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导学案(15篇)
1.初中地理导学案 篇一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2015•新课标全国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7.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8..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A.①油菜 ②水稻 ③冬小麦 ④甜菜
B.①水稻 ②甜菜 ③油菜 ④冬小麦 C.①甜菜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油菜
D.①冬小麦 ②水稻 ③甜菜 ④油菜
9.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其序号与下列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A.春小麦、玉米、水稻、冬小麦
B.水稻、春小麦、玉米、冬小麦 C.甘蔗、甜菜、咖啡、亚麻 D.咖啡、橡胶、甘蔗、甜菜
10.以下农业区与右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①东北三省 ②长江中下游区
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11.下图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读图7-1-10,完成12~14题:
1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13.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14.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15.(2014·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原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4分)
(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6分)
(3)分析甲河流域与新疆相比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8分)
17.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枣庄因枣而得名。红枣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好干燥,耐干旱。D地红枣果实大而甜,是全市唯一相对集中、产量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下图是山东省南部枣庄市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 微山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铁道游击队故乡。山东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亚洲最大的草甸型湖泊湿地。
材料三 枣庄是我国最早开发的煤矿城市之一,煤炭长期占据经济总量的80%以上。同时,枣庄也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1)判断图示区域的最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D地红枣品质优良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3)简述建立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意义。
1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面左图为伊犁河流域局部图,该流域降水丰富,图中阴影部分(甲地)年降水量约为700毫米。右下图为伊宁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花蜜来自植物的蜜腺,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经光合作用制造的,除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外,多余的就贮存在植物体内。伊犁地区蜜源分布广、数量大,蜜源品质高,素有“蜜库”之称。
(1)分析甲地与伊宁市年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
(2)分析伊犁地区成为“蜜库”的原因。
答案: 16.(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2分)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17.【答案】
(1)地形类型:平原。理由: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200米,地势平坦、开阔。
(2)位于背风、向阳山坡,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提高红枣甜度;山坡地排水条件好,干燥度高,红枣生长环境优越。
(3)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有利于生态科研和历史文化保护;防洪、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
18.【答案】
(1)伊宁市地处河谷地区,地势较为低平,对西风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甲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偏多。
(2)伊犁河谷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植被类型丰富,蜜源广布;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花蜜(糖分)积累;该地生态环境好,污染小,花蜜品质高。
2.初中地理导学案 篇二
一、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矛盾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学习的一种方式, 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则起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预习,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要求、重点、难点以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 让学生课前自学, 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完成“导学案”。在课堂学习中, 并不是全部由教师讲授, 而是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来决定。对于完全能通过“导学案”预习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讲或由学生讲解;对于大部分学生会而只是个别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组织学生个人讲解或讨论交流来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均感到较难的问题, 应由教师提示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来完成。在实施“导学案”的过程中, 出现了教师、学生的地位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动地讲, 学生被动地学, 或者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而事实上仍由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新课改要求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 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只是一个引导者, 引导学生朝某一方向走。可能是因为传统的习惯或是教师还没有接受新的理念, 或是教师也知道新的精神但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放心, 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扰乱了课堂纪律导致成绩下降, 师生在“导学案”教学的课堂地位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既要应用“导学案”, 又不肯放弃主体地位, 故而使用起来显得不伦不类。
二、学生学习习惯与创新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学习有个习惯的养成过程, 原来的教学方式他们已经适应了, 而且也形成了相应的因应措施, 上课时认真听讲、做笔记, 下课时做练习巩固, 教师讲的认真, 学生由于对教师的信任而学的放心, 教学成绩不错。家长和社会也认可:教师是敬业的、认真的, 学生是踏实的。现在一下子变成让学生先自学, 课堂上再让学生自己讲或是讨论来学习, 学生一是不放心、不踏实, 总感觉这样下去到最后什么也学不好, 还浪费时间;二是时间长了对教师失去信心, 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创新必然给学生甚至家长带来不理解和阵痛。
三、地理的学科地位和学习时间上的矛盾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 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多讲精讲,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下课后复习巩固一下就行了。而使用“导学案”教学法,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预习课本, 然后做“导学案”, 上课时再自主讨论协作学习, 下课后仍然要做课后练习和温习课本。所以有很多学生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也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虽然在“导学案”教学中产生了一些矛盾, 甚至有些矛盾还是比较尖锐的、不好解决的, 但是我们要认清“导学案”教学是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的、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的, 所以还是要在摸索中解决这些矛盾, 从而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新时代新人。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 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
1. 让学生心里有底
首先, 教师要明确, “导学案”教学法是适应现代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法, 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 又可以锻炼能力;既培养学生的智力, 又培养学生的情商。其次, “导学案”教学过程中, 不光有学生的自学、同学之间的讨论等协作学习, 也有教师的重点讲解, 还有课堂上的配套练习、课后的巩固练习等。
2. 让学生有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自学、可讨论、可实验、可实地考察采访等,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同时在地理教学中, 多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地理这门学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优势, 调动学生充分认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3.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 重要举措 航标 自主学习 最后延伸
利用学案导学是建构优质高校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台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并积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导学案的质量,这是个先决条件,因为它是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的纽带。是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在导学案主要环节的设计方面上,总结的几点注意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方面
本部分是个体的学习行为,需要利用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完成这一部分的目标是熟悉课本,预习基础知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构建一个框架,这就决定了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终于教材。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的航标,因此必须按照课本知识编辑的顺序层层展开,不仅需要处理文字内容,更要突出地理特色即地理插图的处理,形成图文互释的结构。
(2)降低难度。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量采用填空的形式,而所填的内容都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有些难以准确的填出而又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填写比较困难,可以用底划线加以强调;二是进行相关的提示,例如通过阅读什么图完成什么问题等,增强导学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要求明确。既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知道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例案每个问题的开始都对学习行为进行限定,使学生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学习目标方面
“凡事,预早立,不预则废。”首先学习目标不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时遵循规则条例,而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以及所要培养的情感的具体要求,一个侧重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一个侧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教师设计出来的学生必须遵学的学习方案。制定导学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紧扣新课标。制定三维学习目标,即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组成。
(2)每个目标都应由行为动词、知识技能或者方法与情感的要求两方面组成,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操作。
(3)学习目标不是仅供展示的条条,它既是一节课的起点,也是一节课的落脚点,不是漂浮在空中的美丽的云朵,而是深深扎根于课堂沃土中的参天大树。
三、合作探究方面
本部分是导学案“戏眼”,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所在,设计时必须浓彩重抹。设计探究问题时一般要突出以下特点:
(1)内容的传承性。本部分是承接“自主学习”而来,在知识上是“自主学习”的延续和深化,在能力上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生成和发展。
(2)素材的实践性。“学习有用的知识”是新课标重要的教学理念,设计学案时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活水源”引入课堂。
(3)问题的挑战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经过一定的思维努力才能解决问题,才是学生探究问题的不竭的内驱力,因此设计的探究问题必须具有挑战性。
(4)排序的生成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过程的设计必须降低知识的坡度,设计好台阶,步步登高,层层深入,因此探究问题的排列上必须由浅入深,前一个问题是学习后一个问题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提升和发展,这种问题排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娓娓道来中自然而然生成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注意到学案的几点功能
1、自主与探究功能
例如《气温的分布》一课,引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情况,可以用日或者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那么,若要了解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呢?”学案上呈现一幅标注出不同地点气温情况的草图,“怎样使这张气温图看起来更清晰,更便于我们分析此地的气温状况呢?”七年级的孩子们在七嘴八舌的争议中拿着草图“开刀”,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等高线”的基础,很快,“等高线”跃然纸上、“低温中心”和“高温中心”的特点也水落石出。学案成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工具,学习也取得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2、暗示功能
课堂上,学案以文本形成呈现给每名学生,学案中除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梳理与整合以外,还可结合实际,利用文字、图画、诗词等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效暗示,以引发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求真进取的情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地图三要素》一课的学案中,要求学生动尺、动笔,量算“校园平面图”上教学楼的实际长度,在图的旁边,打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八个小字,教师省去了三番五次的强调和叮嘱,学生却在文字的暗示下,“量”得更精心,“算”的更仔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辅助功能
学案比多媒体投影距离学生更近,比板书呈现的内容更丰富具体,比教材反映的教材思路更贴近课堂,比各种成套的练习题更能体现师生活动的交互性。因此,在设计使用学案过程中,也要尽量挖掘出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辅助功能。例如:可将教材中前后跨度较大的素材、图片和各种课外补充资料进行整合,使学生在丰富实用的“学案资料库”中就相关问题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索;还可以利用学案,进行文字式的师生对话交流等等。
4.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案导学 篇四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案导学
张 杨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摘 要:当今的教育是改革的教育,新课改此起彼伏,教育部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模式”是被迫切需要的教学实践模式。优秀的“导学案”以及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地理教学;学法指导;学习效率
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导演并演绎着45分钟的课堂。生怕自己忘讲了哪个知识点,但万
变不离课本。学生只是机械地听,抄板书记做笔记,记得昏天暗地。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显得更为重要。
学案沟通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课堂上,导学案成了一节课的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力量,教师只是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学生反馈的信息就是教师主导的指南针。逐渐地,学生爱上了学习,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本文将从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导学案”的设计
1.“导学案”编写的思路和原则
(1)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核心和方向,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仔细研究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解和细化课标,在导学案中把课程标准转变成学习目标呈现在导学案中,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把知识变成问题
“以问题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是我校教学的主导思想。导学案中不出现知识点,而是要将知识点渗透在一个个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层次性和认知的递进性,且问题要来源于课本,又不脱离课本,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即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更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因此,导学案在编写时也要注重渗透学法指导。例如,课前预习方法,读图分析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等学法的指导。
2.“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将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简化在学案的“学习目标”栏,使学生明确本章节学习的重点以及考试出题方向,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时有轻重、主次之分,便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达成学习目标。
(2)知识构建
学生在刚开始构建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能会罗列知识点,教师应逐渐指导学生自己绘制知识框架图或将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等方式呈现,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3)我的收获
典型案例与迁移案例的完成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既纠正了课前的错误认识,又变基本认识为深入掌握,强化了读图分析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施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
发给学生,学生课前自主完成“我的构建”和“我的疑惑”环节。教师可以对学习方法作适当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等。
知识体系的初步建立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必然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课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疑惑问题。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面临的困难与困惑
1.课程多,作业量大,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不足。
2.预习效果较差。
3.批阅任务重。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即使“学案导学”在初期的实践中仍存在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在今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导学案必定会扬长避短,发光出彩。
参考文献:
5.初中数学导学案 篇五
§××××课时数:×课时
主编:×××审核:初×数学备课组班级【学习目标】1.2.…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一、教材导读:阅读课本P×—×,回答下列问题:
1.2.3.4.…
此环节主要针对教材上的概念部分,问题设置时要求:要有引导性,要细致,要注重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可以参照《导学方案》中的问题)。
二、自主测评:
1.2.3.… 此环节为针对前一环节的概念辨析,选题要求:紧扣概念,难度要求不要太高,以填空、选择为主。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问题1:
问题2:
变式1:
归纳:
探究二:
问题1:
问题2:
变式1:
6.初中地理导学案 篇六
西北自然特征与农业
姓名:
班级:
时间:
复习目标:
1、掌握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并了解该地区干旱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3、掌握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复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
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23分钟)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
1、草原和荒漠
(1)位置和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地势第二阶梯。
(2)地形: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新疆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西北地区高原坦荡,盆地宽阔,草原,荒漠广布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气候干旱及原因: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②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的降
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4)河流:由于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5)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西部盆地沙漠广布。
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减少。
2、西北牧区
西北地区草场广布(发展畜牧业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主要牧区: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山地牧区)和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区)(三河马、三河牛)两大牧区。
(2)牧场分布特点:
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少,地表多戈壁、沙漠,在降水较多的山地分布有(高山草场)。
3、灌溉农业区
西北地区天然降水少,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1)
西北四大灌溉农业区: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灌溉区,(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上,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使这些地方成了粮棉瓜果之乡。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被誉为“塞外江南”。
(2)新疆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
(3)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光照强;②昼夜温差大;③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④修建了坎
儿井等引水工程。
不利条件:天然降水少,气候干旱。
(4)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
(5)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的原因: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6)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西北地区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蒙古包是牧区传统民居)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5分钟)
仔细阅读P74的三幅景观图
ABC以及图8.4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然后探究以下问题:
1、根据照片反映的地理环境,按照从湿润到干旱的顺序,将ABC三幅图片进行排列。
2、推测造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5分钟)
1、下列地形区中,全部位于西北地区的是()
A、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松嫩平原
B、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C、河套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D、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2、关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湿润
B、半湿润
C、半干旱
D、干旱
3、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4、内蒙古草原的优良畜种有()
A、伊犁马、细毛羊
B、三河马、三河牛
C、牦牛
D、滩羊
5、有人说:“假如没有青藏高原,新疆的浩瀚沙漠将披上绿装”,支持该说法的依据是青藏高原
阻挡了()
A、印度洋北上的水汽
B、太平洋西进的水汽
C、北冰洋南下的水汽
D、大西洋东进的水汽
6、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
B、水源充足,热量充足
C、降水适量,土地肥沃
D、远离沙漠,没有荒漠化的威胁
7、新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A、应该维护和修建更多的坎儿井
B、运用先进的打井技术,大力开发地下水
C、大力建设水库,把河水都截留利用
D、发展节水农业,改善种植结构,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8、河西走廊是甘肃省重要的“粮仓”,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黄河
B、地下水
C、祁连山冰雪融水
D、青海湖
9、新疆的棉花纤维长,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A、品种优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7.初中地理导学案 篇七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与方向, 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 需要地理教师仔细研究课标, 从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解并细化课标, 在导学案中将课程标准转变成学习目标, 并且呈现在导学案中, 这样, 也便于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向, 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究。 这样, 无疑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有效指导
“导学案”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会用。 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 “导读”、“导问”、“导思”、“导练”实现的。 因此, 在“导学案”使用前, 教师需提出如下使用要求。
首先, 当拿到“导学案”后, 要结合其内容认真预习。 所有学生都要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 再做提高题, 遇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做好标记, 利用课下时间和同学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 在使用“导学案”时也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其次, 课堂学习时也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笔记, 方便后面的复习使用。 当学完一章节内容后, 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 每隔一段时间, 要把导学案归类管理, 装订成复习资料。
以上这几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 不断强化训练, 帮助学生最终养成学习和使用导学案的好习惯。
三、增强情境导入的趣味性, 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
从实践教学反馈的信息看, 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 首先需要整合教材的编排意义和背景, 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00后”, 这个年龄阶层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以往年龄阶层的学生有很大差异。 从个人理解来说, 他们对动漫、微电影、PC游戏、通俗小说更感兴趣。 对这类东西, 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 合理使用, 这些东西也能成为地理教学的有用材料。 比如,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 地震非常频繁, 因此, 日本动画片中经常会出现克赛、奥特曼等人物, 这些动漫人物都拥有拯救世界的超能力, 从这点也能看出日本本土民族的危机意识较强, 此时, 可利用视频导入的方式, 将地理问题融入视频之中, 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事物变化和地理区域的特征, 使得教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兴趣程度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强弱产生较大影响。 当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 兴趣浓厚、情绪高涨, 便会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方面知识, 并且有可能会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 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则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 在设计“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 笔者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 设计如下问题:
首先, 请大家结合图标谈一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什么差异?
其次, 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看, 四川和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呢?
再者,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一谈四川为什么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呢?
最后, 通过以上问题分析, 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设置以上问题, 能较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五、讲解、归纳总结学案, 实现疑难释疑环节
新课改强调学习地理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的作用。 导学案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重心前移, 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等得到提前暴露、展现, 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在讲解地理知识时, 一定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言简意赅。 比如, 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讲解、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重点强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也能充分了解自己, 知晓哪些知识是掌握了的, 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 应该如何学习, 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 导学案模式的有效建立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出来, 还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因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导学案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供可能, 这样, 也使得导学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与价值。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文科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同时是文科综合中最难掌握的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作者也探究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中, 导学案教学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导学案教学进行系统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策略, 为同行教学提供有用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建立
参考文献
[1]张海, 杨雪, 仇素芳.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发挥思维导图优势[J].新课程 (中学) , 2014 (08) .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 2014 (07) .
[3]刘振泉, 姚智君.地理“导学案”追求课堂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J].地理教育, 2012 (Z1) .
[4]党为民.提升高中地理学案导学实效性的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1) .
[5]肖明.“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1 (3) .
8.地理导学案的编写 篇八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基础。地理学科文理思维性兼备。因此课前预习主要将记忆性的东西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来,为了引导学生深入课本基本上以课本语言为主体语言。为此“将教学材料语言准确的转化为课本母语”,也是共同探讨的兴趣点。基本上课前预习可以将知识梳理一遍;课上可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列一个知识框架。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是关键所在,具有理科性质的问题和重难点部分,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简单一接触,然后在课堂探究活动中通过分组或者同位相互帮助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分组活动大多以课下活动为主,课下探讨上节课布置的作业题,然后以纸条的方式传给教师,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但必须结合学情,学生无法解决或不感兴趣的问题就不能这么做;所以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有趣化,教师要经常拖着脑袋交流和研究,有时拍案惊奇有时困惑不已。有时教师认为教师就是“思想者”。
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巩固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在这一方面教师们分组协作,结合导学案的知识点到不同的教学材料中,分别去找最好最能扣课标的题,通过课堂巩固练习题落实本节所学的知识点,有时候新课堂上面的题和往年的高考题不错,教师就将它拿到课堂巩固练习题里去;课堂巩固练习题是多种教学材料的综合。也是教师辛苦的结晶。
课堂知识总结:让学生在自己所列的知识框架里指出或者画出重难点,教师加以鼓励和补充。
课后导学:根据课标将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要突出明显,导学中抓关键抓重点,导学定要落实到课本中去。所以下一步教师要将重难点在课本上的哪一段落,写到导学案一边,这样便于预习和下节课的提问,也便于以后的复习。其实要利用好导学案还必须定时的抽查和批改,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做出了肯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知识传授和迁移。
总之一个好的导学案应具备以下特点:
1.具体性—教师是为学生而写所以语言一定要明确具体。
2.明确性—学习目标一定要明确通俗,学生看后知道自己的任务。
3.可操作性—学生看后能够按照导学案的引导去完成学习任务。
9.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 篇九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 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 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 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发个人数学学习潜力,有助于教学质量、有效性的提升,值得大力推广。本文分析了学案导学模式的概念与特征,并就其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学服务。
目前国内教育界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可能性,初中数学教学中督促学生转变以往被动学习模式,利用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与有效性是实践关键,是新教学、新学法探索的重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利用学案先学后教、积极导学的特征为学生提供思维渠道,让学生善于利用自身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个人自学能力,让学生们真正实现会学与好学这两大目标。下面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加以探讨。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解析
(一)学案导学概念
学案导学模式顾名思义,是利用学案加上有效导学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学案与教师常用的教案不同之处在于形成是教学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参与数学学习、探究的过程,以学案为载体,从中可以看到学生思考、解题的思维轨迹,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学生心理特征,高效配合完成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新模式。
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发展潜力得到了更大限度的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延伸自我能力,追求学习中的自我价值,对于培养、锻炼、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学案导学特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先学后教思想让学生积极在数学学习中展现个人思路,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让学生尝试应用自己旧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完成新旧之间知识结构的衔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新知识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个人实践探究与创新解题能力,锻炼个人能力的同时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无疑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学案导学模式强调教与学的双方互动,学生不再被动的纯粹接受教师灌输,教师也更注重利用学案巧妙让学生展开探究式、合作式学习,通过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锻炼过程真正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教师支持地位,从而实现教学全程的和谐统一,让教师真正成为支持学生迅速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最佳工具。
学案导学模式积极应用新教育理念,强调差异化教学,无论是学案中知识重难点的合理划分,还是针对学生培养目标所指定的基础、强化、拓展、创新等部分,利用梯度化层次教学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有所发展,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改善以往一刀切的尴尬教学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
(一)学案积极配合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要注意学案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积极配合,遵循一个课时一个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标准学案设计,课前提示学生授课新内容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类重难点问题,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以便学生课堂中快速融入教学氛围,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提升后续学案教学的效率与有效性,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以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章节内容学习目标知识上需要学生顺利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及数量变化关系、掌握底数对函数数值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可准确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对比对角,能够通过习题练习顺利掌握对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差异,并能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围绕这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要巧妙运用学案导入,通过各种趣味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感受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过程中的乐趣,让他们通过师生互动、互相合作等方式享受成功的喜悦,顺利掌握知识。
(二)学案自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利用学案自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数学综合能力,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将会大量联系以往旧知识服务新知识的建构,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并且在教材提供的方法之外,积极探索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数学能力的自主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利用学案导学作用让他们有针对性的开展探索,从而方便不同层次学生完成对相关内容的系统学习。
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定理为例,教师可利用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让学生们积极回顾以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性质与解法,并重点对公式法进行回顾;为配合有效回顾,教师要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练手,课堂中通过问题法、任务法等巧妙创设各种解题情境,让学生利用以往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尤其要重点突出授课重难点,让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自己疑难点,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的把握学习要点。
三、结束语
10.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有哪些 篇十
图①:2a=c+b. 图②: a+b=c.
因此,2a=(a+b)+b.
可得:a=2b, c=3b .
所以,a+c = 5b.
答案应填5.
我自以为思维严密,有根有据。然而,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时,却出乎我的意料。
学生1这样思考的:
假设b=1,a=2,c=3.所以,a+c = 5,答案应填5.
学生这是用特殊值法解决问题的,虽然特殊值法也是一种数学方法,但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让学生仅停留在这种浅显的思维表层上。面对这个教学推进过程的教学“新起点”,我必须深化学生的思维,但是,还不能打击他的自信心,必须保护好学生的思维成果。因此,我立刻放弃了准备好的讲解方案,以学生思维的结果为起点,进行调整。
我先对学生1的方法进行积极地点评,肯定了这种思维方式在探索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当那几个同样做法的学生自信心溢于言表时,我随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你怎么想到假设b=1, a=2, c=3?a、b、c是不是可以假设为任意的三个数?”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马上回答:“可以是任意的三个数。”也有的学生持否定意见,大多数将信将疑,全体学生被这个问题吊足了胃口,我趁机点拨:
“验证一下吧。”
全班学生立刻开始思考,验证,大约有3分钟的时间,学生们开始回答这个问题:
“b=2,a=3,c=4时不行,不能满足图①、图②中的数量关系。”
“b=2,a=4,c=6时可以。结果也该填5.”
“b=3,a=6,c=9时可以,结果也一样。”
“b=4,a=8,c=12时可以,结果也一样。”
“我发现,只要a是b的2倍,c是b的3倍就能满足图①、图②中的数量关系,结果就一定是5.”
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由特殊上升到一般了,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归纳推理得到了训练,对特殊值法也有了更深的体会,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进而得到a=2b,c=3b .所以,a+c = 5b. 答案应填5.
我的目的还没有达到,继续抛出问题:
“我们列举了好多数据,发现了这个结论,你还能从图①、图②中的数量关系本身,寻找更简明的方法吗?”学生又陷入深深地思考中,当我巡视各小组中出现了“图①:2a=c+b. 图②: a+b=c.”时,我知道,学生的思维快与严密的逻辑推理接轨了。
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教学设计兼具“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特征,这意味着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教学实施过程的展开之间不是“建筑图纸”和“施工过程”的关系,即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初,我们可能先选取一个起点切入教学过程,但随着教学的展开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就会不断形成多个基于不同学生发展状态和教学推进过程的教学“新起点”。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预设中生成的;不是按预设展开僵硬不变的,而是在动态中调整的。
3.一节数学习题课的思考
案例3:一位教师的习题课,内容是“特殊四边形”。
该教师设计了如下习题:
题1 (例题)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题2 如右图所示,△ABC中,中线BE、CF
交于O, G、H分别是BO、CO的中点。
(1) 求证:FG∥EH;
(2) 求证:OF=CH.
题3 (拓展练习)当原四边形具有什么条件时,其中点四边形为矩形、菱形、正方形?
题4 (课外作业)如右图所示,
DE是△ABC的中位线,AF是边
BC上的中线,DE、AF相交于点O.
(1)求证:AF与DE互相平分;
(2)当△ABC具有什么条件时,AF = DE。
(3)当△ABC具有什么条件时,AF⊥DE。
教师先让学生思考第一题(例题)。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观察后,进入证明教学。
师:如图,由条件E、F、G、H
是各边的中点,可联想到三角形中位
线定理,所以连接BD,可得EH、
FG都平行且等于BD,所以EH平行
且等于FG,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下面,请同学们写出证明过程。
只经过五六分钟,证明过程的教学就“顺利”完成了,学生也觉得不难。但让学生做题2,只有几个学生会做。题3对学生的困难更大,有的模仿例题,画图观察,但却得不到矩形等特殊的四边形;有的先画矩形,但矩形的顶点却不是原四边形各边的中点。
评课:本课习题的选择设计比较好,涵盖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数学知识。运用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画图(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等活动,研究数学;(2)沟通条件与结论的联系,实现转化,添加辅助线;(3)由于习题具备了一定的开放性、解法的多样性,因此思维也要具有一定的深广度。
为什么学生仍然不会解题呢?学生基础较差是一个原因,在教学上有没有原因?我个人感觉,主要存在这样三个问题:
(1)学生思维没有形成。教师只讲怎么做,没有讲为什么这么做。教师把证明思路都说了出来,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剥夺了学生思维空间;
(2)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没有揭示数学的本质。出现讲了这道题会做,换一道题不会做的状况;
(3)题3是动态的条件开放题,相对于题1是逆向思维,思维要求高,学生难把握,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与点拨。
修正:根据上述分析,题1的教学设计可做如下改进:
首先,对于开始例题证明的教学,提出“序列化”思考题:
(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定方法?
(2)本题能否直接证明EF∥FG , EH=FG? 在不能直接证明的情况下,通常考虑间接证明,即借助第三条线段分别把EH和FG的位置关系(平行)和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分析一下,那条线段具有这样的作用?
(3)由E、F、G、H是各边的中点,你能联想到什么数学知识?
(4)图中有没有现成的三角形及其中位线?如何构造?
设计意图:上述问题(1)激活知识;问题(2)暗示辅助线添加的必要性,渗透间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问题(3)、(4)引导学生发现辅助线的具体做法。
其次,证明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归纳:
我们把四边形ABCD称为原四边形,四边形EFGH称为中点四边形,得到结论: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辅助线沟通了条件与结论的联系,实现了转化。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沟通了中点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这种沟通来源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又是以中点四边形的边为中位线的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由此可感受到,起到这种沟通作用的往往是图形中的公共元素,因此,在证明中一定要关注这种公共元素。
然后,增设“过渡题”:原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其中点四边形为矩形?教师可点拨思考:
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结合本题特点,你选择哪种方法?考虑一个直角,即中点四边形一组邻边的位置关系。一组邻边位置和数量关系的变化,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也随之变化。
根据修正后的教学设计换个班重上这节课,这是效果明显,大部分学生获得了解题的成功,几个题都出现了不同的证法。
启示:习题课教学,例题教学是关键。例题与习题的关系是纲目关系,纲举则目张。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揭示数学思想,归纳解题方法策略。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激活、检索与题相关的数学知识。知识的激活、检索缘于题目信息,如由条件联想知识,由结论联系知识。知识的激活和检索标志着思维开始运作;
(2)在思维的障碍处启迪思维。思维源于问题,数学思维是隐性的心理活动,教师要设法采取一定的形式,凸显思维过程,如:设计相关的思考问题,分解题设障碍,启迪学生有效思维。
(3)及时归纳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数学习题教学,意义不在习题本身,数学思想方法、策略才是数学本质,习题仅是学习方法策略的载体,因此,方法策略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题1的归纳总结使题2迎刃而解,题2是将题1的凸四边形ABCD变为凹四边形ABOC,两题的实质是一样的。学生在解题3时,试图模仿题1,这是解题策略问题。题1条件确定,可以通过画图、观察发现,题3必须通过推理发现后才可画出图形。
4. 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
案例1:一堂公开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了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掌握情况,提出两个问题:
(1) 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2) 相似三角形有哪几种判定方法?
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教学。老师们对此有何评价?
事实上学生回答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可以将提问这样设计:
如图,在△ABC和△A?B?C?中,
(1)已知∠A=∠A?,补充一个合适的
条件 ,使△ABC∽△A?B?C?;
(2)已知AB/A?B?=BC/B?C?;补充一个合适的
条件 ,使△ABC∽△A?B?C?.
回答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只有在真正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这样的提问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高。
案例2:一堂讲菱形的判定定理(是讲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的课,教师画出图形后,有一段对话:
师:四边形ABCD中,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吗?
生:是!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是已知条件!
师:那么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
生:是的!
师:能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结论吗?
生:能!
老师们感觉怎样?实际上,老师已经指明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四边形的边相等,学生几乎不怎么思考就开始证明了,所谓的“导学”实质成了变相的“灌输”。虽从表面上看似热闹活跃,实则流于形式,无益于学生积极思维。可以这样修正一下提问的设计:
(1)菱形的判定已学过哪几种方法?(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两种方法都可以吗?证明边相等有什么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选择哪种方法更简捷?
案例3:“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片段:
师:如何解方程3x-3=-6(x-1)?
生1: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看出来了,x =1.
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
生2: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老师们感觉怎样?这位教师提问时,把学生新颖的回答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标准答案,一味强调机械套用解题的一把步骤和“通法”。殊不知,这两名学生的回答的确富有创造性,可惜,这种偶尔闪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仅没有被呵护,反而被教师“标准的格式”轻易否定而窒息扼杀了。其实,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与激励性评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的老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过短,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有的老师提问面过窄,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长期下去,被冷落的学生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上课也不再听老师的,对学习失去动力。
关于课堂提问,我感觉要注意以下问题:
(1)提问要关注全体学生。提问内容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富有层次性,不同的问题要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2)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课堂提问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设问,是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11.地理导学案教学的利与弊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原则
前言: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直接进入主题的方式开展教育,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育,难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导学案教学的方式逐渐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主要以学案为教学载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导学案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继而可以使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并且可以提升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一、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的利与弊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点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以听为主,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存在被动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在导学案教学的学习中,充分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可以在提升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大气运动时,教师可以创建学习情境,使学生简单的了解大气受热过程,同时询问学生白天和夜晚气温变化的原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有此可见,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简单的掌握大气运动知识,继而会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探究大气运动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真的投入到探究中,进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1]。
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行中,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继而可以使学生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上文所述的大气运动知识教学中,当学生掌握简单的大气运动知识后,会对知识点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时,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究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思考和讨论,进而可以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2]。
3.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在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和探讨研究,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讲述完成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影响之后,可以询问学生如何治理自然灾害,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可以逐渐提升自身的创造思维,进而可以提升自身的创造性。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缺点
1.教师难以发挥自身的教育风格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语调变化、板书、动作和表情等变化,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风格,继而可以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随着导学案教学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变化使教师的课堂讲述时间逐渐缩短,教师难以发挥自身的教育风格,因此,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引导,同时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3]。
2.不利于教师发挥组织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在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差异,并且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但是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便编制好的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不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
3.容易使学生产生考试的压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发挥讲解的作用,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讲解和适当的引导。然而在学案导学中,教师难以全面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致使课堂检测成为教学中的必备环节,在课堂检测的实行中,学生会感到考试的压力,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要加强预习
高中地理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学习前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了解,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预习引导,要使学生简单的了解地理知识的理论和原理。只有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案内容要贴近生活
在导学案教学的实行中,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在学案中,教师应该添加地球表面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等知识。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学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还要结合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地图、地球仪、简笔画和多媒体技术等。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四)采取合适的检查方式
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由于缺少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了解,致使教师只能通过课堂检测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教师课堂检测的内容一致,难以有效的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以便在互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继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针对性的制定练习题。同时,教师在选择习题类型的过程中,可以尽量采用问答题和探究题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由此可见,在导学案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检查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结语:导学案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提升地理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高中地理教师可以科学的改进导学案教学的教学方式,并且合理的结合教学资源来完成地理教学,进而可以逐渐完善导学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9(05):112-113.
[2]覃彩连,覃丽灵,李艺.高中地理导学案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J].教学与管理,2014,03(22):67-69.
12.浅谈初中英语导学案 篇十二
关键词:新课标,能力,导学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通过对教材、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 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自主创新等能力的依据。导学的教学活动是新课标要求下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增强其知识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填鸭式”或者“灌注式”的教学模式, 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的“导”和主体作用“学”达到和谐统一, 促进教学活动的最大化展开。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导学
导学是在新课标下采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它能得到教学的最大化。学案是教师这一主导角色站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探究的学习方案, 它主要包括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探索过程的方法指导、学习能力尝试或测试等环节。而与此同时,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 然后, 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这种教学活动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则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完全提到一个高度, 能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使其以高涨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这种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互相研究与提问。导学案把教案学案融为一体, 以“导学”为切合点。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 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 因材施学, 发挥自己的特长, 从而体验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它的受益是双向的:一方面, 教师能完全表现出教学活动中指导的作用, 同时还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 学生则能完全展现出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的地位, 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 强化能力培养, 还能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 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的位置推向自主探究的位置。
二、导学案的两大动力———“导”与“学”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它不仅能够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和学生无条件接受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还能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还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它建构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 编制的主旨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要始终把学生的学习为第一位, 以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学案。因此, 在导学案的教学中两大动力, 即“导”与“学”。
1. 导学案应注重“导”。
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角色与位置, 不要再像以前那种满堂灌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要受教师的干涉。在课堂上, 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要最大效率地、最充分地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完成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出并且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 要做到与学生为主体, 要在课堂上充分使学生动起来, 使其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与此同时, 作为教师, 我们要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课堂上,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 能更好地使学生做到自主探究与学习。情感态度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强烈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因此, 我们的学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地说, 我们设计的题目要难易适当, 选择的语言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对学生用, 生动有趣, 富有幽默。
教师应该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编制不同的学案, 围绕学生的有效学习来展开自己的导学活动, 注意学生学习的差别和梯度, 好坏的距离等各方面的因素, 以便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 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很大, 所以教师这一活动者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学习教学理论相关文章或者知识, 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 这样才能写出好的导学案, 也才会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导学案应注重“学”。
“学”是导学案的另一动力项,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让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导学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 探究学习, 讨论交流, 让其在自己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而在接受新的知识时能达到灵活变通, 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从而共同进步与提升。
三、导学案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导学案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其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起到一定作用, 因此, 主导角色的教师应该跟学习主体的学生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及时了解学生, 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及学习困惑和难点,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充分了解学生, 以便能更好地编制适合学生学习和消化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案, 从而有效地促使教学活动的完成。
英语教学提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而这种教学模式中导与学为其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 一方面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其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行为, 另一方面也注重和提升了教师的指导与引导能力, 从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13.初中语文自助式学案导学探究 篇十三
语文教学贯穿了一个人学习生活的始终,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因为一个人在初中阶段对语文的态度和兴趣,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语文学习。但是,因为现今的语文教学大多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浪费了教学资源。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阻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做到以学生为主导。适用方法之一就是实施自助式学案导学,变传统的由教师设定的死板教学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主地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其综合素质也能得以提高。
一、学案的导学性
自助式学案和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有很大区别,传统的备课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列出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有局限性。而且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传统的教案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而自助式学案具有导学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一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授韩愈的《马说》时,教师根据自助式学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按自己的理解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一字一句直接为学生翻译成现代汉语。待学生完成翻译,教师再要求学生对照标准翻译自检,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找错误,从而对自己的错误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比自检,学生可以找出翻译中存在的70%的错误,还有30%就是理解起来感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对这些地方重点讲解。
自助式学案的导学性表现在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去学习,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增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案的实践性
初中生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学习,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对语文教学来说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释放自己的天性。因此,一个好的学案要切忌呆板,要注重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新鲜有趣的活动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皇帝、路人和小孩,让他们将文中的对话、场景甚至是人物的神态动作都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来表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的想象和发挥,这样能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也展示出在表演方面的才能。在表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换角色,以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也可以要求在课后写一篇随笔记录这次演出的情况,表达由演出产生的感悟。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活泼生动的实践课可能比几堂乏味的理论课有效得多,因为实践符合学生的天性,也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不仅有利于提高成绩,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案的互动性
教师在自助式学案里扮演的是引导的角色,但仅仅引导是不够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困惑,也要留心学生的情感状态,经常和学生聊天,表达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才不会对学习丧失信心。
比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这首词进行解读。学生对这首词可能会有一些奇特的看法,这时教师不能根据标准答案直接否定学生的观点,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给予学生鼓励,因为鼓励是提高兴趣的最好的办法。如果教师因为学生的答案不够标准或者达不到得分要求就对学生进行责备甚至是责骂,那么学生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学案的互动不仅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实时互动。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安排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增进学生交流的有效手段,能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不同想法的融合,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四、学案的完整性
一个好的自助式学案一定不能虎头蛇尾,要有始有终,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比如,在教学《海燕》的时候,教师根据自助式学案安排了学生预习、自检、交流和纠正这几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进行类似文章的写作练习,之后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回头看自己的文章,找出不足。
学案的完整性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完整性,而思维的完整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看待事物的眼光。
自助式学案导学,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导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方案,使其带着兴趣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4.初中地理导学案 篇十四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
∠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①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
②把B和C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方法吗?
已知△ABC,求证:∠A+∠B+∠C=1800。证明一
过点C作CM∥AB,则∠A=∠ACM,∠B=∠DCM,又∠ACB+∠ACM+∠DCM=1800 ∴∠A+∠B+∠ACB=1800。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由图
2、图3你又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请说说证明过程。
三、例题
例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分析: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
∠CAB等于多少度?怎样求∠CBA的度数? 解:∠CBA=∠BAD-∠CAD=800-500=300
∵AD∥BE ∴∠BAD+∠ABE=1800
∴∠ABE=1800-∠BAD=1800-800=1000 ∴∠ABC=∠ABE-∠EBC=1000-400=600 ∴∠ACB=1800-∠ABC-∠CAB=1800-600-300=900 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1800是900。
四、课堂练习课本74面1、2题。作业:
15.浅议初中化学的“学案与导学” 篇十五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 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 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差的学案只能加重学生负担, 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
1. 教学目标的编写。
教学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 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 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 是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教学目标应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上的空白点、遗漏的成分、模棱两可的问题的感性上的认识和为了发展某些能力而设的学生必须学会的目标。所以设置的教学目标要有梯度, 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 按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
2. 学案内容的编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 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应当采用启发式, 使学生“跳跳摘桃子”,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 受到启发, 触发联想, 产生迁移和连结, 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 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学案内容的编写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创设问题情景, 给学生留有探究性学习的空间;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 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 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 必须潜心研究, 分类专项突破, 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 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二、教师的“导”
导, 即开导、启迪之意, 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人在认知过程中, 适当的问题, 能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 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1. 把握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 对问题似懂非懂, 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时, 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 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 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 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点拨不需要太多语言, 关键是要抓住时机, 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 导学要讲究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 任何拙劣的导学, 不仅不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路, 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 甚至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放下老师的架子, 完全进入和学生的交流过程, 始终与学生要表达的思想合拍, 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思路, 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对任何疑难问题不能直接讲授给学生, 要创设不同梯度的问题情景, 使学生真正领悟、掌握。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 使其硬性接受。
3. 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居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 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 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 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 迅速且不断地搜集学生学习的信息, 进行多元化备课, 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 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 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 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 “学案导学”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 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 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 使“学案导学”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 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学案与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 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 学案指导导学, 导学依据学案, 重点在“导”, 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 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 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住导学的时机, 采取有效的手段, 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导学案】推荐阅读:
初中名著导学案三06-26
初中语文阅读导学案06-27
初中生物免疫导学案07-29
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08-24
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07-17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08-11
关于初中生物导学案运用情况的调查报告07-12
《采薇》导学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