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 课堂实录

2024-10-24

卖木雕的少年 课堂实录(精选11篇)

1.卖木雕的少年 课堂实录 篇一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养:

1、积累运用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育: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发展:能运用四字词;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能回顾一下,说说你的收获吗?请快速小声地自由读读课文,老师很想听你们的汇报呢!课件出示:

1.了解背景: 《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在(非洲南部),那里最出名的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工艺品)。

2.主要内容:“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免费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3.文章顺序:要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4.生字掌握

二、引导探究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再次预习课文,寻找新的收获。有新的发现带给大家一起分享吗? 2.学生分小组谈,畅所欲言

3.师点拨:在小组汇报中,你们认为谁的预习最认真,收获最大?是最有价值的发现,提出来和大家分享好吗?

▲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作者的什么愿望?(购买的愿望)。读读这两部分,看看这两部分起了什么作用?(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

▲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请找出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用“——”画出来。

“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

▲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能读懂这道题的意思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2.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

3.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

▲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出示图片解说: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本课词语非常丰富,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出示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三、总结升华感情

1.让我们合作着读读整个故事。课件出示:

“买一个吧!”少年说。

看我很喜欢,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晚饭后,少年在宾馆附近专门等候我。

见到我,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上说:“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啊!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2.是的,中国游人和非洲少年是朋友,中国和非洲是朋友,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是朋友,让我们大声地告诉大家——我们是朋友!板书:我们是朋友!

2.“卖木雕的少年” 为什么遗憾 篇二

蒜头:在卖木雕的摊点前,文中的“我”目光锁定在几个卷鼻大耳象坐凳上,便停下来仔细挑选、爱不释手。却因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把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这是肯定的,可卖木雕的少年眼里为什么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呢?我有点儿搞不懂。

老姜:是啊,你的质疑看似不无道理。可你细细品读一下,你会发现卖木雕的少年的确有遗憾之意。

蒜头: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最初,“我”在摊点前,卖木雕的少年只说买一个吧!若是说他遗憾,只是为自己少卖一个木雕没赚到钱而遗憾吧?

老姜:为什么呢?你有什么理由和依据吗?

蒜头:你看,那个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我还是认为他是为卖不掉木雕而遗憾。

老姜:你再读读这句话——当“我”语无伦次地说:“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当卖木雕的少年猜测到我是中国人,我点了点头时,卖木雕的少年眼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蒜头:那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呢?

老姜:你知道吗?由于战争、自然环境等等因素,造成非洲还有很多人生活贫困中。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有病都没钱看。而我们中国人没有嫌弃他穷、他落后,反而为他们提供了很多无私的帮助。

蒜头:哦。中国人给了他们无私的帮助,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中国人不能带走心爱的木雕,所以卖木雕的少年也感到遗憾。

老姜:卖木雕的少年之所以感到遗憾,这是为未实现友情的回报而遗憾。可卖木雕的少年没有放弃,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蒜头:卖木雕的少年专门到宾馆附近等我,为我送“小木雕”。当“我”掏出钱包要付钱的时候,少年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让“我”很感动。

3.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三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学会读“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等词语,重点读好“莫西奥图尼亚”这个词。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感受它的壮观,积累“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四字词语,初步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

3、抓住重点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等词语来认识非洲木雕,感知非洲精美的木雕,并能进行初步地总分结构的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1、孩子们,知道非洲吗?说起非洲你会想到什么呢?

2、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非洲去看看。瞧,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非洲黑人朋友,他们的皮肤黝黑发亮,男女老少都爱穿花衣服,个个能歌善舞。在美丽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非洲豹,它可是短跑的冠军。还有象群,它们正在悠闲地散步,这是斑马,它们皮肤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在非洲还有一种传统的雕刻艺术,人们把动物、人物等等雕刻在木头上,成为了一种艺术品。

师:这节课咱们要去认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指导学生理解题目:注意卖的读音。第4声,卖的反义词是什么?(买)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有办法来区别“卖”和“买”呢?(多十卖,少十买肯定学生,这也是一种好办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自己读之前请看老师的阅读小提示(课件出示): A、读准字音,通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B、思考:这一件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

三、师:这是一件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 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

请1个学生说。师评价“这位同学把一篇长文章读成了几句话,真了不起!” 师:如果能说的再简洁些就更好了,看看老师的提示有没有帮到你。课件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一开始(),但是(),只好放弃,后来()。同桌互相说,请一个说。

总结: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试着把整件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几个阶段,这样的概括会更整洁完整!

四、师:小朋友们,你们刚刚表现得很棒,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接下来对你们词语的考验?

你们看,这是课文中的词语,它们离开了课文,你还认识吗?

(一)出示第一组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1、最后一个词语特别长,谁想来挑战读一读。指名请3个不同的人来读(正音: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莫西奥图尼亚是个外国的地名,你可以连起来读,但是整个词语特别长,你们可以注意适当的停顿,像老师这样读,师示范(停顿),齐读。

2、师:读着读着,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四个词语里藏着一个大秘密,它们都在说同一个东西,那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3、师:文中写瀑布的有哪些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A、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第二段)B、“游人如织”是个怎样的场面?(学生说多、人山人海)

师:是啊,人可真多!让我们用这样的感受来读这句话。请单个同学来读。

师:你们可真棒,让老师感到了这里的游人啊多得好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穿来穿去,这就叫作(游人如织)!再读读这个词语。

师:孩子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多么精辟啊!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比喻句。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你知道这些成语吗?(课件出示)

词语拓展练习:胆小如鼠、料事如神、骨瘦如柴、江山如画。(从后到前齐读)

C、师:那么多游人都慕名去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看来它的好名声一点也不假,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叫(名不虚传)

D、师:想不想看看号称世界最大的瀑布?生:想

想要看也可以,让我们把它的介绍资料念好了,这瀑布自然就能跟我们见面了。

课件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色十分壮观。它最高处有120多米,宽1800多米。师:一起读。

师:读了这两句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一学生说。师:是啊,气势很大,书本上用了哪个词语?(壮观)“壮观”这个词语概括地写出了瀑布的特点。板书:概括 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瀑布气势很大呢?

学生说数字,师:是啊,通过数字具体地写出了瀑布的特点。板书:具体

像这样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在语文里面,我们把它称为先总再分。板书:总,分。

数字理解,你知道120米有多高吗?相当于 40层楼那么高,而1800米呢相当于300个教室那么宽。师:是啊,这些数字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了瀑布的壮观。板书:数字

师:让我们再来试一遍,读出瀑布的壮观。

师:你们读得真棒,看,这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出示瀑布图。

(二)出示第二组词语:

(2)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A、齐读词语

B、师:聪明的孩子一看就知道,这些词语写的都是——木雕。有个多音字(模)还有一个读音是mo,组词(模型,模特),在这里念mu。

C、师:现在让我们自由读读3、4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来划一划写木雕的句子。请学生交流。没有划完的同学可以再把它划完。

先看这一句: D、“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师:谁来说说看“琳琅满目”的意思?“琳琅”本来的意思是美玉,也是指美好的东西看也看不完,这里美好的东西是指——木雕。“各式各样”什么意思?式样很多。师:是啊,木雕的样子可真多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木雕的图。引导说话:这里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有„„,有„„,还有„„。3位同学说 第一位说完后肯定。点评如果在名称前加个形容词会更生动!第二位说完后肯定,除了这三个木雕,可能还会有什么呢?

师:孩子们,可是课文中没有写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了一句话。哪一句话?读出来,这样的写法就叫做总的概括。

师: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课件出示: E、“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师: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坐凳吧!Z诼个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意思。

F、想想,作者对大象坐凳的哪些部位进行了描写,让你觉得这头象是那么的活灵活现?(鼻,耳,背,鼻子是——卷的,耳朵是——大的,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

师:作者通过对大象不同部位的描写,写出了它栩栩如生的特点。如果平时小朋友们要写一种动物,也可以像作者这样去抓动物的不同部位。板书:部位

师:轻轻地再读读这两个句子,现在这两个句子的关系还是刚刚说的总分吗?先分再总。先具体后概括。这两个句子前后顺序可以换吗?换过来读读。说说,现在就变成先总再分了,先概括再具体了,也是可以的,到底选择哪种方式呢,这就要看你自己表达的需要。

G、师:孩子们,栩栩如生的木雕还有很多,让我们再去木雕摊前转转!看着这些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木雕,老师都被吸引住了。小朋友们,你们又被哪一个木雕吸引住了呢?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木雕,用上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下来吧!

()木雕真是()啊!你们瞧,()。

提示:1可以填上你给木雕取的名称,如“双鹿床”„„(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超过我,如果能试着给各式名样的不同木雕取更好听的名字,把它写下来,那你肯定是个作文高手!)

2可以用上能概括木雕总的特点的词语,如: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可以从今天课文里学过的词语里挑,也可以用上自己课外学的词语,如巧夺天工、活灵活现„„

3可以写上1、2句话,从外形、颜色、用处等方面具体地说说木雕的特点,如果你选择的是一种动物,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从动物不同部位表现它的特点。巡视,投影,讲评,修改,发作文之星奖励!

4.《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运用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五官端正 爱不释手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一模一样

1、认读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 ),摊点陈列的木雕( ),(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3、用上其中的几个说上几句相关联的话。

二、以“木雕”为主线,分析课文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板书:介绍木雕

思考:作者在介绍木雕前,先描写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其实瀑布本来与主题无关,可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因为瀑布很出名,很壮观。

师:赞同你的说法,这种写法叫衬托。那你觉得用瀑布的美来衬托什么美呢?

生:木雕精美。

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木雕是十分精美的,谁能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生读三四自然段。板书:挑选木雕

师:看到这样精美的木雕,你有什么想法?

生:想买一个。

师:是呀,那作者经过仔细挑选,最后选中了一个象墩子,那她买了吗?

生:没买。

师:为什么?请同学们默读五至九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生默读课文。板书:放弃买木雕

生:因为作者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所以不能带上这个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描写作者“我”和非洲少年言行的句子有哪些?请画下来。

生: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非洲少年很想让“我”买这个象墩子。

师:还有哪句?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师:“我”为什么语无伦次?

生:因为“我”特别喜欢象墩子,又不能买。

生:可以看出我很矛盾。

师:还有哪句是描写非洲少年神情的句子?

生: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为什么遗憾?

生:因为非洲少年看出我很喜欢这个象墩子,而由于路太远,行李又重,致使“我”不能

买它,而感到遗憾。

生:非洲的木雕是十分精美的,少年很想让中国夫人带一个回去。而中国夫人却没有买,

所以他感到遗憾。

师:少年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您要是买一个该多好呀!

师:“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是那样的喜欢木雕却放弃了买木雕,那“我”最终是不是带着这份遗憾离开非洲的`呢?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十至十五自然段。

板书:送木雕

师:第十段中又描写了瀑布,你觉得这次描写景物是衬托什么的呢?

生:衬托非洲少年美好的心灵。

师:送木雕是在什么时间?

生:晚饭后。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为什么会是在晚饭后,才来送木雕呢?

生:因为少年白天忙着卖木雕,晚上回家才有时间为中国夫人雕刻小象墩。

生:因为白天游人很多,各国的都有,如果让别人看到了,只送中国人而不送其他国家的人别人会不高兴,我觉得他晚上来送是为了避嫌。

师:再找一下描写人物的言行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从中可以看出非洲少年很善良、淳朴。也可以看出他喜欢中国人,愿意和中国人做朋友。

板书:我们是朋友

师:他此时会想些什么?

生:他会想,我帮助了一个中国人圆了一个梦,我太高兴了!

生:我雕刻的小象墩能被带到中国去,我太骄傲了!

师:你想对非洲少年说些什么?

生:你对我们中国人太好了,我谢谢你!

生:我们是朋友。

生:欢迎你到我们国家来,我也要送你礼物。

三、练习写话。

请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你对非洲少年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5.11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认写“名不虚传、游览、清晰可辨、即将、流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琳琅满目、驮着、构思新奇、栩栩如生、象墩、五官端正、爱不释手、掏钱、犹豫、沉甸甸、诚恳、语无伦次、遗憾、宾馆、清晰可辨、吹拂、标准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

二、交流资料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感受、加深理解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友谊。

三、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1、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体会到了什么?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2、品读入情,体会少年的遗憾。(1)指名读,谈感受。

生意人的一般招呼――看我“爱不释手”木雕有望出售。“诚恳”――结合前文“犹豫”“诚恳”理解“语无伦次”的意思 什么是“猜想”?为什么猜想我是中国人?

(2)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

3、赠送木雕,升华情感。

(1)自由读对话,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种体会练读。(2)抓住重点词句“沉甸甸”理解感悟,加深体会。①与前文中的“沉甸甸”比较:读句、体会――“重量”。②这儿的“沉甸甸”除了“重量”还包涵着什么?

引导学生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体会“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体会“沉甸甸”,从“不用钱”体会“沉甸甸”,从少年说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来体会“沉甸甸”。

(3)少年送给“我”的仅仅是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吗?还送给“我”什么?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6.《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篇六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本课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在本课设计过程中,我先抓少年这条主线,体会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再抓“我”这条副线,理解“我”心情的变化及探究变化的原因,如此主副线交融,互相照应、补充,就会“主干分明”而又“枝繁叶茂”、“血肉丰满”。但在教学中,更加应该注意主副线之间的联系,少年的雕刻技术高操,让我起先是爱不释手,又因为带不走木雕而感到遗憾。但又因为少年“内心的真诚热情”而感到高兴和感动!这样处理文本,更能让主副线水乳交融,而不能割裂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朗读上,更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对于为什么少年会送我木雕,由于有它特殊的背景,如果不了解背景资料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在上课期间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国无利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给非洲国家。中国帮助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个国家建造长达1860公里的铁路。其施工间,中国派遣了5万人左右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其中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后面的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为后面学生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打下基础。

7.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反思 篇七

(1)找词语。

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理解时我不是不让学生记词语注释,也不是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而是引导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

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8.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教学时数:第2课时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非洲的幻灯片,学生一边欣赏,教师一边配合解说,让学生对非洲有个美好的印象,并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查资料、学课文了解了非洲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与我们肤色与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淳朴、热情的人民,有着美丽、壮观、雄伟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有着中国人民帮助非洲人民修建的坦赞公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见识了那些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木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那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复习词语: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2、学生自由汇报。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每个词读两遍。(教师出示带词语的幻灯片)

名不虚传、构思新奇、琳琅满目、五官端正、栩栩如生、爱不释手、语无伦次、游人如织、各式各样

4、学生齐读词语。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德(),我一看就()。

三、感受卖木雕少年的美好品质:

1、他雕的木雕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后提问。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这栩栩如生的象墩木雕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么?

(2)齐读句子。

师:找得真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幻灯片)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生有感情朗读。

(3)读这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什么?

师小结:他雕的木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象,这就是――

生:栩栩如生。

(4)你会用哪些语句来形容这个非洲少年的雕刻的木雕呢?

(5)是啊!这位非洲少年雕的工艺品可真是构思新颖、栩栩如生。他是一个雕刻技术高操的少年。

(6)这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精美的工艺品,少年是怎样向我推销的呢?

(7)这样精美的工艺品,他卖出去了没有?

(8)理解“遗憾”。

(9)他会遗憾什么呢?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少年的心理。

(10)他又是怎样弥补自己的遗憾呢?读10到11自然段。

a、生自由朗读这个部分。

b、少年是怎么弥补自己的遗憾的呢?

(11)少年手上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的?

(12)少年说我们是朋友!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13)在我们对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四、挖掘我的心情。

1、课文中的我在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心情不断地发生变化,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1)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2)正要掏钱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3)“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4)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5)“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6)“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2、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代表我心情变化的词语么?

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高兴地喊起来――感动极了

3、选读其中的语句,读出我的心情变化。

4、探究我心情变化的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我爱不释手是因为()。

我犹豫是因为()。

我语无伦次是因为()。

我遗憾是因为()。

我高兴地喊起来是因为()。

我感动极了是因为()。

五、总结全文

我爱不释手、我犹豫、我语无伦次都是因为少年的雕刻技术的精湛,而我高兴、感动是因为非洲少年有一颗真诚淳朴的心灵。

六、写几句话夸夸少年,读。

七、读一封信,深华主题

1、我已经带着心爱的木雕回国了,我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非洲少年的感激呢?

生: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

2、我写了一封信给这位非洲少年。

亲爱的朋友,我离开非洲,来到自己的故乡――中国。在归途中,我的眼前会经常闪现你那真诚的模样。你送给我的礼物,我一直放在我的身边。我每次摸到它,看到它,仿佛耳边就响起了你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说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礼物虽然很小很小,但是他见证了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你的礼物是这人民友谊的象征,你的心灵犹如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亮、美丽!祝你愉快!

作业:

八、续写,我第二次来到非洲会不会去找这个少年,又会发生什么样故事?

九、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i送

i木“我们是朋友”

i雕

“我”:爱不释手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的课文充满爱,充满真情,充满温馨,一篇篇课文学习下来,总能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情感得到升华。《卖木雕的少年》就是这样一篇课文,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在文中让人感动不矣,那少年是那样淳朴,是那么可爱。当“我”因为那象墩子太大而无法带回中国而无限遗憾时,那卖木雕的少年腼腆地出现了,带着对中国人民的无限情谊出现了,学生读着课文,体验着卖木雕的少年的一言一行,当学生与卖木雕的少年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的情感也就跨越了国界,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的情感也会更美好,从只会关注自己到关爱他人上定会有长足进展。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本课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在本课设计过程中,我先抓少年这条主线,体会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再抓“我”这条副线,理解“我”心情的变化及探究变化的原因,如此主副线交融,互相照应、补充,就会“主干分明”而又“枝繁叶茂”、“血肉丰满”。

但在教学中,更加应该注意主副线之间的联系,少年的雕刻技术高操,让我起先是爱不释手,又因为带不走木雕而感到遗憾。但又因为少年“内心的真诚热情”而感到高兴和感动!这样处理文本,更能让主副线交融,而不能割裂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朗读上,更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9.小学《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篇九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本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然后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0.《卖木雕的少年》说课设计 篇十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课文讲的是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3、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和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二、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中非人民的友情。

2、阅读拓展法。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以“遗憾”为中心点,以卖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思考:你想知道什么?

2、检查预习,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其他的同学正音。

(2)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读。

(4)讨论交流: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3、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

师导语: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描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出示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质疑。

(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意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讨论: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自由读对话。分角色朗读。讨论: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4、补充阅读

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师补充: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③坦赞铁路。)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

5、情境写话

(1)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这个少年。(学生自由写话) (2)交流评点。

(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对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认识,创设情境,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感。)

6、作业

熟读课文,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并摘抄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放弃木雕

11.《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篇十一

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重视朗读,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

在学习送木雕部分,以读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非洲少年的情感,同时创造性地进行朗读,如:少年连连摆手,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在一次次的导读中,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少年的那份友爱。

二、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时,让学生认读:名不虚传、卖木雕、掏出、饭馆等词语,并拓展、运用。

阅读中在学生理解“我”为什么遗憾时,我出示一段话,利用填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填,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填边读,反复朗读感受,落实了积累四字词组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上一篇:2007—2008学年高二年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3.5志愿者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