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表演教案

2024-08-07

大班表演教案(精选13篇)

1.大班表演教案 篇一

过程设计:

1、老师肯定幼儿在上一阶段游戏中的优点。

引导幼儿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计论,并充分肯定幼儿的创造成分。

(1)在公鸡的家旁,还会有谁?

(2)公鸡被抓了以后,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可以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气?

(3)如何更形象地与众不同地表演各角色。

2、介绍新增的玩具和材料。

3、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

(1)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合理地布局。

(2)大胆地将讨论的内容用动作、语言、表情表现出来,发挥想象,表演出故事中没有的内容。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引导幼儿协商角色分配及情境创设中发生的争执。启发幼儿想办法解决组上人多了或少了该怎么办?

(2)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及时肯动幼儿的创造性。

(3)重点观察幼儿对讨论过的问题是如何表现的,并进行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演。

活动结束及评价:

(1)引导幼儿谈谈各组的游戏情况,互评游戏材料的替代,动作、表情和语言的创新。

(2)说说在游戏中遇到那哪此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3)教师全面总结四个阶段的游戏情况肯定幼儿的进步,以激发幼儿以后更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和创造性。

2.大班表演教案 篇二

然而, 细看我们的表演区游戏, 却发现:表演区中幼儿的游戏语言单调、枯燥, 以简单地模仿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为主;表演动作机械、无趣, 表演过程快。

1.目标单一。把目标单一地指向了“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 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幼儿在游戏中的模仿式表演, 导致游戏中幼儿的语言、动作机械, 目标中游戏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严重缺失。

2.材料单一。为创设一定的情境, 有利幼儿模仿性表演的过程, 教师提供的多为成品, 如符合角色需要的服装、道具等。这些成品功能单调, 缺乏弹性和挑战性, 使得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不能持久, 也限制了游戏内容的拓展。

3.内容单一。以表演区形式为主, 以再现语言领域学习的故事、儿歌等为游戏内容, 表演内容简单, 对话、情节连贯性不强。游戏以表演为唯一内容, 没有与其他游戏形式的联系, 使得表演游戏缺乏丰富性和趣味性。

由此可见, 当前我们的表演游戏过于偏向表演的功能, 违背了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忽视了其游戏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成为幼儿游戏中的一块“鸡肋”, 嚼之无味而弃之可惜。为此, 我们重新审视表演游戏的目标, 意图从目标定位、材料自制、内容丰富这三个方面改变入手, 支持幼儿创造性地开展表演游戏, 促进大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重新定位目标, 明确表演游戏趋向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表演游戏作为一种创造性游戏方式, 是以通过童话故事为依据进行的主动自发的创造性活动, 在游戏中应体现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原则。为此, 我们依据《学前游戏论》中指出的“五自”要求将表演游戏目标定位为:

1.自主选择表演内容。

2.自主选择同伴, 能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商量情节、角色等内容, 并能协商分配角色, 制订表演计划, 有问题不争吵。

3.能根据内容选择、使用简单的道具、场景。

4.在熟练掌握故事内容、情节的基础上, 初步用表演游戏的形式较协调一致地表现出来, 如自编对话、表情、动作等, 发展创编动作、表情的能力。

5.能初步用音乐、语调的变化和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出角色的不同形象。

二、幼儿自主参与, 提高表演游戏价值

(一) 自主结伴, 制定计划

计划的制定开启了幼儿自主而富有创造性的表演游戏。

表演计划的内容包括:选择同伴、商定内容、分配角色、设想表演过程、设计服装道具、安排制作分工等。让幼儿自主地制作表演计划, 能最大程度促使其思考对角色分配、任务分工等问题的自主思考、自主协商, 大大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 区域联动, 自制材料

幼儿自主创作各种表演材料, 可以满足幼儿自主表达表现的需求, 让幼儿有更多创造想象的空间, 使材料真正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

1. 海报的设计和绘制。

海报是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表演的具体内容。海报的内容体现幼儿对表演内容的理解。海报的绘制过程表达了幼儿对表演内容的喜爱, 也满足了其富有个性和创造性表达的需要。

2. 服装道具的制作。

服装和道具能够很好地表达幼儿对表演内容的理解。为此我们让幼儿根据自己制定的表演计划, 进行服装的设计和制作。每位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 表现着对角色形象的理解。随着游戏内容的丰富、角色的增加、情节的拓展, 幼儿创意形象设计能力、不同材料与款式服装的搭配、测量的经验等获得更多发展。

3. 舞台背景的设计。

根据表演游戏中“能根据内容选择、使用、创造简单的道具、场景”的目标, 以及“自己准备和收拾场地”的自主游戏要求, 作为场地和材料的一部分, 舞台背景也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一个内容。

幼儿全程参与了表演的准备工作, 自主设计并创设表演环境, 互相装扮, 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达到高潮, 对表演充满了期待和热情。同时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多元拓展形式, 激发表演游戏灵感

(一) 旁白的加入, 助表演更完整

为保持表演内容的完整性, 我们在表演游戏中加入了“旁白”。主要负责讲述演员对白之后的一些动作和连接情节, 演员因为有别人的解说表演的更加起劲, 还随自己的理想和心情增加一些相应的辅助动作。旁白者也可以用增加和变化的方式改变连接语言, 这不仅让表演更加完整生动, 还使表演更有趣味性。

(二) 音乐的加入, 为游戏添氛围

背景音乐, 给了幼儿创造性表演的灵感。幼儿会在背景音乐的启发下, 自发加入一些自创的声音效果, 如一男孩在《熊和兔子》的表演中自编了一首“我是一只懒熊”的歌, 自愉自乐了好一会儿, 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打击乐器为幼儿的表演增添了另一种气氛。表演前“紧锣密鼓”的开演宣传、表演中配合演员动作的有节奏的沙球声、配合故事情节的敲门声、摔倒声……把演员和观众的情绪推到了高潮。有哪位幼儿会不喜欢这么热闹有趣的游戏呢?

(四) 角色的加入, 使创造空间更大

为了协调表演衔接过程中观众演员的有序加入, 出现了“主持人”的新角色。而保安的加入拓展了游戏的内容:排放座位编号、检查对号入座、发放闪光棒提醒观众文明观看等。因丰富游戏情节的需要, 还产生了“吹泡泡师”和“灯光师”, 幼儿用自制的吹泡泡工具为表演过程营造一个梦幻的背景。不同材料制作的不同色彩的灯光效果让幼儿的表演更加精彩、有吸引力。

(三) 互动的加入, 让表演更丰富

1. 表演前的互动。

临时人员的加入不受限于原有游戏小组的计划, 在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让游戏更加丰富而有趣。

2. 表演中的互动。

受童话剧表演的启发, 我们鼓励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增加演员与观众的互动, 让游戏进入另一个高潮。如在《熊和兔子》的表演中, 埋头苦干的“免爸爸”突然抬头问了观众一句:“玉米长得好吗?有没有虫子呀?”从此启动了演员与观众的互动, 表演内容丰富了, 游戏也更有趣味性。

3. 表演连接的互动。

3.浅谈如何在大班开展童话剧表演 篇三

关键词:幼儿;童话剧;表演

童话剧能带给幼儿灵魂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激励,是能影响幼儿一生发展的艺术。童话剧的表演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大班开展童话剧表演呢?

一、引导幼儿熟悉童话剧本故事

童话因其故事生动有趣,语言丰富多彩而深深吸引着幼儿,童话又往往以拟人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因而幼儿对其中的故事倍加喜爱。童话剧有助于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教师主要通过听、读、讲、演这四种形式,帮助幼儿熟悉、理解童话剧本故事。

听故事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一项活动。笔者下载了许多童话故事,在午餐、离园前播放,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聚精会神,激活了思维,产生了兴趣。

童话故事教学中,读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大班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笔者采取多种形式的看、读童话,引导幼儿有所感悟。如在图书区摆放童话故事书《丑小鸭》《桃树下的小白兔》等,安排幼儿每天午餐后自主阅读30分钟,感受童话故事的浓厚氛围。笔者还下载了许多童话故事的FLASH或PPT,利用多媒体和动画片引导幼儿观看角色的动作、表情等,感知、理解童话剧内容,为幼儿演童话打下基础。

在基本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复述故事,鼓励他们参加幼儿园故事大赛,要求幼儿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有时也要求幼儿根据情节续编故事,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和强化记忆故事内容。

读故事时,幼儿只是一个旁观者,只有演,才能使故事情节、语言、寓意得以内化。笔者适时抓住幼儿的热情,鼓励幼儿表演童话。如熟悉了童话故事《丑小鸭》后,笔者引导幼儿分组表演,这么一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丑小鸭的生动形象也被充分展示出来。经过表演这一过程,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体会、感悟就更深刻了。

二、创设富有情境性的童话剧表演环境

逼真的场景是表演好童话剧的关键,幼儿能真正融于故事情境,从中体验表演的快乐。笔者为幼儿专门开设了一个表演区域——童话小剧场,提供道具、服装、头饰、化妆镜、童话剧剧目等,引导幼儿及家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进行道具制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幼儿理解童话、融入情境。如:在《小熊请客》童话剧的道具制作中,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笔者首先将剧场布置成小家的环境——与幼儿一起,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食物和小熊、猫咪、小狗、公鸡、狐狸的头饰,用漂亮的小盒子制作成礼物盒,将泡沫块涂上各种颜色当作石头,还制作出了各种可爱的食物形象。幼儿高兴地说:“老师,小剧场真漂亮。”“我也想做!”这时幼儿的表演热情被“点燃”了,萌发了制作的愿望。

画童话的活动,能让幼儿在理解、体会、感受童话的基础上用画笔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想象,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身心的愉悦,促进精神成长。笔者利用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特长,引导幼儿将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并从中挑选优秀作品组成连续的故事图画,张贴在剧场墙面上;或制作成童话故事绘本,引发幼儿在反复观察中理解、体验故事的内涵。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还会对作品做简单介绍。

三、进行灵活随机的适宜指导

幼儿对角色的选择,可以反映出其内心对角色的理解、喜好和价值判断。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自主协商、自主分配角色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分析幼儿的喜好与特长,引导其扮演与其相适宜的角色,并加以练习。例如:在表演《小蝌蚪找妈妈》前,辰辰和苗苗为争做小青蛙发生了争执,笔者没有马上制止,而是先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再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提出建议。在这个“争执→提议→否定→尝试→调整→再尝试”的过程中,笔者以“问题”引领幼儿“自主协商”,始终以尊重的眼光看待幼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提高。

还有一次区域活动中,幼儿正在表演童话剧《铁皮鸭》,笔者发现教师在场活动秩序较好,而教师离场则活动气氛较好。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教师的参与,幼儿依赖“权威”制订并执行活动规则,活动纪律虽好,但由于教师给幼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未能“尽情尽兴”地表现自我。于是笔者暂时性回避小剧场,有时会偶尔客串一下。这时,笔者发现龙龙总是兴奋地跑来跑去忙个不停:时而提醒文清别踩到花草道具,时而指点宣宣要跟上音乐节奏,时而又督促格格上场……鉴于龙龙热心而又“专业”的表现,笔者赋予龙龙“小导演”的称号,并对其提出详尽的“工作要求”:负责播放音乐、提醒台词、纠正动作、指导观众热烈鼓掌等。看到“小导演”如此尽心尽责,笔者放心地步入其他区域。由于教师的暂时“隐退”,幼儿从潜意识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更酣畅淋漓地表现自我,保证了表演活动有序开展,又为幼儿提供了表演的自我空间。

在童话剧表演过程中,情节的创编、表演材料的准备、角色的分配、表演中的评价,大班幼儿都能自主选择,主动活动,充满创新,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发挥,社会交往及语言、表演等表达、表现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4.大班美术难忘的京剧表演教案 篇四

②为什么包拯、关羽、曹操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引导学生小结: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板书:京剧脸谱)〔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学生回答。(略)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画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讨论: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帅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4、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冷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5.大班表演教案 篇五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作业单

游戏设计方案

设计者:陈钰婕 熊莉 粟润 王雅婧 刘梦洁 游戏名称:动物王国选大王

适宜年龄:5~6岁

游戏类别:表演游戏 游戏玩法:

按故事情节表演游戏;轮流表演不同角色 游戏规则:

按照故事情节及动物的出场顺序,开展表演; 在其他幼儿表演时,安静认真的观看,不随意打断; 在表演结束后,分享自己的经验、感受。游戏道具:

狮子、老鼠、小猫、小白兔、牛、狐狸、小鸭子、小羊、小鸟等动物的头饰 教育意义:

让幼儿在表演中加强对故事的理解,表演出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认识秩序的重要性;

在表演中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和同伴协商,轮流扮演不同角色; 鼓励幼儿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布置表演场地,学会正确使用和替代游戏材料;

6.大班表演教案 篇六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所以在设计这个活动是就把“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始终”作为方向。从歌曲的选择、活动形式的制定及活动过程的设计都考虑到这一点。首先《加沃特舞曲》是一首节奏明显给人一种活泼、轻盈跳跃的快乐气氛,很适合大班幼儿。其次律动的形式带入了情境性。因为幼儿的感受、发现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依赖于客观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以八座房子的形式不仅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房子里会是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怎么样才能让房子的主人开门?”既可勾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又给幼儿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同时用敲门形式打出后三拍 |XX |X-| 的节奏,整个过程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寓教于乐在这个活动中有很好的体现。最后以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游戏,体现小朋友的爱在集体结伴舞蹈游戏中享受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幸福感。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舞曲|XX XX|XX XX|XX|X-|||的节奏。

2、感知舞曲的活泼、轻盈和欢乐跳跃的情绪。

3、体验对小朋友的爱,在集体结伴舞蹈游戏中享受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幸福感。

4、让幼儿进行创编。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在此之前幼儿没有接触过拍节奏。

2.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活动准备

1.音乐《加沃特舞曲》。

2.自制挂图一幅;(森林有8座一样的房子)。

3.为幼儿创设情境;在教室四角创设四座房子,住着四种小动物(小狗,小猪,小猫)。

4..四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跟老师去森林里走走吧!(出示挂图)教师随着舞曲节奏用手指在挂图上表现走的动作。

2、教师:我们到了,看!这里有什么东西呀?(这里有八座一模一样的房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咦!里面会是谁呢?(幼儿自由猜想)。

二.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引导幼儿用敲门的形式打出后三拍|x x|x—||的节奏强调走过篱笆之后再敲门,音乐一遍打开一扇门。

1.教师:哪我们就请小动物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吧,但是,在我们请它们时一定按照音乐的节奏一步一步走到门前再敲门哦,音乐一遍打开一扇门。教师:提问:走了几步?(4步)敲了几下门?(3下)鼓励幼儿发挥想像是,除了用手敲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幼儿随音乐分别用三种方法打开所有的门.如:打门铃用食指提按,铃铃铃,打电话喂喂喂,拍手跺脚等)。

3.教师: 好!房门被你们打开了,你们看看是谁住在里面呀?(教师一边贴房门上的小动物)第1.2座房子住着小狗,3.4住小猪,5.6住小鸭.7.8住着小猫。

4.教师: 现在你们要和小动物们一起玩了,哪你们就要学他们的动作和他们的叫声才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听!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学他们的动作,到敲门的音乐就学他们的叫声吧!来,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遍,教幼儿学做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5.教师: 现在你们都学会了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了,你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和他一起玩了,快,让自己变成你喜欢的小动物吧(让幼儿挑头饰,准备游戏)。

6.创设情景,教室四角四座房子,跟着音乐开始游戏。

7.幼儿进行创编,除了这些小动物之外,小朋友想一下还有什么小动物.学一学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跟着音乐来试一下(请几个幼儿示范)。

8.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气氛是非常不错的.对于以前的音乐课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以前没有这样上过音乐课,自从听了培训老师说,音乐自己本身就是很好的乐器,只要你自己会利用,像拍手拍腿,捏指,拍肩,弹舌,跺脚等等.我发现这舞曲的节奏很轻快,所以我有了设计这个内容意图。想不到这节课比我想像中的效果还要好.我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会自己充电。

7.大班表演教案 篇七

一、角色数量多时,不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

表演游戏是通过角色表演来实现的。进入大班后,故事内容更丰富,相应的角色也比较多。在《我是山大王》这个故事中一共有6个角色。当孩子们以6人一组开始商量角色分配时,争论声充斥了整个活动室。“小跳蚤”是最后获胜的山大王,大家都想当小跳蚤。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角色多人争,几个角色无人选的局面。孩子们都坚持自己的想法,谁也不肯退让。僵持之下,游戏也无法继续下去。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老师发现孩子们在协商过程中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孩子们在坚持自己选择的同时,会把责任推卸给同伴。二是部分孩子已经说服了同组的几个伙伴,但是无法使所有成员统一意见。

措施:强调表演任务,强化小组竞赛意识,激发孩子小组协商的动力与潜力。

很显然,孩子在与小组同伴的互动交流中遇到了困难。《指南》社会领域对5-6岁儿童与同伴交往发展中提出“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大班孩子的竞争意识已经比较明显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同时进行表演游戏准备,各小组间就自然而然的展开了比赛。此时,面对孩子们的争论,老师一边再次强调游戏时间的进程,一边点名表扬若干小组比较可行的方式方法,推动孩子们更积极主动的解决矛盾。接下来,孩子们试着用比高矮(故事中6个角色跳蚤、甲虫、蜥蜴、公鸡、黄狗、公牛的体型是不同的)、石头剪刀布、点兵点将等方式自行完成了角色分配。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很多孩子在集体利益面前尝试了妥协、放弃。无论这妥协和放弃是被动的抑或是主动的,都是孩子在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方面的一大进步。

二、游戏目的性较强,角色衔接流畅性差

经过几次小组内的排练,表演开始了,各小组轮流为大家演出。因为故事中的6个角色需要轮流出场,舞台上只能有两个角色演对手戏,所以没有轮到上场的演员在表演台一侧准备。每个孩子都很投入,以至于因为投入的看同伴表演忘记了自己的出场的有;因为投入的想尽快表演的提前入场表演的也有;还有的投入的为伙伴配音。每个小组的表演或多或少都存在了角色衔接流畅性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表演的效果。

措施:有效的点拨。

老师的点拨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而是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孩子反思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游戏中,孩子们也意识到了各自表演的不足之处。于是很自然的在第一次表演后大家展开了反思总结讨论。有的说:某某一直抢着说台词。有的说:某某忘记轮到自己出场了。有的说:公鸡台词说得太快了,我还没准备好她就已经说完了。老师引导孩子们讨论“有什么方法才能使每个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准时出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针对各种情况找对策。最后大家总结出:候场排好队,专心关注前面小演员的表演,相互提醒等几条可行的解决方案。老师又一次安排了5分钟自由排练时间,在自主练习后再次表演。

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老师引导孩子自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能力也是孩子们在成长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表情、语调不够丰富,动作缺乏变化

角色表演游戏的目的是通过表演让孩子体会故事角色的不同形象与性格特征。这些需要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现。但两次表演,我们发现,小演员们的表演以台词表述、动作造型为主。公牛甩着脑袋,蜥蜴举着拳头……孩子们大多只是摆几个预设的姿势再配上台词。很少有孩子能将角色形象的表情和语调表现得丰富到位。这使得表演的可看性大大的降低,也影响了孩子对角色性格的体会。

措施:树立榜样,教师参与角色表演。

用录像回放的方式,引导孩子寻找其他小组表演中的亮点,相互学习借鉴。老师作为游戏的后备演员,适时的加入某个小组与成组员进行合作表演,一方面可以激励孩子的表演热情,另一方面也用自己的丰富的表演感染孩子,给予孩子正向的示范。孩子们的灵动随之表现得淋漓尽致,蜥蜴抱着公鸡:“哎呀,公鸡大哥,您就放过我吧,您最厉害,您是山大王”献媚的语调加上讨好的动作,让小观众们直叫好。

虽然表演只是一种游戏,但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比表演层面更多学习品质的提升。

8.大班表演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逐步加强游戏的集体性。

活动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饮料瓶、牙膏壳)等,信封(风、云、雨、电、雷)图文卡片。

胸饰(小狗、小猪、小白兔、小猴、小羊)分别请个别幼儿扮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去过玩具店吗?玩具店里都有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玩具?有一位老公公他的玩具店里什么都有,小朋友刚才说的玩具他也有,而且他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玩具,你们想知道吗?

(二)、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参与表演游戏。

让幼儿找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说说假如你想到老公公的玩具店买你想要的 玩具你会怎么说?教师扮演老公公幼儿参与表演。引导幼儿有礼貌的与老公公交谈。

引出故事《老公公的玩具店》,你看谁来了?小狗蹦蹦跳跳的跑来了。根据故事情节与幼儿(小猴、小猪、小白兔、小羊)进行有表情的表演。

(三)、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说,她们表演的怎么样?你也想上来表演吗?”

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其余幼儿扮演气象袋。

讨论气象袋里的白云会怎样做,大雨会怎样下,雷会发出什么响声。幼儿投入到游戏中去。

(四)、幼儿进行表演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幼儿运用一些常见的礼貌用语进行交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反馈幼儿的表演。你认为谁扮演的角色最像?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五)音乐游戏《芭蕉扇》

随着音乐边唱边跳。

教学反思:

本次表演游戏,大部分幼儿都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的结果达到预期的效果,完成了预定的活动目标。在游戏开始时,幼儿对故事都有很深的了解,明白了故事中角色的分配,有的小朋友在复述故事时,能较完整进行。

9.大班节奏活动:杂技表演 篇九

1、 在“杂技表演”的情景中感受乐曲的结构和特点,尝试创编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2、借助动作和情境掌握x x︱x x︱x x︱x 0 ︱、︱x x︱x o︱x x︱x 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三种不同节奏型。

3、在游戏情境中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杂技表演》的图谱一张、三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图。

2、《巡逻兵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引出活动主题。

“你看过杂技表演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学一学。”

二、借助身体动作,分段理解音乐。

1、 借助抛球动作,理解a段节奏型。

“今天我们这也有一场杂技表演,看看第一个出场的是谁?他是用什么节奏来表演的?”

2、 借助跳球动作,理解b段节奏型。

“猜猜第二个出场的会是谁呢?你能看着节奏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吗?”。

3、借助走钢丝动作,理解c段节奏型。

“第三个出场的会是谁呢,他是用三种节奏中的哪一种来表演的?”

三、完整欣赏乐曲,表现音乐节奏。

1、完整倾听,分析乐曲结构。

“音乐一共有几段?”

2、讨论图谱,深入分析乐曲。

“在音乐中小丑抛高了几次?跳停了几次?”

3、完整表演,表现音乐节奏。

四、运用音乐节奏,创编模仿动作。

10.大班表演游戏小熊请客 篇十

一 活动目标:

1.学会表演故事中的重复句及角色所说的有韵律的儿歌,掌握主要情节。

2、能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3、培养幼儿认真表演的良好习惯。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熊,小猫等动物的头饰头饰及其它道具。及《三只蝴蝶》《金色的房子》《小猪盖房子》等道具。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会复述。三 活动过程:

(一)预定主题:《小熊请客》《三只蝴蝶》《金色的房子》《小猪盖房子》等

(二)1.出示《小熊请客的》的表演道具、头饰,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里面有谁?

2.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提醒幼儿根据不同的角色用上恰当的语言、动作和表情。

3.让幼儿欣赏《小熊请客》表演完之后,提问:你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没有要改进的的地方?

4、幼儿协商游戏。

提问:你想表演什么故事?扮演什么角色?你会怎么表演?

(三)、提出游戏要求:

1、游戏前合理布置场地,并商量角色。

2、认真扮演好角色,大胆用动作、表情、语调表现自己的角色。

3、游戏后有序收拾玩具。

(四)、幼儿分组表演,教师指导:、幼儿自主选择表演材料,自主确定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协助幼儿布置简单表演场景。

2、重点指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语气及动作大胆表演各角色。

3、个别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引导其运用适合的语气、语调进行角色对话;对能力差的幼儿,教师用平行角色给予示范。4、提醒幼儿交换角色进行表演。四 讲评游戏,结束游戏。

1.讨论: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用怎样动作表演这角色?还可以怎么做?

11.大班幼儿故事表演中的故事 篇十一

青蛙没有见过海,只是常常隐隐约约地听见一点海的声音。它非常想去看看海是什么样子。可是,只有翻越这片高峻的山岭,才能看到大海。青蛙这么小,又只会一蹦一跳地走路。它怎么可能去翻山越岭呢?

就在青蛙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只受了伤的小鸟跳了过来。小鸟一边跳到上山的石阶上,一边“啾、啾”地呼唤青蛙。青蛙“呱、呱”地回应着,也跟着跳了上去。

12.大班表演教案 篇十二

表演游戏计划

时间:(第十一周——第十四周)

主题名称:小猴卖“0”

活动目的:

1、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激发幼儿对表演的愿望和自信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扮演角色,使用物品、场地的游戏规则,培养规则意识。

2、学习运用语言表现手段和非语言表现手段较完整地进行表演。游戏准备:知识准备:熟悉故事情节,掌握角色对话,对生活中像“0”的物品展开想象。物质准备:用积木、大型插塑、桌子等搭建商店。制作有关的商品:救生圈、圆镜子、蛋糕、铁环、球。提供小猴、小鸭、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的头饰。

活动过程:第一次:

1、复习故事内容,让幼儿掌握“我要买什么”,“我用圆圈做什么”两个句型。

2、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规则。

3、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师幼评价,鼓励幼儿表演时采用不同的动作、语句。

4、分组表演,让能力强的幼儿在各组中担任猴子角色,鼓励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模仿录音旁白。第二次:

1、组织幼儿进行故事的复述,强调故事中各角色的出场次序。

2、请幼儿模仿故事中角色对话。

3、总结上次游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小动物还不知道自己买什么东西?

4、教师帮助幼儿进行分组、分配角色进行游戏。

5、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第三次:

1、教师总结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幼儿在进行角色对话时要有表情有动作,就象你们平常讲话那样自然。

2、鼓励幼儿相互协商分配角色,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

3、幼儿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幼儿整理道具、玩具。第四次:1总结上次游戏开展的情况,表演表现好的一组、对表现一般的小组提出要求。

2、教师强调游戏中主要的问题;对话要大声、要按次序出场。

3、以小组为单位,幼儿进行游戏

13.大班表演教案 篇十三

大班体能活动教案:

小篮球表演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丰富拍球、抛球、传球、投篮等动作技能,提高玩球的多样性。

2.能用动作表演多种玩球方法,提高肢体运动的表现能力。

3.能参与小组成员的商量,共同合作表演,体验合作的快乐。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小篮球人手1个,儿童篮球架若干。

2.障碍物、彩色布条、塑料圈、饮料瓶、标志物等辅助材料若干。

3.场地上设置4个圈(或方形场地)为表演区。

活动过程:

1.熟练玩球技能。

☆教师:今天我们要举行一个小篮球表演会,把自己学会的篮球本领表演出来。先看看你们都掌握了哪些打篮球的本领,篮球表演可以是一个人玩,也可以是与好朋友玩;可以用其他小器材配合玩,也可以就用小篮球来玩,你们愿意将本领表演给我看吗?

☆幼儿自主结伴现球,教师观察指导,重点关注幼儿是否分散玩了、是否结伴了以及用了哪些玩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练习情况,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出更多的玩法。如两人胸前传接球、抛球击掌、行进间拍球过障碍、拍球进彩带、拍球投篮等。磐幼儿园球类活动理论及设计集锦

2.“小小表演赛”。

☆教师讲解方法与要求:这里有四个表演区,按1~4组每组一个表演区,你们自己选一个组长,听从组长安排,可以先商量轮流表演的内容,然后再轮流演练。练习完后,我们要各组轮流表演!比哪组表演得精彩,动作多,方法多,失误少,每个人都可以表演。

☆各组在表演区商量和预演,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欣赏“小篮球表演赛”。

☆教师组织幼儿按1~4组的顺序在表演区表演小篮球动作,引导幼儿观摩并鼓掌喝彩。根据时间,可以表演多次。

☆教师加入表演一个小篮球动作,引发幼儿表演的热情。

☆教师讲评“小篮球表演赛”,对动作多、方法多、动作难、失误少的小组和个人予以表扬,请大家拍手鼓励。

4.放松活动。

☆师幼用球做放松活动。

☆引导幼儿擦汗后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表演赛的情境让幼儿复习已掌握的篮球动作技能,激发幼儿通过结伴自主游戏,展示以往掌握的技能。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小小表演赛”环节中,教师提出“表演赛”的规则后,将自主权完全交给幼儿,如每组选一个组长,共同商量同伴表演的顺序及内容。在各组自己表演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发的商墨探讨多种“玩”球的方法;当他们碰到困难或意见不统一时,教师断地鼓励他们自己想方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扮演的始终是“观察者”的身份。当幼儿“表演”时,教师引导大家鼓掌喝彩,调动活动的气氛,让幼儿的情绪更高涨,使活动达到高潮。幼儿也在自主实践和借鉴同伴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了玩球的多样性,培养了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最后教师给予讲评,对动作多、方法多、动作难、失误少的小组给予奖励,提升了幼儿的经验。

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大班下学期篮球经验丰富的幼儿。因为大班的幼儿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喜欢竞争和比赛,同时也具有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而此活动对于幼儿篮球方面的技能要求比较高,只有幼儿有了相应的经验,才能达到学习及提高的目的。而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因年龄特点及经验的缺失关系,本次活动不适合于小班和中班幼儿。

上一篇:卫生标准及处罚条例下一篇:在自然中生活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