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基地申请报告(共9篇)(共9篇)
1.培训基地申请报告 篇一
延寿县第一中学
申请哈尔滨市科普培训基地的报告
市科协:
为提高全县科普水平,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现“强县”战略目标,助力城乡统筹发展。延寿县第一中学将依托学校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走科普之路,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延寿县是“七山半水二分半田”的农业县城,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资源匮乏,地理区位不优,经济活力不强,科技水平不高,全县27万人口,科技能力滞后,科技素质不高,为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延寿县委、县政府将发展科技强县做为重要战略,不断地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延寿县第一中学是延寿县唯一一所普通高级中学,这个已有84年办学历史的学校,2008年迁入新址,现有教职工170人,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75人,全校37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人。校区占地面积8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363平方米,其中包括教学楼、宿舍楼、艺体楼和餐厅。教学楼建有教室40个;办公室35个;实验室6个;微机室2个;图书室2个;语音室、阶梯教室、德育展室、会议室等教育教学设施。艺体楼建有室内篮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琴室等设施。室外建有标准的田径场、篮排球场等。新校区的落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中办学条件,为延寿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延寿一中调整办学思路,以超前的办学理念,完善的教学设施、优美的育人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的工作作风,以“科技育人、服务社会”为宗旨,全年可开展科普讲座24次,培训1200人。延寿县第一中学将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务实的作风,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科技服务,特申请成为哈市科普培训基地。恳请批准!
申请单位:延寿县第一中学
2011年3月14日
2.培训基地申请报告 篇二
在日本培训、考察期间, 在国家外国专家局认证的境外培训机构日本国NPO法人·大分人才育成地域文化交流协会的精心安排下, 培训团进行了走向世界的“一村一品”运动、高效养蚕技术及经营方式、日本农业技术普及推广与应用、日本蚕业技术开发和桑园机械化管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桑蚕综合开发利用、家蚕蚕病防治技术和日本蚕业发展现状等内容的集中专题培训, 先后考察了大分县“一村一品”成功典型单位、大山农业协同组合、大阪府环境农林水产综合研究所、大阪丝绸市场、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蚕生理研究室、东京大学农学部昆虫遗传研究室、财团法人日本蚕业技术研究所、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财团法人日本蚕丝科学研究所、东京农工大学科学博物馆、群马县碓冰制丝农业协同组合、群马县“日本绢之里”、群马县人工饲料中心、群马县蚕丝技术中心、长野县蚕种会社上田社、长野县蚕种会社高原社等与蚕桑行业相关的科研、教育、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 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参观了“一村一品”成功典型单位和养蚕农家。培训团通过交流和实地考察, 对日本蚕茧生产与蚕桑资源的现状、先进技术、蚕用设施应用运营及与蚕桑相关的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拓宽了思路, 了解了日本现代农业 (蚕业) 先进技术水平, 也增进了日本对广西蚕业的了解, 达到了预期目的, 顺利地完成了考察、培训任务。现将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供业内人士参考。
1 日本的蚕业现状
日本的蚕业技术最早是从中国通过朝鲜传入的,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0世纪初期 (1903年) 蚕茧产量超过中国而跃居世界首位。在日本的鼎盛时期即1930年, 全国养蚕农户达220万户 (占全国农户约40%) , 桑园面积71万公顷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2.1%) , 蚕茧产量约40万吨, 生丝产量42 600吨, 输出28 620吨, 成为日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分别占当年全世界蚕茧总产量和总丝量的64%和69%, 在国际上处于垄断地位。[1]在20世纪50年代有所下降, 但在20世纪60~70年代, 由于日本政府在经济上对蚕丝业制订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 使蚕丝业稳步发展, 蚕茧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 产丝量稳定在1~2万吨, 蚕丝业对日本经济的腾飞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工业高速发展, 农业人口逐步转向城市,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蚕业生产, 由于劳动力紧缺和成本高, 加上养蚕业劳力不断老化, 致使桑园面积不断减少, 蚕茧和生丝产量逐年下降。[2]1991年养蚕农家有34 880户, 产茧量为15 553吨, 缫丝厂有49家;2001年养蚕农家有2 730户, 产茧量为1 031吨, 缫丝厂有8家;2008年养蚕农家仅有1021户, 产茧量为382吨, 缫丝厂有2家 (见图1) 。
日本在历史上曾是丝绸的生产和消费大国。20世纪20年代, 蚕茧、生丝是日本重要的出口商品, 占日本总出口额的40%, 超过今天的汽车制造业。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 日本的蚕丝业生产连续滑坡, 但其蚕业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仍居领先地位, 选育和推广了许多优良的蚕品种和桑品种, 深入研究和推广省力化、低成本、高效益的栽桑养蚕技术, 通过专业化经营达到扩大规模、实现养蚕业高效低耗的目的,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蚕业教育和技术普及推广体系, 广泛开展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 推广全龄人工饲料育, 努力开拓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及其他有关方面的高新技术领域。[2]日本建立了“先进国型养蚕业”的蚕业发展模式, 即以广食性蚕品种、低成本人工饲料和超省力饲育装置为主的革新技术组装配套, 实现5龄期一周养蚕 (1~4龄人工饲料育, 5龄桑叶育) , 全年饲育12回, 户产蚕茧达10吨。
2 日本蚕业技术的特点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 日本曾是世界第一位的蚕丝大国, 垄断世界丝绸生产和贸易达半个多世纪之久。蚕丝对日本经济的起飞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被誉为“功勋产业”。因此, 日本政府对蚕业生产和科技十分重视, 蚕业教育发达, 科技投入多, 开拓了较多实用技术。[3]
2.1 家蚕品种选育与种性保持
20世纪70年代前的日本蚕桑新品种是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的的常规品种育成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则是以改变传统的养蚕模式、满足市场对丝绸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及开发茧丝产品新用途为目的的蚕品种选育, 及与之相适应的桑品种选育为主要目的。[4]
为了适应市场个性消费的需求, 近年育成并推出了“世·纪×二·一”、“群马200”、“新小石丸”、“群马黄金”等特殊蚕品种。有茧丝纤度特细、特粗的品种, 有天然有色茧品种, 还有茧丝质特优等品种, 但是在生产上实际应用不大。[4]近10年来, 日本育成的家蚕新品种主要是不同用途的特征性蚕品种, 目的是为生产高附加值、多样化的蚕丝提供具有特异茧丝质性状的原料茧, 还进行了能够在医疗、工业领域应用的蚕品种选育。[5]
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蚕桑品种资源的保存、评价、利用; (2) 蚕的基因组解析; (3) 转基因蚕的研究 (已经成功地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导入家蚕, 产生通体发绿色荧光的蚕体) ; (4) 茧丝及蚕桑其他资源新用途的开发 (主要是丝素、丝胶及其系列产品) ; (5)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改良与完善。[4]
2.2 高效养蚕经营方式
日本从20世纪60~70年代研制简易饲育装置、条桑收割机、给桑台车, 直到2002年前后已形成适合于目前日本农家养蚕的技术体系。从2003年最终建立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看, 以采用机械的高效率桑园管理、条桑收获及运送、广食性蚕品种、1~4龄或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传送带式省力饲育机械装置、熟蚕促进剂自然上蔟及风洞式蔟中保护装置等为主要技术环节。[5]
日本的共育室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 其设备由国家、地方补助和贷款, 其中国家补助一半投资, 全国的小蚕共育普及率已接近100%。研制了条桑收获机械, 改变了桑叶的收获方法和养蚕技术, 推广全年条桑育。桑园进行密植, 栽植密度比原来增加1~3倍, 条桑收获工效也提高1/3以上。研制了各种高效的消毒剂、杀菌剂、杀虫剂等, 使桑树受病虫害危害率降低到1%左右, 蚕病损失仅为2.5%左右, 有助于稳定养蚕的收益。
2.3 桑园机械化管理
日本的桑园机械化, 主要是在机电动力和农机具上得到广泛应用。长期以来, 养蚕一直使用手工操作。日本由于推行以全年条桑育和少回育的栽桑、养蚕省力化技术体系, 应用机械进行生产日益增多。桑园用机械最初是手扶拖拉机, 后来逐步向履带式和中型轮式拖拉机发展, 1976年以后, 适应于山区小块桑园的小四轮拖拉机开始应用。桑园机械主要用于中耕施肥 (中耕机) 、除草 (除草机) 、开沟 (小型勾机) 、治虫防病 (消毒机) 、伐条 (伐条机) 和运输 (小型运输车) 等多项作业。日本的蚕农在桑园的工作, 除去少量必须要人工操作的工作以外 (如捆桑条、装车等) , 都是机械操作, 后期在养蚕、上蔟、摘茧等工序也都大量使用机械操作, 省去了好多劳动力, 解决了老龄化和从事农业的人员减少后带来的壮劳力不足的问题, 实现了桑蚕生产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开发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采桑机械化、稚蚕壮蚕人工饲料育, 开展广食性蚕品种选育, 采用振条上簇法和自动温湿度调节等先进养蚕体系, 养蚕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生产每公斤茧所需劳动时间从1985年的213h, 缩短到现在的0.6h[6]。
日本的桑园机械化应用在20世纪60~70年代达到了巅峰时期。有小蚕共育的大型机械 (含温湿度自动调节) 、壮蚕饲育机械 (水平移动式、多段循环饲育机械和简易饲育装置) 、上蔟用的振条机、改良回转蔟、收茧机等。日本发展桑园机械化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
2.3.1 桑园生产机械化。
通过有计划的引进高性能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研究、促进适用化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采取建立农机具的检查制度和健全农机具试验研究体制及确保其所需的经费等措施。通过发展农机化, 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减少农民转移和分离农业劳动力, 从事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及城镇化建设。
2.3.2 对蚕农购买机械实行补贴。
日本对蚕业生产一直有政府扶持, 其中对蚕农购买桑园和养蚕机械实行补贴, 从1964年就开始, 一直延续了40年, 直到2004年终止。40多年来, 农民使用机械的积极性一直很高, 政府都有高额的补贴, 少则10%, 多则高达50%不等, 特别是购买使用先进的、价格高的产品补贴比例和额度也大, 大大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
2.3.3 因地制宜, 结合国情, 发展农机化。
日本是一个狭长岛国, 人多地少, 耕地不连片, 地块小、分散。所以日本的桑园机械以中小型、精制为主。桑园机械的制造质量高, 性能先进, 不断有更先进的机械产品出现。
2.3.4 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农协是为农业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协会性的组织, 在日本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中, 起着很大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市或村, 都有农协机构。为农业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也包括为农机提供社会化服务, 即为农民提供采购机械、配件供应、技术培训与维修服务、油料供应和农机牌证照管理等, 农协还负责操作农机政府补贴事宜, 使农民使用农机没有后顾之忧。
2.4 蚕桑综合开发利用
传统的蚕丝业, 栽桑为养蚕, 养蚕为获取茧丝纤维, 用于织绸, 服装面料为其最终产品。为增加茧丝产品的附加值, 拓展蚕桑产业的产业链, 近几年蚕桑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在日本也非常盛行。如:桑叶茶;茧丝蛋白水解后用于食品添加剂、化妆品、保健食品;以蚕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品、转基因生物制品等, 但目前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在日本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桑的综合利用;二是茧丝的综合利用;三是桑蚕茧丝绸文化的资源利用。
2.4.1 桑树的综合利用。
在日本, 桑叶除了用来养蚕之外, 用得最多的就是制作桑叶茶。桑叶茶产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茶叶的形式用水冲饮, 一种以桑茶饮料的形式销售。桑叶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 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含量, 防止高血压, 目前桑叶茶在日本越来越受欢迎。据介绍, 日本最大的饮料商之一伊藤园开发的桑茶饮料在市场上相当热销。除了桑叶茶之外, 桑叶还被用来加工成桑叶糖。此外, 桑果还用来加工成桑果汁、桑果酒和桑果糖, 但这些产品目前市场认知度还不是很高。
2.4.2 茧丝的综合利用。
茧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与人的皮肤成分非常接近, 排异反应小, 除了作为纤维应用外, 日本对茧丝在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和其他领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1) 医疗器械。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有:用丝素蛋白作为材料制造人工血管, 特别是管径较大的血管, 用茧丝蛋白制造人关节膜、人造皮肤等, 在医疗器械方面, 已取得较明显的进展, 进入实用阶段。
(2) 保健品。目前已研发出用于预防和缓解糖尿病病症的保健品——蚕粉, 主要是用5龄第二天的蚕加工而成, 据说已获得专利。
(3) 化妆品。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 市场认知程度较高的一个类产品。产品主要有香皂、洗面水、保湿霜、面膜等等, 而且这些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检测而获准上市销售。
2.4.3 桑蚕茧丝绸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日本对具有保存价值的桑蚕丝绸品等进行重点保护, 把整理或挖掘出来的丝制品放入博物馆或纪念馆中并申请遗产保护, 一方面作为旅游观光景点;另一方面也作为普及科普知识的地方。比较有名的有:群马县的绢丝博物馆、东京农工大学的制丝博物馆。
2.5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
小蚕共育对提高养蚕效率和稳产起到很大的作用。日本由于农村劳力的不足、老龄化、工资高和生产资料的昂贵、对小蚕共育不可缺少的专用桑园的管理和采桑、给桑等饲养管理方面的问题较多, 小蚕共育也遇到困难, 为此, 日本农林省蚕丝试验场1971年开始进行人工饲料养蚕研究, 即对饲料的组成、饲养法、桑蚕品种对饲料嗜好性、饲养环境和全龄饲养等进行研究, 为实用化打下坚固的基础, 并引用人工饲料育的机械化——饲养装置的机械化。
在人工饲料育蚕实用化上实现了突破, 随着人工饲料配方的不断改进, 适宜人工饲料育蚕品种的不断育成, 人工饲料加工、给饵工序的机械化, 使小蚕人工饲料工厂化共育在生产上得到普及。1977年开始推广应用人工饲料养蚕。
小蚕实行人工饲料饲养, 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 能减少桑叶上的污染和节约给桑劳动力, 还降低了蚕病的发生。大蚕则主要推行条桑育。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革新, 有利于养蚕布局的调整, 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和杜绝蚕病的发生和桑叶污染对养蚕的危害, 保证了蚕茧的稳产。
日本的小蚕人工饲料供给点从高峰期1985年的20个, 减少到2004年仅剩群马县人工饲料中心1家。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所从1981年起逐年增多, 1987年共育室达最高峰 (290所) , 以后逐年减少, 2006年仅剩22家。而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所占小蚕共育所的百分比逐年增加, 2006年占79%, 说明人工饲料主要用在小蚕共育所养小蚕。1977年, 日本小蚕人工饲料育达到实用化, 以后在农村逐渐普及, 普及率逐年上升, 1997年达最高峰, 小蚕人工饲料育普及率为64.5%, 以后逐年减少, 但都保持50%左右。
人工饲料养蚕打破了家蚕自然饲养的限制, 能使家蚕饲养摆脱季节或地域等自然条件的束缚, 实现蚕茧生产的全年化和工厂化, 为增产蚕丝开拓新途径。另外, 应用人工饲料比起传统的桑叶育养蚕省劳力, 养蚕又安全, 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在我国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目前尚未达到实用化阶段, 饲料成本高、现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差及未建立饲育技术体系。但是日本家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及普及将给我国蚕丝生产带来新的希望, 是我国蚕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2.6 蚕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在养蚕前后, 日本蚕农十分重视消毒防病工作, 对蚕室、蚕具、场地进行彻底的洗消, 对带微粒子病蚕种彻底淘汰, 并特别讲究养蚕中的清洁卫生, 千方百计消灭蚕病, 确保养蚕生产安全。因此, 日本的蚕病少, 实现了无病高产, 蚕茧质量好。由于加大了宣传和技术培训, 日本蚕农有较强的自觉防治蚕病意识, 其消毒的药品是使用福尔马林消毒剂, 对微粒子病及真菌病消毒效果好, 又不会造成门窗、机械部位生锈, 小蚕1~3龄采用人工饲料育, 大蚕4~5龄桑叶育, 十分有利于蚕病的防治。同时, 养蚕的机械化程度较高, 减少了人与蚕接触的机会, 非常有利于防病。
2.7 日本农业协会管理模式
日本农业协会助推日本农业现代化。日本农业原本与我国一样是典型的小农模式, 然而,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日本不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还成为了农业发达国家之一, 其中农业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协会建立时是在二战后, 日本农业濒临崩溃,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 科技含量不高, 产量很低, 甚至出现了粮食危机, 养殖业非常落后, 生产力水平很低;农业人口占65%左右, 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占54.2%, 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农业相关法律不健全。在这样的农业背景下, 日本为建立农业协会制定了专门法律——《农业协同组合法》, 日本农业协会根据法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日本农业协会之所以能产生并不断发展, 法律保护是基本条件, 《农业协会组合法》明确农民的经济地位;规定了农业协会不同于经济团体和政治团体, 是特别法人;承认农业协会的自主经营权和民主管理权, 确保农民的经济地位;规定农业协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收入归会员所有。政府则主要从金融、税收、良种良法推广等方面进行扶持。同时, 政府出台的法律及扶持政策, 都通过农业协会及时地让农民知道, 使农民看到参与农业协会的好处。
日本农业协会与政府间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 农业协会依靠政府制定符合农民利益的农业政策, 政府依靠农业协会帮助实行相关法律和政策。
日本基层的综合农业协会主要有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共同利用大型基础设施、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集中销售农副产品、互助的信用合作及社会保险等六大职能。专业农业协会只有前4种职能, 不从事金融和保险业务, 农民可同时加入综合和专业农业协会。日本的农业协会作为农村覆盖面最广泛的组织, 对促进日本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养蚕户不仅组织小蚕共同饲养, 还组织饲养大蚕的协同组合, 凡是参加组合、开展技术改革的, 有关部门都给予补助。日本还组织推广农家组合办缫丝厂, 工厂属于农协会领导, 丝厂利润返回一部分给农户 (本文图片请参看封二、封三) 。
3 几点建议
3.1 大力支持蚕桑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广西在蚕桑品种选育与繁育推广方面是卓有成效的。要增加对蚕桑育种单位和蚕种场的资助力度, 建设好品种选育和繁育基地。在育种方面, 要重视品种的系列化、多样化, 提高品种的质量、抗性和繁殖力;在推广前, 要认真做好品种的鉴定工作, 不断加以改进, 让新品种迅速用于生产。
3.2 加大方格蔟推广力度
方格蔟具有上茧率高、茧质好的优点, 是提高蚕茧质量和出丝率的有效措施。目前在广西部分县 (市) 方格蔟推广率近100%, 如宜州市、环江县。全区方格蔟推广率为56%左右。要加大优良蔟具方格蔟及上蔟管理技术的推广力度, 力争全区方格蔟推广率达90%以上。
3.3 全面推广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的优点是容易做到彻底消毒防病, 小蚕与大蚕分开饲养, 并能够做到科学养蚕, 因而蚕座安全, 节约成本, 蚕农普遍欢迎。日本的小蚕共育率已接近100%, 2009年广西全区共建设小蚕共育室3 113家, 小蚕共育率达50.35%, 在宜州、横县、象州、忻城等主要蚕区, 小蚕共育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小蚕共育技术得到快速的推广应用。要全面推广小蚕共育, 力争全区小蚕共育率60%以上。
3.4 加快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3.4.1 桑树资源利用。
桑叶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植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 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已成功研发了桑叶茶;桑果的利用方面也有了桑果汁、桑果酒等产品, 整个产品生产技术水平方面与日本差距不大, 关键是今后如何扩大桑叶茶等产品的市场份额, 像日本的伊藤园一样有许多大品牌的桑叶茶饮料、桑果汁饮料等产品供应市场。
日本桑枝数量不多, 对桑枝利用关注较少, 而广西有大量的桑枝, 如果能利用起来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目前桑枝的利用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替代木头和木屑栽培食用菌;二是用来生产纸浆和纸;三是生产中低密度板。这几方面都有一定进展, 但技术及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开拓。
3.4.2 蚕茧及茧丝的综合利用。
在这一领域除了常规的利用, 如丝绵被的加工外, 广西基本上还是空白, 技术研究方面进展也不大, 与日本有较大的差距。应该想方设法引进日本的技术, 加大茧丝在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方面的研发力度。我区有丰富的蚕沙资源, 如果能很好地利用, 将是很好的资源, 但如果到处丢弃, 将会造成桑蚕病原物四处扩散, 给蚕桑业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3.4.3 桑蚕茧丝绸文化资源的利用。
我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 历史上种桑养蚕及缫丝、织绸、印染等技术很先进, 产业也很发达;丝绸起源于中国, 有丰富且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书籍和遗址等。广西也不例外, 我们应当认真发掘, 收集整理相关的物件、书籍和遗址加以保护, 建设独特的桑蚕茧丝绸文化展示基地, 结合现代技术, 形成丝绸文化参观旅游景点,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观光业发展, 又可以宣传桑蚕产业, 开展科普活动, 实现共赢。
3.5 实行桑、蚕新品种良种补贴
日本小蚕共育户的投资由国家补助一半, 蚕茧价格的90%由政府进行补贴, 蚕茧收购部门只负担10%。我国从2002年开始, 启动实施东北高油大豆示范良种推广补贴项目, 现已扩大到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 而作为中国最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的蚕桑, 目前仍未列入国家良种推广补贴范畴。
按国家对良种补贴的通行做法, 补贴额度一般为成本的20%~40%。以广西近年每亩桑园的桑蚕良种成本与投入产出情况, 参考其它重要农作物的良种补贴额度, 桑、蚕新品种推广补贴按新种植桂桑优系列优良桑品种每亩应给予良种补贴250元、饲养桂蚕系列、两广系列优良蚕品种每张应补贴10元计。
3.6 重视蚕桑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基础研究
日本从长远利益出发, 瞄准21世纪, 拨出专项经费, 抽调蚕业科技精英, 从事蚕桑资源、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基因开发与转移、多用途蚕品种、蚕丝新用途开发、人工饲料、蚕的机能开发、丝蛋白合成、生理活性物质等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 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出。广西应充分利用成立蚕业科学研究院的契机和蚕业科技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 开展蚕桑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
3.7 加强我区蚕桑科技人才的国内外交流和培养
3.对孙悟空职称申请报告的批复 篇三
您交来的申报中级职称申请已收阅,因为您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您的申请我们评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
孙悟空先生,本来您战功赫赫,除妖怪、斗恶魔,历尽八十一难,保护唐僧到西天取回了真经,进一个中职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我们的职称表里只有出版类、新闻类、教育类、医学类、兽医类、专业类、政工类、经济类、文秘类。根据您七十二般变化的特长,本想把您归在专业类,可一翻您的档案,发现您没有外语合格证、计算机培训合格证、现代高新技术合格证,其实这些您不用担心,只需到有关部门交几百元的报名费就可以领到证书,去不去培训并不要紧。
根据您在花果山当过美猴王的工作经历,也可以把您归在政工类,因为您曾是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可您至今没有一个文凭,申报中职是要有本科文凭的。其实,这一条件也并不难,可以到地摊上去买一个,或者和已有本科文凭的朋友借一个用用,反正那只是个复印件,名字一改,就连玉皇大帝也难发现。
关于发表论文的那一条,对您来说可能是个问题,因为您整日只会埋头苦干,几乎没有时间动笔,尽管您猴脑好用,一下子也不可能发表文章,不过您只需把过八十一关的总结写来一份就行,实在不行,那您就去抄一份别人发表过的文章来吧,反正又不拿去报刊杂志发表,也不会引起著作权的官司。但千万记住,无论写总结还是抄文章,那些斩妖除魔的事一定要生拉活扯地归在自己的档案上,那偷蟠桃、闹天空、被压五指山的事最好别提,因为那只是平民百姓爱听的话题,领导最不欣赏有劣迹的人。
为使这次评审工作公开、公正、公平,我们评审组给群众下发了对您德、能、勤、绩考核的征求意见表,不过,您不必担心,这只是个形式而已,关键的是您要事先做好唐僧的工作,我们评审组的意见最终由他定,您如果宽裕,千万别忘了给他送几个金元宝去;如果手头紧,就和八戒借点送去,唐僧虽然不抽烟、不喝酒、不吃大鱼大肉,但他进庙上香也是需要钱的。这不是行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密切联系领导只是三大理论之一,还有吹捧与自我吹捧、领导得利与自我得利等法宝都要不失时机地见缝插针,反正这些都是正常的交往。
某评审委员会
4.校外培训申请报告 篇四
尊敬的校领导及数字艺术工程系的老师们:
您们好!
我是来自于数字艺术工程系动画专业06级的一名学生,我的名字是吴琼。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我即将面临着毕业,在学校将近四年的学习生涯中老师谆谆教诲和同学热心关怀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使我在专业知识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一直感恩于心。目前社会各个行业竞争都很激烈,为了更深拓展专业知识领域和未来职业定位的需要,提升自己就业的竞争力和职业成长的空间。经多方考察,我想到北京火星时代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学习,时间是2010年10月11号到2011年1月30号。为此特此向校领导和老师提出申请。
火星时代一直是美国Adobe公司授予的“ Adobe中国授权培训中心”,也是最早进入中国数字艺术领域的企业。与业界各大公司密切联系,针对国内行业特点研发课程体系,领跑中国数字艺术教育,已成为国内成立最早、教学规模大、设置课程全面、专业性强的CG职业教育机构。
火星时代实训基地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紧跟行业发展脉动,不断创新优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CG业界企业的具体人才需求,培养兼具艺术创造力、熟练掌握专业设计制作技能、通晓行业标准岗位规范、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优秀CG人才。同时,与CG行业内各大制作公司机构联手合作,将技术传授和项目实战紧密结合,打造涵盖CG所有行业领域的实训项目,使学员在具备过硬的技术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基础上,拥有独立思考解决方案并执行的具体岗位技能。火星时代实训基地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十大CG培训机构”及“最受欢迎培训机构”的奖项和荣誉称号。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相信此次经历会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了解行业的工作要求,掌握独立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专业知识和增强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为进入数字艺术领域做好准备。另外将会让我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并且有尽可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单位。
关于学校这段时间的实训安排,我可以保证合理利用时间,认真完成老师布置各项作业,及时交给学校审批,不耽误学校的教学安排和自己的学业。在校外,我会严于律已,不做有损学校名誉的事情,并且注意自己的安全问题,不给学校带来麻烦。在校外学习阶段,我会虚心学习,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请领导考虑我的申请,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机会。
恳请领导研究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吴琼
班级:动画062班
5.培训基地申请报告 篇五
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邓锁荣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常州、来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下简称“基地”)认定工作具体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对近三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依据“基地”认定办法、认定条件、认定实施细则对照自评,认为学校具备“基地”认定条件及细则所规定的必备条件要求,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前身为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创办于1956年,198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1992年设立附属体育中学常州市延陵中学,至此,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常州市延陵中学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学校原址位于现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处,市青少年业余体校于2002年成为独立法人单位,我校则搬迁至目前位臵,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共有编制65个,人事管理隶属于常州市体育局。
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楼、运动员公寓、食堂和训练场馆等教学、训练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被评为“常州市园林单位”。目前学校共有学生628人,在训运动员396人。全校共有在编教职工45人,聘请教练、教师及后勤人员20人。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教育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臵标准、管理办法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来进行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特色发展”的办学目标,强化体育特色,突出服务功能,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教育规律,在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1名奥运冠军、15名世界冠军和数千名品学兼优的体育专业人才。学校先后于2004年、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第一批、第二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0年被教育厅授予省三星级职业学校、省课改实验校、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等称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文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62号文件精神,我市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体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和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常教体„2012‟5号文,根据文件精神,我市将进一步规范运动学校的办学行为,重点致力于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输送,着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根据文件要求,我校初中部将加入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市教育局将委派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我校文化教师将与集团教师实现互通,同时,常州市第二中学将在我校设立高中教 学部,与我校实现高中部教师资源共享,这将大大促进我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为建设一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打好基础。
学校始终坚持为国家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为指针,以竞技体育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技能型、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创建优势项目、打造项目品牌为重点,实施“品牌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适应我校发展的科学选才、育才和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体育人才培养计划,走精兵之路,形成品牌质量和人才效益齐头并举的鲜明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将“基地”评定标准作为办学、训练工作标准,抓细节、抓落实,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为选材、训练和教学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支持。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学校的训练、教学和管理取得了成效,人才质量和效益有了收获。学校基本形成了“育人为本、质量为根”的办学理念,将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以训练、教育创新为核心,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效益,形成“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的办学特点,使学校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以上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管理机制、规范施行、质量效益上的一些具体做法,请批评指正。
二、自评情况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下发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条件,学校认真自评,自评结果如下:
(一)教练员职称
学校有专职教练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占教练总数15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1.5分。
(二)教练员学历
学校专职教练员20人,其中本科学历18 人,占教练总数的90 %。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
(三)教练员培训
学校注重教练员培训,有中远期培训规划,每年均有经费预算,取得了较好效果。2009年至今参加国家、省岗位培训20人,培训比例达100%。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
(四)教练员论文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教练员进行理论研究探索,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本周期学校教练员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1 篇,发表论文人数占教练员总人数的60 %。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
(五)专项训练设施设备
学校共开设田径、举重、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自行车、篮球8个运动项目,均有符合项目要求、能满足训练的场馆设施。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一个;有1100平方米举重馆一个(内设22张练习台和1张比赛台);有1100平方米摔跤馆一个,可供60人同时训练的三片标准场地;有1100平方米柔道馆一个,可供60人同时训练的3片标准场地;有1100平方米拳击馆一个,两张标准比赛台,可供40人同时训练;有800平方米跆拳道馆一个,可供60人同时训练;自行车训练场地长期租用南通海门的标 准自行车场,学校周长500米简易的自行车训练场地,可供50人同时训练;有室外标准篮球场2片,有体教结合标准篮球馆一座,可供90人同时训练。各项目均有符合项目要求的专项器材和辅助器材,学校开设的八个项目完全符合内涵要求。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6分。
(六)科研医务设施设备
1987年经市编委批准学校成立体科室。2004年做了相应的调整,批准设臵为常州市体育医疗科研所,下设所长室、办公室、科学选材研究室、训练监控室、运动医学诊疗室、检验室、保健站和X光拍摄室和康复训练室等。常州市体育医疗科研所配有一批高学历,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科研人员,现有科研人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有5名,占45%。现有的科研医务人员,完全能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机能评定、训练监控、运动损伤诊疗、康复治疗等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医科所现有70项共计约362万左右的科研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先进,能为运动训练提供全面服务和保证。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6分。
(七)训练计划
学校20名教练均有省体育局统一印制的、标准的、规范的、周及课时训练计划。各种计划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对教练员教案进行定期检查,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奖惩、有整改,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但学校仍有个别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不符合该条目内涵标准要求。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
(八)大纲考核
学校8个运动项目全部按国家颁布的训练教学大纲进行训练教学。在实施大纲考核过程中,根据学校招生及训练实际情况,参照大纲测试内容自订了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各项目大纲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学校参加大纲测试的项目有田径、自行车、举重、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男子篮球等八个运动项目。2011年,学校在训运动员396人,春、秋两季参加大纲考核共653人次。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
(九)训练常规管理
学校训练部门有完善的制度和计划,有教练员评聘和考核制度,有完善的教练员管理制度和办法,有完善的运动员管理制度和办法,有选材测试和训练监控制度,有运动员进退队、考勤、参赛、输送等相关制度,各类制度和办法规范齐全。学校有39项训练常规管理类制度,并有详实的原始记录,实行微机管理,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根据细则要求,训练常规管理22条支撑资料齐全规范。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6分。
(十)人才库
学校建有运动员人才库,使用江苏省体育局统一规定的人才库软件进行规范录入,实行微机管理,其入库内容包括形态、机能、生理、生化、一般身体素质、专项技术以及参赛、输送、达标、文化考试等相关内容。各项目运动员技术档案填写规范、内容齐全、管理严格,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依据,起到较好作用。2011年下半年学校在训人数396人,人才库入库396人,入库率100%。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
(十一)文化教师职称学历
学校现有专任文化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0%;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93.3%。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
(十二)教学常规管理
我校确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体育技能为特色,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课改指导思想,在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指导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要位,以训练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校从本地经济和体育市场需求出发,开设三年制运动训练专业,通过相应的教学管理,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学校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台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各种教学资料齐全规范、教学秩序稳定。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严格执行教学进程表、课程表和教学计划表。教研组工作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学校严格系统地对学生文化成绩进行考核,并做好检查落实工作。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制度管理汇编,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下功夫,做到有计划、检查、有考核、有总结、有奖惩,各项学生德育工作情况原始记录齐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已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点、江苏省三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
(十三)教师培训
学校有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建有长效激励和管理机制,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培训经费有保障,培训管理资料完整。学校共有教师15人,2009—2012期间,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人数15人,培训比例达100%。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
(十四)科研论文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推动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研究探索。以达有效和创新性教学。本周期有5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 篇,发表论文人数占教师人数的33.3%。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
(十五)教师考核
学校推进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目标、建有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教学教育工作进行月、业务考核、评定,考核过程资料完整。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十六)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有适合办学规模、保证正常教学需要的教室,物理、化学、生化3个实验室,2个计算机室,拥有藏书1.5万册的图书室和多媒体教室;学生教室均有多媒本教学功能,通风、采光、照明条件良好;教学仪器设备较齐全、完整,能保证教学需要。学校物理、化学实验室仪器设施设备陈旧,亟待更新。学校藏书旧书过多,体育类藏书过少,亟待购入。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十七)人才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输送工作。学校以抓人才质量作为发展的推手,注重系统培养、过程组织和管理,高质量地为国家及省优秀运动队、省体校输送了一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2009-2011年期间,我校输送省优秀运动队49人,输送省体校98人,有近100人进入高校。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10分。(十八)人才效益
学校坚持以《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为指针,注重科学选才、科学育才和科学管理,提高人才质量和人才效益,狠抓人才输送及信息跟踪管理。在2009—2011年期间,经我市系统训练、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国际大赛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卢兰在2009年8月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获得女单冠军,王玄玄在2011年10月世界拳击锦标赛暨伦敦奥运会资格赛上获得91公斤级季军。
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30分。
综合以上自评结果,我校最后自评得分为95.5分,所扣分数没有一票否决的地方,因此我校符合“基地”创建的相关要求,请大家予以评议。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虽然学校围绕“基地”的创建做了大量的工作,符合了创建要求,但在实际办学中,我校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教练、教师在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上与学校要求有差异,在训练、教育理念上有待更新,在训练、教学水平上有待提高。大多数教练、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师编制不足,教学设施设备较为紧张,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都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
6.培训基地申请报告 篇六
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10月1日, 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 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2010年全州的总人口共478.94万, 其中彝族就占了236.63万, 比例达49.41%) , 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 全州辖1市16县, 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全州17个县市在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发展成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沟坝河谷”地区发展不平衡, 安宁河谷地区与彝区及藏区发展不平衡, 且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一些县产业特点不突出, 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 浪费严重, 农产品质量不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未能从根本改善, 影响了全州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困难不仅在于总体自然条件的不利, 交通运输条件的落后, 更在于它的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 在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观念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 而最重要的困难在于农民素质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三农问题解决起来其难度远远超过其他汉族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
凉山州的农民培训跟全国的培训开展在时间与基本做法上是大体一致的。大规模的政府主导农民培训工作也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通过“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丰收计划”、“绿色证书工程”、为帮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开展的“阳光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培训”、“扶贫劳务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服务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村干部兴农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等等来实施的。同时凉山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将三农的发展跟“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彝区“三房”改造结合起来进行了相关的培训, 除了农业技术外, 还进行了农机操作、电工、焊工、计算机操作、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钳工、中式面点、中式烹调等培训。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那么, 通过大规模的农民培训, 给凉山的三农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1. 观念的变化导致生活的改变。
人的行为总是决定于其既有的观念。作为以少数民族为主, 彝族数量占总人口近半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在许多观念上仍然显得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以彝族群众来说, 因为是跨越千年, 在1952年从奴隶社会一步进入社会主义, 由于在凉山特殊的奴隶社会里, 多数人都是处于奴隶地位, 在凉山被称为“娃子”, 不仅一无所有, 而且是属于奴隶主的可以随意处置的私人财产, 其命运完全掌握在奴隶主“老爷”的手中, 他们根本没有发言权。这就导致了他们难于避免宿命观念, 不敢想象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即便他们随着历史的巨变而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可是那千百年形成的观念, 却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哪怕家庭十分贫困, 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 也往往觉得那是命中注定, 不可更改的, 宁愿苦熬苦等, 而不愿、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与掌握自己的命运。出去闯天地的人很少, 自己当老板, 那更是天方夜谭;而当地汉族, 虽然历史负担相对较轻, 但观念上仍然没有本质的区别, 而且往往小富即安的思想很普遍, 自己即使有技术, 往往也不愿跟他人交流与分享, 这一切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都是十分不利的。农民培训, 不仅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灌输一种自己的命运可以自己掌握, 可以通过合法科学的方式去改变这样一种观念。有了观念的改变, 其他的改变才有可能。
普格县拥有号称“螺髻山开, 峨眉山闭”的著名风景区———螺髻山, 随着凉山州旅游业的不断开发与发展, 到螺髻山旅游的人也不断增加。可是长期以来, 家住螺髻山下的彝族安支呷呷一家并没有看到这一切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仍然固守着自己那几亩贫瘠的土地勉强度日。只有当做为一家之长的安支呷呷去参加了农民培训中的“创业培训”之后, 观念上可以说经受了一次洗礼, 培训老师根据他家位于螺髻山下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 建议他开一家彝族风味的“彝家乐”, 开初他根本不敢有“当老板”的奢望, 经过培训老师进一步“洗脑”, 并承诺指导他进行经营之后, 他终于鼓起勇气, 当上了“彝家乐”的老板, 如今, 一年收入好几万, 正快步走在小康的大道上。而且, 他如今已经懂得了主动在村口立一块广告牌, 有了广告意识, 这不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吗?像安支呷呷这样因为经过培训改变观念进而自己当上“老板”的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了很多, 比如金阳的起几曲体 (彝族) 、阿尔莫公各一家 (彝族) , 会东的冷启富、宋宗和、陈贤华、王传玉、梁龙珍, 普格的袁世刚, 冕宁的王海, 布拖的黄民贵, 甘洛的黄方金, 雷波的沙马布 (彝族) , 木里的仁青泽国 (藏族) 等等, 他们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在过去连做梦也不敢相信的巨大改变。
2. 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对农业科技推广的促进。
观念对人改变自身命运是至关重要的, 但只是想改变命运, 只是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而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而手中并没有有力的武器, 也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最多只能是一种空想而已。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要拥有先进科学技术, 首先必须要有相当的文化基础。而在凉山, 农民的文盲率超过25%, 加上小学文化的人数, 比例接近80%, 初高中生的比例很小, 而大专以上文化的更是凤毛麟角。如此低的文化基础, 让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困难重重。绝大多数人又没有机会去专门的学校学习, 这样, 绝大多数农民都缺乏科学技术知识, 其生产经营主要依靠传统的技术与老一套的经验, 在一些彝族地区, 刀耕火种的现象还远远没有消失, 这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实在是非常困难的现实问题。而通过农民相关实用技术的培训, 让很多农民拥有了一技之长, 可以在自己原来的那块土地上发挥出神奇的作用。
会理县的石榴十分有名, 早在唐朝时期即为皇帝御定贡品。但种植技术要求也比较严格, 许多农民虽然也一直在种植石榴, 但在技术上都没有过关, 因此, 产量、质量与收入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如何实现突破呢?会理县铜矿村长期种植石榴的果农亢群富为此深感苦恼。这时农民培训为他们送技术上门了, 培训老师从剪枝、施肥, 到套袋、管理, 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与手把手的规范化示范操作, 这实在是雪中送炭, 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2010年他的石榴远销北京、嘉兴等地, 收入大幅增加, 达到90多万元, 农民培训对他来说, 就是一种点石成金术。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很多。比如会理的王志勇、王榜华, 会东县的黄加兰、罗洪鲜、李发明, 西昌的杨天祥、黄兴胜、泉培云、李景明、杨兴平, 普格的李学梁、罗登友, 盐源的张文新, 美姑的吾尔阿体 (彝族) , 喜德的莫色呷坡 (彝族) , 德昌的王永光, 越西的曲木尔则 (彝族) , 宁南的顾发刚, 普格的黄兴财, 木里的才旦金珠 (藏族) 等等。参加农民培训都为他们的脱贫致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这些年, 凉山州进行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运用上可谓卓有成效, 除了有着深厚基础的石榴更加焕发出活力, 影响力更加突出, 并且产量跃居全国首位之外, 过去默默无闻的苦荞麦、青花椒也后来居上, 名声大振, 产量同样跑到了全国第一;烤烟、蚕桑、甘蔗、苹果、鲜切花、白魔芋、马铃薯也不甘落后, 影响力大增, 在四川省首屈一指, 各类农产品多次荣获全国和全省金奖及名优产品、绿色产品称号的不断增加, 打造出的“中国绿色马铃薯之都”和“世界苦荞麦之都”中外驰名, 其中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四川总面积的1/5和1/4。平均单产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40公斤, 无论从种植规模、产出效益、还是商品率均居全省第一。凉山马铃薯已悄然走进了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和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家庭, 成为不可缺少的佳肴。这一切, 如果没有经过培训的大量农民的参与, 是无法想象的。比如之所以能够打造出“中国绿色马铃薯之都”, 就是因为每年都要对45万户马铃薯种植户进行一轮技术培训, 从而保证了优质马铃薯技术能够普遍运用于大小凉山的种植与管理之中。
3.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推动作用十分巨大。
凉山州拥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想外出打工, 但常常还是苦于没有一技之长而导致或者工作难找, 或者, 虽然找到了工作, 却只能是最苦最累最没有技术含量, 因此也是报酬最低的工作。这样的结果, 就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 而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无事可做, 常常就聚在一起赌博、酗酒, 这对于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也是十分不利的因素。这样的情况, 跟全国是一样的, 要解决三农问题, 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 让农民经过培训, 拥有一技之长之后再外出打工, 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农民培训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对农民工的培训。早在2003年, 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农业部、劳动保障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提出了农民工培训的具体目标。对此, 凉山州积极跟进, 制订了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的计划任务。其长期计划中提到, 到2010年转移输出人数达到36.8万, 劳务收入达到14.7亿元, 人均劳务收入383元。由于扎实的培训与输出工作, 而实际上, 2010年全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4.62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40.16亿元, 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达到7 353元, 全州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到975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3%, 都远远超过了当初确定的目标。其中仅仅经过了劳务培训的就有11.12万人。2011年, 全年劳务输出进一步增加到65.85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55.78亿元。从有农村劳动力输出以来, 已经累计输出劳动力上百万人次, 劳务收入直逼千亿大关,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了培训的, 而且经过了培训再外出打工者, 其收入都明显高于没有经过培训者。
金阳县丙底乡丙底洛村彝族村民吉瓦五只因家庭贫困, 在乡中心校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 经常在乡村里游荡, 无所事事, 家长非常担心他学坏。后来在左邻右舍的带领下,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 他参加了县劳务办举办的农民工培训, 在那儿他学到了一技之长, 培训结束后去广东一家公司打工, 不到五年就挣回了七八万元。经过多年的闯荡, 去年, 他回到家乡, 已经不再满足于给人打工, 他又去西昌一家驾校学驾驶, 拿到驾证后购买了一辆长安汽车跑运输, 自己当起了“老板”, 一个月能挣回七八千元。在凉山境内, 像吉瓦五只一样外出务工而腰包鼓起“票子”的还有很多很多。如西昌的雷润春、夏煜文, 甘洛古新华, 普格的郑吉乐, 会东的赵兴成, 喜德的马伍合 (彝族) 、王天勇, 布拖的苏呷能则 (彝族) , 美姑的曲比阿牛 (彝族) , 盐源的曲地春林 (彝族) , 木里的多吉措姆 (藏族) 等等, 在凉山州内我们的调查所及, 这样受益于农民工培训的农民数不胜数。
2000年凉山州贫困人口是169.28万, 至2010年, 降至
5 4.21万, 贫困人数减少了超过115万, 减少数量接近2/3。
2001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 487元, 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人数15.5万, 全州劳务收入2.2亿元, 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2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010年全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4.62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40.16亿元, 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达到7 353元, 全州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到975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3%, 到2011年, 全年劳务输出又增加到了65.85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55.78亿元。人均劳务收入突破1 310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65%。201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 565.4元, 增加了3倍, 2011年又增加到5 538元。从有农村劳动力输出以来, 凉山已经累计输出劳动力上百万人次, 劳务收入直逼千亿大关, 凉山的广大农村正由给人印象贫穷落后与愚昧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 变身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的理想区域, 成为“天府之国”仅次于川西平原的第二粮仓。
2001年以前, 走在凉山的村寨, 举目所及, 是大量低矮潮湿、摇摇欲坠的简易房、瓦板房, 如今, 它们正渐渐远离农民的生活, 搬进刚落成的红砖白墙、盖着琉璃瓦的漂亮新房、楼房、农村式别墅的越来越多。特别是过去高山上那些住房条件差得让外人不敢相信的彝族村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按照彝家新寨的统一规划修建, 每一户的正屋里有桌子、板凳, 还有专门配制的清洁卫生的火炉;卧室里有床铺;厨房里有节能灶、自来水, 还有院坝厕所的彝家山寨随处可见。2000年以来, 仅仅最贫困的彝族同胞, 就有超过10万人住进了这样的新房。
以上所有这些变化, 当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来影响与实现的。但跟大量的农民培训工作让农民在观念上发生改变, 掌握了技术或技术水平得以提高, 无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自己创业、还是外出打工, 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农民培训, 这一切的实现无疑是无法想象的。可见, 在少数民族地区,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继续大力开展农民培训, 并且不断改进与完善培训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摘要:通过以“滴水看海”的方式, 概略地展示了农民培训给中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农方面带来的变化。通过发生在这里的变化, 农民培训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三农发展的重要性, 也就可见一斑。
关键词:农民,培训,凉山州,变化
参考文献
[1]农业部, 劳动保障部, 教育部, 科技部, 建设部, 财政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Z], 2003.
[2]凉山州政府关于凉山州“十一五”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研究[Z], 2006.
[3]黄武刚, 陈琛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历程探研[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 .
[4]于伟, 秦玉友.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5) .
[5]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Z], 2009.
[6]农业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Z], 2012, (1) .
[7]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2012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意见[Z], 2012, (2) .
[8]凉山州劳务办.凉山州“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Z], 2012, (2) .
7.培训基地申请报告 篇七
通过培训考察,大家对美国继续教育的理念、做法有了新的深入的了解。美国由政府宏观引导,依托学校,政府、学校、企业密切结合,面向全社会,多类型、多层次、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质和职业岗位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美国继续教育随经济的变化适时调整,为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美国继续教育概况
(一)美国继续教育的理念与运行机制
1、在全社会营造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不学习培训不及时充电、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的社会氛围,
2、一切从实用出发作为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知所必需,教所必需:
3、政府、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按企业和社会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由政府宏观引导,制定规划,以学校为依托,面向社会,适应发展的要求并按行业规定职工培训提高的具体要求,建立职工培训学习登记制度,对失业职工在领取救济金的同时对其规定接受培训学习的时间要求,若不完成培训学习要求,其救济金数额将受到影响。
职业竞争是继续教育内在压力和驱动力,政府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是促使职工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保证。这种有效的继续教育形式,为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二)美国继续教育组织及发展趋势
美国所有的(公立、私立)大学基本都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除此之外,还有高中夜校、教会、社区及企业内部的培训组织,网上教育单位,专门的私立继续教育企业等。
美国当前继续教育(成人、非传统、终身教育)分学历、非学历两种,继续教育随经济变化而调整。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肯尼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属非学历继续教育,每年培训3万人次,开设2600门课程,85%的课程与工作和就业有关,15%的课程是休闲娱乐课程,2002年学费收入550万美元。该学院下设7个中心:国际培训中心、技术与网络安全培训中心、政府业务培训中心、会议中心、专业发展与丰富生活培训中心、服务中心(注册业务及营销培训)、老年大学,全部工作人员80人。该学院认为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如何正确了解社会需求、如何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如何做好客户服务、如何开展调研。认为影响继续教育的趋势主要是:人群老龄化、人群多元化(美国是移民国家)、技术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工作地点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认证制度是美国继续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特点有:
1、认证与职业岗位结合。在美国大多数职业岗位都有一定的认证规定和要求,要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先接受相应的培训取得相应的认证资格,获得相关认证机构的批准才行。这就有效促使了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
2、认证与定期考核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具有时间上的不断推进性,取得了一种职业资格认证,只是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有效,过期需重新培训考核,重新认证后方可继续从事该种职业(如中小学教师每次认证期为5年)。每次考核都有矢口识更新的要求,迫使每个从业人员为了重新取得资格认证而不断接受继续教育。
3、认证与授权培训结合。即把认证与规范的培训相结合。政府管理部门授权一些有相关继续教育能力和资格的院校,作为某种职业资格的定点培训单位,避免了非规范培训和乱发证的现象。
二、继续教育为引资、提高人的素质、扩大就业服务
美国乔治亚州技术与成人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迈克先生介绍,美国从1967年开始启动“快速起步项目”,其目的是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其做法是:由政府出资,州内各院校(含技校)承办,免费为本州投资的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具体分三种类型:一是新到本州投资的企业,二是现有的企业扩建并增加员工(15人以上)的:三是现有企业技改后职工需提高素质技能的企业,即把技术作为生产率提高的推动力的企业。其工作程序是:对外来企业欲招聘的人员进行预选协商→对招聘人员进行就业前的模拟培训和筛选→进行岗位培训→按专业进行技能培训→质量和效率培训→团队槲申的培训等,内容广泛具体。主要内容是实践操作和专门技能培训,并具有高质量、灵活性、针对性。美国各州者隋这种机构,但做法上有直接的,有把经费给企业由企业找学校的,政府每年拨款—次,若超支还可追加预算。美国乔治亚州“快速起步项目”工作机构有专职人员80人,每人都具有多门知识,该机构还有电教设备,培训教师由各院校教师和聘任社会有关人员担任。美国乔洽亚州过去10年为4千个企业的43万员工提供了培训服务。有效地吸引了投资,扩大了本州公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员工素质和竞争力,增加了税收。虽然美国近期连年出现贸易逆差(赤字),简单的看进口失去就业机会,出口增力口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进口多说明有需求,外国投资增加是好事,虽有政府压力,但经济学家并不担心贸易赤字。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立学习型组织
培训与业务结合——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学校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最好的培训,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美国大学周围建立工厂很普遍,许多大学设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免费为中小企业组织讲座、培训等。
美国企业培训围绕提高生产力、提高员工义务感、减少人员变动、减少工作失误、维持使命的策略等进行。培训着眼点放在顾客上,培训与企业使命、战略战术联系在一起,着重长期规划的培训,为企业未来发展打基础。学校开展培训工作紧密结合当时的市场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特殊项目培训),增强合作意识。提出“为客户在正确的时候作正确的事情”。
企业培训学习的层次分个人、小组、整个企业都要学。对人力资源一般每3年更新一次执照(从业资格),即每3年需进行60小时的学分培训(中小学教师每5年要再学8个学分,更新知识后才能更新执照)。培训项目的种类有:岗前、基础技能、技能开发、管理、高级管理、个人开发(理财、保健等)、认识(提高素质)等。
四、继续教育方面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树立新的继续教育理念,改革继续教育管理,使继续教育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建立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具体目标之一,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广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陕西人才总量不少,但目前从事电子高新技术研究的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3.2%,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人才过少,形成了人才积压与短缺并存。现有人才还存在结构和技术知识老化现象突出,若不尽快改变将严重影响陕西经济的发展。力口大继续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全社会营造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素质才能保障终身就业的社会氛围,力口速高素质实用型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使继续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二)健全法规,整合资源,加大继续教育为引资和促进就业的服务力度,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大多数国民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基本还处于自发性认识阶段,缺少对继续教育的理性认识。因此,现阶段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宣传和实施,发挥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强制、处罚功能,使社会成员形成接受继续教育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关关心重视继续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陕西省有一定的科教优势,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基础,要充分发挥陕西的资源和科教优势,为人们的学习、提高岗位竞争力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服务。改革条块分割部门垄断,消除继续教育发展的障碍。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中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以教育培训服务提高吸引投资的竞争力,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战场,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科技为手段,以教育培训为保障的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
(三)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交流,探索中国特色继续教育的发展之路
我国继续教育起步较晚,要赶上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水平,就要把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背景之中,力口大开放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密切与国际同行的联系,吸收和借鉴国外同行的有益经验,通过扩大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我国的继续教育水平,更好地促进与国际接轨。
(四)大学科研成果商品化
美国普遍成立由政府、企业和大学联合的联盟组织,联盟吸收最优秀的专家,配备先进的设备,吸收大财团参与将大学科研成果商品化。把知识变产权(斯坦福大学模式)具体激励措施有:1、小型高科技公司设置在大学内;2、帮助教师创办公司,生产产品,3、帮助申请专利,4、从商业利润中提一定费用(孵化器的概念)用于投入新的科研开发。
21世纪是知识激增和教育的世纪,继续教育是人们在新的知识汪洋大海中拚搏的希望之光,应着眼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局和我国国情,以更高的视点,更新的观念,更有效的手段促进继续教育在更广阔范围得到更大的发展,使我国的继续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8.关于甜瓜的绿色基地申请报告 篇八
甜瓜建立的申请报告
一、甜瓜简介:甜瓜,别名熟瓜、果瓜、香瓜、甘瓜,甜瓜属葫芦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大约在北魏时期随着西瓜一同传到中国,明朝开始广泛种植。现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果肉生食,止渴清燥,可消除口臭,但瓜蒂有毒,生食过量,即会中毒。据有关专家鉴定,各种香瓜均含有苹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甜菜茄、维生素C等丰富营养,对感染性高烧、口渴等,都具有很好的效。
营养价值:
1.甜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及柠檬酸等,且水分充沛,可消暑清热、生津解渴、除烦;
2.甜瓜中的转化酶可将不溶性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蛋白质,能帮助肾脏病人吸收营养;
3.甜瓜蒂中的葫芦素B能保护肝脏,减轻慢性肝损伤;
4.现代研究发现,甜瓜子有驱杀蛔虫,丝虫等作用;
5.甜瓜营养丰富,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素。甜瓜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1)清暑热。解烦渴甜瓜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柠檬酸、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C等,且水分充沛,可消暑清热,生津解渴,除烦等。
(2)帮助肾脏病人吸收营养甜瓜中含有转化酶,可以将不溶性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蛋白质,能帮助肾脏病人吸收营养,对肾病患者有益。
(3)保护肝脏甜瓜蒂所含的葫芦素B能明显增加实验性肝糖元蓄积,减轻慢性肝损伤,从而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及抑制纤维增生。
(4)催吐甜瓜蒂含有苦毒素,葫芦素B、E等结晶性苦味质,能刺激胃粘膜,内服适量,可致呕吐,但不为身体吸收,而无虚脱及中毒等弊端。
(5)杀虫现代研究发现,甜瓜子有驱杀蛔虫、丝虫等作用,可广泛用于治疗虫积病症。
(6)补充营养甜瓜熟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等,可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帮助机体恢复健康。
二、基地申请理由:
基地建在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的地理条件适合甜瓜的生长: 乌鲁木齐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市区平均气温8.1℃,年降水量342.9毫米。年日照时数2500—3000小时,无霜期约150—190天。市区全年以西北风向为主。利用大棚、日先温室、采暖温室种甜瓜。可分期播种,排开上市,延 长吃地产瓜时问可长达9个月,农民增加收入,市民吃好瓜,还能活跃市场,丰富人们生活,是一项富民工程,也是一项益 民事业。为农民开拓一条新的致富门路。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又能为市民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西瓜、甜 瓜。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提高生活质量。既能优化棚室种植结 构,又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活跃市场。
三、栽培技术规程
1、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度不少于1.0 m,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地下水位2.0 m以下,排灌方便,地势平坦,5 a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pH值在6.0~6.8的地块。
2、水源条件
园地近水源,可打井或从已有水源抽水灌溉。3.交通条件
选择交通方便,靠近公路、河道的地方建园。4 设施
需搭建塑料大棚栽培,大棚宜采用棚宽6.0 m~8.0 m,棚高2.5 m,肩高1.5 m,长30.0 m的规格。5.品种选择
选择在乌鲁木齐栽培表现稳定、适合设施栽培、抗病性好、品质优良、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5.1.培育壮苗(1)、育苗地
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近水源、利于幼苗生长的小气候环境。(2)、育苗设施
早春利用大棚和小拱棚,夏秋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大棚或小拱棚等设施。(3)、育苗方式
营养杯育苗。(4)、播种期
育苗设施内的气温稳定在15 ℃以上,地温稳定在12 ℃以上时可以播种。
6、苗期管理(1)水肥
以少浇水为原则,在幼苗出现萎蔫等缺水症状时补充水分,浇水结合喷施农药或叶面肥进行,每10 d喷一次0.2 %的磷酸二氢钾。不在大棚内育苗的,雨天用小拱棚避雨。(2)温度
幼苗出土至子叶平展之前,白天温度控制在15 ℃~20 ℃;长出真叶后,温度控制在20 ℃~30 ℃;两片真叶后,温度控制在20 ℃左右。7 采收原则
9.基地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申请报告 篇九
市水产管理局:
为了调整养殖结构,培育新型高效产业,打造县域行业品牌,加速我县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县水产工作站按照“引进一个新品种,熟化一项新技术,形成一个优势产业。创立一个知名品牌,致富一方群众”的思路,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协作,经过考察论证,对比试验和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计划在金塔县鸳鸯池水库下游龙口坝东岸建设一处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基地,为大规模水库xx鱼放牧式养殖创造必要条件,此项目为农民增收、渔业增效开创了一条新路,由于我县水产工作站财力困难,缺少项目建设资金,恳请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扶持。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养殖的xx鱼品种是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它们原本就是亚冷水性鱼类,西伯利亚鲟生长于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在我国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博斯腾湖这些与欧洲相通的河流中曾有少量分布,史氏鲟生长于我国黑龙江流域。西伯利亚xx鱼分三种生态类型即半洄游型、河居型和湖河型。史氏鲟终身栖息在河道之中,是非洄游型鱼类,它们均食性广,适温范围广,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25℃,可耐严寒和酷暑,冬季封冻期还能摄食生长,夏季能耐受30℃的水温。
我县水库资源与前苏联在湖泊和水库中放牧式养殖xx鱼有着极为相似的条件,所处纬度比前苏联低,自然环境条件(年积温)要优于前苏联,是天然的养殖xx鱼的理想水域,为原本是亚冷水性鱼类的xx鱼养殖在我国的战略西移与回归找到了理想的生态养殖水域;通过驯养使xx鱼完全适应西部当地的生态环境,使之形成当地固定的非洄游型或湖河型鱼类的自然种群,为xx鱼类物种的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世界性xx鱼类资源的衰退,xx鱼类捕捞产量的急剧下降,引起了世界有关国家的关注和重视,除了采取加强资源保护措施之外,均开展了鲟形目鱼类的人工繁殖,并随之发展了xx鱼类的人工增养殖产业。前苏联为世界xx鱼资源和养殖大国,在xx鱼增养殖技术和规模上,均排在世界前列,在人工养殖xx鱼方面,已经掌握运用了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温流水养殖等综合技术,估计目前人工养殖xx鱼年产量大约1000吨。意大利主要与美国合作,建立了号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xx鱼养殖场,主要养殖高首鲟。此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德国、日本、伊朗、加拿大、比利时等国,也都先后开展了xx鱼的研究和设施集约化养殖。
http:/// 但国外养殖xx鱼均是为了获取xx鱼籽酱和xx鱼深加工产品,实现xx鱼养殖效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的。
东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水产集约化及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专题《史氏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及性腺发育动态动测和调控》采用生理、生态技术,促使鲟科鱼类提早性腺成熟,使这一古老物种的性成熟年龄由原来的9~11年提前了6~7年;利用该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西伯利亚鲟的全人工繁殖并获成功
xx鱼是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国际竞争力,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养殖对象;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了xx鱼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东海水产研究所在xx鱼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结合西北高原自然环境优势和适合xx鱼生长的众多湖泊、水库资源优势,为养殖大规格xx鱼、建立xx鱼亲鱼养殖库,开发xx鱼籽酱产品和xx鱼产业奠定了基础,可实现xx鱼养殖在我国的战略西移和回归。
xx鱼人工养殖产业化的发展,对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优势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xx鱼的高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当地农民增收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项目实施后将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有效带动金塔县周边县市40万亩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和饲料加工业、冷藏、运输、农产品出口贸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拓展全县农业产业空间,凸现区域优势,有效带动全县再就业工程,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养殖条件和优势
金塔县地处黑河、讨赖河下游,年均径流量14.4亿立米,县内有大、中、小型水库15座,总库容1.88亿立米,宜鱼水面4.6万亩,宜xx鱼养殖的水面达3万多亩,水质好,无污染,水中有机质含量丰富,浮游生物繁殖旺盛,适合发展鱼、虾、蟹等高档水产品养殖,为养殖xx鱼提供了优良的水域资源,夏季水温适宜,5~9月,水温在16~24℃,是xx鱼苗种繁育和养殖的最适水温,苗种培育成活率高,并可直接进入快速生长期;太阳能资源丰富(COP可达4以上),低温季节利用日光温室和太阳能设施确保养殖水温的适宜性,使xx鱼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生长速度比南方高温地区还快,当年xx鱼苗种当年即可达到上市的商品规格,解决了xx鱼“渡夏”难的问题。
http:///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自2004年至今与金塔水产工作站协作开展了西北高原盐碱水域xx鱼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经过3年的努力和筛选培育,试验取得了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较高市场价值,适合西北高原盐碱水域养殖的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的xx鱼等品种;建立了较完整的xx鱼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技术规程,显示出养殖xx鱼的先进、成熟的技术开发优势。
近年来世界xx鱼产量大幅度减少,但消费需求却不断增加,供求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国际市场xx鱼肉价格每公斤在18美元以上,优质成品xx鱼籽酱每公斤达4000美元,这一供求关系,给xx鱼的苗种繁育和养殖业带来了极好的市场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一xx鱼养殖大国,年产量已达0.5~0.6万吨,与国内年水产消费总量1亿吨相比,所占比例极小,其养殖和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鲜活的海产品较难运输,xx鱼已成为西北地区水产品消费中的新贵,且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特别通过开展xx鱼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可出口创汇,如利用xx鱼肉开发各种熏鱼、烤鱼、鱼丸、鱼柳等鱼肉制品;利用xx鱼皮可以制成优质皮革;xx鱼卵加工的鱼籽酱享有“黑色黄金”的美称,利用xx鱼的软骨提取硫酸软骨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利用xx鱼内脏提取角鲨烯、鱼油、多肽等生物制品。
我县地处甘、新、青、蒙、四省的交通要道,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周边分布着玉门石油管理局、甘肃省矿区、酒泉钢铁公司、我国最大的核工业基地四零四厂,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青海石油管理局后勤基地等众多中央、省属大型企业,近40余万高收入人群,因此具有广阔的水产品消费市场。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商品xx鱼约5万kg,加上辐射带动养殖规模,本项目年产xx鱼等水产品将达10万kg以上,仅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三、建设内容和规模
(1)、鸳鸯池水库下游龙口坝东岸苗种培育及流水养殖基地建设
建设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基地,温棚占地面积3200m2、工厂集约化养殖设施3200m2,技术研究、化验、检测用房、仓库300m2。办公、接待、宿舍用房300m2;300 m2饲料加工车间一座;(2)、计划在金塔县北河湾水库、解放村水库开展放牧式养殖基地建设:建立10000亩的xx鱼放牧式养殖和xx鱼亲鱼养殖基地。
http:///(3)、年培育大规格优质xx鱼苗种10万尾。
(4)、年产商品xx鱼5万kg,设施集约化养殖年产商品xx鱼1万kg;池塘流水养殖年产商品xx鱼5万kg;其中1万kg放牧式养殖用。
(5)、水库放牧式养殖每年选留养殖1万尾xx鱼,作为xx鱼后备亲鱼。
(6)、建设年加工100吨的xx鱼颗粒饲料加工车间。
(7)、其它套养、间养、轮养水产品种3万kg。
(8)、建设年产500吨xx鱼制品深加工车间一座。
四、建设地点及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金塔县鸳鸯池水库下游龙口坝东岸建设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基地。
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即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
项目实施进度:2008年4月-6月在金塔县鸳鸯池水库下游龙口坝东岸建设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基地。完成3200M2的繁育基地并投入使用;5月中旬从山东青岛引进大规格xx鱼苗8万尾开始培育养殖;10月底完成技术研究、化验、检测用房、仓库300m2。办公、接待、宿舍用房300m2和饲料加工车间300 m2;2009年-2010年在解放村水库和北河湾水库建设10000亩的xx鱼亲鱼养殖基地,每年投放大规格xx鱼10000尾开展xx鱼放牧式养殖;2010年2011年完成年产500吨xx鱼制品加工车间一座。为xx鱼制品和xx鱼籽酱产品的精深加工创造条件。
五、组织领导
http:/// 为了加快水产业的快速发展,保证金塔县xx鱼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县上专门成立了“xx鱼开发养殖项目办公室”,确定了牵头负责的县级领导,明确了水务局行政一把手负责全面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县水产站负责工程进度和技术的落实,各有关单位通力协作,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六、经费概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概算600万元,分项如下:
①、4座3200 m2高标准半埋式、全流水型、钢结构封闭式xx鱼养殖培育温棚完200万元
②、xx鱼放牧式养殖基地设施设备 50万元
③、饲料及鱼制品加工厂房50万元
④、基地办公、试验、生活管理房80万元;⑤、设备及工具购置费120万元,经估算设备购置费用饲料加工设备17万元,运输及交通车辆35万元,检、化验设备8万元,备用深井及水泵及管道阀门设部部、鼓风机、增氧机30万元,小型船只20万元,网箱、网具等10万
⑥、按分项详细估算法计算流动资金为100万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打造我县产业品牌,项目采取养殖主体投资筹措60%,地方财政扶持20%,争取上级部门投资扶持一部分来解决,我们恳请省市水产部门扶持筹建资金80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由我局和养殖单位借贷自筹解决,尽快建成金塔县xx鱼开发养殖培育基地,为周边地区提供优质高档的水产品。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建设期1年,生产期定为10年,考虑项目技术经济特点等因素,项目计算期第1年生产负荷为50%,第2年达产。项目达产后销售收入分三部分,第一,http:/// 年产大规格可供放牧式养殖的苗种1万尾,不计入效益,第二,年产商品xx鱼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40万元。第三其他套养品种苗种和成鱼销售60万元,因此项目达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总额300万元。经过以上初步估算(没有计算xx鱼性腺成熟后开发鱼仔酱及xx鱼肉、皮、骨等效益),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3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1万元,项目利润总额149万元。
2、社会效益
【培训基地申请报告】推荐阅读:
苗木基地项目申请报告12-03
通信培训基地09-14
培训经费申请报告09-13
宅基地申请11-08
承办培训活动申请报告07-14
成都周边培训基地介绍12-09
英语培训中心申请报告10-17
田径训练基地申请表10-18
农村申请宅基地申请书范文12-03
教师培训费用报销申请报告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