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34单元教案(精选4篇)
1.三年级数34单元教案 篇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小黑板出示口算题: 23×20= 42×30=
3、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19=42×29=
23×21=42×31=
4、笔算下面各题。1 × 1 5 × 4 4 × 3 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5、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列式:145×12=
4、计算过程。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
150×2得300
1500+300=1800
因为145<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2)笔算。
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2)
再算什么?(再算145×10)
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板书:145×12=__千米4 5
× 1 29 04 57 4 0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估算的真确性。
(3)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145×12,然后再和笔算结果对照、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4)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以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先是先是让学生估算,再让他们笔算,最后用计算器检验,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三年级数34单元教案 篇二
例2: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PPT2)
2×5= 3×7= 6×9= 12×4= 20×5= 30×7= 60×9= 120×4=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叙述口算方法
师: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学生尝试笔算、板演。
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PPT3)
1、出示主题图,列车的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问: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考?
(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4、汇报结果(课件演示)(PPT5)
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计算方法。通过汇报板书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160×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第二种方法: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第三种方法:用竖式,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5.学生自主尝试解答:
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PPT6)(2)106×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第二种方法: 0 6 × 3 0---------0 0 0 3 1 8---------3 1 8 0 第三种方法: 0 6 × 3 0----------3 1 8 0(3)学生反馈时讨论:
疑问1:3为什么和6对齐?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疑问2: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疑问3: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出错,积变小了。生3:百位上写1,进了位要加起来。(4)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PPT7)
5、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PPT8)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课件演示)1.找朋友。(PPT9)
2.书后第53页做一做
3.商店从批发了80台复读机,每台206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钱?(PPT10)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PPT11)
五、课后思考题:(PPT12)
3.三年级数34单元教案 篇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能迁移以前的知识进行学习,主备老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建议着重抓好估算的习惯,贯穿估算的学习品质。推荐吴正宪的一节三年级的《估算》。评价:A+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2.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具体分析: 1.口算乘法。
⑴例1。(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①呈现一幅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境图,把乘法口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②图下面先出现解决“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的实际问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问题。
③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再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⑵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①呈现给学生一幅要解决“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问题的情境图。
②下面呈现出不同的估算方法:I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II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
③ “做一做”,呈现给学生一幅两个小朋友在估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的情境图。用于及时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④教学时,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独立运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在“说”的活动中取长补短,加深对估算过程的理解,有效地促进达成“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2.笔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教学内容。⑴例1。(不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一幅妈妈给小红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问题的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
②图下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方法。教材借助“小红这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 ③教学时,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⑵例2。(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给学生下围棋的情境图:有两个小朋友下围棋,运用旁边小朋友思考的方式显示“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由小精灵聪聪告诉大家“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并显示算式:19×19=____。
②接着,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19×19的笔算过程,了解进位的方法。
③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评议时,注意强化不同方法的计算过程,促使学生了解各种方法。对于用竖式计算的评议,突出进位的过程,帮助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把处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问题的技能,迁移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⑶练习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4、7、8题,是情境题。教材呈现给学生具体事例的情境,配以文字给学生提供信息数据,提出实际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3.整理和复习
主要是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同时,安排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⑴呈现给学生“哥伦布竖鸡蛋”的文章,提出问题:“这篇文章约有多少字?”接着,教材运用小朋友对话的形式,展示不同的方法。
⑵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接着,借助学生展示方法中的估算、口算、笔算,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相应的计算方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成法则,只要求表达的意思正确。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以往的计算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今天所提倡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提倡算法多样化,关注学生形成技能的过程、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其呈现方式,都体现了改革的理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法与学法:
单纯的计算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的计算,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了解计算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计算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学习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首先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再在此基础上学习估算乘法,掌握估算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按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教学不进位的乘法,再教学进位乘法,使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总6课时)
1.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1课时 情境法、迁移法、自主探究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1课时 情境法、自主探究法 3.笔算乘法(不进位)1课时 情境法、自主探究法 4.笔算乘法(进位)1课时 情境法、自主探究法 5.笔算乘法练习1课时 合作交流法
6、整理和复习1课时 合作交流法
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学会运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多种口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3个十是()30是()个十(2)300是()个百 60是()个十(3)9个十是()3个30是()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
1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2)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20×8=160(角)=16元 30×6=180(角)=18元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3、作业:第61页 第4、5、6题(第4题注意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板书设计: 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300×10=3000(封)60×10=600(封)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
300×30=9000(封)60×30=1800(封)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数,再 想:300×3=900 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300×30=9000 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培养判断分析能力。教学难点:掌握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不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书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62 页第10—12题。
11题要求学生分析对应的条件和问题。12题注意在200克的基础上加上增加的重量。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8≈20 18≈20 22≈20 22≈20 22×18 22×18 18×22 ≈22×20 ≈20×18 ≈20×20 =440 =360=400 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可能出现 ⑴24+24+24+ „„ +24=288 ⑵12+12+12+„„ +12=288 ⑶24×2×6=288 ⑷24×3×4=288 ⑸12×6×4=288 ⑹12×8×3=288 ⑺20×12+4×12=288 „„„
4、方法归类
连加,连乘,拆数
5、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讨论
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2 ×12 48„„2×24的积 48„„2×24的积 24 „„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
23×13 41×21 33×31 32×12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分析典型错误。
2、课内作业
43×12 22×14 11×25 21×34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3、剩余练习可以安排一节练习课。2 4 2 4 ×1 2 ×1 2 4 8„„2×24的积 4 8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2与24相乘,积的末位对齐个位。2 4 0 „„10×24的积 2 4 „„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与24相乘,积的末位对齐十位。2 8 8 2 8 8 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学习,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指名板演。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游戏。小组合作。可以分工完成,集体订正。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1 9 ×18 9 1 7 1 1 9 3 6 1 反思:
笔算乘法练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多种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乘法运算的价值。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改错练习:
把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题板书在黑板上,共同分析订正。
2、笔算下面各题(同桌分工完成,然后检查对方的计算)37×82 76×18 65×31 45×36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59×64 89×46 39×43 38×21(分小组完成,每人分工完成2题,小组订正)
二、练习讲解
1、练习十六第6题
小蜜蜂要到哪朵花上去采蜜呢?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每朵花上的算式,然后将计算结果和算式连起来。
2、练习十六第7题 让学生说题意,指名板演。
3、练习十六第8题
这道题目中有一个干扰条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列式。图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想?哪个条件没有用到? 根据这个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4、一筒羽毛球有12只,售价15元,学校买回了28筒羽毛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自己解答? 反思: 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这么短的时间却能做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七 1)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直接写得数。2)笔算练习,先计算再连线。注意方法和书写
2、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七第3题、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4.三年级数34单元教案 篇四
单元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1分)
(2019三下·横山期中)
在横线上填上“>”“<”或“=”。
95×5________85÷5 24×30________240×3
356÷4________642÷6 21×18________24×26
2.(1分)
学校布置“六一”联欢会会场,买了4条彩带,算一算每条彩带多少钱.
________
3.(1分)
89×91的积大约是________,6400÷78的商大约是________.
4.(1分)
(2019四上·云浮期中)
计算180×600时,可先算________×________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上________个0。
5.(1分)
(2019三下·仲恺期中)
在横线上填上“>”“<”或“=”。
56÷6________54÷3 45×24________25×44 0×12________0÷12
400÷2________800÷4
160×2________16×20 104÷8________104×8
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1分)
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
7.(1分)
(2019三下·潘集期中)
算式43×27中,2与4相乘的积是8.()
8.(1分)
(2019三下·沛县月考)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9.(1分)
(2019三下·沛县月考)
两个末尾没有0的数相乘,积的末尾也可能有0.()
10.(1分)
判断对错.
300×0的积大于0×99.
三、选择题
(共5题;共5分)
11.(1分)
不计算,比较大小,12×2()12×4
A
.>
B
.=
C
.<
12.(1分)
(2019三下·东海月考)
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再在得数末尾添一个0,积是()
A
.9000
B
.990
C
.9900
13.(1分)
35个52连加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A
.32+52
B
.52×35
C
.35×53
14.(1分)
50×48的积与50×6×8的积
()
A
.不相同
B
.相同
C
.不确定
15.(1分)
2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A
.2
B
.3
C
.4
四、计算题。
(共3题;共9分)
16.(1分)
直接写得数
24×3= 50×60= 120×40= 363÷40≈
250×40= 300÷50= 630÷90= 103÷20≈
17.(4分)
(2019三下·新会期中)
列竖式计算。
①23×12=
②42×25=
③29×70=
④359÷4=
⑤615÷5=
18.(4分)
(2019三上·微山期中)
脱式计算。
(1)
4×8+8
(2)
6×9-9
(3)
72÷9+24
(4)
320+56÷7
五、解决问题
(共3题;共6分)
19.(1分)
(2019三下·佛山期中)
列式计算
(1)
48的13倍是多少?
(2)
728是4的多少倍?
20.(2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超市某天卖出4箱鲜橙汁,每箱有12瓶,每瓶售价3元,超市这天卖鲜橙汁卖了多少元?
21.(3分)
(2018四上·微山期中)
列式计算。
(1)
206的18倍比1780多多少?
(2)
一个数的25倍,比1300少100,这个数是多少?
(3)
54与4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1、2-1、3-1、4-1、5-1、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1、7-1、8-1、9-1、10-1、三、选择题
(共5题;共5分)
11-1、12-1、13-1、14-1、15-1、四、计算题。
(共3题;共9分)
16-1、17-1、18-1、18-2、18-3、18-4、五、解决问题
(共3题;共6分)
【三年级数34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三年级第七单元教案07-28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08-10
科学教案四年级下期(三单元)09-02
三年级语文 第3-4单元教案09-19
三年级语文第五 六单元教案10-2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10-03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9-13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1-14
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词语盘点教案08-25