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2024-10-25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13篇)

1.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篇一

第四章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导学案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掌握海水的蒸馏。

2、掌握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海水制盐、海水提镁、提溴、提碘。

3、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培养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海水的蒸馏。

2、海水制盐、海水提镁、提溴、提碘。

三、学习过程

【预习案】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归纳下列问题:

1、课本主要介绍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哪几个方案?

2、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其中蒸馏法历史最久,技术和工艺也比较完善,最主要原理和装置为

请归纳蒸馏适用于分离哪些混合物?蒸馏装置的注意事项?

3、海水制盐主要利用了哪个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方法?如制得的粗盐含有以下杂质:泥沙、Ca2+、Mg2+、SO42-,请归纳除杂试剂及试剂加入顺序和基本原则?

4、完成教材P93第4题,归纳海水制Mg。

预习成果展示(小组随机安排)

【探究案】

【探究1】:海带提碘

认真观察本实验的演示过程,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1、将实验过程转化成实验流程图形式。

2、将海带中的碘(I-)转化成I2需加入哪类物质?用H2O2-有何优点?用什么物质检验有碘单质生成?

3、写出核心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4、通过对本实验的探究,还存在哪些疑难问题?

探究成果展示(小组随机安排)

【探究2】:海水提溴:

根据课本P91页的思考与交流,参考资料卡片的内容,按下列方框写出“空气吹出法”工业海水提溴的流程图(可剩余空框),并写出关键反应方程式。

关键方程式

Cl2+2Br-

Br2+SO2+H

2Cl2+2Br-

【总结反馈案】

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海水知识不正确的是()

A.海水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水资源利用和化学资源利用

B.海水既苦又涩,不能直接利用

C.海水中某些金属元素总储量很大,但富集程度却很低

D.海水淡化应同化工生产结合,同能源技术结合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

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

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

器有________(填代号,限填3项)。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脚架 E.泥三角F.酒精灯 G.烧杯 H.量筒

-(2)第2步: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填代号)。

A.浓硫酸B.新制氯水C.KMnO4溶液D.H2O2

2.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篇二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 结合我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所构建的“? 导学案”教学流程框架如下:

一、“导学案”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1. 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导学案”编写好后, 提前1 ~2天发给学生。“导学案”中, 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 尝试解决“导学案”的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 如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难点内容; 鼓励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有目的性地看书, 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点和不明点,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学生课前依据“导学案”预习是“导学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在此过程中既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又实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2. 课堂讨论、探究阶段

有了学生的课前自学作为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导学案”中的探究式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一些基本知识, 可以采取师生互问的方式。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 一般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及时针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碰到的问题, 给予适当的点拨、提示,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 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对于“导学案”中的检测题, 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思考。在课堂习题阶段,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观点、解题方法和依据, 以此充分暴露出各种类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知识上或者思维上的缺陷, 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让学生既巩固所学, 又使学生学有所用, 并获得一种成就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课后巩固、小结阶段

在每份“导学案”最后都应该预留一定空白, 由学生自主进行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 然后在其后给出教师的参考小结。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与教师的小结, 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和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长期坚持下去, 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此外, 教师要通过部分批改“导学案”的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二、传统与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结合

为了使有效课堂达到有理有序, 教师的场外监控、指导起关键作用。在课堂上, 教师的指导点拨就是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的方向标, 是学生探疑解难的切入点, 是以旧知解新知的纽带, 是知识间逻辑层次的衔接点。没有教师的点拨, 课堂教学就是一团乱麻。教师点拨的內容:

( 1) 对知识衔接的点拨。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注意到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体系, 使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 ( 或网) , 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 适时适当点拨。

( 2) 对知识逻辑层次的点拨。这一点很重要。它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对课堂探究达到有序的一种手段, 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一个知识环节进入另一个知识环节。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注重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 学会用前知解决后疑, 在“导学案”的编排上, 要突出这样的导学目的。

( 3) 对课堂学习情绪的点拨。在有效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恰到好处, 不要过分追求热火朝天、好声连连、掌声不断的热闹场面, 这样会造成学生过分追求身动而影响了心动。过于沉闷, 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这时, 适当的激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 恰当的点拨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 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 4) 对课堂调控的点拨。这里包括知识调控和组织调控。前者是对学生探究知识、层次节奏等知识方面的把握和点拨, 而后者是指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及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 5) 对疑难问题的点拨。对于有效课堂, 我们反对把一切都推给学生的做法, 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少越好, 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杜绝对同一难题乱哄哄地无休止地反复讨论探究, 避免偏失了探究的方向和主题, 出现学生在场上随意踢球的现象, 那永远也没有破门的机会。既浪费了时间, 也无收获可言。有时临门一脚, 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仍不可少, 而且对教师的讲解绝对不能有时间的限制, 必须以效率作为用时多少的唯一标准。

三、使用“导学案”的体会与反思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 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对于“导学案”的优点有了一定的体会, 不过也发现了实施学案导学时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具体地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师生均面临巨大挑战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改革, 在前期实施阶段, 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编写不同层次的“导学案”, 工作量大; 学生多了借助“导学案”提前自学, 做好学习笔记这一项, 一时不适, 使师生负担加重。另外, 对于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提出较高要求。不过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 只要备课组分工明确, 教师工作量就会相应减少。而学生学会了使用“导学案”, 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

2.“导学案”设计时需要注意层次性和难度控制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依托, 设计出引导性好的“导学案”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此要防止老师把“导学案”等同于作业, 探究式问题和习题没有层次, 难度偏大, 课后题量太多, 缺乏典型性, 造成学生对这样的“导学案”敬而远之, 失去了“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作用。另一方面, 还必须避免出现“形式主义”, 使“导学案”成为教师、学生新的负担。

3.《二氧化碳的性质》导学案 篇三

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二)基本教学模式和手段

这节课采用“创设情境──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他们做实验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

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4.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心得 篇四

安定区阳坡学校 周继斌

一 总体评价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 使用效果

自导学案使用以来,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积极性大增,效率高效果好,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 存在的问题

(一)导学案难易程度的把握。各校学生迥异,很难兼顾全部。从一开始对导学案的陌生渐渐变得像如今这么熟悉,重难点的把握也是游刃有余。偶尔设计题目不够或题目过多或题目超纲,这些都应及时进行修改,以期将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做到完美。

(二)导学案风格难以统一。由于导学案的制作工作量巨大,教育局安排同一科目的教师分工完成各个单元,因此导学案的风格迥异。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的解决方案是第二轮导学案制作的时候互换先前分配的单元,进行第二轮导学案制作。

四、意见和建议

1.以“导”促“学”,“先学后教,讲练结合”,实施导学稿教学。

导学稿的实施,使得一向由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式”学习改变为“主动式”学习。导学稿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2导学稿的设计流程跟上课学习的流程是一样的,这样学生就能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且课前也做过预习,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课前疑难问题的过程,学生也就很难走神了。如我的课堂流程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当堂练习。

3“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这一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任务,让学生知道一堂课的学习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

4“自学指导”这一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尝试着完成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这和以前的预习有所不同,没有导学稿之前,其实老师也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可对学生抽样调查,所谓预习只是把书本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就不了了之了。然而用导学稿的“自学指导”时,学生必须认认真真的去做,对有疑问的地方应在导学稿上做一些记录,同时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这为“后教”做好了必要的准备。4“自学检测 ”这一模块主要是师生讨论,有教师“教”的参与,学生的“学”才会变得更有计划性和合理性,也更加顺利。因为有了前面自学的辅垫,学生已经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教的过程,不是老师单独“表演”而是以学生自我消化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5“当堂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的学情反馈,这部分练习还是以基础为主。对同学完成的巩固练习,我会要求他们进行分组自我校对,自我检查,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有困难的典型题目,教师可以在作集中辅导。在这环节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由于有“学优生”的帮助和教师的及时辅导,学困生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了解题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克服了畏难情绪,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5.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篇五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 预习内容:理解共价键的含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分类,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

三 提出疑惑: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怎样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化学键该如何分类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学习重难点 :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根据H Cl的形成过程,结合课本填写下列空白。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叫做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 :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注意:(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 中(如NaOH、Na2O2)。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H2 Cl2 N2 O2

CO2 CH4 HCl H2O NH3

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H2 N2 HCl

H2O NH3 CO2 CH4 Cl2 二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2 :

HCl:

例1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 :

H2O: 三 共价键的分类 :

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可见非极性键是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H键,Cl-Cl键,Na2O2 中的O-O键等。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 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 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可见极性键是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Cl键,NaOH中的O-H键等。

例2.下列共价化合物中,以极性键结合的(),以非极性键结合的()(1)F2(2)O2(3)NH3(4)CH4(5)SO2

四、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 或 来实现。2.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例3.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

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在分子内 我们称为化学键。在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

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 和 的物质,,物质的、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

4.HF、H2O、NH3 的沸点有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比 弱,比 强,所以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稍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例如:H2Te、H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①非极性键: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

通称为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的形成与 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O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反思总结: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不用箭头表示。3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包括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Na2O2 B.Na2O

C.NaOH

D.CaC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

A.Cl2 B.H2O

C.N2

D.C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H2O分子中的化学键 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 B.NaCl C.H 2 D.H 2 S 7.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9.下列微粒中,同时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是()A.NH3 B.NH4Cl C.H2S D.KOH 10.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BF3 B.CCl4 C.CO2 D.PCl5)1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HCl B.OOC C.[OH] D.HClO

课后练习与提高:

12.有A、B、C、D四种元素,A和B两种元素的原子各有两个电子层;C、D两元素的原子各有三个电子层。A和B能化合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B 2,C和D能化合生成C 2 D,B和D是同族元素,B离子和C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2)用电子式表示C和D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6.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第四节 篇六

化学与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1、能描述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危害,了解防治水、空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记住什么是绿色化学。

3、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课前准备】

1、说出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

2、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同步导学】

活动一:探讨水的污染与防治

1、阅读资料: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有13亿人口的饮用水严重缺乏,20亿人的饮用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急剧膨胀,造成各种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从而导致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的急剧增长,水的利用率低下,工业污水因无法得到合理的处理且任意排放,导致淡水资源的严重污染。此外,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有效制止,以及绿色植被的减少、土壤沙化,造成降水量减少这都是导致淡水危机的重要原因。

2、思考交流:

(1)发生淡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2)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染?

(3)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你能说出它们的危害吗?(4)通过观看“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过程”你认为如何用化学方法处理废水?(5)阅读p81“活动天地”,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小组内交流哪位同学的方案最合理?为什么?

归纳总结:

水污染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利用化学的方法如_______、______处理废水。

巩固加深:

某市七公里的河面上漂浮大量的死鱼。小亮同学闻讯后,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无需下列仪器中的______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酒精灯(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来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选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治理污染,有人建议: A、对排入河内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

B、引入清澈的井水,将河内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

C、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该河流。以上建议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讨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9.4

第 1 页

1、检查预习1内容。

2、阅读p82-83内容

3、思考交流:

(1)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说出你听到或见到的空气污染的事件。

(3)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危害?你能从化学角度分析危害产生的原因吗?

(4)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有什么影响?

(5)为了控制酸雨的形成,我们应采取那些措施? 归纳总结: 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危害如_______。2、大量的_________和 __________排放到空气中,与大气中的水发生 _____反应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酸雨。

巩固加深:某镇有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硫酸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不妥的是___________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的SO2处理后排放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4)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放的酸性废水,处理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活动

三、认识绿色化学

1、阅读P84内容

2、记住绿色化学的概念。

3、思考交流:

(1)你认为从哪些方面防治环境的污染?你能分别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吗?(2)如何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3)什么是绿色化学?你是如何认识绿色化学的? 归纳总结:绿色化学是

。巩固加深:P85“在线测试”

【达标训练】

1、P85“挑战自我”

2、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我国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举办城市的环境的?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9.4

7.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篇七

“学案导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注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而在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学案导学则改变传统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设计化学“学案导学”所要遵循的原则

1.“导学、诱思”的原则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要求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导”字。学案主要是通过问题体现“导”,要求在学案中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要有难度,又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诱思”是指在学案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例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内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若仅按课本的描述来设计问题,就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电子运动的微观印象和掌握电子能量与排布的关系。若以课本描述为基础,设计下列问题:(1)既然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之间有吸引力,那么,电子为什么不被吸进原子核里?(2)电子绕核的运动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3)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它们是堆成一团在核外某一处运动,还是分散在核外不同距离处运动?(4)钠的核外电子排布由里向外为什么一定是2、8、1,而不是2、7、2或2、9?这就形成了层层悬念,可极大地诱发学生强烈的解疑动机。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就会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逐渐形成清晰的认识。

2. 梯度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障碍,教师在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教师要求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铺设跳板,作必要的提示,这样才有助于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降低学习的难度。

如在学习电解原理时,若直接结合实验设问:为什么氯化铜溶液通电时氯化铜分解而水不分解?这种设问对于具有感性认识而无系统电解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往往显得跨度太大。若将上述问题改成下列系列问题就可以降低难度通电前氯化铜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其浓度大小和运动情况如何?(2)通电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如何?(3)在两极附近分别聚集有哪些离子,它们的“放电”倾向如何?(4)写出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及电解的总反应式。由于作了“逐级”分解,降低了难度,学生通过对上述有一定梯度的问题的分析,初步了解了电解原理,为总结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量力性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生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学案中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推动学生心理发展的强大动力。换言之,学案的“设疑诱导”必须把握“适度”原则,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的问题,都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均不可取。

4. 系统性原则

即设计的学案要尽可能地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即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巩固)”。针对一个具体知识点设计的学案而言应是这样,针对一节课或一章教学内容设计的学案更应该是这样。因此,学案中既要有知识的剖析、深化和拓展,又要有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这样,才符合学习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复习学案的设计,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各节课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5. 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学案导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绝不应是呆板僵化的固定模式。导学虽依据学案,但决不可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模式,不可受学案设计的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而应不断搜集学情来补充完善学案,使学案走向开放,必要时可编制辅助学案,使导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化学“学案导学”的主要框架、内容

1. 明确学习目的,训练目标意识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师的教案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过程往往是被动和不可预见的。因此,教师在学案中应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并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准备、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设计学习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一定要具体,不能是口号式的大话。

2. 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的最佳途径。学法指导是学案所要突出的重点,是学案“导学、诱思”最显著的特色。学法指导在学案中要独占一栏,要以知识点为载体,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智力以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学习程序,从而把学习化学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不仅要掌握化学知识的特点,而且要研究学习某类知识所应采用的最佳学习方法,并通过学案把这种学习方法展现出来。通过学案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把教法转化为学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3. 迁移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

学习任何新知识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有些知识点在教材的编排上跨度较大,学生往往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时,已经遗忘了上一阶段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上就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时,教师就应善于找出“障碍点”,并设计相应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

如在高二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时,学生对高一学习的氧化还原的有关知识已有所遗忘,这时教师应在学案上设计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相等,化合价升降相等”及一些化合价变化规律。学生在预习时,就可以扫除学习新知识时的一些障碍。

4. 再编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材内容的再编写应力戒仅仅是教材内容关键字、词的填空与习题的堆积。一般来讲,教材内容的再编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删改、合并、重组。第二,在重点、难点处要创设一定的阶梯性问题,以降低所学知识的跨度。第三,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给学生留出创造性思维的空间。第四,要充分体现教师对所学内容的处理技巧。第五,在编排所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内容的再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潜心研究,专项突破,才能发挥学案之最佳作用。

5. 针对训练,及时巩固强化

针对性的训练是学案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习题的质量关系到能否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内容,能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一环节在学案中占最大的篇幅,一般来讲练习题分成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即时针对性练习。位于某个具体知识点之后,针对性较强,这种练习一般用于课内。第二,课后巩固性练习。这种练习一般用于课后巩固复习,也可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第三强化训练这种练习一般是位于章节之后的综合性练习。第四,挑战性练习。一般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

绝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的“题海”,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案中的习题设计要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并突显以下目的:为了学生做更少的题,掌握更多的知识。

6. 拓展知识,培养兴趣

这一部分内容在学案中以是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而设计。这部分内容是学案中最具特色之处。

三、化学“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与实施方法

1. 用于指导预习

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学生就能明确学习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重点,并提出疑点。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用于课堂教学

在课前教师要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预习课文,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重点和难点。学生因预习了学案,在听课时学习目标就更加明确,学习效果就更好。

3. 用于组织复习

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材料。用学案组织复习,可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起到了温故的作用。也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若干个内容相关的学案集中研究,挖掘各学案之间的隐性知识和内在联系,重新设计复习学案,这样的复习学案必然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案,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学案,既了解教师的教学思维体系,明确学习目标,又解决了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的疑问。因此,学生始终把握着教学的脉搏和学习的主动权,学习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丁安廉,和学新.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M].天津: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0.

[2]姚文俊,刘可钦.我要成为最佳的我———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篇八

一、知识构建学案

我们将适用于新授课的知识构建学案设计,分为元素化合物学习导学案、化学实验导学案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导学案三大类。

(一)元素化合物学习导学案

新授课注重知识的生成,导学案设计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性质学习至关重要。学案设计时,要抓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层层问题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中得出结论。

例如《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导学案设计,课前,引导学生有目的预习,在【知识链接】板块,回顾酸性氧化物概念;碱性氧化物概念;酸,碱化学性质,激活学生记忆库,从而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迁移。在【预习导引】板块,提出一些通过学生自学可以在书本上发现的知识,如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让学生在自学中归纳总结、体验自我学习的成就感。【查找资料】板块,学生分小组查找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用途,制成卡片,以便上课时交流,这样能帮助学生多渠道学习知识。“探究—发现—合作”导学,即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期达到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

又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化学性质学习”中,让学生根据已有氧化还原知识基础,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2可能有什么性质,学生推测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引导设计实验;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从而得出SO2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实验导学案

性质教学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借助学案,可以理清教学思路,将实验关键处空缺,让学生填写,这样,学生可以边上课,边将实验现象、结论记录在学案相应的地方,节省记录笔记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进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时,鉴别两种物质时学生无从下手,学案给出学法指导: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实验时现象要明显,要注意操作简捷、无污染等。

再如在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学习中,上课时,充分借助学案,将课堂实验探究条理化、系统化:在[实验探究1]观察氧化铝粉末,并将氧化铝粉末适量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盐酸,往另一支试管滴加2mol/L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学生分小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归纳Al2O3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紧接着进行[实验探究2](1)在試管里加入10mL0.5mol/LAl2(SO4)3 溶液,滴加氨水,观察现象,继续滴加氨水现象如何? (2)将(1)中产生的沉淀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盐酸,往另一支试管滴加2mol/L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现象怎样?学生继续实验并进行探讨和归纳,通过分析得出氢氧化铝是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氢氧化物。

教师点拨原因: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Al(OH)3 Al2O3+H2O,至此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导学案

1.基本概念导学案

设计问题情境,逐层探究。在弱电解质电离一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些情境:【问题的提出】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假设与预测】选用盐酸不选用醋酸的理由?进一步探究:【想一想】(1)醋酸溶液中同时存在CH3COOH、CH3COO-、H+三种粒子,说明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 ,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 表示,进行逐层启发诱导。(2)向冰醋酸中加入一定量水,分析电离过程中体系各粒子浓度的变化。

试推测浓度可能的变化,并予以解释,由此将学生对概念的思考理解推向更深层次,探究得出分子电离速率减小,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增大,为平衡的建立打下基础。用速率——时间图象描述以上电离过程。

学生用化学平衡建立的基础,结合以上的问题探究自然轻松得出电离平衡概念。概念课学案导学的核心理念是探究概念的生成和辨析应用。

2.理论课学案导学

理论教学往往很抽象,那么,怎样利用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如学习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新知预学】在【自学指导一】首先观察实验2-2,得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的。先形成初步印象,再进一步感知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何用有效碰撞模型解释呢?回顾绪言中有效碰撞模型理论,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的状态,利用多媒体展示投篮球时情形,将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理论形象化,再通过模型演示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引导用理论解释: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多,有效碰撞的频率加快,导致反应速率增大,并且给出注意事项:(1)一个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 的浓度,与 的浓度关系不大(填反应物或产物);(2)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所以增加这些物质的量,不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学生自己小结、归纳,教师再给予学生及时评价,帮助他们逐步完善知识建构。

二、巩固提高学案

(一)复习课导学案

复习课加强知识梳理,对比总结规律,注重知识的体系和相互关系。复习学案更多采用章节知识网络、表格形式。

例如《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学案,在【复习目标】中让学生明确复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1)知道卤素单质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2)归纳整理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其相似性和递变性;(3)建立卤素及其化合物转变规律的知识网络;(4)梳理卤素的用途,学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和应用。在【学法指导】中,提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1)学会用结构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2)从氮元素的化合价及氧化还原知识构建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以及铵盐知识网络。探寻事物之间内在规律,是认识客观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之一。在【知识梳理】中,归纳单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由化合价变化规律理解化学性质,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自主梳理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使得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最后是知识的应用,解决氨气制备、用途、检验等实际问题。【讨论】工业上如何合成硝酸?将本章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最后的板块是【达标检测】精选一些配套的综合习题,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适当练习及时巩固,并体验学习后成功的乐趣。

复习课是为了让知识更系统、更有条理,知识网络归纳和配套习题的选择都非常重要,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复习,让学生自主归纳、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复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点拨即可。

(二)习题课导学案

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课堂学习:

(1)小组讨论: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可通过小组汇报、补充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完成。

(2)例题精讲精炼: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錯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能力。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课堂小结: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课后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

习题课学案主要集中在专题训练上,有针对性地集中典型例题,归纳学习方法,变式训练、实现举一反三。

总之,在化学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现状,“学案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为基础,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问题解决为主线,思维训练为核心,小组协作为动力。在课堂上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借助化学实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有效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学案完成过程中逐步学会合作探究,领悟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篇九

胡生昌

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科学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获得全面高效的发展。因此, 高效课堂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高效,二是学生的高效。

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学:

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学案导学”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10.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篇十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课前预习】

1.提高科学核心价值观,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涤剂清洗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氢能源未广泛应用——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溶液质量增大

D.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不一定含有非金属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蔗糖

C.植物油

D.面粉

8.下列生活及化学实验中涉及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被雨淋湿的自行车钢圈上慢慢出现了锈渍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C.用磁铁分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D.电灯通电后发光

9.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汽油洗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食物残渣

C.用洗衣粉洗衣服

D.用盐酸洗水垢

10.家用洗涤剂可以洗去油污,汽油也可以洗去油性物质,两者的原理是()

A.前者为油能溶于洗涤剂中,后者为汽油能乳化油性物质

B.前者为乳化作用,后者为溶解作用

C.两者都是溶解原理

D.两者都是乳化原理

【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是指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

2.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

组成,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等于

和的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

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溶质可以是、、,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剂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水是最常见的,此外、等也可作为溶剂。

3.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时,所得溶液温度

;氯化钠溶于水时,所得溶液温度。

4.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洗洁精、洗衣粉等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走,而不聚成大的,从而使乳浊液的稳定性,洗涤剂的这种作用称为。

互学探究

[探究一]蔗糖和食盐的溶解

步骤

现象

结论

食盐加入水中

食盐可以___在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蔗糖可以___在水中

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1)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

(2)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_____

(3)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_____

1、溶液的定义:_____或_____物质分散到_____物质里,形成_____的、_____的_____。

溶液的特征:(1)溶液具有

性:溶液各个部分的组成;

(2)溶液具有

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____(“会”或“不会”)分层,即只要,所加入的物质也不会分离出来。

注意: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是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过程中。

思考:溶液中水具有什么作用?

溶剂:能____________的物质。溶质:__________的物质。

练习: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溶剂是___。在食盐溶液中,溶质是____,溶剂是____。

2、问题:只有水能做溶剂吗?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是什么时候也不会溶解呢?

[探究二]:

溶质

溶剂

现象

_____于水

汽油

_____汽油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_____水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

_____汽油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

_____汽油

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_____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_____也不同。

【解决问题】:讨论: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为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办?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在盛有2mL的水的试管中滴加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mL的乙醇,不振荡观察现象,看溶液是否分层,然后震荡在观察是否分层,静置后观察溶液是否分层。

溶质

溶剂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结论

乙醇

酒精和水_____,形成____。

想想: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________

小结:溶质溶解前可以是:____体、____体、____体。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液型

液体—溶剂

固体—溶质

例如:________________

气—液型

液体—溶剂

气体—溶质

例如:________________

液—液型,非水溶液中

量多—溶剂

量少—溶质

例如:___________

液—液型,水溶液中

水无论量多、量少,水为溶剂

例如:___________

注: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中,水是溶剂,其他的是溶质。

思考:请你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指出其溶质、溶剂。并谈谈溶液的用途?

二、溶液的用途

见课本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发现煤气泄漏时,可用明火查找泄漏点

C.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乳化

D.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下列消毒液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A.75%医用酒精

B.过氧乙酸溶液

C.过氧化氢溶液

D.碘酒

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4.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汽油

C.泥土

D.高锰酸钾

5.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

B.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6.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洗涤剂可使油污溶解在水中

D.通过活性炭吸附可将海水淡化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蓝色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B.向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C.汽油加入高锰酸钾中:暗紫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淡黄色变为紫色

D.检验水通电分解后负极得到的气体:木条燃烧更旺,产生蓝色火焰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

B.糖水

C.泥土水

D.澄清石灰水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铁、硫酸亚铁

D.酒精、碘酒溶液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Na+和Cl﹣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八月桂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不同。

(4)碘酒常用于消毒,该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

12.(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生理盐水溶剂____②标出FeCl2中Fe化合价_______

(2)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蒸馏水

②油水混合物

③黄河水

④豆浆

⑤盐酸

⑥碘酒

(3)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

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将所得滤渣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渣里一定含有______(填写化学式),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写化学式)。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通过电解水实验及对生成气体的检验可知,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1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

A

面粉

B

氯化钠

C

蔗糖

D

汽油

1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④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作溶质

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

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快

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

⑨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A

2.D

3.D

4.A

5.D

6.A

7.B

8.A

9.C

10.B

【课后练习】

1.A

2.D

3.D

4.D

5.A

6.B

7.B

8.C

9.A

10.A

11.元素

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的构成不同

酒精

12.⑤⑥

Fe、Ag

Zn(NO3)2

13.水

加热煮沸

氢元素和氧元素

14.BC

11.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篇十一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学案导学 实践研究

一、“学案导学”的含义

“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和学习方法。“学案”实质上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学中制定的一座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结构发展、沟通教学双方的桥梁。同时,学案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媒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根据教师制定的学案自己摸索,掌握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的主要功能是沟通教学双方,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学科,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自主地探究,才能真正地学习并且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1.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行“学案导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重心由“教”变为“学”,学生在学习时经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尝试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尝试,锻炼能力,开发潜能,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的知识比自己想象的更多,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都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灌输学生知识,不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及接受的状态,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较被动,教学质量也不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减少教师教学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进而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

2.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学习的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用到的盐碱、氧气的制取、铁的冶炼、有机化合物等知识都能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时间有限,遇到化学实验时往往会自己动手进行简单地演示,让学生观摩,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缩短了教学时间,却在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自主探究,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增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变多,初中生的自尊心强,他们希望在课堂上受到教师和他人的关注,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学习时敢于展现自我,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强,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会更认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能有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快速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但是总有让教师觉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然教师快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没有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苦恼的一大难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虽然使教师在教学中教的内容变少,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甚至不发声,只是负责引导学生探讨化学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却更多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教的内容虽然变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重担减轻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转变,教师在备课、准备教学方案时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致力于教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初中化学“学案导学”的编制与实施

1.初中化学“学案导学”的编制。

要做好“学案导学”,首先就要做好学案的设计,只有学案设计合理并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案导学”在最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学案的编制,备课时可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如化学知识有许多都是与生活相关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如学习《有机化合物》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调查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通过设计这样的学案,安排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有机化合物,感受化学学习的魅力。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任何一种教学方案产生了,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实施,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方案的作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验证。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熟悉课本内容,以便更好地准备学案,应对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同时,在课堂学习时,教师应该学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知识,一个苹果再怎么变化也只是一个苹果,但是一种思想经过交流之后可能就会变成两种甚至三种思想。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多交流合作,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但是一个班级的整体力量却是很强大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总之,中学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有用的,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春平.以“学案”为载体,积极推进新课改[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2).

[2]魏巍.谈“学案”代替“教案”的体会[J].考试周刊,2007(43).

12.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篇十二

一、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1. 同步性。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导学案应与课本保持一致。但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本, 体现导学作用, 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会学习。

2. 可行性。

问题是预习的前提,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有让学生自主完成的部分, 又有解决不了的部分, 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 《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的预习问题我是这样设置的:1.回忆有关金属参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现象, 总结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 2.铝制品为什么抗腐蚀能力强?家里用的铝锅能不能用钢丝球刷洗? (这个问题就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优势,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镁条与铁丝哪个与氧气反应更加剧烈, 为什么? (这个问题引导着学生初步形成金属活动性的概念, 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 严谨性。

新颖多样而且目的性明确的课堂活动, 是达到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但是, 如果课堂活动设计的华而不实, 学生缺少充裕的时间去感悟, 实际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 必须注重课堂活动设计的严谨性。

4. 针对性。

通过练习而掌握知识, 形成一定的条理或系统, 这就要求导学案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在选择习题时要注意:1.题型多样, 量要适中。2.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难度适中, 既面向全体, 又关注差异。4.当堂订正。

二、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1. 突出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等多种研讨方式, 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例如,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这节课时, 让学生自己选择并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在小组之间展示并相互点评后, 又要求学生用他们自己所组装的装置去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此时有的小组提出问题:如何检查带有长颈漏斗的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我没有立即解答, 而是发动学生共同想办法, 最后大家共同整理出了三种方案, 效果出奇的好, 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也非常牢固。

2. 问题处理。

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 有的实验不成功, 有的实验现象和别人不一样, 甚至有的操作不规范。这些问题都要及时处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教师批改导学案也要及时, 以便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地去处理。

3. 课后反思。

13.苦难的琴音。导学案 篇十三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苦难的琴音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

3、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

4、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情感内容表达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中象征意蕴,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学习方法】

1、自读品味法

2、导读提升法

3、讨论交流法

4、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教师可从“诗歌的忧患意识,蕴涵的时代悲剧,超越了具体的时空,产生了巨大的情绪冲击力,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的角度导入。

【自主学习】

阅读短文《诗的鉴赏》,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诗歌鉴赏的三个阶段

1、语言的初步感知

2、意象的显现

3、深层意蕴的探求

【2】、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

1、步骤过程: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效果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2、表达模式参考:

⑴本诗描写(或叙述)„„的景色(或人物、事情),表达了„„的感情(或哲理)。⑵本诗从„„等几个方面塑造了„„的形象,突出了他(她)的„„性格特征(或情感),表达了„„,寄托了„„ 【3】、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1、修辞手法

⑴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比、类比、反复、呼告、通感等。⑵掌握修辞的一般表达作用。

⑶结合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修辞的具体作用。

2、表现手法:象征、白描、映衬 象征:群体象征、个体象征(风格)

3、抒情方式: ⑴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以情驭景)

借物抒情(象征、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白描、叙事抒情)

4、语言品味:

要品出诗歌和谐优美的语言滋味,也要品出不和谐的语言特色。和谐与不和谐是相对的,尤其是不和谐,即异常,往往是要适度的。和谐:所采用的语言(含意象)与所要表达的感情水乳交融,和谐一致。

5、结构技巧:

总-分-总的一般模式。

先写景,后抒情的一般模式。虚实相生

动静、曲直、开合、张弛 对照(正反)抑扬 藏露

6、表达要求:

⑴一定要有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即上面所说的具体的表达手段)⑵采用总分(总)的条理。⑶分点表达。

高二语文选修现代诗歌第一单元《苦难的琴音》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合作探究】

【1】、请赏析本诗的表达的情感内容及表现手法

盼 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注:艾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

【2】精 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句反复咏叹的主旋律,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诗中有不少句子对物的描写转化成对人的描写,如“风”“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饥馑的大地”“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等,其中蕴含什么意味?

3、关于反映祖国苦难以及描写劳苦大众的诗有很多,该诗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拓展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絮聒(guā)后裔(yì)憔悴(cuì)乌篷船(pãng)B污垢(gîu)暴戾(lì)巢穴(xiã)蜷伏(quán)C崎岖(qū)啮啃(niâ)饥馑(jǐn)颤栗(lì)D尽管(jǐn)泥泞(nìng)提档(dǎng)乞援(y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聒噪 佩戴 篷荜生辉 恬不知耻 B磨砺 蝉联 修养生息 无事生非 C垢面 扣押 渡过难关 察颜观色 D涵养 渔樵 浮想联翩 衷心祝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出资,对于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护热带雨林,这点资金恐怕也是杯水车薪....。B中国与美国都面对经济难关,但挑战却正好相反,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美国是急冻,危如累卵....

;中国则过热,如火焚身。C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D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事故发生之后,当地政府马上成立了工作组,火速赶往现场;同时迅速调集人力物力,竭尽全力对事故进行救助。

B新一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拉开帷幕,目前正向全社会征集候选人,候选人将由社会知名人士及媒体专业人士和普通百姓共同推选。

C为了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从去年开始,我们与中声街居委会密切配合,狠抓校外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D 7月底建成的国外动物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动态监视国外动物疫情,科学评估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传入疫病的风险。

5、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是人眼所未言,独辟蹊径之处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诗人将自己作为人民的一份子,和他们患难与共;二是诗人怜悯人民,想帮助人民,给他们些许温暖,而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饱受苦难。

B诗中选取了北方林间的农夫,乌篷船里蓬头垢面的少妇,离家的年老的母亲三类人做描写对象。

C我在诗中以憔悴的“农人的后裔”,不快乐的受难者,忧郁而赤诚的爱国者的形象出现。

高二语文选修现代诗歌第一单元《苦难的琴音》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D这首诗充满了忧郁的情调,不仅是诗人内心悲苦的写照,更是整个民族的悲苦的投影。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语句,使前后内容、句式相对应。

有人说,帆是生活的风暴吹进茫茫大海中的一片羽毛;有人说,______;还有人说,_______。我却感到,把帆比作一片羽毛太轻飘了,把帆比作一片白云太渺小了,把帆比作一朵雪莲太娇柔了。在我看来,帆是大海叱咤风云的骄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任选两首)

【1】《老马》导读

《老马》诗分两节,每节四行。诗作的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悲惨的画面: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尽,不堪驱使了。老马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它坚忍的性格特质和渺茫的希望。第二节的头两行,紧接第一节的末了,写老马的命运掌握在车夫手中,“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忍住眼泪,“往心里咽”。三四两行,呼应第一节。既然装够了大车,作为马车的“主人”,自然要挥舞响鞭,命令老马把大车拉向预定的目的地。老马看见一道鞭影飘来,垂下了的沉重的头不禁抬起来“望望前面”。

诗句一共八行,除了第一行写车主的内心世界外,其他七行都是写老马:第二行写老马默不吭声、逆来顺受的性格;第三四两行写老马的感受和形象;第五六两行写老马的内心活动;第七八两行写老马在鞭影驱使下的表情和形象。

【2】《憎恨》导读

《憎恨》写于1941年,后收集在桂林希望社出版的诗集《童话》中。《童话》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收入他在1940年至1941年春的诗作《惊蛰》《憎恨》《忧郁》《小时侯》《神话的夜啊》等20首,《童话》可以视为绿原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该阶段诗风比较柔和而清纯,多少有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的色彩,其中也有一些诗“童话的气氛很浓,也渗着一些忧郁的抒情情调”。但是诗人又是在山河破碎的抗日战争中亲近诗神的,这就注定了他“童话”之梦的转瞬即逝。即使他用灵动之笔去亲近春天的风和流水,去描绘“神话的夜”,也有时代的“忧郁”袭来,也有压抑不住的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憎恨”。这首诗

和“七月”多数的作品一样,也是发愤之作,但它含有内省的色彩,掩卷深思,感到它在发愤中又不乏凝重而有一层歌德式的庄严和静穆。绚丽的梦境与寒冷的色调并存,新鲜活泼的意象与时代的忧郁同在,成为绿原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这首诗展露了诗人与众不同的音色,呈现出诗人独有的语言特点,在诗歌的末尾诗人还表露心中战斗的理想:“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至此,诗人展现了战士的风采,其在文坛上的形象——诗人本色、战士性格和哲人风度在这首诗中已有所表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苦难人生短兵相接的战斗,并没有磨损绿原诗的直觉,更没有中辍他对诗歌理性的思索。这可以从诗歌的开头部分感受到:“不问鲜花是怎样请红雀欢呼着繁星开了,/不问月光是怎样敲着我的窗,/不问风和野火是怎样向远夜唱起歌……”在一连三个“不问”之后,诗人用三行简短有力的句子进一步表明不满:“好久好久,/这日子/没有诗。”长短交织,为全诗奠定一个冷峻而开放的姿态。诗人不管是在诗的语言的锤炼、诗的形式的构建上,还是在意象的捕捉、意境的营造上,皆灵活多变,流露出一种大气。

略读《老马》一诗

【合作探究】

【1】、诗中的老马有何象征意义?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如何理解“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

略读《憎恨》一诗

【合作探究】

【1】、诗人“憎恨”什么?

【2】、诗的末句“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有何含义?

高二语文选修现代诗歌第一单元《苦难的琴音》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拓展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憎恨.(zâng)揉.搓(rïu)虐.待(nüâ)连缀.(zhuì)B窗棂.(lín)闪烁.(shuî)肮脏.(zāng)膻.味(shàn)C籼.米(xiān)歼.灭(jiān)鱼鳔.(piào)咽.下(yàn)D骤.然(zhîu)噱.头(xuã)背.负(bēi)剽.悍(biā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蹂躏 揉面 张慌失措 惶恐不安 B拾掇 啜泣 引吭高歌 伉俪佳人

C绸谬 谬论 缜密周全 谨慎小心 D闪烁 沙砾 趋之若骛 好高鹜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B.据中新网票选调查显示,小虎队以高达38.6%的支持率当仁不让地成为虎年春节晚会歌舞类节目的第一名,连“天后”王菲都望尘莫及。..... C.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使云南澜沧江水源枯竭,导致湄公河下游流域旱情严重,泰国媒体为此指责中国破坏生态,这不免..有些失之公允。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B.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真正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C.《物权法》一出台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对个人财产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个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D.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就业形势,应届大学生应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新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破除陈腐落后的就业思维模式。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老马》中“扣”“飘”两个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表象了老马受压迫的深重,严中见奇;“横竖”“咽”字凝练形象地道出了老马的坚忍。B《憎恨》一诗中,诗人对语言有着精细的鉴别力,能将平凡的语言组织成诗的语言,造成一种情绪和滋味。

C《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敏锐地抓住“我”看到的几个触动心灵的意象,把它们自然而集中地组合起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D “雪白的墙”象征了文明与理智,象征新生活开始;“肮脏的墙”象征了野蛮与愚昧,象征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诗中的“我”象征了新时代刚刚开始,追求真善美的一代新人。

6、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所用辞格,分别以“快乐”和“悲伤”开头,写一组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句: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丛丛荆棘。

上一篇:陪伴记叙作文800字优秀下一篇:好员工的10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