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024-10-25

教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精选11篇)

1.教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篇一

体音美教师发展实施方案

柞水县小岭镇中心校

一、指导思想:

以高效课堂理念为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发展学科教学为依据,深化体音美课程改革为重点,以科研新教学为先导,以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提高体音美教师整体工作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关键,全面推进我镇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研训质量和水平,注重研训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提高体音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品牌教师,使我镇的体音美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工作内容

1、认真参加校内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2、进一步认真学习《高效课堂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学科制度,有效地研究、监控和指导教学。

3、有效的启用和调动体音美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补充自身力量的不足。

4、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评选和师生竞赛活动,并做好过程管理,做到计划周密、过程严禁、形式多样、效果明显、轨迹清晰、档案规范、公平、公正。

5、体育学科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评比。

6、开展体音美教师科研论文征集工作。

7、积极落实教育局开展的各项活动,并在每项活动前做好方案。

8、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等活动,推广有效教学经验,达到资源共享。

10、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并撰写相关的论文。

11、深入完小学校,与教师交流并指导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疑难问题。

12、开展好六一文艺活动。

13、调动老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积极性。

三、措施方法

1、认真开展教学和交流活动

全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及交流活动。要求每位体音美教师在“教”上多下功夫,就是在每节课上让学生学有所得。如“知识与技能、身体与心理、敏锐的听觉意识等”。在“讨”字上做文章,首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堂教学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组合。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认真做好教师业务学习及培训

强体音美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全镇以中心校为中心,和完小结对进行帮扶,并充分利用各学科的各类教研活动,使教师随时能进行学习和提高,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注重学校体音美学科的常规教学,结对帮扶全面提高

我镇学校的体音美教学一直很薄弱,今年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及时走进完小,走进课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听、查、看、访与反馈相结合,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行为的及时转变,加强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的教学研究,努力落实农村学校的学科常规教学。

四、注重艺体教育整体优化

开展庆六一活动、,开展学校课间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推动我镇学校艺体教育整体发展。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拓宽新视野,提升学校发展学科教育水平,推进我镇发展学科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2014年2月16日

2.教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篇二

一、全面铺开与专题深化相结合

造就一支尽心尽责、为人师表、以身示教、刻苦钻研、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 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关键。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修炼, 更需要环境的润育。为适应学校的高速运作与高规格发展, 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面铺开式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 采取自学、集中辅导、讲座等方式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至今, 姚北实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系列讲座已举办六十余次, 培训内容涉及师德提升、课程改革、学科教学、班级建设等各个方面。

在2008年暑假, 学校刚刚建成还没开学, 当其他学校的教师还在家中休息时, 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师到浙江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业培训。尽管天气炎热, 但没有人请假, 没有人抱怨。在三天的时间里, 教师们聆听了来自省内的权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扎实的理论培训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学校一直努力搭建高层次培训平台, 引领教师在师德和专业上不断提升。学校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来校指导。教师们不仅有幸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师德报告, 而且有机会与著名教育专家面对面交流。短短五年间, 浙江省教研室、宁波市教研室曾先后派出小学、初中各学科教研员来到学校指导教学, 省教研室主任刘宝剑更是亲临学校, 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他们的悉心指导, 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厚积是为了薄发, 宽度的延伸为深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两年, 我们的培训方向慢慢发生了变化。有了一定宽度的拓展, 我们的培训向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 即重在聚焦内容的专题化,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如2010年我们着重开展了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培训, 为我校全面实施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2012年暑期, 我们将培训主题定格在高效课堂, 这既是对前一阶段轻负高质教育的总结, 又是为下一阶段进一步减负增效寻找突破口。相信, 通过这样的专题培训, 我们的教师队伍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将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二、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

我校既注重全员参与的基础性培训, 又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的分层培训。一方面以全员培训来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能力, 即通过骨干教师带徒、专家听课评课、参加各类比赛、组织学习考察等活动, 点燃年轻人心中的那团火, 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也认识到了学科差异、学生差异、教师差异, 开展了区分度较强的分层培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我们就分年级开展高效课堂的培训;文科与理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 我们就针对理科更好操作的原则, 率先在数学学科尝试导学稿;各学科性质不同, 就组织各学科的教师进行不同层面的专项培训。

众所周知, 班主任是德育队伍中的主力军,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德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办学五年间, 学校积极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 为班主任茁壮成长创设有利条件。2010年, 学校组织班主任远赴虎踞龙盘的“绿色古都、文化之城”的南京, 参加东南大学“现代与经典”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研讨会, 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班主任一起观摩研讨。为期两天的活动, 让教师们从自己内心深处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 从精神和业务上得到了一次洗礼和提升。自2010年开始, 学校为让班主任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积极搭建平台, 邀请专家来校指导, 开展专题讨论和交流, 并创立班级文化建设QQ群, 使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还通过班主任工作例会、德育论坛等途径, 使班主任学会思考, 善于交流, 激发智慧,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快了班主任队伍的成长, 多位教师撰写的德育论文在市级、省级评比活动中获奖, 或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

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一开始的引领至关重要。常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 创新、改革就是一句空话。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校以高起点、高目标改变了教师的理念、思维和习惯。

学校与多所名校和省、市级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关系, 用“请进来”的方式, 借“才”育人, 培养教育科研型教师。学校邀请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周荫昌,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 上海市劳动模范、特级校长张人利, 上海教育科学院杨四耕、李伟涛, 国家督学、浙江外国语学院院长鲁林岳, 浙江省师干训中心李更生、吴卫东, 浙江衢州第二中学原校长徐建平, 江苏常州北郊中学校长陈小平等来校讲学。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宽广的教育情怀、精深的学术造诣、先进的教育理念照亮了我校教师的心灵, 为我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念保障。

与此同时, 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教师轮流参加培训活动, 先后到北京、河南、山东、辽宁、江苏、上海等地考察学习, 取百家之所长, 补自身之所短。学校规定:凡是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 回校后要向本教研组或本校的教师展示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我们希望教师能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 加上自己的行动, 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走一步, 在教育教学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我校积极推进的高效课堂建设, 正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一个典型例子。学校于2011年、2012年暑期组织教师赴北京参加高效课堂培训班学习, 并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名校的做法, 进行了建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的探索。同时, 邀请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教授于新北及其专家团队来校指导, 确定了实践操作计划。模式的建构分基本成型、出模验收、亮剑反馈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将“小组合作”和“学友互助”学习方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分为“学友两人小组”和“四人合作小组”两种形式。“学友两人小组”组员学科互助, 文理搭配;“四人合作小组”分A、B、C、D四个层次, 课内课外抱团合作, 努力减轻师生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近两年的实践显示, 这一模式的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而且他们不仅追求个人成绩的优秀, 更追求小组团队的优秀。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 学生养成了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而这正是学校的办学理念的体现。

3.教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篇三

一、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因素

1.培训行政导向产生政策需求,教师培训主体需要被弱化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大都自上而下开展,部分由独立于学校之外的教育行政机构组织安排,这样易使培训形成一种行政导向,在教师需求与培训需求之间产生一种政策需要,如果政策需求超过教师的自我需求,那么培训教师的主体需求会随之丧失,培训将变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成为教师的一种额外负担。培训时教师思考的是“需要我做什么,具体要求怎样”,而忽视了“我需要什么,从培训中获取什么及培训可帮助我解决哪些需求”,把培训当作心理上可做可不做、行动上非做不可的事。因此,尽管教师期望通过培训达到“更新学科知识、提升教学技能、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各级各类地理培训也涉及教师专业发展、倡导参与式培训,可培训的行政导向却使培训过程很难呈现双方积极的互动交流。

2.培训内容多注重通识培训,教师学科专业素养难以提升

当前地理教师培训内容多注重通识培训,主要以职业态度的养成、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为主体,教育理论知识占很大部分,培训过程较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地理学科前沿知识偏少,地理特色培训如电脑绘图、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指导等内容较少,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科专业素养提升效果不明显。

笔者曾参加市专家型教师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多场专家讲座,如“基础教育应破解的若干问题”、“校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与教师专业发展”……在与专家研讨、交流对话中,教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理论素养令人钦佩,但在具体操作和理论应用方面,因时间、场所等限制,教授们难以示范深化。虽经过培训,学员的教育教学理念大为改观,但在校本研究和课堂观察具体操作层面仍有些缺憾。参训的不少学员教学风格独特、学科知识见解独到,如果培训时能提供师生实践平台,结合学科教学展示课例,让专家和学员共同研讨、交流评析,对培训者和受训者来说都是一个共同成长和进步的难得机会。

3.培训学习方式大多雷同,实际运作效率有待提高

地理教师培训多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类学习形式。专家引领或依托高校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在职进修,或把专家请进校作学术报告、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这些途径虽能强化知识、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但仍是从外部对教师发展进行强制性推进,难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专家们很难长期深入基层学校,用先进理论改变现实困境,对学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时难以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意见。

同伴互助主要指学习他人经验以促进专业发展,但部分教师不愿或不好意思将自己的教学问题公诸于众。培训期间要参与培训所在地教育教研实践难度较大、交流较少。部分专题研讨、听课评课由于同质性过多而陷入低水平的重复,难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目前同伴互助培训方式日益受到重视,许多蕴含规章制度的活动(研讨沙龙、合作讲坛等)应运而生,成为规范教师合作的固有方式。不过,这也成为一柄双刃剑:这些活动带有强制意味,易让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加上我国现行教学评价制度实质没变,考试成绩仍是主要评价指标,这必定使部分教师对于互助有所保留,难有真正意义的同伴互助。

二、提高地理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

1.重视教师培训主体性

教师培训主管机构应尽可能把行政导向对培训的影响削减到最小,避免产生政策需求,应尽可能把关注的重点转向培训条件的创设和对培训效果的监测。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主体需求,使培训过程成为一个合作性的积极互动过程,而不是为完成培训任务的被动学习过程。

2.加强培训方式针对性

笔者曾参加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培训,收获最大的是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的“教育科研论文中研究问题的确定和表述——地理学科教学经验谈”:袁教授用深入教学一线采撷的生动案例指导学员撰写教学论文,内容具体、深入浅出。他以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研究案例“学生地理视角的培养”为例,举一反三,系统介绍教育科研中如何确定研究问题:从专业领域选择确认有兴趣、有价值的范围(学生地理视角的培养),将这范围再细分成几个次领域(地理视角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培养基准、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等),然后选一个最想研究的次领域(如地理视角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理清研究想要解答的各个问题(地理视角对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发展有何影响等),形成研究主要目标(探讨地理视角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具体目标(探讨渗透地理视角对学生知识理解程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尊重自然规律态度形成的影响)。再从时间、资源、技术、自身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目标评估,以确定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最终确定研究问题。

由此可见,袁教授丰富的中学地理教学经验、深厚的地理学科素养、多年的地理教育科研经验让他洞悉了中学地理教师真正的培训需求,他的培训也因此更具针对性、专业性、趣味性,培训效果不言而喻。

3.提升学科培训专业性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科加强了学科培训的专业性,从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能力、地理教育科研能力与综合素养等方面着手,组织人员开发出地理学科系列培训课程:教学专业技能与高效课堂、典型课例观摩与教学反思、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素养,教育教学理论与地理科研方法指导、地理绘图与习题命制等。厦门市地理学科培训也因此更系统化、多样化——专家讲座、名师课堂、观摩研讨、案例交流、课件评选、教学技能培训(电脑制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学科评课、试题研究、课程开发指导、科研选题、论文撰写、地理考察)、送教下乡……培训过程大多是一线优秀教师的专业展示过程,实用、高效。导师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学员耳濡目染、大胆质疑。这样的学科培训为全市地理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交流的实践平台,让“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融会贯通,促进了全市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厦门市地理教师的培训因此卓有成效:地理教具制作“白鹭日晷”、“日出日落时刻及太阳高度速查盘”、“可拆式经纬网仪”等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一(三)等奖,多名地理教师在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涌现出李依铭、罗秋官、杨思窍、李纲、陈聪颖、李智等多位地理名师,全市地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福建省位居前列。

4.教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篇四

为更快更好地培养我校青年教师,根据《皋埠镇中学青年教师培养三年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了把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划落到实处,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

组长:金越南

副组长:陈张彪谢兴泰叶志根张来波

成员:阮海洋金建光钱创奇吴海彪鲁宝锦章洪伟陈耀根

二.培养目标

按教学年限与年龄,将我校青年教师分成两组,实施分层管理,分级培养。第一组为教龄三年内的新教师,第二组为教龄三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1、第一组

对这类青年教师实行阶段目标管理,阶段目标分两步,即“一年要入门,三年能称职”。所谓“入门”,就是要求青年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形象,具有与初中教育教学需要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所谓“称职”,就是要求青年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较高。

2、第二组

培养成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教育科研,都成绩斐然。

三.具体措施

1、创新研修机制,打造发展平台

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开设两到三期的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

2、强化全面落实,助推教师成长

(1)制定青年教师自我发展三年规划,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实自己。

(2)学校通过邀请一些教育教学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选派青年教师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来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师能。

(3)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特长,聚焦课堂,立足学科研究,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促进学校青年教师发展性成长,从而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通过聚焦课堂有效教学研讨,开展系列展示、观摩及评比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方面下功夫,打好扎实基础。通过磨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活动,加速他们专业成长。

(5)以开展“绿色课堂”建模课题实验为载体,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四.工作要求

1、第一组

(1)、做好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好。

(2)、超前备课,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3)、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做好听课笔记,写好听课心得。

(4)、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每学期拟一份有一定质量的试卷。

(5)、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必须事先做一遍。每学年完成所教学科中考卷的解答。

(6)、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7)、每学期至少上一堂汇报课,写出一份优秀教案,上交一份教学工作总结。认真做好期中期末考查工作,认真监考,认真阅卷,认真讲评。

(8)、积极参加学校分期举行的普通话朗诵、书法、说课等基本功比赛。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主动完成教研组(备课组)安排的工作,每学年能写出一篇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学总结或教科研论文。

(9)、至少跟踪辅导两名学生(每班),并适当地记录,课程教学处根据被辅导学生期中或期末检测的成绩作考核评估。

2、第二组

(1)、做好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要井然有序,学生精神风貌要蓬勃向上,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任课老师要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2)、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教学特色、学生实际情况,写出个性化的教案。

(3)、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并做好听课笔记,写好听课心得。

(4)、在备课组内每一个学期至少编制两份试卷,其中一份需原创性试卷,并参加教研处组织的评比。

(5)、每学年至少上一堂公开课(教研课、观摩课),或至少作一次教学改进主题报告。公开课(教研课、观摩课)要适当地运用电化手段,要方法灵活,安排合理,富有特色;教学改进主题报告切入口要小,要有典型意义。

(6)积极参与校级、区级以上学科、德育、团队等教师基本功比武。

(7)每两年内,要求参与区级及以上课题的申报、立项并结题。

(8)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教学或德育论文,2年内能获得区级二等奖以上奖项,或能有文章在市级以上正规刊物发表。

(9)、至少跟踪辅导两名学生(每班),并适当地记录,课程教学处根据被辅导学生期中或期末检测的成绩作评价。

五.考核与激励机制

(1)学校领导与党团组织要热情关心青年教师政治上的成长,把优秀青年教师吸收到党内来;要注意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大胆任用,将素质好、作风正、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推上领导岗位。

(2)要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群体的凝聚力;要关心青年教师生活的实际困难,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

(3)对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在评优评选中提供充足的保障名额。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继续深造的机会;积极推荐区级以上的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为青年教师走向名师的行列创造有利的条件。

(4)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估由学校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会同有关处室负责完成,每学年一次。

5.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方案 篇五

观寨乡位于冀南平原黑龙港流域巨鹿县北部,辖有14个自然行政村,全乡面积58.6平方公里,人口总数3.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观寨乡校区于2008年经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初中进城后,目前现有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5所。小学在校生84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63人。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

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我校区教职工58人,其中2015年特岗入编1人,2016年特岗入编3人。教师平均年龄42岁,35岁以下教师9人,占教师队伍16%,35—50岁教师38人,占教师队伍66%,50岁以上教师11人,占教师队伍19%。音、体、美、微机教师均是兼职教师英语专职教师。小学专科30人,本科20人,教师学科达标率100%。学校以“厚德、育人、敬业、乐群”为校训,以“为了每位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发展+个性特长”为培养目标,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团结、求实、创新、育人”的校风,“严谨、善导、敬业、垂范”的教风,“乐学、勤奋、多思、争优”的学风。

我校区教师专业成长状态呈现于以下几种状况:1、利用国培及全员教师网络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但老师网络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多数教师没有去真正认真的去学习;2、利用开展与外单位举行连片主体教研交流活动,去研讨交流某一学科和领域的难点问题;3、校区开展教学优质课课评比活动和年级学科教研活动等。

(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成绩与优势

1、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依据梯级名师培养工程,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涌现出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学校现有市级名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3人,一线教师中20%以上成为县级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德育有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教育为载体,立足课堂主渠道,在活动中深化德育。坚持德育内容“小、近、实”:“小”——教育内容具体,“近”——教育内容贴近实际,“实”——讲究实效、知行统一。专题德育活动系列化、精品化,形成了起始年级以“习惯、荣辱”、中间年级以“感恩、责任”、毕业年级以“奋斗、成才”为主题的教育特色。

4、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体现,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增强,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2、问题与不足

(一)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知识掌握不系统化,实践性知识水平较粗犷。现在对于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仍以学生分数为主,促使教师教育教学中把教出分数放在首位。没有有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组织学生有效地交流、合作学习。

(二)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很多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原因有以下几种1、经过三五年的教学生活,教师任教的教学环境、教学岗位不能随其心意,教学与生活机械化、常态化,觉得教学工作已不再有很大的挑战激情。2、因教学环境与家庭环境中的各种软件、硬件因素,优秀学生外流、教学设施简陋,生活条件不如意等开始厌倦小学教学生活。3、“僧多粥少”,较多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县、市教学研究活动,缺乏专业引领。在与教师交流时,我们了解了青年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渴望,多数教师感到教学研究工作中较为迷茫,而农村小学相对比较封闭,师资薄弱,也期待外出观摩学习,渴望得到专家名师的指点。

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教师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发展;教师水平、能力、知识的建构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教师工作从旧质走向新质的发展。“发展”是教师发展学校应首先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名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完善学校师资的自培,强调“因人施训”、“因需设训”,关注教师人文需求,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坚持师德与师能同建原则,坚持专业与特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家引路原则,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经过教师近三年的发展建设,力争市级名师达到3人以上,推出在全县有影响的名师4—7名,在校区之间有影响的名师8—12名,1-2个学科成为校区名学科,争取学校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能够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

(二)目标及途径

按不同程度类型的教师制定分级目标,力争不同类型的教师按预定的目标共同进步,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达到切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①合格教师

对象:职初教师或特岗教师(教龄0—5年)

目标:使职初教师两年后基本能成为合格教师。

途径:学校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注重“培、用”兼顾,给于职初教师一定适应期,以利于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

达成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能做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能较好地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②胜任型教师

对象:教龄6—10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能达成新手阶段到胜任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提倡多参加巨鹿县、校区及学校层的面公开课等交流活动。

达成标志:掌握小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③成熟型教师

对象:教龄11—20年的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胜任阶段教师到成熟阶段教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校内外富有教育教学经验中高级教师担任导师,校内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达成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能主持开展课题研究;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有较强的自觉发展意识和能力,主动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能为高一级职称评聘做好积极准备。

④专家型教师

对象:教龄21—30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目标:完成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转变

途径:选择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导师,选派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开展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培养骨干教师的任务。

达成标志: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个人能完成一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县级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在同类学校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⑤资深教师

对象:教龄3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

目标: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途径:回顾并推广教育教学经验,鼓励他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青年教师拜师,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

达成标志:发挥好老教师的示范效应,好的经验和资料能得到延续和积累。

四、基本原则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全员发动,同时要注重个体差异,要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更要遵循教师主体性发展的原则。“主体性发展”将教师发展视为教师在反思中建构独特的专业自我的过程,教师不再完全是专家知识的消费者,他们也是自身“个人实践知识”的创造者。由于每位教师在个人经验、生活背景和认知图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教师可能形成对于教师专业的独特理解,这种独特的专业自我,正是教师专业品质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主体性发展意味着教师发展不会走向终结,作为主体的教师,总是在不断地建构——解构——再建构——再解构的循环中不断地修正自身,每一次建构都不具有终极意义。因此,教师发展永远是一个现在进行时,而不可能是一个现在完成时,教师发展所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暂时性的成果。

五、主要任务与措施

1、构建四个平台

①网络平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②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大赛”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③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教育教学研究沙龙。

④科研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学习型办公室”评选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能提高教学素养。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

二是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度,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导向,研究来源于实践。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强调教学即研究,消除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四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优化教师素质的三个结构

①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②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科德育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③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伦理意识,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3、抓实教师发展学校的四大要素

合作对话,实践生成,反思建构,专业发展。这四大要素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还包括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方式: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对话,主要是与原有经验的对话、与理论的对话、师生在内的行动者之间的对话;建设原则:在实践中,通过实践,为了实践;建设途径:形成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方式。

4、创造条件、建章立制

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制度是理论发挥技术力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必须建立一整套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制度、德育研究制度等,将教学研究与学习相联系,将德育研究与学习相联系。

落实继续教育制度。依据学校实际,鼓励教师参与岗位学历进修,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符合要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必须达到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实施。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教师说课、集体备课、高效上课、互相听课、客观评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并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并有所创新。

健全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必有反思,反思与教案同时检查,每个学期认真完成至少2篇比较严谨、系统、深刻的教学反思,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奖惩,促使教师从中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能从理论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教育的自觉性,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理性的教学行为,为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改革评价奖惩机制。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5、注重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德育管理队伍

①收集汇总资深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形成《班主任实务操作手册》,规范班主任工作常规,并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向全体班主任推广,使班主任工作得以有序规范开展。

②以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为契机,形成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案例分析等研讨主题的系列,汇集典型案例,形成特色主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为建立一支后备力量充足的班主任队伍提供条件。

6、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是教师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是教师自我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师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健全教师学习评价、考核、奖惩制度,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及时记录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教师自身要不断丰富个人发展记录、个性发展记录、教育成长记录。

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完善原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要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工作业绩挂钩。

2、经费保障。力争上级部门的各项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物质保障。为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逐步完成各项设施的配套。

4、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党、政、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师发展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发展学校规划的实施。

组 长 王 超(校 长)

副组长 张云成(教学副校长)李英(校区教研员)

成 员 乔建英(中心小学校长)刘敬国(小寨校长)张令彩(马旺营小学校长)安延雷(肖庄小学校长)孙志军(大王庄小学校长)王平(石佛店小学校长)孟祥格(大河道小学校长)康永霞(中心小学教务主任)

5、专业支持。聘请教育教学专家、知名校长、特级教师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顾问团,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咨询和指导工作。

6、监督保障

①校内监督和评价。学校每年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向教代会通报,接受教代会审议和评价,并根据意见调整和修改规划。

②社会督导监察。邀请督导室、教育专家来校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讨论,汇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情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序进展。

6.教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篇六

山东省教育厅制定了20“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下面是方案的详细内容。

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40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意见》(鲁教师字〔〕18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制定2017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程目标

以推动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目标,与我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整合设计,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的方式,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36学时的网络课程学习。

推动学习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引导全体参训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节研究课,参加逐级晒课和赛课活动。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探索建立以工作坊为纽带、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推动我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完善我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二、工程实施

工程实施包括网络课程学习和实践应用两个环节。

(一)网络课程学习。全体参训教师通过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和研修工作坊完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任务。课程设置如下:

1.必修课程(18学时)。

(1)国家级“优课”课例学习专题(4学时),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深入学习2节国家级“优课”课例及专家点评。

(2)学科课例点评专题(12学时),研修平台为每位教师随机推送4个市级“优课”课例,开展省级观评课活动。

(3)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2学时)。

2.选修课程(不少于18学时)。

(1)高中、初中和小学学段:在原开设的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艺术修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和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等6个专题基础上,2017年新增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学基础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等4个专题。以上10个专题均包含若干门课程,共提供不少于600学时的选修课程。在学校选择的专题下,参训教师自主选修不少于18学时。

(2)幼儿园学段: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艺术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研方法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等6个专题,每个专题包括若干门课程,共提供不少于400学时的选修课程,在幼儿园选择的专题下,参训教师自主选学不少于18学时。

(二)实践应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组织教师全员开展“一师一优课”创建活动,在网络课程学习基础上,每人每学年至少要上好一节研究课。通过人人创课、校内亮课和观课评课等活动,遴选出具有创新特色和推广价值的校级优秀课例。学校负责按照“优课”内容要求、技术标准(见附件1、2),拍摄课堂实录,完成“优课”制作,推荐参加县级晒课和赛课活动。各县(市、区)在各学校推荐“优课”基础上,分学段、学科组织晒课、赛课,评选出县(市、区)级“优课”,并向市一级推荐优秀课例。各市在各县(市、区)推荐县级“优课”的基础上,分学段、学科组织晒课和赛课,评选出市级“优课”,经公示无异议后,推送到省级优课平台参加省级晒课和赛课活动,评选出省级“优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只参加省级晒课,不参与省级观评课和省级“优课”评选活动。

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2017年,我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创建的“优课”可同步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具体要求与活动流程,另行通知。

三、参训人员

高中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的教师。

初中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5个学科的教师。

小学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1个学科教师。

幼儿园学段:包括取得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在职教师和园长。

具有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的人员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学科专任教师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指导教师等,也可参照中小学、幼儿园参训对象学科类别报名参加本年度网络课程学习。

四、时间安排

(一)网络课程学习。

1.报名时间:3月1日-31日。具体报名工作流程见附件3。

2.市、县级管理员培训时间:3月中旬。

3.各级工作坊主持人培训时间:4月至5月。

4.学校选专题时间:5月20日至5月31日;

5.教师选课程时间:6月1日开始;

6.必修课学习时间:6月15日至9月30日;

7.选修课学习时间:研修平台于6月15日常态化开放,学员可开始选修课学习。学分登记时间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

工程结束后,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工作坊常年开放,所有参训人员仍可继续参与课程学习和教学研讨,学校可基于网络资源支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进服务。

(二)实践应用。

学校创课、市县级晒课和赛课时间、方式由各市、县、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各市教育局要在5月15日前完成市级“优课”遴选工作,经公示无异议后,于5月20日前推送到省级“优课”平台,并填写本市、县级“优课”汇总表(见附件4),发送到省项目办邮箱(support@qlteacher.com)。

各市、县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优课”评选办法,按照一定比例逐级遴选推荐,确保“优课”质量。每市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堂课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节,每位教师限报1节。没有经过县、市两级遴选的课例,不得直接推送省平台,也不能参加教育部“优课”评选。

五、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

(一)课程学习。参训教师网络课程学习通过研修平台“个人空间”进行。必修课由研修平台依据参训教师所报学段、学科自动推送到个人空间。选修课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选择专题,教师在所属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进行。

为保证教师有效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学校要根据校本研修年度计划,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安排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必修课程和教师自主选修课程的集中研修。教师完成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通过标准化测试,完成作业要求,由平台登记相应学分。

(二)研讨交流。研修指导与研讨交流通过“工作坊”进行。必修课以学科为单位逐级建立“学科工作坊”,选修课以专题为单位建立“专题工作坊”。工作坊根据参与研讨人数可由平台或工作坊主持人拓展若干子坊,每个工作坊人数不超过300人。工作坊主持人通过学习导引、发布简报、上传资源、辅导答疑、发起话题和引领讨论等方式开展业务指导和研讨交流。积极推动教师网络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智慧众筹”活动,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引领深度研讨,推动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

(三)建立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

1.建立开放、多元的研修指导专家选聘制度。各学科省级工作坊主持人由省项目办遴选配备,由各级教科研骨干、高校专家和齐鲁名师(或工程人选)、特级教师等组成。各专题工作坊主持人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省级遴选的方式产生,鼓励在教育教学各领域有专长、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积极参加。

各市、县(市、区)要按要求组建本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并将本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名单逐级报省项目办审核备案。

2.建立志愿服务制度。研修指导是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培养和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省级各学科、各专题工作坊主持人的研修指导工作均采取志愿服务的形式,要进一步弘扬教育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在教师队伍中倡导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3.建立工作坊主持人培训制度。省项目办举办高级研修班,对省级工作坊主持人进行集中培训。优先将省级工作坊主持人列入“国培计划”。支持省级工作坊开展线下研讨活动,提升研修指导团队业务素质和指导能力。

4.建立研修指导管理评价制度。各学科、各专题工作坊要制定指导工作计划,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开展常态化线上指导和线下研讨活动。省项目办制定省级工作坊主持人考核评价办法,对省级指导团队实行动态管理。

六、组织管理

(一)建立省、市、县、校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四级管理体系。完善“协同管理、分工负责、以校为主”的工作机制。工程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在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设立省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调度,省级工作坊主持人遴选、培训及课程资源建设等。齐鲁师范学院负责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平台开发、功能建设和平台运行服务保障等。

(二)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科室及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成立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督导和管理,负责组织市、县级晒课和赛课活动,负责市、县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的遴选配备、培训与考核管理。要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加强过程管理,为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要在认真总结上一学年“优课”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研制至“优课”创建活动方案,并于2017年2月10日前将“优课”创建和晒课、赛课活动方案报送我厅教师工作处。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平台,并与省平台有效对接,确保各级晒课、赛课活动及推送课环节的顺利进行。

(三)各级电教馆站(教育信息中心)要做好工程实施的技术支持。各级教研部门要做好“优课”活动的指导。在校级“优课”创建过程中,市、县(市、区)工作坊主持人团队要及时跟进,同步开展教研指导。

(四)中小学校长(园长)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校本培训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引导支持全体教师创建“优课”。要制定本校教师统一集中研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教师学习场所和网络条件保障(网络条件标准见附件5)。要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督促、引导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和研讨任务。要抓好线下研讨和“一人一节研究课”活动的落实。各中小学、幼儿园工程实施方案要上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五)参训教师要正确理解工程活动的意义,避免功利思想和形式主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优课”评选,在推进教师全员“研究课、上好课”的基础上,把真正的好课选出来,把“优课”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负责本级优秀课例课堂实录的拍摄,避免增加教师经济负担。教师要把“优课”创建与日常教学进度安排有机结合起来,在创课活动中要注重实效,尊重学生。严禁上“表演课”“彩排课”“重复课”。对弄虚作假、功利色彩浓重的课例,一律不得入选各级“优课”。为保证优质课例资源的覆盖面,在各级优秀课例的遴选和推荐时,要优先考虑尚未获得各级“优课”的课例。

七、保障措施

(一)工程经费。工程实施经费由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级承担,不得向参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7.论校本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七

一、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形成专业理想

传统的课程开发由课程专家完成, 教师只是课程的传播和实施者, 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没有参与权和选择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赋予教师自主权, 促进了教师角色意识的改变, 教师实施国家课程, 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 从单一角色转换成多重角色。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 更是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概念发生了改变, 开发校本课程, 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学实践, 集研究者和实践者为一身。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多层次、多角度分析, 从理论的高度解释自己的实践行为, 总结长处与不足, 改进教学行为, 是理论的构建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发展理论, 通过分析、批判、修正完善教育理论。惠东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高潭镇被称为“广东井冈山”, 中洞村更有“东江红都”之称;绵长的海岸线, 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惠东县古色古香的文化景观。这些都是校本课程的宝贵资源, 教师要更新观念, 善于挖掘这些资源, 引入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实践,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调查与研究校情、学情, 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历史、风物人文等资源, 搜集整合课程资源, 构建课程内容,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 丰富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实践经验等。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就要重新认识整合有关的知识, 丰富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要求教师发现课程资源, 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分析课程开发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执行者, 要开发课程资源、编制教材、实施教材、评价教学结果, 这就需要教师有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研究者和主体者, 课程开发中的目标确定、方案设计、课程评价等都要教师进行决策, 课程是一种艺术, 艺术需要探究, 课程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艺术品, 这就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发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课程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 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惠东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开设地方课程特色选修课, 使得地方特色课程教学灵活多样, 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三、促使教师增长教育智慧

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 实现了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提高了知识水平, 增强了思维能力, 培养了教师现代化教学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需要教师、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合作, 同时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及校内外的合作。在合作中、探究中, 提高了教师的能力, 而合作探究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熟练运用这种能力, 增长教育智慧,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提高了科研能力, 形成浓厚的科研意识、严谨的科研态度、科学的科研方法等, 提高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特色选修课, 让地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地域性、探究性和趣味性, 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能力, 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将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提升专业技能, 从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形成专业理想;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促使教师增长教育智慧三个方面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关键词:校本课程,专业发展,反思,水平

参考文献

[1]薛静尧.要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1) .

[2]林一钢.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刍论[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3) .

8.论校本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八

[关键词]校本课程专业发展反思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86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关注教学成效,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成为一种专业理想。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将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升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知识水平,增长教育智慧,从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一、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专业理想

传统的课程开发由课程专家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传播和实施者,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没有参与权和选择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赋予教师自主权,促进了教师角色意识的改变,教师实施国家课程,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从单一角色转换成多重角色。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概念发生了改变,开发校本课程,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学实践,集研究者和实践者为一身。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从理论的高度解释自己的实践行为,总结长处与不足,改进教学行为,是理论的构建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发展理论,通过分析、批判、修正完善教育理论。惠东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高潭镇被称为“广东井冈山”,中洞村更有“东江红都”之称;绵长的海岸线,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惠东县古色古香的文化景观。这些都是校本课程的宝贵资源,教师要更新观念,善于挖掘这些资源,引入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调查与研究校情、学情,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历史、风物人文等资源,搜集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丰富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实践经验等。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就要重新认识整合有关的知识,丰富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教师发现课程资源,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课程开发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执行者,要开发课程资源、编制教材、实施教材、评价教学结果,这就需要教师有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研究者和主体者,课程开发中的目标确定、方案设计、课程评价等都要教师进行决策,课程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探究,课程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艺术品,这就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发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课程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惠东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开设地方课程特色选修课,使得地方特色课程教学灵活多样,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三、促使教师增长教育智慧

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了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提高了知识水平,增强了思维能力,培养了教师现代化教学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合作,同时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及校内外的合作。在合作中、探究中,提高了教师的能力,而合作探究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熟练运用这种能力,增长教育智慧,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高了科研能力,形成浓厚的科研意识、严谨的科研态度、科学的科研方法等,提高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特色选修课,让地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地域性、探究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薛静尧.要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学刊,2006(1).

[2]林一钢.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刍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2(3).

[3]黄甫全.略论教师的课程研制者角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

9.禹州二高教师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 篇九

禹二高字〔2012〕4号

禹州市二高“教师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根本。为了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名师队伍,以名师创名校,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根据市教体局(2012)77号文件《关于印发<禹州市教体局“教师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禹州市二高 “教师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着眼优化管理,着力提升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着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我校教育持续健康和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结构合理:指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合理,各科教师各项结构的比例合理。

2、数量稳定:指各学科教师数量基本稳定,有利于教师定向发展。

3、素质较高:德才兼备,敬业乐群,教有特色。

(二)具体目标

1、开展师德“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我校整体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打造健康文明、团结合作、敬业奉献、爱心亲和的教师团队。

2、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特长”三步走成长历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分阶段设计,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的专业成长氛围。

3、要紧紧把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两个重点,分别为他们设计发展目标。

青年教师:要以德为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高,逐步构建起 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骨干教师:能在改革实践中学习提高,兼收并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分层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对教学上缺乏经验但可塑性很大的教师,使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老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的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通过校本培训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第三层次目标:对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为省、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活动内容

(一)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教师行业作风。

1、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集中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行为规范》和《教师礼仪常识》列入师德培训的重要内容,以“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为主题,引导教师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内容:

(1)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行为规范》和《教师礼仪常识》学习与讨论、师德知识竞赛活动;(2)开展《师德承诺书》签字与宣言活动;(3)开展开展师德演讲和师德征文活动;(4)开展师德满意度测评活动。

2、大力倡树师德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在全校组织开展“敬业标兵”、“关爱学生标兵”、“师德标兵”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典型引路,增强活动实效。在全校组织开展“讲奉献,比贡献”大讨论活动,让师德优秀者在教师群体中凸显出来,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影响身边的广大教师,形成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3、强化学校师德考核和督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把师德作为教师岗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坚决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对违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强化师能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1、实施教师“阅读工程”。根据我校工作实际,设立读书活动专项经费,完善读书奖励机制,引导教师把学习研究当作工作的主旋律,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引导教师重点学习以下书籍:《教师如何做研究》、《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学心理学》、《校本课程理论》等书籍,引导教师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学会从实践中寻找和发现问题,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等成果。学习过程中,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论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

2、落实教师专业学习提升“六个一”活动。要求:(1)每位教师每年订阅一份教育专业刊物;(2)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上交一篇读书心得;(3)每学期记5000字的读书笔记;(4)每学期编制一份高质量试卷;(5)每学期写一篇科研论文;(6)每学期主讲一节优质课。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扎实开展好说课、听课、评课、研课、交流等常规教研工作,努力达到“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的目标,教师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视野、激发追求超越的动机。

3、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节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开展“高效课堂”“金字塔” 式教学实践,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围绕“备课—上课—交流—反思”主流程,确保教学的目标锁定在课堂上,完成在课堂上,实现在课堂上,积极开展“高效课堂节节高效,有效教学人人达标”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

4、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研究中培训教师。坚持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研活动为重点,开展“加强备课组建设,促进课堂高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能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吃透教材,教法灵活,上好每一节课。针对部分教师不善于研究、总结的现状,要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导向作用、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 积极性。为了改变过去教师只教不研的状况,尽快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继续坚持每周、每科都开展“一课、一研、一讨论”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人选、定内容,有检查、有评比,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另外,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以评优质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比武活动,要求人人参加,逐级评选,对在教学比武活动中涌现出的教学新秀,进行重点培养。

5、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一位教师一进校,就要选择一名或由学校指定一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在不断完善“师徒结对”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实施“ 135”工程,即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为骨干。在青年教师的培养管理上,实行责任、义务、机会并存原则,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学校要求教龄三年以上青年骨干教师尝试课题研究,并为青年教师创造参加各种研讨会、学科交流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为他们发展创造条件。

(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1、进一步关心教师的政治生活。学校党组织要以开展“教师发展年”活动为契机,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师德建设、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注重在教学一线骨干教师中发现和培养党的后备力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持党员队伍的活力和党组织的先进性。要充分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重视名师建设工程,帮助每个党员制订个人成长计划,以此带动教师群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并为每个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提供施展才华的 环境与氛围。

2、进一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领导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教师,尊重每一位教师。各校要加强“职工之家”建设,通过开展谈心活动、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教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教师的生活,陶冶教师的情操,使广大教师积极向上、生活乐观、精神愉悦。特别要关爱有特殊困难的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帮助特困教师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3、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定期举行各类优质课、课题、论文、案例、等的评优活动;每学年开展德育、教学、后勤等各个层面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先活动,如:设立“明星班主任”、“优秀学科老师”、“首席教师”等奖项。开展各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和“十佳教师”等评比活动。

四、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1)建立教师发展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促进教师发展的规章制度,建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自主管理业务档案》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记载和收集“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自主业务活动、作品、荣誉等方面,把青年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在自律和自信良性循环中成长。

(2)继续完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聘任办法》、《教师补助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规范。

(3)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让教师职后的学习、专业持续发展成为一种自我需求,教师的培训成为一种最好的福利。

2、经费保障。

对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的工作和活动,学校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教师校本研训实行考核评价与奖励制度。

3、舆论保障。

搞好宣传工作,通过召开会议、《腾飞》校报、宣传栏、校内广播等形式,提高广大教师对开展“教师发展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大对活动经验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同时向外宣传展示我校教师良好精神风貌。

4、时间保障。

第一阶段(2012年4月):建立教师发展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析我校教师队伍现状;制定教师发展年活动方案;教师发展年活动宣传动员;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1月):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各级各类校本培训活动,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经历。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评优评先;整理相关教师发展年的材料;整理教师个人档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果和经验总结;做好迎检评估工作。

五、组织机构 组 长:温明建

副组长:万会英 王华伟 段应祥 刘银荣 罗宏钦 成 员:程志萍 白合江 徐俊杰 黄宏钧 党智慧 陈清才

陈自任 韩钦刚 王风雨 刘金川 王新灿

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2年4月17日

附件

禹州市二高“教师发展年”重大活动月份安排表 四月份

1、制定《禹州二高“教师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

2、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召开教师动员会,广泛宣传动员;

3、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教师团队发展规划;

4、召开专题会议,启动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五月份

1、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集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和讨论;

2、开展师德大讨论、师德宣言、师德承诺活动;

3、启动“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

4、开展“加强集体备课,促进课堂高效”的校本课题研讨活动 ;

5、开展“高效课堂”优质课展评活动。六月份

1、师徒结对活动;

2、学生评教活动;

3、教师文体活动;

4、开展教师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教学反思评选活动;

5、开展“十佳教师”、“首席教师” 评选活动。七八月份

1、组织开展师德教育、业务能力和学历提高等各项集中学习培训活动:(1)班主任育人论坛;(2)师德征文评选;(3)师德年度考核;(4)评选推荐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

2、开展教师暑期读教育名著活动;

3、总结上半年教师发展年工作进展情况,调整活动内容及具体的落实措施。

九月份

1、召开教师节座谈会,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

2、开展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或师德演讲活动;

3、继续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开展“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为主题的征文评选活动。十月份

1、召开校外师德师风监督员座谈会;

2、举办“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论坛;

3、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读书专题报告会、读书笔记展示会,交流教师读书经验、体会;

2、开展教育系统党风廉政监督员和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座谈会;

3、各种优质课、优秀论文等单项评比。

4、备课组建设论坛。十二月、元月份

1、总结活动开展情况,评选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

2、整理相关教师发展年的材料;

10.教师培训规划策划方案 篇十

为了推进我区教育国际化进程,与世界接轨,同时提升我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高效课堂,决定举办第x期_x区外籍教师英语培训。本次培训邀_x完全中学外教_x为_区全体中小学英语教师做英语讲座。

二、组织机构主持

高永强校长主讲:_x

主题:

成员:_区全体小学英语教师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

20_年x月_日16:00地点:_x完全中学_阶梯教室

四、培训要求

1、各学校务必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活动,调整校内工作并要求所有英语教师参加培训。

2、参训教师要按时到位并认真参加培训,培训后写出培训心得并交本校教科处存档。

11.教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解决策略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这一学科同其他基础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重要。教师应该对其提起十分重视。然而,就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现在存在的状况来看,教师的教学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及早地认识到这一情况,并采取相应地行动去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这一情况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一、我们国家老师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很多不好的习惯

1.教师对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不重视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小学生的教育仅仅锁定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基础课上。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重视科学这一学科。所以就会有些教师不好好备课,上课纯粹带着学生玩,根本没有把“科学”当做一门课来对待,不严谨的上课态度就会使小学生对上课失去了本身学习知识的观念。有些个别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甚至霸占科学课。他们不让学生学习科学。他们认为科学是副科,只是单纯的要求高分,直接导致科学教育低下。

2.在我国,小学没有真正科学专业毕业的教师

在21世纪初,我们国家小学课程仅仅存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学科。随着后来新课标的推进,新课标中新增了几门学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这一门学科。很多学校为了应付教育局的检查,也开设了所谓的科学课。但是这些所谓的科学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三大基础学科老师“化身”而来。有的原来甚至是体育教师。小学科学的综合性很强,他要求教师能够把自然科学中许多领域还有技术领域中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到一块。然而,这些非专业性科学教师并没有这些能力。

3.在我国,科学专业教师上课没有将理论与动手结合起来

科学课程开展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现和利用科学。我们国家,老师总是把教学的工作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之中。课堂上,很机械的教学生理论、让学生死记硬背其中的原理。这样打消了小学生学习兴趣。而实际上,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一边学习一边理解。所以教师要把动手能力培养和知识教学联系在一起。

4.在我国,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科学创造业余机会

就目前来看,科学专业教师的工作仅仅在局限于授课。讲课,留课下作业,批阅作业是一个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流程。小学学校举办过奥数竞赛,作文比赛,但是却很少举办科学竞赛。小学生还对学习处于未知状态,所以很多事是要教师操心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好的条件,从一开始的学科认知当中就让他们认可科学也是一门重要学科。多申请举办几次活动,例如:科学长廊,科学知识竞赛等。

二、我们国家教师针对小学科学教育课程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对小学科学教育提起巨大重视

作为科学专业教师,老师要相信自己能把这门课教好。而且作为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很大用处。老师要在上课之前首先看一些与科学相关的资料。这样老师才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习。另外,学校要规定不许其他学科占用科学这门学科的时间。使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到科学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

2.保证科学专业出身的教师教授科学

虽然科学专业是最近几年才走进小学生课堂的学科,但是它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有很大意义。近年来,绝大多数的科学教师都是一些非专业的教师,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科学教学的培养,没有真正的科学教育能力,或者是一些其他课程的老师代替上这一课程,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科学方面知识的匮乏,使小学生对科学这一学科的上课兴趣大大降低,继而慢慢忽视了科学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保证科学专业的教师去教授学生。

3.老師在上课时要把理论和动手能力结合在一起

科学是一个很综合的学科,他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在以前的科学课上,老师只是单纯的传授理论,以“说”为主。这就导致学生知识知道有科学这一门课,却不会使用这门课程。所以说,老师在教授小学生课程时,一定要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科学。例如:在课堂上教小学生折纸飞机,告诉学生什么是流线原理,什么是阻力,怎么样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原理来让纸飞机飞的更高、更远。让小学生自己去实践,不仅教会了他们科学知识,也让小学生对科学更加的喜欢。

4.教师要把科学这一课程体现学生日常中

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玩,老师要认识到这一个特点。让小学生一边去学习一边去玩。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老师应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小学生去认识,去接触科学。还可以多开展几次好玩的活动让小学生去参与,而且这样小学生会玩的很高兴。这样一来,小学生的兴趣就完全被提起来了,因为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在玩中学到真正的科学知识,结合生活去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挂一些科学性的标语,也可以举办“科学月”的活动,或者组织一些科学知识竞赛。

三、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切实的了解了现在教师工作中问题出现的缘由,也明白了在实际教学中怎么样去解决问题以至于使教师工作做的更加出彩。在今后的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吸取好的东西,扔掉一些不好的,争取让科学教学课程深入学生心,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科学,为学生以后的生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郑丽娟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存问题与整改措施 考试周刊 学术期刊 2014.4.

[2] 杨玉枝 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

[3] 张文奎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整合的现状分析 小学科学:教师 学术期刊 2012.3.

[4] 杨丽芬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 教育教学论坛 学术期刊 2014.40.

[5] 王习双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文理导航 学术期刊 2011.11.

[6] 常俊安 在实施新课标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一代(下月半) 学术期刊 2013.1.

上一篇:妈妈的爱作文540字下一篇:难忘的足球赛_记一次比赛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