分文保单位修缮等工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的申报工作,举办非遗展示、保护活动。认真开展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及时受理并办结群众举报及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取缔各类无证摊点及违法行为。全面推进农村有线广播,基本完成 “村村通”、“村村响”工程目标任务,开设省内首个“公共应急频率”。深化“小耳朵”整治,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移工作。

三是坚持文化乐民,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围绕国庆60周年、吴镇诞辰730周年和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主题,组织开展迎国庆•民间文艺行街、元季四家故里国画作品展、“永远跟党走”红歌会等活动。开展“十万农民种文化”活动,设计了村级农民篮球赛活动、文明老古话传承故事会、水乡渔网编织大赛、农民排舞大赛、乡村歌手大赛等活动,成功举办全县农民艺术节。整合县级机关文化资源,推出“周末大舞台”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演出。同时还推出“周末大舞台”走进基层系列,将县级文化资源向镇(街道)延伸。组织开展“文化聚力,转型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主题实践活动,部署开展企业文化阵地建设、职工文化生活繁荣、学习型企业建设等 “六大工程”,涌现出一批典型。各镇(街道)结合地方特色,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所有镇(街道)都拥有至少1个特色节庆,如姚庄镇桃花节、黄桃节,大云镇花乡艺术节、碧云葡萄节,陶庄镇民间艺术节、了凡•善文化节等。

四是坚持文化育民,提升文化产品供给力。在浙江省文明县创建过程中,提出“以善为美、与人为善、上善若水”的“善文化”理念和“勤、孝、谦、和、思”的“善文化” 精神,通过开设“善文化”专栏、举办“弘扬善文化 重塑道德心”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明德至善”道德模范走亲等活动,倡导了“与善为邻、积善成德、择善而行”的文明道德新风。完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艺队伍网络,出台《嘉善县业余文艺团队星级管理办法》,鼓励和扶持业余文艺团队建设,全县已建成业余文体队伍429支,文艺骨干7514人,招募县级文化志愿者427名。姚庄镇成立首家镇级文联,并与上海曲艺家协会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天凝镇洪溪村“辣妈宝贝”在中国达人秀全国总决赛上以全票顺利晋级。制定《关于支持和鼓励文艺创作的补贴与奖励办法》等政策,积极开展文学艺术“红杜鹃奖”和“新农村题材奖”评选活动,培育了一批文艺精品,涌现出《中国•嘉善田歌》、《余热》、《印》、《伏尔加纤夫》、《最后的窑工》等一批优秀作品。

五是坚持文化富民,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成立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增设文化建设科(文产办)。与上海福卡智库合作开展嘉善县文化产业发展课题调研。编制《嘉善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摘编》等政策,设立2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文化产业发展联络员队伍。有序推进文化产业平台建设,文化创意园有13家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发展势头良好。外出举办“嘉善县文化产业(深圳)招商交流会”。先后引进吴镇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翠微精舍”文化酒店、国际体育康复中心、电子信息商务园、三浦灵狐动漫等一批文化创意类项目。中国归谷文化创意园、嘉善国际木雕城、三浦灵狐动漫大楼已开工建设,培育扶持了浙江了凡文化创意园、西塘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斯麦乐巧克力文化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加强与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协会的交流,先后考察了上海东方财富网、上海天地软件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举办 “上海网络文化协会嘉善行”、“沪善企业家徒步行”等活动,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引进上海龙软集团建设嘉善国际信息科技产业园。22集电视连续剧《11公里》已进入销售阶段,并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文艺精品重点扶持项目。制定《嘉善县关于“一省一网”整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一省一网”整合发展工作。

二、我县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总体思路

下一步,我县将立足于打造具有嘉善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会会精神,根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县“两会”和三干会议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一要召开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认真总结我县文化建设的成绩和不足,全面部署文化强县建设的各项工作。二要根据“文化强县”建设的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六大工程”建设。

(一)先进文化引领工程。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继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三个中心、三所党校”、“三张简报、四个课堂”理论教育体系,继续举办党员读书周、“全民读书月”等活动;二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激情干事创新业、创先争优作示范”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勇当示范”大讨论活动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坚定科学发展的理想信念;三是大力弘扬“善文化”。深入挖掘新时期“嘉善精神”的价值内涵,举办“善文化”高峰论坛、“善文化”解读、“寻访身边的凡人善事”及凡人善事巡回宣讲、“善文化•微散文”创作大赛等活动,大力弘扬“善文化”;四是持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继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实施“春泥计划”,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扎实开展网络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大力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

(二)文化品质提升工程。一是推动文艺创作。继续开展文学艺术“红杜鹃奖”和新农村题材奖评比活动,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做好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的组织申报工作;二是强化新闻舆论引导。组织实施《“融入上海、宣传先行”2012年行动计划》,举办“新闻沙龙•零距离访谈”活动,发挥手机报、“嘉善微博”等新兴传播媒介的作用,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管理机制,打造网络新闻发布平台;三是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努力净化网络环境,探索“网络问政”活动新模式,完善网民留言回复办理机制,打造新闻信息发布平台,推动各领导干部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四是完善文化产品评价激励机制。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教育,深化“走转改”活动,开展“新农村、新风貌、新故事”采风活动,建立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加大奖励扶持力度。探索设立“吴镇书画艺术奖”,推动嘉善书画艺术的发展。

(三)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完善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实现吴镇书画院、顾锡东戏剧艺术馆、体育公园等文化设施在2012年底投入使用,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省级文化强镇和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推动村(社区)文化设施“三位一体”建设;二是丰富公共文化活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举办“职工艺术节”、“社区文化节”和“农民艺术节”,推动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蓬勃发展,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深化“十万农民种文化”、“周末大舞台”等文化品牌建设,努力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举办田歌节、了凡善文化节等县、镇(街道)两级特色节庆活动;三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低保等文化惠民工程,探索建立“网络图书馆”、“网络博物馆”、“网络剧场”等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服务,探索吸引优质民间资本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如民办博物馆、艺术馆等);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巩固提高嘉善田歌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举办好嘉善田歌节。加快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工作,推进传承基地建设,鼓励建设各类非遗陈列馆、展示馆,探索打造非遗展示街区,促进活态传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开展嘉善历史文化记忆收集整理,编纂《嘉善地方文化丛书》。

(四)实施文化产业壮大工程。一是加速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围绕打造长三角“虚拟经济之都”,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壮大新媒体产业,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培育新型信息服务产业,加快形成以文化信息业、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布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二是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将重大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纳入全县建设总体布局,成立专门服务组,加快推进嘉善国际信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文创企业孵化器培育,健全文化产业市场准入制度,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拓展文化产业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重点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三是构建现代文化市场。加快发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鼓励文化单位提供质优价廉甚至免费的文化产品,推进实体虚拟市场融合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市场,发展文化产品拍卖等中介行业。

(五)实施文化创新推动工程。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一省一网”整合发展工作,探索组建文化发展集团公司;二是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完善国有文化企业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创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方式和监管模式。加大对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与扶持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三是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举办好中日韩现代美术交流展、长三角地区顾锡东越剧大赛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组织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参加各类文化展会,扶持对外重点文化交流活动,鼓励民间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四是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培育县域重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企业,打造“微嘉善”政务微博体系,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宣传管理,强化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引导和管理,加强网络管理机构和网络发言人、网评员队伍、网络志愿者队伍建设。

9.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九

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建议

中共***市委、市政府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城乡等值化发展、绿化攻坚、新农居改造、农业标准化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使我市的农村经济和农村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的关键时期。如何巩固发展农村三十年改革发展的成果,快速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正是应时之举。

一、建设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需要破解的难题

随着长期发展的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化肥、农药等超量施入农田,虽然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但也造成了有毒物质的长期积累,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作物和畜禽体内,最终损害的是人体健康。当前,一些集中建设的畜牧小区粪便的污染环境比比皆是,超量施入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不仅浪费严重,而且随着水土流失造成负氧化和氮超标,工业废弃物造成土壤的重金属超标,严重影响着粮菜瓜果品质,并造成环境的污染,由于多数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业市场化水平和农产品商品化率低、效益低、污染率高,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表现在:

(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全市人均土地1845平方米,人均耕地794平方米,分别比全国和全省人均少5462平方米、206.7平方米和740平方米、140平方米,人地矛盾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难以逆转。

(二)水资源短缺。据最近完成的农业资源更新调查表明,***市年人均水资源量为333立方米,为严重缺水地区,全市平均水年缺水约4.49亿立方米,偏枯水年缺水7.67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不足,致使浅层地下水超采和严重超采面积达4817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超采和严重超采区域面积达2497平方公里。水资源短缺与污染严重已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亮起了红灯。

(三)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仍有严重隐患。干旱、风灾、冰雹、霜冻等,是对我市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常年受灾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每年仍有大约3亿立方米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26万多吨工业固体肥料不治而弃。全市每年施用1万多吨农药、38万吨化肥和6000吨农膜,破坏了土壤结构,污染了水域环境。大型畜禽养殖场周围由于地下水污染严重,附近不少农村居民靠购买纯净水度日。乐亭县是我市果菜生产大县,也是农药、化肥施用大县,该县农村居民诊断不清病因和病种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生态环境质量制约着“健康***、幸福人民”行动。

(四)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且浪费惊人。在资源紧缺的同

时,由于观念、设施、技术方法而引发的资源浪费现象却非常惊人,全市施入农田中的化肥利用率不足30%,城镇自来水管网漏失率大于15%,农用土地资源的单位面积产出率和投资回报率低。

(五)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市财政预算安排支农资金16.04亿元,比2008年增加2.23亿元。我国《农业法》规定,当年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比例要高于当年一般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但从实际情况看,***市从2005年到2008年间的财政收入年递增率为21.5%,而支农资金的年增长速度却只为16%左右,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严重不足。以上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我市实施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地貌类型多样,资源禀赋优越。***市地质古老,地貌复杂且类型多样,为经济、生产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北部低山丘陵,山场广阔,林果、矿产、建材资源十分丰富,以板栗、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发展迅速,具有独特品质的燕山板栗享誉中外,已成为支撑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我市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位于海路运输相衔接的环渤海西岸,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和走廊。铁路有京山、京秦、大秦三条干线横贯全境,并有滦港、唐遵、迁曹等多条铁路支线,是全国铁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正在建设的京秦客运专线和规划建设的京唐城际铁路、蒙冀铁路,将使***未来的物流和出行更加便捷。

(三)经济基础优越,扶持实力雄厚。***市工业历史悠久,基础坚实,反哺农业的实力雄厚。全市已形成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和装备制造、化工、陶瓷、纺织、造纸等十大支柱产业。

三、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规划,整体推进。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并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和计划之中。要本着适宜我市的区位优势、地理优势、开发优势、市场优势、环境优势和产权优势等,本着整体、协调、生态、优质、高效、循环、再生的原则尽快制定全市生态农业产业化规划。谋划***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规划一定要遵循下列原则: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强市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协调统一原则;坚持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效益原则;遵循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保护并重原则和努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最佳生态效益优先原则;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当前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与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旅游观光建设相结合;特别要与小城镇建设新农居改造紧密结合。

(二)依靠科技,模式引导。通过科技创新,生态典型培育,打造一批生态建设模式,尽快筛选一批适宜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推广模式,根据各县(市)区的区位资源分别推广特色经济产业化模式,如:郊区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农--牧--渔复合循环产业生态工程模式;种--养--沼--加的生态村产业发展模式;

种--养--加绿色食品规模化加工模式;南部沿海和北部山区度假生态产业模式;园林养殖立体农业模式;庭院经济模式等等。可以采用开发上述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服务产业,并以此转移一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从种植养殖业、农业观光旅游和三产的服务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要充分挖掘沿海资源、美景田园资源、农村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

(三)落实政策,实惠于农。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通过宏观财政手段制定有关投资、税收、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筹措机制。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活动,对采取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措施保育农田的农户给予适当的补贴。引导农民搜集、利用农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实现循环农业。要实施设施农业扩展工程,全面扩大设施果菜、花卉、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农业,积极发展节能、节水、节肥、节地、节农药和生物防治的节约性农业生产。实施农业生产改善工程,加强农田水利、道路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沃土工程项目,实施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的复垦工程;实施龙企提升和食品加工壮大工程、农业品牌创造工程、土地流转加速工程、农民专业合作规范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从全方位着手,加速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

(四)资金扶持,强力推进。加大对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本级财政要把其列入预算,并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真正

10.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篇十

1.1 农村文化活动设施简陋

资金的缺失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近年来, 由于乡镇企业的改制, 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村税费的改革, 使得私营企业主和农民渐渐富裕起来, 而乡、村财政逐渐削弱, 可用财力的减少就淡化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致使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少而狭小, 而且条件简陋, 设施老化, 器材陈旧。如:有的村虽有图书室, 但图书大部分是前几年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机关党员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时赠送的, 村自己购买的新书很少, 而且农用科技书多数已过时, 不适应现代农业科技种田的需求, 已无法为农民及时提供科技、文化精神食粮。有的村虽有文化活动场地和器材, 也都是因陋就简。前几年的小康村建设中利用路旁空地, 装上篮球架, 单、双杠, 用水泥垒成的乒乓球台等就是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原来的“打麦场”就是扭秧歌、唱歌、跳舞、敲锣打鼓文化娱乐的场所;村大队部就是农民群众读书看报的图书阅览室。

1.2 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乏味

近年来, 有些乡镇重视农村文化活动, 积极组织农民搞文化娱乐活动, 也有的是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 搞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形式逐渐多样化, 内容也日益丰富。如:有的乡利用农闲和中国传统节日组织举办民间艺术花会、灯会、农民运动会、农民文艺汇演等活动;有的村民自发地组建秧歌队、鼓乐队、高跷队等传统文化娱乐队伍。但是从总体上看, 大部分乡镇、村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少的, 特别是文化部门组织的较高质量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少, 并且形式单一, 内容单调, 不能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 致使不少农民业余时间除了看电视, 就是打扑克, 搓麻将, 甚至有的农村文化活动贫乏, 加之积极、健康、正面的教育引导不够, 因而使得封建迷信活动蔓延, 黄、赌等丑恶现象也沉渣泛起。事实表明, 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 已经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

1.3 农村文化队伍有待加强

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专干和文化人才是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保证。而有的乡镇设有文化站, 但没有专职干部, 让其他干部代管;有的乡镇, 虽有文化站, 也配齐文化专干, 但是专干不专职, 不专业。乡镇按阶段性中心工作安排文化专干工作任务去包村包片。如:计划生育、植树造林、农业普查、夏种秋收等, 导致专干没有精力去组织、指导农村文化活动。农村“两委班子”中基本没有文化专干, 其中懂文化艺术专业的人较少, 对文化艺术不感兴趣, 又没有能力指导, 所以对村文化建设和活动漠不关心, 不重视, 不组织, 随之任之, 又因农村文化专业人才匮乏, 对农民的文化活动缺乏有力组织, 艺术指导, 示范带动, 所以有些活动只能是松散的, 随意性大, 水平较低, 内容乏味, 自娱自乐, 自生自灭。

2 措施

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 弘扬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此建议:

2.1 提高认识, 强化措施,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要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密切干群关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全面进步, 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具体体现, 也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 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基本要求。所以各级政府必须明确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和地位。首先, 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经济的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 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其次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送文化下乡的同时,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 把政府引导和市场体制结合起来。要完善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引导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使农村文化建设形成内生的和可持续的基础和动力机制。

2.2 加大投入, 整合资源,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一要建立农村文化建设多元化投入的保障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首先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比例, 并努力保证其以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逐步增加;二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 配套解决;制定落实文化投入政策, 积极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其次是拓宽融资渠道。要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系。通过政策引导, 鼓励民营企业家等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以及农村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二要在现有的基础上, 通过“完善一批, 兴建一批, 整合资源, 利用一批”等方式推进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各乡镇要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多方筹资, 把现有的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娱乐活动室 (场) 进行设施配套;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民间资本兴建一批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另外可以利用合校并点或企业改制后闲置的校舍和厂房进行装修配套, 作为活动场地等, 通过一系列办法要逐步达到每村都要有图书室、农民书屋、文化大院以及娱乐活动、体育、休闲、健身等场地, 并配齐设备, 完善功能, 保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3 加强组织, 帮扶指导, 大力拓宽农村文化活动形式

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建设载体, 促进农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一是加大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要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 要让农民不出村就能看戏、文艺节目、电影, 能学到科学种田、增收致富的技术。二是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 为当地农民提供雅俗共赏的文化娱乐活动。三是积极帮助组建和扶持民办文艺团体, 发展农民业余演出队, 自编自演, 自娱自乐, 过把演员瘾, 陶冶情操, 挖掘当地文化遗产, 帮助指导他们编排演出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总之, 利用多种形式搞文化娱乐活动把农民从酒桌、牌桌以及封建迷信、黄、赌等场所吸引到图书馆、篮球场, 及文体娱乐健身活动场所, 让农民享受健康快乐的文化生活, 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2.4 多措并举,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首先是着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要充分利用市群艺馆、县 (市、区) 文化馆作为培训农村文化人才的主阵地, 按专业分期分批为农村培训骨干文化人才;其次是通过择优招聘, 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要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农村青年, 特别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民间传统特长文艺人才吸收充实到乡镇文化队伍中来。三是选拔一批文化层次高, 热爱并能胜任农村文化工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站的专干队伍中。各村要以“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任文化能人充实到村班子中, 组织指导村民开展文化活动。

2.5 分工合作, 齐抓共管,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

11.关于建设区文化中心的建议 篇十一

近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以丰富全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宗旨,积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培育文化市场,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对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当前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制约。兴建一座综合性的、标志性的、具有较高档次的现代化文化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建议:尽快开工建设XX区文化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建议切实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尽快完成选址等各项工作,尽快开工,以适应我区加快发展的需要。

2、新建的XX区文化中心,应确定为综合性、标志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应包括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把相对分散的文化设施集中建设,形成规模,强化文化中心功能。设计上要有前瞻性,体现标志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多种文化艺术功能,着眼城市未来发展,二十年不落后。

12.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十二

群艺馆、图书馆、书店、博物馆、展览中心等文化设施是一个城市塑造城市形象、彰显城市品位所不可缺少的,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项目。长期以来,我市这些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处于全省后进行列,群艺馆、图书馆、书店、展览中心的建设一直落后于其它地市,至今没有博物馆,这与我市日益加快的现

代化建设步伐极不相符。尤其是今年,以上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有三:

第一,关于群艺馆、文管会、艺研室、新华书店的建设问题。

我市的群艺馆、文管会、艺研室现座落于天桥附近,其中文管会、艺研室在群艺馆院内。这几个单位均是重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多年来为我市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几个单位长期存在着设施不健全、建筑面积狭小、办公条件差等困难。例如,今年冬天较往年寒冷,而这几个单位均无暖气,只能靠自己烧火炉度过严冬。文管会负责全市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但存放文物的仓库已年久失修,对所藏的大量珍品的保护存在隐患。

阳泉市新华书店分管全市及晋东地区的图书、音像、教材的调拨、批发、转运和发行工作。位于天桥的四大图书音像营业场所(综合、科技、文教、音像)年营业额达1000万余元,日接待各类读者3000人次以上,为我市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去年9月,根据全市旧城改造总体规划,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土地储备联合中心向群艺馆和新华书店下发了拆迁通知。而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文化设施的拆迁必须做到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同时这些文化设施要处于良好的地理位置,以便于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由群艺馆和新华书店在原址上拆建开发,就地自筹扩建更为有利。在政府总体改造规划的前提下,由市政府执行规划设计意见,在艺术馆、新华书店现址上,按照文化部规定的地市级群艺馆建筑面积不少于3500平米的标准,扩建一座新型的、多功能的、适应我市发展要求的群众文化标志型建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面积不少于2000平米的新华书店图书大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的高度集中区域,不仅拓展了原有的功能,更可以辐射周边地区,带动我市群众文化整体繁荣和发展,并成为阳泉市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窗口,提高城市的文化档次和整体水平。政府不仅要给资金,更应该给政策,让这两个单位通过多种渠道融资。

第二,关于展览中心的建设问题。

我市现有的展览馆,不仅场地狭小、档次较低,而且产权也不属于展览馆自己。展览馆原产权属于市自来水公司,现被自来水公司卖给一个私营企业。这个企业已多次要求展览馆搬迁,但我市现在没有更好的场所可用于举办各类展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1、由市政府出面协调,让市展览馆继续在现址工作,直至新的展览馆建成。

2、由于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搬迁至开发区,可否在法院搬迁后,通过资产置换或其他方式将法院旧楼改造成一幢文化大楼,供我市部分文化单位使用。这样可以将展览馆迁入其中,以解燃眉之急。

3、由政府出资建设一座新的展览中心。从长远来看,建设一座现代化、高档次的兼具博物馆和展览馆功能的会展中心,是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我市博物馆、展览馆的问题,也将使我市的文化品位再提升一个档次。

第三,关于文联各协会的活动场所问题。

我市文联下属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曲艺、作家、戏剧、电视、电影、民间文艺等11个协会,这些协会是我市各类艺术人才的精神家园,是联系和凝聚文艺工作者发挥自身特长、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组织。长期以来,这些协会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严重影响了协会工作的开展。一些老文艺工作者在退休之后,仍然愿意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我市文化繁荣作贡献,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使得他们不能充分施展才华,影响了他们发挥余热的积极性。因此我建议,市政府能否提供一些可供这些协会使用的活动场所,让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有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

13.关于建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议 篇十三

通过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园区, 可依托特色产业在空间就近集中布局, 提高特色产业的集聚度, 实现要素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共享, 为企业升级和产品换代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充分认识加快特色产业园发展的必要性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太仓市将根据各产业的现有基础和发展空间, 重点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产业, 重点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两大产业, 重点关注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软件和集成电路等三大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 新兴产业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 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0%以上。

为使新兴产业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我们要加快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 一个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必须狠抓工业,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而大力发展工业, 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 又必须强化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是产业集聚的需要,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是加快“三化” (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太仓经济跨越发展战略任务的主要平台。

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新兴产业聚集和招商引资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平台, 说到底园区建设和发展是筑巢引凤。因此, 园区要上规模, 要有特色, 要有吸引力, 要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环保型方向发展, 能够推动理顺人才流、物资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 从而形成区域化生产和专业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尊重、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重点特色产业园区要重点培育和扶持, 使这些园区在短时期内上档次、创水平。同时对其他特色产业园区, 应该因地制宜, 不搞一个模式, 防止急功近利, 防止超过实际承受能力, 建设园区。

二、狠抓落实, 做好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

当前, 太仓市正处于加速工业化、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既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明确要求, 也是招商选资的重要载体, 更是我市解决工业经济规模不够大、关联度不够高、产业链不长、初级产品较多等主要不足的有效办法。

为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合理规划布局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 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规划没做好, 将留下永久的遗憾, 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 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 超前做好规划工作。

按照“打造特色园区、建设田园城市”思路, 科学调整一、二、三产等各类功能性园区规划布局, 着力在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以园区载体的提升推动城乡统筹水平的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园区规划更要按照产业集聚, 特色鲜明, 功能完备, 错位竞争的整体规划, 在原有的基础上, 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发效应更长, 发展空间更大, 努力提升园区的品位。要以特色的思路来培育特色产业, 形成园区特色优势, 构筑园区龙头地位, 凸现园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

(二)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和加快推进创业创新载体建设

一是以高标准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不能因为资金制约就降低建设标准, 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适度超前;坚持从实际出发, 滚动发展, 依托项目建设园区, 根据入园项目的多少科学合理安排, 杜绝“轰轰烈烈圈地、冷冷落落开发”的行为。使园区基础设施达到通水、通电、通天然气、通道路、通蒸汽、通排水、通排污、通光纤网络、通电信、场地平整“九通一平”的水平。二是加快推进园区载体的建设。要发挥特色产业园区在产业领域的集聚效应, 离不开企业发展的创新创业载体环境。建设高标准的企业 (加速器) 孵化中心、生活配套区、人才居住区、商业配套区等设施。据了解, 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就正在加快推进舒美特地块的开发和建设步伐, 这个项目是集:生物医药孵化器、人才公寓和专家楼、沿街商业、宾馆及融合会议中心功能的管委会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园区载体配套建设。为进一步整个园区的发展和招商选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 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园区要尽快形成以下服务体系。公共综合服务:协助企业办理工商、税务、立项、环评等手续;提供财务管理、政策咨询、金融、法律、知识产权转化等综合服务;提供高品质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办理企业落户及政策对接, 受理园区政策奖励申报;投融资机构推荐;商务拓展及产业协调。技术支持服务:如提供中试、信息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配套租售服务:提供标准厂房、实验室、行政办公中心、公寓等产业配套设施租售服务。工程代建服务:提供工业厂房、生产基地等工程项目代建服务。信息交流共享:通过论坛、沙龙、展会等多种形式活动促进园区信息资源交流共享。

(四) 高水平经营管理特色产业园区

特色产业园建设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 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关系, 明确职责, 统筹管理, 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要处理好管委会、各镇 (区) 、主管局、投资公司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各产业园负责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学会当领导, 统筹布局、全面工作。要理清工作任务, 做好工作计划;要合理安排工作力量, 落实工作责任;要科学安排进度, 明确时间节点要求;要强化调度, 明确推进手段;要科学考核, 明确激励机制。三是要处理好园区与园内企业的关系。园区带动企业的繁荣, 企业推动园区的发展。四是要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我们要以务实冷静的心态、统筹推进的方法和科学健全的机制, 正确把握好工程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与速度, 既不能贪求数量、急于求成, 影响项目质量;也不能拖拖拉拉、推诿扯皮, 影响项目进度。运用市场法则, 通过科学经营管理, 增强园区自我运行能力, 实现“投入--产出--回报”的良性循坏。

(五) 强力招商选资

招商选资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 园区建设和发展要根据自身产业要求, 在初期争取各自产业的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并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形成园内工业聚集规模。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昭衍 (苏州) 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就是生物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 它的入住带动了苏州金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入园, 同时有斯坦康、金谱诺安、康乃德等10家企业先后进驻, 这些企业的集聚效应将会带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快速发展。随着园区的发展, 要适时调整招商思路, 把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土地资源占用率低、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并充分挖掘园区的特色和优势, 利用特色、优势招商, 做好项目包装和推介, 实现园区招商形式多样化。

(六) 出台工作文件和落实优惠配套政策

为了促进经济和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 太仓市已经制定了《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加强特色经济产业园建设的意见》的工作文件, 同时《加快太仓市科技创新载体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优惠政策也同时出台。园区也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情况, 制定针对自身的相关政策, 主要集中在人才引进、产业发展、金融投资、科技创新等方面。政府对重点扶持的园区采用“一园一议”的办法, 制定更为灵活有效的政策。

(七) 创新融资模式, 助推自主创新

园区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 帮助企业破解资金发展瓶颈, 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助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思路、新做法。园区应该构建优化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促使优质资源和要素向有竞争力的优势创新企业集中, 使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的多元化有效融资需求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得到高效满足, 这样的环境才是最佳的投融资环境。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都证明, 一味地依赖政府资金的无偿资助, 是无法妥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然而, 以政府资金为引导, 以竞争促发展,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使其能够借助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首先成立了太仓生物医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 通过建立贷款资金支持系统、风险投资体系和创业发展基金, 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资金支持, 解决科技创新企业项目转化资金不足问题。接下来园区还会提供更多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促使企业高速发展。

(八) 营造良好环境

优越的投资环境, 是园区竞争制胜的重要保证。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改善审批行为, 改进市场准入、投资审批制度。二要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 有关部门要对园区涉费项目彻底进行清理, 取消不合理的收费。三要进一步建设信用环境, 建立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 努力打造诚信定南。四要进一步确保社会稳定, 维护园区企业的合法权益, 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并积极探索多渠道安置失地农民的方法, 让农民失地后安居乐业。

通过太仓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进一步提高太仓市的产业集聚度, 尽快把太仓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新兴产业强市。

摘要:产业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也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太仓凭借独特的区位、人文、环境等优势, 加大引进和发展特色新兴产业的力度,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产业布局相对分散, 缺乏规模较大、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经济产业园区。通过对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 (集群) 和服务外包基地园进行调研, 并先后多次召开各种层面的座谈会, 现形成关于加快我市特色经济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

上一篇:幼儿园环保主题教案设计方案幼儿教育方案下一篇:以感恩为话题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