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

2024-10-16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精选12篇)

1.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 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教师岗位职责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二、三、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虽然在来到学院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技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四、我认识到,作为技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总之,我通过这次培训,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确实,作为一名技校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教学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技校教师,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我们师专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 篇二

1 教师职业文化的含义

要说明的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师职业文化的内涵会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这里笔者就目前的情况对其内涵的主要方面进行一点阐释。

1.1 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是教育的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每一种职业都对它的从业者有着一定的要求, 教育、教师更不例外。所谓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外界看到的就是教师得体的衣着、端庄的举止、优雅的谈吐, 听到的可能就是某某老师爱护学生、课讲得精彩、学生回家就向家长炫耀“我们老师……”等等之类的话语。但究其源, 这恰恰就是教师优秀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

尽管现代社会快速发展, 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但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和要求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或者准确点说, 人们对教育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和要求, 当前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某些方面的怨言和指责应该是其反面的体现。因此教师一定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 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 爱岗、敬业、创新, 把自己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言行高度完美地结合, 让自身完善和谐的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 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 以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教育树立起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1.2 教师高水平高层次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是创造职业成就的保障

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两个重要的构成方面。

职业意识简单讲就是你以什么态度对待你所从事的职业。仅为谋生?出于兴趣?源于一种责任和使命?为谋生不容否定, 但仅为谋生就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职业意识。社会和教育要求的是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并且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增强科技意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等途径加以提高。

毋用置疑, 新时期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唯有迎头赶上, 才不会被淘汰, 才有可能创造出自己的职业成就。

1.3 教师职业要求每一位从业者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应该有学习的素质, 要以学习的精神感染学生, 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己任, 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推动教育和教学的发展。

新时期为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 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要把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学习当作“终身大事”, 了解和学习新的科学技术, 扩充知识容量, 不断调整和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 吸收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 增强实力, 博学多识, 才能不断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

1.4 教师职业应该具有合理的职业期待

职业期待分为物质性职业期待和精神性职业期待。物质性职业期待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职业活动中对物质的向往, 它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等, 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欲求;而人的精神性职业期待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职业活动中实现其精神追求的向往。比如文化环境、学习条件以及对某种职业从小的景仰等。

要消除教师心中的那份困惑和矛盾, 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讲, 重视教育, 承认教师劳动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苦性, 那就应该满足教师合理的职业期待, 这是最起码的物质保障。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讲, 自己的职业期待一定要合理, 选择这个职业, 你就应该接受这个职业带给你的要求约束甚至是暂时的困窘, 而且我们都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职业期待都能变成现实, 即使能, 也会有一个过程。我以为, 阿Q一点, 教师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 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带给你的精神期待和充实满足是很多职业无法比拟的。

2 内化教师职业文化的现实意义

2.1 内化教师职业文化, 才能使教师产生一股“我要学”的内驱力, 让校本教师培训收到实效

目前初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 而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步履艰难, 经济基础、评价制度、校本文化等成为制约高中课程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教师是实施教育改革的主体和生力军, 课程和教材只有通过教师才能得到实施。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与广大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如何让广大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业界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校本培训是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的实质是什么?就两个字:学习。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只有当教师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习、需要学习、必须学习、学习就是自己生活工作和生命的一部分的时候, 才会心甘情愿、全心投入乃至主动获取, 这样的校本培训才会真正收到成效。

2.2 内化教师职业文化是一门重要的隐性课程, 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及途径是其显性体现。

内化教师职业文化, 让教师明白:教师是一种职业, 教育是一项与生命价值相联的事业, 需要有比较高尚的职业操守, 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需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它们从哪里来?从自己多年来包括大学所受的教育积淀而来, 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唯有坚持学习研究。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学本校名师的敬业精神, 研究一下大师上的功夫课找找自己的差距, 几位教师先不商量上同一篇课文、互相听课然后加以比较提升, 自己读书, 到互联网上获取信息, 与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同伴探讨交流, 请教专家或者就所发现的问题一个人或几个人合作来搞个课题研究……这不恰恰就是校本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吗?

3 内化教师职业文化的实施策略

3.1 正确的舆论导向

政府和社会尊师重教是好事, 但应体现在对教师价值的认识上, 体现在对教师社会地位的确认和对知识、对教育的重视上。而不应只是一味地给教师戴高帽子, 叫喊几声美丽动听的口号!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活神仙, 教师也会犯错误, 舆论、媒体应该多一些善意的批评指正, 少一些恶意的起哄和炒作。教师是一种职业, 我们认为以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来评价教师更科学。

3.2 加强校本学习

3.2.1 加强读书自学

德高博学方为师, 这是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职业要求。马卡连柯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是督促教师孜孜不倦的提高自己, 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十分之快,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比以前更高, 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视野比以前开阔。本人从教十多年, 每次备课时内心都有一种诚惶诚恐之感。我的同行们, 让我们静下心来读读书吧。陶行知先生建议教师每月买三本书:学科方面的书、学习榜样的书与心灵的书。或许我们做不到, 但一定要尽量多读, 杂志、小说、专业书籍皆可。进德、修能然后致用, 定能让你的教学如鱼得水, 定能让你成为一位有魅力的教师。长期地坚持, 也会让读书自学成为教师生活和职业生涯的一种常态。

3.2.2 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

3.注重职业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篇三

一、校本培训的优势

1、减少培训投入,提高培训收益

职业学校本身作为教育机构,具备教师教育的各种硬件设施,无论是利用本校师资还是外聘师资,都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并使教师得到较普遍的培训。因校本培训立足于本职、本岗,学校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可以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问题;因校本培训直接指向学校的教学实际过程,可以有效地解决“管学不管用”问题,能够较迅速地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效益,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

2、培训内容更贴合实际需要

一方面,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很细,院校培训仅注重公共课和大门类专业课的培训,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各细化专业门类或某一新设课程的培训需要。另一方面,教师成长有着动态发展规律,并呈现出“四期”即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成才期的特点,院校培训很难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而校本培训直接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解决和所需技能的获得,培训计划由教师自己拟定,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教师缺什么进修什么,需要什么进修什么的原则,学习内容都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困惑、最直接、最具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更能发挥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院校培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套用学历教育模式的状况。教师按照统一的大纲填鸭式的教、学员保持同一进度接受式的学,这本身就不符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全方位要求,很难想象在大学期间以传统方式进行学习,又接受着传统方式培训的教师,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较好的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学习、课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通过的《建议》中指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教师自己要积极参与进修计划制定”。在校本培训中因培训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教师可以根据个体需要选择内容、方式,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高,同

时因为培训者主要来自本校,培训者与被培训者更容易沟通、互促互动、共同参与,教师的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4、更利于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被选送的少数教师参与院校培训后,形成的新思想、新策略在回到学校后得不到周围环境和同行的认可,很难加以成功推行。而在校本培训中,知识、观点是在某一个群体,甚至全体教师中传播、研讨的,大家较容易达成默契,形成合力,教师在培训中的收获可以尽快应用于实践,从而创设一个勇于改革、探索、实践、争论的教研氛围,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得以螺旋型的上升。

二、校本培训的途径

1、充分利用本校资源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组织新任教师在上岗前集中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法规,进行师德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他们爱岗敬业,立足本职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为青年教师指定导师,从师德修养到教学方法,从掌握大纲、运用教材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从学生心理分析到班级管理,在各教学、教育环节对青年教师跟踪指导,帮助他们迅速完成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较快成长起来,使他们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

充分利用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等组织的作用,倡建学习型组织,以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合作研究课题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组织教学基本功竞赛、“说课”训练、微格教学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专业课教师要了解基础课已讲授的内容及深度,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基础课教师要熟悉任教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了解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操作。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师应是懂理论、通心理、会管理、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选择思想素质高、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送到校外培训,然后回校担任培训工作,利用本校现有师资开展普通话、外语、信息技术等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校内培训师资队伍。

2、建立与大学的伙伴关系

利用本校师资基本可以解决适应期和成长期教师的培训问题,但要让教师从“站稳讲台”到“站好阱台”,要接受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理论、技术,还要依托校外力量的帮助——将当地的师范院校、与本校专业相近的专业院校、教育科研单位等请进校门,进行提高指导性培训。学校与大学的伙伴关系,仍然要坚持“以校为本”,学校与大学共同制定方案目标、规划培训过程、监督评价培训效果。课程的设置可以是针对全体教师的,也可以是只针对某一专业群体的;培训层次可以是短期的、某一专题的讲座,也可以是为期较长、课程较多的研究生进修班;培训方式可以是相对集中授课,也可以是以自学为主的辅导性教学,或是由大学帮助设计、指导的课题研究式学习,或是针对受训者所上的一堂课进行的案例分析——只要适应学校和教师的需要,方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为使培训真正成为适合每个教师的教育,导入选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即培训院校将设置的课程列成“菜单”提供给参加培训的教师,让教师们按自己的要求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使他们在选择中学习,在选择中发展,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3、改善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社會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者时时刻刻都产生着影响,要将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高层次的、适用性的人才,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需首先要跟上市场的发展,甚至具有超前的预测力,从而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这些信息的直接来源是企业、是市场。因此,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使他们参与到教师培训中来,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实用性,促进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校企的合作,可以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利用校内实训设施对教师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训练,也可以是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实践一线进行锻炼,以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使企业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

4、发展网络培训

随着校园网在职业学校的普及,网络培训已经具有实施的基础,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相关内容,规定时间段,由教师自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模块和进度进行学习,然后定期集中讨论、辅导,最后统一考核认定。这种方式具有三大优点:一是彻底解决工学时间矛盾,二是充分满足培训个性化需要,实现了分级分层教学,三是节约了培训经费。而且,这种模式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以人为本的继续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中等专业学校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新的学期即将拉开帷幕。为了能让全体教师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师德培训学习的平台。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一起认真学习了《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发现自己从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中,学习了知识,得到了启发,也受到了鞭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教师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要求。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应是有爱心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学生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具体从哪几方面下手呢?

一、爱岗敬业,体验幸福。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自然不同于其它一些行业的工作,我们的身上肩负着一代人的未来。相信很多老师都有很强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精神,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获得极大的成绩。有了爱岗敬业精神的驱动,很多教师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用这种精神去感染家长,在家长心目中树立威信,感染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进取向上、勤奋努力的榜样。

二、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教育是爱的事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职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学生心灵的升华上,教师的教育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一个个个体的心田,完善人格,培养良好品德。但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这才是真正地教学生,爱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会他们认字、计算仅此而已。

教师还要变“管理”为“服务”的观念,树立引领学生学习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要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换位思考,“蹲下身来”倾听,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发展。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首先,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老师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被社会所淘汰。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每一位学生。

本次的师德培训让我如沐春风,我将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鞭策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5.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心得 篇五

时间飞逝,一转眼,我们在**技师学院**为期8天的培训学习圆满结束了。在这8天里,我收获满满,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对工匠精神的切深体悟。老师们在工作中和学习中表现出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令我敬佩不已。

一、组织者以保姆式的服务品质诠释工匠精神

在**技师学院培训的这8天里,组织者**的**等老师,她们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全程陪伴我们学习,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我们甚是感动。

特别是**老师,当她得知我和**老师还没到**城仔细看看时,就向我们推荐**镇,并在培训结束的头天晚上亲自开车送我们去那儿。在那儿她还特意绕一圈让我们在车上先看看**镇周边的紫荆公园摩天轮、恐龙园等景观,并一一向我们介绍。在**镇,我们欣赏到了那别具特色的美景,从而让我们来**没留下遗憾。培训结束后,她还亲自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北站乘坐高铁返程。

我们学员中有位叫**的老师因肩盘突出不能行走,**老师和**老师带着借来的轮椅亲自开车送周老师及她的同伴**老师去**火车站,并用轮椅把她推送到火车上,从而让她顺利地回家。

在课前,**老师全程带领我们或做颈椎保养操,或进行教学情境现场答辩,从而让我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每堂课中。

这样贴心的服务表现在很多地方。总之,**技师学院**的老师们在培训中的服务让我们很是感动,她们这保姆式的服务对工匠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

二、授课者以丰富多彩的授课内容传承工匠精神

本次培训授课内容丰富多彩,也很恰当,为我们这些中职老师量身定制。授课老师们都很平易近人,各有特色。他们讲授非常精彩,让我们收获多多。听完他们的课,我对工作中许多疑问都找到了正确答案。

如宦平老师先从两张图片说起,引出“态度决定一切”“技能立身”,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从而引出他的课程《教科研课题申报例说》。他这种别具一格的开场方式顿时吸引我们的专注力,让我们对他的课立马感兴趣。

**老师的《教师亲和力提升技巧》,让我们这些曾为没有威慑力而苦恼的学员明白,作为中职教师应多在亲和力上下功夫,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提升亲和力的技巧。

杨洁老师的《精品ppt制作技巧》、何旭老师的《微课制作方法与技巧》的专题实操课,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知道精美的ppt和微课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她们在课中、课后都耐心地解答我们每位学员在制作练习中遇到的任何疑问。

朱文佳老师的数学示范课《随机事件》让我们对数学课有了新的认识,数学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数学原来可以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还可以用它解决我们生活中看似与数学毫无关系的问题。她巧妙地将数学课与素养紧密结合。

请原谅我没把所有的课一一例举出来。总之,所有的课精彩纷呈,堪称盛宴,让我们学员很是享受。而这些精彩的课都是老师们传承工匠精神的体现。

同时,专家教授们分享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我们明白他们追求成功的过程,就是追求工匠精神的过程。

三、学员们以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激情践行工匠精神

榜样就在眼前,作为学员们的我们自觉效仿,每堂课都认真倾听,认真做笔记,认真做作业,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有几个学员生病了,不愿请假,仍坚持上课。为了把作业做好,我们每天一吃完晚饭就都在宾馆做作业,甚至有学员做到在凌晨两三点。

记得上完第一天课后,我和谢利老师本来打算出去游玩。在吃晚饭时,大家边吃边议论着**老师布置的随笔作业。同桌的两个小姑娘说:“吃完饭就去把作业做了。”听到她们的话后,吃完饭我和谢利老师也默默地回房间写随笔。正是大家都有这样认真的学习态度,我们交出了一份份高质量的作业。

在**老师把随笔整理好发在群里的那天晚上,我一口气拜读完了所有的42篇随笔。在这一篇篇立德树人的随笔中,许多学员写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我深切地感受到:原来她们在工作中也是一个个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在来**培训前,我是一个十足的“差不多先生”,也很享受这种“差不多”精神。在**学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很庆幸遇到这群具有工匠精神的老师们,让我浸润在工匠精神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我也被工匠精神附体。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践行工匠精神,铸就最好的自己,不负余生流年。

最后,感谢、感恩所有老师们!

【篇二】

为期八天的全国**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转眼就结束了,说句心里话,在美丽的省常技的这八天,是我参加过的所有培训中最辛苦却也是收获最大的。

首先,这是一次“干货”满满的培训,无论是对于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的撰写还是ppt、微课的制作,都能感受到授课教师的悉心准备,老师们在课堂上风趣幽默,讲解细致,让平时仅能依靠个人摸索的我茅塞顿开,课后更是在qq群里不厌其烦地各种解惑,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然而,此次培训的收获还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更是让我深深感受到省常技的教研氛围、各位老师对待科研投入钻研的精神以及对待个人发展的规划。对比之下,自己在科研方面的水平和态度真是显得差距巨大。一名教师的能力提升应该是全方位的,尤其对于一名任教十几年的教师来说,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机械性地按照教材上课,按照学校的要求拼凑论文。如果是这样,我们和流水线上按件取酬的工人又有什么区别。所谓“教研”,一定是既要教学又要研究,而研究,一定是要用心思索、敢于探索同时善于总结。在这个问题上,省常技每每在比赛中,形成“老中青”团队的模式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要想做好教研,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定好依靠团队的力量,同时接受专业的培训。

此次培训,在收获和感动的同时更是在我面前打开了教科研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科研世界,我一定会将这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将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篇三】

**年****日至**日,我参加了**省**技师学院主办的全国**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切实地感觉到了自身的提高,在此,感谢组织此次学习活动的领导和老师,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精彩的授课。

此次的培训学习最深刻的体会是要多读、多记、多写。每一位授课老师都提到自身的读书习惯并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多读书丰富我们的知识、扩展我们的眼界,同时做好摘要记录工作,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阅读邓老师主编的《爱心相随静待花开》后,才知道我们可以用随笔的形式把经历的事、身边的事以及感悟记录下来,这些经验总结是我们教学的积累。作为一位数学老师,真的是好久不写作了,我计划从本学期开始写教学随笔。

**教授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我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做好职业规划,邓老师亲切和蔼地向我们讲授了教师亲和力的提升技巧,刘猛教授讲述了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对我们提交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宦平老师讲解了课题申报的注意事项,杨洁、何旭老师的ppt和微课制作的课程以及朱文佳、史慧两位老师的示范课都使我大开眼界。这次培训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为我打开了提升之路的大门。

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要面对不断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学习,要多参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通过学习培训,我清楚地体会到要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作为教师,我们不是仅仅上好课就可以了,要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调整好精神状态,努力做好教科研工作。

为期8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课程安排上,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位授课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最有代表性、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倾心相授。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等着我。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篇四】

**年****日,我带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来到了**省**技师学院参加为期8天的全国**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还记得我们一行三人下了19路公交车沿着学院一路走到所住的**花园酒店的情形,恍如昨天。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拙劣,不能将所有的心得感触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但我仍是绞尽脑汁,祈求将培训的所得所获能尽力表达出来。

尽心对待教育事业和工作,无愧于己

回顾这8天的培训,从第一天的**教授的教师职业生涯的专题讲座,到之后**老师的讲座、交流,无一不忘初心生感慨、受益匪浅。也许文化基础课在职业学校确实存在“边缘化”情况,还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文化基础课教师更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只有尽心地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尽力地做好教学、科研、教育工作,无愧于己、无愧于心、无愧于学生,哪怕没有所谓的荣誉和奖励,自我的提升和进步何尝不是最大的收获!

坚持进行阅读和写作,丰富内涵

第一场的**主任的教育随笔写作的讲座就让我开始反思,十几年的教学历程,挫折、收获、感悟、进步、失望等等都曾有所经历,但自己所累积的教学随笔却寥寥无几。回首这十来年,发现恰恰是自己的不充实,才让教育教学缺乏了生机和活力。阅读,可以让我们跨越时间、空间、界限,让我们“行万里路”“知天下事”。博览群书,不仅仅是读教育教学的书,而是各个方面都进行“充电”,才能更深入地教学。

有了阅读的深厚基础,进行教育写作才能“随心所欲”,才能“游刃有余”。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一定成为名师。”**主任的随笔写作讲座、刘猛教授的职教科研论文写作讲座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写作指引了方向和思路。

学会终身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老师真诚地分享了学院文化基础课改革的历程、心得和收获,史慧老师认真分享了职业能力大赛的相关内容,杨洁和何旭老师的ppt、微课制作授课内容,都让我感受到了她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念、技术应用能力的那种终身学习的精神和力量,也让我切实感受到了那种教师的个人魅力。而最后朱文佳、史慧两位教师的示范课更是给了我很大冲击。原来数学课可以上得这么文艺和文学,这么富有魅力;

英语课可以变得这么激情和活力,那么充满吸引力。这些无一不是教师们努力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体现啊。博学多才才能融会贯通,打破了学科本身的界限,如行云流水般挥洒自如,扣人心弦,让人回味无穷。

6.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 篇六

泉港区山腰中心幼儿园 谢美娜

7月11日-14日,非常幸运地参加区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3天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名师、特级教师的演讲,大师们的风采尽收眼底,得益匪浅,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培训中我们为名校老师强烈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钦佩,而感动。培训后很多同行老师纷纷表示要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不应该再浮躁了,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了,影响老师们重新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千课万人”,参加这么盛大的观摩活动,虽然天气很热,听课很辛苦,但大师的魅力、课堂的精彩、专家近距离的接触,吸引着大家。

王崧舟老师是小语界的领军人物,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他在讲座中通过三个鲜活的教学案例生动地诠释了“读书”“修行”“境界”等关键词。他指出,读书就是一种修行,教书需要一种境界,人生才会幸福。关于读书,他提出三点:为己读书,天天读书,随性读书。只有阅读内心才安稳,只有阅读才使自己精神富足,只有阅读课堂才有底蕴。修行,就是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情怀的教师;修行,就是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读书,让我们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让我们的个体生命更有价值。人生境界当由功利而道德,由科学而生命。只有执着于个体生命成长的人才是精神境界高远的人。

王岱老师认为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自然自在的过程,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着痕迹却又处处留有痕迹,顺其天性,挖其潜能,助其成长。二十年来王老师一直在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让学生“幸福地在不知不觉中体会着自己的改变”。

张文茂校长作了题为《仁爱 责任 追求》的报告。报告中,张校长从“办负责任的学校、当负责任的教师、做负责任的学生”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并重点就学校发展战略、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德育活动等和与会教育同仁做了分享。他指出,仁爱是根本,责任是动力,追求是梦想,三者深度融合并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负责的工作负责任地干好,让责任心壮大、升华、增值,以责任驱动发展、开创未来、打造卓越,让师生个个实现卓越发展,人人拥有出彩人生,不断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徐长青老师的《烙饼问题》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耳目一新,在浓浓的烙饼香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浓浓的数学味。徐老师的课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智慧。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报告中,徐老师都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解、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高昂万丈的激情,来感染每一个学生和听课老师,大家在不知不觉中被徐老师带进了一个奇妙而又快乐的大舞台上

陶继新老师以“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为中心点: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一点一点干起来,不抱怨,要“松静匀乐”,走进教室“松静匀乐”,走出教室“松静匀乐”,开口讲课“松静匀乐”,一天上班“松静匀乐”,下班回家“松静匀乐”……无论何时,做到“松静匀乐”,以乐观积极轻松的心态对待教学,对待生活。

盛金花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近年来,其在研究校园仪式的作用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以自身经历分享了如何以低成本、高效率做出一场别样的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等,为大家积累了不少的德育经验。

……

7.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 篇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职业教育教师整体水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培训正日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单位的重视。特别是作为肩负中等职业教育第一线重任的中职教师, 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的培训与指导,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并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显得尤为必要。

一、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一) 是职业教育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日新月异, 技术升级换代, 以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 更加重视和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而这又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担当。

(二) 是职业学校提升竞争力, 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的生存发展其中教师的素质是最为关键因素之一, 依靠教师办学是一条基本规律。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 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传播应用, 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 学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最终都要依靠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使学校走向良胜发展的轨道。

(三) 是职业学校特色发展, 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大力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也利于职业学校更好实现其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使命, 职业教育是现行各类教育中培养技术和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渠道。同时各职业学校还面向社会承担大量就业、再就业培训和职业能力提高培训等服务, 加大教师培训提高力度是更好实现其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使命的重要方面。

二、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对教师的培训是必由之路。近年来, 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规模和质量, 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 部分中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状况并不理想, 具体情况如下。

1) 校承担教师培训的任务繁重。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 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技能与前沿知识, 与职业教育要求的与市场、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有很大差距。随着职教事业的迅猛发展, 教师队伍也有少部分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体现出职教师资队伍组合的多样化。因此, 中职学校对这部分教师培训任重道远。

2) 受训机会少, 培训需求量大。教师的职后培训是职教教师教学保持先进性、生命力、竞争力的必要途径。现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甚至终身的任务, 特别是职教教师,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无论是学科知识体系还是技术应用, 更新速度都非常迅速, 教师培训需求量较大。

3) 培训内容单一。现行的培训内容主要反映了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 甚至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但忽视了教师究竟需要什么, 很少有学校关注每位教师各自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 甚至教师本人也逐渐淡漠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培训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与定位缺乏针对性、前瞻性和先进性。培训模式趋同、结构单一。

三、教师培训的对策

(一) 以师为本, 更新培训理念

学校管理层要确立以师为本的思想, 立足服务教师成长的宗旨, 不断更新培训理念, 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树立全员培训、全面提升的理念。要树立终身培训、不断提升的理念。围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要求, 使培训更有针对性, 更富实效性;要树立实用培训、实践提升的理念, 培训要与教师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使培训效果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 拓宽渠道, 建设培训基地

学校在加大教师培训的同时, 注意为学校教师培训和发展搭建更多元的平台, 通过不断拓宽培训渠道, 逐步形成高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多元的培训基地。

1) 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由学校组织实施的,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在专家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来提高教职工教学研究素质。其核心是产学研相结合, 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 鼓励教师参与, 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 拓宽其专业知识面, 了解大量专业前沿发展的信息,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及实践指导能力。2)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 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要想学生了解企业, 教师必须先熟悉企业。由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实习, 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同时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也可以由企业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传授技能、交流信息, 达到学校教师受培训、企业得发展、学生得实惠的局面。

(三) 建立有效的师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在培训前, 应该对专业教师进行训前状况摸底。设计好培训目标, 并且充分调动受训教师的参与意识, 让教师对培训有一定的了解, 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在培训中, 积极监控培训进度。及时了解专业教师对于培训的反馈意见, 做好教师与培训方的沟通协调工作。在培训后, 采用试卷测试的方法考察专业教师对于培训材料的知识体系掌握, 考察受训教师是否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培训后效果良好, 教学业务有显著提高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 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制定教师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 使当前应用与长远规划结合。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求教师有自觉的专业发展意识, 能够结合自己的素质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 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中长期发展规划。培训部门要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充分考虑对教师进行哪些培训, 注重教师个性发展的真正具有激励作用的培训, 让教师和学校在培训工作中产生共鸣, 加深感情联系, 稳定教师队伍。

目前, 职教队伍建设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而对现有教师培训是提高教育质量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由于中职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且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 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 需要各级政府、各级领导给予高度重视, 将培训作为大事来抓, 倾注相应的精力, 集中相应的财力, 调动相应的师资和物力来支持解决培训之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 篇八

【关键词】职业学校 双师型 培养 培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54-02

目前,我国基本上是把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在相关专业、行业领域中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工作的,并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的教师称之为“双师型”教师。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应符合教育部颁发的“双师素质型”教师标准,一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教师职称的教师;二是有双职称资格的教师;三是取得重大成果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可见,“双师型”教师应该是能胜任教学科研,又是生产实践能手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然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其现状及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一、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与困境

1.培养培训条件不足

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根据广西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对广西14个地市共36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的教师占54.6%,企业转型的教师占13.0%,事业单位转入的教师占6.6%,其他学校调入的教师占14.2%,也就是说,88.4%的教师在从教前并没有学过相关的专业技术,更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目前,广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人数的42.9%,其中,累计培训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教师还不到40%,累计培训时间在三个月以下的“双师型”教师仅占36.6%。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时间和平台都比较少,其专业知识水平未能通过参加培训得到应有层次的提高。事实上,部分取得双证的“双师型”教师既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操作经验,难以实现“双师型”教师的真实价值。

2.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实施《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来,全国各类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但“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教师人数的42.9%,而且有的教师虽然持有双证,但没有实际操作能力,无法胜任相关专业课;有的教师持有的资格证书与所教专业不对口;有的学校为了达到师资方面的某种要求,鼓励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来增加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这种连基本操作技能都不具备的教师被称为“双师型”教师。此外,近年,职业教育发展过快,职业学校不断扩招,“双师型”教师工作过于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进修和提升专业技能,其教学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3.社会地位不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很多职业学校都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建设,但国家法律法规缺乏健全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比较模糊、教师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双师型”教师承担着比一般教师更繁重的工作,却没有能得到相应的社会待遇。有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干脆跳槽到社会福利相对较好的单位或企业,导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流失。

4.培养培训制度不完善

从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来看,基本是单纯的学校式培训,企业单位参与较少,这就导致了教师培训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培养培训在时间上、质量上没有得到保证,因而培养出来的“双师型”教师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在选派“双师型”教师参与培训方面,很多职业学校往往没有制定选派计划和标准,选派培训对象草率,有些被选派参与培训的教师因为专业不对口、时间调整等问题放弃参加培训,浪费了培训的机会和资源。此外,很多学校对外聘教师的招聘缺乏一定的录用标准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很难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做专职或兼职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的策略

1.严格执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职业学校要严格执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一是要求有专业理论、专业技术而无相关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培训或自学等手段考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二是要求有专业理论知识而无专业操作技能的教师,必须先通过培训学习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按“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来安排课程;三是要求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和新分配的毕业生,必须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督促其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和上岗证,才能开展教学活动。

2.建立校内实习培训基地

教育是一项产业,职业学校应建立校内专业实训室、实习车间和生产基地,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可以由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协同当地人民政府共同出资,根据各学校的特点进行统筹规划,共同建设校内实习培训基地。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建立学校生产、实习、实训的产业基地,为本校乃至本市其他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更好的环境。

3.加强学校与行业的合作

为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职业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保持合作,积极探索如何与行业保持合作。有的学校以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与企业共同探讨并制订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向企业及生产车间延伸,既促进了专业课教师与企业生产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也强化了教师对生产过程的了解和认知。此外,学校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上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经考核合格,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企业上班。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与行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例如,钦州市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英格玛(中国)有限公司、凤冠集团公司、美的集团等多家企业实行了联合办学;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联合办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建立健全教师奖惩制度

“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群体,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坚持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双师型”教师的切身利益,保证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不外流,同时吸引其他行业优秀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具有专业技术的教师的优势。例如,对聘期考核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发放教师津贴;对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按有关奖励规定给予奖励,或者在评选先进、晋升职称时给予倾斜。

总之,职业学校要认清“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和困境,把培养和培训一批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视为教育的大事,着眼于长远发展,要系统地、有规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

9.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 篇九

李大祥

通过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贵州教师誓词》、《教学革命》等的学习,本人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学习过程中,我觉得那些案例部分比理论部分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今天的教学现实看来,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因而在对《有效教学》的学习学习中,给我带来惊讶不己的好消息。它讲述了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的秘诀,启迪我们怎样积极学习和负责任。书中用简洁的笔墨描述了大量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完-1-

全体现了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启迪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现出来。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讲话中,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续着早已习惯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教师的这种口是心非,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教师可以理解并付诸于真正实施。

教育更需要一种精神,学习了贵州教育精神后,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向,在面对鲜红国旗坦然宣誓后,我更加领悟了那种精神的内涵;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剥夺教育的公平性就是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就是剥夺生存的公平,就是剥夺人权。无论你的出身,无论你的社会地位,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10.幼儿园教师职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一、师德为先:

做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左右而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这也是对幼儿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的是教师人格的直接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幼儿教师所体现的人格价值和人生态度都直接影响到幼儿,因为幼儿将教师的举止、言行、态度作为模仿对象,一个具有高尚师德品质的教师,所带出来的幼儿也是非常优秀的。教师不仅为人师表,更担任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所以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教师引领着中国队花朵健康成长,奠定成才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定严于律己,备好每一节课,勇于挑战,勇于超越,对“好”孩子关爱备至,而对“坏”孩子更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爷爷奶奶惯着,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得一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很差,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习惯培养实在学前期,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个关键期至关重要。一个人可以不拥有高学历、高薪的工作,但不能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立的能力。

三、家园共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可见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要想培养孩子完善品格,家长就一定要走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真真正用心去了解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孩子,也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首先我们要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研究表明0——6岁所学到的一切将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

其次,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幼儿从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压力,特别对现在的孩子,在家中是一家人的核心人物,到幼儿园他就要考虑到同伴的喜好与意见,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因此孩子要健康发展除了老师以外家长也需要努力。

最后,共同创造爱的氛围。一个充分受到成人理智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而被成人厌弃的孩子则常常自暴自卑,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学会向幼儿表露爱的技巧,如:一个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等,让孩子受益终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和家长们不要去挖苦、讽刺、排斥、恐吓幼儿,对他们心灵产生阴影。

11.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困惑;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59-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与要求,各级教育、财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对此都高度重视,逐步形成了错位发展、三级联动的培训体系。在三级培训(国培、省培、市培)体系中,培训人数、质量和时间呈现金字塔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国培质量较高,时间长,培训人数少,市培质量相对低,时间短,培训人数多,省级培训的各项指标居中。“十二五”期间,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参与市级以上培训次数超出了人均一次的基本要求,培训项目覆盖了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有力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目前各级培训是多级联动,错位开展,国培注重企业实践与专业实训方面的培训,省培注重各种类别的教科研培训,市培关注公共基础课及班主任培训,这种培训模式避免了重复培训,实现了培训内容全覆盖。但是,从组织过程和培训成效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依然困难重重。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参与国培的积极性不高

“十二五”以来,教育部每年定期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培及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培训(统称国培)。其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国培全程为12周,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全程为24周,均以连续不间断方式实施。在三级培训体系中国培的质量和效果一般优于省、市培,教师通常对国培很感兴趣,期望能够获得参培机会。然而在实际组织过程中“供过于求”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徐州市在每年的国培报名过程中,均会出现上级下达的指标报不满,省里压市里,市里压学校,“抓壮丁”的现象见怪不怪。本市某些职业学校甚至在国培报名中出现“有培训需求,但派不出人”的尴尬局面。但在,分配技能大赛、重点专业建设方面的培训指标时,却出现校长主动打招呼,抢指标的现象。

其实,国培派不出人是学校在衡量各种利弊的情况下作出的“最优决策”,并非教师个人意愿,也不是学校的唯一选择。这一方面说明学校没有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没有清醒意识到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下的中职校更注重面子工程,不注重内涵发展,忽视了教师培训的长久之效。由于国培是自上而下下达指标,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学校不得不派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再加上3年不得重复报名的政策要求,普通教师参培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不少学校为了防止影响学校“关注”的工作,只派学校里非骨干教师参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精英不国培,国培非精英”的乱象。

(二)省级培训项目配置不够均衡

近年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省级培训均由各培训基地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规模化培训。这种规模化培训降低了培训成本,扩大了教师受益面,有效推動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省培是由各培训基地负责管理,虽然每年都要遴选培训基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部分项目几乎没有遴选的余地,往往长期固定培训基地。一方面,固定的培训基地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能够逐年提升培训质量。另一方面,“没有遴选的余地”说明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或高校中与该项目有关的专业开设较少,缺乏更多的优质基地可选。就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而言,这些专业教师配置数也远低于其他专业,每年只有部分学校有培训需求。然而,培训组织部门和基地都不想闲置培训资源,促成此类项目和其它项目一样年年开班,造成此类项目报名需求逐年下降,出现部分人员重复培训的现象。与此相反,有些项目需求量大,而培训供给不足,市培部门不得不加大市培规模弥补省培中的供给不足。这表明省级培训中各项目的需求不均衡,而省级培训部门在配置项目时,没能有效化解不均衡带来的矛盾。

进一步梳理省培报名情况不难发现,公共基础课和大专业(机电、计算机、财经商贸等)相关的学科教研类培训供不应求,管理类、部分技能训练类和小专业(旅游服务、汽车等)相关的培训供过于求。公共基础课教师群体庞大,培训需求远高于其他专业,但国培主要设置针对专业课教师的项目,所以省培成了基础课教师珍惜的机会。小专业教师配备不足是普遍现象,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开设热门专业,在没有或缺乏相关专业教师的条件下聘用兼职教师,配合公共课教师强行开设新专业,所以在培训时无师可派。通过调研了解到技能训练类的培训需求不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培训基地主要是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并非企业,项目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学校与教师缺乏兴趣;另一方面规模化培训理念引导的培训策略使一些项目缺乏针对性,如旅游服务类中导游和烹饪本不适合集中在一起,但是由于基地难找、参训人员不足,有时不得不合并成一个大项目,教师原本期望的培训成了“鸡肋”。江苏的中职教师省级培训项目每年都细化到80多个,有时更多。这些项目基本覆盖了全省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大类,但是却很难覆盖具体的二级专业门类,更不用说具体课程。中职专业门类较多,若让每年的培训都覆盖所有门类是不现实的,但若只针对易凑班的专业或者采取易于开班的大类专业培训,又很难促进中职教育结合地区产业,做精特色专业。与此相反,省培项目中管理类培训却分布过细,这些项目分类对教务教学、教科研、教师发展、学生管理、团委、财务、实训基地、示范校(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创业教育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不同的学校分工不一,以上项目均是学校的不同部门交叉负责,而且这些管理者也都是教师身份,也有专业发展需求,却因为参加了管理类培训不能参加其他培训。所以,在管理类培训中机械地将培训项目划分过细,让参培人员顾此失彼,既不利于管理者选择项目,也不利于他们综合能力提升。

(三)市培质量与深度不够

市培在三级联动培训体系中属于“后动者”,一般安排在国培和省培之后,缓和了国培和省培的诸多需求矛盾,同时也填补了一些项目空白。如徐州市中职培训机构每年都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定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从报名情况看,教师对市培较积极。因为资金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三级培训体系中,市培人数多,质量相对低,培训时间也较短。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专业课的市培不易组织,由于地区经济差异,本地区物色不到有培训实力的相关企业,走出本地区培训成本太高,只能不定期依靠办学质量较高的职业学校组织实施,理论研修为主,借助学校实训车间进行模拟实践。为了满足公共课教师的培训需求,徐州市每年定期组织公共基础课相关培训,培训时尽可能提升效果,采取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现场上课与评课等多种形式。即便如此,资金缺乏仍是市培的软肋,培训质量和效果远落后于国培和省培,所以各项指标在三级培训体系中处于金字塔底层。虽然如此,报名人数还是逐年增加,给市培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培训组织部门基于政策的要求,尽可能提供全免费的培训,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培训学时的考评压力也促使教师先看量后看质。

(四)校级培训组织随意性较强

上文没有将校级培训纳入“三级培训体系”,一是因为校级培训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大项目培训,也可以是单一主题的讲座培训。二是因为各校因办学条件及学校发展需求不同,组织时各自为政,无系统规划,想到哪做到哪的情况比较常见。由于财政管理措施日趋严谨,培训经费需要专款专用,徐州市的不少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大量的培训专项经费无法从其他途径支出,于是这些学校在日常校本培训基础上,开始考虑走出校门,主动寻求高质量的培训。这些学校每年花费的培训资金有的远远超过市培的总资金,但是学校人员过少,不便于寻求专门的培训基地开班培训,只能以零星访学或插班的形式为主。由于校级培训部门工作性质的局限,可利用的培训资源也相对缺乏,在校级培训走出校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欲出无路”的现象。

二、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若干建议

(一)将教师参加培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纳入相关评估指标

省级以上培训往往有3年不得重复参培的限制,其本意是用行政化手段确保教师人人有培训机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项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受到部分单位的诟病:小专业人员少,不重复报名派不出人;人员身份发生了变化需要新岗位的培训,无法落实;参培人员身兼数职,却只能参加一种培训。近年来,取消限制的呼声越来越大。其实该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取消,各职业学校势必找出种种理由培养“培训专业户”。有的专业户是学校力推的专业骨干,也有的是在学校工作中无足轻重的“二线教师”,专职消化培训指标。透过学校对课程开发、技能大赛、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培训项目比较感兴趣,报名较积极,而学科教研,教师专业化进修等方面的项目报名意愿较弱的现象,不难看出,学校申报培训时没有将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统一起来,而是将学校需求凌驾于个人之上,从侧面反映学校没有重视教学质量提升,没有重视内涵发展。综合来看,政策只是手段,学校能够科学、客观地安排教师培训才是培训良性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学校能够主动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重要常规工作来抓,政策限制就无足轻重了。基于这种学校意愿决定教师培训去向的现象,建议用行政化手段导向学校的培训决策,如将学校合理选送教师参培作为各种评估、评比的重要指标,让学校把教师培训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

(二)灵活变通各级培训组织形式

国培时间长,造成参培教师脱离教学岗位太久,不利于学校安排日常的教学工作。且近年来职业学校师生比严重失衡,教师本身的课时量就很大,若再把参培教师的原有课时量长期分给其他教师无疑是雪上加霜。建议国培计划部门能够压缩培训时间,或者将长时间的集中培训化整为零,变换形式拉长培训战线,定期集中,或者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尽可能避免教师长时间的集中培训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现象。

省培应进一步合理制定培训计划,需求小的专业不必年年培训,要尝试打破规模化的班级培训制,試点师带徒的培训模式,防止同专业异方向的专业课教师混编在一个大班进行培训。由于职业学校数量急剧减少,省级培训基本能完成几年一轮训的目标,这也使省级培训机构每年的培训内容与形式换汤不换药,重复性较强。轮训不需要重复,参照普教点线面辐射的培训机制,职业学校的省级以上培训应重思想、重理念,培训要办得井然有序。

市校级培训内容与节奏要紧跟省级以上培训计划,充分消化省级以上培训成果,有效展开“面”的培训。某种程度上,市校级培训是检验与落实省培成果的重要阵地,如果仅根据资金和自身能力开展补充式常规培训,那么它们与省级以上培训的联动仅仅是错位的机械式补充,而缺乏延伸递进式的补充。在培训体系中市级以下培训虽然属于“后动者”,但是,组织方便,效率高,为中职教师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培训学时,有效做好市校级培训对提高本地区中职教师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各级中职教师培训大都是点对点培训,旨在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实践中发现,单一的重复报名控制机制也不科学,有些教师在学校一人身兼多职,需要多种能力的培训,单一的报名限制不利于兼职人员的培训发展。建议建立点面辐射的培训体制,进一步提升高级别培训的质量,同时设置科学有效的限制方案,促进兼职人员的全面发展。目前,如徐州市的省级培训多以集中开班的方式进行讲座式培训。初步调研发现教师更注重培训时的交流与相识,更主要是为了培训后实践方面的交流。所以,评价培训效果要看是否给教师带来思考,而不是看传输了多少知识。建议组织培训时要减少单一的讲座形式,众所周知的内容及思想狭隘的观点也不能确定为培训内容。

(三)中职教师培训要避免重量轻质现象

在各级中职教师培训报名过程中,不难看出各级培训机构多以完成培训量为主要目标,将对参培人员的筛选放到了次位。面对这类困难时,各级培训机构不应该勉强“抓人”,要冷静分析,主动调整培训计划,始终将培训质量放到首位。要敢于在特殊专业培训时设计小规模培训,甚至一对一培训。建议各级培训报名组织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加强组织,避免重量轻质的现象。从长远看,提升培训质量是培训良性发展的保障,也是开展中职师资培训的价值所在。

(四)推动有针对性的“双师型”培训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而省市培多设置理论和技能竞赛类项目,缺乏有针对性的“双师型”培训。目前,如徐州市的省级培训多是分学科的教科研培训,将教师企业实践的任务交给了学校。首先,这种模式不是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进行的培训;其次,各学校由于认识和培训资金的差异,企业实践效果也参差不齐。建议省或市级中职培训机构考虑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丰富中职教师培训内容。

(五)加大底层投入,促进市校联姻

由于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不同,不同市级的培训专项经费数额不同,总体看来,市培机构经费明显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经费难以落实的情况下,校市联合扩展培训不失为一种折中策略。市培部门负责组织,计划项目,校级培训部门负责落实参与,相关费用各自承担,市级部门还可以帮助学校联系培训基地进行个性化培训。如前所述,市培在培训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级主管部门应增加市级中职教师培训机构的专项培训资金,促成中职教师培训有效落实。

12.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培训的新模式 篇十二

在职教师参加各种不同形式的在职培训,不仅是社会形势和教育形势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提高以增强工作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的极好方法和有效途径。我国以往的教师培训,普遍采用的培训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办短期培训班,进行短期培训。如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训、普通话培训以及乐山师范学院新教师的岗前培训等,都是采用这种模式。二是业余自修和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一期培训班,时间跨度三四个月至五六个月不等,此期间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将参训教师集中在培训机构面授10天左右。此外,要求参培教师在业余必须自学培训课程,按计划授完、学完所有课程后便举行结业考试。如小学校长培训、乐山师范学院组织的岗位培训等,都采用这种模式。

从受训教师角度来考虑,传统培训模式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受训教师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热情和动力。原因在于广大教师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来参加培训学习,往往所获得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相当有限。第二,造成了工作、生活与学习的矛盾,增加了参培教师的压力。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与生活之余接受再教育学习会耽误一些教学时间。他们因参加培训学习而耽误的教学工作,在以后还得努力弥补。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本质没有变革的今天,学校面临升学压力,而教师的压力本来就很大,参加培训学习显然会使教学工作受到影响,这就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第三,需承担一些培训费用,加重了经济负担。一个普遍而不能改变的事实是:教师们参加培训的费用主要还是自己负担,这使参培的教师增加了数目不小的开支。

教师培训意义深远,笔者认为,只有另寻出路,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而远程教育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函授教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在现在还有广泛的应用;第三阶段是在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是远程学习最显著的特征,使用这种方式的学习者,通常是业余进修者或有继续受教育的需求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生亦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渠道互助学习。远程学习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学形式修改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远程教育技术在教育及培训中的优势一步步呈现出来,并且成为未来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通过远程教育的第三个阶段即网络方式进行。

二、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及存在的问题

(一)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主要针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国家级培训项目:教育部2007年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和教育部2010年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在其倡导下,通过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远程培训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山东省于2008年启动高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并于2009年启动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于2011年又启动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2011年首批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启动仪式上作了题为《集中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开创我省远程研修新局面》的重要讲话。讲话围绕“我省教师远程研修发展的三个阶段;要科学把握远程研修的特点,引领广大教师做远程研修的主人;要牢记使命,忠于职责,千方百计地提高远程研修的质量和水平;要多项措施保障小学远程研修的顺利进行”四个方面展开。为广泛传播高校质量工程的建设成果,促进优质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共享,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2011年上半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开展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详见教高司函[2011]19号)。对经学校有关部门推荐参加本项目培训的教师,考评合格后将获得由教高司和人事司共同签发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证书”。对参加培训并获得证书的教师,所在学校应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经历,记入相关档案,并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参考依据之一。

四川省教育厅于2011年制定了《关于做好2011年下半年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的通知》,培训主要通过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进行,分为集中培训和在线培训。集中培训的地点设在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的教师均需在网培中心网站注册报名。在线培训由教师自主学习,培训时间和地点不限。

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 涉及学科内容广泛,目前基本上已经涉及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所涵盖的课程。如自2011年5月开始开展的福建省南平市的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2011年小学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计划涉及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个学科。而2011上半年教高司组织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也涉及高等教育阶段的物理、心理学、金融、广告、管理学、传播学、计算机、汉语言文学、美学、电气信息类等。其中集中培训课程多达25种,在线培训课程也涵盖了19类多达100种课程。具体参见教高司函[2011]19号文件。

2. 学习方式是以学员通过远程学习方式自学为主,结合几次集体研讨(远程在线研讨或者学科专家面对面研讨交流)的方式开展的。

3. 学员远程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观看视频教程、讲座、课例、写学习日志、教学设计与反思、论坛研讨、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渠道开展。

4. 评价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校本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性与后续实践性考核相结合、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网友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学员培训绩效进行考核、评估、总结,考核成绩合格,认定培训合格,可以获得相关证书。

5. 远程网络培训中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具有资源丰富、课程优化、师资优秀、学习方便、信息灵通等特点,对参培教师的进步提高具有其他任何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网络平台资源包括在线课程、精品课程展示、经验交流、教师论坛、教师博客、合作伙伴等,方便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学习、交流、表达分享等活动。

(二)远程教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在教育部倡导下遍及全国,说明这一种学习方式正在逐步被大众所接受,但是一定要保证广大培训者的切身体会,不能使远程教育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所以,一定要正确对待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1. 学员基础薄弱,很多教师还没有适应网络远程教育这种学习方式。

虽然计算机互联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在众多的中小学,特别是广大的农村、西部山区,教师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还是寥寥无几,基本的信息素养本身就存在不足,要掌握远程教育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是要学习的内容。

2. 参训教师主动性、积极性不强。

很多学校安排教师培训是在暑假短期集中学习,培训时间紧凑,学习任务重,走马观花似的学习不利于教师职业的长期成长,导致学员积极性不高。当然,这和管理制度陈旧也有关。参训教师来源的权力化,许多参训教师不是确实有主动需求和主体意识的,而是不符合条件的权力受益者。如指派参训教师,致使培训变了味。

3.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或偏重理论的阐释,或实践贴上理论的标签,或游离于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行动是个艰苦的过程,教师在培训时“心动”而在实践中不动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没有真正使教师接受理论。教师是否将理论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专家(或培训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因此,专家(或培训者)要指向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浅出解读具有普遍性的真实的情境,而不是仅仅来源于试验区、来源于某些书籍,抑或视频。

4. 培训手段有待改进。

现代远程培训采用了多种形式,但是各有利弊,有待在远程学习内容的组织和设计上做更大的努力。例如,播放教学视频供参训教师观看,时间较长,参训人员容易视觉疲劳。网络论坛缺少专家学者的指导。

5. 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通过远程教育开展教师职业培训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上评价体系很不完善,尤其是高校教师的远程教育职业培训,没有一套系统而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作为指导,如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于2011年3月举办的高校师资培训工作高级研修班,要求参加培训课程及活动满3/4,且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的人员方可取得培训结业证书。远程教育最难的是质量的保障。所以必须完善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评价环节,不能使其流于形式,受训人员浑水摸鱼。

三、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学校应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为培训教师提供方便。

适当地为受训教师减轻学校的负担,使其能专心于自我的提高。

(二)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周密布置完善远程学习过程,确保培训安排合理到位以实现目标

体现在教师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实关注一线教师的殷切期望,从根本上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动力;体现在培训组织方式上,不仅要多样化、灵活化,更要精心设计,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切忌理论模式化;体现在学习方式上,要注重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同行交流和学习反思,加强交流平台的反馈管理,注重在实践中检验,注重可持续性。

(三)多方位严格考核,确保培训效果,跟踪服务,为在线学习提供支撑

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这要求培训组织机构要加强落实远程教师培训的监管工作。要保证远程教师培训效果,评价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培训活动本身和教师的受训结果,评价培训活动本身的目的是对这种远程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使之良性循环,越办越好,这需要通过学习者评价、专家评价、授课教师评价、组织者评价等结合起来进行,不仅有过程性评价,还要有结果性的评价;第二,教师的受训结果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对受训教师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用于评定受训教师阶段性学习的效果,可以结合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表现等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习伙伴、自己或者是活动组织者以及单位同事等。要认真对待这两个方面的评价,确保远程培训效果和这种培训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远程网络培训中的教师培训平台的建设

科学搭建远程网络培训中的教师培训平台,教师通过远程学习方式参加培训,远程网络培训中的教师培训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这要求有教师可看、可想、可写的途径,即要资源丰富,受训教师可以在阅读与思考中辩证地形成自己的认识,要能够把自己的感悟观点体现在这个环境中。

还有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现在有的教师个人未购置电脑,有些较偏僻的农村学校宽带网尚未开通,网上学习的收费也并不低。这些需要得到国家乃至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新形势下的远程教师培训肯定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想到,请予以谅解。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只要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培训机构能充分考虑到当今教育发展的特点,能充分考虑参加培训的广大教师的教学需要和殷切期盼,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尽可能地予以改造、变革,那么教师培训工作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爱尔兰]德斯蒙斯.基更.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丁兴富译.开放教育研究,2000,(5).

[3][爱尔兰]德斯蒙德.基更.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8.

[4]熊效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究竟谁“埋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9).

上一篇:高二暑假见闻作文下一篇:备件管理工作流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