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14篇)
1.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当前企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当前,大力推行企务公开工作是企业新时期加强职工群众监督,保证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和手段。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笔者结合实际就当前企业企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和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这项
工作的开展,谈谈自己的管锥之见。
一、当前企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问题之一:部分企业领导认识模糊,造成企务公开工作存在一定阻力。从领导层面讲,有的认为企务该公开的都已在职代会上公开了,不需要多此一举;有的认为日常工作很忙,没有精力顾及这些事,公开不公开无所谓;有的感到操作难,各单位情况不一不好办;有的个加领导甚至持反感情绪,还是认为个人说了算好办事。从党支部负责人方面来讲,认为行政领导是一把手,他说公开就公开,他说不公开也就算了,不愿在企务公开中担任“主角”,怕影响领导之间的关系和团结。从工会负责人方面来讲,怕“分寸”掌握不好,公开时常要看行政领导的脸色办事,不敢积极主动地去工作。从职工方面来讲,有的对公开缺乏信心,抱有怀疑、不信任的心态,他们认为,所谓公开只是一个“幌子”,持漠不关心的态度。
问题之二:公开内容避实就虚,企务公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从目前实行企务公开的单位来看,有少数单位公开的内容仅限于年初生产经营计划,目标完成情况等众所周知的问题,而对职工关心的如工资奖金分配方案,基建项目招投标、大金额的物资采购、下岗职工的人员安排方案、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干部提拔任用、机关科室人员的选调、领导通讯、交通工具的配备及费用开支等问题程度不同地存在公开不透明现象,心中存在疑问现象。
问题之三:轻描淡写”走过场,企务公开难以克服流于形式。虽然实行企务公开的单位都相应地制订了实施方案,但仍有部分单位制订的方案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而是领导随心所欲、模糊应付,在操作上无章可循、无序可依。
问题之四: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企务公开难以落到实处。企务公开政策性强、内容多、涉及面广,它涉及到企业的基本制度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具体内容,似乎每一个职能部门都能沾上边,而在“节骨眼”上,各部门又以工作多、人手不够以及时间紧等种种理由加以推诿,造成“各个部门都管,各个部门都不负责”的局面,致使企务公开工作在有些单位和个别地方迟迟不能推开。
二、当前企务公开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企务公开工作开展的关键是认识,必须统一思想。一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对企务公开的意义、目的和作用要形成共识。思想上要真正认识到实行企务公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证;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落实其职权、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廉洁自律,进一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企的重要内容。二是工会干部对企务公开的认识也要提高,要认真克服畏难情绪,增强使命感。三是要使职工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企务公开。要把企务公开的意义、目的、要求以及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等,在干部职工群众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职工群众对企务公开充满信心,并积极参与。
其次企务公开工作的基础是职工群众,必须求真务实讲质量。一是要敢于叫真、敢于直面全体职工,不回避问题,不缩小范围,能事前公开的、不事后公开,能提前公开的、不滞后公开;二是坚持真实性,取信于民。切实交心底、兜家底,求真求实,客观具体,不做表面文章,使广大职工群众知晓与客观事实原本相符的事情,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体察到领导的真诚;三是要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把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难点和重大决策问题,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企业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作为重点,使企务公开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三企务公开的保证是制度,必须规范动作讲严谨。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务公开规范动作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部门全力推进,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企务公开工作机制,防止发生短期行为。必须明确党委是第一责任人、行政是第一执行人、工会是第一监督实施人、职工群众是第一评价人。在实行企务公开制度的过程中,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职能部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密切配合,依靠职工参与和支持的工作格局,使企务公开向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发展。
第四企务公开的关键是领导,必须齐抓共管讲配合。实行企务公开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政工组织的共同任务。此项工作只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建立健全党政工齐抓共管、有序运作、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运
2.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
1.1 四个不适应
一是组织机构不适应。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由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即农经站) 承担。县级农经站为股级单位, 机构规格低, 任务重, 工作协调难、落实难, 工作缺乏权威性。乡镇农经站在全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 被并入财政所, 其机构规格更进一步减低, 致使工作职能削弱, 农村经济审计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工作手段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有责无权, 有权无责。目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但没有处罚权, 影响审计执法。另外, 通过调查全县的农村经济审计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 变相成为作账式的审计, 即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会计账进行重新作账, 审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变为会计职能。三是工作条件不适应。由于县镇地方财政困难, 审计经费无法保障, 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加上办公条件较差, 严重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民主监督不适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各村应设置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组集体资金进行监督。据调查, 全县大多数村委会设置的村民理财小组多为形式主义, 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职能几乎没有发挥。另外, “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的内容普遍不全, 实效性不强, 公开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被监督的效力。
1.2 三个普遍偏低
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审计、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求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职业道德, 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及管理滞后, 承担农村经济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一是实行“村账镇管”后承担各村会计的工作人员, 部分没有受过良好的会计业务培训, 会计处理极不规范。二是各村财务收支的审批工作多由村委会主任承担, 村委会主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多数不熟悉经济工作。加之忙于各种中心工作, 从而忽略了对经济管理的学习, 工作上侧重于“批”、而忽略于“审”。三是农经机构审计工作人员进出较杂, 继续培训工作难以开展, 审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1.3 二个不规范
一是单据管理不规范。支出单据不规范,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及其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村组在经济支出时多数面对没有规范单据的个体户, 导致各种单据多为手制收条收据, 甚至还出现部分以经济支出主体开列的经手单, 管理漏洞较大。收入单据不规范, 近年来, 收入单据虽由农业部门核发, 但在核销时只核对存根联, 对入账联监控力度不大, 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收入不上账的情况发生, 审计工作对此类违纪现象的核查难度较大。二是做账不规范。各乡镇甚至各村在做账过程中所开设的会计二级科目较为单一, 并且会计二级科目设置各有千秋, 这影响了农村经济收支的客观具体反映, 同时也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尤其是对专项资金的审计。
1.4 一个不健全
即农村经济财务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全县各乡镇均设立专职的农经员, 但农村的财务审计制度存在很多漏洞, 有的乡镇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 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集体资金的管理失效, 随意开支的空间较大, 民主公开的内容不全, 会计处理的规范性不强。
2 对策
2.1 树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
农村审计作为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管理的延伸, 是政府职责和行政执法职能, 应当有职有责、有职有权, 以确保把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落到实处。按照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方向,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应向行政管理方向过渡。条件成熟的时候农经部门应争取机构升格, 改变以往“小马拉大车”的工作局面。条件不成熟的时候, 当地党委、政府在机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上应予以保障, 确保农经工作职能不仅不被削弱, 反而要得到实质性加强, 切实树立起农经工作的权威性。同时, 县镇农经站应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和重视, 主动地向纪检、信访等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工作, 争取主动, 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协作的工作格局。
2.2 加强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经营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素质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 取决于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 一是加强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政策及业务培训, 使经营管理工作人员, 尤其是审计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及业务技能得到提高, 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用动态管理的方法对经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淘汰业务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的经营管理人员, 把具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的审计人才调换到经营管理工作岗位上, 并建立持证上岗和定期考核制度。
2.3 加大审计监管力度, 净化农村经济环境
县镇农经站应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健全农村财务审计制度, 全面完善农村财务“村账乡管”制度, 加大审计工作力度, 对农村财务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农民负担方面违法乱纪行为进行重点审计。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村经济审计单位移交的经济案件也要积极配合, 大力支持, 以打击农村经济犯罪活动, 净化农村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 把财务审计工作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 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审计的深入开展。
2.4 加快农村审计立法, 规范审计行为
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法律法规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 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审计的定性问题。县镇党委、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也应从实际出发, 积极听取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相应的农村经济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 解决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审计工作政策问题, 使农村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有循, 充分发挥审计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论述了当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对策, 以供农村审计工作者参考。
3.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1 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公开时间不及时。主要表现在个别村组认识和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到经常检查督促,重开头轻坚持。一般情况下,财务收支事项要求每月一次公开,财务计划(预算)年初和季初公开,财务决算年末和季末公布,但实际上,个别村干部只在开始热情高,坚持每月一公布,时间一长就存在松懈思想,致使财务公开有时不按规定的时段公布,使群众产生误解。还有些村的群众民主监督意识不够,财务公开后,许多村民不关心,不过问,不阅览,也挫伤了村干部抓村务公开的积极性。
1.2 财务公开内容不真实、片面,与扩大农村群众知情权的要求不相适应。据调查,虽然有些村组都基本建起了村务公开墙,但在财务公开这一核心问题上,个别村组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弄虚作假,避重就轻,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真正群众关心的问题却被干部故意“忽略”或改头换面后附加在其他一些生产性开支里面进行公开,导致群众对财务公开持怀疑态度,同时也给个别存有私心的干部提供了进行“暗箱操作”的可乘之机。
1.3 财务公开形式过于单一。许多地方财务公开的方式仅仅是张榜公开一种形式,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居住越来越分散,对于住所离公开栏偏远的群众来说,很难有机会看到。
1.4 民主理财组织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尚未完全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村民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干部指定,使民主理财失去作用。二是部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草率签字,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三是民主理财活动不正常,不严肃。部分村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有的村由村会计拿着报账单到理财小组成员家签字,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
1.5 财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财务公开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体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手段,是进行干群交流的渠道。当前许多地方把财务公开仅仅作为一种任务目标来完成,只管公开了,却不再去管群众看了公布榜有没有疑问、有没有建议和意见。
1.6 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不力。由于受人员经费及职能所限,检查次数少,发现问题处理不及时等等,造成了有些村“只要群众不告,上级检查不到”。
2 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进一步深化对财务公开的认识。抓好农村干部群众对实行财务公开重大意义认识的再提高,要继续利用各种会议、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实行财务公开的重要意义,组织农村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的有关重要政策和方针。不断增强群众的民主监督意识,提高参政议事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党员和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2.2 加强村组财会人员及理财组织成员培训。学习和培训是提高财务公开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系统学习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财务公开的形式、内容和重要意义,提高公开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公开工作纳入规范化、正常化轨道运转。
2.3 建立健全财务公开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乡镇和村级分别建立财务公开组织机构和工作班子,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管理农村财务公开工作。
2.4 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推行财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财务公开组织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制订详细可行的财务公开制度,具体操作上要达到四个规范化,即:公开时间规范化;公开地点规范化;公开内容规范化,财务公开内容要求村委会、理财小组、经管站三次审核把关,三章齐全,务必使公开的内容达到客观真实、全面具体;公开管理规范化,对财务公开的筹划、审核、落实、检查、监督、信息反馈及问题处理做到环环相扣,按章理事,严格每个环节的管理。
2.5 采取多样化的财务公开形式。对财务公开采取以“张榜公开”为主,“明白纸、有线广播、村民会议公开”为辅的多形式公开方式,少数实行电算化的村也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或打印表格形式进行公开。
4.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2、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开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村没有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缺乏对干部的约束力。二是监督机构不完善。许多单位、村都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但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表现为:①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单位、村主要领导确定或在政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中指定,监督力度不大,反而使监督机构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②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仍然由主要领导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或单位、村领导班子讨论,监督机构被架空,形同虚设;③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经法规知识,特别是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成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懂得看帐和理帐,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三是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滞后。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的专业法,也没有相应的党纪和法律法规规定。因此,即使群众发现有不及时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的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甚至影响极坏的,也没有办法要求公开主体和有关人员承担责任,这使得政务、村务公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缺乏刚性约束,主体行为的责任不明确,无法形成有力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应,特别是村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差,影响了村财务公开。当前,村务公开开展不平衡、质量不高,很大的一个原因与目前我市的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总体较低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干部队伍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素质偏低,责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排解群众矛盾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前我市绝大部分村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差,大多数均为无证上岗,有的连最起码的财会常识都不懂,理账能力差,不适应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
三、对策思路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行政务和村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级党组织既要对公开制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又要把公开工作与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民主,依靠民主保障公开。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使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先,重视提高公开工作主体的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认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是党和国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认识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干部群众对政务、村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增强政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透明化、民主化。第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标杆,典型引路。要用身边的事实,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反而会因为干部群众的民主参与而更加顺利推进,真正做到“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更好的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政务、村务公开具体责任人的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真心诚意地将政务、村务予以公开,就能取得干部、群众的理解和信赖。
2、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全程公开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同时,应把这项工作纳入市、乡和村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工作评先和单位负责人评先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明确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责任人的职责,建立考评机制,把开展调研、指导、督促与检查工作结合起来,把宣传发动与明查暗访结合起来,增加政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研究和解决政务、村务公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使群众真正成为村务管理的主体,把村民监督融入村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制订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章程》,落实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关系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规定、重大事项的执行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逐渐实现村务公开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逐步做到事前群众要了解,事中群众要参与,事后群众要监督,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务的全面、真实公开。一要逐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和人大财政监督制,促进政务的财务公开。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使会计人事管理与单位实现分离,委派会计的财务监督权与单位负责人的行政管理权实现分权制衡,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落实、完善人大财政监督制,变财政部门向政府负责为向人大负责,除预决算要由人大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外,日常重大开支,凡是预算或对预算的修正都要由人大通过后方可执行,而不能仅在事后向人大报告一下了事。二要积极开展工作人员公开选拔、公务员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人事政务的公开。实行人员选拔公开化,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选拔,能全面真实地反馈群众参与的结果,以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乡镇公务员个人信息公开,有助于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有所了解,有助于群众对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的任何违法违纪违背承诺等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三是实行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促进政务的行政公开。行政执法公开制,既包括执法程序公开、事实公开和法律依据公开,也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即办事纪律、监督投诉渠道和社会服务承诺等的公开,给群众实施有效监督提供武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本单位行政执法的责任细化、量化到单位内部的每个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并实施相应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提高每位行政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四要把民主管理贯穿村务公开的全过程。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检查制度等,完善管理,夯实村务公开工作基础
最后,要强化执法执纪监督,建立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必公开”、“真公开”。建立市、乡、村三级审计监督网络,纪委监察、检察和审计局、财政局、农业经管部门负责对乡镇、各机关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定期审计与监督;乡镇经管站、审计站负责对本乡镇各村财务的审计和监督,逐步推行“村财乡审”、“会计委派”、“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负责对村日常财务收支核算进行监督与审查。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对村干部的各种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的工作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使村级干部队伍的正气得到弘扬,邪气受到打击。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村务公开上新水平
一要选准配齐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应抓住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在选好村民代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做好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的选举工作,原则上村主干不得担任两个小组的组长,应推选懂财会知识,又有村务管理经验,在村里威望较高受群众拥护的同志担任组长,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二要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选配和培训。农村财会人员应由村务监督小组或村民理财小组集体研究提出人选,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镇政府经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镇政府组织财会人员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严格杜绝由村主干内定人选的做法,不准村主干兼任村财会职务,不准以种种理由不配村财会人员。
5.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摘要:村务公开制度是我国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村务公开制度的好坏决定了我国农村民主监督的质量,在农村,无论是村民还是民主监督机构对村务监督乏力的原因主要是村务制度不健全,因而努力推进村务公开制度,实现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不断进步和完善,是推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主要途径。关键词: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监督
一、村务公开的概述
村务公开就是村委会把村民关心的、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务定期向村民公布,并接受村民的监督。村务公开是村民民主监督的基础,事关村民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监督。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该向村民公开。村民委员会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情,应予纠正。经村民民主评议不称职的村干部,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村务公开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财务,二是自治事务,三是政务。财务是村务公开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财务收入、财务支出、财产、债务债权、合同兑现等五个方面。自治事务指的是除财务以外的村民委员会办理涉及本村村民利益的各类村务,主要包括兴办公共福利事业情况、农民负担情况、经济建设情况等。政务指乡镇政府下达的、需要村民配合完成的各项国家任务及行政
工作,如:计划生育、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宅基地申请批准、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等项目。
二、村务公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推行村务公开取得了积极地成果,但是在村务公开过程中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内容不真实且失真严重。虽然各地都或多或少公开了村务,但是公开的内容大部分有选择性,专挑一些不痛不痒的写一大堆,而对村干部不利的部分置之不理,让群众看不明白。有的村公务栏设在村里较为显眼的地方,使村民了解村务较为方便,但公开栏上张贴的村务多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对村民关心的或涉及村民利益的内容却不公开,如村集体支付的吃喝招待费,上级拨付的专项款,村集体兴办企业经营收支等从不公开。”即使公开,其内容失真严重,公开不及时,甚至搞”秘密公开”,即将公开的的内容不张贴在村里的”明白墙”,而是贴在村办公室。”[1]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较多,尤其是涉及村财务方面的内容。有的村民说:”公开栏是糊弄人的,我们才不信呢,来参加会议是为了顶替一天的工作,也是为了不得罪干部。”[2]国家统计局城乡调查队在河北省58个县的调查表明:”有67%的村民认为村务公开内容全部真实或主要内容真实,但也有33%的村民认为虚假的东西较多,属欺骗村民,应付上级检查。”[1]这样,农民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失去兴趣,认为村务公开可有可无,与自己无关,严重影响村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其次,村务公开的程序不规范,有较大的随意性。一些地方村务公开的程序随意性较大,是否公开、公开的内容都由村委会说了算,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不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十分简单,只粗略的列了大项,而对详细的项目从不公布,对于村民关心的财务收支状况不按程序公开,或者不公开,村民对村财务的状况一点也不清楚,这为村干部假公济私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多数村庄村务公开的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固定公开栏和公开表的方式公开村务,缺乏创新,并且公开的次数太少,有的村半年才公开一次村务,群众看到的是往往是半年或一年前的陈账陈事,公开栏成了村干部的形象工程;村务公开没有固定的程序,对于村财务收支状况应先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及村民代表大会的审计才能公布,但是,有的村没有接受审计就随意公开,审计程序完全被忽略。同时,村务公开的后续工作没有做好,村干部将村务张贴到村务栏后,就直接走人,对村民提出的疑问也不管不顾。
最后,上级政府对村务公开监督不力。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现代改革的实施,没有中央政府的强有力的行政指导很难收到成效。因为在高度集权体制的条件下,没有权力上层的首肯与推进,任何来自下层的创新活动常会被压制或缺乏持久的生命力而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村民自治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与帮助下,才能不断地改进。同样对于村务公开,也要依赖乡镇政府的指导与监督。如果没有乡镇政府的支持与监督,村务公开很可能流于形式。然而
在一些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而忽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对村务公开只是做一般性号召,疏于认真检查指导、不注重质量和实际效果的现象严重存在,从而造成村务公开难以推进。[1]
三、完善我国村务公开的对策
我国村务公开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导致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使村民的民主监督不能落于实处,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因而,加强村务公开,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放在我国村民自治的首要位置。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健全的制度是村务公开正常开展的有效保障”。为了使村务公开完善好,必须从制度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村务公开按制度实施。除此之外,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村务公开的力度。
1、加大村务公开的宣传力度,提高村干部的村务公开意识 村务公开涉及面较广,很有可能触动村干部的自身利益,因而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我们要从思想认识入手,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向村干部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等,提高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认识水平。同时,要强化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学习。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村务公开的有关政策,领会村务公开的精神实质,做到执行党的村务公开政策不走样。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村务公开的业务知识,尤其是财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村
务公开贯彻落实好。
2、明确村务公开的形式和程序,落实村务公开的内容 要坚持公开的全面性,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全部予以公开,如村级财务收支、宅基地的使用、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等重要事项要及时公开。同时,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机补贴、种粮直补、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的政策落实情况,都要纳入公开的范围,真正做到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问题与群众利益最直接就公开什么;[3]总之,从源头上遏制违纪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全面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账目公开、资金使用与去向公开,落实公开的内容。
3、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实现民主监督
上级部门是监督村委会是否积极开展村公务开的主要力量,上级部门要按时督查、检查。在督查过程中,要严格村务公开的标准,完善村务公开的程序;并且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少听村干部的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强化审计监督。在村务公开中,财务公开是村民最关心的也是村干部容易出现纰漏的部分,因而在民主理财小组对财务公开进行监督的前提下,上级部门也要严格审查,对财务公开不执行的或执行不好的采取有效措施,限期”补课”。
除了上级监督,还要加强民主理财小组对村务及财务的监督。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坡镇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民主理财小组,根据本村经济活动情况,对每月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逐笔审核,按照村务
公开的要求,村财务每季度公开一次,保证本村的各项收支情况的真实,以防止胡支乱花,侵吞集体财产,真正向农民群众交一份清白的收支表。[4] 参考文献:
6.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揭示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热点和存在的难点,指出农村财务工作事关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并从制度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
作 者:单云 Shan yun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额敏县上户乡农经站,834600 刊 名:农业技术与装备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S-9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 民主理财 财务公开 队伍建设
7.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农村经济的管理指的是管理人员针对于农村社会组织成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系列管理手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内容有:一是对土地管理机制加强完善。构建完善土地管理机制, 加大力度宣传落实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 做好土地承转用, 用地方面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点, 在基本农田有保障基础上, 做好土地增值相关工作, 不仅要对近年来用地状况做好规划, 还需要有长期规划目标。应让专人负责土地流转, 乡镇政府要严格土地使用管理, 同时年度考核时也要把土地流转纳入考核内容;二是构建起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机制。目前农村财务管理方面问题还是较多的, 想要使财务管理明细公开透明, 调解村干部与农民间的冲突矛盾, 针对财务管理方面应当构建起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监管机制, 让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对财务管理要落实责任人机制, 推行民主化管理, 对当前管理模式加以改革, 若区域经济条件好, 可考虑尝试电算化管理, 开展农村经济集体统筹管理, 确保资源整合、合理流动, 同时确保农村财产可靠性。此外, 还要加强监管农村财务, 保证审查手续的完整性, 对出现问题要严肃对待, 进一步构建起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农村管理队伍建设。将农村经济管理相关工作做好, 这就要求要具备一支清廉奉公、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班子。为此, 要安排农村干部多参与不同层级的管理培训, 学习其它村成功管理经验, 并给予适当待遇与奖励, 以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 农村的经济已经取得长足发展, 同时经营形式更为多元化, 想要确保农村经济靶向发展, 制定行而有效的发展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情与未来发展态势, 确立发展总目标与分目标, 不仅要顾及到当前发展状况, 还要考虑未来发展需要, 制定目标不能好高骛远。
2 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受农村条件等诸多限制, 因而通常农村资金受村干部小组管理, 但当前农村资金管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一, 对村集体的财产资源租赁不规范, 导致集体资源收益率有所下滑, 使得集体资产无形中增加很多风险隐患;其二, 虽说国家已三令五申集体财产需公开透明管理, 但公开制度却并未落到实处;其三, 因为很多村干部是毛遂自荐选上的, 所以专业能力与素质上还或多或少的存在欠缺, 对国家有关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 也未能实现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农村经济财产。
2.2 专业经管人员缺乏
农村经管专业性相对较强, 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大量的专业人才。但现如今农村经管专业人才大量缺失, 造成人才缺失的原因有两点:其一, 农村生活条件恶劣, 因而很多人选择在城市工作生活;其二, 农村待遇差, 专业经管人员大多数不愿意留在农村发展。
3 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不断完善农村经管体制
农村经管工作应以经济发展大局为核心, 加快促进管理手段革新, 将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作为发展突破口, 构建同市场经济与竞争机制相匹配的经管体制, 并要不断摸索创新型、可行性大经管方法。乡镇领导应当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转变、拓展、提升”三大发展战略。首先, 应当转变农业发展观, 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农业资源,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以此带动农业持续发展;其次, 要对农业功能、产业链农机产品市场加以拓展, 来带动农村产业改革和升级,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增;再次, 要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农业安全保障与农民自主发展方面的综合能力, 让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3.2 加强管理人才团队建设
针对当前农村经管问题一个有效解决办法便是要做好经管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应当综合管理和培训负责农村经管的干部团队, 同时应使管理人员责任心和创新管理意识也得到增强。对农村经管人员方面, 要求他们务必起到高效指导和表率榜样作用, 要培养先进管理思维, 不断丰富管理经验。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乡镇经管队伍, 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使农村经管持续平衡发展。
3.3 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
政府应当构建起群众利益保护机制, 主要负责县乡一级政府基层管理工作, 形成具备利益保障与诉求表述等功能机制, 也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更好地对农村经管利益冲突与矛盾进行调节, 对群众利益不利行为加以纠正或惩处。此外, 政府也应当使自身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全面致力于为人民与国家服务。同时, 要调动农村居民积极性, 发挥民主监督功能, 让更多人加入到农村经管工作当中。
综上所述,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 而且农业经济又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将农村经管工作做好是十分有必要的。加强农村经管力度是确保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虽说当前农村经管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相信通过不断完善农村经管体制、加强管理人才团队建设、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等举措, 势必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经管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妍.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 2011 (10) :22.
[2]刘长库, 吴家真.浅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05) :285-286.
[3]邰贺春.新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 (12) :28.
8.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当前农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安仁县两所县属高中现有在职教师367人,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8岁,最高学历硕士,最低的高中,年龄及学历差距很大。因此。他们的素质、涵养、师德水平差异也很大。大部分教师忠于职守,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赢得了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的行为有损人民教师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过去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除了作统一要求外,缺乏相应地提出对各个层面的针对性的要求,而是“和尚通厅唱”,因而效果不明显。我们认为,应该就教师的年龄及学历等状况做若干层面特点分析,在对教师提出总要求的情况下,因层而异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这里我们把调查对象按“年轻奋发型、壮年稳定型、老年经验型”分三个层面,现就这三个层面作一些分析。
1,年轻奋发型:这个层面的老师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其现在的学历现状大体在大专(含在学)以上,思想活跃,各方面进取心比较强,教学业务能力也较高。对评教学能手、进城等特别感兴趣。但他们的思想相对不稳定,易患冷热病,且血气方刚,极易变相体罚学生。
2,壮年稳定型:这个层面的教师年龄大致在36-45岁左右,教学水平一般,教学业绩不是很突出。他们处理各项事务大体采取按部就班的做法,敬业精神和进取观念淡化,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3,老年经验型:该层面的老师年龄均在46岁以上。他们的学历不怎么高,但各方面经验丰富,处事自如稳重,工作能力强,很多都被评为高级教师。在这部分人当中,除了做一些正常工作外,进取心较差,教学创新能力不高,有的等待退休,有的得过且过。有的甚至认为进入了保险箱,因而为人师表淡漠,无所事事。
典型师德问题分析
1,私欲膨胀,物欲上升。在拜金主义思想侵蚀下,有些教师私欲膨胀、物欲上升。有的利用学生家长的权力达到自己的某些功利性的目的,如本人或亲属的工作调动、升迁、聘用等;有的利用教师权威向学生和家长推销资料或其他商品以谋取利益;有的本职工作敷衍,把主要精力放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家教上,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
2,不敬业、不爱生。有的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无法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和发展。看见学生特别是调皮的、有个性的或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心烦,不能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无法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和所犯的错误。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只关注学生的考分。
3,不尊重学生人格,言谈举止失范。个别教师教育缺乏民主、缺乏人性,歧视、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极个别的甚至聚众赌博,言谈举止严重失范。
4,不读书、不思上进。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许多人的骨髓,教师中除了看教科书和少得可怜的教辅用书外,从不看书看报的大有人在。学校要求上交的年度论文是请别的老师从网上下载的,电脑是用来聊天、打游戏的,业余时间是用来打麻将、搞家教的,继续教育是应付拿学分的。
映射的问题
1,新形势对师德建设的负面影响
(1)市场经济大环境对传统师德的冲击。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期,且日趋成熟,市场经济追求最高利润,希望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回报,这是市场经济效益原则和价值取向的规律,这与高付出、低回报,或者说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传统师德修养格格不入,许多教师面对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出现了许多困惑,将市场经济利益原则自然地移入教育领域,表现为乱收费乱办班,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做有偿家教,甚至热衷于学生家长的请吃、送礼等不正之风。
(2)教师职业的尊严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国民经济十六大行业中,教职工的平均工资排在第十一位。教师职业地位在政治上高,经济上低。但人的地位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地位,所以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给“光辉”职业投下浓重的阴影。同时,学校内部个别领导在批评教师工作失误时,不分时间、场合、强度,不讲究方法艺术,教师应有的尊严受到伤害,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失去激情。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重质量、轻师德建设导致教师师德下滑。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腐败)反复作用于教师,他们看在眼里,闷在心头,经过郁积发酵,其异态心理悄然而生。另有个别学校领导政治素质低,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趁“内改”及“校长负责制”之机滥用职权,导致人心混乱,教师则上行下效,致使校风不顺、师风不正,削弱了学校行政执行力。一些学校领导只重视抓教学质量,考核不全面,不重视师德建设,其结果是学校质量上、师德师风下。一些教师不拘小节,法制观念淡薄,酗酒闹事、打牌赌博、脏言秽语等有辱斯文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只关注职称、工资和蝇头小利,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不复存在,无暇关注社会,不再憧憬未来的庸俗师风。
(4)学校物化方式管理对教师师德的间接挫损。一些学校管理者在对教师的管理中,一味照搬企业管理模式,对教师工作进行精确量化,进行物化管理,忽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艰巨性,缺少人文关怀,缺乏人本思想。另有不少管理者一味放大压力的作用,不断在工作任务、目标、要求上施加压力,在纪律、考核、奖惩上严格把关,用强制性的手段监督教师的工作行为,在不经意中给教师造成了一种不信任的感觉,削弱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师不堪重负,为完成教学目标,就出现体罚、变相体罚甚至暗示学生考试作弊等有违师德的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教师个人修养不够,另一方面也拷问着我们的管理艺术方法。
(5)在教师评价上,现行的一些关于教师评价体系,还未能较好地产生客观、公平、公开、公正地综合评价每一位教师工作业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仍以十分重要的位置制约着对每位教师工作的评价。由此而产生出老、中、青三个层面的教师各具特色的短期心态:老教师认为有资本,
等、靠,不思进取;中年教师认为工作上没少干,好事没多得,不愿进取;青年教师每每受到来之经验、定势等的束缚,不敢进取。
2,教师队伍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
(1)在自身素养方面,普遍存在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忽视政治素养提高的倾向。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要求不够,普遍忽视对教育法规的学习,依法执教、以德立教的意识不够强,不尊重学生、体罚或变相体跖学生的行为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以身作则不够,在学生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重智轻德,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漠视学生品德的养成;在班级管理上,注重抓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够。
(2)在教师形象的自我定位上,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着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相对忽视个性魅力的培养。在学生和家长问卷中,“最不喜欢”的老师一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选择率最高的都是青年教师;学生问卷中,该项的选择率超过20%,占该年龄段青年教师的27.3%;在家长问卷中,“有无违背师德现象”意见最集中的也是青年教师。可见,青年教师的个性素养和人格魅力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在教育理念上,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大部分农村中学教师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及服务观等诸多教育观念非常滞后。谈及教育,只注重文化知识传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智育,轻视其他。谈及质量,把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的升学率看得重而又重。谈及人才,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把成绩好的学生看成是人才,其片面狭隘之谬尚不自觉。这种观念的偏狭,必然导致服务观的倾斜。
(4)在业务能力上,中老年教师业务素质相对滞后。科技的高度发展促使文理相渗相通,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必须既专且博,而现今教师的现状则令人堪忧:语文教师不懂理科常识,遑论新科技;数学教师常写错别字,更不能正确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绝大多数教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线条……为此,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充电和补充营养。
(5)教师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对教师师德的弱化。不少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越来越感到工作的盲目,成就感的丧失和激情的消逝,甚至失去了目标和追求。有些教师自我期望值过高,一旦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理想幻灭、精神沮丧。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种种利益冲突、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教师心理失衡,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在学生面前行为失范,或自甘平庸,失去对事业追求的信念。
解决问题的对策
1,针对新形势,师德建设所应采取的策略
(1)师德建设观念要与时俱进。教师要主动融入到社会改革洪流中,看到社会的进步,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人生品位,在奉献中获得满足,在付出中找到乐趣,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最大的幸福,看到市场经济建设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不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同时,我们讨论师德修养,不能脱离教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需求和欲望,那种不顾教师的工作特点,压制教师的合理需求,用超常人的眼光来看待教师,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我们应当重视教师的各种需求,尽可能不断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奉献的同时获得回报,让教师获得应有尊重,使广大教师不为衣食所累,有更多的精力专心育人,不断增强教师职业的满意感。
(2)师德建设要注重人本关怀。有些时候,教师的工作是无法量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因此,在制度管理中,一是要把握制度的宽与严,二是要把握制度的精与细。要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同时,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尊重、信任,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释放出生命中的最大潜能,心情舒畅的建功立业,从而自觉提升师德修养。
(3)师德建设体系要规范科学。构建现代师德体系,不能仅仅靠说教和批评,而要作为一项重塑教师灵魂的综合工程,要从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人手,只有当师德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教师的工作准则,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成为自己的习惯,师德水平才会达到新的高度,否则这样的规范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文件上、制度上和墙面上。在管理上,除注重制度管理外,还应注重思想管理和学习管理,认同是软性的,管理是硬性的,刚柔结合,双管齐下,最终实现教师师德行为的规范化。倡导师德品质的科学化,就是使新世纪的师德体系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在一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规律和生命规律出发的基础上,要着力构建以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为核心的师德品质体系。
(4)师德建设要注重长效机制。师德建设不是搞运动,不是一场风,更不能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而要将它作为学校目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良好的师风保教风、学风、校风,要站在全面提升学校品位的角度来对待师德建设。学校的内部管理要有利于吸引培养一批批优秀专家型人才,对于师德差、业务水平低、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就请他们下岗或转岗。要逐步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使学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教师具有责任感和创造性。盘活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建立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真正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5)师德建设要重实际重实效。各校要在教职工中开展以“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树师表”为主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注重实际效果,在“三查两比一树”活动过程中,要抓好“学、议、查、评”工作。“学”就是采用自学、小组学、集体学等方式学政策、学理论、学先进,通过学习进一步解决好“服务人民,奉献教育”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议”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议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议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在“议”中引导教职工明辨是非善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查”就是查自己的思想、言行跟标准的差距,采取自查和督查相结合,在“查”中发扬成绩,鞭策后进,树正气,立新风。“评”就是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评选表彰教师职业道德实践中的先进团体和个人,在“评”中健全激励机制,树立师表典型,弘扬学习先进,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2,针对教师自身问题。师德建设所应采取的策略
(1)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工作力度。作为培训在职教师的教师进修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造就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的高素质教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可靠的保证。
9.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九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和国家长治久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中又提到,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义不容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农民有了积极性,农村和农业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尽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村更是我国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下仅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党员队伍老化、后继乏人。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正常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益弱化,选举中存在贿选、拉票现象,在村民中缺乏威信,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很多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村中有能力的党员青年都在外发展,留守者多为平庸之辈。没有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无从谈起。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单一,这样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低,常常是增产不增收。村民除种地外,以打零工为主,增收缓慢,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农民的素质偏低、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者以老人或儿童居多,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村民集体观念淡薄,重私利,损人利己现象经常发生,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培养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四)农村公共设施严重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产生活环境很差。
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最明显就是农村里垃圾问题,村民历来都是随处乱倒,村庄周围垃圾成堆,污染了环境和饮用水源。近年来农村水利建设“重蓄轻疏”,很多排水设施遭到破坏,雨季很多村庄发生内涝,影响农业生产。如果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五)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新农村建设任务相当艰巨。
(六)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
有些地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有一些干部就像是风车的轮子,推一推就转一转,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不干事。有的试点村就像个独生子女,而上级就像他们的家长,过于溺爱,要求各相关的部门支持试点村各项工作,都要给试点村做一份贡献,相关部门有的给树苗、有的给电脑、有的负责修路、有的负责改水等等。如公路局参与修路,什么时候修完、质量怎么样,村里不用操心。上级的参与以及政策、资金的扶持,使有些村级班子有不思进取、过度依赖的思想。
(七)缺乏科学的规划。
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知识了解甚少,对新农村建设实质认识模糊。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就只是改善本村的村容村貌,不考虑本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意愿,盲目地、一味地搞建设,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急于求成。有的村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前很好的绿化铲掉了重新绿化;本来应该先改水后修路,有的村修好了路再刨开;为了追求速度、抢工期、抢成绩,已经进入冬季了还修路,结果第二年路面就开裂了。这些行为劳民伤财,有的村因此欠下了很多债,给农民增加了负担。
(八)农民参与少。
有的地方在搞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农民这一主体,广大农民不能参与进来,他们的意愿也就不能得到体现。有的村新农村规划,包括施工方案,完全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没有征求农民的意见,没有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农民唱反调。有些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跟自己没关系,村里建啥样是啥样,没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 字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成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首先是稳定粮食收入,国家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提高农机具购买补贴、良种补贴,广大农村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其次针对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以及许多有技术、有能力农民工返乡的情况,积极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有效地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利用本地有利条件,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国家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有力手段。首先应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中、高产田的改造,加强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的治理,并建成一批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其次是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在加大
中央财政投资力度的同时,吸纳社会资金,以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应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增加农村油气工程建设投资。与此同时,在当前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情况下,应当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力。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大力普及和巩年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尤其在目前国家引导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情,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效果更好,作用更大。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倡易俗,反对封建迷信;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农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农民群众的自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四是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头脑灵活、眼界开阔,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使其在科技致富,科技兴农挥更大的作用。
10.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
l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1 土地问题。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随着一r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农村土地逐渐减少;二是土地流转 难。一方面,由于小城镇建设、_r业同区和公路建设征用丫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小到佗,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使农民越来越珍惜自己仪有的一点土地。另一疗面,农村法中对于规模使用土地进 J"/Cz:业结构调整时土地如何进行流转没有确定性文字要求,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受群众恶意刁难,哄抬地价影响,产业很难形成规模。
l.2 人才问题。受近年来国家靠投资拉动影响,农村劳务输m占农村总收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件1“体力 ”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劳动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非农行业就业的程度。从农村转移l叶I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并且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1.3 基础设施问题。农业耕地总面积数,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企业占地已经不足,比较平整的土地减少.基础设施配套面积不多,造成发展农业产业动力不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1.4 资金问题。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的,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储蓄存款,因此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农民需要发展资金必须通过抵压担保才能获得,这样使得大部分农户无法获取,资金短缺。目前群众没有抵压,很难贷出大额度贷款,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1.5 增收问题:目前农民人均纯收人大体保持在3 500左右,增长速度缓慢;在结构』二,特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0%,自然种植业占收入的10%,而50%的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作为农民,按照正常计算.农业收入应该占总收入的70%~80%,而现在农民的主要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50%。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T 厂”,从某种意义 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同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口义,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一i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打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1-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 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1.6 市场问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分散经营的农户无论在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上都非常小同时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农民卖难、难的问题还很突,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埘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7 干群矛盾问题。农 ,it=群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断的,既有干部和群众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农村政策法规执行不力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农村水、电、路、通信、有线电视、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子女学难等一系列问题一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部分群众对政府有埋怨情绪。二是干部依法行政的气候和效果不好。一些任务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干部的-厂资和奖金,在思想作无效时,:F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一 强硬措施,以致激化了f群矛盾。i足少数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讲权力多,讲义
务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思想政治丁作没跟I,农民的集体观念大大削弱,甚至产生“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村村讲民主,不要乡政府”的错误认识。四是少数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群众不信任。基层干部素质较差,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T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一I 作,态度粗暴,少数干部为政不廉,共至贪赃枉法,群众十分反感。对今后农村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 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近年来闰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闲难。增收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我们建议:
2.1 落实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同家政策,大力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立足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搞好农村水、电、路、通讯、医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吸收外来资金的硬环境。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培训,培育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农民,使之成为适应市场所需的劳动者2.2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劳动力快速转移。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依然不充分,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外出务r信息不灵,缺乏对劳务市场用T信息的了解;二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就业受到各种限制;三是本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四是农民外务 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一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兴办各种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和组织,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对现有乡镇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民]:的吸纳能力。二三是要继续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政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来办,提高丁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四是鼓励农民发展
二、=产业。充分发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带动能力,使更多的农民增加收入。
2.3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围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要进行全面执法检杏,坚决纠正农村土地承包T 作中侵犯农民权益的违规违法行为。二是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 80 ·纷。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落实村民自治,加强基层基础T作,增强基层调解调处纠纷的能力。三是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认真研究克服人地矛盾的对策。要加强对土地流转T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牛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2.4 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是要继续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特别要针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食品、药品、农资、住房等。二是从商品流通领域人手,加快建设商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系统,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相关商品制造企业诚信经营,为城乡群众营造放心的市场环境。
2.5 解决发展资金制约。
政府要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省市县要 台相关金融政策,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农业货款支持力度。一是要在贷款支持总量上要进一步增加,扩大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贷款额度。二是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政策倾斜,政府对农业贷款给予适当的补贴。三是积极争取罔家项目建设资金,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市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四是加大金融资本投入。要改变农村金融投资中的非农偏好行为,引导农村银信部门面向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积极稳妥地搞好农贷服务,增加农贷总量,为农村、农业发展“输血”。
2.6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11.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群众利益;民主化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9.001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9-001-02 收稿日期:2012-08-16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涵义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涵义
农村财务管理就是对农村集体财务收支的管理,其内涵是农业和农村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一般情况下表现为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投资使用、利润的分配、日常资金的运营等,特殊情况下还包括派生的资金运营方式。
(二)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说过:“群众利益无小事。”同时群众权利也无小事,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1.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化解农村矛盾,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确保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才能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任务。要做到“管理民主”就要做到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做到民主参与理财。只有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才能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对农村财务工作认识不足,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偏低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曲家村这些制度基本都成了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形式主义。另外由于该村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农村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也较低,财务信息化、公开化没有从根本发展起来,使得该村财务管理水平偏低,不适应该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账目不健全
有的村长期不建账,财会人员对集体的收入不记账,支出无凭证,导致会计账目混乱;有的村干部自收自支,长期不报账,会计成了摆设;有的乱开票据,巧立名目乱开支;有的多开户头,公款私有,账实不符。村组的收入有多少,花费多少,花在什么地方群众都无从知道。对有些支出到底哪些是具体项目,那些是合理开支,哪些是不合理开支,村会计也无法解释清楚。
(三)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
曲家村会计专业水平较低,账目不清,差错很多。又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加上对会计培训工作的忽视,曲家村的会计人员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在账目中存在着大量记错借贷方向、记错发生额和结错余额等错误。
三、我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构建新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村账镇代管通常是由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将集体会计账目委托于镇专门设立的会计核算服务中心进行记账、算账,代行会计职能的管理办法 。实行村账镇代管后,曲家村不再设会计岗位,只设报账员。报账员承担报账、出纳、统计等经济管理事项职能。这种实行委托代理管账可以有效节约会计核算成本,加强会计核算,强化民主监督,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
(二)构建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体系
1.建立民主管理机制。
全面实行民主理财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的重要措施,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曲家村应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实现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督权利,参与制定本村的财务计划,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报告理财工作,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
2.强化财务公开。
要真正改善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必须强化财务公开,真正“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放心”。规范和完善公开的内容,规范财务公开的时间和地点。对群众关注的热点的问题,久拖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实行重点公开。同时财务开支必须透明。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网络,各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进行民主理财,由理财小组定期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报告理财工作。加强村务财务公开栏建设,将村务财务每月逐项逐笔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3.规范民主决策机制。
只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确保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凡是与农民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特别是财务方面的重大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同时要明确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形式。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重大事项需由村委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委会或村党组组织实施,实施情况及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推进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改革当前农村财务人员选任模式
1.完善会计聘用制度。
村组在招聘财务会计人员时应彻底打破身份,性别的界限,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严格的笔试、面试。对具备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建立档案,由乡镇统一管理,形成农村职业会计人才库,逐渐使优秀中青年会计走上会计业务岗位。乡镇农经站要结合农村职业会计人才库,对委派会计人员建立委派会计档案,并将其业务培训,职称晋升,定期考核工作实绩入档,作为奖励、评比、晋升和下届委派的主要依据,从而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2.加强农村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力量。
担任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必须取得上岗资格证,凭证上岗,在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地方,会计还应取得县级以上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颁发的农村会计电算化资格证。
(四)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其他配套措施的建议
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
采取各种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典型,防止走形式、走过场。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做到有章有例可循。
12.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二
问题一:淡化新课预习,对策:注重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当前有些农村教师没有课前预习这一教学环节,有的教师一走进教室就讲新课;有的教师复习了旧知识就马上讲新课;大部分教师叫学生在课堂内预习,由于一节课只有40分钟,学生预习也只能在短时间内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不能做细致的分析,对书中问题没有思考的过程,更没有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这些无预习和短暂预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给学生一个充足的时间去阅读、理解、思考、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我的预习方法是: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确定学生预习的内容,并板书在小黑板上,上课前一天挂在教室里,预习内容能勾划的就在书中勾划,对重点,难点、疑点就叫学生写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在上课前收起来审阅。这样,我就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授课更有了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二:忽视新课引入,对策:设计新课引入
一堂新课的精彩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农村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新课引入这一教学环节,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教师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新课引入平平谈谈,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的引入方法很多,在设计新课引入时,教师要根据物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做到引入内容新颖奇特、富有趣味性。我在上《运动的描述》的新课引入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听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是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议论纷纷,开始思考,产生了急于知道原因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使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教学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问题三:课堂“满堂灌”,对策:课堂精讲点拨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单独表演,让学生成为看客,这种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物理课程目标下的课堂教学。在农村学校中,“满堂灌”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很多老师认为教学时间紧,教学内容多,教学中过多提问、思考、讨论,会耽误教学时间,就用“满堂灌”,不遗余力的讲解知识,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机器。老师累,学生也累,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剥夺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长此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失去,思维得不到发展,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给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精讲点拨是对知识精讲点拨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精讲点拨时,要力避繁琐,不做无用功,做到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讨论能明白的不讲,点拨能懂的不多讲,训练能解决的不多讲。要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精讲点拨,要吃透教材内容,对物理概念、规律、试验做精深的研究,对每个教学环节要作好精心的安排,对教学过程要做全面、综合的考虑。通过精讲点拨,使学生从中学会学习方法,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问题四:轻视试验教学,对策:重视试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实验室资源相对匮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上实验课时,一般是教师表演,学生观看,学生没有动手过程;有的教师纯粹是通过讲解,纸上谈兵,直接把实验结论告诉学生,这种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造成农村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最好方法。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学校现有的试验器材,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我经常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制实验器材,用饮料瓶做大气压强试验,用易拉罐自制土电话等等。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在试验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当好导演,还应当好演员中的配角,与学生一起参加讨论,教给学生的探究方法,掌握试验技能,体验物理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五:忽略课堂结尾,对策:设计课堂结尾
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使知识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农村物理教学中,课堂结尾教学设计却被教师忽略,有些教师听道铃声,说一句“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再讲”作为结束语,然后布置作业就下课;有的教师完成了教学内容,在教室里等待铃声响后,马上离去;有的教师兴致未尽,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这些草草收场的课堂结尾,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好的课堂结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堂结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老师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实效的课堂结尾。我上《平面镜成像》一节,在即将下课时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回家后认真的对照规律,在镜前仔细地照一次自己,看看有什么不同”?这样的课堂结尾,既是一个简单的课后作业,又是一个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真正体现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问题六:题海战术现象普遍,对策:设计题型,合理布置
题海战术在农村是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作业题学生做后,教师评价了,又叫学生做一遍;二是教师印刷大量的卷子,发给学生课后完成;三是教师叫学生购买课辅资料,规定时间内完成课辅上的作业。题海战术浪费时间,时间对学生来说就是分数,练习个别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一些已经被很好掌握的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题海战术针对性差,成绩不同的学生做相同的题,做题的效果参差不齐,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题海战术剥夺了学生锻炼活动的权利,学生休息不好,睡眠不足,直接影响学生上课效果和健康体质;题海战术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习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13.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三
1、组织活动开展难。一方面少数农村党组织定位不准,工作常围着村务转,没有把精力放在党建工作上;部分村级集体无积累、无收入、无阵地,缺乏必要的活动经费和场所;个别村级班子凝聚力、号召力不强,软弱涣散,难以组织党员开展党的各项活动。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偏低,他们对参加党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缺乏政治热情;部分党员长期忽视了自己参加组织生活的权利;有些党员不重视、不愿或不参加党的活动,只顾干自己的事。同时,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多的党组织活动更是难以开展,外出流动党员是影响、制约我县东部大部分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
2、权利义务体现难。一方面个别村党支部不知党员需要什么、该给党员些什么,没有为党员行使权利提供条件;有些村只强调党员义务而忽视了党员的权利,不注重权利的发挥。相反在少数党员中也存在着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现象,他们在政治上要求有待遇,生活中要照顾,却不知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应做些什么;个别党员甚至不按时或不交纳党费。这些都不同程序地影响了党员发挥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积极性。
3、流动党员管理难。随着市场化经济运行不断深入,大量农村党员逆向流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逐年增加,一些地方对流动党员的教育面不够宽、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使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给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组织活动、监督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推行多样化的管理形式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全县各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与党员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沟通,按照方便、易行、实效的原则和“先组建,后规范”的要求,适时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动党员党组织可以单独组建,也可以与流入地党员较多的党(工)委牵头联合组建,并选好配强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若在流入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较多,条件成熟时县委将在流入地建立驻地党(工)委,适时向流动党员党组织委派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加强对流动党员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县内人才市场也要建立党组织,接收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负责对他们的教育管理。
二是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对暂不具备条件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可依托驻外办事机构或外地企业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负责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工作。
三是转移组织关系。流出和流入6个月以上、有固定工作地点或单位的党员,各基层党组织要督促该党员将组织关系及时转至所在地或从业单位党组织;从业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要督促该党员根据实际情况将组织关系转至单位所在地、本人居住地或人才、劳动力市场党组织。对流入我县的党员,县内相关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接纳他们的组织关系,并就近编入一个党支部,与本县党员一样教育管理。
四是持证委托管理。党员流动时间在3个月至6个月的,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其所在的党组织应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并委托流入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必须持证参加流入地或单位党组织活动,及时在活动证上记载活动内容,并向其所在的党支部(总支)报告。流动党员返回后,其所在的党组织要认真负责地查验活动证记载的内容,把经核实的活动内容作为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
五是实行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库,逐步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网络化、信息处理手段现代化。
六是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各乡镇党委要依托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确定专人办公,搭建服务平台。要围绕流动党员信息搜集、组织关系接转、流动党组织设置、教育培训、政策咨询、工作指导、维权等开展优质服务,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
4、党员发展相对滞后。部分青壮年农民价值观念有偏差,缺乏对党的正确认识,无组织观念;一些村级党组织忽视对年轻同志的教育培养,不积极发展。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思想有顾虑、怕丢位子,不愿或不发展,严重挫伤了农村青壮年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同时,具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壮年越来越多地外出打工,使农村党员发展后备队伍严重不足。
5、不合格党员处置难,或者说是党员标杆管理的结果运用。部分党员思想上不求上进,认识上有误区,对村里的事业漠不关心,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不愿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沦为“三不”党员;个别党员组织观念淡薄,行动偏激,出现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现象;一些党员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成了错误不犯,事情不干的不作为党员;有的党员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成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钉子。党组织对这些不合格党员或顾及面子、保持和气难以处置,或不动真格处置力度不大。
6、关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年限。
7、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问题。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要特别注重发展文化水平高、素质优秀的青年农民入党。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大多数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可以说集中了我们各行政村的优秀分子,如果把这部分隔离在党组织之外,无疑不利于改善党员的文化、年龄、从业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发展还是要发展的,但发展之后就回到了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上了。从长远来说,这部分人有望成为我们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14.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四
在当今社会,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基层教育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我们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与挑战。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社会日益呈现出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矛盾形式多样化等趋势,这些都强烈影响着我们工会工作的开展。因此如何开展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使基层工会组织真正发挥其社会职能作用,真正成为教职工之家,已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农村学校基层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了以下问题:
1、对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些农村学校校长、中层领导、工会主席和教职工对基层工会工作的任务、性质、职责认识模糊,更没有压力感,责任感。有些同志甚至认为工会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只要抓好自己手头其他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对工会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新时期工会工作不了解,这对基层工会工作开展是极为不利。同时少部分农村学校党政领导不懂《工会法》,不重视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2、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从目前农村基层工会队伍现状来看,工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跟形势不相符;有的年龄偏高,有混日子思想;有的年龄偏小,虽有积极性,但缺乏经验;甚至有的只顾忙于其他所谓本职工作,对工会工作不闻不问,形同虚设,即使开展一些活动,也是硬着头皮,应付了事而已。
3、工会工作缺乏主动创新
个别农村学校领导干部和基层工会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上,独立性较差,只要上级工会安排工作,就照搬照抄,搞一些突出活动,根本不讲方法、效果;有的工会工作人员主动性较差,片面认为工会是接受党组织领导,往往党组织推一推,自己才动一动,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工会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有些同志适应不了当前工会工作的需要,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工作重点;有的自身认识不足,自己不重视,敷衍蒙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往往是做些表面上的工作,应付上面检查了事。
4、工会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完善的工会工作制度会为基层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但制度制定得再好,关键在于落实才能见到实效。但从考评中看,农村学校基层工会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到位现象:一是教职代会制度不落实。对涉及教师利益的重大决策的会议需召开教职代会讨论的,往往以行政班子会议代替;二是校务公开制度落实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基层工会虽制定了完善的校务公开制度和确切的公开时间、内容、方式、方法等,但只是当作一种摆设,“校务公开栏”内容不全或是过期的内容,有的公开不是教职工身边的想要关心的问题,起不到民主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的作用。
二、加强农村学校基层工会工作的对策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目前随着国际形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发展,新事物、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给广大工会组织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工会工作人员除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外,还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素质,熟悉《教师法》、《教育法》、《工会法》、《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在工会工作中逐步提高协调组织的能力。上级工会组织要拟定相关课题,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加大对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举办1—2期工会干部读书班、研讨班,以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需要。
2、方法创新,稳步推进
创新是基层工会组织的灵魂。实践证明,基层工会只有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努力实现基层工会由福利型、活动型向建设型、创新型工会转变。首先,基层工会工作要在运行机制上创新。一是坚持召开每年一度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好职代会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二是工会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及时公开教职工关心的学校改革发展重大决策、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学校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等情况,还全体教职工予知情权、监督权;三是坚持教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组织要求的程序开展民主评议,而不是应付检查,敷衍了事。其次,基层工会开展活动应该结合教育形式发展的特点,如我市今年开展的教育“四个提升年”工作,基层工会应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四个提升年”活动,探讨灵活运用师德教育、教师技能培训、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手段,充分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基层工会工会人员还要深入教职工,了解教职工心理需求,把握教职工心理脉搏,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多做尊重教职工、关心教职工、理解教职工的工作。
3.理顺关系,切实维权
在新的形式下,基层工会主席要善于理顺党政与工会、工会与教工小家、工会与教职工的关系,为基层工会争取合理合法的地位。同时基层工会应及时向学校党政汇报工会工作情况,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各项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善于运用网络手段来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工会电子信箱”等网络平台,收集教职工意见,化解教职工矛盾,密切党政工关系,从整体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4、开源节流,增强活力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07-19
浅谈当前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25
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08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13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