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文件管理规范

2024-06-27

生产文件管理规范(共15篇)(共15篇)

1.生产文件管理规范 篇一

为规范和加强站内的安全档案的管理,实行制度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安全生产档案必须由专人管理安全生产档案。

1、安全生产档案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管理人员任命书及变动情况记录。

(2)从业人员档案(包括安全运行、培训教育、奖惩等信息)。

(3)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名单。

(4)特种设备清单及有关档案。

(5)危险源管理清单。

(6)监测资料(设备运行状况、巡检记录、交接班记录等)。

(7)职工健康档案及职业病档案资料。

(8)安全生产整改情况记录。

(9)安全例会及安全日、月活动记录。

(10)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方案、平安交通实施方案等各种方案及落实情况;

(11)事故记录和统计资料。

(12)伤亡登记表存档情况。

(13)岗位作业操作规程。

(14)安全措施经费及使用情况。

(1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实施记录。

2、要编写详细的目录并分档存放,以形成标准化、规范化。

3、按期上报给各有关部门,定期向职工公布档案管理情况。

4、主要领导要检查检查档案管理情况,使之完善化、科学化。

2.生产文件管理规范 篇二

服装生产技术文件是服装生产及产品检验的技术标准。服装企业在批量生产前, 为了保证批量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 技术人员会做很多技术准备工作, 如:样板的制作、样衣的制作、生产技术文件的制作,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其中的生产技术文件是服装生产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的核心, 一套全面、准确、完整、可操作的服装生产技术文件是打好服装生产线组织和管理的基础, 能有效地发挥作业指导作用, 为服装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提高企业效益。从服装生产技术文件编制的依据、内容及原则等方面, 对技术文件的编制进行可行性研究, 总结出一种服装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模式。

1 服装生产技术文件的概念

服装生产技术文件是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质量目标和客户订单要求制定的某一订单服装的专用技术规范, 详细规定了订单产品的要求 (数量、规格、裁剪、缝制、检验标准、包装要求等) 及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工艺 (服装辅料搭配、线迹密度、粘合参数等细节) , 是指导订单产品生产、验收、包装的依据, 更是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

2 服装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依据

2.1 订单

客户提供的订单要求, 包括样品、产品效果图、款式说明、规格数量、技术文件、验收标准、交货时间等。

2.2 样品

经客户确认的试制样品, 包括确认样及修改意见等。

2.3 相关技术标准

包括与服装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订单品种服装的通用生产技术文件、企业相关标准等。

2.4 企业生产能力

企业具备的生产能力条件, 包括生产厂房、设备状况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等。

2.5 材料供应

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包括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及材料检验报告、理化试验报告等。

2.6 样板

包括裁剪样板及工艺 (定位、扣烫) 样板等生产所需样板。

3 服装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内容

3.1 封面

技术文件封面应包括公司名称、订单产品名称、合同编号、产品编号、生产车间、受控标识、编制审批程序、生效时间及保留时间等。

3.2 款式说明

产品款式说明除必要的文字说明外, 还应包括产品的正面效果图、背面效果图, 侧视图或部件分解图, 突出服装的工艺特征, 使产品款式更加直观。

3.3 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单是生产车间安排生产任务的依据, 包括产品名称、生产编号、客户名称、生产车间、加工总量、交货日期、主要面料、使用设备名称及数量、生产班组、完工时间、产品配码及成品包装要求等。

3.4 材料领用通知

生产材料领用通知单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车间、加工总量及各种原辅材料的名称、规格、用途、单耗、领用数量等信息。必要时, 还可附对应的样品。

3.5 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工艺要求应包括产品名称、裁剪数量、样板使用号、面辅材料基本情况及单耗、裁剪要求、人员安排及技术部门提供的主要面料排版参考图等。

3.6 粘合工艺要求

粘合工艺要求应包括粘合衬名称、粘合部位、通过粘合试验得出的粘合主要技术参数 (温度、压力、时间) 及粘合质量要求等。

3.7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应包括缝纫线及其他辅料的基本情况、缝纫质量要求、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标准工时的核定及人员、设备、工具的配备。

3.8 检验规程

产品检验规程应包括产品主要部位规格尺寸及极限偏差、总体质量要求、检验工具、检验 (测试) 方法、出厂检验规则等。

4 服装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原则

服装生产技术文件规定了某一具体款式服装的工艺要求及技术指标, 是服装生产及产品检验的依据。因此, 技术人员在编制服装生产技术文件时, 应注意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适应性及可操作性。

4.1 完整性

生产技术文件的内容必须完整, 应包括文件封面、款式说明、生产计划、材料领用、裁剪工艺、粘合工艺、生产流程及技术要求、检验规程等全部内容, 使生产全过程受控。

4.2 准确性

生产技术文件的表述必须准确, 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在文字难以表达的部分, 可以配上图示, 并标明数据, 做到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在编制过程中要做到逻辑严谨, 措词准确、严密, 紧紧围绕工艺要求、目的和范围, 条理清晰。在使用术语时, 应执行国家服装术语标准 (GB/T 15557-2008) 的规定, 做到统一、规范, 以免产生错误理解。

4.3 适应性

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企业实际, 与国家、行业颁布的服装标准相适应, 与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状况、操作人员技术实力、产品批量、交货时间、质量要求相适应, 与产品销售地区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相适应。

4.4 可操作性

生产技术文件的要求必须有可操作性, 文件的编制必须以客户的订单要求、确认样的工艺及修改意见、企业实力为依据, 未经试验的原辅材料和操作方法, 均不能写入技术文件。

5 结语

根据服装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生产实际、产品特点和加工合同等编制的服装生产技术文件, 把产品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加工方法、作业标准等用文字和图形的形式加以规定, 进而要求职工依此规定实施, 对服装生产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能进一步规范操作人员的工作, 从而实现“人、机、料、法、环”的合理利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力及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万志琴等.服装生产管理 (第三版)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2]冯翼等.服装生产管理与品质控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3]刘国联.服装厂技术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3.使规范性文件更加“规范” 篇三

正当其时——制定《条例》势在必行

虽然监督法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章作出了规定,但是其规定较为原则,缺乏操作性,致使各地在实践中存在做法不一、随意性大、工作开展较难等问题。备案审查工作程序不规范,审查范围、标准不明确,审查机构不统一,反馈和纠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成为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探索和研究,加快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适用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专门法规,4个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适用于本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专门法规。就湖北省而言,可用于指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一是《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二是仅适用于省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程》,尚无一部专门用于指导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可适用于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地方性法规。这既不利于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定监督职责,又与法律规定的要求不相符合,也与当前备案审查工作任务量和审查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实不相适应,因此制定和出台条例十分必要。

准确定义——科学界定规范性文件的范围

研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前提是厘清规范性文件的定义。目前规范性文件尚未形成一个理论和实务界公认的一致的定义和范围,这既给理论研究带来困难,也给相关工作的推动造成了不便。

条例对“规范性文件”作了界定,并对报送本级和上一级备案的规范性文件作了细化规定。条例规定,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可反复适用的文件。

虽然监督法未将地方“两院”的相关文件列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范围, 201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得制定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通知》也要求,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今后一律不得制定在本辖区普遍适用的、涉及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等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在法律文书中援引。但考虑到对“两院”实际存在的相关文件的监督,既是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的重要职责,且实践中已有一些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将其列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范围。在立法调研中,基层也反映“两院”出台的相关文件实际存在,直接用于指导同类案件的具体审判和检察工作,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范围较广,要求将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条例没有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相关文件列入报送备案的范围,但对其监督作了规定。条例规定“两院”有关文件无需报送备案,只规定在有关机关、组织和个人提出审查建议且确有必要时,才启动审查,实施监督。

权责分明——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具体的工作机制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一件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作,需要一整套的工作机制与之相匹配,既需要充足的专业力量承担具体工作,也要建立有力的责任约束机制,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条例规定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总体工作要求,后续工作程序、责任机制等都应当围绕工作要求而展开。目前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实际上已经对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均进行了审查,过去强调的以被动审查为主、主动审查为辅的原则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应当做到有件必报、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这一规定要求,所有符合报送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都应当报备,都应当进行备案审查,对所有不合法或者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都应当依法予以纠正。

在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条例针对各环节的工作特点,对各环节涉及的相关单位都赋予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并对未按照相关要求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设置了完备的责任体系。条例规定,人大常委会应当设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门工作机构,并明确列举了备案审查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责。条例还明确了审查过程中,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分工配合的工作机制;反馈和纠正过程中,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备案审查工作机构等的职责。条例还对瞒报、漏报、迟报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及其责任人员,对从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工作人员,在其没有依照条例履行相关职责时,规定了相应的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保障备案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明晰标准——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并重

湖北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存在的较为共性的困惑之一就是对规范性文件“如何审查”和“审查什么”的问题。明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标准,既要考虑到基层审查力量不足,加强审查标准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合理性标准预留空间,把合法性审查和合理性审查有机结合起来。

条例规定,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主要审查是否存在下列情形: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同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同上级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相抵触;制定违背法定程序的规定。合理性审查标准则主要审查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遵守的行政措施明显不合理、不公平;其他不适当,应当予以撤销、废止或者修改的情形。

分类审查——实行一般与特殊审查程序并举

规范性文件的种类不一,其审查的程序不可能完全一样,其程序应分为一般程序和特别程序。考虑到“两院”的相关文件与一般规范性文件不一样,其程序也应有一定特殊性,而且对于审查要求与审查建议在启动审查程序上的不同也应作出详细而有区别的规定。

条例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从文件接收处理到审查归档,审查发现问题的处理,对撤销规范性文件的议案进行审议等一般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对较大市政府规章,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相关文件的特殊审查程序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提出审查要求、审查建议的情形和处理方式,对审查建议和审查要求的回复、审查建议和审查要求所涉及的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范围时的处理,以及对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处理程序等也作出了详细规定。

4.安全生产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篇四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文件档案的管理,确保文件档案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使其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档案文献的参考作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文件档案的管理。

二、名词:

安全生产档案,是指公司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文件。

三、管理职责

3.1 总务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负责综合监督管理。同时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档案日常管理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档案的管理,并负责监督检查和考核。各部门安全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档案的收集、归档和保管。

3.3 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四、安全生产档案范围括:

4.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文件、批复、会议资料等。

4.2公司安全组织机构情况,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变动记录,以及专、兼职安全员名单;

4.3 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各类文件。公司安全生产文件、安全培训学习资料、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

4.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件及人员名单;

4.5 特种设备、设施清单及有关《安全检测校验报告》等档案资料; 4.6 危险源(点)资料及三级危险源(点)管理清单;

4.7 作业环境监测资料(粉尘浓度监测、环境监测、噪声测定等)以及安全、职业卫生评价报告;

4.8 职工健康检查档案及健康监护资料;职业病例档案及监护资料; 4.9 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4.10 安全例会会议记录材料及安全月活动记录。4.11 职工关于安全生产的改善提案及整改落实情况;

4.12 安全生产事故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等有关档案资料;

4.1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安全规程; 4.14 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4.15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4.16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实施记录; 4.17 与供应商签订的《相关方安全管理协议》

五、档案保管 5.1档案分类

5.1.1安全生产档案要编写详细的目录并分档存放,以便于查阅。实现安全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5.1.2各种文件资料按一定特征进行排列和系统化,应层次分明,编写页码,填写卷内文件资料目录。5.2档案保管

5.2.1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5.2.2档案应入柜上架,科学排列,避免暴露和捆扎堆放。同时应采取防潮、防虫措施,防止档案损坏。

5.3档案借阅

5.3.1安全生产档案只供公司内部人员借阅,借阅者要履行借阅手续,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借阅。

5.3.2借阅者对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未经许可不准泄露档案材料内容。

5.3.3借阅档案要注意保护,不得丢失、损坏、涂改。用毕要按时归还,归还档案时,由档案管理人员当面查点清楚,并在借阅登记本上注销。如需延长借阅时间,必须另行办理续借手续。如发现遗失必须及时汇报,追究责任。5.4档案销毁

对于过期并失去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经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定期销毁,必要时做好销毁记录。

六、附则

5.ERP项目生产模块上线管理文件 篇五

一、项目总纲:

ERP项目生产模块的上线及供应链模块的优化,加强公司内部资料的数据规范化管理,为管理高层提供完善的数据报表及流程管控

二、项目周期:

三至六个月

三、项目范围

生产(mrp物料需求计划及生产订单处理)工程设计中心(bom元素的编制)供应链(销售采购库存)环节的优化, 管控及协助部门(财务品管行政)

四、项目费用

电脑各部门软硬件基本满足需求,半成品仓及硫化车间其中模具仓库的电脑配置偏低,单据方面,打印机大部分兼容ERP(用友).费用主要产生,需增加生产模块的用户内容,至少三个(生产订单 计划BOM元素,冲压 半成品仓及硫化车间工模车间)

五、进度计划

前期用友系统的测试及试运行.(由erp部门跟进,并上报管理层)

第一阶段个月,旧账套数据导入,(需工程设计中心 成品仓库)检查及临时数据导入(产品编码 及期初数据,订单数据,计划数据等)需用友公司协助完成,培训计划开展(数据的完整度决定第二阶段工作量及执行中矛盾).第二阶段个月,数据的录入,及试运行.(此阶段工作量大,绩效方面跟进)提供基础报表.第三阶段个月,数据录入的强化执行,并提供数据报表,(取消以往excel操作)按照系统执行数据运行.第四阶段个月,完善相关报表数据及工作流程,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效果.第五阶段个月,逐步改善不足之出优化系统,做好数据信息化及适用性.第六阶段个月后,稳定系统使ERP系统逐渐完善.部分新人员的培训工作.六、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职责

针对以前ERP系统执行力的问题,高层对系统的了解不是太多啊, 须成立项目推进委员会(由董事长,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及用友ERP项目地区总监组成)项目执行监督组(由副总经理 总经办主任 计划经理 及项目顾问组成 项目实施技术小组(用友技术工程师 ERP部)业务骨干组(各部门经理组成),数据录入(ERP录入员与相关部门ERP 操作员 文员)

(待补充)

① 项目推进委员会:(组长:董事长或总经理)

制定方针策略,指导项目小组;

设定项目目标、范围及评价考核标准;

批准项目计划,监控项目进程;

调配人力和资金;推动培训工作;

解决项目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研究企业管理改革措施;

研究企业工作流程的调整与机构重组;

审批软件二次开发方案并验收;

审批新系统的工作准则

② 项目监督组(组长:副总经理)

制定实施计划,保证计划的实现;

指导、组织和推动职能组的工作;

定期开展项目进度例会,沟通协调安排工作

督促人力资源部门建立项目实施效果与个人业绩考核挂钩的标准;

负责组织原型测试和模拟运行,对管理改革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组织和开展企业内部的培训,担负起教员的工作;

主持制定新的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

提交个阶段的工作成果报告

③ 项目实施组(负责人:总经办)

1业务骨干组(组长:计划经理)

参与项目流程解决方案的讨论,并提出流程更改建议;

熟悉部门流程,并了解部门在系统执行中的角色;

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与系统的调研 培训及实施;

参与系统流程管理的制定工作,完善本部门的工作流程;

确认并完整准确地提供部门相关数据资料,按照系统要求安排文员录入数据,记录本部门项目参与及完成度,控制部门相关参与质量,对本部门员工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定;

负责企业内部支持体系的建立,落实项目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协助技术小组做好数据;

注(行政部除负责本部门的系统业务工作外,须制定公司ERP系统上线前的绩效制度考核方案,并配合落实执行)

2技术小组(负责人:ERP专员)

参与配合执行监督组项目实行工作,完善系统上线前的程序开发;

熟悉公司业务流程,了解公司ERP实际需求,解决程序代码及报表数据;负责组织原型测试和模拟运行,对管理改革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负责软件中关于系统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数据录入的规范化,及完整性跟进、量化,权限的设定、修改、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

负责处理系统运行方面的技术问题及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

负责企业内部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维护;保障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的工作;

负责终端用户的培训,负责部分软件操作的培训

监督及检查各部门小组落实执行ERP数据录入工作与业务工作的量化录入.3数据录入(ERP录入员与相关部门ERP 操作员)(组长:ERP录入员)熟悉ERP编码规则,按照规则编写部门数据资料,特殊由ERP录入员录入;保证准时认真地参与项目调研,并参加相关解决方案的讨论工作

积极接收系统培训,强化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

熟悉系统业务流程,参与操作手册的编写

完善当天的基础数据整理,及时输入系统

负责系统实施过程中问题的收集,及时的反馈录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项目技术组

七、项目计划及管控

①计划及进度管理

项目计划及进度将有项目委员会与执行委员会提出按照周 月 季度进行监督 落实,协调实施,各小组工作的落实情况,实施组负责人负责协调组内部门之间的协调 部门业务骨干 ERP录入员负责周期推进,提交周 月 季度汇报推进进度管理.对未完成内容进行监督 提交人力资源进行考核落实.②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实行分阶段验收,项目执行委员会首先将项目范围与计划进行分解,结合亿达公司调研的结果与解决方案制定阶段性可交付要求,每一细分阶段的完成都由项目委员会与项目执行委员会共同审核确定.③会议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1项目委员会会议(由项目委员会成员组成)周月季度

实施组会议(执行监督组成员代表 技术小组,部门骨干组 数据录入组)周会议

2会议方式,现场会议,每次会议之前均由ERP专员通知会议议题及参与人员 实施组核心成员及技术组、业务骨干组、数据录入组成员每天早上8:00-8:30在一楼会议室进行早会,简单总结每日工作进展,其他项目成员视情况临时通知参会。项目委员会每周六进行周列会,总结一周工作进展和下周安排的工作计划.每月由执行监督组向项目委员会汇报项目进展。临时会议视情况由执行监督组及部门小组安排召集范围内的。

④文档和数据管理

由于项目实施的负杂性,以任何需求、建议、解决方案和结论必须文档化、标准化,以便查阅和引用;鉴于现有我司数据管理比较混乱,缺少对数据整体的掌握,因此设置业务骨干和项目技术组成员组负责搜集和整理,经总经办审核 总经理审批进行归档.业务骨干负责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技术组负责数据的归档.⑤沟通与反馈机制

对于项目信息传递,实行自上而下的方式,董事长或总经理决策、部门经理、本部员工的自上而下的传达方式,信息要做到,及时 完整 准确.反馈信息按照逐级反映的情况,确保各小组负责人及时把握本小组员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态度及思维成果与行动变化,从更细节的角度完善本部门对系统的要求.同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⑥实施中风险总结

领导层的执行力及软件公司的实力.业务流程和岗位的调整过于频繁.建议确定前期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化操作;特殊情况的,经执行监督组以上人员商定处理.ERP录入岗位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及技术小组及时到各部门了解操作员动态进行实施培训;.项目组缺少沟通,协调 ,此过程需要小组负责人及时掌握内部动向,举行会议商讨解决,避免隐忍不发,扩大故障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程度,建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福利支持(对于员工所在岗位的工种,按照二年及以上工作年限为准,特殊岗位的进行强化培训和考核,调高员工的工作素质)

⑦量化管理

工作的进度,监督情况,对整个数据的了解度及沟通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考核;项目的预期.完成效率(准确率,及时性)部门数据化信息资料的收集情况;数据录入的完整情况;数据录入量及标准化 规范化专业化的程度为考核范围;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建议提出合理性;原有工作内容的完成情况.(此部分由人力资源部按照公司现有管理架构及工作量进行编制并落实执行)

八、项目预期

6.生产文件管理规范 篇六

高阳纸业(2013)1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调整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命的通知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改善职工的劳动作业环境和设备的运行环境,杜绝“三违”,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规范企业管理,推行清洁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和企业的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提高经济效益,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全工作指示精神,经研究决定,调整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任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如下:

1、公司总经办,具体负责全公司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安全检查以及安全资料的管理等工作;

2、任命董绍其为公司专职安全管理员;

3、任命公司兼职安全管理员如下:

赵德生章建荣杨春董文清沈立荣羊伟华赵银雪习连合 毛长河巴石申董飞羊金水徐顺波骆文斌陈子明郑军 王培

抄送 :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总经理

7.浅析电子文件管理 篇七

计算机技术广泛的应用正在逐步改变、丰富各单位传统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模式, 同时也给档案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题——电子文件管理。随着档案管理对计算机的普遍使用, 电子文件管理逐步成为档案管理工作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电子文件档案将成为继纸质档案出现在人类档案管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分析档案管理中电子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完善档案电子文件管理措施意义重大。

二、电子文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电子文件收集困难

收集难是从事电子文件收集工作人员的共识。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 电子文件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它承载着人类历史, 而且由于它的特殊性, 人们对它还未形成和纸质文件一样的感性认识, 因而对电子文件收集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数量上, 各单位的电子文件生成量远远大于归档的数量, 好多形成的重要电子文件没有以任何方式留存, 大量的电子文件处于流失状态。不少档案部门的电子文件管理才刚刚起步, 尚未完全步入正轨, 电子文件管理方面无规章制度可供遵循。很多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工作中形成的电子邮件、数据库、网页文件、多媒体文件分散在各个部门甚至个人手中, 电子文件严重流失, 造成电子文件的损坏、泄密或丢失, 给电子文件的收集带来被动。

(二) 归档范围比较单一

许多档案部门平时比较注重电子公务文书的归档, 进行了党政公文和部分业务部门电子文件管理, 其它如会计电算化形成的电子文件就不能及时归档。会计部门实行电算化后, 电算化形成的电子文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 而是存放在财务部门。不光会计部门, 业务部门的图表、数据库、科研实验数据表等散落在个人手中, 不利于电子文件的保管利用。有的没能及时将这些电子文件转存到软盘或光盘, 而是储存在硬盘上, 而这些文件常因病毒感染而被破坏或因硬盘空间已满被删除, 造成电子文件丢失。归档范围的单一, 难以实现对电子文件全面、有效地集中统一管理。

(三) 归档方法不够恰当

大多数单位没有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 仍按照纸质档案保管期限表执行。归档操作甚至沿用纸质档案定期移交, 要么只是系统自动转存, 没有适应电子文件归档的规范、方法。由于电子文件有生成分散, 便于操作特性, 使得仍沿用纸质档案的归档时间、归档方法和归档流程是极其不恰当的。在这种状态下, 即使电子文件完成了归档管理, 也很难保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还有对电子文件管理认知理念不正确, 目前, 大多数人认为电子文件不可代替纸质文件独立行使文件职能, 好多部门不能保证生成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可以想象, 在未明确电子文件地位或没有保证电子文件真实性、可靠性措施的情况下, 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这种盲目性导致无法真正推进和实施合理科学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四) 办公系统功能有待完善

档案管理软件与会计电算化及办公自动化软件没有形成有机结合, 如档案管理软件与公文信息网不兼容, 档案管理软件与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衔接等等, 影响了电子文件的接收, 文件的质量等简单管理, 加大了电子文件的管理难度。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是电子文件管理的最终目的, 但是, 现阶段大部分单位没有任何措施和系统来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是档案利用的保障, 是未来电子文件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利用的基础。目前我国没有出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标准, 也没有功能齐全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虽然某些电子管理系统声称具有归档、备份、长期保管的功能,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种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只能算作是文件的集中发布平台。

(五) 人员素质不适应新形势

首先, 有些部门领导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还限于纸质文档管理范畴, 未认识到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在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中, 遇到权限窄, 资金使用阻碍等问题。其次,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培训。本身电子文件管理就是档案管理中一个新生事物, 一种新的归档方法、规范、标准, 整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起来难免会有困难, 档案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 电子技术知识方面的匮乏, 尤其怕在这项工作中出现错误, 带来一些损失, 档案管理人员就会得过且过, 能躲就躲。

三、完善电子文件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加强电子文件管理, 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档案主管部门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采取“强制性”措施要求各单位、部门必须执行管理办法中的各项条款。二是单位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电子文件的收集原则、收集范围、分类编号办法, 正确划分保管期限、保管和利用方式等规定, 做到集中统一管理, 使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有机地结合, 有利于电子文件管理者科学管理。三是大力宣传科学管理电子文件, 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子文件的正确认识, 使人们认识到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同样重要, 要按时归档和注意保存。四是完善办公系统功能, 实现办公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 为日后电子文件共享、利用打下基础。五是加强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电子文件的素质。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 笔者强烈感到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知识的欠缺, 希望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多组织培训, 研制开发真正适应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软件, 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技能, 以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历程。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电子文件管理逐步成为档案管理工作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电子文件档案将成为继纸质档案出现在人类档案管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文章围绕档案电子文件管理分析了其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档案电子文件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子文件,现状,健全

参考文献

8.文件管理 我要3D效果 篇八

初识3D文件管理器

在Tactile 3D展示的三维空间的中部排列着一些半透明的球状容器,这些球状容替分别代表系统中不同的驱动器(如图1),在驱动器容器的顶部显示盘符和卷标名称。实际上,在Tactile 3D中不管是驱动器还是文件夹,都是用半透明的球状容器来表示的。在其中移动鼠标,可以自由地改变观看视角,向上/向下拨动鼠标滚轮,可以拉近/推远与对象的距离。双击对应的驱动器容器,就可以快速进入内部。

深入3D文件管理器

在驱动器容器内部,可以观察到在容器四周的“支架”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它包含的所有文件夹和文件。它们拥有完全立体化的外形(如图2)。文件的外形就更加有趣了,不同类型的文件立体造型也不尽相同。例如视频文件是类似于电影胶片的造型、图片文件是类似于宣传板的造型、EXE文件是类似于机械模具的造型等。

其实和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一样,Taetile 3D也是采用树形结构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通过移动鼠标和拨动鼠标滚轮,就可以在Tactile 3D的三维空间中自由进出任何驱动器容器和文件夹容器。同时还可以点击键盘上的方向键,进一步调整观看视角。在选定的容器中点击鼠标右键,就会出现功能选择面板,这时不要释放鼠标右键,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对应的选项上,例如选择“Create(创建)”项,之后释放鼠标右键,就可以在当前的容器中建立新的文件夹。Tactile 3D具有路径记忆功能,选择其中的“Forward(前进)”或者“Backward(后退)”项目,就可以引导用户在不同的容器中切换,加快浏览的速度。

在3D环境中操作文件

对于图片、文档等一般的文件,可以存它们的立体外形中预览内容。用户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移动鼠标,从不同的角度“观赏”立体化文件结构层次。在Tactile 3D的三维环境中,查看文件的方式很特别,只需将鼠标移动到文件的立体外形上,它就立即自动转向观测者,通过向上拨动鼠标滚轮,能够调整观测的距离,从而“靠近”文件仔细预览内容。双击它就可以打开。

当近距离观察文件时,会发现立体造型的左下角会显示该文件的属性信息和功能按钮栏,比如点击其中的“Copy(复制)”按钮,当执行复制操作后,该文件的微缩外形就“粘贴”到鼠标指针上,当进入目标文件夹后,点击鼠标右键,移动鼠标指针到“Drop(丢弃)”项上,即可实现文件的复制操作。如果点击其中的“Cloak(隐藏)”按钮,则可以使该文件在容器中“隐形”;如果点击“Shield(保护)”按钮,以后就无法删除或者修改该文件了。当然,在文件夹容器的底部边缘上也存在“Rename”、“Grab”、“Sort”等按钮(如图3),分别点击上述按钮,可以对文件夹改名、移动或对其中的文件排序。

9.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篇九

吉安监应急字〔2010〕43号

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

各市(州)安全监督局,长白山管委会安全监督局,各有关中省直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2009]217号),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应急知识,增强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能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良好氛围,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

(一)丰富宣教内容。一是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规划部署、重大举措、重要活动、工作成效;二是及时宣传国内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三是宣传普及各类公共场所、有关作业场所周边和作业岗位的危险因素辨识、事故预防及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四是宣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尤其是在事故救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队伍和救援人员;五是宣传展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尊重科学、勇敢善战的精神风貌。

(二)拓宽宣传渠道。一是充分发挥本系统、本单位主办的报刊、网站、广播等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二是充分利用“安全生产咨询日”、“防灾减灾日”等专题宣传活动以及相关的会议、论坛、展览等大型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三是积极争取社会主流媒体的关注,主动配合、联合主流媒体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四是积极创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网站、网页、期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三)创新宣教方式。一是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纳入安全生产各类宣传教育中,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举办培训班、讲座、论坛,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二是充分利用企业、社区、乡镇、村屯、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宣传

机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专业和信息优势,与相关媒体合作举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栏、专题节目,加强信息交流,共同促进宣传教育工作。

三是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通讯员队伍。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中省直企业要指定专人作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通讯员,负责报送本地、本单位相关宣传报道稿件、信息和资料。各市(州)安全监管部门应急管理宣教工作通讯员要定期向省局及时报送宣传报道稿件。省安全监管局将向相关媒体推荐,并就通讯员提供的稿件及采用情况,在适当范围内组织评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是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牢牢掌握事故灾难新闻宣传的主动权,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增强时效性,增强透明度,强化引导力,提高公信力。要加强舆情分析,善于舆情引导,使每一起事故灾难的宣传报道过程,都成为宣传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极端重要性的过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贯彻落实的过程,成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知识的普及过程,成为宣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重要作用的过程。

四、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

10.生产文件管理规范 篇十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8号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5号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9号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2号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3号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22号电网运行规则(试行)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24号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

电监安全〔2005〕24号关于印发《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办法》和《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办法》的通知

电监安全〔2006〕2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电监安全〔2006〕38号关于印发《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信息报送办法》的通知 电监市场〔2006〕42号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

电监安全〔2007〕11号关于深入推进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电监安全〔2009〕4号关于印发《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电监安全〔2009〕61号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办安全〔2011〕74号关于做好电力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公安部〔1999〕8号令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能源电〔1993〕45号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

能源部安保安〔1992〕40号防止全厂停电措施

水电部〔85〕电生火字87号文防止20万千瓦机组大轴弯曲事故的技术措施 水电部〔86〕电生火字第193号文发电机反事故技术措施

水电部〔86〕电生火字第194号文防止20万KW机组严重超速事故的技术措施 国电发〔1999〕579号汽轮发电机运行规程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技监局锅发(1999)202号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国电公司2001水电厂防汛工作检查大纲

电安生〔1994〕227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GB 4053-199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GB 4962-2008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 6095-1985安全带

GB 6096-1985安全带检验方法

GB 9448-1988焊接与切割安全

GB 12011-2000电绝缘鞋通用技术条件

GB 17622-1998带电作业绝缘手套通用技术条件

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GB 50011-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防火设计规范

GB 50260-1996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6178-1996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

GB/T 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DL 408-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 435-1991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

DL 438-1991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 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督规程

DL 647-1998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DL 740-2000电容型验电器

DL 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 5027-19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572-2010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 573-2010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 587-2007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616-200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

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19-1997水电厂机组自动元件及其系统运行维护与检修试验规程 DL/T 651-1998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技术要求

DL/T 676-1999带电作业绝缘鞋(靴)通用技术条件

DL/T 687-1999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711-1999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导则

DL/T 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DL/T 748-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DL/T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T 824-2002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性能验收导则

DL/T 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DL/T 843-2003大型汽轮发电机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DL/T 856-2004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DL/T 970-2005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检修导则

DL/T 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 996-2006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DL/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

DL/T 1049-2007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

DL/T 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DL/T 1123-2009火力发电企业生产安全设施配置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程

YD/T 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GB 17621-1998大中型水电站水库调度规范

GB 50201-1994防洪标准

GBJ 138-1990水位观测标准

GB/T 962-2001水轮机调速器与压油装置运行规程

GB/T 7894-2009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

GB/T 8564-2003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GB/T 9652-1997水轮机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GB/T 15468-2006水轮机基本技术条件

GB/T 17189-1997水力机械振动和脉动现场测试规程

DL 5180-2003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DL/T 556-1994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装置设置导则

DL/T 563-1995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技术规程

DL/T 619-1997水电厂机组自动化元件及其系统运行维护与检修试验规程 DL/T 710-1999水轮机运行规程

DL/T 751-2001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

DL/T 792-2001水轮机调速器及压油装置运行规程

DL/T 817-2002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技术规程

DL/T 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 60-19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 61-1994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SL 75-1994水闸技术管理规程

SL 224-1998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

SL 230-19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

SL 240-1999水利水电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升船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标准 SL 258-2000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SD 335-1989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

SDJ 278-1990水利水电工程防火设计规范

JTJ 305-2001船闸总体设计规范

GB/T 19271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第一部分 通则

GB/T 19960-2005风力发电机组

GB/T 20319-2006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

GB/Z 19963-2005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DL/T 666-1999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

DL/T 796-2001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

DL/T 797-2001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

DL/T 5036-1994转桨式机组组装与试验工艺导则

11.外包你的文件管理 篇十一

初次见到池燕明, 你很难将他和立思辰的老板(董事长) 联系在一起。1990 年毕业于清华精密仪器系的池燕明戴一副金边眼镜, 文质彬彬。他大学同学评价他: 聪明但不刻苦, 成绩中不溜, 爱折腾, 是有冲劲的“带头大哥”。立思辰的另一个核心人物叫商华忠, 和池燕明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他在大学时代就是有名的品学兼优的尖子生, 出身贫寒的他在同学中备受推崇。同学对他的评价是: 肯干, 勤奋,有领导力, 又认真。他是立思辰的CEO。

以这两人为核心, 这个执著的“清华帮”团队正不断推动着立思辰——国内唯一本土办公信息系统外包服务企业, 以每年50% 的增长率不断向前。

大学里, 池燕明和商华忠的结缘则来自一间校园复印社。池燕明是小老板, 商华忠打工。“当时机器坏了, 把商华忠找来, 我说这机器咱们一起把它弄好, 你主要干。” 时至今日, 池燕明依然有几分得意, 他总结说: 商华忠是最好的伙计, 让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玩。商华忠笑笑, 不语。

这种组合在毕业十年之后得到了延续, 当然这是后话。

毕业后的商华忠到国外留学, 拿学位, 进外企。池燕明在国内, 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他不出国、不去毕业分配的国家单位,选择了当时看起来有些“不入主流” 的大学生创业。他做过复印社, 还做过东芝复印机代理。后来发现, 打印复印设备经销商并没有占据这个行业价值链的核心位置, 行业利润率在5%~7%之间徘徊。到了2000 年以后, 利润率进一步下滑, 到了3% 左右。

1999 年, 池燕明创立立思辰品牌, 从几个品牌的代理商转变成一个专业的设备零售商, 除了富士施乐(它们只直营), 几乎所有的文件设备品牌都成了立思辰的供货商。有一次, 池去美国, 发现一个现象: 美国企业的办公打印和复印已经开始流行文件管理外包服务的模式, 就是企业将整体办公文印管理交给专业的外包服务商, 进行“按需打印、按张收费”, 企业无须自行购置并管理设备, 而专业的服务商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 监控所有的设备, 提供全面的运营管理, 帮助企业节省费用以及提高效率。

池燕明当即意识到这个领域极具潜力。2000年以后, 立思辰开始转型, 做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商。简单地说就是从当时中关村“搬箱子” 的设备零售商转型为新型的外包服务商。

立思辰的核心价值, 从以前的销售设备转型为全面的管理外包服务。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专业的外包服务管理体系, 帮助客户优化并运营其办公文印系统、视音频会议系统等。其服务团队在客户现场驻场或巡视, 帮助客户运行办公信息系统, 使客户的办公更加高校, 同时带来节约纸张、节能减排等环保效益。

作为在中国最早启动文件管理外包模式的本土服务商, 起初的转型却并不顺利。当时国内市场, 跨国公司的中国分支通常和总部一样, 大都已经采用惠普、富士施乐等欧美供应商的外包服务, 中国本土企业尚不能接受文件管理外包的理念。

池燕明决定采用更为灵活的策略, 即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商, 为客户提供优化组合了多个知名品牌设备的文件外包解决方案, 体现与单一品牌供应商相比的优势, 并致力于本土客户群体的开拓, 发挥本土服务商的优势。同时, 立思辰由上而下开拓市场, 从各行业的高端大型客户做起, 通过标杆客户的口碑和品牌效应向其他企事业单位渗透, 进行行业复制。

2005 年, 央企和政府机关开始推行的节约办公政策最终帮了立思辰的大忙。商华忠发现由于央企和政府机关的文件含有大量的机密数据,而立思辰是行业内唯一具有国家保密局涉密资质的公司, 这让他们拓展本土政府客户占据了不少优势。立思辰开始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定向营销。

随后, 立思辰与国家工商总局签约文件外包, 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 之后的签单开始变得顺利。到了2007 年, 新业务开始有了较大起色, 这一年, 包括国航、中海油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成为了立思辰文件管理外包服务的客户。同时, 立思辰在国内第一个启动视音频管理外包的理念和业务, 在企业级视频会议市场占据了本土服务商第一的位置。

现在, 立思辰通过一套专用于外包服务的完善的服务资源管理系统, 管理着提供给客户的上万台文印设备和视频会议设备。无论是耗材即将用完, 还是某个零件即将达到使用寿命, 立思辰的系统都能及时预警, 其服务团队在上门服务时就会做好相应的准备。

立思辰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全面把握和专业的外包服务能力为客户节约办公费用并提高办公效率, 并将服务的利润池做大, 实质上其收益既来源于分享客户的节约, 也来源于分享客户效率提升后给客户核心业务带来的增值空间。

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 目前, 富士施乐占据了中国办公信息系统外包服务市场17.04% 的份额, 立思辰为6.10%, 位居第二。2008 年,立思辰的销售收入为2.68 亿元。2006 年至今,其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有关数据表明,国内文件管理外包服务市场已经进入启动期,2008 年的市场规模为13.91 亿元, 行业每年增幅超过30% ; 整体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市场的规模2008 年达到39.02 亿元。

12.电子文件管理的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电子文件管理,思考

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 电子文件成为档案后, 其法律效力如何保证, 数据库联网后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是否还要存在等问题, 需要档案工作者进行研究。

一、电子文件管理的现状

电子文件管理面临着缺乏制度规范、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电子文件质量难以保, 归档后的电子文件, 面临着无法正确划分保管期限、无法保证长期可读性、无法维护其真实性等多重风险。

1. 电子文件认识上的误区。

很多单位在电子文件管理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 大多数单位领导对于电子文件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停留于传统文档管理的范畴, 尚未认识到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价值, 尚未认识到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在推进电子文件管理的过程当中, 仍旧遇到权限过窄、人财物缺乏等阻碍, 无法真正推进和实施科学的电子文件管理。

2. 缺乏健全的归档管理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单位日常经营有序进行的保证, 也是扩大经营规模的基本条件。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制度规范, 但很多单位还是没有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 也没有先进的管理方法, 使得归档管理工作比较混乱。难以控制的混乱局面使得档案管理效率降低, 这导致归档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而且影响了电子文件的使用。

3. 电子文件归档方法不当。

电子文件是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各类电子化业务中形成的凭证性信息记录, 在数量上, 没有采用任何措施存留数据库、电子邮件、多媒体文件、网页文件等类型的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处于严重的流失状态。

4. 归档程序不明确。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程序不明确, 存贮载体也存在安全问题。有许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和技术性, 把应归档文件只是简单地保存在计算机硬盘存储器上, 这样, 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 电子文件就会遭到破坏, 甚至全部丢失。

5. 缺乏电子档案管理技术人员。

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既要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又要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数字通信技术。目前的文件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的, 虽然计算机水平有的比较高, 但系统受过档案管理知识培训的几乎没有, 对于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不能独立地处理和应对, 导致电子文档的管理出现被动、滞后的局面。

二、电子文件管理的对策

1. 电子文件的归档。

电子文件的归档是将应归档的经过整理的电子文件, 确定档案属性后, 从计算机或网络的存储器上拷贝或刻录到可移动的磁、光介质上以便长期保存的工作过程。确定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是归档的首要任务, 也是保证电子档案质量的关键。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在工作中形成的, 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都要整理归档, 列出了文字类、图表类、声像类等电子文件的收集内容和质量要求, 确保电子档案的齐全与完整, 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了最可靠的基础保证。电子文件的归档一般在年度或任务完成后, 或一个阶段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归档, 可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2. 采用有关技术措施。

采集背景信息和元数据, 在形成电子档案的同时,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集描述电子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元数据, 作为检验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依据;在电子文件上进行光笔签名的技术;消息认证,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分组密码进行消息认证。先把电子文件信息分成一定的长度;身份验证, 最常见的方法是给每个合法用户一个“通行字”, 代表该用户身份。通行字可由数字、字母或特定的符号组成, 只有用户本人和计算机系统知道。

3. 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电子文件归档, 是将应当归档的电子文件, 经过整理确定档案属性后, 从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器或其网络存储器上, 拷贝或刻录到可脱机的存储载体上, 以便长期保存的工作过程。不同环境条件产生的电子文件, 其归档的方法是不同的, 对网络环境下生成的大量的业务电子文件, 宜采用备份的方法, 在网上进行, 但不宜将备份文件和原电子文件存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应注意对电子文件的运行环境、使用的操作平台、设备要求等进行说明, 必要时运行电子文件的原程序应一并归档保管。

4. 提高电子文件及时修改的方法。

设计人员自觉主动对电子文件进行修改, 同时设计单位本身, 仍应及时更改电子文件。明确电子图像与纸质必须同时修改到位, 便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设计人员对电子图纸准确性的行为养成。增加电子图纸的法律效率就必须加强电子版与纸质内容的高度一致, 而这必须依靠相应的规章制度与设计人员的自觉性来实现, 且设计单位应有其专用系统将其内容所有电子文件及其修改版集中统一管理。增加纸质与电子文件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5. 建立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环境。

13.生产文件管理规范 篇十三

(二)重点内容

1、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布局是否合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是否到位。

2、建筑、场所是否依法通过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审核、验收备案。

3、已通过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审核、验收备案的,是否改变使用性质和消防安全条件。

4、建筑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以及建筑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5、“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是否违规住人。

6、建筑消防设施设置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是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保持完好有效。

7、单位是否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依法履行职责;是否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是否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三、整治措施

(一)对开发区、工业园存在的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水源欠账、消防队站不足等问题,各区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

设施情况进行摸排评估,查找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水源欠账、消防队站不足等突出问题,逐步改善消防安全基础条件;市、区县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对建筑、场所依法取得消防行政许可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将未取得消防行政许可的在市各相关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告;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认真自查自纠,凡存在重点排查整治的消防违法行为的,立即整改,并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

(二)集中打击整治阶段(9月中旬至11月底)。各区县政府要对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未经消防行政许可投入使用的,要依法查处。同时,要组织相关部门对“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对消防违法违章行为集中进行整治,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

(三)巩固深化阶段(12月)。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将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重点地区和单位、场所实施暗查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消防违法行为严重的地区和单位、场所进行重点督查,开展“回头看”活动,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全面总结专项行动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建立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总结于2014年12月10日前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邮箱:jdglc2013@sina.com)。

传,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逃生自救等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对消防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逾期不改的,列入消防安全不良行为范畴进行公布;同时,要组织“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从业人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切实提升消防安全综合素质。

(五)严格督查,落实责任。各区县要成立督查组,对专项行动进行督导检查,对问题突出、整改难度较大的“三合一”、“多合一”场所进行集中督办,凡发现履责不力、工作敷衍的,严肃通报批评。市政府将把此次专项行动纳入2014消防工作的考核内容,加强过程监督,推动责任落实。

天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14.清洁生产文件号 篇十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

《关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

【2003】100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10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

【2008】60号 环境保护部)

《关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若干意见》(环发【2003】60号)

15.谈电子文件档案管理 篇十五

一、电子文件档案概述及特点

各国权威机构对电子文件档案均有明确的定义。美国联邦管理法规中对其的解释是:“包括数字的、图形的以及文本的信息, 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 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美国联邦文件管理术语手册》将电子文件档案解释为:“其存储形式是只能由计算机处理的文件, 也叫机读文件和自动化数字处理文件”。2002年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将电子文件档案定义为“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 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 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 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可以得出, 电子文件档案是以数字编码形式记录于磁盘、磁带、光盘等多种存储载体, 依赖计算机系统处理, 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电子文件档案依托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文件档案的接收、制作、处理、归档、检查等全部管理操作都必须通过计算机系统才能完成。电子文件档案在计算机系统中是按照数字编码的形式进行存储的, 并且一般的管理操作也基于数字编码来实现, 只有通过特有解码程序才能识别。在计算机系统基础上的信息管理能够很容易进行增删查改, 在信息数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适合文件档案的动态维护。综合以上, 电子文件档案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高效快捷。信息化的普及使得文件档案能够依托信息习惯进行方便、快捷、高效的管理。相比人工档案管理而言, 避免了检索查找、立卷归档等困难因素, 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从繁重冗余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信息检索的速度、档案信息的归档质量。文件档案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后, 能够实现按“件”归档, 改进了按“卷”归档的局面;通过随机管档, 能够实现平时整理立卷, 改进了集中立卷、顺序管档的局面。这些改进将集中的工作量转变为分散的工作量, 提高了归档效率, 实现了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高效快捷。

二是归档便捷。电子文件档案具有灵活的存储方式, 其存储位置包括磁盘、光盘、云存储等环境, 根据管理的需求而产生改变。其存储信息能够通过通信网络在不同的终端之间、不同的网络间相互传递, 也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之间相互复制, 在不同的管理软件之间进行交互, 而电子文件档案的内容不会发生变化。传统的归档方法较为复杂, 当文件立卷遇到归档文件缺失时, 需要进行补漏增缺, 唯一的方式就得拆卷重新归档, 开销非常大。而通过计算机系统管理电子文件档案, 仅通过数据库的事务操作即可补漏增缺, 管理省时省力, 能够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管理档案的工作量。

三是质量提升。文件档案管理并不仅仅是将档案信息进行保存, 做归档处理, 其本质目的在于二次开发和利用, 通过数据查询分析、数据挖掘等方式, 提取相关信息, 分析潜在数据。通过计算机管理电子文件档案后, 档案人员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编研上, 提升文件档案的质量和水平, 并有精力进行二次数据信息开发, 从而提高文件档案利用的效率, 能够发挥出时效价值, 更好提供服务。

二、电子文件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电子文件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信息技术发展过快, 电子文件档案保管面临难度加大。如果仅对电子文件档案中的文字进行管理, 标准化程度较高, 管理内容较为单一, 应用环境较为简单, 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等级, 并定期进行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备份, 长久保管并不十分困难。但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 电子文件档案就成了多种媒体信息的混合体, 各种格式、各种类型的影像、图像、声音资源使得电子文件档案的存储结构、技术环境、管理方式更加复杂。电子文件档案的格式并无统一的标准, 主要采用流行和广泛使用的应用程序中标准的电子文件格式: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可移植文档格式 (PDF) 、Word文档 (DOC) 、ASCII文本文件 (TXT) 、微软读书阅读器 (LIT) , 等等。而在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具体使用哪种格式依赖于应用程序、欲解决的问题、使用习惯和使用传统等因素。同时, 各单位各部门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 应用失衡, 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 即使同一政府部门, 从机关到基层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 标准不能统一,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可能版本问题而导致接口不同, 无法在整个系统内部互联互通, 而在软硬件系统更新后可能导致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二是电子文件档案的原始性、可靠性容易被破坏。文件档案的传统载体是纸质材料, 其原始性不仅能够通过内容、纸张大小、纸张材质等形式展现出来, 而且可以通过字体、字迹、印迹、褶皱等方面对其原始性进行判断。而电子文件档案是“实态”的纸质形式到“虚态”的电子形式的转变, 判断电子文件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始性和可靠性的技术难度较大。电子文件档案出错的概率远远高于纸质的传统文件档案, 单位内部管理的疏忽或恶意行为, 导致电子文件档案删改、复制或篡改, 内容难以识别。被篡改后的电子文件档案不会出现任何痕迹, 一旦出错就很难进行正确性的恢复。同时, 伴随着处理信息量的不断增大, 电子文件档案的内容更趋庞大、复杂, 背景信息、相关内容不断累加, 软件缺乏健壮性、硬件支持不足、管理疏忽等因素可能导致电子文件档案的可靠性很难保障。

三是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不断融合, 各种资源在网络空间漫天传播, 电子文件档案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为基础, 其传播不仅仅限于互联网络空间, 在传播过程中很可能遭受第三方攻击, 篡改、窃取甚至替换传输的电子文件档案内容, 破坏其原始信息。钓鱼网站、网络病毒、木马的威胁可能导致接入网络的设备受到感染, 病毒很可能在内网中渗透并感染其他终端, 导致内网中保存电子文件档案受到破坏。同时, 一些在网络中传输的档案信息可能在传输中被窃听、截取, 这些档案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得后将严重威胁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三、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面对上述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可采取有以下对策:

(一) 采取技术措施, 保证电子文件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

一是进行身份验证、消息认证或数字签名。电子文件档案仅授权关键维护人员使用, 为了防止其他无关人员进入电子文件档案系统, 防止对电子文件档案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访问、修改、复制, 进入文件档案管理系统时, 用户必须通过身份验证, 通过指纹识别或密码形式通过电子文件档案系统的系统验证, 合法身份才能登录系统;二是收集电子文件档案的元数据。元数据是形成电子文件档案的基础, 在形成电子文件档案的同时, 保存电子文件档案相关的内容、背景、结构等元数据, 一旦电子文件档案的某些信息被破坏, 这些数据将作为校验电子文件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依据。

(二) 为电子文件档案系统部署网络监测和防火墙。

电子文档在网络中传输, 满足一定的协议, 具有特定的传输格式, 开放不同的端口。为保证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性, 可通过访问控制技术, 在内外网之间设置障碍, 防止外网的终端对内部信息系统进行非法访问。在网络边界部署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IP保密机等网络监控、验证设备, 检测内外网之间的访问流量, 设定网络安全检测规则, 对外网禁止开放特定的访问端口, 凡是符合事先制定的网络安全规定的信息允许通过, 阻止电子档案信息从网络上非法输出, 从而使被保护系统的电子文件档案不受侵犯。

(三) 设计开发功能强大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不同于相关电子档案辅助管理软件, 其能够有效集成多种类型的电子文件档案, 系统软件接口支持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传真机等各种多媒体设备及接口, 集成了电子文件档案的接收、保管、鉴定、验证使用等各项功能。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不仅具有一般的管理功能, 而且还需具备实体档案管同等的存储能力、管理职能。因此, 配备功能强大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是对电子文件档案进行统筹管理, 保障档案管理有机运行, 可持续性发展的先决条件。

(四) 及时对电子文件档案进行归档。

各类信息归档是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基础。在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运作中, 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容错校验、更新联动等工作, 但人机交互的工作也必不可少, 信息管理员还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定期例行的检查、鉴定、验收和签署, 并有针对性地处理, 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系统无法自动处理的档案信息, 应在第一时间及时归档, 随时变更、补充, 保持电子文件档案动态有序的管理。

总之, 电子文件档案是信息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其发展水平还处于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阶段。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能够及时发掘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针对问题研究行之有效的对策, 改进电子文件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进技术措施, 提高管理的规范性, 使档案资源得到安全、可靠的保护, 使电子文件档案准确、快速、安全、稳定地得到利用, 进一步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Electronic Document Management, Pros and Cons, Gartner Group, 1996.9.

[2]美国联邦文件管理术语手册.1993.

[3]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上一篇:PPT大赛活动总结下一篇:庆三八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