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道作文

2024-08-10

乡村小道作文(9篇)

1.乡村小道作文 篇一

伴随着一栋栋房屋因拆迁而改变的,还有以往曲曲弯弯的乡间小道。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马路,似乎被放大了十几倍。像是一个大胖子,坦胸露乳的,硬生生的横亘在你的面前,让你迷失了先前再也熟悉不过的方向感。你茫然地看着一切,忘记来路,无法找到回到故乡的路。你独自徘徊在乡愁的十字路口,无所适从。

那些路啊,留下我们从幼年到少年、青年的成长足迹,我无数次俯首凝视、眺望,在她宽阔的怀抱里飞快的奔跑。直到有一天,我们离开了她的视线,走向远方。一条条魂牵梦萦的乡间小道,尽管狭窄、崎岖,可它有温度,有生命,一直静静守候着,时刻在欢迎游子归来!

路迢迢,情悠悠。那些年,从西藏部队探亲归来,我大步奔走在乡间小道上,内心踏实自在,心花怒放。“二子你想家呢吧?”“跑那么远啊,几天才能到家?!”长辈们的问候时常飘荡在故乡的上空,可以将你的心紧紧抓住,可以让你突然回忆起清贫的童年和无数快乐简单的美好往事,能够一下子闻到泥土的芬芳。

对于路,内心的感受较为复杂。故乡相对偏僻,多年来通往乡镇的乡村小道一直没有好好修整过。每当外人来到我们这里,坎坷不平乡间小道在雨雪天气下,尤其湿滑,苦不堪言,边走边发出“绝路”的感慨。

乡间小道,是一张展现给外人的面孔。行路难,别人吃过苦受过罪后,下次甚至都不想来。就连嫁女儿、娶媳妇这样的事情,或许因为乡间小道,会平添几分疑问。这或多或少让我们常年生活于此的乡亲多了一分自卑。

我在外当兵、工作20多年来,打电话时经常会问起路的情况。想修路,可从乡亲们中间集资难,上面也没有拨付专项资金,路况多年没有改善。直到有一年,作为生产队负责人的父亲东奔西走,四处争取修路材料。有了一定基础后,便带着乡亲们自己动手,尽最大可能拓宽、加固乡间小道。这已经是父亲尽其所能,给大家带来不错的改观、进步了。

如今,因为拆迁,一条条乡间小道似乎被抹平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彻底改变了以往人见人嫌的“丑小鸭”命运。一条条不起眼的乡间小道,原本像是遍布于故乡,连接田地、河流、房屋的纽带,仿佛被谁轻轻抽开了一样。

我的父亲就是在其中一条马路上离开我们的。一个急于回家的女司机,下班后飞快地开着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马路上,在十字路中央撞飞了我的父亲。

那里没有斑马线,没有红绿灯,血泊之中的父亲离开人世前短短的几分钟,我不知道他的眼神里会有怎样的痛苦、留念与遗憾……是陪伴他半个世纪在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妻子?是抚育成人、纷纷走进城市的三个子女?还是远在天堂的父母?

就连宽阔的马路——乡间小道的衍生品,也成为马路杀手的温床。当噩耗传来,我无法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只是在想,如果没有拆迁,就不会修建这条夺命马路,就不会助长那些被急剧转变、快速发展深深刺激狂乱的心。

曾经天真的以为,让拆迁来得更早一点更猛烈些吧,离开故乡远远的,让父母离开故土,再也不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可真正快盼到了那一步天,却给我这个原本完整、宁静的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痛楚、伤痕。

此生注定有憾,此生无法追悔。只愿天堂里的父亲安息、永生。

公众号:天府散文

2.小道的完美所在作文 篇二

小镇有一条贯穿着全镇的主干路线,不是很宽,但也不觉得小,铺着一块块大大方方的青石,青石上绿的青苔,是它历史有见证。小道就叫小道,只是一旦称上口了的东西,是很难改掉的,当年轻一代的人认为是不是给这条小道取个名字时,老一辈的人总是反对,既然已经叫上了口,现在为何要更改为一个拗口的名字呀!于是小道还叫小道.

小道是村里的主干路线,在镇上是“l”字行罢开,起先.人见并不拥护觉得路不够用,一头老黄牛,一群羊,一辆自行车。只是在农忙时,道上的“土竹车来来往往地会多一些,但却往来有致,不觉拥挤。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来小镇被评为了文明古镇,二来人们口袋里有钱了,就忙着寻找精神的慰藉。于是接二连三的游客向小镇拥来。朴实的农民从先前的疑惑不解变成后来的喜笑颜开,因为,就那些他平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用处的古窑子,古人居所,现在都变成了他们的摇钱树。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了问题,小道太小了,要两辆汽车并排着行驶有些难。还有,沿着小道路边的一些人家,靠地缘关系开些家纪念品与土特产的`店,都变的富裕的多了。而远离小道边的人家,则分享不到这样旅游带来的好处,还是很贫困。于是小镇不再安宁,每天都有一些远离小道路边的人家,上区县市里去,要求修改小道。

奈不住大批大批穷怕了的农民要求,市委开会讨论小道修建的问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扩宽加长小道。二,在原有的形小道的基础上改为“S”形的小道、消息一出得到数处的人喜笑颜开,忙着回家置理店铺忙着开张的事。

小道加宽变成“S”形后,小镇安静了一阵子,但是很快,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小道加宽变“S”形,虽然很多户人家得到好处,但仍有绝有多数人家仍与小道无缘。如果之前小道没改也就算了,因为小道数百年就这样横着,但是现在改了,又凭什么从别人家而过,而为什么不从自家门前而过呢?于是新的纷争开始。那些没得到小道好处的人家,联名上诉,向区委,向市委,向省委递交他们的申请书,要求分得到应有的利益。那些镇上的“头头”们事先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后来察觉出了点端倪,于是赶紧召开会议,商议再改道了事。

这次会议,形成了两大派,一派由富豪组成的反对修道派,他们大多是在改道中受益的人,他们说要是再次把小道“分支”改状,将会影响他们在小道边就开的店铺。一派是由一些未得到小道益处的农民组成的改道派,他们赞同改道,将利益分布到全镇的每处角落。

会议从早上一自延续到下午,但还是没得到结论,最后还是镇长咬牙一锤定音:修!把小路修成“|”形状,没钱,向银行贷款,大不了不用那些乡绅富豪的钱。于是全镇人都欢呼着,呐喊着,好像这是一条走向小康,走向富裕之路。

这次人们的信心格外足,不日不夜地修路铺路。当路修好了,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人们惊喜地看着这各贯穿全镇各个角落的小道,眼里的无限的憧憬,让人明白原来致富不是梦,就像铺一条路这样简单。

但是,事情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因为自从小道修建成|形后,家家户户都开起了致富之店,从全镇看上去,至少有一半的人家将临街的房间改为店铺,而最重要的是,到镇里的游客正一天一天地减少。于是全镇的人恐慌了,因为上银行贷款修路的钱,开店装饰进货的钱都还没着落,而且人们因为开店,连田里的田地都荒废了,现在野草长得可没漆了。人们寻找着原因,但终究不得其果。

事实还是事实,因为小镇上的游人正在减少,小道上的商店渐渐地连进货的钱也拿不出来了。于是,小镇正慢慢走向没落。

其实,人们不懂,城里人来小镇,不过是为了来领略小镇的古朴与幽雅;其实,人们不懂,行人不过是为了踏上凹凸青苔小道上的怡然,而不要踏上柏油马路的平坦;其实,人们不懂,游人不过是为了小镇的那份落没与古老,而不是为了来看农村的城市化……

小镇在落没,而人们还不懂得其中的原因,总是站在店门口翘首以待,等待着游人,也等待着一份等待。

3.林中小道踏青小学作文400字 篇三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我和姐姐一起去林中小道踏青。

走在小路上,道路两旁一片葱茏。树木抽出新芽,嫩绿的叶片上点缀着露珠,在阳光的映衬下,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姐姐领着我一起在小道上奔跑,我们欢喜雀跃。突然,一条小溪出现在眼前,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水草扭动着婀娜的身姿,随着流水,跳出了春天的舞蹈。

我们一蹦,跳上了溪上的小搭石。这些小石块形状大小不一,有的边缘光滑,有的方方正正,踩上去,身体摇摇摆摆,溪水里荡漾着我们欢乐的影子。过完小溪,干脆躺在地上。一声清脆的鸣叫打破了林中的.沉寂,宛如动听的歌声从树顶传来。一只黑影在树枝上跳跃——是黄莺在树顶唱着春天的赞歌。这声音招朋引伴,林中更多的鸟儿亮起了歌喉,你一句,我一声,林中回荡着优美的旋律。

我们飞奔到了草地上,无数朵花苞含苞待放,好像随时都会吐出鲜艳的花瓣,露出金黄的花蕊。蜜蜂也开始了一年的劳作,每天在花丛中穿梭不停。我悄悄扒开草丛,一只蚂蚁正在四处张望,甩动着触角,小心翼翼地前进。

4.观小平小道有感 篇四

10142125祝宵伊

一直以来,我只是知道,小平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一直以来,我都知道小平是坚强的,即使生活千难万阻,还是引领了中国走向改革发展的道路。一直的以为,是不失真的历史,但仅以此评定小平的一生是不全面的。

这是我参观小平小道所获的第一感觉。

上个星期日,在毛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小平小道,一处小平同志曾经的居所。

一进大门,我径直来到了小平同志的陈列馆。在这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毛毛写给他父亲的《在江西的那些日子》这篇文章,是它引入我走进小平生活的长河里。

看尽小平坎坷的一生,更让我关心的是小平在江西度过的那些时日。在那里我看到毛主席对小平同志特别的感情,以及被下放到江西的各个领导的特别关照。在江西的条件是艰苦的,对于中央来说,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小平同志是幸运和幸福的,在那个时期被下放到江西。首先,他躲避了那个阶级斗争激烈的战场,在江西可以暂时隐藏他的锋芒,使之在那个争锋相对的日子里独善其身。在这方面刘少奇就显得有点悲剧。其次,在江西,小平同志是受到特别关注的,中央没有抛弃他,江西的人民没有放弃他。江西人民为了他减少他工作的路途辛苦,特意为他修的小平小道;为了他在工作时解手方便,特意为他们夫妇建的专用厕;为了他在工作避免劳累,为他腾出休息室。在这里,他是开心的。更重要的是,他在江西的基层工作,与广大的群众的广泛联系,使之能够最广泛的了解广大群众的生活,也为他以后的改革计划打下了理论基础,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小平是幸福的,看完那一张张的家庭照,虽然只是短暂的相聚,但那也是一种独有的天伦之乐。

看完展列馆,那里介绍了小平同志的工作场地,以及他日夜行走和锻炼的小道。所以我奈不住那份好奇,于是我行走在小平小道,思小平当时所想。我去看了小平同志工作时的兵工厂,拖拉机制造厂等等,亲眼见证小平当时的工作条件的艰苦与他坚强的意志。

然而,最让我震撼的是“小平摄影展”,那里注满了儿女对父亲的爱。在那里我看到了小平同志昂扬的生活态度,以及一家人的美满幸福,我在想,小平同志是幸福的,牵着亲人的手,与大海共舞,享受着天伦之乐。我哭了,是感动,是羡慕,更是震撼,还有一种对现代人亲情疏远的深思。

小平小道,让我对小平在那段黑暗的时期的生活有了更全面的看法:痛并快乐着。

5.小道理大智慧 篇五

自觉培养两种习惯:一是看好书,二是听演讲。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微观上问心无愧,二是宏观上遵纪守法。争取两个极致:一把潜能发挥到最大,二把生命延续到极致。人生要做两件事:一是感恩,二是结缘。人生要迈两道坎:一是情,二是钱。成熟的标志不是会说大道理,而是开始去理解身边的小事情。

1月出生==心里只有玩;2月出生==做事无厘头;3月出生==总是呆表情;4月出生==充满了幻想;5月出生==爱装很正经;6月出生==真诚又调皮;7月出生==多情巧言语;8月出生==恋家第一名;9月出生==单纯的认真 ;10月出生==灿烂却冷酷;11月出生==多愁加善感;12月出生==执着得可怕!

拼命对一个人好,生怕做错一点对方就不喜欢你,这不是爱,而是取悦。分手后觉得更爱对方,没他就活不下去,这不是爱情是不甘心。你拼命工作努力做人,生怕别人会看不起你,这不是要强,而是恐惧。许多人被情绪控制,只敢抓住而不敢放弃。但什么都不敢放弃,你活得多累。会放弃的生活才会更洒脱.职场修养20条:⒈换位思考;⒉尊敬领导;⒊小事不计较;⒋为人低调;⒌嘴甜;⒍有礼貌;⒎多听少说;⒏感恩;⒐守时;⒑守诺;⒒承受力强;⒓平常心;⒔赞扬别人;⒕宽容;⒖检讨自己;16.不争功;17.不辩解;18.衣着整洁;19.高效率。20.除非必要,别轻意说谎。

【小道理大智慧】

1、同样一瓶饮料,便利店里3块,饭店30块。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位置。

2、话说出去前你是话的主人,说出去之后你便成了话的奴隶。

3、地球是运动的,你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4、脑袋空不要紧,关键是不要进水。

5、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人人都有难处。

【美国前总统杰斐逊留给孙子的10条忠告】:1.今天能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

2.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3.决不花未到手的钱4.决不贪便宜购买不需要的东西5.骄傲比饥饿和寒冷更有害6.不要贪食7.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把事做好8.对于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要庸人自扰9.凡事讲究方式方法10.当你气愤时,要数到十再说话!

人的烦恼就12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我们之所以会心累,是因为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困惑,是因为喜欢消极的看待事物,不能自拔。我们之所以不快乐,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奢望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留在记忆里.【改善人际关系十招】1保留意见:争执失涵养2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优势。3决不夸张:精明者克制自己。4适应环境:维护好同事关系。5取长补短。6言简意赅。7决不自高自大:炫耀使人更看轻你。8决不抱怨:抱怨使你丧失信誉。9不要失信:避免说大话。10目光远大:

【交际之道】

一、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二、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三、知道看人背后的是君子;知道背后看人的是小人。

四、你犯错误时,等别人都来了再骂你的是敌人,等别人都走了骂你的是朋友。

【感觉最美的事情】⒈你的话大家赞同;⒉梦里笑醒;⒊与漂亮的路人目光对视;⒋发现心仪的东西半价出售;⒌听窗外的雨声想着心事;⒍偶然听到最喜欢的歌;⒎在去年的冬衣里找到100元钱;⒏与很在乎的那人牵手;⒐看朋友打开你的礼物时的快乐表情;⒑.纯属偶然听到别人夸自己;⒒.一觉醒来发现还能睡几小时。

【80后苦逼的原因】50后,基本穷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当官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了;80后,多数50后穷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环环相扣的,这下明白了吧?苦逼80后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王朔。

【对付小人的方法】对小人要勤打招呼,少说话;不主动来往,但不拒绝来往;不深交,但不绝交;可以给予好处,但不能占小人便宜。不要进小人圈子,也不让小人深如自己的领域和心灵。不要帮忙,不阻拦,不规劝,不参与,不讨论,任其发展,任其自生自灭。小人多行不义,迟早会被大家认识到他的嘴脸。

【应酬说话技巧】

1、即使不是大人物,也用请教的态度与口吻与他们说话,因为人不可貌相,很多良师益友往往来自不起眼的生活中。

6.“小平小道”观后感 篇六

2011年 10月23号早上八点半在体训馆门口集合完毕,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浩浩汤汤地出发去参观了“小平小道”,感受伟人曾经走过的那段为人所知的岁月。小平小道位于江西省新建县郊,离我们学校很近,所以我们步行。路上同学们兴致蓬勃,大家都在讨论关于小平小道的话题。想象这小平小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否像老师说的那样呢?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那里三年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

走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我们到达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门口,原来南昌市政府已把小平小道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以保护。为了记念这样一位后来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不朽历史功勋的伟人,特在他曾经工作上下班的地方,设立了“小平小道”纪念馆,以供游人参观。整个区域共分成“小平小道”纪念馆区、革命史迹浏览区、“小平铜像”、“小平车间”、“艰难岁月展厅”、“邓林摄影展厅”等区域。进入馆内,我便向车间走去。这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小工厂,几栋只有一层楼的小平房被分为两排,即成为了汽车配件的车间,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房屋和树木均保持了原样,没有被修复的痕迹,只是这些显得有点陈旧的车间被改成了展览馆,记录了伟人在新建的三年及生平。进入了小平车间,里面展放着两辆车,一辆是拖拉机,一辆是上饶产中巴车,钳工台靠车间墙壁摆成长方形,车间中间比较宽敞,钳工台上放着打磨零件的各类器件,这让我想起了老校区车间的打磨工具,其实是一样的。很难想象一个65岁的老人,被安排在这家工厂里做钳工,天天都要别人的监视下,和钳子、扳手打交道,那是怎样艰难的日子啊!

随后我们来到了邓林摄影展厅,里面展览了许多小平同志与家人的生活照。从站片里我看到了一位慈祥和蔼的爷爷,一位坚强傲挺、充满责任感的父亲,但更多的是一位始终挺直腰背,精神矍铄,闪着智慧光芒的老者:在海南岛沙滩上与孙儿一起神采奕奕的小平,与夫人卓琳坐在北京公园里的湖边的木凳上快乐地看孙儿们划船的小平,或走在白雪皑皑的中南海庭院里欣赏雪景的小平,一切的一切都在诠释着一代伟人的高尚情操。

出了摄影展厅,我们一眼便看到了中间大道尽头的小平铜像,我没有同伟人合影。但是我站在铜像前抬头往上看,我看到了伟人炯炯有神的眼中透射出来的温和亲切、宁静睿智,我感受到这种挺直腰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态度支撑着伟人度过了人生中那段灰暗的日子。铜像后面是一条小道延伸过来,小道很窄,小道上只能容纳一个人行走,我们一个跟着一个沿着小道走过去,小道两边是菜地,菜地里种着许多菜,有白菜、萝卜、包菜、红薯等。因为路实在是太窄了,一不小心很容易走下菜地里去,所以我们很小心的一直走过去,走到菜园尽头是居民区,而小道也一直延伸到外头,我们于是沿着小道折回来了,没过多久就回学校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了好多!1969年11月,65岁的一代伟人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汽车配件厂劳动,当起了普通的工人,一干就是三年多时间,直至1973年2月调回北京,一场“文化大革命”使邓小平同志从国务院副总理变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随后他被送到了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然而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为保护小平同志,让他住在解放军步军学院将军楼。每天,他和卓琳同志要步行六华里到工厂上班。这是一条蜿蜒曲折、长满杂草的田间小道,一头连着新建县拖拉机配件修造厂,一头连着南昌步兵学校。小平同志在这条如肌肤黄的泥泞小道上整整思索了三年,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从被贬在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改造到复职的三年之中,邓小平没有任何的抱怨,从他写给毛泽东和汪东兴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很想再为人民群众做点事的。然而这并不是最令人敬佩的地方,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经有过一次被错误批判的经历,那是在中央苏区时,他因为坚持了毛泽东的革命路线,而被王明等人批判,他被撤除一切职务。而到了文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又一次被打倒,这次是因为一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不满邓小平的种种正直做法,他被软禁将近三个月。他的一生历经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三起三落”,但他依然忠贞不渝,始终不改对党的忠诚,不改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这一点,我觉得能够做到的人,屈指可数。

参观完“小平小道”,让我感触颇深,收益匪浅,也不由自主想起了一段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纵观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也不正是如此吗?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小平同志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更没有放弃这个国家。试想如果当时他放弃,就没有后面力挽狂澜的推行改革开放,更不会有今天的中国。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坚信我们的信念,不要轻易言弃,要相信我们也会走上我们自己的康庄大道。

10085110

7.小平小道观后感汇总 篇七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在诸多近代革命先烈身上都有所体现,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历经磨练,更是“三起三落”,为缅怀先烈,培养公司员工吃苦耐劳、积极奋斗的精神,公司于2012年7月26日组织公司2012届新员工赴南昌市新建县望城岗“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主义再教育。下午2点,2012届47名新员工在人力资源部科长陆晓敏的带领下,乘坐大巴,从公司出发,直赴位于新建县望城岗的“小平小道”。不一会儿,大巴车在“小平小道”纪念馆门前停下,一行人有序进入纪念馆,在纪念馆解说的带领下,对这个由原新建县拖拉机厂改建而成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进行了匆忙却深刻的参观学习。

走进主纪念堂,是一组小平同志和其家人的塑像,造型生动,塑像上的邓小平和蔼亲切,引得参观人员争相合影留念,解说员也从这幅塑像开始,对邓小平这段在拖拉机厂当钳工的历史进行了解说。1969年10月,65岁的邓小平被扣上“走资派第二分子”的帽子,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2月调回北京,伟人邓小平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四个月,也思考了三年四个月。刚开始时,小平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从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发,工人师傅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处的小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条杂草丛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庄稼地紧紧相连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

在解说的带领下,一行人依次参观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小平车间”、“艰难岁月展厅”、“小平小道”、“小平铜像”、“邓林摄影展厅”。在纪念馆区,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静静地讲述着小平同志在拖拉机厂工作的前前后后;老式的电视机,缝纫机,旧工作服,斑驳的拖拉机似乎仍旧留着小平同志的痕迹;小平同志当钳工用过的工具,洗过的螺丝钉帽依旧铮亮,让人感觉到小平同志那份认真、执着的工作态度。走出主馆,来到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车间虽几经修葺,但土黄的颜色,不平的地面,刺鼻的气味依旧在向人们诉说这里的破败,而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正如车间高挂的标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厂区出来,沿着小路,来到厂区后门,就是那条著名的小平小道,小道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南昌陆军学院的将军楼——邓小平在南昌工作期间的住处。由于陆军学院是军事管辖区,大家不能体会整个小道,但大家都驻足在此,耳畔似乎有微微风声,眼前似乎是那个坚定的小个子在小道上迈着缓慢却坚定的步伐的情景。

在整个厂区的地势最高处,巍然屹立着着邓小平同志的铜像,他静静地眺望远方,神色温和而坚毅,似乎看到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雕像下,参观人员全体合影,这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广大员工学习邓小平同志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承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遗志的宣誓!

最后,大家参观了邓小平女儿邓林给小平拍的图片展,100余幅图片是邓林无偿捐献给“小平小道”纪念馆的,题材多是1972年以后邓小平的家庭生活,图片丰富的展示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工作之外的家庭生活状况,让人感觉小平同志是如此的亲切,它们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刻缅怀。

而后,由于时间原因,大家结束了对“小平小道”的参观。尽管参观的时间有限,但是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路上,大家都在热烈讨论此次参观的感受,大家一致表示,小平同志在逆境中依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以后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培养的,小平同志心系祖国,不忘人民,不愧是党和人名的忠诚战士,我们要继承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志向,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努力奋斗!尽管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我们可能无法像小平同志那样成为一代伟人,但是,只要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到自己的应尽职责,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我们就无愧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小平小道的观后感

“小平小道”位置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镇省庄村境内,原名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是伟人邓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

看看窗户外,晴空万里,看来想期盼天气问题取消这次活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们到的时候,看到浩浩荡荡的队伍,少说也有几百人。这让我对这课耳目一新,起码它不再是和其它课程一样的死水。

班长让我们站成两列,以免占道的问题发生意外。而很久没有整体出过操,整过队的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还是歪歪扭扭,参差不齐。如果这是军训,我们全体只怕要做上一天一夜的俯卧撑。

队伍行进的不急不缓,这是可想而知的。

在队伍中,你要担心踩着前面的人,所以你想加速是不行的。你还要提防别被后面踩着,想慢下来休息也没有法子。

后来想想,觉得这挺像生活。唯一的不同是,生活显然更加残酷。

在生活中,我们要绞尽脑汁的把走在你前面的人踩死,还要想方设法的挡着走在你后面的人,不让他超前。

行走在队伍里的人是压抑的,我现在就压抑的不行。我习惯了慵懒的步调来看生活,但我没想到前面的童鞋比我更慵懒,后面的却剑拔弩张。

在队伍中,没有这2种苦恼的只有两个人,走在最前面的和落在最后面的。

这令我想到一个道理。

精英只会越来越精英,因为要时刻担心后面的人给他一脚。

落后只会越来越落后,因为没有了鞭策,也下不起狠心给前面的人一脚。

至于我们,则是流传万世,亘古不变的中庸,充当着历史的过客。

压抑但安全着。

当然忍受不了中庸,但又狠不下心来给人一脚也不想被人一脚的人。解决这个烦恼很干脆,双脚跳向圈外,脱离这个队伍,就是一片广袤的天地。

但是脱离队伍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一、车会把你先撞飞,其余人四散逃命。

二、你要承受队伍里异样的目光,独处众外的只有两类人,一个是头羊,一个是傻逼,很显然你不是前者。

三、老师会责骂你,因为你不遵守规则。

但想想为了自由,我觉得自己可以英勇一回。于是很坦然的跳向圈外,但我没有想到还不几分钟,队伍就已经走的歪歪扭扭不复存在,大家不用跳已经出了圈外。

你说我多像个跳梁小丑。

走了很久很久,还没有到,周围开始有人抱怨此行的艰辛了。

但我发现一个状况很有趣,它让我保持着乐观和安宁。

此刻,我们走的路是由石板铺就的,它不像马路一样非常平坦,它是小平。它也属于人行道,算是小道一类。而这组合起来刚好可以称它为“小平小道”。

这样一想,我突然觉得很荒诞,我认为我这场旅途还未到终点已然结束。这种荒诞像我以前看过的一个视频,一个婴儿从妈妈肚子里崩出来飞上了天,在空中历经了少年、中年、老年、然后跌了下来直接摔进一副棺材里结束了生命。

很戏剧性吗?很多经过大起大落的人却觉得不。

我就这样沉浸在自己南辕北辙,天马星空的想法里,而等我发现我已经站在小平小道纪念馆门口的时候,才恍然若觉。

初入纪念馆,我选择看了下全景图,规划下自己准备走的路线。有了路线就有了某种节奏,才能更好的感受一代伟人的脉搏和心跳。

首先进的是主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群青铜雕像。描绘着邓爷爷和工人一起围着,神采飞扬,指点江山。后面是一大块白色纹理的大理石,上面雕刻着小平的女儿著名作家邓蓉,小名毛毛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内容大概描绘了邓爷爷在下放到江西后艰苦的生活,但处处透露着希望和亮光。

你能想象出加起来超过200岁的三位老人不畏艰辛、不离不弃、的真挚亲情是多么感人的希望;

你能想象充满质朴的正义感,勇敢正直,热心淳朴,无私的帮助邓爷爷之子不追求回报的的工人王师傅是怎样的一束圣光;

你能想象出那么一群可爱无私,尽心尽力帮衬着小平夫妇渡过难关的工人是多么动人的患难见真情;

这篇文章无疑给了我强有力的震撼,它的结尾如是说:

“车速飞快,汽笛长鸣,北来的寒风已然拂面。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那更加激烈的、震撼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政治动荡,就要揭幕了。”

一个时代伟人,即将再次挺立。而这次,将是最雄浑的一刻。

继续往里面逛,看到了一些邓爷爷以前在工厂里的日用产品,都是比较破旧的东西了,但是放在壁橱里却熠熠生光。随后,看到了几幅描写邓爷爷和工人的故事,一一体现了他俭朴,珍重粮食,热爱劳动,尊敬技术和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还看到了一些以前绝密的文件以及邓爷爷下放期间调查江西景德镇时,工人们不怕嫌疑送给他的四个瓷器。印象深刻的是一副字,上面写着邓爷爷的亲笔。原文记得不是非常清楚,大概意思是我多么愿望留在党内干活,哪怕只做一些杂活也心愿。还有一副是说他文革时下放的感受,他说这艰苦的几年也挺好,这促使他有时间,能好好反思自己和思索中国的未来,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

这些话让我想起另一个伟岸的身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同样他也数次被贬,但依然牵挂着整个宗庙,牵挂着天下黎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这样想着,我出了主馆。走进了小平休息室,这是工人们看邓爷爷辛苦为他建的,希望他能休息好一点。在他的房间外看了看,外面贴着几行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几个字贴起来容易,做起来只怕是难如登天。起码,我是不行的。里面很简陋,就是一张木板床和垫子,但邓爷爷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思考和构建了整个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

出了小平休息室,进了当时的配件厂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破旧不堪,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如何了。

随后参观了邓爷爷女儿邓琳给小平一家拍的图片展,里面一块横匾写着字,大概意思是“这不是一个艺术家的摄影展,它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刻缅怀。”不可不说,邓爷爷的女儿个个真是好样的,令人敬服。图片大概一百多张,题材多是生活照片,看着里面的邓爷爷你会觉得很亲切。有一副邓爷爷83岁时照的仰望天空沉思的画面令我沉迷不已。这让我无可避免的又想起了一人“温爷爷”--这个民族,需要一些会仰望天空的人。

我会是吗?

你又如何呢?

在路的尽头看到了邓爷爷的雕像,迎风挺立。很想上去鞠一躬,打个响亮的军礼。

但是我看到一些在他下面忙着拍照留念的人,识趣的走开了。这里不是美景,没有你要的风景!

大家期待,也是我一直好奇中的重中之重到了。“小平小道”到底长什么样?

沿着路的尽头走到了后门,我看到它了,就躺在那里让人一览无遗。

据史料说,邓爷爷下放期间住在解放军某步校将军楼,每天,他们夫妇要步行六华里到工厂上班。工厂的干部、工人考虑到他的安全、方便,就在工厂的后墙开了一个小门,沿着田埂铺出一条通向他宿舍的小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平小道”。

据说有一次,下雨路塌了,邓爷爷摔了一跤,那群可爱的工人就连夜抢修,为他铺平。

应该说,我对这小道是非常熟悉的。它就是我们农村典型的泥巴小路,小时候也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了。不过可惜的是除了摔过N次跤,一点道理没悟出来过。

踏上这条小道,我很小心翼翼很慢的走着,想好好感受这条路的不同。想知道,邓爷爷在踏上这条小道上是怎样一步步思索出让我们走上康庄大道的伟大构想...想了很久一无所获,只能看着这条延伸的路发呆。

也许我需要的不是思考吧,而是加快脚步,一直坚持不懈的走下去,那么前方一定会有答案。

这段行程基本结束,遗憾的是没有达到老师增加我党性的要求,却意外的享受了一次心灵洗礼。

回寝室的路上,我在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再大的难关有邓爷爷大吗?

邓爷爷的旅程从小道开始,在大起大落中执着前行。

而我的旅程才刚刚起步,至于它以后是否能精彩纷呈,且留给那些飘过的云彩和远去的风吧。

游小平小道观后感

早就知道江西有条“小平小道”,那是一代伟人在落难之际,历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举步沉思,循环往复踏出的。

早就想去瞻仰“小平小道”,亲临追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踏小道引领华夏神州奔大道的心迹历程。

长期以来,踏访“小平小道”已成为我心中一个厚重的情结。今年6月适逢去井岗山学习,终于有了了却这桩心愿的机会。

“小平小道”地处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隔赣江与南昌相望,有小平小道、小平铜像、小平车间、小平会场、艰难岁月展厅、永远的小平展厅等景点。

汽车向着新建急驰。天不作美,忽然阴霾四起,乌云密布,雷电后,竟下起雨来,我的心也随那雨雾而阴郁起来……

车轮辗溅着雨水,终于驶入了“小平小道”景区。

踏上“小平小道”,仿佛走进了上世纪60年代那段光怪陆离的岁月。文攻武卫,残酷斗争,“红色恐怖”的浪潮猛然间向我袭来……

历史的镜头切换到了1968年10月,当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到第二个年头的时候,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邓小平的主要罪行》印发全党,并作出了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一年后的10月,邓小平便在中苏边界紧张、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的由头下,被紧急“疏散”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监护劳动。在周总理的多次干预、关照下,他被安排在原南昌陆军步兵学校校长许光友少将曾住过的一幢小楼——将军楼里。小平同志到工厂上班,走大马路需绕行20多分钟,不但时间长,且极易被造反派发现,而招至纠缠、揪斗。为了保证安全,使他免受“红色恐怖”的冲击,经上级同意,工厂在将军楼的院墙上开了一个小门,这样从小门出来,沿一条崎岖的田间小道到厂里上班,既安全又便捷。从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三年零四个月,小平同志每天都从这条小道走过,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从未间断。渐渐的这条红色沙地上的坎坷小道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实,越来越平坦,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平小道”。

在江西,历史给予小平以磨难,而小平回馈江西的却是财富。因为邓小平、因为“小平小道”而使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建县望城岗载入了史册,为世人瞩目,也使那个仅有百人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而名闻遐迩。

雨仍在不停地下着,可来这里瞻仰观光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浏览、凝视,漫步、驻足,议论、沉思,尽管神态各异,但都充满了对小平同志的怀念、敬仰之情。

我从“小平小道”走进“小平车间”,轻轻拿起工作台上小平同志当年紧握的锉刀,感知着这位世纪伟人当年的心痛,破译着这个“永远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三落”后而又能“三起”的奥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古老的声音在我耳畔回响。

记得有人曾写文章说“如果我们事事都顺心如意,从来都碰不到困难的话,那或许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了。”“假如人人都轻而易举地成功了,那么我们就不是人生的参与者,而是生活的旁观者了。”但邓小平这个参与者,在“天降大任”之前却经受的挫折太惨重,参与的太艰难了。他曾“三起三落”,战争年代因追随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是“毛派分子”而被革职。和平年代正当他全神贯注地运筹党和国家大事的时候,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红色”风暴卷入了万丈深渊。政治生命被剥夺——背负着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恶名,由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运筹帷幄的职业政治家、军事家,干起了锉机件、拖地板、劈木柴、砸煤块的琐碎力气活。

天伦享受受限制——从儿孙绕膝,阖家团聚的含秀轩逐出,孑然一身发配江西,除夫人、继母外,任何子女不准相伴。亲子健康罹摧残——长子邓朴方被逼跳楼,由于得不到及时医治,胸部以下肢体全部萎缩,终生残疾。在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下,这位怀着深深忧虑走出中南海的年近古稀的老人,却动心忍性,傲然坚挺,既没有因一己之痛而使情绪感伤、颓废,也没有因蒙冤受屈而使信念动摇、偏转,更没有因无端罢官而心生怨愤、嫉恨,而是以特有的博大胸襟和达观平和的心态,将自己的不幸推己及人、推己及党、推己及国,默默地、平静地承受着这一切。每天从那条小道上准时上班、下班,悄无声息地劳动,悄无声息地学习,悄无声息地思考,在严寒肃杀的恶劣环境里,精心孕育着绿满大地、百花争艳的春天故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三度春秋,在小道上酝酿初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的宏伟蓝图,在小道上找到了从体制、机制的层面上改变我们党、国家、民族不幸命运的途径。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气魄!又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风骨啊!邓小平也因这种精神,便有了永恒……

雨在驱走了一天的燥热后,终于停歇了,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雨雾。解脱了雨水困扰的游客游兴更浓了。

我驻足在“小平小道”上,久久地仰望着邓小平铜像,默默谛听着他那情浓意切的内心独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感受着他那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

大量历史资料证明,尽管毛泽东曾两次做出“打倒”邓小平的决定,但他对邓小平的忠贞品质、卓越才能却厚爱有加。“人才难得”、“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都是一把好手”、“比较顾全大局,比较有才干,比较周到和公道,是一个厚道的人”。具有高超政治洞察力的毛泽东曾不止一次的夸赞他。为了保住这个治党、治军、治国的“大才”,虽然两次把他“打倒”,但都始终给他留下出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毛泽东保住邓小平,就保住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保住了炎黄子孙的福祉。这也许就是两代领导核心的默契吧。

然而邓小平确也没有辜负他所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他用毕生精力和全部才智书写着自己的忠诚和真爱。从百色起义到血战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渡江战役到挥戈西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勋满神州。解放后,他于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此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进入了他一生最繁忙的时期。十年中,为了勾画新中国的蓝图,他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为了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他主持召开了一次次会议,研究制发了一个个文件;为了纠正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意见,治党治国的卓越才能得到了充分显露。特别是“三落”之后的第三次复出,更使他登上了事业的巅峰。“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年逾古稀的邓小平,呕心沥血,拨乱反正,抓改革,促开放,构筑起了让世界瞩目的丰碑,于是神州大地唱响了春天的故事,才使今天的中国人变得如此气宇轩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漫步“小平小道”,每一步都踩踏在了厚重的历史上。透过这条小道,凝视着景区内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使我深深感知了这位世纪伟人平静背后的炽热,成功背后的执着,挥洒自如背后的千锤百炼。

徜徉间雨过天晴,被压抑的阳光霎那间喷薄而出,扮靓了片片云朵,给西边的天空镀上了一层金黄。告别“小平小道”,我们迎着彩云,踏上了去井岗山学习的大道……

“小平小道”观后感

一条蜿蜒曲折、长满杂草的田间小道,一头连着南昌步兵学校(现南昌陆军学院)原校长楼,一头连着新建县拖拉机配件修造厂。小道长约1.5公里,见证了非常岁月里邓小平同志的艰苦生活。如今,它将成为“青少年抗挫折教育基地”

南昌是一个出奇迹的地方。76年前,南昌起义一声枪响缔造了中国人民的军队,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30年前,一代伟人邓小平从这里复出,改变了中国前进的航程,让人民走上富裕之路。

游客:“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就让我们看一眼‘小平小道’吧”

从南昌城西行十几分钟,便是新建县的望城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此居住了3年4个月。

一条蜿蜒曲折、长满杂草的田间小道,一头连着南昌步兵学校(现为南昌陆军学院)原校长楼,一头连着新建县拖拉机配件修造厂。小道长约1.5公里,见证了非常岁月里小平同志的艰苦生活,人称“小平小道”。

邓小平之女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讲述了“小平小道”的由来:“一开始,父母亲从步校到工厂上工,从大路走要绕一个大圈子,步行差不多要40多分钟的时间,中间还要经过一个长途汽车站。这个路线既费时间,又不安全。罗朋、陶排长和黄干事爬上工厂后墙向步校方向望去,两处之间如果能够直走,就近得多了。他们立即动手,在后土墙上开了一个小门,在厂的后面,沿着荒坡和田埂,铺铺垫垫,修出了一条小路。从这条小路,只用20多分钟,就可以从步校径直地走到工厂。

“从此以后,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热天寒,除生病有事外,每日清晨,都可以准时看到,父母亲二人在前,黄干事在后,通过这条田间小道,到工厂上工。”

邓小平在这条小道上行走了3年,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也思索了3年。

2003年3月26日,时任南昌市委书记的吴新雄参观“小平小道”时提出这是南昌市红色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教育的基地,并要求迅速组织开发。

一个多月后的5月1日,当年的新建县拖拉机配件修造厂被修旧如旧,作为一个重要景观对外开放。景点就命名为“小平小道”。不到两个月,就接待了来自广东、浙江、上海、湖北等地的游客6000多人。“小平小道”的声名不胫而走,海内外探访者日增,月访问人数最高达1万人。

讲解员周荣荣介绍:常常是到闭馆时间了,还有游客来参观,恳切地说:“我们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就让我们看一眼‘小平小道’吧。”

邓小平之妹:“被打倒的‘走资派’,还是可亲的、宽厚的大哥”

除了“小平小道”,人们还关注着“小平会场”:邓小平当年第一次被请来开会,听了有关林彪事件的传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林彪不死,天理难容;“小平车间”:当年65岁的邓小平在这里当起钳工,里面摆放着他用过的工具;“客车、卡车、拖拉机”展厅:展示着当年与邓小平有关的几辆车。

在邓小平工作过的车间,有一个《艰难岁月》的展览,其结束语称:小平同志虽身处困境,遭受了精神上的沉重压制和打击,却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服从大局的组织观念,困而益坚的钢铁意志,矢志不渝的顽强追求,心系天下的宽广胸怀,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工作过的车间,以及一件件展品,都印证着上述的观点。

邓小平的妹妹邓先芙,打小便跟随母亲夏伯根和大哥大嫂生活在一起,感情很深。1972年夏专程来这里,见到阔别6年的大哥大嫂,并住了11天。去年10月,她再次来到曾住过的步校小楼,睹物思人,禁不住满眼热泪。

那一年,因为她的到来,邓小平、卓琳很高兴。她和卓琳天天有说不完的话,邓小平总是靠着门边笑呵呵地听着。几个孩子也乐得像过节似的,楼上楼下地追打。邓小平从不责骂孩子,又担心孩子的安全,常跟着楼上楼下地喊:慢点,慢点!她记得,邓小平穿的是件破汗衫,上面满是洞洞眼。那些天,母亲去了天津,家务活都落在邓小平身上。为了表示对妹妹的欢迎,他还亲自动手蒸了馒头。

邓先芙看到的这个被打倒的“走资派”,还是那个可亲的、宽厚的大哥。

“如果青少年都能学习小平,由人生小道走上开拓祖国辉煌事业的大道,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跨越?”

南昌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对景区修旧如旧的同时,对景区周边重新规划。“小平小道”的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充实。“小平小道”的教育基地作用正在逐步发挥。

去年7月1日,邓小平长女邓林献出她拍摄的100多幅照片,举办《女儿心中的父亲———邓小平》展。这些照片永久地留在邓小平工作过的车间,供参观者瞻仰。

去年9月,南昌市委宣传部和组织部组织数万中小学生到“小平小道”进行“追寻传人足迹,学习小平精神”主题教育,培养他们越挫越勇、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最近,南昌市委宣传部拟将“小平小道”定为“青少年抗挫折教育基地”,并希望全国大中小学把它作为社会实践基地。

8.初三寓言故事小道理 篇八

梁惠王说:“啊,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能精熟到这般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研究牛体解剖的技巧,远远超过了对肢解牛的操作技巧的钻研。刚开始宰牛时,眼中看见的是一只完整的牛,经过三年,我已经完全掌 握了牛体解剖方面的学问,任何一只完整的牛摆在我的面前,我都能把它看成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而成的,由于了解了牛身体各部分之间组合的规律,因而在我的心 中,再也没有完整的牛了。到了现在,我只要用手一摸,便对牛身上的各个部位都了如指掌,不必用眼睛去观看了。感觉器官已经不起作用了,而精神活动却积极起 来。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劈开筋骨之间的空隙,导向骨节间的窍穴;依照牛的自然结构去用刀,一些支脉、经脉、筋骨肉、肌腱,以及筋脉交结的地方,我的刀 刃没有一点儿妨碍,更不用说那些大骨头了。好的厨师每年要更换一把刀子,因为他是用刀在解剖牛;普通的厨师每月要换一把刀子,因为他是用刀去砍骨头。到此 时为止,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用它宰杀的牛已有几千头了,可是,这刀刃却像刚刚开了口的新刀一样锋利。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牛的骨节间有空隙,刀刃又很 薄,以薄刀刃插进骨节间,宽绰有余,活动方便。所以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能像刚刚开口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遇到筋骨脉络交错聚集的地方,我也感到不易 下手,总是提醒自己谨慎小心。干活时目不旁视、动作舒缓、用力微妙,只需几下,牛的骨肉就松散开了,如一堆黄土散落在地上。这时我提刀站起,四周望望,心 满意足,把刀擦干净好好地收藏起来。”

9.熟悉的小道 篇九

——不熟悉。

时间带走了许多,包括熟悉人情冷暖!当一身的锐气被世俗磨平,当满心的欢喜被一点一点的掏空,当眼眶中的泪水熟悉的留下。我想是不是所有爱恨情仇都会随着时间沉淀下来?变成屡屡气息随着每次的呼吸同进同出?或是变成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渗透在每一个动作言语中,如影随形?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在深夜,躺在房间里,看着黑暗一点一点将周围的一切吞没,最后连自己也被吞噬的感觉,心满满的,一块一块被撕开,全是想哭……

人生这出戏真的很重要,你所扮演的角色是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你,只要你对得起当初无悔的自己,还有曾经给过你的真心……陈奕迅的《十年》红遍了大江南北,也阐述了一个道理:不管在此时,还是在彼此,在某个邂逅时刻,我们终会回到起点。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十年应该说是此去经年,三千弱水难取一瓢饮,红巾翠袖无人可搵,入世红尘,难逃一个命数。幸运的是,我从来都不会惋惜,因为我相信失去了也必定有所得。

曾几何时,熟悉的小道让我感觉如此的陌生,周围是日渐繁密的树木和杂乱狰狞的野草;曾几何时,布满温馨回忆的沙滩已是满目疮痍,凌乱不堪;又是曾几何时。洁净的海水,翻滚的白浪已被践踏得污浊不堪。心里说不出的陌生,说不出的凌乱,这是充满我童年记忆的地方么?日暮下,心里有一种冷,没有人能够理解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

如花的年龄未曾发觉花的美好,经年之后才留意原来樱花盛开时也是如此绚烂的,原来身边还有美丽的风景的,或许这份美丽一直就在身旁,只是这么多年忙忙碌碌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浮躁,变得停不下匆匆前行的脚步来发现来回味周遭的一切美好,总是认为风景在别处。而今窗外已是绿意盎然,繁华似锦,想必五里湖畔已是杨柳堆烟,映山河旁也是山花烂漫,是应该出去走走,感受一下暮春的气息。毕竟,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时间好像过去了好久好久,一切也都恢复平静,变化……变化……什么都在变化,谁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事情会怎样发展,只知道再怎么变,时间过后都会回归平静,静静的享受平淡,享受阳光。说实话,简单的人总是因为简单的理由而开心,同样也会因为简单的原因而失望,对于一个已将变成陌生的环境来说同样我也成了一个陌生人……换了背景音乐,熟悉的旋律……有点诡异(心情)。平静的心情有点起伏,看到了熟悉的足迹,趁着这种氛围想要留下点什么。

天空,在我们的印象里,总是很蓝,很蓝。蓝得诱人,蓝得令人向往。而我们通常只是知道欣赏它所为我们带来的蔚蓝之外,却殊不知这蔚蓝背后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极为熟悉的人与事。然而,对于那些我们所熟悉的不熟悉,我们又会如何去面对?无独有偶,多数人,也许会选择忘记,亦或者是选择去逃避。然而我想说的是,对于那些我们所熟悉的不熟悉,我们是否真正用心去感悟,去挖掘过?

感情是一件永远无法计算投资报酬的东西,付出跟回报之间完全没有关系,却会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死心塌地,但却无法被具体的形象雕刻出来,但你可感觉出来靠近对方心跳时的声音。人总是经历许多之后变得圆滑,在拥有很多之后便忘记了自己单纯的梦想和执着。生活中铺落着重叠的感觉,因为缺的太多而忘记了失去的感觉,因为怀念而过得不好。只要牵扯到感情,通常没有逻辑可寻。感情就是这样,也因此纵然明知是错的,但还是有人会深陷下去。

人与人相处,贵在用心,心与心的沟通,陌生变熟悉,心与心的交换是打开隔阂的钥匙,心存宽容是融化误会的炉火……由陌生变熟悉,轻而易举,熟悉变得更熟悉,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陌生的环境中,太易刺穿,而熟悉的人之间,深藏的防线,时常使人无所适从,自己也无法理解。有些人貌似熟悉,彼此却不懂对方的心,有些人仅此一面之缘,便感叹相互恨晚,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又有谁能定意陌生与熟悉……

熟悉如云,瞬间消散;陌生如海岸线,无边无际,云永远比海岸线潮湿而孤寂。十年之后,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所以,陈奕迅的《十年》唱红了大江南北,却唱不出男人的情怀。不曾拥有,便不用释怀,这就是宿命。如是而已。水之一方,没有昨天,今天,明天;海之一涯,也就没有了前世,今生,来世。不同的路,注定了不同的沿途风景。正经的言语,冰凉的冷漠,肆意而又苦涩。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宽容,所以让他人换你们的如花笑靥。叶河图说:“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需要亲手埋葬很多东西,比如尊严,爱情甚至生命。这一切,只为证明自己。”

上一篇:写作文其实是一种快乐作文下一篇:金融工程阶段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