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精选15篇)
1.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一
建设世界城市与加强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借此机会,我谈三个问题,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当前我市社会建设的主要成果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紧紧抓住三大机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采取新举措,不断迈出新步伐,北京社会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是紧紧抓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机遇,加快推进北京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闭幕后不久,按照党中央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格局要求,于2007年12月初,率先在全国成立了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加强对社会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以“五无”(无零就业家庭、无城镇危房户、无拖欠工资问题、无重大重复上访户、无社会救助盲点)为突破口,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2008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北京市社会建设大会,印发《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等“1+4”系列文件,明确了构建“五大体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区管理体系、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社会工作运行体系、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的工作目标和基本思路,开创了北京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二是紧紧抓住筹办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北京社会建设。把筹办奥运会、残奥会和国庆庆典的过程,当作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广泛动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好评,为祖国赢得荣誉,为首都增添了彩。从某种程度上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是社会建设的成功实践。
三是紧紧抓住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机遇,加快推进北京社会建设。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把加强社会建设当作重要的整改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了一大批保障和改善民生、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志愿者工作、社会领域党建的突出问题。使北京社会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两年多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全市上下形成了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合力推进,产生五方面成果,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取得了体制创新成果。在市、区县层面均成立了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了党委社会工委、政府社会办,明确统筹协调的工作职能,初步形成了北京社会建设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二是取得了制度创新成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初步形成了北京
社会建设“1+4+X”的政策体系框架。三是取得了机制创新成果。建立健全了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协调机制、区县社会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枢纽型”社会组织协调机制、社会建设信息工作协调机制、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纵向到底和“两新”组织横向到边的工作协调机制。四是取得了一系列实践创新成果。全市2633个社区,有1600个社区达到规范化标准;28000多名社区工作者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由原来的26%提高到70%以上,平均年龄下降到40岁。确认了10家人民团体为首批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支持其发挥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业务上的发展龙头、管理服务上的平台作用,积极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召开全市志愿者大会,出台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文件,奥运志愿成果初步转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全市141个街道全部建立街道社会工作党委,在“枢纽型”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联合党委试点工作启动,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创建了105个“五个好”示范点,在全市1249座商务楼宇中已经建立978个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五是初步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被有些新闻媒体称作“北京经验”和“北京模式”的,包括社区建设规范化模式,社会组织“枢纽型”管理模式,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模式,志愿者工作奥运服务模式、常态化模式,社会领域党建的社区党建区域化模式、社会组织党建分类管理模式、新经济组织商务楼宇党建模式,等等。
两年多来,北京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实现了一系列新突破,为下一步推动工作积累了经验,更为在全市更大范围内全面推开各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尽管这些年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的社会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尚属于“新生事物”,有许多难关等着我们去攻克,有许多难题等着我们去破解。我们的社会管理、社会动员、社会公共服务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首都的长远发展看,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推动社会服务管理的创新,要求我们必须要勇于突破原有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以创新的思维理念、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坚定的决心、坚韧的毅力,努力开展全新的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三、进一步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为建设世界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7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印发《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推动北京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步入“快车道”。刘淇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按照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密切结合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实际,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北京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全力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中重点工作的落实。
《行动方案》共8个部分40条,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各类社会群体服务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创新、互联网等新媒体管理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等6个方面的若干项重点工作,提出了90项具体措施。目前,落实行动方案的“折子工程”已经制定印发,明确了市委、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完成任务时限;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专项试点方案也已制订,对东城、朝阳、顺义三个综合试点区和各区县专项试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委社会工委综合协调下,各部门、各区县正在抓紧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全力推动全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宋贵伦在“世界城市·社会建设论坛”上的发言。
一、关于建设世界城市与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关系问题
北京加强世界城市建设,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首都特点。所谓体现时代特征,就是要具备现代世界城市的共同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上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和全球影响力。所谓体现中国特色,就是还要同时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特质。这其中,就要求把以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为着力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当作重要的目标要求。所谓体现首都特点,就是北京不仅与纽约不同,而且与作为首都的伦敦、巴黎、东京也不同,北京承担着“四个服务”的基本功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还要特别强调体现这一特点。由此可见,建设世界城市与社会建设、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关系格外密切。
以成功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为标志,首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精心谋划,做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明确了首都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这对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规划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首都实际,狠抓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狠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狠抓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政府工作机制创新、狠抓北京奥运会财富的转化和运用,实施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实现了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北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为实现世界城市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世界城市是首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建设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政治建设所取得的长足进展,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果,都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谐。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更需要稳定、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建设搞不好,就不是全面发展,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搞不好,就没有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失去了保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屋建瓴,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和任务,就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长远发展,促进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社会建设的重要契机,也是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作为首都,北京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的服务和管理,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北京已经成为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城市,如何建立起包容多样性的社会治理结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北京要成为宜居城市,需要我们把政府、市场、社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建立起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要求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上迈出更大步伐,培养造就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人才队伍。
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过程。我们现行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尚不能适应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和薄弱环节。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问题和矛盾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处理起来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在首都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不断满足首都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二
一、联东产业园建设运营的基本情况
联东集团创办于1991年, 注册资金6.2亿元, 下辖二十多家子公司, 是一家集产业园区、模板钢结构和投资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
在产业园区方面, 联东集团依托各地已经规划的园区, 采取“园中园”的方式, 以“联东U谷”为品牌, 围绕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企业退出等, 自建招商队伍, 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开发规模最大、产品系列最全、入驻企业最多的产业园区建设者、运营商和服务商。目前已成功进驻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宁波、济南、青岛、广州、重庆等城市, 建成和在建的园区超过30个, 入园企业超过2300家。
联东U谷逐步形成了两类标准化园区业态:产业综合体和总部综合体。其中, 产业综合体位于城市的开发区或新区内, 以打造功能性、规模化的产业发展载体为手段, 以培育和运营第二、三产业为目的, 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配套设施为补充, 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平台, 其产品主要有现代化标准厂房、定制厂房、中试研发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等, 比如联东北京金桥产业园项目、沈阳沈北工业园项目即属于产业综合体。总部综合体在城市中心或副中心区域, 以打造高品质、规模化的总部载体为手段, 以培育和运营总部经济为目的, 形成以企业总部为核心, 聚合上下游及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资源, 形成发展总部经济的企业集群, 其产品主要包括独栋总部办公、高层办公、酒店公寓及商业设施等, 比如正在开发的无锡总部商务园项目。
在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排名中, 联东U谷位居“中国产业园区十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产业园区品牌价值排行榜”两榜之首, 品牌价值达27.39亿元;2013年再次蝉联中国产业园区品牌价值第一名。
二、联东产业园服务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解决小微企业用地难问题。近年来, 各地用地指标普遍紧缺, 更多用于保障大企业、大项目、住宅、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小微企业常常一地难求。为此, 国发[2012]14号文件专门提出, 规划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等, 地方各级政府要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联东U谷以“园中园”的方式, 主要以小微企业为对象, 在开发成熟的产业用地上, 根据入园企业的个性需求, 通过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独栋总部办公和高层办公等, 以租售结合的方式, 有效解决了入园企业用地难问题, 降低了入园企业的用地成本。
二是加强对入园企业的全方位服务。联东U谷从解决入园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 建立了企业扶持、专业支持、联谊活动、商务后勤和共享平台等五大运营服务体系, 服务内容涵盖入园服务、政府项目申报、培训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融资、品牌、商务后勤、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企业扶持方面, 主要是整合政府/行业资源, 提供政策、资金、人才、品牌扶持及相关业务代办。专业支持方面, 主要是整合专业资源, 提供管理咨询、培训、财税、法律、品牌营销、金融服务。联谊活动方面, 主要是组织企业联谊、慈善公益、节日类主题活动, 凝聚员工之心。商务后勤方面, 主要是打造便捷高效后勤服务平台, 使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发展。共享平台方面, 主要是打造信息/资源跨区域共享平台, 联动全国园区。
联东U谷依托五大体系, 建立了高效的服务模式, 搭建起企业与政府、企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关系桥梁, 助力入园企业的成长发展。以联东北京金桥产业园为例:政策扶持方面, 先后帮助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成功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协助园区多家企业申请专项扶持资金100余万元、贷款贴息80万元;人才支持方面, 主动联系各大院校, 联合建立实习基地, 通过举办多场招聘会, 自2009年至今已为园区企业输送人才300余名;专业支持方面, 组织专业培训, 帮助企业解决专业技术方面的难题;品牌支持方面, 借助内部媒体《U客汇》等, 开展企业主题推广, 进行产品及品牌宣传;组织丰富的联谊活动等, 凝聚企业之心, 提高企业员工归属感;自2010年起通过引进园区办公用品供应商、推出电子采购平台等举措, 为园区企业提供办公用品统采统购服务, 节约了企业时间和成本;发起成立“北京优谷企业发展商会”, 加强对会员企业的服务。
三是建立入园企业的退出机制。推动在税收、业态类型等方面不再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自动退出, 将其持有的物业代租或代售给其他符合要求的企业, 帮助小微企业顺利退出, 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三、几点启示
联东U谷通过前端的产业集聚、中端的运营服务体系以及后端的企业退出机制等, 为政府和企业两端都提供了高价值服务, 并为小微企业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是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看。联东U谷通过打造企业成长平台, 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大大加快, 形成了快速的企业集聚, 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提高了土地容积率和单位土地投资收益, 从而推动了区域的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创造了更多的税收和就业, 提升了区域综合价值。比如, 联东U谷园区内的土地容积率平均达到了1.5以上, 而分散建设、单独建厂的土地容积率一般只能达到0.8-1;企业从入园到投产平均需要3个月, 而单独建设的企业投产周期一般为2年;通过对园区的能源需求进行平衡调剂, 区内用电量一般只按总需求的50%安排即可满足;为区内企业提供的转让退出服务, 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或意外所造成的土地和设施闲置。
二是从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看。联东U谷真正抓住了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 充分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和市场化服务资源, 为入园企业打造质优、高效的运营服务平台, 节约企业的交易成本、时间成本、运营成本等, 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 实现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出版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谈 篇三
“读书益民”工程已经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计划从2005年起连续5年,筹集政府资金2000万元,为全市边远山区农村、农村中小学、来京务工人员聚集地捐建1000所“益民书屋”,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书屋网络系统。市委宣传部每年拨款250万元、市财政每年拨款150万元支持“读书益民”工程。
到目前为止,共建成“益民书屋”221个,其中“农村书屋”121个,共配送图书4000余种30万册,音像制品2500种3000余套,电视机DVD机221套,每个书屋的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配备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播放机、近600个品种1000多册图书及音像制品。今年,市局将继续加快“益民书屋”建设进度,力争完成不少于300个“益民书屋”的建设,其中“农村书屋”不少于240个。
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六种主导型管理模式
2005年,贵州省局在贵阳市和遵义县开展“农家书屋”试点,坚持走“政府扶持、社会参与、村民自理”的管理路子。
目前,10个试点单位,主要有六种主导型管理模式:一是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民较为富裕的,书屋管理员由村委会聘任人员担任的行政主导型模式;二是农业产业化结构基础较好,由蔬菜、花卉协会支撑的协会主导型模式;三是由镇图书馆具体协调带动书屋管理型模式;四是由村级共青团、妇联组织扶持管理的社团扶持管理型模式;五是由农民自我管理的农民自主型管理模式;六是由乡村志愿者无偿管理的志愿者管理模式。
中国农业出版社:一手开发选题一手开拓市场
编辑沉下去,选题抓上来。2003年以来,中国农业出版社每年都要组织上百批次、300多人次的调查研究。经过调研,及时全面地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策划出了一大批受读者欢迎、为市场所需的图书。
发行业务向基层拓展。两年多来,中国农业出版社发行人员跑了20个省70多个地市,召开小型图书订货会或座谈会40多次,有400多个县店的上千人参加。这种流动的“小片会”,形式灵活,场面热烈,既交流了情况,互通了信息,又密切了关系,增进了感情,成为近两年发货码洋每年增加7000多万元的重要拉动力量。
送书下乡培养潜在读者群。他们积极响应中央和主管部门的号召,坚持参加各种形式的送书下乡活动,并成为一项常规工作。近几年,农业社每年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农业院校、“农民书屋”等捐赠、配送图书2000万元左右。
金盾出版社:注重社会效益拓宽发行渠道
该社从社领导到编辑室主任、编辑,以及发行人员,经常到农村读者和基层书店中了解图书的需求情况,分析并策划农民需要的图书选题。据统计,每年有 90%的选题是从基层调查研究中得来的。对那些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图书选题,会依据现实情况打破常规申报并尽快组织书稿,及时将图书送到农民手中。像今年出版的20多种蔬菜、水果林木、畜禽和粮食作物等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系列图书,选题都是在调查研究中被发现和策划完成的。对于西部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特别需要的图书,明知会赔钱,但考虑当地农民急需,他们仍坚持组织撰写和出版。
为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金盾社从2001年起,办起了“金盾图书读者俱乐部”,专门为买书难的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只要购买金盾社的图书,便成为俱乐部的会员,享受折扣优惠。社里还免费邮寄新书书目供农民选购,目前会员已达70多万人,每年仅通过邮购的图书就达几百万元码洋,效果相当好。
邵阳市新华书店:发展农村文化小超市
4.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四
今年以来,市经委紧扣服务工业发展这一中心环节,突出抓好“为企业服务,让企业满意,建企业之家”主题活动和效能提升两大重点,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进机关各处室以强烈的责任、扎实的作风、创新的措施,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工业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连续四年在全省名列第一,机关作风建设连续四年在全市综合评议中处于先进行列,连续两届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机关作风建设“人民满意单位”光荣称号。
突出主题活动,培育服务品牌
我委领导班子在研究机关作风建设中感到,要把市委、市政府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必须紧密结合经委机关的自身实际,紧扣服务工业发展这一中心,选择一个形象的载体,把全市的面上要求化为机关处室的具体工作,力求取得实效。从2002年起,我们在机关组织开展了以“为企业服务,让企业满意”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2003年,我们又把这一主题进一步扩展为“为企业服务,让企业满意,建企业之家”,并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载体和抓手,作为机关服务的品牌,持续不断的深入开展。
围绕开展主题活动,我们把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五讲五要”基本规范的形式制订下来,朗朗上口,背得下,记得牢。“五讲”是:“接待讲礼仪,办事讲诚信,工作讲效率,政务讲公开,廉洁讲防微”,“五要”是:“服务企业要热情,工作职能要转变,办事开会要限时,程序流程要公示,行政审批要依法”,每一条规范都有具体的要求。同时还制订了“首问负责”、“A、B角”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把企业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处室作风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激励处室强化作风建设,提升了机关的服务水平。几年来,机关干部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中做到了“三个进一步”:
进一步扩大了服务的对象。经委机关服务的主体是工业发展,服务的对象是工业企业。过去,经委的服务对象主要局限于国有工业大企业,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各处室自觉转变政府职能,对前来办事和咨询的企业,不分所有制,不问大小,一视同仁,热情接待,认真办理,最大程度让其满意。现在,经委机关的服务对象已从19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扩展到9200多家工业企业,此外,通过经委互联网站获得服务的用户月均已超过1万户(次)。
进一步深化了服务的内涵。让企业满意不是一个简单的态度热情问题,关键是要帮企业办成事、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去年“处室作风建设年”的推动下,各处室对企业的服务更加倾心尽力。各处室在为企业服务中还坚持两个原则,第一,能当场解决的尽量当场解决,不让企业二次跑机关;第二,各项工作能在企业现场解决的,不让企业跑机关。
进一步升华了创建的目标。几年来,“为企业服务,让企业满意,建企业之家”主题活动,已超出了作风建设的范畴,一些企业厂长(经理)习惯地把经委机关当成自己的“娘家”,当成企业之家、企业家之家,不少不是经委职能范围的事,也喜欢找经委商量,请经委机关的同志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经委从前年开始,在退出主城的企业原址上建设都市型产业园,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作法,去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开展创意产业园建设,不少文化企业也找到经委咨询,我们也热情提供服务。应当说,主题活动已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正逐步培育成经委机关作风建设的品牌。
突出效能提升,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培育过硬的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核心在于增强机关服务能力,提升机关工作效率。近几年来,我们以破解难题为重点,把工业发展的速度,有效投入的力度,作为考核和衡量机关作风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尺,激励和要求机关各处室创新措施、提升能力、转变方式,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服务、指导和协调,切实把服务型机关建设落到实处。
提高服务、协调的本领。为工业服务的本领是机关推进工业发展的基本功。我们在机关作风建设中,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坚持做到三个熟悉,一是熟悉工业经济。熟练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把握宏观运行走势,善于分析判断,及时提出预警,为上级领导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我委简报上作重要批示。二是熟悉企业。每年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去年机关各处室完成各类综合性调研报告46篇,其中,先进制造业中心、十大产业链、建设节约型城市等专项调研,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熟悉政策。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政策,特别是工业经济的相关政策,并完善政策实施细则。去年,我们出台了3个产业发展意见和2个节约型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完善了4个促进自主创新的实施办法。
拓宽服务、协调的路径。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需要有载体,需要有便捷的路径,机关服务经济的重要任务,就是搭建载体、拓宽路径。近两年来我们在拓宽三条路径上下功夫。一是信息路径。建立了经委门户网站以及工业投资、循环经
济、中小企业服务等4个专业网站,细化栏目,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并定期向重点企业发布国家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等。所有的项目实行了网上审批、网上备案。二是融资路径。牵头组织了多场银企洽谈会和高成长性企业境外上市培训会,仅去年就向金融部门推介了244个贷款项目,总投资546亿元,需贷款271亿元,其中有225个项目获得银行252亿元的金融贷款;另有近200家中小企业得到市工行13.9亿元新增贷款。三是专业性行业协会路径。经委牵头组建了轨道交通、汽车产业等专业性行业协会,把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用协会的形式联在一起,突出了整体优势。通过发挥协会在信息共享、市场推介、产业联合方面的作用,有针对性的组织企业去国内外重点城市整体招商,取得了较好成效。
增强服务、协调的主动性。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做到三个主动。一是主动承担责任。对新上工业大项目,只要总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推诿、不扯皮,主动帮助企业,想方设法尽快上马。二是主动推进项目建设。2006年仅1—6月份,就组织项目开工仪式8场,检查讲评、回头看等现场会5场,全年安排重点项目257个。三是主动协调解决问题。建立了大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和45家重点外资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服务到哪里。由机关党委牵头,各处室每年都制订为企业办理实事的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为企业协调解决了一批疑难问题。
5.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五
富民优先 民生为重
——**区“三项服务”统筹区域建设全面发展
自机关服务年期启动以来,**区紧紧围绕“打造成为广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珠江三角洲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集群,商贸、旅游、资讯综合服务中心,知识与创意产业基地,宜业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区”这一发展定位,以推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为抓手,以建设具有南国水乡特色的组团式网络型生态园林城市为主导,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改善机关服务质量为支撑,着力构筑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先行区、总部经济聚焦区、宜业宜居示范区。
一、主动服务,全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统筹全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先行区。
**区按照“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园区+专业市场”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重新整合、优化、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夯实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新增项目的产出率,推动增量经济显著优化,推动存量经济优化发展。
一是紧抓龙头,全力打造**南部新型装备工业带。借助毗邻南沙、靠近水路的地理优势,集中发展新联、大岗北区、万洲、顺河、新涌等工业集聚区,加快发展船舶配套、数控 机床和新型电力等主导产业,吸引、聚集国内外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形成对泛珠三角起带动作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打造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全国最大船用柴油机及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已落户大岗镇新联工业区,项目首期投资60亿元、总投资270亿元的,预计首期年产值超100亿元。
二是因势利导,着力构建**东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强规划引导,积极推进新型产学研联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着力建立建成一批包括广汽集团汽研院、大学城数字家庭孵化基地、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节能科技园等在内的有前景的创新中心,集聚高新技术的研发企业;着力打造一条以莲花大道为发展轴的高新科技产业带,主动接受大学城和广州开发区的辐射。结合“腾笼换鸟”战略的推进,整合历史形成的工商业小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创意、物流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建成高标准的新工业区。同时,大力引进、扶持大学城内的研发机构和超算中心,使之成为全省的科教资讯中心。
突出重点,着力形成总部经济聚焦区。
以推进国家级动漫产业航母——华创动漫产业园建设为着力点,紧密结合星力动漫游戏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整合产业资源,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延伸动漫游戏研发、生产、销售、场地策划等完善的产业链条,致力打造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最高品质的动漫总部基地——南中国一站式动漫生产、展销、旅游航母基地。加快建设以广州铁路新客站——长隆——万博为轴线的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打造以万博购物中心、易发商业街、钻汇珠宝采购中心等为核心的时尚购物区,建设以“**珠宝”为旗舰的珠宝购物商圈,发展创意研发、设计、博览、展示、培训等产业及行业,形成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的新核心平台,着力构筑集商贸、资讯、文化于一体的总部经济“硅谷”。
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岭南水乡特色旅游区。
着力打造以“文化水乡,旅游乐园”为主题,以建设成为珠三角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并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一是打造以宝墨园、余荫山房为核心,以沙湾古镇、石楼大岭村、蔡边村等为依托的岭南文化旅游区,加大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开发,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展陈方式和表现手法,增强**旅游的历史文化魅力。二是打造以莲花山旅游区、大夫山森林公园、滴水岩孖岗生态旅游区等区域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旅游区,提升现有休闲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形成珠三角城市群旅游休闲中心。三是打造以长隆旅游度假区为主题的现代游乐旅游区,突出大型商业娱乐、主题娱乐、体育娱乐、休闲健身及互动性文艺演出等精品项目,建成世界级的主题公园和旅游帝国。
二、贴心服务,全面建设宜居和谐新城区
一是规划先行,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按照“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总要求,以沙湾水道为界,南北结合,将沙湾水道以北建成组团式网络型现代化园林中心城区,打造“花园式新城”;将沙湾水道以南建成“中心镇城区+中心村新社区+水岸村庄+大农场”的新农村。全面统领城乡规划建设,逐步把**区建设成为“城市像城市、农村像农村”的广州现代化新城区。
二是狠抓整改,加强河涌综合整治工作。以“建设天蓝、水清、路通、房靓、城美,宜业宜居生态型和谐新城区”为总目标,加快推进“惠民一号”河涌综合整治工程。推进雁洲水闸、“一村四岛”堤路等5大水利工程建设。对水闸群实行自动化监控,开展陇枕围河涌联合调度。加快市桥河“一河两岸”建设,开展长堤西路拆迁,建设平安公园。建设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及时制止废水超标排放,年内完成对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的清理。分批改造升级排水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水浸街”问题。
三是力迎亚运,推进绿化建设升级改造。结合“绿色亚运”的主题,区市政园林局积极开展青山绿地工程,计划改造和新增绿地面积 1188公顷。加宽南沙港快速路、京珠高速路两条“城市绿化廊道”,在原有已建 30米 林带的基础上,往两边再扩展20-30米,构筑连贯南北的绿色 屏障。在京珠高速以及南部快速的六个主要出入口立交岛进行绿化升级改造,营造多树种、多景观、多色彩、有层次的绿化景观,重点突出“花城”的美誉。同时,还将新建尖峰山、大象岗、新造镇翁山等三个森林公园。在珠江河道大量种植红树林,XX年计划种植红树林面积 86.7公顷。
三、优化服务,全方位打造服务型机关
一是执政为民,坚定不移抓党建。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扶助机制。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加强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6.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六
一、建立健全管理
体系,认真落实职业道德的制度保证
一是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全局各单位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职业道德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上重视、精力上投入、工作上落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党委宣传部门和文明办具体负责,相关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和全员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从领导和组织上保证职业道德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规范管理标准。按照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处理的原则,先后制定完善了《客货运服务质量标准》、《限载车管理办法》、《危险货物运输办法》、《货物装载加固办法》等基本管理制度。对客货运职工仪容仪表、文明用语、礼节礼貌、业务技能、服务程序等都作出具体规定,检查督促职工严格遵照执行。同时,对已选树的“站车服务十大明星”、“十大杰出职工”、“文明示范岗”、“服务标兵”等标杆建立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制度,对发现职业道德服务方面有严重问题的,及时实行黄牌警告或限期整改。
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各级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在走动检查督导发现服务质量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有难度的协调解决,及时提高客货运服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优化客货环境,建设落实职业道德的客观条件
一是想方设法优化服务环境。在客运各站,为了给旅客提供干净优美的购票、候车和下车环境,坚持对车站卫生实行跟踪式管理,对站前广场、候车大厅、卫生间、站台、站内线路过道等场所进行24小时不间断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在货运各站营业大厅设立货主意见簿、举报电话,放置垃圾桶、饮水机等设施,有的车站还选派一名职工担任引导员,为货主免费提供咨询、代填运单、替办手续,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环境。
二是千方百计优化运输环境。通过五次提速改造、机车和车体的更新换代、提高运行速度和开发“城际列车”、“朝发夕至”、“假日列车”、“旅游列车”、“穆斯林专列”、“民工专列”,以及定点、定时、定价、定线路、定班次的“五定”班列和集装箱门到门服务等运输新产品的推出,适应人民群众乘车出行的需求,为旅客货主营造舒心的环境。
三是坚持不懈优化车站环境。在客运方面,以**、银川为中心,对全局管内较大车站进行更新改造,改善客运条件。其中**站增设7个电子信息查询系统和4部进站自动扶梯、6部天桥下站自动扶梯,开设24个售票窗口,成为全国铁路客运站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站舍。在货运方面,对较大车站货场投资改造,完善功能,使兰西编组场成为西北最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列车编解场所,武威南、迎水桥、银川车站等货物集散能力有较大提高,进入全国铁路“星级货场”行列。
三、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机制,促进职业道德在服务上的落实
一是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在内部监督上,主要从职工自控、互控、他控入手,建立“职工岗位行为监督岗”、“标准化作业督导队”等,突出职工岗位服务质量、标准的提高和达标。在外部监督上,进一步完善《路风关键点定位控制措施和管理办法》,建立“路风路誉监督站”、“旅客货主意见卡”,公开承诺服务内容,公开举报监督电话号码,邀请铁路行风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坚持开展服务质量调查。每季度派出人员深入厂矿企业、大专院校和社区商场,发放《旅客意见表》,征求社会对客货运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旅客货主的意见改进服务。**站针对旅客反映车站两个出站口分工不明,出站和接站不方便的意见,改在列车到站时告知旅客和接站人员硬座、卧铺的方向、两个出站口的位置,为旅客提供了便利。同时,认真处理每一件投诉,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达到旅客货主满意。三是打造特色服务优质品牌。开展“创优质岗位,树服务品牌”等活动。原银川分局积极组织客运职工学习民族宗教知识,尊重回族群众的民俗习惯,在各次列车的车厢内部悬挂体现伊斯兰风格的书画、摄影作品,配上有伊斯兰风格图案的窗帘、座套;在餐车增设回族兄弟喜用的盖碗茶、馓子食品,使回族群众有宾至如归之感。**车站建立了“旅客救急基金”,近年来共资助旅客340多人,捐助资金32500余元,先后被中国质量万里行工作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质量万里行先进单位”和“中国信誉同盟倡议发起单位”。
四、建立和完善教育激励机制,提高落实职业道德的主体素质
一是坚持服务
质量考核奖惩制度。把服务质量纳入干部和职工的日常考核,做到奖惩分明,严格要求。凡在服务质量中出现问题,除对直接责任者处罚外,同时也对包保干部进行连带考核,进行严肃处理。大力宣扬先进典型,对评选出的“服务标兵”进行重奖,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职工优质服务。二是坚持定期服务标准培训制度。结合落实新的铁路客货服务质量标准,进一步深化职工职
7.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七
一、加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调整
人作为第一资源、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在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中占据着第一主体的地位。因此, 加强对人的管理与服务, 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体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改革开发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政治体制、社会体制以及经济体制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改革,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有了一定的新认识,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历经了管理机构、管理机制、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等层次,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时期, 在党的领导下, 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都是开展计划集中分配工作。所以, 大部分人事权力均是集中在一些党干部门手中, 而政府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 基本上均是先对身份进行区分, 之后安排不同机构或者部门展开分散管理, 应用不同的政策。此类分散管理导致各类身份的等级界限非常严格, 管理太过僵化, 不容易流动, 进而限制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人们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为了满足党政职能的划分与干部人事体制改革的需求, 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加强了政府对人事的管理, 建设了专门的人事部。其主要职能就是:制定并且推行国家公务员体制, 强化对国家人事行政与政府机构的法制管理, 并且对各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综合协调的分类管理, 同时发挥管理国家机关人员的职能。因为建设了人事部, 原来劳动人事部的相关工作职能出现了一定的转移, 所以, 撤消了原来的劳动人事部, 建设了劳动部。之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 将劳动部改建成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工作重点就是保证劳动与社会保障职能的发挥。目前, 随着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 政府职能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所以, 在人事管理体制、方法、手段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一是, 政治体制方面, 国家公务员制度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并且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二是, 经济体制方面, 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已经废除, 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经济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的作用。三是, 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党中央更加重视社会的建设, 并且重点强调保障以及改善民生, 扩展公共服务, 加强社会管理, 尽可能确保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方面的实现, 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与发展。通过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的调整, 有效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机构整合,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工作
(一) 管理就是生产力
在开展公共管理工作的时候, 政府一定要体现出相应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才可以促进相关工作的全面展开, 这样也就要求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在现代公共管理工作中, 提出了一种“无缝隙政府”的概念, 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其职能主要是在机构改造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 通过大部制改革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整合, 并且对人力资源展开了重新的规划, 提出了一些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政策, 促进了全过程管理工作的展开。
(二)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展趋势与需求
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机构进行整合的时候, 一定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展趋势与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位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 同时也要促进个人的发展。也就是, 在工作过程中, 充分尊重人的权利与自由, 加强相应的权益保障, 扩展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增强保障力度, 以此来促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公平性。
(三) 强化机构整合原则的应用
在开展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对大部制原则与无缝管理原则的结合, 从职能角度整合相关的人事、人力资源的管理机构。在设置相关机构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科学、精简、效率等相关原则的应用, 展开科学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对相关的职责分工与行政流程进行明确的设计, 强化组织机构的职能, 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政府。除此之外, 在对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进行整合的时候, 必须遵循稳定与服务优先的原则, 通过优化相关的部门设置, 加强管理工作的集约化、专业化与扁平化,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水平与能力。
(四) 加强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的建设
在开展整合管理机构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职责一致性的原则, 制定绩效评估以及行政问责的制度, 加强相应的服务力, 并且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中充分体现相应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同时也可以根据国家或者地方的人事规章制度, 制定一些符合当地发展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体系, 加强政府服务性能的发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对于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各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对有关管理机构的整合, 促进管理职能的发挥, 并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从而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所以, 一定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调整, 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不断完善, 进而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匀.调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J].新视野, 2008 (07) .
[2]王少男, 苏中兴, 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30年[N].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8 (12) .
8.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八
关键词:EPC项目;项目管理;项目评价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28-02
2005年,国家出台“十一五”规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中南院在当年经营工作会上经过慎重分析,当时的项目储备和合同储备严重不足,特别是前期水电设计项目很少。如果没有新的项目增加,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峻考验,急需寻找新项目。在客观分析了国内外市场经营形势的基础上,中南院提出了“西进、转型、走出去”的经营战略,确立了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总体目标。项目合同于2007年底签订,业主为利比亚管理中心开发机构(ODAC)。合同工期36个月,2009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2 000套住房项目,2010年4月开始建设3 000套住房项目。2011年3月因利比亚战乱,全体人员撤回国内,项目全面停工。该项目是中南院第一次独立运作并承担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大型国际工程。
1 有关组织机构、设计、采购等工作评价
1.1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情况,项目领导班子情况,项目管
理体制及规章制度情况
合同签订后,中南院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分级管理,项目管理决策机构由院领导挂帅,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项目管理执行机构,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进行全方位控制。
利比亚项目是中南院第一个海外总承包项目,项目部结合现场情况,建立并完善了《利比亚ZUWARA房建工程EPC项目管理办法》以及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从项目两年多的运作情况看,这些管理制度为规范管理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设计工作评价
中南院第一次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对设计工作不可谓不重视,成立了设计负责专班,并且由主要负责人担纲。总体上,设计人员付出了艰辛努力,为设计图纸审批通过、现场设计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站在项目管理更高层面看,设计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把握方面。
1.3 采购工作评价
由于主材及主要设备全部由总承包商中南院采购,导致项目采购工作量剧增,采购难度较大。与施工单位相比较,设计单位从事国际工程总承包,在无国内的采购部门 支撑的情况下,其采购难度显著加大。项目部要同时开展国内外的采购工作,并且需要同时负责国内报关及国外清关工作。此外,利比亚钢材、水泥生产能力不足,但基建规模却猛增,导致供应紧张,且所有采购的材料事先需得到业主的审批,给采购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2 施工管理工作评价
2.1 进度评价
利比亚房建项目主体施工始于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撤离,共施工约20个月。该院2 000套项目工地自2010年4月起一直处于业主强制要求停工状态下,直至2010年10月才逐渐恢复部分工程的施工。期间,该院3 000套工地也处于间断停工状态,应该说进度方面严重滞后,总体上利比亚当权者、业主应承担主要责任。
2.2 质量评价
利比亚房建项目工程施工在业主、监理的严格监督下进行,同时总承包项目部建立了内部质量管控体系,实行施工分包商自检、总包商抽检、监理质检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工程施工质量优于当地建筑质量,在中资公司中质量控制也是较好的,这一点也得到了业主的肯定。总体上工程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已完工程质量优良。
2.3 造价评价
截至撤离前,利比亚房建项目主要实施了住宅建筑施工,公共建筑及基础设施尚未大规模施工。从已实施的住宅建筑而言,尽管遇到了种种不利因素,工程造价总体仍处于受控状态,但受到汇率下跌、物价上涨、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高等因素影响,导致基础设施部分造价较高,项目赢利空间缩小。如果对业主的索赔不顺,后续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总体而言,已实施的工程造价处于受控状态,但直接费以外的费用偏高。
3 其他工作评价
3.1 商务与技术脱节
利比亚项目前期考察阶段,该院虽然派出了由商务及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考察组对项目进行了考察,但是由于商务与技术脱节,技术人员对项目商务工作没能有效跟进,出现了实际实施的场地并非原来考察时所踏勘场地的结果。由于商务与技术脱节,使得工程造价控制受到较大影响,而其他中资公司在签订合同时纷纷在缩小用地面积、提高建筑层数上做文章,借此降低工程造价。
3.2 主要商务人员中途离职,导致项目前后无法衔接
该院利比亚项目前期主要商务人员于2010年突然离职,由于前期基本以其一人为主导从事利比亚商务工作,且很多工作处于保密状态,以致其离职后很多情况无人知晓,后续接手人员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只能主观作出判断,导致工作十分被动。面对如此重大的国际工程,企业主要商务人员一定要保持两人以上,既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3.3 设计与地勘分包合同失控,导致工程造价攀升
为推动工程建设,前期利比亚分公司分别与当地的设计分包商及地勘分包商签订了分包合同,其中设计分包合同工作范围为住宅及公共建筑方案设计,地勘分包合同工作范围为2 000套地质勘察。其结果是:设计方案未能充分考虑造价因素,地勘结论对地基处理及基础型式的选择致使造价大幅攀升。
3.4 对汇率走势关注不足,导致换汇损失
利比亚房建项目外币部分按欧元计算,签约时的外汇牌价为1:10.7643,而进入后期则跌幅较大。该院未能及时根据汇率走势进行换汇,导致部分换汇损失。
3.5 对利比亚的法律研究不够
虽然该院与利比亚的某些律师有所接触,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未对其法律进行深入研究。在项目实施阶段,利比亚劳工法对现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利比亚执法部门以此为依据要求外资公司按中国工人人数的30%聘用当地员工,且要求对20%的当地员工进行培训,而当地员工根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仅愿从事管理、司机、门卫等工作,其劳工法在实际操作时很难执行。
3.6 对独裁国家的政治风险认识不足
虽然对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独裁统治的国家政治风险有所认识,并通过与中信保签订保险合同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仍显不足,在周边国家(突尼斯)出现动荡后,尤其是在2011年1月中旬利比亚发生抢房事件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 有关项目管理中的经验总结
利比亚房建项目投标及签约阶段,中南院派出了相关专业及商务人员对项目进行了专门考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项目所在国及项目本身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考察报告,报告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技术难度及可能存在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是,从项目实施后的结果来看,原分析报告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
4.1 项目经济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原报告认为项目拥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但实际情况是可能存在亏损。原因主要在于报告分析还是立足于国内的思维模式,而未考虑到国际工程的实施特点,比如经业主审批的建筑设计方案较之国内设计方案在造价方面大幅攀升、地势较低的盐碱地导致基础处理费用大增、项目直接费以外的费用比例较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考察报告在具体分析方面还有所欠缺。
4.2 项目技术难度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原报告认为项目仅为多层民用建筑,实施难度不大,合同签订后大家也普遍认为技术难度不大,技术问题不会成为一个问题,而实际情况是技术问题是现场工作的最大问题。分析其原因,还是以国内的思维模式来考虑国际问题,须知如果不考虑工程造价则技术问题确实不是问题。利比亚房建项目由近千栋相同的建筑组成,单体建筑一个细微的变化带来的可能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造价增加,这时候面临的就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怎样力争用最经济的技术方案来解决问题。
4.3 项目风险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原报告虽然对项目风险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且认为风险可控,但风险分析的深度不够,且风险分析不全面。国际工程的实施面临多重风险,除政治风险不可控外,其他很多风险更多的是体现在合同条款中,这些风险在签约前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国际工程的合同范围、设计标准、违约责任、停工规定、索赔条款、支付条款、保函规定、合同价格及价格调整条款、设计审批条款、材料审批条款等属于合同的核心条款,其中往往隐含着极大的风险,且与项目实施过程密切相关。
4.4 做到专业对口
作为主要从事水电行业的企业,中南院虽然非传统领域人才稍显不足,但在项目实施阶段依然选派了部分专业人员参与项目的实施,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部分专业人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专业人员看问题更准、更直接、解决问题更有力、全局掌控能力更强。企业在本身缺乏复合人才的情况下,面对非传统行业项目,派出非传统专业人员承担项目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5 结 语
实践出真知,在信息化的今天,有关国际工程的信息满天飞,国际工程的教材层出不穷,各种理念更是数不胜数。实践出真知,不能脱离实际空谈国际工程的大道理。利比亚房建项目真正培养出的人才均为一线工作的员工,他们了解项目中的问题,知道如何处理更符合现场实际,并能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南院的利益,这正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基于上述原因,企业高层决策时应多倾听一线员工的意见,使企业目标切合实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程,赵楠,梁天龙.通信公司中标大型外电EPC项目[J].石油管道报, 2014,(7).
[2] 赵李,隋洪圆,丁奕,等.阿尔博安庆白水泥EPC项目设计风险管控浅谈[J].水泥技术,2014,(7).
[3] 樊庆钟,曲晓菲.非洲地区电站EPC项目管理与施工实践[J].科技传播,2014,(7).
9.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九
项目是创新创业的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服务创业的水平和成效,集中体现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市按照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要求,始终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服务创业的核心内容,重点围绕“五个字”作好服务创业文章。
一、在实施项目推进战略上突出一个“
大”字
坚持以大手笔、抓大项目、求大发展,实施重大项目推进战略。,市财政安排500万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招商引资专项经费,按照“项目化、责任人、时间表”的要求,实行“市领导挂点、乡镇(街道)跟踪、责任部门、项目单位”四位一体的项目帮扶责任制,高位推进总投资327亿元的79个重点项目。其中,有个项目列入省政府重大调度项目。通过开展三个“百日竞赛”活动,全市共签约项目160个,引进市外合同资金54.9亿元,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9亿。在重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地方收入突破10亿元,园区税收突破10亿元。今年,我们围绕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启动了“双百双十”工程,用三年时间,着力抓好100个重点生产性项目、100个重点非生产性项目,重点推进10个重大生产性项目、10个重大非生产性项目。200个重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20亿元,其中10亿以上项目11个。
二、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上突出一个“新”字。
围绕“创新”建设目标,创新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以创新推动创业。一是新建项目发展平台。在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精品陶瓷产业基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成功争取到省级总部经济服务业基地、生物食品产业基地和国家级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和“中国生态硒谷”授牌,启动了赣中金融中心、赣中物流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建设。二是大力发展高新科技项目。与南昌大学建立市校全面合作关系,出台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总投资12亿元的惟斯特无油涡旋压缩机生产基地建设,全市共有12项新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华伍公司成为首家本土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创新项目考核机制。将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成效列入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和部门、单位绩效考评范围,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实行进度公示制和末位淘汰制。今年,我们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创新服务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领导挂点责任倒逼机制、土地资金供应倒逼机制、考核评价奖惩挂钩倒逼机制,营造责任落实、项目落地的浓厚氛围。
三、在建好项目服务平台上突出一个“快”字
坚持“快”字当头,加快推进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平台建设,加快实施“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促进行政提速。投资1000余万元,高起点地兴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交易市场中心办公大楼,实行两个机构、一个团队的管理模式。全市行政许可事项和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缩减了37%,审批时间压缩40%;3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五统一”的便民服务中心。今年元月,正式运行了公共交易市场中心,严格按照“统一进场、管办分离、严守规则、全程监管”的运作模式,把工程建设、土地交易、政府采购、交通工程、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纳入中心进行公开交易,从硬件、软件、配件上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切实减少了行政干预和暗箱操作。交易中心运行以来,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率达到13.72%、国有土地出让拍卖价增值率达到78.3%。
四、在破解项目落地瓶颈上突出一个“实”字
10.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经验 篇十
努力创建境外人员服务管理新机制
——****街道抓境外人员服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街道针对辖区内境外人员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坚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逐步探索建立起以立体化管理为支撑、以正规化管理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手段的境外人员服务管理新机制,促进了规范管理和促进融合的有机统一,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境外人员的好评。主要做法是:
1、建立联动网络,实现境外人员管理立体化。街道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社区主任为组员的境外人员服务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在境外人员相对较多的社区、小区和企业分别建立了境外人员服务管理站和服务管理点,由综管员兼职工作,并逐级签订境外人员服务管理责任书。服务管理点负责每天收集上报本小区(本企业)的境外人员增减情况,辖区内房屋中介公司每天通过QQ群上报境外人员租住、买卖房屋信息。街道外管办收集汇总情况后送辖区派出所,由派出所指派社区民警带领管理站人员逐户登门进行核实。管理站工作人员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两次巡查,每月对境外人员进行一次家访,及时了解情况,帮助 1
排忧解难。通过办、站、点三级联动,有效构建了一套对境外人员服务管理的立体网络。
2、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境外人员管理正规化。街道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境外人员管理工作规范》、《境外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考核办法》、《境外人员管理工作月度联席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街道外管办采取实地抽查、涉案倒查、与派出所警讯平台核对信息等方式,每月对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召开由各职能科室、派出所、服务管理站点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讲评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情况,对掌握上报境外人员信息及时有效的管理站、点和企业人员,给予每条信息2-5元的奖励,对信息漏报、人员失管的单位,严肃通报批评,逐级追究责任。定期组织服务管理站点工作人员学习外语、练习口语,邀请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处民警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了解掌握境外人员的风俗习惯与忌讳,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3、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境外人员管理人性化。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点紧密联系社区警务室,热情周到地为境外人员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政策宣传、现场办理登记、矛盾纠纷调处、收集意见建议等服务。在境外人员居住较多的小区内设立了双语标识牌,为***社区欧洲风情街统一更换了英语、韩语路牌店标,并坚持每周五晚上设立“欧洲风情街英语
11.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篇十一
社区管理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就是规范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规范社区管理服务市场,调整社区管理服务组织与社区成员关系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是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生态社区、健康社区的重要基础手段,对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的公共性、服务性,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对社区的建设发展,打造社区管理服务品牌,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化,加速社区管理服务公共化都非常有必要。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编制主要参考依据有:GB/T 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二部分:标准体系》、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
标准体系编制的原则。体现社区管理服务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社区管理服务质量,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重视和谐、文明、安全、环境、卫生、帮扶,维护社区成员的权益;全面协调开展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坚持全社区参与和持续改进。
标准体系编制的过程
全面梳理。对现有的社区管理服务的方针政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收集梳理,研究如何以标准的形式将其固定。
广泛调研。按照以社区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区管理部门、社区工作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管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安排专人搜集国内外有关社区管理服务的标准化文献,系统分析,整理研究标准体系的特点和运行的机制。
科学构建。在对贵州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初步搭建由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为支撑的覆盖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全过程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明确重点。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合理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明确应重点制定的各项标准。标准体系应建立应全面、协调,全面主要是指标准体系要涵盖了社区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协调主要是指其中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应重点编制本地区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做到衔接配套,有机组合。同时,按照控制面的不同科学设定标准子体系,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和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项标准进行科学归类,纳入相应的标准子体系,保证了整个标准体系的系统性。
实施改进。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后,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针对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标准覆盖面不全,标准动态变化快、个别标准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应对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和有关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推动了标准体系持续改进,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的结构
结构关系图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包括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这三大体系,不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缺一不可。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基础,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核心。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保障。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组成
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在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时应遵循的一些通用的或基础的标准的集合,处于整个标准体系的最上一层,对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体系的建立和制定起着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撑的作用。主要包括标准化导则、管理服务指南、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机构分类与命名、人员分类与命名等8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支撑管理服务有效提供而制定的标准构成,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以安全、环保、健康、节约能源为主,以人力资源、设备、财务、信息为辅的完整的,为管理服务提供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主要包括环境标准、能源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设施与设备及用品标准、人力资源标准、合同管理标准、建设管理标准、综合管理标准等11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满足社区成员需要,规范社区管理服务机构与社区成员之间直接接触活动而建立的体系。主要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其他管理标准等6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12.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十二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是一家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工业技术服务企业。服务领域从冶金业延伸至环保、交通、能源、化工、市政等多个行业。经过近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源整合, 已形成品质检验、状态把握、状态改善、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机械制造等五大独立体系协同发展的业务板块, 公司拥有专业资质44项及八大核心技术, 包括:状态把握与设备管理、设备备件制造、环境监测、设备维修工程、炉窑与节能技术、轧辊技术、品质检验、起重运输服务等, 涵盖32项专业, 覆盖大型工业企业全流程。
荣誉称号
宝钢技术曾荣获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 并被推荐为第十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2009年列入工信部首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 辊类产品、铜板类产品已通过再制造产品认证。两项课题《与钢铁主业协同增值的卓越检修管理实践》、《钢铁服务业的服务集成管理实践》荣获上海市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4年申请专利90项, 其中发明专利40项, 公司新产品订单2417万元, 累计获得政府资助960余万元, 并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 2014年获评“上海市科技小巨人 (培育) 企业”。
副会长点评副
让设备无忧安全地运行, 是每一位负责任员工的共同心愿, 更是设备管理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多年服务钢铁主业探索出的独特设备管理经验, 堪称是业内学习的样板。
宝钢技术作为一家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技术服务企业, 已形成品质检验、状态把握、状态改善、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机械制造等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基础工作扎实、管理模式新颖、解决方案缜密是宝钢技术从事设备管理工作的突出特点。雄厚的实力为宝钢技术更好地从事设备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支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我国钢铁企业及全流程型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新形势下, 宝钢技术倾力构建的全流程设备管理模式, 更凸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在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宝钢技术) 的网站首页,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协同用户实现无忧运行和最优运行”的两行大字格外醒目。
随着我国钢铁企业整体装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生产设备日益向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然而, 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也赋予了设备管理工作新的任务, 即: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维护成本, 这是我国钢铁企业及全流程型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宝钢技术依托多年服务钢铁主业的经验, 通过聚焦钢铁主业全流程管理, 不断发挥内部专业协同优势, 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生产组织优化、技术能力提升,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无忧最优服务, 得到钢铁主业的认可。
夯实设备基础管理构建体系化运行模式
亮点:构建三级管理体系, 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宝钢技术构建的三级管理体系可谓是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最大的亮点之一。良好的设备状态是服务客户的基础, 宝钢技术高度重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构建了由设备主管部门、事业部、作业区构成的三级设备管理体系, 配置了专、兼职设备管理人员, 建立覆盖部门经理、主任、班组长、操作工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
宝钢技术持续优化设备管理各类规程和标准, 以KMS (知识管理系统) 为平台, 以标准化作业为抓手, 扎实推进维护维修经验知识化、知识标准化工作, 累计梳理更新设备维修作业标准近3000篇, 形成特种、主要设备的设备点检标准2000余篇, 为标准化作业提供了准则。宝钢技术建立了1000余台 (套) 关键设备台账, 加大对其利用率的管控力度, 2014年关键设备完好率达98.25%,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 有效提升了服务用户能力。
宝钢技术在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方面也做足了文章。该公司强化对设备点检人员以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确保100%持证上岗,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每季度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 有效提高对设备科学管理的认知度。加大设备人才队伍培养, 促进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实施“长板凳”、“老鸟带飞”、各类技能竞赛等, 加速培养设备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公司设备维护人员大工种占比达32%, 为提升设备保障体系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4年, 公司服务用户设备异常状态检出率达99.9%, 故障部位判定准确率达87.5%, 抢修及时率达99.9%, 避免用户主要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625小时, 减少总机会损失约0.81亿元。
推行设备状态管理为钢铁主业保驾护航
亮点:聚焦状态管理内涵, 构建全新管理模式;运用多种诊断技术, 有效预防突发事故;建立状态管理平台, 提升状态评估能力
丰富的状态管理内涵, 为宝钢技术构建起全新管理模式。钢铁行业装备技术水平高、设备结构复杂、生产工况多变、控制精度高, 对于每一个设备管理者来说, 设备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就像顶着“炸药包”, 时时刻刻不敢松懈, 一旦发生事故就是“要命的”。如何拿掉高悬在设备管理工作者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公司探索对设备实施状态管理, 就像给设备做“体检”, 通过采用设备检测技术、诊断技术等获得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经过综合分析识别设备异常状态,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早期症状。
鉴于状态管理内涵丰富、管理要素众多, 涉及设计、制造、投运至失效的全过程, 状态管理的开展必须依靠严密的体系和理论方法来支撑。在多年参与宝钢主业设备管理的过程中, 公司总结形成了一套流程企业开展设备状态管理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论, 明确指出功能、精度、可靠性和效率是设备状态的主要表现方式, 确定了公司状态管理服务的工作对象和范围,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投入, 建立状态管理实施机制, 推动用户设备状态管理流程明晰、职责到位, 逐步形成从基于数据的单体设备状态判断到机组整体状态评估、从单一专业的技术判断到多专业协同的综合判断, 以及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全新管理模式, 体现出对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强大的支撑作用。
运用多种诊断技术, 成为企业有效预防突发事故的必要保障。在宝钢设备系统中, 宝钢技术发挥自身技术的优势, 不断提升检测诊断技术水平, 应用振动诊断、油液诊断、红外热成像、液压检测、绝缘诊断、无损探伤等多种专业技术手段, 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失效故障发生、发展的特征量及演变规律, 从而实现失效故障的准确预报和精确定位, 通过检测诊断技术手段把握设备健康状况, 确定设备最佳检修时机。
宝钢技术自主开发了设备状态劣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技术、多参数综合诊断技术、数据挖掘和智能化诊断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 通过开展设备可靠性理论和检修模型研究, 有机融合检测诊断技术手段与日常点检维护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状态管理基准, 对主要设备类别确定了技术手段配置、检测周期、判断基准等内容, 以规范状态监测诊断的有序开展, 并梳理明确了检修项目内容。通过全面监控设备状态, 提供及时预警信息和对策措施, 为用户消除了大量失效故障隐患, 减少年度事故损失5000万元以上, 有效降低了主业设备维护成本。
宝钢技术通过建立状态管理平台, 有效提升了状态评估能力。设备预知状态维修模式体现了综合管理成本的最优, 同时也对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在建立新型综合诊断体系过程中, 公司建成了冶金行业第一家设备状态集中监控中心, 通过完整的专业数据管理平台, 为业务拓展和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公司利用在专业管理和检测平台, 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由技术人员对点检、检测、检修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 作出综合判断, 为现场提供高效的状态分析决策支持, 更好地服务于设备管理人员解决现场疑难问题, 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
在数据平台的支持下, 技术人员对设备状态数据及设备维修实绩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影响设备运行的薄弱环节, 制定针对性对策。如:管理类问题, 通过流程优化及责任落实来加以解决;设备类问题 (如产能瓶颈、效率低下等) , 采用设备能力评估技术、设备效能评价技术等深入分析, 找出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设备设计、制造类问题, 通过设备技术改造等途径解决;工艺类问题, 则通过工艺改良等方法解决, 以达到提升产能、提高效率、质量保障和设备顺行的目标。
探索系统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无忧最优服务
亮点:创新服务模式,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发挥技术优势, 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创新服务模式,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成为宝钢技术追求的目标之一。全生命周期服务是指对覆盖产业链更多环节服务的集成, 通过对更多产品、技术、服务的组合, 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无忧与最优服务, 让用户抽身关注产品质量、规格拓展与工艺提升。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是公司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 公司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涵, 从单一提供“设备检维修”、“检测检验”服务逐步向集“设、造、监、检、测、修”为一体、提供“技术+服务+产品”的模式转变。
公司目前拥有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安装专业承包、炉窑工程专业承包等资质, 在全生命周期服务方面, 已形成了专业化总包、BOO、EPC总包 (含EPC+S) 三种业务模式。
专业化总包 (一揽子服务) 模式指承担生产制造企业专业维修、运行维护、检测检验与状态改善等外包服务, 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如:耐材和炉窑专业化总包、连铸离检设备状态总包、风机、焊机、开关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等;BOO模式即建设-拥有-经营的总集成总承包模式, 如:公司参与的湛江钢铁设备再制造和修复中心BOO项目, 混铁车、沟盖及机车维修BOO项目;EPC总承包模式:即提供设计咨询、设备采购 (制造销售) 、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如:公司参与的湛江钢铁检化验EPC项目。
有效地发挥技术优势, 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也是宝钢技术从事设备管理的有力法宝。宝钢技术致力于发挥内部专业协同优势, 通过产品研发、工艺水平提升、生产组织管理优化, 提供面向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技术+服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主要形成了以下成熟的解决方案。
一是钢铁品质检验实验室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从入厂原辅材料分析到成品检验的大生产、全过程检测及数据分析、应用, 以及品检实验室集成。
二是钢铁全流程全周期炉窑耐材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工业炉窑的耐材维护与炉窑长寿专业服务, 提供混铁车整体状态把握及精益运行的技术服务。
三是炼钢连铸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通过集成连铸设备检修和在线状态检测、维护等技术, 以实现稳定连铸设备状态、减少铸坯缺陷、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吨钢维修成本等目标, 让客户获得更好效益。
四是板带产线纠偏解决方案, 结合20年板带钢设备运行精度检测经验, 通过引进、集成世界最新激光测量技术、空间位置检测技术, 为更好地满足家电板、汽车板等中高端产品工艺要求提供保障。
五是旋转设备远程诊断解决方案, 在经历30年的创新和积累, 形成了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远程监测诊断平台, 可为用户提供跨地域、全天候的状态监测诊断服务。
六是冷、热轧辊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相应的评判标准和磨削标准, 为客户实现降低辊耗、生产顺行、提升质量、提高吨钢综合效益。
13.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经验做法 篇十三
着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多年以来,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沿袭着主要由单位包揽的模式。随着形势发展,这种模式难以满足离退休干部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因此,我们结合单位老干部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以单位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
体系,努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受到了老同志的欢迎和好评。《中国工商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一、从单位实际出发落实好“三大核心任务”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关心照顾好老干部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努力提高老干部对老干部工作的满意度。
去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着力加强“两项建设”。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邀请省委党校教授进行专题辅导,组织了“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比赛。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落实情况通报、参观考察等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老同志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二是着力引导老同志发挥作用。开展了“我为工商事业建言献策”活动,鼓励支持60多位老同志参加新四军研究会、老年协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社会团体,继续为社会奉献余热。三是着力帮助老同志解决生活困难。全年走访慰问老同志230多人次,电话询访6000多人次,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40位老同志进行了帮扶。
二、深入发动家庭更多更好地给予老干部亲情关爱
家庭是老同志的港湾,亲情关爱是任何组织关怀所不能替代的,子女尽孝是法定义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老干部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增多。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更渴望精神愉悦、健康长寿。现在有的老同志子女不在身边,有的子女缺乏孝心,致使一些老同志常年过着寂寞生活。针对这一情况,省工商局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向老同志子女发出孝亲敬老倡议书,倡导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履行好赡养孝敬老人的义务。
我们离退休干部处积极行动,精心策划,认真部署。组织老干部子女学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全国老龄办提出的《新24孝行动标准》,引导老同志子女对照法律规范,履行好孝亲敬老义务。我们还收集整理孝敬老人的故事和先进事迹,汇编成册,发放到老干部家中,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在老干部家庭和子女中开展孝亲敬老活动,确定每年10月为省工商局“敬老月”,并召集老同志及其子女参加孝亲敬老例会,表彰模范个人,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我们努力,在老同志子女中逐步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孝亲敬老模范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榜样,如离休干部于长富患病卧床多年,其女儿一直精心照料,给予亲情慰藉,直至老人病逝。
三、积极协调社区为老干部提供“四就近”服务
老干部年老体弱,社区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场所。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优势,可以有效弥补单位服务和家庭照顾的不足。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社区是省工商局离退休干部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我们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等单位《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与宁海路社区沟通协调,支持社区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就近服务。我们将街道社区的学习文化体育设施、活动项目的内容和时间安排、活动召集人及联系方式等整理成册,印发给老同志,为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便利。协同社区共同开展参观考察、棋牌比赛、健康讲座、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满足老同志的服务需求。坚持每半年与社区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去年8月还召开了利用社区资源推进会,交流“四就近”服务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我们在实践中深深感到,要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整合好单位、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必须以满足老干部的需求为落脚点。我们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登门走访等形式,及时了解老同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准确把握老同志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单位、家庭和社区的优势和特点,明确分工,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做到单位尽责、家庭尽孝、社区尽力,从而为老干部安享晚年创造更好条件,努力实现“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目标。
14.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 篇十四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项目管理,统一建设
0 引言
“十一五”期间, 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信息化的战略部署, 按照《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 结合企业实际大力实施信息化“登高计划”。为快速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各单位信息化项目普遍采用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原则, 与单个用户定制化开发信息化系统相比较, 统一建设的信息化项目在项目管理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下面本文从需求管控、设计管控、研发管控、测试管控、应用管控、数据管控、人员管控等7个方面分别阐述统建项目的管控经验。
1 需求管控
信息化系统是支撑用户业务开展的工具系统, 一般而言单个用户信息化系统其需求是比较明确的, 但是多个用户, 同样类型的业务其细节之处千差万别, 因此需求管控的首要任务是固话业务流程, 规范业务标准。
功能设计人员应首先开展业务梳理工作, 不仅需要深入用户单位直接面对一线人员开展访谈, 收集相关规程、制度、标准, 了解自建系统业务实现方式, 同时还要开展行业外类似信息化系统的调研工作。在完成业务规范初稿编制后, 需召集用户单位业务专家集中开展封闭评审, 通过详尽讨论, 形成建设单位与用户单位共同遵循的业务规范。
需求管控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系统应用反馈的收集、整理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逐步完善直至实用化。建设单位在系统上线后, 应立即建立需求反馈平台, 并以此为基础收集系统应用反馈信息。
功能设计人员从应用反馈信息中提取出有效的需求, 定期组织业务专家开展需求评审, 评审通过的需求纳入设计计划。项目管控人员定期统计应用反馈信息的落实情况, 并以此作为相关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2 设计管控
统建项目设计能力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具备一支实力强大的顶层设计队伍, 项目成效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从需求、设计、研发、测试、部署到应用反馈, 功能设计人员都应全程参与, 其中需求、设计、应用反馈本身就是设计人员的主体工作, 研发、测试、部署的成果评审, 功能设计人员应积极参与, 确保输出成果符合设计要求, 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输出成果, 功能设计人员具有否决权。
相对而言, 强设计弱研发是统建项目的典型特点。在统建项目建设过程中, 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 势必会造成需求反复, 项目建设低效的后果。
功能设计人员应保证其输出成果, 包括需求分析及设计文档的权威性。定稿前广泛征集评审意见, 包括项目组内部评审、用户单位邮件评审以及最终的集中评审。设计终稿签字生效后就成为后续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 设计变更需要严格控制。
3 研发管控
研发管控的核心是以版本发布为周期做好研发过程管控。
结合功能设计的输出成果和上一轮版本的应用反馈, 项目组首先需要会商明确下一轮版本的研发功能项, 并对其设计做出评审, 评审需有用户单位的业务专家参与, 保证业务实现的有效性。
代码编写阶段需要加强过程管控, 特别是前台的业务展现应及时将输出成果通报用户单位的业务专家, 取得其对业务实现的认可。研发组内部应加强代码质量管理, 重点模块集中开展代码评审, 对代码质量缺陷举一反三, 及时梳理其他模块可能存在的代码风险, 通过自查和抽查手段, 提升代码编写质量。
版本发布前夕开展功能评审, 依照本轮版本的发布功能项再次确认功能输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禁止不符合功能设计的研发工作项部署现场。
4 测试管控
测试是版本发布的最后一道关口, 测试过程不仅仅是功能的确认, 还包括业务的确认、性能的确认和稳定性的确认。
项目组应首先保证测试人员的独立性, 测试结果将作为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测试人员有权退回不符合测试要求的输出代码。
为保证测试质量, 测试人员应首先参加需求评审和设计评审, 深刻领会功能点所对应的业务需求, 并根据设计文档编制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内容应尽可能全面, 不仅仅包括功能的测试、性能的测试、大数据量的压力测试、还包括业务符合度的分析。总而言之测试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 从用户的角度去看产品, 用户会怎么去使用这个产品, 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 才能够保证软件产品的输出质量。
5 应用管控
自建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定制化开发, 业务流程与本单位实际基本一致, 系统应用符合用户的习惯行为, 容易被用户认可。统建项目的目标是业务流程同质化, 全国采用统一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 任何一个使用单位不可能所有功能模块都符合本单位的使用习惯, 这就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
在央企大力推行集约化、扁平化管理的背景下, 信息化项目统一建设减少了建设投资成本, 规范了业务处理标准, 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为推进系统应用, 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应用评价体系;及时响应应用反馈。
一般而言, 统建系统应用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为加快应用进程, 需建立应用评价体系。首先是明确应用目标, 通过编制应用指导书并开展宣贯工作, 使得每个用户都能够知晓其应用要求;其次是建立系统应用评价指标并及时通报, 对先进单位及时开展经验交流, 对落后单位及时开展帮扶指导, 评价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应逐步完善, 客观反映系统实际应用水平;最后是定期开展专题应用, 集中一段时间去推动用户单位开展重点模块应用。
系统应用与功能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项目组应及时组织力量予以解决, 并在第一时间内通报用户单位, 这样方可形成系统应用与功能完善的良性循环, 才能取得用户单位的充分信任, 否则长期应用反馈得不到解决, 势必挫伤用户单位的应用积极性, 从而危害整个系统的建设进程。
6 数据管控
功能完善和数据质量是信息化系统得以良好应用的前提条件, 两者缺一不可。数据是信息化系统的血液, 只有持续滚动维护方可确保系统功效的正常发挥。
数据质量的好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完整性、数据准确性。
数据完整性需要同时依靠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来实现。数据录入的过程, 系统应提供数据完整性校验, 确保每条数据记录在入库时完整记录, 不完整记录应给出明显提示。通过系统集成获取的不完整数据, 系统应提供数据核查工具, 给出不完整数据的详细清单, 并尽可能提供批量修补数据的功能。数据核查采用抽查和普查相结合方式, 对数据清查质量给予质量考核, 对质量较差的清查单位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整改后的清查资料需经过更加严格的核查方可允许入库。
数据准确性需建立闭环的数据保鲜制度。数据保鲜制度首先要明确数据的范围, 其次明确数据维护的责任人, 最后明确数据维护的流程。为保证数据准确性长期有效, 需要定期开展数据准确性核查, 通过核查找出数据保鲜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7 人员管控
建立了有效的需求、设计、研发、测试、应用、数据管控机制, 并不意味着项目管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些管控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运转, 都需要人力保证。
项目组应针对不同的角色梳理岗位职责、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定期开展人力资源考核评价, 淘汰不合格低素质人员, 引进外部新生力量, 方可打造出一支高效的建设团队。
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项目组在人员管控方面还需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消除人力资源瓶颈。项目组应根据实际工作内容, 理性评估设计、研发、测试、实施、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的人力需求, 这种需求分析包括数量的需求和质量的需求, 从中找出人力资源供给短板。
人员管控的最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培养工作。重要岗位引进一些必要的外部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有益补充, 但培养挖掘内部人员的潜力, 促使其快速成长, 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时效性。项目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工程项目, 同样也包括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培养出一批优质人才, 这才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史文婷.关于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的几点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07) .
[2]李敏宽.拓宽信息化建设新思路[J].施工企业管理, 2012 (08) .
[3]叶雪梅.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关键要素及对策-以某通信设计院为例[J].企业研究:理论版, 2011 (08) .
15.强化班组建设服务三基管理的做法 篇十五
关键词:班组建设;基层;基础;基本功
1.引言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二处把班组建设作为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战斗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常抓不懈,创建的班组管理办法适合矿建施工队伍管理,为企业科学、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2.强化班组服务三基建设的做法
2.1持续改进抓基础,不断丰富班组建设内涵。
班组建设既要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实际,又要随着时代和市场需要不断丰富建设内涵。二处在班组建设起初,由党委书记带领工会、党委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反复深入现场,与项目部的同志共同研究探讨班组建设如何开展才能符合实际、具有实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班组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班组建设以班组长的选拔任用、“一筹多挂”班组考核、开展“师带徒”活动三项中心工作为抓手,细化创建标准,同时,成立帮扶小组分片包干,对项目部进行帮扶督导。通过开展这些工作,加强了企业基础建设,提高了队伍素质,企业连续五年实现产值超亿元规模递增。随后,二处又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的“九项建设”内容,重新修订了班组建设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新的实施意见确定班组建设以区队为单位开展,由项目部党总支负责,20项具体责任全部分解到项目部班子成员和“三组一站”(综合组、经营组、工程组、安监站)负责人头上,一改过去班组建设由党组织单一负责,使得加强基层工作、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成为大家共同的工作,力求实现班组建设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的“五化”要求。
2.2一酬多挂抓考核,运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积极性。
二处在班组建设的考核,起初基本上是处考核项目部,项目部考核区队,对班组和个人基本不考核。在实践中,二处领导班子体会到,最能调动职工各方面积极性的手段,就是经济考核和及时兑现。为此,二处将“一筹多挂”考核作为班组建设的核心内容。“一筹多挂”就是将工资奖金与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文明施工挂钩,个人每班10分制,根据工作业绩有加有减,当天记分并公布,月末按照得分多少计发工资奖金。“一筹多挂”考核的开展,将二处考核工作向纵深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处考核项目部、项目部考核区队,区队考核班组,班组考核到每个人的全方位考核体系,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生产、安全积极性。山西高河项目部把月度施工计划分解到区队,区队再分解到班组,项目部对区队每周一考核,区队对班组每班一考核,奖罚尺度按计划超减10厘米为计算单位,每天进尺多少,加上质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等考核情况,工人基本就能知道当天的收入是多少,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项目部连续五年施工产值超亿元。甘肃金昌项目部工程造价比矿建工程大约低20%,为实现效益最大化,项目部突出班组成本管理考核,在职工中大力弘扬“节约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的理念,将定额内6大类主材、21种辅材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对耗材实行闭环管理,节奖超罚,全项目部成本节约蔚然成风。孔庄项目部在千米立井施工过程中,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阳光化”,增加了班组管理的透明度,职工干的明白,心情舒畅,干群关系融洽,在连续通过12个含水层的情况下,实现7个月成井超百米,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
2.3以师带徒抓培训,努力满足生产、安全需要。开展师带徒活动,是二处对培训工作的深化。各项目部选拔责任心强、技术全面的师傅和安心工作、有培养前途的徒弟,签订师徒合同,少则4个月,多则一年。师徒同时下井,同时工作,手把手的传帮带。为防止师带徒活动流于形式,每对师徒都有一张考核表,每月先由师傅对徒弟写出评语,再由班组进行一次考评,合格后师傅才能领到每天5-10元不等的津贴;师徒合同期满,由项目部考核组进行考核,认为徒弟可以独立操作方可出徒,否则延长合同期,并对师徒进行相应处罚。全处先后培养伞钻工、大抓司机、机电工等12类紧缺工种500余人,其中高级工就达到200多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熟练工不足的矛盾,满足了安全生产需要。
2.4不断推进抓关键,全面提升班组建设总体水平。
在建设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一是班组长选拔培育。选准了一个好班长,班组建设就成功了一半。二处按照民主选举或区队推荐的原则,班长由项目部审核决定,报处人力资源科备案。项目部每季度组织一次班组长业务培训,处里每年分批将班组长送出去培训。对全处200余名班组长的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工作业绩等方面建立了班组长档案,优先择优留转、晋升技师、入党和提干。先后共有42名班组长光荣入党,占新发展党员的2/3。为了充分发挥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二处将班组长安全结构工资改为安全风险预奖,班组的安全状况与班组长的安全预奖紧密挂钩。例如掘进班长的安全预奖为800元/月,副班长为600元/月,极大地提高了班组长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主动管理安全的自觉性。二是典型引路,不断总结交流。首先,利用《二处通讯》开辟班组建设专栏,每期都刊登一些班组建设的好实例,供其他项目部学习借鉴。其次,每年评选一次“十佳师徒”,每年评选一次“十佳班组”和“十佳班组长”。再次,二处党委每季年度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例会,将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作为例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结束语
二处通过加强班组建设,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先后被省市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创新奖;连续两年评为煤炭行业(部级)优秀等级处”、“煤炭行业优秀施工企业”。
【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经验】推荐阅读:
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规范化管理思考论文08-31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10-03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设方案(简版)07-10
市农机局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第一阶段小结09-10
农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09-20
关于对菏泽市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09-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试行)06-19
锐意进取开拓创的新全面推进基层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报告06-09
先进管理经验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