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11篇)
1.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篇一
木兰诗教学实录与点评
师:提起花木兰,可以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那木兰在人们心中是个什么形象?
生:木兰在人们心中是个战场上的英雄。
师:是个战场上的英雄,如果给木兰画张像,同学们想想,你会怎么画她?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一下。
生:身披铠甲,头戴一个银光闪闪的头盔,面部严肃
师:根据你描述的这个画面,你用一个词来描述。
生:威风、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师:大家心目中的木兰是个战场上的英雄。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这样一个形象。乐府诗集中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用凝练而简洁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木兰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木兰诗》,看看我们感受到的木兰的形象和诗中的形象有什么差距?
(评:这是匠心独运的课始。准确切入,精巧设计, 课堂教学要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方老师尊重学生对木兰最初的印象,从生活中对木兰的印象巧妙过渡到乐府诗集中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看看我们感受到的木兰的形象和诗中的形象有什么差距?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意境。)
师: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木兰诗写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诗歌内容。
生:写了她孤身在外,胜利归来的情景。
师:她有没有说完整?
生:我认为木兰诗,写了花木兰她孤身在外,胜利归来回家的情景。
师:这里要说一下,诗里面有没有告诉我们木兰叫花木兰?
生:没有
师:这是我们家喻户晓的那个木兰叫花木兰。诗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木兰姓什么,在她的流传过程中,人们给她加了一个姓说她姓花,也有说她姓木兰的。
(评: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发言,介绍花木兰名字的来历。)
师:同学们看来能轻松地把诗歌的内容把握,既然木兰是个英雄,那诗中有没有体现?
生:我找到的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句话体现了木兰是个女儿,父亲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于是替父从征。
师:英雄是什么意思?
生:英勇的人。
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英”的意思是花,“雄”的意思显然是男性。那么英雄的本意是指男性中有像花一样杰出的人。那么木兰身上有不少杰出男性的品质,那么这种杰出品质在诗中如何体现?刚才那个同学找的那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体现了什么品质?:
生:反映了木兰可以为父亲、为国家牺牲的一种品质。
师:那你可不可以为这句诗读出英雄的气魄呢?
师:好,有豪气
生齐读诗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要求读出木兰替父从征时那种豪气。
师:木兰是“英雄”,还体现在哪儿?
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也可以看出她的英勇。
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师:“度若飞”是什么意思?
生:像飞一样,再读读。
师:再找找看,木兰的这种英雄精神应该表现在战场上,诗中哪儿写她打战?
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这个战争历时的时间太长了。“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了战场宿营的生活,也没有写了打战。这样的环境是女子生活的环境吗?
生:不是
师:这样的环境有没有衬托出木兰的英雄形象?怎样把这首诗读出木兰的那种豪气来?
(评:紧扣问题“木兰是个英雄,那诗中有没有体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初步认识木兰——英雄木兰)
师指名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读得太好了,大家给他点掌声,去年的时候,你们获得古诗文朗诵一等奖的时候,老师眼前浮现你们朗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情景,读得非常好。
生齐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很好,读得一字高唱,写木兰战场上的生活,好像只有这几句。
(评:朗读指导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让生读准、读好。)
师:好,木兰的故事方老师也是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从小就对这个替父从军,女扮男装,杀敌立功的英雄充满了崇敬。到长大的.时候,再读这首诗的时候,感觉有些遗憾,感到这首诗和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极不匹配,遗憾!于是方老师悄悄地把这首诗改了一下,幻灯展示改写的《木兰诗》,生边看边听师读。内容如下:“锵锵复锵锵,木兰苦练功。长剑花错落,冷电闪精芒;拉弓满月放,飞马卷平冈。
忽闻敌来袭,可汗征兵忙。军书有爷名,爷老叹无兄。愿为著戎装,沙场报孝忠。各市买鞍马,疾驰飞边关。
剑出敌胆破,弓响胡骑惊。白日杀敌急,夜晚攻城忙。斩敌辕门下,劫粮丛莽中。东城劈敌首,西原夺敌马,南壑缴敌械,北山烧敌粮。矿野尸相望,大漠血流横。百战将军死,十年壮士归。
可汗心愿了,官禄在身旁。勋赏皆不要,扬鞭还故乡。家人齐欢笑,木兰换红装。出门伙伴惊:木兰原来是女郎!
丹骒蹄儿轻,赤骁身子重;为保家国安,何必分我是骒骁?”
师:“骒骁”中的“骒”指:美马,“骁”指钝马,因为诗中把她比作小小的兔子,老师觉得太小了,于是把她比作马,下面看看老师改的这首诗和《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有什么差别?
生:老师你写的着重是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
生:改后更能突出木兰是个作战英雄。
(评:方老师大胆改写《木兰诗》和学生分享感受,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关系。)
师:谢谢你对老师的肯定。在老师心中总觉得木兰是个英雄,她就应该是这样的,当老师再读这首诗的时候,对自己妄自非议的修改还是觉得不太好,木兰是个英雄,但她和赵子龙、怒发冲冠、精忠报国的岳飞不同在木兰是个女英雄。既然是个女英雄的话,她最终还是个女的。同学们能从诗中感受到她是个女的吗?好,我们先从出征前的前三段来感受一下,木兰有没有出征前女性的情怀?齐读诗1-3节。
(评:专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发言点评充满激励。“初识木兰——英雄木兰”到“深识木兰——女儿木兰”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设计精心,很自然流畅。)
师:这首诗的开头和本首诗的开头有什么区别?这首诗的开头木兰在干什么?生齐答:织布
师:她不但在织布,还在叹息。根据诗歌展开联想和想象,木兰边织布,边停下来叹息,如果你是木兰,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觉得木兰当时一定在想,快出征了,我的爹爹已经年迈了,那可怎么办?
师:太懂事,太体贴了。
生:如果让我的爹爹去出征,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师:爹爹去出征,我该怎么办?
生:担心父亲
师:四个想象,看出木兰非常忧愁,忧愁什么呢?担心什么?这样的一个形象是什么形象?
生齐答:女儿形象。
师:试着读一下第一节,课开头大家读得太高亢了,能不能读得忧愁点?
生齐读第一节。
师:太忧愁了,那木兰一味地叹息,一味地忧愁,她还会去做什么?如果你是木兰,除了担心,你还会去做什么呢?
生:我可以去替父出征。
师:看来啊,木兰替父从军不是莽撞的念头,而是在叹息之后的念头,多么体贴、多么孝顺的,多么懂事的女儿!多么矛盾的心情!再把诗的第一节读一遍,感受木兰那种无奈的心情。
再次齐读第一节。
师:你还从别的地方看出木兰是个女性吗?
生:从第三段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有两个地方重复出现“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可以看出木兰对家人的思念,比男子更感性一点。
2.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篇二
生:高兴。
师:十分荣幸的是全国小语会也来我们附小开研讨会, 而且由我们班上课。两件喜事同时发生在长春, 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形容?
生:双喜临门。
师:想到这个词的同学请举手。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
生:喜事连连。
师:谁能用成语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师:谁能继续用带有“喜”字的成语来说?
……
师:下面, 老师写一个字。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义”字) 你能说出哪些带“义”字的成语?
生:道义。
师:说一个成语。
……
师:老师再写一个词 (教师板书:大义———) , 你们会想到哪个成语?
生齐:大义灭亲、大义凛然。
(教师板书:大义凛然)
师:读这几个成语:大义凛然、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学生齐读)
师:你想到了谁?最好用上这些词。
生:我想到了宋代的文天祥, 他被派去与敌人谈和, 他大义凛然、不卑不亢。
师:“大义凛然”什么意思, 谁知道?我们有工具书啊, 查一查, 看看哪位同学查得最快。
生:申张正义, 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
师:“凛然”该怎么解释呢?
生:严肃和令人敬畏不可侵犯的样子。
师:令人感到敬畏是源于他的无畏。
师:还有人说吗?
生:我想到了宋代的岳飞, 他大义凛然、精忠报国, 反抗元朝, 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师:岳飞抗元吗?他是抗金名将。
生:我想到了明朝的于谦, 当时瓦剌的三万铁骑直逼京城, 在大家都想弃都南逃之际, 于谦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身披战甲带领士卒抵抗瓦剌的大军。
师:这三个成语中, 你认为分量最重的是哪个字?
生:“义”字。
师:因为义, 才不畏惧;因为义, 才不容辞;因为义, 才无反顾。“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起来看二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说的。 (出示竖排版文言文)
师:好多同学都流露出诧异的神情。这是你们第几次接触文言文?
生:第二次。
师:对于文言文, 哪些同学有过更多的涉猎?
生:我读过《孟子使楚》。
生齐:《晏子使楚》。
师:别紧张。还有谁读过其他的文言文?
……
师:这么多好的经验, 一会儿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看老师出示的这篇文言文和你们接触过的有怎样的不同。
生:平时接触的文言文是横排的, 而这段文言文是竖排的, 应该是从右往左读。
生:这段文言文没有标点。师:这其中的原因谁知道?生:古代的字最初是写在竹简上的, 所以是竖着写的。
师:古代汉语的行文方式是这样的, 而且古人是以右为尊的, 所以文言文的读法是从上到下, 自右至左的。出声读一读, 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出声读)
师:谁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在心里面默读。 (指名读)
师:听他读完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
……
师:现在我们将这段文字还原成今天的写法, 哪位同学有信心读得更好?
……
师:我们再看课文, “孟子曰”, “曰”是什么意思?
生 (齐) :说。
……
师:“孟子曰……”孟子的话道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舍生取义。
师: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课文的题目。 (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逝者如斯, 假如你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孟子, 怎么读?谁想试试?
生1:舍生取义
师:读得再坚定一些。
师:读得再壮烈些, 同学们一起读——舍生取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出声读一读孟子的这几句话, 比较一下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师:“也”字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有什么作用呢?
生:“也”是代表语气的。
师:说得对, “也”字是一个语气词。你们都知道哪些语气词?
……
师:那么“也”字在此处到底该读哪一种语气呢?回到语句中我们体会一下。 (出示: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谁来读? (指名读)
师:还有人读吗?
师:“也”是这样读的, “者也”该怎么读? (出示: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师:两句话放在一起再读读, 比较一下又有怎样的不同?
生:我认为“者也”的语气要比“也”的语气更重一些。
师:那你能读一下这两句话吗? (生读)
……
生:我感觉“我所欲也”中的“也”是表示“的”的意思。
师:说得好。“的”是一个陈述性的语气词。
师: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 看这个词———“得兼”, 在今天我们习惯怎么说?
生:兼得。
师:既然是“兼得”, 古人为何要说成“得兼”呢?
生:这是古汉语的特殊现象———倒装句。
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刚才同学们一共有几个发现。
生:词语倒装、句式结构相似、语气助词。
师:这三项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接下来,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48页, 默读课文和注释, 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
师:哪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 对比一下和你们的理解是否相同?
生:1.亦———也;2.得兼———全部得到;3.舍———舍弃;4.取:求取;5.生:生命;6.义:道义、正义。
师:对于这些注释, 有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得兼”是两者同时得到。
师:“兼”什么意思啊?“得”是“得到”, “兼”是?
生:同时。
师:谁能用“兼”字说个成语?
生:德才兼备。
师: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生:德行和才能同时具备。
师:这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师:尝试给文言文作注释, 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生与义”的选择, 孟子的观点我们最容易捕捉的一种选择是———
生:舍生取义。
师:暗含了一种选择是———
生:生义兼备。
师:“生义兼得”孟子反不反对?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生, 亦我所欲也”这句话看出来的。说明孟子也是十分热爱生命的。
师: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尊重、去珍惜、去热爱。
师:他最不希望看到的选择是———舍义取生。 (教师板书:舍生取义、生义兼得、舍义取生。)
师:孟子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下种种行为, 你会想到哪些成语?用上“义”字。 (出示漫画)
师:不法商贩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骗。
生:见利忘义。
师:凶残的狼要吃掉救其性命的东郭先生。
生:忘恩负义。
师:1941年6月, 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 出动190个师、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生:无情无义。
师:还有更合适的成语吗?
生:背信弃义。
师:舍义取生者在, “舍生取义”者———更在!古往今来, 又有多少人追随孟子先贤? (教师板书: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课件出示: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这是谁的诗?
生:谭嗣同。
师:这字里行间有没有“义”?用诗句的一个词来表示。
生:肝胆。
师:对于谭嗣同而言他所追求的义是什么?
生:谭嗣同的义是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
师:“不有死者, 无以召后来。死得其所, 何等快哉!”一起读:“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课件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这是谁的诗?
生:文天祥。
师:一起读一遍。
师:这里有没有“义”?也用诗句的一个词来表示。
生:丹心。
师:赤诚肝胆图报国, 碧血丹心照汗青。你还接触过这样的诗句吗?
生:岳飞的《满江红》。
生:移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为什么想到了这一句?
生:在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想要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南宋移民的心情, 可面对现实作者也显得很无奈。
生: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
师:时代不同, 人物不同, 但他们却用相同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 做出了人生的抉择。读:“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文天祥英勇就义后, 人们在他的衣袋间找到这样的人生绝笔。 (课件出示: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 庶己无愧。)
师:谁能读? (指名读)
师:在这段绝笔中找到孟子的话了吗?
生:孟曰取义。
师:谁能给这句话作注释?
生:孟子说要舍生取义。
师:再具体说说。
生:孟子说, 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 也是我希望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拥有, 我就放弃生命而求取道义。
师:文天祥舍生取义他后悔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庶己无愧。
师:面对“生与义”的抉择, 他会义无反顾地说———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生命诚可贵, 道义价更高。我们来听一段今年七·一《向祖国报告》这台晚会上老艺术家们的诗朗诵———《相信》。
师:在这段朗诵中赞扬了哪些人?他们的“义”体现在哪儿?
生:这段朗诵中赞扬了解放军, 他们为救孩子不顾自己的危险。
师:人民军队为人民。大难当头, 我们的战士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对他们而言“义”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生:年轻的老师不顾危险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学生。
师:对他们而言, “义”是什么?
生:宁可自己受到伤害也要尽到保护学生的责任。
师:大爱无形, 危难之时, 我们的教师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他们让教师这份职业变得更加神圣。
师:舍生取义是英雄的壮举, 也是平凡人的责任。大难来时, 无数国人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挺起了这个民族的脊梁。在生与义之间, 他们这样做, 也会这样说: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这是现在的“义”, 这是繁体的“義我”, 上面是一个“羊”但不出头, 下面是一个“我”字。天下兴亡———
生:匹夫有责。
师:我们应该有勇气说: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繁体的盖我多么复杂, 今天的“义”看似简单, 又多么不简单。几千年来, “义”字的写法由繁至简, 但内涵却亘古不变。
师: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成语, 假如这就是我们人生需要面对的选择, 你会擦去哪个?保留哪个?请说出理由。
生:我会擦去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舍义取生, 而选择生义兼备。
师: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如果生义不可得兼, 我们要怎样选择?
生:舍生取义。
师:大家都支持这样的选择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一起为自己郑重的选择鼓掌。
师:再次来读孟子的这段话, 请用你们的声音做出选择。
师:同学们读得好, 说得好, 也要做得好。将来, 也许你们会成为英雄, 也许平凡一生, 但黄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人生永恒的追求。
崔峦理事长:
黄老师的课我是肯定的, 上得不错。小学学文言文从课标来讲没有什么要求, 但人教版、长春版等教材为了体现小学和初中的衔接, 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这种安排是让学生见一见, 感受一下, 了解一下文言文的形式, 到了初中学习时不感到陌生, 体现了小学向初中的一种过渡。但是, 温儒敏教授也讲了不同的学校可以程度不同。程度低的学校在课标下程度还可以再低一点儿;程度高的学校还可以再高一点儿, 要因地制宜, 因校制宜。所以东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这样教, 无可非议。这一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非常投入, 收获也很大。我们从效果上来看, 应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但是我要提两点建议:第一, 在咬文嚼字、疏通文意上功夫下得少了点儿, 但是黄老师用了让学生去作注释的办法我是肯定的。因为这一课后面给了译文, 给了译文后学生去对号入座, 不是太难的, 而且这篇短文里面节选的文言字词并不是十分艰深, 所以我对于这种教法是肯定的, 这是一种创造。第二, “舍生取义”这个“义”的界定, 应该让学生明白孟子在这里讲的“义”不是“小义”, 是“大义”。这个“大义”是什么?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当它们和生命发生矛盾的时候, 我要做出抉择, 就像地震那样。如果把这个界定明白了, 对这个文本的理解就准确了。而后, 教师可以拓展一下, “义”除了大义可能还有别的“义”, 才能引出生义兼得来。在大义面前我认为不可兼得, 如果兼得就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了。
台湾赵镜中教授:
在台湾, 学生对古文教学是非常惧怕的。我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1.台湾的古文教学也是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文章, 我一直在思考除了这样的方法之外, 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 例如:利用学生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尝试去揣摩和猜测这样一篇文章大概是什么意思, 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去感知后再回来进行深入的理解。途径上可以更多元。在古文教学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导学生多读文章, 而不是依赖注释, 以后读到古文没有注释怎么办?2.《舍生取义》这篇课文向我们传达了“义”, 但我自己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舍生取义”要当成一个肯定句来理解, 还是要当成一个疑问句来理解。是不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两难困境, 让学生更多地去体会生命是很可贵的, 为什么要放弃生命而追求道义?教师举出更多的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 只会强化一个信念, 但是当他们面临一些真正困难抉择的时候, 他们是不是会这样去表现?这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这样一个课题之下, 我们是否该将“舍生取义”当成一个疑问句来思考?
香港赵呆呆校长:
我特别欣赏黄老师的教学, 我觉得他在教学的策略方面非常成功。整节课都能够围绕成语, 用成语表达自己的心情, 说出带有“兼”与“义”字的成语, 继而板书与课文“舍生取义”感情色彩相反的成语……这些策略运用得非常好, 引发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积累来学习是有效的, 也是高效的。
李春旺副理事长:
说到文言文教学, 我个人以为在小学阶段着力抓的还是让学生把文言文的文本读通、读顺、读好, 该断句的地方能够很好地断句, 把一些关键的词语意思能够理解, 继而能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意思。学习文言文在小学阶段, 可以借用工具书、看注释、看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黄老师的课在这一方面做得是不错的。我认为越是文言文教学, 越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每个人都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适当地安排小组交流、谈谈理解和认识的环节, 继而全班反馈。如果循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反馈”这样一个教学流程, 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张立军教研员:
金庸先生曾说过中华文化的精粹就在于一个“义”, 这篇文言文的文眼也在于一个“义”, 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一个“生”与“义”选择的问题上, 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够对“义”的内涵有充分解读的。“义”是这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在上课伊始谈到“义”的问题时, 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知是浅层次的。但是, 在这节课上黄老师采取了很多的策略, 来突破对“义”字逐步认知的问题。他从多角度来认知“生”与“义”的关系, 这对我们的启发都很大。比方说, 对“义”字开始有一个浅层的解义过程, 而后学生又有一个要融入到某个成语、某一个事件中、某一个人物身上, 由一个表层浅译到一个对“义”认知以后再次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的内化过程, 是学生逐步提升的过程。
从历史事件中、从人物身上认知“义”;在经典语言的回顾当中, 再次认知“义”;在经典诗句的回顾与运用中再深层次地认知“义”……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深层地解读了“义”。更为精彩的是, 课的最后教师又带领学生回到最初所想到的成语, 引导学生做出一个选择。本节课学生对“义”的认知是有层次的, 是一个内化过程的认知。
阅读文言文要有一个联系的视角。在这节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大意对照读;联系文章前后内容语气不同比较读;联系文本与现实对照读……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文言文要有一种联系的视野。这一点黄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有些观点还是要和黄老师商榷, 比如说给文言文加注释是否合适?引出文言文的竖版形式有没有必要?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
3.《放眼现代世界》课堂实录与点评 篇三
1.胸怀宽广,从小树立面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2.懂得不同国家、区域、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学会尊重,学会宽容。
3.初步培养平等、友爱、公正、宽容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做好课前调查和资料搜集等工作;
2.教师准备课件、计分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先请大家看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请认真看,等会儿说说你从中看懂了什么。
(播放录像《刮痧》,学生交流,老师穿插介绍刮痧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中国和美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引发了这场误会)
师: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引起的尴尬事件,你还听说过吗?
生1:我妈妈去日本出差,有一天打的去目的地,由于日本的车靠左行驶,所以她就站在双黄线上等车,结果惹来许多惊讶的目光。
生2:有一个中国人到马来西亚的朋友家里,看见朋友的孩子很可爱,就摸了摸他的头,谁知那个朋友突然生气地冲过来,揪住他的头发,朝他发起火来。他感到莫名其妙,赶紧逃走。后来才知道马来西亚人认为一个人的灵魂都集中在头顶,不可以随便侵犯。
生3:一个中国人和尼泊尔人谈生意,签合同前向对方提出了一些要求,只见尼泊尔人一个劲地摇头,结果合同没有签成。后来才明白,其实尼泊尔人摇头表示同意,点头才表示反对。
师:正是由于各国各民族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风俗习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才会发生类似的误会。那么,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避免这些误会呢?
生:多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交礼仪……
师:是啊,我们要增进了解,把目光放得更远。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早在1983年就对我们提出(课件出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今天的我们要(板书课题)——放眼现代世界。
二、聚焦奥运,放眼世界
师:2008年,在神圣的中华大地上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奥运会(课件出示奥运会图片)。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展示各国特色文化的窗口。现在让我们透过这个窗口,去寻找、去发现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吧。
(播放课件:一组关于奥运会的画面)
师:你从这些画面中发现了哪些特色文化?
生:我看到了奥运会期间各国领导人见面时的社交礼仪,大多是互相拥抱。
(师板书:社交)
生:我看见开幕式上各国运动员穿着不同的服饰入场。
师:你还看到了哪些特色服饰?
生:阿联酋的长袍,马来西亚金黄的上衣,还带有帽子。
生:我看到一个国家的女运动员跑步时还包裹着头巾。
……
师:那就让我们跟随开幕式上的运动员入场仪式,欣赏一下各国的特色服饰(出示一组图片,板书:服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他们的穿着打扮也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看到了来自各个国家的食品。
师:除了特色食品,饮食上的特色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板书:饮食)
生:有些人使用筷子吃饭,有些人使用刀叉。
生:我知道奥运村聘请了有13届奥运会餐饮服务经验的国际餐饮公司承担主餐厅、分餐厅和国际区咖啡厅的餐饮服务工作。
……
生:我看见一个运动员取得胜利后在做祷告。
师:哦,这是他们的宗教文化。(板书:宗教)奥运会期间,北京市还专门指定了32处涉奥宗教场所,为奥运村村民设有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在内的五大宗教礼拜场所;其他宗教人士也可以在宗教中心的静休室进行宗教活动。奥运会让我们看到了各国各民族不同的特色文化。
三、关注世博,全面了解
1.走近世博会。
师:同学们,今日的世界是一个各国各民族之间频繁交流的世界,当2008年奥运会的荣光还在我们的心头闪耀,2010年世博会又向我们款款走来。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世博会?
生: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生: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
生:2010年将在上海举行世界博览会。
师: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现正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出示招募广告,学生读)
为能更好地举办世博会,现诚聘志愿者若干名,了解各国礼仪文化、热情大方者优先。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各国礼仪文化知识,准备参加招募考试)
2.了解招募考试规则。
师: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世博会志愿者招募现场,我就是主考官唐老师。我们的规则是:
(1)每个队以抽签的形式选出两名代表答题,其余同学都是智囊团成员,当本队代表答不出时,可以在10秒钟内和智囊团成员讨论。
(2)答对一题得一个圈(举起道具演示),当本组闯关失败,该题可由其他三队抢答。
(3)最后得圈最多的小组胜出,小组成员获得志愿者的资格。
3.招募大考验。
第一组题目社交礼仪
(1)哪个国家的人相互见面时一般不握手,而是将两手合在胸前?(标有下划线的为正确选项,下同)
A.美国B.刚果 C.泰国D.古巴
师(点击示范图片):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特有的见面礼?请说一说,演一演。
拓展:虽然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见面礼仪,但是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现在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见面礼仪就是——握手。今天我们来重点学学有关握手的礼仪。握手讲究些什么呢,谁知道?
(学生交流后老师出示歌诀,大家读一读,并照着练一练)
上身前倾伸右手。
握手力度要适中。
时间适宜二三秒。
男士握手多注意,
要脱手套要摘帽。
力量、姿势与时间,
看出国民好素养。
师小结:从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因此,一个人的举手投足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组题目 服饰礼仪
(1)连线题:把图片上的服饰和相应的国家名连起来,并说出这些服饰的名称。
(图片:韩服和服 纱丽旗袍
国家:韩国日本 印度中国)
(2)下列哪一国的妇女穿着严实,全身穿长袍,头也用头巾包好,只露出两只眼睛?
A.泰国 B.加拿大C.阿拉伯
师:说到这儿,老师要请大家看看课本“风景线”中的第二个故事,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生:这是因为阿拉伯妇女比较保守,美国人比较开放。
第三组题目 饮食礼仪
(1)吃西餐时要用刀叉,图上的摆放顺序正确吗?请指出错误的地方(应为左边叉右边刀)。
(2)它们分别是什么国家的特色食品?(点击图片出示食品名字),说出四个即算答题成功。
(答案分别为:韩国泡菜日本寿司印度咖喱 印度飞饼中国粽子 意大利通心粉)
师小结:如果有韩国人来参加世博会,千万别忘记为他准备泡菜哦。其实,不同的饮食文化背后隐藏着各国深厚的文化背景,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深入地挖掘。
第四组题目 宗教信仰
(1)印度教徒不吃:
A .猪肉B.狗肉C.牛肉
拓展:为什么?因为牛被看成是圣畜,在印度大街上人还要给牛让道,牛可以在大街上睡觉……你还知道哪个宗教的教徒不能吃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小结:我们要尊重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
(2)在泰国记住不要踩什么?
A.凳子B.楼梯的边角 C.门槛 D.垫在沙发底下的地毯
(根据泰国风俗,门槛是灵魂居住的地方)
3.宣布成绩,颁奖(授予志愿者标志)。
师:祝贺你们成为世博会的志愿者,有了你们的加入,世博会一定会举办得更加精彩、更加成功!掌声送给你们。此时此刻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礼仪文化知识的?
(生讨论:上网、看书、采访、请教他人、旅游……)
师小结:这些方法就是我们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金钥匙,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金钥匙放眼现代世界吧!
(全课在《和谐世界》的音乐声中结束)
点评
1.探寻适切的学习方式
“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在这堂课的设计中,重点安排了知识竞赛的环节。竞赛前,先请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交流讨论,把搜集的知识进行整合,为竞赛做准备。竞赛时,小组中人人参与,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更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2.借助热门的时事新闻
当今的世界是各国各民族之间频繁交流的世界。这节课,教师以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这两大盛事为平台,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各国各民族不同的特色文化,加深对各国文化礼仪的了解,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课堂上,学生探究兴趣高涨,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单位:杭州市学军小学)
4.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篇四
师:上节课我们到四季王国认识了那里的生字,这一次谁还想去啊!为什么?
生:四季王国的景色真美,我还想去。生:到四季王国能学到很多知识,我也想去。
师:正好小鹿乖乖打来电话,它想与咱们同学同行,你们欢迎吗?(欢迎)好,就与小鹿打声招呼吧!(点击课件)小:小朋友你们好。生:小鹿乖乖好。
小:能与你们一起去四季王国我可真高兴,马上就要进入四季王国了,您们想说什么? 生:要认真看。
生:这还不容易,一定要认真感受。
师:到了四季王国以后,一定要用心观察那里的每一处景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四季》。看,四季王国到了。
(点击课件:四季图片,配乐师读全文)
儿童喜欢童话般的世界,富于幻想,教师利用了这个特点,虚拟了一个童话情境,并通过课件演示鲜活的画面,由“小鹿”做导游,把学生带入“四季”,如临其境,不仅能产生兴趣与遐想,而且使学生对小动物生成了亲近感。教师的朗
第 1 页 读、画面的展示、音乐的渲染合为一体,创设了极佳的情境。师:四季王国的景色美不美?原来它就在我们的书上,翻开书61页,仔细观察书上有几幅图?几句话? 生:书上一共有四幅图。每节有四句话。师:这么美的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呢? 生:(各抒己见)
教师以设问的语气,过渡到教材,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从图入手,辨析语句,其目的是建立句子的概念,初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么美的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呢?”这一问,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体验,关注语文的人文性。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独特,都有自己的见解。那同学们最先学习哪个季节呢? 生:春天。
师:大家想不想学啊!让我们一起领略春天的美景。(出示春天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教师的欣赏与鼓励,可以生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但有没失去“首席”的作用。
生:小鸟在天上飞,小草绿绿的,尖尖的,被大风爷爷吹得摇来摇去。
师:联系生活,说说春天还有那些变化?
第 2 页 生: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桃花、杏花都开了,还有香味呢!师:真香!老师都闻到了。
生:小河的冰都融化了,小鱼在水里跳着圆圈舞,真开心!新课程强调要联系生活教语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学习的不仅是文本,而且还有学生的经验(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由文本引向生活,让学生谈出生活中的春天,重在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感受。师:春天真美,能不能把它美美的读一读。(生读,师生评价)
师: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师读,生不情不自禁的加动作读)师:春天真可爱,背一背怎么样? 生:(背)
学习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感悟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必须强化训练。那么朗读在什么时候训练比较合适,一般是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情感去品读,读要注意评价,师生共同参与。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具有感染的作用,更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境界。读中还要积累,好词好句让学生永久的记下来,这才是学语文。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春天,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春天的?
生:我们看了春天的图片,再说一说春天还有哪些变化,接
第 3 页 着读了读,最后又背了背。
师:现在就按照你们自己归纳的学习方法自学,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生(自学、交流)
教会学生学习一直是教育的基本主张。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呢?我认为渗透为先导,然后让学生感悟、提炼、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掌握”仅是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生成能力。本环节体现了这样的做的,可贵的没有局限学生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而是鼓励个性的学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生:我喜欢冬天(师放图片)冬天,小雪人真顽皮,它戴着红色的帽子,用胡萝卜做鼻子,还有一个可爱的小手。生:我想说说图片以外有那些变化?
冬天可以溜冰,还能打雪仗,白白的雪真漂亮。生:还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衣,在雪地上散步、玩耍。生:我还能读一读。(比赛读,加动作读)生:我想背一背。(生背)
学生自主的联系生活谈体验,感受冬天的美丽与快乐;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如加动作)、背课文,学习活动是自我生成的。
生:我喜欢秋天。(出示图片)秋天,秋高气爽,谷穗被重
第 4 页 重的果实压弯了腰,好象在说:“我成熟了,我多棒。” 生:我还能说秋天还有哪些变化?(出示图片)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生:秋天果实成熟了,大苹果红红的,绿绿的。生:树叶变黄了,像仙女一样飘落下来。
生:庄稼成熟了,一片金黄,农民伯伯开始收割了。师:谷穗是什么? 生:谷穗是果实。
师:你们见过真的谷穗吗?今天老师让没见过谷穗的同学看看真的谷穗。(出示实物)如果你是谷穗,想说什么?
生:我会说:“看我多肥呀,我沉甸甸的都弯腰了。” 生:我会说:“看我多神气,我又给人类做贡献了。” 生:我给大家读一读。生:我能背一背。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对话中体验,在对话中思辩,在对话中想象,总之,对话过程是生命的流动,是文化的再生产。这个环节的对话的亮点是对“谷穗”的探知,教师看来课前有预测,准备了实物,以直观的方法告诉谷穗是什么样的,话题一转,让学生展开想象──与谷穗对话,以生命来体验生命,生成了人文精神。
第 5 页 生:我喜欢夏天(出示图片),夏天菏叶圆圆的,青蛙在捉害虫。知了好象在说:“夏天到了!夏天到了!” 生:我还知道夏天有哪些变化?夏天可以游泳,我带着游泳圈穿着游泳衣,可快乐了。
生:我可以在炎热的夏天吃雪糕,一次吃好几根呢!生:我读一读行吗?(读)生:我背一背。(有表情的背)
这个环节看,学生是完全自主的,教师没有参与,是旁观者,这是“顺理成章”的,因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习方式和方法,他们知道学做什么,怎么学了,如果没有思维障碍,完全放手是应该的。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喜爱的季节,现在我们……哎!小鹿乖乖到哪去了,找一找?
小:(课件)我在这儿呢!我到后花园去参加小动物们的表演会了,你们等着我呀。我马上就回来。
师:小鹿乖乖去参加表演会去了,我们怎么办呢?谁有好主意?
生:我们也开一个表演会吧!师:大家同意吗? 生:(高兴地说)同意。
卡通小动物再次引线搭桥,完成下面的学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可谓设计巧妙,别有情趣。
第 6 页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可以用歌舞、画画、诗歌、也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及照片拿出来与同学们展示。(生分组准备)
生:第一个节目由我们小组的小画家来表演。(展示四季的图画并分别介绍)师:第二个节目是什么?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分别出示在冬天照的照片,并介绍内容)
师:第三个节目呢?
生:我们三个给大家表演歌舞《春天来了》(表演)生:第四个节目由我们表演,我们为大家唱春天的歌《小燕子》(唱)
生:第五个节目我们为大家朗诵一首秋天的诗。(朗诵)阅读教学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来体验课文内容,强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此环节教学是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画四季(介绍图画)──找四季(展示照片)──演四季(边歌边舞)──唱四季(春天的歌)──诵四季(秋天的诗)
师:大家表演的真精彩!你们个个是小天才。四季王国真美。它给我们带来快乐。今天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吧!谁能谈
第 7 页 谈?
生:(各谈体会)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小鹿乖乖有什么收获?
小:(课件)能和你们来四季王国,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下次我一定带你们去一个更好更美的地方,祝你们进步,再见!师:小朋友再见!
课堂教学不仅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结果是指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收获,以体验的方式谈出来,用以检测教学目标的实施效果,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备以后用。综述: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编织了一个有文、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教师的语言儿童化,具有亲和力、感染力、扇动力。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了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注重联系生活学语文,注重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注重语文的实践与综合。
思考: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本着以读为主,以人为本,兼顾多种方式的体验。教学形式的创新应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语言的感悟、思想的升华。节外生枝的活动应尽量避免,语文课应讲究语言文字的研究(当然年级不同,深浅度不同),否则呈现的是大杂烩的课堂教学,失去了语文的原本意义。
5.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篇五
教学内容:《斜面》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8课。
教学目标: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做好实验记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研究过程和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知识能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与方法:用木块、木版、小车等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对斜面的作用和省力规律的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小车、测力计、记录纸(学生)、长短不一的木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斜面
1.师:同学们,我听说你们最爱动脑筋,最爱帮助别人,是吗?(是)好!老师领同学们去公益劳动好不好?(课件:工人叔叔想办法运油桶)工人叔叔遇到困难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们吗?(学生想办法:直接搬,用木板搭桌子上,用吊车)你们认为哪个办法比较好?(用木板搭桌子上)你们都同意?(同意)老师也同意,看,工人叔叔也采用了我们的意见。其实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在科学上就叫做斜面。〈板书课题:斜面〉 2.谁能帮老师在黑板上搭个斜面?(斜面的高度、长度)
3.师:刚才你们为什么要用沿着斜面推而不直接抬呢?(用斜面有什么好处?)省力?猜的?感觉?(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就来亲自验证一下。
4.要验证斜面是否省力,用小车代替油桶,还需要准备些什么?(学生:测力计、搭个斜面)5.先搭个斜面吧(学生动手)
二、初步探究,斜面能省力
老师看每个小组都把斜面搭好了,你想怎样来研究呢?实验时,为了保证收集的数据更准确,老师给你一点小提示:课件出示 1.小组合理分工,密切合作
2.拉动小车时要均匀用力,让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前进,并在前进中读出数据。
下面开始实验!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及时巡视指导。4.(交流实验结果)
师:我们请第一个做出实验的小组来交流一下他们研究的结果。
其他小组的研究结论一样吗?看来斜面的确有省力的作用!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三、深入探究,斜面的省力规律
1.(汇集各组的探究数据)
这是刚才几个小组的实验时搜集到的数据。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从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和疑问?(学生自由发言,师引导)垂直提力相同,为什么每个小组沿着斜面匀速前进,所用的拉力不同呢?我也有同样的困惑?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斜面装置不一样造成的?能具体说一下,斜面的哪个因素可能影响拉力的大小?(板书:长度)可能是什么关系(斜面越长,越省力)。刚才这位同学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想可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前提,继续猜,还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板书高度)有什么关系,具体说一下(高度越低越省力)。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到底省力的大小与斜面的高度和斜面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同学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怎么办?)对了,让实验来说话。由于时间的关系,就请每个小组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方面来探究,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2.(小组讨论方案)(集体交流方案)3.师:方案定好了,来交流一下,一组,你们想研究哪方面的?具体操作,其他小组有没有要补充的?你来,进行斜面高度的探究必须保证斜面的长度不变,做同样实验的小组请举手,明确方案了吗?那么剩下的小组就是研究斜面长度对拉力大小的影响了。各个小组定好方案了,我们就动手验证吧!
4.(小组实验)教师及时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探究活动
5.交流结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这是一组的,他们研究的是斜面长度不变,改变斜面的高度,结果是高度越低越省力,另一个小组的结论是一样的。再来看看研究斜面长度对省力大小的影响,结论是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省力。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科学探究,不仅研究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还探究出斜面的省力规律。
四、拓展延伸,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斜面能够省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这就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谁能说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斜面?(身上的衣服拉链、教室里面的斜面)
2.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到斜面吗?
(1)出示图片(向车上运送货物,斧头,拉链,楼梯里有斜面吗?)(2)盘山公路图
想想,骑自行车上坡怎样比较省力?
(讨论交流,延长了斜面的长度省力。提醒:注意安全。)(3)录像展示生活中斜面的应用。
(出示螺丝钉图片)(板书:变形)你真了不起,连变形的斜面都找都找到了。你想不想真正体会一下斜面是怎样变形的?那课后请同学们参考课本,自己做一个螺丝钉的模型,不过,我们要来个比赛,看谁做的螺丝钉最省力。有信心挑战吗?
(4)这节课老师收获很多,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的比较好,好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等进行评价)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做好实验记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研究过程和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知识能改善生活。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与方法:用木块、木版、小车等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对斜面的作用和省力规律的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小车、测力计、记录纸(学生)、长短不一的木版、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课件情境:重物水桶、卡车,用哪些机械能解决问题? 引入“斜面”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重物模拟,学生亲自体验,得出:用斜面比较省力。
(二)学习新课
环节一:如何进行验证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实验一)授课过程:
你能用手中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斜面能省力吗?先和学生一起认识认识实验材料,提示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教师查看各组实验情况。通过实验,发现实验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板书)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指导学生认真写好实验记录。
汇报:简单汇总几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对比。从不同的结果中猜想斜面省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可能跟斜面高度、斜面长度有关,以此导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二: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做好对比试验。(实验二、三)
(三)、深入探究,斜面的省力规律
1、利用学生猜想,提示他们自己进行省力大小与斜面高度关系的对比实验。明确对比实验过程中的改变条件和不改变条件。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汇报结论。
2、指导学生进行省力大小与斜面长度关系的对比试验,汇报结论。
实验得出:斜面省力跟高度、斜面长度的关系,总结引入坡度的概念。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跟踪观察、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试验。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讨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省力作用? 观察课件中的图片,讲解斜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演示(螺纹是斜面变形示意)
教师演示,拉开螺纹成为坡度平缓的斜面,了解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讲解:螺钉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制成。螺钉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四)、拓展延伸,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留意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省力的特点?
2.思考: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探究研讨活动,认识斜面能够省力,且是越平缓越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设计实验,处理数据科学严谨的态度。
2、通过严谨进行模拟实验,学生能初步认识到能量守恒大科学观(用斜面省力,路程长,费时,不用斜面费力,路程短,省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合作的精神。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设计实验,处理数据科学严谨的态度。难点:学生能初步感受建立大科学观。
材料:小车(上加钩码),测力计,斜面板子,铁架台,数据记录表,量角仪。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朗读《挑山工》一文中有关挑山工怎样登山的句子,并提问: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
课件展示:工人叔叔将一只笨重的油桶沿着斜面推上一辆汽车。
提问:工人叔叔为什么要沿着斜木板推,而不直接把木桶抬上汽车?请作出你的猜想。
教师导出课题:斜面
1、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学生认真观看并积极思考。
3、各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猜想结果——省力。
二、新课:
(一)设计模拟实验证明斜面省力
1、明确模拟实验:你如何能证明斜面省力?
(1)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模拟工人运油桶?也就是说,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谁模拟谁?(意识到小车模拟油桶,测力计模拟等于推力,铁架台高度模拟汽车货斗高度,木板模拟工人用板子。更要明确用测力计在木版拉上模拟用斜面向上推,用测力计直接拉模拟直接抬)对照情境图
(2)模拟实验设计:你如何能证明斜面省力。
孩子讨论,明确对比实验斜面推比直接抬(提)省力。注意对比公平性问题,什么是唯一不同的条件(直接用测力计拉与用斜面拉),什么是必须保证相同的条件(同样高度,同一个测力计,同一个小车,同样匀速拉动)。
2、小组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尽量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并且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提问:我们在实验中只实验一次就记录一次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可不可以?
(至少三次,取平均数才比较科学,如果其中一次数值差距太大,还应该进行第四次再求平均数)
3、学生小组合作,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要求:汇报实验结果和你们组的发现,几组汇报后,大家讨论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反思:你是否很好地模拟了工人运油桶这个情境了呢?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可找一个小组到前边来演示,让学生找存在问题。重点找直接拉的高度问题,找出关键谁跟谁比也就是直接拉到底拉到哪?如果学生做得多数有问题,那就不着急,给学生时间再来做这个实验,看看学生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直接拉省时间。
6、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二)证明斜面更省力
1、刚才我们通过动手研究发现斜面可以省力,那么斜面怎么样才能更省力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
2、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并且记录下来。简单交流(角度设计,如果有重物猜想,各组的重物是不同的,可以两组配合用相同角度实验)
3、设计实验: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主要设计不同坡度的对比实验,设计斜面角度实验只能改变斜面角度,不能改变高度,高度必须保持不变才能保证是模拟实验,因此板子可以抬高,但是测量高度不能变)。
4、观看微课视频
5、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研究不同情况下斜面用力大小,及时记录。
6、汇报数据和自己组的发现。
7、汇总数据,说一说我们有什么共同的发现。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能够意识到斜面平缓省力费时,斜面陡费力省时)
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三、巩固:
1、情境,抬空水桶到车上,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不是越省力越好,省力与省时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
2、说一说,生活中都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可以出示山路、立交桥、螺丝钉等图片让学生理解。
四、板书设计
斜面
省力
斜面越长越省力,斜面越光滑越省力。
6.苏教版小学科学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六
一、激发学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兴趣
师:(用实物投影出示某位学生父母的登记照)今天我给同学们 带来了两张照片,大家看看,猜猜他 们是哪位同学的父母?
生:我觉得这是李意杰同学的家长。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出来 的?
生:我觉得这2张照片中,他的爸爸妈妈的某个部位长得很像李意杰,所以我们一看就看出来了! (放课件)
师:我明白了,刚才同学们说
照片上的人和李意杰同学有很多相似的特征,所以他们是一家人。那是不是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征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对父子。
【评: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家人谈起,从而启发学生提出关于遗传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认识人类遗传现象
1.研究陈强、马季父子的照片。
师:这是我国的喜剧演员陈佩斯和他的父亲陈强的照片,大家仔细找找,他们有哪些地方相似,把你们小组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表中。商量一下,拿出一个一致的意见。
(生分组找陈强父子的遗传特征,教师巡回辅导。)
师:下面哪一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觉得他们两人的眼睛像、眉毛像、耳朵像、脸型像,嘴巴不像、头发不像。
生: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眼睛像,但我们认为眉毛不太像,鼻子也同样像,耳朵也同样的不像,嘴巴是像的。不过头发我们认为也是像,脸型觉得也像。
师:关于头发,认为像的小组举手。我巡视的时候,同学在下面对这个问题有讨论和争论,陈强我们看得出来他患有脱发,这里要补充的,陈佩斯原来头发也是一样的,也是脱发,头上头发不是很多,为了演出的方便把其它的头发也剃了,所以你们再看看他们的头发是否是相似的。 生:是的。
师:陈强父子在这个特点上也有一个相似之处,我把它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刚才找出的眼睛、鼻子、脸形等都属于相貌,也就是说陈强父子在面部特征上有相似之处。除了长相和疾病以外,孩子与父
母还可能具有哪些相似特征呢?我们再来看一看另外一对父子。
(课件出示马季父子的全身照。)
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左边的是我国的相声艺术家马季,中间的是他的儿子马东,现在是湖南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马季父子除了长相很像,还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生:他们身材很像。
师:的确,都是微微发福的体形。
【评:选择大家熟悉的明星,学生从心理上认同率高,使学生更能自然地接受遗传特征。】 师: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你们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吗?
生:遗传。
师: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遗传。
生:就是一个人上一辈跟下一辈长得很像。
生:就是上一辈和下一辈相似的地方。
生:我认为是子女继承父母的一些东西,自己和父母有相像之处,这种现象叫遗传。
师:他们三个的解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生:有,继承。
师:老师把你们三个人的答案综合,遗传是上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的一些生理特征,这些相像是继承。
【评:通过寻找两对父子相似特征后,在这里揭示出“遗传”这一概念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对疾病、相貌和体形是继承完全理解。】
2.学生对照相片找自己与父母及不同种族人的遗传特征。
师:陈强父子有遗传,马季父子有遗传,你们和父母之间有遗传吗?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爸爸妈妈的照片,帮助对方找一找,他有哪些特征是爸爸遗传给他的,哪些特征是妈妈遗传给他的。 生:我和我妈妈长得一模一样。我有一个弟弟,弟弟长得像我爸爸,我的脸形、眉毛、嘴巴、头发长得都很像我妈妈。
生:我认为我和我的父亲耳朵、身材、头发都比较像,然后我从我妈妈身上遗传的特征有嘴巴、眉毛、鼻子,最后还有近视。
生:我有白头发,据说爸爸也是少年白。
生:我有很多习惯像妈妈。
师:是不是每位同学都找到了从父母身上遗传的特征?看样子我们中国人身上都具有遗传现象。那外国人呢?让我们瞧一瞧这对父子。(出示布什父子相片)布什父子之间有相似的特征吗?
生:脸形像、嘴巴像、身材像、眼睛像、鼻子像。
师:中国人有遗传现象,外国人也有遗传现象。看来遗传是人类的普遍现象。
3.根据遗传特征找父母。
(游戏:找这一家子)
4.教学生认识父母把人类所有基本特征都遗传给下一代。
师:老师想到一个问题,我有两只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手的皮肤是黄色的,我的父母也有这些特征,这算不算遗传呢?
(生讨论交流。)
师:这个问题,刚刚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说这不是遗传,经过大家讨论之后,有的同学得出了新的结论,说不是遗传的,现在反而少了。不要紧,我们相信真理。 生:因为我们觉得人的皮肤当然是黄的,你就是说人都是5个手指头,难道长出六个、七个手指?就算有6、7个,那也是例外,而且这种情况很少。
师: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人都有5个手指,这是人的基本特征。
生:我的理由跟他一样。
生:我觉得这不是遗传的现象,因为这个手指头的颜色,他们有些人的深,有些人的浅,而且手上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师:嗯,她找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老师刚才所说的一样的地方,是不是遗传?不过她也不错,找到不一样的地方。关于这个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生:我认为皮肤的颜色跟遗传没关系,跟太阳晒的多少有关系。
师:现在有这样一个观点,黄色的皮肤,5个手指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基本特征,所以不是遗传。其它认为这是遗传的说说你的观点。
生:我认为皮肤和手指都是遗传,如果有两个中国人,两个美国人,两个非洲人,你基本上不能指望两个美国人生出的小孩是中国人的样子,也不指望非洲人生的孩子跟非洲人不一样。他们总有相像之处,因为这是遗传。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第一种认为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另一种认为是遗传。这是不是人的基本特征?现在,我们就看一下,这些特征是不是你爸爸妈妈遗传给你的。
生:是的。
师:看来父母不光把他们特有的特征传给了我们,更重要的是把人的所有基本特征都遗传给我们。
【评:教师适时肯定与激励学生用事实说话,养成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思维,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得出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师:是不是只有人类才有遗传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吧。(出示动物一家让学生寻找遗传特征。)这是斑点狗的一家,中间的是妈妈,他们有没有相似之处?
生:眼睛像、身上的斑点像、鼻子像??
师:动物有没有遗传?
生:有。
7.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篇七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带了一样东西。(一副扑克牌)带了这东西不给大家露一手,说不过去的,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不想看?
生:想!
(师洗牌,三遍,随机叫一位学生抽一张牌,要求:不能给老师看到,让下面的同学与老师记住抽出的这张牌。然后把这一张牌放入整副牌之中,请学生洗牌)
师:老师现在要从这副洗过几次的牌中找出刚才你们看到的这张牌,好,如果老师表演成功,请给老师十秒钟的掌声,好不好?
生:好。
师:(学刘谦状):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三秒之内,准确快速找出刚才的牌,亮出)
(全场惊呆,掌声十秒,气氛热烈)
师:这是一副具有魔力的扑克牌,老师当礼物送给大家了,牌只有一副,怎么分?
生:一人一张好了。
师:这主意不错,人人有份。好,一人一张。(随机分发扑克牌,每人一张)
师:你们班几个人啊?
生:我们班有四十一人。
师:如果这副扑克牌一人一张,还剩多少张?
生:二十五张。
师:不会吧?
生:一十八张。
生:还剩十三张。
师:哈哈,你真聪明,了不起。加减法做得很顺畅了。那你认为,多下来的十三张牌怎么办?
生:分给听课的老师。
(给部分听课老师随机分发扑克牌)
师:自己记住拿到的牌,然后正面朝下,放在桌子左上角。老师叫不来你的名字,为了我们互相交流,你刚才发到的牌,就是你名字的代号。比如,你拿到的是红桃三,那么你的名字暂时就称为红桃三,明白了吗?
师:好,老师点名一下,(速度由慢到快)方块五,红桃八,黑桃老K,大王,草花六。
(学生依次站起喊“到”)
师:真不错。(草花六老师也站了起来,众人笑)
[点评]
刘谦的魔术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教师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前谈话,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做了铺垫。魔术识牌,现场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还有一种所展现出的自信与朝气让他的课尽显活跃与明快,让大家顿时如春风拂面般地轻松、愉悦,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又活泼。
扑克牌的作用并不只是让大家开心一下,吸引一下注意力而已。用扑克牌组织教学,并且让听课教师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既轻松活跃了氛围,又让学生有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而且在后面的教学中整堂穿插扑克,时而用它做鼓励,时而用它做教具。真是一牌在手,得心应手,有如神助,用得活,用得巧,用得有创意。
二、认识学生
师:红桃A,你的真名叫什么?
生:我叫王尘凡。
师:你父母为什么帮你取这个名字啊?
生:虽然我名字的第二个字“尘”是灰尘的“尘”字,但是我觉得我爸爸给我起的这个名字意义很深刻,他不希望我非常伟大,只要像一粒小小的尘埃一样平平凡凡就行,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作出一点点小小的贡献。(现场老师和学生掌声)
师:同学们和老师们为你鼓掌!我也要为你鼓掌j真的,平安就是福。希望你平平凡凡、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好吗?
生:好的!
师:小鬼是谁?你父母帮你起的是什么名字啊?
生:(众生,笑)我的名字叫赵胜男。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只可以生一胎,他们很想生个男孩,可惜生了我这个女孩,希望我以后能胜过男孩。
师生男,生女一个样嘛,呵。你现在就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啊,副司令官啦。
师:方块七,你父母给你起的是什么名字啊?
生:我叫黄俊儿,俊是代表很有才华的女子,儿就是我自己,合起来就是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家长在我身上寄予的期望。(师生掌声)
师:你太有才了,看大家都佩服你啊!
师:黑桃A,你父母帮你起了什么名字啊?有什么理由吗?
生:我叫许多。我的名字是一个词语,许是我的姓,多是我的名,很好玩吧!我父母希望我现在学的知识多,希望我以后赚钱多!
师:哇!你这个名字是爸爸取的,还是妈妈取的?
生:是我爸爸取的!
师:你老爸太牛了,向你老爸学习!
师:有没有不喜欢自己名字的同学?
(生不语,没有学生举手)
师: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赵宇荣(板书:赵宇荣)。老师的名字是我爷爷帮我取的,他希望他的孙子长大后能去征服宇宙,并把它当成光荣的事,爷爷对我的期望太高了,我根本就没有能力完成。我感觉愧对爷爷的期望。我们班里有没有用同学的名字取外号的啊,今天在这儿提出你的抗议,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叫你外号了。
生:我不喜欢自己的名字,我叫吴江聪,他们都叫我洋葱,葱头,很恶心啊。(众人大笑)
师:你是哪个聪?你是聪明的聪啊,我看你就很聪明!
生:我也不喜欢自己的名字,我叫刘芹,他们都管我叫芹菜。我不是芹菜!
师:看样子,有些同学的水平比较高啊,能用谐音来给同学取外号,这是很不文明的行为,希望以后不再喊同学的外号了。
师:可以理解。我相信不喜欢自己名字的肯定不止你一个。(转身问大家)是这样么?(部分同学频频点头)
是啊,我们的名字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上辈给我们起的,有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啊?
生:没有!
师:对呀!自己的名字自己耍用一生,用一生的东西,竟然自己做不了主,你感觉遗憾不遗憾啊?
生:(拖着长音)遗憾!
师:真的遗憾吗?
生:真的!
师:想不想弥补这个遗憾?
生:想!(满脸兴奋,声音很响亮)
师:声音真响亮!(神秘地)好的,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一个特殊的权利——给自己起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这个名字当网名用。
[点评]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学似顺水推舟,似行云流水,问题引领启发思维,学生讲得有声有色。以自己的名字为例,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很容易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娓娓道来。而教师只唯真,并为学生敢说真话、勇说真话创造了氛围。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幽默的语言,随意,轻松,朋友交谈似的态度,巧妙地以“取网名”这个切入点,很快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了他们表达的热情。拉家常式的聊天使学生渐入佳境,再加之激励性的语言更是有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为自己名字做主的欲望,顺势奔向这节课主题。
三、取网名
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的网名做一次主(板书:我的网名我做主)。
师:什么是网名?
生:网名就是QQ的称呼。
生:网名就是论坛里的名字。
生:网名就是上网用的名字。
师:网名,就是我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区别于人家的名字、代号。
师:我的网名,我做主,你认为,你最感觉舒服的字眼是什么?
生:网名,我的真名我不是太喜欢,如果我来取个网名一定会很精彩。
生:做主。我觉得,这个词很带劲,读了很爽,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把带劲,爽,当家做主的感觉读出来。
(生齐读,读出了当家做主的豪劲,情绪高涨)
师:看看老师多年上网收集的一些网名。(出示收集的网名投影,学生看半分钟,投影效果很清晰)
师:哪个网名你认为最有意思?哪个网名你认为最不好?为什么?
生:欠抽,这个网名不好,我认为,好像没有人欠抽啊,想挨抽,感觉很不好啊。
生:快乐逍遥,这个网名我比较喜欢。快乐,逍遥的生活总是喜欢的。
生:麻包,是骂人的,这种骂人的网名我认为不是太好。
生:善意谎言也是谎言,再怎么有善意也是不能说谎的,这个名字不好。
师:也许谎言是不对的,生活中有时也可能确实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经历过可能就会感受更深。
生:爱玩游戏的我,这个网名我比较喜欢。
师:看样子,你也是比较喜欢上网玩游戏吧!你一讲我就知道了。
生:泰森,这个网名,我有点喜欢,有点不喜欢。泰森打拳击很厉害,很勇敢,经常拿冠军,很喜欢他这一点。但是他在拳击比赛的过程中打不过人家,就咬别人的耳朵,我不喜欢。
师: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你能一分为二看一个人,不简单啊!
生:木木,我认为不好。木木就是木头,木头给我的感觉是很呆板、傻瓜一样。
师:你这样的理解有你的道理,老师很尊重你的理解。
师:那你认为取网名有什么要求呢?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深思)
投影展示:
小学生取网名的要求:
1、积极、健康、有个性。
2、吸引眼球、通俗易记。
3、含义生动、用字灵动。
(学生自读,给与时间思考,深思)
师:要求取你自己喜欢的网名,把你的含义,要求,或者理想,志向取到名字中去,最好能做到有两个理由、含义,写在扑克正面(注意扑克上写你取的网名就行),写好后,正面朝下,不让别人看。时间两分钟。
(学生思考并书写,教师巡视,时而低头与个别学生交流,时间到后,收牌)
[点评]
极富创意选取作文材料。网名,太让人难以注意了,我们上网天天见到,像自己的名字,很少有人去注意名字的含义,选取如此生活的材料,真是教学有心人,教学资源无处不在。选择的内容虽然平常,却不得不让人感觉其创意无限,既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取网名的要求三点,只是给了学生一个感悟,教师没有过多去分析与讲解。在找喜欢与不喜欢的网名,并要求讲出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这其实已经在要求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了,此时学生习作的“势”已抬到一个高度了,学生也已经自然而然地感悟了取网名的要求,出现要求,看似没有多少作用,实则给了学生一种强化,达到一种更深的感悟。
四、说网名
师:你现在最想知道会场中谁的网名?
生:我最想知道老师您的网名是什么,因为你叫我们写网名,我相信你的网名一定很有意思。
师:(板书:义乌佬)我的网名叫义乌佬,你认为我当时取这个名字是怎么样想的?
生:您一定是义乌人,所以取义乌佬。
生:您一定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义乌,并且对义乌很有感情。
生:老师,您为自己是义乌人而感到很骄傲,很自豪,因为义乌人很勤劳,很努力。所以您取网名义乌佬。
师:呵呵,我是绝对正宗、土生土长的义乌人。我爱义乌,义乌是我家。我以自己是一名义乌人而自豪。
师:你现在还想知道会场中谁的网名?
生:我想知道,那位老师的网名。(指着前面就坐听课的一位老师)
师:(对前面听课老师讲)哈哈,这位同学,想知道你这位老师的网名,您能满足他一下吗?
听课老师:我的网名叫雅姿。雅是高雅的雅,姿是姿势的姿。
师:那您取这个网名有什么含义吗?
听课老师:(稍沉思)我是一名老师,我所追求的生活是一种简单、清爽、雅致的。在生活中,姿态要高,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切先人后己,我相信自己认真去做某件事了,就问心无愧,付出是一种快乐,付出是一种生活态度,只要付出必有收获。(师生掌声雷动)
师:这位老师说得多好啊,付出是一种生活态度,付出是一种快乐,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点评]
极富义乌人的精明与创意。“义乌佬”的介绍,“义乌佬”网名的运用,用得极具匠心富有创意,极大刺激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又在课堂中无痕地展示了自己,推销了自己,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严肃的氛围,这么多学生老师面前,就这样让他大张旗鼓免费做了广告。听课教师的参与互动,而且参与得很好,讲得不错,这时课堂氛围更融洽了,师生之间更没有距离了。一切都是那么无意,生成却是如此精彩。
师:红桃六,你刚才取的网名是什么?
生:我的网名是“快乐精灵”。
师:有什么含义吗?
生:我希望自己快乐一点,自由一点,像精灵一样生活。
师:现在不快乐吗?老师也希望你能更快乐,更自由一点。
师:方块Q,你的网名是什么?
生:钢铁战士。
(这位学生比较胖,高大,众生笑了,后面老师也乐了)
师:谁帮他来说说钢铁战士的含义?
生:我认为,他很强壮,很魁梧,我相信一切困难都压不倒他,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他肯定像钢铁战士一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师:黑桃九,你的网名是?
生:自由飞翔。我希望自己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快乐地在蓝天上飞翔。
师:呵,老师感觉,我们班很多同学不够快乐,能把自己的心声在网名中表达出来,是一种积极面对的表现。老师希望大家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师:红桃十,你叫什么网名?
生:我叫吴山。
师:讲网名,不是讲你的真名!
生:吴山就是我的网名,吴原来就是我的姓,山是我所希望的,山代表的是一种强大,勇敢,正直,无畏的精神,我希望我是一座山,一座高山,是任何困难都是压不垮的高山。
师:你肯定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勇敢的人。
师:方块九,你呢?
生我的网名是微笑。
师:这名字很好,为什么取名微笑啊?
生:因为微笑很重要,生活需要微笑,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回味无穷;微笑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充满温馨:微笑是一弯静静的小溪,优雅宁静: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师:说得太好了,太有诗意了,让我们生活在微笑之中,让微笑陪伴着我们的生活吧。
师:黑桃十,你说说你的网名?
生:我的网名是科比。
(学生高大,比较胖,看上去有力)
师:那你一定很喜欢篮球了?
生:是的,我很喜欢篮球,我也经常看NBA篮球赛,科比的技术很好,
投篮很准,经常能反败为胜,他是篮球巨星,篮球天才,我很佩服他,我要向他学习。
师:看!中国的科比,就要诞生了!
[点评]
这是习作预热的环节。学生说得充分,思得自主。所以课堂上很少有卡壳的地方,学生还是很愿意很自然地吐露着自己的心声。在这样的课堂里靠的是教师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敏捷的教学机智。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感受到了上课教师的大气。他只设定了几个大的问题和教学流程,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早就能运筹帷幄,课堂上就得心应手了。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机智,随机能力,一旦课堂中出现教师事先没有预设到或与教师的预设完全相左的情况,教师就会手忙脚乱。学生不一样,名字不一样,思路更不一样,每人有每人的思考,每人有每人的精彩,让学生的精彩成就教师的精彩。教师从他的教学机智出发,一步一步引领学生激发了写作的欲望,作文指导成了船儿过水无痕迹。这种顺水推舟式的教学,让听者感觉很轻松与愉悦。
五、猜网名
师:老师现在不叫大家说自己的网名了,我报出牌中的网名,你来猜,他是班里的哪一位?冰雪聪明!
(众生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低声细语,使劲猜)
生:我想是张丽,因为这网名是女的才会取的,她很聪明啊,人也长得漂亮,如果她用上这个网名,真是名正言顺啊!
师:请问张丽同学,你的网名是不是冰雪聪明啊?
(生摇头,表示不是)
生:我认为是杨霞,因为她是女的,人也很聪明,也很漂亮,个子也比较高,而且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冰雪聪明形容她是太恰当不过了。
师:请问杨霞同学,你是不是冰雪聪明?
(生脸红,不好意思,表示默认)
师:好一个名副其实的冰雪聪明的女孩子。
师:雄霸天下。
(生又是一阵交头接耳,低声细语)
生:我感觉,他肯定是男的,他很有抱负,理想很大,可能也比较霸道吧,我猜不出来。
师:那可能就是你了,哈。是不是啊?(还真有点像)
生:我认为,是叶杭顺。他很有力气,人又长得牛高马大的,我们都有点怕他,他对我们总是霸气十足。肯定是他。
师:请问叶杭顺同学,雄霸天下,是不是你啊?
生:不是我。
生:骗人的。(坐在位子上抢答了)
师:请真正的雄霸天下站起来。是黑桃A。
(学生站了起来,大出学生的意料,此生个子比较小,人也比较瘦弱)
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相差远了吧!
[点评]
“让作文变得好玩一些,玩中乐,玩中做,玩中学,玩中写。作文更像小伙伴间说悄悄话,自由地表达天生的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我,真实地流露,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同伴的特点,猜得很有趣,猜得很好玩,猜得很有水平,猜得有思想。也慢慢从中领会、感悟了习作方法。
六、欣赏下水文并习作
我们在这节课中,给自己取了网名,很多的同学也讲了自己网名的含义,老师也写了个网名的含义,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义乌佬。
呵呵,我是绝对正宗、土生土长的义乌人。我爱义乌,义乌是我家。义乌人民是勤劳的,淳朴的,热情的,热忱的,坚强的,聪明的,团结的,奋发的,积极的。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兼容的“义乌精神”让今天的义乌人能够敢为天下先,为人所不为,走出了一条义乌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希望自己也能走出一条有“义乌佬”特色的教学之路。
(自由欣赏下水文,学生认真阅读欣赏)
学生习作,时间6分钟,教师巡视。
[点评]
极富创意的写作内容。写什么,决定怎么写,再决定怎么教。写网名的含义,重点突出,从名字的含义,铺垫了,再到取网名,这就是作文题目指导,不露痕迹。在取网名的两分钟时间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作文内容进行了思考,再讲自己为什么要取这个网名,这时的作用就是口头作文了,再到猜网名,就是让学生明白,关注同伴,共同提高。到最后的写,就是水到渠成了。创意与灵动的下水文。义乌佬的文字自有其章法,义乌佬的网名下水文,真实,灵动,结合自己,以义乌人,义乌精神自勉,见证了其求真的精神与灵动的语言。使用下水文,不讲方法,只讲内容,以情感人,达到了激发学生写的欲望。
极富创意的作文指导。方法藏而不露,写法以感悟为主,学生是很明了,一写就有东西。内容远比方法重要。只是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开关而已,看似平常,却蕴含着丰富前卫的作文教学思想。
七、修改交流习作
师:大家基本完成习作了,请把笔、纸放下。写好的作文,要不要修改?
生:要!
师:怎么来修改自己的作文呢?老师教你三招。第一招是:请你大声认真地朗读自己写的作文,注意,是大声读,放开声音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有的拿起了笔进行修改)
师:一请问,这位同学,你刚才改了什么?
生:我改了两个错别字。
师:能改出一个错别字,老师就要表扬你!
师:你刚才改了什么?
生:我读了后,有一个地方感觉不通顺,加了三个字。
师:非常好。能把不通顺的地方都改出来,了不起!
师:要不要教第二招?第二招是一请你再大声认真地朗读自己的作文。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学生拿起了笔进行修改)
师:要不要教第三招?第三招是一
生:大声认真地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学生都说出来了)
师:我们读了三次,也修改了三次,下面我们来向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作文?谁先来?
(学生,你望我,我望你,不敢举手)
师:(拿起桌子上的扑克牌)这是一副具有神奇魔力的扑克牌,刚才大家在上面写了自己的网名,这牌更是具有了作文的魔力,谁第一个,举手交流,老师就把它送给他。
(马上有四五位学生举手,想发言)
师:哈,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啊!(全场笑了)
(三位学生认真又大声地朗读了自己的习作,文采都很不错,学生习作略)
1、诗韵水转
诗韵第一层含义是我希望自己的生活像诗歌一般压韵,像梦一样美的生活,我也常常做这样的美梦,第二层含义是诗韵时运也,水转,谁转也!激励自己能把梦中的生活尽量多些在现实中实现,我喜欢水,呵呵,其实,水,平常时候很温柔,遇到严寒似的困难后变成坚强的冰块,遇到一些热火般无奈事情,能够成为水蒸气,飘逸而去
2、木木
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很俗的名字,甚至感觉呆板的意味。
其实“木”,可为“树”也。其扎根于地底,风霜雪雨,依旧岿然不动,吸吮日月之精华。其又有涵养水分和造氧之功能,对空气湿度的调节亦有其功。成才之后又可为家具、雕刻等所用,此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之精神怎能不为人所敬佩?“木木”乃为双木合抱,一木固然能力有限。可双木合抱岂不成“林”,其功效便可大增,其团结一致的精神便是我所推崇的。
[点评]
8.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篇八
(校园里,学生围圈站好。演示材料:带钉子的木条、羊角锤、大石头、小垫石、撬棍。)
师:先问一下班中谁力气最大? 全班推举本班大力士:王梦祥
师:请问大力士同学,能否帮我个忙?用手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好吗? 生:努力拔钉子,拔不出来
师:看来用手是拔不出来的。那么能否想个办法,看看用什么工具能够把钉子拔出来呢?
生1:用羊角锤 生2:用钳子。
师:恰好老师这里有一把羊角锤,还是请大力士同学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
生:轻松拔出了钉子。
师:同样的一个钉子,用手拔怎么也拔不出来,用羊角锤却能很快地拔出来,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谁能说一说?
生:杠杆的作用。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锤子之所以能把钉子拔出来,确实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谁能说说什么是杠杆?
学生说不出来。
师:看来,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杠杆并不是真正了解,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简单机械——杠杆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杠杆。
你们看这是什么?一根棍子,当一根棍子用它来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要用棍子翘起石头还需要一个重要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要垫着
师:对,就是要再有一个小石头在下面垫着。
师:请一个同学下来试试,看是直接拎起石头费劲还是用棍子翘费劲? 生:好重。(使劲拎几乎拎不动)
生:轻松就翘起来了。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了,用棍子翘很省劲是吧,那我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你再试试看怎么样?(改变支点的位置)
生:这次太费劲了。
师:这又是怎么回事了呢?我们现在回到教室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好吗? 全体师生回到教室,师打开多媒体课件。
师:一根棍子,当用它来翘物体时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板书课题:杠杆)。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图,思考:他在撬石头时都有哪些地方在起作用?能不能给这些地方起个名字?
师课件出示,讲解:在杠杆上有三个看不见的点,用力的那点叫力点,起支撑作用的那点叫支点,撬动重物的那点叫重点。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看清这三点的位置。
师:现在的问题是刚才我们在用杠杆翘石头时,并不是一律都省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也就是说杠杆省力还是费力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大屏幕出示: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是由什么决定的? 师:我们是否可以从刚才翘石头时的过程找到答案?
师: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改变支点的位置,比如后移,我们同学看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这样就费劲了。
师:那么在刚才的两种情况下,我们在撬重物时会有什么感受?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刚才翘石头时的简图来讨论一下,这里面是否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
生1:是不是支点离我们近了就费力了呢。
生2:我们认为支点离力点远就省力,支点离力点近就费力。
(二)杠杆的特点
师:到底杠杆省力和费力的原理是不是对的呢?我们再通过杠杆尺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师:向学生介绍杠杆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一个比赛,看一下哪个小组最先让杠杆尺平衡,并将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及时记录在报告单上。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
实验完成后,各个组长汇报本组的实验记录。
第一组一学生汇报,另一学生用杠杆尺演示,演示后如果有数据不一样的,继续演示。
实验结论: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第二组一学生汇报,另一学生用杠杆尺演示,演示后如果有数据不一样的,继续演示。
实验结论: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第三组一学生汇报,另一学生用杠杆尺演示,演示后如果有数据不一样的,继续演示。
实验结论: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应用了杠杆。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些工具,像镊子、钉书机、钳子、羊角锤、天平、等都是杠杆类工具,在使用的时候都是杠杆。
出示大屏幕
师:这些工具是省力、费力还是不省力不费力类工具?
生1:镊子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
生2:钳子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
生3:订书机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4:核桃夹子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
生5:天平秤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6:皮划艇桨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
生7:小推车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
生8:铁夹子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
生9:跷跷板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阿基米德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大家看现在还是不是大话(生不是),从道理上讲能撬起地球来,但现实中他不能实现,为什么?
生:找不到支点,也没有足够长的杠杆。
师:哪位同学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总结:
杠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发现的,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很多杠杆类工具。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发明的杠杆类工具,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杠杆
大于 省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等于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不费力
小于 费力
教学反思:《杠杆》
这一节课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实验结论隐藏在数据中不易被发现,因而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数据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得出结论。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种的猜想和结论,激发更多的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每个环节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而大部分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发现、实践、归纳。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的精神。
实验基本达到自己的预想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使用的器材都是实验室提供的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以至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类似。若实验中杠杆由学生自己制作,用身边的一些小物品作为阻力,实验的数据不会类同就更有说服力,实验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这一个探究实验还有待完善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是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的一种简单机械,学生对比较规则的杠杆识别是比较容易的,如撬杠。通过探讨这节课,我领悟深刻: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起钉子场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大胆猜测、探索的欲望,然后出示课件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工具让学生观察并利用杠杆知识分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新理念;在学习杠杆种类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实物、多媒体画面、实验、观察进行大胆的猜想,一改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大胆猜测,敢于提出自己的验证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感到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支点的寻找,如用镊子捏物体时时,力点与重点学生不难寻而学生在确定支点时不能根据实际来确定,究其原因是老师讲解支点功能时不透彻学生对支点不能很好地理解。
9.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篇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学期《太阳与动植物》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9.太阳与动植物。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与生物关系的知识;
2.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与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
3.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与生物关系的资料,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4.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太阳与动植物”的主题活动,意识到太阳与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关于太阳影响动植物生命活动的音像、多媒体资料或图片资料等。
2.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太阳与生物关系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讲述:太阳离我们虽然十分遥远,但它与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2.提问:你们知道太阳与动植物生命活动有怎样的关系吗?
二、指导学生认识太阳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1.出示植物一生的图片资料。
2.提问:在植物一生的生命活动中,太阳起到了哪些作用?在这幅图中作简要说明吧。
3.教师指导学生从光照与温度两个方面对植物一生生命活动有哪些影响进行交流。
4.讨论:如果没有太阳,植物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为什么?
5.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的个别交流,并深入到活动小组听取有代表性的信息交流内容。
6.在小组内个别交流的基础上,组织那些有表达欲望的和那些信息交流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在同学之间的不断补充和完善中,最终达成共识。
7.教师进行小结。
三、指导学生认识太阳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1.出示动物生命活动的音像资料。
2.分析音像资料中动物的生命活动。
3.讨论:太阳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哪些影响呢?
4.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的个别交流,并深入到活动小组听取有代表性的信息交流内容。
5.在小组内个别交流的基础上,组织那些有表达欲望的和那些信息交流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在同学之间的不断补充和完善中,最终达成共识。
6.组织学生把讨论的结果简要的记录在教材第33页的表格中。
7.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出课后收集更多的关于太阳与生物关系文字或图片资料的要求,为下节课开展活动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与太阳的关系
1.提问:失去了太阳的光和热,地球上还会不会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呢?为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生物链的角度确定太阳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
3.讨论:以草原群落为例,分析太阳与生物之间的影响关系。
4.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的个别交流,并深入到活动小组听取有代表性的信息交流内容。
5.在小组内个别交流的基础上,组织那些有表达欲望的和那些信息交流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在同学之间的不断补充和完善中,最终达成共识。
二、收集整理太阳与生物关系的资料,写一篇关于《太阳与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科学小论文
1.提问:关于太阳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吗?
2.学生整理分析资料,并进行汇报。
3.提出科学小论文的写作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太阳与多彩的生命世界》,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
4.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5.学生小组讨论商量后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并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完善科学小论文的资料收集工作。
6.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小论文。
10.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篇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课件、微视频 预习
课前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观察金鱼的呼吸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师:前几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蜗牛、蚯蚓和蚂蚁,他们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小动物。水中也生活着很多小动物。
出示池塘剖面图:谁来说一说,在这个池塘中都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生:鱼,虾、螃蟹……
师: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动物呢? 生: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美丽的鱼,出示:什么鱼? 生:金鱼。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金鱼。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师:关于金鱼你知道什么?
生:金鱼是人工养殖的;最早养金鱼的国家是我国。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金鱼是怎样呼吸的、怎样吃东西的、怎样运动、怎样睡觉、怎样排泄、为什 么金鱼睡觉睁着眼睛、、、、、、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可真多!可是一节课的时间我们能研究完吗?
生:不能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从这些内容里选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鱼的外形和运动、金鱼是怎样吃食的以及金鱼 是怎样呼吸的这三个问题。(三、观察金鱼的外形及运动
师:我们先来观察研究第一个问题。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安静、认真、仔细、不要打扰他们、不伤害他们、不戳他们…… 师:在观察之前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观察,(课件展示)现在开始观 察,然后快速的把它画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
师:请几个小组对着图介绍一下观察到了什么? 生 1:金鱼的身体分三部分:头、胸(肚子)、尾
师:在科学上我们把中间这一部分叫做躯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 2:鱼鳞 师:鱼鳞有什么作用? 生:保护身体,不让身体受到伤害。
师:真不错。那还有什么? 生 3:鱼鳍 师:鱼鳍有什么作用呢 生 4:掌握方向、游泳、保持平衡……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知道的。
师:接下来我们该研究哪个问题呢? 生:金鱼是怎样吃食的。
四、观察金鱼的吃食和排便
师:观察金鱼吃食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安静、不要去抓金鱼、不要喂得太多、鱼食只要喂一点点好了,吃多了会导 致金鱼吃的太多而涨死。金鱼不会饿死会撑死。师:科学研究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一些鱼食。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吧!(学生喂食,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鱼是怎样吃食物的?
生:金鱼是咬到嘴里去的、金鱼是张开嘴巴大口吞进去的……
师:谁能用动作来比画一下金鱼是怎样把食物吞进去的?(几个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
五、观察金鱼的呼吸。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金鱼不吃东西的时候也好象在吃东西,这是怎 么回事呢? 生 1:在喝水 生 2:在呼吸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金鱼的呼吸实验:播放自录的微课件我们做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 数数看金鱼半分钟喝了多少水好不好? 生:好。
师:金鱼呼吸多少次? 生:43 次、28 次、64 次
师小结:金鱼一分钟大约呼吸40多次,我们又增长了一个新知识。
六、比较金鱼和蚂蚁的不同。
蚂蚁和金鱼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科学家维恩发明了这样一个图,有 谁知道怎么填?
3、那谁来简单的说说蚂蚁的特点?金鱼呢?
4、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
七、课堂小结:
11.《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十一
执教: 深圳市育才二中
夏志明
点评: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岭南学校 吴海宁
师:上课!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生齐: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请同学们自学,掌握朗读、词语以及疏通文意。现在我们从第二个环节开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揣摩文意,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请同学们分五个小组进行。
(学生离席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予以指导。约三分钟以后。)
[吴海宁点评:教师应对学生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情况做检查之后才能进入第二个环节。有时,学生的作业没有得到有效检查和落实,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是很有害的。在这里,如果教师能设计听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问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检查学生对文意的整体感知)就好了。] 师:好,同学们讨论好了吗? 生齐:好了。
师:各组有什么问题,请举手说!生1:‚期日中‛到底科不科学?
生2:我们认为友人一看到陈寔不在就骂他‘非人哉’,为什么摆这么大谱?
生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生4:元方出口成章说明了什么?
师:元方出口成章,这说明了什么。还有吗?
生5:元方这样对待友人,可以说明他对父亲的什么感情? 师:还有没有问题呢?你说说? 生6: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师: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好,下面,我们把大家提的问题归纳一下。
一、期日中到底科不科学?
二、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三、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四、友人为什么摆这么大的谱?
五、友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是吧!好,就这么几个问题,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轮讨论。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几见。
[吴海宁点评: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好!在这里,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如: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教师若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去解答这两个问题,那这节课就有出彩的时候。可惜,后面的讨论有时因为离文本内容太远,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有浮躁化(史绍典语,见《交流沟通对话》一书)之嫌。另外,教师的归纳其中有一个问题重复,又漏掉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失误如何避免,提出来供大家思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讨论。)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好,你说!
生7:我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元方入门户不顾是否无礼’。回答柳乐园(音)提出的问题。我认为他这样入门不顾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友人一旦不见他父亲在这儿就破口大骂,是友人他这样太无礼了。元方入门不顾是情有可原。
师:还有同学?你说说?
生8:我想回答刚才付必聪(音,录者注)提出的‘友人为什么摆这么大的谱,破口大骂’。因为,友人他把资料查说,友人身居二品,所以,一直他就是别人来奉承他,(别人)一直都是在他下面,所以,他一直都是,就是有一点儿目中无人的感觉,所以知道别人不等他就走开了,他就非常生气,当然就是破口大骂。所以,就开始显示他当官为人,就是一个很高职位的心态。
师:哦,高官摆姿态。你说!
生9:我想回答刚才付必聪(音)的问题。哦,不对!我想回答柳元浩(音)的问题。我认为,期日中这个说法不科学。因为当时没有标准的时间这个概念,他们都是根据太阳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由于在不同的角度看太阳,它的位臵是不同的。所以,可能会导致它们的偏差。所以,友人可能会因为这点而迟到。
师:好,你说!生10:我要回答柳乐园(音)的问题。从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是个十分纯洁的小孩,他不会因为友人比他父亲官大两品而去巴结友人,而是维护他父亲的尊严。师:哦,你说!
生11:我想回答钟庆银(音)的问题。他问的是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从课文来看,他,友人问的第一句是非常有礼貌的‘尊君在否’。但是,到了后来,听说他父亲走了就破口大骂,我觉得友人这种看到人家不等自己,对自己不利的事就骂人家,这是有点不道德的。
师:前面你说是?前面你说友人是非常有礼貌的。后面了,看到人家不等他就骂他,这是有点不道德的。用词是不是很准确的?同学们说。
生:是。
师:是很准确?前面说,他很礼貌,‘尊君在否’。后面,等看到人家不等他说就骂,就是不道德的啊!?
生:不文明!
生12:我想反驳金维奇(音)的意见。他说期日中这个问题是刘亚力(音)提出来的。他说期日中,这个是不科学的。我认为期日中,它这个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的确不科学。因为那个时候,科技毕竟不发达,那些测量太阳、月亮的仪器很简陋;从现在角度来看,期日中是不科学,但从(当时)那个角度来看,期日中,下面注释是指中午。中午那段时间都是指中午,在那个时候,他们古人来看,是比较科学的。
师: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还是以简陋的方法来确定时间,是吧!
生:对!
师13:我是反驳王泰(音)的看法,就是期日中了,我想应该是不是特别特别科学。因为那是在太阳,在太阳光很强的时候,从11点到下午2点,太阳光都是很强。看起来,眼睛往天上看,眼睛就是很受不住光(的照射),看不清楚到底太阳在哪一边,就是很、挺难判断时间的。11点到下午2点,间隔时间很长。
师:哦,11点到下午2点之间都是中午,这个间隔就比较长了,是吧。好,还有?
生14:我想反驳丁微奇(音)的意见。她说,那个眼睛暂时看不了太阳,我觉得,那个,那个有树的话,可以通过影子来确定时间。
师(笑):哦!利用自然物来看(时间),好!刚才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是期日中,从期日中科学不科学的角度,关键是这个时间要是不科学,就不能够确定友人究竟迟到还是未迟到。是不是这个问题呀!现在呢,我们不从科学的角度来谈。那么,我们就从作者的意图来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他是想借这件事情表现什么呢?我们等会儿再说。现面,对第2个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同学们刚才讨论的还不是很充分,哪个同学再来说说?
[吴海宁点评:对期日中是否科学的讨论从语文教学的学科性来看,是一处败笔。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注意到文中所给的注释。文中已明确注释,期日中的意思是‚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是正午时分‛。这个时间对陈寔和友人来说,都是十分清楚的。二是对期日中是否科学的讨论不应在语文课上来讨论,而应是科学课或物理课上所应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应该姓‚语文‛!三是对本问题的讨论无益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性理解。] 生16: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是无礼。因为他毕竟是个7岁的小孩,他自己想维护自己心目中父亲,他想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所以,他对别人这样骂他的父亲是不能容忍的。
师:所以,你觉得并不是无礼。好,坐下!好,那个,你说!生17:我认为这是不可容忍的。因为开始友人他说‘尊君在否’,他本来就是非常礼貌,非常客气的。后面了,后面说‘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既然是已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行动),为什么元方就不给他这个机会呢?为什么他就入门不顾呢?
师:哦,你认为是无礼。
生18:我要反驳曾毅(音)的看法。曾毅他说什么‘友人惭,下车引之’,其实中间已经跳过了一段。他那个,是元方说‘待君,久不至,乃去’,说明陈寔等了那个大官,等了很久,然后才走的。那既然等了很久,你还不来的话;来了以后,你又来骂我,是不是有——然后,对于元方来说,父亲是他心目中的偶像。既然你来骂我父亲,那肯定是不能容忍的。何况你还迟到了!
师:对了。所以,你认为无礼的。哦,是有情可原的,是吗?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情有可原的。好,还有同学?
生19:我很赞同付忠合(音)的意见。因为他,友人一开始就很客气的问陈寔在不在。听说不在以后,他就非常生气,他就破口大骂陈寔,所以,我认为,这时候元方给他讲道理以后,友人对元方也是很客气的,表示抱歉。但是元方入门不顾就说明他还是有点使孩子气,还是不原谅友人。我认为,这个元方,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严肃有余,灵活不够‛。
[吴海宁点评: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这一问题的讨论,应该说学生是结合了故事情节展开讨论的,而且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除课文内容以外的更多的相关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应是解读本文的钥匙,但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却是‚有广度但深度不足‛,为什么这么说?笔者认为,我们应从元方对友人的答语中解读到更多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才是元方入门不顾的真正原因,即元方所极力维护的‚信‛与‚礼‛!元方对无信无礼的友人表现出名士的风范——‚道不同不足与谋‛,你不是名士,我顾你何干,于是便入门不顾!这就要说到当时社会的伦理标准‚仁、义、礼、智、信‛!在汉代,儒生董仲舒将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五常‛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名士的标准。本文中的陈寔父子便是当时的名士。作为名士的陈寔教育自己的孩子元方所遵从的也是这个标准。所以,元方会对无信无礼的友人做出那样的举动来!对于这一点,因为教师知识的缺乏、学生查找资料重心的偏离,使得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太浅显,进而使得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之机会流产!多么可惜哟!] 师:哦,坐下。同学们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个问题也是多角度地来谈。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友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再来,要不要再谈谈?友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刚才好像听到几个同学都说,官高二品,有资料证实吗?你说!
生20:我查过电脑资料,友人是比陈太丘高两品的大官。师:比陈太丘官高两品,而不是官高二品。这个要注意!生20:素来对陈太丘很不客气。
师:素来对他(指陈太丘)很不客气。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友人为什么要发怒的原因了。
师:同学们刚才,这个问题了,这个谈得都不错。我还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元方,7岁的元方,能够对友人说出那么一番话,说明元方怎么样啊?
生21:说明元方在家里受到的教育比较多一点,比较严格一些。师:家庭教育好严,好!生21:也说明元方有教养。(师:有教养。)不会用出口骂别人。师:不会用出口骂别人。即便是别人骂了他,他也不会骂别人。生21:再这一点,也同时说明元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教养,对自己孩子(教得)非常好的人。
师:教子有方的人,是吧!还有没有,继续回答。
生22:我觉得还可以说明元方对自己父亲的(尊重),儿子对父亲的爱,极力要挽回父亲的尊严。
师:极力挽回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陈寔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生23:也可以看出元方不是那种看到高官就会拍马屁的人。[吴海宁点评:对友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讨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却因为没有围绕文本内容展开而显得有些不着边际。实际上,只要从元方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无信无礼‛的人,若加上官高两品一说,那么友人就是一个很爱摆官架子的‚无信无礼‛的人!其实,在当时,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不是看你官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而是看你是否遵从‚五常‛,友人失信无礼,自然是无德之人。对于无德之人,名士是不屑于相交的!所以,即便是‚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仍然会‚入门不顾‛!] 师(笑):哦,也是。(元方)不是看到高官就会拍马屁的人,是家庭有教养,父子之间有亲情的那么一种家庭关系。好,同学们对课文的这么几个问题都谈得很多。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观点。
生齐:想。
师:下面了,我来说说我的观点。(点击课件,图略)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是借这件事来表现友人的无信、无礼;借元方的责客语来表现元方的聪颖、机智,同时也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换句话说,就是做人要讲诚信。
(老师停顿了一会儿,等学生做笔记,学生忙记了起来)
[吴海宁点评:在这里,教师又拿出了自己的权威论断进行说教,这使得以前的讨论失去了其存在价值和应有的意义!其实,学生的许多言语都是很出彩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要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我们作教师的就应予以肯定,而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这里,教师不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只需对学生所发表的观点进行总述即可!] 师:这些道理,(在)相隔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还有用吗? 生齐:有!
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发扬。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诚信二字的含义是什么 ?诚信二字的含义是?你说!
生24:诚实,有信用。
师:诚实,有信用。诚实是对自己而言,讲信用是对他人而言。对已对人都要讲诚信。联系实际来看,从近处来看,生活中我们一不小心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这就是厂家不讲诚信给我们顾客带来的烦恼。从大处看,我国加入了世贸,大家必须学会遵守商业规则。遵守商业规则的基础就是诚信。从远处看,同学们未来是弱势,未来的十年就是你们的天下,(是)加入世贸以后的新一代就是你们。那你们能否做一个现代人、世界人呢?这是老师所思考和担忧的。因此了,我想把诚信二字送给同学们,做为你们人生的座右铭。(教师板书诚信二字于黑板上)希望大家能以诚信二字时刻警醒自己。
[吴海宁点评:对于诚信的理解,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师的说教很是空洞乏味。这样的生搬硬套式的说教不要也罢!若能让学生说说学习本文之后的收获或获得的启迪,那学生的表白可能比教师的更精彩!] 师:下面,同学们再看幻灯片!看看幻灯片上的课文怎么啦?(教师出示课件,上为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课文)
生:没有标点!
师:好!没有标点,无标点是古文最早的样子。谁能在这种状态读出句读、语气、语调,这才是真功夫。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学生多人举手,教师点一女生读)生25:陈太丘与友期……
师:好,她读得很好!那么,我们下面大家齐声地读一遍。陈太丘与友期,预备,起!
生齐:陈太丘与友期……
师:同学们自由读几遍,我们要求大家能够背诵。(学生自由读,不足一分钟后)
师:行了吗?好,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给我们表演一下。好,请你们齐声地背诵《陈太丘与友期》。预备,起!
(小组背诵)
[吴海宁点评:这是一个相当蹩脚的设计!明眼人一看到这里,就知道这是在做课,是在表演!这不是真实的课堂!须知,语文教学本不应是这样的,它应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 师:好!学习古文,吸收古汉语的语言精华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有三把钥匙,语言就是其中的一把。古代汉语它积淀着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流传至今,被提炼、浓缩、固化到现代仍然使用的现代汉语之中。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二者融汇贯通,这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条捷径。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成语。
(课件显示:积累成语 期—不期而遇;去—去危就安;引—引吭高歌,意思均附在后)
师:不期而遇、去危就安、引吭高歌,其中的期、去、引本个字的含义是约定、离开、拉,和我们课文里完全吻合。那么,下面了,我们就再给同学们三个词语,请同学们查工具书,找出相关的成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三个词语是:舍,信,顾)。
(学生查字典,学生一一上台写出,由于仅准备了一支笔,教师多次解释……同时,点部分学生说已查到的词语。)
师:其实呢,有很多很多的成语,是吧!如果我们要学习古汉语,把它和成语结合起来,对丰富我们的词汇是很有帮助的。同学们找得的确很多,把老师所找的全覆盖在里面了。下面我们来看——
(出示课件,显示:锲而不舍,言而有信,瞻前顾后)
师:同学们自己找的和老师找的,请大家把它们收集在你们的词语本上。快,快一点!
(学生在词语积累本上记录所收集到的词语,教师看黑板上有信口开河与信口开合,便问道—)
师:信口开河、信口开合,这两个成语是谁写的?曾毅(音),你说说吧!为什么这两个,曾毅,你说说看?
生26:就是,我这书上信口开河与信口开合,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有两种写法。信口开河的意思是说随口乱说一气,又作信口开合。这两个都是一样的。
师:哦,都是一样的。那么同学们在积累的时候,这两个一样的,就用一个我们最常用的‘信口开河’,就可以了。就不要把它们都写下,知道有这两个就行了。速度快一点。
(过了一会儿)
[吴海宁点评:教师的这个设计本是我最欣赏的创意之一,让学生积累成语,这与单元目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但问题是教师的处理却很不令我信服。若要我来做,我便会让学生先解释‚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相委而去‛中的‚去‛、‚下车引之‛中的‚引‛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找与此意思相吻合的成语‚不期而遇、去危就安、引吭高歌‛。例子教学完成之后,再让学生解释‚太丘舍去‛中的‚舍‛、‚则是无信‛中的‚信‛、‚入门不顾‛的‚顾‛的意思,然后查字典找意思完全一致的成语。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是不是既能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掌握程度,还能做同类积累,达到一举两得?] 师:好,最后我们回到标题上来。(点击课件,出示内容略)陈太丘与友期,太丘是县名,陈太丘陈寔曾在太丘做过县令。所以称陈太丘。那么,古人有一种习惯,喜欢用官名和地句来做称呼。其实这种习惯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古人大家最了解的柳宗元,大家又称他柳河东。这种现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比如说,我们学校有的老师被叫做詹几何、李代数,同学们能从这种称呼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呢?说说,就随便说说!
生:亲切。
师:亲切。还有呢?尊敬,还有对他的肯定,对他的工作做的肯定,是吧!那么,由此类推,人们称陈寔为陈太丘,是不是也对陈寔工作的肯定?肯定他的政绩、学识、声望的一种肯定。陈寔父子都是汉末的名士。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就是一部记录汉名士的书,是我们古代最早的一部记录名士言行的书。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这本书为‚名士的教科书‛(课件显示)。是的,它记录了名士的言行,又用这些名士的言行教育着我们。书中的宝贵文化遗产至今被我们所继承,因此说它是一本教科书。同学们,课下读过这本书吗?
生:读过!
师:有没读过的吗?老老实实地举手看看有多少?(有学生举手)
师:还有同学没读过。我要说,好书不读此乃人生一大憾事。希望同学们多读一点书。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吴海宁点评:对陈太丘为什么可以称为陈太丘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可以的,但教师把古人表示敬称的这种方式套用到所在学校的教师身上,可信度有几何?值得我们思考。] [吴海宁总评]本节课,从教学流程来看,教师严格按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显得板滞有余、灵活不足,这暴露出教师教学个性的缺失。从对文本的解读来看,有广度但深度不足,这主要是教师没有与文本做好对话的缘故(参见拙文《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进行的对话》见‚桥夫语文在线‛)。
【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课堂实录09-19
小学科学双语教学实践与做法12-12
小学科学《运动与呼吸一》教学设计01-12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 太阳和影子08-31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09-01
鄂教版小学科学《水与生命》教学设计11-25
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教学计划11-08
六年级科学上册 能量与太阳教案 教科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