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课程教学总结

2024-09-05

机械课程教学总结(精选13篇)

1.机械课程教学总结 篇一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执行情况总结

围绕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三大教育理念,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课程组经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有效利用我校从德国引进的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和检测仪器,将学生从课堂领进操作现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课程组一直坚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和大学生科技活动,促进了学风的根本好转,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该课程组经常开展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实行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现场教学等多种手段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在实践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且不断的丰富实验内容,在完成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专业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了实验内容在课程中的份量,增加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并在期末试题中增大了客观题的比例,在综合题部分将与实验紧密相关的内容列入考试之中。极大地改善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风有了明显改善。

2005年8月,《机械制造工程学》网页在教学中开始使用,学生对该网页的设计及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普遍认为该网页集学习资料及互动信息,以及进行交流和信息往来,对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服务。该网页体现了《机械制造工程学》的主要特色。方便他们了解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学习起动了重要作用。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通过课程组成员的不懈努力,经过四年的建设,实现了当初制定的建设目标。五年来,课程组发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2篇,完成教育教学研究课题6项,在研项目2项。这些改革成果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005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及其评估的研究”根据目前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有滑坡趋势,提出了毕业设计评估的质量标准和具体的评估方案,结合项目的研究成果在煤炭高等教育杂志上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论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评估体系的建立”,项目成果在本科毕业设计发挥了巨大作用,该成果于2007年10月获得了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贰等奖。

2.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针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建立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研究成果也因此于2005年获得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贰等奖。

3.2003年10月成功申请了黑龙江科技学院教研项目“《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CAI课件的开发与研究”,该项目以CAI课件的开发为载体,将课程基本内容、学科发展前沿知识、误差检测动画、齿轮检测录像等融为一体,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004年结题,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一直应用至今,并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4.研究完成的教研论文“光滑工件尺寸的测量与检验及其计算机实现”,其成果已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2005、2006届毕业设计的专题研究中,将光滑工件测量时实验仪器和验收尺寸的确定实现了计算机自动选取,改善了实验手段。到达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大工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2003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特点,拓宽工程实践内涵,扩大工程实践领域及基地,建立独立的、系统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于2006年结题验收,该成果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2008年11月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指导模式”构建了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就业及就业能力相结合,实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的指导模式。强调能力培养(能力=知识+实践经验),采取“五个相结合”的指导方法,以此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该项目方案正在2009届毕业设计中实施,效果比较理想。

7.发表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上的教研论文“关于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思考”在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上交流,经专家组评审,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壹等奖。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交流,经专家组评审,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研论文壹等奖。

8.2004年,根据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需要,课程组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开设专业综合实验,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齿轮进行工艺规程的设计、加工和检测,效果非常好。2007年,依托我校的设备优势,利用从德国引进的CNC数控培训系统和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设备和仪器,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给出的零件图,对零件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模拟仿真、实地加工,然后到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拓展了专业综合实验的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教研室

2009年5月

2.机械课程教学总结 篇二

一课前导入

大量研究和心理观察表明,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印象一般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 第一次的认知对后面学习的成功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在机械的教学中有效的课前导入非常有必要, 是可以提升和把握学生的非智力的因素的, 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通过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增强机械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使用彩色、形象的模型, 降低学生认知难度, 通过机构演示学生的多种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让学生在无意中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引发好奇心, 达到机械教与学的最终目的。

二课堂板书

我们知道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同的课堂板书对教学活动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机械课程中包含许多不同的图画和符号, 会因为拉得太长、太大使学生前后不能兼顾, 造成对内容和某些概念不连贯的障碍, 所以在教授机械课程中采用层次结构板书效果截然不同, 通过这样层次分明、美观匀称分类清晰的板书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学内容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连贯性, 不会给学生知识脱节的感觉, 会使学生对机械课程知识一目了然, 如果再配一些形象鲜明的挂图更能体现结构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可收到更佳的效果。

三巧设情境

巧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 它能增强我们的教学效果, 而对于有目的的情境创设的教学环境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更能使学生产生明确的目标和情感倾向, 强调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联系的具体例子来创设情境, 刺激学生的认识度和思维的兴奋度, 可以很快地达成课堂的知识和课堂轻松的气氛, 也促进学生产生良性的竞争心理, 在活跃的氛围中大胆发表意见, 如讲到“制动器”的教学时, 用同学们熟悉的自行车作为例子, 因为每个同学骑车都有刹车的经验, 例子一出活跃了课堂, 很快成功进入“制动器”的教学中, 制动器的形式有带状、闸瓦式、锥形等, 随后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其他制动的实例, 最后轻松达成课堂目标:各种形式的制动器都是依靠摩擦力的作用来实现制动的, 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设计出有需要的情境, 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成功。

四知识引导

对于一个中职学生来说, 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没有成熟, 学生对于教师的心理依赖仍较强, 总希望老师给出所谓“标准性”的答案, 但对于机械这种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 只有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实践才能获得能力上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 可鼓励学生自我探究, 甚至鼓励学生“自我主张”, 如在讲授“轴的结构”时, 可先由老师提出一个总体思路——三个基本的要求, 即轴上零件能固定相对牢固可靠;减少应力集中和便于加工;轴上各种零件方便装拆, 之后, 由学生自我研究自行设计, 同学们就形成各种方案, 取小值经济些, 取大值更安全, 在实际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还考虑工作条件、原材料的使用等各种因素制订完美的方案, 通过这样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能力, 有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化被动为主动, 获得发展的“主动人”。

五教师主导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在学习中起到主导作用,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迪学生能使自发的学习, 即“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 盖在善于引导启迪, 必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取受。”对于机械这门枯燥、复杂的课程, 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 只有不停地进行双向交流, 学生才能从学之无味中脱离出来, 让机械成为学生喜爱并热衷的课程,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好动、活泼、爱讲的特点,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甚至可让学生成为小教师、小组长, 组织学生开设座谈, 分组实践, 分组讨论, 演讲发言, 各抒己见带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 同时也启发优质的学生, 远远超过简单的提问, 效果更是好很多, 课程中的内容很多, 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 由于形式上的不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能传授知识和技能, 从而深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还应明确教学要求,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到位, 哪些是需要知道的, 哪些是不需要知道的, 哪些是重点理解的。不能一刀切, 还应分层教学让好的学生和程度低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否则会事与愿违, 而应像人们常说的那样, 让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为最佳。

3.浅谈《机械基础》课程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专业课 机械 教学

如何真正上好《机械基础》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起始课、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在心理上被称为首因效应,能很好的激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所以上好起始课,在起始课中充分调起学习学习的热情,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感受机械的魅力,会对以后的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绪论课安排了充足的学时,在这里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实用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发展过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并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机械基础是学什么的; 2、学机械基础有什么用; 3、怎样学机械基础,让学生产生学好本课程的学习动机。凡事易凭兴趣,充分利用好起始课,让学生在好奇、新鲜的兴奋中,无意识地学习某些知识,对学生学好这门课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

1、以丰富的实际素材为基础,让学生充分感受课程的魅力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际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脱离了实际,那么机械基础教学课堂将变成照本宣科地泛泛解释,那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机械基础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现实中的实际例子,每当“引进”一个新的机构时,我常用该机构的模型导入,让学生首先通过有动感、有色彩、形象逼真的模型接受信息。这种方式能给学生以鲜明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对机构的认识难度。例如:我们在讲解运动副这个概念时,先给学生们演示轴承与轴颈间的连接,轮齿与轮齿间的连接和滑块与导轨之间的联接,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些连接的结构,然后通过分析得出运动副的概念,两构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总之,利用大量现实实例,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又让学生对本概念有了个足够的认识很好的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

2、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许多内容由于事物不容易表现、有些现实中的实例也无法把其实际带入课堂,学生缺乏相应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事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现在社会三维制图软件的逐步普及及应用,把大型机械带入课堂成为可能,采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NGINEER、UG等)可以很方便的制作立体零件模型、零件间配合的动画、零件装配等,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多媒体运用教学,多方面全角度的去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达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如在机械基础液压部分,让学生识读液压传动图时,学生对各种阀体的样子、以及系统中各中阀处于不同状态时的液体流动方向,流动路线以及执行元件将产生的动作,往往难于搞清,此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反映阀体的形状,并通过动态形式反映阀的状态转换过程,以及随之产生的液体流动路线变化以及执行元件运动变化的整个过程,则学生看起来就一目了然,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以灵活的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机械基础书本作业的知识点理论占绝大多数,容易形成抄书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所以我们在布置正常的书本作业的前提下,布置一些实际的作业,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当讲到四杆机构时,我们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四杆机构的实际例子,并在可能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分析。事实证明,学生对这样一种作业的方式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很愿意去接触现实中的机械知识点,一个学期下来,一些课本上出现的知识点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现实例子,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先实际接触,再概念解释,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事物的能力,又让学生对本概念有了个足够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认识概念。

4.化工机械设备课程总结 篇四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这学期学的已经接近尾声了。通过了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了什么叫“课堂离不开实践”。在课堂上听懂了并不代表你能将它运用实践。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直杆拉伸与压缩、直梁弯曲、圆轴扭转、剪切等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化工设备常用材料的性能、分类、牌号及选用;中、低压化工容器强度设计方法,容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计算和标准选用;塔器、管壳式换热器及搅拌反应釜等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设计和机械设计方法等。再加上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又让我们自行设计一个化工设备与化工机械,这更让我们将在课堂所学的得到很好的运用。在设计中将所学的知识不断运用加以巩固,找出设计中的困难,然后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学习和查找相关资料将问题解决。实践出真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上,我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回顾起此课程的学习过程,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对化工设计有初步的了解,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从理论的学习到最后自己设计,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不仅巩固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队间的默契融洽的合作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5.机械工程及其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篇五

班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初涉这个专业是在高考报志愿时,可能因为学理科的缘故,看到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好像就它的名字比较长,毅然报了这个专业。

自从开始上这门课,这才明白了名字的长短好像与学的专业的辛苦程度有关,每天都在图版上画图,看着那些让人眩晕的零件剖面图,高中学的知识算什么。开始有点佩服那些已经毕业的学长们,你们不容易啊。

慢慢的发现了机械这门课虽然辛苦,却很实用,机械专业五年前还是冷门的专业,现在虽然不是特别热门,但确实是已经升温了,还比较欣慰。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与电子、计算机以及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机电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在机电里,既有“机械”的内涵,又有“电子”的本质。然而,无论是机械还是电子,在机

电中都已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了,它们融合成的新体系具有与机械学和电子学都不同的自身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飞快,特别是近几年来制造业的迅猛崛起,使得机电方面的人才缺口大幅攀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区域现代化机械制造业方面表现尤为急切。我校近几年来机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十分喜人:连续5年除个别考研学生外,就业率100%。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职教师资。

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后,直接从事设计、技术工作的占20%;直接从事企业管理、技术管理工作的占10%;在生产一线工作0.3~1年后调至设计、技术岗位的占66%。其中在设计、技术岗位的人员一般担任产品设计工程师、工艺设计工程师、工艺管理工程师、设备管理工程师、CNC及重要设备操作与管理员等。

主要专业能力:

1.具有制图、机电信号采集转换与检测、机电系统微机与PLC控制、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

2.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

3.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测试机电参数、合理运用机电设备的能力。

4.具有机电产品的开发运用能力。

机械电子学的突出特点是:

(1)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2)具有明显的发展层次;

(3)使人机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4)知识和技术密集度高,因此可获得更高的可靠性

和系统稳定性;

(5)资金投入的密集度高,可获得更高的效益投资

比;

(6)由于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等功能的增加,使其具

有更高灵活性,扩大了产品应用范围,增加了产

品覆盖面。

我校为了学生更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开设了机电实验室。机电实验室由机械电子实验室、测试测试实验室、物流实验室、液压实验室组成,是机械工程学院面向本科生实验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现有专业实验技术人员两名,机电实验室拥有3562动态信号分析仪(HP)、大型液压实验台、单片机实验系统、综合性机电实验台等诸多代表性实验设备,除能满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验外,还依托本

专业的机电教研室、测试研究室、机电一体化研究室进行广泛的科研工作。相继完成“北京二热发电机组噪声防治”、“大连二热厂房噪声防治”“保定电厂风机振动治理”保定市科委“虚拟振动测试仪器”等多项科研任务,机电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论验证的同时,提高了实践技能。

6.《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要求(一) 篇六

(一)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要求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对于量具要求掌握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正确使用,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机械识图》

第一章 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 1、制图基本规定、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简介

3、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和线段分析 重点与难点:

(1)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内容。

(2)会画常见的几何图形,掌握长仿宋体字、数字和字母的写法。

(3)掌握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会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和步骤。

第二章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2、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 重点与难点:

(1)种视图名称、配置及主视图的选择。(2)

正确理解投影规律。第三章 几何体的投影

1、平面体的投影

2、回转体的投影

3、简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的三视图

4、尺寸基准、定型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的含义 重点与难点:(1)面立体(棱柱、棱锥);(2)曲面立体(圆柱、圆锥);

(3)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要求尺寸标注,所注尺寸能满足正确、完整、清晰的要求)(4)

读组合体的视图。第四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1、视

2、剖

3、断

面 重点与难点:

(1)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的各种视图、剖视、剖面的画法。

(2)了解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达到投影正确、尺寸完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第五章 常用件的表达方法

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2、键和销

3、滚动轴承 重点与难点:

(1)用螺纹紧固件(螺栓、双头螺柱、螺母等)的连接画法和规定标记及螺纹紧固件的装配画法。(2)销和键连接的画法。第六章 零件图

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2、读零件图

3、公差与配合

4、粗糙度

5、形状和位置公差

6、零件测绘概述

重点与难点:零件图是机械图中的重点,除讲授课程内容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对零件测绘要有一定训练,能正确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零件测绘至少要有两个基本视图和两个其它视图(辅助视图),尺寸数量约20个左右,视图选择与配置恰当,尺寸标注要完全、清晰符合标准,掌握常见工艺结构(如退刀槽、沉孔)的尺寸标注,能根椐已知条件注写表面粗糙度符号,确定技术要求。

《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

1、概述

2、金属材料的性能

3、常用金属材料

4、热处理

5、非金属工程材料 重点与难点:

(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

(2)、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碳素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硬质合金)的主要性能和具体应用。

(3)、了解热处理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热处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4)、了解各种非金属工程材料(工程塑料、橡胶、陶瓷材料、复合材料)

《量具的使用》

1、游标卡尺

2、千分尺

3、其它常用量具 重点与难点:

(1)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读书原理、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来测量零件以及正确维护保养。

(2)了解其它常用量具的种类和特点。

三、考核要求与形式

1、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及其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在较短、较集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能对后续课程有所帮助,并对今后的考工打下一定的基础。

2、笔试。

7.浅谈《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篇七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学生人数在增加, 素质在下降, 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对各职业院校来说是好事也是难事。要想在改革中发展, 在发展中求生存, 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 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让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使学生在学好必要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训练好操作技能, 为将来的就业服务。《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如何改革, 怎样为专业课服务将成为相关课程教师的严峻课题。

机械基础与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等课程有着密切联系, 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根据培养就业能力的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需要对该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教改和探索, 从中找出适应当前就业需要的培养目标, 使培养出的学生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1 改革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结合实例, 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生生源的素质总体在下降。很多学生文化知识欠缺, 基础较差, 甚至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 自信心不强, 有自卑感, 认为将来能有个工作就行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了要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之外, 还需结合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授课程的相关知识。如以学生熟悉的缝纫机踏板机构、汽车前窗的刮雨器、公共汽车车门的启闭机构、单元防盗门的启闭机构等作为事例, 来讲解铰链四杆机构及演化形式的类型、特点及应用;从自行车后轴的飞轮、家用晾衣架等日常事例引出棘轮机构的概念;从电影机卷片机构、六角车床的刀架转位机构, 结合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的变速装置等事例, 讲述链传动和齿轮传动、轮系的有关内容。通过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实例, 学生平时虽见过, 但不知它们的原理, 从而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 促使学生既想学, 又能学, 摸得着, 看得见。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利用直观教具, 增加感性认识

利用现有的教具、模型等实物, 可以把枯燥无味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现,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他们带着一种好奇心进入教学中, 从而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例如通过演示曲柄摇杆机构两次共线的运动情况, 证明曲柄存在的条件、死点位置、极位夹角、急回特性等问题, 感受非常直观, 否则你就是费尽口舌也难以让他们明白。可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演示有关内容,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采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习热情

随着各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和计算机的普及, 利用投影、幻灯、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媒体手段, 使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有关内容做成课件, 在计算机上演示、讲解;有些图表可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示;通过观看有关录像资料, 如刨床滑枕的主运动机构———摆动导杆机构, 工作台的进给运动———曲柄摇杆及棘轮机构等, 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这些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工作原理。

2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2.1 改革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岗位对知识、能力的最新要求, 以应用为主体, 以能力为中心, 按实用、够用的原则, 在不影响教学质量, 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将书本知识重新组合, 实行整体优化。比如, 教材中大量涉及的理论推导和繁琐计算可以降低要求, 对新出现的国家标准, 如V带的型号、滚动轴承代号等及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要及时补充, 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2.2 发挥学生主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实质首先就在于它不仅是“教”或“学”的过程, 而且是一种全体参与的过程。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他们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交往、交流、互动、对话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 老师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出现在学生面前, 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 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例如在讲解渐开线的形成原理前, 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一根绳子并用一块硬纸片剪下一个圆, 教师在黑板上、学生在课桌上各画一条曲线, 然后根据自己画出的曲线, 认识渐开线的发生线、基圆等概念, 总结出渐开线的定义和性质。老师在旁边做适当引导、点拨鼓励学生去动手、去思考、去归纳和总结,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采用立体化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教学形式的立体化, 教学方法的立体化、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和教学评价的立体化等等, 通过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如利用电脑多媒体呈现新知识;利用投影仪、幻灯呈现图片;利用教具呈现机构工作的情景;利用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如此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呈现“立体”式格局, 充实完善课堂结构,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3 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且也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前提, 它将为学生今后技术革新和开拓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只能教学生学习方法, 将来的路还得靠他们自己走。如何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不能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 就无法适应改革的需要, 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例如, 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功用和类型通俗易懂, 简单明了, 可安排学生自学。老师可以把有关问题写在黑板上, 规定适当的时间,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 找出问题的出处, 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 看其是否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知识要点。

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我国已成为机器制造业的加工基地。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是摆在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他们走上社会后, 成为革新能手、创新标兵、行业的支柱。

8.机械课程教学总结 篇八

关键词:非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TH122-4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随着机械化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除机械制造部门外,在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冶金、采矿、轻纺、食品等诸多生产部门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都会经常接触各种类型的通用机械和专用机械。这要求他们必须对机械的基础知识,如机构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零件的受力和失效形式、设备的选购、正确使用和维护及故障分析等具有一定的了解。

机械化生产对国民经济进步和社主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大[1]。对原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技术升级,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设计各种高质量、先进的成套设备来装备新兴的生产部门,促进经济的多元化;研究、设计高度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实现空间探索、海底开发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同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自身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非机械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机械类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工程学科非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国内许多高校中具有工程性质的非机械专业都开设有本门课程,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与工程、自动化工程、航空宇航工程等。本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学习本门课程要用到物理、数学、力学、机械制图和工程材料以及机械制造基础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尤其是理论力学课程的知识。但并不是这些课程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非机械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机械类专业有所不同,因此本门课程对非机械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是教学目的,本课程不是研究某种具体的机械,而是着重研究一般机械的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综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紧密为工程服务的,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机械的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为从事工艺、运行和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其次是教学内容,非机械专业与机械类专业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要求不同,非机械专业注重对内容的一般了解,因此削减了大量的公式推导与证明等内容,添加了部分工程实际的案例。但是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并无明显差别,都包含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如结构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常用机构及其传动设计,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等;通用零部件设计,如机械连接、机械传动和轴系零件等。最后是教学过程,由于知识背景不同,对非机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简单引入机械类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在讲授机械设计的工艺性要求时需要简单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以便于学生理解工艺性的含义。然而,由于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注意到非机械专业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特点的异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区别对待,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理解教學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感觉枯燥、抽象,进而厌学甚至弃学,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非机械专业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以多门先修课程为基础的[2],而由于种种原因,非机械专业学生并没有学习过某一门或某几门先修课程,这给本门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非机械专业注重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一般了解,是为了学习专门机械奠定基础,而并不注重设计机器,因此教学内容应删减难度较大的公式推导和定理证明等,而是直接给出实用性的公式或定理,重点讲授它们的工程应用及使用方法。如在校核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时用到赫兹公式,它属于弹性力学的知识,在讲授时直接给出赫兹公式的具体形式,讲明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重点讲述该公式在校核计算零件的接触强度,如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而不必要介绍该公式的推导过程。如果强制讲授,则学生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且占用宝贵的课时,教学效果差。

2.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紧密为工程服务的,以工程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必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工程需求引出教学内容,如以汽车后桥差速器为例讲授差动轮系的分解运动,由于汽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器,而大部分学生对汽车转弯过程中机构的运动原理并不了解,这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之外,当他们看到汽车时,仍能主动回忆起所学内容,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过程多引入工程案例或日常案例,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在讲授平面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时,以家庭常用的缝纫机的踏板机构为例进行讲解。

3.与知识背景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许多名词和符号是机械类专业中学习过的,对于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导致他们对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不清楚,觉得学习本门课的意义不大,因而厌学甚至弃学。若能将该课程与他们的专业知识背景相结合,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航空航天类学校的学生,将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与航空航天应用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引入航空航天应用案例,如在讲授齿轮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时,以航空发动机用齿轮为例进行讲解,由于航空发动机用齿轮的特殊工作环境及应力状态,设计时应选取合适的材料、加工精度,并注意校核强度等参数。

4.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强直观性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所研究的对象多为运动的机构和机械,而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编排,使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点形象化、趣味化,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本门课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是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由于信息量增大,教学速度加快,易导致学生的思路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进度,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不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于非机械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和空间想象力,因此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变静为动,帮助学生理解。如使用动画演示机构的运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在黑板上对输出构件进行受力分析,使学生将力与运动结合起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

5.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内容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实践教学包括多种形式,首先是实验教学,这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实验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消化课堂上所学知识,动手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齿轮参数测定实验和减速器拆装实验,使学生产生对齿轮及轮系、轴类零件等的直观认识,同时学习和掌握了具体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其次是参观实习,带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参观,现场讲解所看到的机构、零件等,扩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加深对课堂知識的印象。最后是创新比赛,如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本文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对非机械专业的教学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研究。由于本课程内容多,涉及先修课程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攀成,穆玺清.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4:129-130.

[2]黄小龙,杨洋,刘相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4:112-114.

[3]田君,韩立发.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0:100-104.

作者简介:

9.电大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辅导 篇九

李志香: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中午好,欢迎参加今天中午的机械制图文本答疑活动。

期末考试时间

2009-2010学第二学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定于2010年7月9日至12日进行。机械制图这门课考试时间为2010年7月10日14:00-15:30,初步定的是这样。

课程各章节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考核知识点

1.制图的基本规范及规则

2.尺寸注法

3.几何作图的作图基本原理及方法

4.平面图形的画法

5.绘图技能

考核要求

1.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中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基本规定。

2.了解制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线段等分、圆周等分、斜度、锥度、圆弧连接的画法;

4.掌握带有尺寸标注的圆弧连接平面图形的手工绘图;

5.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和平面图形的绘制

第二章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考核知识点

1.投影法的概念及投影法的分类

2.物体的三面投影图

3.立体上的点、直线、平面在三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4.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

5.基本体的投影

6.轴测投影

7.用AutoCAD绘制基本立体的实体模型及其投影 考核要求

1.使学生了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正投影法的投影原理、投影特性及在第一角投影的三面投影图的投影规律、作图方法及其规定;了解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

2.掌握各种基本体的形成、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的方法,为组合体打下基础;

3.了解轴测投影的形成、画法及应用,熟悉轴测投影的特点,掌握徒手绘制正等测轴测草图的基本技法;

4.较熟练地运用CAD绘制基本立体的实体模型和观察手段,并自动生成标准或辅助的二维投影轮廓图,为正确而迅速绘制复杂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和投影图打下基础。第三章 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读法及尺寸注法

考核知识点

1.组合体的组成形式及分析法

2.截切体的投影

3.相贯体的投影

4.复杂组合体的画图

5.组合体的读图

6.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7.组合体的正等测轴测图

8.用AutoCAD绘制组合体实体模型及其投影

考核要求

1.使学生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掌握各种表面邻接关系的画法;

2.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体被截切的基本形式、截交线的基本形状及求截交线投影的方法;

3.掌握正交圆柱相交的基本形式和相贯线的变化趋势,熟练运用简化或近似画法绘制相贯线的投影,较快地绘制相交立体的投影;

4.学会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进行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和尺寸标注。做到投影正确、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进一步提高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构型能力;

5.掌握绘制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

6.理解截切体和相交体是布尔运算的交、并、差集合运算的具体应用,学会并掌握用AutoCAD绘制组合体实体模型和二维投影轮廓图和标注尺寸;

第四章 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考核知识点

1.视图

2.剖视图

3.断面图

4.局部放大图

5.常用简化画法

6.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

7.第三角投影简介

8.用AutoCAD绘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

考核要求

1.掌握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的画法、规定标注和各种表示法的应用范围。

2.学会运用常用的简化画法及标注。

3.了解第三角投影的画法

4.掌握用用AutoCAD绘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方法、步骤

第五章 零件图与零件

考核知识点

1.零件上的常见的标准结构的画法及尺寸注法

2.零件表达方案的视图选择 3.零件的技术要求

4.读零件图

5.常用标准件和与其相关的标准结构

6.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

考核要求

1.了解零件与机器、零件图与装配图之间的关系;

2.掌握零件上标准功能结构、标准工艺结构的画法、尺寸注法;

3.了解常用标准件与一般零件的不同,掌握常用标准件的规定标记及图示特点;

4.掌握直齿圆柱齿轮零件图的画法

5.掌握零件图阅读,掌握零件图的表达方法及技术要求的给定,能比较熟练地查阅有关手册。;

6.学会用建块的方法绘制标准件、和表面粗糙度代号,以提高用CAD绘图效率;学会用AutoCAD绘制零件及零件图的全过程。

第六章 装配图

考核知识点

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3.常见的合理装配结构

4.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及画图

5.装配图的尺寸

6.装配图的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

7.读装配图

8.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

考核要求

1.掌握装配图的一般画法、规定画法、特殊画法、标准件及齿轮等的装配画法和阅读;

2.掌握绘制和阅读简单装配图的方法步骤,能够从简单的装配图上拆画零件图;

3.掌握用CAD绘制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梁柳青: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天津电大老师前来参加交互活动。

李志香:欢迎梁老师.梁老师是机械制图这门课的主讲老师,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向梁老师咨询。

梁柳青:平时李老师为大家回答各种问题,谢谢李老师!

梁柳青:李老师:是几点考试?方便的话帮着查一下。李志香:看到了吗梁老师?

梁柳青:看到了,谢谢李教师,可把这样的贴子置顶大家看起来方便。

李志香:刚试了下,好像我没有这样的权限,不能把本帖置顶,不好意思了。梁柳青:版主一般有,可问一下电大在线技术支持。李志香:已经置顶了,找到这个功能了。

李超:现在有些机械制图很难,有些尺寸掌握不清楚,螺纹导成是什么?有点不清楚。请指教 李志香:导程(L):同一条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叫导程。导程和线数的关系为:L=np。n为线数,p为螺距。单线螺纹的导程等于螺距。梁柳青:请见教材163页图5-7所示内容。

胡敬佩:各位老师:中午好!梁柳青:胡老师好!

胡敬佩:我是重庆电大教师胡敬佩。梁柳青:老朋友和老同行。

李志香:欢迎胡老师。胡老师中午好,每次活动您都到的比较早,热烈欢迎了!

高晓琴:我是四川电大数控专业的专业责任教师高晓琴。李志香:欢迎高老师。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提问。梁柳青:高老师好!我是天津电大梁柳青。

胡敬佩:本期期末考试题型与上期比,没有变化?

李志香:这次期末考试与上期比,基本没有变化,还是五个大题。期末考试题型:

(一)在视图中标出直线AB、平面P和平面Q的三个投影,并判断它们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易,填空题)

(二)完成图形的正面投影或水平投影图。(较易)

(三)二求三(已知物体两视图,求其他视图)。(较易)

(四)将物体的主视图取全剖视图,补画左视图并取半剖视。(较难)

(五)阅读盘零件图并完成下列问题(较难)

1.在指定位置画出右视图(尺寸从图中量取,不注尺寸,不画虚线)。

2.填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上偏差、下偏差。

3.指出该零件直径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

基本是上面5类题目,所以大家要一个类型题一个类型题的练习。梁柳青:标注尺寸,表面粗糙度题型。

高晓琴:本期的期末考题有无重大的变化,有没有复习题。

李志香:题型没有大变化。复习题参考在线学习上09年11月份的期末复习指导1和2,还有形考作业册。这两部分习题基本把所有题型都包括了。尤其是期末复习指导1和2,希望老师能让同学把这两大类题目掌握。

高晓琴:谢谢李老师,已后还要多请教李老师。

李志香:不客气。互相学习了。一个目的,就是为同学们服务好,让同学把这门课学好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高晓琴:同学们觉得机械制图的作业有点多,能不能精减一些? 李志香:这个问题我会跟天津电大的梁老师沟通下。高晓琴:谢谢李老师。

梁柳青:习题中打*的题选作,以掌握大纲内容为主。

张雅珍:各位老师好!李志香:欢迎张老师,张老师中午好!张雅珍:李老师好!辛苦了。

李志香:不辛苦.我觉的各位负责该课程的老师更辛苦,要面向学生,是真正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徐荣:李老师,今年具体的考试时间确定了吗?

李志香:徐老师好。可能还没出来,我一会去确认下,如果出来了,我会及时通知大家的。

高晓琴:现在网上有了作业讲评,这太好了,这更便于同学们网上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谢谢李教师。

李志香:刚上传的,这是天津电大梁老师的心血,在这谢谢梁老师了.不过各位老师也要监督同学们,不要有了讲评,学生就不愿自主学习了!

梁柳青:李老师说得好,答案仅供参考,但解题的过程和方法同学们还是要先独立思考后再实践。

张雅珍:梁老师说的对。

胡敬佩:这门课程终结性考试总是及格率较差。

梁柳青:重庆电大的情况请介绍一下,主要问题在那方面。李志香:是的,要找下原因,争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梁柳青:为各电大提供上学期机械制图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见附件1。李志香:各位老师可以参考上学期的考试题型,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高晓琴:谢谢梁教师。

梁柳青:不客气,是扫描的。希望对大家有用。用AutoCAD画作业2中第6题第1小题l三维建模图示,图示过程供参考。

李志香:各位老师、同学,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的积极参入。本次的答疑活动即将结束,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跟我联系。再见!梁柳青:再见!

10.《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十

—、课程名称

机械优化设计

Mechanical Optimize Design

二、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三、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数值分析、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

四、适用学科领域

机械设计及理论、森林工程、交通工程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

五、课程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教学要使专业学生了解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优化设计在机械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概况。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熟练掌握优化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将机械工程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求解的应用能力。

(二)培养能力与素质: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实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问题转化成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并且利用最优化的方法编制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自动寻找 最佳的设计方案。机械优化设计是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掌握实例用于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

(三)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法,约束优化设计人间接解法。

第一章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

通过列举一些实际的优化设计问题,对机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用到的基本述评作一简要叙述。对主要名词术语进行定义和作必要的解释。使学生了解模型的形式和分类初步掌握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用其几何解释。1.1几个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的示例 1.2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

1.3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 1.4优化设计方法

1.5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几何解释

第二章 优化设计的某些概念和理论

在讲述机械优化设计方法之前,首先讲述目标函数、约束函数的基本性质。目标函数达到约束最控制的条件及迭代法求解的一般原理和收敛条件等。使得学生掌握和使用优化设计方法。

2.1 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的某些基本性质 2.2约束函数的集合及其性质

2.3机械优化设计问题最优解及其极值条件 2.4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值解法及收敛条件

第三章机械优化设计中几种常用的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在工程实际中,尽管所有设计问题几乎都是有约束的。但约束优化设计问题可以转化为无约束问题来求解。有些约束优化方法,也可以借助于无约束优化方法的策略思 想来构造。因此,本章着重讲授几种常用的一维搜索的最优化方法和多维的无约束最优化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一维搜索中的黄金分割法、二次插值多维搜索中的 POWELL法。3.1 一维搜索的最优化方法

3.2 一维搜索的最优化方法和POWELL法 3.3 其它多变量的无约束优化方法 3.4 多变量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小结

第四章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解法

在己经学习过无约束优化设计方法的基本上,本章主要讲授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解法。要求学生掌握复合形法。4.1约束随机方向搜索法 4.2约束优化设计的复合形法 4.3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搜索方法

第五章约束优化设计的间接解法

本章着重讲授约束优化设计间接解法,要求学生掌握惩罚函数法 5.1 约束优化设计间接解法的基本思想 5.2内点惩罚函数法 5.3外点惩罚函数法 5.4混合惩罚函数法

5.5约束优化设计问题间接解法小结

第六章 实用机械的最优化设计

6.1杆件及连杆机构的最优化设计 6.2凸轮机构的最优化设计 6.3弹簧的最优化设计 6.4制动器的最优化设计

六、主要参考书目

11.机械课程教学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采掘机械 教学方法

《综合机械化采掘机械》是根据煤矿开采、矿山掘进、井下电钳等涉煤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教材是参照用工单位要求、结合学院实际专业自行开发的。该课程主要包括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等主要采掘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操作维护知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和了解采掘、运输、支护机械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基本参数和应用范围,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具备维护保养、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及处理能力。围绕实现教学目标,本人在此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抛砖引玉地作如下总结,请同行们不吝指教。

一、高度重视绪论课教学,强化学生求知欲

绪论是每门学科教学的第一课,也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面对刚刚接触新学科的学生,上好绪论课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作用不仅在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欲。教师应以讲好学科的绪论为钥匙,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新学科的大门。考虑到教材对绪论的内容安排过于简单,篇幅仅1000余字,且都是高度概括的理论性论述,缺乏和实际生活、生产实际的具体联系,老师讲起来很抽象,学生听起来很乏味,很难激发学生求知欲。为此,本人在保证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引用我们矿区的生产实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煤储存于地下几十米、几百米、甚至千米,靠什么机械设备在地下煤层作业面开采的?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浅显、易懂地加以说明,从而引出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轮廓、范围及作用。同时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质现象,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学习,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在探索的基础上学习知识。通过对绪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综合机械化采掘机械》,即学习该课的重要意义,并心中有数;了解学什么,即教材的知识框架和体系;懂得了如何学,即学习方法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欲望,达到讲解绪论课的目的。

二、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与煤炭行业,矿山机械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作为涉煤专业的主干课程的《综合机械化采掘機械》以精品课程为目标,更新传统的课程内容,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吸纳当今综合机械化采掘机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要根据定向学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特别要突出将来所服务的煤炭企业矿井地质特点,科学合理地增删相关内容,培养具有更加广阔知识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讲授矿山机械设备结构原理的同时,辅以相关学科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懂得更多、学得更深、记得更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矿山机械知识。比如在掘进机章节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矿山地质、采煤支护等相关知识。另外,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学生到了煤矿常常发现现场的设备书上找不到,书上的设备现场看不到。课本知识与矿井现场严重脱节。山东能源肥矿集团陈蛮庄煤矿3206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有两处断层,工作面局部倾角达40度,液压支架的防倒防滑以及输送机的防滑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课本对防倒防滑内容的介绍不是很详细。为此,需要授课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通过多种渠道更新教学内容。

安全生产是煤矿“天”字号的大事。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是授课教师的职责。加强矿井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矿井安全生产的意识是当前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教材中尽管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毕业后对安全知识的实际需求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和生产现场的安全教育内容。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决定和实施,教师要驾驭教材,驾驭教学环境,起到“导演”的作用,引导学生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研究适合各个章节的教学方法。在《综合机械化采掘机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是讲授法。我院综合机械化采掘机械基础理论知识仍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课课堂教学内容多,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工种所需,突出重要章节,提炼难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讲授过程中要尽量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它的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获得的知识容易遗忘。

二是探究法。授课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定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如:各章节中关于安装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等内容时,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是电化教学法。由于综合机械化采掘机械综合性、实践性强,上述几种教学方法远远满足不了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电化教学不仅是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视听结,形象生动地再现各类矿山机械现场运行场景、相互间的协作配合,演示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操作要领等知识,使学生在兴奋中愉快地理解和接受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感知综合机械化采掘机械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专业课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四是实操训练法。实操训练是涉煤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增加煤矿机械专业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任务是拆装、分析主要煤矿采掘机械及其典型部件(采煤机、液压支架、掘进机、液压油泵)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技能参数和操作方式。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除教师集中指导外,更多的时间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拆装各总成和零部件工作,掌握拆装顺序、步骤、要求和调整方法,以及工具、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操作练习使学生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完善理论知识,实现教学与现场的“零距离”对接。

五是手指口述法。将煤矿企业“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工作法”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进行操作行为标准化的养成训练。以岗位描述、设备介绍、工作原理、工艺过程等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的指向联动方式,模拟煤矿实际生产操作,加深对专业知识、操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进人实习场所便集中注意力,牢记操作要领,时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从而保障科学、规范、高效的开展实习教学,从根本上达到避免违章、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坤.《矿山机械》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10(10):210-211.

[2]肖丽媛.对高职《矿山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的想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8):131.

12.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 篇十二

一教师方面

目前, 很多任课教师是刚从大学毕业来的青年教师, 他们缺乏生产实践经验, 对专业知识的应用需求不了解。机械制图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 而任课教师自身在不熟悉专业的基本情况下, 无法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 无法很好地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由于教师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 这就导致机械制图教学形式呆板,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将影响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 如新来的教师在正式授课以前, 除了应提高学历与教学技能外, 还必须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半年的实践锻炼;专业课教师每年都应该到企业实践一个月, 去学习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 如此, 才可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 (教师、工程师) 型”教师队伍。任课教师也要积极主动争取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专业技能知识。

二学生方面

目前, 中职学生入校后, 不少人没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 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习动力不足, 组织纪律涣散。因而缺乏自信心、不思进取、课堂纪律差, 对任何教学内容都不感兴趣。因此,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 在上第一堂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中职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区别, 让他们清楚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其次, 就是要介绍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 介绍一下该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增强学习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材方面

1.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结合机电行业发展的情况和学生就业的需求, 把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放在第一位, 把教学重点放在视图能力上, 让学生重点掌握读图与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其中, 国标的基本规定、投影基础、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等是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知识, 应提示教师进行仔细的讲解, 学生必须掌握, 而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就作为选学内容。

2. 因材施教, 突出学科特点

在选取教材时, 学校应该遵循本校学生的学习实情, 选用突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特色及专业特点的教材,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 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在积累一定实际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所开专业的特点及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开发校本教材。在对课本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时, 学校应以实际生产需要为依据,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 突出实践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兼顾地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方面

1. 直观性教学

直观性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利用教学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 把原本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视图, 变得形象、直观。通过直观性教学, 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 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以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提高识图能力, 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设直观情景

空间想象力是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灵魂, 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越强越好。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能通过简单的教学模型用粉笔在黑板上绘图讲解, 教学效果不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机械制图课程中, 给出所涉及的模型图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如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剖面图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也会变得直观形象, 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也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理论讲解与绘图练习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将学生课堂教学任务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理论讲解与绘图练习一体化教学, 将讲、学、练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讲清基本绘图方法和技巧后就让学生进行绘图练习, 学生在绘图练习时, 教师应在教室里巡视, 及时为学生出现的错误和没有掌握的绘图方法, 进行纠正和指导。

总之,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要循序渐进,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培养出适应现代制造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建锋.机械制图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职教论坛, 2004 (14)

13.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篇十三

摘 要:教师既是教授方法的实施者,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要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

关键词:机械基础 单元设计 教学方法

课 题: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机械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起到桥梁的作用。笔者以“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过本次课90分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为教学项目载体,从观察机构运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分析和掌握平面连杆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且会判定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从而总结出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方法,为分析机械运动功能和设计机械结构打下基础,概括起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2)会判定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

(3)掌握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判定机构中是否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如果有,则会处理后再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

(2)会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运动,并且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够通过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机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思维目标

(1)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机构能够运动的条件。

(2)要学会通过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

(3)从已有知识出发,善于分析和自主学习,扩大知识范围,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二是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及其处理办法;

三是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

三、教学学情的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方式上更偏重于实例的体会。他们喜欢从实际的案例中体会理论,学习知识,得到结论。本教学单元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自己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机构为教学项目载体,引入教学内容,分析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而不是直接进行理论分析,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单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实际案例让学生观察机构的运动,引出新的知识――平面机构的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及其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获取新知识。

从零件静止时的分析转变到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要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来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要从具体的构件抽象出简图来研究运动特点。这是利用以往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思路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处理借助图形的直观含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之间的关系。既要引导学生从直观上发现问题的实质,也要注意对某些关键的结论进行缜密的逻辑推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决办法

任何一个机构都是若干个构件由运动副连接起来的。为了按一定要求进行运动的传递和转换,当机构的原动件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时,该机构其余构件的运动也都应是完全确定的。为了使所设计的构件能产生相对运动并具有运动确定性,有必要研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及授课时限,决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三种特殊情况(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处理。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会判断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并进行处理,目的是能够正确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在进行机构的设计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平面机构中要求每个构件相对于机架的运动都是确定的,以使执行构件能够按要求执行相应的运动。本单元的重点是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是否合理,目的是在进行机构设计时考虑机械结构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解决对策:重点讲解;启发主动思考;让学生随堂练习;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例如,机构的复合铰链部分,首先让学生判定抛光机机构的运动确定性,学生得出结论:原动件W=1,自由度F=3,机构运动不确定。而让学生观察抛光机机构的运动动画,发现机构的运动是确定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观察机构中构件连接比较特殊的地方,从而发现有3个构件在同一处用转动副连接,引出了对复合铰链的解释和处理办法的学习。最后用正确的方法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W=1>0,得到正确的结论: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这样利用真实案例、动画演示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及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情况以及以往经验,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是计算平面自由度时虚约束的判断及处理。

教学难点解决对策:根据学生的反映,把握讲解速度;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利用提问和练习方式,随堂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例如,平面机构中的虚约束常出现在以下情况中:转动副连接两构件运动轨迹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转动副、且各转动副轴线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移动副、且各转动副导路平行或者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平面高副、且各高副接触点处公法线重合;对机构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分,如行星轮。每一种情况都配以图片分析讲解,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五、教学方法的设计

1.任务驱动法

本次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在讲解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时,将采用“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为:设置任务――观察机械创新设计小组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的运动;布置任务――机构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如何判定机构运动的确定性;在对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讲解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和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判定机构运动确定性条件的使用,将教、学、做一体化,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分析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的模式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同时还利用知识点完成了实际的任务,增强了成就感,激发了求知欲望,培养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机构的创新设计提供条件。

2.案例演示法

本单元课程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作为教学案例载体,通过观察机构的运动过程,分析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方法。

该教学方法不是单纯的传授教学知识,而是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应用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具备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以往案例教学的经验,采用案例演示法教授知识,更容易让学生集中精力,有效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加快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速度。

3.T-P-S法(思考―讨论―分享)

在做综合练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资料思考和学习相关知识,两个人一起讨论完成习题,最后以两人组合给大家讲解分析思路及解题过程。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T-P-S法实施步骤为:独立工作(自己独立学习思考),交流(2个人或更多人讨论交流),成果展示(有多种方式,如展板、汇报等)。

4.分组讨论法

在学习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按四种不同的情况讨论机构运动的确定性。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了有关机构自由度计算的内容,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学习,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组讨论法的实施流程为:教师布置讨论内容,进行临时小组讨论,现场展示讨论结果,学生总结,教师评价。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团委换届文件下一篇:美丽的家乡优秀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