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精选12篇)
1.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一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1]建设创新型国家, 基础在创新型教育;建设创新型教育, 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强调“培养杰出创新人才”的奋斗目标,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 当全教会上高呼对创新人才的渴求, 我们站在山脚仰望山顶, 反复思考的就是一个问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我们中小学能做什么?
营建创新人才成长文化,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顺时而动, 顺势而为, 是有使命感、危机感的教育人的社会担当。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关于“两个馒头”*的解读深刻而贴切, 她强调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阶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固则末茂, 源浚则流清, 虽然大学是人才的终端“产地”, 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 因此作为起步奠基的小学教育, 究竟是“给婴儿打包”, 还是“为生命多开一扇窗”, 今天的角度决定未来的方向, 更决定着我们能为“创新精英”编织怎样的摇篮。
基于我国目前教育主要是以学校为场所, 以课堂为阵地的实情, 所以中国教育要有所改革, 必须从学校文化的变革开始;中国教育要有所突破, 必须从课堂文化的创新开始。[2]
二、创新文化课堂的特征
“创新”, 即创造、更新。就是创造发明, 或改造旧事物, 推陈出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
洋溢创新文化的课堂, 应是不拘一格、灵活、开放、充满好奇、思维活跃的课堂;应是鼓励冒险、大胆探究发现, 学生敢想敢说, 不怕犯错, 尽情展示的课堂;应是让快乐主宰, 想象横飞, 教师播撒温暖阳光, 学生释放生命灿烂的课堂;应是“感悟与对话共舞, 激情与理性齐飞”, 具有不可想象的超强创造力, 精彩目不暇接的课堂。[4]这样的课堂具有以下4个特点:
(1) 课堂是一块土壤, 学生是生长在这土壤里的种子。教师不能以考试成绩视为它唯一的“果子”。每个学生都有展露能力, 发挥特长的机会。
(2) 创新文化的课堂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两者花叶互补、相得益彰。虽然才能禀赋互补的学生特长爱好相去甚远, 思维方式各异, 但他们组成团队, 在头脑风暴时频繁地碰撞出火花。
(3) 创新文化的课堂上常听到大声质疑, 挑战权威的声音。不要求所有的枝干都笔直向上, 屈曲虬枝、旁逸斜出亦被欣赏。
(4) 洋溢着创新文化的课堂有令人愉悦的审美化教学过程[5], 师生从容生长、诗意栖居, 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与能量。
三、怎样培植课堂创新文化
要培植课堂创新文化, 必须进行“三大架构”:一是培养创新型教师, 二是研发因材施教课程, 三是创新课堂模式。当三者撑起稳定的三角立体时空, 创新人才就能获得健康地成长。
(一) 走出象牙塔, 打造创新型教师——为课堂创新文化培养合格的“制造商”
创新型教师是课堂创新文化的“制造商”。要培养创新型教师, 必须先营造学校的创新文化, 使学校成为一个激励创新、推崇创新的文化场。在这个“场”磁化下, 创新就能成为教师的核心价值观。
我校视制度创新为创新型文化形成的搅拌机和活力剂。在营造学校的创新文化方面, 我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体现在“三大工程”:
1.愿景工程
我校十年一贯的全员聘任, 变最初的撰写论文案例, 现场述职答辩的考场为演绝活、看合作的展示场, 又到现在的展专业能力、秀口才魅力、显研究力、思考力、行动力“五力呈现”的大型磁场, 形式的创新背后是引领力的不断向下、向内。学校坚持“末尾不淘汰、首席全面带”, 不给老师定终点, 而是通过“首席指导、团队帮扶、挖掘潜能、重新定岗”等方式助其寻找新起点。在全员聘任过程中, 领导从评委席上退下来, 老师既是运动员, 又是裁判员, 聘任的讲台不是硝烟弥漫的竞争战场, 而是教师分享成长的幸福磁场。不断刷新的全员聘任让教师最终形成了快速的应变力, 灵活的展现力, 有效的合作力。
2.研径工程
我校沉潜务本的同课研究, 由最初的“独立作战”到“资源共享”、再到“回归个性”, 以至现在“随机挑战”, 由专家、领导、家长、学生、同伴、自己进行“六维”评价的课内比教学, 让教师成为了研究资源, 实现了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教师的成长实现了从阵痛到提升、从差异到均衡、从竞争到分享的良性发展;教师的专业自觉被唤醒, 超越的动力被点燃。不断更新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研究力、学习力、反思力和行动力。
3.暖心工程
我校创造一系列活动激发教师参与创新活动, 唤醒教师事业发展的内驱力。例如“跳出教育看教育”教师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让身居象牙塔的教师走近扁担、蚁族、记者、警察、医生及乡村教师, 在品味行业甘苦、感悟职业担当中读懂教育的使命;“重回学堂做学生”换位体验学习模式, 引导教师做三天学生, 用学生的视角去审视、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 反观师道, 顿悟教育的魅力;“80后、70后、60后故事会”活动带领教师乘着时光穿梭机回望自己的成长, 在认清自我, 吸收正能量的同时, 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当生命的背景不断拓展, 教师收获的是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成就和教育幸福, 职业幸福感也日益增浓。
(二) 跳出教科书, 研发因材施教课程——为课堂创新文化奠定落脚的基石
课堂文化不是一个虚概念, 它必须孕育生长, 落地生根, 而它的母体及其落脚的基石都应是课程。[6]因为课程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载体, 更是引导、促进师生去创新课堂文化、发展课堂文化的凭据。课程在课堂文化建设中居于主体和核心地位, 具有战略意义。
为走出一条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的学校超常发展之路, 我校立足学情和校情, 自创了很多“自选动作”, 也朝着“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学生培养目标在迈进。
1.小课堂变成了大舞台
从生态妙厨的美食飘香到生活艺术家的巧手灵心, 从书画同源的传统魅力到稚子交响的经典演绎, 我们紧扣三个“最适合”, 即为学生寻找最适合的学习方式, 搭建最适合的成长平台, 探索最适合的评价手段展开实践, 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打造了专属于他自己的个性课程表。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研发者、编写者和实施者, 每位学生都是课程的选择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在因材设课, 因材施教的过程中, 我校的课堂上有了“学习小组联盟”、“自选作业超市”、“自主走班串讲”等教与学方式的创新之举;有了五十余个自修社团人人有舞台、人人展潜能的精彩呈现;有了“星级试卷”和“免试小考官”的大胆改革;有了无障碍小书吧、随心DIY和开放小剧场的贴心设计。教师的创新意识空前高涨, 他们的专业尊严和人格魅力获得很大提升, 而学生也因兴趣得到关照, 特长得到发展而自信满满, 创造力与活力齐飞。
2.小学校变身大社会
不少诺贝尔奖获得列举过儿园教育对他人生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以看到创新人格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奠基作用。我们坚信, 未来“精英”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都需要从小历练、浸润、影响。所以, 在我校, 清晨五点您会看到孩子们在食堂帮忙择菜、和面, 分发早餐;课间您会发现孩子们跟随送水师傅楼上楼下送水到班;午休时您会看到孩子们在医务室学习如何处理伤口、帮生病学生送水递药;晚上您会遇到孩子们正和后勤员工一起打扫楼道、垃圾分类。让每一个孩子在岗位角色体验中, 学会发现, 学会合作, 学会交往, 学会思考, 学会创造, 这正是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有效途径。
除了德育系列的角色体验课程, 我校还有人生远足体验课程、习惯养成课程, 这类课程打破教室墙壁, 打破时空限制, 孩子们在“小学校、大社会”的体验中, 在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冲撞中, 在见微知著的习惯养成中, 学会交往, 学会发现, 学会合作, 学会思考, 学会创造, 为形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创新人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切, 旨在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自主、探索、创造的种子, 为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三) 跳出旧模式, 构建生本化课堂——为课堂创新文化找到栖息地
课堂, 是课堂文化的生成场和栖息地。课堂应不局限于教室, “只要是以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的存在方式或场景都可以是课堂。”
传统的课堂模式, 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一言堂”、“满堂灌”等词。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地位, 其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 甚至被压抑, 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最使人诟病之处, 也是《纲要》指出的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最要变革之处。
生本化课堂则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到关注“学生学”, 强调学生主体, 以学定教;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 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在我校的很多课堂上, 这样的一幕幕很常见:
(1) 如我校“生态妙厨”的“面塑”课, 将经过一定工艺处理的面粉造型与自制美食烘焙相结合, 让孩子们在塑造各种面脸的过程中, 在按、压、揉、戳面脸的手法中, 创新思维, 释放压力、疏泄情绪;在美食自制烘烤中, 动手动脑, 现场分享舌尖快乐。课堂上, 孩子们自主、自由、自为, 愉快交流、合作和分享, 乐不可滋。目前, 我校的“生态妙厨”课已获得国家专利。
(2) 我校的班会课, 升旗仪式, 阳光空间……从内容到形式, 都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并主持。我校五 (1) 班的同学集体为患白血病同学做纸花、折纸鹤、捡瓶子卖钱、捐钱、定期自主轮流为患病同学补课, 全班一起携手患病同学走出死亡阴影的洋溢着生命关爱的班会课, 引得全校师生家长感动相助;我校由班级轮流主持的升旗仪式, 吸引了武汉市几个区的大队辅导员50余人慕名前来观摩, 他们被我校的升旗文化所震撼、折服, 有人回去后立马更新QQ个性签名:“有一种文化叫我校”;还有请家长进课堂, 让家长讲解照片的拍摄技巧, 城镇的发展故事, 用家长知识和智慧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 浇灌孩子们精神家园的“引水浇园”课, 无不发酵着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样的生本化课堂受到孩子们欢迎的程度极高, 已成为我校课堂模式改革的方向, 引领并充盈着我校文化的血液。
这些成功的实践带给我们的思考是:课堂能改, 课堂必须改!构建生本化课堂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攻坚地。只有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让他们感觉在课堂上是快乐的,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就会爆发, 他们自主探索的精神, 奇特思维的能力, 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就会蓬勃, 他们的生存能力、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也就会极大的提高、改善和彰显。[7]
生本化课堂教学模式, 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 都是一种破旧立新, 在实施初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带来困扰和不适, 这就需要他们克服观念和心理上的障碍。对教师而言, 需要克服的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 浓郁以生为本的情怀和对生命体的尊重[8], 需要“以需定教”, “顺趣而导”, 接受“起点非零”的儿童观、“教皈依学”的教学观、“生命牧者”的教师观、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的评价观, 这本身就是一场文化革命。这样的课堂模式一旦建立, 整个课堂飘逸出的那种民主性、问题性、创新性、全员性、温暖性等[9], 就会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 而这种氛围带来的崭新体验和显著效果, 就会激励师生的斗志, 鼓舞他们的士气, 灿烂他们的生命。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课堂, 成为创新文化的栖息地, 创新文化, 也在课堂里不断创新, 生长![10]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南:海南出版社, 1985.
[2][5][6]余慧娟.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J].人民教育, 2011-1.
[3]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hshchq/1205250.htm.
[4][8]肖川.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J].中小学整体改革简报2011-12-20 31-33.
[7]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9]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吉林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3.
2.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浅谈 篇二
关键词:高等学校 音乐专业 钢琴教学 改革实践
目前,我国钢琴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造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改革创新,同样改革创新也为专业钢琴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主要发展途径。因此,必须及时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做出改革和調整,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明确课程体系,将学科体系系统化,专业教材合理化,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专业钢琴教学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承,而缺乏发展的精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改变僵硬的旧模式,积极灵活的运用单独授课,小组授课和集体课程等不同教学方式,并将其有机的结合,使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得到重视,并获得提高。另一方面,则要教师打破传授知识的局限,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发展学习能力,以期让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二)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转变到理性认识,教师在高校钢琴教授过程中,要从言传身教出发,以热情,亲切,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启迪学生心智,熏陶学生心灵,从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和想象力,以达到为社会培养各类音乐人才及音乐教育人才的目的。
(三)加强对能力的培养
第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方向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为目的,开拓教学思路,引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新的教学内容,将钢琴教学与其他历史文化,舞蹈,戏剧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感受音乐的敏感度,从而引导学生自主的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钢琴艺术。
第二,要注重学生节奏感的培养。钢琴教师在专业课教授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钢琴作品的拍号,并将这一过程贯穿钢琴演奏的始终,帮助学生抓住音乐主题,理解钢琴的表情意义,对钢琴的音乐律动产生共鸣。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鼓励学生多弹奏,多听多练,强化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钢琴音乐的逻辑记忆能力。
二、完善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核心目的就在于提高授课质量。其关键就在于课程体系的完善。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钢琴教学改革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来,完善教材内容,增加钢琴欣赏教学的比例,加强演奏实践,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
三、深化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钢琴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立足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特点,积极创造新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相结合
只有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钢琴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既定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一对一教学,小课结合大课,集体课和小组课合理穿插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开展专题系列讲座,根据课时安排适当的,不定期的开设公开课,加大座谈和讨论活动的比重,以多变的形式和有差异性的座谈活动范围,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自主自发的思考和学习,从而了解钢琴学术的理论动态,更好的学习和体会钢琴的演奏技巧,增加演奏经验。另外,有条件的话,还要为学生多提供去音乐厅环境欣赏专业的,较高水平的音乐会,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艺术欣赏氛围,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最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和琴房,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开展以学生为主题的钢琴音乐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高校钢琴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多的安排学生参加实践,创造更多的即兴伴奏,即兴演奏题目,锻炼学生的能力。或者通过小型音乐会的举办,为学生创造登台演出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演奏经验,锻炼应变能力,培养良好的临场气度。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记谱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的领悟和体会钢琴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蕴含在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并在专业知识的高度上,对钢琴作曲家的创作方式,创作意图,以及音乐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分类对比。在和声学知识教授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记谱能力,试奏能力,培养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和声语言。在曲式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音乐中的逻辑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和整体乐感,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乐曲,以形成良好的结构意识,加强整合结构的能力。在复调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着力于调性,调式,节拍,节奏,力度等,以及音乐表情,织体样式等,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度,加强演奏能力。
四、结语
我国钢琴专业教学的发展动力在于钢琴教育的改革创新。同样,改革创新也是提高专业钢琴教育教学效率,优化钢琴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学生的任务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嘉麟.浅谈钢琴演奏基本才能的培养——以“钢琴教学法”为视角[J].大众文艺,2010,(20).
[2]刘佳.求新不忘本——对高校音乐史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
[3]胡象斌.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作者简介:
3.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三
论文关键词:金融学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论文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我国金融业在危机中获得了发展机遇,但金融企业的高科技发展与人才配置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创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社会需求型人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陷
(一)对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认识不足
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人才培养措施的制定、对人才培养者的培养、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三个方面。它将高等院校教学、研究、服务三大功能融合在了人才培养模式中。但是目前高校普遍重视的是教学研究工作,对于社会服务的功能认识上还不足,尤其是对于社会人的培养不足,容易忽视对他们社会责任的培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措施之初,各高校一是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成本高,二是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长,对于固有的人才培养理念缺乏创新意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难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足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对人才培养措施的具体实施,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目前,各个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专业理论课程,二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是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课程应该以必需、够用为度,而实验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不仅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和检验,还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现在高校的教材建设普遍滞后,理论课程的内容未能跟上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缺陷。实验课程基本上是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难免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此外,高校实验、实训体系普遍较为单一,未能与金融企业的岗前培训课程相结合,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较难调动起来。
(三)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培养不足
合格的师资力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因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高校对金融师资培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现有师资力量的`增强在短期内并不可能实现。在成本和效益的抉择中,多数高校愿意采用引进外部人才的办法,而对现有师资培养仍显不够。现阶段,一部分教师理论功底强而实践不足,另一部分教师科研能力强而教学不足,教育部倡导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还需要较长时间,这些矛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最终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教学手段创新不足
教学手段是高校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这一基本途径来实现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是运用教师讲授、演示的方法,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其重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随着受教育群体思想意识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够完全新形势变化的需要。当然,一味强调新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等手段的运用,也是一个误区。在现有条件下,若能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才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的有效方法。
二、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
要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增进社会人才的和谐培养为理念。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输送,还要注重不断加强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因为金融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资本的安全性。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灌输良好的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高校需要进行反思,专业人才只有具备优良道德品质,才可能发展成为是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还要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同的高校还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获取金融机构拓展的信息,预测未来几年金融业发展的整体目标,将学校的整体规划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培养者、被培养者和培养计划之间才能有效地统一起来。
(二)加强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各个高校都按照计划每年修改金融学的课程体系,事实上对课程体系的重新修订需要一个较长的论证过程,没有积累就不会有结果,那可能会使这一过程变成一个形式。积极的做法主要包括:一是课程设置要尽可能跟上金融业的发展,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入手,优化课程设计。在传统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按序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假期实践的安排调整课程的开课程时间是有益的尝试。二是要克服教材建设周期长的弊端,尽可能鼓励教师根据授课讲义自编教材,边授课边做教材的编写工作,及时跟进金融形势的变化。较便捷的办法是购买金融机构的培训教材,这类教材基本上是一年一更换,理论性和实务性很强。当然也可以根据授课需要进行改编,这样会更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使学生毕业后立即就能上岗。三是要对理论与实践课时在教育部指导的范围内及时进行调整,本科阶段还应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多动手操作的标准,在授课过程可灵活掌握调整课时,改变实验、实训体系较为单一的缺点,增加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实训过程,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
(三)加大金融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高校正鼓励教师加入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鼓励他们参加各类金融资格证书的考试,最好还参加考前培训,接触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当然,教师并不仅仅需要有从业资格证书,还需要真正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其他高校中交流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动态,还可以选取派符合金融企业条件的教师,定期进入企业学习以更新自己的实践知识水平。高校专任教师要主动完成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转变,同时也在与行业兼职教师的互动中去掌握企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与方式,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
高校要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金融机构的内部培训,并将培训的内容带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有利于有效的培养措施的制定,将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付诸实践。还可以聘请金融企业的培训讲师给教师进行课堂及实践培训,这里的形式可以不仅仅是讲座的形式,可以单独开出一些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能够针对理论与实务教学中的问题向经验丰富者进行请教,这些都是高校可以尝试的做法。
(四)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授课内容
金融企业专门的培训讲师通常可以使用多种手段,调动学习者的情绪,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体系中去。高校教师是可以有所借鉴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寻找能让学生尽快掌握教学内容、形成技能的有效教学方式成为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在综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教师个人的授课特点基础上得出的,教师通过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授课形式,例如视频资料分析、案例分组讨论、网站信息建设等等,都可以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另外,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并将每天发生的最新金融信息带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与学生一起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将其融入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当中,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结束语
应该说,金融危机发生后,经济不景气影响到了高校学生的就业。此时面临毕业的金融专业学生不可避免地与许多“海归”派争夺着就业市场,使高校的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企业的蓬勃发展又给高校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赢得了时间和机遇,抓住这次难得的契机实现创新,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人才教育功能,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社会功效,为高校赢得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王玲.从应对金融危机看特色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7).
3、徐异.金融“银领”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浙江金融,2009(12).
2、王旭,邹睿蓉.浅析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J].今日科苑,(5).
4.浅谈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教学论文 篇四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开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从结构、规模和保障等各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但高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有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在办学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高职学校虽然名称、形式和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但是其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等核心内容,依旧没有改变,没有使学生真正掌握适应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2)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统一的认识。
(3)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虽然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距离高职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1.2国内外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一体化办学的现状
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一体化办学,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有的大学同时举办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如美国各地的社区学院;有些以高职教育为主,如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有些以开放教育为主,如香港公开大学。这些成功的尝试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为我校一体化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2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共性和差异
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二是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上都强调实用性,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三是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都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目前,辽宁电大开放教育学员主要为在职人员,而我校高职教育的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同。开放教育重视“导学”,重视网络资源建设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高职教学更强调与企业、社会的结合。三是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习形式不同。开放教育学习形式灵活,而高职的教学相对固定,学生无法自主安排。四是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比重不同、投入不同。据统计,职业教育成本是普通教育成本的2.5倍,而高职教育的办学成本就更高。
3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一体化办学教学模式的初探
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一体化办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整合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都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应逐步形成由终结教育向开放性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共同理念。高职院校可采用“3+2”或“2+2”学制,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专科和本科的学习。开放教育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学习“双专科”或者“专本同修”。
(2)整合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在面对相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时,有着类似的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因此,需要对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力争同步管理。辽宁电大的专职教师,大都同时担任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教学任务,非常适合对教学资源进行联合规划。
5.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五
摘要: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作为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能发挥Moodle平台的特点,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混合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配合密切,组织得力,是网络课程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Moodle;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经济数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2-0143-03
Abstract: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learning network as a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can 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odle platform to achieve the support of open learning.Blended teaching pattern,to learners as the center,based on the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and face-to-face counseling combined.Network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team members of the clear division of labor,communication smoothly,with close,effective organization,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course pilot work.Key words: Moodle; open education; eaching mod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mathematics
概述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科学、灵活、有针对性地开设国家开放大学特色专业。改进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集多媒体资源、教学交互、学习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的海量、优质网络课程。通过遍布全国的学习中心提供面授辅导,也可以通过高清、快速的双向视频系统促进师生实时交流,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评价模式转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以满足师生全方面的教学需求为目标,拥有个性化的课程空间、强大的资源库管理、教学圈子的灵活创建等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的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就是建立在学习网(Moodle平台,http://)之上的网络课程。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第一批网络教学团队试点的七门课程之一,也是国家开放大学首批参加试运行的四门网络核心课程之一。国开总部直属学院、西安电大、湖南电大直属学院、重庆电大、新疆兵团电大从2014年春季开始试点。益阳广播电视大学按照试点工作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从2015年春季起开展网络核心课程的试运行,2015年秋季又参加了网络教学团队试点。本人作为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核心成员参与了试点工作。Moodle简介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一个开源课程管理系统(CMS),也被称为学习管理系统(LMS)或虚拟学习环境(VLE);是由澳大利亚教师 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进行设计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设计者可以用它来建设一个基于Internet的课程或软件包。Moodle平台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在国内,为了促进Moodle在我国教育中的使用更加本土化,将Moodle引入中国教育界的第一人黎加厚教授给Moodle翻译了一个中文名称“魔灯”。
Moodle平台易于安装和维护,几乎可以在任何支持PHP的平台上进行安装,安装过程简单,只需要一个数据库。现今主要的媒体材料都可以利用Moodle进行传输,这使得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扩展和丰富。Moodle平台界面简洁、精巧,支持个性化设计,技术门槛低,在线教学模块,采用可自由组合的动态模块化设计,并且平台内嵌了功能齐全的在线编辑器,教师在进行在线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编辑平台中的任何内容,调整界面。经济数学基础基于Moodle的设计
3.1 设计理念
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试运行)教学团队包括课程主持教师(国家开放大学赵坚教授)、试点单位电大的课程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的“创新课程建设观念,为学习者提供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形成性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于一体的网络课程”的建设要求,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在总体设计上遵循远程教育规律,合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给学习者提供完全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能够完成所有的学习环节,实现全网络教学和一站式学习。
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以及不同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背景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借助系统学习区、学习活动等具体栏目的设计及学习评价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习,落实日常教学过程;在课程的页面设计上,力求简洁实用,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信息,方便学生使用。
3.2 教学目标
经济数学基础是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类专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是为培养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极限的思想和方法有一定认识,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关系有初步的了解,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建立变量的思想,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受到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使学生熟悉线性代数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运算能力。
3.3 教学策略
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采用全在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教师的支持服务为辅。教学策略主要是以优质的内容吸引学生,以良好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有效的评价督促学生。
3.4 栏目资源
栏目按照性质主要有系统性学习栏目、选择性学习栏目和辅助性学习栏目三大类。系统性学习栏目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公告、课程学习(15章内容)等。选择性学习栏目包括课程介绍、预备知识、学习活动、考试复习、视频课堂、案例库、问题库、名词库、知识拓展等。辅助性学习栏目包括课程管理、交流讨论(课程总论坛)、联系我们、课间休息、学习进度、课程搜索、调查问卷、课程访问量、版权信息等。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系统)学习资源共有十五章(其中有六章属于选学内容),每章都根据知识点设置为多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学习内容都是以“讲练评”的方式开展的。具体包含学习目标、导学、知识讲解、典型例题、跟我练习、测试、本章练习、本章小结等。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4.1 教学总体设计
在教学中有导学、视频辅导、答疑、督学促学、批改作业、组织学习活动等几个教学环节。导学包括开学之初的课前导学和学期中的章节导学。视频辅导是指通过QQ群视频实时的辅导,包括各章节的重难点解析、形考作业评析和期末复习指导。答疑是指通过QQ群轮值答疑和在课程讨论区的答疑。督学促学主要是了解学生进度,适时加以督促,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参加学习活动和期末考试。批改作业是要在学习网上完成作业批改,并给出成绩和评语。学习活动有四次,要有效的组织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评价。
4.2 教学的实施
1)导学
欢迎信。开课前,辅导教师给所负责的学生发一封欢迎信,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考核方式和学习支持服务信息等。
导学视频。课程主持教师介绍本学期试点的基本情况;告诉学生们“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老师们会做什么”。
章节导学。辅导教师根据学习进度,在每章节学习前,向学生推送章节导学内容。
2)视频辅导
重难点解析。每章1次,共8次,由不同的老师负责。利用QQ群视频向学生直播,每周1次,每次时长约1.5小时,安排在晚上6点到8点间,同时录屏后上传至学习网。
期末复习指导。形式与各章重难点解析相同。考虑到时长,分为2次。重难点解析与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时长总计约740分钟。
形考作业评析。包含所有题目,每次评析分成2部分,每部分时长不超1小时。作业提交截止前1周上传至学习网。形考作业评析视频时长总计近300分钟。
3)答疑
讨论区答疑。辅导教师负责维护课程讨论区,对所负责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在两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QQ群答疑。建立了课程QQ群“15秋国开经数试点”,成员数达到219人。教学团队成员轮流值班,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22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上在1小时之内都会回复。有些老师还建立了自己班级QQ群。
4)督学促学
通过学习网交流讨论区、QQ群和电话,督促学生学习。提醒学生完成形考作业、参加学习活动、复习准备考试等。
5)批改作业
共4次作业,每次平均25道题。作业提交设有截止日期。期末有一次补交作业的机会。批改一份作业大约需要20分钟。作业完成率达75.3%,平均分81.2。
6)组织学习活动
共4次学习活动。第1次活动是关于网络课程浏览的问卷调查,第2、3次活动是讨论问答方式,第4次活动是提交数学在经济生活中应用的报告。教师需对学生的每个发帖给出评分,取最高评分为最终成绩。学生参与率达66.3%,平均分80。
4.3团队运行
网络教学团队是国家开放大学“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加强教学过程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对于创新教学理念,建构新型的开放办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简化教学程序,适应新形势下开放大学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加强总部与各分部、分校之间的教学联系,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提升开放大学的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点,检验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团队工作模式,发现、尝试解决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学类课程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和运行的长效机制。
1)工作例会:每两周一次,通过经数网络教学团队QQ群视频进行,每次1个小时左右。交流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布置下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2)日常交流:通过QQ群分享教学资源,探讨解决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电话处理紧急事务。
3)实地调研:团队成员赴湖南分部及其益阳分校、怀化分校进行实地调研,与当地班主任和学生座谈,收回调查问卷43份。
4)总结提高:期末,每位成员均就教学团队试运行撰写个人工作总结。总结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作为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能发挥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其零成本、易用性、可扩充性、灵活性等特点,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面授辅导与网络教学团队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提供很好的支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配合密切,组织得力,较好地完成了网络课程试点工作,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6.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六
近几年,我国大多数城市出现用工荒现象,而每年的毕业生又难以找到工作, 究其原因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高校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必备的基本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势必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现状分析
1.1人才市场供需矛盾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由于用工成本的增加对企业经营造成困难,影响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 毕业生没有掌握企业岗位必备的技能,甚至所学知识根本无法与企业对接,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就IT业来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仅具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实战操作技能;或是所学知识过时没有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或是所在学校没有实行系统的工程实践,他们进入企业之后无法胜任本职工作,企业要复新进行培训,增加企业用人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就业难最突出的矛盾。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计算机教师,这些矛盾都使我对计算机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 认为有必要对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更应该时刻做好与企业保持同步,注重操作技能的实训,革新高校计算机教材,研究分析计算机教学方法。
1.2教学方法的缺陷
传统的学历教育大多采用讲授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已非常不适合实践操作比较多的计算机课程。然而,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果不是培养研究型的理论人才,其实践操作都比较多,这就造成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的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其一,教学效果差,不能体现“所见即所得”思想。比如像Photoshop、Flash、 Pro-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等课程,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只能照本暄科,或是简单演示,学生没有亲自操作实践,对一些重点知识和重要步骤理解和掌握不深刻。其二,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太注重于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无法自主创新。其三,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絮。其四, 容易导致人才供需矛盾。
1.3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们所用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应用软件都在快速更新版本, 功能越来越强大。从面向结构的编程语言到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再到面向组件和面向服务的编程语言,现在流行的手机软件开发和云计算、云服务、云存储、大数据等,知识更新的太快,如果教师的知识不更新、教材不更新、设备不更新等都会促使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脱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要加强师资培训、 教材更新,最终促使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
2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当前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诸多问题,结合当前现状提出改革措施如下:
2.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其一,要改革多媒体课件。很多PPT课件其实就是课本的拷贝,没有主次、详略之分,这样的课件与传统的讲授型教法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是减少板书书写而矣。为适应教学需要,计算机课件不能只代替板书,而要突出重、难点。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资料、高难度的实验视频、重要的步骤、图片要加入课件中,讲课时可以播放演示。比如在讲《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的光纤熔接技术时,应该在课件中加入光纤制作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和设备(如单模光纤、多模光纤、跳线、接续子、接头、、光纤切割笔、 端接工具、熔接机等)的图片,再把光纤熔接制作过程的视频文件链接到课件中。讲课时,边介绍材料和设备,边播放课件中的图片,再观看视频,然后提出问题—— 光纤熔接要注意哪些事项?最后现场操作并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最后测试学生操作成果。其二, 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软件广播到每台学生机, 让教师机与学生机同步,教师讲解的内容、操作方法、步骤能够直观地显示,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达到“所见即所得”效果,之后让学生实践操作,教师进行辅导,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操作错误,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对操作错误进行纠正,让学生深刻领会。
2.2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 项目式的综合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参与式教学方法能树立起学生学习和思维分析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项目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果,而且可以使学生参与其中,以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循环语句——while型循环时,有一个例题:
运用下列公式计算π的值:
讲课时,该例题所运用到的重点知识是while型循环结构。在C语言中,循环结构有三种形式: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本例先用while语句实现, 首先讲解例题: 求S=1+2+3+4+…+100的值并输出。其目的是讲解while循环语句的格式、循环流程与运行步骤(当然其中要插入算法、数据结构等知识)。
其次,提出问题:
①求S=1+2+3+4+…+n的值并输出(n为正整数,从键盘输入) ;
②求S=1+3+5+7+…n的值并输出(n为正整数,从键盘输入) ;
根据while循环语句格式启发学生在 “求1至100之间所有数之和”程序代码的基础上改写哪些代码可以得出这两段程序代码。
然后再次提出问题:
③求
的值并输出(n为正整数,从键盘输入) ;引导学生认真对比表述式,找出不同点,更改程序代码完成任务。
之后分组讨论问题 :
求
的值并输出。
讨论之前提醒学生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②表达式中运算符为加减交替进行如何解决?
最后实现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完成该例题,进一步启发学生要提高的精度该如何解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改写程序并上机运行。对于一些具有超前学习意识的同学(比如有自学VC++.net的同学)则进一步要求用类和对象的形式实现,用一个项目的形式来实现。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不会觉得编程很难,而且还会提高编程的兴趣。
2.3多采用“案例+ 项目贯穿”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相关重难点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实践锻炼能力的教学方法。项目贯穿就是以一个真实的项目,分解技能点来贯穿于多门课程中,有利于人才培养。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运用非常普遍,尤其像Photoshop 、 Flash、 AutoCAD等应用软件教学中更加重要。要取得教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精心准备好教学案例。案例一定要贴近企业或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不能简单照搬一些课外资料的案例,要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案例的应用要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学生学会操作后,能更新案例,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例如在设计Flash案例时,根据教学知识点进行归类,如按钮类、 LOGO类、引导类、遮罩类等等,由于Flash主要应用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所以案例尽量采用互联网网页中的动画,其教学效果就较好;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先按教师讲授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熟练并完全掌握之后要求学生更改案例或是制作同类型但素材不同的动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型人才
上机实践操作可以验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验其操作技能、方法和技巧的熟练程度,还可以启发其创新思维。所以加强学生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如今,计算机教师都普遍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忽视对上机实践效果的检测。作者认为,对上机实践教学,其一要精心准备好上机实践操作的内容、素材, 其二要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示范课的内容规范操作,其三要引导学生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其四所有作业或操作结果必须提交而且教师要改评,其五要求学生对每次上机实践操作进行总结并书写实践报告。
在专业课程学分设置中要加大实践课程学分的比例,改革考试方式,建议由过去的试卷笔试改为制作项目、制作网站、上交作品等。要加大平时实践操作在整个课程中分值的比例,全面总结各项实验成果,鼓励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完成相应的项目设计,提高应用效果。
2.5校企合作促进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提高
如今普通高校大多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方式,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进行教学,即所谓的订单式教学,这是高校教育的一大进步。企业所从事的业务不同,它的应用领域不同,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也不同,所招聘人才的侧重点也不同。这样的教学往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订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大纲。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更实际、更贴切。要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训,掌握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最新需要和用人原则,专业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才能把这些知识融入课堂。要让企业主管或工程师来校指导实践操作,把企业一线的操作经验和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时少走弯路,方便以后就业或创业。校企合作还会促使学校对教材、教学案例、考试形式进行重新设计,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
3总结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索创新实用型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促进毕业生良性就业。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根据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分析原因,探索创新实用型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7.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七
一、媒介融合的趋势与影视教育的现状
1.我国当前影视教育的现状
随着以影视传媒为主导的大众传媒的日益兴起和繁盛,影视教育也日益兴起,甚至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使传统处于边缘位置的影视教育日益成为“显学”,各个高校纷纷设立影视专业或与之相关的传媒专业。在非影视专业院校或学科,也纷纷开设影视课程,使之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
首先,很多高校设跨专业影视艺术选修课程。根据不完全统计,包括500多所普通高校开设过有1门以上的影视课程,多数为《电影鉴赏》、《电影评论》、《电影分析》、《名片欣赏》等。其次,在非影视专业设立影视方向。最早在一些综合性大学的中文专业、电教专业等设立关于影视的专业方向,招收本科学生,后来逐渐在重要高校、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院校都有涉足宽泛影视方向的专业或方向。再次,影视艺术专业的建立。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综合大学中最早建立专业,及至新世纪以来,包括影视艺术教育、更为宽泛的广告、传播专业等蓬勃发展。第四,设立影视专业学院或系所。包括专业艺术院校设立影视热门学院,如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动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开设动画学院和相关电影艺术学院等。第五,影视教育层次提高。在一些重点大学和主要艺术专业院校申报了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传播学以及新闻学硕士点。影视及相关学科层次在逐步提高,社会现实证明影视、传播教育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2.当前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这里所指的影视人才主要指影视编导创作人才、播音主持人才、影视技术人才和影视媒体经营管理人才。目前我国有500多所院校为影视行业输送着各种专业人才,从电影电视的采编播摄录剪,到影视动漫的制作合成,电视节目的创意策划主持,以及影视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这些人才或者由专门特定的专业培养专门化的人才,或者由综合性的院校依托综合性的学科优势培养出“宽口径”的素质教育人才,或者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理念指导下培养出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目前的影视人才培养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媒介融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当前的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网络数字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影视行业对影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具有单一艺术素养与技能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媒介融合入发展的趋势。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媒介融合形态下既懂艺术又懂技术,既懂影视的采编导播,又懂媒介的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影视教学模式的探索
影视教育日益繁盛,但是影视教育的教学方法相对更多是沿袭传统的讲授加观片的教学模式,影视艺术作为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媒介融合时代的影视教育理也应与时俱进,适应媒介发展的需要,运用新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突出、强化影视教育的教学效果,要紧跟社会对影视人才需求发展的步伐,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1.适应思维方式转变,更新影视教育观念
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要对影视思维进行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不同的技术方式和不同的媒介手段所产生的文化形式,必定促使其接受者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自人类文化产生以来,其媒体形式的变化使人类的思维中介系统发生了从行为思维到语言符号思维进而到数字化思维的变革。早期的人类文化是以图像文化形式而存在的,语言文字的产生则使思维变成了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和逻辑的,这一变化使印刷媒介将具体情景置换成非情景、非具象、非对话语境的文字符号。而照相术、电影和电视的发明使得图像文化再度兴起,它以声形并至、时空兼备的视听语言体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而且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类不仅占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而且拥有了虚拟的世界,这一媒介文化势必在强化受众的非线性思维时对人类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根本的影响。
当前以媒介融合为代表的新型文化正是通过大量影像以共时的状态呈现眼前,使人类瞬间接受大量视觉信息冲击,同时结合听觉的辅助作用,从而使人们在视觉、听觉的全方位感知中恢复了人类整体感知系统。这种感知方式是以人类整体性的、全方位的、多元性的感知与思维方式为前提的,因此电子文化时代人们思维方式已不再是印刷时代的线性因果思维,而是受到多元思维方式的剧烈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求高校的影视教育要紧跟思维方式方法的新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新形势的教学改革,才能适应当前高校学生的需要。
2.跟随时代发展步伐,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高校影视教育,要与时俱进,更新影视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首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在教学中不仅作为单一的播放影像资料的载体和工具,还应成为学生参与教学和教师互动的有力助手。其次,可以引入互联网络的教学手段,当前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讯息,同时也可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手段的高效运用,可以将数位化音效、视像及其它资讯加以整合,并融入全方位的资料网络中,使得原来存于各种媒介系统之间的界线消除,以获得各类信息,特别是影像动态视听信息并加以物化形态制作。
影视教学的方法,会因各门课程的情况而有千变万化,不同的专业,影视教学的知识疆域范畴不同,汇集了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特别是这些学科与社会各方面的渗透、联系、互动的极度拓展和深入,对影视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丰富影视教学手段,在当今高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影视以其与高新技术相伴而生的特点,迅猛发展。如何使我们的影视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和现代化,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有两个方面需加以观照。一方面,影视发展本身与高新技术的相伴而生,决定了我们要有相应的高新技术手段去对应;另一方面,影视“影像”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我们要动用高新技术手段去进行。
3.拓展影视教育思路,学科交叉融合延伸
注重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全面、多角度、多学科的拓展、融合的教学尝试。例如,有相当一些专业与影视教育有着特殊的专业联系,在这些专业中,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影视教育的拓展,紧紧扣住本专业的基础,抓住与本专业中与影视有紧密关联的部分,拓展开去,形成相关的影视课程,并将二者水乳交融地予以结合,以期获得相近专业所需要的影视方面更丰富的学科知识、专业理论,便是“拓展、融合型”影视教学模式的中心意旨。象中文系中拓展开去的“影视文学”、“影视美学”等课程;象外文系中拓展开去的“外国名著改编”、“外国电影流派”;象社会学系中拓展开去的“影视社会学”等课程,都是值得提倡的。
影视作品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它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也是素质教育极其有效的手段,通过结合影视片,可以直观、形象的再现客观事物,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本来比较抽象、枯燥的材料变得生动形象,使教学时空得以拓展,教学模式得以更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了统一。通过结合影视教育对所学专业进行拓展、融合,加强了以学科课程为主的互补和延伸,使课程实现最佳组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影视不仅有欣赏和读解的价值,也是通过这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的现代方式,进而可以在影视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凸现影视教育人文价值的重要意义。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全面拓展影视教育途径
首先,影视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教学拓展了无限空间,影视网络的全球性和多元化有利于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拓展。今日的影视网络,不仅联结了科技,更连接了人类社会和组织。影视网络是一扇向全世界洞开的视窗,它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震荡性影响不可限量;它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怎么形容都不算夸张,影视网络真正是将人类文化“一网打尽”。
其次,影视网络的综合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拓展。多媒体课件一闯入课堂,声学、光学、电学、美学一齐登场。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他多媒体交互出现,令学生们进入了多种感官享受高度综合的立体艺术空间,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出现了诸如个性化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教学模式。无论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及考试等,都可因人而异,因需而异,因材而异。甚至可得到远程专家的“个性化”指导。回顾人类整个文明史,自有教学以来,还从来没有像影视网络这样对教学模式有如此翻天覆地的拓展和创新。
再次,影视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化有利于教学时空的拓展。影视网络的开放是空前的,它有利于教学时空的拓展。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而家庭、社区等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场所,同时也可使学生在45分钟以外的任何时间学习,学习是得益于课内,得法于课外的。
结语
我们对影视教育的传统观念更多从综合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角度得到认知,席勒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达到尽可能的和谐”,“人的完整”与否取决于这种“和谐能力”。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艺术就是美的灵魂,艺术的目的是教育,不仅是‘智’的教育……不仅是‘心’的教育……而是整个人的教育。”影视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更为强烈和直接的特点,它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逼真的内蕴震撼力、强烈的视听综合感官冲击力,深入人的心灵。让人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身心情操得到滋润和感化的同时,实现知识结构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融合统一,从而成就全面发展的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日益改变着传播媒介的形态,影响着大众传播的进程,同时也对新时代的影视教育提出了新的使命。而今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与反思影视教育的作用和方法,从而从根本上确立影视教育的价值,媒介融合趋势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适应新时代创作需要的影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所以探寻新时代影视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媒介时代的需要成为大势所趋。
1.刘迅,《融媒时代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初探》,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周安华,《建构民族影视的核心竞争力——从传媒变革看当代影视教育的方向》,现代传播,2008.4
3.邢北冽,《和而不同——影视教育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当代电影,2009.5
4.周星,《略论21世纪艺术教育中的影视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6
8.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八
云南 玉溪 ●何剑康 陈镜妃
摘 要:随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对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前存在于高校当中的传统体育模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当代教育改革的需求,这就必须要对我们的体育教学教育进行创新。
关键词:高校体育;途径;创新教育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面对这些发展,想要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关键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才的使用,特别是创新型的人才的大量使用。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作用是相当关键的。假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发展,最终的结果就是被这个世界所淘汰。创新对现行的教育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着更高的理想追求。现在我国的众多高校都在进行改革,并且都把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发展的方向,也把创新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的改革中,体育能否落实创新教育是我国体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思维系统的改变与其新的发现与描述,对某种事物进行本质上的改变。我国高校里的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模式的改变、对学生思维角度的改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改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改变将我们的教育模式回归到最原始的`本质上去,通过对教育方式、体制及目标的创新,从而达到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目的,并为整个时代提供综合能力强的创新人才。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理念的落后。教育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我们的国家提供有用之才,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学校对于学生的创新教育。我国高校体育也要将创新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更不要说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培养了。比如,落后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打消掉,从而导致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出现逃课的现象。据有关数据调查,高校中85.7%的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多大兴趣,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落后所造成的。
(2)教学内容没有改进。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任何事物都在向前发展,高校体育事业也不例外。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暂时没有实现,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没有随着新型的体育纲要的颁布而改变教学的内容,其中多数高校的体育课主要就是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不注重体育运动随着社会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特点,并且一些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很久以前的陈旧内容。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绝对达不到教育改革的需求。
(3)体育教师的教育素质不高。有的高校体育教师有这么一个想法: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学生,跟我们这些教师没有多大关系。他们这样想,就完全错了。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对教师自己的教育素质进行提高,以做好准备迎接创新教育的开展。
三、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
(1)创立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完善的创新观念,才能通过新的手段、新的思维、新的教学模式去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因此,拥有一个创新性的教师队伍,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
(2)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自由和舒适的氛围中,创新意识才能随之产生,反之学生在压力大和拥挤的氛围下,是很难开发其创新意识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给学生们营造一种和谐的上课氛围,并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3)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不断更新,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对体育教学创新而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4)改革现行的体育评价体系。我国高校的体育评价体系应该具有赏识性,并有效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充分肯定与激励。在体育评价的内容上,不但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要包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并且把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评价的最主要依据。这种体育评价体系,不仅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规定,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各个方面的体育创新能力进行真实的体现。
结束语:当代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对人才提出具备创新能力的要求,这就促使我国高校体育要不断深化改革,往创新教育方面发展。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认识到创新对于一个人、对于国家的重大意义,从而认真学习,不断创新。在不远的未来,我国高校体育制度将会非常完善,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9.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九
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更为科学地运行创新教育机制,一方面必须从大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定位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的与侧重点,另一方面必须从拓展实验教学平台、转变实验教学方式、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作 者:潘国俊 沈惠平PAN Guo-jun SHEN Hui-ping 作者单位:江苏工业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16刊 名: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0(4)分类号:G482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10.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十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75-01
对于很多需要时间检验或者相关实验才能记住记牢的知识,这时候实验室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们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之下,要检验这个理论要把这个理论灵活的运用,就需要实验,因为他要懂的方法以外的相关知识来强化上课所学的知识,就需要一个实验的平台,因为实验室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新知识,开拓新知识,从而不断获得思维方面的拓展以及能力的深造,高校实验室开放这一建设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非常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室施行开放性这种建设二者存在的关系
(一)要知道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开放实验室,具体它所涵盖的相关内容有哪些,以及它的范畴都是我们要了解的,下面就是我要说的,它一般是指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环境条件等方面的一些资源,向各个高校学生施行开放使用的一种实验室,把提升高校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及设计等方面创设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同时也把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最终的目的。
(二)我们知道,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的希望都在每一代的孩子身上,不断新鲜的血液注入需要创新才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这就需要在大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利用学校实验室所具有的优势资源,进而培养各个高校学生勤动大脑,经常参与实践,增强学科记忆的一个承载功能,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的促进各个高校在科研方面的发展,在引起一定社会反响的同时,更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上的效益。
(三)高校学生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实验室建设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它们之间更是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实验室的开放性建设是为了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为高校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以及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场所,而大学生在使用实验室的时候也会对这个实验室有相关的要求以及规范,这等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它的发展,各个高校的实验室更是让教材立体化的展示平台,因为它不在让理论架空,让理论被具体的实验检测,同时又能在基础上创新出自己的相关所得,这种技术方面的建设以及开发,对于高校来说能够提高它的办学质量,也能够促进科研实体的增多。
二、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实验室开放方面建设的相关链接
(一)我们应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材被我们高校学生当做真理一样学习,那么实验室就是检验教材内容的唯一场所,同时也是深化这一知识的必然地点,它能够促进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形成,从而让高校学生具有独具特色的工作能力,可以进行相关的发明以及开发工作。那么关于方案问题,我们就要有所规划,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考虑:
1 对于高校学生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标准化的价值教育观念,改变以往传统模式的教育理念;
2 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实验室相应的改革,优化学校实验教学这一体系的相关内容;
3 施行人才培养的策略,对于实验室进行全面性的开放,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在上面我们已经说到了它的一些计划,那么关于实验室开放性这一建设该怎样建设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同样的,怎样培养这种创新型的人才更变成了我们不能忽视的焦点问题,只有解决好这相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更好的在实验室实行开放性建设的基础之上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几方面着手进行考虑:
1 对于实验在技术队伍这一板块,我们应该优化它的建设,注重人性化的这一模式进行管理;
2 高校可以对实验室建立一个开放的基金组织,专门用于实验室进行服务,从而提高它的开放效益。
总 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人类要是想变得更加文明,就需要不断的检验假设,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上,如果想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以及毕业以后更能融入社会,就需要给学生们一个过渡的平台,那就是这种开放性的实验室,这对于学生们巩固知识和培养各个高校学生的创新极其重要,创新环境以及科技环境都会促进高校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也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锻炼,这样做,能够更好的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朝霞; 王小花;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开放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 第31期
[2] 董德民;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开放改革设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 第07期
[3] 时连君; 万殿茂; 王芳; 梁慧斌; 王京生; 实验室开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 第06期
11.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十一
1 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家乔以斯·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把教学模式界定为"一种可用于形成课程、设计教材和在课堂以及其他场合指导教学的计划或范型"。近年来, 为摸索新型教学模式, 国内外教育专家对"教学模式"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应用研究, 也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应试教育"进行了剖析。认为体育课也必须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 系统地、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竞技为中心, 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形成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综合能力为核心, 以启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为重要内容, 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1.1 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与目标
根据体育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目标归纳为:总体目标和层次目标。
第一, 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掌握运动的技术、技能, 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学会并运用科学锻炼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第二, 教学层次目标是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不同的心理个性趋向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合理目标, 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1.2 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
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是:降课外活动作为体育课的延续,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第一, 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锻炼, 有利于相互督促、相互检查;第二, 建立领操员制度,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第三, 由学生创编用于大型活动的健美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四, 由学生组织每年的健美操比赛, 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其组织能力。
1.3 教学内容上突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增加大量基础教学内容以及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的实用性, 抛弃与体育教育培养目标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陈旧内容。
2 健康教育的深入普及
高校体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增强学生体质,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体育的发展应立足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形成和健身的需要等方面考虑, 健康教育在深入与普及应该着眼于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1 体育教育各环节上突出"健康第一"思想
体育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的选择安排应首先着重于对健身方法、健身理论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改变以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三基"的教学形式, 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以及基本技能与提高健康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 改变那种只要锻炼就能健身的传统健身观念, 建立一套科学的运动观来指导实践。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几套体育动作, 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练习和控制运动强度对身体健康更有利, 并将有关的健康知识融人体育课教学中。同时, 应注重对大学生的终身健身观念、健康意识和健身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使学生不仅在在校期间拥有充沛的精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使其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能积极参与体育健身锻炼, 终身受益。
2.2 以终身体育为目的, 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新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 以终身体育锻炼为主线, 促进学生身体和谐健康有机地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健身原理、技能和保健知识的传授, 教给学生健康运动处方的知识, 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有效的健身方法和卫生保健知识, 增强自我设计、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锻炼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依据人体变化规律与特点, 结合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生活发展的需要, 改进以往只重视纯技术教学现象。选择那些适应性广、容易开展难度适中, 而且能使学生终身受用, 健身价值大, 实用性强的运动项目。在学校场地、师资力量条件的允许下, 可根据学生体质、体育基础和兴趣爱好, 在不同年级开设选修课、必修课或俱乐部形式的教学, 以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追求和需要。
3 心理素质的培养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是教育的竞争。教师担负着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大学生正是生命力旺盛的时期, 心理正趋向基本成熟, 但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教育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时机, 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训练。
3.1 利用体育的特殊作用培养情感, 陶冶情操
在教学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宣传体育健身的重要性, 并让大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的特殊作用。教师通过各种活动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 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还应该让学生明确体育课的动机, 有目的的发展心理素质。
3.2 注重心理品质和情操的培养
产生自卑情绪的原因有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 身材瘦小的"豆芽型"和身材臃肿的"肥胖型"以及个子矮小的"侏儒型"。这些大学生本身有自卑感, 如果学习和掌握动作又比较慢, 心理上就会产生很重的负担, 有时因担心失败而失去信心。在健美操课的教学过程中, 对心理有障碍的大学生, 教师应该做:第一, 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 教育学生用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去战胜学习动作的困难挫折和自卑情绪。第二, 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除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重要性, 让学生自觉的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从而增强上好体育课的自信心。
3.3 心理素质培养应强调因人而易, 区别对待
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原则, 做到因人而易, 区别对待。常采用的方法有:第一, 诱导教育法。对于部分身体教差, 接受能力底的学生, 教师应循循诱导, 在教学过程中以放宽或降低动作难度, 让这些学生不断尝试成功, 增强自信心, 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第二, 鼓励表扬法。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 教师应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进步, 给予表扬和肯定, 以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学生对人体美的追求欲望不断增强, 以及健美操自身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充实和发展, 体育运动将以它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下去, 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其教学力度将更加强化, 手段将更加新颖, 效果将更加突出。
摘要:作为高校体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 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 必须首当其冲地创新, 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教学模式,健康教育,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邱晓莲.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体育校改的重新思考[J].中国体育科学学报, 2002.
[2]施芳芳等.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7.
[3]孙文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展望[J].理论观察, 2004.
12.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 篇十二
[摘要]保障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开放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从目的与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及测评、学习支持和指导、学习资源以及质量保证与提高等6个方面提出了一套质量评审标准,为构建开放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利于规范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并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开放大学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1]开放大学作为实施远程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秉持终身教育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综合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建设学习型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务委员刘延东提出,要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并把质量问题放在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位置。[2]12对于开放大学来说,教学质量是其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开展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价,是提高开放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建构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规范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远程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是指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习者获得知识与技能产生变化的结果与培养目标的相近度、社会需求的相关度及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相契合。[3]教学质量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要素做出的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者提供评判、诊断、甄别、导向等服务功能。开放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开放大学对远程教学进行宏观调控和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是开放大学保证和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4]学校应当定期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反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二、开放大学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一般由国家开放大学以及省级办学机构相关部门制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教学手段的更新,生源质量的变化,原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开放大学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评价观念存在偏差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质量评价观念指引着人们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刘凡丰教授认为“教育质量是过程量,学生质量是状态量”。过程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远程教学质量作为一种过程量,体现在远程学习者学习质量的变化,即知识的增加和技能的提高。[5]评价教学质量主要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支持服务是否既满足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又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质量评价工作中,远程教育机构应摆脱传统的评价框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的建构、职业技能的获得、信息素养的提高、学习交互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等。
(二)评价制度欠缺规范性和实效性
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应该是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规范后的结果。各个层级开放大学都制定了一套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如领导与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专业教研室教学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网上学习督导制度及辅导教师导学细则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完全贯彻落实。对于教学质量的反馈不及时或根本就疏于反馈,难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省级开放大学有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但市县级教学点反馈上来的信息不够客观全面,正反馈多,负反馈少,对于反馈信息的处理不及时、不透明,方法也欠缺科学性,不利于对评价者形成激励机制。
(三)评价标准缺乏科学合理性
评价标准不尽科学合理,使得评教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表现在:评教部门在评价时较少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特点,采用学校统一标准,难以准确反映各专业及各课程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以统一的评价标准为导向,不利于教学改革和创新;不同专业的评价人员在评教中可能凭主观感觉和印象打分,使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若不同专业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则使评价难度加大,评价工作更加复杂化,难以对教学质量进行衡量比较。因此,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时,宜筛选教学工作中的共性内容和因素作为评价标准,既使各专业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又能兼顾不同专业特色。
(四)评价主体积极性部分缺失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务处或教学督导部门,较少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社会中介组织、毕业生或用人单位等来进行外部评价。部分教师在评教中处于被动消极地位,有时甚至抱有抵触情绪,教学质量评价难免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教学点大部分教师身兼多职,既承担教学任务,又要兼顾大量烦琐的管理工作,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二是学生本身也存在工学矛盾,部分带着功利性学习动机,加上某些学生对考试存在侥幸心理,自主学习积极性降低,放松了对自身的学习要求,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也消极应付。另外,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化招生形势,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基层学校难以将工作重心放到抓教学质量上来。
(五)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远程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未涵盖远程教育办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办学宗旨、人才定位、培养过程、学习环境等。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不强,未突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特点。对于影响质量的核心因素,如网上教与学过程、资源建设、教学管理等未予以重点考查。对于不同层级学校以及不同评价对象的特色凸显不够,如省级主管学校和市、州级基层学校在教学资源建设上职责不尽相同,但在评价指标上未予以分层区分;不同专业的教学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支持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在指标体系中并未明确反映。目前,国内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还不够完整科学,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监控和保证其教学质量。
(六)评价内容方面质性评价不足
很多基层教学点对远程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习惯于采用学生问卷调查或是专家、领导听课等方式进行单一评价,注重数据分析,过分强调鉴定作用,不能综合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于涉及教师情感、学习参与度、体验等方面反映不够,量化评价有误差。如教师创设网上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评讲作业、辅助答疑、与学生有效交流、引导在线讨论等方面的教学行为未纳入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对教师教学中的优劣加以主观评价。
三、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
基于正确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观,以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调控和规范远程教育教学,保证并促进其提高教学质量,是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内外学者就如何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ICDE(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全球远程教育唯一专业组织,是国际权威的远程开放教育机构。6月,上海电视大学接受了ICDE对其教学质量的评审,取得良好的效果。[6]21ICDE质量评审标准包括6个方面:目的与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及测评、学习支持和指导、学习资源以及质量保证与提高。这与QAA(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统一提出的全英高等教育共同的基本评审框架一致。[6]21英国开放大学优秀的教学质量得到国内外远程教育同行肯定,这与其一贯以严谨的态度贯彻执行ICDE质量评审标准是分不开的。ICDE质量评审标准为开放大学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一)目的与目标
远程教育学习者以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满足工作和个人职业发展需要为目的,开放大学在教育目的与目标方面应契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开放大学要实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必须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课程定位务必准确。基于市场需求和学习者的实际,确定课程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教学目标应与远程教育标准一致。既凸显专业特色,又符合培养目标,帮助学习者发展职业技能,满足其职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在规范学校教学中发挥基础作用。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确定课程内容,同时注意突出重难点,内容具实用性和前瞻性。课程设计不仅要明确教师教的内容和方法,还应明确学习者需要同步掌握的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等。教师借助一定的评价手段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和课程学习的目标,由此确定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形式,包括面授辅导,小组学习和个别答疑等。面授辅导一般安排在节假日,可以是面对面答疑解惑,也可以通过音频会议、双向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点使得师生之间良好的教与学的交互活动成为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小组学习中,教师创设学习情景,发挥协调、指导、激励的功能,促进交互,保证小组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个别答疑辅导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如E-mail,BBS、QQ群、答疑电话、智能答疑系统等来落实。学生作业是ICDE质量评审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在导学环节让学生明确形成性作业的具体要求。布置适量的形成性作业,及时批改反馈,便于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教学。作业布置宜与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步,有合理的难易梯度。
(三)教学测评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从整体上调控教学活动、指引教学方向,综合反馈各种教学信息,诊断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活动,从而确保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通常以形成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来考核、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通过单元测验、平时作业来进行。该评价立足于学生的“学”,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向学生及时反馈。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态度、策略等进行跟踪调查,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后续的学习给予激励、提示和引导,并相应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一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出远程教育的优势。[7]总结性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状况给出最终的评价。总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评定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涉及学生的结业、毕业、评奖等。教师除通过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外,也通过座谈、走访、作业抽查、问卷调查、教学检查等辅助手段监督、引导学生的学习。2.学生对教师及自我的评价通过填写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来了解学习者对教师、学习资源、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并且进行及时反馈与整改。3.社会评价成人学习动机主要源于建立或提升职业前景。评价其学习效果可以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人才市场对学历的认可等社会认同度,以及学生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所获得的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方面来衡量。4.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跟踪评价远程教育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数据库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对教学实现自动化远程管理及测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系统会跟踪记录每个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包括个性资料、学习计划、学习时间等。(2)自动记录学习者网上学习行为的资料,包括完成网上作业、发帖提问、参加在线答疑与分组讨论的情况、线上考核信息、在线问卷的数据等,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6]11(3)教师根据教学平台的跟踪信息,针对不同学习者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做到因材施教,及时监控、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学习支持和指导
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支撑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学生自主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一大特点,能否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决定远程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由教学系统支持、教师教学支持服务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构成。[6]11教学系统支持要求学校具备开展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各类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服务,有时效性、权威性和交互性的教学资源。在对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方面,学校为教师创造远程教学的条件,提供远程在线教学中所需的各种技术支持和帮助。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评价指标可以借鉴ICDE质量评审中对学生支持服务的举措[8](见表1)。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为学生提供资源、信息、咨询与反馈、技术支持、学法指导等完善的支持服务,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远程学习的最终目标。
(五)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和直接的途径,是远程教育的知识载体,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的教育质量,因此,对它的评价十分重要。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文字教材、网络课程资源和多种媒体资源组合等。[9]421.文字教材远程教育中,学生受传统习惯影响,仍然首选文字教材作为学习媒体。文字教材在多种媒体教材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主体作用。远程文字教材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变化进行更新调整,可采用活页教材形式。教材应体现开放大学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将理论与特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而非形而上的纯理论教材,使教材能够适应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远程文字教材应有以下方面的特点:学习内容模块化,设有学习指南和学习小提示,通过大量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教材高度结构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辅导资料或网址链接[10],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2.网络课程资源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是远程教育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具体指标有:(1)开设的`课程有规范系统的网络课件和其他多种媒体教学辅助资源,课件资源具有交互性,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2)有提供学生练习的足量题库;(3)有可供学生查阅的丰富的案例素材资源库或相关专题网站链接,供学生拓展性学习;(4)网络课程或课件界面友好,对学生有吸引力,内容实用;(5)有便捷的师生交互通道,有课程导学信息以及充分的帮助学生学习的情感支持系统。3.多种媒体资源组合远程学习者在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资源之外,也需要其他形式的媒体资源来辅助学习,如光盘、VCD、磁带等。只有对不同的媒体资源优化组合,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六)质量保证与提高
建立完善的内、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实现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与提高的基础条件。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作为办学主体的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为保证远程教育质量而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9]41ICDE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构,包括制定、实施、检查、反馈、整改等若干环节。鉴于此,开放大学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也应是一个包括以上诸环节且有效的闭环系统。从质量管理流程来看,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控制。前期工作要做好远程教育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专业与课程设计、教学人员确定、专业介绍以及教学前期准备等工作。中期质量控制则重在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可灵活采用自查、互查、抽查和普查等方式。在开学初、期中及期末开展常规教学检查或者针对某些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如学生毕业作业、学生面授课落实情况、学生网上形成性作业等方面,做到有检查、有反馈,并将反馈意见落到实处,以免流于形式,最终对教学起到督促完善的作用。后期质量控制关注学习成效与结果,为毕业生提供后续服务。开放大学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开放教育系统以外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组织或用人单位为保证开放大学质量而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2]24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主要通过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系列成套的法规来管理和监控。社会认同度及舆论监督对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会产生重要影响。学校主动接受社会力量的参与,建立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换机制,能够及时得到社会各个方面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状况以及大众对终身学习多样化需求的满足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学校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两者彼此促进,相互影响。
四、结语
教学质量是开放大学的“立校之本”,也是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及时诊断、反馈开放大学的教学情况,并引导开放大学的教学保持规范与良性发展的态势,为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开放大学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应充分认识开放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开放大学的特色、定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增强开放大学自我反思和自我建设能力,提高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我国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EB/OL].(2010―07―29).[2]章玳,金丽霞.开放大学教育质量的现实旨归[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4).
[3]陈斌.构建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体系[J].中国电化教育,(4):42―43.
[4]张典兵.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1):115.
[5]蔡怡.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3):19.
[6]应一也.以ICDE质量评审标准浅析非学历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J].继续教育,2010(10).
[7]侯建军.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评价及保证体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3):12―13.
[8]徐辉富.建立基于“学”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框架――ICDE质量评审的启发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7):32.
[9]徐旭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6(8).
【浅谈高校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问题研究10-14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管理策略论文12-17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研究论文08-25
论文:中班幼儿开放式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08-08
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11-30
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思维研究论文11-09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