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示范学校”人员保障

2025-02-02

“两型示范学校”人员保障(精选3篇)

1.“两型示范学校”人员保障 篇一

创建“两型示范学校”工作方案

我校是一所普通乡村中学。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两型示范学校”,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

组 长:谢嘉陵

副组长:谢锡湘冯亿

组 员:全体教师

二、工作要点:

(一)组织领导部分

【创建计划】

1.校计划,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创建实施内容,制度健全。(办公室及各处室主任、团委书记)

2.两型教育纳入学科教学计划。(教务处)

【宣传活动】

利用校园网、广播、宣传栏、宣传手册宣传两型知识和“两型”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办会室、团委会)

【档案管理】

“两型示范学校”建设方面的文件、计划、总结、论文、书刊、获奖证书、活动照片、录像等资料。(档案室)

(二)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

1.各学科在课堂中渗透“两型”知识教育。(教研组)

2.开设“两型”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学生意识。(教务处)

3.每班每学期开展与“两型”相关的主题班会3次以上。(政教处)

4.广泛开展文明礼宾仪和安全知识教育。(政教处)

【社会实践】

1.组织师生参加“两型社会”建设相关活动,向社会宣传节约环保知识。(团委会)

2.组织成立“两型”兴趣小组,开展监测小实验和科学发明。

3.开展与“两型”有前的演讲、征文、绘画比赛、科技制作等活动。

4.调查礼仪、机关等“两型社会”建设情况。(团委会)

5.参加所在社区义务劳动的普及率达50%。(总务处)

6.每年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组织全校规模的主题宣传活动。(政教处、地理组)

【教研活动】

1.参与市教育局“两型社会”研究课题的课题的研究。(教务处)

2.学科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与“两型”相关的教研活动2次以上。(教务处)

3.教师有一定数量的开展“两型”教育的论文,专题总结。(教务处)

(三)环境友好

【校园布局】

1.校园环境优雅,“三区”布局合理,建筑设计与当地自然景观基本

协调。(总务处)

2.新建或改建校舍按环保节能要求设计,充考虑自然采光。(总务处)

【校园绿化】

1.无大面积泥土裸露,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总务处)

2.树木、草地、花丛设立与环境教育有关的标示牌。(总务处)

3.没有故意损坏树森木花草,践踏草地的现象。(总务处)

4.学生参加植树、种花、种草、护绿率达100%。(政教处)

【校园净化】

1.校园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有固定的车辆停放点。(总务处)

2.教室学生宿舍干净整洁,道路平整,渠道排水畅通,无放养家禽、无鼠害,无乱堆放杂物,厕所干净无臭味。(政教处)

3.食堂卫生设备齐全,功能区分布合理。使用生活能源,食堂工人有健康证;校园商店证照齐全,干净整洁,无过期或“三无”商品。(总务处)

4.墙壁无乱写乱画痕迹或明显污渍。(政教处)

5.自身产生的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推广使用封闭式垃圾桶、垃圾箱、积极推进改水改厕。(总务处)

【校园和谐】

1.领导班子民主决策,重大事项通过教代会决策,校务公开,无上访事件。(工会)

2.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每学期班主任与学生读心不少于1次。(政教处)

3.学生讲文明礼貌,说普通话、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政教处)

4.学校无乱收费现象。(总务处)

5.实行人性化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预案健全。(政教处)

6.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无重大事故和打架斗殴现象发生,无集体中毒事件、无刑事犯罪案件。(政教处)

(四)资源节约

【绿色消费】

1.提倡教材循环利用。(教务处)

2.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总务处)

【节约能源】

1.节能灯具普及达到100%,普遍使用声控、光控照明开关,杜绝长明灯现象的发生。(总务处)

2.节水型水阀和卫生洁具普及达到100%,杜绝各种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总务处)

3.垃圾分类统一处理,最大限度回收利用。(总务处、团委会)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无纸化办公。(教务处)、5.降低纸张消耗,提倡双面用纸,循环再利用。(教务处)

(五)创建特色

【主要特色】

1.在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活动,创卫生城市,创园林城市等活

动中获得市级以上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正面报道。(办公室)

2.教师在国家级专业刊物有两型教育论文发表或获得县(区)级以上荣誉。(教务处)

3.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环境活动中获奖。(团委会)

4.学校获得市级及以上政府与环境保护,节能、节约、创卫生城市、创园林城市等方面学校特殊奖励。(办公室)

5.评为市级“平安校园”或“绿色学校”。(档案室)

6.推广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总务处)

7.新建或改建校舍,采用环保的装饰材料。(总务处)

8.有学生实践基地。(总务处、团委会)

9.有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总务处)

10.有节约资源典型经验值得推广。(总务处、办公室)

三、对照“两型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工作责任,以建设指标划分成五个板块,每个板块由一名校级干部为牵头人,另配1一2名中层干部为相关项目负责人,由各负责人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责任人。

四、要求:

1.9月28日之前作好创建动员。

2.10月8日前各建设指标负责人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部门召开相关人员会议,安排布置工作。

3.10月10日各牵头人对所属部分资料准备情况进行初检。

4.10月15日,各指标负责人按照办公室提供的卷盒及封面要求将资料入盒。

5.有关场地设施及外部环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亦应进行一次地毯式检查。

6.办公室负责撰写自评报告和专题汇报材料。

2011年9月25日

2.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创建人员分工 篇二

周建國:负责全面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安排;工作計劃中關於遠程教育的內容;遠程教育工作人員工作量規及資金投入計劃等。

刘辉龙 易小明:遠程教育工作人員管理、考核、獎勵方案;功能室的設置與設備添制安排等。

余官平:遠程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遠程教育工作佈置及人員調配等。何昌容 徐應國:衛星接收系統安裝與調試;遠程教育工作制度建設;遠程教育設備管理;遠程教育下載資源管理;遠程教育簿記表冊;遠程教育下載資源公示及專欄;遠程教育人員培訓;校園網站建設等。舒荣 :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授課資料收集;遠程教育教師應用面統計等

何世文:遠程教育資料收集匯總;遠程教育獲獎統計;遠程教育培訓記錄;遠程教育教學光盤收集;遠程教育檔案整理。

溫洪成:各功能室線路整改;門牌及制度牌的定制;多媒體室外墻體粉刷;各功能室窗簾製作;接收室檔案櫃及高二教育電腦桌設置等。陳思華:遠程教育資金投入統計;各功能室電機登記造冊;相關設備的維護維修記錄;校園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與技術培訓等。

谭光华:校园广播、校园电视节目播出及人员管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活动资料收集;为农服务活动指导和材料整理等。

重庆市丰都县第三中学校

3.“两型示范学校”人员保障 篇三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6日 09:00

来源:《求是》期号:2009年第16期作者:彭宪法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成功获批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而使湘潭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对“两型社会”建设进行了精心设计,规划了全市域、核心区、示范区三个层次的建设。重点是以九华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径,努力为区域乃至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九华示范区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力求在发展方式上有新突破

“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是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近年来,九华一直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难题进行探索。实践中,他们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遵循“立足两型、促进两新、自主创新、循环节约、高端带动、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和退出劣势产业,全面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两型”产业体系。高起点规划发展。九华坚持以开阔视野和战略眼光,把自身置于长株潭城市群乃至全省的发展大局来谋划发展蓝图。为此,聘请国际一流水平的专业机构,编制了九华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了特色产业聚集区、现代物流及特色科教文化旅游产业区、新型生态宜居家园三大功能区的发展定位。

高规格集群产业。九华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一批高新企业、高新项目、高新技术,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目前,九华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建设为中心,形成了约30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高质量招商引资。九华坚持招商引资提质上档,由单纯的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和新型城市化同步推进转变。截至目前,九华共引进入园项目131个,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如湘潭台湾工业园投资6亿美元打造明兴光

电生产基地、隆平高科投资22.5亿元建设隆平科技创新博览园、与中南大学合作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这些项目的引进非但没有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反而对“两型社会”建设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

二、力求在城市转型上有新突破

为了推进新型城市化,推动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有机结合,把湘潭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舒适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我们既把九华示范区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也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来打造,从而使九华从几年前的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了一个功能齐备、品位突出、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的滨江新城。

强化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一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就能催生出城市的一片新区。九华牢牢抓住产业项目这个“牛鼻子”,以产业项目带动新型城市化进程。譬如,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入驻九华,就诞生了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4.2万平方米的三星产业社区。而湖南大学、湖南软件学院等一批高校项目的相继落户,更是增添了九华新城区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品位。

突出生态建设的基础地位。新型城市化不仅注重经济增长指标,更注重生态环境指标。为此,九华一方面坚持严把项目环保审批关,另一方面直接引进和建设生态型项目,提高城市生态指数,如引进香港黄河集团投资,打造九华生态国际新城;引进广州百嘉信集团投资,建设1000亩湿地生态住宅区。目前,九华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2008年,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环保“三同时”(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验收,合格率均为100%。

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九华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示范区建设的始终,提出“失地农民也是示范区主人”,采取各种措施,让当地农民与示范区结成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把保障农民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底线,坚持把“黄金地段”留给农民建安置区,所有公益性岗位留给拆迁户,优先建设安置区的道路、绿化、水电等工程,帮助农民提高素质技能,充分促进农民在当地就业等。这些措施保障了6000多农民“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业”,成功实现了向市民的转变,并有效化解了长期积累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近4年来,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两倍多。

三、力求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

“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不再是过去若干分散的单项改革,也不仅仅是经济改革,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综合性改革。九华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谋划,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大胆探索和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推进了“两型社会”建设。

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管理是工业园区管理的基础。九华着力探索土地开发利用节约集约新模式,统筹建立了项目退出和用地调整机制、闲置土地整理使用机制、项目用地专家评价与考核机制、土地大面积预征机制等,力求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好、用活,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项目建设上,九华还积极探索示范区与拆迁农民的共建共享机制,采取农民出地、园区建标准厂房出租、收入分成的经营模式,实现了既确保农民增收又保证财政增长的开发目标。

创新企业投融资体制。九华示范区从筹建伊始就十分注重投融资体制改革,使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在信贷支持、金融服务、金融创新、产业集群、重点项目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从而为示范区建设铺设了快速融资通道。为突破企业投融资瓶颈,九华今年计划发行企业债券10亿元,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此外,还建立了共建共享模式基金,用于九华标准厂房建设和征地拆迁安置。

创新就业安置机制。本地劳动力能否充分就业,直接影响示范区的发展环境。为此,九华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安置的良性机制。一方面,九华组建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劳动用工及本地农民就业安置提供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就业培训岗前摸底制度,对入驻企业的用工计划进行调查,结合求职人员信息数据库,开展定向式培训,使当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尽快上岗就业。另一方面,九华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2004年起就设立了生活保障费发放制度,目前已累计发放生活保障费365万元。完善的城乡统筹就业安置机制,稳定了民心,优化了发展环境,生动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

上一篇:实践报告要求下一篇:医生党员个人总结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