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24-10-12

《掌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精选7篇)

1.《掌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一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透过描写人物外表的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情感的变化,进而感悟到“掌声”的内在意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去与文中人物展开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品味、感悟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和谐交融。

教学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说……”、“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等一些假设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回首课堂,我快乐,学生也快乐,也许我正是做到了这两点:

1、激欲励志,让学生乐学善思

爱默生说过“世界上对最艰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果实是甜的,但思考的过程是苦的。没有刻苦的精神,思考就会深入不向去,甚至半途而废。在学生想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给时间让他们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一时缓不过神来的时候,教师的一句范例无疑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在那种“我能行,我来试一试”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无须教师太多的话语。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就必须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积极的探索欲,让学生乐学善思。

2、静心欣赏,让学生个性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孩子们为掌声所下的定义是我史料未及的。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神情,听着孩子们脱口而出有感而发的话语,欣赏着孩子们自己创作的诗歌,我分明感受到了那灿烂的童心,那飞扬的诗心!我静心欣赏着学生的纯真。真,是生命固有的本色;真,是生命美的极致;真,是每一位教师永远值得欣赏的生命图画。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

由此,我感到,要让学生沉浸课文中,教师首先要沉浸其间,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去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的琴弦。这样才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孩子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体积”让我的语文教学尽量放飞孩子们的心灵,使孩子们的才智和想象尽情挥洒。

2.《掌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二

《掌声》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爱是什么”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的激励下, 她鼓起生活的勇气, 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人人都需要掌声, 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 要珍惜掌声, 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 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 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要以情激悟, 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以“走近英子———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感悟升华掌声的意义”为主线, 移情体验, 积淀情感,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发质疑

1. 当老师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时, 你们想用掌声告诉老师什么呀?

2. 今天老师带来一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就和掌声有关, 它是一名叫英子的残疾女孩写给同学的信。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中信的内容)

3. 读了这封信, 你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 (预设:什么样的掌声?为什么掌声给了英子极大的鼓励?……)

4.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通过读书你会明白掌声的内涵的。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书信导入, 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导读了解, 又紧扣主题为两次掌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

1. 初读课文, 同桌互听互查、互帮互助。

2. 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 读通难读的句子。

3. 依学情指导学生书写。 (预设:上下结构:姿势左右结构:鼓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检查预习、同伴互助、教师指导让识字写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特别是对学生有困难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避免面面俱到, 耗时低效。)

三、重点探究, 体会变化

1. 你觉得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依学情, 顺应学生回答, 学习1自然段和4自然段)

2. 研读第1自然段:从哪里看出英子是个自卑忧郁的女孩?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 “默默地”是什么意思? (2) 此时的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她会想些什么呢? (3) 说一说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段。

3. 研读第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英子是个自信活泼的女孩?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 想想英子还敢自信地进行哪些活动? (2) 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你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聚焦英子上台前后的变化, 在前后动作、神态的比较中体验英子迥然不同的内心活动, 引发学生探究“是什么让英子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呢?”的学习冲动, 再次为研读两次掌声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研读“掌声”, 升华主题

1. 英子从一位自卑忧郁的小女孩, 转变成自信、活泼的女孩子, 是什么使英子的内心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 (是掌声!学生默读第2、3自然段, 勾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2. 理解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1) 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请用你们的掌声告诉我。 (板书:鼓励) (2) 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 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如果你就是英子的同学, 你想通过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

(3) 这是鼓励的掌声, 这是尊重的掌声!在掌声里, 我们看到, 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此时如果你就是英子, 听了同学们鼓励的掌声, 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 理解第二次掌声的含义。 (1) 故事讲完了, 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假如你就是英子的同学, 你又想通过这一次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 (板书:赞美) (2) 如果说, 第一次鼓励的掌声给了英子勇气和力量的话, 而这一次, 面对同学们赞扬的掌声, 你就是英子, 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4. 英子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 她有多少话想对同学们倾诉, 千言万语都融进了她写给同学的信中——— (再读第5自然段, 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体会英子的内心感受。通过移情体验, “你就是英子, 听到这样的掌声心里会怎么想?”“你就是英子的同学, 想通过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使学生对掌声背后的语言有了深刻的理解。既深化了掌声的内涵, 又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

五、运用语言, 拓展延伸

1. 掌声里包含着鼓励和赞美, 这怎能让英子忘记呢?同学们, 你得到过掌声吗?说说你最难忘的一次掌声吧!

2. 给身边的一位同学写一段鼓励或感谢的话 (完成爱心作业卡) , 并亲自送给他 (她) 。

3.《掌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以情激悟,让学生在对文本充分的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以“感受英子的变化——感悟、深化掌声的意义”为课堂主线,抓住“情”源于“掌声”,以情激情,感化学生,积淀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过程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情感目标: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亮“掌声”

1.孩子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呢?

2.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紧张吗?

3.这么自信,不过,李老师有点儿紧张,我很想听到同学们给我的掌声。

4.谢谢同学们,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有你们做坚强后盾,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上课!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

板书:掌声

5.齐读课题。(读得真精神!)

(二)走近小英,感受变化

过渡: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个故事。

1.通过读课文每个人对小英都有了了解,你能用文中的话来介绍一下她吗?你觉得小英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出示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小英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自卑忧郁)

3.过渡:是呀,她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她怕自尊心受到伤害,童年的许多快乐都与她擦肩而过了。

4.小英不愿意和大家交流,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你能再读一读这一段话吗?

(指导朗读)

5.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或朋友,你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小英?后来小英有没有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呢?快速找到有关段落。

(出示第五自然段)

6.抓住省略号,想象小英还会做些什么?

(三)走进小英,感悟掌声

1.是什么让小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掌声)

2.是啊,正是那次故事会上同学们的掌声,让小英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让我们再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

3.仔细地读一读课文2、3自然段,把描写小英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一下,当时小英心里在想些什么?

交流:出示句子

(1)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A.男同学读。

B.此时此刻,小英低下头在想些什么?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A.女同学读。

B.理解“犹豫”。哪个词语最能看出她的犹豫?

C.生活中,你遇到过犹豫的时候吗?

D.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3)朗读训练:请同学们把自己当做小英,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痛苦、无奈、无助、胆怯、自卑)

4.过渡:最后,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小英的每一步就像她的心情一样沉重,就在她万般无奈、无比痛苦的情况下,是什么带给她勇气和信心?

生:掌声。(齐读写掌声的话)

(1)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现场采访:如果此时小英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送给小英掌声吗?你想用你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3)小英听懂了我们的掌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小结: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呀!是掌声让英子镇定了情绪,讲述了动人的故事;是掌声让我们听到了小英那标准而生动的普通话。你们的掌声就是对小英最好的鼓励。

(5)此时的小英听到你们鼓励、支持、关心她的掌声,变得自信,有勇气了。齐读这段话。

5.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1)指名朗读。

(2)理解“经久不息”。

(3)此时此刻,同学们用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

6.无数的话语都浓缩在这深深的一个鞠躬之中。这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同学们对小英浓浓的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希望你把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

(推荐一名学生读。)

7.配乐齐读,读出小英的情感变化,读出掌声的热烈,读出你的感受。

8.品读来信。

过渡: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奇妙的掌声,正因为这充满爱的掌声,使原本自卑、忧郁(板书)的小英变成了活泼、开朗的女孩,英子把心中的万语千言化作了深深的一躬,她用行动诠释着她那感激万分的话语。几年后,她来信了,读读信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1)指名朗读,谈感受。

(2)小结: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别人需要帮助和鼓励的时候。掌声既是一种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肯定。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用掌声来帮助和鼓励别人,这样世界会更美好

(四)阅读拓展,深华掌声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段话告诉自己。(配乐)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段话告诉身边的朋友。(配乐)

(3)全班同学,请大声地把这段话告诉所有的人。(配乐)

2.读到这里,你们一定对掌声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掌声已不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它是一种鼓励、支持、赞扬,是一种关爱。

(板书:爱)

3.爱心不仅仅是掌声,在你们的生活中,爱还是什么?

总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

(五)板书

掌声

忧郁 开朗

4.小学三年级29掌声教学反思 篇四

小松中心小学 张梦和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

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 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5.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篇五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通过同学们给她的鼓励的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整篇课文教学我从英子掌声前和掌声后的“变化”为突破口,以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展开教学。同时,紧扣文本,指导学生运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进行言语与思维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英子在后来的日子中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走进英子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⑴ 课文中写了几次掌声,把带有“掌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⑵ 圈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紧扣文本,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⑴ 一位新来的老师让同学们干什么?她知道英子的情况吗?轮到英子了,她怎么样?(出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齐读这句。你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英子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为什么?

⑵ 可是英子终于一摇一晃走上了讲台,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热烈而持久。

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① 读句子。

② 你从“注视”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③ 你从“终于”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骤然”。如果你是英子,当时面对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你会怎样?英子又怎样?

④ 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⑶ 出示: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读句子。这第二次的掌声里又包含了什么?这时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谈英子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学习和尝试运用抓人物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洞察英子内心的变化,领悟同学们的掌声的作用,从同学们的鼓励、信任与关爱使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和生活、命运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三、讨论、畅谈、提升

1、两次掌声后,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课文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2、从两次掌声后,从英子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用欢快的语气来读这两段,来感受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吧!

3、在哪些情况下,你会送给别人掌声?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这些掌声就是人和人之间送出的“爱”。(出示:爱是什么?爱是碰到老师同学时的一声问候;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爱是……)播放《爱的奉献》,学生畅谈。适当让音乐延续,让课堂保持静寂。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畅谈对“爱”的理解与感悟,将课文教育主题上升。适当的静,让学生回味,促其思考。

四、延展性综合实践活动

1、交流搜集到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

6.《掌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六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掌声”。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写边说)掌字下面的手要写得舒展,手掌尽力伸开才便于鼓掌。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立刻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掌声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师:这个问题提得不错,请坐。

生:课题为什么用《掌声》这个名字?

师:两位同学的问题,老师记在这里。

师:还有吗?请你来。

生: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课文?

师:对呀,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课文,随着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慢慢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了,我们认真去读课文,一定能解决问题。

(出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都读课文了,我想知道生字词都会读了吧?

生:会读了。

师:那好,我们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同位之间互相读,读错的相互纠正。(学生读生字词)

师:会读的同学请坐好。从你开始,一人一个。

(一生读到“骤然间”)

师:“骤”这个字是翘舌音,你再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齐读)

生:珍惜(拖着长音读了两遍)

师:不要拖音,听老师读。(老师示范读)你再读一读,同学们一起读。

生:珍惜

(其余的词语略)

师:这几个词语大家都会读了,再看这两个词语。(课件出示:落下了残疾身处困境)他们中间都有一个多音字,说说看,遇到多音字,你们都是怎么弄清它在一个词或句子中的读音的。

生:查字典。

师:这是一个好方法。课前大家都预习课文了,相信你已经弄清了这两个多音字,第一个,谁来汇报一下。

生:落(lào)下了残疾

师:结合字典给大家解释一下。同学们也可以跟着他的解释翻开你的字典。

生:字典281页指出读lào时一般指口语词,如落枕。在这里也是口语读Lào。

师:它还有别的音吗?

生:有,读lùo 和là。

师:请你各组一个词语好吗?

生:落叶、落下。

师:很好,本来老师想帮助你们,看来现在不需要了。第二个谁来?

生:(翻看着字典解释)处chǔ的第二条解释是处在、置身,根据这一点我知道身处困境里读chǔ。

师:你很聪明。请坐。

师:把拼音去掉,看看还会读吗?(开火车读,然后一起读)

(多音字的读音,不是由老师教,而是学生自己查字典作出判断,培养了学生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

师:大家看“愿意”这个词语,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争着举手)它们都有一个心字底。

师:对,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件事,才叫“愿意”。生字词我们会读了,接下来谁“愿意”读读课文。

(一生读完第三小节。)

师:眼圈儿这个词是儿化音,你读得很准确,大家一起读。

(一生读第四段,“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漏掉“在”字,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师:打断一下,你再读读这一段第二句话。

生: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还是没读对)

师:漏了一个字,谁来帮助她把这句话读正确?

生(该生的同位):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听出来你错在哪里了吗?

生摇头。

师:(指同位)你再读一遍。

该生的同位又读了一遍。

师:听出来了吗?请你再读读这句话。(终于读对了)好,请你接着往下读。

(另一生读最后一段,读得很快,没有注意停顿)

师:老师提示一下,标点符号要注意停顿,不要读得那么快。你再读读。

生: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师:很好,书就应该这样读,请坐。

(学生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殷老师主要从“易错词句的朗读和语句之间的停连”两方面进行指导,点拨到位,过程扎实。)

三、细读第一次掌声,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

师:从刚才的几位同学读书来看,我知道同学们课前很“愿意”和我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所以才读得比较正确、流利。我很高兴。这篇课文课题是掌声,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课题是“掌声”,教学目标是“感悟两次掌声的含义”,直接从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入手,简捷明快,避免了繁琐的内容分析。)

生边默读边画。

师:谁来读第一次掌声。

生: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另一生又举手)你还有不同意见,请说。

生: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你画得最完整。(课件出示这句话,同时出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响起了一阵掌声。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画出写掌声的句子,是在培养一种基本的阅读能力--寻找文章中明确写出的信息。这项能力看似简单,但对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殷老师不急不躁,让学生慢慢找,画准确,画完整,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同学们读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段话比第一段话,少了一个骤然间。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吗?

生:还少了“那掌声热烈、持久。”

师:我觉得第二段话,虽然少了几个词语,但和第一段话相比意思差不多,而且还很简练。

(用教师删减了一些词语后的句子跟原文比较,让学生体悟关键词语的做法,有利有弊:对刚开始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比较便于发现这些词语的重要性;但其中教师的暗示作用十分明显,并非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和发现。更可行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读句子,注意到你和同学重读了哪些词,你为什么把这些词语读得比较重,这些词语含着什么意思。这样做把朗读和抓关键词句结合起来,而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

生:(摇头,并积极举手有话说)

师:看来有很多同学和我意见不同。不过你得有理由说服我,我再加上这几个词语。

生:加上“骤然间”表示掌声是忽然间响起的。

师:你这样一说,我发现“骤”字,(老师边说边板书“骤”)左边马,右边聚,就像很多匹马聚集在一起,飞奔。在演讲课上,是四十多双手掌,没有人带动,不约而同,同时鼓掌,掌声怎么样?

生:热烈、持久。

师:看来“骤然间”不能少,还有两个词语。

生:从“持久”这个词语我知道掌声响的时间很长。

生:从“热烈”这个词语我知道同学们鼓掌非常响。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我写下你们的收获。(板书:热烈、持久)同学们看,“热、烈”这两个字,下面的四点底就是由“火”字简化来的,可见鼓掌的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呀!

(汉字不是简单的表音符号,汉字是有文化内涵的。老师在词语教学中适当地穿插汉字文化知识,并且巧妙地和课文情感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具有文化内涵。不过这样的穿插要适度,如果处处旁生枝蔓,会影响主要教学目标的达成。)

再看“持”,它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老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书空)左窄右宽,左右相互避让,才能把这个字写得匀称、美观。一起读读这个词语。

生:热烈、持久

师: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掌声的热烈、持久?

(一生读得很动情。)

师:读得太动情了,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低声地说)课文读到这里,我们了解到,许多同学都上台演讲了,小英才刚刚走上讲台,还没有开口演讲,为什么同学们就骤然间送给她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呢?

(学生争着举手)

(学生有话要说,但老师却说“同学们,先别忙着说,让我们再静下心来,走近掌声前的小英”,并且播放了一首忧伤的二胡曲。这个临场处理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需求尊重不够。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如果说对了就不必再走老师预先设计好的路子,如果理解不够深入再用老师原来的设计,是不是更好?)

师:同学们,先别忙着说,让我们再静下心来,走近掌声前的小英。(一首忧伤的二胡曲在教室内轻轻响起)老师伴随音乐开始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指两名学生分别读二、三自然段。(读后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就是小英朝夕相处的同学,看着小英的表现,说说你为什么要送给小英这样热烈、持久的掌声呢?

生1:因为我想鼓励小英。

师:谢谢你,你是她的好同学。

生2:因为小英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所以她从座位走上讲台已经很不容易了!

师:你联系了小英的表现来谈,我听出了你在为她的勇气而鼓掌。

生3:这掌声是让她鼓起勇气,讲完这故事,并且在以后也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掌声是对小英的支持,你在给她力量。

生4:我觉得这掌声是在告诉小英,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

生5:就是因为小英每次走上讲台,都是磕磕绊绊的,这次掌声是让她以后再走上讲台非常有自信。

师:你再联系小英的表现,想一想原来她走上过讲台吗?

生5:没有。

师:哪个词语或句子你了解到的?

生5: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对呀,原来她是从来都没有走上过讲台,现在它能走上讲台,是很不容易了。同学们,从掌声里我听出来了你们掌声的含义,掌声里含着的是对小英的鼓励、支持与理解。那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一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对小英的鼓励,谢谢你。

再一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对小英的支持。好,我们一起来。

生一起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文,体会出了第一次掌声的含义。那么现在,我们就继续学习第二次掌声,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学生自己体会掌声中含着的意思,答案多样,使掌声的含义渐渐丰富、立体起来,于是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水到渠成。)

四、细读第二次掌声,体会掌声的经久不息

生: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你再读读经久不息这个词语。

生:经久不息。

师:读准确了,很好。请同学们拿出笔,画出关键词,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第二次掌声的含义。可以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生默读画句子,同位交流体会)

师:学完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

生:我从“经久不息”知道掌声响了很长时间。

师:你读出了一个关键词:“经久不息”,老师写下来。(板书)谁有想补充的吗?(走到一个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面前)刚才,我了解到你有很多感受,给大家谈谈你的想法。

生:经久不息就是比第一次还要响,时间更长。

生:(同桌,补充)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前面讲到,她走路非常慢,现在她走下讲台了,掌声还没有停下来,可见掌声响起了很长时间。

师:你们几位同学联系了第一次掌声来谈,谈出了掌声的经久不息。谁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小英能把故事讲完,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同学们要给她掌声。

师:你联系小英的表现来谈,我听出来了,你的掌声里有对小英的赞扬。请带着你的体会读出第二次掌声。

生: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同学们,你们看,演讲课上两次掌声就使小英发生了变化,我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再静静地感受感受这改变小英的,激动人心的掌声。

一生读,读得很动情。

师:同学们,姜新源同学的朗读太感人了,我想此时此刻,也让我们把热烈持久的掌声送给他。

(全班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看来我们的掌声也是经久不息!

(通过对两次掌声的阅读,学生做到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了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它们的作用,理解了两次掌声的含义,并能有感情地朗读两次描写掌声的句子,目标的达程度高。)

五、指导写字,把握课文内容

师:书读好了,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写字。请看课后第二题,我们来看“愿意”的“愿”,这个字什么结构?

生:上下结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半包围结构。

师:对了,我们写写这个字,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写。(边写边说)这一撇要写得长,把心包围住,才会愿意去做一件事情。老师也想得到你们的鼓励!

学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我会努力写得更好。我们再来看讲述的“述”,什么结构?

生:半包围结构。

师:有没有需要注意的笔画,老师也想写得好一些,也需要得到你们的帮助。

生:“述”肩上的一点不要丢了。

生:“术”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

(老师边写边提醒,最后一笔捺要写出捺脚)。

师:现在该你们展示了,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一张纸,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填空。

(优美的古筝曲响起,学生开始写字。)

师:写完的同学坐好,谁愿意来展示展示?

(先后请两名学生把写的字放在展台上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同学们谈谈最欣赏的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填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掌声不仅改变了这堂课上的小英,她甚至改变了小英的一生,下课以后,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继续体会,下节课再交流。下课以后,把课后第三题生词抄写两遍。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写字指导落实认真,时间充分,老师的示范作用很强。这一环节既巩固了书写,又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课生字完成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目标进一步得到落实,可谓一举多得。)

7.《掌声》教学设计(一) 篇七

【教学过程】

一、走近人物识变化,对比质疑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词语如“文静”“忧郁”“微笑着面对生活”等进行概括。)

2.出示词语“忧郁”,问:“忧郁”是什么意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英子很“忧郁”?

3.出示句子,交流体会。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哪几个词语给你印象最深?(相机在“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等词语下加着重号。)

b去掉这几个词语,在表达上和原句有什么不同?(显示不出英子强烈的自卑心理)该怎么读好这几句话呢?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英子的自卑?

(2)“轮到英子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此刻,英子心里会想些什么?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犹豫”是什么意思?英子为什么“犹豫”?哪些词语表现了英子的“犹豫”?

4.指导朗读。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5.小结:是啊,由于腿脚落下残疾,英子平时很忧郁,显得非常自卑。(板书:自卑)可是后来,她又变得开朗起来。(板书:开朗)你们能从哪一段文字体会出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6.学习第四自然段。“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以前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句子)现在呢?(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二句话)

7.对比质疑。(师指板书)看到英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生交流反馈: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什么使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二、走进文本听“掌声”,学文释疑

1.再读课文,思考: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2.教室里响起几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画出有关语句,同桌交流。

3.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骤然间”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立刻”“马上”“霎时间”等)

(2)为什么同学们要给予英子“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呢?(引导学生回顾前文。)

(3)小结:英子就是这样带着心理上的自卑、犹豫和腿脚上的行动艰难,勇敢地走上了讲台,是多么的不容易呀!面对她这样的表现,教室里——(学生接读)“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学生接读)“热烈而持久”。我们也把这热烈、持久的掌声献给英子吧!

4.出示课文插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英子当时神态怎样?同学们呢?

5.这—次掌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你从这次掌声中又体会到什么?

6.想象:画面中,英子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谢,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实际上英子的心头涌动着千言万语,她想说什么?她还想说什么?

7.在英子的微笑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有一小节专门描写了英子自信的表现,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谁能读得更自信些?她还有可能干些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8.小结:英子所有的变化都要归功于谁?所以英子在信中说——(学生接读信)难道她感谢的仅仅就是这掌声吗?她还想感谢谁?(再读信)是掌声使英子鼓起了勇气,是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是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所以英子在信中说——(再读信)

同学们,这次掌声对英子多重要呀!正是这充满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看着板书,师生同说)她由一个自卑忧郁的人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学完了这个故事,你对掌声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呢?说说你的收获吧!

【教学评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质资源,精心组织,激发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如运用教材指导朗读——“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英子的自卑?”“谁能读得再自信些?”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关键词句进行品读、研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内化。运用插图激发想象——课文有些地方作者有意留下空间,意在给学生思维留下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教学时,我们就应找准这样的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表达出来。运用学习伙伴的话启发学生思考——“英子为什么犹豫呢?”“你从这次掌声中,又体会到什么?”这样,学生就真正融入了文本,与之进行积极对话,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达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了,达到了另—个高度,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情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作者单位: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徐慧林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下一篇: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