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2024-11-05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11篇)

1.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篇一

我的五年规划

医学生的职业道路,尤其是长学制的医学生,相对于其他的专业拥有更少的不确定性,工作与所学知识的联系也更为紧密,由此对于我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医学生的目标大体上是相似的,只是在具体的细化中有所不同,即成为有医德医术的名医。而人生为我们呈现出的各不相同的结果则归结于不同的规划与实践过程。

作为一名医学生,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五年可以是漫长而平缓的流动,宛若波澜不惊的小溪,也可以是急促而澎湃的前行,犹如波涛汹涌的浪潮,二者之中,我更崇尚前者。医生本就是一个务实的职业,与风险投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它更注重经验与知识的累积,而这种累积必定是缓慢而持久的过程。我并不期望我的生活充满惊叹号,而更希望它在平静的累积中达到我所期望的高度。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对医疗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是结合十二五规划的我的五年规划。

作为八年制的医学生,未来的五年大多数时间我将在医学院学习理论知识或者在医院进行实习工作。我将在学习,科研,人文素养三个方面对自己提出相应的要求。

首先,学习是现阶段的第一要务。大二开始我们将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生,背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更应该深入社区,深入农村,为需要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因此,我希望在大三大四阶段参加社区工作,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并且普及医疗知识,如果有机会,跟随志愿者队伍到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地方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另外,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到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是我一直以来感兴趣的学科,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会选修中医药的课程或者自习中医药的相关知识,并与所学的西方医学知识相结合。

其次,培养创新意识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七部分提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到1500字中,22出讲到“创新”,可见国家对于创新意识的重视。此外,现在科研成果已成为评定一名医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因此要求我们不仅能够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还要求我们能够自主发掘新的治疗途径。因此,在掌握了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后,在大四之后,我将积极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并在实习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寻求新的解决途径。

最后,我将在今后的五年,以至更长的时间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十二五规划中对于文化知识产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提到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理应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文化。虽然我将从事医学工作,但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和个人修养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现今医患关系的紧张也可部分归咎于人文素养和道德的缺失。因此,在今后的五年中,我将广泛阅读文学,实事,历史方面的书籍,鉴于医生生的空暇时间不多,我定下每年阅读至少15本书籍的目标,并精读其中五本,做相关的读书笔记。此外,在假期中,我会重拾古筝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年对我来说意味这一个跨越性的成长,从本科到研究生,从稚气到相对的成熟,从对家庭的依赖到人格上的独立。我一直相信量的积累导致质的改变,今后的五年我并不奢望它出众,但希望它能够在稳健的步伐中走向既定的目标。

2.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篇二

关键词:基层医改,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之一[1],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从2009年4月至今6年多的时间里,在 “强基层”原则与“以农村为重点”方针下,基层医改稳步推进,一些基本的改革走向从中呈现出来。

1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走向

1.1服务主体:从乡村医生到全科医生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以全科医生为重点:(1)加强对原有乡村医生的从业管理,原则上新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2]。(2) 加强培训,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3]。(3)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4],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5]。(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经转岗培训或岗位培训,将执业范围变更为全科医学专业[6]。(5)在现行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7]。

1.2服务对象:从扩大覆盖面到提高保障水平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 (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其覆盖面稳步扩大。到2012年,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都达到95%[8]。基本医保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其中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2009年人均每年80元[9]逐步提高到2015年每人每年360元以上[3]。在医疗救助方面,取消了医疗救助起付线、稳步提高封顶线, 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2014年达到60%[10]。另外,作为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基层的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

1.3服务范围:从疾病治疗到健康教育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即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更重要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涵盖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处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养老、母婴保健、对居民生活环境进行卫生监督协管及开展倡导健康生活理念与方式的健康教育等 (参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1.4服务技术:从追求高端到提倡适宜

20世纪以来,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逐步被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这一方面提高了人类应对危重、疑难疾病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分疾病的轻重缓急而一味求高求新,必然会带来更加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新医改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功能是在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时,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包括增补药品)[11]。其中对中医药技术的使用,基层卫生政策更是从 “鼓励”到“大力推广”,再到“应该”。 2003年提出:“国家鼓励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2];2009年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2];2015年提出:“乡村医生应学习中医药知识, 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7],到2020年,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13]。

1.5服务评价:从经济效益到社会效益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原有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基层医疗机构很多因失去生存根基而关闭,而城市中公立医院则被推向市场,医院的绩效管理主要采用经济效益标准,这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4],但是在作为公共产品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在坚持公益性质的公共医疗卫生领域里,政府承担主导责任[12]。《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 指出:“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能力不强”,因此,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上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和监管等方面的责任, 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13]。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与卫生技术人员的绩效管理上采用社会效益标准,具体表现在:(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收支两条线”[12]。(2)支出方面,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12],取代单一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方式。(3)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 前二者旨在排除经济效益标准,后者是在社会效益标准下调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经常性补助机制。(5)明确乡村医生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15],完善其养老政策,使其参加各种社会保险。

2基层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定位:国家卫生战略选择的实践者

国家对基层卫生事业的一系列投入与支持,我们与其将其理解为一种为弥补基层薄弱的“政策倾斜”,不如说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基层的医学生将来要成为基层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这是一个应充满自豪与自信的职业。

2.1医学重心前移的开路者

“预防为主”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方针,新医改的一大亮点就在于把这一理念更全面地付之于实际行动。相应的,医学重心从“征服病魔”前移至“维护健康”。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是一个表象,真正需要我们去认真解决的是怎样维护健康的问题。通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我们要从统计学意义上取得重大疾病、慢性病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延后的效果,这才是对“看病难”问题的釜底抽薪式的解决办法。而这必然要依赖于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

如此重要的工作任务需要合格乃至优秀的卫生人才来完成。但目前承担这一战略性任务的基层特别是乡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却存在“队伍老化”、“学历总体水平偏低”[16]等问题,同时,其中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却由于对职业发展前景不满意而流失严重。我们面向基层医学生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提供“下得去、用得上和留得住”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一方面,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高度重要性,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卫生技术水平,树立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志向; 另一方面,从政策层面上为他们在基层创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同样不可或缺。例如,有关研究建议建立乡村医生职称晋升体系[16],或者进一步探索设置一套适合基层的职称晋升体系,这一体系应是基于“维护健康的能力与业绩”的评价标准,它区别于以“治疗疾病的能力与业绩”评价标准的职称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其所服务人群中取得的可核查的卫生业绩(如整体健康素质的提高,重大疾病、慢性病发病率的降低,通过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而改善的生活环境以及通过健康教育而形成的居民良好生活方式,等等)能得到这一评价体系的认可。我们可以设想,在大城市大医院里有专科的主任医师,在基层医疗机构里也可以有全科的主任医师。这样,基层医务人员就不必象基层公务人员那样:“村长干好了,升为镇长,再干好了,往县里、市里提拔”,他们在基层就能实现职称晋升与事业发展。

2.2医学模式转变的探索者

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东方的思维方式是综合,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分析[17]。起源于西方的生物医学也难免侧重于分析思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进而人类疾病谱也发生重大变化, 于是新的医学模式,即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在对待健康与疾病问题上,在原来分析思维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引入综合思维。但是,当某种疾病发展到中晚期以后,患者进入大医院向专科医师求助时,综合思维发挥作用的空间已经变得狭小。也就是说, 新的医学模式更适合在疾病初期或疾病预防中充分运用,从空间位置上来看, 其发挥大作用的天地无疑就是基层。

2013年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居民“综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11]。这就要求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2015年新增设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正在朝这一方向努力。专科医生以“专精” 技术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而全科医生以“整体”视野做基层民众的健康“守门人”,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双翼,缺一不可。

2.3医学本质回归的体现者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她的“温度”集中体现在医者以自己的生命状态来体验、 理解和判断患者的生命状态。但是,现代医学却出现某种趋势:机器对人的过度替代、技术分工高度精细及人文关怀的温度被隔断的技术主义[18]。在这种趋势里,在疾病诊断的环节中,医者在逐渐失去自己的身体,而患者则在逐渐被简化为身体, 并且最终被机器转化为一个个符号;而在疾病治疗的环节中,患者“就像流水线上飞速转来的机器”,而医者“也像上了游戏轮盘的小白鼠”[19]。排除少数夹杂着逐利因素的情况外,这也许是人类在利用高科技提高应对病魔的能力的同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个过程中,医者、患者都很辛苦,彼此需要的是更多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3.浅谈医学生的入学教育 篇三

关键词 医学生 入学教育 能动性

媒体关于医患关系的频繁报导,造成了学生和家长选择医学专业的困扰。在对我校2014级学生及家长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在成绩上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学生87%都不愿选择医学专业,93%的学生因就业好、收入高作为首选的理由,76%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及发展前景。可见,重视医学生的入学教育非常必要,本文就培养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的能动性、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修养进行探讨。

一、入学后的医学生存在的问题我想大学是一定要读的,它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就像是一张站台票,你只有进了站台才知道做哪一趟车、到达哪个目的地,是否还需转车。大学就像站台一样,有很多选择的资源可为学生利用的,是学生来成功的重要途径。可是入学后的学生不会、不懂、不知如何利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无兴趣医学影像专业当下就业形势比较乐观,2014级104名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93%的学生是父母或亲属帮助选择的专业,因为就业好,收入高。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要读大学就好。2%的学生有兴趣学习这个专业,可是对专业学习内容不了解,具体专业发展方向毫无规划。学生对自己所报考的专业的不懂、不知、无兴趣学习研究,会影响到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升学质量及就业质量,换句话说关系到学生的生存能力、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二)无方法第一学期是学生关键的过度期,尤其对医学生繁重而紧张的课程安排来说。可是学生入学后还保留着高中阶段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没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还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即使个别高中阶段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大学老师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有学习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因为对专业特点缺少了解,做不到大学整体学业宏观的合理规划。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茫然,学习过程也是手忙脚乱的完成教学大纲的安排,完全做不到参与专业课题的研究。(三)无规划“90后”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生活自理能力差一点,享乐的意识强一点,手机控、电脑控。生活和学业都是父母安排。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家庭的护佑,很多学生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理财的概念都没有,更不要谈学习和自我能力培养的规划上。参考学哥学姐们大都是恋爱、游戏或浑浑噩噩的四五年。学生缺少职业的规划意识及对规划的行动能力。(四)无修养“90后”是父母和整个社会的“宠儿”,自理、自律、自修的能力上还要做很大的功课。入学军训对学生是很大的考验,军训是人际关系的开始,是展示个人魅力的关键时刻。学生是否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是否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如何完善自我,被大部分学生忽略。服从学校的安排,服从老师的调配是入学后新生的普遍表现。怕脏、怕累、怕流汗越来越突出的体现出来。学生的感恩意识、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职业素养培养意识是入学后需要重视和把握的。我校入学教育中安排了专业导论,对医学生的职业修养进行引导,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未来社会角色定位,减少职业适应性心理的冲突。

4.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篇四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道德 法律教育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64-01

当前,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多种多样,很多教师都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为国家培养遵纪守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一些中职学校,依然存在着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重视不够,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导致学生职业道德缺失,法律观念淡薄。那么,如何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的时效性,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中职生职业道德水平

中职德育课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把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利用每周星期一国旗下的讲话活动,让学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动员学生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以生为本”的德育观

创造各种条件和平台,使学生有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懂得要求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如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感恩意识浅薄、日常行为失范、法律观念淡薄等问题,可以通过文艺晚会、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板报评比、橱窗专题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感恩”、“爱国主义”、“法律知识讲座”或“法律知识问答”等主题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连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采用案例教学,既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又能发挥实践教学的形象性,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是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时性很强的学科,应紧跟当今法律形式的发展现状,结合当今立法发展的最新进程,将最新的法律精神和立法成果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法制观念与时俱进,成为有道德有纪律的高素质毕业生。任课教师可以关注我国立法的新进展,“两会”有关法治建设的新提法,收集新案例,把它融入课堂教学中。如2015年震惊全广西的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南宁市原书记余远辉涉嫌受贿和钦州市原副市长陆钦华贪腐为焦点,讨论了他们的违法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另外,学校多参与一些社会开展的大型的法律宣传活动,拓展知识面。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法律知识问答竞赛;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参与对犯人进行的社会公开审判,对犯人罪行的判定对学生也起了警示作用,促使学生学法、懂法和守法,激发他们的正义感,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

3.2 角色扮演课堂的情景活动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课的时效性,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合理的进行训练任务情景教学,根据每一个专业的特点,将实际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担任一个角色,并从这个角色出发,去完成各项虚拟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规律。角色扮演是实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自己扮演教师,小组其他成员扮演幼儿,进行幼儿模拟教学,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的顺利入职和职后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汽车专业开展的为本校老师服务的“美容洗车”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了实践活动,获得成就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最后,我们应该将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教育结合起来。职业道德教育为法律教育服务的,而法律教育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用正确职业道德观念来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法律意识,用严谨的法律意识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深化。

5.一个医学生的实习日记 篇五

原本选择学医是想求一份稳定的职业,因为觉得自己不太敏捷能干,怕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速度。学医么,可不必担心将来找工作,不必担心失业下岗,不必担心每天的新挑战让我措手不及。可事实上,原本想少几个“担心”的选择却成了更多“担心”的来源。别的专业的学生们一定很难体会我们在学医的漫漫旅途中要接受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

玉手皓腕

外科实习第一课,是学习进入手术室之前的工作:穿衣、戴帽、戴口罩、然后像小学生查卫生似的把指甲伸出让老师一一过目,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被认为指甲过长而被勒令剪短,其中一位女生又长又亮涂成紫红色的指甲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老师也对她特别“照顾”,亲自监督她剪短指甲、洗掉指甲油。然后,我们一字排开在水池边,学习刷手,即用蘸满浓肥皂水的板刷刷手3遍,从指甲缝手指到手掌手背手腕,到前臂肘部一直到肘上6厘米。于是,我们硬着头皮开始在老师:“重点、重点”的督促下拿着刷子认真地、仔细地、不断加重地开刷。那集体发出的“刷刷、刷刷”的声音,简直就和我在水房里刷那条穿了一个月的牛 仔裤一模一样。在经历了“十指连心”的痛楚之后,我们还必须把双臂伸入70%的酒清中浸泡6分钟。最后当我举着红肿麻木的手臂穿手术衣戴手套时,忽听得一男生一声惨叫!原来他消毒已毕的手又碰到了水池壁而污染,所以必须将所有的程序从头再来一遍。一节课结束,我也终于明白,所谓“纤纤玉指”,所谓“玉手皓腕”,对我们医学生而言,从此将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至于这样的“自残”行为,到底会对皮肤产生多大的伤害?或许只有皮肤科的老师才会明白。

“望、触、叩、听”

我们有门课,曰“内科诊断学”,既然是“诊断”,那除了问诊最主要的就是“望、触、叩、听”的体验了,我们要学会一百条的全身体检方法,从头顶到脚底。即然是学习,自然有老师做示教-不过是用学生当病人,每堂课老师都会抽一个男生躺在四张桌子拼成的“床”上做示教。被抽到的“靶子”自然一千万个不愿意,被老师用手用“工具”在身上揉来敲去的固然不舒服,但最可怕的莫过于十几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死盯着你了,被抽到当头颈四肢的靶子倒还算好,而抽到胸腹部的可就惨了,胸大肌不够发达的,肚子上赘肉太多的,那可真的一览无余啊。那个被检查腹部的男生一会咯咯笑个不停,一会儿哇哇叫疼,老师可不理他,一脸严肃地继续着肝脏的触诊,要用两只手来触诊脾脏,当老师嫌他的 牛仔裤束腰束得太高而不断往下拉时,此男生忽然变得安静了,之后却连人类最基本的一系列反射活动都做不出了。老师拍拍他的肩“干吗那么紧张,起来吧”这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出他躺的那块白布不知为什么湿了一大块,其实那天并不热,况且他还没穿上衣

生命的脆弱

记得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医院是一片圣土。那种浓浓的消毒液的味道,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让我感到那儿是那么干净,甚至有一种圣洁的感觉。而现在,当我们真正进入这个神秘的世界后,每一个人却时常生出这样那样的担心和害怕,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怕从病人那儿传染上什么病。有一次去肝炎病实习,尽管老师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那些已经过了肝炎早期的病人,传染性真的不大,大家注意一点不会有事的,但走进那扇写着“非医务人员止步”的大门时,我们都还是诚惶诚恐。我打定了主意,除了鞋底以外,绝不再让任何身体部位碰到病房里的任何东西。当老师站在一位乙肝病人前讲解那些症状体征时,我们一群人都一反常态,没人像平常一样争先向前挤到病人身边去看体会,而是站得远远的。那位病人显然看出了我们的回避而非常窘迫,她是一位看起来非常纯朴的中年妇女,正是因为“传染病病人”这样的身份才让我们无法像对待常人那样对待她。我忽然开始觉得不 安,说不清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只是瞅着那位阿姨觉得有些抱歉。老师也明白我们的想法,讲完了该讲的之后就下课放我们走了。

大学里的老师们不再像中学老师那样:“唠叨”,他们传授我们知识之外不会对我们言行举止或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任何的意见,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已经是成人,除了学校医院的规章制度,他们不会对我们有别的要求。我们一窝蜂地“逃”敢出了那幢楼,女生们又叽叽喳喳地讨论回去马上洗澡洗衣服的事,我脱下那件让我感到扎眼的白大褂,脑海中忽然闪过“医学生誓言”中那些神圣的句子,我轻轻叹了口气。

随着专业课的继续,我们也越来越发现生命的脆弱。一种小到肉眼都看不见的东西就可以击倒一个壮年人,一个基因上微小的变化就足以打乱所有的生理活动。所以,在被蚊子呆一口后就怀疑自己是否会染上乙型脑炎而变成白痴,在饱餐一顿后就害怕自己是否会晚上在梦中突发胰腺炎而猝死,在一次小感冒时就担心是否是病毒性肌炎的前期症状,并不是从前一知道这些病的存在,而是只有在实习中,才会体会到这些病的可怕。有人说,医生是最没感情的职业,他们目睹别人的生离死别而无动于衷。我不同意。医生每天都目睹着生存和死亡的交战,医生比常人更明白生命的珍贵,不是他们无动于衷,而是因为他们明白,生存的 价值体现在它无法永恒,死亡和生存同样值得尊重。

医患关系

“医串关系”现在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这一点,连我们实习生都深有体会。的确,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和重要,可不知为什么,现在的医患关系却不如从前那般融洽和互相信任了。

从统计学上说,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概率为百分之几或十分之几,这取决于病人的状况,病症本身的性质,治疗方式的选择、医生的经验等很多因素。对医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概率,可对于病人而言,只有0和100%两种选择。所以,当这千分之几的概率偏偏落在你或你家人的头上时,你会甘心接受这样的事实么?病人有时候是无奈的,因为他们不懂很多的医学知识而害怕被欺骗和伤害,医生有时候也是无奈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不懂医学并且痛苦悲伤的病人。

对于我们医学生而言,患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各种各样的患者都能教你。有的患者刚动完大手术、比如重症胰腺炎,身上插了十几根管,自已又动不了,被医生和实习生见习生围着,任凭医生一根根管子讲解,“这是导尿管,这是静脉插管,这是” 患者也许感到自己像标本一样被观察,可他自己又不能反抗,只好由家属来抗议了:“怎么又来了,昨天也是那么多人来看过的”。我人产他解释:“昨天那批和今天这批不是同一批。”言下之意,明天那批和今天这批也不是同一批。有些昏迷的患者真的很可怜,但不管心里有多同情他,嘴上还中说着:“嗯,这个病人,相当典型。”所有这些“动不了”的病人都属于“合作型”的,那些“动得了”的呢,就不一定了,大多数患者是合作的,有的甚至很有奉献精神,我就见过一位痛得咬牙切齿,扭来扭去,还同意让我们问诊和检查的患者,看到他大汗淋漓,还不停地说“快问吧”,我们都看不下去了,赶愉结束了问诊。当然,不怎么合作的患者也有啊,也不知躲哪了,这也好,积极的运动锻炼对恢复是有帮助的嘛。最让我们崇拜的是那种看了很多医生的患者,他们往往有很长的病程,因此也很早就在“研究”自己的病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程度绝对胜过你,所以,你一上去问诊,还没开口哪,人家就把症状体征,和大量医学术语全“砸”向你,把胸弄得一愣一愣的:这是来看病求医吗?敢情他讲得比老师还好呢。遇到这种患者,得,你也别想插话了,人家讲得起劲呢,你就乖乖地垂首站着听吧,心里只有4个字“甘拜下风”。啊呀!人家那水平,没有10年的功力行吗?培养一个医科本科生才5年而已,哪赶得上人家呢?

我想,关于医患关系这个话题,对我们刚刚进入实习的学生 而言太深奥了,我只能希望医生和病人能多一些互相信任和互相体谅,也希望大大小小的媒体在曝光“医患关系”的负面事情之余,多导寻找一些同样发生在“医患关系”中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动物英雄

如果问起在医学界谁的贡献最大,答案既不是那些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人,也不是经典术式的发明者,更不是抗生素的发现者,而是那些没名没姓没身份的实验动物们,它们用生命换得医学的进步。作为一名医学生,与实验动物们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每年为此牺牲的动物不计其数。所以,我想需要在此写上一笔,以表达我们对动物英雄们的崇高敬意。

从大二开始,我们就在动物身上锻炼技巧了,人们常说医生冷血,而“冷面杀手”训练的第一步就是从这里开始。第一次走进功能实验室,边上放着一只只白白的兔子,无邪的眼睛里透着恐惧,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正当我为这些白兔的命运担忧时,一帮女生冲了过去,搂着兔子边摸边惊叹“好可爱啊”“眼睛是红的,还是透明的呢!”但这些女生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小动物的关爱。动物实验第一步是麻醉,揪住兔子的耳朵,拔去耳缘静脉表面皮肤的毛,将头皮针插入耳缘静脉内,看到回血表示成功,再将头皮针固定。看着这帮女生将以上步骤一气呵 成,我只有有些诧异。但接着看她们将气管插管利索完成后,我已经是目瞪口呆,刚才搂着兔子做温柔小女生状的人是她们吗?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兔子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突然,一只兔了的颈动脉插管松掉了,血肆意喷射在我们的白大褂上。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女生们还是面不改色,从容处理问题,顶多说一声:折大褂可要费力洗了。实验结束,兔子大多壮烈牺牲,扔进桶里的兔子不再可爱,眼睛已经由红转成白灰。看着这样的兔子,谁的心底都会有一丝悲伤,但这仅仅是一刹那的感觉,我们马上就会用加倍的热情投入到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讨论中去。医学生对生理和病理现象的初步形象认识就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通过动物实验我们不仅有了娴熟的操作技能,更有了应付意外情况的信心。

高的级外科实验的动物们更是将自己的全部器官奉献给我们。它们一次又一次地配合我们手术:这次将脾切了,依然顽强的生活着,准备下次将自己的肠子无私奉上。当同学们讨论接下来它们的命运将如何,有人打趣说狗肉火锅。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是一句笑话,无论哪里的医学生对动物们都应该是感激不尽的。曾听说国外的一些医学实验单位专门为实验动物立碑,每年举行仪式感谢它们为医学事业做了的贡献,虽然中国没有任何纪念碑可表彰实验动物的丰功伟绩,但在我们这些医学成长的过程中,处处都有它们默默的奉献。

在从医学生到一个好医生的过程中,要感谢太多的东西,而我们能采取的惟一方式就是治病救人。

6.医学生的自我鉴定内容 篇六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潜力锻炼的原则,超多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我的各种潜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我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透过几年的学习,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潜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潜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潜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潜力。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用心参与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在学校里,我用心参与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群众活动,并为群众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用心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群众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群众。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我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我始终持续在最佳状态。为提升自我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潜力,我用心参与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潜力,还提升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潜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用心,能很快理解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7.浅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篇七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

一、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从事某一职业应具有的, 并遵循的道德规范。医学道德简称为医德, 具体指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们在履行职务中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医德教育是指医学教育机构依据医学职业道德原则、规范, 对医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医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医务者, 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任, 这就必然要求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 又具有较高的医学道德素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特别注重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二、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目前, 医学院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医学院校在学生德育方面, 没有针对于医学生的医德加强教育, 片面认为学生的医德教育是医院的事, 还有的教育者认为是专业课教师的事情, 但专业课教师又认为学生医德教育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辅导员的事;医学院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方面没有针对性,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多为文艺性活动,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等, 但针对于医学生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等教育不足;在医学生课程设置方面, 一些人文课程多为辅修课, 学生重视不够,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上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一是医学院校把学生医德教育没有放在突出位置, 以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专业性的医德教育;教师单纯地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 忽视了专业课与医德教育的联系, 没有有效地将医德教育贯穿于课程中。

三、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

(一) 医德教育寓于课程中

1. 医德教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

医学院校全体教师, 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 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专业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 还应将医德教育贯穿于课程中。通过临床经验, 所见所悟, 寓于专业课中, 对学生进行医德规范和医德行为教育。例如, 教育学生要尊重、爱护标本等, 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医德认知。

2.增加医学人文等相关课程设置

医学院校应根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要求,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结构, 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促进学生的爱心、同情心、救死扶伤之心。同时, 学校应开设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 或以专题的形式讲解与专业、医生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法》等。

(二) 医德教育寓于学生管理中

加强学生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力量, 是学生的管理者、教育者。辅导员、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医德教育, 不但要督促学生的专业知识, 更要向学生讲清、讲明, 职业道德对个人的重要性。其次, 通过多种途径形式的活动,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例如, 通过榜样示范法, 讲述、观看医学界技术高超、医德高尚的榜样事迹, 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还有感动中国人物,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 不但医术高超荣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还有很高的职业道德, 对待病人如亲人的感人事迹。通过探讨社会热点问题, 如医患关系, 让学生明白医德教育对于医生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此外, 辅导员、班主任应在不同时机、场合, 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

1.抓好医学生入学教育与实习前医德教育

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 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应含有必不可少的医学生宣誓环节, 让学生在铮铮誓言中, 谨记责任, 感受职业的光荣, 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斗志, 坚定学生救死扶伤的信念。并在特定节日, 如利用护士节、艾滋病预防日开展相关活动, 重温医学生誓言。使学生在未来职业中, 在任何条件下, 用誓言督促个人医德。实习是学生离开校园步入工作的跳板, 对学生加强实习前动员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者应抓好实习前动员会, 并以此为契机, 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其中。宣讲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有关规章制度, 约束学生不恰当行为;邀请医院领导、优秀医务工作者为实习生现身说法, 强化学生医德教育。

2. 第二课堂中, 增加医德教育内容

8.加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篇八

【关键词】加强 ; 中职生 ; 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99-01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目的在于从事职业的准备教育,其具有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特征应紧密联系学生的职业实践,表现在学校教学内容上就是除了要加大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期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职业道德教育对中职生的重要性

1.是中职生成长阶段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培养有职业道德的劳动者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统一性确立的时期,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为了帮助学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职业德育教育,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涉及广泛的内容,它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职场中学会处理与他人、与工作的关系,如何遵守职场中的规范,如何在工作中尽力创造价值快速自我成长等等,这些都是个人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通过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记忆,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内容,认知能力得到广泛的提升。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将是不全面的学习,是与个人素质发展的整体观相违背的。因此,只有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对当前素质教育进行填充,才能适应学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2.是学生走向社会选择就业的客观要求

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接轨,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用人单位的标准除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外,尤其看重人才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道德素养。很多企业表示,对于人才,他们不但看重实践能力,更看重职业道德。因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在招聘学生时看重的并不单单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他们融入企业、融入社会的速度,这种速度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态度和品质有关系。具备优良道德品质的人才,具备高素质职业道德的人才成为许多大公司招聘的首选。假如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过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自然就拉开了和市场需求方之间的差距,这种矛盾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前景。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适应人才市场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适应人才市场向教育提出的挑战。 学校不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那么培养的人才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对于企业注重学生的态度和责任心等职业道德这一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予以理解并得到重视。

二、加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中职生就其特殊性,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自律性较差,并且少数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表现在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挑三拣四,让用人单位很是无奈。为此,中职生阶段对学生开展具有实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他们进入职场打下一个坚实的道德基础。可以说,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接受并积极配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的培养是学生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这也必将影响到未来他们毕业就业情况良好与否。因此,对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得靠自身行为的约束,要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认真对待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自己提高在未来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修养打下坚实基础,进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掌握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任务。在职业学校三年的职业学习生活中,学生有近一半的时间要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和现场操作实践,这就为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提供了实践基础。学生在参与专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有目的的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遵守职业规范、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到这些不仅是对他们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能够施展才华,使职业成功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中职生的学习主要在课堂和实验室进行,与社会上的职业接触不多,了解甚少,所以我们要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各种职业被社会尊重与重视的程度,深刻认识人们之间的职业关系,真正懂得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逐步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不断修养的过程。 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提高职业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从业人员,都应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因此,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律行为,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即自我修养。正是基于此,学校在进行职业德育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的正确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为他”的职业道德观念去战胜“为己”的职业道德观念,时时认真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论和行动,改正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东西,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职业道德的水平。

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准职业者的中职生更应首当其冲。每一个中职生都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加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培养和提高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李书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9.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范文 篇九

1在教学中应强调预防医学中的“三大观念”

所谓“三大观念”即预防为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卫生观念。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进入21世纪,我国的卫生体制将属于卫生保健型体制,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的自我保健。这些都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确定了预防医学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预防在几乎所有的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培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观念。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人类不能以今天的发展来降低后代人的生存质量。还应注重向医学生灌输大卫生观念,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深刻认识到医生对人群健康负责的形式和内涵。让学生在职业的责任感下,充分调动内在因素,提高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3培养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当今社会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社会转型期增加了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SARS的暴发和肆虐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传染病的威胁与恐怖,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欠缺、应急处理不当以及很高的感染率,迫使我们对过去的预防医学教育进行认真地全面地反思。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与疾病战斗的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他们的应对能力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因此应该把临床医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着更高业务素质的防治结合型医学人才。

4在教学中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10.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篇十

2010级临床医学五班二组陈方超学号:201050232

摘要: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逐步实施,高等医学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现存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基地建设、实践教育、校园文化等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新医改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乃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尽可能地生活在“健康王国”里,预防疾病这个敌人的偷袭,打退这个敌人的攻击,对个人而言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之一,对全社会来说则是一个突出的政治性议题。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有效的、公益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为了适应医改的新目标新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继续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实践。为此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意见第三项特别指出,医学教育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严守医德做综合型人才,现今社会部分医师医德缺失,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显著,医患关系矛盾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和工作积极性,也为诊断治疗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障碍。

《意见》强调,要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医学生在埋头书本、苦学专业课程的同时,更应重视养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医德情操是医务人员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求真理,发展科学的积极促进力量。它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病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另外,《意见》指出,要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医学生应格外重视全科医学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新医改的政策,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精神。

高等医学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学生培养阶段,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医德医风的内容与要求,帮助他们把握医务人员职业的本质特点和义务要求,着力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塑造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品质,牢固树立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观念。这既是医药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的延伸与拓展,也是阵地前移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合格的卫生人才队伍,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医改的实施,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实施以人文教育为基础的全程医德教育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应以实用型为主,把人文教育课程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达到医学与人文教育课程一体化,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最终提高道德水平的基本思想,同时,德育还应当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全社会文化重建的进程,道德的力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随着国家重新加大对医疗的投入,医务工作者的待遇能通过正当途径得到提升,减低收取灰色收入的冲动。随着匮乏时代的远去,文化重建具备了初步的条件。“讲正气、知荣辱”的社会是医德得以立足的土壤,只有道德和道德带来的社会尊重重新获得独立于金钱之外的价值,只有荣誉成为“花钱也买不到的东西”而被珍视,医德才能回归,和谐医患关系才有可能。

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医学人文课程,结合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需要,以社区为导向,在整体上优化医学课程结构,确保人文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医学、卫生保健的需要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人文教育课程的比例和数量,建

立各类课程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模式,把人文知识整合到医学实践中、让人文教育渗透到医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在课程形式上,要探索少而精的必修课与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人文课程重点在于展示人文知识的主要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建构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因此,必修课程不宜太多,应遵循“以选修课为主,辅以必修课”的原则,在确定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的同时,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其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及整体规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前后开设顺序关系,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

突出医德医风教育,新医改的实施尤其突出现代医学教育在强化医术的同时必须注重医德医风的教育,医学院校应切实将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实践与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情况相结合,把医德医风和医学技术一样作为医疗实践的核心。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医学生新医改形势下需要具备的医德医风要求,建立有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标。

其次,构建一个医德教育的有机系统。将医德教育覆盖医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延伸到专业基础教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医学道德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联结点。再次,积极贯穿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早实践、多实践,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服务于敬老院、福利院,参加社区医疗咨询服务,赴贫困地区义诊,考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等,使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医德医风的内涵,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开设《医生职业道德课》,开课的好处是能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医生职业道德知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几乎没有医学院校专门开设有《医生职业道德课》,有的也仅仅是通过新生始业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等途径讲授有关知识,缺少专门教材,没有固定学时。在开课条件不成熟之前,医学院校可考虑在两课中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医德教育实践基地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是提高医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重大举措。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等都可以建设为实践基地。德育基地建设应当遵循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方针,学生可

通过实习、见习、青年志愿者服务、义工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势在实践基地接触病人、熟悉医疗环境,感受医生职业道德的氛围。

注重实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低年级学生可到到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参观见习,了解医生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对医生的职业性质、职业特点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高年级的医学生可成立义工组织,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特别要下到农村、社区,开展健康宣教、保健咨询、义务诊疗、医疗调查等活动,既能锻炼知识技能,又能了解群众需求,对于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积极意义。对于实习学生,要积极倡导和组织他们参加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开展学习交流,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深刻的启发,亲身感受医生肩上的重大责任。同时可对实习生实施职业道德评价,将评选结果作为学生毕业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可借助重温医学生誓言、看警示片、签承诺书、学《医师法》等各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了解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明确医生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与法律规定。

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除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通过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职业道德知识,通过宣传栏、橱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弘扬优秀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医德医风大讲堂、医学伦理辩论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1.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德育理想教育艺术类学生职业性

理想是人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人的理想包括生活理想、事业(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等。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有了职业理想,职业才可能转化为对于个体生命有神圣意义的“事业”,才可能真正具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培养了大批的基层工作人才。艺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批文艺人才,对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目前,艺术高职院校还停留于传统教育思维中,把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第一的位置,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理想等发展要素,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的身心修养和发展。很多学生缺乏服从意识、敬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职业理念缺失、职业道德淡薄、团队意识较差,有的学生在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走上工作岗位后时经常出现随意旷工,不遵守用人单位纪律,甚至随意离职等等问题,影响着他们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其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艺术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理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增强敬业的精神,发展好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也可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同时有利于提高艺术高职院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般高职院校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等。其中,道德教育是核心和主要内容。虽然高职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的发展及进步,在德育体系、德育方法、德育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突破性的成果,但是大都注重于德育的普遍内容,而忽略将职业特点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例如,在笔者所就职的艺术高职院校中,学校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同层次的普通院校基本一致。并没有根据艺术生的特点来进行。德育工作的展开应该密切联系其专业学习的特征,结合专业内容,渗透职业思想,从德育方法和德育内容方面来凸显其职业性;应在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人生目标,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从而指导其职业生涯的有序发展。

笔者认为,以下三点是对学生展开职业理想教育的基础: 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的了解和评价自身的条件,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自己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及身体条件出发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艺术类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先天条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不盲目自信,不妄自菲薄,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认识职业,就是要了解自身专业的特点及将来准备从事的职业对能力的要求,要了解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和行业要求,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为着职业理想的实施准备条件; 艺术之路是异常残酷的,能成名成家的只能是万里挑一,大部分的艺术生毕业后只能成为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或者艺术教育者。而艺术类就业流动性比较大,往往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职业不具有稳定性,类似于自由职业者,因此,对自我的要求也比较低,往往随意的换工作,也缺乏对自己职业前景的规划,总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工作缺乏积极性,更谈不上有职业理想。因此,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一步树立职业理想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进一步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认识社会,就是要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竞争系数和职业发展趋势,加强对社会职业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了解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情况,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一、 学校德育课程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理想教育,其中职业理想教育因其切近学生的真实需要,往往能够成为理想教育的重要切入点。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在德育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熟悉学生的专业特点,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将其融合在德育课程教学里面。让授课教师熟悉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穿插滲透在教学过程中将艺术类专业所需的特殊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在教学中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种专业背景与职业道德知识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具体详细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殊职业道德要求。如此“徳”“智”统一两教配合的教学方法正是在共性的前提下应对了特性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更加具体详细的了解、理解并应用自己所学专业的特殊职业要求。另外在教学方法上,要摈弃以往呆板的枯燥无趣的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引用学生熟悉的行业内杰出人物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展开讨论。艺术类学生非常感性,也很有激情,用鲜活的事例可以带给学生们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动, 引发其共鸣, 从而对职业道德规范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式更为直观,易于接受和理解,让学生很自然的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并为树立良好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二、 各科教学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艺术高职院校除开设专业课程外还有文化基础课程。各科教师都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实施理想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寓教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中。在日常教学中,各科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和道德品格。各科教学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挖掘教材、教法中的思想性内容。在各科目教师中,专业课老师在学生整个职业理想培养过程中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他们是学生职业理想确立的牵引者和培育者。在艺术类学生的眼中,他们的专业老师,特别是主课老师,就如同父母一样重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把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自然科学与人文素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扩充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指导学生成长成才,使学生从教师熟练的实践教学中体验到职业的崇高和乐趣,从而加速学生职业理想的定位与形成。

nlc202309011111

三、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承载者,是学校工作的桥梁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班主任,除了要扮演教师角色以外,还要对学生的诸多方面全面负责,理想教育也不例外。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岁月,开始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他们正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开拓,他们的理想具有形象具体、与兴趣爱好相联系、不稳定等特点,对理想充满美好的憧憬,但对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困难和曲折认识不足。同时,他们的职业理想是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和确立的,非一朝一夕也非猛然之间就会确立的,这就需要师长全方位的、因地制宜的帮助和指导。班主任由于其特殊的角色,可以通过家长会、专业汇报等系列活动来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协调教育影响,和家长一起,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帮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要引导他们确立奋斗目标,并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理想的火花,当兴趣、爱好、特长与志向趋于一致时,就会形成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人生理想。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只有以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

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周到细致的理想教育工作。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树立典型,让榜样的力量增强我们的教育力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他人的言行是人皆有之的心理活动,青少年尤为突出。因此,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从小事做起,再结合大众熟知的典型人物的先进模范事迹,配以适时的职业理想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占了专业学习很大的比例。这是学校办学方向和用人单位要求的结果。每一名学生最终都会走向社会, 因此在职业实践中切身感受和锻炼,能够刺激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

1)案例教育活动

请用人单位、 知名校友或优秀毕业生来校给学生做讲座或研讨会,将他们自己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摆正职业理想,逐渐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职业理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心理基础。

2)社会调查活动

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在校生自愿的走访调查已经毕业在职的校友,通过两者的交流,使在校生了解社会对人才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要求,认识到自己职业个性与各行业职业要求的差别,从而通过思考对自己准确定位,进行总结和自我教育。

3)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

建立并使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对在校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其职业意识的同时,将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其中,明确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给学生未来的职业人生奠定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将理论更好的转化为真实的体验和经验。通过实践过程中的严格要求,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其提前养成一个良好的遵守规范习惯,把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理论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自身职业修养。艺术类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课堂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以运用,只有在舞台的摸爬滚打中才能获得成长。实习实训,能让学生们提前体验到走入社会的感觉,体验到真正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要求,让他们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更加从容更加自信。也让他们提前在实习实训历练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檀传宝. 德育原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孙俊三,雷小波. 教育原理[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有明.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理想教育途径研究[J].黑河学刊,2012(2).

[4]张瑞莲.浅谈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J].改革与开放,2012(12).

上一篇:邮局局长述职报告下一篇:实验室管理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